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嘉禮二
即位改元
公元420年
宋書武帝本紀永初元年六月丁卯設壇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策曰皇帝臣裕敢用玄牡昭告皇天后帝晋帝以卜世告終歴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于裕夫樹君司民天下為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漢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勲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黎垂訓無窮晋自東遷四維不振宰輔憑依為日已久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王遷播宗祀湮滅裕雖地非齊晋衆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横流投袂一援則皇祚尅復及危而能持顛而能扶姦宄具殱僭偽必滅誠興廢有期否終有數至於大造晋室撥亂濟民因藉時來實尸其重加以殊俗慕義重譯來庭正朔所暨咸服聲教乃至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協祉嵗月兹著是以羣公卿士億兆夷人僉曰皇靈降鑒於上晉朝欵誠于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暫曠遂逼羣議恭兹大禮猥以寡德託於兆民之上雖仰畏天威畧是小節顧深永懷祗懼若霣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𩔖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宋惟明靈是饗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宫臨太極前殿詔赦天下
紀元表庚申宋武帝永初元年(三建是年西秦乞伏熾磐弘元西凉李歆弟恂永建元義三年武帝崩太子符立)癸亥少帝景平元年(二魏二年北太武帝始光元隆在位二年弟義立)乙丑文帝元嘉元年(三十連二年夏赫勃勃子昌承光元赫五年北魏神䴥元西秦乞伏熾磐子暮末永洪元夏連昌弟定勝光元北凉沮渠䝉遜承元元年八年沮渠䝉遜義和元北燕馮䟦弟弘太興元一九北魏延和元十年沮渠䝉遜子牧健永和元作氶光二十二年北魏太延元君元十八年北魏正平元十七年北魏太平真二十九年二月北魏太武帝崩南安王余立改元永平冬十月皇孫濬立是為文成帝改元興安三十年宋元凶劭太初元帝在位三十年子駿立改元一)甲午孝武帝孝建元年(三興是年北魏光元二年北魏太安元)丁酉大明元年(八在四年北魏和平元立帝位八年太子子業尋廢文帝子湘東王彧立)乙巳廢帝永光元年八月改為景和元年十一月明帝立改為泰始元年(七崩是年北魏文成帝太子弘立是為獻文帝年二年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孝三年北魏皇興元七北魏禪位于太子宏是為文帝改元延興子帝在位七年改元一太昱立五年廢為蒼梧王)癸丑後廢帝元徽元年(五在位五年改元一明帝子安成王準立)丁巳順帝昇明元年(三魏是年北太和元齊帝在位三年封蕭道成為王禪位封帝為汝隂王)
右宋
公元479年
齊書髙帝紀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於南郊設壇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宋陟鑒乾序欽若明命以命于道成夫肇自生民樹以司牧所以闡極則天開元創物肆兹大道天下惟公命不于常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粤自漢魏揖讓中葉咸炳諸典謨載在方冊宋德既微仍世多故實頼道成匡拯之功以宏濟于厥艱大造顛墜再構區宇宣禮明刑締仁緝義晷緯凝象川岳表靈誕惟天人罔弗和㑹乃仰協歸運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兹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羣公卿士庻尹御事爰及黎獻至于百戎僉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託不可以曠主畏天之威敢不祗從鴻歴敬簡元辰䖍奉皇符升壇受禪告𩔖上帝以永答民衷式敷萬國惟明靈是饗
紀元表己未南齊髙帝建元元年(四一在位四年改元太子賾立)
癸亥武帝永明元年(十一昭在位十一年改元一太孫業立後廢為欎林王)甲戌鬰林王隆昌元年七月弟昭文立改為延興元年十月髙帝從子西昌侯立是為明帝改為建武元年(四)戊寅永泰元年(一卷帝在位四年太子寶立後廢為東昏侯)
公元498年
齊書禮志永泰元年有司議應廟見不尚書令徐孝嗣議嗣君即位並無廟見之文蕃支纂業乃有䖍謁之禮左丞蕭琛議竊聞祗見厥祖義著商書朝于武宫事光晋冊豈有正位居尊繼業承天而不䖍覲祖宗格于太室毛詩周頌篇曰烈文成王即政諸侯助祭也鄭注云新王即政必以朝享之禮祭於祖考告嗣位也又篇曰閔予小子嗣王朝廟也鄭注云嗣王者謂成王也除武王之䘮將始即政朝于廟也則隆周令典煥炳經記體嫡居正莫若成王又二漢由太子而嗣位者西京七主東都四帝其昭成哀和順五君並皆謁廟文存漢史其惠景武明章六君前史不載謁事或是偶有闕文理無異説議者乃云先在儲宫已經致敬卒哭之後即親奉時祭則是廟見故無别謁之禮竊以為不然儲后在宫亦從郊祀若謂前䖍可兼後敬開元之始則無假復有配天之祭矣若以親奉時祭仍為廟見者自漢及晉支庻嗣位並皆謁廟既同有烝嘗何為獨修繁禮且晉成帝咸和元年改號以謁廟咸康元年加元服又更謁夫時非異主猶不疑二禮相因况位隔君臣而反以一謁兼敬宜逺纂周漢之盛範近黜晉宋之乖義展誠一廟駿奔萬國奏可
梁書蕭琛傳東昏初嗣立時議以無廟見之典琛議據周頌烈文閔予皆為即位朝廟之典于是從之
公元499年
紀元表己卯東昏侯永元元年(三太是年北魏孝文帝崩子恪立是為宣武帝年二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于在位三明帝子南康王寶融即位江陵)辛巳和帝中興元年(二王在位二年封蕭衍為梁禪位封帝為巴陵王)
右南齊
公元502年
梁書武帝紀天監元年夏四月丙寅髙祖即位於南郊設壇柴燎告𩔖于天曰皇帝臣衍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齊氏以歴運斯既否終則亨欽若天應以命于衍夫任是司牧惟能是授天命不于常帝王非一族唐謝虞受漢替魏升爰及晉宋憲章在昔咸以君德馭四海元功子萬姓故能大庇氓黎光宅區宇齊代云季世主昏凶狡焉羣慝是崇是長肆厥姦回暴亂以播虐于我有邦俾溥天惴惴將墜于深壑九服八荒之内連率岳牧之君蹶角頓顙匡救無術卧薪待然援天靡訴衍投袂星言摧鋒萬里厲其掛冠之情用拯兆民之切銜膽誓衆覆鋭屠堅建立人主克翦昏亂遂因時來宰司邦國濟民康世實有厥勞而晷緯呈祥川岳効祉朝夕坰牧日月郊畿代終之符既顯革運之期已萃殊俗百蠻重譯獻欵人神逺邇罔不和㑹于是羣公卿士咸致厥誠並以皇乾降命難以謙拒齊帝脱屣萬邦授以神器衍自惟匪德辭不𫉬許仰迫上玄之睠俯惟億兆之心宸極不可久曠民神不可乏主遂藉樂推膺此嘉祚以兹寡薄臨御萬方顧求夙志永言祗惕敬簡元辰恭兹大禮升壇受禪告𩔖上帝克播休祉以弘盛烈式傳厥後用永保于我有梁惟明靈是饗
范雲傳髙祖受禪柴燎于南郊雲以侍中參乗禮畢髙祖升輦謂雲曰朕之今日所謂凛乎若朽索之馭六馬雲對曰亦願陛下日慎一日
紀元表壬午梁髙祖武帝天監元年(十八元三年北魏正始五年秦州主薄吕苟兒反號建明元涇州陳瞻聖明元僣稱王七年北魏永平元魏京兆王愉僣稱帝號建平元十一年北魏延昌元年十五年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十七北魏神龜元)庚子普通元年(七號是年北魏正光元莫五年沃野鎮人破落汙㧞陵反真王元秦州城人折念生天建元僣稱天子六年北魏孝昌元徐州刺史元法僧天啟元僣稱宋王柔元鎮人杜洛州反于上谷號真王元山胡劉蠡斤神嘉元僣稱天子)丁未大通元年(二隆是年永州刺史蕭寶寅反號緒元陳郡民劉獲鄭辨同反于西華號天授元世二年北魏武泰元二月孝明帝崩胡太后立臨洮王子釗是為幼主太后臨朝稱制夏四月爾朱世隆立長樂王子攸是為孝莊帝改元建義九月改為永安元河間邢㫤反于青州號天統元魏北海王顥為魏王號孝基元)己酉中大通元年(六武是年北海王顥建元二年北魏爾朱世隆與爾朱兆立長廣王曅改為建明元年十三年北魏爾朱世隆更立廣陵王恭改元普泰後廢一月髙歡立渤海太守朗于信都改元中興後廢月四年北魏前廢帝普泰二年後廢帝中興二年夏四髙歡廢具主恭及朗立平陽王修是為出帝改元太昌十二月改元永興以同太宗號復改為永熙元六年北魏出帝入闗髙歡奉清河王亶子善見即位於洛陽是為東魏孝靜帝改元天平)乙卯大同元年(十一文是年北魏宇文泰立南陽王寶炬於闗西是為西魏帝改元大統鄱陽鮮于琛反號上願元二年汾胡王迢觸二龍號平都元年四年東魏元象元五年東魏興和元九東魏武定元)丙寅中大同元年(一)丁卯太清元年(三德二年侯景立臨賀王正為帝號正平元帝在位四十八年改元七太子綱立)庚午簡文帝大寶元年(三東是年湘王繹起兵討侯景稱太清四年王北齊文宣帝天保元簒二年侯景廢簡文帝立豫章棟改元天正十月景位自立改為太始元西魏太子欽立是為廢帝位三年湘東王稱太清六年夏四月平侯景十一月即於江陵是為元年改元氶聖武陵王紀稱帝於成都號天正元西魏廢帝元)壬申元帝承聖元年(三辨三年十一月西魏䧟江陵元帝被執遇害王僧陳覇先奉元帝子晉安王方智承制是為敬帝西魏廢帝三年為宇文泰所廢子齊王廓立是為恭帝元在位三年改元一)乙亥敬帝紹泰元年(一陽是年二月即皇帝位於潯陽王僧辨立貞王淵明于建康改元天成梁王蕭詧稱帝于江陵是為後梁建元大定)丙子太平元年(二先二年九月封陳覇為陳公冬十月進爵為王敬帝禪位于陳陳封帝為江隂王在位三年改元二)
右梁
公元557年
陳書髙祖本紀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髙祖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霸先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梁氏以圯剥荐臻歴運有極欽若天應以命霸先夫肇有烝民乃樹司牧選賢與能未常厥姓放勲重華之世咸無意於受終當塗典午之君雖有心于揖讓皆以英才處萬乗髙勲御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區縣有梁末運仍葉遘屯獯醜憑陵久移神器承聖在外非能祀夏天未悔禍復罹寇逆嫡嗣廢黜宗枝僭詐天地蕩覆紀綱冺絶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横流重舉義兵實戡多難廢王立帝實有厥功安國定社用盡其力是謂小康方期大道既而煙雲表色日月呈祥緯聚東井龍見譙邦除舊布新既彰玄象遷虞事夏且協謳歌九域八荒同布衷欵百神羣祀皆有誠願梁帝髙謝萬邦授以大寶霸先自惟菲薄讓德不嗣至於再三辭弗𫉬許僉以百姓須主萬機難曠皇靈眷命非可謙拒畏天之威用膺嘉祚永言夙志能無慙德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𩔖上帝用答民心永保于我有陳惟明靈是饗
紀元表丁丑陳髙祖武帝永定元年(三文是年西魏封宇覺為周公禪位北周孝閔帝元正月即位尋廢子寧都公毓立是為明帝元二年梁丞相王琳奉永嘉王蕭莊稱帝於江州改為天啟元稱三年北齊文宣帝崩太子殷立後廢北周武成元始皇帝在位三年改元一兄子臨川王蒨立)庚辰文帝天嘉元年(六常是年北齊廢帝乾明元山王演廢其主殷為濟隂王自立為孝昭帝改元為皇建北周廢帝弟魯國公邕立是為武帝二年北齊孝昭帝崩弟長廣王湛立是為武成帝改元為太寧北周武帝保定元齊三年北齊河清元後梁蕭察于巋天保元六年北武成帝禪位于太子緯是為後主改元為天統)丙戌天康元年(一元是年北周天和帝在位六年改元二太子伯宗立後廢)丁亥廢帝光大元年(二頊二年安成王廢帝為臨海王自立元帝在位二年改一)己丑宣帝太建元年(十四武二年北齊平元帝四年北周建德元晋八年北齊隆化元齊人立文襄子安德王延宗于陽改元德昌尋被執于周九年北齊後主禪位于太子恒是為幼主改為承光元被執于周十年北周宣政元武帝崩太子斌立是為宣帝于十一年北周宣帝天成元年二月改為大象元禪位太子衍是為靜帝十二年北周宣帝崩十二月封楊堅為隋王帝十三年北周靜帝大定元年春正月禪位于隋隋封為介國公隋文帝開皇元十四年宣帝崩太子叔寶立一帝在位十三年改元)癸卯後主至德元年(四後四年梁蕭巋子琮廣運元)丁未禎明元年(三城三年後主降隋隋封為長公在位七年改元二)
右陳
公元581年
隋書髙祖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宫備禮即皇帝位于臨光殿設壇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大赦改元
禮儀志周大定元年靜帝遣兼太傅上柱國杞國公椿大宗伯大將軍金城公煚奉皇帝璽綬䇿書禪位于隋司録虞慶則白請設壇于東第博士何妥議以為受禪登壇以告天也故魏受漢禪設壇于繁昌為在行旅郊壇乃闕至如漢髙在汜光武在鄗盡非京邑所築壇自晉宋揖讓皆在都下莫不並就南郊更無别築之義又後魏即位登朱雀觀周帝初立受朝于路門雖自我作古皆非禮也今即府為壇恐招後誚議者從之
紀元表辛丑隋髙祖文帝開皇元年(二十)辛酉仁壽元年(四在四年帝崩太子廣立位二十四年改元二)乙丑煬帝大業元年(十三九年杜伏威起兵掠江淮扶風向海明白烏元僣稱帝操十年延安劉迦論善世元僣稱皇王十二年鄱陽天成始興元僣稱元興王楚林士弘太平元僣稱帝大十三年恭帝侑立遥尊煬帝為太上皇改元義寧封丞相李淵為唐王夏竇建德丁丑元僣稱長樂王魏李宻永平元僣稱公劉武周天興元號定揚可汗梁師都永隆元僣稱帝郭子和丑平元僣稱永樂王梁蕭銑鳴鳯元僣稱帝西秦薛舉秦興元僣稱帝桂陽曹武徹通聖元改在位十三年元一)丁丑恭帝義寧元年(二文二年二月宇化及弑煬帝于江都立秦王浩尋弑之自稱帝國號許改元天壽五月恭帝侑禪位于唐王王世充立恭帝侗改元皇泰)
右隋
公元618年
唐書髙祖本紀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命蕭造兼太尉告於南郊大赦改元
紀元表戊寅唐髙祖武德元年(九元是年夏竇建德五鳳僣稱王燕髙開道始興元僣稱王凉李軌安樂元僣稱帝楚未粲昌達元僣稱帝懷戎浮屠法輪元僣稱大乗皇帝在位九年禪位于太子世民改元一)
公元626年
唐書太宗本紀武德九年以太宗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東宫顯德殿遣裴寂告于南郊
紀元表丁亥太宗貞觀元年(二十三子帝在位二十三年太治立改元一)唐書髙宗本紀貞觀十七年立為皇太子二十三年太宗有疾詔皇太子聽政于金液門四月從幸翠微宫太宗崩以羽檄發六府甲士四千衛太子入于京師六月甲戌即皇帝位于柩前
紀元表庚戌髙宗永徽元年(六)丙辰顯慶元年(五)辛酉龍朔元年(三)甲子麟德元年(二)丙寅乾封元年(二)戊辰總章元年(二)庚午咸亨元年(四)甲戌上元元年(二)丙子儀鳳元年(三)己卯調露元年(一)庚辰永隆元年(一)辛巳開耀元年(一)壬午永淳元年(一)癸未弘道元年(一位帝在三十四年太子顯立改元十四)甲申中宗嗣聖元年(二十一后是年二月武廢帝為廬陵王立豫王旦為皇帝是為睿宗改元文明武后臨朝稱制夏四月遷帝于房州又遷于均州九月武后改元光宅載二年武后垂拱元授六年武后永昌元國七年武后初元九月改元天武后自稱皇帝改號周以睿宗為太子賜姓武氏載九年武后如意元九月改元長壽十一年武后延元十二年武后證聖元九月改元天冊萬嵗四十三年武后萬嵗登封元三月改元萬嵗通天十年武后神功元十五年武后聖歴元九月武后復以帝為太子還東都賜姓武氏以睿宗為相王十七年武后久視元十八年武后大足元十月改元長安)乙巳神龍元年(二唐是年帝復位復國號曰神龍本武后年號中宗復位因之)丁未景龍元年(四龍四年六月韋后弑中宗于神殿立温王重茂改為唐隆元睿宗即皇帝位廢重茂復為温王改元在位五年改元三)庚戌睿宗景雲元年(二)壬子太極元年(一禪是年五月改為延和元八月睿宗位于太子隆基改元先天在位二年改元四)
公元711年
唐書玄宗本紀睿宗即位立為皇太子景雲二年監國延和元年星官言帝座前星有變睿宗曰傳德避灾吾意决矣七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帝位太子惶懼入請睿宗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皇太子乃御武德殿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十月庚子享于太廟大赦
通鑑太平公主使術者言于上曰帝座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上曰傳德避灾吾志决矣太子聞之馳入見自投于地叩頭請曰臣以微功不次為嗣懼弗克堪未審陛下遽以大位傳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災故以授汝轉禍為福汝何疑耶太子固辭上曰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耶太子流涕而出壬辰制傳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辭太平公主勸上雖傳位猶宜自總大政上乃謂太子曰朕雖傳位豈忘家國其軍國大事當兼省之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尊睿宗為太上皇
紀元表癸丑玄宗開元元年(二十九元七年渤海王武藝仁安十六年渤海王欽茂大興元)壬午天寶元年(十五載三年正月改年曰載于十五帝幸蜀太子亨即位靈武尊帝為上皇天帝改元安祿山反僣稱帝國號燕改為聖武元在位四十四年改元二)
公元756年
唐書肅宗本紀天寶十五載玄宗避賊行至馬嵬父老遮道請留太子討賊玄宗許之遣壽王瑁及内侍髙力士諭太子太子乃還七月辛酉至于靈武壬戌裴冕等請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靈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大赦改元至德
紀元表丙申肅宗至德元載(三子二載春正月安祿山為慶緒所殺慶緒即偽位改元載初十月又改為天和元載十二月上皇還京師三年改載曰年)戊戌乾元元年(二月二年史思明應天元殺安慶緒夏四更國號曰大燕改元順天僣稱帝)庚子上元元年(二朝二年去上元號稱元年史思明為子義所殺朝義即偽位改元顯聖)壬寅寶應元年(一在是年帝崩太子豫立位七年改元四)癸卯代宗廣德元年(二吐是年番入㓂帝幸陜州郭子儀復京師帝還京)乙巳永泰元年(一)丙子大歴元年(十四元十四年南詔異牟尋貝龍元後又改上在位十八年改元三太子适立)庚申德宗建中元年(四奉四年冬十月涇原兵亂帝幸天朱泚應天元僣稱秦帝)甲子興元元年(一京是年李懷光反帝幸梁州李晟等收復京師帝還李希烈應天元僣稱帝朱泚天皇元更號漢)乙丑貞元元年(二十一死十二年初渤海王欽茂卒子宏臨早族弟元義立一嵗國人殺之宏臨子華嶼立改元中興華嶼卒欽茂少子蒿臨立改元正歴在位二十六年改元三太子誦立)
公元805年
唐書順宗本紀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極殿二月癸卯朝羣臣于紫宸門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
蕙田案順宗以德宗崩年即位本不改元至八月内禪乃改為永貞元年與蜀後主晉惠帝之改元有别
紀元表乙酉順宗永貞元年(一于是年正月立八月禪位太子純在位一年改元一)丙戌憲宗元和元年(十五執三年沙陀來降以其酋長宜為隂山兵馬使為後唐之始南詔王尋閣勸應道元八四年渤海王元瑜永德元南詔王勸龍晟龍興元年渤海王言義朱雀元義十一年南詔王勸利全義元卒十三年初渤海王言卒弟明忠立改元太始一嵗從父仁季立改元建興至是遣使入朝告哀詔以仁秀嗣渤海王在位十五年太子恒立改元一)辛丑穆宗長慶元年(四天三年南詔王豐祐保和元後又改元啟在位四年太子湛立改元一)乙巳敬宗寶歴元年(二所在位二年為宦官劉克明弑弟江王昂立改元一)丁未文宗太和元年(九彛四年渤海王震咸和元)丙辰開成元年(五十在位四年太弟瀍立改元二)辛酉武宗㑹昌元年(六忱在位六年太叔立改元一)
丁卯宣宗大中元年(十三在十三年南詔王酋龍建極元位十三年子鄆王漼立改元一)庚辰懿宗咸通元年(十四王在位十四年子普儇立改元一)甲午僖宗乾符元年(六五二年黄巢作亂年黄巢王霸元)庚子廣明元年(一是年黄巢䧟長安帝幸興元黄巢金統元僣稱齊帝)辛丑中和元年(四成是年帝幸都二年賊將朱温降以為河中招討使賜名全忠為後梁之始三年李克用破黄巢復長安)乙巳光啟元年(三帝是年三月帝還京十二月蒲晋邠寧四鎮搆兵幸鳯翔秦宗權稱帝一年南詔王驃信舜化中興元㐮二年帝幸興元邠寧未玫以肅宗元孫王煴監國尋稱帝改元建貞)戊申文德元年(一十是年僖宗還京元在位年太弟傑立改五)己酉昭宗龍紀元年(一)庚戌大順元年(二王二年前蜀建鎮蜀)壬子景福元年(二楊是年吳行宻鎮淮南度二年吳越錢鏐節鎮海軍)甲寅乾寧元年(四犯二年邠寧二鎮闕帝幸石門鎮李克用以車駕還京馬三年李茂貞犯闕帝幸華州閩王潮節度威武軍楚殷節度湖南四年閩王潮弟審知節度威武軍)戊午光化元年(三劉是年帝還京立三年宦官季述等廢帝太子裕)辛酉天復元年(三王是年春正月帝復位黜太子裕為德十一月韓全誨等刼帝幸鳳翔南漢劉隱節度清海)甲子天祐元年(四立是年朱全忠弑帝太子祝是為昭宣帝二年昭宣帝仍稱天祐吳楊行宻卒于渥立位于梁昭宗在位十六年改元七四年昭宣帝禪年末昭宣帝嗣立三改元)
右唐
公元907年
五代史梁本紀太祖開平元年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國號梁
公元805年
紀元表丁卯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四億是年遼太祖耶律即皇帝位始稱元年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貞吳楊渥俱稱唐天祐四年前蜀王建稱唐天復七年呉越錢鏐據杭州閏王審知據閩南平髙季興節度荆南楚馬殷據湖南南漢劉隱據嶺南二年前蜀王建武成元僣稱帝吳越錢鏐天寶元通鑑綱目吳越至唐明宗天成元年改元寶正十國春秋呉越在梁開平二年已稱天寶後改寶大尋又改寶正演三年晋王李存朂呉楊渥弟隆俱稱唐天祐六年)庚午乾化元年(四年是前蜀王建永平元南漢劉隱庻弟龑節度清海燕劉守光應天元二年子均王友貞立是為末帝三年末帝仍稱乾化晋王李存朂呉楊隆演岐李茂貞俱稱唐天祐十年在位六年為其子郢王友珪所弑改元二)甲戌末帝貞明元年(六建二年遼太祖神冊元前蜀王通正元三年前蜀王建天漢元改國號漢南漢劉龑乾亨元僣稱帝國號越漢四年前蜀王建光天元復國號蜀南漢劉龑改國號呉五年吳楊隆演武義元僣稱王前蜀王建子衍乾德元)辛巳龍德元年(三吳是年楊隆演子溥順義元年二年遼天贊元吳越錢鏐始建國稱王三晋王存朂伐梁末帝自殺)
右後梁
公元923年
五代史唐本紀莊宗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唐
公元805年
紀元表癸未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四康三年前蜀王衍咸元降唐南漢劉龑白龍元南平髙季興封南平王後蜀孟知祥節度西川閩王審知長子延翰僣稱王國號閩吳越錢鏐王寳正元養四年莊宗被弑于郭從謙子嗣源立改元一)
公元926年
五代史唐本紀明宗天成元年四月丁亥莊宗崩己丑入洛陽甲午監國朝羣臣于興聖宫丙午始奠於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斬縗以衮冕甲寅大赦改元(徐氏無黨曰曰始奠見其緩也自己丑入洛至此二十日矣柩前即位嗣君之禮也反逆之臣自立而用嗣君之禮書從其實而不變文者葢先已書反正其罪矣此書其實者見其猶有自愧之心而欲逃大惡之名也)
公元805年
紀元表丙戌明宗天成元年(四稱二年遼太宗德光立仍天顯二年遼史太宗本紀天贊二年五月改元天顯七月太祖崩太宗本紀天顯二年十一月即位有司請改元不許據此則太宗未改太祖天顯年號故天顯有十五年而五代契丹附錄德光立三年改元天顯計在唐明宗天成元年通鑑載契丹改元天顯又在天成二年彼此互異今從遼史吳楊溥乾貞元僣稱帝閩王審知次子鏻弑延翰自立楚馬殷封楚國王誨三年南漢劉龑大有元南平髙季興長子從立四年吳楊溥太和元)庚寅長興元年(四立是年後蜀孟知祥據西川楚馬殷次子希聲三年楚馬殷第四子希範立四年閩王鏻龍啟元僣稱帝國號閩吳越錢鏐長子元瓘立在位八年子從厚立改元二)甲午閔帝應順元年潞王從珂清泰元年(三德是年後蜀孟知祥明元閏五月僣稱帝國號蜀六月子昶立仍稱明德䧟二年吳楊溥天祚元閩王鏻永和元三年石敬塘洛陽帝自焚死契丹立敬塘為帝一在位三年改元)
右後唐
公元785年
五代史晉本紀髙祖尺福元年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國號晉己亥大赦改元
紀元表丙申晉髙祖天福元年(八元二年南唐李昇昇元簒吳僣稱帝國號齊唐三年遼㑹同元後蜀孟昶廣政元南唐李昇改國號四年閩王審知少子曦永隆元七年南漢劉龑長子坋光天元吳越錢元瓘長子佐立應八年南唐李昪子璟保大元南漢劉龑次子晟改元乾又改元乾和閩王審知子延政天德元改國號殷福在位七年兄子齊王重貴立是為出帝仍稱天八年)甲辰出帝開運元年(三政二年封劉知逺為北平王閩王延復國號閩降于南唐三年契丹入冦帝被執一在位三年改元)
右後晉
紀元表丁未後漢髙祖建國即位稱晉天福十二年戊申改乾祐元年(三開天福晋髙祖年號天福止八年改元運至此四年漢雖易代仍稱晋年號舍開運而追稱天福為十二年是年六月以前仍稱晋六月始改國號漢是年遼大同元建國號曰遼太宗崩永康王烏雲立是為世宗改元天祿楚馬希範同母弟希廣立二年吳越錢佐弟俶立南平髙從誨第三子保融立以在位二年子周王承祐立是為隱帝仍稱乾祐二年郭威為樞宻使宋太祖趙匡胤應幕居帳下希三年郭威廢帝自立楚馬萼殺其弟希廣自立)
五代史漢本紀贊嗚呼人君即位稱元年常事爾古不以為重也孔子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雖暴君昏主妄庸之史其記事先後逺近莫不以嵗月一二數之乃理之自然也其謂一為元亦未嘗有法蓋古人之語爾(古謂嵗之一月亦不云一而曰正月國語言六呂曰元間大呂周易列六爻曰初九大抵古人言數多不言一不獨謂年為元也)及後世曲學之士始謂孔子書元年為春秋大法遂以改元為重事自漢以後又名年以建元而正偽紛雜稱號遂多不勝其紀也五代亂世也其事無法而不合於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至於年號乖錯以惑後世則不可以不明初梁太祖以乾化二年遇弑明年末帝已誅友珪黜其鳯歴之號復稱乾化三年尚爲有説至漢髙祖建國黜晉出帝開運四年復稱天福十二年者何哉蓋以其愛憎之私爾方出帝時漢髙祖居太原嘗憤憤下視晉而晉亦陽優禮之幸而未見其隙及契丹滅晉漢未嘗有赴難之意出帝已北遷方陽以兵聲言追之至土門而還及其即位改元而黜開運之號則其用心可知矣蓋其于出帝無復君臣之義而幸禍以為利者其素志也可勝歎哉夫所謂有諸中必形于外者其見於是乎
蕙田案歐陽氏論後漢黜開運之號是矣以稱元為未嘗有法未敢信也
右後漢
公元951年
五代史周本紀太祖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
公元785年
紀元表辛亥周太祖廣順元年(四子是年遼世宗崩太宗夀安王舒嚕立是為穆宗改元應歴楚馬殷世子希崇立一月為南唐所滅北漢劉旻僣稱帝仍稱乾祐四年在位四年改元一養子柴榮立)
公元954年
五代史周本紀周世宗顯德元年正月丙申皇帝即位於柩前
公元785年
紀元表甲寅世宗顯德元年(七稱是年北漢劉旻子鈞仍乾祐八年四年北漢劉鈞天㑹元改五年南漢劉晟長子鋹大寶元南唐李璟中興元又元交泰盡去帝號奉周正朔六年世宗崩于梁王宗訓立是為恭帝不改元為七年恭帝禪位于殿前都檢㸃趙匡胤宋封帝鄭王)
公元前334年
徐氏無黨曰五代亂世以嗣君即位者五而改元不依古者四梁末帝晉出帝即位踰年宜改元而不改又明年然後改漢隱帝周恭帝皆仍稱先帝年號終其世不改書其實自見其失也
右後周
公元960年
宋史太祖本紀周顯德七年春軍士宣言䇿㸃檢為天子羅拜呼萬嵗擁宰相范質等至降階列拜翰林承㫖陶榖出周恭帝禪位制書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號曰宋己酉遣官祭告天地社稷
文獻通考告天地社稷羣祀祝文曰維大宋建隆元年嵗次庚申正月辛丑朔某日嗣天子臣匡胤謹遣某官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皇地祗天命不常惟德是輔神器大寶猥集眇躬欽眷命而不遑勵小心而昭事靈貺下屬羣情樂推今月四日已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宋乃改建隆元年不敢不告尚享又遣宗正少卿郭屺以即位告周髙祖世宗廟
公元785年
紀元表庚申宋太祖建隆元年(三弟是年南平髙寶融卒保朂立二年南唐李璟子煜立子三年南平髙保朂卒保融繼冲立)癸亥乾德元年(五平是年南髙繼冲入宋國除于三年後蜀孟昶降宋)戊辰開寶元年(九養是年北漢劉鈞子繼恩立二月為供奉官侯霸所殺劉繼元立改元廣運□二年遼穆宗崩世宗子賢立是為景宗改元為保寧三年南漢劉鋹降于宋位九年太祖崩弟晋王光義立在十七年改元三)丙子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八元三年吳越錢俶降于宋崩四年北漢劉繼降于宋七年遼景宗長子隆緒立是為聖宗國八年遼聖宗統和元復號曰大契丹)甲申雍熙元年(四遷四年李繼為夏國王西夏之禍始此)戊子端拱元年(二州是年命李繼捧鎮夏賜姓名趙保忠)庚寅淳化元年(五保二年李繼遷降賜姓名趙吉趙保忠叛降契丹)乙未至道元年(三二三年太宗崩在位二十年改元五太子恒立)戊戌真宗咸平元年(六年六夏趙保吉死子德明嗣)甲辰景德元年(四)戊申大中祥符元年(九五年遼開泰元)丁巳天禧元年(五太五年遼平元)壬戌乾興元年(一年是真宗崩在位二十六年改元五太子受益立)癸亥仁宗天聖元年(九遼九年聖宗崩太子宗真立是為興宗改元景福)壬申明道元年(二夏是年遼重熙元趙德明死于元昊嗣避父諱稱顯道元)甲戌景祐元年(四開是年夏趙元昊反改元運又改為廣運三年夏趙元昊大慶元)戊寅寶元元年(二禮是年夏趙元昊改元天授法延祚僣稱帝國號夏更名曩霄)庚辰康定元年(一)辛巳慶歴元年(八為四年冊元昊夏國王八年夏曩霄子諒祚延嗣寧國元)己丑皇祐元年(五垂二年夏諒祚天祐聖元五年夏諒祚福聖承道元)甲午至和元年(二立二年遼興宗崩長子洪基是為道宗改元為清寧)丙申嘉祐元年(八改八年仁宗崩在位四十二年元九太宗曾孫宗實立)甲辰英宗治平元年(四元是年夏諒祚拱化元五二年遼咸雍四年英宗崩在位年改元一太子頊立)戊申神宗熙寧元年(十二是年夏秉常乾道元年王安石用事行新法交趾李日尊自稱帝國號大越改元寶象又改元神武三年夏秉常天賜禮盛國慶元八年遼太康元夏秉常大安元)戊午元豐元年(八九八年遼大安元煦在位十年改元二太子立)丙寅哲宗元祐元年(八年是年夏秉常天安禮定元元二夏秉常子乾順天儀治平天六年夏乾順佑民安元)甲戌紹聖元年(四事是年章惇蔡京等用二年遼夀隆元)戊寅元符元年(三在二年夏乾順永安元端三年哲宗崩位十五年改元三弟王佶立)辛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王是年遼道宗崩孫燕國延禧立是為天祚帝改元乾統)壬午崇寧元年(五順二年夏乾貞觀元)丁亥大觀元年(四)辛卯政和元年(七基是年遼天慶元渤海髙永昌僣號稱隆元四年金太祖稱帝元年七年金天輔元)戊戌重和元年(一)己亥宣和元年(七元二年夏乾順德元三年遼保大元京四年遼保大二年金克中京天祚帝奔雲中三月燕留守李處温等立秦晋王淳為帝遙廢天祚帝為湘隂王建元建福六月遼主淳殂蕭幹等迎立秦王定為帝蕭后稱制改元德興十二月金克燕京蕭后奔天德王五年遼天祚帝奔夏都統蕭迪里等立帝第二子梁雅里為帝改元神歴冬十月天祚帝復渡河東還雅里殂蕭迪里等復立聖宗孫珠拉為帝十一月珠拉為亂兵所害知北院樞宻事奚和哩布自稱為奚帝改元天復都統蕭幹自稱為奚帝改元天嗣金太祖崩弟晟立是為太宗改元天㑹六年耶律達實稱帝于竒爾瑪勒是為西遼改元延慶六七年遼天祚帝為金所執遼亡在位二十五年改元傳位于太子桓)丙午欽宗靖康元年(二元是年西遼耶律達實康國二年徽宗欽宗北狩康王搆即位于南京是為髙宗)
公元1125年
宋史欽宗本紀宣和七年十二月徽宗詔皇太子嗣位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涕泣固辭因得疾又固辭不許辛酉即皇帝位御垂拱殿見羣臣改元
公元1127年
髙宗本紀建炎元年至應天府皇后手書告中外俾帝嗣統詔有司備法駕儀仗羣臣勸進命有司築壇府門之左五月庚寅帝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遥謝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
通考髙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登極告於昊天上帝冊文曰維靖康二年嵗次丁未五月庚寅朔嗣天子臣構敢昭告于昊天上帝金戎亂華二帝北狩天支戚屬混於穹居宗社固所憑依夷夏罔知攸主臣構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㫖以總六師握大元帥之權唱義旅而先諸將冀清京邑迎復兩宫而百辟卿士萬邦黎獻謂人思宋德天眷趙宗宜以神器屬臣構辭之再四懼不克負荷貽羞於來世九州四海萬口一辭咸曰不可稽皇天之寶命慄慄震惕敢不欽承尚祈隂相以中興于宋祚
紀元表丁未髙宗建炎元年(四夏是年帝幸揚州三二年乾順正德元年帝幸杭州苗傅劉正彦作亂立皇子旉改元明受四月傅正彦伏誅帝復位還越州)辛亥紹興元年(三十二安是年金立劉豫為齊帝改元阜昌宗二年帝還臨五年徽宗崩于金五國城金太崩太祖孫亶立是為熙宗咸六年夏乾順大德元西遼感天皇后蕭氏稱制改元清八年帝定都臨安金天眷元十十年夏乾順子仁孝大慶元元十一年金皇統元三年西遼達實子伊立紹興十四年夏仁孝人慶元幹十八年夏仁孝大盛元遼王宗子亮立後廢改元天德十九年金熙宗崩二十三年金貞元元遷都于燕二二十五年西遼承天太后富僧額稱制改元崇福十六年欽宗崩于金金正隆元三十一年金曹國公雍即位于遼陽是為世宗改元大定廢帝被弑尋追廢為海陵庻人世宗入燕在位三十六年内禪于太子眘改元二)
公元1162年
宋史孝宗本紀髙宗久有禪位之意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乙亥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宫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諭之帝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門欲還東宫髙宗勉諭再三乃止於是髙宗出御紫宸殿輔臣奏事畢髙宗還宫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入班殿庭頃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興輔臣升殿固請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于獨斷然此大位懼不敢當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宫帝服袍履歩出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宫門弗止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顧曰吾付託得人吾無憾矣左右皆呼萬嵗
宋史禮志髙宗内禪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日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宫一應軍國事並聽嗣君處分十一日行内禪禮有司設仗紫宸殿宰臣文武百僚立班皇帝出宫鳴鞭禁衛諸班直親從儀仗并内侍省執骨朶使臣等並迎駕自贊常起居皇帝升御座知閤門官以下並内侍都知御帶以下一班起居次管軍一班起居次宰執以下常起居訖左僕射陳康伯知樞宻院事葉義問參知政事汪澈同知樞宻院事黄祖舜升殿奏曰臣等不才輔政累年罪戾山積乃蒙容貸不賜誅責今陛下超然獨㫁髙蹈堯舜之舉臣等心實欽仰但自此不𫉬日望清光犬馬之情不勝依戀因再拜辭相與泣下幾至號慟帝亦為之流涕曰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閒退此事㫁自朕心非由臣下開陳卿等當悉力以輔嗣君康伯等復奏曰皇太子仁聖天下所共知似聞謙遜太過未肯便御正殿帝曰朕前此固嘗與之言早來禁中又面諭之即歩行徑趨側殿門欲還東宫已再三敦勉邀留今在殿後矣宰執降階皇帝降坐鳴鞭還内宰臣文武百僚並退立班聽宣詔訖再拜舞蹈三稱萬嵗再拜訖班權退復追班入請殿下立班少頃新皇帝服履袍涕泣出宫禁衛諸班直親從儀仗等迎駕起居鳴鞭内侍扶掖皇帝至御榻涕泣再三不坐内侍傳太上皇帝聖㫖請皇帝升御座皇帝升御座東側坐知閤門官以下一班起居稱賀次管軍官一班起居稱賀次文武百僚横行北面立舍人當殿文武百僚宰臣陳康伯以下起居稱賀皇帝降御座側身西向不坐後宰臣以下再拜舞蹈三稱萬嵗起居稱賀畢康伯等升殿奏臣等言願陛下即御坐以正南面上副太上皇帝傳授之意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于獨㫁此大位懼不敢當尚容辭避康伯等再奏兹者伏遇皇帝陛下應天順人龍飛寶位第以駑下之材恐不足以仰輔新政然依乗風雲千載之遇實與四海蒼生不勝慶幸再拜賀畢奏事而退宰執下殿皇帝還内鳴鞭宰執文武百僚赴祥曦殿候太上皇帝登輦至德壽宫而退淳熙十六年孝宗内禪紹熙五年光宗内禪並如紹興二十三年故事
公元1165年
紀元表癸未孝宗隆興元(二)乙酉乾道元年(九遼四年西伊立子珠勒呼元禧元)甲午淳熙元年(十六金十四年髙宗崩世十六年大定二十九年宗崩太孫璟立是為章宗太在位二十七年改元三禪位于子淳)
公元1189年
宋史光宗本紀淳熙十六年正月辛亥兩府奏事孝宗諭以倦勤欲禪位皇太子退就休養以畢髙宗三年之制因令周必大進呈詔草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禪禮應奉官以次稱賀内侍固請帝坐帝固辭内侍扶掖至七八乃㣲坐復興次丞相率百僚稱賀禮畢樞宻院官升殿奏事帝立聽班退孝宗反䘮服御後殿帝侍立尋登輦同詣重華宫帝還内
文獻通考淳熙十六年二月五日光宗即位以皇帝登極奏告天地宗廟社稷景靈宫諸宫觀諸陵攢宫
紀元表庚戌光宗紹熙元年(五丹是年金章宗明昌元契德夀托精等據信州反建元身聖天四年夏仁孝子純祐慶元)
公元1194年
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五年壽皇聖帝崩七月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執䘮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重華宫之素幄
寧宗本紀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宰臣奏云皇太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儲位以安人心從之擬㫖以進御批云歴事嵗久念欲退閑宰臣等以禪位嘉王之意請於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諭曰好為之知樞宻院事趙汝愚命殿帥郭杲夜分兵衛南北翌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詣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簾汝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能執䘮乃奉御批八字以奏太皇太后曰既有御筆卿當奉行汝愚曰内禪事重須議一指揮太皇太后允諾汝愚袖出所擬以進云皇帝以疾未能執䘮曽有御筆欲自退閑皇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皇后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覽畢曰甚善汝愚出以㫖諭帝帝固辭曰恐負不孝名汝愚曰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中外憂亂萬一變生置太上皇何地衆扶入素幄被黄袍方却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帝詣几筵殿哭盡哀須臾立仗訖催百官班帝衰服出就重華殿東廡素幄立内侍扶掖乃坐百官起居訖乃入行禫祭禮詔建泰安宫以奉太上皇太上皇后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廟社稷
蕙田案光宗内禪寧宗即位之禮與髙宗内禪儀稍别葢因時制宜不得不爾當時宰臣趙汝愚等不愧為大臣也
公元1195年
王圻續通考宋寧宗慶元元年吏部員外郎李謙言事莫重于登極禮莫急于告廟葢即位必告廟示敬親也告廟必于嵗首大其事也舜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禹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皆行告廟之禮也然禮以變而或殊事隨時而亦異有不可以一例觀者議禮之家各持一説不致其辯禮意無自而明夫嘉禮之與凶禮不可以並行舉一必廢一故在禮經䘮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葢不敢以卑而廢尊也夫天地以尊而不廢宗廟以親豈獨可廢乎况王制三年不祭之説諸儒之論亦自不同杜預之説以為既祔以後宗廟得四時常時祭葢杜氏之意不以三年不祭宗廟為是也今姑置常祭之説而論即位踰年告廟之禮庻幾禮簡而易明虚言無證則論不定請質事以明之且太甲之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奉嗣王祗見厥祖百官猶總已以聽冢宰則是太甲居仲壬之䘮而告廟也漢吕后以八年七月即世九月大臣迎立代王元年十月辛亥文帝即祚謁髙廟即是文帝居吕后之䘮而告廟也唐代宗以大歴十四年即世德宗建中元年正月庚午朝享于太廟其後穆宗長慶之元年敬宗寶歴之元年武宗㑹昌之元年懿宗咸通之元年皆以正月朝享于太廟徧觀歴代之制雖小節不同大概居䘮雖權住祭踰年正月必告于廟載諸經史可考而知漢昭宣元成哀平六世皆以即位謁廟不待踰年則失之速唐太宗貞觀三年正月方事于太廟馬周得以為言則失之緩皆非禮之正也以歴代之事而求其當其惟踰年正月告廟乎恭惟陛下自登極以來已享帝矣大行梓宫發引在即來年正月盍行告廟之禮禮官未見申明者豈非以王制為據乎竊謂即位之後已曽謁廟國有大故故可以未祭與居䘮之後即位未經謁廟者事體不同考歴代已行之事宜於來年正月一日陛下躬行告廟之禮庻幾立一王之制示萬世之規乞下禮官指定施行詔令禮部太常寺討論聞奏至是禮寺看詳乞俟皇帝從吉日討論典禮施行從之
通考馬氏端臨曰國朝㑹要告禮門總序稱祖宗以來登位則有告祭而所記累朝排年告祭之禮則惟昌陵受禪創業思陵南京中興有之此後則惟孝宗光宗寧宗登極有告祭之禮而太宗以下皆無之豈軼其記耶或孝光寧三帝以受内禪故行之而累朝以諒闇不克行耶又即位之後即親見于宗廟行饗祀禮亦惟孝光二帝行之累朝則皆以諒闇闕其禮云
公元1197年
紀元表乙卯寧宗慶元元年(六)辛酉嘉泰元年(四金是年泰和元西遼末主珠勒呼為奈曼竒徹勒所擒西遼亡)乙丑開禧元年(三主二年蒙古却特特穆津即皇帝位于鄂諾河是為元太祖稱元年三年夏乾順孫安全應天元)戊辰嘉定元年(十七大是年金章宗崩衛王永濟立後廢年二年金後廢帝安元三年夏安全皇建元四夏安全族子遵頊光定元廢五年金崇慶元為六年金至寧元右副元帥呼沙呼帝立昇王珣是宣宗改元貞祐耶律瑠格自立為遼王改元元統東八年張致據錦州反僣稱漢興皇帝建元興隆遼布希萬努反國號大真建元天泰宗十年金興定元是十五年金元光元德十六年金宣崩太子守緒立為哀宗夏遵頊子旺乾定元彌十七年金哀宗正大元更在位三十一年史逺矯詔立沂王子貴誠諱旳)
公元1224年
宋史理宗本紀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丁酉寧宗崩于福寧殿史彌逺入白楊皇后命子昀嗣皇帝位同聽政改明年為寶慶元年
公元1197年
紀元表乙酉理宗寶慶元年(三元二年夏德旺弟睨立稱年三年夏睨為元所滅元太祖崩)戊子紹定元年(六國是年元太祖第四子圖類監一年二年元太祖第三子諤格德依立是為太宗稱元年五年金開興元四月又改元天興)甲午端平元年(三年是金哀宗傳位于宗室承麟宋會元兵滅金哀宗自縊死承麟為亂兵所殺金亡)丁酉嘉熙元年(四)辛丑淳祐元年(十二年是年元太宗崩后奈曼氏稱制一至五年六年元太宗長子庫裕克立是為定宗稱元年十八年元定宗崩皇后烏拉海額實稱制一年至三年一年元睿宗長子孟克立是為憲宗稱元年)癸丑寶祐元年(六)己未開慶元年(一)庚申景定元年(五元是年元睿宗第四子和必賚立是為世祖建為中統元年五年元至元元年入都于燕在位四十一年改元八太子禥立)乙丑度宗咸淳元年(十改在位十年元一子瀛國公㬎立)乙亥恭帝德祐元年(二以二年三月元入臨安瀛國公北去夏五月弟益王昰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在位二年改元一)丙子端宗景炎元年(二是年十一月奔惠州元三年益王殂于碙州度宗子衛王昺即位改在位三年改元一)戊寅帝昺祥興元年(二赴二年二月左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海殂宋亡在位二年改元一)
右宋
紀元表己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三十一十十六年宋亡二年廣州新會縣桂林芳趙良鈐等聚衆反國號平羅建元延康三十一年崩在位三十五年改元二太孫特穆爾立)
乙未成宗元貞元年(二)丁酉大德元年(十一改在位十三年元二順宗子懷寧王哈尚立)戊申武宗至大元年(四弟在位五年改元一阿裕爾巴里巴特喇立)
公元1311年
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三月庚寅即皇帝位四月戊申以即位告天地於南郊戊午告於太廟
公元1197年
紀元表壬子仁宗皇慶元年(二)甲寅延祐元年(七九在位年改元二太子碩迪巴拉立)
公元1320年
元史英宗本紀延祐七年三月丙午有事於南郊告即位四月庚戌有事於太廟告即位戊午祀社稷告即位紀元表辛酉英宗至治元年(三子在位三年改元一顯宗晋王伊蘓特穆爾立)甲子泰定帝泰定元年(四)戊辰致和元年(一于是年帝崩上都在位五年改元二皇太子喇實晉巴即位于上都改元天順武宗次子懷王圖卜特穆爾入京師九月即帝位)元史文宗本紀天歴元年十月辛卯有司言即位之始當告祭郊廟社稷丁未告祭于南郊十一月壬申遣官告祭社稷
公元1197年
紀元表戊辰文宗天歴元年(二實一年武宗長子周王和拉稱帝于和寧之北是為明宗立文宗為太子八月明宗崩未改元文宗復即位于上都)
公元1329年
元史明宗本紀文宗天歴二年四月癸卯遣使如京師卜日命中書左丞相特穆爾布哈攝告即位于郊廟社稷五月壬午攝告南郊六月丁亥朔告於宗廟社稷
公元1197年
文宗本紀八月己亥帝復即位十月甲午以登極恭謝遣官代祀於南郊社稷
紀元表庚午文宗至順元年(三改在位五年三年八月崩元二十月明宗第二子鄜王伊埓哲伯立是為寧宗十一月崩未改元)
公元1332年
元史寧宗本紀至順三年十月庚子即位庚戌修郊祀法服乙卯以即位告祭南郊己未告祭太廟
公元1197年
紀元表癸酉順帝元統元年(二特帝為明宗長子名托歡穆爾是年六月即位于上都十月始改元)乙亥至元元年(六卿三年廣州増城縣民朱光反國號大金建元赤符)辛巳至正元年(二十八徐八年方國珍起台州年天完夀輝治平元僣稱帝十一十三年周張士誠天祐元僣稱王僣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州宋韓林兒龍鳳元稱帝又號小明王十六年明太祖稱呉公一年義二十年漢陳友諒弑徐夀輝僣稱帝國號漢改元大三十三年夏明玉珍天統元僣稱帝降二十四年明太祖即呉王位漢陳友諒子理德夀元呉二十七年明太祖稱呉元年平方國珍張士誠夏明王珍子明昇開禧元兵二十八年閏七月明兵入通州順帝奔上都八月明入京城元亡)元史禮樂志皇帝即位受朝儀前期三日習儀于萬安寺前二日陳設于殿上前一日設宣詔位于闕前至期大昕侍儀使引導從䕶尉各服其服至皇太子寢閣前捧牙牌跪報外辦内侍傳㫖曰可侍儀使俛伏興皇太子出閣侍儀使前導由崇天門入升大明殿引進使引導從至皇太子妃閣前跪報外辦内侍出傳㫖曰可引進使俯伏興前導由鳳儀門入俟諸王以國禮扶皇帝登寶位畢鳴鞭三尚引引㸃檢以下皆公服入就起居位(起居賛拜如元正朝儀)兩班點檢宣徽將軍宿直尚廐管旗各供事俟后妃諸王駙馬以次賀獻禮畢參議中書省事四人以篚奉詔書由殿左門入至御榻前參議中書省事跪奏詔文俛伏興以詔授典瑞使押寶畢置于篚對舉由正門出樂作至闕前以詔置於案文武百僚各公服就位北面立侍儀使稱有制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班首稍前典引引班首至香案前通贊贊曰跪曰在位官皆跪司香贊曰搢笏通贊贊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復位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以詔授左司郎中郎中跪受同譯史稍西陞木榻東向宣讀通贊贊曰在位官皆跪讀詔先以國語宣讀隨以漢語譯之讀畢降榻以詔授侍儀使侍儀使置於案通贊贊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頭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興引丞相以下皆公服入起居位(起居拜舞祝頌進酒獻表賜宴並同元正受朝儀)宴畢鳴鞭侍儀使導駕引進使導后入寢殿如來儀次日以詔頒行
右元
公元1367年
明史太祖本紀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李善長帥百官勸進表三上乃許甲子告于上帝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建元洪武
公元1368年
明集禮洪武元年正月四日皇帝即位合祀天地祝文曰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分爭惟臣帝賜英賢李善長徐達等為臣之輔遂戡定采石水寨曼濟哈雅方山陸寨陳額森袁州歐祥江州陳友諒潭州王忠信新淦鄧明龍泉州彭時中荆州江珏濠梁孫德崖廬州左君弼安豐劉福贑州熊天瑞辰州陳文貴永新周安萍鄉易華平江王世明沅州李勝蘇州張士誠慶元方國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處狂兵息民於田里今地周圍二萬里廣諸臣下皆曰恐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亦不敢不告上帝皇祗是用呉二年正月四日于鍾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簡在帝心尚享
公元前206年
明史禮志登極儀漢髙帝即位氾水之陽其時緜蕞之禮未備魏晋以降多以受禪改號元世祖履尊既久一統後但舉朝賀明興太祖以呉元年十二月將即位命左相國李善長等具儀善長率禮官奏即位日先告祀天地禮成即帝位於南郊丞相率百官以下及都民耆老拜賀舞蹈呼萬嵗者三具鹵簿導從詣太廟上追尊四世冊寶告祀社稷還具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賀先期侍儀司設表案于丹墀内道之西北設丞相以下拜位于内道東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捧表展表宣表官位于表案西東向糾儀御史二人於表案南東西向宿衛鎮撫二人于東西陛下䕶衛百户二十四人于其南稍後知班二人于文武官拜位北東西向通贊贊禮二人于知班北通贊西贊禮東引文武班四人于文武官拜位北稍後東西向引殿前班二人于引文武班南舉表案二人于引文武班北舉殿上表案二人西陛下東向丹陛上設殿前班指揮司官三人東向宣徽院官二人西向儀鸞司官于殿中門之左右䕶衛千户八人于殿東西門俱東西向鳴鞭四人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將軍六人于殿門左右天武將軍四人于殿上四隅俱東西向殿上尚寶司設寶案于正中侍儀司設表案于寶案南文武侍從兩班于殿上東西文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寶卿武懸刀指揮東西向受表官于文侍從班南西向内贊二人于受表官之南捲簾將軍二人于簾前俱東西向是日拱衛司陳鹵簿列甲士于午門外列旗仗設五輅于奉天門外侍儀舍人二舉表案入鼓初嚴百官朝服立午門外通贊贊禮宿衛官諸侍衛及尚寶卿侍從官入鼓三嚴丞相以下入皇帝衮冕陞御座大樂鼓吹振作樂止將軍捲簾尚寶卿置寶于案拱衛司鳴鞭引班導百官入丹墀拜位初行樂作至位樂止知班贊班贊禮贊拜樂作四拜興樂止捧表以下官由殿西門入内贊贊進表捧表官跪捧受表官搢笏跪受置于案出笏興退立東向内贊贊宣表宣表官前搢笏跪展表官搢笏同跪宣訖展表官出笏以表復於案俱退宣表官俯伏興俱出殿西門復位贊禮贊拜樂作四拜樂止搢笏三舞蹈拱手加額呼萬嵗者三出笏俯伏興樂作四拜賀畢遂遣官冊拜皇后冊立皇太子以即位詔告天下
公元1197年
紀元表戊申明太祖洪武元年(三十一一在位三十一年建元太孫允炆立)己卯惠宗建文元年(四難是年七月燕王棣起兵號靖四年六月靖難兵入京城惠宗遜位號在位四年改元一成祖即位革建文年萬歴二十三年復年號)
公元1402年
明史成祖本紀建文四年六月丙寅諸王羣臣上表勸進己巳王謁孝陵羣臣備法駕奉寶璽迎呼萬嵗王升輦詣奉天殿即皇帝位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詔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明年為永樂元年
公元1197年
紀元表癸未成祖永樂元年(二十二崩在位二十二年改元一于榆木川太子髙熾立)
公元1424年
明史仁宗本紀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丁巳即皇帝位
公元1402年
禮志成祖即位倉猝其儀不詳仁宗即位先期司設監陳御座於奉天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設而不作是日早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几筵至時鳴鐘鼓設鹵簿皇帝衮冕御奉天門百官朝服入午門鴻臚寺導執事官行禮請陞御座皇帝由中門出陞座鳴鞭百官上表行禮頒詔俱如儀宣宗以後儲宫嗣立者並同
公元1425年
紀元表乙巳仁宗洪熙元年(一一在位一年改元太子瞻基立)丙午宣宗宣德元年(十一在位十年改元太子祁鎮立)丙辰英宗正統元年(十四元七年慶元葉宗留反僣稱大王國號太平建泰定十四年英宗北狩郕王祁鈺立)庚午景帝景泰元年(七英七年代宗廢宗復辟)丁丑英宗天順元年(八改帝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元二太子見深立)乙酉憲宗成化元年(二十三元在位二十三年改一太子祐樘立)戊申孝宗弘治元年(十八八在位十年改元一太子厚照立)丙寅武宗正德元年(十六一在位十六年改元興獻王長子厚熄立)
公元1521年
明史世宗本紀正德十六年丙寅武宗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等定策以遺詔迎王于興邸四月至京師止於郊外禮官具儀請如皇太子即位禮王顧長史袁宗臯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學士楊廷和等請如禮臣所具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不允㑹皇太后趣羣臣上箋勸進乃即郊外受箋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嘉靖元年
禮志正德十六年世宗入承大統先期造行殿于宣武門外南向設帷幄御座備翼善冠服及鹵簿大駕以候至期百官郊迎駕入行殿行四拜禮明日由大明門入省詔草改年號素服詣大行几筵謁告畢設香案奉天殿丹陛上皇帝衮冕行告天地禮詣奉先殿奉慈殿謁告仍詣大行几筵慈夀皇太后莊肅皇后前各行禮遂御華蓋殿百官朝服入傳㫖免賀五拜三稽首鴻臚寺官請陞殿帝由午門出御奉天殿鳴鞭贊拜頒詔如制
蕙田案明世宗登極時不允行皇子即位禮其繼統不繼嗣之意已早决矣大禮之議所由不可回也璁萼軰特窺其隱而將順之耳
紀元表壬午世宗嘉靖元年(四十五子在位四十五年改元一裕王載垕立)
丁卯穆宗隆慶元年(六一在位六年改元太子翊鈞立)癸酉神宗
公元1573年
萬歴元年(四十八宗在位四十八年八月太子常洛立是為光八月改為泰昌元年九月崩皇長子由校立)辛酉熹宗天啟元年(七子在位七年光宗信王由檢立)戊辰莊烈帝崇禎元年(十六年在位十六明亡)
右明
五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