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臨淵齋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錄
  
年譜
公元1534年
皇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中宗大王二十九年)甲午八月三日丁酉
(亥時)先生生于安東府西丹地村外王父鄭公(世豪)之第。
(先生七世祖栢竹堂公當麗運訖。
松京始居安東府西金溪村。
孫因世居焉。
至昭威公居豐基米家巖里。
至通禮公又遷于柰城縣。
舊業猶在金溪
往來
至是母夫人歸覲先生生焉。)
公元1535年
 十四年乙未(先生二歲)
公元1536年
 十五年丙申(先生三歲)
 
公元1537年
十六年丁酉(先生四歲)
公元1538年
 十七年戊戌(先生五歲)。
始知讀書
(幼穎悟不凡
塾師句讀
究極文義
師見先生挾書來。
笑曰某來將何以應其文義也。)
公元1539年
 十八年己亥(先生六歲)
公元1540年
 十九年庚子(先生七歲)
公元1541年
 二十年辛丑(先生八歲○勤於習字
常以筆濡松烟
寫于溪傍石上
一日異僧前來致敬他日必爲貴人。)
公元1542年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九歲)
公元1543年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十歲)
公元1544年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十一歲)
從先考參判公遊京師。(
時參判公以冲齋忠定公就職
先生從之。)
公元1545年
 二十四年(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十二歲)
公元1546年
 二十五年(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
(先生十三歲)秋還鄕。
公元1547年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十四歲)七月
母夫人鄭氏憂。
(執喪哀慕成人。)
公元1548年
 二十七年戊申
(先生十五歲)有志力學
發憤讀書
(有時飢甚。
以潔紙漬水飮之。
誦讀不輟
庶母待之少恩
參判公將逐之。
先生爲文座隅
參判公見之乃止。)
公元1549年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十六歲)九月服闋
公元1550年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十七歲)
公元1551年
 三十年辛亥(先生十八歲)
 
公元1552年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十九歲)
公元1553年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二十歲)
公元1554年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二十一歲)
夫人英陽南氏
(處士藎臣之女)
公元1555年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二十二歲)
公元1556年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二十三歲)九月
子龍吉生
公元1557年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二十四歲)
漢城試。
(時西厓柳文忠公亦赴京師
日就先生舘。
相與講討
及赴院。
先生篇成有餘力。
忠公詩成而不能寫
先生爲之代寫
及柝號先生見屈還鄕
忠公佩酒相送。
自是情好日密。)
公元1558年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二十五歲)
從參判公始卜居
木村。
(村在臨河縣北。
山臨流。
眺望殊勝
遂定居焉。
亭名之曰山水
後具柏潭鳳齡以道脈名村。
有詩云活水洋洋道脈川。
尋源應入退溪邊
先生辭之。
改以桃木村。
八詠
靑巖東輔吳春塘守盈權松巖好文次韻
○載永嘉誌。
)八月中鄕解。
○十月中生員三等
(趙松岡士秀榜下)
公元1559年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二十六歲)
公元1560年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二十七歲)
往拜退溪李先生之門。
(受心經詩傳
得聞爲學之要。
自是往來就質。
李先生深許器局。)
公元1561年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十八歲)十一月
遊太學讀書
公元1562年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九歲)四月
讀書冰山
(在義城)六月讀書麟角寺。
(寺在義興
與南賁趾致利同硏。
)陶山
(與金鶴峯誠一同留受業
)讀書白雲洞書院
公元1563年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三十歲)三月
太學讀書
(與金龜峯守一同硏)秋還鄕。
○輓黃錦溪
(俊良)○十月復入太學讀書
公元1564年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三十一歲)三月
中東鄕試
○九月及第出身
(李栗谷珥榜下)
公元1565年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十二歲)八月
權知成均學諭
○九月出密陽敎授
從仕郞
○十月陞承仕郞。
○往拜曺南冥先生
(曺先生一見深加奬許)
公元1566年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三十三歲)正月
上書退溪先生
論佔
畢齋立祠事。
(答書曰佔畢翁果有南冥所云。
然亦甚有扶植處。
作院立祠
不可不爾也。
幸勿疑貳
勸卒成之爲可。
)又上書退溪先生
朱子年譜改刊事。
(答書曰示喩年譜誤字
不止點畫
亦必有字訛如拜字之類多矣。
昏眼纔勘過。
不能致詳
惟公更加細校。
隨手改定
不必盡煩左問也。
以此得爲完書
豈不幸甚
改刊後圖印以惠尤爲幸。
)又以年譜印本
往復退溪先生
(答書曰年譜公力圖。
得改頭面
或有未盡改處。
大槩比前爲善本。
未盡處亦可隨而改補甚善。
又曰再蒙印寄年譜
重校改正之力。
皆賴公克就。
何幸如之。)
公元1567年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三十四歲)三月
上書退溪先生
張橫渠理窟書。
(答書曰示及理窟
曾聞其名。
今始得見幸甚
但病昏如此
何能校勘一過
無他本可相讎正耶。
留置以待君來。
)六月
 明宗大王昇遐。
 
公元1568年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五歲)三月
上書退溪先生
印送朱子年譜
(答書曰年譜又蒙印惠。
此書得公之力。
庶無大訛
以爲幸。
)六月學諭
階啓功郞。
○送鄭文峯(惟一)之任榮川。
(有詩)七月退溪先生陶山
因往遊孤山
先生寄詩二絶
(時與趙月川穆,琴惺齋蘭秀,朴彥秀蕓。
同就陶山先生
翼日孤山
泛舟中流
相與列坐龍壇樹下
先生詩適至。
卽次其韻。
)是行歷訪李梅巖(叔樑)于汾川樂益亭。
(有詩)是月還 朝。
(有紀行詩)十月通仕郞
忠佐衛副司勇。
俄還學諭
○十一月。
兼中學訓導
武功郞
○十二月移拜奉常寺副奉事
公元1569年
 三年己巳(先生三十六歲)四月
學錄
○五月階宣務郞。
○送柳西厓朝 天。
(時西厓以聖節使書狀官燕京
)六月復書退溪先生
送生綃請手蹟
(答書曰近南致利送到惠書生綃數幅。
感荷遠念之逮。
但負人書債。
之如山。
今復來投。
七十皤翁
六月揮汗
勢難應副
幸勿加誚。
)八月復兼中學訓導
宣敎郞
是月還鄕省親
退溪先生書贈敬齋夙興夜寐箴。
○築臨淵臺于桃木村之儉巖。
退溪先生臨淵齋桃木六大字以授之。
(儉巖在村南
高百餘尺。
俯臨洛水
先生築臺其上。
將構齋于臺南
自號臨淵齋
以爲晩年栖息之所而未克就。
先生之胤內翰構精舍。
名以藏六
)擬作亭於紫溪
退溪先生紫陽精舍四大字以授之。
(溪在臨淵臺西相望之地。
藏修而亦未果
)十月承訓郞。
是月將還 朝。
宣城上書退溪先生
(答書以未及面別爲恨。)
公元1570年
 四年庚午
(先生三十七歲)三月養賢奉事
○六月轉學正養賢直長
○七月上退溪先生
(答書曰獲書知好從事陞職。
以爲喜。
)是月承議郞
○八月遞直長
還鄕省親
○九月就陶山心經啓蒙
(手寫心經啓蒙傳疑
常自體驗講究
)是月將還 朝。
上書退溪先生
(答書曰欲枉道歷玆。
涉遠途。
直路而迂行。
所經多親舊扳挽。
失行程。
困弊不少
以是爲未安。
)十月退溪先生貽書于泮邸。
(李先生答書如此其多。
先生書幷不傳
)十二月退溪先生訃至。
爲位哭之。
(與同門之士。
會哭于京邸。)
公元1571年
 五年辛未(先生三十八歲)三月
會葬李先生
(有祭文輓詞先生自是
自感奮勵
見於詩。
)六月博士兼中學訓導
○七月還 朝。
柏潭來訪
○八月階奉訓郞。
○與具柏潭退溪先生誌文事。
呈辭還鄕省親
(時先生與李鶴川俊秀
聯轡還鄕
柏潭有別章。
)九月淸凉山
(路由孤山
琴惺齋持酒來待。
偕登硯滴峯有詩。
)十月拜戶曹佐郞還 朝。
公元1572年
 六年壬申(先生三十九歲)正月
乞假省親
○二月階奉直郞
○四月階通善郞。
○十月輓曺南冥先生
○十一月聞參判公寢疾。
呈辭歸覲
(侍側衣不解帶
必先嘗。)
公元1573年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四十歲)正月
丁參判公憂。
(執喪過禮
晝夜號泣
坐臥草土
中濕
纔畢
下部痿弱
起居須人。
椒水得差
)三月葬參判公于虎崖山承旨公墓後。
(虎崖山在柰城縣南三里許。
丁未先夫人鄭氏。
至是合窆
廬墓下。
三年一不下家
先生嘗語子弟今人從禮返魂
未爲非也。
一或不謹
其罪大矣
中材以下
易流於惡。
或貧不得盡合於禮。
則不廬墓之爲得也
)定墓山禁護約束
(虎崖山曾祖妣以下三世墳塋在焉。
子孫之居是傍者數十家。
先生爲之嚴立約看護。)
公元1574年
 二年甲戌(先生四十一歲)
撰參判公墓誌。
○十月請參判公墓碣銘于具柏潭
公元1575年
 三年乙亥(先生四十二歲)三月服闋
○構齋舍虎崖山下
扁以追遠堂。
(因作齋菴。
使僧徒守之。
洪正字思齊扁額
柳文忠公記之。
)拜刑曹佐郞階通善郞不赴
移拜成均典籍
○四
月轉曹佐郞
俄陞刑曹正郞
○五月以司諫院正言被 召。
病辭不赴
是月 內賜朱子語類一袠
○六月除豐基郡守
○七月至陶山
(陶山書院新成。
月夜梧竹滿庭。
徘徊感涕
有次金鶴峯云滿風月無邊
六載重遊小有天
苦竹靑梧不管
巖軒寥落多年
)與金鶴峯浮石寺。
聚遠樓。
(有唱酬韻。
鶴峯有詩云偶結烟霞伴。
同尋桂林
朴嘯臯承任有卻洞天新物色。
臨淵筆下牢籠之句。
)是月赴任
(邑俗强悍難治
先生剛以折姧。
惠以撫民
公以斷訟
勤以奉公
在官六載
約以取足
充邑逋。
文簿用塗郡壁曰。
聚民焚籍以要名
所不爲。
惡有用之物。
歸於無用也。
去後雖嘗見挫者。
亦皆追思焉。
)八月通德郞。
○送金藥峯(克一)之任密陽
(有詩)十月朝奉大夫
 
公元1576年
四年丙子
(先生四十三歲)三月春秋編修官
重建嘉水川孝思菴。
(菴舊在竹堂公墓下。
六代持平公與弟監司公,正郞公所建也。
後菴廢。
先生爲之重建
每歲十月十七日
與門族會奠。)
公元1577年
 五年丁丑(先生四十四歲)二月
朝散大夫如故
○九月遊白山
(與趙月川,楊逍遙應遇同遊
唱酬韻。)
公元1578年
 六年戊寅(先生四十五歲)二月
陶山釋菜禮。
(有詩)四月階奉列大夫
如故
○與趙大笑軒(宗道)遊丹山
(有唱酬韻)過李徵君(之蕃)舊居
(有詩)十一月立參判公墓碣。
(有告文)是月子龍讀書于性穴寺。
(有詩○嘗邸報至。
子弟欲見。
先生戒之曰爾所務在讀書
觀古聖賢言行
而體之於身。
邸報非爾所急也。)
 
公元1579年
七年己卯(先生四十六歲)
高祖昭威公墓碣銘。
○次李梅巖愛日堂韻。
(有勝槩一川分上下。
欲投簪笏芳塵之句。
)七月豎昭威公墓碣于米家巖山
(昭威公金溪移居豐基郡南十里許米家巖里以終。
因葬于家南山
至是先生捐俸立碣。
)十月 內賜家禮三綱二倫行實一袠
○與南賁趾書論祥禫變禮
公元1580年
 八年庚辰(先生四十七歲)七月
秩滿還鄕
俄拜承文院校理不赴
公元1581年
 九年辛巳(先生四十八歲)正月
大笑軒往水多山。
省外先祖承旨李公(泙)墓。
(有詩)三月安東縣監。
階奉正大夫
不赴
 除襄陽府使。
(俗右鬼淫祠
悉撤以焚之。
祀典所當祭。
虔誠執事
水旱災癘
有禱必應。
本府月貢鰱魚
捕魚具。
盡籍民戶
以採根。
不堪其苦。
先生使之番休輪採。
民甚便之。
)五月江陵鎭管兵馬同僉制使
○七月階中直大夫
公元1582年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九歲)十一月
通訓大夫
公元1583年
 十一年癸未(先生五十歲)七月
春秋編修官
○十一月。
以司憲府掌令被 召還朝
(時朝論分歧
乘時者多造端攻擊
先生甚憂之。
立朝言論
不激不隨。
識者先生有立焉。
北邊有警。
南方給軍餉。
 朝廷三陟府使魯姓人言
大舶東海
以運南路米。
先生 啓曰臣待罪襄陽
竊審東海
杳漫無際
島嶼可以避風
遇風墊溺相繼
惟小舟則便捷易使。
鮮有沒者。
若大舶則載物重而艫軍多。
少有風波
敗易而失多。
以爲不可造也。
又 啓曰嶺東一帶
民力已竭於海運
又爲陸輸
民心騷擾
至爲矜惻
凡已輸諸安邊者。
其數甚多
尙未盡入于北塞
姑待數月以後
風氣少和。
更以船運
其間必無乏粮之患。
請令備邊司更商量
姑停陸運
以解東民倒懸之急
)十二月
遞掌令拜成均館司藝。
公元1584年
 十二年甲申(先生五十一歲)二月
龍驤衛副護軍
俄轉成均司成
○四月拜司諫院正言
辭遞。
成均館司藝。
還拜憲府掌令。
○六月還拜成均司成
俄拜司諫院獻納春秋記注官
陳時十條疏。
(大旱
 上下責己之敎。
先生十條疏。
曰立大本
曰崇經術
曰先節儉
納諫諍。
曰振紀綱
曰愼賞罰
曰敬天怒
恤民隱。
進賢才。
講武備。
其略曰當今之事。
無一不弊。
時務之急者。
有此十條
十條之中。
有當先當急者。
大本經術是也
正心制事之本。
崇學正心之術。
心者身之主。
而家者身之推。
是以君心之邪正
有若不可得而窺者。
符驗見於外者
常若十目之所視。
十手之所指。
不可掩者何哉
人心至愚而神。
不見其形而已視其影。
不覩其內而已其外
豈不可也哉
故曰治天下觀于家。
治家觀于身。
端心誠之謂也。
誠能九重深邃
懔懔然常若立於朝廷之上。
 宗廟之中。
由內及外。
微至著。
精白純粹
一毫私邪雜於其間
發號施令
進賢退姦
羣聽不惑
衆志咸服。
百官萬民
莫敢不一於正。
)七月遞拜成均典籍
○九月還拜諫院獻納
如故
(時有冒陞憲長者。
諫院欲論之而敢言
先生禍福天也。
當盡在我者。
遂論之。
)十月弘文館修撰,知製 敎兼 經筵檢討官,春秋記事官。
上應 旨疏。
(災異疊見
 上下求言
先生乃應 旨上疏
其略曰近年以來
人心攜貳國論靡定。
邊圉失守醜虜構釁
水旱疾疫
死亡殆盡
冦賊姦宄
殺越相望
彝倫
斁而骨肉相殘
紀綱而上無統
彗星纔滅而赤氣蔽天
四塞天地震雷
有若危亡之禍。
在朝夕者然。
人心懔懔
莫知其故。
日者衆陽之宗。
人君之表。
淫慝之氣犯之。
其爲變慘矣。
豈 聖上體元之實有未盡
宰相調元責有所虧歟。
將天仁愛我 殿下譴告之也。
伏願 殿下加警惕。
勿謂已治而益求其治。
勿謂已安而益求其安。
至靜之中。
切戒懼之心。
應物之際。
嚴謹獨之功。
務存大體而勿屑屑細事
責任銓衡而勿規規注擬
知其賢也則任之勿貳。
知其惡也則去之勿疑。
山林退斥之賢。
朝著絶窺伺之心。
使陽德長而陰穢退。
此在 殿下一轉移之間也。
)製進 社稷后土慰安文。
○十一月。
拜司諫院司諫
○陳十條疏。
君德時事
(以旱甚求言
先生又上十條疏。
一曰聖學以進實德
二曰審治體急先務。
三曰崇節儉以立敎本。
四曰勤聽納以集衆善
五曰愼用舍以辨邪正
六曰勸經行以明士趨。
七曰振紀綱以張公道
八曰省賦役寬民力。
九曰詳刑獄以伸冤枉。
曰修軍政以謹戰守
)十二月 內賜孫子吳子陣書陣說諸書
(時朝廷薦先生將才
 上乃賜兵家諸書
先生讀之。
語人曰用兵有道
至於臨機策應
不在古人糟粕也。)
公元1585年
 十三年乙酉(先生五十二歲)五月
成均司成
○六月拜宗簿寺正
俄拜弘文館副校理,知製 敎兼 經筵讀官春秋記注官
(與同僚任南谷國老欽齋希霖,李牖訒,金夢村晬,尹公又新。
同直玉堂
短屛六帖
前帖列書姓名
後帖畫玉堂室宇
) 內賜精忠錄。
○七月 啓請同姓通婚
(略曰近來同姓通婚
非惟兩家恬不知恥
人亦不以爲怪。
傷風敗俗
莫大於此
申明 嚴禁之。
令依 允。
)又 啓請州縣祀典
(略曰州縣祀典甚隳。
守令專委下吏
惰而不躳。
神不顧享
水旱災癘
之作。
未必不由於此也。
)九月校理
如故
○ 內賜十九史略禮部韻各一袠
○十月遞拜司憲府掌令。
( 啓曰天災切迫
一國生民
將靡孑遺
當此
不急之役。
一切停廢
以答天譴
 上允之
)論 啓停罷納粟
○十一月轉拜司諫院司諫
如故
○十二月階通政
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丙辰入侍夕講。
○ 內賜心經
戊午入侍夕講。
公元1586年
 十四年丙戌(先生五十三歲)二月
右副承旨
如故
丙寅入侍朝講
(前後侍講
凡十八日。
講義不傳
)○四月 內賜中庸大學或問
○五月承 命往黃海道溪縣
慰安先聖文宣王
(新溪鄕校火。
 上特遣先生慰安
辭朝 內賜胡椒一斗
)次新溪縣板上韻。
(有從六代觀察公諱屯詩。
因次其韻。
)六月左副承旨
如故
○八月辭遞。
義興衛上護軍
俄拜掌隷院判決事
(先是 恭僖己卯
貞愍公瑭奴宋祀連。
與其妻男鄭鏛。
誣告貞愍子安處謹謀害
大臣南袞推官
鍛鍊構捏。
貞愍及其子處謙,處謹,處諴等。
安氏被死之後
祀連以告變之功。
仍冒贖序爵
祀連死。
其子翰弼,翼弼等。
交結一時知名士。
恣橫無忌
人神之憤。
餘六十年。
至是安氏子孫始訟于掌隷院。
事將決而人皆規避
先生卽 啓削冒勳。
衆皆快焉。
)輓具柏潭
○十一月遞拜龍驤衛護軍
擢拜成均大司成
○ 內賜異端辨正一袠
公元1587年
 十五年丁亥(先生五十四歲)正月
 內賜詩易傳各一
公元1586年
袠。
○撰勸學節目
(時士風頹靡。
 上以廷議特拜先生館長
先生撰修節目
表率嚴正
誨誘勤懇
多士咸服焉。
)是月大司成陳謝使。
(先是丙戌十月
賀節使自新方物於道。
賀至使成壽益又火于玉河舘。
使臣以下並 命拿鞫定罪
遣使奉表陳謝而難其人。
廷薦先生
有是 命。
)二月上疏辭遞大司成
(疏略曰臣於上年
墜馬左股重傷
今則大勢已減。
然於運用之際。
微覺酸引。
步趨未如常。
萬里之行。
只隔二十八日
不得不退伏私室
或鍼或炙。
以期永差。
本館雖無大段劇務
勸課多士
不可曠日廢仕云云
)俄拜僉知中樞府事。
○三月十三日壬寅
帶吏曹參銜辭 朝。
(時以 宗系受誣。
累請改正
得蒙釐正之命。
而時未頒降
是行以陳謝爲重。
不敢揷入陳奏文字
 上命使只探會頒降日期
 賜酒闕庭
)査對於慕華舘。
宿碧蹄驛。
(一時僚友諸公
皆有別章。
)甲辰開城府
穆淸殿。
鄭文忠公
庚戌黃州
(鄭柏谷崑壽以海伯來餞。
)癸丑平壤
(平安監司塤,都事沈源河,庶尹尹安性來待。
因同登浮碧樓,練光亭快哉亭
)四月丙子渡江
壬午遼東懷遠舘。
(留五日)甲申掌印大人夢徵
威化禁耕懷遠修理等事
(時遼人來耕威化島。
犯耕我 國境界。
懷遠舘雨漏頹落
力請得許。
)乙酉華表石柱武安王
望京樓
(有詩)五月一日己丑
開市於舘中。
丁酉廣寧
己亥通事之元咨文於廣寧都御史
(御事醉不視事
不得呈。
)辛丑十三山
(郭之元追到。
言親見都御史
御史細問威化島事。
奉聖云者
假稱也。
卽依移咨禁之云云
)己酉山海關
主事楊植
公元1587年
(與書狀官元士安登觀海亭
)甲寅永平府
淸聖祠。
採薇亭。
(有詩)六月癸亥
入 皇都
乙丑呈單。
丙寅詣 闕。
午門外行禮。
光祿寺受享禮。
(朝後又往禮部
左侍郞獨坐
不得見官
)丁卯禮部
(以雨免見官禮。
)戊辰方物貢馬於禮部
庚午主事
呈文事請票帖
又乞弛火禁
癸酉上馬宴及 欽賜
會同舘呈文侍郞
(先生書狀官午門外行禮。
仍往光祿寺受享禮。
又詣午門外行謝恩禮。
會同舘侍郞王弘誨
行禮於 闕牌下。
侍郞前行禮。
呈文侍郞
乞先印會典內 本國項下改纂文字等卷。
先生風采峻整
辭令懇惻
侍郞爲之動聽
許以力圖
呈文見本集。
)甲戌復詣午門外行禮。
(是日天下監生二百五十人
亦同來行禮
一人近地
福建人
京師萬餘里。
三月乃至云。
先生其所學。
答曰四書
又問朱陸兩學
當世只用朱不用陸。
又問近代理學何人稱首
答曰閣老申時行
又問賀毉閭王陽明之學。
以不知。
又問若用朱學喪紀如何廢壞至此
答曰時制如此
)壬午禮部呈文事。
(禮部題曰案候書成刊布之日。
題請施行
)癸未上書禮部
(呈文見本集)丁亥國子監先聖
○七月庚寅
詣 皇極門御路上。
行禮
受 頒賞
辛卯午門外行禮。
謝 欽賞
癸巳上馬宴。
呈文事。
左侍郞
(得許 宗系草本謄書昭示
)甲午詣 闕謝 恩。
受 皇勅。
(勅曰皇帝勅諭朝鮮國王李諱。
先該爾以乃祖姓諱。
久蒙不韙
屢請昭雪
已許于新修會典內詳載。
纂輯有緖。
尙未告成
玆爾復申前請。
特命史官錄示。
今據新修會典藁內載稱李舊諱。
系出本國全州
遠祖翰。
新羅司空
六代孫兢休入
高麗
十三代孫 穆祖諱。
生 翼祖諱。
生 度祖諱。
生 桓祖諱。
是爲舊諱之父。
李仁任者。
京山府吏長庚裔也。
始王恭愍王顓無子。
寵臣辛肫子禑爲子。
恭愍王嬖臣倫等所殺。
李仁當國
倫等
立禑。
嗣位十六年。
遣將入犯遼東
舊諱爲副將在遣中。
鴨綠江
與諸將合議兵。
禑懼傳位子昌
恭愍妣安氏以國人黜昌。
立王孫定昌君瑤。
誅禑昌逐任。
已而妄殺戮。
國人不附
共推舊諱署國事
表聞 高皇帝
爲國王。
更名諱
貶瑤別邸
終其身。
前項事由
與爾原奏相合
候書完進覽
頒行之日。
差官賷送爾國。
先諭爾知之。
爾宜益戴國恩
茂揚先德
恪守屛藩之義。
永垂忠孝之聲。
欽哉欽哉
故諭。
先生此行。
不但陳謝
探會頒行日期
屢呈禮部
至是祇奉 聖勅
 宗祊被誣之冤。
 列聖籲天之誠。
快覩伸雪
實由先生忠誠感人
專對得宜也。
)丁酉午門外行禮。
受蟒龍錦諸色段 賞賜
戊戌受禮移咨文。
己亥北京
○八月一日戊午
撫寧
(逢聖節使朴崇元,書狀黃景美。
)九月一日丁亥越江。
馳 啓會典正藁內 宗系草本一冊及禮部遼東都司禁耕回咨各一道賷來等事
(略曰移北京五十日。
始得越江。
 會典印出正藁。
臣在北京時。
尙未畢書。
問諸禮部吏。
訖功當在明間。
而亦未知的在何時云。
禮部謄抄 會典正藁內 宗系草本一冊。
禮部遼東都司禁耕回咨各一道
入 啓。
)癸巳黃州
(海伯鄭崑壽來迎。
)乙未平山
戊戌到迎曙。
 上降御札褒之。
 賜內廐一匹
( 御札萬里無事往還
賷奉 勅書而來
且謄書 會典來啓
予知之。
此皆由於周旋專對之忠。
良用嘉悅
內廐一匹勿謝。
先生道途驅馳之餘。
泄痢
聞 上親逆于慕華舘。
力疾星馳
)己亥復 命。
進 皇勅及 賜蟒龍錦諸色段。
甲辰承政
右承旨
如故
俄轉拜僉知中樞府事。
○十月十日
黃海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時海西饑饉八九年。
死亡相繼
 上以救荒爲急。
擇其人。
朝議以爲先生莫可。
特有是 命。
下 敎書敦諭
趣使就任
略曰黜陟幽明
方伯之爲任極重
宣布德意
君子所養素深。
其理雖在於惟良
專制屬於時俊
苟非夙夜之士。
曷副咨度之勤。
惟卿稟資純厚
器宇宏深
經學拔身
竆修有志
竹符效職
達施能行。
薇垣陳規
銀臺惟允
玆授卿本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卿其克體予意。
往盡乃心
安集流離
先擧賑飢之策。
激揚淸濁
克嚴考績之方。
至於學校之興。
農桑之務。
刑獄之察。
器械之修。
邦有彝章
予豈多誥。
大辟之罪。
其惟稟我。
通訓之官
自任卿。
朝中親舊之愛先生者。
咸勸辭疾將息
先生慨然就道曰。
委身於國。
而 上方飢荒爲憂。
此乃臣子盡瘁也。
義不敢辭
)二十七日辭 朝。
(是日出城。
貳相守慶,姜知事士尙宋同知言愼,金四宰命元,崔知事興源。
餞于門外
琴直長蘭秀,鄭禮安士信,李平山時彥,閔師傅應祺,李參山甫黃參議允吉
追餞于慕華舘。
)十一月二日
上 誕日賀箋文。
○四日到海州營。
○六日詣鄕校謁聖
退議救荒
行關列邑。
開場賑濟
○十一日。
行遙賀 誕日禮。
○十二日。
冬至賀箋文。
○十八日發營到箭灘。
防川形止。
(箭灘在載寧郡。
郡守朴忠侃設防川屯田
戶部許施。
先生往察其便否。
)十九日詣載寧鄕謁聖
諸生行相揖禮。
(自是巡歷
所到輒詣校謁聖
招校儒行禮。
勸以讀書飭行
)○二十三日。
黃州
行遙賀冬至禮
○二十五日留鳳山
○二十九日留遂安
點考軍器雜物
(巡歷所到。
親自點考。
)十二月一日遂安
行望 闕禮。
救荒措置事。
(與郡守仲淹相議賑濟便宜
先生急於荒政
未嘗一日暇息
而或賑救措畫
留滯則列邑飢民手額顒望
)二日谷山
諫院 啓上疏請遞 不允
(時元書狀士安播不實語
諫院論 啓。
震怒拿鞫元士安一行譯官
繫獄
又將重罪前使之失方物者。
事將不測
言者因並論先生拿問
 上以方任救荒不聽
先生引嫌上疏請遞。
 上下敎曰裴三益爲人忠直
以爲不知
必非誣餙
其勿問。
)七日江陰
救荒事。
(與縣監全穎達相議賑濟便宜
)十四日還營。
○十八日監正朝方物
○二十二日。
上正朝賀箋文。
公元1588年
 十六年戊子(先生五十五歲)正月三日
行遙 賀禮
○六日發巡歷
○八日到文化
分遣審藥檢律。
境內救荒形止。
○九日到安岳
族人世胤講花樹會。
○十日到長淵舊邑倉。
饑荒形止狀。
 啓請全羅忠淸事宜
(有 旨特題給湖南穀七千石。
西穀八千石
)二十三日還到海州西別倉。
察訪安百之監賑濟場。
○二十四日。
狀 聞一道賑濟就食數。
(合一萬一千一百八十人)二十八日還營。
○二月一日
行遙 賀禮
與洪敬差世英相議賑濟事宜
(先生荒政
區畫條理
纖悉備擧
民始有更生之望。
 上別遣世英出入閭里周救。
世英馳到境內
先生所爲周畫。
先生荒政令公已盡之。
吾但巡視爾。
)三日上殿最狀
○三月一日行遙 賀禮
○十日遣察訪安百之于延安白川,江
陰,平山等郡。
賑救形止。
(延安官穀不實
民飢濱死。
先生爲發金谷倉積粟賑之。
民賴以生。
家造木牌拜之。
海州使李應麒見之。
問曰此何物耶。
民曰觀察使善政牌也。
春夏之交。
若非發倉之擧。
民等今已爲異物矣。
) 啓請差遣閒員。
監收屯田平分
以除剝割之弊。
(朴忠侃旣設屯田
鳳山郡亦效之。
傍近民丁
以築堰。
以耘草。
不能盡力私田
又移役遠坊。
民不聊生
而忠侃猶欲誇衒其勞。
刈取稻秔茂盛以爲式。
民皆以私穀補約呼冤
先生 啓曰當秋成。
差遣閒員若察訪訓導等。
監收平分
以除剝割之弊。
戶曹難之。
先生前議愈堅
遂蒙 允。
民始奠枕
忠侃又請立別廒屯田近地
以便輸納
先生移帖鳳山
知民不便
又 啓曰載寧,鳳山事同
輸納路遠邇又略相同
而鳳民不願
寧民心亦豈遠於鳳民而獨請立之。
仍歲饑饉之餘。
民惟救死不遑
興工作。
似非民情
請竢有年民力少穌之日。
戶曹已從忠侃之言。
先生疾篤
乃嘆曰屯田爲助國設。
民害至此
興利之臣不可用也。
)十五日
行遙 賀禮
○二十六日親監東西賑濟場。
(時忠淸移轉穀來。
○自正月賑濟場於各邑。
巡歷所到。
躳親監餽。
或令都事察訪,審藥,檢律遞相看檢。
一或遺。
)四月六日
東西賑濟場監餽。
○十四日上陳賀箋文。
○十五日行遙 賀禮發營。
○十八日留黃州
察訪賑濟場。
○祇迎新會典 皇勅。
(時謝恩使兪泓書狀尹暹回自京師
賷來改正 宗系會典 皇勅。
先生率牧使李玄培,長淵縣監尹大受郊迎之。
)二十七日鳳山
親點鄕校及 社稷厲祭祭器祭服
天使支待雜物
○五月一日行遙 賀禮
○九日到金郊
祇迎 宥旨。
(時以 宗系改正頒赦。
守門將鄭應星陪來 宥旨。
出迎于郊。
卽令馳發頒布
)十三
日還營。
○十八日 啓聞平安道移轉一隻敗事由。
○六月四日以病上狀乞遞。
 不允
○十五日行遙 賀禮
○十七日發營到抱月亭。
察戰船。
閏六月一日
留殷
行遙 賀禮
本縣鄕校聖殿改造事。
(時主倅黃璹來稟。
因相議改刱事宜
)七日信川
上殿最狀
○十五日行遙 賀禮
○二十日寢疾
○二十三日以病劇
上狀乞遞 不允
(時先生救荒力疾驅馳
逐日巡察
勞傷之餘。
又患血痢。
人或勸休息
先生曰各邑人吏之淹滯
其弊不貲
氣息尙存
安可廢也。
自是轉劇
遂祈遞免。
 上不允
先生胤子內翰公以牛肉能補羸。
得以進。
先生卻之曰持一方風憲
身自蹈之可乎。
無陷爾父爲也。
)尋又上狀辭遞。
拜僉知中樞府事。
○二十八日。
曲江譜牒成。
(先是參判公患家譜無牒。
裒集未就
臨歿屬先生
至是編始成。
令寫二本
一寄安岳姓族
一藏于家。
)命孫男名淑全。
(時長孫淑全纔六歲
先生命名錄之于譜。
)二十九日
祇承疏 批。
(有 許令遞差。
交代上來之 敎。
異數也。
)發營到中旨村。
(時都事金翼賢,察訪安百之,判官從行
相與議還營調治
內翰入告先生兒輩疑惑耶。
須乘早凉進向靑丹
仍命整駕
臨發謂都事曰吾職已遞。
不必入營廨。
君輩宜落後
)三十日留中疾篤
(是日邸報來到
北方鬼火之異。
先生猶手取觀之。
憂歎不已
未嘗一言家私
所語諄諄國事荒政也。
)七月一日未時
卒于海州靑丹驛。
(金翼賢,安百之躳視棺殮
出境士民巷哭如失爺孃
遠近者莫齎咨相弔曰 朝廷失一忘身殉國之臣。
)訃聞 上特致賻。
○二十六日丁丑
 遣禮官(禮曹佐郞
朴慶新) 賜祭江頭
又 命一路給船轝護行歸家
(護喪差使黃海延安府使鄭姬藩,瓮津縣令邊夢龍至開城
京畿道豐德郡守克孝,果川縣監李浚原忠境。
忠淸堤川縣監尹粹然竹嶺
樂察訪金錘至柰城。
)八月五日奉柩至柰城齋舍
(時所致賻物多至中人十家產。
都事金翼欲以舟運
內翰公以家喪之戒卻不受。
)九月二十五日
葬于虎崖山向之原。
(參判公墓後○東岡金文貞公宇顒時知本府。
辦助槨材。
又於治石補土等事
給軍助役。
爲文以祭之。
內翰公述家狀
西厓文忠公神道碑銘。
月沙李文忠公廷龜撰墓誌銘。)
公元1590年
 十八年庚寅春
削職之 命。
(先是丁亥陳謝之行。
帶去人梁承凱結連大盜李山
出寶環。
是事伏誅
以誤帶之故。
見坐削職。)
公元1594年
 二十二年甲午復官。
(子龍上疏籲寃。
其略曰臣父先臣三益
曾於丁亥春
奉 命陳謝
一行帶去人梁承凱。
犯盜事覺。
連坐收職牒於身歿之後
臣竊痛哭
知人則哲
聖人所難
以爲不卞其爲人而帶去。
則臣父雖萬死不得有所辭矣。
以爲知其情狀而罪之。
則臣父之目。
不瞑地下矣。
臣父少從師友
知事君之義。
至於出分憂。
恭謹自持
書籍之外
一毫無所營。
安有知其包藏禍心而姑一帶去。
以上負 殿下哉。
而况臣父平生疾惡太甚
苟知其姧。
則雖或勸之使近。
不肯從。
萬里帶去乎。
當初臣父之復 命也。
賷 勅書蟒衣
購得 會典草本以進。
時臣莫不翹首爭賀。
不論有勅與無勅。
印本草本
比之景星卿雲
人人先覩之爲快。
 殿下下書諭之曰得 會典草本來。
使予知已雪先代之累。
予甚嘉焉。
伸雪之事。
乃 殿下至孝所感。
廟堂盛筭所致
往來使臣
只是奉 成命而已
曾無毫髮之功。
而 殿下盛德如天。
思與臣僚同其慶幸
乃錄鐵券
誠吾東千載未有盛擧
元士安書狀官得參原從之列。
臣父以正使不見錄。
嗚呼使臣有知
豈以鐵券之錄不錄有所慊乎。
以 殿下一視同仁之大德言之。
臣父之
勞。
當蒙惟重之典。
臣父之過。
似從無大之宥。
而錄券之際。
不得與。
頒赦之日。
又未蒙 恩。
臣實痛哭
儻蒙 殿下矜其勞而赦其過。
則其爲臣一家之感。
死者結草
生者隕首
不足以酬 聖恩萬分之一也。
吏曹回 啓。
裴龍吉父三益赴京之時。
賷持 勅書蟒衣
購得 會典草本而來
罪人梁承凱帶去之故。
見坐以削職
書狀官則得參原從之列。
三益則以正使不見錄。
至於頒赦之日。
又未蒙 恩。
實爲痛迫
牟利之人帶率赴 京。
果有其失。
若其承凱情狀至此姧濫者。
三益想必未及知者
而身殞之後
重被削職之罪。
應錄勳勞
亦無所施。
而屢經大赦
尙未職名之復。
其子呼冤
情所固然
 恩命重事
自下擅議不得事
 上裁施行何如
 傳曰職牒還給。)
公元1595年
 二十三年乙未
忠勳尹根壽韓應寅等 啓請光國勳。
事寢不行
( 啓曰裴三益購得 會典草本以進。
一行書狀官元士安錄於原從功臣一等
三益之獨不得參者。
似以其時適被削職而然也。
三益旣蒙 恩復職
則似當追錄於原從一等。
至於親勳之錄。
須得文書之後
方可更議
○時 國家典籍
蕩於兵燹
錄勳文書先生所購進 會典草本
並皆散失
未暇搜考。
議遂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