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一百十六
           刑部尚書秦蕙田
  吉禮一百十六
   祀先代帝王
禮記祭法夫聖王之制祭祀法施民則祀之(疏若神農后土帝嚳與堯及黄帝顓頊與契之屬是也)以死勤事則祀之(疏若舜及鯀㝠是也)以勞定國則祀之(疏若禹是也)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疏若湯及文武也)帝嚳能序星辰以著衆(注著衆謂使民興事知休作之期也休疏嚳能紀星辰序時候以明著使民作有不失時節故祀之也)堯能賞均刑法義終(注賞賞善謂禪舜封禹稷等也能刑謂去四凶義終謂既禪二十八載乃死也疏五刑有宅是能刑有法也)舜勤衆事野死(注野死謂征有苗死于蒼梧也疏舜征有苗廵守陟方而死蒼梧之野)鯀鄣洪水而殛死(注殛死謂不能成其功也疏鯀亦是有微功人故得祀之又世本云作城郭是有功也鄭答趙商云鯀非誅死故居東裔至死不得反于朝禹乃其子也以有聖功故堯興之若以為殺人父用其子而舜禹何以忍乎)禹能修鯀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修之(疏正名百物者雖有百物未有黄帝為物作名正名其體也以明民者謂垂衣裳使貴分明得其所共財者謂山澤不鄣教民百物自贍顓頊能修黄帝之法)契為司徒而民成(注民成謂知五教之禮也)㝠勤其官而水死(注㝠契六世之孫也其官玄㝠水官也昌疏案世本契生昭明昭明相土相土昌若若生遭圉遭圉生根國根國生㝠是契六世孫也)湯以寛治民而除其虐文王文治武王武功去民之菑(注虐菑謂桀紂也)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疏若非上等無益于民者悉不得與于祭祀之典也)
王制天子諸侯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注謂所因之國先王先公有功宜享世祀絶無後為之祭主者亦疏若天子先公之後亦祭先公諸侯先王之後先王葉氏夢得亡國絶世無主後者雖已廢而不可舉然先王興滅繼絶因國亦祭者所以見其仁也胡氏銓曰因國謂所都所封之内固古先聖哲所居之地晏子爽鳩氏始居此地而後季崱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始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之因也)
         右經傳古帝王祀典
史記封禪書秦并天下祠官常奉於湖有周天子祠(索隱地理湖縣京兆有周天子二所在)
公元前210年
始皇本紀三十七年七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九疑山會稽大禹
漢書髙祖本紀髙祖立為沛公黄帝蚩尤沛庭釁鼓(應氏劭曰黄帝戰于版泉以定天下蚩尤古天子好五兵祠祭求福祥也)
公元前202年
舊儀髙祖五年修復周家舊祠祠后稷東南常以八月以太牢舞者七十二人冠者五六三十人童子六七四十二人為民祈農報功
漢書髙祖本紀十二年十二月詔曰秦皇帝楚隱王魏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絶亡其與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視其冢復亡與他事
    蕙田案此為王陵守冢之始
郊祀天下已定蚩尤之祠于長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二世皇帝也各有時日
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黄帝用一梟破鏡(張晏黄帝五帝之首也歳之始也梟惡逆之鳥方士虚誕云以歲始祓除不祥神仙帝食惡逆之物使天下為逆者破滅訖竟無有遺育孟康梟鳥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黄帝欲絶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梟羮以賜百官以其惡鳥故食之也師古解祠者謂祠祭以解罪求福)
公元前251年
武帝本紀元封元年冬十月黄帝橋山
郊祀志其春既滅南越其來年北廵朔方還祭黄帝冢橋山釋兵如上曰吾聞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對曰黄帝以僊上天羣臣葬其衣冠
公元前352年
武帝本紀元封五年冬十月南廵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九嶷
郊祀志宣黄帝膚施
公元85年
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二月東廵狩使使者唐堯成陽靈臺(郭縁生述征記曰成陽縣東南有堯母慶都臺上祠廟堯母陵俗亦名靈臺大母)
公元123年
安帝本紀延光二年二月東廵庚寅使者唐堯成陽
公元221年
三國魏志文本紀黄初二年正月甲戌校獵原陵使者以太牢祠漢世祖
公元420年
宋書髙祖本紀永初元年閏八月壬午朔詔曰晉世后及藩王諸陵守衛宜便置格
 宋顔延之湘州虞舜惟哲化神繼天作聖藏器漁陶致身愛敬是以二妃嬪徳九子觀命在麓不迷御衡以正唐歴既終虞道乃光咨堯授禹素爼采堂百齡厭世萬里陟方敬詢故老欽咨聖君職奉西湘䖍屬南雲神之聽之匪酒伊葷
公元495年
南齊明帝本紀建武二年十二月丁酉詔曰舊國都邑望之悵然况乃自經南面負扆宸居功濟當時德覃一世塋壠欑穢封樹不修豈直嗟深牧豎悲甚信陵而已哉昔中京淪覆鼎玉東遷晉元締構之始簡文遺咏在民而松門夷替埏路年代殊往撫事興懷晉帝諸陵悉加修理并增守衛
 梁王僧孺禹廟文惟帝禀圖上昊貽則下民五聲窮聽四乘兼往輕璧惜景既捨冠履愛人忘我不顧胼胝下車以泣事深罪憑舟靡懼義存拯物盛業方來遺神如在愛被昆蟲有好生之徳事安菲素無厚味之求是黍稷非馨蘩以薦克誠斯享憑心可答
公元400年
北魏太祖本紀天興三年五月己巳車駕東廵遂幸涿鹿使者以太牢祀帝堯帝舜
公元415年
太宗本紀神瑞二年夏四月己卯車駕北廵六月壬申涿鹿登橋山觀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廣寗歴山祭舜廟
公元422年
泰常七年九月辛酉橋山使者黄帝堯廟
公元428年
世祖本紀神䴥元年八月東幸廣寗臨觀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堯舜
公元460年
禮志文成帝和平元年正月東廵橋山黄帝先是長安守常有事周文武廟延興四年坎地埋牲玉發四月東陽王丕祭文二廟以廟玉露見若即而埋之或恐愚民將為盜竊勅近司收之府藏
公元492年
髙祖本紀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詔祀唐堯平陽虞舜于廣寗夏禹於安邑周文洛陽
禮志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詔曰崇聖祀徳遠代通典秩(缺三字)中古之近䂓故三五至仁徳配夏殷私己稍用其姓且法施於民祀有明立功垂惠祭有恒式斯乃異代同途奕世共軌今遠遵明令憲章舊則比于祀令己為決之其孟春應祀者頃以事殷及今日可令仍以仲月享祀焉凡在祀令者其數有五帝堯樹則天之功興巍巍之治可祀於平陽虞舜太平風致無為之化可祀于廣寗夏禹禦洪水之災建天下之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制禮作樂垂範萬葉可祀于洛陽宣尼之廟已于中省當别勅有司享薦之禮自文公已上可令當界牧守各隨所近攝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
公元495年
髙祖本紀太和十九年夏四月癸丑幸小沛遣使以太牢祀漢髙祖
二十年五月丙戌初營方澤河陰使者以太牢祭漢光武明章三帝陵又詔漢魏晉諸帝陵各禁方百步不得樵蘇踐踏
二十一年三月乙未車駕南廵丙辰平陽使者以太牢祭唐堯夏四月庚申龍門使者以太牢祭夏禹癸亥行幸蒲坂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詔修堯舜夏禹丙戌使者以太牢祀漢帝諸陵五月壬辰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于豐祭武王于鎬
書禮儀志禘祫之月并以其日使先代王公帝堯平陽以契配帝舜河東咎繇夏禹安邑伯益配殷湯于汾陰伊尹配文王武王于豐渭之郊周公召公漢髙帝長陵蕭何配各以一太牢無樂配者饗于廟庭
 丘氏濬曰秦始皇南廵望祀九嶷會稽北魏文成東廵橋山黄帝然皆因所至而祀也未有常典魏孝文太和始詔祀堯舜周公然惟用清酌尹祭而已至隋始定為常祀祀用太牢而唐因之
    蕙田案祀有配食亦始于隋制也
公元594年
隋書髙祖本紀開皇十四年冬閏十月甲寅詔曰齊梁陳往皆創業一方綿歴年代宗祀廢絶祭奠無主興言矜念良以愴然莒國公蕭琮髙仁英陳叔寶等宜以時修其祭祀所須器物司給
    蕙田仁人之言藹如此祭勝國之典也
公元606年
煬帝本紀大業二年十月庚寅詔曰前代帝王因時創業君民建國禮尊南面歴運推移年世永久邱壟殘毁樵牧相趨塋兆堙蕪封樹莫辨興言淪滅有愴於懷自古已來帝王陵墓可給隨近十戸蠲其雜役以供守祀
公元620年
唐書髙祖本紀武徳三年春正月蒲州命祀舜廟唐書髙祖本紀武徳三年六月癸卯詔隋帝及其宗室柩在江都者為塋窆置陵廟以故宫人守之
公元630年
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四年九月壬午自古王聖帝墳無得芻牧春秋致祭十一年二月甲子洛陽命祭漢文帝十六年冬十一月丙辰狩于岐山辛酉使祭隋文帝
公元657年
禮儀貞觀之禮無祭先代帝王之文顯慶二年六月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曰請案禮記法云王之制祀也法施于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堯舜禹湯文武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凖此帝王合與日月同例常加祭享義在報功爰及隋代並遵斯典漢髙祖祭法無文以前迄今多行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章法垂于後自隋以下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網羅前典惟此一禮咸秩未申今請聿遵故事三年一祭以仲春月祭唐堯平陽以契配祭虞舜河東咎繇配祭夏禹安邑伯益配祭殷湯于偃師伊尹配祭周文王于酆以太配祭武王于鎬以周公召公配祭漢髙祖長陵蕭何
公元709年
冊府元龜景龍三年十二月甲午新豐温湯境内有自古帝王致祭
公元717年
 褚無量開元五年帝幸東都無量上言虞舜之狩秩山川羣神漢孝景黄帝橋山孝武九疑髙祖過魏祭信陵君墓過趙封樂毅孝章桓譚冢願陛下所過名山大川邱陵墳衍古帝王賢臣祀典者並詔致祭自古受命之君必興滅繼絶崇徳報功故存人之國大于救人之災立人之後重于封人之墓願到東都收敘唐初逮今功臣世絶者雖在支庶咸得承襲帝納其言即詔無量平陽宋璟蒲坂蘇頲安邑所在刺史參獻
公元724年
開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東都有司所經自古帝王精意致祭酒脯時果用代牲牢
開元有司享先帝王前享五日諸享官各散齋三日正寢致齋二日于其廟所如别儀(無廟者祭于壇其壇制州社壇其祭官以當州長官無以次通取也)諸享官致齋日給酒食明衣習禮齋所前享一日所管縣官清掃内外整拂神座(無廟者享日未明縣官率其屬入詣壇東陛升設神座壇上北南向席以莞以後設行事依在廟之位)設配座于神座東南西向席以莞又為瘞坎于廟後壬地方深取足容贊禮者設初獻位于東階東南亞獻終獻于初獻之南少退俱西向北上掌事位于終獻東南重行西面以北為上設贊唱者于終獻西南西向北上望瘞位于廟堂東北西向又設贊唱位于瘞塪東北南向東上設享以下位于南門外道東重西面以北為上(無廟者即設享以下位于壇壝門之外道重行北面西上)祭器之數每座罇六籩十豆十簠二簋二鉶三爼縣官率其屬升設罇于廟堂上前楹間室戸之外北向正座之罇在西配座之罇在東(罇皆加勺冪有坫以置爵)設幣篚于罇所設洗東階東南北向東西當東南北堂深罍水洗東篚在洗西南肆實爵三巾二在篚加勺冪執罇罍洗篚者各依于罇罍洗篚之後享日未明烹牲于厨夙興掌饌者實祭器(牲體牛羊豕皆載右胖前脚三節一段皆載之後三節一段上節下二節又取正脡脊正脅代脅各二骨以並餘皆不設簋實稷黍簠實菽十實石鹽乾魚菱芡鹿脯白餅黒餅十實韭葅醓醢菁葅鹿醢芹葅兎醢笋葅魚醢菜葅豚胉若土無者各以其類充之)諸享官以下各服祭服(三品毳冕四品絺冕五品玄冕六品以下爵弁)
官率其屬入實罇罍及幣(每座之罇一實醴齊一實盎齊一實清酒玄酒各實于上罇幣用帛長丈八尺色用白也)祝版各置于坫贊唱先入就位祝與執罇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以西為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以下再拜執罇者升自東階(壇則升自東陛)立于罇所罇罍篚者各就位升自東階掃除上降掃除下訖各引就位質明贊禮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門外少頃贊禮者引享官以下以次就位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贊禮者進初獻之左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祝跪取幣于篚各立于罇所掌饌者率執饌者奉饌陳于南門之外(壇則奉饌陳于東壝門之外)贊禮者引初獻升自東階(其壇則升自南陛以後初獻升降凖此)進當神座北向立祝以幣東向初獻受幣祝還罇所贊禮者引初獻奠于神座興出戸北向再拜贊禮者引初獻入當配座西壁東面立祝以幣北向初獻受幣祝還罇所贊禮者引初獻東面奠于配座興退復位東面再拜贊禮初獻復位掌饌者引饌入升自東階(壇則升自南陛)祝迎引于階上各設于神座前掌饌者帥執饌者各復本位祝還罇所贊禮者引初獻罍洗盥手洗爵升自東階酒罇所執罇者舉冪初獻酌醴贊禮者引初獻入詣神座前跪奠爵興出戸北向立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東面讀祝文曰(帝嚳氏云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開神武皇帝謹遣具官姓名昭告于帝髙辛氏惟帝能序星辰功施萬物式遵祀典敬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祗薦于帝髙辛氏尚饗帝堯云敢昭告于帝陶唐氏帝則天而行光四表式遵祀典敬以制幣云云配座云敢昭告唐司徒惟公敬敷五教弘贊彛倫率由舊章配享于帝陶唐氏云云帝舜云敢昭告于帝有虞氏帝道七政績宣五典式遵舊章云云配座云敢昭告臯陶氏惟神爰定五刑載孚九徳率由舊典云云夏王禹云敢昭告夏王禹惟王克平九土功施萬代式遵故實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伯益氏惟公贊敷下土克蕃庶率由舊章配享夏王禹云云殷王湯云惟王革命黜暴功濟天下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伊尹氏惟公弼諧政道格天率由故實云云周文王云惟王受命作周經緯天地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太公惟公純徳孔明翼成周室率由舊典云云周武王應天順人克定禍亂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周文公召康公公道十亂功著分陜率由舊典云云漢髙帝神武膺期撫安區夏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蕭相國惟公翼成漢業厥功惟茂率由舊章云云)初獻再拜祝進奠版于神座興還罇所贊禮者引初獻官詣配座酒罇所取爵于坫執罇者舉冪初獻酌醴贊禮者引初獻東面奠于配座前興進立于西壁東面立祝持版入立于配座之左北面讀祝文訖興初獻再拜祝進奠版于配位興還罇所贊禮者引初獻出戸北向立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進於初獻之右西向初獻再拜受爵祭酒啐酒奠爵興祝各帥執饌者以爼神座前三胙肉各取前脚第二節共置一爼上以授初獻初獻受以授掌饌者初獻取爵遂飲卒爵祝進受爵復于坫初獻再拜贊禮者引初獻復位初獻飲福贊禮者引亞獻罍洗盥手洗爵升自東階酒罇所執罇者舉冪亞獻盎齊贊禮者引亞獻入詣神座北靣奠爵興出戸北面再拜贊禮者引亞獻詣配座酒罇所取爵于坫執罇者舉冪亞獻盎齊贊禮者引亞獻入詣配座前東向奠爵興退于西壁東面再拜出戸北向立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進亞獻之右西面亞獻再拜受爵祭酒遂飲卒爵受爵復于坫亞獻再拜贊禮者引亞獻復位亞獻將畢贊禮者引終獻盥洗升獻飲福亞獻之儀訖贊禮者引終獻復位祝各進神座前跪徹豆興還罇所贊唱者曰再拜(非飲福受胙者皆再拜)再拜贊唱者又曰再拜獻官以下再拜贊禮者進初獻之左白請望瘞贊禮者引初獻望瘞西向贊唱轉立望瘞東北初獻官拜訖祝各進神位前跪取幣興降自西階(壇則降自南陛)詣瘞塪北南面以幣置于塪贊唱者曰可瘞塪東西面各二人填上半塪贊禮者進初獻之左禮畢遂引初獻以下贊唱還本位祝與執罇罍者俱復執事立定贊唱者曰再拜以下再拜以出祝版焚于齋所
書禮樂志中祀古帝王壇廣二丈五尺三尺四出陛以犧尊醍齊象尊盎齊山罍實酒皆二幣以八尺三年三代王及配座籩豆皆十簋二簠二爼三牲以太
公元733年
文獻通考開元二十一年雲州魏孝文帝祠堂有司以時享祭
公元734年
唐書宗本開元二十二年春正月制古聖帝明王牲牢餘並以酒脯充奠天寶六載正月三皇五帝以時享祭
公元747年
文獻通考天寶六載三皇五帝創物垂範永言龜鏡宜有欽崇三皇伏羲勾芒配神農以祝融黄帝風后力牧五帝少昊蓐收顓頊玄㝠髙辛稷契唐堯羲仲和叔虞舜夔龍配其擇日及置廟地量事營立樂器請用宫懸祭以少牢仍以春秋二時致享共置令丞太常寺檢校
 邱氏濬曰案此祀三皇之始前此堯舜各祭于所都之地今乃併三皇立廟
    蕙田案此三皇五帝立廟之始
公元748年
唐書宗本天寶七載五月三皇以前帝王京城置廟以時致祭歴代帝王肇跡之處未有祠宇所在各置一廟
文獻通考天寶七載上古之君存諸氏號事先書契而道著皇王緬懷厥功寧忘咸秩三皇前帝王宜京城内共置一廟仍與三皇五帝相近以時致祭天皇地皇人皇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樂請三皇五帝廟以春秋二時享祭歴代帝王肇跡之處未有祠宇所由郡置一廟享祭取當將相徳業可稱者二人配享夏王都安邑伯益伯夷殷王湯都亳以伊尹仲虺周文王都酆以師鬻熊太公望周武王都鎬請入文王同享以周公召公秦始皇咸陽李斯王翦漢髙祖起沛以蕭何張良配後漢光武皇帝南陽鄧禹耿弇魏武皇帝都鄴以荀彧鍾繇晉武帝都故洛陽張華羊祜配後魏道武皇帝起雲中以長孫嵩崔玄伯配後文帝馮翊蘇綽于謹隋文帝隋漢東髙熲賀若弼配並郡縣長官春秋二時擇日凖前致祭歴代帝王廟每所差側近人不課戸四人有闕續填仍關戸部處分
 邱氏濬曰案此祀三皇以前帝王之始然皇莫大伏羲神農黄帝莫盛于少昊顓頊髙辛堯舜王莫備于湯文武經史所紀者僅此而已三皇以前世渉洪荒事屬茫昧陵墓者命有司守之不立廟祀可也
    蕙田案此歴代帝王立廟之始
公元750年
唐書宗本天寶九載冬十一月辛丑周武王漢髙祖京城司置官吏
    蕙田案此别立帝王
公元766年
文獻通考代宗永泰二年道州舜廟宜蠲近廟佃戸掃除
 邱氏濬曰元宗時嘗令歴代帝王廟每所差側近四戸有闕續填其後有勅廢之至是代宗道州刺史元結請而有此舉
公元770年
大歴五年鄜坊節度使上言坊州軒轅皇帝陵闕請置廟四時列于祀典
公元819年
憲宗元和十四年周文王武王祠宇咸陽縣宜令有司精加修飾
公元897年
王圻通考唐昭宗乾寧四年漢昭烈一廟涿州西南樓桑村明洪武間重修
公元960年
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春正月丁巳周宗正郭玘周陵以時祭享五月己酉西京作周六廟遣官奉遷秋七月甲子工部侍郎艾頴拜嵩慶陵八月辛未郭玘周廟
禮志建隆元年前代帝王陵寢樵採不禁風雨不庇宜以郡國置戸以守堕毁者修葺
公元961年
太祖本紀建隆二年春正月己未郭玘周廟夏四月壬寅郡國前代帝王賢臣陵冢
公元963年
乾徳元年六月丙申歴代帝王三年一享立漢光武唐太宗
公元965年
禮志乾徳初歴代帝王國有常享著于甲令可舉而行自五代亂離百司廢墜匱神乏祀闕孰甚焉案祀令先代帝王三年一享以仲春之月牲用太牢祀官以本州長官有故上佐行事官祭器送諸陵廟又詔先代王載祀典廟貌猶在久廢牲牢陵墓雖存不禁樵採太昊炎帝黄帝髙辛唐堯虞舜夏禹成湯周文王武王漢髙帝光武唐髙祖太宗各置守陵五戸歲春秋祀以太商中宗太戊髙宗武丁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宣帝魏太祖晉武帝後周太祖隋髙祖各置三戸歲一享以太秦始皇帝漢景帝武帝章帝魏文帝魏孝文帝唐元宗憲宗肅宗宣梁太祖後唐莊宗明宗晉髙祖各置守陵兩戸三年一祭以太牢周桓王景王威烈王漢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冲帝質帝獻帝魏明帝髙貴鄉公陳留王晉惠帝懷帝愍帝西魏文帝東魏孝靜帝唐髙宗中宗睿宗徳順宗穆宗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梁少帝後唐末帝諸陵常禁樵採尋又禁河南府民耕晉漢廟壖地
 邱氏宋太祖次序歴代王給陵戸有司致享可謂忠厚之至矣但其所品第者亦有未盡善者焉其第一等十六五戸第二十帝三戸第三等十五二戸皆令有司歲祀四等惟禁樵採陵戸祭祀第一等皆創業之君無可議者其第二曹操以簒得國未嘗帝位而亦列于成康漢文之間朱温簒弑其君無復人理而亦得預于景武憲之列則似無别至於北朝五代陵墓皆禁樵採而於南朝獨遺者是時吳蜀未平嗚呼宋祖此舉雖若為崇奉帝王而設然其品第之間亦寓抑揚之意後世人主鑒之亦知所以自勉
公元964年
文獻通考乾徳二年十一月太常博士聶崇義上言凖祠令周文王以太公配唐天寶七載以師鬻熊太公望配伏縁太公已封武成王春秋釋奠望自今止以鬻熊配享奏可
公元966年
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四年九月丙午呉越禹廟會稽冬十月癸亥詔諸郡立古帝王陵廟
路史乾德四年詔置女皇氏守陵五戸春祭少牢
公元970年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三年九月甲辰西京鳳翔雄耀等州周文成三王秦始皇漢髙景武成哀七帝魏孝文西魏文帝後周太祖唐髙祖太宗中宗肅宗代宗徳順文武宣懿僖昭諸凡二十七陵常被盜發有司備法常服一襲棺槨重葬所在長吏致祭
公元966年
四年三月前代王守陵戸夏四月辛卯廂軍千人前代王陵寢之在秦者
公元814年
九年秋七月丁亥修先帝王祠廟
公元998年
真宗本紀咸平元年十一月甲子詔葺歴代王陵景徳元年冬十月壬午修葺歴代聖賢陵墓
公元1004年
禮志景徳元年前代王陵寢並禁樵採摧毁者官為修築無主碑碣石獸之類敢有壞者論如律仍每歲首所在舉行此令
公元1007年
真宗本紀景徳四年二月吏部尚書張齊賢祭周六廟戊子葺周六廟庚寅河南府五代漢髙祖辛卯車駕西京甲午鄭州遣使周嵩二陵
公元1008年
 玉海大中祥符元年王欽若瑕邱堯祠前得芝草九本連理者四甲辰欽若堯祠
公元1010年
文獻通考大中祥符三年西京後唐莊宗
公元1011年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丁亥詔葺歴代帝王祠廟
文獻通考四年祀汾陰駐蹕河中府遣官致祭路帝王祠廟神帳畫壁並加葺治衡州神農
公元1013年
宋史眞宗本紀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丁丑崇飾諸州黄帝祠廟
文獻通考大中祥符六年詔諸州有黄帝祠廟並加崇葺
公元1017年
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元年六月庚辰盜發後漢髙祖陵論如律并劾守土官吏内侍王克讓禮治知制誥劉筠祭告因詔州縣前代帝王陵寢樵採之禁
公元1068年
禮志熙寧元年從知濮州韓鐸堯陵雷澤縣榖林山陵南有堯母慶都靈臺廟請勅本州春秋致祭置守陵五戸免其租奉洒掃又以中丞鄧潤甫言唐諸陵除已頃畝外其餘許耕佃為守陵戸餘並禁止
 鄧潤甫潤甫御史中丞上言興利之臣議前代帝王陵寢許民請射耕墾司農可之唐之諸陵因此悉見芟刈昭陵喬木剪伐無遺熙寧著令本禁樵采郊祀則勅吏致祭徳意可謂逺矣小人掊克不顧大體願絀創議之人而一切如令從之
公元1071年
文獻通考熙寧四年周嵩慶懿三陵柏子戸七戸放歸農仍命歲時修葺
公元815年
十年永興軍自漢以來陵下閑地歲收州縣以其錢修葺陵墓
公元1091年
宋史禮志元祐六年相州商王河亶甲載祀先是乾徳中先代帝王配享儀下諸州以時祭牲用羊政和議禮局遂為定制
公元1113年
文獻通考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上五禮新仲春仲秋歴代帝王女媧氏晉州無配太昊氏於陳州金提勾配帝神農氏衡州祝融配帝髙陽氏澶州玄㝠配帝髙辛氏應天府無配陶唐氏濮州以卨配帝有虞氏道州庭堅夏王大禹越州伯益商王髙宗陳州甘盤傅説商王成湯慶成軍伊尹商王中宗大名府伊陟臣扈周文王鬻熊武王召康公成王以周文公唐太叔配康王畢公秦始皇帝李斯蒙恬王翦漢髙皇帝蕭何太宗孝文皇帝陳平周勃劉章孝景皇帝竇嬰申屠嘉世宗孝武皇帝公孫弘衛青霍去病金日磾中宗孝宣皇帝丙吉魏相霍光張安世配自周文王漢宣帝並於永興軍漢世祖光武皇帝河南府鄧禹漢賈復耿弇魏文皇帝河南府賈詡王景興曹真辛毗後周太祖耀州齊煬王憲蘇綽于謹盧辯隋髙祖皇帝鳳翔牛里仁髙熲賀若弼唐髙祖神堯皇帝耀州趙郡孝恭殷開山劉政會淮安王神通太宗文皇帝永興軍長孫無忌房喬杜如晦魏玄成李靖明皇帝華州張説郭元振肅宗宣孝皇帝永興軍苗晉卿裴冕憲宗章武皇帝華州裴度杜佑李愬宣宗獻文皇帝耀州夏侯孜白敏中馬植後唐莊宗皇帝郭崇韜李嗣昭符存審明宗皇帝霍彦威任圜晉髙祖皇帝桑維翰趙瑩漢髙祖皇帝無配後唐莊宗漢髙祖皇帝並於河南府嵩陵太祖皇帝慶陵世宗皇帝鄭州
公元1127年
建炎元年十一月丙寅郊赦歴代聖帝明王忠臣烈士有功于民載在祠典者命所在有司祭之自後凡赦皆如之
公元1131年
宋史禮志紹興元年命祠禹于越州及祠越王勾踐范蠡
公元1168年
文獻通考孝宗乾道四年加封楚州顯濟廟靈感王乃呉主孫皓汪太猷等使虜還言靈感加封命使往來前期祭之
公元1177年
淳熙四年江守臣張栻謂臣所領州有唐帝祠去城二十里而近其山曰堯山髙廣一境望祠不詳所始然有唐衡嶽道士明詩刻即知其來舊矣有虞帝祠去城五里而近其山曰虞山江滙其左曰皇澤之灣有大歴中磨崖碑刺史李昌修祠事臣已肇修祠宇請著之祀典長吏檢校葺治從之
公元1187年
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四年六月衡州炎帝陵文獻通考淳熙十四年衡州守臣劉清之奏史載炎帝陵長沙茶陵衡州茶陵縣是也陵廟康樂鄉白鹿源距縣百里祠宇祖宗時給近陵七戸守視禁其樵牧宜復建廟給陵戸禮官如故事命守臣行之王圻通考寧宗嘉定時廖徳明重建舜廟韶州黄崗嶺下衡州刺史劉清之重建舜廟衡陽
公元1248年
淳祐八年二月荆湖帥臣陳韡國家以火徳王火徳之祀合加欽崇炎帝陵衡州陵縣廟久弗治乞相興修以稱崇之意從之
金史禮志前代帝王三年一祭于仲春月祭伏羲陳州神農亳州軒轅坊州少昊兖州顓頊開州髙辛歸徳府陶唐平陽府虞舜夏禹成湯河中府周文王武王京兆府泰和三年尚書省太常寺開元禮祭帝嚳堯舜湯文漢祖祝版請御署開寶禮羲軒顓頊帝嚳陶唐女媧成湯文武請御署自漢髙祖以下二十七帝不署平章政事左丞太常博士徳亨天興方岳之神各有所主有國所賴請御署固宜至於古帝王寥落杳茫列於中祀亦已厚矣不須御署參知政事即康及鉉以為三皇五帝湯文武皆垂世立敎之君唐宋致祭皆御署而今祝版不署恐于禮未盡不若止從外路祭社稷及釋奠文宣王例不降祝版而令學士院定撰祝文各處常制勅命依期降祝版不請
公元1204年
章宗本紀泰和四年二月庚戌始祭三皇五帝四王三月詔定前代帝王致祭尚書省三皇五帝王已三年一祭之禮若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宣王漢髙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髙祖文皇一十七君致祭為宜從之
元史祭祀志自古帝王而下祭器不同籩豆簠簋儀非酌奠有司便服行禮三上奠酒而已
凡有致祭先代聖君名臣皆有牲無樂
公元1262年
世祖本紀中統三年夏四月辛卯河中禹廟賜名建極
公元1244年
四年六月帝堯平陽仍賜田五十頃
公元1264年
至元元年秋七月丁酉龍門禹廟成命侍臣阿哈托音代祀
祭祀志堯帝廟在平陽舜帝廟河東山東濟南歴山濮州湖南道州皆有之禹廟河中龍門至元元年七月龍門禹廟成命侍臣持香致敬祝文
公元1268年
世祖本紀至元五年九月堯廟
公元1275年
祭祀至元十二年二月伏羲女媧舜湯等廟于河中解州洪洞趙城
公元1278年
十五年四月會川縣盤古祠祀
公元1287年
二十四年閏二月勅春秋二仲日祀帝堯
公元1328年
致和元年禮部太常博士舜禹之廟合依故事歲春秋仲上旬卜日有司蠲潔致祭官給祭物
公元1330年
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三月彰徳路歲祭羑里周文王
祭祀至順元年三月太常奉禮郎薛元徳言彰徳路湯陰縣北故羑里城周文王有司奉祀故事
公元1324年
 歐陽元禹王廟記略在昔唐虞之世洪水横流無底居而天下幾不國矣大禹出而治之然後九州以平五行以順而民生衣食彞倫攸敘之中迨於今幾四千年矣所謂盛徳當祀宜與天相為無窮安邑夏后氏之故都邑人尤重祀後魏分其東為夏縣邑之故墟存焉上有大禹四楹創始歲月莫有記焉且隘陋弗稱歲久將傾泰定甲子靜海縣達嚕噶齊瑞著致仕家居爰咨于衆合謀新之廟成有日而瑞著卒遂中寢邑士劉思義出已資以竟其功於故殿址廣植八楹殿之復作四楹塗山后配焉左右翼以䆳廡嚴侐宏敞信足以萃人心盛徳矣聞龍門水噴激越聲如萬雷疏鑿之初其功殆與神明侔也歴代廟祀固宜在焉然安邑山川形勢大行王屋箕山三門在其東龍門壺口在其西其陽則雷首汾陰其陰則平陽霍岳也邑大夫士庶歲時則具牲牷粢盛酒醴登于廟而左右瞻顧隨山刋木䟦履險阻舟車橇梮之載疏鑿排決之勞膚肢胼胝過其門而不入者可想像而見也傳曰見河洛而思禹功况其故都治水之功所在朝覲謳歌歸于吾君之子之地其感人思深矣是尤宜為廟食所在
禮志三皇廟祭祀禮樂
公元1349年
 至正九年御史臺江西東道肅政亷訪使文殊諾爾所言三皇開天立極功被萬世京師歲春秋祀事命太醫官主祭揆禮未稱請如國子學宣聖廟春秋釋奠上遣中書省代祀一切儀禮倣其制中書禮部禮官議之是年十月二十四日平章政事台哈布哈鼎珠等以聞制曰於是太常儀式工部祭器浙江行省雅樂復命太常博士樂曲翰林史院樂章十有六曲明年祭器樂器俱備以醫籍百四十有八戸廟戸禮樂御藥院大使盧亨素習音律受命樂工四十有二人各執其技乃季秋九月九日蕆事宣徽供禮光禄勲内醖太府金帛廣源庫共薌炬大興府犧牲制幣粢盛殽核中書奏三獻官以次定諸執事並以清望充前一日内降御香三獻官以下公服大樂儀仗迎香開天殿庋置退習明日祭儀習畢就廟齋宿京朝文武百司與祭官如之各以禮助祭林詞臣祝文皇帝敬遣某官某致祭
樂章
 降神奏咸成之曲黄鍾宫三成於皇三聖神化無方繼天立極垂憲百王崇明率由舊章靈兮來下休有烈光
 降神奏賔成之曲大呂二成帝徳人日用不知神之在天矧可度思辰良日蕆事有儀感之至誠尚右享之
 降神顧成之太簇二成大道行肇自古先功烈所加何千萬年是尊是奉執事孔䖍神哉沛兮泠風馺然
 降神奏臨成之應鍾二成雅奏告成神斯降格妥安位清奕奕肹蠁潛通豐融烜赫我其承之百世無斁
 初獻盥洗奏蠲成之姑洗宫靈斿戾止式燕寧吉蠲致享惟寅惟清挹彼注兹沃盥而升有孚顒若交于神明
 初獻升殿奏恭成之曲南呂宮齋明盛服恪恭命祀洋洋在上匪遠具邇左右周旋陟降庭止式禮莫愆用介多祉
 奠幣奏祗成之曲南呂宮駿奔在列品物備禮嚴載式陳量幣惟兹篚實肅將忱意靈兮安留成我熙事
 初獻降殿(與升殿同)
 捧爼奏囗成之姑洗宮我祀如何有牲在滌既全且潔為爼孔碩以將以享其儀不忒神其廸嘗純嘏是錫
 初獻盥洗(與前同)
 初獻升殿(與前同)
 太皥宓犧氏位酌獻奏囗成之曲南呂宮五徳之音巍巍聖神八卦有作誕開我人無能玄酒在尊歆監在兹惟徳是親
 炎帝神農氏酌獻奏囗成之曲南呂宮未耜之利人賴以生鼔腹含哺帝力難名欲報之徳黍稷非馨眷言顧之享於克誠
 黄帝有熊氏酌獻奏囗成之曲南呂宮為衣為裳法乾效坤三辰順序萬國來賔典祀有常多儀具陳純精鬯達匪藉彌文
 配位酌獻奏囗成之曲南呂宮三聖儼臨孰侑其食惟爾有神同功合徳丕擁靈休留娛嘉席歴世昭配永永無極
 初獻降殿(與前同)
 亞獻奏囗成之曲(終獻同)姑洗宮緩節安歌載升貳觴禮成三終申薦令芳凡百有職罔敢怠遑神具醉止欣欣樂康
 徹豆奏囗成之曲南呂宮籩豆有踐殷薦亶時禮文䟽洽廢徹不遲愼終如始進退無違神其祚我綏以繁釐
 送神奏囗成之黄鍾宮夜如何明星煌煌靈逝弗留飈舉雲翔瞻望靡及徳音不忘庶回景貺發為禎祥
 望瘞奏囗成之姑洗工祝告禮備樂加牲兼幣訖薶愈恭精神斯罄惠澤無窮儲休錫美萬福來崇
    蕙田案元三皇已歸入先醫門兹以醫官主祭未稱請如釋奠儀且樂章多歌其盛徳大功不及醫藥事是仍不以先醫祀之也故附於此
公元1370年
明史太祖本紀洪武三年十二月庚午遣使歴代帝王陵寢並加修葺
禮志洪武三年遣使先代陵寢仍命各行省具圖以進凡七十有九禮官考其功徳昭著者曰伏羲神農黄帝少昊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中宗髙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髙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帝後魏文帝隋髙祖唐髙祖太宗憲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製衮冕香幣秘書監丞陶誼往修祀禮親製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兩具祭物陵寢發者掩之壊者完之廟敝者葺之無廟者設壇以祭仍令有司樵採歲時祭祀牲用太牢
公元1371年
洪武四年禮部定議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陳祀伏羲商髙宗孟津光武洛陽漢明帝章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山西者一滎河商湯山東者二東平唐堯曲阜少昊北平者三内黄商中宗顓頊髙辛湖廣者二酃神農寧逺虞舜浙江者二會稽夏禹宋孝宗在陜西者十五中部黄帝咸陽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漢髙帝景帝咸寧漢文帝興平漢武帝長安漢宣帝三原唐髙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憲宗涇陽唐宣宗歲祭用仲春仲秋朔於是遣使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刋祭期及牲帛之數俾所在有司守之已而有司歲時修葺陵戸二人守視又每三年祝文香帛傳制遣太常寺樂舞生齎往所在有司致祭其所者視前去周宣王漢明帝章帝而増媧皇趙城後魏文帝富平元世祖順天宋理宗會稽凡三十六後又增隋髙祖扶風理宗仍罷又命王陵所在官司春秋仲月上旬擇日致祭
洪武四年天下郡邑通祀三皇為凟禮臣議唐元宗嘗立三皇五帝廟於京師元成宗時乃立三皇五帝廟於府州春秋通祀而以醫藥主之甚非禮三皇繼天立極萬世教化之原汨於藥師可乎命天下郡縣毋得䙝
公元1373年
太祖本紀洪武六年三皇歴代帝王
禮志洪武六年五帝王及漢唐宋創業之君俱宜於京師立廟致祭遂建歴代帝王廟於欽天山之陽倣太廟同堂異室之制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東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湯周文王又東一室周武王漢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漢髙祖唐髙祖宋太祖元世祖歲春秋仲上旬甲日致祭已而周文王守臣唐髙祖太宗得天下遂寢其隋髙祖七年帝王廟皆塑衮冕坐像伏羲神農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八月於新廟已而隋髙祖
    蕙田案此京師總立帝王廟之始
公元1374年
太祖本紀洪武七年八月甲午朔歴代帝王廟
會典洪武七年春王衮坐像羲農衮冕親臨祭焉凡五室十七
 王圻通考洪武初命繪諸帝像于廟太祖臨其祭行禮畢復至漢髙祖神位笑謂曰劉君今日廟中諸君當時皆有所憑藉得天下惟我與汝不假尺土一民三尺劍位至天子為難事可多飲三杯後遂為制毎帝王前皆一爵漢髙帝三爵獻又設歴代帝王一壇歲春從祀大祀壇内秋祭於本廟
公元1376年
明史太祖本紀九年八月己酉遣官歴代王陵寢禁芻牧置守陵戸
 王圻通考先是上閲宋史見宋太祖詔修歴代王陵寢嘆曰此美事也遣翰林編修元侍儀舍人李震陳敏于謙四方求之仍命各行省之臣同詣所在審視若有廟祀并具圖以聞于是陳州伏羲氏商髙宗孟津光武鄭州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農氏寧逺延安軒轅氏咸陽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髙祖景帝咸寧漢文帝興平漢武帝長安漢宣帝富平後魏文帝扶風隋髙祖三原唐髙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憲宗涇陽唐宣宗滑縣髙陽氏髙辛氏内黄商中宗順天元世祖東平曲阜少昊趙城媧皇滎河商湯會稽夏禹宋孝宗凡三十六是年遣官行視王陵寢遂禁樵牧設守陵戸二人三歲一傳制遣道士奉香詣諸陵令有司致祭凡遇皇帝即位遣官祭告
公元1388年
禮志洪武二十一年令每歲郊祀附祭歴代帝王大祀殿仍以歲八月中旬擇日遣官祭於本廟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之歲則停廟祭是年詔以歴代名臣從祀禮官李原名奏擬三十六人以進宋趙普太祖不忠不可從祀元臣四傑木華黎為首不可祀孫而去其祖可木華黎而罷安童既祀伯顔阿术不必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善始終於是風后力牧臯陶夔龍伯夷伯益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元齡杜如晦李靖郭子儀李晟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木華黎博爾忽博爾术赤老温伯凡三十七人從祀東西為壇四初太公望武成王遣官致祭釋奠儀至是罷廟祭去王號
 邱氏曰祭法言聖王祭祀之禮其常典所當祀者有五焉其下文復歴敘自古君臣有道功庸者以實之凡十有四人為君者八人為臣六人後世廟祀前代帝王而以其功臣從享者其葢出于此本朝洪武初帝王廟于南京雞鳴山之陽以祀三皇五帝三王漢髙祖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所祀者止及一統之世創業之君其與前代泛及無統矣又詔以歴代名臣從祀帝王廟凡三十有七人是皆前代君臣同徳始終一心者然其中或有不祀其君而祀其臣者葢惟取其純德鉅功位列而通祀之非若前代隨其君而各以其臣配其食也臣愚以為昔者建都南京歴代帝王廟在于彼今郊廟既立於此帝王廟亦當從之而北焉議禮之事非臣下所當及者謹述所見如此
公元1393年
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各處聖帝明王載在祀典者其廟宇陵寢皆要備知其處每年定奪日期差官往祭或令有司祭禮部悉理之
是年定遣祭儀
一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致齋二日傳制遣官行禮
一傳制儀見儀制
一省牲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兎八凡正祭前一日獻官承制畢詣本壇省牲
一陳五室十六位毎室犢一羊一豕一每位登一鉶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禮神制帛)共設酒尊三爵四十八篚五于中室東南西向祝文案一于西東第一風后臯陶伯益傅說召公奭召穆公虎張良曹參一豕一鉶九籩豆四簠簋各一帛九白色(禮神制帛)酒盞二十七饌盤一篚一第二壇周勃馮異元齡李靖李晟潘美岳飛木華黎博爾忽伯顔一豕一鉶十籩豆四簠簋各一帛一酒盞三十饌盤一篚一西第一力牧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蕭何陳平陳設東廡第一壇同第二鄧禹諸葛亮杜如晦郭子儀曹彬韓世忠張浚博爾术赤老陳設東廡第二壇同
一正典儀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引引獻官至盥洗所贊搢笏出笏引至拜位就位典儀迎神協律郎舉麾奏樂樂止四拜陪祭官同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奏樂執事官各捧帛爵進于神位贊引贊詣三皇神位搢笏執事官以帛進于獻官奠訖執事官以爵進于獻官贊獻爵凡三出笏詣五帝神位前儀同前爵五詣三王神位前爵三詣漢髙祖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爵三詣宋太祖元世祖神位前爵二出笏讀祝所跪讀祝讀祝官祝跪于獻官左讀畢進于神位前贊俯伏興平復位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奏樂執事官各以爵獻於神位樂止典儀唱行終獻儀同亞獻典儀飲福受胙贊詣飲福搢笏執事官以爵進飲福酒執事官以胙進受胙出笏俯伏興平復位兩拜典儀徹饌樂執事官各於神位徹饌樂止典儀送神奏樂四拜平身樂止典儀讀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詣燎位樂止禮畢
一祝文維洪武年歲次月朔日皇帝謹遣具官致祭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黄帝軒轅氏金天氏髙陽氏髙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髙祖皇帝漢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昔者奉天命相繼為君代天理撫育黔黎彞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報特祀春秋英靈來歆來格尚享會典歴代帝王樂章
 迎神仰瞻聖容鸞輿景從雲衢後先俯鑒㣲衷聖臨兮蒼生有崇睠諸兮是臨予頓首幸蒙
 奠帛秉㣲誠兮動聖躬列坐殿庭予今願兮
 效勤捧禮帛兮列酒尊鑒予情兮欣享方旋駕雲程
 初獻酒行兮爵盈喜氣雍雍重荷蒙兮再瞻再崇君臣忻兮躍從願睹穆穆聖容
 亞獻酒斟兮禮明帝熙和兮悦情百職奔走兮滿庭陳籩豆兮數重亞獻兮願成
 終獻獻酒兮至終早整雲鸞兮將還宫予心眷戀神聖攀留無蹤躡雲衢兮緩行遥瞻兮達九重
 徹饌肴羞兮領陳烝民樂幸生何以兮崇報惟歲時兮載瞻載迎
 送神旛□繚繞兮導來蹤鸞輿冉冉歸天五雲擁兮祥風民歌聖祐兮樂年豐
 望燎神機不測造化珍羞禮帛兮薦火中望瘞旋庭兮稽首神鑒寸衷
明史禮志永樂遷都帝王廟遣南京太常寺行禮
公元1464年
會典前代陵寢天順八年各處帝王陵寢被人毁發所在有司即時修理如舊仍令附近人民一丁看䕶免其差役
公元1516年
明史禮志正徳十一年伏羲氏陳州陳州成紀地廵按御史馮時奏也
公元1530年
嘉靖九年歴代帝王南郊從祀令建歴代帝王廟于都城西歲以仲春致祭後并罷南京廟祭十年春二月廟未成躬祭歴代帝王文華殿五壇丹陛東西名臣四壇禮部尚書李時言舊儀賜福胙之文賜者自上而下之義惟郊廟社稷宜用歴代帝王止宜云答詔十一年夏成名曰景徳崇聖之殿殿五室東西兩廡殿後祭器庫前為景徳門門外神庫神厨宰牲亭鐘樓街東西二坊曰景徳街八月壬辰親祭帝由中門入迎神受福送神兩拜嗣後歲遣大臣一員行禮四員分獻凡子卯酉於陵寢之歲則停秋祭
 王圻通考嘉靖九年庚寅右中允廖道南奏今之郊祀歴代帝王一壇五岳四瀆之間是躋人鬼天神地祗南畿歴代帝王廟每歲致祭歸本下禮部議復奏云迎奉明天地四壇祈報之祭俱不從祀今乃仍歸本為當再行南京太常寺加添春祭不失我祖宗敬前代帝王之意從之仍行南京太廟春祭一壇已而上命建廟于北都致祭上謂禮臣曰古先帝王春祭南京不必增待廟成春秋俱在京行禮禮部臣奏云營建廟宇旬月可完若候廟貌完備誠恐不及事有悞春祭合無嘉靖十年暫於南京本廟權添春祭一祭有㫖來春暫於文華殿設壇朕親一舉
    蕙田世宗帝王郊壇從祀最得禮意
公元1532年
會典十一年定親祭儀先期太常寺預設牲醴香帛樂舞如儀錦衣衛設隨朝駕設上拜位殿中設御幄于景德門之左是日早免朝上服常服御奉天太常寺卿奏請皇上詣王廟祭歴代帝王上乘輿由長安右門出至廟門由中門入至幄次降輿祭服導引官導上由中門中道至拜位典儀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内贊就位上就拜位典儀迎神作樂内贊奏搢圭奏上上三上香訖奏出圭復位内贊兩拜興平傳贊陪祀官同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樂内贊奏詣神位執事官各捧帛爵跪進于各神位前樂暫止内贊讀祝奏跪傳贊陪祀官同讀祀官取祝讀訖樂作内贊俯伏興平傳贊陪祀同樂典儀唱行亞獻禮樂儀同初獻惟不讀祝樂止典儀唱行終獻儀同亞獻樂止太常寺卿進立於壇東西向唱答福胙内贊奏詣飲福位奏搢圭奏跪光禄寺卿福酒跪進于上右内贊飲福酒上飲訖光禄寺卿福胙跪進于上右内贊受胙上受訖奏出圭俯伏興平傳贊陪祭同樂典儀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饌各詣燎位樂作内贊禮畢樂止導引官導上入御幄易祭服陞輦還宫
公元1534年
 王圻通考嘉靖十三年甲午秋七月朔例遣道士致祭帝王陵寢夏言復奏云本廟秋祭合宜停免春祭無從祀仍當遣舉行從之遂著為令
公元1539年
 嘉靖十八年御史謝少南因上南廵慶都帝堯肇封之地母乃帝嚳元妃陵墓俱存乞表揚弘達孝以光廵幸上曰父母異陵可見合葬非古祠寢令有司修之少南建白可嘉改授翰林檢討司直
公元1545年
明史禮志嘉靖二十四年以禮科陳棐元世祖陵廟之祀及從祀木華黎等復遷唐太宗宋太祖同室凡十五帝從祀名臣三十二人
會典嘉靖間更定遣官祝文曰仰惟諸帝昔皆奉天撫世創治安民皇祖景慕不忘春秋致祭著在令甲特遣殿宇恭修恒祀時維仲(春秋)謹遣輔臣以牲帛庶品用享列聖予惟冲昧敬體皇祖追報之䖍惟諸帝鑒臨來格于斯庶副予誠之至尚饗
          右歴古帝王祀典
 
 
 
 
 五禮通考卷一百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