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0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三十五年( 明宗大王十一年)丙辰九月十一日庚寅。先生生于道村之旧第。(道村。即先生之高祖桃村先生弃官卜筑之地也。儿时受业韩斯文佑。贯穿经史。践履实地。参奉公尝称持门户者惟此儿。及长郡宰李希得,许忠吉与之讲论性理书。称以当今第一。)
神宗皇帝万历十九年( 宣祖大王二十四年)辛卯(先生三十六岁)八月。中进士三等第二人。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七岁)作龙蛇录。(是岁四月。倭大举入寇。兵火抢攘者八年。先生僻居林巷。随闻见作龙蛇录。以寓伤时忧国之意。)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四十岁)次陶靖节归去来辞。(是岁读朱子书节要。终日危坐对案。仍次归去来辞一篇。以寓遂初反求之意。)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四十三岁)拟上 亲征疏。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七岁)正月十六日。丁参奉公忧。(居丧葬祭。一依朱子家礼。哀毁成疾。)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五十岁)三月。登增广文科丙科第十九人。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五十一岁) 除碧沙道察访。(赴任才一年。以偏亲在堂。不能躬养为恨。一日题狄仁杰望白云图诗。有曰谁将此情境。写向毫端分。遂弃官归。)
三十八年(光海君二年)庚戌(先生五十五岁)升成均馆典籍。(时李尔瞻当国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0L 页
用事。引进党类。先生不欲求进。仍过限不谢恩。作黑狗追猪歌。以寓叹世之意。)草两先生辨诬疏。(时郑仁弘以赞成。疏诋晦退两先生。道儒将陈疏辨诬。先生为之代撰。)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五十六岁)八月初四日。丁母夫人李氏忧。(居庐墓下。校正家礼质疑二卷。)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七岁)四月。金鹤沙应祖兄弟来访庐次。相与讲论家礼质疑。九月金鍌来学。(是时学徒至数十人。多有成就。金公为最云。)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八岁)三月。长子成桦中司马。(诸同年来劝应榜。而先生终不许。)草请罪李尔瞻疏。(以道内士林之请也)六月上全恩疏。(是月初五日。闻李尔瞻,柳希奋等。请杀永昌大君㼁。废黜 慈殿。百官廷请者至三十馀度。国舅金悌男赐药西小门外。先生不胜慷慨。从草土中搆疏累百言。使侄子成干写疏。与子成桦,成材等作西行。伏閤七日。骑曹极力阻搪。不得上澈而退。至八月始闻大君废置江华。锁之密室而烧死。先生仰屋长吁。自此无出世之意。)十月作因树亭记。(来寓鉴谷三十馀年。至是效东汉申屠蟠因树为屋之义。名其亭。因作记。)十一月赴安东提督。行过新宁客舍。有枯竹问答诗。(问曰寄语桃李花。渠知此君乎。此君有标格。本不争春敷。答曰不羡桃李花。甘同我衰槁。气味既相似。何必相惊吊。盖寓感也。)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九岁)三月作夕阳窝记。九月在花山作校衙记。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六十岁)九月作伊山书院移建奉安文。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六十三岁)三月在花山校衙。有剪荆莳花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1H 页
诗。(校衙东轩外断麓。荆棘蒙密令剪去。仍植山矾及黜堂花。序曰是两物者。非有怨恩于我也。盖嫉恶好善之心使然也。苟非吾力之所及者。即吾虽有是心。吾亦末如之何。若其吾力之所及者。则剪生之封植之。乌可缓乎。诗曰剪除荆棘种寒花。夫我初非所好阿。爱恶元来天性得。亲贤远恶自无他。)夏月独坐旅馆。咏憎苍蝇诗。(诗曰若使秋霜一夜下。寻头扑面尔安能。)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六十五岁)十月赴尚州提督。(有一朋友来戏曰。君同邑人多腾骞显要者。子何独沉滞若是耶。先生答曰。彼自显荣。我自沉滞。命各不同。何能相及哉。其人曰何不效彼之为。赞其末论。追其后尘耶。先生答以余则不得其策。仍出心经养心莫善于寡欲章一段以示之。其人微笑而去。)
熹宗皇帝天启二年壬戌(先生六十七岁)八月。在夕阳窝。(是时望日进士李汝馦自桧石先山来到。先生欣然曰独坐待月而君且至。今夕何夕。是我良辰。即把酒高声歌国风诗数章。仍语及时事。哽咽泣下。)九月在安东校衙。作鸠巢轩记。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八岁)三月。 仁庙正位。(先生野乘中特书曰会朝清明。即三月十二日昧爽。)
四年甲子(先生六十九岁)五月往饯成济州安义于柏岩。
五年乙丑(先生七十岁)十一月在伊山书院。作荣州志。(时以山长。与邑中士友进士朴成范,金汝煜,赵贯琴是谐,生员朴安复,幼学宋尚宪,张龙遇,孙会宗诸人。裒集事迹。作为郡志。)
六年丙寅(先生七十一岁)四月赴晋州提督。
七年丁卯(先生七十二岁)正月(闻奴贼围龙湾,宣川等地。将逼京城。乡人倡义募兵。送成桦,成干,成材等赴义兵所。)二月(闻 大驾入江华。 东宫向公州。贼酋以讲和为请。 朝廷将许之。先生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1L 页
不胜慷慨。有诗曰谁奋擎天手。危邦独自担。)
毅宗皇帝崇祯四年辛未(先生七十六岁)三月二十八日。以疾终于夕阳窝正寝。
崇祯甲申后二十七年庚戌( 显宗大王十一年)秋。议建社庙于鉴溪书堂。(是时荣川乡贤祠。忘窝金先生追配时。士林以先生社享事。通文于鉴溪书堂。堂长进士金值秋收议洞员。营建社庙。定出成造有司幼学孙厚麟,李元烈。分排鸠材节目。而适值年事大歉。不果成。)
崇祯甲申后八十八年再辛亥( 英宗大王七年)九月。升配于道溪见一祠。(即先生之高祖考桃村先生祠。祠号后改尚节。)
 此我高大父炊沙先生年谱也。今去先生盖一百六十馀年。而年谱始成。噫谱岂易言哉。先生之生于某年某月。卒于某年某月。司马某年。登龙某年。则以鉴谷家乘所记者而记之。某年除国子监而不肯赴。某年上全恩疏而不得彻。某年赴督邮。某年赴广文。则以因树漫录所载者而载之。兼采日记诸条。或系之以年。或系之以月。虽不一一致详。犹可以就订平生梗槩。乃敢列于篇末。以俟他日秉笔之君子云尔。
上之九年壬子季春。玄孙进士镇万谨识。
行状[李光庭]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2H 页
公讳汝馪字德薰。姓李氏。其先江陵府羽溪县人。中世有讳球。入元朝十九登进士第。其后有中枢院副使讳薿。佐我 太祖。录开国勋。赐第京师。四世而至讳秀亨。景泰末弃平市署令。遁于荣川之桃村。是为公高祖。曾祖讳大根洪川县监。祖讳棠定略将军。考讳孝信参奉。娶孝宁大君四世孙贵胤之女。以嘉靖丙辰之九月庚寅生公。资性绝人。幼受业韩斯文佑。博习经史百家语。为文词霶沛不穷。李公希得,许公忠吉相继为郡守。得公所为文。与之讲说义理诸书。俱推逊许以上价。公醇静笃实。其为学。知内外分。虽随众应举。非其所汲汲也。万历辛卯中司马。壬寅居父忧。哀礼备至。甲辰服阕。秋中增广东堂试。乙巳春。始释褐登第。以大夫人老病。不欲离侧出仕。朝臣有知公急于为养也。丙午除碧沙道察访。公犹以定省旷远为忧。一日题狄仁杰望白云图。遂弃归。光海即位。杜门养亲。无求进意。庚戌例升成均馆典籍。亦不起谢。辛亥秋。大夫人即世。啜粥庐墓。以卒三年。癸丑春逆狱起。尔瞻等指东朝。以八岁大君为祸胎。必欲废杀之而后已。大臣持重者率罢黜。朝臣立异者辄论以护逆。无敢言者。公从服中上疏曰。贼招蔓引。上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2L 页
及 慈殿与遗孤。诚千古所未有之大不幸也。古今天下圣帝明王。不为不多。而独称舜为大孝者。以其处人伦之变而尽其友爱之道而已。今朝议一向愈甚。名为士子者。亦发悖论。台谏连章累牍。自夏迄秋。莫之能止。是引大舜之圣而反处汉唐以下之衰世也。宋理宗即位。皇子竑黜王济阳。湖州潘壬起兵推戴。王权辞得脱。乃率州兵讨壬。而不免为史弥远所搆杀。当时莫不冤之。后世以为理宗之诟病者。以济王无无将之心。而迫于壬等。其罪可恕也。然出判于外。迫胁于仓卒。其迹已污。其冤亦难以自明。今㼁则八岁童子耳。深居大内。不离母后膝下。惟知索果而啼。弄雏而戏。何与外间事。此则人之所共知者。而左右者争之不已。徒知讨逆之名。而不知陷 殿下于不义悖伦之地矣。秦始皇废太后于别宫。茅焦脱衣以谏。感悟其心。使之如初。郑庄公誓黄泉于姜氏。颖考叔舍羹进言。发庄公之悔心。古之人臣所以事君者。虽其君心之弊锢。犹将开发导迪。以归于仁孝之地。不伤其彝伦之本。岂有反导其慈详恻怛之念。纳之猜忌残酷之域哉。汉武帝巫蛊狱起。帝令江充治之。充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太子恐不得免。从石德计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3H 页
自临斩充。发长乐宫卫卒。是称乱自乎太子。其罪有不可容贷者。而帝心终能悔悟。作归来望思之台。高帝溺爱赵王。将易太子。及惠帝即位则忘旧怨。保护赵王尤笃。而逮人彘鸩杀之惨。则悯母后残酷。痛哭悲伤。至于成病。父子兄弟。俱是一体。而 殿下之慈孝。语不可同年于汉帝。则望思之悔。悲伤之情。何待发于事往之后哉。诗曰维桑与梓。尚恭敬止。以 殿下之诚孝。虽于先王之杖屦犬马。尚必祗敬而保护之。况其平日慈爱之所钟。末命丁宁之付托乎。 殿下既以免㼁为庶人。勉从群臣之议。又且贷㼁之性命。曲全处变之道。公议私情。两得其宜。而第恐八岁童子。有同附根之木。一离母后。何异寸草之去根哉。脱令惊忧以致夭折。 慈殿亦安保不伤其性哉。汉之文帝。盛德之主。废徙淮南王。初非置之于死也。而斗粟之谣。不免为君德之累。区区芹曝之愚。亦不能不为 殿下今日虑也。臣愿 殿下终能心大舜之心。戒后世之失。使骨肉团圆。母子如初。则至和可以召。太平可以致。非但 殿下之德辉映青史。先王在天之灵。必能慰悦于冥冥矣。疏上当路者从中沮搪。伏閤七日。竟不得彻。然其忠义奋发。不为一身计者。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3L 页
可见于此矣。公天资朴实。外和内刚。平居退默若无甚异于人。而至其义理之分是非之决。虽自谓贲育有不能夺者。当是之时。尔瞻以巨奸当国。而仁弘为一路领袖。遥弄朝权。士大夫之嗜利无耻者咸奔走。盖公一乡才艺之望。鲜不失脚。而公毅然其间。孑然孤雊。冀或以謦欬宸听。既已不可如何。则杜门却扫。谢绝时事。维以书史自娱。虽蔬食菜羹。有时不给。而视彼之冰条玉署无如也。朝之相识者闷其穷。縻以学官之禄。是年秋。提督安东校。庚申冬。提督尚州校。丙寅夏。提督晋州校。公亦不自洁。时往来其间。其在尚州。有相识者戏公曰君同郡人多骞腾要路。子何独沉滞若是。公曰彼自骞腾。我自沉滞。命各不同。何以相及。我则无其算耳。人曰何不效彼之为。赞其末论。蹑其后尘。何谓无算。公不应。出示心经养心章。人笑曰君得算矣。公尝在碧沙。有诗曰恨我不能如寒蝉。寻高树饮清露。自放于五月之炎天。恨我不能如蚯蚓。食枯壤饮黄泉。无求于人世之腥膻。愧我为儒之腐士之俗。奔衣走食。随俗子而周旋。腰不肯折为人折。膝不肯屈为人屈。颜不肯低为人低。头不肯缩为人缩。寸廪蚀降衷之正。微官屈偃謇之性。言辞本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4H 页
拙。人欲使之巧。气色本舒。人欲使之佞。有如麋鹿而冠巾。蹙蹙中怀靡所骋。悲来乎安得追赤松随彭聃。超绝迹而高举。不使俗吏论品秩较高下。乱我之视听。公之肮脏于世。亦可见也。公以崇祯辛未三月二十八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六。夫人宣城金氏。吏曹判书文节公淡之玄孙。参奉勖之女。有四子二女。男长成桦生员。次成林将仕郎。次成材宣务郎。次成橒。女长适士人权榄。次适士人任之敬。内外子孙总若干人。公家居鉴谷。以鉴谷号。晚更号炊沙。作炊沙老翁传。诗文若干卷。所谓因树亭夕阳窝。则平日居息之所。而其取义者远矣。今乙未冬。公之乡人。以公之高祖署令公弱冠弃官。与当世所谓生六臣者。同一心事。享于道溪之精舍。既已以公立脚昏朝。皭然不滓。可以配公之高祖。遂啜食公。公之事迹。有公之第三子宣务公之手记。谨而不尽。今宣务公之曾孙上舍镇万,镇华兄弟。以属不佞光庭曰。子以吾祖状。光庭自惟孤陋后生。不应接公之影响。又未得从先辈得公言论风旨之一二。虽歆想公有执鞭之愿。而实无以承其委托者焉。然尝闻公之文学。为一时侪流所推重。今即其遗卷。若有以得其髣髴者。盖公于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4L 页
陶山讲道之日。齿差少。未及蹑齐请益。而得夫子所节朱子书。笃好之不已。为平日进修之地。则公之次归去来辞。既序之矣。才登贤关。遭岛夷陆梁之祸。其悯时忧国之不能自已。则有龙蛇录及道途感伤之吟。可见矣。晚占科第。若可以有为。而遭时棼浊。不能有少施措。则其慷慨忧愤之意。眷眷于时事杂录及寄兴诸作可知已。惜乎。以公笃实之工。不及受裁于大贤之门。而其忠朴质直之性。终不能施其芟棘栽花之手。(公在花山校衙时。作剪荆莳花诗。有曰剪除荆棘种寒花。夫我初非所好阿。爱恶元来天性得。亲贤远恶自无他。)不能无遗恨于今日也。公之文章。亦铲彩彫华。一趋平实。其视当时之袨服丽妆。靡靡为郑卫之唱者不类矣。亦可以想公之为人也。光庭贱且老。文祠拙讷。不足以道扬遗烈。而上舍兄弟之请。再三而未已。顾其义有不可终辞者。乃敢就本状。兼采先辈追颂之语。而谨编次之如右。世之君子。庶或恕其僭而得其实焉尔。九年癸丑仲秋之夕。平原李光庭谨状。
家状[李成材]
先府君讳汝馪字德薰。系出江陵府羽溪县。有九代祖讳薿。佐我 太祖开国。录功赐土田臧获。官至嘉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5H 页
靖大夫中枢院副使。副使生讳蔓官至经历。经历生讳仁淑知德川郡事。德川生讳景昌奉列大夫军资监直长。直长生讳秀亨平市署令。娶吏曹判书文节公金淡女。至景泰末。弃官居荣川。自是世为荣川人。署令生讳大根通训大夫洪川县监。即公之曾祖考。县监生讳棠定略将军。定略生讳孝信。娶孝宁大君四代孙贵胤女。以丙辰九月十一日庚寅生公。公生而颖悟。受业韩斯文佑。经史百家。无不贯穿。文词发越。操笔立就。如水涌山出。时郡宰李希得,许忠吉皆称公以当今一人。至于学堂课试。无出其右。然自少无意躁进。惟以践履笃实。为分内工夫。至辛卯始举进士。俄遭壬辰之乱。伤时忧国之心。未尝不形于言语词章之间。乱定后以家贫亲老。僶勉事科业。壬寅遭外艰。哀毁尽礼。服阕中甲辰增广东堂。乙巳春。与朴水西善长同登龙榜。时偏亲在堂。年深多病。日以侍奉。不乐仕于朝。丙午夏除碧沙道察访。赴任才一年。以亲庭遥远。弃官家居。庚戌秋升成均馆典籍。过限不谢恩。时李尔瞻当国用事。引进党类。摈斥外人。遂退居鉴谷。不复求仕。辛亥秋丁内忧。庐于墓下。癸丑春。逆狱大起。尔瞻等首发废 大妃杀大君之议。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5L 页
举朝和附。戕贼伦纪。立异者皆置大辟。人皆怵祸莫敢言者。公虽在草土中。不胜慷慨。搆疏累千言。观者莫不劝止。而奋身不顾。裹足西行。伏閤累日。竟为当路者所麾拒。未得彻 聪而退。自是无心世路。逍遥林下。以书史自娱。处贫晏如也。亲知之立于朝者知其穷窭。付以提督。以资其廪。家居有鉴谷闲话因树杂著等书。耿耿忧君之念。不以疏远而自间也。癸亥反正后。置散之人。皆得复职。而以年老亲不在。固穷村巷。不复出世。有亭曰因树。有窝曰夕阳。左右图书。乐道安分。手种红桃树一株于屋后。啸咏其下。悠然自得。始以鉴谷自号。后改以炊沙。辛未三月二十八日。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六。恸哭何言。公天性和柔。立志坚贞。不以言争是非。不以行为圭角。而胸中泾渭。确然不拔。见人之不善。疾之如雠。闻人之有善。称之不容口。泂然如玉之无瑕。淡然如水之清澈。玆数者足以得公之大槩。世之立言之君子。尚有以采择之。则公之诎于一时者。庶复伸于后世耶。呜呼痛哉。
 崇祯六年癸酉月日。子成材泣血谨书。
挽词[虚舟金汝煜]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6H 页
遇遁焚朱藁。时睽食郑家。眼前婚嫁毕。身后子孙多。遗恨荣州志。平生宝剑歌。无从考德业。小子恸如何。
诔文[丹谷郭𡺽]
气质之纯。无怀之民。葛天之民。心智之明。秦镜之照。魏珠之照。言若不出口而是非严于衮钺。身若不胜衣而德容合乎规度。诗书百家。无不淹贯。何羡虞世南之秘书。兴亡万变。自能通晓。不待邵尧夫之推数。登司马又登龙门。同俊造而蜚英。耻铜鱼又耻狗苟。守衡茅而养真。暂就督邮。暂就提督。一为亲老。一为家贫。晚节所乐。一瓢穷巷。高襟攸契。千首新篇。非义所在。系千驷而不顾。惟正是守。踰七旬而无愆。顾余肤浅。早托磨研。同苦齑盐。同苦荆围。相随京洛。相随末僚。支离四十有馀年。肝胆终始如一朝。德虽不及。爱则犹敦。溪山十里。魂梦相寻于月夕。诗酒一场。世味都付于浮云。忆得去腊之暮。忽承高盖之倾。片饷山亭。三杯旧情。那知解携之后。遽作永诀之行。属公乘化之日。适余罹疾之时。未遂饭含之礼。都切断弦之悲。伥伥末路。对谁青眼。踽踽荒山。空搔白首。厌斯世之溷浊。高踪自幸于骑箕。慕太古之贤范。老眼何堪于拭泪。所赖积善馀庆。群龙满堂。王氏之福未艾。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6L 页
于公之后必昌。今闻幽宅既卜。灵輀将驾。病犹缠身。方卧床而调药。绵未渍酒。愧停柩而待我。敢仿田横馀客之薤歌。空题禹锡旧友之哀辞。知己已矣。我将畴依。
典籍李公讳汝馪字德薰。醇悫之质。笃实之功。非凡人所及。晚折仙桂。深耻钻进。而家贫亲老。暂就邮官。亲殁后且值昏朝。遂绝意仕宦。守拙田庐。以文籍自娱。事在哀词中。其弟汝馣字仁薰。汝馝字善薰。皆良士也。爱吾交游。与典籍同。而每惜其短命先逝。余于今日。相从九原之下也。其一家子弟皆相功。而神昏不可尽述。(出丹谷集。临殁时所题云。)
道溪见一祠升配时奉安文[汉阳赵德邻撰]
道溪之滨。玉山之麓。 署令全节。祠庙有翼。亦越贤孙。炊沙有作。晚而成名。一奉邮檄。卷怀林泉。婆娑初服。赋次陶辞。惕然失学。录成时乘。眷言忧国。柰何不辰。适丁昏浊。三纲绝矣。吾将安适。公时居忧。忠愤自激。遑恤吾私。千里裹足。刳肝沥血。片片腔赤。勖以虞舜。烝烝不格。监于汉文。尺布斗粟。抗章守 阙。九阍搪却。言虽未彻。义烈燀赫。祖孙相望。克对无怍。气类之享。询谋佥诺。同堂异置。柏板松桷。吉日丁亥。跻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7H 页
祔啜食。子姓序应。青衿齐遫。祗荐蘋蘩。神庶降假。
  常享祝文
力扶颓纲。手掣奔霆。关守虎豹。义炳日星。
墓碣铭[金熙周]
兴州地自古群贤辈出。以名节称者。惟羽溪之李为最著。有枢使公讳薿。佐我 艺祖大王。录原从勋。义不受禄。隐于小白山。终身不出。即古者严子陵,陶彭泽之伦也。历四世而有署令公讳秀亨。当景泰之世。超然遐举。逊于荒野。所居室皆向北为户。以 上王在北郡也。至今称拱北轩。即当时南秋江。赵渔溪之流也。又四世而炊沙先生出。可谓世袭其美。而天之钟忠义于一门。又何其盛哉。熙周生也后。未及供洒扫于门。而常有高山景行之思。日公之来孙时俭。袖李讷隐所为状来请铭。熙周非其人。再三辞不获。谨按公讳汝馪字德薰。其先江陵府羽溪县人。曾祖讳大根县监。祖讳棠定略将军。考讳孝信参奉。娶孝宁大君四世孙贵胤之女。以嘉靖丙辰九月庚寅生公。资性醇静笃实。自幼好读书。及就外傅。经史百家。无不涉猎贯穿。发为文词。浩汗不穷。以亲志随众应举而非所乐也。万历辛卯中司马。壬寅居父忧。易戚备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7L 页
至。服阕登乙巳增广第。以大夫人老病。无意求进。丙午 除碧沙道察访。题诗狄仁杰望白云图。遂弃归。时当昏乱之世。郑仁弘负山林重望。遥执朝权。诋斥晦退两先生无所顾忌。李尔瞻当国用事。戕贼伦纪。公慨然叹曰吾道乱矣。倡起道内章甫。抗义陈疏。辞意凛然。至癸丑。郑造,尹讱辈以弘瞻爪牙。发废母杀弟之论。祸机有不可测。公时在哀疚中。曳衰陈疏。有曰八岁童子。深居大内。惟知索果弄雏。何以知外间事耶。因及郑庄公黄泉之誓。淮南王斗粟之谣。缕缕数千百言。弘瞻之党。布列内外。沮遏不纳。而亦不敢以此加罪。畏公议也。当是时。士大夫之嗜利无耻者。咸奔走攀援。而公毅然其间。矢死进言。既已知不可如何。则杜门却扫。谢绝时事。升典籍。过限不谢恩。惟以书史自娱。朝廷縻以学官之禄。提督安东,尚州,晋州三邑校。公亦不自洁。有时往来其间。有人戏曰此时骞腾要路若拾芥。而何为沉屈若是。公不应。出示心经养心章。人笑曰君得算矣。公尝作盘松诗曰直道从来处世难。故将劲质作龙盘。纵然未得充梁栋。犹荫行人顷刻间。公肮脏于世。而其志之存于济物亦可见也。晚号炊沙。取辛苦无成之意也。以崇祯辛未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8H 页
三月二十八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六。夫人宣城金氏。吏曹判书文节公淡之玄孙。参奉勖女。有四子二女。长成桦生员,次成林,次成材,次成橒。婿权榄,任之敬。内外子孙揔若干人。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 肃庙乙未。士论齐发。追配于道溪。即公高祖考署令公跻享之所也。呜呼。今距公之世殆二百年馀。末学謏闻。何以能状公之万一哉。丹谷郭公诔之曰非义所在。系千驷而不顾。惟正是守。踰七旬而无愆。喘翁郑公序之曰忠孝根于天赋。不为利诱。不为祸床。苍雪权公有言曰言虽见却公车。而其义可谓凛凛。北壁金公有诗曰显晦升沉元有数。桐冈何独擅高名。又有李讷隐状行则此数君子。一言足以不朽公于后世。何待乎余言。特于平日有执鞭之愿。而略取所感于卷中者。以为铭。铭曰。
孔子有言。未见刚者。下而后世。其闻益寡。侃侃我公。寡欲养心。万言陈章。义理萧森。卓立昏衢。孤烛之光。观我止行。浑然刚方。顿足招招。听者袖如。云月皎皎。我有林庐。其书在箧。耿光弥长。有欲考德。视此铭章。
 上之三十年庚寅立春上浣。嘉善大夫行兵曹参判闻韶金熙周撰。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8L 页
因树亭重修记[李仁行]
刚州北四十里。有鉴谷里。里东有亭名因树。故炊沙先生李公幽栖也。公胄于拱北轩。策名于 穆陵季年。其文学风裁。固宜盛玉堂而扬金闺。方三昌之秉成也。一言相唯阿。仞堂尺榱。又可立致。顾乃疏全恩以触霆威。请斩佞以犯蜮弩。其得免危祸亦天也。况于外物奉身者乎。所居无厅事。每夏月携书就树阴以纳凉。客至班荆而讨今古。处之泊如也。公之季胤处士公。嫌地坐之湫湿也。架树枝成小搆。公笑曰此真吾所居也。读于斯吟于斯。接宾友于斯足矣。遂日徜徉其上以终老。盖仿申屠氏因树为屋之义也。夫申屠之树屋。忧清流之沦胥也。公之此亭。怕狂澜之浼己也。其迹小异。而其萉祸固穷之意则同。尽所谓硕人之薖也。顾树有时而朽。架于空者。风雨所漂摇。有其名而无其处者久矣。再去庚辰。后孙庆渐谋于宗中。即其旧址。搆茅亭四架。岁久而又不免颓圮。粤在庚辰之周甲。七代孙时默。与宗君华玉葺而新之。制仍旧不敢加。但易茅以瓦。盖图为永久。势不得不尔也。呜呼。同时乡里间附燕炎而华蜃搆者何限。俱荡然草没烟销。独斯亭也。阅数百年而犹存。浮荣之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9H 页
不足恃。名节之不终泯。有如是焉。而其树而茅。茅而瓦。皆在季胤公后承。吁亦不偶矣。未知梁砀间旧屋。亦有能历世重新如此亭否乎。然古所谓肯搆肯堂者。非独修其居室之谓也。须世其诗礼。武其风节。世治则种学绩文。蔚为王国之桢干。世乱则砥名砺行。贞如岁寒之松柏。然后庶乎其无忝于遗亭也。时默甫以亭旧有公所记。惟重新易瓦之由。不可以无识。索余一言。郑重未敢也。未几时默甫亡矣。悼念遗托。有不忍终孤。谨叙其梗槩。因以谂其后人云。
 上之二十四年甲申阳复节。行翊卫司翊卫真城李仁行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