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135-06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十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二十六
   明堂
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九年九月辛卯诏起明堂辟雍
 水经注温水自北苑南出历京城内河干两湄太和
 十年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荫郭南结两石桥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135-0685b.png
 横水为梁又南径藉田及药圃西明堂东明堂上圆
 下方四周十二户九堂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
 井之下施机轮饰缥仰象天状画北通之宿鸟盖天
 也(图书集成此处错简已正尚有讹/误当云画北辰列宿象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
 之辰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
 水为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
 经建也
 齐书魏虏传宏既经古洛是岁下伪诏尚书思慎曰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135-0685c.png
 思遵先旨敕造明堂之样卿所制体含六合事越中
 古理圆义备可轨之千载信是应世之材群臣瞻见
 莫不佥然欲速造朕以寡昧亦思造盛礼卿可即于
 今岁停宫城之作营建此搆远成先志近副朕怀
    蕙田案据此则高祖迁洛之后即有是诏但
    营建未成耳而魏收书失载得此足以补之
十五年四月己卯经始明堂十月明堂成
礼志太和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冬至将祭圜丘帝衮冕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135-0685d.png
剑舄侍臣朝服之圜丘升祭柴燎遂祀明堂
高祖本纪十六年正月己未祀显祖献文皇帝于明堂
以配上帝遂升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每朔依以为常九月甲寅朔大序昭穆于明堂
礼志十六年九月甲寅朔大享于明堂
 任城王傅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斋于明堂左个
 诏太常卿王谌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世宗本纪延昌三年冬十二月庚寅诏立明堂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135-0686a.png
礼志熙平二年三月癸未太常少卿元瑞上言谨详圣
朝以太祖道武皇帝配圜丘道穆皇后刘氏配方泽太
宗明元皇帝配上帝明密皇后杜氏配地祗又以显祖
献文皇帝配雩祀太宗明元皇帝之庙既毁上帝地祗
配祭有式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庙配事重不敢专决请
召群官集议以闻灵太后令曰依请于是太师高阳王
雍等议窃以尚德尊功其来自昔郊稷宗文周之茂典
仰惟世祖太武皇帝以神武纂业尅清祸乱德济生民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135-0686b.png
功加四海宜配南郊高祖孝文皇帝大圣膺期惟新魏
道刑措胜残功同天地宜配明堂令曰依议施行 初
世宗永平延昌中欲建明堂而议者或云五室或云九
室至是复议之诏依五室及元叉执政遂改营九室值
世乱不成宗配之礼迄无所设
 李谧传谧览考工记大戴礼盛德篇以明堂之制不
 同遂著明堂制度论曰窃不自量据理寻义以求其
 真乃藉之以礼传考之以训注博采先贤之言广搜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135-0686c.png
 通儒之说量其当否参其同异弃其所短收其所长
 推义察图以折厥衷岂敢必善聊亦合其言志矣凡
 论明堂之制者虽众然校其大略二途而已言五室
 者则据周礼考工之记以为本是康成之徒所执言
 九室者则案大戴盛德之篇以为源是伯喈之伦所
 持此之二书虽非圣贤然是先贤之中博见洽通者
 也但各记所闻未能全正可谓既尽美矣未尽善也
 而先儒不能考其当否便各是所习卒相非毁岂达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135-0686d.png
 士之确论哉小戴氏传礼事四十九篇号曰礼记虽
 未能全当然多得其衷方之前贤亦无愧矣而月令
 玉藻明堂三篇颇有明堂之义余故采掇二家参之
 月令以为明堂五室古今通则其室中者谓之太庙
 当太室之东者谓之青阳当太室之南者谓之明堂
 当太室之西者谓之总章当太室之北者谓之玄堂
 四面之室各有夹房谓之左右个三十六户七十二
 牖矣室个之形今之殿前是其遗像耳个者即寝之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135-0687a.png
 房也但明堂与寝施用既殊故房个之名亦随事而
 迁耳今粗书其像以见鄙意案图察议略可验矣故
 检之五室则义明于考工校之户牖则数恊于盛德
 考之施用则事著于月令求之闰也合周礼与玉藻
 既同夏殷又符周秦虽乖众儒傥或在斯矣考工记
 曰周人明堂度以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
 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余
 谓记得之于五室而谬于堂之修广何者当以理推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135-0687b.png
 之令惬古今之情也夫明堂者盖所以告月朔布时
 令宗文王祀五帝者也然营构之范自当因宜创制
 耳故五室者合于五帝各居一室之义且四时之祀
 皆据其方之正又听朔布令咸得其月之辰求之古
 义窃为当矣郑康成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宗正释五
 室之位谓土居中木火金水各居四维然四维之室
 既乖其正施令听朔各失厥衷左右之个弃而不顾
 乃反文之以美说饰之以巧辞言水木用事交于东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135-0687c.png
 北木火用事交于东南火土用事交于西南金水用
 事交于西北既依五行当从其用事之交出何经典
 可谓攻于异端言非而博疑误后学礼记玉藻曰天
 子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郑
 玄注曰天子之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明堂在国之
 阳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卒事反宿路寝亦如
 之闰月非常月听其朔于明堂门下还处路寝门终
 月也而考工记周人明堂玄注曰或举王寝或举明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135-0687d.png
 堂互言之以明其制同也其同制之言皆出郑注然
 则明堂与寝不得异矣而尚书顾命篇曰迎子钊南
 门之外延入翼室此之翼室即路寝矣其下曰大贝
 贲鼓在西房垂之竹矢在东房此则路寝有左右房
 见于经史者也礼记丧大记曰君夫人卒于路寝小
 敛妇人髽带麻于房中郑玄注曰此盖诸侯礼带麻
 于房中则西南天子诸侯左右房见于注者也论路
 寝则明其左右言明堂则阙其左右个同制之说还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135-0688a.png
 相矛楯通儒之注何其然乎使九室之徒奋笔而争
 锋者岂不由处室之不当哉记云东西九筵南北七
 筵五室凡室二筵置五室于斯堂虽使班倕构思王
 尔营度则不能令三室不居其南北也然则三室之
 间便居六筵之地而室壁之外裁有四尺五寸之堂
 焉岂有天子布政施令之所宗祀文王以配上帝之
 堂周公负扆以朝诸侯之处而室户之外仅馀四尺
 而已哉假在俭约为陋过矣论其堂宇则偏而非制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135-0688b.png
 求之道理则未惬人情其不然一也余恐为郑学者
 苟求必胜竞生异端以相訾抑云二筵者乃室之东
 西耳南北则狭焉余故备论之曰若东西二筵则室
 户之外为丈三尺五寸矣南北户外复如此则三室
 之中南北裁各丈二尺耳记云四房两夹窗若为三
 尺之户二尺之窗窗户之间裁盈一尺绳枢瓮牖之
 室荜门圭窦之堂尚不然矣假令复欲小广之则四
 面之外阔狭不齐东西既深南北更浅屋宇之制不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135-0688c.png
 为通矣验之众涂略无算焉且凡室二筵丈八地耳
 然则户牖之间不踰二尺也礼记明堂天子负斧扆
 南向而立郑玄注曰设斧于户牖之间而郑氏礼图
 说扆制曰纵广八尺画斧文于其上今之屏风也以
 八尺扆置二尺之间此之叵通不待智者较然可见
 矣且若二筵之室为四尺之户则户之两颊裁各七
 尺耳全以置之犹自不容矧复户牖之间哉其不然
 二也又复以世代验之即虞夏尚朴殷周稍文制造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135-0688d.png
 之差每加崇饰而夏后世室堂修二七周人之制反
 更促狭岂是夏禹卑宫之意周监郁郁之美哉以斯
 察之其不然三也又云堂崇一筵便基高九尺而壁
 户之外裁四尺五寸于营制之法自不相称其不然
 四也又云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而复云凡室二
 筵而不以几还自相违其不然五也以此验之记者
 之谬抑可见矣盛德篇云明堂凡九室三十六户七
 十二牖上圆下方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堂高三尺也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135-0689a.png
 余谓盛德篇得之于户牖失之于九室何者五室之
 制旁有夹房面各有户户有两牖此乃因事立则非
 拘异术户牖之数固自然矣九室者论之五帝事既
 不合施之时令又失其辰左右之个重置一隅两辰
 同处参差出入斯乃义无所据未足称也且又堂之
 修广裁六十三尺耳假使四尺五寸为外之基其中
 五十四尺便是五室之地计其一室之中仅可一丈
 置其户牖则于何容之哉若必小而为之以容其数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135-0689b.png
 则令帝王侧身出入斯为怪矣此匪直不合典制抑
 亦可哂之甚也余谓其九室之言诚亦有由然窃以
 为戴氏闻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弗见其制靡知所置
 便为一室有四户之窗计其户牖之数即以为九室
 耳或未之思也蔡伯喈汉末之时学士而见重于当
 时即识其修广之不当而未必思其九室之为谬更
 修而广之假其法象可谓因伪饰辞顺非而泽谅可
 叹矣余今省彼众家委心从善庶探其衷不为苟异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135-0689c.png
 但是古非今俗间之常情爱远恶近世中之恒事而
 千载之下独论古制惊俗之谈固延多诮脱有深赏
 君子者览而揣之傥或存焉
    蕙田案后世议明堂制度莫盛于魏而当时
    之议莫过于李谧贾思伯二人其说之的当
    可取者并载前卷兹更录其详用以昭一代
    之廷论也第怪其所考制度与五室九室并
    可融贯稽之考工月令亦恰两合而持论皆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135-0689d.png
    是五而非九何欤意当时主五室者多而九
    室又不见于经故为是调停之见耶岂知五
    室各有夹房夹房即左右个而右个即左个
    已为九矣乃曲避九室之名偏主五室至使
    纷争不定斯亦泥矣其辨康成之注却极明
    透
 贾思伯传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案
 周礼考工记云夏后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皆五室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135-0690a.png
 郑注云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
 之以明其制同也若然则夏殷之世已有明堂矣唐
 虞以前其事未闻戴德礼记云明堂凡九室十二堂
 蔡邕云明堂者天子太庙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于
 其中九室十二堂案戴德撰记世所不行且九室十
 二堂其于规制恐难得厥衷周礼营国左祖右社明
 堂在国之阳则非天子太庙明矣然则礼记月令四
 堂及太室皆谓之庙者当以天子暂配享五帝故耳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135-0690b.png
 又王制云周人养国老于东胶郑注云东胶即辟雍
 在王宫之东又诗大雅云邕邕在宫肃肃在庙郑注
 云宫谓辟雍宫也所以助王养老则尚和助祭则尚
 敬又不在明堂之验矣案孟子云齐宣王谓孟子曰
 吾欲毁明堂若明堂是庙则不应有毁之问且蔡邕
 论明堂之制云堂方一百四十四尺象坤之策屋圆
 径二百一十六尺象乾之策方六丈径九丈象阴阳
 九六之数九室以象九州屋高八十一尺象黄钟九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135-0690c.png
 九之数二十八柱以象宿外广二十四丈以象气案
 此皆以天地阴阳气数为法而室独象九州何也若
 立五室以象五行岂不快也如此蔡氏之论非为通
 典九室之言或未可从窃寻考工记虽是补阙之书
 相承已久诸儒注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不亦优乎
 且孝经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刘
 之论同考工者多矣朝廷若独绝今古自为一代制
 作者则所愿也若由祖述旧章规摹前事不应舍殷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135-0690d.png
 周成法袭近代妄作且损益之极极于三王后来疑
 议难可准信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
 也合于五行之数周礼依数以为之室施行于今虽
 有不同时说然耳寻郑此论非为无当案月令亦无
 九室之文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阳右个即明堂
 左个明堂右个即总章左个总章右个即玄堂左个
 玄堂右个即青阳左个如此则室犹是五而布政十
 二五室之理谓为可案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135-0691a.png
 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
 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蕙田案思伯之说大约与李谧同其云九室
    之制不乖五室又云右个即左个可为特见
    发谧之所未及矣当时议者不一唯两议最
    当馀不足观矣
 封懿传清河王怿表修明堂辟雍诏百寮集议轨(懿/之)
 (族/孙)议曰周官匠人职云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135-0691b.png
 明堂其制一也案周与夏殷损益不同至于明堂因
 而弗革明五室之义得天数矣是以郑玄又曰五室
 者象五行也然则九阶法九土四户达四时八窗通
 八风诚不易之大范有国之恒式若其上圆下方以
 则天地通水环宫以节观者茅盖白盛为之质饰赤
 缀白缀为之户牖皆典籍所具载制度之明义也在
 秦之世焚灭五典毁黜三代变更先圣不依旧宪故
 吕氏月令见九室义大戴之礼著十二堂之论汉承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135-0691c.png
 秦法亦未能改东西二京俱为九室是以黄图白虎
 通蔡邕应劭等咸称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堂以象十
 二辰夫室以祭天堂以布政依天而祭故室不过五
 依时布政故堂不踰四州之与辰非所可法九与十
 二其用安在今圣朝欲尊道训民备礼化物宜则五
 室以为永制至如庙学之嫌台沼之杂袁准之徒已
 论正矣遗论具在不复须载 寻将经始明堂广集
 儒学议其制度九五之论久而不定伟伯(轨长/子)乃搜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135-0691d.png
 检经纬上明堂图说六卷
    蕙田案封轨议云室以祭天堂以布政甚是
    但既云室不过五又云堂不踰四夫以四堂
    而布十二月之政已包九室在内矣乃又云
    九与十二其用安在不亦窒于事理乎
 袁翻传时修明堂辟雍翻议曰唐虞以上事难该悉
 夏殷已降校可知之案周官考工所记皆记其时事
 具论夏殷名制岂其纰谬是知明堂五室三代同焉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135-0692a.png
 配帝象行义则明矣及淮南吕氏与月令同文虽布
 政班时有堂个之别然推其体例则无九室之證既
 而正义残隐明堂九室著自戴礼汉氏因之自欲为
 一代之法故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一室也合
 于五行之数时说炳然本制著存是周五室也于今
 不同是汉异周也汉为九室略可知矣但就其此制
 犹窃有懵焉何者张衡东京赋云乃营三宫布教班
 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此乃明堂之文也而薛综注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135-0692b.png
 云房室也谓堂后有九室堂后九室之制非巨异乎
 裴頠又云汉氏作四维之个不能令各据其辰就使
 其像可图莫能通其居用之体此为设虚器也甚知
 汉世徒欲削灭周典损弃旧章改物创制故不复拘
 于载籍且郑玄之诂训三礼及释五经异义并尽思
 穷神故得之远矣览其明堂图义皆有悟人意察察
 著明确乎难夺谅足以扶微阐幽不坠周公之旧法
 也伯喈损益汉制章句繁杂既违古背新又不能易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135-0692c.png
 玄之妙矣魏晋书纪亦有明堂祀五帝之文而不记
 其经始之制又无坦然可准观夫今之基址犹或彷
 髴高卑广狭颇与戴礼不同何得以意抑心便谓九
 室可明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无据何用
 经通晋朝亦以穿凿难明故有一屋之论并非经典
 正义皆以意妄作皇代既乘乾统历得一驭宸自宜
 稽古则天宪章文武追踪周孔述而不作明堂五室
 请同周制郊见三雍求依故所庶有会经诰无失典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135-0692d.png
 刑
    蕙田案翻专主五室之说于月令之文不能
    通矣汉制之谬在于惑公玉带之言不在室
    之有九也
 李业兴传业兴曰我昨见明堂四柱方屋都无五九
 之室当是裴頠所制明堂上圆下方裴唯除屋耳今
 此上不圆何也朱异曰圆方之说经典无文何怪于
 方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录梁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135-0693a.png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异曰
 若然圆方竟出何经业兴曰出孝经援神契异曰纬
 候之书何用信也业兴曰卿若不信灵威仰叶光纪
 之类经典亦无出者卿复信不异不答
    蕙田案魏自迁邺以后遂无明堂所谓宗祀
    高祖盖亦空言而未见诸施行者也特其前
    后议立之文散见诸传其说颇多今综录其
    有关于制度者馀并削焉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135-0693b.png
肃宗本纪正光五年九月诏尚书左仆射齐王萧宝寅
为西道行台大都督率诸将西讨帝幸明堂饯宝寅等
    蕙田案据此则魏氏明堂当已复建
          右后魏明堂
隋书礼仪志后齐采周官考工记为五室周采汉三辅
黄图为九室各存其制而竟不立
音乐志齐祠五帝于明堂乐歌辞
 先祀一日夕牲群官入自门奏肆夏 国阳崇祀严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135-0693c.png
 恭有闻荒华胥暨乐我大君冕瑞有列禽帛恭叙群
 后师师威仪容与执礼辨物司乐考章率由靡坠休
 有烈光
 太祝令迎神奏高明乐覆焘舞辞 祖德光国图昌
 祗上帝礼四方辟紫宫洞华阙龙兽奋风云发飞朱
 雀从玄武携日月带雷雨耀宇内溢区中眷帝道感
 皇风帝道康皇风扇粢盛列椒糈荐神且宁会五精
 归福禄幸闾亭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135-0693d.png
 太祖配飨奏武德乐昭烈舞辞(五方天帝奏高明之/乐覆焘之舞辞同迎)
 (气/) 我惟我祖自天之命道被归仁时屯启圣运钟
 千祀授手万姓夷凶掩虐匡颓翼正载经载营庶土
 咸宁九功以洽七德兼盈丹书入告玄玉来呈露甘
 泉白云郁河清声教咸往舟车毕会仁加有形化洽
 无外严亲惟重陟配惟大既佑斯歌率土攸赖
 牲出入奏昭夏乐辞 孝飨不匮精絜临年涤牢委
 溢形色博牷于以用之言承歆祀肃肃威仪敢不敬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135-0694a.png
 止载饰载省维牛维羊明神有察保兹万方
 荐毛血奏昭夏辞(群臣出奏肆夏进熟群臣/入奏肆夏同上肆夏辞) 我将
 宗祀夤献厥诚鞠躬如在侧听无声荐色斯纯呈气
 斯臭有涤有濯唯神其祐五方来格一人多祉明德
 唯馨于穆不已
 进熟皇帝入门奏皇夏辞(皇帝升坛奏/皇夏辞同) 象乾上构
 仪川下基集灵崇祖永言孝思室陈簋豆庭罗悬佾
 夙夜畏威保兹贞吉舞贵其夜歌重其升降斯百禄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135-0694b.png
 唯飨唯应
 皇帝初献奏高明乐覆焘舞辞 度几筵辟牖户礼
 上帝感皇祖酌唯絜涤以清荐心款达神明
 皇帝祼献奏高明乐覆焘舞辞 帝精来降应我明
 德礼殚义展流祉邦国既受多祉实资孝敬祀竭其
 诚荷天休命
 皇帝饮福酒奏皇夏辞 恭祀洽盛礼宣英猷烂层
 景广泽同深泉上灵钟百福群神归万年月轨咸梯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135-0694c.png
 岫日域尽浮川瑞鸟飞玄扈潜鳞跃翠涟皇家膺宝
 历两地复参天
 太祝送神奏高明乐覆焘舞辞 青阳奏发朱明歌
 西皓唱玄冥大礼罄广乐成神心怿将远征饰龙驾
 矫凤旌指阊阖憩层城出温谷迈炎庭跨西汜过北
 溟忽万亿耀光精比电骛与雷行嗟皇道怀万灵固
 王业震天声
 皇帝还便殿奏皇夏辞 文物备矣声明有章登荐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135-0694d.png
 唯肃礼邈前王鬯齐云终折旋告磬穆穆旒冕蕴诚
 毕敬屯卫按部銮跸回途暂留紫殿将及清都
    蕙田案礼仪志既云齐周俱不立明堂矣独
    于后齐乐章则郊丘迎气之外别有祠明堂
    乐歌如右岂制其乐而实未行欤
          右齐周明堂
隋书礼仪志高祖平陈收罗杞梓郊丘宗祀典礼粗备
唯明堂未立开皇十三年诏命议之礼部尚书牛弘国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135-0695a.png
子祭酒辛彦之等定议后检校将作大匠事宇文恺依
月令文造明堂木样重檐复庙五房四达丈尺规矩皆
有准凭以献高祖异之命有司于郭内安业里为规兆
方欲崇建又命详定诸儒争论莫之能决弘等又条经
史正文重奏时非议既多久而不定又议罢之
 牛弘传弘请依古制修立明堂上议曰窃谓明堂者
 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孝经曰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侯孝也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135-0695b.png
 黄帝曰合宫尧曰五府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来尚
 矣周官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
 郑元注云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
 十七步半也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四阿重屋郑云其
 修七寻广九寻也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
 五室凡室二筵郑云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
 举明堂互言之明其同制也马融王肃干宝所注与
 郑亦异今不具出汉司徒马宫议云夏后氏世室室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135-0695c.png
 显于堂故命以室殷人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周
 人明堂堂大于夏室故命以堂夏后氏益其堂之广
 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间大夏后氏七十
 二尺若据郑元之说则夏室大于周堂如依马宫之
 言则周堂大于夏室后王转文周大为是但宫之所
 言未详其义此皆去圣久远礼文残缺先儒解说家
 异人殊郑注玉藻亦云宗庙路寝与明堂同制王制
 曰寝不踰庙明大小是同今依郑玄注每室及堂止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135-0695d.png
 有一丈八尺四壁之外四尺有馀若以宗庙论之祫
 享之时周人旅酬六尸并后稷为七先公昭穆二尸
 先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三十六王及君北面行事
 于二丈之堂愚不及比若以正寝论之便须朝宴据
 燕礼诸侯宴则宾及卿大夫脱屦升坐是知天子宴
 则三公九卿并须升堂燕义又云席小卿次上卿言
 皆侍席止于二筵之间岂得行礼者以明堂论之总
 享之时五帝各于其室设青帝之位须于太室之内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135-0696a.png
 少北西面大昊从食坐于其西近南北面祖宗配享
 者又于青帝之南稍退西面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
 以簠簋笾豆牛羊之俎四海九州美物咸设复须席
 工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降亦以隘矣据兹而说近
 是不然案刘向别录及马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
 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
 泰山通义魏文侯孝经传等并说古明堂之事其书
 皆亡莫得而正今明堂月令者郑玄云是吕不韦著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135-0696b.png
 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钞合为记蔡邕王肃云周
 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各有證明
 文多不载束晰以为夏时之书刘瓛云不韦鸠集儒
 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不韦安能独为此记
 今案不得全称周书亦未可即为秦典其内杂有虞
 夏殷周之法皆圣王仁恕之政也蔡邕具为章句又
 论之曰明堂者所以宗祀其祖以配上帝也夏后氏
 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135-0696c.png
 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内曰太室圣人南面而听向
 明而治人君之位莫不正焉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
 堂也制度之数各有所依堂方一百四十四尺川之
 策也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
 方六丈通天屋径九丈阴阳六九之变且圆盖方覆
 九六之道也八闼以象卦九室以象州十二宫以应
 日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宫之数
 也户皆外设而不闭示天下以不藏也通天屋高八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135-0696d.png
 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十八柱布四方四方七
 宿之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于外以象四海王者之
 大礼也观其模范天地则象阴阳必㨿古文义不虚出
 今若直取考工不参月令青阳总章之号不得而称
 九月享帝之礼不得而用汉代二京所建与此说悉
 同建安之后海内大乱京邑焚烧宪章泯绝魏氏三
 方未平无闻兴造晋则侍中裴頠议曰尊祖配天其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135-0697a.png
 义明著而庙宇之制理据未分宜可直为一殿以崇
 严父之祀其馀杂碎一皆除之宋齐已还咸率兹礼
 此乃世乏通儒时无思术前王盛事于是不行后魏
 代都所造出自李冲三三相重合为九室檐不覆基
 房间通街穿凿处多迄无可取及迁宅洛阳更加营
 构五九纷竞遂至不成宗配之事于焉靡托今皇猷
 遐阐化覃海外方建大礼垂之无穷弘等不以庸虚
 谬当议限今检明堂必须五室者何尚书帝命验曰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135-0697b.png
 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升白曰显纪黑
 曰元矩苍曰灵府郑玄注曰五府与周之明堂同矣
 且三代相沿多有损益至于五室确然不变夫室以
 祭天天实有五若立九室四无所用布政视朔自依
 其辰郑司农云十二月分在青阳等左右之位不云
 居室郑玄亦言每月于其时之堂而听政焉礼图画
 个皆在堂偏是以须为五室明堂必须上圆下方者
 何孝经援神契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四达布政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135-0697c.png
 之宫礼记盛德篇曰明堂四户八牖上圆下方五经
 异义称讲学大夫淳于登亦云上圆下方郑玄同之
 是以须为圆方明堂必须重屋者何案考工记夏言
 九阶四旁两夹窗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周不言
 者明一同夏制殷言四阿重屋周承其后不言屋制
 亦尽同可知也其殷人重屋之下本无五室之文郑
 注云五室者亦据夏以知之明周不云重屋因殷则
 有灼然可见礼记明堂位曰太庙天子明堂言鲁为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135-0697d.png
 周公之故得用天子礼乐鲁之太庙与周之明堂同
 又曰复庙重檐刮楹达向天子之庙饰郑注复庙重
 屋也据庙既重屋明堂亦不疑矣春秋文公十三年
 太室屋坏五行志曰前堂曰太庙中央曰太室屋其
 上重者也服虔亦云太室太庙太室之上屋也周书
 作洛篇曰乃立太庙宗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
 重亢重廊孔晁注曰重亢累栋重廊累屋也依黄图
 所载汉之宗庙皆为重屋此去古犹近遗法尚在是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135-0698a.png
 以须为重屋明堂必须为辟廱者何礼记盛德篇云
 明堂者明诸侯尊卑也外水曰辟廱明堂阴阳录曰
 明堂之制周圜行水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以象紫
 宫此明堂有水之明文也然马宫王肃以为明堂辟
 廱太学同处蔡邕卢植亦以为明堂灵台辟廱太学
 同实异名邕云明堂者取其宗祀之清貌则谓之清
 庙取其正室则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门
 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圜如辟则曰辟廱其实一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135-0698b.png
 也其言别者五经通义曰灵台以望气明堂以布政
 辟廱以养老教学三者不同袁准郑玄亦以为别历
 代所疑岂能辄定今据郊祀志云欲治明堂未晓其
 制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一殿无壁盖之
 以茅水圜宫垣天子从之以此而言其来则久汉中
 元二年起明堂辟廱灵台于洛阳并别处然明堂亦
 有壁水李尤明堂铭云流水洋洋是也以此须有辟
 廱夫帝王作事必师古昔今造明堂须以礼经为本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135-0698c.png
 形制依于周法度数取于月令遗阙之处参以馀书
 庶使该详沿革之理其五室九阶上圆下方四阿重
 屋四旁两门依考工记孝经说堂方一百四十四尺
 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太室方六丈通天屋径九
 丈八闼二十八柱堂高三尺四向五色依周书月令
 论殿垣方在内水周如外水内径三百步依泰山盛
 德记觐礼经仰观俯察皆有则象足以尽诚上帝祗
 配祖宗弘风布教作范于后矣弘等学不稽古辄申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135-0698d.png
 所见可否之宜伏听裁择上以时事草创未遑制作
 竟寝不行
    蕙田案弘议稽考古制最为详备所取五室
    圆方重屋皆是盖以左右个为堂故不复言
    九室其实未有有堂而无室者言五则九在
    其中矣至惑于谶纬及公玉带蔡邕之说谓
    必须辟廱则谬矣
大业中恺又造明堂议及样奏之炀帝下其议但令于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135-0699a.png
霍山采木而建都兴役其制遂寝终隋代祀五方上帝
不于明堂恒以季秋在雩坛上而祀其用币各于其方
人帝各在天帝之左太祖武元皇帝在太昊南西向五
官在庭亦各依其方牲用犊十二皇帝太尉司农行三
献礼于青帝及太祖自馀有司助奠祀五官于堂下行
一献礼有燎其省牲进熟如南郊仪
 宇文恺传自永嘉之乱明堂废绝隋有天下将复古
 制议者纷然皆不能决博考群籍奏明堂议表曰臣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135-0699b.png
 闻在天成象房心为布政之宫在地成形景午居正
 阳之位观云告月顺生杀之序五室九宫统人神之
 际金口木舌发令兆民玉瓒黄琮式严宗祀何尝不
 矜庄扆宁尽妙思于规摹凝睟冕旒致子来于矩矱
 伏唯皇帝陛下提衡握契御辩乘乾咸五登三复上
 皇之化流凶去暴丕下武之绪用百姓之异心驱一
 代以同域康哉康哉民无能而名矣故使天符地宝
 吐醴飞甘造物资生澄源反朴九围清谧四表削平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135-0699c.png
 袭我衣冠齐其文轨芒芒上玄陈圭璧之敬肃肃清
 庙感霜露之诚正金奏九韶六茎之乐定石渠五官
 三雍之礼乃卜瀍西爰谋洛食辨方面势仰禀神谋
 敷土浚川为民立极兼聿遵先言表置明堂爰诏下
 臣占星揆日于是采崧山之秘简披汶水之灵图访
 通义于残亡购冬官于散逸总集众论勒成一家昔
 张衡浑象以三分为一度裴秀舆地以二寸为千里
 臣之此图用一分为一尺推而演之冀轮奂有序而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135-0699d.png
 经构之旨议者殊途或以绮井为重屋或以圆楣为
 隆栋各以臆说事不经见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
 出證据以相发明议曰臣恺谨案淮南子曰昔者神
 农之治天下也甘雨以时五榖蕃殖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以时尝榖祀于明堂明堂
 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燥湿不能伤迁延
 而入之臣恺以为上古朴略创立典刑尚书帝命验
 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赤曰文祖黄曰神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135-0700a.png
 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注云唐虞之天府
 夏之世室殷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矣尸子曰有虞
 氏曰总章周官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博
 四修一注云修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今堂修十四
 步其博益以四分修之一则明堂博十七步半也臣
 恺案三王之世夏最为古从质尚文理应渐就宽大
 何因夏室乃大殷堂相形为论理恐不尔记云堂修
 七博四修若夏度以步则应修七步注云今堂修十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135-0700b.png
 四步乃是增益记文殷周二堂独无加字便是其义
 类例不同山东礼本辄加二七之字何得殷无加寻
 之文周阙增筵之义研覈其趣或是不然雠校古书
 并无二字此乃桑间俗儒信情加减黄图议云夏后
 氏益其堂之大一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
 间马宫之言止论堂之一面据此为准则三代堂基
 并方得为上圆之制诸书所说并云下方郑注周官
 独为此义非直与古违异亦乃乖背礼文寻文求理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135-0700c.png
 深恐未惬尸子曰殷人阳馆考工记曰殷人重屋堂
 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注云其修七寻五丈六
 尺放夏周则其博九寻七丈二尺又曰周人明堂度
 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二
 筵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之庙复庙重檐郑注云复庙
 重屋也注玉藻云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礼图
 云于内室之上起通天之观观八十一尺得宫之数
 其声浊君之象也大戴礼曰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135-0700d.png
 一室有四户八牖以茅盖上圆下方外水曰璧雍赤
 缀户白缀牖堂高三尺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其宫方
 三百步凡人民疾六畜疫五榖灾生于天道不顺天
 道不顺生于明堂不饰故有天灾则饰明堂周书明
 堂曰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博六尺三寸室居
 内方百尺室内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博四尺作洛曰
 明堂太庙露寝咸有四阿重亢重廊孔氏注云重亢
 累栋重廊累屋也礼图曰秦明堂九室十二阶各有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135-0701a.png
 所居吕氏春秋曰有十二堂与月令同并不论尺丈
 臣恺案十二阶虽不与礼合一月一阶非无理思黄
 图曰堂方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也方象地屋圆楣
 径二百一十六尺法乾之策也圆象天室九宫法九
 州太室方六丈法阴之变数十二堂法十二月三十
 六户法极阴之变数七十二牖法五行所行日数八
 达象八风法八卦通天台径九尺法乾以九覆六高
 八十一尺法黄钟九九之数二十八柱象二十八宿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135-0701b.png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法三统堂四向五色法四时五
 行殿门去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行门堂长四丈取
 大室三之二垣高无蔽目之照牖六尺其外倍之殿
 垣方在水内法地阴也水四周于外象四海圆法阳
 也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水内径三丈应觐礼
 经武帝元封二年立明堂汶上无室其外略依此制
 泰山通议今亡不可得而辨也元始四年八月起明
 堂辟雍长安城南门制度如仪一殿垣四面门八观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135-0701c.png
 水外周堤壤高四尺和会筑作三旬五年正月六日
 辛未始郊太祖高皇帝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
 孝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及先贤百辟卿士有益
 者于是秩而祭之亲扶三老五更袒而割牲跪而进
 之因班时令宣恩泽诸侯王宗室四夷君长匈奴西
 国侍子悉奉贡助祭礼图曰建武三十年作明堂明
 堂上圆下方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
 室法九州室八窗八九七十二法一时之王室有二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135-0701d.png
 户二九十八户法土王十八日内堂正坛高三尺土
 阶三等胡伯始注汉官云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
 瓦下藉茅以存古制东京赋曰乃营三宫布政颁常
 复庙重屋八达九房造舟清池唯水泱泱薛综注云
 复重廇覆谓屋平覆重栋也续汉书祭祀志云明帝
 永平二年祀五帝于明堂五帝坐各处其方黄帝在
 未皆如南郊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各
 一犊奏乐如南郊臣恺案诗云我将祀文王于明堂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135-0702a.png
 我将我享维牛维羊据此则备太牢之祭今云一犊
 恐与古殊自晋以前未有鸱尾其圆墙璧水一依本
 图晋起居注裴頠议曰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
 制理据未分直可为一殿以崇严祀其馀杂碎一皆
 除之臣恺案天垂象圣人则之辟雍之星既有图状
 晋堂方构不合天文既阙重楼又无璧水空堂乖五
 室之义直殿违九阶之文非古欺天一何过甚后魏
 于北台城南造圆墙在璧水外门在水内迥立不与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135-0702b.png
 墙相连其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间通巷
 违舛处多其室皆用墼累极成𥚹陋后魏乐志曰孝
 昌二年立明堂议者或言九室或言五室诏断从五
 室后元叉执政复改为九室遭乱不成宋起居注曰
 孝武帝大明五年立明堂其墙宇规范拟则太庙唯
 十二间以应期数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太祖文
 皇对飨鼎俎簠簋一依庙礼梁武即位之后移宋时
 太极殿以为明堂无室十二间礼疑议云祭用纯漆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135-0702c.png
 俎瓦樽文于郊质于庙止一献用清酒平陈之后臣
 得目观遂量步数记其尺丈犹见基内有焚烧残柱
 毁斫之馀入地一丈俨然如旧柱下以樟木为跗长
 丈馀阔四尺许两两相并瓦安数重宫城处所乃在
 郭内虽湫隘卑陋未合规摹祖宗之灵得崇严祀周
 齐二代阙而不修大飨之典于焉靡托自古明堂图
 唯有二本一是宗周刘熙阮谌刘昌宗等作三图略
 同一是后汉建武三十年作礼图有本不详撰人臣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135-0702d.png
 远寻经传旁求子史研究众说总撰今图其样以木
 为之下为方堂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门帝可
 其奏会辽东之役事不果行其年卒官撰明堂图议
 二卷释疑一卷见行于世
    蕙田案恺图不及见据此大概与牛弘议同
    也
旧唐书礼仪志隋文帝开皇中将作大匠宇文恺依月
令造明堂木样以献帝令有司于京城安业里内规兆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135-0703a.png
其地方欲崇建而诸儒争论不定竟议罢之炀帝时恺
复献明堂木样并议状属迁都兴役事又不就终于隋
代季秋大享恒在雩坛设祀
唐书礼乐志隋无明堂而季秋大享常寓雩坛
          右隋明堂
 
 
 
五礼通考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135-0703b.png
 
 
 
 
 
 
 
 五礼通考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