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三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三十八
           刑部尚書秦蕙田
  吉禮
   方丘祭地
公元前244年
文獻通考秦始皇帝即位三年八神二曰地主泰山梁父葢天好隂祠之必於髙山下山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
公元前245年
漢書髙祖本紀二年六月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山川以時祀之六年御史令長安置祠祀女巫其梁巫祠天地
文獻通考漢文帝祭地渭陽髙帝
公元前359年
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四年冬十月行幸雍自夏陽東幸汾隂十一月甲子后土祠汾隂脽上禮行幸滎陽還至洛陽詔曰祭地冀州瞻望河洛廵省豫州觀于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郊祀天子郊雍曰今上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答也有司太史令談寛舒天地角繭栗陛下親祠后土后土宜于澤中丘為五壇壇一黄犢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上黄(侍祠之人着黄衣)於是天子東幸汾陰汾陽男子公孫滂洋等見汾旁有光如絳上遂后土祠汾陰脽上如寛舒等議上親望如上
 漢舊儀漢法三嵗祭地河東汾陰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雍畤又曰祭地河東汾陰后土宫宫曲入河古之祭地澤中方丘禮儀祭天泰一曰丘
公元前358年
武帝本紀元鼎五年冬十一月后土
公元前353年
元封四年春三月后土詔曰朕躬后土地祗見光集于靈壇一夜三燭其赦汾陰死罪以下六年春三月行幸河東后土詔曰朕禮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爲黄金后土神光三燭其赦汾陰殊死以下天下貧民布帛一匹
公元前350年
太初元年十二月髙里后土二年春三月行幸河東后土天下大酺五日夏四月詔曰朕用事介山后土皆有光應其赦汾陰安邑殊死以下天漢元年春三月行幸河東后土
    蕙田案漢郊祀歌有祀后土樂章圜丘
公元前307年
宣帝本紀神爵元年三月行幸河東后土
公元前301年
五鳳三年春三月河東后土詔赦天下
公元前291年
元帝本紀初元四年春三月河東后土汾陰徒賜民爵一級
公元前285年
永光五年三月河東后土
公元前283年
建昭二年春三月行幸河東后土
公元前32年
成帝本紀建始元年作長南北郊汾陰后土祠
公元前31年
二年三月辛丑上始后土北郊
公元前46年
永始三年冬十月皇太后詔復汾陰后土祠四年三月行幸河東后土吏民
公元前43年
元延二年三月行幸河東后土四年三月行幸河東后土
公元前40年
綏和元年三月行幸河東后土二年皇太后詔復長安南北郊
公元前7年
哀帝即位寝疾甘泉泰畤汾陰后土祠
公元前31年
文獻通考平帝時王莽奏罷甘泉泰畤長安南北郊又奏天地合祭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合祀天地南郊髙帝髙后夏日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髙后配議稱墬祗曰后土中央黄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墬祗稱皇墬后祗兆曰廣畤奏可
公元494年
後漢書祭祀建武元年爲壇祭告天地未以祖配天地共犢
公元530年
文獻通考建武二年正月郊别祀地祗位南面西上髙皇后西面北上皆在壇上地理羣神從食皆在壇下如元故事(岳瀆見山川門)地祗髙皇后用犢各一頭五岳牛一頭海四瀆牛一羣神二頭奏樂亦如南郊送神俎實于壇北
 黄圖元始后土壇方五丈六尺營去壇十歩外土營方二百歩限之其五零壇土如上五神去營歩數神道四通廣各十歩宫内道廣各二丈有闕爲周道后土宫外九歩岱宗西門外河北門外海東門外徑各六十歩壇方二丈二尺周道前望外徑六歩列望亞前望道外三十六歩壇廣一丈五尺一尺五寸周道列望之外徑六歩卿望亞列望道外徑三十五歩壇廣一丈一尺爲周道卿望之外徑六歩大夫亞卿望道外徑十九歩壇廣八尺八寸周道大夫望之外徑九歩士望亞大夫望道外徑十二歩壇廣六尺六寸周道士望外徑六歩凡地宗后土宫營方二里八里營再重道四通常以嵗之孟春正月親郊祭天南郊地配天地位皆南向同席地差在東共牢而食夏至使有司奉祭地祗於北郊髙皇后
公元前229年
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十八年三月壬午蒲坂后土
 漢官儀祭地河東汾陰后土宫宫曲入河古之祭地澤中方丘也以夏至日祭其禮儀祭天蒲坂縣河東郡后土祠在今蒲州汾陰縣北
公元前149年
中元元年十月甲申使司空告祠髙廟吕太后不宜配食髙廟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徳仁慈其上薄太后尊號髙皇后配食地祗遷吕太后主於園是嵗初北郊
祭祀中元元年初營北郊吕太后於園上薄太后尊號髙皇后配地髙廟北郊雒陽城北四里方壇四陛
公元前297年
世祖本紀中元二年春正月初立北郊后土
公元前214年
祭祀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别祀地祗位南面西上髙皇后西面北上皆在壇上地理羣神從食壇下如元始中故事
 漢官儀北郊壇在城西北角去城一里所謂方壇四陛但存壇祠舍而已鼓吹樂舞人御帳皆從南郊之具地祗位南面西上髙皇后西面皆在壇上地理羣神從食壇下南郊焚犢北郊埋犢
禮儀志凡齋天地七日大喪以下百日後乃齋如故事
          右秦祭地
公元222年
書禮蜀漢先帝章武二年丞相諸葛亮北郊成都
公元237年
通典魏明帝景初元年詔祀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配
 時髙堂隆上表古來娥英姜姒盛徳之妃未聞配食于郊者也漢文初祭地祗于渭陽(西漢武帝時始立汾陰后土祠孝文時祭地祗于渭陽事)以髙帝孝武立后土宜古典武皇天地
 文獻通考馬氏曰案鄭康成圜丘南郊為二方澤北郊為二而所祀天地亦各有二名曹魏郊祀遵用說然鄭說祀天有昊天有五帝而魏圜丘所祀曰皇皇帝天南郊所祀曰皇天之神鄭說地則崑崙有神州而魏方澤所祀曰皇皇后北郊所祀曰皇地之祗徃徃靈威仰崑崙等名不雅故有以易之然不皇天與天神后土之與地祗果可分而為二乎可笑
          右蜀祭地
公元266年
書禮晉武帝泰始二年郊祀地郊先后是年圜方二丘南北郊更修壇兆二至之祀合于二郊(時從有司議古者郊丘不異)十一月庚寅冬至親祠南郊自後方澤不别立
元帝泰興二年北郊立地祗共在天郊
公元325年
明帝太寧三年詔立北郊未及建而帝崩
太寧三年七月始詔立北郊成帝咸和八年正月追述前㫖于覆舟山南立之地郊五岳四望四海四瀆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嶽山白石霍山醫無閭蒋山松江㑹稽錢塘江先農凡四十四神也江南小山江左所立猶如西京小水皆有祭秩也是月辛未北郊始以宣穆張皇后配地魏氏故事非晉舊也
公元365年
建元元年正月北郊太常顧和表泰始中合二至之禮于二郊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或夏至同用陽漢光武正月辛未始建北郊此則與南郊同月及中興草創百度從簡合北郊一丘憲章未備權用斯禮時宜也至咸和中議别立北郊同用正月魏承後漢正月祭天配地髙堂隆以為祭天不以地配而稱周禮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於是和議是月辛巳北郊帝親奉
    蕙田髙堂隆祭天不以地配是矣所稱三王之郊一用夏正仍用鄭氏緯書之說非周禮
晉書樂志地郊神歌泰折皇祗神感群靈
 儀陰祀吉禮施夜将極時未移祗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祗之出薆若有靈無逺天下母祗之來遺光景照若存終㝠㝠祗之至舉欣欣舞象徳歌成文祗之坐同歡澤雨施化雲布八變聲教敷物咸亨祗是娯齊既潔侍者玉觴進咸穆穆嘉慶徳馨有晉羣生九壤格天庭保萬夀延億
          右晉祭地
公元421年
書禮宋武帝永初二年祀南北郊
公元422年
少帝本紀永初三年九月司空尚書令亮等奏髙祖武皇帝配天郊至於地祗之配雖禮無明先代舊章毎所因循魏晉故典足為前式謂武敬皇后宜配北郊明年孟春有事二郊請宣攝内外依舊詔可
公元459年
通典孝武帝大明三年北郊鍾山北道西與南郊相對後還舊處
 初晉始置於覆舟山南至於此移之廢帝舊地吉祥復之
書禮北郊夕牲進熟乗輿百官到壇三獻悉如南郊之禮惟事訖太祝令牲玉饌物詣塪置牲上訖又以一牲覆其上治禮舉手曰可霾二十人時下土填塪欲半博士白事
          右宋祭地
公元908年
南齊書禮齊髙祖建元二年正月次辛祀北郊犧牲之色因舊不改而無配詔可(用王儉議)
公元484年
武帝永明二年祠部郎中蔡履東京禮儀南郊禮畢北郊明堂太學博士王祐議正月上辛宜祭南郊辛有事明堂後饗祀北郊博士劉蔓議若依漢書五供便應先祭北郊然後明堂則是地先天食所未可也兼太常丞蔡仲熊魏髙堂隆九日南郊十日北郊十一日明堂十二日宗廟案隆此言是審於時定制尚書陸澄明堂用日宜依古在北郊後漢南郊大駕北郊以下車駕十省其二尚書王儉春秋感精符云王者天母地則北郊之祀應在明堂先漢北郊亦有親奉太常顧和秉議今宜親祀北郊明年正月上辛昊天次辛瘞后土後辛明堂並親奉詔
公元485年
武帝本紀永明三年春二月辛丑車駕北郊
齊書樂志北郊樂歌辭案周頌昊天有成命郊祀天也是則周漢以來祭天地皆同辭宋顔延之地神一篇餘與南郊同齊北郊羣臣入奏肅咸樂牲入奏引牲薦豆毛血嘉薦皇帝壇東門奏永至飲福酒奏嘉胙便殿休成辭並與南郊迎送昭夏登歌
 迎地神昭夏樂詔禮崇營敬享元畤靈正丹帷月肅紫墀薦登華風縣凝鏘神惟戾止鬱葆遥荘昭望嵗環游辰太穆哉尚禮横光秉藹
 皇帝升壇登歌佇靈敬享禋肅彜文縣動聲儀薦絜牲芬陰祗以貺昭司式慶九服熙䖍六農祥正
 皇帝初獻地徳凱容之樂繕方丘國陰掩珪晷仰靈心原委丘林(八句)禮獻物樂薦音(此下除二十二句餘皆顔辭)
 次奏昭徳凱容樂慶圖濬邈藴祥祕瑶俔天炳月嬪光紫霄化靈懋閫則風調儷徳方儀徽載以昭
 送神昭夏之樂薦神升享序楙掩玉俎金奏寳斾轉旒駕旋溢素景紫躔靈心顧留宸睠外瀛中縣
 瘞埋奏𨽻幽之樂后皇嘉慶定祗元畤承帝休圖祗敷靈祉篚羃周序軒朱凝㑹牲幣芬壇精明佇葢調川瑞昌岳祥
          右齊祭地
書禮儀志梁武帝北郊方壇北郊上方十丈下方十二丈髙一丈四面各有陛其外為壝再重與南郊間嵗正月上辛以一特牛后土之神於其上以徳后配禮以黄琮制幣五官神先五岳沂山嶽山白石霍山閭山蒋山四海四瀆松江㑹稽錢塘江四望從祀太史設埋次於壬地焉
通典除四望座(博士明山賓北郊岳鎮海瀆之座而又有四望座疑重遂省四望座)松江浙江五湖鍾山白石山並留之如行一獻之
公元505年
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四年何佟之周禮地曰祗今不稱祗地攢宜題曰后地座又北郊上和香以地於人親宜加雜馥並從
公元506年
五年明山賓稱周以五月祭地殷以六月祭地七月祭地自頃以來南北二郊同用夏正皆以始祖配饗詔依議
書音樂志北郊迎神諴雅一曲三言地徳普崑
 丘峻羽翟應朄出尊祗展誠信海瀆羅岳鎮惟福祉咸昭晉
 送神諴雅一曲四言(詞同南郊)
 皇帝初獻登歌二曲四言方壇既塪地祗已岀盛典弗諐羣望咸秩乃升乃獻敬成禮卒靈降無兆神饗載謐允矣嘉祚其升如日至哉坤元實惟厚載躬兹奠饗交顯晦或升或降摇珠動佩徳表成物慶流皇代純嘏不諐祺福是賚
          右梁祭地
通典陳武帝受禪亦以間嵗正月上辛特牛一祀地于北郊皇妣昭后配
公元558年
陳書髙祖本紀永定二年春正月乙巳輿駕親祀北郊文帝本紀天嘉元年春正月辛未車駕親祀北郊三年春正月辛酉輿駕親祀北郊五年春正月辛巳輿駕親祀北郊
書禮儀志文帝天嘉中北郊改以徳皇帝
光大中以昭后配北郊
公元571年
宣帝本紀太建三年春正月辛未親祀北郊七年春正月辛巳親祀北郊九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祀北郊
公元568年
通典宣帝即位郊壇卑下増廣之(祠部郎中王元規議舊壇上徑廣九丈三尺加七尺以則地義下徑廣十五丈取三分益一髙五寸請加尺五寸取二倍漢家之數)
          右陳祭地
公元400年
魏書太祖本紀天興三年春正月癸亥有事北郊分命諸官循行州郡觀民風俗察舉不法賜羣臣布帛各有差
禮志天興三年正月癸亥瘞地北郊以神元竇皇后五岳名山在中壝内四瀆大川外壝后土元后共用元牲一玉兩珪幣用束帛五岳等用牛一祭畢瘞牲體右於壇之北亥地從陰也乙丑京師畿内五嵗以下其後夏至祭地方澤用牲帛之屬與二郊
公元489年
髙祖本紀太和十三年五月庚戌車駕有事方澤
公元494年
十八年二月己丑行幸河陰規建方澤之所二十年五月丙戌初營方澤河陰丁亥車駕有事方澤
    蕙田北魏方丘歌辭圜丘
          右北魏祭地
公元496年
書禮儀志北齊方澤三年一祭謂之禘祀為壇在國北郊廣輪四十尺髙四尺面各一陛其外三壝相去廣狹圜丘壝外大營廣輪三百二十歩營壍廣一十二尺深一四面通一門又為瘞坎於壇之壬地中壝之外廣深一丈二尺黄琮束帛夏至之日崑崙皇地祗於其上以武明皇后配其神州神社岱岳沂鎮㑹稽鎮云云山亭山蒙山羽山澤山崧岳霍岳衡鎮荆山内方大别山敷淺原桐柏山陪尾山華岳泰岳積石山龍門山江山岐山荆山嶓冢壺口山雷首山柱山城山王屋山西朱圉山鳥鼠同穴熊耳山敦物蔡蒙梁山㟭山武功山太白山恒岳醫無閭山鎮陰山白登山碣石山太行山狼山龍山漳山宣務山閼山方山苟山狹龍山淮水東海泗水沂水淄水濰水江水南海漢水榖水洛水伊水漾水沔水河水西海黒水澇水渭水涇水鄷水濟水北海松水京水桑乾漳水沲水衛水洹水延水並從祀其神州位在青陛之北甲寅地社位赤陛之西未地稷位白陛之南庚地自餘並内壝之内内向如其合用牲十二儀同圜丘其後諸儒定禮北郊嵗一祀皆以正月上辛
公元563年
北齊武成帝本紀河清二年春正月丁丑以武明皇后配祭北郊
書禮儀志後齊北郊為壇南郊壇為瘞坎方澤坎祀神州神於其上以武明皇后禮用兩圭有邸各用黄牲一儀瘞如北郊
          右北齊祭地
公元562年
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春正月辛丑皇帝位癸卯方丘
明帝本紀元年九月甲子天王冬十月丙戌方丘武帝本紀保定元年春正月壬子方丘天和二年春正月丁亥初立郊丘壇壝制度
書禮志周方丘國陰六里之郊丘一成八方崇一丈方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方一階尺一級其壝八面徑百二十歩内壝半之神州之壇崇一方四丈在北郊方丘之右其壝如方丘北郊方丘神農配后地之祗神州則以獻后莫那配焉用牲祭皇地祗以其方色
 通典莫那周明帝逺祖隂山南徙始居遼西
公元577年
周書武帝本紀建德六年夏五月己丑方丘
公元578年
宣帝本紀宣政元年六月皇太子皇帝位秋七月戊申方丘
          右周祭地
書禮儀志高祖受命議定祀典方丘宫城之北十四里丘再成成髙五尺下成十丈上成五丈夏至之日祭皇地祗於其上以太祖配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營州咸州揚州九州山海林澤丘陵墳衍原隰並皆從祀地祗及配帝壇上黄犢二神九州神座第二八陛之間神州東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營州北方咸州東北揚州東方各用方色犢一九州山海以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間其冀州山林川澤丘陵墳衍於壇之南少西加羊豕各九北郊孟冬神州之神以太祖武元皇帝牲用犢二
公元583年
髙祖本紀開皇三年夏五月辛酉有事方澤
公元605年
禮儀煬帝大業元年孟冬神州改以髙祖文帝文獻通考北齊後周隋北郊迎送神等歌詞南郊
書音樂志方丘歌辭四首
 迎神昭夏柔功陰徳昭陳瘞典盛元郊篚羃清膋鬯馥皇情具寮肅笙頌合鼓鼗㑹出桂旗孔葢如在肅有承神胥樂慶福
 奠玉帛登歌道惟生育器乃包藏報功稱範殷薦有常六瑚已饋五齊流香貴誠尚質敬洽義彰神祚惟永帝業増昌
 皇地祗歌辭諴夏厚載垂徳崑丘主神陰壇吉禮北至良辰鑒水呈絜牲表純樽壺夕視幣玉朝陳羣望咸秩精靈畢臻祚流于國祉被于人
 送神歌辭昭夏辭奠既徹獻己周竦靈駕逺遊四極九縣方流社恒遍埋玉掩牲芬晰神理國文
方澤歌辭
 降神昭夏報功陰澤展禮元郊平宗鎮方鼎升庖調歌絲竹縮酒江茅聲舒鐘鼓器質陶匏列耀秀華凝芳都荔川澤茂祉丘陵容衛雲飾山罍浮汎齊日至之禮歆兹大祭
 奠玉奏昭夏曰若厚載方澤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包含養功藏靈迹斯箱千子則百
 初獻登歌辭(舞辭同圜丘)質明孝敬求陰順陽有四陛琮為八方牲牷蕩滌蕭合馨香和鑾戾止振鷺來翔威儀簡簡鐘鼓喤喤聲和孤竹韻入空桑封中雲氣上神下元主功葢藏
 望坎位皇夏司筵撤席掌禮移次廻顧封壇恭臨坎位瘞玉埋俎藏芬斂氣是曰就幽成斯地意
          右隋祭地
舊唐書禮儀志武徳初定令毎嵗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亦以景帝配其壇在宫城之北十四里壇制再成下成十丈上成五丈毎祀則地祗及配帝設位壇上神州五嶽四鎮四瀆四海五方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並皆從祀神州在壇之第二五嶽以下三十七座在壇下外壝内丘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其牲地祗及配帝用犢三神州用黝犢一嶽以下加羊豕各五
 孟冬神州北郊景帝牲用黝犢
    蕙田夏至方丘至唐乃合於禮然神州之祭尚仍襲鄭注之謬也
通典太宗貞觀時奉髙祖配地郊
 中書令房玄齡禮官以為有益於人則祀之神州者國之所托八州則又不相近代通祭九州今除餘州等八座唯祭皇地祗及神州以正祀典
舊唐書音樂志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樂章八首(貞觀中禇亮等作)
 迎神豫和萬物資以化交泰昇平從業惟簡得一斯寧儀光玉帛送舞變咸英黍稷良非貴明徳信惟馨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圜丘)
 登歌玉帛肅和至矣坤徳皇哉地祗開元統紐合大承規九宫肅列六典相儀永言配命長保無虧
 迎俎用雍和柔而能方直能敬厚徳以載大亨以正有滌斯牲布聲斯盛介兹景福祚我休慶
 皇帝酌獻飲福夀和(詞同冬至圜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玉幣牲牷薦享羽旄干戚遞成容一徳惟寧兩儀三才保合四時武舞凱安(詞同冬至圜丘)
 送神順和陰祗叶贊厚載方貞牲幣具舉簫管備成其豐惟肅其徳惟明神之聽矣式鑒䖍誠
神州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黄輿厚載赤寰歸徳含育九區保安萬國誠敬不怠禋祀有則樂以迎神其儀不忒
 送神神州陰祀洪恩廣濟草樹霑和飛沉沐恵禮修鼎俎奠歆瑶幣送樂有章靈軒其逝
神州北郊八章(貞觀中禇亮作)
 迎神順和(詞同夏至方丘)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圜丘)
 登歌玉帛肅和大矣坤儀至哉神縣包含日域牢籠月竁露潔三清風調六變皇祗届止式歆恭薦
 迎俎用雍和泰折嚴享陰郊展敬禮以導神樂和性黝牲在列黄琮俯暎九土既平萬邦貽慶
 皇帝酌獻飲福夀和(詞同冬至圜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神道降祥庶品靈心載徳羣生水土既調三極文武畢備九區平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圜丘)送神順和(詞同冬至圜丘)
髙宗永徽中神州之祀
 禮部尚書許敬宗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謂之北郊分地為二既無典據理又不通合於一祀以符古義仍並循附式令永垂後則可之
 唐書蕭徳言方丘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載經請止一詔曰可
    蕙田案鄭氏神州之謬至是乃破
文獻通考乾封初依舊神州皇地祗壇依舊渭水安置
 奉常博士陸遵等議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漢光正月辛未始建北郊東晉成帝咸和中北郊正月無指武徳即用十月為是陰用事故于此時祭之請依舊十月致祭從之
公元685年
    蕙田案是時圜丘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皆以髙祖太宗並配則天垂拱元年郊丘諸祠以髙祖太宗髙宗並配開元十一年髙祖配而罷三祖並配至二十年蕭嵩定禮祖宗之配始定不復改矣
公元695年
 武后天册萬嵗元年親享南郊合祭天地
公元712年
睿宗景雲三年将祀南郊有司請設皇地祗位
    蕙田賈曾議詳圜丘條下
唐書睿宗本紀先天元年夏五月戊寅有事北郊辛巳大赦改元曰延和内外陪禮者勲一轉民酺五日
舊唐書音樂志睿宗太極元年祭皇地祗于方丘樂章八首(不詳撰者)
 迎神順和(黄鍾宫三變太簇一變姑洗一變南吕一變)坤厚載物徳柔垂祉九域咸雍四溟為紀敬因良䖍修陰祀廣樂張靈降止
 金奏(新加太簇宫)坤元至徳品物資生神凝博厚道叶髙明列鎮五嶽環流四瀛于何不載萬寳斯成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貞觀冬至圜丘黄鍾宫)登歌玉帛肅和(詞同貞觀太廟肅和應鍾均之夷則)迎俎及酌獻雍和(詞同貞觀太廟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詞同皇帝朝羣臣舒和)武舞凱安(詞同貞觀冬至圜丘)送神順和(林鍾宫)樂備金石禮光樽俎大享爰終洪休是舉雨零感節雲飛應序應紱載辭皇靈具舉
公元723年
唐書玄宗本紀開元十一年二月壬子汾陰后土文獻通考開元十一年上将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書張說進言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東有漢武后土之祀此禮久闕歴代莫能行之願陛下紹斯墜典以為三農祈榖此誠萬姓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后土汾陰脽太史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祥風繞壇日揚其光(初有司奏修壇掘地獲古銅鼎二其大者四升小者容一升色皆青又獲古甎九寸篆書千秋萬嵗字及長樂未央字又有赤兎見于壇側祠堂婦人素像則天時移西梁山神素像就祠中配焉至十一年有司遷梁山神像于祠外之别室焉兼以中書令張嘉貞為壇塲使将作少監張景為壇副使張說禮儀使)
公元732年
唐書玄宗本紀開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蕭嵩奏上開元新禮十一月庚申后土脽上大赦天下
唐書玄宗本紀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汾陰后土
文獻通考開元二十年車駕欲幸太原中書令蕭嵩上言云十一年親祠后土為蒼生祈榖自是神明昭祐累年豐登有祈必報禮大者漢武親祠脽上前後數四請准舊事后土報賽禮上從之至十一月二十一日后土脽上其文曰恭唯坤元道昭品物廣大茂育暢於生成庶憑休和恵及黎獻博厚之位粤在汾陰肅恭時廵昭舊典敬以琮幣犧牲粢盛庶品備兹瘞禮式展誠慤睿宗皇帝配神作主禮畢所司刋石於祠所(上自為文)
公元723年
舊唐書音樂志玄宗開元十一年祭皇地祗于汾陰樂章十一首
公元732年
 迎神順和林鍾宫(以下各再變復黄門侍郎韓思作)太樂和暢殷薦明神一降通感八變必臻有求斯應無徳不親降靈載止休徴萬人太蔟角(中書侍郎盧從愿作)坤元載物陽樂發生播殖資始品彚咸亨列俎棊布方壇砥平神歆禋祀后徳惟明姑洗徴(司勲郎中劉晁作)大君出震有事郊禋齋式既肅馨香畢陳樂和禮備候暖風春恭惟降福實賴明神南吕羽(禮部侍郎韓休作)於穆濬哲維清緝熙肅事昭配永言孝思滌濯靜嘉馨香在兹神之聽之用受福
 皇帝行用太和黄鍾宫(吏部尚書王晙作)於穆聖皇六葉光太原刻頌后土疏揚寳鼎陳符歊雲降祥禮樂備矣降福穣穣
 登歌玉帛肅和蕤賓均之夾鍾羽(刑部侍郎崔元暐作)
 聿修嚴配展事禋宗祥符寳鼎禮備黄琮祝詞信明徳惟聰介兹景福永永無窮
 迎俎用雍和黄鍾均之南吕羽(徐州刺史賈曽作)蠲我餴饎潔我膋薌有豆孔碩為羞既臧至誠無昧精意惟芳神其醉止欣欣樂康
 酌獻飲福夀和黄鍾宫(禮部尚書蘇頲作)禮物備樂章乃陳誰其作主皇考聖真對越天聖明佐窅然汾上厚澤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太簇宫(太常少卿何鸞作)樂奏云闋禮章䖍禋宗于昭假于天惟馨薦矣既醉歆焉神之降福永永萬年
 武舞凱安黄鍾均之林鍾徴(主爵郎中蔣挺作)維嵗之吉維辰之良聖君紱冕肅事壇場大禮已備大樂斯張神其醉止降福無疆
 送神順和(尚書右丞源光裕作)方丘既膳嘉享載謐齊敬畢誠陶匏貴質秀簠豐薦芳俎盈實永福流其昇如日
舊唐書禮儀志開元二十年蕭嵩中書令改撰禮祀地一嵗有
開元祭地夏至日祭皇地祗于方丘壇上髙祖神堯皇帝配座(毎座籩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百七十二座)祭神州地祗于壇第一等(籩豆四餘如上也)祭五岳四鎮四海四瀆五山五川五林五澤五丘五陵五墳五衍五原五隰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所(毎座籩豆各一簠簋俎各一皆舊禮為定)立冬後祭神州地祗于北郊太宗文武聖皇帝配座(毎座籩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也)
樂用姑洗三成周禮函鍾之均八變則地皆降可得而禮鄭元祭地有二一是大地崑崙為皇地祗則宗伯黄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域内之神州兩圭邸所祭者國家後禮則不神州之祀今依前禮爲定既曰地祗其樂合用函鍾之均八變
皇帝夏日至祭方丘儀(后土孟冬神州攝事並附)
     齋戒
祭七日戒皇帝衮冕前祭二日太尉髙祖神堯皇帝廟如常告之儀(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神州則告太宗文武聖皇帝廟餘並如圜丘之儀
     陳設
前祭三日尚舍直長大次外壝東門外道北南向(攝事衛尉設祭公卿以下次于東壝道南北向西上)尚舍奉御御座衛尉設文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祭官次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師南壝外道諸王三師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於祭官之東北西上介公酅公於南壝外道西東向諸州使人東方南方於諸東南西向西方北方介公公西南東向皆北上諸國之客東方南方於諸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於諸使人南東向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於西壝之外道南北向東上(其褒聖侯文官三品之下攝事御座以下至此儀)設陳饌幔於内壝東門西門外道北面南向(壇上神州東方南方之饌陳於東門西向西方北方之饌陳於西門東向神州西門之饌)前祭二日太樂令宫縣樂於壇南内壝之外樹靈鼓北縣内道左右餘如圜丘儀又為瘞塪於壇之壬地内壝外方深取足容南出陛前祭一日奉禮設御位(攝事無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望瘞位於壇西南當瘞塪北向設祭公卿位於内壝東門之外道南分獻官於公卿之南執事位於其後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御史位於壇上正位東南隅西向副位西南東向奉禮位於樂縣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奉禮贊者位於瘞塪西南東向南上協律郎位於壇上南陛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縣之間當壇北向設從祭之官三師位於縣南道東諸王位於三師之東俱北向西上介公公位於道西北東上文官從一以下九品以上位於執事之南毎等異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文官等異重行東向北上諸州使人東方南方於諸東南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介公公西重行北面東上設諸國客使位於内壝南門之外東方南方於諸使人之東毎國異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諸州使人之西毎國異重行北面東上(攝事三師以下至此儀)設門外位祭官公卿以下皆於東壝之外道南等異重行北面西上三師位於南壝外道諸王三師之南俱西向介公酅公於道西東向北上文官從一以下九品以上位於東壝外祭官之南毎等異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壝之外道南等異重行北面東上諸州使人東方南方於諸東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介公公西重行東面北上設諸國客東方南方於諸使人之南毎國異重行西面西方北方於諸使人之南毎國異重行東面北上(攝事三師以下至此儀)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一在北少退玄牲一在南少退後廪犧令位於西南祝史其後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其後西向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南向設皇地祗酒尊於壇之上下太尊二著尊二犧尊二罍一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尊壺尊二山罍二在壇下皆於南陛東北向俱西上配帝著尊二犧尊二象尊二罍一在壇上於皇地祗酒尊東北西上(孟冬北郊酒尊神州酒尊之東如夏至之儀)神州太尊二在第一等毎方嶽鎮海瀆俱山尊二山林澤蜃尊二丘陵墳原隰概尊二凡尊各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神州以上之尊置於坫以下之尊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設爵於尊下孟冬壇上之尊置於坫壇下之尊藉以席)設御洗及設玉幣之篚等並如圜丘儀(孟冬祭同)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帥其屬升設皇地祗神座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藳秸髙祖神堯皇帝神座(孟冬神州則設太宗文武聖皇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神州地祗神座第一東南方席以藳秸又設鎮海以下之座於内壝之内各於其方皆有原隰丘陵墳衍之座又設中以下之座於壇之西南内向自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省牲器(如别儀)
     鑾駕宫服衮冕如土圜丘儀(孟冬北郊圜丘)
     奠玉帛
祭日未明三刻諸祭官服其服郊社令良醖令各帥其屬入實尊罍玉幣(凡六尊之次太尊為上實以泛齊著尊次之實以醴齊犧尊次之實以盎齊象尊次之實以醍齊壺尊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尊為上實以沈齊犧尊次之實以醴齊象尊次之實以盎齊以上孟冬神州太尊實以沈齊五方岳鎮海瀆山尊實以醍齊山川林澤蜃尊實以沈齊丘陵以下之散尊實清酒玄酒各實於諸齊之上尊禮神玉皇地祗以黄琮其幣以黄配帝之幣亦如之神州之玉以兩圭有邸其幣以元孟冬岳瀆以下之幣各從方色)太官令進饌者入實饌及禮官就位史太祝掃除等並如圜丘儀(孟冬同)駕将至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從祭官客使等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廻輅南向将軍降立於輅左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俯伏興還侍位五品以上從祭之官皆就壝外位(攝事無駕至大次下儀)大樂令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於縣武舞於縣南道西謁者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皇帝大次半刻謁者贊引各引祝官通事舍人引從祀羣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向侍中版奏外辦皇帝衮冕(孟冬神州大裘而冕)出次華葢侍衛常儀(侍中負寳陪從如式)博士太常卿太常卿皇帝中壝門外殿中監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鎮圭殿中監皇帝大圭鎮圭華葢仗衛停於門外侍者從入謁者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皇帝版位太常卿再拜請行事並如圜丘(攝事圜丘攝事)協律郎舉麾工鼓柷順和之樂乃以林鍾為宫太蔟為角姑洗為徴南吕為羽作文武之舞樂舞八成(林鍾太蔟姑洗南吕皆再成)偃麾戞敔樂止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玉幣奏樂之節並如圜丘(攝事太尉玉帛下倣此)登歌肅和之樂以應鍾之均太常卿皇帝北向跪奠於皇地祗(孟冬神州)神座俯伏興及奠配座並如圜丘(攝事圜丘攝事)
     進熟
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陳饌之儀如圜丘俎初入門奏雍和之樂以太蔟之均(自後接神之樂用太蔟)饌至陛樂止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皇地祗之饌升自南陛配帝之饌升自東陛神州之饌升自北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諸太祝迎引壇上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司徒太官令進饌者降自東陛以出司徒復位太祝還尊所又進設岳鎮以下之饌相次畢太常卿皇帝罍洗樂作其盥洗酌獻跪奠奏樂之儀並如圜丘(攝事圜丘攝事儀)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攝則云謹遣太尉名下倣此)敢昭告於皇地祗乾道運行日躔北至景風應序離氣效時嘉承至和肅若舊典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兹祗瘞式表誠慤髙祖神堯皇帝配神作主尚享太祝俯伏興(孟冬神州包含區夏載植羣生溥被域中賴兹厚徳式遵彜典揀此元辰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明獻厥誠備兹祗瘞皇祖太宗文武聖皇帝配神作主)皇帝再拜(攝則太尉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尊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皇帝配帝酒尊所執尊者舉冪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沈齊訖樂作太常卿皇帝髙祖神堯皇帝神座東向跪奠爵俯伏太常卿皇帝少退東向立樂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左北向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孝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髙祖神堯皇帝時唯夏至肅敬訓典用祗祭於皇地祗唯髙祖徳叶二儀道兼三統禮膺光配敢率舊章(孟冬皇曽祖太宗文武聖皇帝徳被乾坤格于上下昭配之儀欽率舊章)謹以制帛犧齊粢盛庶品肅雍明薦作主侑神尚享太祝俯伏皇帝再拜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興還尊所皇帝飲福受胙亞獻終獻盥洗酌獻飲福並如圜丘儀(唯皇地祗太尉亞獻酌醍齊時武舞作合六律六吕為異耳)初太尉升獻謁者一人引獻官詣罍洗匏爵訖升自己陛詣酒尊所執尊者舉冪酌沈齊進奠神州座前引降還本謁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盥洗訖各詣酒尊所俱酌醍齊訖引獻官各進奠於諸方岳鎮海首座餘皆祝史助奠相次而畢引還本位贊引五人各引獻官詣罍洗盥洗酒尊所酌沈齊山川林澤如岳鎮之儀訖又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酒尊所俱酌清酒丘陵以下齋郎助奠如上儀訖各引還本位武舞六成樂止舞獻俱畢諸祝徹豆及賜胙皇帝再拜奏樂並如圜丘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瘞太常卿皇帝樂作皇帝望瘞北向立樂止於羣官将拜上下諸祝各執篚進神座前取玉帛齋郎以俎載神州以上牲體稷黍飯爵酒各由其陛降壇北行當瘞塪西行太祝玉幣饌物置於塪諸祝又以岳鎮以下禮幣牲體皆從瘞奉禮曰可瘞塪東西廂六人寘土半塪太常卿前奏禮畢皇帝大次樂作從祀羣官諸方客使御史以下出並如圜丘儀其祝版燔於齋所
     鑾駕還宫如圜丘
公元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夏至日祀皇地祗于方丘髙祖立冬神州北郊太宗天寳五年皇王之典聿修百代郊祭之義允屬於三靈聖人既因時以制宜王者亦緣情以革禮且尊莫大天地禮莫崇於祖宗嚴配昭升豈宜異數烝嘗之獻既著於常式南北之郊未展於時享自今已後毎載四時孟月先擇吉日昊天上帝其皇地祗合祭以次日祭九宫壇皆令宰臣行禮奠祭務崇蠲潔稱朕意焉
公元742年
    蕙田唐玄宗開元禮後天寳元年合祭天地南郊終唐之世莫之或改故地祗之祭闕焉詳見圜丘
公元777年
 册府元龜代宗大歴十二年秋八月増修北郊齋宫二十五間
公元829年
 唐文宗太和三年六月太常寺北郊祀皇地祗壇先闕齋宫請准列置一所可之
          右唐祭地
 
 
 
 
 
 
 
 
 
 
 五禮通考卷三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