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a 页 WYG0136-07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七十二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七十二
   宗庙制度
易象上传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以配祖考(疏雷是阳气之声奋是震动之状先王法此/鼓动而作乐崇盛德业乐以发扬盛德故也)
    蕙田案此作乐之原本乐之用莫重于祭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b 页 WYG0136-0713b.png
    而祭祀莫大于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故圣人
    观象举其祀天神者言之而祭地祗享人鬼
    皆统之矣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蕙田案二卦象乃乐律之微妙根乎天地自
    然之理也乐记曰凡声阳也阳天之道也阳
    之动者发于声而为雷是宇宙间凡声之动
    皆雷之象也于卦为震震乾初爻也在地中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a 页 WYG0136-0714a.png
    为复是雷为众声之始而复之初又雷之兆
    所由萌也一阳之气初动于五阴之下此黄
    钟所以为律之本也由是而为临为泰以至
    于坤仍反为复其六阴六阳之消长犹六律
    六吕之相次相生相合也六十四卦纳六十
    甲子犹律吕之有六十调也调变而为八十
    四犹卦气之有闰也八十四调统于七音即
    七日来复之义也黄钟数九即阳爻之数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b 页 WYG0136-0714b.png
    纪之以三即三画之象参天之数也平之以
    六六画卦之义两地之法也成于十二乾坤
    之全也此易所以为乐之原而黄钟为律本
    正应日至此亦可以见天地之心也
    观承案雷在地中复见静为动君寂为感始
    太音希声正所以为万籁之本故先王以静
    体之如此
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a 页 WYG0136-0714c.png
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陈氏乐书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与吕异合而言之
 吕亦谓之律此礼运所以有五声十二律之说也
 李氏光地曰声者宫商角徵羽也之五声者之于乐
 也有调焉有音焉调则统一曲而名之以宫商角徵
 羽者是已音则每字而别其为宫商角徵羽者是已
 如唐开元乐谱鹿鸣三篇鱼丽三篇为黄钟宫调关
 睢三篇鹊巢三篇为无射商调此统一曲而名之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b 页 WYG0136-0714d.png
 也然黄钟之宫黄钟也无射之商亦黄钟也皆用黄
 钟之律以起调毕曲其间杂用七律则皆黄钟所生
 之商角徵羽与夫变宫变徵也此则随其音之所宜
 每字而别然每字之音虽亦蒙以五声之号大要因
 其字音之抑扬叶律高下而已调之五声则其气象
 音节迥然不侔若知声而不知调则非知五声者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a 页 WYG0136-0715a.png
音比音而乐之谓之乐
 李氏光地曰心感物而动则形于言而有声矣所谓
 诗言志者也有言则自相应和而高下疾徐之变生
 焉所谓歌永言者也其相应之变合节成调则谓之
 音所谓声依永者也于是比合人之声音被之乐器
 以为之乐所谓律和声八音克谐也此章论音乐之
 本生于人心也
    蕙田案和声由于依永依永由于永言永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b 页 WYG0136-0715b.png
    由于言志此乐之所以由人心生也此律所
    以黄钟为天统林钟为地统太簇为人统也
          右律吕本原
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
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
吕夹钟(注以合阴阳之声者声之阴阳各有合黄钟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纪大吕丑之气)
(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太蔟寅之气也正月建焉/而辰在娵訾应钟亥之气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木姑)
(洗辰之气也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南吕酉之气也八/月建焉而辰在寿星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而辰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a 页 WYG0136-0715c.png
(鹑首林钟未之气也六月建焉而辰在鹑火夷则申之/气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鹑尾中吕巳之气也四月建焉)
(而辰在实沈无射戌之气也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夹/钟卯之气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娄辰与建交错贸处)
(如表里然是其合也其相生则以阴阳六体为之黄钟/初九也下生林钟之初六林钟又上生太蔟之九二太)
(蔟又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又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生应钟之六三应钟又上生蕤宾之九四蕤宾又)
(下生大吕之六四大吕又上生夷则之九五夷则又下/生夹钟之六五夹钟又上生无射之上九无射又上生)
(中吕之上六同位者象夫妻异位者象子母所谓律取/妻而吕生子也黄钟长九寸其实一龠下生者三分去)
(一上生者三分益一五下六上乃一终矣大吕长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四太族长八寸夹钟长七寸)
(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之十七十五姑洗长七寸九分寸/之一中吕长六寸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万二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b 页 WYG0136-0715d.png
(九百七十四蕤宾长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林钟/长六寸夷则长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
(南吕长五寸三分寸之一无射长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应钟长四寸二十七分寸)
(之二十声疏六律为阳六同为阴两两相合经云以合/阴阳之 即言阳声黄钟大蔟姑洗等据左旋而言云)
(阴声大吕应钟南吕等据右转而说其左右相合之义/案斗柄所建十二辰而左旋日体十二月与月合宿而)
(右转但斗之所建建在地上十二辰故言子丑之等辰/者日月之会会在天上十二次故言娵訾降娄之等以)
(十二律是候气之管故皆以气言之耳以黄钟律之首/与大吕合故先言之云其相生则以阴阳六体为之者)
(向上所说顺经六律左旋六同右转以阴阳左右为相/合若相生则六律六同皆左旋以律为夫以同为妇妇)
(从夫之义故皆在旋郑知有阴阳六体法者见律历志/云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a 页 WYG0136-0716a.png
(林钟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变也皆三天两地之法也/是其阴阳六体其黄钟在子一阳爻生为初九林钟在)
(未二阴爻生得为初六者以阴故退位在未故曰乾贞/于十一月子坤贞于六月未也云同位者象夫妻异位)
(者象子母者同位谓若黄钟之初九下生林钟之初六/俱是初之第一夫妇一体是象夫妇也异位象子母谓)
(若林钟上生太蔟之九二二于第一为异位象母子但/律所生者为夫妇吕所生者为母子十二律吕律所生)
(者常同位吕所生者常异位故云律取妻而吕生子也/故曰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太)
(蔟为人统律长八寸林钟位在未得为地统者以未冲/丑故也志又云十二管相生皆八八上生下生尽于仲)
(吕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又云皆参天/两地之法也注云三三而九二三而六上生下生皆以)
(九为法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律取妻而吕生子天/地之情也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五声清浊而十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b 页 WYG0136-0716b.png
(行矣郑注皆取义于此也云黄钟长九寸其实一龠者/亦律历志文案彼云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其实一)
(龠彼又云黄钟者律之实也云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者子午已东为上生子午已西为下生东)
(为阳阳主其益西为阴阴主其减故上生益下生减必/以三为法者以其生故取法于天之生数三也云大吕)
(长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四者以黄钟之律为/本以八相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
(已后皆然以此为次今郑以黄钟大吕太蔟等相比为/次第不依相生为次第者郑意既以上生下生得寸数)
(长短仍依十二辰次第而言耳此之寸数所生以黄钟/长九寸下生林钟三分减一去三寸故林钟长六寸林)
(钟上生太蔟三分益一六寸益二寸故太蔟长八寸此/三者以为三统故无馀分太蔟下生南吕三分减一八)
(寸取六寸减二寸得四寸在馀二寸寸为三分合为六/分去二分四分在取三分为一寸添前四寸为五寸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a 页 WYG0136-0716c.png
(一分在是南吕之管长五寸三分寸之一也南吕上生/姑洗三分益一五寸取三寸益一寸为四寸又馀二寸)
(者为十八分又以馀一分者为三分添前十八分为二/十一分益七分为二十八分取二十七分为三寸添前)
(四寸为七寸馀一分在是为姑洗之管长七寸九分寸/之一姑洗下生应钟三分去一取六寸去二寸得四寸)
(又以馀一寸者为二十七分馀一分者为三分添二十/七分为三十分减十分馀二十分在是应钟之管长四)
(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自此以下相生皆以三/分为数而为减益之法其义可知故不具详也)
 (高氏愈曰凡天地之间有气则有声有声则有节六/律六同本于卦爻之六奇六耦而准于天地十二月)
 (之气卦之六奇即六律阳声所自出六耦即六同阴/声所自出而十二月阴阳之气互有亏盈则发于声)
 (者凡长短高下清浊之节亦皆有自然而然莫知其/然之次第盖不必听凤凰之鸣而始能合管为之矣)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b 页 WYG0136-0716d.png
典同掌六律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
 (丘氏璿曰太师主于和声典同主于制器盖乐非声/不成而所以寓其声者器也故典同之制器为要器)
 (正而声无/不正矣)
 (刘氏彝曰律同之和谓其长短厚薄所容中度得阴/阳之和气故律同中度则中气之至而灰飞气至则)
 (声和所以日月会于十二次而不差则天之阴阳顺/于上阴阳合于十二辰而不谬则地之阴阳顺于下)
 (故黄钟之长用之以起五度则乐器修广之所资黄/钟之容用之以起五量则乐器深闳之所赖黄钟之)
 (重用之以起五权则乐器轻重之所出黄钟之积用/之以起五数则乐器多少之所差黄钟之气用之以)
 (起五声则乐器宫商之所祖是以为乐器者必以律/同为之本故曰凡乐器以十二律为之度数以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a 页 WYG0136-0717a.png
 (声为之/齐量)
 (高氏愈曰阳声属天阴声属地东方少阳阳声之次/南方太阳阳声之盛西方少阴阴声之次北方太阴)
 (阴声之盛也凡声不过乎阴阳而阴阳复有四方之/异犹两仪之分而为四象也六律六同天地四方阴)
 (阳之声皆出焉典同辨之取其/中声以为乐器则无不尽者矣)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太蔟(注孟春气至则太蔟之/律应应谓吹灰也凡律)
(空围/九分)
仲春之月律中夹钟(注仲春气至则/夹钟之律应)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注季春气至则/姑洗之律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b 页 WYG0136-0717b.png
孟夏之月律中仲吕(注孟夏气至则/仲吕之律应)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注仲夏气至则/蕤宾之律应)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注季夏气至则/林钟之律应)
中央土律中黄钟之宫(注黄钟之宫最长也十二律转/相生五声具终于六十焉季夏)
(之气至则黄钟之宫应礼运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 疏郑不云黄钟律最长而云黄钟之宫最长)
(者唯黄钟宫声于诸宫为最长也黄钟候气之/管本位在子此是黄钟宫声与中央土声相应)
 (方氏悫曰十二律各有五声凡六十律以宫为本以/角为末起于黄钟而终于仲吕起于黄钟之宫而终)
 (于仲吕之角故十二律之外又有黄钟之宫焉大宫/固土之本音也然必中于黄钟者以为建子之律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9a 页 WYG0136-0717c.png
 (也盖子者阳之所生土者物之所成土以成为终成/以生为始由其终始之相须故其所中如此且以名)
 (取义黄言阴之美则土之色/也钟言气之聚则土之事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注孟秋气至则/夷则之律应)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注仲秋气至则/南吕之律应)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注季秋气至则/无射之律应)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注孟冬气至则/应钟之律应)
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注黄钟者律之始也仲/冬气至则黄钟之律应)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注季冬气至则/大吕之律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9b 页 WYG0136-0717d.png
 李氏光地曰太簇至大吕者十二律配十二月也中
 者合也应也以理言之则相合以气言之则相应也
 然气之相应必案时候管逐月用调又非也声音之
 道与天地阴阳自然流通者如此耳
国语周语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注六者天地/之中天有六)
(气降生五味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而/六为中故六律六吕而成天道黄钟初九六律之首故)
(以六律正色为黄钟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黄钟阳之/变也管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律长九寸因而九之九)
(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为宫法云九寸之一得林/钟初六六吕之首阴之变管长六寸六月之律坤之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0a 页 WYG0136-0718a.png
(也故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是以初九为黄钟黄中/之色也钟之言阳气钟聚于下也 朱子曰六字之义)
(注虽粗通然似亦太牵合矣下章汉志正作黄字而其/他说亦多出此疑此六字本是黄字刘歆时尚未误至)
(韦昭作注时乃灭其上之半而为六耳又法/云九寸之一亦疑有误当是去其三分之一)所以宣养
六气九德也(注十一月伏阳于下物始萌于五声为宫/含元处中所以偏养六气九德之本也)
由是第之(注由从也第次/也次其月也)二曰太簇(注正月太簇乾九/二也管长八寸法)
(云九分之八太簇言/阳气大簇达于上)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注太簇正/声为商故)
(为金奏所以佐/阳发出滞伏也)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
(注三月姑洗乾九三也管长七寸一分律长七寸九分/寸之一姑洁也洗濯也考合也言阳气养生洗濯枯秽)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0b 页 WYG0136-0718b.png
(改柯易叶也于正声为角是月百物脩洁故/用之宗庙合致神人用之享宴可以纳宾也)四曰蕤宾
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注五月蕤宾乾九四也管/长六寸三分律长六寸八)
(十一分寸之二十六蕤委蕤柔貌也言阴气为主委蕤/于下阳气盛长于上有似于宾主故可用之宗庙宾客)
(以安靖神人/行酬酢也)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注/七)
(月夷则乾九五也管长五寸六分律长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夷平也则法也言万物既成可)
(法则也故可以咏歌九功之/则成民之志使无疑贰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
之令德示民轨仪也(注九月无射乾上九也管长四寸/九分律长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
(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九月阳气上升阴气收藏万/物无射见者故可以遍布前哲之令德示民道法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1a 页 WYG0136-0718c.png
为之六间以扬沈伏而黜散越也(注六间六吕在阳律/之閒吕阴律所以侣)
(閒阳律成其功发扬滞/伏之气而去散越者也)元间大吕助宣物也(注十二月/大吕坤六)
(四也管长八寸八分法云三分之二四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五十二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下生律元)
(一也阴系于阳以黄钟为主故曰元间以阳为首不名/其初臣归功于上之义也大吕助阳宣散物也天气始)
(于黄钟萌而赤地受之于大/吕牙而白成黄钟之功也)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注二月夹钟坤六五也管长七寸四分律长三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六百三十二倍之为七寸分)
(寸之一千七十五隙閒也夹钟助阳钟聚曲细也四隙/四时之閒气微细者春为阳中万物始生四时之气皆)
(始于春春发而出之三时奉而/成之故夹钟出四时之微气也)三间中吕宣中气也(注/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1b 页 WYG0136-0718d.png
(月中吕坤上六也管长六寸六分律长三寸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六千四百八十七倍之为六寸分寸)
(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阳气起于中至四月宣散于外/纯乾用事阴闭藏于内所以助阳成功也故曰正月正)
(阳之/月也)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注六月/林钟坤)
(初六也管长六寸律长六寸林众盛也钟聚也于正声/为徵展审也俾使也肃速也纯大也恪敬也言时务和)
(审百事无有伪诈使莫不任其/职事速其功大敬其职事也)五间南吕赞阳秀也(注/八)
(月南吕坤六二也管长五寸三分律长五寸三分寸之/一不荣而实曰秀南任也阴任阳事助成万物赞佐也)
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注十月应钟坤六三也/管长四寸七分律长四)
(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言阴应阳用事万物钟聚百嘉/具备时务均利百官器用程度庶品使皆应其礼复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2a 页 WYG0136-0719a.png
(常/也)律吕不易无奸物也
    蕙田案国语此篇言律最详首言黄钟律吕
    之本也次言由是第之黄钟生十一律也又
    曰以吕为间上生下生之义也
汉书律历志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
类物吕以旅阳宣气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
种也天之中数五(韦昭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五为声声上宫五声
莫大焉地之中数六(韦昭曰二四在/上八十在下)六为律律有形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2b 页 WYG0136-0719b.png
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
(师古曰孳读与滋/同滋益也萌始生)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
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孟康曰黄钟阳九林/钟阴六言阳唱阴和)变动不居周
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
钟宣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太蔟蔟奏也言阳
气大奏地而达物也(师古曰/奏进也)位于寅在正月夹钟言阴
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姑
洗洗絜也言阳气洗物辜絜之也(孟康曰辜必也/必使之絜也)位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3a 页 WYG0136-0719c.png
辰在三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
宣气齐物也位于已在四月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
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林钟林君也言
阴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也(师古曰种/物种生之)
(物楙古茂字也/种音之勇反)位于未在六月夷则则法也言阳气主
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师古曰/夷亦伤)位于申在七月
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在
八月亡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3b 页 WYG0136-0719d.png
而复始亡厌已也位于戌在九月应钟言阴气应亡射
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孟康曰阂臧塞也阴杂阳气/臧塞为万物作种也晋灼曰)
(外闭曰阂师古曰阂音胡待反/下言该阂于亥音训并同也)位于亥在十月
 陈氏祥道曰律起于黄钟终于中吕其长短有度其
 多寡有数其轻重有权而万法之原毕会于是黄钟
 者建子之律也黄之为色则阴之盛钟之为器则阴
 之聚阴盛而极则阳生之矣阴盛而止则阳散之矣
 由阴终于亥而阳乃始于子也故曰黄钟太蔟者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4a 页 WYG0136-0720a.png
 寅之律也入乎坎者必出乎震否乎否者必泰乎泰
 寅之气方接乎震泰而泰出滞焉故曰太蔟姑洗者
 建辰之律也物至辰则洁齐其洁齐也非实体也且
 然而已故谓之姑洗蕤宾者建午之律也阳午则向
 衰也草木蕤矣阴用事而阳为宾焉故谓之蕤宾夷
 则者建申之律也人至申而夷物至申而有成则故
 谓之夷则无射者建戌之律也阴至戌而盛阳至戌
 而不厌故谓之无射此阳之律也阳道体变以始物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4b 页 WYG0136-0720b.png
 故每律异名阴道体常以效法故止于三钟三吕而
 已大吕者建丑之律也是谓阴律之始则阴之所以
 配阳而行者于是为大故曰大吕夹钟者建卯之律
 也阳生于子终于午则卯为阳之中矣以其位于中
 而止焉故曰夹钟中吕者建已之律也四时之序犹
 伯仲焉春为伯夏为仲方是时夏之气始行焉故曰
 中吕林钟者建未之律也万物之繁茂止于此矣故
 曰林钟南吕者建酉之律也酉正西也气至南而化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5a 页 WYG0136-0720c.png
 行于西而成西所以成南而行尔故曰南吕应钟者
 建亥之律也始事者阳效法者阴阳始而唱之阴盛
 而应之阴阳之道如是而止矣故曰应钟周官大师
 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始之以黄钟则顺
 而序之以生之序进之也阴声始之以大吕则逆而
 序之以成之序退之也夹钟亦谓之圜钟者以春主
 规言之也林钟亦谓之函钟者以坤含弘言之也中
 吕亦谓之小吕者对大吕为小故也南吕亦谓之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5b 页 WYG0136-0720d.png
 事者以成南为事故也别而言之则律言其用吕言
 其体故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合而言之皆所以述气
 而已故通谓之十二律焉
 李氏光地曰十二律之数以管而得十二律之名以
 钟而定盖铸钟以写律之声而为八音之纲纪故即
 其器以名律也然惟四律以钟名者案周礼祀天则
 分祭合祭皆长黄钟祭地则分祭长应钟(祭地主/阴律也)
 祭长林钟享庙则长夹钟是四律者最尊故特列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6a 页 WYG0136-0721a.png
 也黄者以中色喻中声也林者万物至未而茂盛如
 林也夹者在中间之谓时惟中春四仲之首也应者
 穷上反下声与气无不终始相应也称吕者三吕者
 侣也助也大吕助阳生物者也仲吕助阳长物者也
 南吕助阳成物者也钟悬之列自北而南三吕之中
 位独在南故曰南吕也不称钟吕者五太簇者蔟奏
 也古人金奏所用盖于时则雷出地奋威德并行于
 律则木行商声仁义并用故大奏尚之也姑洗者万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6b 页 WYG0136-0721b.png
 物始生孤稚而洗洁也蕤宾者正阳之时万物相见
 如宾主酬酢礼容葳蕤也夷则者生物既盛平之以
 法也无射者阳律之终终则厌怠故欲其无射也然
 惟黄钟为宫则阳气在内属信居中德之盛者故太
 簇则馀阴尚固阳气奋击而出属商属义姑洗则生
 理毕达属角属仁林钟则万物嘉美属徵属礼南吕
 则万物成就分别属羽属智应钟阳穷复生与黄钟
 同德为变宫蕤宾阴生致役于阳与林钟同德为变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7a 页 WYG0136-0721c.png
 徵莫不各有其象数焉此黄钟一律之尊也
    蕙田案律吕名义黄钟一律汉志得之其馀
    则意义浅近朱子生钟律篇谓其支离附合
    信不免也陈氏之说颇合阴阳消息之道似
    为近之然其于太簇以泰释太以出滞释簇
    字尚未切也于姑洗曰且然而已于夷则曰
    物至申而有成则敷衍字义亦无深意而无
    射则仍班氏之说今为绎之太簇太大也簇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7b 页 WYG0136-0721d.png
    辏也犹辐辏之辏大即泰卦小往大来之大
    言三阳盛大而来辏也姑洗辰位也辰位巽
    为洁齐故曰洗姑者故也言至此而万物皆
    洗其故也阳之极盛也夷则夷伤也春主发
    生秋主肃杀肃杀之事必循法则易所谓利
    物足以和义也无射射斁也散也阳气至剥
    将尽而云无斁程子所谓阳无可尽之理犹
    十月谓之阳月也李氏释南吕得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8a 页 WYG0136-0722a.png
          右律吕名义
书舜典同律度量衡(疏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汉书律历志云度)
(量衡出于黄/钟之律也)
 李氏光地曰律者自然之声自然之气其高下清浊
 皆有天机其长短大小皆有天则故可以律万事而
 为之本也自然之道既合乎天故其立法以天为准
 一管之长九寸而三分之以上下生是皆天之数也
 天包乎地一而涵三三三之衍不可胜穷此天之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8b 页 WYG0136-0722b.png
 而律准之故日月星辰皆纪于天度量权衡皆纪于
 律日有度之义晷刻永短与时进退是也律之外分
 属阳而度生焉故其法以十为率十干之节也终于
 九十而一气备矣月有量之义受日为光有满有亏
 是也律之内积属阴而量生焉故其法一分之幂十
 三黍有奇月每日退天之分也终于千二百黍而一
 龠成矣斗有权衡之义随时低昂斟酌馀分是也长
 短多寡一以轻重为断而权生焉故其法合龠为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9a 页 WYG0136-0722c.png
 十四铢成两十六两成斤三十斤成钧四钧成石三
 十二日而闰一日三十二月而闰一月四闰而交食
 一终之数也记大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日星为
 纪月以为量四时以为柄本者律为万事根本也纪
 者度也量者量也柄者权衡也故协时月正日与同
 律度量衡其道相为经纬也
    蕙田案律曰同则当时律管已有长短乐声
    有高下清浊之异矣故后世考律必以黄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19b 页 WYG0136-0722d.png
    真度为根本者其义已见于此
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六律为之度数以十有二
声为之齐量(注度数广长也云疏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者依律历志 古之神瞽度律均钟以)
(律计倍半以为钟口之径及上下之数自外十二辰头/皆以管长短计之可知故云度数广长也广则口径长)
(则上/下也)
 (郑氏锷曰为乐器者用十二律以为度数则长短多/寡由此而生用十二声以为齐量则小大轻重由此)
 (而/准)
 (王氏某曰数本起于黄钟始于一而三之历十二辰/而五数备其长则度之所起其馀律皆自是而生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0a 页 WYG0136-0723a.png
 (凡为乐器以十/二律为之度数)
 (方氏苞曰齐与食医所和之齐同义谓其分之所际/也盖以十有二律之数为众器之度以十有二声之)
 (齐为众器之量度必以律之数/者记所谓百度得数而有常也)
 (蔡氏德晋曰度数谓长短广狭准于管之尺寸也齐/量谓清浊高下准于管之声音也和乐谓调其众器)
 (之声使之谐和也凡一十百千万等谓之数尺寸分/釐毫丝忽微纤等谓之度于本律之声均齐谓之齐)
 (于上下律之声分差等谓之量故典同/者主以律吕和同乐器之音声者也)
    蕙田案经云凡为乐器言凡则八音之器皆
    统之诸儒之说是也注疏改同为铜遂专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0b 页 WYG0136-0723b.png
    均钟度数释之则谬矣此典同所言乃后世
    造律制乐之纲领也
国语周语伶州鸠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注律谓六律/六吕也均者)
(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谓钟之大小清浊也汉大予乐官有之)古之神瞽考中
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注三者天/地人古者)
(纪声合乐以舞天神地祗人鬼故能神人/以和 朱子曰此疑谓三分损益之法)平之以六(注/平)
(之以六律也上/章曰律以平声)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李氏光地曰律者法也万事取法焉均者平也众声/取平焉自黄钟以至应钟皆中声也神瞽得中声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1a 页 WYG0136-0723c.png
 (心而量度之于制度之间故寄其声于律又写其声/于钟而凡百官之职如所谓度量权衡者皆于是法)
 (则焉此律所由兴也度律均钟即所谓立均也百官/轨议即所谓出度也纪之以三者置一而三之穷于)
 (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也六者六律也十二者律/与吕也以三纪之以十二成之皆神瞽所为量之以)
 (制而生者也愚案此条论律最精盖必考中声而后/量之以制不可泥于制而求中声也后有作者折衷)
 (于此/可矣)
    蕙田案律吕之数见于此乃诸数之权舆也
    太极元气函三为一参天倚数径一围三故
    纪之以三者即黄钟之数所以行其变也太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1b 页 WYG0136-0723d.png
    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坤卦用六两地之数
    故平之以六者即黄钟之数所以成其化也
    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岁有十二月故成
    于十二者律吕之全数也明乎三之纪而天
    地人三统上生下生三分损益之法皆举之
    矣明乎六之平而阳有六律阴有六吕歌奏
    六均以及倍其实四其实之法皆举之矣明
    乎成于十二而十二月之律应十二辟卦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2a 页 WYG0136-0724a.png
    及宫均十二皆举之矣至于调成而为六十
    即五其十二也加二变为八十四即七其十
    二也六十调者五声之正八十四声者七音
    之变合五与七则亦十二也律吕之所以大
    成也此三言者后世算数均律之轨范也
汉书律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
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2b 页 WYG0136-0724b.png
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师古曰黄钟之宫律之/最长者比合也可以生)
(之谓上下相生/也故谓之律本)
 律吕正义黄钟理数篇司马迁律书曰神生于无形
 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声神者天地之元气发为
 元声者也无形者理也有形者数也此言非理则数
 无由生也又曰核其华道者明矣华者数也道者理
 也言必核其数之真理始可得而见也夫有黄钟之
 声必有黄钟之数有黄钟之数必有黄钟之理若无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3a 页 WYG0136-0724c.png
 以明其理即无以精其数无以精其数即无以得其
 声盖理者数之体数者理之用惟理与数相生故人
 声与乐器相协而大乐以成焉案律吕新书黄钟九
 寸空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注曰天地之数始于一
 终于十其一三五七九为阳九者阳之成也其二四
 六八十为阴十者阴之成也黄钟阳声之始阳气之
 动也故其数九分寸之数具于声气之元不可得而
 见及断竹为管吹之而声和候之而气应而后数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3b 页 WYG0136-0724d.png
 形焉均其长得九寸审其围得九分积其实得八百
 一十分长九寸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是为律本度
 量权衡于是而受法十一律由是而损益焉朱子以
 谓本原第一章围径之数是最大节目盖上古圣人
 心通造化默会中声制为黄钟适符天地自然之数
 汉晋而后凡究心于律吕者因未详考黄钟之真度
 是以中声无由而得今欲定黄钟之管必先定黄钟
 之度既得黄钟之度乃考其周径面幂积实之相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4a 页 WYG0136-0725a.png
 而较以容黍之多寡然后制以器审以音一一吻合
 则理之出于自然者无不归于大同矣
    蕙田案此言黄钟为律吕之本也
淮南子曰规始于一一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
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参物三三
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
一故黄钟之数立焉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钟
以副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为积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4b 页 WYG0136-0725b.png
分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钟大数立焉
 (李氏光地曰律者纪阳者也故以黄钟之长为九寸/又因之八十一为黄钟之数又积之十七万七十一)
 (百四十七为黄钟之大数其数皆以三因之而得盖/八十一者所以为五声相生之法也十七万七千一)
 (百四十七者所以为十二律相生之法也声穷于角/其数六十四律穷于仲吕其数一十三万一千七十)
 (二皆三分损益之所不行故声律于是乎穷所以然/者自一而至八十一五位此相生所以穷于五自一)
 (而至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十/二位此相生所以穷于十二也)
史记律书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注索隐曰汉书律历/志曰太极元气函三)
(为一行之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是谓置一而九三之也韦昭曰置一而九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5a 页 WYG0136-0725c.png
(三乘之/是也)实如法得长(衍/)一寸(衍注索隐曰实谓以子一/ 乘丑三至亥得十七万)
(七千一百四十七为实数如法谓以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之法除实得九为黄钟之长言得一者算术设法)
(辞也得下有长一下有寸者皆衍字也韦昭曰/得九寸之一也姚氏谓得一即黄钟之子数)凡得九
寸命曰黄钟之宫
    蕙田案黄钟之法莫详于史记生钟术生钟
    分二章而此条言黄钟得数之始实为律吕
    算数之本算数之本者置一而九三之也置
    一谓一分非一寸也实如法得一亦得一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5b 页 WYG0136-0725d.png
    非一寸也凡得九寸寸者假借尺度之名非
    分寸之寸也索隐谓得一者算术设法辞长
    字寸字皆衍字古法相传必有所本此语实
    得黄钟算数之妙义能会此义自知黄钟之
    得一者为一分九寸为九分乃造律度十分
    之九而非尺度分寸之九则后世之言九寸
    言十寸者总无所用其纷纠而黄钟之真度
    可得矣我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6a 页 WYG0136-0726a.png
 御制律吕正义论黄钟律曰黄钟之长九寸非夏
    尺之九寸商尺之九寸亦非历代诸尺之九
    寸乃本造律度十分之九也以八寸一分立
    法古圣人定黄钟盖合九九天数之全以立
    度阐发精详所谓心通造化默会神明正与
    此注吻合可谓先后圣之同揆矣
    又案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九寸非积
    十分为寸之寸也又何必泥以九分为寸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6b 页 WYG0136-0726b.png
    更何可加一寸为一尺也是置一而九三之
    之寸法也
汉书律历志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
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
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又参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参之于
已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之
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
十一又参之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参之于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7a 页 WYG0136-0726c.png
得五万九千口四十九又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
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
 律吕新书黄钟寸分数法子一(黄钟/之律)丑三(为丝/法)寅九
 (为寸/数)卯二十七(为毫/法)辰八十一(为分/数)已二百四十三
 (为釐/法)午七百二十九(为釐/数)未二千一百八十七(为分/法)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为毫/数)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为寸/法)戍五万九千○○四十九(为丝/数)亥一十七万七
 千一百四十七(黄钟/之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7b 页 WYG0136-0726d.png
 蔡氏元定曰案黄钟九寸以三分为损益故以三历
 十二辰得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黄钟之实
 其十二辰所得之数在子寅辰午申戌六阳辰为黄
 钟寸分釐毫丝之数在亥酉未巳卯丑六阴辰为黄
 钟寸分釐毫丝之法其寸分釐毫丝之法用皆九数
 故九丝为毫九毫为釐九釐为分九分为寸九寸为
 黄钟盖黄钟之实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之数
 以三约之为丝者五万九千四十九以二十七约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8a 页 WYG0136-0727a.png
 为毫者六千五百六十一以二百四十三约之为釐
 者七百二十九以二千一百八十七约之为分者八
 十一以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约之为寸者九由是
 三分损益以生十一律焉或曰径围之分以十为法
 而相生之分釐毫丝以九为法何也曰以十为法者
 天地之全数也以九为法者因三分损益而立也全
 数者即十而取九相生者约十而为九即十而取九
 者体之所以立约十而为九者用之所以行体者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8b 页 WYG0136-0727b.png
 以定中声用者所以生十一律也
 又曰淮南子谓置一而十一三之以为黄钟之大数
 即此置一而九三之以为寸法者其术一也夫置一
 而九三之既为寸法则七三之为分法五三之为釐
 法三三之为毫法一三之为丝法从可知矣律书独
 举寸法者盖已于生钟分内默具律寸分釐毫丝之
 法而又于此律数之下指其大者以明凡例也一三
 之而得三三三之而得二十七五三之而得二百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9a 页 WYG0136-0727c.png
 十三七三之而得二千一百八十七九三之而得一
 万九千六百八十三故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以九
 分之则为二千一百八十七又以九分之则为二百
 四十三又以九分之则为二十七又以九分之则为
 三三者丝法也九其三得二十七则毫法也九其二
 十七得二百四十三则釐法也九其二百四十三得
 二千一百八十七则分法也九其二千一百八十七
 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则寸法也一寸九分一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29b 页 WYG0136-0727d.png
 九釐一釐九毫一毫九丝以之生十一律以之生五
 声二变上下乘除参同契合无所不通盖数之自然
 也顾自淮南太史公之后即无识其意者如京房之
 六十律虽亦同此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之数然
 乃谓不盈寸者十之所得为分又不盈分者十之所
 得为小分其馀为强弱不知黄钟九寸以三损益数
 不出九苟不盈分者十之则其奇零无时而能尽虽
 泛以强弱该之而卒无以见强弱之为几何则其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0a 页 WYG0136-0728a.png
 之精微固有不可得而纪者矣至于杜佑胡瑗范蜀
 公等则又不复知有此数而以意强为之法故通典
 则自南吕而下各自为法固不可以见分釐毫丝之
 实胡范则止用八百一十分乃是以积实生量之数
 为律之长而其因乘之法亦用十数故其馀算亦皆
 弃而不录盖非有意于弃之实其重分累析至于无
 数之可纪故有所不得而录耳夫自丝而下虽非目
 力之所能分然既有其数而或一算之差则法于此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0b 页 WYG0136-0728b.png
 而遂变不以约十为九之法分之则有终不可得而
 齐者故淮南太史公之书其论此也已详特房等有
 不察耳
 朱子曰十二律分寸釐毫丝之数郑氏与太史公说
 不同太史二说又自为异郑氏之言分寸审度之正
 法也太史之言欲其便于损益而为假设之权制也
 盖律管之长以九为本上下相生以三为法而郑氏
 所用正法破一寸以为十分而其下破分为釐破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1a 页 WYG0136-0728c.png
 为毫破毫为丝破丝为忽皆必以十为数则其数中
 损益之际皆有馀分虽有巧历终不能尽是以自分
 而下遂不可析而直以九相乘历十二管至破一寸
 以为一万九千馀分而后略可得而记焉然亦苦于
 难记而易差终不若太史公之法为得其要而易考
 也盖其以子为一而十一三之以至于亥则得十七
 万七千一百四十七算而子为全律之数亥为全律
 之实可知矣以寅为子之寸数而酉为寸法则其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1b 页 WYG0136-0728d.png
 有九寸可知矣以辰为子之分数而未为分法则其
 寸有九分可知矣以午为子之釐数而已为釐法则
 其分有九釐可知矣以申为子之毫数而卯为毫法
 则其釐有九毫可知矣以戌为丝数而丑为丝法则
 毫有九丝可知矣下而为忽亦因丝而九之虽出权
 宜而不害其得乎自然之数以之损益则三分之数
 整齐简直易记而不差也其曰黄钟八寸十分一者
 亦放此意但以正法之数合其权法之分故不同耳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2a 页 WYG0136-0729a.png
 其实则不异也
    蕙田案蔡氏以九起算非止得太史公之法
    实黄钟律度为万事根本之妙蕴也黄钟以
    九为本以三为用神明自然乃造化之奥机
    其所谓九寸者不过假尺度之名以纪损益
    乘除之数而与尺度之积十为分积分为寸
    之寸截然不同朱子谓为假设之权制可谓
    得其意而与史记注合但止称其数整齐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2b 页 WYG0136-0729b.png
    直过于郑法之难记而易差不知黄钟自然
    之数妙合天成是以生律生声极其所至而
    无不通若郑以分寸审度之法拘泥推测不
    但与律度之本旨霄壤悬殊即其算数已难
    记而不可行矣呜呼黄钟之蕴朱子且未能
    尽窥何怪算数家纷争执碍揣摩拟议而成
    万世不决之疑也非大圣人孰能心悟神会
    而与于此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3a 页 WYG0136-0729c.png
          右黄钟之实
史记律书生钟分子一分 丑三分二 寅九分八
卯二十七分十六 辰八十一分六十四 巳二百四
十三分一百二十八 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 申六千
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 酉一万九千六百
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 戌五万九千□□四十
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 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3b 页 WYG0136-0729d.png
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律吕新书此即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之数其分字以
 上者皆黄钟之全数其分字以下者诸律所取于黄
 钟长短之数也其上下相生之序则晋志所谓在六
 律为阳则当位自得而下生于阴六吕为阴则得其
 所冲而上生于阳者是也大吕夹钟仲吕止得半声
 必用倍数乃与天地之气相应其寸分釐毫丝皆积
 九以为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4a 页 WYG0136-0730a.png
史记生钟术曰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索隐曰以下/生者谓黄钟)
(下生林钟黄钟长九寸倍其实者二九十八三/其法者以三为法约之得六为林钟之长也)以上生
者四其实三其法(索隐曰四其实者谓林钟上生太簇/林钟长六寸以四乘六得二十四以)
(三约之得八即/为太簇之长也)
 律吕新书黄钟生十一律数子一分(一为/九寸)丑三分二
 (一为/三寸)寅九分八(一为/一寸)卯二十七分十六(三为一寸/一为三分)
 八十一分六十四(九为一寸/一为一分)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
 二十八(二十七为一寸三三/为一分 一为 釐)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4b 页 WYG0136-0730b.png
 一十二(八十一为一寸一九/为一分 一为 釐)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
 一千二十四(二百四十三为一寸一二十七为/一分 三为一釐 为三毫)申六
 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七百二十九为一寸/八十一为一分 九)
 (为一釐一/为一毫)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
 十二(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寸为二百四十三为一/分 二十七为一釐 三 一毫 一为三丝)
 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六千/五百)
 (六十一为一寸九七百二十九为一分八/十一为一釐 为一毫 一为一丝)亥一十七
 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一万/九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5a 页 WYG0136-0730c.png
 (六百八十三为一寸/二百四十三为一釐) (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分丝/二十七为一毫 三为一)
 (三一为/ 忽)
 蔡氏元定曰黄钟生十一律子寅辰午申戌六阳辰
 皆下生丑卯巳未酉亥六阴辰皆上生其上以三历
 十二辰者皆黄钟之全数其下阴数以倍者(即算法/倍其实)
 三分本律而损其一也阳数以四者(即算法/四其实)三分本
 律而增其一也六阳辰当位自得六阴辰则居其冲
 其林钟南吕应钟三吕在阴无所增损其大吕夹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5b 页 WYG0136-0730d.png
 仲吕三吕在阳则用倍数方与十二月之气相应盖
 阴之从阳自然之理也
 十二律之实子黄钟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九
 寸半无 丑林钟十一万八千□□九十八全六寸
 半三寸不用 寅太簇十五万七千四百六十四全
 八寸半四寸 卯南吕十□万四千九百七十六全
 五寸三分半二寸六分不用 辰姑洗十三万九千
 九百六十八全七寸一分半三寸五分 巳应钟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6a 页 WYG0136-0731a.png
 万三千三百一十二全四寸六分六釐半二寸三分
 三釐不用 午蕤宾十二万四千四百一十六全六
 寸二分八釐半三寸一分四釐 未大吕十六万五
 千八百八十八全八寸三分六釐六毫半一寸一分
 八釐三毫 申夷则十一万□□五百九十二全五
 寸五分五釐一毫半二寸七分二釐五毫 酉夹钟
 十四万七千四百五十六全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
 丝半三寸六分六釐三毫六丝 戍无射九万八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6b 页 WYG0136-0731b.png
 三百□□四全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丝半二寸四
 分四釐三毫四丝 亥仲吕十三万一千□□七十
 二全六寸五分三毫四丝六忽(馀二/算)半三寸二分八
 釐六毫二丝二忽
 蔡氏元定曰十二律之实约以寸法则黄钟林钟太
 蔟得全寸约以分法则南吕姑洗得全分约以釐法
 则应钟蕤宾得全釐约以毫法则大吕夷则得全毫
 约以丝法则夹钟无射得全丝至仲吕之实十三万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7a 页 WYG0136-0731c.png
 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不尽二算其数不行此律之
 所以止于十二也
    蕙田案生钟分十二辰分字以上黄钟几分
    之数也分字以下诸律于黄钟之数取其几
    分也二与八与十六与六十四诸数阳生阴
    者倍其实阴生阳者四其实也子黄钟也一
    分者九寸也丑林钟也分黄钟九寸为三分
    每分三寸取二分得六寸也寅太簇也分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7b 页 WYG0136-0731d.png
    钟九寸为九分每分一寸取八分得八寸也
    卯南吕也分黄钟九寸为二十七分每三分
    为一寸取十六分得五寸三分三釐三毫三
    丝三忽也辰姑洗也分黄钟九寸为八十一
    分每九分为一寸取六十四分得七寸一分
    一毫一丝一忽也巳应钟也分黄钟九寸为
    二百四十三分每二十七分为一寸取一百
    二十八分得四寸七分四釐零四丝七忽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8a 页 WYG0136-0732a.png
    午蕤宾也分黄钟九寸为七百二十九分每
    八十一分为一寸取五百一十二分得六寸
    三分二釐九丝八忽也未大吕也分黄钟九
    寸为二千一百八十七分每二百四十五分
    为一寸取一千二十四分得四寸二分一釐
    三毫为半大吕倍之得八寸四分二釐七毫
    也申夷则也分黄钟九寸为六千五百六十
    一分每七百二十九分为一寸取四千九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8b 页 WYG0136-0732b.png
    六分得五寸六分一釐八毫六丝五忽也酉
    夹钟也分黄钟九寸为一万九千六百八十
    三分每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为一寸取八千
    一百九十二分得三寸七分四釐五毫七丝
    为半夹钟倍之得七寸四分九釐一毫五丝
    也戍无射也分黄钟九寸为五万九千四十
    九分每六千五百六十一为一寸取三万二
    千七百六十八分得四寸九分九釐四毫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9a 页 WYG0136-0732c.png
    亥仲吕也分黄钟九寸为十七万七千一百
    四十七分每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为一
    寸取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分得三寸三分
    二釐九毫为半仲吕倍之得六寸六分五釐
    九毫也
 (考津绪言吴氏鼎曰生钟分之分即算家分母分子/之分法为分母十二分字以上皆分母也即三其法)
 (之法也实为分子分字以下皆分子也即倍其实四/其实之实也总括之不过三分损益四字试置黄钟)
 (为实三分而损其一为林钟置林钟为实三分而益/其一为太蔟置太蔟为实三分而损其一为南吕置)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39b 页 WYG0136-0732d.png
 (南吕为实三分而益其一为姑洗此其为数与夫置/黄钟为实三分而取其二为林钟置黄钟为实九分)
 (而取其八为太蔟置黄钟为实二十七分而取其十/六为南吕置黄钟为实八十一分而取其六十四为)
 (姑洗未始有异也由前之法十二律递为其母而不/以黄钟为共母由后之法未尝不递为其母而实以)
 (黄钟为共母自有生钟之数而十二律之长短自见/原不必立寸分釐毫之名以相泥至若究其所用之)
 (实则生钟分乃言律之祖定律之根施之乐/器悉范围而不过岂无所用而空有其说哉)
 (吴氏鼐曰史记生钟术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案阳数起于一阴数起于二)
 (一一者倍其实之根二二者四其实之根置一而十/一三之三其法之根也黄一则林二太八则南十六)
 (姑六十四则应一百二十八蕤五百十二则大一千/二十四夷四千九十六则夹八千一百九十二无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0a 页 WYG0136-0733a.png
 (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则仲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也/此下生者倍其实也林二则太八南十六则姑六十)
 (四应一百二十八则蕤五百十二大一千二十四则/夷四千九十六夹八千一百九十二则无三万二千)
 (七百六十八也此上生者四其实也生钟分自子一/至十七万零皆黄钟之实也乃十一律生于黄钟而)
 (以黄钟为母也若以阴阳各六分之则一者六律之/母也二者六吕之母也又五律以黄钟为母五律以)
 (林钟为母也若以律取妻而吕生子递而衍之则递/为母也故置一而十一三之者黄钟也置二而十三)
 (之者林钟也置八而九三之者太蔟也置十六而八/三之者南吕也置六十四而七三之者姑洗也置一)
 (百二十八而六三之者应钟也置五百十二而五三/之者蕤宾也置一千二十四而四三之者大吕也置)
 (四千九十六而三三之者夷则也置八千一百九十/二而两三之者夹钟也置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0b 页 WYG0136-0733b.png
 (一三之者无射也至亥则极静不容再分矣故仲吕/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则黄钟三分损益之极数也)
 (凡此皆参天之数也倍其实四其实两/地之数也夫是之谓参天两地而倚数)
 (李氏光地曰天地之间理也气也声也形也数也显/微无间者也盖气者理之用形声者气之化而数者)
 (形声之纪也乐律之道其数相生故其气相生其气/相生故其声亦相生而无不应也其必纪以九者何)
 (数之所以衍而不穷气之所以运而不息也其必成/以六者何数之衍所以节而气之运所以裁也易卦)
 (尊阳而用九乐律亦尊阳而用九故穷则变变则通/者用九之妙也易卦居阴而用六乐律亦居阴而用)
 (六故先后有序刚柔有偶者用六之功也黄钟之律/长九寸幂九分积其长八十一分积其幂八百一十)
 (分莫非九九之用故其道循环而与元气终始成于/六律究于十二管衍于六十调行于三百六十声莫)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1a 页 WYG0136-0733c.png
 (非六六之用故其道有常而与天地相似然则数有/阻格则于气有滞碍数有差缪则于气有乖逆者亦)
 (自然之/理矣)
    蕙田案黄钟为律吕之本何也律者法也黄
    钟法之本也法者何阴阳之理也阳变而声
    音之道出焉是为律阴合而声音之用备焉
    是为吕阳包乎阴吕亦律也故曰六律黄钟
    者六律之始声音之法也黄钟何以为声音
    之法黄钟九寸九九八十一分是其法也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1b 页 WYG0136-0733d.png
    寸何以为法寸者假度之名九其法也九何
    以为法九乾老阳之策参天之数也参天者
    径一而围三数起于一行于三一三而三三
    三而九九则复为一至于九则数备矣九者
    三三之数也故黄钟之数用九也其用九何
    也用九者用三也用三者仍用九也以三用
    九故黄钟之实子一丑三寅九卯二十七辰
    八十一巳二百四十三午七百二十九未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2a 页 WYG0136-0734a.png
    千一百八十四申六千五百八十一酉一万
    九千六百八十三戍五万五千□□四十九
    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其递加之数皆
    三也其全数皆九也其必以三递加而自子
    至亥者何也自子至亥而寸分釐毫丝之数
    与法备也其必备寸分釐毫丝之法与数者
    何也所以生十一律而正五音也十一律何
    以生阴阳之理自然而生也阴阳何以生阴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2b 页 WYG0136-0734b.png
    阳互根也阴阳互根阳饶而阴乏故阳三分
    而损一以生阴则为吕吕三分而益一以生
    阳复为律或上或下不得不生也不得不生
    者黄钟以三用九之数必至于十二也必至
    于十二者天之辰十二次岁之纪十二月地
    之方十二位阴阳自然之数也然则何以止
    于十二也其数不行也数何以不行亥仲吕
    也仲吕之实十三万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3a 页 WYG0136-0734c.png
    不尽二算故不行也此黄钟所以止生十一
    律而成十二也犹卦之自八而六十四大衍
    之数万有一千五百二十而其用四十有九
    也其正五音何也黄钟之数九九八十一以
    为宫三分去一而生徵五十四徵三分益一
    而生商七十二商三分去一而生羽四十八
    羽三分益一而生角六十四则五音备也五
    音何以备也其旋相为宫自十二均至六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3b 页 WYG0136-0734d.png
    调加二变为七音八十四声其相生之数皆
    黄钟之数也何以为黄钟之数也皆九也皆
    三分损益也三分损益何也倍其实四其实
    也倍其实四其实者一生二二生四两地之
    数也黄钟数九何以有两地之数也阳得兼
    阴阴不得兼阳故黄钟之数止用九也用九
    而天下之数备奚止律吕也然则以黄钟为
    十寸何也曰非也黄钟九寸者法也非度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4a 页 WYG0136-0735a.png
    十寸者度也非法也度生于法法不生于度
    也以黄钟为九寸寸十分者何也曰亦非也
    十分者度之分也非法之分也以黄钟为九
    寸寸九分者何也曰似矣而实非也分者法
    之分乃假借寸分釐毫丝之名以纪黄钟损
    益乘除之数而行其九九之法实非寻丈尺
    寸之度也故或以为是九而非十或以为是
    十而非九或以为可以九可以十者皆泥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4b 页 WYG0136-0735b.png
    尺度不知律为法者也不知黄钟为法之本
    者也不知黄钟为律吕之本者也
          右黄钟生十一律
淮南子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
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上
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夹钟下生无射
无射上生仲吕仲吕极不生
    蕙田案蕤宾夷则无射三律皆下生者律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5a 页 WYG0136-0735c.png
    之本数也于阴阳修短之气未合故大吕夹
    钟仲吕俱用倍律此淮南子蕤宾重上生乃
    算律之捷法历代多宗之二者律法不同得
    寸数则一
前汉书律历志黄钟之长三分损一下生林钟三分林
钟益一上生太蔟三分太蔟损一下生南吕三分南吕
益一上生姑洗三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三分应钟益
一上生蕤宾三分蕤宾损一下生大吕三分大吕益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5b 页 WYG0136-0735d.png
上生夷则三分夷则损一下生夹钟三分夹钟益一上
生无射三分无射损一下生仲吕阴阳相生自黄钟始
八八为伍
 (吴氏鼐曰汉志蕤宾下生大吕用倍数仍与上生同/夷无二律亦然说本史记盖相生之正法也此与淮)
 (南子生法异/而得数同)
吕氏春秋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
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
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6a 页 WYG0136-0736a.png
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
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
应钟为下
 (吴氏鼐曰晋书云吕不韦春秋言黄钟之宫律之本/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
 (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夹钟下生无射无)
 (射上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损/一分以下生后代言律者多宗此说据晋书所载与)
 (吕览原文不同今细绎之吕览原文有误字当作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下林钟夷则南)
 (吕无射应钟为上晋志是也㨿晋志所引蕤宾用倍/数仍同淮南陈氏乐书本吕览淮南王安建蕤宾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6b 页 WYG0136-0736b.png
 (上生之议郑康成之说也此说殊误彼盖据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一语而以蕤宾为)
 (上生耳蕤既上生则黄大/太夹姑仲岂尽皆上生耶)
    蕙田案观吴氏说足订吕览之文有误
 郑康成曰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辰子为黄钟
 管圆九分而长九寸同位取妻隔八生子下生者三
 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黄钟乾之初九也隔八而
 下生林钟坤之初六林钟又隔八而上生太蔟之九
 二太蔟又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又上生姑洗之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7a 页 WYG0136-0736c.png
 三姑洗又下生应钟之六三应钟又上生蕤宾之九
 四蕤宾又上生大吕之六四大吕又下生夷则之九
 五夷则又上生夹钟之六五夹钟又下生无射之上
 九无射又上生中吕之上六五下六上乃一终矣
后汉书律历志术曰阳以圆为形其性动阴以方为节
其性静动者数三静者数二以阳生阴倍之以阴生阳
四之皆三而一阳生阴曰下生阴生阳曰上生上生不
得过黄钟之清浊下生不得及黄钟之数实皆参天两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7b 页 WYG0136-0736d.png
地圆盖方覆耦承奇之道也黄钟律吕之首而生十一
律者也
通典十二律相生之法自黄钟始(黄钟之/管九寸)三分损益下
生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
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上生大吕大吕下
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夹钟下生无射无射上生仲吕
(仲吕之管长六寸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谓十二律长短
相生一终于仲吕之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8a 页 WYG0136-0737a.png
 朱子曰自黄钟至仲吕皆属阳自蕤宾至应钟皆属
 阴此是一个大阴阳黄钟为阳大吕为阴每一阳间
 一阴又是一个小阴阳
 陈氏礼书先王因天地阴阳之气而辨十有二辰因
 十有二辰而生十有二律统之以三故黄钟统天林
 钟统地太蔟统人所以象三才生之以八故黄钟生
 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之类所以象八风律
 生吕为同位所以象夫妇吕生律为异位所以象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8b 页 WYG0136-0737b.png
 母六上所以象天地之六气五下所以象天地之五
 行其长短有度其多寡有数其损益有宜始于黄钟
 终于仲吕黄钟太蔟姑洗损阳以生阴林钟南吕应
 钟益阴以生阳蕤宾夷则无射又益阳以生阴大吕
 夹钟中吕又损阴以生阳何则黄钟太蔟姑洗阳之
 阳也林钟南吕应钟阴之阴也阳之阳阴之阴则阳
 息阴消之时故阳常下生而有馀阴常上生而不足
 蕤宾夷则无射阴之阳也大吕夹钟仲吕阳之阴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9a 页 WYG0136-0737c.png
 阴之阳阳之阴则阳消阴息之时故阳常上生而不
 足阴常下生而有馀然则子午以左皆上生子午以
 右皆下生矣郑康成以黄钟三律为下生蕤宾三律
 为上生其说是也班固则类以律为下生吕为上生
 误矣
 吴氏鼎曰上生下生之说先儒不同以律为下生吕
 为上生者史记生钟分及前汉志晋志刘歆京房蔡
 邕也以黄钟三律为下生蕤宾三律为上生者史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49b 页 WYG0136-0737d.png
 律寸及郑康成孔颖达淮南通典礼书也依律下生
 吕上生则大吕夷则仲吕止得半律依黄钟三律下
 生蕤宾三律上生则皆得正律朱子钟律篇各存其
 说而相生图则用郑孔蔡氏律吕新书以郑孔之说
 为阴阳错乱无伦而又谓大夹仲三吕在阳则用倍
 数是欲避律上生吕之名而仍用律上生吕之实矣
 陈氏以阳消阴息之理破错乱无伦之疑最为得之
 律吕正义律吕始黄钟终应钟止于十二者圣人审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0a 页 WYG0136-0738a.png
 音制律其生声之理不得不止于十二故国语曰纪
 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至蕤宾之生
 大吕汉志下生通典主上生主下生者宗司马迁律
 书主上生者宗淮南之说也而朱子仪礼经传通解
 亦取上生盖蕤宾下生则三分损益仅得大吕之半
 必倍之始得其全上生则三分益一适得大吕之全
 其数则黄钟太蔟之中而声界黄钟太蔟之交与其
 下生而得其半孰若即用上生之直捷简当耶此以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0b 页 WYG0136-0738b.png
 声音度数言之而宜用上生者也黄钟一阳复始为
 十一月之律三分损益下生林钟为六月之吕此阳
 生阴宜下生也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蔟为正月之
 律此阴生阳宜上生也太蔟三分损一下生南吕为
 八月之吕此阳生阴宜下生也南吕三分益一上生
 姑洗为三月之律此阴生阳宜上生也姑洗三分损
 一下生应钟为十月之吕此阳生阴宜下生也应钟
 三分益一上生蕤宾为五月之律此阴生阳宜上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1a 页 WYG0136-0738c.png
 也至蕤宾之生大吕复用上生者盖自黄钟十一月
 之律一阳始生而大吕十二月之吕二阳相继位虽
 居阴而气实应乎阳蕤宾五月之律一阴始生位虽
 居阳而气则属乎阴故蕤宾之生大吕实以阴生阳
 而宜上生者也自蕤宾一阴生而夷则七月之律无
 射九月之律气皆为阴自黄钟一阳生而夹钟二月
 之吕仲吕四月之吕气皆为阳故大吕生夷则为下
 生夷则生夹钟为上生夹钟生无射为下生无射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1b 页 WYG0136-0738d.png
 仲吕为上生是皆缘蕤宾上生而然此以阴阳理气
 言之而宜用上生者也古之圣王制为十二律吕以
 配十有二月节四时之变明消息之机一皆本乎阴
 阳阴阳之辨精则理明而数备故律吕三分损益上
 下相生之法诚千古不易之至理也
 (吴氏鼐曰正义取陈用之之说而广其义与蔡邕阳/生阴为下生阴生阳为上生之说及朱子律吕相生)
 (为小阴阳子午交界是大阴阳之说俱合其义精矣/但陈氏以汉志为误殆不知汉志蕤夷无三律下生)
 (而又用倍者皆子一分/丑三分二之本数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2a 页 WYG0136-0739a.png
后汉书律历志京房法黄钟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林钟十一万八千九十八太簇十五万七千四百六十
四南吕十万四千九百七十六姑洗十三万九千九百
六十八应钟九万三千三百十二蕤宾十二万四千四
百十六大吕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夷则十一万五
百九十二夹钟十四万七千四百五十六无射九万八
千三百零四仲吕十二万一千七十二
 (律吕新书桑氏悦曰蕤宾之实十二万四千四百一/十六由是而下生大吕当损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2b 页 WYG0136-0739b.png
 (而为大吕八万二千九百四十四可也何反益蕤宾/之一而得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之数乎先儒云)
 (黄钟生十一律子寅辰午申戌六阳辰皆下生丑卯/巳未酉亥六阴辰皆上生阴数倍其实阳数四其实)
 (大吕当未未阴辰也而四其实可乎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此律之所由成也蕤宾既益应钟之一大吕又)
 (益蕤宾之一可乎曰朱子云十二管隔八相生自黄/钟之管阳皆下生阴皆上生自蕤宾之管阴反下生)
 (阳反上生以象天地之气也若拘古法而以阳必下/生阴必上生则以之候气而气不应以之作乐而乐)
 (不和此郑氏重上生法所以为不易之论也惜乎西/山当时失载其说不能不使初学之疑也范氏从子)
 (至已阳生阴退故律生吕言下生吕生律言上生从/午至亥阳升阴退故律生吕言上生吕生律言下生)
 (梁氏寅曰班志隔八相生一下一上则终于中吕其/长止三寸三分有奇京房之法则至蕤宾重上生凡)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3a 页 WYG0136-0739c.png
 (五下六上终于中吕其长八寸六分有奇若仲吕止/三寸三分有奇则虽三分益一不能复生黄钟之律)
 (故用六寸六分则三分益/一而可以复生黄钟者也)
 (陈氏埴曰律吕隔八生子上生者三分益一如林钟/生太簇自六寸上生为八寸也下生者三分去一如)
 (黄钟生林钟自九寸下生为六寸也古史谓阳必下/生阴必上生若拘此法则十二月之律无此降杀之)
 (序以之候气则气不应矣以之制乐则乐不和矣故/郑康成有重上生法自黄钟生至蕤宾则阳反生上)
 (阴反生下六五而终矣其比次降杀之序可用以/候气可用以制乐乃天然之法非巧算所能为者)
 (吴氏鼐曰京房以子丑寅卯辰五阳辰为下生巳午/未申酉戌六阴辰为上生盖十二律中除仲吕不返)
 (生外惟蕤宾重上生馀则一上一下此算律之捷法/也若其本法则大吕当八万二千九百四十四夹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3b 页 WYG0136-0739d.png
 (当七万三千七百二十八仲吕当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但本法大吕夹钟仲吕俱得子声倍之而正声)
 (乃合故本数者天地气化相生之缺陷也倍之而合/正声者人事辅相裁成之妙用也即重上生之捷法)
 (亦所以补气/化之缺陷也)
    蕙田案以上律吕三分损益之数蕤宾重上
    生法
 律吕正义定律吕之长损益相生篇自古论律吕者
 必先考黄钟之长黄钟之长定而十一律吕皆由此
 定律吕新书言黄钟九寸寸作十分为九十分又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4a 页 WYG0136-0740a.png
 黄钟九寸寸作九分为八十一分夫九十分乃黄钟
 之正数而八十一分原于管子弦音五声度分史记
 淮南子遂以为管音度分新书虽兼取之而九寸之
 说实不可易但尺度不明则执九寸之说亦不能无
 失故定律吕之长必以古尺通之今尺比例推求然
 后真数可得以古尺言之黄钟九寸三分损益得六
 寸为林钟林钟三分益一得八寸为太蔟太蔟三分
 损一得五寸三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纤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4b 页 WYG0136-0740b.png
 奇为南吕南吕三分益一得七寸一分一釐一毫一
 丝一忽一微一纤有奇为姑洗姑洗三分损一得四
 寸七分四釐零七丝四忽零七纤有奇为应钟应钟
 三分益一得六寸三分二釐零九丝八忽七微六纤
 有奇为蕤宾蕤宾三分益一得八寸四分二釐七毫
 九丝八忽三微五纤有奇为大吕大吕三分损一得
 五寸六分一釐八毫六丝五忽五微六纤有奇为夷
 则夷则三分益一得七寸四分九釐一毫五丝四忽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5a 页 WYG0136-0740c.png
 零九纤有奇为夹钟夹钟三分损一得四寸九分九
 釐四毫三丝六忽零六纤有奇为无射无射三分益
 一得六寸六分五釐九毫一丝四忽七微四纤有奇
 为仲吕仲吕三分益一得八寸八分七釐八毫八丝
 六忽三微三纤有奇比之黄钟九寸不足一分二釐
 一毫一丝三忽六微六纤有奇以今尺言之黄钟之
 七寸二分九釐损益相生则林钟得四寸八分六釐
 太蔟得六寸四分八釐南吕得四寸三分二釐姑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5b 页 WYG0136-0740d.png
 得五寸七分六釐应钟得三寸八分四釐蕤宾得五
 寸一分二釐大吕得六寸八分二釐六毫六丝六忽
 六微六纤有奇夷则得四寸五分五釐一毫一丝一
 忽一微一纤有奇夹钟得六寸零六釐八毫一丝四
 忽八微一纤有奇无射得四寸零四釐五毫四丝三
 忽二微有奇仲吕得五寸三分九釐三毫九丝零九
 微四纤有奇至仲吕上生比黄钟原数不足九釐八
 豪一丝二忽零六纤有奇夫黄钟古尺之度所生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6a 页 WYG0136-0741a.png
 吕其分寸如彼今尺之度所生律吕其分寸如此古
 尺之度为数多今尺之度为数少数多者横黍之所
 生数少者纵黍之所累数之多少虽异而管之长短
 则同今尺之七寸二分九釐正古尺之九寸也至于
 仲吕不能还生黄钟乃数之使然盖十二律吕上下
 相生损之渐少而益之不足故仲吕上生之变黄钟
 虽不及黄钟一分上下而其数仍与黄钟相近不得
 自成一律其声亦与黄钟相近不能自成一音细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6b 页 WYG0136-0741b.png
 其理下生而损上生而益损益之间数有消长亦如
 气盈朔虚之有闰分此古人所以以律吕配之十二
 月也
 定律吕之积损益相生篇制律吕之法以积实容黍
 为要者盖因管之长短广狭依此以正而声之洪纤
 高下赖此以生是以必得黄钟之真积然后中声可
 定由是三分损益以为十一律吕而积无不合声无
 不谐但古今尺度不同则纵长周径因之而积实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7a 页 WYG0136-0741c.png
 数亦异必考核古今积数之异而验以容受之同然
 后律吕之真分可辨也黄钟积实古尺之八百一十
 分与今尺之四百三十分四百六十七釐二百一十
 毫为数不同而体之积分龠之容黍(千二/百粒)实未尝异
 故十二律吕之积损益相生皆本于此黄钟古尺之
 积八百一十分三分损益得五百四十分为林钟林
 钟三分益一得七百二十分为太蔟太蔟三分损一
 得四百八十分为南吕南吕三分益一得六百四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7b 页 WYG0136-0741d.png
 分为姑洗姑洗三分损一得四百二十六分六百六
 十六釐六百六十六毫有奇为应钟应钟三分益一
 得五百六十八分八百八十八釐八百八十八毫有
 奇为蕤宾蕤宾三分益一得七百五十八分五百一
 十八釐五百一十八毫有奇为大吕大吕三分损一
 得五百零五分六百七十九釐零一十二毫有奇为
 夷则夷则三分益一得六百七十四分二百三十八
 釐六百八十三毫有奇为夹钟夹钟三分损一得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8a 页 WYG0136-0742a.png
 百四十九分四百九十二釐四百五十五毫有奇为
 无射无射三分益一得五百九十九分三百二十三
 釐二百七十三毫有奇为仲吕若夫今尺之积黄钟
 之四百三十分四百六十七釐二百一十毫三分损
 益则林钟得二百八十六分九百七十八釐一百四
 十毫太蔟得三百八十二分六百三十七釐五百二
 十毫南吕得二百五十五分零九十一釐六百八十
 毫姑洗得三百四十分一百二十二釐二百四十毫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8b 页 WYG0136-0742b.png
 应钟得二百二十六分七百四十八釐一百六十毫
 蕤宾得三百零二分三百三十釐八百八十毫大吕
 得四百零三分一百零七釐八百四十毫夷则得二
 百六十八分七百三十八釐五百六十毫夹钟得三
 百五十八分三百一十八釐零八十毫无射得二百
 三十八分八百七十八釐七百二十毫仲吕得三百
 一十八分五百零四釐九百六十毫夫制管取声皆
 由于积实则十一律吕之积宜与黄钟并详而言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9a 页 WYG0136-0742c.png
 者多未及焉盖因其所定律吕之长与面幂相乘积
 数有未合耳十二律吕之度太蔟以上得全寸而无
 奇零故未显同异南吕以下积差渐多南吕古尺之
 长五寸三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有奇与面幂九方
 分相乘得积四百八十分如以南吕为五寸三分与
 面幂九方分相乘止得积四百七十七分则少三分
 至无射四寸九分九釐四毫三丝六忽与面幂相乘
 得四百四十九分四百九十二釐有奇如以无射为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59b 页 WYG0136-0742d.png
 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丝与面幂相乘止得积四百
 三十九分六百三十二釐则少九分八百六十釐凡
 制乐之法皆以积数倍之或加四倍或加八倍或加
 至十数倍及其用也若积少一分四倍则差四分八
 倍则差八分积少九分四倍则差三十六分八倍则
 差七十二分夫声音之发所辨正在中容实积多寡
 毫釐之际而可因其奇零遂略之耶至于黄钟之龠
 积八百一十分容千二百黍盖所积之分方分也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0a 页 WYG0136-0743a.png
 容之黍圆粒也以方分度圆粒则必有空隙故合八
 百一十分之方适容千二百黍之圆乃为虚实相应
 之准则焉然十二律吕之管皆生于黄钟而论者亦
 止及黄钟之容其他俱未载夫积分犹恐虚数之难
 凭而容粒则有实黍之可证故容黍之分亦当用三
 分损益以核之黄钟容千二百黍三分损一得八百
 黍为林钟林钟三分益一得一千零六十七黍为太
 簇太簇三分损益得七百一十一黍为南吕南吕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0b 页 WYG0136-0743b.png
 分益一得九百四十八黍为姑洗姑洗三分损一得
 六百三十二黍为应钟应钟三分益一得八百四十
 三黍为蕤宾蕤宾三分益一得一千一百二十四黍
 为大吕大吕三分损一得七百四十九黍为夷则夷
 则三分益一得九百九十九黍为夹钟夹钟三分损
 一得六百六十六黍为无射无射三分益一得八百
 八十八黍为仲吕仲吕三分益一得一千一百八十
 四黍(凡馀分过大半者进/一黍不及半者不计)夫体积虽有古今尺度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1a 页 WYG0136-0743c.png
 殊而容黍则一是以假黍以證分推分以定律以千
 二百黍实黄钟之龠不亏不溢则其他律吕之容受
 亦皆无一黍之差也是知古人制律有积分以验实
 体有容受以验积分所以互相比较务得律吕之真
 度故并著其同异俾观者得取衷焉
    蕙田案以上律吕之长律吕之积三分损益
    之数亦蕤宾重上生之捷法
 (考律绪言吴氏鼎曰言律者皆曰三分损益矣何以/三分何以损益未有明其所由然者惟明葛中选泰)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1b 页 WYG0136-0743d.png
 (律谓一位具三合三参天也三损一存二两地也三/损一矣存二之中仍具三焉递而生之皆三也存二)
 (之中各分二焉倍而行之皆两也是以一位之中准/三是三其两也准两是两其三也三者递生也倍者)
 (自生也案声音之理不过一律而一吕律吕之辨不/过一阴而一阳阴阳之数不过一参而一两参者三)
 (分所从出也两者损益所从出也凡声属巨若雷霆/细如蚊蚋其间高下清浊至于无算及其此声与彼)
 (声而为用也总不出乎相生相应之理相生者一母/一子母一而子三相应者一全一半全一而半二由)
 (三而九而二十七而八十一其数不同同归于三由/二而四而八而十六其数不同同归于二一三一二)
 (而律之变化尽矣则三分损益而律之变化尽矣/彼有不用三分损益之法者于音理曷有当耶)
 (李氏光地曰律之以损益相生何也曰凡象数皆起/于阴阳象者方圆相变者也数者奇耦相生者也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2a 页 WYG0136-0744a.png
 (方之内圆必得外圆之半皆以积实言其外圆必得/内圆之倍圆之内方亦必得外方之半其外方亦必)
 (得内方之倍律之上生为下生之倍下生为上生之/半其理一也盖方圆函盖奇耦乘负阴阳变化天地)
 (生生之道也苟其象之所生同数之所起同则上下/无不应也外内无不合也倍半无不和也故司马迁)
 (律书谓之同类今西人算学谓之比例孔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之谓也夫金石之铿訇与丝弦之)
 (繁细物性迥然殊矣而各以其性为声律则无不相/应者岂非同类比例之说乎其相生必以隔八何也)
 (曰比位者阴阳相合之情也隔七者阴阳相对之义/也隔八者阴避阳位偏正之分尊卑之等也夫然后)
 (理顺情和/而相应矣)
 辨不用三分损益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2b 页 WYG0136-0744b.png
 (明郑世子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创为新法不用三分/损益不拘隔八相生专恃开方乘除自黄钟倍律转)
 (生十二次仍得黄钟正律正律生半律或左旋/或右旋或隔六或逐位往而复返循环无端)
 吴氏鼎曰新书载宋胡瑗病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乃
 迁就林钟以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何承天刘焯欲
 增林钟以下十一律之分使至仲吕反生黄钟蔡氏
 论之以为惟黄钟一律成律他十一律皆不成律今
 载堉之法损十一律之分使反生黄钟半数亦犹何
 刘增十一律之数使反生黄钟原数正所谓惟黄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3a 页 WYG0136-0744c.png
 一律成律耳至其所用开方乘除皆有遗弃不尽之
 数考京房六十律相生法馀分皆弃不用蔡氏论之
 曰夫律学微妙其生数之法正在毫釐秒忽之间京
 房乃以不尽之算不容损益遂或弃之或增之则其
 畸赢赘亏之积亦不得为此律矣今载堉之法正京
 房或弃或增之病蔡氏所诃不得为律者乃反以秒
 忽不尽为自然之理三分损益为疏舛之法不亦异
 乎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3b 页 WYG0136-0744d.png
          右三分损益
史记律书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
淮南子黄钟之长修九寸
 律吕新书黄钟长九寸
 律吕正义黄钟律分篇黄钟之律有长与围径则有
 尺度有尺度然后数立焉黄钟元声原未绝于世而
 造律之尺独难得其真隋志载历代尺一十五等其
 后改革益甚至律吕新书所载如周尺汉刘歆铜斛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4a 页 WYG0136-0745a.png
 尺蔡邕铜龠尺建武铜尺魏杜夔尺晋田父玉尺始
 平古铜尺汲冢玉律尺刘曜土圭尺刘宋钱乐之浑
 仪尺后魏元延明尺后周玉尺梁景表尺隋开皇水
 尺五代王朴律准尺宋和岘尺李照尺胡瑗阮逸尺
 邓保信尺大晟乐尺共二十馀种然尺者所以度律
 而黍者所以定尺古今尺度虽各不同而律之长短
 自不可更黍之大小又未尝变故黄钟之分参互相
 求而可得其真也宋李照以纵黍累尺管容千七百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4b 页 WYG0136-0745b.png
 三十黍空径三分固失于大胡瑗以横黍累尺管容
 千二百黍空径三分四釐六毫亦非真度通志载夏
 尺十寸商尺十有二寸周尺八寸自三代而后尺虽
 不一大约长不踰商尺短不减周尺今黄钟之长九
 寸非夏尺之九寸商尺之九寸亦非历代诸尺之九
 寸乃本造律度十分之九也夫以夏尺商尺之度制
 为黄钟之龠其容受逾于千二百黍固不必言尝以
 今尺之八寸为周尺立法制为黄钟之龠其容黍又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5a 页 WYG0136-0745c.png
 少歉更以今尺之八寸一分立法乃恰合千二百黍
 之分始知古圣人定黄钟之律盖合九九天数之全
 以立度且验之今尺纵黍百粒得十寸之全而横黍
 百粒适当八寸一分之限明郑世子载堉律吕精义
 审度篇亦载横黍百粒当纵黍八十一粒又前汉志
 曰黄钟之长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
 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夫广者横之谓也九十分为
 黄钟之长则黄钟为九十横黍所累明矣以横黍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5b 页 WYG0136-0745d.png
 度比纵黍之度即古尺之比今尺以古尺之十寸(即/横)
 (黍一百/之度)为一率今尺之八寸一分(即纵黍八/十一之度)为二率
 黄钟古尺九寸为三率推得四率七寸二分九釐即
 黄钟今尺之度也夫考音而不审度固无特契之理
 审度而不验黍亦无恰符之妙依今所定之尺造为
 黄钟之律考之于声既得其中实之以黍又适合千
 二百之数然则八寸一分之尺岂非古人造律之真
 度耶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6a 页 WYG0136-0746a.png
    蕙田案黄钟九寸始于史记淮南子律吕新
    书从之九寸者九分也黄钟律度以三用九
    故九九则八十一分非尺度之分寸也后人
    不知九为黄钟度法而泥于九寸为尺寸之
    寸故或以为寸十分或以为一尺或以黍定
    尺或谓不当以黍定尺或以钱校尺论议纷
    纭而黄钟之真度卒不可得古律吕卒不可
    求我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6b 页 WYG0136-0746b.png
 圣祖天亶神圣心通律吕之原即以九九之数定
    黄钟而横黍之广恰合八寸一分之限考之
    于声则得其中实之以黍又适合一千二百
    之数岂非心通造化而为万世法者哉彼不
    得其原而徒为尺度揣摩之术者可一举而
    空之矣
 辨史记八寸七分一之说
 (史记误刋本曰黄/钟八寸七分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7a 页 WYG0136-0746c.png
 索隐曰律九九八十一故云长八寸十分一旧本作
 七分盖误也 朱子曰蔡京用事作乐尽破前代之
 言乐者因作中声正声如正声九寸中声只八寸七
 分一案史记七字多错乃是十分一其乐只是杜撰
 至今用之
 辨汉书九寸寸十分之说
 (汉书律历志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吴氏鼎曰此言黄钟九寸寸十分之始京房刘歆郑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7b 页 WYG0136-0746d.png
 康成并同后世如李照房庶胡瑗范景仁司马光皆
 用此说而明何塘曰汉志谓黄钟之律九寸加一寸
 为一尺夫度量权衡所以取法于黄钟者贵其与天
 地之气相应也若加一寸以为尺则又何取于黄钟
 殊不知黄钟之长固非人所能为汉志不知乃欲加
 黄钟为一寸谬矣
    蕙田案加一寸为尺者亦由不知黄钟之寸
    乃假借之辞固不得以度之一寸十分为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8a 页 WYG0136-0747a.png
    也
 辨朱载堉黄钟一尺之说
 (朱载堉曰一分者总为一段也命黄钟为一尺故曰/子一分丑三分二乃一尺中三寸之二寅九分八乃)
 (一尺中九/分之八)
    蕙田案一尺之说最为无理不足辨皆由泥
    于度尺而然也
 辨黄钟三寸九分之解
 吕氏春秋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8b 页 WYG0136-0747b.png
 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厚窍均者断
 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
 含少
 (乐典曰黄帝命伶伦断竹两节间声出三寸九分故/吹曰含少合其无声者四十二分则为全律三十九)
 (子半数也阳犹丽阴阴含少阳是以名也四古乐经/传自黄钟八寸一分上下相生穷于应钟 寸二分)
 (则其中间长短相距取用之数盖三寸九分而已伶/伦先得嶰溪之竹断取一均间别其三寸九分之内)
 (穴孔而吹之以备黄钟之五声故总其全体而命之/曰黄钟之宫而以其所穴之孔为黄钟所含之少声)
 (也矣朱载堉曰后学未达指三寸九分为黄钟之长/误 八寸一分三寸九分合为十二寸即律吕之全)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9a 页 WYG0136-0747c.png
 (数寸季本曰当为长/九 空径三寸之误)
    蕙田案吕览三寸九分之说乐典以为声出
    三寸九分乃是吹口古乐经传以下人各执
    一说皆揣拟无当惟
 御制律吕正义曰间尝截竹为管详审其音黄钟
    之半律不与黄钟合而合黄钟者为太簇之
    半律吕氏春秋以三寸九分之管为声中黄
    钟之宫即半太簇合黄钟之义乃知三寸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69b 页 WYG0136-0747d.png
    分者论宫均相应之半声而非论其长也故
    吕氏曰吹之则明指声矣曰含少少者非即
    半律之义耶后人但以长短之数欲牵合九
    寸八十一分多见其臆凿也
 附今尺八寸七分一之数
 律吕正义曰黄钟古尺九寸今尺七寸二分九釐(今/案)
 (古尺十寸当今尺八寸一分故黄钟之管于/古尺为九寸于今尺为七寸二分九釐也)
 大吕古尺八寸四分二釐七毫今尺六寸八分二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0a 页 WYG0136-0748a.png
 六毫
 太蔟古尺八寸今尺六寸四分八釐
 夹钟古尺七寸四分九釐一毫今尺六寸零六釐八
 毫
 姑洗古尺七寸一分一釐一毫今尺五寸七分六釐
 仲吕古尺六寸六分五釐九毫今尺五寸三分九釐
 三毫
 蕤宾古尺六寸三分二釐今尺五寸一分二釐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0b 页 WYG0136-0748b.png
 林钟古尺六寸今尺四寸八分六釐
 夷则古尺五寸六分一釐八豪今尺四寸五分五釐
 一毫
 南吕古尺五寸三分三釐三毫今尺四寸三分二釐
 无射古尺四寸九分九釐四毫今尺四寸零四釐五
 毫
 应钟古尺四寸七分四釐今尺三寸八分四釐
    蕙田案以上黄钟寸法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1a 页 WYG0136-0748c.png
汉书律历志黄钟八百一十分
后汉郑康成月令注曰凡律空围九分
 蔡氏邕铜龠铭曰龠黄钟之宫空圆九分容黍千二
 百粒
 月令章句曰黄钟之管径三分围九分
 孟氏康曰黄钟律孔径三分参天之数围九分终天
 之数
 韦氏昭曰黄钟管径三分围九分因而九之九九八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1b 页 WYG0136-0748d.png
 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
 晋志曰十二律空径三分
 隋志曰黄钟之管径三分长九寸
 宋史志曰皇祐中诏王洙范镇如房庶说造律径三
 分围九分容千二百黍
 胡氏瑗曰黄钟径三分四釐六毫围十分三釐八毫
 又曰黄钟律管每长一分内实十三黍又三分黍之
 一围中容九方分也后儒执守孤法多不能贯知权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2a 页 WYG0136-0749a.png
 量之法但制尺求律便为坚證因谓围九分者取围
 圆九分尔以是围九分之误遂有径三分之说若从
 径三围九之法则黄钟之管止容九百黍积止六百
 七分半如此则黄钟之声无从而正权量之法无从
 而生
 房氏庶曰大其空径四釐六毫是以乐声太高
 范氏镇曰古律空径三分围九分今新律三分四釐
 六毫此四釐六毫何从出 又曰古者以竹围为律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2b 页 WYG0136-0749b.png
 竹形本圆何以方分置算又算法圆分谓之径圆方
 分谓之方斜所谓径三围九方五斜七是也今圆分
 何以方法算之此算法之非是也
 司马氏光曰径三围九数家言其大要耳若以密率
 言之径七分围二十有二分也
 胡氏铨曰班固以八十一分为黄钟之实起十二律
 之周径度其长以容其实初未尝有径三围九之说
 也康之徒惑于八十一分之实以一寸为九分而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3a 页 WYG0136-0749c.png
 察方圆之异于是径三围九之论兴焉夫律之形圆
 如以为径三围九则刓其四角之方而不足于九分
 之数以之容黍岂能至于千二百哉然则所谓围九
 分方也何以知之知龠之方则知黄钟之分安得而
 不方哉围九分方而圜之则径不止于三分矣故夫
 径三围九之说孟康为之也
 朱子钟律篇曰黄钟围九分径三分四釐六毫 又
 曰古者只说空围九分不说径三分盖不啻三分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3b 页 WYG0136-0749d.png
 奇也
 蔡氏元定曰空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
 又曰案十二律围径自先汉以前传记并无明文惟
 班志云黄钟八百一十分由此之义起十二律之周
 径然其说乃自以律之长自乘而因之以十配合为
 说耳未可以为据也惟审度章云一黍之广度之九
 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嘉量章则以千二百黍实
 其龠谨权衡章则以千二百黍为十二铢则是累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4a 页 WYG0136-0750a.png
 十黍以为长积千二百黍以为广可见也夫长九十
 黍容千二百黍则空围当有九方分乃是围十分三
 釐八毫径三分四釐六毫也每一分容十三黍又三
 分黍之一以九十因之则一千二百也又汉斛铭文
 云律嘉量方尺圆其外庣旁九釐五毫幂百六十二
 寸深尺积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嘉量之法合龠
 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石一石积一千六
 百一十寸为分者一百六十二万一斗积一百六十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4b 页 WYG0136-0750b.png
 二寸为分者十六万二千一升积十六寸二分为分
 者一万六千二百一合积一寸六分二釐为分者一
 千六百二十则黄钟之龠为八百一十分明矣空围
 八百一十分则长累九十黍广容一千二百黍矣盖
 十其广之分以为长十一其长之分以为广自然之
 数也自孟康以律之长十之一为围之谬其后韦昭
 之徒遂皆有径三分之说而隋志始著以为定论然
 累九十黍径三黍止容黍八百有奇终与一千二百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5a 页 WYG0136-0750c.png
 黍之法两不相通而律竟不成唐因声制乐虽近于
 古而律亦非是本朝承袭皆不能觉独胡安定以为
 九分者九方分也以破径三分之法然所定之律空
 围不同则亦不成律矣
 性理大全彭氏曰黄钟律管有周有径有面幂有空
 围内积有从长如史记论纵长律历志论纵长及积
 东汉郑氏注月令论幂东汉蔡氏月令章句论纵长
 皆不易之论独周径之说汉以前俱无明文汉律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5b 页 WYG0136-0750d.png
 志开端未竟东汉蔡氏始创为径三分之说晋孟氏
 以后诸儒续为径三分围九分之说宋胡氏蔡氏又
 为径三分四釐六毫围十分三釐八毫之说然考之
 古方围周径幂积皆未有合尝依东汉蔡氏所言径
 三分以密率乘除止得空围内面幂七分七釐奇乃
 少一分九十二釐奇空围内积实止得六百三十六
 分奇乃少一百七十三分奇如此则黄钟之管无乃
 太狭盖黄钟空积忽微若径内差一忽即面幂及积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6a 页 WYG0136-0751a.png
 所差忽数至多此东汉蔡氏之说所以不合也晋孟
 氏诸儒言径三分围九分用径一围三之法虽是古
 率然以密率推之径一则围三有奇假如径七则围
 当二十有二今依孟氏所言径三分则围长当九分
 四釐二毫一秒强不但止于九分也若依九分围长
 之数则径当止有二分八釐六毫二秒六忽强又不
 及三分也此晋孟氏诸儒之说所以不合也宋胡氏
 不主径三围九之说大意疑其管狭耳然所言径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6b 页 WYG0136-0751b.png
 分四釐六豪围十分三釐八毫亦用径一围三之率
 若依所言三分四釐六毫径当得围十分八釐七毫
 六秒二忽强不但止于十分三釐八毫也若依十分
 三釐八毫围则径止得三分三釐奇又不及三分四
 釐六毫也此宋胡氏之说所以不合也宋蔡氏说径
 围分数与胡氏同至于算法用圆田术三分益一得
 一十二开方除之求径又以径相乘以管长乘之用
 三分益一四分退一之法求幂积今姑依其说以九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7a 页 WYG0136-0751c.png
 方分平置又三分益一以三方分割置于九方分之
 外其积十二方分其纵横可得三分四釐六毫强不
 尽二毫八丝四忽如蔡氏之说但依此径以密率相
 乘则空围内面幂不但止得九方分乃得九方分零
 四十釐六十毫五十七秒十四忽奇空围内积实不
 但止得八百一十分乃得八百四十六分五百四十
 五釐一百四十二秒六百忽奇如此则黄钟之管无
 乃太大细考之方内之圆所占者不止四分三圆外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7b 页 WYG0136-0751d.png
 之方所当退者又不及四分一以所知三分益一四
 分退一乃算家大约之法此宋蔡氏之说所以又不
 能尽合也今欲求黄钟的实定数取此管九寸寸作
 十分分作十釐釐作十毫毫作十秒秒作十忽以合
 天地五位终于十之数乃以十乘八十一得八百一
 十分以八百一十分配九十分管知此管长九十分
 空围中容八百一十分即十分管长空围中容九十
 分一分管长空围中容九分乃以此管面空围中所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8a 页 WYG0136-0752a.png
 容九分以平方幂面推之知一分有百釐釐有百毫
 毫有百秒秒有百忽积而计之九平方分通有面幂
 九万万忽依密率乘除得圆周长十分六釐三毫六
 秒八忽万分忽之六千三百一十二又以圆周求径
 计三分三釐八毫四秒四忽万分忽之五千六百四
 十五又以半径半周相乘仍得九万万忽内一忽弱
 通得面幂九平方分也既以周径相乘复得面幂如
 此则黄钟之广与长及空围内积实皆可计矣故面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8b 页 WYG0136-0752b.png
 幂计九方分深一分管则空围内当有九立方分深
 九十分管计九十则空围内当有八百一十立方分
 此即黄钟一管之实其数与天地造化无不相合此
 算法所以成也算法既成之后或以竹或以铜别为
 之依其长作九十分乃取九十分之分计三分三釐
 八毫四秒四忽万分忽之五千六百四十五以合孔
 径如此则围长面幂与夫空围内积自然无不吻合
 特径数自入毫以下非可细分而算法积忽与秒不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9a 页 WYG0136-0752c.png
 容不然耳
 李氏光地古乐经传曰彭氏之算庶几得之秒忽之
 下有不尽之分则亦无形之可纪也盖方体之积十
 四则内容之圆其积十一故知益一退一之法为古
 人疏率以积求周者置积为实以八十八乘之以七
 除之平方开之以周求径者置周为实以径法七因
 之以周法二十二除之以周径求积者置周折半为
 实以径折半为法乘之此彭氏之说也若以积求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79b 页 WYG0136-0752d.png
 则置积为实以十四乘之以十一除之平方开之以
 径求周则置径为实以周法二十二乘之以径法七
 除之其所得之数亦皆符会
 律吕正义定黄钟纵长体积面幂周径篇律吕新书
 黄钟长九寸空围九分(言圆面积/九方分也)积八百一十分夫
 有纵长有体积则面幂围径自可得而考矣汉蔡邕
 晋孟康吴韦昭皆主径三围九以今所定比例四率
 法求之得面幂六分七十五釐(平方定位法百釐成/分百分成寸故曰几)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0a 页 WYG0136-0753a.png
 (十几分几/十几釐)以长九十分乘之得体积六百零七分五
 百釐(立方定位法千釐成分千分成寸故/曰几百几十几分几百几十几釐)比之八百
 一十分母乃太少宋胡瑗蔡元定主径三分四釐六
 毫用定率求之得面幂九分三十九釐三十九毫以
 长九十分乘之得体积八百四十五分四百五十一
 釐比之八百一十分则又过之惟刘宋祖冲之密率
 求得径三分三釐八毫四丝四忽面幂八分九十九
 釐九十七毫有奇其数为近但其法以周率二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0b 页 WYG0136-0753b.png
 四之犹用圆田术三分益一起算故小馀犹未密耳
 夫执一说而不参互相求则于理有遗参互相求而
 不用密法比例则于数有遗今置黄钟古尺积八百
 一十分以九十分归之得面幂九方分用比例四率
 相求表内面线相等面积不同定数为比例以圆面
 积一十万为一率方面积一十二万七千三百二十
 四为二率今面幂九方分为三率推得四率一十一
 分四十五釐九十毫为圆面幂经线相等正方面积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1a 页 WYG0136-0753c.png
 以开平方得三分三釐八毫五丝一忽乃黄钟古尺
 之径数也求周则以周径相求定数为比例以径一
 百一十三为一率周三百五十五为二率今径三分
 三釐八毫五丝一忽为三率推得四率十分零六釐
 三毫四丝六忽为黄钟古尺之内周数也较以时尺
 则黄钟古尺之积比今尺之积即古尺自乘再乘之
 数比今尺自乘再乘之数(因体积相比故/用自乘再乘)以古尺一
 百分自乘再乘得一百万分为一率今尺八十一分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1b 页 WYG0136-0753d.png
 自乘再乘得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分为二率
 黄钟古尺积八百一十分为三率推得四率四百三
 十分四百六十七釐二百一十毫乃黄钟今尺之积
 也如求面幂则以今尺长七寸二分九釐归之得面
 幂五分九十釐四十九毫如法求径得二分七釐四
 豪一丝九忽是为黄钟今尺之径数若以古尺之径
 数如法比例以推今尺之径数或以今尺之径数如
 法比例以推古尺之径数皆彼此协合夫以纵长体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2a 页 WYG0136-0754a.png
 积面幂周径古尺今尺参互相求莫不环转符契而
 无毫釐之差始为立法之密而于理数无遗也
 (吴氏鼐曰黄钟长九寸空围九分则郑蔡孟韦之说/是也长九十分容千二百黍汉志之说而宋史宗之)
 (也积八百一十分亦汉志之说而蔡氏宗之也以空/围九分为九方分者则胡安定之说也径三三八五)
 (周一零六三则正义之说是也驳径三围九则温公/是也聚古人算律之言参差不一者断案精凿则彭)
 (氏也合古今尺比例而得黄钟真度者正义/也此义明而诸家疑似之说可剖而断也)
    蕙田案以上黄钟纵长体积面幂周径
汉志八百一十分黄钟之实也三百六十分林钟之实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2b 页 WYG0136-0754b.png
也六百四十分太簇之实也
 孟康曰黄钟长九寸围九分林钟长六寸围六分太
 簇长八寸围八分
蔡邕月令章句曰黄钟之管长九寸其馀皆稍短惟大
小围径无增减
隋志曰汉志云黄钟围九分林钟围六分太簇围八分
续志及郑康成并云十二律空皆径三分围九分后魏
安丰王依班固志林钟空围六分及太簇空围八分作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3a 页 WYG0136-0754c.png
律吹之不合黄钟商徵之声皆空围九分乃与均钟合
开皇九年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等参考古律制黄钟
之管俱径三分其九寸度有损益故容黍不同
范镇曰黄钟长九寸三分损一为林钟长六寸律皆围
九分黄钟积实得八百一十分三分损一林钟得五百
四十分十二律皆如此
 律吕新书东都之乱乐律散亡邕之时未乱当亲见
 之孟康时汉斛虽存而律不存康云黄钟林钟太簇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3b 页 WYG0136-0754d.png
 围径各异无足怪 又曰胡安定见仲吕反生不及
 黄钟之数乃迁就林钟以下诸律围径以就黄钟清
 声以夷则南吕为径三分围九分无射为径二分八
 釐围八分四釐应钟为径二分六釐五毫围七分九
 釐五毫(范蜀公曰胡先生律围十分三釐八毫者八/九分者一八分四釐者一九釐五毫者一皆)
 (非/是)夫律以空围之同故其长短之异可以定声之高
 下令其律之空围如此则亦不成律矣
 律吕正义律吕之见于史志者其说不一有主同径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4a 页 WYG0136-0755a.png
 者有主不同径者夫惟径之同乃得其长短之异而
 声字之清浊赖之以辨使径不同而长短又异则成
 同形十二律吕皆如一黄钟矣故同径之说乃十二
 律吕之定论也
 吴氏鼎曰礼记月令郑注曰凡律空围九分孔疏曰
 诸律虽长短有差其围皆以九分为限案此十二律
 围径无异之明文也汉志言黄钟八百一十分繇此
 之义起十二律之周径顾陈垿释之曰知律虽十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4b 页 WYG0136-0755b.png
 周径一也是也律吕新书论胡瑗围径不同之失及
 明韩邦奇志乐曰十二管随其长短而减其空围则
 于八百一十分十七万之数戾矣邢云路律考曰如
 孟康所云则应钟长四寸六分围四分六釐径止得
 一分五釐一分五釐之管涉于太细何以施吹何以
 成声以上三说足以正围径不同之非矣
    蕙田案以上十二律围径
 附以黍定尺不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5a 页 WYG0136-0755c.png
 (汉书律历志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
 (隋志一黍之广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一黍为一分)
 (魏志永平中太乐祭酒公孙崇以一黍之长累为寸/法太常卿刘芳受诏修乐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即)
 (为一分而中尉元匡以一黍之广度黍二缝以取一/分三家纷竞久不能决太和十九年高祖诏以一黍)
 (之广用成分体九十黍之长以定铜尺有/司奏芳尺同高祖所制芳遂典修金石)
 (宋史志景祐中阮逸胡瑗取上党秬黍中者累度求/尺制黄钟之律 马端临曰胡瑗以横黍累尺管容)
 (黍千/二百)
    蕙田案此横黍起分与汉志一黍之广广字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5b 页 WYG0136-0755d.png
    合
 (魏书志永平中太乐祭酒公孙崇/更造新尺以一黍之长累为寸法)
 (宋史志景祐中邓保信制尺用上党秬黍圆者一黍/之长累而成尺律管一据尺裁九十黍之长空径三)
 (分空围九分容秬黍千二百遂用黍长为分再累成/尺翰林学士丁度议曰保信黍尺以长为分虽合后)
 (魏公孙崇所说然当时已不施用况保信今尺以圆/黍累之及首尾相衔与实龠之黍再累成尺不同不)
 (可用诏罢之长景德中潞州上秬黍李照等择大黍/纵累之检考 短尺与太府尺合法乃定 范镇曰)
 (照以纵黍累尺空径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太长/不合古法 朱载堉曰黄钟九寸纵黍九分之寸)
    蕙田案此以纵黍累尺与古不合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6a 页 WYG0136-0756a.png
 (古乐经传古称秬黍中者中非不大不小之谓乃不/长不短之谓盖圆而无纵横者也今欲以黍参定律)
 (者须择圆/者为是)
    蕙田案圆黍起分即与横黍同矣
 (魏志中尉元匡以黍之广度黍二缝以取一分/ 朱载堉曰斜黍者非纵非横而首尾相衔也)
    蕙田案此以斜黍起分
 (朱载堉曰上党秬黍佳者纵累八十一枚/斜累九十枚横累百枚皆与大泉九枚合)
    蕙田案朱氏法当以横累九十枚斜累八十
    一枚与横黍法相近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6b 页 WYG0136-0756b.png
 (国朝会要曰古者黄钟为万事根本故尺量权衡皆/起于黄钟至晋隋间累黍为尺而以制律容受卒不)
 (能合及平陈得古乐遂用之唐兴因声以制乐其器/虽无法而其声犹不失于古五代之乱大乐沦散王)
 (朴始用尺定律而声与器皆失之故太祖患其声高/特减一律至是又减半律然太常乐比唐之声犹高)
 (五律比今燕乐高三律帝虽勤劳于制作而未得其/当者有司失之于以尺而生律也河南程氏曰黄钟)
 (之声亦不难定世自有知音者将上下声考之既得/正便将黍以实其管看管实得几粒然后推而定法)
 (可也古法律管当实千二百粒黍今羊头黍不相应/则将数等验之看如何大小者方应其数然后为正)
 (昔胡先生定乐取羊头山黍用三等筛子筛之取中/等者特未定也 又曰以律管定尺乃是以天地之)
 (气为准非秬黍之比也秬黍积数在先王/时唯此适与度量合故可用今时则不同)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7a 页 WYG0136-0756c.png
 (蔡氏元定曰律吕散亡其器不可尽见然古人所以/制作之意则犹可考也欲求声气之中而莫适为准)
 (则莫若且多截竹以拟黄钟之管或极其短或极其/长长短之内每差一分以为一管皆即以其长权为)
 (九寸而度其围径如黄钟之法焉如是而更迭之以/吹则中声可得浅深以列则中气可验苟声和气应)
 (则黄钟之为黄钟者信矣黄钟者信则十一律与度/量权衡者得矣后世不知出此而唯尺之求晋氏而)
 (下则多求之金石梁隋以来又参之秬黍下至王朴/刚果自用遂专恃累黍而金石亦不复考矣夫金石)
 (真伪固难尽信若秬黍则岁有丰凶地有肥瘠种有/长短小大圆妥不同尤不可恃况古人谓子榖秬黍)
 (中者实其龠则是先得黄钟而后度之以黍不足则/易之以大有馀则易之以小约九十黍之长中容千)
 (二百黍之实以见周径之广以生度量权衡之数而/已非律生于黍也百世之下欲求百世之前之律者)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7b 页 WYG0136-0756d.png
 (其亦求之于声气之先而/母秘之于秬黍则得之矣)
    蕙田案会要及新书皆言不必以黍定律
 后汉书律历志天效于景地效于响即律也阴阳和
 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
 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
 土灰考阴阳 又曰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
 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
 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8a 页 WYG0136-0757a.png
 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
 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
 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律
 晋书律历志杨泉记云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
 管河内葭莩为灰或云以律著室中随十二辰埋之
 上与地平以竹莩灰实律中以罗縠覆律口气至吹
 灰动縠
 隋书音乐志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都芳深有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8b 页 WYG0136-0757b.png
 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
 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飞灰已应每月所侯言皆
 无爽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
 气感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管灰相应若符契焉开
 皇九年平陈后高祖遣毛爽及蔡子元于普明等以
 候节气依古于三重密屋之内以木为案十有二具
 每取律吕之管随十二辰位置于案上而以土埋之
 上平于地中实葭莩之灰以轻缇素覆律口每月气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9a 页 WYG0136-0757c.png
 至与律冥符则灰飞冲素散出于外而气应有早晚
 灰飞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气即应或至中下旬间气
 始应者或灰飞出三五夜而尽或终一月才飞少许
 者高祖异之以问牛弘弘对曰灰飞半出为和气灰
 全出为猛气灰不能出为衰气和气应者其政平猛
 气应者其臣纵衰气应者其君暴高祖曰臣纵君暴
 其政不平非日别而月异也今十二月于一岁之内
 应用不同安得暴君纵臣若斯之甚也弘不能对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89b 页 WYG0136-0757d.png
 李氏光地曰京房候气之法自蔡伯喈郑康成皆有
 此说则恐古人诚有其法独十二管未必即是十二
 律而于长短之间原无所取故礼记正义云十二律
 各当其辰斜埋地下入地处卑出地处高黄钟之管
 埋于子位上头向南则是横插以迎诸方之气法在
 于方位不存乎长短也如后齐信都芳埋轮扇二十
 四于地中气至而扇自动者此必界其中间而周圜
 设轮以迎气耳其于长短分数又何与乎然是法也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90a 页 WYG0136-0758a.png
 亦古人所以验气之和不和如乐记所谓八风从律
 而不奸者耳列管候之固有应不应而又何可据是
 以得管也
    蕙田案候气之说始于东汉志而其法不传
    后人议之者不一今存之以俟考
          右黄钟真度
 
 
五礼通考 卷七十二 第 90b 页 WYG0136-0758b.png
 
 
 
 
 
 
 
 五礼通考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