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十四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135-038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十四
   圜丘祀天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七年九月戊戌诏冬至日南郊宜
依故事设皇地祇礼毕别议方泽之仪以闻十一月庚
寅帝斋大庆殿辛卯朝献景灵宫壬辰飨太庙癸巳祀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135-0384d.png
天地于圜丘赦天下中外群臣加恩
 文献通考先时元祐五年五月夏至祭皇地祇命尚
 书右丞许将摄事将言王者父天母地三岁冬至天
 子亲祠遍享宗庙祀天圜丘而夏至方泽之祭乃止
 遣上公则皇地祇遂永不在亲祠之典此大阙礼望
 博诏儒臣讲求典故明正祀典为万世法诏礼部太
 常寺及两省侍从官集议以闻于是翰林学士兼侍
 读顾临等八人请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将来亲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135-0385a.png
 行北郊之礼则合祭可罢临与祖禹又言天地特祭
 经有明文然自汉以来千有馀年不能行之矣宋兴
 一祖六宗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唯元丰六年一
 郊耳去所易而就所难虚地祇之大祭失今不定后
 必悔之吏部侍郎范纯礼彭汝砺户部侍郎范子奇
 礼部侍郎曾肇刑部侍郎王觌丰稷权知开封府韩
 宗道枢密都承旨刘安世中书舍人孔武仲陈轩太
 常少卿盛陶宇文昌龄侍御史王畏监察御史董敦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135-0385b.png
 逸黄庆基左司谏虞策礼部郎中孙路员外郎欧阳
 棐太常丞韩治博士朱彦宋景年阎本等二十二人
 皆主北郊之议而武仲又请以孟冬纯阴之月诣北
 郊亲祠如神州地祇之祭杜纯议请南郊之岁设望
 祠位于苑中置爟火夏至命上公摄事每献举爟火
 诏依王钦臣议宜如祖宗故事并祭天地一次汝砺
 肇复上疏论合祭非是文多不载九月三省上顾临
 等议太皇太后曰宜依仁宗皇帝故事吕大防言国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135-0385c.png
 朝以来大率三岁一亲郊并祭天地宗庙因行赦宥
 颁赏军士遂以为常今诸儒献议欲南郊不设皇地
 祇位唯祭昊天上帝于祖宗之制未见其可苏辙曰
 自熙宁十年神宗皇帝亲祠南郊合祭天地今十五
 年矣皇帝即位又已八年未尝亲见地祇乃朝廷缺
 典不可不正范百禄言圜丘无祭地之礼记曰有其
 废之莫可举也先帝所废稽古据经未可轻改大防
 又言先帝因礼文所建议遂令诸儒议定北郊祀地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135-0385d.png
 之礼然未经亲行今皇帝临御之始当亲见天地而
 地祇之位独不设恐亦未安况本朝祖宗以恩霈四
 方庆赉将士非三岁一行则国力有限今日宜为国
 事勉行权制俟异时议定北郊制度及太庙享礼行
 之未晚太皇太后以吕大防之言为是而苏颂郑雍
 皆以古者人君嗣位之初必郊见天地今皇帝初郊
 而不祀地恐未合古乃下诏曰国家郊庙特祀祖宗
 以来命官摄事则三岁一亲郊则先享清庙冬至合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135-0386a.png
 祭天地于圜丘元丰间有司援周制以合祭不应古
 义先帝乃诏定亲祠北郊之仪未之及行是岁郊祀
 不设皇地祇之位而宗庙之享率如权制朕方修郊
 见天地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宁十年故事设
 皇地祇位以严并况之报厥后躬行方泽之祀则修
 元丰六年五月之制俟郊礼毕集官详议典礼以闻
 历代名臣奏议刘安世上议略臣等昨奉诏旨讲议
 大典皆祖周制而或者欲于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135-0386b.png
 地祇之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可以免盛暑举事之劳
 夫神州地祇乃天子建都之所一方之神尔非皇地
 祇之比也或者又欲于夏至之日上不亲郊止设爟
 火天子望祀于禁中如西汉行宫故事此皆出于臆
 说违经害义不可施行臣等更不复议内有苏轼一
 状最为强辩案轼以为合祭圜丘于礼为得不可复
 有改更臣等谨案周礼天子亲祀上帝一岁凡九国
 朝因前代之制三岁方一郊天仍于其间或用他礼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135-0386c.png
 比之周室固以疏阔苟更因循谬误不加考正则何
 以副圣上严禋之意哉夫祭祀之礼莫大于天地孝
 经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二仪敌体礼宜均一岂可亲祠乃有隆杀古者谓求
 神以类系辞曰乾为天阳物也故祭之于冬至一阳
 生之日就国之南圜丘以行礼牲牢器币乐舞皆尚
 阳数坤为地阴物也故祭之于夏至一阴生之日就
 国之北方泽以行礼牲牢器币乐舞皆尚阴数此所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135-0386d.png
 谓求神以类者也今议者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至引
 夫妇同牢私媟之语黩乱天地臣等虽谫陋决不可
 从非礼之礼秦汉而下去圣寖远礼崩乐坏无能改
 革神宗诏有司稽考未遑改制陛下继志述事讲究
 坠典此正方今之先务也议者乃引周颂昊天有成
 命以为合祭之證窃详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
 之终篇未尝有合祭之文所谓郊祀天地乃后儒叙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135-0387a.png
 诗者之辞耳非经语也盖成周之世圜丘祭天歌此
 诗以为乐章方泽祀地亦歌此诗以为乐章而已非
 谓易北郊之祀使就享于南郊也借如其说臣等不
 敢别引他经止就周颂中举诗以难之潜诗之序曰
 潜季冬献鱼春荐鲔也不识谓一祭耶抑二祭耶又
 丰年诗之序曰丰年秋冬报也噫嘻诗之序曰春夏
 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类未审止是一祭复为二祭
 三诗即互用于异时则昊天有成命虽歌于圜丘岂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135-0387b.png
 不可用于方泽乎
 彭如砺上南北郊分祭议略臣闻礼者体也体不备
 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故先王之交
 于神明也既祭之以礼又求之以类其时日牲币器
 服声音颜色无或非其类者或非其类谓之非礼非
 礼之祭鬼神不享臣谨以一事明之春为阳故以正
 月迎于东郊秋为阴故以七月迎于西郊使迎春则
 在西郊而用秋之时迎秋则在东郊而用春之时樵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135-0387c.png
 野犹怪而况于鬼神乎夫天之与人非有异也今应
 祭方泽也而命于圜丘应用夏至也而用冬至盖何
 以异此先皇帝钦若稽古是正太常今何疑何恤而
 欲纷更之也家人小祀尚慎废举天地重大岂容轻
 议臣闻之神无常享享于至诚天无私亲亲于有德
 朝廷诚能富民阜财明道崇义致帝者之用成天地
 之化使粒食之民宴也粲也则上帝是祐而诸福之
 物皆可毕致务改祀命实非所愿惟朝廷慎之重之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135-0387d.png
 反覆之务求至当以称先帝所以尊奉圣灵之意焉
 又曰合祭之议臣等谓不可者二十二人谓可者八
 人杨子曰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
 万物纷错而占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在则人亡
 则书周礼圣人之言也合祭肇于汉末时其言甚不
 经朝廷制度考文方告之宗庙行之天地布之天下
 以宪万世或委圣言而从不经不可也或曰合祭历
 世行之莫之改也夫莫之改者犹行之不可也先帝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135-0388a.png
 既改之善矣欲变之不可也或曰亲祠未能且从合
 祭可乎曰亲祠非不可行以有事而摄焉亦礼也合
 祭非礼也舍礼不用而从非礼不可也夫规矩诚设
 不可欺以方圆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今议祭祀
 而不从礼议礼而不从经则是非并起终无所归是
 犹舍规矩而察方圆舍绳墨而观曲直不可也
 七年礼部侍郎曾肇上奏乞分祭略曰伏以天地合
 祭非先王礼学士大夫所共知之不待臣言而信也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135-0388b.png
 然使合祭于承事神祇无不顺之理虽非先王之礼
 何为而不可行盖以圣人之于祭求之于茫昧不可
 知之中故必因其方顺其时而用其类以致之是以
 因高以事天因下以事地兆五帝于四郊朝日于东
 夕月于西兆司中司命于南风师雨师于北兆山川
 丘陵坟衍各因其方而春夏秋冬各顺阴阳之性其
 于祭事或燔或瘗或埋或沈以至圭璧币牲坎坛乐
 舞各从其类先王非苟为之以谓求之如此之尽然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135-0388c.png
 后庶几神之来享也苟为反是则其于格神也难矣
 今论者以罢合祭则天子未有亲见地祇之时夏至
 亲祀北郊则以五月行礼为难欲因南郊并举地祭
 此施于人事以求自便则可矣以此为亲见地祇之
 实则未也何则事之非其方致之非其类又违其时
 施于群小祀且犹不可况地祇之尊乎以此事地地
 祇未必来享而便谓此为亲见地祇之实此臣所未
 谕也且屈已从神与屈神以从已二者孰安今以五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135-0388d.png
 月行礼为难而引地祇以就冬祭苟从人事之便恐
 失陛下恭事地祇之意此又臣所未谕也臣谓合祭
 不可复亲祀不可废但当斟酌时宜省去繁文末节
 则亲祀之礼无不可为已于前状论之矣
 肇又奏曰南郊非祭地之处冬至非见地之时乐以
 圜钟为宫其变以六非致地祇之音燔柴升烟非祭
 地祇之礼不问神之享与不享姑欲便于人事不近
 于怠乎今世之人家有尊长所居异宫子弟致敬必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135-0389a.png
 即其处尚不敢屈致一堂况天子事地可不如家人
 之礼哉前日以合祭为非而罢之今日复行异日复
 罢谓神无象废置自由不近于渎乎陛下即位八年
 两行明堂大享之礼今兹有事南郊凡与天神举皆
 从祀次第行之则将来郊祀之岁亲祀北郊并及诸
 神固未为晚何遽为此举以涉非礼之议哉况五月
 祭地前世之所常行本朝开宝中亦曾四月行雩祀
 之礼古人尚以六月出师孰谓夏至有不可行礼者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135-0389b.png
 哉
 宇文昌龄传昌龄迁太常少卿诏议郊祀合祭论者
 不一昌龄曰天地之数以高卑则异位以礼制则异
 宜以乐舞则异数至于衣服之章器用之具日至之
 时皆有辨而不乱夫祀者自有以感于无自实以通
 于虚必以类应类以气合气然后可以得而亲可以
 冀其格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以类则非所
 应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后竟用其议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135-0389c.png
    蕙田案元祐再议主分祭者二十二人今可
    考其文者刘安世彭汝砺曾肇宇文昌龄四
    人其言皆质实典重俱有发明惜其馀之不
    尽见也
 文献通考南郊卤簿使兵部尚书苏轼奏臣谨案汉
 成帝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
 车间时扬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
 忻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妇女不当与斋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135-0389d.png
 祀之间也臣今备位夏官职在卤簿准故事郊祀既
 成乘舆还斋宫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教坊钧容作乐
 还内然后后妃之属中道迎谒已非典礼而况方当
 祀事未毕而中宫掖庭得在勾陈豹尾之间乎窃见
 二圣崇奉大祀严恭寅畏度越古今四方来观莫不
 悦服今车驾方宿斋太庙而内中车子不避仗卫争
 道乱行臣愚窃恐于观望有损不敢不奏乞赐约束
 仍乞取问随行合干勾当人施行取进止时轼为卤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135-0390a.png
 簿使导驾内中朱红车子十馀辆有张红盖者争道
 乱行于乾明寺前轼于车中草此奏奏入上在太庙
 驰遣人以疏白太皇太后明日中使传命申敕有司
 严整仗卫自皇后以下皆不复迎谒中道
 宋史苏轼传是岁南郊轼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
 赭伞犊车并青盖犊车十馀争道不避仪仗轼使御
 营巡检使问之乃皇太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
 李之纯为仪仗使轼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135-0390b.png
 之纯不敢言轼于车中奏之哲宗遣使赍疏驰白太
 皇太后明日诏整肃仪卫自皇后而下皆毋得迎谒
哲宗本纪元祐八年四月丁巳诏南郊合祭天地罢礼
部集官详议
礼志元祐八年礼部尚书苏轼复陈合祭六议令礼官
集议以闻已而下诏依元祐七年故事合祭天地于南
郊仍罢集议
 (文献通考礼部尚书苏轼言恭睹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庙神祇享答实蒙休应然则圜丘合祭允当天)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135-0390c.png
 (地之心不宜复有更改窃惟议者欲变祖宗之旧圜/丘祀天而不祀地不过以谓冬至祀天于南郊阳时)
 (阳位也夏至祀地于北郊阴时阴位也以类求神则/阳时阳位不可以求阴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既祀)
 (上帝则天地百神莫不从祀古者秋分夕月于西郊/亦可谓阴时阴位矣至于从祀上帝则冬至而祀月)
 (于南郊议者不以为疑今皇地祇亦从上帝而合祭/于圜丘独以为不可则过矣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
 (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舜之受禅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不告地祇岂有此理哉武)
 (王克商庚戌柴望柴祭上帝望祭山川也一日之间/自上帝而及山川必无南北郊之别也而独略地祇)
 (岂有此理哉臣以此知古者祀上帝并祀地祇矣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
 (祭天地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之丰年秋冬报也/曰秋冬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祭而皆歌昊天)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135-0390d.png
 (有成命也是大不然丰年之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
 (福孔嘉歌于秋可也歌于冬亦可也昊天成命之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
 (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终篇言天而不及地颂/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
 (地于北郊独歌天而不歌地岂有此理哉臣以知周/之世祀上帝则地祇在焉歌天而不歌地所以尊上)
 (帝故其序曰郊祀天地也议者乃谓合祭天地始于/王莽以为不足法臣窃谓礼当论其是非不当以人)
 (废光武皇帝亲诛莽者也尝采用元始合祭故事谨/案后汉书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为圜)
 (丘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又案水经注伊水东北至)
 (洛阳县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为圜丘坛/八阶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天地)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135-0391a.png
 (之明验也唐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贾曾议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郊之与庙皆)
 (有禘也禘于庙则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则地祇/群望皆合食于圜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之大祭非)
 (常祀也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祭矣时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曾言为然明)
 (皇天宝元年二月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亲朕不亲/祭礼将有缺其皇地示宜就南郊合祭是月二十日)
 (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于圜丘皆合祭此则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今议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
 (地盖以为用周礼也臣请言周礼与今礼之别古者/一岁祀天者二明堂享帝者一四时迎气者五祭地)
 (者二享宗庙者四此十五者皆天子亲祭也而又朝/日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群小祀之类亦皆亲)
 (祭此周礼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先享宗庙乃祀天地自真宗以来三岁一郊必先)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135-0391b.png
 (有事景灵宫享太庙乃祀天地此国朝之礼也夫周/之礼亲祭如彼其多而岁岁行之不以为难今之礼)
 (亲祭如此其少而三岁一行不以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出入仪物不繁兵卫甚简用财有节而宗庙)
 (在大门之内朝诸侯出爵赏必于太庙不止时祭而/已天子所治不过王畿千里唯以齐祭礼乐为政事)
 (能守此则天下服矣是故岁岁行之率以为常至于/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于上机务之繁亿)
 (万倍于古日力有不能给自秦汉以来天子仪物日/以滋多有加无损以至于今非复如古之简易也今)
 (之所行皆非周礼三年一郊非周礼也先郊二日而/告原庙一日而祭太庙非周礼也郊而肆赦非周礼)
 (也优赏诸军非周礼也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得/荫补亲属非周礼也自宰相宗室以下至百官皆有)
 (赐赉非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于地示则曰周礼不/当祭于圜丘此何义也哉议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135-0391c.png
 (礼则遣官摄祭亦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礼大/宗伯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郑氏注曰王有故则代)
 (行其祭祀贾公彦疏曰有故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摄事非安吉之礼后世人主不能岁岁亲祭)
 (故命有司行事其所从来久矣若亲郊之岁遣官摄/事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
 (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臣将应之曰古者以亲郊为/常礼故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繁文有不能)
 (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陛下自宫入/庙自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兵暴)
 (露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异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
 (于父母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乎国家养兵异于前世自唐之时未有军赏犹不)
 (能岁岁亲祠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辂一动必/有赏给今三年一郊倾竭帑藏犹恐不足郊赉之外)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135-0391d.png
 (岂有复加若一年再赏国力将何以给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望议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
 (地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已为疏阔若独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
 (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示必不顾享非所以为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
 (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议此者为)
 (欲举从周礼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耶变礼之权耶若变礼从权而可则)
 (合祭圜丘何擉不可乎十月亲祀地十一月亲祀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
 (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示于方/泽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非臣)
 (之所知也书之望秩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谓/山川在四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之处俛则见)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135-0392a.png
 (地而云望祭是为京师不见地乎此六议者合祭可/否之决也夫汉之郊礼尤与古戾唐亦不能如古本)
 (朝祖宗钦崇祭祀儒臣礼官讲求损益非不知圜丘/方泽皆亲祭之为是也盖以时不可行是故参酌古)
 (今上合典礼下合时宜较其所得已多于汉唐矣天/地宗庙之祭皆当岁遍今不得岁遍是故遍于三年)
 (当郊之岁又不能于一岁之中再举大礼是故遍于/三日此皆因时制宜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今并祀)
 (不失亲祭而北郊则必不能亲往二者孰为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摄事是长不亲事地也三年间郊)
 (当祀地之岁而暑雨不可亲行遣官摄事则是天地/皆不亲祭也夫分祀天地决非今世之所能行愿陛)
 (下谨守太祖建隆神宗熙宁之礼无更改易郊祀庙/享以亿宁上下神示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议如)
 (有异论即须画一解破臣所陈六议使皆屈伏上合/周礼下不为当今军国之患不可但执周礼更不论)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135-0392b.png
 (今可与不可施行所贵严祀大典以时决定取进止/贴黄称唐制将有事于南郊则先朝献太清宫朝享)
 (太庙亦如今礼先二日告原庙先一日享太庙然议/者或亦以为非三代之礼臣谨案武王克商丁未祀)
 (周庙庚戌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之礼也)
 初诏议北郊典礼苏轼主合祭之说从之者五人刘
 安世主分祭之说从之者四十人又有三人欲于十
 月以神州地示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祀又有一人欲
 上不亲祠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拜既而朝廷复
 送下三状再令详定安世复议略云苏轼谓合祭圜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135-0392c.png
 丘于礼为得不可复改臣等谨案周礼天子亲祀上
 帝凡九国朝三岁一郊固已疏阔岂可因循谬误不
 加考正古者求神以类天阳物也地阴物也岁月日
 时方位牲器乐舞皆从其类今议者于圣人成法则
 弃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至引夫妇同牢私亵
 之语黩乱天地又引昊天有成命之诗以为證臣等
 切详此诗终篇未尝有合祭之文序乃后儒之辞亦
 谓成周之世圜丘方泽各歌此诗以为乐章耳如潜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135-0392d.png
 之序曰季冬献鱼春荐鲔也丰年之序曰丰年秋冬
 报也噫嘻之诗曰春夏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类不
 知为一祭耶抑二祭耶若郊祀赐予乃五代姑息之
 弊法圣朝宽仁不欲遽罢若分而为二何所不可议
 者乃欲因此造为险语以动上听又引祸福殃咎之
 说劫持朝廷必欲从已甚无谓也大抵臣等所守乃
 先王之正礼而苏轼之议皆后世之便宜权之与正
 决不可合伏望圣慈详审其当上以体神考之志下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135-0393a.png
 以正千载之惑不胜幸甚方送同议官签书其徒驰
 告轼曰若刘承旨议上决恐难答时苏辙为门下侍
 郎遂白辙令请降旨罢议安世议竟不得上
    蕙田案此元祐再议也苏轼所发六议辨矣
    然衷而论之有十二失焉古者祭天特牲后
    世乃有从祀百神若果百神从祀则虞书类
    上帝之下不应又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矣
    轼乃以百神从祀之故谓皇地示亦宜从上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135-0393b.png
    帝而合祭于圜丘其失一也谓古者秋分夕
    月于西郊亦可谓阴时阴位矣至于从祀上
    帝则冬至而礼月于南郊以破阳时阳位不
    可求阴之说夫既不以配月从祀之故而废
    秋分之夕月何得以地示从祀之故而废夏
    至之方泽耶其失二也告祭不及地示或经
    偶遗之昊天有成命不足为郊祀天地之证
    刘安世之驳甚明轼引此为证其失三也谓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135-0393c.png
    光武亲诛莽亦采用元始合祭故事不当以
    莽为不足法然沛公亲灭秦而所用皆秦法
    非秦法果足尚也武王受命未遑制作必有
    待于周公今以光武袭莽故事遂谓不当以
    人废其失四也汉魏及唐谁则能复古礼者
    不以三代圣人为法而以汉魏唐一切苟简
    之世为法其失五也又陈周礼今礼之别大
    意谓周礼必不可行今礼决不可改而不辨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135-0393d.png
    周礼之是与今礼之非其失六也谓今所行
    皆非周礼独于祭地示欲从周礼为非义则
    是孔子应以鲁季世之礼为礼而饩羊决不
    可复存其失七也谓古天子王畿不过千里
    故周礼可行后世四海为一机务之烦亿万
    倍于古则周礼不可行然古之帝王或盘于
    游畋或不遑暇食或总揽大纲而有馀或亲
    决庶务而不足俱在人主之自为而礼之可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135-0394a.png
    行不可行曾不在是轼之所言是不为也非
    不能也其失八也天子仪物日以滋多此后
    世君日尊臣日卑之陋习也不改陋习而欲
    改古礼其失九也郊天祭地天子岁必亲行
    三年一郊非礼之正今以是为国朝之礼非
    子孙所可轻易者何其陋耶其失十也又谓
    盛夏出郊官兵暴露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
    能堪是盛夏之日君若臣俱当栖迟偃仰而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135-0394b.png
    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也其失十一也又郊
    有肆赦有优赏诸军有荫补亲属有百官赐
    赉既知其非礼矣而曰一年再赏力将不给
    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望轼之意难于失人
    情而不难于改古礼抑亦异矣其失十二也
    至于六年一祭之议十月祭地之议禁中望
    祀之议说本悠谬原不足辩刘安世曰臣等
    所守乃先王之正礼苏轼之议皆后世之便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135-0394c.png
    宜可谓得其情矣
 (明艾南英论宋天地合祭呜呼始为天地合祭之说/者谁欤何其鄙诞而不经也天地之形虽分而同属)
 (于阴阳之气则合阴阳之气天与地皆在其中其分/阴分阳者一气而已天地之气往而伸则为阳闭而)
 (息则为阴非天专有阳地专有阴也譬之人身一呼/吸之间而已非以呼者专属之精魂以其吸者专属)
 (之骨骸也冬日至祀天于南郊之圜丘所以迎阳气/之始也非祀天之形也一气渐萌于黄钟之宫地之)
 (阳气与天俱升矣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夏日至/祀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迎阴气之始也非祀地之)
 (形也霜露冰雪以渐而至天之阴气亦自是始升矣/天地可以形分而阴阳之气不可以分属天地南北)
 (郊之祭盖分阴阳之气而迎之非分天地而祀之也/议者徒见孝经有父事天母事地之文遂有天地合)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135-0394d.png
 (祭若夫妇同牢之义而以人神礼之如是则所谓地/者殆将姑妪其貌势必至如道家之妄于山川后土)
 (之神一切冠以天妃圣母碧霞元君之像而后已呜/呼何其鄙诞而不经欤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
 (帝也并举郊社非大社也盖指皇地祇而言以其为/覆物载物之始故皆称上帝然则南北郊之祭虽谓)
 (之皆祀天可也岂待后世纷更而配合之哉况器用/陶匏牲用犊异于明堂之祭者不以人道事之而已)
 (而又为之合祭以类其配偶是以人道事天地也呜/呼何其诞欤至其最陋而不通于是南郊之坛其位)
 (次遍及于周天之宿北郊之坛及于岳镇海渎丘陵/坟衍是真以南北郊之祭为分祀天地之形无怪其)
 (亟亟然欲合之也有南郊而无北郊迎阳而不迎阴/然则独阳不生乾坤之策几乎毁矣其何以配天立)
 (极为天下神明之主乎若夫万乘之尊不可以暴暑/推恩太繁六军望倖大裘不宜于仲夏之月以其小)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135-0395a.png
 (不便而废先王对越天地之礼者其议/乃出于宋之名臣呜呼又何足怪也)
    观承案父天母地乃实理亦实事六经言之
    甚详不但孝经也至王莽援之而谓夫妇同
    牢父母可以合食因以为合祭天地之徵则
    非耳前人论此已明东坡圜丘六议亦属曲
    说而违经不足论也艾氏说力主分祭极是
    其谓冬至迎阳气之始夏至迎阴气之始非
    祀天地之形则是迎气之祭而非所谓大报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135-0395b.png
    本反始矣两郊之礼固非祀天地之形然天
    高地下昭然在目不比他鬼神之有气无形
    则虽不以形祀亦岂徒以气求者且谓分阴
    阳之气而迎之非分天地而祀之不适为合
    祭者之藉口乎王者父天母地无时无处而
    不然然犹虚而无迹惟郊祀之时乃尽其父
    事母事之实说者欲破合食之论当曰一阳
    始生事天于南郊以就阳位乃所谓父事天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135-0395c.png
    也一阴始生祭地于北郊以就阴位乃所谓
    母事地也若合食于南郊则乱其阴阳之位
    是父天而亦父地矣且废其北郊之祭是有
    父而已无母矣而谓父天母地也可乎是即
    以父天母地之义折之而合祭之非礼已立
    判矣又何待别为之说哉
    宗元案两郊之宜分不宜合礼经既有明文
    前儒又有定论其是非得失本可一言而定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135-0395d.png
    汉唐以下尚纷然聚讼者是未窥夫圣人制
    礼之精义而徒分争于仪文器数之末牵引
    于笺疏纪志之文且但就两郊分合论之而
    不知总郊社禘尝而思之耳虞书秩宗典朕
    三礼三礼者天神地示人鬼三才之礼也圣
    人制礼先洞彻乎三才一贯之大源而后定
    为报本反始之三大祭欲合幽明上下而一
    之必先辨幽明上下而分之盖人鬼则自亲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135-0396a.png
    及尊由众而萃于一天神地示则自尊及亲
    由一而涣于众故夫宗庙之礼以三为五以
    五为九进群庙祧庙而合之太庙又进太庙
    而追所自出之一人则惟配以太祖一位而
    不及其馀此之谓自亲以及尊而众萃于一
    也于是达之天地而冬至祭天于南郊即以
    其太祖一人配而后分为五帝六宗百神之
    群祀则渐近于人矣夏至祭地于北郊亦以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135-0396b.png
    其太祖一人配而后分为山川社稷百族之
    群祀则渐近于人矣此之谓自尊及亲而一
    涣于众也而皆配以太祖之一人则三才一
    贯矣夫配惟一人而自出昊天后土为三大
    祭之主者其反容有二乎盖禘与两郊所以
    立三礼之大宗惟截然各为一祭而不相混
    乃为专志一心而格上下达幽明此圣人报
    本反始三大祭之精义也若两郊可合则三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135-0396c.png
    礼已缺其一矣何以为三才立极而成位于
    天地之中也哉因前人论郊祀分合者皆未
    及此义故略推言之
哲宗本纪绍圣元年五月甲寅右正言张商英言先帝
谓天地合祭非古诏礼部太常详议以闻
礼志绍圣元年以右正言张商英言先帝制详定礼文
所谓合祭非古据经而正之元祐之臣乃复行合祭请
再下礼官议御史中丞黄履谓南郊合祭因王莽谄事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135-0396d.png
元后遂跻地位合席同牢迨先帝亲郊大臣以宣仁同
政复用莽意合祀渎乱典礼帝以询辅臣章惇曰北郊
止可谓之社黄履曰郊者交于神明之义所以天地皆
称郊社者土之神尔岂有祭大祇亦可谓之社乎乃以
履奏送礼部太常寺权礼部侍郎盛陶太常丞王谊等
言宜用先帝北郊仪注以时躬行罢合祭礼已而三省
言合祭既非礼典但盛夏祭地祇必难亲行诏令两省
台谏礼官同议可亲祀北郊然后罢合祭之礼曾布钱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135-0397a.png
协范纯礼韩宗师王古井亮采常安民李琮虞策刘定
傅楫黄裳丰稷叶祖洽等言互有是否蔡京林希蔡卞
黄履吴安持晁端彦翟思郭知章刘拯黄庆基董敦逸
等请罢合祭诏从之然北郊亲祀终帝之世未克举云
文献通考绍圣元年诏罢合祭天地自今因大礼之岁
夏至之日躬祭地于北郊应缘祀事仪物及坛壝道路
帷宫等宜令有司参酌详具以闻盖用蔡京等议然北
郊亲祠终帝世未克举云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135-0397b.png
宋会要绍圣元年五月右正言张商英言神宗以历代
典礼讹谬谓合天地非古也据经而正之元祐之臣乃
率其私意刬荡前美既获权且合祭指挥于前苏轼又
发六议于后太常博士陈祥道又以昊天有成命郊祀
天地之诗为合不可破之论或折祥道曰审如子言则
春夏祈榖于上帝岂以夏祈而合春乎般巡守而祀四
岳河海也诗曰允犹翕河岂以海岳之祀而合于河乎
祥道屈无以对 御史中丞黄履言昊天有成命郊祀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135-0397c.png
天地诗之终篇虽不言地而用可通是以序兼言之亦
犹天作祀先王先公般巡守祀四岳河海诗不言其指
皆同由是推之天地不可合祀亦昭然矣后黄履林希
等议请罢合祭天地自后间因大礼岁以夏至之日亲
祠北郊其亲祠北郊岁更不亲祠南郊
    蕙田案此绍圣三议也张商英黄履之言甚
    正然人主以亲祠为难古礼亦无复可说
哲宗本纪元符元年十一月甲子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135-0397d.png
赦天下
礼志元符元年左司员外郎曾言周人以气臭事神
近世易之以香按何佟之议以为南郊明堂用沈香本
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
馥今令文北极天皇而下皆用湿香至于众星之位香
不复设恐于义未尽于是每陛各设香又言先儒以为
实柴所祀者无玉槱燎所祀者无币今太常令式众星
皆不用币盖出于此然考典瑞玉人之官皆曰圭璧以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135-0398a.png
祀日月星辰则实柴所祀非无玉矣槱燎无币恐或未
然至是遂命众星随其方色用币
乐志元符亲郊五首(馀同咸平凡阙/者皆用旧词)
 降神景安(六变/辞同) 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恭在弁
 冕衮衣粢盛丰美明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升降乾安(罍洗饮/福并奏) 神灵拥卫景从云随玉色温粹
 天步舒迟周旋陟降皇心肃祇千灵是保百福攸宜
 退文舞迎武舞正安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进旅退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135-0398b.png
 旅万舞有奕
 彻豆熙安 陟彼郊丘大祀是承其豆孔庶其香始
 升上帝时歆以我齐明卒事而彻福禄来成
 送神景安 馨遗八尊器空二簋至祀至虔穹祇贶
 祉
徽宗本纪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辛未出御制南郊亲
祀乐章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
范百禄传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135-0398c.png
为言百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
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榖而歌噫嘻亦岂为
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百禄之言礼经也
今日之用权制也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于
是合祭
文献通考建中靖国元年诏初祀南郊权合祭天地于
圜丘起居郎周常等以合祭为非礼曾布主其说乃诏
罢合祭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135-0398d.png
 是岁帝初郊十一月戊寅玉辂至景灵宫行礼毕赴
 太庙大雪上遣内臣问二相若大风雪不止何以出
 郊右相曾布奏云郊礼尚在后日雪势暴必不久况
 乘舆顺动理无不晴若更大雪亦须出郊必不可升
 坛则须于端诚殿望祭此不易之理已降御札颁告
 天下何可中辍左相韩忠彦欲于大庆殿望祭布不
 可以为若还就大庆是日却晴霁奈何议遂定中夜
 雪果止五更上朝享九室已见月色己卯黎明自太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135-0399a.png
 庙齐殿步出庙门升玉辂景色已开霁时见日色己
 午间至青城晚遂晴五使巡仗至玉津园夕阳满野
 庚辰四鼓赴郊坛行礼天色晴明星斗粲然五鼓二
 府称贺于端诚殿黎明升辇还内
 盛陶传召为太常少卿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
 之旨既而合祭陶即奉行亦不复辩执也
宋史乐志政和亲郊三首
 皇帝升降乾安 因山为高爰陟其首玉趾躩如在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135-0399b.png
 帝左右帝谓我王予怀仁厚眷言顾之永绥九有
 配位酌献大宁 于穆文祖妙道九德默契灵心肇
 基王迹启佑后人垂裕罔极合食昭荐孝思维则
 于皇顺祖积德累祥发源深厚不耀其光基天明命
 厥厚克昌是孝是享申锡无疆
    蕙田案建中靖国元年所制即此乐章以政
    和纪年稍长遂书政和耳
徽宗本纪崇宁三年十一月丙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135-0399c.png
大观四年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
明年元
政和三年十一月癸未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大赦天下
礼志政和三年诏有司讨论坛壝之制十月礼制局言
坛旧制四成一成二十丈再成十五丈三成十丈四成
五丈成高八尺一寸十有二陛陛十有二级三壝二十
五步古所谓地上圜丘泽中方丘皆因地形之自然王
者建国或无自然之丘则于郊择吉土以兆坛位为坛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135-0399d.png
之制当用阳数今定为坛三成一成用九九之数广八
十一丈再成用六九之数广五十四丈三成用三九之
数广二十七丈每成高二十七尺三成总二百七十有
六乾之策也为三壝壝三十六步亦乾之策也成与壝
俱三参天地之数也诏行之
    蕙田案乾策二百一十六七为误字显然每
    成高二十七尺以下当有脱文盖每成二十
    七尺三成则八十一尺合九九之数其合乾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135-0400a.png
    策者乃陛级之数也以是年所定方坛制度
    参考可见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皇帝祀昊天上帝太史
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太
祖位于坛上东方南向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
夜明北极九位于第一龛北斗太一帝坐五帝内坐五
星十二辰河汉等内官神位五十有四于第二龛二十
八宿等中官神位百五十有九于第三龛外官神位一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135-0400b.png
百有六于内壝之内众星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第
一龛席以藁秸馀以莞席皆内向 其位版之制上帝
位版长三尺取参天之数厚九寸取乾元用九之数广
尺二寸取天之备数书徽号以苍色取苍璧之义
 文献通考政和三年冬十一月癸未郊上搢大圭执
 元圭以道士百人执仪卫前导蔡攸为执绥官玉辂
 出南熏门至玉津园上忽曰玉津园东若有楼殿重
 复是何处也攸即奏见云间楼殿台阁隐隐数重既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135-0400c.png
 而审视皆去地数十丈顷之上又曰见人物否攸即
 奏若有道流童子持幡节盖相继而出云间衣服眉
 目历历可识攸请付史馆宰相蔡京率百僚称贺
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六年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
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徽号
宝册丙申赦天下十一月丁酉朝献景灵宫戊戌享太
庙己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宣和元年十一月乙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135-0400d.png
四年十一月庚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七年十一月丙戌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舆服志政和议礼局上大裘青衣纁里黑羔皮为领褾
襈朱裳被以衮服冬至祀昊天上帝服之立冬祀黑帝
立冬后祭神州地祇亦如之
 陆佃传佃拜尚书右丞徽宗祀南郊有司欲饰大裘
 匣度用黄金多佃请易以银徽宗曰匣必用饰耶对
 曰大裘尚质后世加饰焉非礼也徽宗曰然则罢之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135-0401a.png
 可乎数日来丰稷屡言之矣佃因赞曰陛下及此盛
 德之举也
 
 
 
 
 
 
五礼通考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135-0401b.png
 
 
 
 
 
 
 
 五礼通考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