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a 页 WYG0139-00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卷卷一百七十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四十四
学礼
汉书武帝纪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
学
三辅黄图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有市有狱
五礼通卷卷一百七十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四十四
学礼
汉书武帝纪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
学
三辅黄图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有市有狱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b 页 WYG0139-0090b.png
董仲舒传仲舒对策曰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
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天子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
宜可得矣后武帝立学校之官皆仲舒发之
儒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白丞相御史
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
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悯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
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天子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
宜可得矣后武帝立学校之官皆仲舒发之
儒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白丞相御史
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
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悯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
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a 页 WYG0139-0091a.png
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贤材焉谨与太
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
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今陛下昭
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
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
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
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
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
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今陛下昭
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
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
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
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b 页 WYG0139-0091b.png
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
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
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
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
称者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
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
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
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
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
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
称者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
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
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a 页 WYG0139-0091c.png
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
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
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
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
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蕙田案武帝纪事在元朔五年马端临云前
此博士虽各以经授徒而无考察试用之法
至是官始为置弟子员所谓兴太学也
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
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
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
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蕙田案武帝纪事在元朔五年马端临云前
此博士虽各以经授徒而无考察试用之法
至是官始为置弟子员所谓兴太学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b 页 WYG0139-0091d.png
昭帝时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
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
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
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馀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
政增元士之子得授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
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
文学掌故云
班氏固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
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
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
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馀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
政增元士之子得授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
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
文学掌故云
班氏固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a 页 WYG0139-0092a.png
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傅业者寖盛枝叶蕃
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
路然也
(马氏廷鸾曰西汉博士𨽻太常有周成均𨽻宗伯之辟/意州有博士郡有文学椽五经之师儒官之官长吏)
(置布列郡国亦有党庠遂序之意然有二失乡里学/校人不升于大学而补弟子买者自一项人公卿弟)
(子不养于太学而任子尽𨽻光禄勋自有四科考试/殊涂异方下之心术分裂不一上之考察驰鹜不精)
右西汉国学
后汉书儒林传光武中兴先访儒雅四方学士云会京
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
路然也
(马氏廷鸾曰西汉博士𨽻太常有周成均𨽻宗伯之辟/意州有博士郡有文学椽五经之师儒官之官长吏)
(置布列郡国亦有党庠遂序之意然有二失乡里学/校人不升于大学而补弟子买者自一项人公卿弟)
(子不养于太学而任子尽𨽻光禄勋自有四科考试/殊涂异方下之心术分裂不一上之考察驰鹜不精)
右西汉国学
后汉书儒林传光武中兴先访儒雅四方学士云会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b 页 WYG0139-0092b.png
师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其家法教授凡十四博士太
常差次总领焉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
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陆机雒阳记太学在雒阳城故开阳门外去宫八里
讲堂长十丈广三丈
中元二年初建三雍
汉官仪辟雍去明堂三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入
常差次总领焉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
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陆机雒阳记太学在雒阳城故开阳门外去宫八里
讲堂长十丈广三丈
中元二年初建三雍
汉官仪辟雍去明堂三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a 页 WYG0139-0092c.png
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射礼辟雍以水周其外以节
观者
蕙田案汉书河间献王来朝对三雍宫注以
三雍为明堂辟雍灵台儿宽亦云陛下发愤
祖立明堂辟雍则西京已有之
(马氏端临曰东汉时辟雍为天子养老大射行礼之/所太学为博士弟子受业之所析为二处与古异夫)
(太学辟雍固不可析为二处养老大/射传道受业又岂可分为二事哉)
明帝本纪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观者
蕙田案汉书河间献王来朝对三雍宫注以
三雍为明堂辟雍灵台儿宽亦云陛下发愤
祖立明堂辟雍则西京已有之
(马氏端临曰东汉时辟雍为天子养老大射行礼之/所太学为博士弟子受业之所析为二处与古异夫)
(太学辟雍固不可析为二处养老大/射传道受业又岂可分为二事哉)
明帝本纪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b 页 WYG0139-0092d.png
顺帝本纪永建六年九月缮起太学
翟酺传酺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
天下之书而考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
数光武初兴悯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
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廱始成欲毁太学太
尉赵熹以为太学辟廱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
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帝
从之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
翟酺传酺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
天下之书而考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
数光武初兴悯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
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廱始成欲毁太学太
尉赵熹以为太学辟廱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
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帝
从之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a 页 WYG0139-0093a.png
儒林传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学舍颓敝
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
乃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
明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
顺帝本纪阳嘉元年七月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
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
舍人
左雄传雄又奏召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
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
乃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
明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
顺帝本纪阳嘉元年七月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
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
舍人
左雄传雄又奏召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b 页 WYG0139-0093b.png
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决南谢廉河南赵建年
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
云集京师
质帝本纪本初元年四月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
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
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
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
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以次赏进
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
云集京师
质帝本纪本初元年四月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
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
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
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
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以次赏进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a 页 WYG0139-0093c.png
儒林传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
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
游学增盛至三万馀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
儒者之风盖衰矣
续汉书五行志桓帝延熹五年太学门无故自坏襄楷
以为太学前疑所居其门自坏文德将丧教化废也
后汉书党锢传桓帝时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林宗贾
伟节为之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自公卿以下
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
游学增盛至三万馀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
儒者之风盖衰矣
续汉书五行志桓帝延熹五年太学门无故自坏襄楷
以为太学前疑所居其门自坏文德将丧教化废也
后汉书党锢传桓帝时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林宗贾
伟节为之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自公卿以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b 页 WYG0139-0093d.png
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牢修乃上书诬告膺等养太
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朋党诽讪朝廷
疑乱风俗天子震怒命郡国捕党人收执膺等辞所连
及陈寔之徒二百馀人
文献通考建和初诏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
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郎中第十七
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永寿二年诏复
课试诸生补郎舍人其后复制学生满二岁试通二经
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朋党诽讪朝廷
疑乱风俗天子震怒命郡国捕党人收执膺等辞所连
及陈寔之徒二百馀人
文献通考建和初诏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
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郎中第十七
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永寿二年诏复
课试诸生补郎舍人其后复制学生满二岁试通二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a 页 WYG0139-0094a.png
者补文学掌故其不能通二经者须后试复随辈试之
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其已为文学掌故者满二
岁试能通三经者擢其高第为太子舍人其不得第者
后试复随辈试第后高者亦得为太子舍人已为太子
舍人满二岁试能通四经者推其高第为郎中其不得
第者后试复随辈试第复高者亦得为郎中满二岁试
能通五经者推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其不得第者后
试复随辈试第后高者亦得补吏
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其已为文学掌故者满二
岁试能通三经者擢其高第为太子舍人其不得第者
后试复随辈试第后高者亦得为太子舍人已为太子
舍人满二岁试能通四经者推其高第为郎中其不得
第者后试复随辈试第复高者亦得为郎中满二岁试
能通五经者推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其不得第者后
试复随辈试第后高者亦得补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b 页 WYG0139-0094b.png
灵帝熹平五年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馀人除郎中
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
后汉书灵帝本纪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注/鸿)
(都门名也/于内置学)
蔡邕传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
为文赋者本颇以经术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
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
引无行趣执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喜陈方俗闾里
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
后汉书灵帝本纪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注/鸿)
(都门名也/于内置学)
蔡邕传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
为文赋者本颇以经术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
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
引无行趣执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喜陈方俗闾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9a 页 WYG0139-0094c.png
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邕上封事曰古者取
士必使诸侯岁贡孝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
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而
已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
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馀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
当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
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
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
士必使诸侯岁贡孝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
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而
已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
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馀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
当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
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
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9b 页 WYG0139-0094d.png
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难复
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宏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
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
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善虽
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故当志其大者光
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象其
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
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
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宏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
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
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善虽
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故当志其大者光
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象其
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
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0a 页 WYG0139-0095a.png
焉
(马氏廷鸾曰鸿都门汉宫门也太子保之废来历与/九卿朝臣俱诣鸿都门證太子无过即其所也太学)
(公学也鸿都学私学也学乃天下公而以为人主私/可乎是以士君子之欲与为列者则以为耻公卿州)
(郡之举辟也必敕书强/之人心之公岂可诬也)
(马氏端临曰灵帝之鸿都门学即西都孝武时待诏/金马门之比也然武帝时虽文学如司马迁相如枚)
(皋东方朔辈亦俱以俳优畜之固未尝任以要职而/灵帝时鸿都门学之士至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
(耻与为列则其人品可知然当太学诸生三万馀人/其持危言覈论以激浊扬清自负者诛戮禁锢殆靡)
(孑遗而其在学授业者至争第更相告讼无复廉耻/且当时在仕路者上自公卿下至孝廉茂才皆西园)
(马氏廷鸾曰鸿都门汉宫门也太子保之废来历与/九卿朝臣俱诣鸿都门證太子无过即其所也太学)
(公学也鸿都学私学也学乃天下公而以为人主私/可乎是以士君子之欲与为列者则以为耻公卿州)
(郡之举辟也必敕书强/之人心之公岂可诬也)
(马氏端临曰灵帝之鸿都门学即西都孝武时待诏/金马门之比也然武帝时虽文学如司马迁相如枚)
(皋东方朔辈亦俱以俳优畜之固未尝任以要职而/灵帝时鸿都门学之士至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
(耻与为列则其人品可知然当太学诸生三万馀人/其持危言覈论以激浊扬清自负者诛戮禁锢殆靡)
(孑遗而其在学授业者至争第更相告讼无复廉耻/且当时在仕路者上自公卿下至孝廉茂才皆西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0b 页 WYG0139-0095b.png
(谐价献修宫钱之人矣/于鸿都学士乎何诛)
献帝本纪初平四年九月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
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
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
资不得事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
朕甚悯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右后汉国学
魏志文帝纪黄初五年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
献帝本纪初平四年九月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
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
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
资不得事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
朕甚悯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右后汉国学
魏志文帝纪黄初五年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1a 页 WYG0139-0095c.png
鱼豢魏略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扫除太学之灰炭补
旧石碑之缺坏备学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
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
至太和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
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
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
魏志刘馥传馥子靖上疏陈儒训之本曰自黄初以来
崇立太学二十馀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
旧石碑之缺坏备学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
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
至太和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
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
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
魏志刘馥传馥子靖上疏陈儒训之本曰自黄初以来
崇立太学二十馀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1b 页 WYG0139-0095d.png
避役高门弟子耻非其伦故夫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
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宜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
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
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绌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
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善而教不
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
蕙田案宋书礼志以为馥所上疏与三国志
不同考馥以建安十三年卒而此疏乃在齐
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宜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
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
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绌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
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善而教不
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
蕙田案宋书礼志以为馥所上疏与三国志
不同考馥以建安十三年卒而此疏乃在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2a 页 WYG0139-0096a.png
王正始中则宋志误也文献通考亦承其误
宋书礼志孙休永安元年诏置学官立五经博士覈取
应选加其宠䘵科见史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
令就业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
右三国国学
宋书礼志晋武帝太始八年有司奏太学生七千馀人
才任四品听留诏已试经者留之其馀遣还郡国大臣
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学
宋书礼志孙休永安元年诏置学官立五经博士覈取
应选加其宠䘵科见史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
令就业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
右三国国学
宋书礼志晋武帝太始八年有司奏太学生七千馀人
才任四品听留诏已试经者留之其馀遣还郡国大臣
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2b 页 WYG0139-0096b.png
咸宁二年起国子学盖周礼国之贵游子弟所谓国子
受教于师氏者也
晋书职官志咸宁四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
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
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
以上乃得召试
蕙田案国子学之名始于此东汉立五经博
士十四人以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祭酒祭
受教于师氏者也
晋书职官志咸宁四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
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
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
以上乃得召试
蕙田案国子学之名始于此东汉立五经博
士十四人以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祭酒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3a 页 WYG0139-0096c.png
酒者众所尊之称陈元为司空南閤祭酒则
公府亦有祭酒矣晋时公府掾属设东閤祭
酒西閤祭酒军咨祭酒而国子学亦设之唐
以后惟国子监有祭酒而诸曹并不设是官
矣 晋立国子学宋志在咸宁二年晋志在
四年必有一误
宋书礼志太康五年修作明堂辟廱灵台
文献通考成帝咸康三年国子祭酒袁瑰太常冯怀以
公府亦有祭酒矣晋时公府掾属设东閤祭
酒西閤祭酒军咨祭酒而国子学亦设之唐
以后惟国子监有祭酒而诸曹并不设是官
矣 晋立国子学宋志在咸宁二年晋志在
四年必有一误
宋书礼志太康五年修作明堂辟廱灵台
文献通考成帝咸康三年国子祭酒袁瑰太常冯怀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3b 页 WYG0139-0096d.png
江左浸安请兴学校帝从之乃立太学徵生徒而士大
夫习尚老庄儒术终不振
宋书礼志孝武太元初于中堂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
子生置太学生六十人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
事讫罢
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
普修乡校烈宗纳其言其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
造庙房屋百五十五间而品课无章君子耻与其列国
夫习尚老庄儒术终不振
宋书礼志孝武太元初于中堂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
子生置太学生六十人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
事讫罢
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
普修乡校烈宗纳其言其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
造庙房屋百五十五间而品课无章君子耻与其列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4a 页 WYG0139-0097a.png
子祭酒殷茂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冠族华胄比列皇
储而中者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诏褒纳竟不施行
右晋国学
宋书礼志宋高祖受命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太祖元
嘉二十年复立国子学二十七年废
通鉴帝雅好艺文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元学太子
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散骑常
侍雷次宗立儒学为四学
储而中者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诏褒纳竟不施行
右晋国学
宋书礼志宋高祖受命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太祖元
嘉二十年复立国子学二十七年废
通鉴帝雅好艺文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元学太子
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散骑常
侍雷次宗立儒学为四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4b 页 WYG0139-0097b.png
司马氏光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孔子曰辞
达而已矣然则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馀事至于
老庄虚无固非所以为教也夫学者所以求道天下
无二道安有四学哉
南齐书礼志建元四年正月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
人其有位乐入者五十人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还取
王公已下子孙悉取家去都二千里为限太祖崩乃止
张绪传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
达而已矣然则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馀事至于
老庄虚无固非所以为教也夫学者所以求道天下
无二道安有四学哉
南齐书礼志建元四年正月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
人其有位乐入者五十人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还取
王公已下子孙悉取家去都二千里为限太祖崩乃止
张绪传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5a 页 WYG0139-0097c.png
(马氏廷鸾曰齐高即位之初求直言崔祖思以为人/不学则不知道此逆乱之所由生宜开文武二学使)
(人依方习业优殊者待以不次此国学之所以置欤/张绪见谓风流在清简寡欲之目以为有正始之风)
(善清言而已师道不止于清言然当时以为极选矣/是春置学秋以国哀罢曾不及岁江左之学校如此)
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
及员外郎之嗣凡置生二百二十人其年秋中悉集
王俭传永明三年领国子祭酒省总明观于俭宅开
学士馆悉以四部书充俭家诏俭以家为府十日一
还学监试诸生巾卷在庭剑卫令史仪容甚盛
(人依方习业优殊者待以不次此国学之所以置欤/张绪见谓风流在清简寡欲之目以为有正始之风)
(善清言而已师道不止于清言然当时以为极选矣/是春置学秋以国哀罢曾不及岁江左之学校如此)
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
及员外郎之嗣凡置生二百二十人其年秋中悉集
王俭传永明三年领国子祭酒省总明观于俭宅开
学士馆悉以四部书充俭家诏俭以家为府十日一
还学监试诸生巾卷在庭剑卫令史仪容甚盛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5b 页 WYG0139-0097d.png
礼志建武四年正月诏立学
永泰元年东昏侯即位尚书符依永明旧事废学领国
子助教曹思文上表曰今制书始下而废学先闻将恐
观国之光者有以拟议也若以国讳宜废昔汉成立学
爰洎元始百馀年中未尝暂废其间有国讳也且晋武
之崩其学犹存斯皆先代不以国讳而废学之明文也
永明以无太子故废斯非古典今之国学即古之太学
天子入国学以行礼也太子入国学以齿让也太学之
永泰元年东昏侯即位尚书符依永明旧事废学领国
子助教曹思文上表曰今制书始下而废学先闻将恐
观国之光者有以拟议也若以国讳宜废昔汉成立学
爰洎元始百馀年中未尝暂废其间有国讳也且晋武
之崩其学犹存斯皆先代不以国讳而废学之明文也
永明以无太子故废斯非古典今之国学即古之太学
天子入国学以行礼也太子入国学以齿让也太学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6a 页 WYG0139-0098a.png
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然贵贱士庶
皆须教成故国学太学两存之也非有太子故立也今
学非惟不宜废而已乃宜更崇向其道使郡县有学乡
闾立教请付尚书及二学详议有司奏从之学竟不立
隋书百官志梁国学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
太学博士八人天监四年置五经博士各一人旧国子
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隽才
不限人数
皆须教成故国学太学两存之也非有太子故立也今
学非惟不宜废而已乃宜更崇向其道使郡县有学乡
闾立教请付尚书及二学详议有司奏从之学竟不立
隋书百官志梁国学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
太学博士八人天监四年置五经博士各一人旧国子
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隽才
不限人数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6b 页 WYG0139-0098b.png
(胡氏寅曰史称武帝雅好儒术至是置五经博士开/馆宇招后进四馆所养士踰千人射策通明者除吏)
(又修孔子庙以示尊师他日又幸国子监亲临讲肄/且令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可从师者皆入学可谓)
(勤矣然儒风不振人才不出何也帝心尚佛自天监/改元即不肉食此躬行也故特以美行兴学养士故)
(人不从其令而从其意意乃身率令乃文具其后纲/维不立人纪胥废国破身陨为万世笑盖始于此人)
(主心术所尚/可不慎哉)
陈书儒林传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弗遑劝课世祖以降
稍置学官虽博延生徒成业盖寡
魏书儒林传太祖初定中原始建都邑立太学置五经
(又修孔子庙以示尊师他日又幸国子监亲临讲肄/且令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可从师者皆入学可谓)
(勤矣然儒风不振人才不出何也帝心尚佛自天监/改元即不肉食此躬行也故特以美行兴学养士故)
(人不从其令而从其意意乃身率令乃文具其后纲/维不立人纪胥废国破身陨为万世笑盖始于此人)
(主心术所尚/可不慎哉)
陈书儒林传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弗遑劝课世祖以降
稍置学官虽博延生徒成业盖寡
魏书儒林传太祖初定中原始建都邑立太学置五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7a 页 WYG0139-0098c.png
博士生员千有馀人天兴二年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
千
太宗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
世祖始光三年春别立太学于城东
高祖太和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建明堂辟廱又开皇
子之学及迁都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蕙田案四门小学始于此
世宗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
千
太宗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
世祖始光三年春别立太学于城东
高祖太和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建明堂辟廱又开皇
子之学及迁都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蕙田案四门小学始于此
世宗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7b 页 WYG0139-0098d.png
学博士员四十人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时天下承
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
者千馀人小者犹数百
正光二年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
隋书百官志后齐国子等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领博
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十人助教
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
人学生三百人
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
者千馀人小者犹数百
正光二年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
隋书百官志后齐国子等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领博
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十人助教
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
人学生三百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8a 页 WYG0139-0099a.png
北齐书儒林传齐氏太学博士徒有虚名唯国子一学
生徒数十人耳胄子以通经进仕者唯博陵崔子发广
平宋游卿而已
周书武帝纪天和元年七月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
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永以为式
右南北朝国学
隋书百官志隋国子寺祭酒一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
算学各置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
生徒数十人耳胄子以通经进仕者唯博陵崔子发广
平宋游卿而已
周书武帝纪天和元年七月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
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永以为式
右南北朝国学
隋书百官志隋国子寺祭酒一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
算学各置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8b 页 WYG0139-0099b.png
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
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
蕙田案国子寺不𨽻太常自隋始
仁寿元年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置博士五人学生
七十二人
高祖本纪仁寿元年六月诏国子学惟留学生七十人
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七月改国子为太学
儒林传开皇二十年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惟置太学
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
蕙田案国子寺不𨽻太常自隋始
仁寿元年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置博士五人学生
七十二人
高祖本纪仁寿元年六月诏国子学惟留学生七十人
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七月改国子为太学
儒林传开皇二十年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惟置太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9a 页 WYG0139-0099c.png
博士二人学生二十七人刘炫上表言学校不宜废情
理甚切高祖不纳
蕙田案本纪及百官志俱云仁寿元年此傅
称开皇二十年疑误
百官志炀帝即位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加置司业一人
丞三人国子学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无常员太学
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五百人
蕙田案国子学置司业始于此
理甚切高祖不纳
蕙田案本纪及百官志俱云仁寿元年此傅
称开皇二十年疑误
百官志炀帝即位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加置司业一人
丞三人国子学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无常员太学
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五百人
蕙田案国子学置司业始于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9b 页 WYG0139-0099d.png
右隋国学
唐书选举志唐制凡学六皆𨽻于国子监国子学生三
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
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
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
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门学生千三百
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
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
唐书选举志唐制凡学六皆𨽻于国子监国子学生三
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
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
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
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门学生千三百
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
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0a 页 WYG0139-0100a.png
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
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酒
统焉凡馆二门下省有弘文馆生三十人东宫有崇文
馆生二十人以皇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
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
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
未终经者无易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
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
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酒
统焉凡馆二门下省有弘文馆生三十人东宫有崇文
馆生二十人以皇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
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
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
未终经者无易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
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0b 页 WYG0139-0100b.png
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榖梁传为小经
通二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
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馀经各一孝经论语
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尚书公羊传榖梁
传各一岁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二岁礼记左氏传各三
岁学书日纸一幅閒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
尔雅旬给假一日前假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
三言讲者二千言问大义一条总三条通二为第不及
通二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
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馀经各一孝经论语
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尚书公羊传榖梁
传各一岁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二岁礼记左氏传各三
岁学书日纸一幅閒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
尔雅旬给假一日前假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
三言讲者二千言问大义一条总三条通二为第不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1a 页 WYG0139-0100c.png
者有罚岁终通一年之业口问大义十条通八为上六
为中五为下并三下与在学九岁不堪贡者罢归诸学
生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
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
假二百里外给程其不帅教及岁中违程满三十日事
故百日缘亲病二百日皆罢归既罢条其状下之属所
五品以上子孙送兵部准荫配色
高祖即位诏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
为中五为下并三下与在学九岁不堪贡者罢归诸学
生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
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
假二百里外给程其不帅教及岁中违程满三十日事
故百日缘亲病二百日皆罢归既罢条其状下之属所
五品以上子孙送兵部准荫配色
高祖即位诏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1b 页 WYG0139-0100d.png
臣子弟
太宗即位于门下别置弘文馆东宫置崇文馆增创学
舍至千二百区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四
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弟子入学遂至
八千馀人
高宗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明年以书学𨽻兰台算
学𨽻秘阁律学𨽻详刑
上元二年国子监置大成二十人取已及第而聪明者
太宗即位于门下别置弘文馆东宫置崇文馆增创学
舍至千二百区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四
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弟子入学遂至
八千馀人
高宗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明年以书学𨽻兰台算
学𨽻秘阁律学𨽻详刑
上元二年国子监置大成二十人取已及第而聪明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2a 页 WYG0139-0101a.png
为之试书日诵千言并日试策所业十通七然后补其
禄俸同直官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之登第加
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三岁而又试三试而不
中第从常调
文献通考中宗神龙二年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
初入学皆行束脩之礼礼于师国子太学各绢三匹四
门学绢二匹俊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各绢一匹皆有酒
脯其束脩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又每言国子监所管
禄俸同直官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之登第加
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三岁而又试三试而不
中第从常调
文献通考中宗神龙二年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
初入学皆行束脩之礼礼于师国子太学各绢三匹四
门学绢二匹俊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各绢一匹皆有酒
脯其束脩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又每言国子监所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2b 页 WYG0139-0101b.png
学生国子监试州县学生当州试并选艺业优长者为
试官监试
(洪氏容斋随笔唐六典国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为束脩之礼太学四门侓学书学算学)
(皆如国子之法其习经有暇者命习𨽻书并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每旬前一日则试其所习业乃知)
(唐世士人多工书盖在六馆时以为常习其说文字/林苍雅诸书亦欲责以结字合于古义不特铨选之)
(时方取楷书遒美者也束脩之礼乃于此见之开元/礼载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十脩一案)
(三脡皇子服学生之服至学门外陈三物于西南少/进日某方受业于先生敢请见执篚者以篚授皇子)
(皇子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子还避遂进跪取/篚博士受币皇子拜讫乃出其仪如此州县学生亦)
试官监试
(洪氏容斋随笔唐六典国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为束脩之礼太学四门侓学书学算学)
(皆如国子之法其习经有暇者命习𨽻书并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每旬前一日则试其所习业乃知)
(唐世士人多工书盖在六馆时以为常习其说文字/林苍雅诸书亦欲责以结字合于古义不特铨选之)
(时方取楷书遒美者也束脩之礼乃于此见之开元/礼载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十脩一案)
(三脡皇子服学生之服至学门外陈三物于西南少/进日某方受业于先生敢请见执篚者以篚授皇子)
(皇子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子还避遂进跪取/篚博士受币皇子拜讫乃出其仪如此州县学生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3a 页 WYG0139-0101c.png
(然/)
唐书选举志中宗即位诏宗室三等以下五等以上未
出身愿宿卫及任国子生听之其学业成而堪贵者宗
正寺试送监举如常法三卫番下日愿入学者听附国
子学太学及律馆习业蕃王及可汗子孙愿入学者附
国子学读书
蕙田案附学生之名始于此
开元七年令弘文崇文国子生季一朝参又敕州县学
唐书选举志中宗即位诏宗室三等以下五等以上未
出身愿宿卫及任国子生听之其学业成而堪贵者宗
正寺试送监举如常法三卫番下日愿入学者听附国
子学太学及律馆习业蕃王及可汗子孙愿入学者附
国子学读书
蕙田案附学生之名始于此
开元七年令弘文崇文国子生季一朝参又敕州县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3b 页 WYG0139-0101d.png
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子若庶人二十一以下通一经
及未通经而聪悟有文词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即
诸州贡举省试不第愿入学者听
天宝十二载敕天下罢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
者勿举选 十四载复乡贡
代宗广德二年诏曰古者设太学教胄子虽年榖不登
兵革或动而俎豆之事不废顷年戎车屡驾诸生辍讲
宜追学生在馆习业度支给厨米
及未通经而聪悟有文词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即
诸州贡举省试不第愿入学者听
天宝十二载敕天下罢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
者勿举选 十四载复乡贡
代宗广德二年诏曰古者设太学教胄子虽年榖不登
兵革或动而俎豆之事不废顷年戎车屡驾诸生辍讲
宜追学生在馆习业度支给厨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4a 页 WYG0139-0102a.png
归崇敬传大历初授国子司业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
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古天子学曰辟
廱以制言之壅水环缭如璧然以谊言之以礼乐明和
天下云尔在礼为泽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
言学省汉光武立明堂辟廱灵台号三廱宫晋武帝临
辟廱行乡饮酒礼别立国子学以殊士庶永嘉南迁惟
有国子学隋大业中更名国子监今声名之盛辟廱独
阙请以国子监为辟廱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
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古天子学曰辟
廱以制言之壅水环缭如璧然以谊言之以礼乐明和
天下云尔在礼为泽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
言学省汉光武立明堂辟廱灵台号三廱宫晋武帝临
辟廱行乡饮酒礼别立国子学以殊士庶永嘉南迁惟
有国子学隋大业中更名国子监今声名之盛辟廱独
阙请以国子监为辟廱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4b 页 WYG0139-0102b.png
业者栒簴大板今学不教乐于义无当请以祭酒为太
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近世明经不课
其义先取帖经颛门废业传授义绝请以礼记左氏春
秋为大经周官仪礼毛诗为中经尚书周易为小经各
置博士一员公羊榖梁春秋共准一中经通置博士一
员博士兼通孝经论语依章疏讲解德行淳洁文词雅
正形容庄重可为师表者委四品以上各举所知在外
给传七十者安车蒲轮敦遣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
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近世明经不课
其义先取帖经颛门废业传授义绝请以礼记左氏春
秋为大经周官仪礼毛诗为中经尚书周易为小经各
置博士一员公羊榖梁春秋共准一中经通置博士一
员博士兼通孝经论语依章疏讲解德行淳洁文词雅
正形容庄重可为师表者委四品以上各举所知在外
给传七十者安车蒲轮敦遣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5a 页 WYG0139-0102c.png
五经博士品秩生徒有差旧博士助教直讲经直律馆
算馆助教请皆罢教授法学生谒师贽用腵脩一束酒
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师出中门延入与坐割脩
㪺酒三爵止乃发箧出经抠衣前请师为说经大略然
后就室朝晡请益师二时堂上训授道义示以文行忠
信孝悌睦友旬省月试时考岁贡视生徒及第多少为
博士考课上下有不率教者槚楚之国子移礼部为太
学生太学又不变徙之四门四门不变徙本州之学复
算馆助教请皆罢教授法学生谒师贽用腵脩一束酒
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师出中门延入与坐割脩
㪺酒三爵止乃发箧出经抠衣前请师为说经大略然
后就室朝晡请益师二时堂上训授道义示以文行忠
信孝悌睦友旬省月试时考岁贡视生徒及第多少为
博士考课上下有不率教者槚楚之国子移礼部为太
学生太学又不变徙之四门四门不变徙本州之学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5b 页 WYG0139-0102d.png
不变繇役如初终身不齿虽率教九年学不成者亦归
之本州礼部考试法请罢帖经于所习经问大义二十
而得十八论语孝经十得八为通策三道以本经对通
二为及第其孝行闻乡里者举解具言试日义阙一二
许兼收焉天下乡贡如之习业考试并以明经为名得
第授官与进士同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
制度难分明省禁非外司所宜名周官世职者称氏国
学非世官不得名辟廱省大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
之本州礼部考试法请罢帖经于所习经问大义二十
而得十八论语孝经十得八为通策三道以本经对通
二为及第其孝行闻乡里者举解具言试日义阙一二
许兼收焉天下乡贡如之习业考试并以明经为名得
第授官与进士同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
制度难分明省禁非外司所宜名周官世职者称氏国
学非世官不得名辟廱省大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6a 页 WYG0139-0103a.png
行者
选举志元和二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自天宝后学校
益废生徒流散永泰中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于是
始定生员西京国子馆生八十人太学七十人四门三
百人广文六十人律馆二十人书算馆各十人东都国
子馆十人太学十五人四门五十人广文十人律馆十
人书馆三人算馆二人
韩氏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疏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
选举志元和二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自天宝后学校
益废生徒流散永泰中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于是
始定生员西京国子馆生八十人太学七十人四门三
百人广文六十人律馆二十人书算馆各十人东都国
子馆十人太学十五人四门五十人广文十人律馆十
人书馆三人算馆二人
韩氏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疏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6b 页 WYG0139-0103b.png
日趋竞未复本原至使公卿子弟耻游太学工商凡
冗或取上庠今圣道大明儒风复振恐须革正以赞
鸿猷今请国子馆并依六典其太学馆量许取无资
荫有才业人充如有资荫不补学生应举者请礼部
不在收试限请牒送法司科罪缘今年举期已近伏
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赐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
任乡贡至来年春一时收补其厨粮度支先给二百
七十四人请准新补人数量加支给又论新注学官
冗或取上庠今圣道大明儒风复振恐须革正以赞
鸿猷今请国子馆并依六典其太学馆量许取无资
荫有才业人充如有资荫不补学生应举者请礼部
不在收试限请牒送法司科罪缘今年举期已近伏
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赐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
任乡贡至来年春一时收补其厨粮度支先给二百
七十四人请准新补人数量加支给又论新注学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7a 页 WYG0139-0103c.png
牒准今年赦文委国子祭酒选择有经艺堪训导生
徒者以充学官近年吏部所注多循资叙不考艺能
至令生徒不自劝励伏请非专通经传博涉坟史及
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不以比拟其新授官上日必
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文献通考文宗太和七年赦节文应公卿士族子弟取
来年正月已后不先入国学习业者不在应明经进士
之限
徒者以充学官近年吏部所注多循资叙不考艺能
至令生徒不自劝励伏请非专通经传博涉坟史及
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不以比拟其新授官上日必
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文献通考文宗太和七年赦节文应公卿士族子弟取
来年正月已后不先入国学习业者不在应明经进士
之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7b 页 WYG0139-0103d.png
武帝会昌五年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
修明经进士业者并𨽻名太学外州寄土人并𨽻名所
在官学
右唐国学
文献通考后唐天成三年正月中书门下奏伏以祭酒
之资历朝所贵爰从近代不重此官况属圣朝方勤庶
政须弘雅道以振时风望令宰相臣一员兼判国子祭
酒敕宜令宰臣崔协兼判其年八月十一日宰臣兼判
修明经进士业者并𨽻名太学外州寄土人并𨽻名所
在官学
右唐国学
文献通考后唐天成三年正月中书门下奏伏以祭酒
之资历朝所贵爰从近代不重此官况属圣朝方勤庶
政须弘雅道以振时风望令宰相臣一员兼判国子祭
酒敕宜令宰臣崔协兼判其年八月十一日宰臣兼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8a 页 WYG0139-0104a.png
国子祭酒崔协奏请国子每年祗置监生二百员候解
送至十月三十日满数为定太学书生不得因此便取
公牒辄免本户差役又每年于二百人数内不系时节
有投名者先令学官考试校其学业深浅方议收补姓
名敕宜依
五年正月五日国子监奏当监旧例初补监生有束脩
钱二千及第后光学钱一千窃缘当监诸色举人及第
后多不于监司出给光学文抄及不纳光学钱祗守选
送至十月三十日满数为定太学书生不得因此便取
公牒辄免本户差役又每年于二百人数内不系时节
有投名者先令学官考试校其学业深浅方议收补姓
名敕宜依
五年正月五日国子监奏当监旧例初补监生有束脩
钱二千及第后光学钱一千窃缘当监诸色举人及第
后多不于监司出给光学文抄及不纳光学钱祗守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8b 页 WYG0139-0104b.png
限年满便赴南曹参选南曹近年磨勘选人并不收竖
监司光学文抄为凭请自今后欲准往例应色举人及
第后并先于监司出给光学文抄并纳光学钱等各自
所业等第以备当监逐年公使奉敕宜准往例自今后
凡补监生须令情愿于监中修学则得给牒收补仍据
所业次第逐季考试申奏如收补年深未闻艺业虚沾
补牒不赴试期亦委监司具姓名申奏
(马氏端临曰五代弊法凡官府公使钱多令居官者/自出其费宰相则有光省钱御史则有光台钱至于)
监司光学文抄为凭请自今后欲准往例应色举人及
第后并先于监司出给光学文抄并纳光学钱等各自
所业等第以备当监逐年公使奉敕宜准往例自今后
凡补监生须令情愿于监中修学则得给牒收补仍据
所业次第逐季考试申奏如收补年深未闻艺业虚沾
补牒不赴试期亦委监司具姓名申奏
(马氏端临曰五代弊法凡官府公使钱多令居官者/自出其费宰相则有光省钱御史则有光台钱至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9a 页 WYG0139-0104c.png
(监生亦令其出光学钱则贫士何所从出既徵其钱/复不蠲其役待士之意亦太薄矣然史所言多有曾)
(授业辄取解送者往往乱离之际/其居学亦得苟贱冒滥之士耳)
右后唐国学
宋史选举志凡学皆𨽻国子监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
上子孙为之初无定员后以二百人为额太学生以八
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
初国子监因周旧制颇增学舍以应荫子孙𨽻学受业
开宝八年国子监上言生徒旧数七十人奉诏分习五
(授业辄取解送者往往乱离之际/其居学亦得苟贱冒滥之士耳)
右后唐国学
宋史选举志凡学皆𨽻国子监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
上子孙为之初无定员后以二百人为额太学生以八
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
初国子监因周旧制颇增学舍以应荫子孙𨽻学受业
开宝八年国子监上言生徒旧数七十人奉诏分习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9b 页 WYG0139-0104d.png
经然系籍者或久不至而在京进士诸科常赴讲席肄
业请以补监生之阙上从之
景德间许文武升朝官嫡亲附国学取解而远乡久寓
京师其文艺可称有本乡命官保任监官验之亦听附
学充贡
庆历四年天章阁侍讲王洙言国子监每科场诏下许
品官子弟投状试艺给牒充广文太学律学三馆学生
多致千馀就试试已则生徒散归讲官倚席但为游寓
业请以补监生之阙上从之
景德间许文武升朝官嫡亲附国学取解而远乡久寓
京师其文艺可称有本乡命官保任监官验之亦听附
学充贡
庆历四年天章阁侍讲王洙言国子监每科场诏下许
品官子弟投状试艺给牒充广文太学律学三馆学生
多致千馀就试试已则生徒散归讲官倚席但为游寓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0a 页 WYG0139-0105a.png
之所殊无肄习之法居常听讲者一二十人尔乃限在
学满五百日旧已尝充贡者止百日本授官会其实京
朝官保任始预秋试每十人与解凡入学授业月旦即
亲书到历如遇私故或疾告归宁皆给假违程及期月
不来参者去其籍后諌官余靖极言非便遂罢听读日
限
(马氏端临曰古人所谓中年考校九年大成者进德/修业之事也至汉人之补博士弟子员则止限以通)
(一经而后授之官唐人之法尚彷佛如此至宋熙礼/后立三舍之法则不过试之以浮靡之文而诱之以)
学满五百日旧已尝充贡者止百日本授官会其实京
朝官保任始预秋试每十人与解凡入学授业月旦即
亲书到历如遇私故或疾告归宁皆给假违程及期月
不来参者去其籍后諌官余靖极言非便遂罢听读日
限
(马氏端临曰古人所谓中年考校九年大成者进德/修业之事也至汉人之补博士弟子员则止限以通)
(一经而后授之官唐人之法尚彷佛如此至宋熙礼/后立三舍之法则不过试之以浮靡之文而诱之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0b 页 WYG0139-0105b.png
(利禄之涂然明经而必至于通一艺试文而必至于/历三舍皆非旦暮可就故国家虽未尝严其法制稽)
(其去留而为士者内耻于习业之未精外诱于荣华/之可慕其坐学之日自不容不久今庆历之法所谓)
(习业者虽有讲肄听读而未尝限以通经之岁月所/谓荣涂者止于拔解赴省而未有优异之捷径所以)
(科场罢日则生徒散归虽限以日月而不能/强其久留反以淹滞为困故不久而遂废也)
蕙田案文献通考王洙上言在庆历二年余
靖言在四年宋史并为一年事误
文献通考皇祐末以胡瑗为国子监讲书专管勾太学
数年进天章阁侍讲犹兼学正其初人未信服谤议蜂
(其去留而为士者内耻于习业之未精外诱于荣华/之可慕其坐学之日自不容不久今庆历之法所谓)
(习业者虽有讲肄听读而未尝限以通经之岁月所/谓荣涂者止于拔解赴省而未有优异之捷径所以)
(科场罢日则生徒散归虽限以日月而不能/强其久留反以淹滞为困故不久而遂废也)
蕙田案文献通考王洙上言在庆历二年余
靖言在四年宋史并为一年事误
文献通考皇祐末以胡瑗为国子监讲书专管勾太学
数年进天章阁侍讲犹兼学正其初人未信服谤议蜂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1a 页 WYG0139-0105c.png
起瑗不顾强力不倦以卒有立瑗在学时每公私试罢
掌仪率诸生会于首善令雅乐歌诗一夜乃散诸斋亦
自歌诗奏琴瑟之声彻于外瑗在湖学教法最备始建
太学有司请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著
令
神宗熙宁元年增太学生员庆历中尝置上舍生二百
人至是又增置一百寻诏以九百人为额
宋史选举志熙宁四年尽以锡庆院及朝集院西庑建
掌仪率诸生会于首善令雅乐歌诗一夜乃散诸斋亦
自歌诗奏琴瑟之声彻于外瑗在湖学教法最备始建
太学有司请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著
令
神宗熙宁元年增太学生员庆历中尝置上舍生二百
人至是又增置一百寻诏以九百人为额
宋史选举志熙宁四年尽以锡庆院及朝集院西庑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1b 页 WYG0139-0105d.png
讲书堂四诸生斋舍掌事者直庐始仅足用自主判官
外增置直讲为十员率一员共讲一经令中书遴选或
主判官奏举生员釐为三等始入学为外舍初不限员
后定额七百人外舍升内舍员二百内舍升上舍员百
各执一经从所讲官受学月考试其业优等上之中书
其正录学谕以上舍生为之经各二员学行卓异者主
判直讲复荐之中书奏除官
八年颁王安石书诗周礼义于学官是名三经新义
外增置直讲为十员率一员共讲一经令中书遴选或
主判官奏举生员釐为三等始入学为外舍初不限员
后定额七百人外舍升内舍员二百内舍升上舍员百
各执一经从所讲官受学月考试其业优等上之中书
其正录学谕以上舍生为之经各二员学行卓异者主
判直讲复荐之中书奏除官
八年颁王安石书诗周礼义于学官是名三经新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2a 页 WYG0139-0106a.png
蕙田案神宗立三舍法专以学校取士其意
非不善顾乃弃汉唐专门注疏之学而以安
石新说颁之学官遂使学者厌故而喜新是
今而非古欲以一道德成风俗岂不难乎
文献通考元丰二年颁学令大学置八十斋斋各五楹
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
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舍试补上舍生
弥封誊录如贡举法而上舍试则学官不预考校公试
非不善顾乃弃汉唐专门注疏之学而以安
石新说颁之学官遂使学者厌故而喜新是
今而非古欲以一道德成风俗岂不难乎
文献通考元丰二年颁学令大学置八十斋斋各五楹
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
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舍试补上舍生
弥封誊录如贡举法而上舍试则学官不预考校公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2b 页 WYG0139-0106b.png
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参以所书行艺与籍者升内舍
内舍试入优平二等参以行艺升上舍上舍分三等俱
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俱平若一优一否为下上等命
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学正增为五人学录增
为十人学录参以学生为之岁赐缗钱至二万五千又
益郡县田租屋课息钱之类以为学费学制所言国子
监以国子名而实未尝教养国子乃诏许清要官亲戚
入监为国子生听读额二百人仍尽以开封府解额归
内舍试入优平二等参以行艺升上舍上舍分三等俱
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俱平若一优一否为下上等命
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学正增为五人学录增
为十人学录参以学生为之岁赐缗钱至二万五千又
益郡县田租屋课息钱之类以为学费学制所言国子
监以国子名而实未尝教养国子乃诏许清要官亲戚
入监为国子生听读额二百人仍尽以开封府解额归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3a 页 WYG0139-0106c.png
太学其国子生解额以太学分数取之毋过四十人
哲宗元祐七年置广文馆解额先是开封解额稍优四
方士子多冒畿县户以试又有𨽻太学不及一年不该
解试者亦往往冒户礼部按旧制凡试国子监者先补
中广文馆生乃得以牒求试遂依仿其法立广文馆生
二千四百员除开封府元解百人则许自试其尝拨取
诸科二百国子额四十通二百四十人今皆以为本馆
解额遇科场年试补馆生中者执牒诣国子监验试凡
哲宗元祐七年置广文馆解额先是开封解额稍优四
方士子多冒畿县户以试又有𨽻太学不及一年不该
解试者亦往往冒户礼部按旧制凡试国子监者先补
中广文馆生乃得以牒求试遂依仿其法立广文馆生
二千四百员除开封府元解百人则许自试其尝拨取
诸科二百国子额四十通二百四十人今皆以为本馆
解额遇科场年试补馆生中者执牒诣国子监验试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3b 页 WYG0139-0106d.png
试者十人取一开封考取亦如其数试者不及千人即
以率减取仍严禁重试
绍圣元年国子监奏罢广文馆发解其额本取之开封
府诸科及国子悉复还之凡学生自外路参假及新补
中未该拨填入学者权附国子监别号试取一次
蕙田案宋时士子冒畿县户应试犹今之冒
顺天府籍入场也元祐置广文馆生以待四
方游士试京师者额二千四百人其解额则
以率减取仍严禁重试
绍圣元年国子监奏罢广文馆发解其额本取之开封
府诸科及国子悉复还之凡学生自外路参假及新补
中未该拨填入学者权附国子监别号试取一次
蕙田案宋时士子冒畿县户应试犹今之冒
顺天府籍入场也元祐置广文馆生以待四
方游士试京师者额二千四百人其解额则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4a 页 WYG0139-0107a.png
二百四人所谓十人取一也如是既无冒户
之弊而四方士子在京者仍得升进之路似
亦可行也
宋史选举志元祐新令罢推恩之制绍圣初监察御史郭
知章言先帝立三舍法以岁月稽其行实故入上舍而
中上等者得不经礼部试特命以官责备而持久故其
得也难诱掖激劝莫善于此宜复元丰法以广乐育之
德又请三学补外舍生依元丰令一岁四试于是诏太
之弊而四方士子在京者仍得升进之路似
亦可行也
宋史选举志元祐新令罢推恩之制绍圣初监察御史郭
知章言先帝立三舍法以岁月稽其行实故入上舍而
中上等者得不经礼部试特命以官责备而持久故其
得也难诱掖激劝莫善于此宜复元丰法以广乐育之
德又请三学补外舍生依元丰令一岁四试于是诏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4b 页 WYG0139-0107b.png
学生悉用元丰制推恩上等即注官者岁毋过二人免
礼部试者每举五人而止免解试者二十人而止仍计
数对除省试发解额其元祐法勿用诸三舍升补等法
悉推行旧制
崇宁三年诏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
部并罢自是岁试上舍悉差知举如礼部试
五年著令太学试上舍生本虑与科举相并试以间岁
今既罢科举又诸州岁贡士其改用岁试每春季太学
礼部试者每举五人而止免解试者二十人而止仍计
数对除省试发解额其元祐法勿用诸三舍升补等法
悉推行旧制
崇宁三年诏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
部并罢自是岁试上舍悉差知举如礼部试
五年著令太学试上舍生本虑与科举相并试以间岁
今既罢科举又诸州岁贡士其改用岁试每春季太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5a 页 WYG0139-0107c.png
辟廱生悉公试同院混取总五百七十四人以四十七
人为上等即推恩释褐一百四十人为中等遇亲策士
许入试一百八十七人为下等补内舍生凡上等上舍
生暨特举孝弟行能之士不待廷试推恩者许即引见
释褐上舍仍先以试文卷进入得可乃引赐若上舍己
该释褐恩而贡入在廷试前一年者须在学又及半年
不犯上二等罚乃得注官
徽宗本纪重和元年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
人为上等即推恩释褐一百四十人为中等遇亲策士
许入试一百八十七人为下等补内舍生凡上等上舍
生暨特举孝弟行能之士不待廷试推恩者许即引见
释褐上舍仍先以试文卷进入得可乃引赐若上舍己
该释褐恩而贡入在廷试前一年者须在学又及半年
不犯上二等罚乃得注官
徽宗本纪重和元年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5b 页 WYG0139-0107d.png
子列子博士二员
选举志宣和三年诏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太学用
之课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
七年诏政和中尝命学校分治黄老庄列之书实失专
经之旨其内经等书并罢治
建炎初即行在置国子监立博士二员以随幸之士三
十六人为监生
绍兴十三年始建太学置祭酒司业各一员博士三员
选举志宣和三年诏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太学用
之课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
七年诏政和中尝命学校分治黄老庄列之书实失专
经之旨其内经等书并罢治
建炎初即行在置国子监立博士二员以随幸之士三
十六人为监生
绍兴十三年始建太学置祭酒司业各一员博士三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6a 页 WYG0139-0108a.png
正录各一员养士七百人上舍生三十员内舍生百员
外舍生五百七十员凡诸道住本州学满一年三试中
选不犯第三等以上罚或不住学而曾两预释奠及齿
于乡饮酒者听充弟子员每岁春秋两试之旋命一岁
一补于是多士云集至分场试之俄又诏三年一试增
至千员中选者皆给绫纸赞词以宠之每科场四取其
一自外舍有月校而公试入等曰内舍自内舍有月校
而舍试入等曰上舍凡升上舍者皆直赴廷对
外舍生五百七十员凡诸道住本州学满一年三试中
选不犯第三等以上罚或不住学而曾两预释奠及齿
于乡饮酒者听充弟子员每岁春秋两试之旋命一岁
一补于是多士云集至分场试之俄又诏三年一试增
至千员中选者皆给绫纸赞词以宠之每科场四取其
一自外舍有月校而公试入等曰内舍自内舍有月校
而舍试入等曰上舍凡升上舍者皆直赴廷对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6b 页 WYG0139-0108b.png
二十七年立定制春季放补遇省试年改用孟夏
旧太学遇覃恩无免解法孝宗始创行之在朝清要官
期亲许牒子弟作待补国子别号考校如太学生遇有
期亲任清要官更为国子生不预校定升补及差职事
惟得赴公私试科举则混试焉 自中兴以来四方之
士有本贯在学公据皆得就补帝始加限节命诸路州
军以解试终场人数为准其荐贡不尽者令百取六人
赴太学谓之待补生其住本学及游学之类一切禁止
旧太学遇覃恩无免解法孝宗始创行之在朝清要官
期亲许牒子弟作待补国子别号考校如太学生遇有
期亲任清要官更为国子生不预校定升补及差职事
惟得赴公私试科举则混试焉 自中兴以来四方之
士有本贯在学公据皆得就补帝始加限节命诸路州
军以解试终场人数为准其荐贡不尽者令百取六人
赴太学谓之待补生其住本学及游学之类一切禁止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7a 页 WYG0139-0108c.png
元丰旧制内舍生校定分优平二等优等再赴舍试
又入优则谓之两优释褐中选者即命以京秩除学官
至是始令先注职官代还注职事官恩例视进士第二
人旧校定岁额六分为优选者增为十分矣
宁宗庆元嘉定中始两行混补于是增外舍生为千四
百员内舍校定不系上舍试年分以八分为优等又以
国子生员多伪滥命行在职事官期亲釐务官子孙乃
得试补
又入优则谓之两优释褐中选者即命以京秩除学官
至是始令先注职官代还注职事官恩例视进士第二
人旧校定岁额六分为优选者增为十分矣
宁宗庆元嘉定中始两行混补于是增外舍生为千四
百员内舍校定不系上舍试年分以八分为优等又以
国子生员多伪滥命行在职事官期亲釐务官子孙乃
得试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7b 页 WYG0139-0108d.png
嘉定十四年诏自今待补百人取三人旧法自外舍升
内舍虽有校试必公试合格乃许升补盖私试皆学官
自考而公试则降敕差官至是岁终许取外舍生校最
优者一人升内舍
度宗咸淳三年正月幸太学谒先圣礼成推恩三学前
廊与免省试内舍及已免省试者与升甲起居学生与
泛免一次内该曾经两幸人与补上州文学如愿在学
者听其在籍诸生地远不及趁赴起居者三学申请乞
内舍虽有校试必公试合格乃许升补盖私试皆学官
自考而公试则降敕差官至是岁终许取外舍生校最
优者一人升内舍
度宗咸淳三年正月幸太学谒先圣礼成推恩三学前
廊与免省试内舍及已免省试者与升甲起居学生与
泛免一次内该曾经两幸人与补上州文学如愿在学
者听其在籍诸生地远不及趁赴起居者三学申请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8a 页 WYG0139-0109a.png
并行泛免一次命特从之凡诸生升舍在幸学之前者
方许陈乞恩例七年正月以寿和圣福皇太后两上尊
号推恩三学在斋生员并特与免解赴省一次
朱子学校贡举私议学校必选实有道德之人使为
学官以来实学之士裁减解额舍选谬滥之恩以塞
利诱之涂盖古之太学主于教人而因以取士故士
之来者为义而不为利且以本朝之事言之如李廌
所记元祐侍讲吕希哲之言曰仁宗之时太学之法
方许陈乞恩例七年正月以寿和圣福皇太后两上尊
号推恩三学在斋生员并特与免解赴省一次
朱子学校贡举私议学校必选实有道德之人使为
学官以来实学之士裁减解额舍选谬滥之恩以塞
利诱之涂盖古之太学主于教人而因以取士故士
之来者为义而不为利且以本朝之事言之如李廌
所记元祐侍讲吕希哲之言曰仁宗之时太学之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8b 页 WYG0139-0109b.png
宽简国子先生必求天下贤士真可为人师者就其
中又择其尤贤者如胡翼之之徒使专教导规矩之
事故当是时天下之士不远万里来就师之其游太
学者端为道艺称弟子者中心悦而诚服之盖犹有
古法之遗意也熙宁以来此法浸坏所谓太学者但
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
文而尝得隽于场屋者耳士之有志于义理者既无
求于学其奔趋辐辏而来者不过为解额之滥舍选
中又择其尤贤者如胡翼之之徒使专教导规矩之
事故当是时天下之士不远万里来就师之其游太
学者端为道艺称弟子者中心悦而诚服之盖犹有
古法之遗意也熙宁以来此法浸坏所谓太学者但
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
文而尝得隽于场屋者耳士之有志于义理者既无
求于学其奔趋辐辏而来者不过为解额之滥舍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9a 页 WYG0139-0109c.png
之私而已师生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间相与言亦
未尝开之以德行道艺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祗以
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
学教人之本意也欲革其弊莫若一遵仁皇之制择
士之有道德可为人师者以为学官而久其任使之
讲明道艺以教训其学者而又痛减解额之滥以还
诸州罢去舍选之法而使为之师者考察诸州所解
德行之士与诸生之贤者而特命以官则太学之教
未尝开之以德行道艺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祗以
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
学教人之本意也欲革其弊莫若一遵仁皇之制择
士之有道德可为人师者以为学官而久其任使之
讲明道艺以教训其学者而又痛减解额之滥以还
诸州罢去舍选之法而使为之师者考察诸州所解
德行之士与诸生之贤者而特命以官则太学之教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9b 页 WYG0139-0109d.png
不为虚设而彼怀利干进之流自无所为而至矣如
此则待补之法固可罢去而混补者又必使与诸州
科举同日引试则彼有乡举之可望者自不复来而
不患其纷冗矣至于取士之数则又严为之额而许
其补中之人从上几分特赴省试则其舍乡举而来
赴补者亦不为甚失职矣其计会监试漕试附试之
类亦当痛减分数严立告赏以绝其冒滥其诸州教官
亦以德行人充而责以教导之实则州县之学亦稍
此则待补之法固可罢去而混补者又必使与诸州
科举同日引试则彼有乡举之可望者自不复来而
不患其纷冗矣至于取士之数则又严为之额而许
其补中之人从上几分特赴省试则其舍乡举而来
赴补者亦不为甚失职矣其计会监试漕试附试之
类亦当痛减分数严立告赏以绝其冒滥其诸州教官
亦以德行人充而责以教导之实则州县之学亦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0a 页 WYG0139-0110a.png
知义理之教而不但为科举之学矣
蕙田案以上宋太学
文献通考庆历三年立四门学以士庶子弟为生员
宋史选举志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
岁一试补差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
牒不中式者仍听读若三试不中则出之未几学废
蕙田案以上宋四门学
哲宗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蕙田案以上宋太学
文献通考庆历三年立四门学以士庶子弟为生员
宋史选举志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
岁一试补差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
牒不中式者仍听读若三试不中则出之未几学废
蕙田案以上宋四门学
哲宗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0b 页 WYG0139-0110b.png
政和四年小学生近一千人分十斋以处之自八岁至
十二岁率以诵经书字多少差次补内舍若能文从博
士试本经小经义各一道稍通补内舍优补上舍
蕙田案以上宋小学
崇宁三年命将作少监李诫即城南门外相地营建外
学是为辟雍蔡京又奏古者国内外皆有学周成均盖
在邦中而党庠遂序则在国外臣亲承圣诏天下皆兴
学贡士即国南郊建外学以受之俟其行艺中率然后
十二岁率以诵经书字多少差次补内舍若能文从博
士试本经小经义各一道稍通补内舍优补上舍
蕙田案以上宋小学
崇宁三年命将作少监李诫即城南门外相地营建外
学是为辟雍蔡京又奏古者国内外皆有学周成均盖
在邦中而党庠遂序则在国外臣亲承圣诏天下皆兴
学贡士即国南郊建外学以受之俟其行艺中率然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1a 页 WYG0139-0110c.png
升诸太学凡此圣意悉与古合今上其所当行者太学
专处上舍内舍生而外学则处外舍生今贡士盛集欲
增太学上舍至二百人内舍六百人外舍三千人外学
为四讲堂百斋斋列五楹一斋可容三十人士初贡至
皆入外学经试补入上舍内舍始得进处太学太学外
舍亦令出居外学其敕令格式悉用太学见制国子祭
酒总治学事外学官属司业丞各一人稍减大学博士
正录员归外学仍增博士为十员正录为五员学生充
专处上舍内舍生而外学则处外舍生今贡士盛集欲
增太学上舍至二百人内舍六百人外舍三千人外学
为四讲堂百斋斋列五楹一斋可容三十人士初贡至
皆入外学经试补入上舍内舍始得进处太学太学外
舍亦令出居外学其敕令格式悉用太学见制国子祭
酒总治学事外学官属司业丞各一人稍减大学博士
正录员归外学仍增博士为十员正录为五员学生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1b 页 WYG0139-0110d.png
学谕者十人直学二人三舍生皆繇升贡遂罢国子监
补试
蕙田案文献通考及徽宗本纪建外学在崇
宁元年与志不同
五年著令凡州学上舍生升舍以其秋即贡入辟雍长
吏集阖郡官及提学官具宴设以礼敦遣限岁终悉集
阙下 凡贡士入辟雍外舍三经试不与升补两经试
不入等仍犯上三等罚者削籍再赴本州岁升试是名
补试
蕙田案文献通考及徽宗本纪建外学在崇
宁元年与志不同
五年著令凡州学上舍生升舍以其秋即贡入辟雍长
吏集阖郡官及提学官具宴设以礼敦遣限岁终悉集
阙下 凡贡士入辟雍外舍三经试不与升补两经试
不入等仍犯上三等罚者削籍再赴本州岁升试是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2a 页 WYG0139-0111a.png
退送即内舍己降舍而又一试不与或两犯上四等罚
者亦如外舍法退送太学外舍生已预考察者许再经
一试以中否为留遣馀升降退送悉如辟雍法
宣和三年诏太学官吏及州县尝置学官凡元丰旧制
所有者皆如故其辟雍官属及宗学并诸路提举学事
官属并罢内外学悉遵元丰成宪
蕙田案以上宋辟雍学
右宋国学
者亦如外舍法退送太学外舍生已预考察者许再经
一试以中否为留遣馀升降退送悉如辟雍法
宣和三年诏太学官吏及州县尝置学官凡元丰旧制
所有者皆如故其辟雍官属及宗学并诸路提举学事
官属并罢内外学悉遵元丰成宪
蕙田案以上宋辟雍学
右宋国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2b 页 WYG0139-0111b.png
金史选举志凡养士之地曰国子监始置于天德三年
后定制词赋经义生百人小学生百人以宗室及外戚
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
十五以上者入学不及十五者入小学
大定六年始置太学初养士百六十人后定五品以上
官兄弟子孙百五十人曾得府荐及终场人二百五十
人凡四百人凡试补太学生礼部主之曾得府荐及终
场举人皆免试凡学生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又三日
后定制词赋经义生百人小学生百人以宗室及外戚
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
十五以上者入学不及十五者入小学
大定六年始置太学初养士百六十人后定五品以上
官兄弟子孙百五十人曾得府荐及终场人二百五十
人凡四百人凡试补太学生礼部主之曾得府荐及终
场举人皆免试凡学生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又三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3a 页 WYG0139-0111c.png
作赋及诗各一篇三月一私试以季月初先试赋间一
日试策论中选者以上五 申部遇旬休节辰皆有假
病则给假省试远行则给程犯学规者罚不率教者黜
凡国子监生三年不能充贡欲就诸局承应者学官试
能粗通大小各一经者听
蕙田案金制国子学之外又有女真国子学
以习本国语言
右金国学
日试策论中选者以上五 申部遇旬休节辰皆有假
病则给假省试远行则给程犯学规者罚不率教者黜
凡国子监生三年不能充贡欲就诸局承应者学官试
能粗通大小各一经者听
蕙田案金制国子学之外又有女真国子学
以习本国语言
右金国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3b 页 WYG0139-0111d.png
元史选举志太宗六年以冯志常为国子学总教命侍
臣子弟十八人入学
世袓至元七年命侍臣子弟十有一人入学以长者四
人从许衡童子七人从王恂
二十四年立国子学而定其制设博士通掌学事分教
三斋生员讲授经旨究正音训上严教导之术下考肄
习之业复设助教同掌学事而专守一斋正录申明规
矩督习课业凡读书必先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
臣子弟十八人入学
世袓至元七年命侍臣子弟十有一人入学以长者四
人从许衡童子七人从王恂
二十四年立国子学而定其制设博士通掌学事分教
三斋生员讲授经旨究正音训上严教导之术下考肄
习之业复设助教同掌学事而专守一斋正录申明规
矩督习课业凡读书必先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4a 页 WYG0139-0112a.png
庸次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博士助教亲授句读音
训正录伴读以其次传习之次日抽签令诸生复说其
功课对属诗章经解史评则博士出题生员呈稿先呈
助教俟博士既定始录附课簿以凭考校其生员之数
定二百人许衡又著诸生入学杂仪及日用节目
成宗大德八年十二月始定国子生蒙古色目汉人三
年各贡一人
十年闰十月国子学定蒙古色目汉人生员一百人三
训正录伴读以其次传习之次日抽签令诸生复说其
功课对属诗章经解史评则博士出题生员呈稿先呈
助教俟博士既定始录附课簿以凭考校其生员之数
定二百人许衡又著诸生入学杂仪及日用节目
成宗大德八年十二月始定国子生蒙古色目汉人三
年各贡一人
十年闰十月国子学定蒙古色目汉人生员一百人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4b 页 WYG0139-0112b.png
年各贡二人
武宗至大四年闰七月定生员额二百人十二月复立
国子学试贡法蒙古授官六品色目正七品汉人从七
品
仁宗延祐二年八月增置生员百人陪堂生二十人用
集贤学士赵孟頫礼部尚书元明善等所议国子学贡
试之法更定之一曰升斋等第六斋东西相向下两斋
左曰游艺右曰依仁凡诵书讲说小学属对者隶焉中
武宗至大四年闰七月定生员额二百人十二月复立
国子学试贡法蒙古授官六品色目正七品汉人从七
品
仁宗延祐二年八月增置生员百人陪堂生二十人用
集贤学士赵孟頫礼部尚书元明善等所议国子学贡
试之法更定之一曰升斋等第六斋东西相向下两斋
左曰游艺右曰依仁凡诵书讲说小学属对者隶焉中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5a 页 WYG0139-0112c.png
两斋左曰据德右曰志道讲说四书课肄诗律者𨽻焉
上两斋左曰时习右曰日新讲说易诗书春秋科习明
经义等程文者隶焉每季考其所习以次递升二曰私
试规矩汉人验日新时习两斋蒙古色目验志道据德
两斋本学举实历坐斋二周岁以上未尝犯过者许令
充试限实历坐斋三周岁以上许充贡举汉人私试孟
月试经疑一道仲月试经义一道季月试策问表章诏
诰内科一道辞理俱优为上等准一分理优词平者为
上两斋左曰时习右曰日新讲说易诗书春秋科习明
经义等程文者隶焉每季考其所习以次递升二曰私
试规矩汉人验日新时习两斋蒙古色目验志道据德
两斋本学举实历坐斋二周岁以上未尝犯过者许令
充试限实历坐斋三周岁以上许充贡举汉人私试孟
月试经疑一道仲月试经义一道季月试策问表章诏
诰内科一道辞理俱优为上等准一分理优词平者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5b 页 WYG0139-0112d.png
中等准半分每岁终通计其年积分至八分以上者升
充高等生员以四十名为额内蒙古色目各十名汉人
二十名岁贡试贡员不必备惟取实才有分同阙少者
以坐斋月日先后多少为定三曰黜罚科条应私试分
生员其有不事课业及一切戾规矩者初犯罚一分再
犯罚二分三犯除名应巳补高等生员其有违戾规矩
者初犯殿试一年再犯除名从学正录纠举之应在学
生员除蒙古色目别议外其馀汉人生员三年不能通
充高等生员以四十名为额内蒙古色目各十名汉人
二十名岁贡试贡员不必备惟取实才有分同阙少者
以坐斋月日先后多少为定三曰黜罚科条应私试分
生员其有不事课业及一切戾规矩者初犯罚一分再
犯罚二分三犯除名应巳补高等生员其有违戾规矩
者初犯殿试一年再犯除名从学正录纠举之应在学
生员除蒙古色目别议外其馀汉人生员三年不能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6a 页 WYG0139-0113a.png
一经及不肯勤学者勒令出学
蕙田案明代六堂积分之法盖取于此然其
法实始于宋宋史选举志嘉定十四年诏岁
终取外舍生校最优者一人升内舍而咸淳
中外舍生晏泰亨以七分三釐乞理为第三
优朝命不许遂申严学法今后及八分者方
许岁校三名即所谓积分也
泰定三年六月更积分而为贡举并依世祖旧制其贡
蕙田案明代六堂积分之法盖取于此然其
法实始于宋宋史选举志嘉定十四年诏岁
终取外舍生校最优者一人升内舍而咸淳
中外舍生晏泰亨以七分三釐乞理为第三
优朝命不许遂申严学法今后及八分者方
许岁校三名即所谓积分也
泰定三年六月更积分而为贡举并依世祖旧制其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6b 页 WYG0139-0113b.png
试之法从监学所拟大槩与前法略同而防闲稍加严
密焉
蕙田案元时国子学之外有蒙古国子学回
回国子学置助教学正以教公卿百官之子
弟今俱不载而附见其目于此
右元国学
明史选举志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入国学者
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荫
密焉
蕙田案元时国子学之外有蒙古国子学回
回国子学置助教学正以教公卿百官之子
弟今俱不载而附见其目于此
右元国学
明史选举志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入国学者
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7a 页 WYG0139-0113c.png
监损赀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
纳贡同一荫监也有官生有恩生国子学之设自明初
乙巳始洪武元年令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文义者并
充学生天下既定诏择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子学又择
年少举人赵惟一等及贡生董昶等入学读书赐以衣
帐命于诸司先习吏事谓之历事监生取其中尤英敏
者李扩等入文华武英堂说书谓之小秀才其才学优
赡聪明俊伟之士使之博极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
纳贡同一荫监也有官生有恩生国子学之设自明初
乙巳始洪武元年令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文义者并
充学生天下既定诏择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子学又择
年少举人赵惟一等及贡生董昶等入学读书赐以衣
帐命于诸司先习吏事谓之历事监生取其中尤英敏
者李扩等入文华武英堂说书谓之小秀才其才学优
赡聪明俊伟之士使之博极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7b 页 WYG0139-0113d.png
以期大用谓之老秀才初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改
建于鸡鸣山下既而改学为监设祭酒司业及监丞博
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馔典簿等官分六堂以馆诸
生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学旁以宿诸生谓
之号房厚给廪饩岁时赐布帛文绮袭衣巾靴正旦元
宵诸令节俱赏节钱而其教之之法每旦祭酒司业坐
堂上属官自监丞以下首领则典簿以次序立诸生揖
毕质问经史拱立听命惟朔望给假馀日升堂会馔乃
建于鸡鸣山下既而改学为监设祭酒司业及监丞博
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馔典簿等官分六堂以馆诸
生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学旁以宿诸生谓
之号房厚给廪饩岁时赐布帛文绮袭衣巾靴正旦元
宵诸令节俱赏节钱而其教之之法每旦祭酒司业坐
堂上属官自监丞以下首领则典簿以次序立诸生揖
毕质问经史拱立听命惟朔望给假馀日升堂会馔乃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8a 页 WYG0139-0114a.png
会讲复讲背书轮课以常所习自四子本经外兼及刘
向说苑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每月试经书义各一道
诏诰表策论判内科二道每日习书二百馀字以二王
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每班选一人充斋长督诸生
工课衣冠步履饮食必严饬中节夜必宿监有故而出
必告本班教官令斋长帅之以白祭酒监丞置集愆簿
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四犯者至发遣安置司
教之官必选耆宿宋讷吴颙等由儒士擢祭酒讷尤推
向说苑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每月试经书义各一道
诏诰表策论判内科二道每日习书二百馀字以二王
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每班选一人充斋长督诸生
工课衣冠步履饮食必严饬中节夜必宿监有故而出
必告本班教官令斋长帅之以白祭酒监丞置集愆簿
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四犯者至发遣安置司
教之官必选耆宿宋讷吴颙等由儒士擢祭酒讷尤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8b 页 WYG0139-0114b.png
名师历科进士多出太学而戊辰任亨泰廷对第一太
祖召讷褒赏撰题名记立石监门辛未许观亦如之进
士题名碑由此相继不绝中都之置国学也自洪武八
年至二十六年乃革以其师生并入京师永乐元年始
设北京国子监十八年迁都乃以京师国子监为南京
国子监而太学生有南北监之分矣
六堂诸生有积分之法司业二员分为左右各提调三
堂凡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一年半以上
祖召讷褒赏撰题名记立石监门辛未许观亦如之进
士题名碑由此相继不绝中都之置国学也自洪武八
年至二十六年乃革以其师生并入京师永乐元年始
设北京国子监十八年迁都乃以京师国子监为南京
国子监而太学生有南北监之分矣
六堂诸生有积分之法司业二员分为左右各提调三
堂凡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一年半以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9a 页 WYG0139-0114c.png
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心又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
优者乃升率性升至率性乃积分其法孟月试本经义
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
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
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
及者仍坐堂肄业如有才学起异者奏请上裁
太祖虽间行科举而监生与荐举人才参用者居多故
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最盛一再传之后进士日益重
优者乃升率性升至率性乃积分其法孟月试本经义
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
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
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
及者仍坐堂肄业如有才学起异者奏请上裁
太祖虽间行科举而监生与荐举人才参用者居多故
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最盛一再传之后进士日益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9b 页 WYG0139-0114d.png
荐举遂废而举贡日益轻虽积分历事不改初法南北
祭酒陈敬宗李时勉等加意振饬已渐不如其始众情
所趋向专在甲科宦途升沉定于谒选之日监生不获
上第即奋自镞砺不能有成积重之势然也迨开纳粟
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
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于是同处太学而举
贡得为府佐贰及州县正官官恩生得选部院府卫司
寺小京职尚为正途而援例监生仅得选州县佐贰及
祭酒陈敬宗李时勉等加意振饬已渐不如其始众情
所趋向专在甲科宦途升沉定于谒选之日监生不获
上第即奋自镞砺不能有成积重之势然也迨开纳粟
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
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于是同处太学而举
贡得为府佐贰及州县正官官恩生得选部院府卫司
寺小京职尚为正途而援例监生仅得选州县佐贰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0a 页 WYG0139-0115a.png
府首领官其授京职者乃光禄寺上林苑之属其愿就
远方者则以云贵广西及各边省军卫有司首领及卫
学王府教授之缺用而终身为异途矣
太祖虑武臣子弟但习武事鲜知问学命大都督府选
入国学其在凤阳者即肄业于中都命韩国公李善长
等考定教官生员高下分列班次曹国公李文忠领监
事以绳核之嗣后勋臣子弟多入监读书嘉靖元年令
公侯伯未经任事年三十以下者送监读书寻令巳任
远方者则以云贵广西及各边省军卫有司首领及卫
学王府教授之缺用而终身为异途矣
太祖虑武臣子弟但习武事鲜知问学命大都督府选
入国学其在凤阳者即肄业于中都命韩国公李善长
等考定教官生员高下分列班次曹国公李文忠领监
事以绳核之嗣后勋臣子弟多入监读书嘉靖元年令
公侯伯未经任事年三十以下者送监读书寻令巳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0b 页 WYG0139-0115b.png
者亦送监而年少勋戚争以入学为荣矣
举人入监始于永乐中会试下第辄令翰林院录其优
者俾入学以俟后科给以教谕之俸是时会试有副榜
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监者亦食其禄也宣德八年尝命
礼部尚书胡濙与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选副榜举人龙
文等二十四人送监进学翰林院三月一考其文与庶
吉士同颇示优异后不复另试则取副榜年二十五以
上者授教职年未及者或依亲或入监读书既而不拘
举人入监始于永乐中会试下第辄令翰林院录其优
者俾入学以俟后科给以教谕之俸是时会试有副榜
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监者亦食其禄也宣德八年尝命
礼部尚书胡濙与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选副榜举人龙
文等二十四人送监进学翰林院三月一考其文与庶
吉士同颇示优异后不复另试则取副榜年二十五以
上者授教职年未及者或依亲或入监读书既而不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1a 页 WYG0139-0115c.png
年齿依亲入监者皆听依亲者回籍读书依亲肄业也
又有丁忧成昏省亲送幼子皆仿依亲例限年复班正
统中天下教官多缺而举人厌其卑冷多不愿就十三
年御史万节请敕礼部多取副榜以就教职部臣以举
人愿依亲入监者十之七愿就教职者仅十之三但宜
各随所欲却其请不行至成化十三年御史胡璘言天
下教官率多岁贡言行文章不足为人师范请多取举
人选用而罢贡生勿选部议岁贡如其旧而举人教官
又有丁忧成昏省亲送幼子皆仿依亲例限年复班正
统中天下教官多缺而举人厌其卑冷多不愿就十三
年御史万节请敕礼部多取副榜以就教职部臣以举
人愿依亲入监者十之七愿就教职者仅十之三但宜
各随所欲却其请不行至成化十三年御史胡璘言天
下教官率多岁贡言行文章不足为人师范请多取举
人选用而罢贡生勿选部议岁贡如其旧而举人教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1b 页 WYG0139-0115d.png
仍许会试自后就教者亦渐多矣嘉靖中南北国学皆
空虚议尽发下第举人入监且立限期以趣之然举人
不愿入监者卒不可立强于是生员岁贡之外不得不
频举选贡以充国学矣
贡生入监初由生员选择既令各学岁贡一人故谓之
岁贡其例亦屡更洪武二十一年定府州县学以一二
三年为差二十五年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
学岁一人永乐八年定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岁一人
空虚议尽发下第举人入监且立限期以趣之然举人
不愿入监者卒不可立强于是生员岁贡之外不得不
频举选贡以充国学矣
贡生入监初由生员选择既令各学岁贡一人故谓之
岁贡其例亦屡更洪武二十一年定府州县学以一二
三年为差二十五年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
学岁一人永乐八年定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岁一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2a 页 WYG0139-0116a.png
县间岁一人十九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宣德七
年复照洪武二十五年例正统六年更立府学岁一人州
学三岁二人县学间岁一人弘治嘉靖间仍定府学岁二
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遂为永制后孔颜孟三氏
及京学卫学都司土官川云贵诸远省其按年充贡之法
亦间有增减云岁贡之始必考学行端庄文理优长者
以充之其后但取食廪年深者弘治中南京祭酒章懋
言洪永间国子生以数千计今在监科贡共止六百馀
年复照洪武二十五年例正统六年更立府学岁一人州
学三岁二人县学间岁一人弘治嘉靖间仍定府学岁二
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遂为永制后孔颜孟三氏
及京学卫学都司土官川云贵诸远省其按年充贡之法
亦间有增减云岁贡之始必考学行端庄文理优长者
以充之其后但取食廪年深者弘治中南京祭酒章懋
言洪永间国子生以数千计今在监科贡共止六百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2b 页 WYG0139-0116b.png
人岁贡挨次而升衰迟不振者十常八九举人坐监又
每多时差拨不敷教养罕效近年有增贡之举而所拔
亦挨次之人资格所拘英才多滞乞于常贡外令提学
行选贡之法不分廪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
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乃以充贡通计天下之广
约取五六百人以后三五年一行则人材可渐及往年
矣乃下部议行之此选贡所由始也选贡多英才入监
课试辄居上等拨历诸司亦有干局岁贡颓老其势日
每多时差拨不敷教养罕效近年有增贡之举而所拔
亦挨次之人资格所拘英才多滞乞于常贡外令提学
行选贡之法不分廪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
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乃以充贡通计天下之广
约取五六百人以后三五年一行则人材可渐及往年
矣乃下部议行之此选贡所由始也选贡多英才入监
课试辄居上等拨历诸司亦有干局岁贡颓老其势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3a 页 WYG0139-0116c.png
绌则惟愿就教而不愿入监嘉靖二十七年祭酒程文
德请将廷试岁贡惟留即选者于部而其馀尽使入监
报可岁贡诸生合疏言家贫亲老不愿入监礼部复请
从其所愿而尽使举人入监又从之举人入监不能如
期南京祭酒潘晟至请设重罚以趣其必赴于是举人
选贡岁贡三者迭为盛衰而国学之盈虚亦靡有定也
神宗时工科郭如心言选贡非祖制其始欲补岁贡之
乏其后遂妨岁贡之途请停其选神宗以为然至崇祯
德请将廷试岁贡惟留即选者于部而其馀尽使入监
报可岁贡诸生合疏言家贫亲老不愿入监礼部复请
从其所愿而尽使举人入监又从之举人入监不能如
期南京祭酒潘晟至请设重罚以趣其必赴于是举人
选贡岁贡三者迭为盛衰而国学之盈虚亦靡有定也
神宗时工科郭如心言选贡非祖制其始欲补岁贡之
乏其后遂妨岁贡之途请停其选神宗以为然至崇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3b 页 WYG0139-0116d.png
时又尝行之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以当贡
者充之而其次即为岁贡纳贡视例监稍优其实相仿
也
荫生入监明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
得荫一子以世其䘵后乃渐为限制在京三品以上方
得请荫谓之官生出自特恩者不限官品谓之恩生或
即与职事或送监读书官生必三品京官成化三年从
助教李坤言也时给事中李森不可帝谕责其刻薄第
者充之而其次即为岁贡纳贡视例监稍优其实相仿
也
荫生入监明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
得荫一子以世其䘵后乃渐为限制在京三品以上方
得请荫谓之官生出自特恩者不限官品谓之恩生或
即与职事或送监读书官生必三品京官成化三年从
助教李坤言也时给事中李森不可帝谕责其刻薄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4a 页 WYG0139-0117a.png
令非历任年久政绩显著者毋得滥叙而巳既得荫叙
由提学官考送部试如贡生例送入监中时内阁吕原
子㦂由荫监补中书舍人七年辛卯乞应顺天乡试部
请从之给事中芮畿不可帝允㦂所请不为例然其后
以荫授舍人者俱得应举矣
恩生之始建文元年录吴云子黼为国子生以云死节
云南也正德十六年定例凡文武官死于忠諌者一子
入监其后守土官死节亦皆得荫子矣又弘治十八年
由提学官考送部试如贡生例送入监中时内阁吕原
子㦂由荫监补中书舍人七年辛卯乞应顺天乡试部
请从之给事中芮畿不可帝允㦂所请不为例然其后
以荫授舍人者俱得应举矣
恩生之始建文元年录吴云子黼为国子生以云死节
云南也正德十六年定例凡文武官死于忠諌者一子
入监其后守土官死节亦皆得荫子矣又弘治十八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4b 页 WYG0139-0117b.png
定例东宫侍从官讲读年久辅道有功者没后子孙乞
恩礼部奏请上裁正德元年复定其祖父年劳已及三
年者一子即授试中书舍人习字未及三年者一子送
监读书八年复定东宫侍班官三年者一子入监又神
宗十二年定例三品日讲官虽未考满一子入监
例监始于景泰元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
入监读书限千人止行四年而罢成化二年南京大饥
守臣建议欲令官员军民子孙纳粟送监礼部尚书姚
恩礼部奏请上裁正德元年复定其祖父年劳已及三
年者一子即授试中书舍人习字未及三年者一子送
监读书八年复定东宫侍班官三年者一子入监又神
宗十二年定例三品日讲官虽未考满一子入监
例监始于景泰元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
入监读书限千人止行四年而罢成化二年南京大饥
守臣建议欲令官员军民子孙纳粟送监礼部尚书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5a 页 WYG0139-0117c.png
夔言太学育才之地近者直省起送四十岁生员及纳
草纳马者动以万计不胜其滥且使天下以货为贤士
风日陋帝以为然为却守臣之议然其后或遇岁荒或
因边警或大兴工作率援往例行之讫不能止
日知录景泰四年四月右少监武艮礼部右侍郎兼
左春坊左庶子邹干等奏临清县学生员伍铭等愿
纳米八百石乞入监读书今山东等处正缺粮储宜
允其请从之并诏各布政司及直𨽻府州县学生员
草纳马者动以万计不胜其滥且使天下以货为贤士
风日陋帝以为然为却守臣之议然其后或遇岁荒或
因边警或大兴工作率援往例行之讫不能止
日知录景泰四年四月右少监武艮礼部右侍郎兼
左春坊左庶子邹干等奏临清县学生员伍铭等愿
纳米八百石乞入监读书今山东等处正缺粮储宜
允其请从之并诏各布政司及直𨽻府州县学生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5b 页 WYG0139-0117d.png
能出米八百石于临清东昌徐州三处赈济愿入监
读书者听
蕙田案例监始于景泰元年顾氏考之盖未
详
监生历事始于洪武五年建文时定考覈法上中下三
等上等选用中下等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
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永乐五
年选监生三十八人𨽻翰林院习四夷译书九年辛卯
读书者听
蕙田案例监始于景泰元年顾氏考之盖未
详
监生历事始于洪武五年建文时定考覈法上中下三
等上等选用中下等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
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永乐五
年选监生三十八人𨽻翰林院习四夷译书九年辛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6a 页 WYG0139-0118a.png
钟英等五人成进士俱改庶吉士壬辰乙未以后译书
中会试者甚多皆改庶吉士以为常历事生成名其蒙
恩遇如此仁宗初政中军都督府奏监生七人𨽻事勤
慎请注选授官帝不许仍令入学由科举以进他历事
者多不愿还监于是通政司引奏六科办事监生二十
人满日例应还监仍愿就科办事帝复召二十人者谕
令进学盖是时六科给事中多缺诸生觊得之帝察知
其意故不授官也宣宗以教官多缺选用监生三百八
中会试者甚多皆改庶吉士以为常历事生成名其蒙
恩遇如此仁宗初政中军都督府奏监生七人𨽻事勤
慎请注选授官帝不许仍令入学由科举以进他历事
者多不愿还监于是通政司引奏六科办事监生二十
人满日例应还监仍愿就科办事帝复召二十人者谕
令进学盖是时六科给事中多缺诸生觊得之帝察知
其意故不授官也宣宗以教官多缺选用监生三百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6b 页 WYG0139-0118b.png
十人而程富等以都御史顾佐之荐使于各道历政三
月选择任之所谓试御史也初令监生由广业升率性
始得积分出身天顺以前在监十馀年然后拨历诸司
历事三月仍留一年送部铨选其兵部清黄及随御史
出巡者则以三年为率其后以监生积滞者多频减拨
历岁月以疏通之每岁拣选优者辄与拨历有未及一
年者弘治八年监生在监者少而吏部听选至万馀人
有十馀年不得官者祭酒林瀚以坐班人少不敷拨历
月选择任之所谓试御史也初令监生由广业升率性
始得积分出身天顺以前在监十馀年然后拨历诸司
历事三月仍留一年送部铨选其兵部清黄及随御史
出巡者则以三年为率其后以监生积滞者多频减拨
历岁月以疏通之每岁拣选优者辄与拨历有未及一
年者弘治八年监生在监者少而吏部听选至万馀人
有十馀年不得官者祭酒林瀚以坐班人少不敷拨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7a 页 WYG0139-0118c.png
请开科贡礼部尚书倪岳覆奏科举已有定额不可再
增惟请增岁贡人数而定诸司历事必须日月满后方
与更替使诸生坐监稍久选人亦无壅滞及至嘉靖十
年监生在监者不及四百人诸司历事岁额以千计礼
部尚书李时引岳前议言岳权宜二法一增岁额以足
坐班生徒一议差历以久坐班岁月于是府州县学以
岁二贡二岁三贡一岁一贡为差行之四岁而止其诸
司历事三月考勤之后仍历一年其馀写本一年清黄
增惟请增岁贡人数而定诸司历事必须日月满后方
与更替使诸生坐监稍久选人亦无壅滞及至嘉靖十
年监生在监者不及四百人诸司历事岁额以千计礼
部尚书李时引岳前议言岳权宜二法一增岁额以足
坐班生徒一议差历以久坐班岁月于是府州县学以
岁二贡二岁三贡一岁一贡为差行之四岁而止其诸
司历事三月考勤之后仍历一年其馀写本一年清黄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7b 页 WYG0139-0118d.png
写诰清军清匠三年以至出巡等项俱如旧例日月今
国学缺人视弘治间更甚请将前件事例参酌举行并
从之独不增贡额未几复以祭酒许诰提学御史胡时
善之请诏增贡额如岳时前议隆万以后学校积弛一
切循故事而已崇祯二年从司业倪嘉善言复行积分
法八年从祭酒倪元璐言以贡选为正流援纳为闰流
贡选不限拨期以积分岁满为率援纳则依原定拨历
为率而历事不分正杂惟以考定等第为历期多寡诸
国学缺人视弘治间更甚请将前件事例参酌举行并
从之独不增贡额未几复以祭酒许诰提学御史胡时
善之请诏增贡额如岳时前议隆万以后学校积弛一
切循故事而已崇祯二年从司业倪嘉善言复行积分
法八年从祭酒倪元璐言以贡选为正流援纳为闰流
贡选不限拨期以积分岁满为率援纳则依原定拨历
为率而历事不分正杂惟以考定等第为历期多寡诸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8a 页 WYG0139-0119a.png
司教之政事勿与猥杂差遣满日校其勤惰开报吏部
不率者回监教习时监规颓废已久不能振作也
右明国学
汉书循吏传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
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
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
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
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
不率者回监教习时监规颓废已久不能振作也
右明国学
汉书循吏传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
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
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
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
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8b 页 WYG0139-0119b.png
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
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师古曰文翁学堂/今在益州城内)
儒林传元帝时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
平帝纪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
何武传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
问以得失
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师古曰文翁学堂/今在益州城内)
儒林传元帝时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
平帝纪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
何武传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
问以得失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9a 页 WYG0139-0119c.png
后汉书寇恂传建武三年为汝南太守修学校教生徒
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循吏传卫飒为桂阳太守下车修庠序之仪
任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
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
士
李忠传建武六年迁丹阳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
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
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循吏传卫飒为桂阳太守下车修庠序之仪
任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
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
士
李忠传建武六年迁丹阳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
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9b 页 WYG0139-0119d.png
明帝本纪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
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宋均传调辰阳长为立学校
循吏传秦彭建初元年迁山阳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
序每春秋飨射辄修升降揖让之仪
鲍永传昱子德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
舍备俎豆黼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
观者莫不劝服
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宋均传调辰阳长为立学校
循吏传秦彭建初元年迁山阳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
序每春秋飨射辄修升降揖让之仪
鲍永传昱子德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
舍备俎豆黼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
观者莫不劝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0a 页 WYG0139-0120a.png
鲁恭传弟丕元和元年徵再迁拜赵相赵王商尝欲避
疾便时移住学官(学官学/舍也)丕奏曰学官传五帝之道修
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
从丕言
魏志高柔传明帝即位高柔上疏曰昔汉末陵迟礼乐
崩坏太祖初兴悯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
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
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
疾便时移住学官(学官学/舍也)丕奏曰学官传五帝之道修
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
从丕言
魏志高柔传明帝即位高柔上疏曰昔汉末陵迟礼乐
崩坏太祖初兴悯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
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
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0b 页 WYG0139-0120b.png
晋书虞溥传太康时为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
移告属县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
奖谕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
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
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
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
不觉大化之陶已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
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也夫工人之
移告属县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
奖谕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
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
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
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
不觉大化之陶已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
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也夫工人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1a 页 WYG0139-0120c.png
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
质孝弟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馀力
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
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
伦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
其效乎时祭酒求更起屋行礼溥曰君子行礼无常处
也故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而行礼于大树之下况今学
庭庠序高堂显敞乎
质孝弟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馀力
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
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
伦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
其效乎时祭酒求更起屋行礼溥曰君子行礼无常处
也故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而行礼于大树之下况今学
庭庠序高堂显敞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1b 页 WYG0139-0120d.png
宋书礼志晋穆帝永和中征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开置
学官教曰洙泗邈远风雅弥替后生放任不复宪章典
谟宜处分安学校处所筹量起立讲舍参佐大将子弟
悉令入学吾家子弟亦令受业四府博学识义通涉文
学经纶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给皆妙选
邦彦必有其宜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郡并求修
复学校若非束脩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缘免役者
不得为生明为条制令法清而人贵又缮造礼器俎豆
学官教曰洙泗邈远风雅弥替后生放任不复宪章典
谟宜处分安学校处所筹量起立讲舍参佐大将子弟
悉令入学吾家子弟亦令受业四府博学识义通涉文
学经纶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给皆妙选
邦彦必有其宜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郡并求修
复学校若非束脩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缘免役者
不得为生明为条制令法清而人贵又缮造礼器俎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2a 页 WYG0139-0121a.png
之属
梁书儒林传武帝选学生遣就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
江何允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
魏书儒林传显祖天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
二人学生六十人后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
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人中郡
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
教一人学生四十人郡县学始乎此矣
梁书儒林传武帝选学生遣就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
江何允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
魏书儒林传显祖天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
二人学生六十人后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
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人中郡
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
教一人学生四十人郡县学始乎此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2b 页 WYG0139-0121b.png
北齐书儒林传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授经学
生俱被差逼充员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从调备员既
非所好坟籍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使纵有游
惰亦不检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诸郡俱得察孝
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学之徒通经者推择充举射策十
条通八以上听九品出身其尤异者亦蒙抽擢
隋书高祖本纪仁寿元年诏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
唐书选举志唐制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
生俱被差逼充员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从调备员既
非所好坟籍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使纵有游
惰亦不检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诸郡俱得察孝
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学之徒通经者推择充举射策十
条通八以上听九品出身其尤异者亦蒙抽擢
隋书高祖本纪仁寿元年诏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
唐书选举志唐制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3a 页 WYG0139-0121c.png
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
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
县二十人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每岁仲冬
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至尚书省
文献通考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有明一
经以上者有司试册加阶
唐书选举志玄宗开元中敕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
八品九品子若庶人二十已下通一经及未通经而聪
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
县二十人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每岁仲冬
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至尚书省
文献通考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有明一
经以上者有司试册加阶
唐书选举志玄宗开元中敕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
八品九品子若庶人二十已下通一经及未通经而聪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3b 页 WYG0139-0121d.png
悟有文词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即诸州贡举省试
不第愿入学者亦听
文献通考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古者乡有序
党有塾将以宏长儒教诱进学徒化人成俗率由于是
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里别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
教授
贞元三年正月右补阙宇文炫上言请京畿诸县乡村
废寺并为县学并上制书事二十馀件疏奏不报
不第愿入学者亦听
文献通考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古者乡有序
党有塾将以宏长儒教诱进学徒化人成俗率由于是
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里别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
教授
贞元三年正月右补阙宇文炫上言请京畿诸县乡村
废寺并为县学并上制书事二十馀件疏奏不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4a 页 WYG0139-0122a.png
后唐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国子祭酒崔协奏请颁下诸
道州府各置官学如有乡党备谙文行可举者录其事
实申监司方与解送但一身就业不得影庇门户
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
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
传送之先时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学馆以李道为洞
主掌其教授
又赐石鼓书院敕额书院唐元和间衡州李宽所建国
道州府各置官学如有乡党备谙文行可举者录其事
实申监司方与解送但一身就业不得影庇门户
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
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
传送之先时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学馆以李道为洞
主掌其教授
又赐石鼓书院敕额书院唐元和间衡州李宽所建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4b 页 WYG0139-0122b.png
初赐额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应天府民曹诚即楚邱戚同文旧
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
奏其事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
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
八年赐潭州岳麓书院额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
创宇以待四方学者李允则来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
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八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应天府民曹诚即楚邱戚同文旧
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
奏其事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
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
八年赐潭州岳麓书院额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
创宇以待四方学者李允则来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
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八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5a 页 WYG0139-0122c.png
主簿使归教授诏赐书院名增赐中秘书
马氏端临曰右宋初四书院建置之本末如此此外
则又有西京嵩阳书院赐额于至道二年江宁府茅
山书院赐田于天圣二年嵩阳茅山后来无闻独四
书院之名著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盖
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
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
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锡
马氏端临曰右宋初四书院建置之本末如此此外
则又有西京嵩阳书院赐额于至道二年江宁府茅
山书院赐田于天圣二年嵩阳茅山后来无闻独四
书院之名著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盖
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
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
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5b 页 WYG0139-0122d.png
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盖皆欲仿四书院云
蕙田案书院之设于古未闻宋初始有白鹿
洞石鼓应天岳麓四书院有司以上闻辄为
赐额赐书以优异之逮于南宋之季及元代
诸路所立书院尤多固理学昌明之效而太
宗真宗风厉儒术以开一代文明之治其功
顾不多哉
观承案州县之学国家所建也书院之设乃
蕙田案书院之设于古未闻宋初始有白鹿
洞石鼓应天岳麓四书院有司以上闻辄为
赐额赐书以优异之逮于南宋之季及元代
诸路所立书院尤多固理学昌明之效而太
宗真宗风厉儒术以开一代文明之治其功
顾不多哉
观承案州县之学国家所建也书院之设乃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6a 页 WYG0139-0123a.png
起于士大夫培植人材之意文翁时官未立
学特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虽无书院之名
要即书院之义至宋时四大书院而理学昌
明真儒辈出为极盛矣元明以来亦相延勿
替是固当与学校相辅而行者也又周礼以
本俗安万民四曰联师儒疏谓致仕贤者使
教乡闾子弟今书院延师犹存此义
宋史选举志仁宗即位初命藩辅皆得立学庆历四年
学特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虽无书院之名
要即书院之义至宋时四大书院而理学昌
明真儒辈出为极盛矣元明以来亦相延勿
替是固当与学校相辅而行者也又周礼以
本俗安万民四曰联师儒疏谓致仕贤者使
教乡闾子弟今书院延师犹存此义
宋史选举志仁宗即位初命藩辅皆得立学庆历四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6b 页 WYG0139-0123b.png
诏曰儒者通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乱之原可谓博矣
然学者不得骋其说而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牵之
则吾豪隽奇伟之士何以奋焉士以纯明朴茂之美而
无敩学养成之法使与不肖并进则夫懿德敏行何以
见焉此取士之甚敝而学者自以为患夫遇人以薄者
不可责其厚也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子大夫之行更制
革敝以尽学者之才有司其务严训导精察举以称朕
意学者其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
然学者不得骋其说而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牵之
则吾豪隽奇伟之士何以奋焉士以纯明朴茂之美而
无敩学养成之法使与不肖并进则夫懿德敏行何以
见焉此取士之甚敝而学者自以为患夫遇人以薄者
不可责其厚也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子大夫之行更制
革敝以尽学者之才有司其务严训导精察举以称朕
意学者其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7a 页 WYG0139-0123c.png
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
业者由是州郡奉诏兴学而士有所劝矣
文献通考安定先生胡瑗自庆历中教学于苏湖间二
十馀年束脩弟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
学以经义及时务学中故有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
择疏通有器局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
如边防水利之类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筮仕
往往取高第及为政多适于世用若老于吏事者由讲
业者由是州郡奉诏兴学而士有所劝矣
文献通考安定先生胡瑗自庆历中教学于苏湖间二
十馀年束脩弟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
学以经义及时务学中故有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
择疏通有器局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
如边防水利之类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筮仕
往往取高第及为政多适于世用若老于吏事者由讲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7b 页 WYG0139-0123d.png
习有素也庆历四年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大学于京
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大学法
神宗熙宁四年诏置京东西河东北陜西五路学以陆
佃等为诸州学官仍令中书采访逐路有经术行谊者
各三五人虽未仕亦给簿尉俸使权教授他路州军命
近日选荐京朝官有学行可为人师者堂除逐路官令
兼所任州教授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仍置小学教授
八年秋诏诸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
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大学法
神宗熙宁四年诏置京东西河东北陜西五路学以陆
佃等为诸州学官仍令中书采访逐路有经术行谊者
各三五人虽未仕亦给簿尉俸使权教授他路州军命
近日选荐京朝官有学行可为人师者堂除逐路官令
兼所任州教授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仍置小学教授
八年秋诏诸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8a 页 WYG0139-0124a.png
者选差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京东路兖徐
曹郓青密州应天府各一员京西路西京国子监许陈
襄邓州各一员河北路北京国子监定相沧卫棣瀛州
真定府各一员陜西西路陜华耀豳泰燕州永兴军凤
翔河中府各一员河东路潞晋代州太原府各一员淮
南路扬州毫州各一员两浙路杭越苏三州各一员江
南东路饶州江宁府各一员江南西路洪州吉州各一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京东路兖徐
曹郓青密州应天府各一员京西路西京国子监许陈
襄邓州各一员河北路北京国子监定相沧卫棣瀛州
真定府各一员陜西西路陜华耀豳泰燕州永兴军凤
翔河中府各一员河东路潞晋代州太原府各一员淮
南路扬州毫州各一员两浙路杭越苏三州各一员江
南东路饶州江宁府各一员江南西路洪州吉州各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8b 页 WYG0139-0124b.png
员荆湖南路潭州一员荆湖北路江陵府一员福建路
建州一员成都府路眉州成都府各一员梓州路梓州
普州各一员利州路利州一员夔州路夔州一员广南
东路广州一员广南西路桂州一员
马氏端林曰是时大兴学校而天下之有教授者只
五十三员盖重师儒之官不肯轻授滥设故也观其
所用者既是有出身人然又必试中而后授则与入
馆阁翰苑者同科其遴选至矣哲宗元祐初齐庐宿
建州一员成都府路眉州成都府各一员梓州路梓州
普州各一员利州路利州一员夔州路夔州一员广南
东路广州一员广南西路桂州一员
马氏端林曰是时大兴学校而天下之有教授者只
五十三员盖重师儒之官不肯轻授滥设故也观其
所用者既是有出身人然又必试中而后授则与入
馆阁翰苑者同科其遴选至矣哲宗元祐初齐庐宿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9a 页 WYG0139-0124c.png
常虔颖同怀澶河阳等州始相继置教授三舍法行
而员额愈多至大观时吉州建州皆以养士数多置
教授三员宣和时罢州县学三舍法始令诸州教授
若系未行三舍己前置者依旧馀并减罢如赡学田
产房廊等系行三舍后添给者亦复拘牧云
哲宗元祐元年诏近臣择经明行修堪内外学官者人
举二员遂罢试补法
二年中丞胡宗愈言学者初登科遂颛师席非是诏内
而员额愈多至大观时吉州建州皆以养士数多置
教授三员宣和时罢州县学三舍法始令诸州教授
若系未行三舍己前置者依旧馀并减罢如赡学田
产房廊等系行三舍后添给者亦复拘牧云
哲宗元祐元年诏近臣择经明行修堪内外学官者人
举二员遂罢试补法
二年中丞胡宗愈言学者初登科遂颛师席非是诏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9b 页 WYG0139-0124d.png
外学官经任年至三十方得在选 四年以举荐颇众
诏须命举乃得奏上
绍圣元年三省立格侍从台諌国子长贰岁举堪任诸
州学官一员须常中进士或制科年及三十者若制科
进士第在上五人礼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监广文馆第
一人太学上舍得第即皆不试而用馀并召附吏部春
秋试凡试两经大义各一道以通经善作文为谷格已
经举试中书籍其姓名俟有阙则选授焉于是内外见
诏须命举乃得奏上
绍圣元年三省立格侍从台諌国子长贰岁举堪任诸
州学官一员须常中进士或制科年及三十者若制科
进士第在上五人礼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监广文馆第
一人太学上舍得第即皆不试而用馀并召附吏部春
秋试凡试两经大义各一道以通经善作文为谷格已
经举试中书籍其姓名俟有阙则选授焉于是内外见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0a 页 WYG0139-0125a.png
学官非制科进士出身及由上舍生入官者并罢时学
官已立试法潭广已下十一州教授本付吏部拟注者
令三省选差
宋史选举志元符二年初令诸州行三舍法考选升补
悉如太学州许补上舍一人内舍二人岁贡之其上舍
附太学外舍试中补内舍生三试不升舍遣还其州其
内舍免试至则补为外舍生诸路选监司一员提举学
校守贰董干其事遇补试上内舍生选有出身官一人
官已立试法潭广已下十一州教授本付吏部拟注者
令三省选差
宋史选举志元符二年初令诸州行三舍法考选升补
悉如太学州许补上舍一人内舍二人岁贡之其上舍
附太学外舍试中补内舍生三试不升舍遣还其州其
内舍免试至则补为外舍生诸路选监司一员提举学
校守贰董干其事遇补试上内舍生选有出身官一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0b 页 WYG0139-0125b.png
同教授考选须弥封誊录
崇宁元年宰臣请天下州县并置学州置教授二员县
亦置小学县学生选考升诸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贡太
学至则附试别立号考分三等入上等补上舍入中等
补下等上舍入下等补内舍馀居外舍诸州军解额各
以三分之一充贡士开封府留五十五额解土人之不
入学者馀尽均给诸州以为贡额外官子弟亲戚许入
学一年给牒至太学用国子生额解试州给常平或系
崇宁元年宰臣请天下州县并置学州置教授二员县
亦置小学县学生选考升诸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贡太
学至则附试别立号考分三等入上等补上舍入中等
补下等上舍入下等补内舍馀居外舍诸州军解额各
以三分之一充贡士开封府留五十五额解土人之不
入学者馀尽均给诸州以为贡额外官子弟亲戚许入
学一年给牒至太学用国子生额解试州给常平或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1a 页 WYG0139-0125c.png
省田宅兑养士费县用地利所出及非系省钱
文献通考崇宁三年令州县学用三舍法升太学罢科
举每上舍生升舍己其秋即贡入辟廱长吏集阖郡官
提举司官即本所燕设以礼津遣限岁终悉集阙下选
士入贡其自今年始如有孝弟姻睦任恤忠和若行能
尤异为乡里所推县上之州免试入学教授知通询审
无谬即保任入贡仍具实以闻不实者坐罪有差
蕙田案孝悌睦姻任恤忠和谓之八行科
文献通考崇宁三年令州县学用三舍法升太学罢科
举每上舍生升舍己其秋即贡入辟廱长吏集阖郡官
提举司官即本所燕设以礼津遣限岁终悉集阙下选
士入贡其自今年始如有孝弟姻睦任恤忠和若行能
尤异为乡里所推县上之州免试入学教授知通询审
无谬即保任入贡仍具实以闻不实者坐罪有差
蕙田案孝悌睦姻任恤忠和谓之八行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1b 页 WYG0139-0125d.png
三年臣僚言比者试文有以圣经之言辄为时忌而避
之者如曰大哉尧之为君以为哉与灾同制治于未乱
安不忘危吉凶悔吝生乎动则以为危乱凶悔皆当避
不讳之朝岂宜有此诏禁之
四年鲍耀卿言今州县学考试未校文字精弱先问时
忌有无苟语涉时忌虽甚工不敢取时忌如曰休兵以
息民节用以丰财罢不急之役清入仕之流诸如此语
熙丰绍圣间试者共用不忌今悉绌之宜禁止诏可
之者如曰大哉尧之为君以为哉与灾同制治于未乱
安不忘危吉凶悔吝生乎动则以为危乱凶悔皆当避
不讳之朝岂宜有此诏禁之
四年鲍耀卿言今州县学考试未校文字精弱先问时
忌有无苟语涉时忌虽甚工不敢取时忌如曰休兵以
息民节用以丰财罢不急之役清入仕之流诸如此语
熙丰绍圣间试者共用不忌今悉绌之宜禁止诏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2a 页 WYG0139-0126a.png
马氏端临曰熙宁之立学校养生徒上自天庠下至
郡县其大意不过欲使之习诵新经附和新法耳绍
圣崇观而后群憸用事丑正益甚遂立元祐学术之
禁又令郡县置自讼斋以拘诽谤时政之人士子志
于进取故过有拘忌盖言休兵节用则恐类元祐之
学言灾凶危乱则恐涉诽谤之语所谓转喉触讳者
也则惟有迎奉谄佞而已
七年给事中毛友言比守郡见诉役者言富家子弟初
郡县其大意不过欲使之习诵新经附和新法耳绍
圣崇观而后群憸用事丑正益甚遂立元祐学术之
禁又令郡县置自讼斋以拘诽谤时政之人士子志
于进取故过有拘忌盖言休兵节用则恐类元祐之
学言灾凶危乱则恐涉诽谤之语所谓转喉触讳者
也则惟有迎奉谄佞而已
七年给事中毛友言比守郡见诉役者言富家子弟初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2b 页 WYG0139-0126b.png
不知书第损数百缗钱求人试补入学遂免身役比其
岁升不中更数年而始除籍则其幸免已多矣请初试
补入县学人并帘试以别伪冒从之
宣和三年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大学用之
高宗建炎初复教官试绍兴中议者谓欲为人师而自
纳所业于有司以幸中度乃诏罢其试而教授自朝廷
选差已而复之凡有出身许应先具经义诗赋各三首
赴礼部乃下省闱分两场试之而取其文理优长者不
岁升不中更数年而始除籍则其幸免已多矣请初试
补入县学人并帘试以别伪冒从之
宣和三年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大学用之
高宗建炎初复教官试绍兴中议者谓欲为人师而自
纳所业于有司以幸中度乃诏罢其试而教授自朝廷
选差已而复之凡有出身许应先具经义诗赋各三首
赴礼部乃下省闱分两场试之而取其文理优长者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3a 页 WYG0139-0126c.png
限其数初任为诸州教官繇是为两学之选十五年国
子监丞文浩言师儒之官与诸生难疑答问于群经宜
无所不通请自今并于六经中临期取二经各出两题
无拘义式以贯穿该赡为合格诏行焉其后四川制置
司遇类省试年亦放礼部附试自嘉泰元年始
绍兴三年诏淮西路州县教授并行减罢令逐州有出
身官兼
十八年江西转运贾直清奏诸立县学于县官内选有
子监丞文浩言师儒之官与诸生难疑答问于群经宜
无所不通请自今并于六经中临期取二经各出两题
无拘义式以贯穿该赡为合格诏行焉其后四川制置
司遇类省试年亦放礼部附试自嘉泰元年始
绍兴三年诏淮西路州县教授并行减罢令逐州有出
身官兼
十八年江西转运贾直清奏诸立县学于县官内选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3b 页 WYG0139-0126d.png
出身人兼领教导寻下国子监参酌措置欲比附旧法
县学委知通于令佐内选有出身官一员兼领教导职
事及诸州军如未差教授处即令本路提举司于本州
有出身官选差一员兼领若州县官俱无出身只令本
学长谕专主教导却令知州县令觉察点检从之
二十一年大理寺主簿丁仲京奏赡学田土多为势家
侵佃望令提举学事官觉察上谓大臣曰既不度僧常
住多有绝产其并拨以赡学既而户部请令提举司置
县学委知通于令佐内选有出身官一员兼领教导职
事及诸州军如未差教授处即令本路提举司于本州
有出身官选差一员兼领若州县官俱无出身只令本
学长谕专主教导却令知州县令觉察点检从之
二十一年大理寺主簿丁仲京奏赡学田土多为势家
侵佃望令提举学事官觉察上谓大臣曰既不度僧常
住多有绝产其并拨以赡学既而户部请令提举司置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4a 页 WYG0139-0127a.png
籍拘管其无敕额庵院一体行
朱子崇安县学田记予惟三代盛时自家以达于天
子诸侯之国莫不有学而自天子之元子以至于士
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则其士之廪于学官者宜数十
倍于今日而考之礼典未有言其费出之所自者岂
当时为士者之家各已受田而其学也有时故得以
自食其食而不仰给于县官也欤至汉元成间乃谓
孔子布衣养徒三千而增学官弟子至不复限以员
朱子崇安县学田记予惟三代盛时自家以达于天
子诸侯之国莫不有学而自天子之元子以至于士
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则其士之廪于学官者宜数十
倍于今日而考之礼典未有言其费出之所自者岂
当时为士者之家各已受田而其学也有时故得以
自食其食而不仰给于县官也欤至汉元成间乃谓
孔子布衣养徒三千而增学官弟子至不复限以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4b 页 WYG0139-0127b.png
数其后遂以用度不足无以给之而至于罢夫谓三
千人者聚食于孔子之家则已妄矣然养士之需至
于以天下之力奉之而不足则亦岂可不谓难哉盖
自周衰田不井授人无常产而为士者尤厄于贫反
不得与为农工商者齿上之人乃欲聚而教之则彼
又安能终岁裹饭而学于我是以其费虽多而或取
之经常之外势固有不得已也
宋史选举志光宗绍兴三年礼部侍郎倪思请复混补
千人者聚食于孔子之家则已妄矣然养士之需至
于以天下之力奉之而不足则亦岂可不谓难哉盖
自周衰田不井授人无常产而为士者尤厄于贫反
不得与为农工商者齿上之人乃欲聚而教之则彼
又安能终岁裹饭而学于我是以其费虽多而或取
之经常之外势固有不得已也
宋史选举志光宗绍兴三年礼部侍郎倪思请复混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5a 页 WYG0139-0127c.png
法命两省台諌杂议可否于是吏部尚书赵汝愚等合
奏曰国家恢儒右文京师郡县皆有学庆历以后文物
彬彬中兴以来建大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竞
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升沉不由学校德行
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庠序如传
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今请重教官之
选假守贰之权仿舍法以育材因大比以取士考终场
之数定所贡之员期以次年试于太学其诸州教养课
奏曰国家恢儒右文京师郡县皆有学庆历以后文物
彬彬中兴以来建大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竞
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升沉不由学校德行
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庠序如传
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今请重教官之
选假守贰之权仿舍法以育材因大比以取士考终场
之数定所贡之员期以次年试于太学其诸州教养课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5b 页 WYG0139-0127d.png
式升贡之法下有司条上思议遂寝
金史选举志府学大定十六年置凡十七处共千人以
尝与廷试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亲并得解举人为之
后增州学遂加以五品以上官曾任随朝六品官之兄
弟子孙馀官之兄弟子孙经府荐者同境内举人试补
三之一凡试补学生以提举学校学官主之
大定二十九年户部尚书邓俨等议计州府户口增养
士之数于大定旧制京府十七处千人之外置节镇防
金史选举志府学大定十六年置凡十七处共千人以
尝与廷试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亲并得解举人为之
后增州学遂加以五品以上官曾任随朝六品官之兄
弟子孙馀官之兄弟子孙经府荐者同境内举人试补
三之一凡试补学生以提举学校学官主之
大定二十九年户部尚书邓俨等议计州府户口增养
士之数于大定旧制京府十七处千人之外置节镇防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6a 页 WYG0139-0128a.png
禦刺史州学六十处增养千人各设教授一员选五举
终场或进士年五十以上者为之府学二十有四学生
九百五人节镇学三十九共六百一十五人防禦州学
二十一共二百三十五人凡千八百人
元史选举志世祖中统二年始命置诸路学校官凡诸
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
至元十九年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
二十三年二月诏江南学校旧有学田复给之以养士
终场或进士年五十以上者为之府学二十有四学生
九百五人节镇学三十九共六百一十五人防禦州学
二十一共二百三十五人凡千八百人
元史选举志世祖中统二年始命置诸路学校官凡诸
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
至元十九年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
二十三年二月诏江南学校旧有学田复给之以养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6b 页 WYG0139-0128b.png
二十四年立国子学于国城之东乃以南城国子学为
大都路学自提举以下设官有差
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
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
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凡师儒之命于朝
廷者曰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
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州县及书院置之路
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散府上中州设教授一员下
大都路学自提举以下设官有差
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
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
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凡师儒之命于朝
廷者曰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
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州县及书院置之路
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散府上中州设教授一员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7a 页 WYG0139-0128c.png
州设学正一员县设教谕一员书院设山长一员凡路
府州书院设直学以掌钱榖
明史选举志郡县之学洪武二年太祖谕中书省臣曰
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
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
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于是大建
学校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俱设训导府
四州三县二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师
府州书院设直学以掌钱榖
明史选举志郡县之学洪武二年太祖谕中书省臣曰
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
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
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于是大建
学校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俱设训导府
四州三县二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7b 页 WYG0139-0128d.png
生月廪食米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学官月俸有差生
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
不率者黜之十五年颁学规于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
条于天下镌立卧碑置明伦堂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
论
生员虽定数于国初未几即命增广不拘额数宣德中
定增广之额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
以次减十成化中定卫学之例四卫以上军生八十人
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
不率者黜之十五年颁学规于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
条于天下镌立卧碑置明伦堂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
论
生员虽定数于国初未几即命增广不拘额数宣德中
定增广之额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
以次减十成化中定卫学之例四卫以上军生八十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8a 页 WYG0139-0129a.png
三卫以上军生六十人二卫一卫军生四十人有司儒
学军生二十人土官子弟许入附近儒学无定额增广
既多于是初设食廪者谓之廪膳生员增广者谓之增
广生员及其既久人才愈多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
之末谓之附学生员凡初入学者止谓之附学而廪膳
增广以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之非廪生久次者不
得充岁贡也士子未入学者通谓童生当大比之年间
收一二异敏三场并通者俾与诸生一体入场谓之充
学军生二十人土官子弟许入附近儒学无定额增广
既多于是初设食廪者谓之廪膳生员增广者谓之增
广生员及其既久人才愈多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
之末谓之附学生员凡初入学者止谓之附学而廪膳
增广以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之非廪生久次者不
得充岁贡也士子未入学者通谓童生当大比之年间
收一二异敏三场并通者俾与诸生一体入场谓之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8b 页 WYG0139-0129b.png
场儒士中式即为举人不中式仍候提学官岁试合格
乃准入学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
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
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
等则廪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继取一
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充补廪增给
赏悉如岁试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
不得应乡试挞黜者仅百一亦可绝无也生儒应试每
乃准入学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
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
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
等则廪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继取一
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充补廪增给
赏悉如岁试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
不得应乡试挞黜者仅百一亦可绝无也生儒应试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9a 页 WYG0139-0129c.png
举人一名以科举三十名为率举人屡广额科举之数
亦日增及求举者益众又往往于定额之外加取以收
士心凡督学者类然嘉靖十年常下沙汰生员之令御
史杨宜争之而止神宗时张居正当国遂核减天下生
员督学官奉行太过童生入学有一州县仅录一人者
其科举减杀可推而知也
生员入学初由巡按御史布按两司及府州县官正统
元年始特置提学官专使提督学政南北直隶俱御史
亦日增及求举者益众又往往于定额之外加取以收
士心凡督学者类然嘉靖十年常下沙汰生员之令御
史杨宜争之而止神宗时张居正当国遂核减天下生
员督学官奉行太过童生入学有一州县仅录一人者
其科举减杀可推而知也
生员入学初由巡按御史布按两司及府州县官正统
元年始特置提学官专使提督学政南北直隶俱御史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9b 页 WYG0139-0129d.png
各省参用副使佥事景泰元年罢提学官天顺六年复
设各赐敕谕十六条俾奉行之直省既设提学有所辖
太广及地最僻远岁巡所不能及者乃酌其宜口外及
各都司卫所土官以属分巡道员直𨽻庐凤淮扬滁徐
和以属江北巡按湖广衡永郴以属湖南道辰靖以属
辰沅道广东琼州以属海南道甘肃卫所以属巡按御
史亦皆专敕行事神宗四十一年南直𨽻分上下江湖
广分南北始各增提学一员提学之职专督学校不理
设各赐敕谕十六条俾奉行之直省既设提学有所辖
太广及地最僻远岁巡所不能及者乃酌其宜口外及
各都司卫所土官以属分巡道员直𨽻庐凤淮扬滁徐
和以属江北巡按湖广衡永郴以属湖南道辰靖以属
辰沅道广东琼州以属海南道甘肃卫所以属巡按御
史亦皆专敕行事神宗四十一年南直𨽻分上下江湖
广分南北始各增提学一员提学之职专督学校不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0a 页 WYG0139-0130a.png
刑名所受词讼重者送按察司轻者发有司直𨽻则转
送巡按御史督抚巡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许侵提学职
事也
明初优礼师儒教官擢给事御史诸生岁贡者易得美
官然钳束亦甚谨太祖时教官考满兼覈其岁贡生员
之数后以岁贡为学校常例二十六年定学官考课法
专以科举为殿最九年任满核其中式举人府九人州
六人县三人者为最其教官又考通经即与升迁举人
送巡按御史督抚巡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许侵提学职
事也
明初优礼师儒教官擢给事御史诸生岁贡者易得美
官然钳束亦甚谨太祖时教官考满兼覈其岁贡生员
之数后以岁贡为学校常例二十六年定学官考课法
专以科举为殿最九年任满核其中式举人府九人州
六人县三人者为最其教官又考通经即与升迁举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0b 页 WYG0139-0130b.png
少者为平等即考通经亦不迁举人至少及全无者为
殿又考不通经则黜降其待教官之严如此生员入学
十年学无所成者及有大过者俱送部充吏追夺廪粮
至正统十四年申明其制而稍更之受赃奸盗冒籍宿
娼居丧娶妻妾所犯事理重者直隶发充国子监膳夫
各省发充附近儒学膳夫斋夫满日为民俱追廪米犯
轻充吏者不追廪米其待诸生之严又如此然其后教
官之黜降生员之充发皆废格不行即卧碑亦具文矣
殿又考不通经则黜降其待教官之严如此生员入学
十年学无所成者及有大过者俱送部充吏追夺廪粮
至正统十四年申明其制而稍更之受赃奸盗冒籍宿
娼居丧娶妻妾所犯事理重者直隶发充国子监膳夫
各省发充附近儒学膳夫斋夫满日为民俱追廪米犯
轻充吏者不追廪米其待诸生之严又如此然其后教
官之黜降生员之充发皆废格不行即卧碑亦具文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1a 页 WYG0139-0130c.png
诸生上者中式次者廪生年久充贡或选拔为贡生其
累试不第年踰五十愿告退閒者给与冠带仍复其身
其后有纳粟马捐监之例则诸生又有援例而出学
者矣提学官岁试校文之外令教官举诸生行优劣者
一二人赏黜之以为劝惩此其大较也
右历代郡县学
累试不第年踰五十愿告退閒者给与冠带仍复其身
其后有纳粟马捐监之例则诸生又有援例而出学
者矣提学官岁试校文之外令教官举诸生行优劣者
一二人赏黜之以为劝惩此其大较也
右历代郡县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1b 页 WYG0139-0130d.png
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