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书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0H 页
答河叔亨(谦镇○乙未)
景实来。获承惠书。讼过之意。求益之志。无非悃愊中流出。令人钦叹。然愈非其人。不敢承当。以足下之才志。苟能用意于向里之工。则一日而可千里也。所患者。未得其方向耳。朱子尝言学者未知方向。故𨓏𨓏聘空言而远实理。此真切要之戒也。愈窃妄谓今之学者。须先理会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甚物事。儒者之所以异于释氏者是何道理。存得此仁义之心者是人。否则禽兽也。觉得此义理之学者是儒。否则释氏也。常常以此激厉奋发。要得为人而不为禽兽。为儒而不为释。方是进步处。不然而混人物而无别。假儒释而乱真。则于是乎明德为兼气之物。而此心之虚灵。不过情欲利害之私而已。几何而中国不为夷狄。人类不为禽兽也。感足下问寡之义。发狂如此。盖欲足下先立其方向。不为异说所惑也。嗟乎。今世何世。举天下骎骎然戌会矣。仁人智士当此时。当如何为心。人之所得乎天者。天叙天秩也。而此义不明。驯致今日境界。悠悠天地。此何人哉。愿足下加之意也。
景实来。获承惠书。讼过之意。求益之志。无非悃愊中流出。令人钦叹。然愈非其人。不敢承当。以足下之才志。苟能用意于向里之工。则一日而可千里也。所患者。未得其方向耳。朱子尝言学者未知方向。故𨓏𨓏聘空言而远实理。此真切要之戒也。愈窃妄谓今之学者。须先理会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甚物事。儒者之所以异于释氏者是何道理。存得此仁义之心者是人。否则禽兽也。觉得此义理之学者是儒。否则释氏也。常常以此激厉奋发。要得为人而不为禽兽。为儒而不为释。方是进步处。不然而混人物而无别。假儒释而乱真。则于是乎明德为兼气之物。而此心之虚灵。不过情欲利害之私而已。几何而中国不为夷狄。人类不为禽兽也。感足下问寡之义。发狂如此。盖欲足下先立其方向。不为异说所惑也。嗟乎。今世何世。举天下骎骎然戌会矣。仁人智士当此时。当如何为心。人之所得乎天者。天叙天秩也。而此义不明。驯致今日境界。悠悠天地。此何人哉。愿足下加之意也。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0L 页
东寮双冈。次第观化。念平日相与之谊。每独坐流涕耳。豫庵集。敢不著意。但愈方有娥林行。未及奉览。姑俟后日。如何。
答河叔亨
汝海来。承惠书。敬甫又传闰月出书。寄意勤挚。读之感叹。仍审晨昏馀讲究有常。尤以为慰。示喻理欲邪正之辨。其意甚善。但欲知理欲邪正之辨。须先理会本体之心。欲识本体之心。须先讲究儒释之异。程朱所以开口便说儒释者。为是发也。释氏常言以心观心。朱子非之曰。以心观心。是以口龁口。以目视目。程子尝言以心使心。朱子以为以心使心。是心之主宰。此两说。似无异同。而朱子之取舍若是。学者所当深察也。然此非穷理之至。恐难遽言。而来说说得颇易。更愿深加体察如何。朱子尝言就已发处。须以本体之心权度之。幸以此常常理会也。至若心专属气。明德非理。性是兼理气云云。此是时俗谬悠之言。决非圣贤宗旨。不足多辨。贤者既知理之为宗旨。则须大著眼大著心。只要前进。不必与人强为争辨。譬如行路者。既识得大路。何必要他人印證。此于初学。尤所当戒也。时事谓之何哉。当此时。尤当杜门静坐。讲究
答河叔亨
汝海来。承惠书。敬甫又传闰月出书。寄意勤挚。读之感叹。仍审晨昏馀讲究有常。尤以为慰。示喻理欲邪正之辨。其意甚善。但欲知理欲邪正之辨。须先理会本体之心。欲识本体之心。须先讲究儒释之异。程朱所以开口便说儒释者。为是发也。释氏常言以心观心。朱子非之曰。以心观心。是以口龁口。以目视目。程子尝言以心使心。朱子以为以心使心。是心之主宰。此两说。似无异同。而朱子之取舍若是。学者所当深察也。然此非穷理之至。恐难遽言。而来说说得颇易。更愿深加体察如何。朱子尝言就已发处。须以本体之心权度之。幸以此常常理会也。至若心专属气。明德非理。性是兼理气云云。此是时俗谬悠之言。决非圣贤宗旨。不足多辨。贤者既知理之为宗旨。则须大著眼大著心。只要前进。不必与人强为争辨。譬如行路者。既识得大路。何必要他人印證。此于初学。尤所当戒也。时事谓之何哉。当此时。尤当杜门静坐。讲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1H 页
义理。以观时变而已。他尚何说哉。愈老而无闻。近日又从诸老后。日赋诗饮酒。为消遣法。古人所谓长歌之哭也。自笑自叹。豫庵集。略加雠校。而文字之托。不敢当。亦不敢辞也。
答河叔亨
今初二日。得七月晦书。虽在相握之后。感荷则深。又审专力于朱子大全。此意甚善。然大全亦难看。盖其中不能无同异初晚之别。故学者。眩于取舍。疑于同异。𨓏𨓏逞私见而济其偏。如篁墩之道一篇。整庵之困知记。皆是类也。向非退陶夫子辞而辟之。其势几乎洪流也。今足下从事于此书。须先著眼于主理之旨。勘覈同异。辨别初晚。无使异说者乘之。则庶乎其可也。示喻云云。茫然不能记得。昏愦可笑。大抵尊畏先辈。讲论义理。并行而不相悖。此吾儒法门。而近日之论则不然。凡语出于所师承者。则不问道理如何。惟以悍然自守为法。见人有疑难者。辄怒目相视。甚可忧叹。如寒洲集。发明大义。不止数十。然文义细琐处。不容无得失。讳而不言。便是外之也。岂吾辈之所当为乎。幸足下加之意也。心之合气即理。来说可谓深得其本旨。一种谬悠之说。何足道哉。理一分殊。出
答河叔亨
今初二日。得七月晦书。虽在相握之后。感荷则深。又审专力于朱子大全。此意甚善。然大全亦难看。盖其中不能无同异初晚之别。故学者。眩于取舍。疑于同异。𨓏𨓏逞私见而济其偏。如篁墩之道一篇。整庵之困知记。皆是类也。向非退陶夫子辞而辟之。其势几乎洪流也。今足下从事于此书。须先著眼于主理之旨。勘覈同异。辨别初晚。无使异说者乘之。则庶乎其可也。示喻云云。茫然不能记得。昏愦可笑。大抵尊畏先辈。讲论义理。并行而不相悖。此吾儒法门。而近日之论则不然。凡语出于所师承者。则不问道理如何。惟以悍然自守为法。见人有疑难者。辄怒目相视。甚可忧叹。如寒洲集。发明大义。不止数十。然文义细琐处。不容无得失。讳而不言。便是外之也。岂吾辈之所当为乎。幸足下加之意也。心之合气即理。来说可谓深得其本旨。一种谬悠之说。何足道哉。理一分殊。出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1L 页
于西铭。而遂为论理之大头段。以心性言则心为理一。性为分殊。以性情言则性为理一。情为分殊。君五所谓理一之中。各有间架。各有条理者得之。而若曰一草一尘之理。各各有位。则失之破碎。来说所谓一原之中。初未尝有万分各定之位者得之。而若曰因其气质之异。而其分得定。则有若理一之中。不可言条理间架。恐亦失之昆仑。愚闻之。理者。分之一者也。分者。理之殊者也。理一之中。分未尝不殊。分殊之处。理未尝不一。以此更加细思。如何。然明道论西铭。必曰仁之体。学者于仁之体三字。求见理一分殊之意。方得。张子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一事之非仁。仁之为体。于此可见。孔门以求仁为先。皆此意也。如今勿徒说了理一分殊之妙。只就日用酬酢处。体验得仁字意思。最是亲切工夫。不审盛意。以为如何。
别纸
示中云云。恐不当如是。吾辈非定斋脚下人乎。以文义之小小异处。人言必欲贰之。亦可笑也。遭谤云云。亦是过虑也。已有所失。则固当速改而已。无理之谤。奚足介意。学者当以希文之志自期待。悠悠毁誉。可动心哉。戒之如何。鄙人今行。恐不能无人言。然任之
别纸
示中云云。恐不当如是。吾辈非定斋脚下人乎。以文义之小小异处。人言必欲贰之。亦可笑也。遭谤云云。亦是过虑也。已有所失。则固当速改而已。无理之谤。奚足介意。学者当以希文之志自期待。悠悠毁誉。可动心哉。戒之如何。鄙人今行。恐不能无人言。然任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2H 页
而已。顷别时。妄以为行处当谨细微。见处须要远大。想默会此意也。
理一分殊。蔡殷老。偶见此书以为叔亨说无可疑。其上段。既说分殊。固是理一中事。则下段。自当如此云云。殷老见得也是。
为儒于今之世难矣一句。读之尤为叹息。道理无穷。彼才得一说。终身不移者。抑何见哉。
答河叔亨(庚子)
谓贤者之忘我实多。际承惠书。何感如之。就审侍学安重。尤以慰仰。全无本领之示。吾人通患。然以贤者之明敏。苟知其如此为病。则不如此便是药。何至于汪然出涕。措躬无所哉。愈朝闻无望。夕死已及。可以当此言矣。三复叹息。近日性发先于心发。既屈亦为方伸。事物为理。形下为道。作用为性。运动为太极等说。未知其为说之如何。然骤观之。恰是大禅会。不觉瞠然。向者气体用之说。一变至此耶。近一种议论以为理气。不可偏主。后进靡然从之。其势不可遏。乱真莫此为甚。不审贤者意当更如何。愈前以学禁二字。大被讥议。而时状则固然。尝至松泉社。见莲花一朵。有诗云。世路荆蓁孰与披。此生孤立已多时。图书定
理一分殊。蔡殷老。偶见此书以为叔亨说无可疑。其上段。既说分殊。固是理一中事。则下段。自当如此云云。殷老见得也是。
为儒于今之世难矣一句。读之尤为叹息。道理无穷。彼才得一说。终身不移者。抑何见哉。
答河叔亨(庚子)
谓贤者之忘我实多。际承惠书。何感如之。就审侍学安重。尤以慰仰。全无本领之示。吾人通患。然以贤者之明敏。苟知其如此为病。则不如此便是药。何至于汪然出涕。措躬无所哉。愈朝闻无望。夕死已及。可以当此言矣。三复叹息。近日性发先于心发。既屈亦为方伸。事物为理。形下为道。作用为性。运动为太极等说。未知其为说之如何。然骤观之。恰是大禅会。不觉瞠然。向者气体用之说。一变至此耶。近一种议论以为理气。不可偏主。后进靡然从之。其势不可遏。乱真莫此为甚。不审贤者意当更如何。愈前以学禁二字。大被讥议。而时状则固然。尝至松泉社。见莲花一朵。有诗云。世路荆蓁孰与披。此生孤立已多时。图书定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2L 页
在无言处。试看莲花净不枝。贤者闻之。倘默会此心事否。
答曹仲谨(兢燮)
前蒙枉顾。又承惠书。意寄深挚。而便没未及谢。至今怅悚。后山诗曰。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愈今老且病矣。一见犹幸。而况再睹清仪乎。只切爱慕之私而已。即因永叔行。询审动静颇详。简出入。牢著脚跟。日与古之人唯诺。此意甚善。前读贤者悔初赋。知贤者之倦于游从。自古英才何限。而所患者。无师友之助耳。贤者才高学博。气豪力雄。环顾当世。可与周旋者。固鲜矣。有美玉于斯。非磨琢。无以成器。幸贤者。勿以自守为高。而从事于曾子所谓吾友之学。如何。愈无闻无耻。周子所谓大不幸者。不幸而近之矣。况今议论溃裂。其所攻斥。靡所不至。主理二字。甚于有宋之学禁。贤者闻之。宁不为我一闷然也。月初偶过德山。闻贤者有书。言神明舍图。国君死社稷五字。删去为当。想必有说。然愚意恐未然。国君无殉社之心。无以为国。学者。无殉道之心。无以为学。况守死善道。圣门心法。此五字。实山海集中大关键。此说虽出于推车之心。然吾二人所见不同。亦可怪也。
答曹仲谨(兢燮)
前蒙枉顾。又承惠书。意寄深挚。而便没未及谢。至今怅悚。后山诗曰。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愈今老且病矣。一见犹幸。而况再睹清仪乎。只切爱慕之私而已。即因永叔行。询审动静颇详。简出入。牢著脚跟。日与古之人唯诺。此意甚善。前读贤者悔初赋。知贤者之倦于游从。自古英才何限。而所患者。无师友之助耳。贤者才高学博。气豪力雄。环顾当世。可与周旋者。固鲜矣。有美玉于斯。非磨琢。无以成器。幸贤者。勿以自守为高。而从事于曾子所谓吾友之学。如何。愈无闻无耻。周子所谓大不幸者。不幸而近之矣。况今议论溃裂。其所攻斥。靡所不至。主理二字。甚于有宋之学禁。贤者闻之。宁不为我一闷然也。月初偶过德山。闻贤者有书。言神明舍图。国君死社稷五字。删去为当。想必有说。然愚意恐未然。国君无殉社之心。无以为国。学者。无殉道之心。无以为学。况守死善道。圣门心法。此五字。实山海集中大关键。此说虽出于推车之心。然吾二人所见不同。亦可怪也。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3H 页
答曹仲谨
仲春惠书。夏初始入手。开函擎读。令人感悚交至。居然时月已多。晨昏馀经体连重。每念贤者才高学博。悔初赋之作。无怪尔也。然逊志二字。学问最初头路脉。自古英才何限。而终欠这个意思。所以克成就者。绝无而仅有。学者所当深念也。愚于贤者。期望甚重。故贡此不逮之言。非谓贤者之挟聪明而不求诸人也。千万恕察。学禁云云。人或以比拟非伦为疑。然时状则固然。大抵近日议论。每曰理气不可偏主。才见人说。近于理者。辄斥之以一偏。苟如是也。心之本体。亦可曰兼气。而心之主宰。亦当曰合气乎。形气之知觉运动。人与物相近。义理之知觉运动。人与物绝不同。所谓主理者。所以分别他形气之心。义理之心而已。今谓以作用运动之物都作理。何其不相悉之甚也。理一分殊。延平所以启发朱子者。而勉斋传之北山。北山传之鲁斋。鲁斋传之仁山。仁山传之白云。吾儒所谓世嫡在是。而退陶所以发挥于心统性情中下图者。亦此意也。如今学者。谨守成法。庶几无大过。而或者不察。必欲使理气二物。并立双峙。自以为得。不亦异乎。天下无无对之物。而亦无齐头并对者。如
仲春惠书。夏初始入手。开函擎读。令人感悚交至。居然时月已多。晨昏馀经体连重。每念贤者才高学博。悔初赋之作。无怪尔也。然逊志二字。学问最初头路脉。自古英才何限。而终欠这个意思。所以克成就者。绝无而仅有。学者所当深念也。愚于贤者。期望甚重。故贡此不逮之言。非谓贤者之挟聪明而不求诸人也。千万恕察。学禁云云。人或以比拟非伦为疑。然时状则固然。大抵近日议论。每曰理气不可偏主。才见人说。近于理者。辄斥之以一偏。苟如是也。心之本体。亦可曰兼气。而心之主宰。亦当曰合气乎。形气之知觉运动。人与物相近。义理之知觉运动。人与物绝不同。所谓主理者。所以分别他形气之心。义理之心而已。今谓以作用运动之物都作理。何其不相悉之甚也。理一分殊。延平所以启发朱子者。而勉斋传之北山。北山传之鲁斋。鲁斋传之仁山。仁山传之白云。吾儒所谓世嫡在是。而退陶所以发挥于心统性情中下图者。亦此意也。如今学者。谨守成法。庶几无大过。而或者不察。必欲使理气二物。并立双峙。自以为得。不亦异乎。天下无无对之物。而亦无齐头并对者。如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3L 页
善恶吉凶是非之类。皆对也。而其初则一。非一时并立。非一处同有者也。理与气亦然。以贤者如源方驶之学。未免迁就于两间。致疑于主理之旨。诚所未晓。今人应接事物。其心莫不要以道理为主。而乃于此二字。撑眉弩目。抑何意也。幸贤者。留心于圣贤宗旨。勿为时俗谬悠之论所挠夺也。神明图国君死社稷五字。今承仍旧之谕。不吝之勇。亦可钦也。从上圣贤于理气二者。的知大小轻重之所在。故以守死善道。舍生取义。为究竟法。冥翁此图。所以发明此义。而今之学者。以死为忌讳。于是乎形气重而道义轻。宜乎主理之见斥于世也。愿贤者之因此端绪。更加意于尊理而卑气。主理而制气之旨。幸甚幸甚。斯文不幸。金溪,角山。次第云亡。畴依之恸。曷可胜喻。
答金仲衍(在植),启源(在洙○丙申)
愈于诸贤。欲其相厚。岂有既哉。但此空空。无以相发。乃蒙惠书。寄意隆挚。有若实有资益者然。旋自愧悚。学者所以不进。无他。务为媚悦之辞。少无切磋之道。几何不浸浸于昏濛界乎。此甚可惧。从今以往。勿用谩辞虚语。唯以攻阙为务。质疑为事。如何。
答金仲衍
答金仲衍(在植),启源(在洙○丙申)
愈于诸贤。欲其相厚。岂有既哉。但此空空。无以相发。乃蒙惠书。寄意隆挚。有若实有资益者然。旋自愧悚。学者所以不进。无他。务为媚悦之辞。少无切磋之道。几何不浸浸于昏濛界乎。此甚可惧。从今以往。勿用谩辞虚语。唯以攻阙为务。质疑为事。如何。
答金仲衍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4H 页
向于丽堂稠扰。寒暄而止。殊以为恨。际承惠书。寄意勤挚。感荷良深。仍审省下学履佳吉。忻贺曷已。示喻易疑。愈于易昧如也。非敢妄对。但阳爻之居阴位。在他卦。必用戒辞。而乾四德全备。无往而非刚健中正。此九二所以亦称中正也。本义卦之两象云云。重天故曰两象。此大象也。两象故六爻。此小象也。皆周公之经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所谓大象之传。潜龙勿用。阳在下。所谓小象之传。皆孔子所作。二者似无可疑。有何矛盾。来谕以大象天行健。属之周公所系之辞。恐未然。不止曰重天乾。而曰天行健。不止曰重地坤。而曰地势坤。水雷屯之曰云雷。山水蒙之曰山下出泉。皆孔子因周公之大象。而别为措语。其为孔子说无疑。彖文王所系之辞。而大哉乾元以下。全是孔子之语。以此推之可见。昔见寒洲先生。尝语愈曰。学者。当于聪明未衰歇时读易。今老矣。虽欲读易。不可得。愿贤者。及时精读。使先天之学。复明于斯世也。
别纸
先天之学。何谓心法。
子曰。太极是生两仪。邵子曰。心为太极。其诗曰。天向
别纸
先天之学。何谓心法。
子曰。太极是生两仪。邵子曰。心为太极。其诗曰。天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4L 页
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一即太极也。在人即心也。李华西则云以阴生阳。以阳生阴。天地之心也。又云象数之说者。不可与语于心法之妙。其意盖以以字为主宰。而就象数中。以主宰者。谓之心法也。
心为太极。故曰先天之学心法也。然则后天。不可谓心法耶。
先天有次序。后天无次序。朱子曰。性是发出不同底。心是主宰常定底。欲知性命之妙。以太极图说为主。欲知心法之妙。以先天图为主。
刘静修曰。老子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邵子兼得易之体用。此说何如。
似非是。方其体也。未见其用。方其用也。未见其体。
与金仲衍(己亥)
向书。匆匆未及细答。匆此岁新。不审晨昏万福。诸节均禧。区区祝仰。愈少壮时。不得卖痴。长又无闻。今老且病矣。当此新年。百感弸中。有甚新况。可向人道哉。示喻缕缕。深以自己分上。无一分自得为恨。此意甚好。苟以不自得为心。此便是得处。大抵吾辈相对。非无许多商确。而毕竟只做一场说话。未必实心体行。如此则虽发言盈野。亦何补于身心哉。此近日之所
心为太极。故曰先天之学心法也。然则后天。不可谓心法耶。
先天有次序。后天无次序。朱子曰。性是发出不同底。心是主宰常定底。欲知性命之妙。以太极图说为主。欲知心法之妙。以先天图为主。
刘静修曰。老子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邵子兼得易之体用。此说何如。
似非是。方其体也。未见其用。方其用也。未见其体。
与金仲衍(己亥)
向书。匆匆未及细答。匆此岁新。不审晨昏万福。诸节均禧。区区祝仰。愈少壮时。不得卖痴。长又无闻。今老且病矣。当此新年。百感弸中。有甚新况。可向人道哉。示喻缕缕。深以自己分上。无一分自得为恨。此意甚好。苟以不自得为心。此便是得处。大抵吾辈相对。非无许多商确。而毕竟只做一场说话。未必实心体行。如此则虽发言盈野。亦何补于身心哉。此近日之所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5H 页
当深戒也。尽心章章下程子说。此全就此章说。若张子说。只是自家说。集注引用以證此章之意。添一道字。不须疑也。虚字之谓气谓理。果涉可疑。张子以太虚为元气。程子郤言太虚道也。朱子因程子说。虽以太虚当理。然张子本意。在乎气。此当以气看。文理恐顺。或云虚是气则合虚与气不成说。然虚是未形之气。气是已形之质。合气与质。有何相妨。虚是理则合理与气为性。其可乎哉。此一节。只是即气而言理。愚故曰由太虚元气。而有天之名。由阴阳气化。而有道之名。合气与质。而有性之名。合体与用。而有心之名。未知此说如何。立命正命。所示注说甚详。不惑于死生寿夭。是知命。尽了自家道理。是立命。尽此道理。虽如比干而死。是正命。如此说下。真是痛快。盖以天死者。皆正命。以人死者。非正命。以此立见。庶几省力。如何。
答金仲衍(辛丑)
示谕本体理也之疑。诚然诚然。才说本体。便是理。更加理也字。不亦衍乎。然世之学者。苦口说心之本体气也。又曰。心之本体合理气。此本体理也之说。所以作也。今不论彼说之得失。而谓未可槩以一理字当
答金仲衍(辛丑)
示谕本体理也之疑。诚然诚然。才说本体。便是理。更加理也字。不亦衍乎。然世之学者。苦口说心之本体气也。又曰。心之本体合理气。此本体理也之说。所以作也。今不论彼说之得失。而谓未可槩以一理字当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5L 页
之。恐或未察。且本体体段。为体一也。而体段之体。似乎有形。本体之体。自是无形。立言命意。不能无别也。心之体是理云者。言非不是。而言体而不言用。则人将曰体是理。则用是何物。曷若本体二字之体用俱全乎。窃想示意。朱子曰。虚灵心之本体。贤者之意。必谓虚灵。不可专以理言。故有此疑难。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义理之心也。义理心之虚灵。以理而言。何疑也。近世一种议论以为理气。不可偏主。于是明德达道主宰本体。并为兼气底物事。使圣贤主理宗旨。混杂不一。可胜叹哉。惟贤者。虚心观理。无为时俗所挠夺。如何。动静者。所乘之机。先辈亦有阴阳动静之说。然此等说适足以成就了。吴澄之谬说。不当承袭。西铭理一分殊。来说事天事亲之云。恐得之。别无他义。
答金仲衍(癸卯)
示谕互发说。仔详缜密。甚善。以老先生文势观之。则诸公说似矣。而先生本文结语曰。互在其中。故浑沦言之者固有之。各有所主。故分别言之而无不可。然则互发相须。自是浑沦言。各有所主。自是分别说。今认互发为各发。则亦将认浑沦为分开矣。其可乎哉。
答金仲衍(癸卯)
示谕互发说。仔详缜密。甚善。以老先生文势观之。则诸公说似矣。而先生本文结语曰。互在其中。故浑沦言之者固有之。各有所主。故分别言之而无不可。然则互发相须。自是浑沦言。各有所主。自是分别说。今认互发为各发。则亦将认浑沦为分开矣。其可乎哉。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6H 页
又先分开而后浑沦。尤非先生本意。更请就先生结语中浑沦分开之意。濯旧来新。如何如何。
答张睦卿(敦相)
伻至承书。如获拱璧。因审侍履佳吉。为慰大矣。乱中栖屑。倘无失学之叹耶。此事至大。岂容放过。昔孔门教子。不过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夫今人孰不读周南召南。而不免于正墙面者。其故何由。趋庭之际。义方之教。亦必在是矣。幸君细思之也。示中不娴四友。未知所与友者甚事。衣食之美欤。车马之好欤。才有此等意想。便非吾家本色。切戒之如何。
答李子刚(泰植)问目
心经赞道心云云。
心也性也一理也。皆可以互换说。故朱子曰。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心便是理之所会之地。又曰。理便是性之所有之理。性便是理之所会之地。道心之根于性命。只就其发处。探本而言之者也。
义仁中正云云。
仁义。互为体用。故曰义仁亦得。
学者。须是将敬以直内云云。
答张睦卿(敦相)
伻至承书。如获拱璧。因审侍履佳吉。为慰大矣。乱中栖屑。倘无失学之叹耶。此事至大。岂容放过。昔孔门教子。不过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夫今人孰不读周南召南。而不免于正墙面者。其故何由。趋庭之际。义方之教。亦必在是矣。幸君细思之也。示中不娴四友。未知所与友者甚事。衣食之美欤。车马之好欤。才有此等意想。便非吾家本色。切戒之如何。
答李子刚(泰植)问目
心经赞道心云云。
心也性也一理也。皆可以互换说。故朱子曰。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心便是理之所会之地。又曰。理便是性之所有之理。性便是理之所会之地。道心之根于性命。只就其发处。探本而言之者也。
义仁中正云云。
仁义。互为体用。故曰义仁亦得。
学者。须是将敬以直内云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6L 页
明道曰敬以直内。是涵养意。伊川加以须是将三字。又加此字于意上。其意似别。如明道说。则意字虚。如伊川说。则意字实。此意二字。指敬以直内而言。
吴氏云云。
吴氏物接乎外云云。退陶以犯禅非之。闲邪无邪。分作两件。语意未畅。寒冈心经发挥。不录。
学者。且须观礼云云。
礼之失。每由戏言戏动。此只举言动。亦东铭之旨也。
诚意章。慎其独二项云云。
此独字。谓心所独身所独亦可。然此慎独。即中庸之慎独也。
以己心。为严师云云。
正心之始始字。当著眼看。此心虚灵。其始发也。善恶之几。昭然呈露。当此时。视此心如严师。善善恶恶。推扩将去。方得心正。中庸慎独。此意也。今不察乎心之始发。而欲以己心为严师。则无近于禅家师心之说乎。
致乐以治心云云。
乐亡矣。朱子云。只以义理养心。
心之本体云云。
吴氏云云。
吴氏物接乎外云云。退陶以犯禅非之。闲邪无邪。分作两件。语意未畅。寒冈心经发挥。不录。
学者。且须观礼云云。
礼之失。每由戏言戏动。此只举言动。亦东铭之旨也。
诚意章。慎其独二项云云。
此独字。谓心所独身所独亦可。然此慎独。即中庸之慎独也。
以己心。为严师云云。
正心之始始字。当著眼看。此心虚灵。其始发也。善恶之几。昭然呈露。当此时。视此心如严师。善善恶恶。推扩将去。方得心正。中庸慎独。此意也。今不察乎心之始发。而欲以己心为严师。则无近于禅家师心之说乎。
致乐以治心云云。
乐亡矣。朱子云。只以义理养心。
心之本体云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7H 页
不起不灭。只是言不动。大传所谓寂然不动。是也。理不动时。气亦不动。而此是以理言。非兼气言也。
圣用贤体云云。
退陶曰。互看始得。但圣贤之间。不能无诚立明通之高下精粗。
四勿箴云云。
动则专就心上说。所谓视听言。皆总统于斯。
今日之弊云云。
实尊德性者。是能道问学。实道问学者。是能尊德性。非判为两截事。朱子之时。学者或有口耳之弊。故有此说。然才偏了一边。便非真尊德性真道问学者也。
答崔谨夫(正悫)
惠书。朗然可诵。深以为喜。鲁钝之示。此正好用工。曾子在圣门。得传圣人之学者。以是也。为君谋忠。亦不外是。幸深加意也。形而上下。论者以上下。作前后义看。故未免离形而言理。愚尝谓此上下字。即鲁论上达下达之上下也。盖即形而分上下也。未知如何。
答崔谨夫
忽承手滋。慰喜可言。况审侍履珍重。愈呻呓才歇。神精未复。日昃之离。理亦无怪。示喻五行各一其性。顷
圣用贤体云云。
退陶曰。互看始得。但圣贤之间。不能无诚立明通之高下精粗。
四勿箴云云。
动则专就心上说。所谓视听言。皆总统于斯。
今日之弊云云。
实尊德性者。是能道问学。实道问学者。是能尊德性。非判为两截事。朱子之时。学者或有口耳之弊。故有此说。然才偏了一边。便非真尊德性真道问学者也。
答崔谨夫(正悫)
惠书。朗然可诵。深以为喜。鲁钝之示。此正好用工。曾子在圣门。得传圣人之学者。以是也。为君谋忠。亦不外是。幸深加意也。形而上下。论者以上下。作前后义看。故未免离形而言理。愚尝谓此上下字。即鲁论上达下达之上下也。盖即形而分上下也。未知如何。
答崔谨夫
忽承手滋。慰喜可言。况审侍履珍重。愈呻呓才歇。神精未复。日昃之离。理亦无怪。示喻五行各一其性。顷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7L 页
对时略有云云。今复提谕。必是鄙见抵滞。不概于高明之意也。大抵水火金木。随其气质。而各自为一性。然太极固堕在其中。无分裂无刬割。岂非浑然各具者耶。故谓之各一亦得。谓之各具亦得。未知盛意。何如。
答李文演(宪龟)
自无何。承惠书。甚感。因审侍学增重。慰仰。示谕缕缕。可见向学之至意。然愈实无闻。何足与论于此事哉。但近日觉得学者功夫。须先立定规模。凡事才见得是当。便牢著脚跟。断不移易。事事如此做将去。无作辍无间断。积以岁年。则如何不到古人地头。所患者。学无定本。或鼓或罢。乍进乍退。今日如此。明日却不如此。如此者。安能有一事成就哉。愈所以六十年空吃世人笑骂者。正坐了没此规模耳。贤者。视此为戒。及时汲汲著力。如何。
答李文演问目
已形见者。可以言知。未形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此等处。何以知之。
因已形处。见他未形底。故曰易有太极。易者。二气交
答李文演(宪龟)
自无何。承惠书。甚感。因审侍学增重。慰仰。示谕缕缕。可见向学之至意。然愈实无闻。何足与论于此事哉。但近日觉得学者功夫。须先立定规模。凡事才见得是当。便牢著脚跟。断不移易。事事如此做将去。无作辍无间断。积以岁年。则如何不到古人地头。所患者。学无定本。或鼓或罢。乍进乍退。今日如此。明日却不如此。如此者。安能有一事成就哉。愈所以六十年空吃世人笑骂者。正坐了没此规模耳。贤者。视此为戒。及时汲汲著力。如何。
答李文演问目
已形见者。可以言知。未形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此等处。何以知之。
因已形处。见他未形底。故曰易有太极。易者。二气交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8H 页
变之名也。太极者。一理真至之号也。
则河图者。虚其中。则洛书者。总其实。何也。
河图。虚其中十五而不用。故卦止于八。洛书。总其实中五而用之。故畴至于九。
古人做易。其巧不可言也。圣人忧患后世。作是书。可谓巧乎。
圣人之巧。天也。自然之妙也。非人力之安排铺置底。
八卦者。河图之四实四虚之数。何谓也。
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是所谓八卦者。四实四虚之数也。
天地本然之妙。元有如此。图自然之象数。而假圣人手画出来。圣人亦知其然而成之。如是齐整耶。
是。
易本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有数也。而程子曰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所务也。朱子曰。今人说易。未曾明乾坤之象。便说乾坤之理。二说不同。何也。
易徒说理不得。徒说象数不得。因象而求理。因理而说象。方是。如说重天乾。天象也。健理也。重地坤。地象也。顺理也。八卦皆然。
则河图者。虚其中。则洛书者。总其实。何也。
河图。虚其中十五而不用。故卦止于八。洛书。总其实中五而用之。故畴至于九。
古人做易。其巧不可言也。圣人忧患后世。作是书。可谓巧乎。
圣人之巧。天也。自然之妙也。非人力之安排铺置底。
八卦者。河图之四实四虚之数。何谓也。
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是所谓八卦者。四实四虚之数也。
天地本然之妙。元有如此。图自然之象数。而假圣人手画出来。圣人亦知其然而成之。如是齐整耶。
是。
易本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有数也。而程子曰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所务也。朱子曰。今人说易。未曾明乾坤之象。便说乾坤之理。二说不同。何也。
易徒说理不得。徒说象数不得。因象而求理。因理而说象。方是。如说重天乾。天象也。健理也。重地坤。地象也。顺理也。八卦皆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8L 页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至贞固。足以干事。便是说四德也。而不言智字。何也。
不知则何以贞固。才说贞固。智便在其中。此不言智。其以是耶。
未画卦之前。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也。本义云。乾德不杂阴柔。而刚健中正。此说恐或不偏欤。
道理里面。只含包了阴阳刚柔之理。曷尝包含了气。来说恐看得错。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是两件事欤。
敬者。身心内外之兼该也。义者。事理知行之总裁也。河西诗如此。
程子曰。易须是默识心通。只穷文义徒费力。学者不穷文义。而能通其理者。有乎。
焉有不通于辞。而能通其义者也。程子此言。盖指专力于象数者言也。
答许圣刚(宗洙)问目
好善恶恶。秉彝之心也。而帅天下以仁以暴。民皆从之云云。
人固有义理之心。而亦不能无形气之心。故导之以
不知则何以贞固。才说贞固。智便在其中。此不言智。其以是耶。
未画卦之前。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也。本义云。乾德不杂阴柔。而刚健中正。此说恐或不偏欤。
道理里面。只含包了阴阳刚柔之理。曷尝包含了气。来说恐看得错。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是两件事欤。
敬者。身心内外之兼该也。义者。事理知行之总裁也。河西诗如此。
程子曰。易须是默识心通。只穷文义徒费力。学者不穷文义。而能通其理者。有乎。
焉有不通于辞。而能通其义者也。程子此言。盖指专力于象数者言也。
答许圣刚(宗洙)问目
好善恶恶。秉彝之心也。而帅天下以仁以暴。民皆从之云云。
人固有义理之心。而亦不能无形气之心。故导之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9H 页
义理之心则民仁。导之以形气之心则民不义。心非易也。惟导之如何耳。
朱子曰。心之理。是太极。心之动静。是阴阳。
朱子始以太极为体。动静为用。此说云云。亦其意也。晚年定论。则曰太极者。心之一动一静。未发已发之理。
不曰兴慈。而曰不倍。何义。
鳏寡孤独。王政之所先也。故特言孤。以见慈幼之意。而王者恤孤之效。只使他爱戴君上。如父母而不倍而已。
修品节之也。饶氏曰。修裁制之也。金过斋曰。饶说可疑。
品等品也。节限节也。才著之字。便有裁节之意。而饶氏以裁制之为训。恐未察于章句本旨。过斋疑之。似得。
饶氏曰。见与显。皆是此道。栗谷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有邪有正。乌可谓之皆是道。
饶说无可疑。几是善恶之几。而此时心体呈露。人欲未萌。故其是非善恶。著见明显。皆是此道也。栗谷非之。恐或未然。
朱子曰。心之理。是太极。心之动静。是阴阳。
朱子始以太极为体。动静为用。此说云云。亦其意也。晚年定论。则曰太极者。心之一动一静。未发已发之理。
不曰兴慈。而曰不倍。何义。
鳏寡孤独。王政之所先也。故特言孤。以见慈幼之意。而王者恤孤之效。只使他爱戴君上。如父母而不倍而已。
修品节之也。饶氏曰。修裁制之也。金过斋曰。饶说可疑。
品等品也。节限节也。才著之字。便有裁节之意。而饶氏以裁制之为训。恐未察于章句本旨。过斋疑之。似得。
饶氏曰。见与显。皆是此道。栗谷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有邪有正。乌可谓之皆是道。
饶说无可疑。几是善恶之几。而此时心体呈露。人欲未萌。故其是非善恶。著见明显。皆是此道也。栗谷非之。恐或未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19L 页
未发谓之中。或曰中者。寂然不动。是也。
朱子中和定说曰。方其静也。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中。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不动者也。或说盖本乎此欤。
饶氏曰。四者。皆中节之谓之和。尤庵曰。虽是四者。而其实七情皆举之。岂以一事中节。谓之和乎。
两说恐非经旨。此节专就性情上言。而诸说各就工夫上说。所以见差。工夫只在致字上。
可均可辞可蹈。而中庸不可能。何也。
朱夫子告宋孝宗曰。中原之戎虏。易逐。一己之私欲。难除。不世之大功。易立。至微之寸心。难保。亦此意也。
人所憾。如覆载生成之偏。寒暑灾祥之不正。
天能生覆。而不能形载。地能形载。而不能生覆。秦皇暴而天无日食。汉文仁而比年日食。亦人所憾也。
胡云峰曰。中庸道字。皆自率性之道说来。费是说率性之道。隐是说天命之性。金过斋非之。
过斋以性在心。道在物。疑胡说之穿凿。然事物之理。即吾心本具之理。因情而言性。因费而言隐。何不可。
朱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是气与理合而成性。然则未发之前。兼气言。恐无不可。
朱子中和定说曰。方其静也。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中。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不动者也。或说盖本乎此欤。
饶氏曰。四者。皆中节之谓之和。尤庵曰。虽是四者。而其实七情皆举之。岂以一事中节。谓之和乎。
两说恐非经旨。此节专就性情上言。而诸说各就工夫上说。所以见差。工夫只在致字上。
可均可辞可蹈。而中庸不可能。何也。
朱夫子告宋孝宗曰。中原之戎虏。易逐。一己之私欲。难除。不世之大功。易立。至微之寸心。难保。亦此意也。
人所憾。如覆载生成之偏。寒暑灾祥之不正。
天能生覆。而不能形载。地能形载。而不能生覆。秦皇暴而天无日食。汉文仁而比年日食。亦人所憾也。
胡云峰曰。中庸道字。皆自率性之道说来。费是说率性之道。隐是说天命之性。金过斋非之。
过斋以性在心。道在物。疑胡说之穿凿。然事物之理。即吾心本具之理。因情而言性。因费而言隐。何不可。
朱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是气与理合而成性。然则未发之前。兼气言。恐无不可。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0H 页
理气之合。已然于人物未生之前。非生人生物之际。始得合也。此妙合字。当精著眼。盖妙。是无极之真之所妙也。合是二五散殊之气合而成形也。正是一元会处。
听讼一章。以證本末何义。
听讼末也。使无讼本也。所以證本末。然晦斋以此章。置之经文之终。抑有微意耶。洲上谓听讼章。如磨之有脐。不当移易。
主一。专主于内。整肃。专主于外。闻命矣。常惺惺及收敛。不容一物。是养中土夫耶。制外工夫耶。
常惺收敛。皆就主一上言。固当属之于养中工夫。然程子云制之于外。以安其内。敬字工夫。当以整齐严肃。为先务。
未发时。只可以理言。到已发时。兼气言欤。
勉斋问性善之旨。朱子曰。其未发也。气不用事。惟理而已。故有善无恶。退溪论心。亦曰心之未发。气不用事。惟理而已。安有恶乎。世或不察。以为既曰气不用事。则未发之前。兼气可知。此说殊可笑。然则性善。亦可曰兼气乎。
答李敬咸(愚荣)
听讼一章。以證本末何义。
听讼末也。使无讼本也。所以證本末。然晦斋以此章。置之经文之终。抑有微意耶。洲上谓听讼章。如磨之有脐。不当移易。
主一。专主于内。整肃。专主于外。闻命矣。常惺惺及收敛。不容一物。是养中土夫耶。制外工夫耶。
常惺收敛。皆就主一上言。固当属之于养中工夫。然程子云制之于外。以安其内。敬字工夫。当以整齐严肃。为先务。
未发时。只可以理言。到已发时。兼气言欤。
勉斋问性善之旨。朱子曰。其未发也。气不用事。惟理而已。故有善无恶。退溪论心。亦曰心之未发。气不用事。惟理而已。安有恶乎。世或不察。以为既曰气不用事。则未发之前。兼气可知。此说殊可笑。然则性善。亦可曰兼气乎。
答李敬咸(愚荣)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0L 页
顷者一书。翩然坠案。深可感也。病倒。至今未复。旋切愧悚。忽此岁尾。侍节若何。读易是一项大工夫。果长得几格。愚闻之洲上。易学须及聪明未衰歇时。此状悠缓。未及传习。今愦愦不堪理会。幸荷贤者垂问之勤。而茫然无以供答。从前未学。虽悔曷追。大抵读易。先正大头段。曰天曰地曰雷曰水曰山曰风曰火曰泽。象也。以气言。曰健曰顺曰动曰忧曰止曰入曰明曰说。德也。以理言。盖理与气。虽不相离。而其不相离如此。盖易之卦序。全用先天。是不可不察也。愿贤者。加之意也。愈近感寒。跨朔弥留。今才向可。而精神愦愦。可闷。
答李晦夫(赫基)
得君书。爱不欲舍。示喻懒散二字。年少者。亦有此病耶。苟有之。此必是宴安所致。管子云。宴安鸩毒。鸩毒杀人。可不惧哉。君上有严父兄。傍有贤师友。虽欲懒散。不可得也。而乃有此说。殊可怪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程夫子所爱说也。常以此存心。如何。
答柳子善(万馨○甲午)
惠书可感。近日晨昏馀学履更何似。示谕避乱之方。愈不能自谋。何能为君谋。然古人有避地避人之说。
答李晦夫(赫基)
得君书。爱不欲舍。示喻懒散二字。年少者。亦有此病耶。苟有之。此必是宴安所致。管子云。宴安鸩毒。鸩毒杀人。可不惧哉。君上有严父兄。傍有贤师友。虽欲懒散。不可得也。而乃有此说。殊可怪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程夫子所爱说也。常以此存心。如何。
答柳子善(万馨○甲午)
惠书可感。近日晨昏馀学履更何似。示谕避乱之方。愈不能自谋。何能为君谋。然古人有避地避人之说。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1H 页
苟地与人可避。固当避也。如其不然。只合坐处坐。以观时变而已。何可妄生私意。以为如此则好。不如此则不好也。近见人才被小患难。便手忙脚乱。不知所为。良可笑也。
答许学鲁(模)
读君书。颇觉长进。可喜。日月至焉之谕。是自谦说耶。若信然。须以退陶答李宏仲书。勤苦笃实。无间断一句语。为对證之药。庶几可也。欲往后山之心固善。然所谓后山。元无自用力处。安能为君谋忠耶。近日所读何书。见在何所。书中不及。可恨。文祚侄何状。吾昏愦若相忘焉。人情之外也。自叹柰何。
答沈孟雷(钟焕○丁酉)
得书已半年。忽此穷聿。未审晨昏起居万福。馀力对案温理否。念贤者接应稍浩。此亦不可厌却。就中常以学问为念。则日用事物。无非此理。若曰吾干家。无暇于学。此心一生。渐就污下。与俗辈无异。少壮光阴。宁不可惜。愈老而无闻。为家力所夺。子不读礼。稚孙辈不能教得。不逮之言。种种发于朋知之间。舍己芸人。深可愧也。然为贤者。不容无言。勿以荛言而忽之。千万加之意也。
与朴景受(奎福○丙申)
扶病送君。此心惘惘。日七往八返。伻至。悉到家即瘳。此亦慈孝一端效验处。为之释然拱贺。所读想已卒业。又须熟读一回。使之融会贯通可也。支节图说。未及留意。当俟后面订。读中庸者。须以畏天命三字。为一副当正法眼藏。戒慎恐惧为心法。庶几其可。读此而无所得。何敢曰读书人哉。勿以不逮之言为弃。千万加意也。岁初。思欲与少辈一讲圣学十图。而亦未知能办得否也。
答许学鲁(模)
读君书。颇觉长进。可喜。日月至焉之谕。是自谦说耶。若信然。须以退陶答李宏仲书。勤苦笃实。无间断一句语。为对證之药。庶几可也。欲往后山之心固善。然所谓后山。元无自用力处。安能为君谋忠耶。近日所读何书。见在何所。书中不及。可恨。文祚侄何状。吾昏愦若相忘焉。人情之外也。自叹柰何。
答沈孟雷(钟焕○丁酉)
得书已半年。忽此穷聿。未审晨昏起居万福。馀力对案温理否。念贤者接应稍浩。此亦不可厌却。就中常以学问为念。则日用事物。无非此理。若曰吾干家。无暇于学。此心一生。渐就污下。与俗辈无异。少壮光阴。宁不可惜。愈老而无闻。为家力所夺。子不读礼。稚孙辈不能教得。不逮之言。种种发于朋知之间。舍己芸人。深可愧也。然为贤者。不容无言。勿以荛言而忽之。千万加之意也。
与朴景受(奎福○丙申)
扶病送君。此心惘惘。日七往八返。伻至。悉到家即瘳。此亦慈孝一端效验处。为之释然拱贺。所读想已卒业。又须熟读一回。使之融会贯通可也。支节图说。未及留意。当俟后面订。读中庸者。须以畏天命三字。为一副当正法眼藏。戒慎恐惧为心法。庶几其可。读此而无所得。何敢曰读书人哉。勿以不逮之言为弃。千万加意也。岁初。思欲与少辈一讲圣学十图。而亦未知能办得否也。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1L 页
答朴景受问目
庸序二者杂。便似有二心。
虚灵知觉。一而已处。须著眼看。理一分殊之妙。此亦可见。
不知所以治之。人心。固当治之。道心。亦可治之耶。
培养道心。是治之之法。
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气先而理后。
以字与亦字。须著眼看。盖理使之意。便在其中故云。非有先后之可言也。
阴阳则先阴。健顺则先健。
象数对待处。先阴。道理流行处。先健。
庸序二者杂。便似有二心。
虚灵知觉。一而已处。须著眼看。理一分殊之妙。此亦可见。
不知所以治之。人心。固当治之。道心。亦可治之耶。
培养道心。是治之之法。
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气先而理后。
以字与亦字。须著眼看。盖理使之意。便在其中故云。非有先后之可言也。
阴阳则先阴。健顺则先健。
象数对待处。先阴。道理流行处。先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2H 页
物则恐不得健顺五常之德。
人与物性。固有偏全之别。而谓之不得则不成。
正道定理。
正是中正之正。而就行处说。故曰道。定是一定之定。而就物上说。故曰理。
皆中节。指上四者之情。皆中节。
此就一人分上说不得。一人分上。四者皆中节。非圣人不得。此泛言性情之德如此。非以圣人言。非以工夫言。然则此所谓皆中节。言无论某人。其情之从道理上发者。人人所同。此谓皆中节。
何谓权度。
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集注谓本然之权度。读中庸者。先识此意。然后可与言精一执中矣。
刚与强何别。
刚是天禀底。强是人做底。
子路之勇。非血气之勇耶。
子路固有气质之病。然所闻于夫子者。义理之勇也。惟其义理之勇。故列于三达德。
费气而隐理。
人与物性。固有偏全之别。而谓之不得则不成。
正道定理。
正是中正之正。而就行处说。故曰道。定是一定之定。而就物上说。故曰理。
皆中节。指上四者之情。皆中节。
此就一人分上说不得。一人分上。四者皆中节。非圣人不得。此泛言性情之德如此。非以圣人言。非以工夫言。然则此所谓皆中节。言无论某人。其情之从道理上发者。人人所同。此谓皆中节。
何谓权度。
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集注谓本然之权度。读中庸者。先识此意。然后可与言精一执中矣。
刚与强何别。
刚是天禀底。强是人做底。
子路之勇。非血气之勇耶。
子路固有气质之病。然所闻于夫子者。义理之勇也。惟其义理之勇。故列于三达德。
费气而隐理。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2L 页
费只是道之用。隐只是道之体。若曰费气隐理。则体用阻绝。不成道理。此是精著眼处。理之冲漠处。气亦潜藏。气之运用处。理自昭著。如此看。方是体用相须。不然则理与气。未免为两截。朱子曰。以形而上者言之。则冲漠者固为体。而发见于事物之间者为之用。以形而下者言之。则事物为体。而其理之发见为之用。由此推之。冲漠隐也。发见费也。鸢鱼。物之体也。飞跃。理之用也。是理之发见。固不在飞跃乎。今若曰费即气。隐即理。则理无用而气无体也。况子思引鸢鱼之意。初不在气上乎。
道不远人。是道不离人底意耶。
不离则道体之无间者也。不远则地头之微有间者也。彼以体道言。而统指当行之理。此以行道言。而今之所未知未行。亦自有能知能行之理也。卑近为切身事。高远为渐次事。
夫子岂有所未能。恐谦辞。
自他人言之。则此固是夫子之谦辞。而自夫子之心而言之。则实有所未能。上所谓圣人不知不能。岂虚言耶。
不怨之意。
道不远人。是道不离人底意耶。
不离则道体之无间者也。不远则地头之微有间者也。彼以体道言。而统指当行之理。此以行道言。而今之所未知未行。亦自有能知能行之理也。卑近为切身事。高远为渐次事。
夫子岂有所未能。恐谦辞。
自他人言之。则此固是夫子之谦辞。而自夫子之心而言之。则实有所未能。上所谓圣人不知不能。岂虚言耶。
不怨之意。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3H 页
君子求在我者而已。外此则非在我者。在我者我求之。无不得之理。非在我者。则求之未必得之。故君子只要责己。不要求人。何怨之有。
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已伸之气。何以为屈。已屈之气。何以为伸。
程子言。不必将已屈之气。为方伸之气。故朱子第言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未尝言屈者复为伸。然人死气已屈。而其子孙祭之以诚。则其气伸而至。此则屈者伸也。更思之如何。
推文武之意。以及王迹所起。文武素有剪商意思否。诗云至于太王。实是剪商。
尊显父祖。人之常情也。文王之意。如是而已。非有意剪商也。太王之时。殷室方隆。太王何敢遽有剪商之意乎。诗人见天命之归于周。实自太王始。故推原其事。有此说。
人得以生者之生。死生之生耶。生理之生耶。
当兼两义看。人生具此生理。无此生理。人不人矣。虽生。何可谓之生。
朋友也而特加交字。
朋友。以时相接。非若父子君臣昆弟夫妇之相随不
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已伸之气。何以为屈。已屈之气。何以为伸。
程子言。不必将已屈之气。为方伸之气。故朱子第言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未尝言屈者复为伸。然人死气已屈。而其子孙祭之以诚。则其气伸而至。此则屈者伸也。更思之如何。
推文武之意。以及王迹所起。文武素有剪商意思否。诗云至于太王。实是剪商。
尊显父祖。人之常情也。文王之意。如是而已。非有意剪商也。太王之时。殷室方隆。太王何敢遽有剪商之意乎。诗人见天命之归于周。实自太王始。故推原其事。有此说。
人得以生者之生。死生之生耶。生理之生耶。
当兼两义看。人生具此生理。无此生理。人不人矣。虽生。何可谓之生。
朋友也而特加交字。
朋友。以时相接。非若父子君臣昆弟夫妇之相随不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3L 页
离。故特下交字。
经文则君臣先于父子。章句则父子先于君臣。
以公义言。则君重亲轻。故达道先君后父。以大伦言。则父以恩重。君以义合。故五教先父后君。
分与等。何以分别。
以入德之序而言。则曰分。以成德之序而言。则曰等。
自贤至百工。皆著劝字。送迎嘉矜。继举治持。是亦劝之之事。而依旧著怀柔字。
送往迎来以下。尽其在己者而已。著劝字不得。至于劝贤以下。不能无待于彼。所以著劝字。
至诚方能前知。而后世谶纬术数。亦有前知。
至诚。以理而知者也。谶纬。以数而知者也。盖理寓于数明乎理。则不待数而数自应。究其数而不本于理。则所知者末耳。数安能无差乎。蕫五经。乃隐居恬静之人。志无私累。能保其虚明。故或知方来之事。然未尝为诚明之学。故不得为周物之知耳。
无息不息之辨。
此章方言天道之诚。而天道非有意于不息。故或问详言之。但无息。以全体言。不息。以妙用言。无息以理言。不息以事言。故先言无息。而继言不息。特游杨以
经文则君臣先于父子。章句则父子先于君臣。
以公义言。则君重亲轻。故达道先君后父。以大伦言。则父以恩重。君以义合。故五教先父后君。
分与等。何以分别。
以入德之序而言。则曰分。以成德之序而言。则曰等。
自贤至百工。皆著劝字。送迎嘉矜。继举治持。是亦劝之之事。而依旧著怀柔字。
送往迎来以下。尽其在己者而已。著劝字不得。至于劝贤以下。不能无待于彼。所以著劝字。
至诚方能前知。而后世谶纬术数。亦有前知。
至诚。以理而知者也。谶纬。以数而知者也。盖理寓于数明乎理。则不待数而数自应。究其数而不本于理。则所知者末耳。数安能无差乎。蕫五经。乃隐居恬静之人。志无私累。能保其虚明。故或知方来之事。然未尝为诚明之学。故不得为周物之知耳。
无息不息之辨。
此章方言天道之诚。而天道非有意于不息。故或问详言之。但无息。以全体言。不息。以妙用言。无息以理言。不息以事言。故先言无息。而继言不息。特游杨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4H 页
无息为自然。不息为勉强。故非之。
答金瑞九(永蓍○丙申)
示谕鸢飞鱼跃。费也。费不可认之为气。朱子于此姑就形而下者说来。故其说如此。然子思引此诗之意。本不在气上。只为就二物。而观此理本体呈露。妙用显行之妙。故章句。只曰莫非此理之用。何可问气之与不与乎。退溪说。盖泛论。飞跃则固气也。而子思之意。不在气上。则只当以飞跃。为此理之用。今曰理之用。必因气而为费。此不几于认气而为费乎。朱子尝曰。鸢飞鱼跃。费也。只将此意。看得定如何。立后者若于祥后。则恐不当追服。若在祥前。则虽数月之间。彼丧虽杀。我服自始。追服恐当。然若无天书。则姑待数月后。告庙立后。亦无妨。此事至重。质于知礼者。行之如何。
别纸
子曰。太极是生两仪。而周先生特加动静二字于其间。先儒所谓太极图说。再辟人文者。为是也。若以此动静。认之为气。则太极毕竟是无动静底。所谓生两仪者。是甚物事。人文之再晦。甚可惧也。学者。所当深思也。
答金瑞九(永蓍○丙申)
示谕鸢飞鱼跃。费也。费不可认之为气。朱子于此姑就形而下者说来。故其说如此。然子思引此诗之意。本不在气上。只为就二物。而观此理本体呈露。妙用显行之妙。故章句。只曰莫非此理之用。何可问气之与不与乎。退溪说。盖泛论。飞跃则固气也。而子思之意。不在气上。则只当以飞跃。为此理之用。今曰理之用。必因气而为费。此不几于认气而为费乎。朱子尝曰。鸢飞鱼跃。费也。只将此意。看得定如何。立后者若于祥后。则恐不当追服。若在祥前。则虽数月之间。彼丧虽杀。我服自始。追服恐当。然若无天书。则姑待数月后。告庙立后。亦无妨。此事至重。质于知礼者。行之如何。
别纸
子曰。太极是生两仪。而周先生特加动静二字于其间。先儒所谓太极图说。再辟人文者。为是也。若以此动静。认之为气。则太极毕竟是无动静底。所谓生两仪者。是甚物事。人文之再晦。甚可惧也。学者。所当深思也。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4L 页
答金瑞九(丁酉)
惠书。承领已久。疾忧丛委。尚此稽谢。殊切愧恨。谨惟忠养尽欢。学履珍胜。愈昏愦日甚。顿无佳况。自叹奈何。示托四字符说。晚醒之告戒。要且尽矣。何用鄙说之赘哉。大抵学莫先于立志。而志不可以不大。立不可以不固。若曰我之志。只是要做个好人而已。则工夫渐觉消靡。毕竟黏在坐席。鼓作不起。如何做得事成。须思量我之所受于天者。本自光明正大。必不应如此而止。就吾性分上。尽做得去。必到究竟乃已。如此立志确然坚执。方能展拓开广大故长进。然其用工节度。无如居敬。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纲领也。圣学所以成始成终也。苟能从事于斯。持守严密。而涵养纯深。讲究真实。而践履敦笃。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无欲速助长。无间断休息。以至于日积月累。而渐次成熟。则大本既立。群妄退听。理日益明而无拘蔽之累。志日益固而无挠夺之患。继此而慥慥不已。则力久功至。居安资深。可以优入于光明正大之域矣。此所以区区期望于左右者。愿贤者。之加之意。以底于有成。则庶不负醒翁之遗意。而老夫亦与有荣焉。千万勉旃。丽堂发问。诸君何不答也。近来法门
惠书。承领已久。疾忧丛委。尚此稽谢。殊切愧恨。谨惟忠养尽欢。学履珍胜。愈昏愦日甚。顿无佳况。自叹奈何。示托四字符说。晚醒之告戒。要且尽矣。何用鄙说之赘哉。大抵学莫先于立志。而志不可以不大。立不可以不固。若曰我之志。只是要做个好人而已。则工夫渐觉消靡。毕竟黏在坐席。鼓作不起。如何做得事成。须思量我之所受于天者。本自光明正大。必不应如此而止。就吾性分上。尽做得去。必到究竟乃已。如此立志确然坚执。方能展拓开广大故长进。然其用工节度。无如居敬。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纲领也。圣学所以成始成终也。苟能从事于斯。持守严密。而涵养纯深。讲究真实。而践履敦笃。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无欲速助长。无间断休息。以至于日积月累。而渐次成熟。则大本既立。群妄退听。理日益明而无拘蔽之累。志日益固而无挠夺之患。继此而慥慥不已。则力久功至。居安资深。可以优入于光明正大之域矣。此所以区区期望于左右者。愿贤者。之加之意。以底于有成。则庶不负醒翁之遗意。而老夫亦与有荣焉。千万勉旃。丽堂发问。诸君何不答也。近来法门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5H 页
益解。麾之而不前。鼓之而不跃。可叹可叹。
答河圣权(经洛○丙申)
前书历叙国变。祝左之痛愤。辞旨感慨。读之令人义涕横揽。匆匆未及复。忽此新元。续承惠书。就审省下节有微慎。旋复虑仰。幸善加调摄。无至贻忧。愈过岁于丽泽堂。此时有甚好况。愚尝言我国家自 祖宗来。深恩厚泽。洽人骨髓。意谓今世必有扶持国脉者。而何蕃之举幡无人。伊川之被发复见。始觉前言之为虚算也。乃者。足下心焉。不忘发为问难。正是好意思。好议论。嗟乎。夷狄之祸。宋明犹未免。而况海外偏邦乎。然硕果不食。天理也。天理。必不终灭。如使今之学者。常以守死善道。舍生取义为心。皓天之必复。岂无日乎。但闻晋阳士论。以苟且弥缝。为得计。风俗之衰败一至此欤。令人痛心。
答河圣权
承惠书。就审省下学履安重。慰仰慰仰。示喻存心为己之方。鄙人何敢说。但说存心为己而已。则恐漭荡无下手处。大抵存心。所以为己。而存心有道。不杂乎形气之私。是也。为己有道。只守他义理之正。是也。夫子所谓当仁。不让于师者。便是为己之法。唯贤者。资
答河圣权(经洛○丙申)
前书历叙国变。祝左之痛愤。辞旨感慨。读之令人义涕横揽。匆匆未及复。忽此新元。续承惠书。就审省下节有微慎。旋复虑仰。幸善加调摄。无至贻忧。愈过岁于丽泽堂。此时有甚好况。愚尝言我国家自 祖宗来。深恩厚泽。洽人骨髓。意谓今世必有扶持国脉者。而何蕃之举幡无人。伊川之被发复见。始觉前言之为虚算也。乃者。足下心焉。不忘发为问难。正是好意思。好议论。嗟乎。夷狄之祸。宋明犹未免。而况海外偏邦乎。然硕果不食。天理也。天理。必不终灭。如使今之学者。常以守死善道。舍生取义为心。皓天之必复。岂无日乎。但闻晋阳士论。以苟且弥缝。为得计。风俗之衰败一至此欤。令人痛心。
答河圣权
承惠书。就审省下学履安重。慰仰慰仰。示喻存心为己之方。鄙人何敢说。但说存心为己而已。则恐漭荡无下手处。大抵存心。所以为己。而存心有道。不杂乎形气之私。是也。为己有道。只守他义理之正。是也。夫子所谓当仁。不让于师者。便是为己之法。唯贤者。资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5L 页
质甚好。苟能留意于此。敬以存心。义以为己。则其于古人言行。可庶几焉。勉之也。 国制。内丧期也。而今以未葬。至有虞卒后。除服之令。则此亦时王之制也。为民庶者。何敢不从。尊门之径先除服。似甚未安。亟为改图。如何。
答河圣权
不几日而得两度书。深感深感。谨审省节安吉。尤以为慰。端溪说。乍闻甚好。而其实则有不然者。口耳之弊。固可戒也。格致之工。岂有暂忽。少壮时。未及专力。待五六十岁。虽欲说去。既无实得。将何所说。岭右学者之不长进。未尝不由于此。如今初学。固当以洒扫为急务。而亦当先寻路脉。以正趋向。是近思录之意也。贤者无为这般说所前却。猛著意于学问思辨之际。以为笃行之本。如何。丽堂发问当日。傍观之。所请。非鄙人之所乐为。而发之未见其答。诸生之无心。于此可知。来答其得失。未敢遽议。后当商量。
答河圣权
承书。审新年侍候万福。且有弄璋之庆。攒贺不已。前书所喻。可谓切问。而愚意犹疑其泛言也。所以不提及。今又喻到。用意之勤。可畏也。如今学者。须先立见
答河圣权
不几日而得两度书。深感深感。谨审省节安吉。尤以为慰。端溪说。乍闻甚好。而其实则有不然者。口耳之弊。固可戒也。格致之工。岂有暂忽。少壮时。未及专力。待五六十岁。虽欲说去。既无实得。将何所说。岭右学者之不长进。未尝不由于此。如今初学。固当以洒扫为急务。而亦当先寻路脉。以正趋向。是近思录之意也。贤者无为这般说所前却。猛著意于学问思辨之际。以为笃行之本。如何。丽堂发问当日。傍观之。所请。非鄙人之所乐为。而发之未见其答。诸生之无心。于此可知。来答其得失。未敢遽议。后当商量。
答河圣权
承书。审新年侍候万福。且有弄璋之庆。攒贺不已。前书所喻。可谓切问。而愚意犹疑其泛言也。所以不提及。今又喻到。用意之勤。可畏也。如今学者。须先立见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6H 页
于人物界分。培养得义理之心。战兢做去。庶可以为士矣。然愚于此。徒言而已。是愧是愧。台溪集重刊。甚盛举。苟有见处。敢不相告。端溪心说云何。何不相示。吾之取舍。只在其言之可否。不可以苟同。不可以故异。言当于理。虽妇孺之言。固当舍己从之。苟不当理。虽长老之言。不可从也。此便是当仁不让于师处。何忧惧乃尔。学贵得和四字。恐未免为病。徒以得和为心。则同流合污。和光同尘。邪不为邪。正不为正。其害也当如何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自是其道理如此。幸思之也。
答河圣权
夏秋来。声闻久阻。转闻读书凝石。此心未尝不往来于其间。而老且病。无由致身。秖切黯黯。际自无何。承惠书。读之。若得百朋。因审经侍候安重。鲁论成诵。又读孟子。如此读。如何不长进。永孙适在侧。看来书。至汩没程课。都无理会之语。惘然以为此真是实际语。渠亦亲经历。故有味于斯言耳。然课得精熟。自然理会了。朱子云。积累工夫。其间必有所大疑。亦必有所大悟者。是也。用是法。勉强久远看如何。心未发不能无气云云。恐未然。胶宇以心统性情。下图与中图。少
答河圣权
夏秋来。声闻久阻。转闻读书凝石。此心未尝不往来于其间。而老且病。无由致身。秖切黯黯。际自无何。承惠书。读之。若得百朋。因审经侍候安重。鲁论成诵。又读孟子。如此读。如何不长进。永孙适在侧。看来书。至汩没程课。都无理会之语。惘然以为此真是实际语。渠亦亲经历。故有味于斯言耳。然课得精熟。自然理会了。朱子云。积累工夫。其间必有所大疑。亦必有所大悟者。是也。用是法。勉强久远看如何。心未发不能无气云云。恐未然。胶宇以心统性情。下图与中图。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6L 页
异为疑。然中下图。只指理兼言气。非二义也。所就而言者。不同也。若如他说。则中图以性之未发而言。故只指理。下图以心之已发而言。故兼指气云耶。一原处。心与性无分别。更详如何。发愤二字。圣人所自道也。凡学圣人者。皆当如此为心。何独为鲁论宗旨。读孟子亦然。如鄙人不愤。昏昏至此。视戒之也。且见近日老宿。动称理气不可偏主。故少辈不能无疑于主理之旨。愚妄引易大传穷理顺理之说。为知行之本然不逮之言。安得不为人所讥笑。穷理之法。大学格致说详之矣。何用问人。看得知敬二字分明。似省力。
答河圣权
近日议论以为理气。不可偏主。见有说理为主者。斥之如异端邪说。仲衍所谓非全然无气者。亦恐为时论所挠夺。可叹。形而上下。向直夫书以为只从一形字。指形之理而曰上曰道。指形之形而曰下曰器。说得亲切。俛公说觉似有层节。夫形是合理气底物事。就此得见理与气自分明。今又以道器。为此理微显之实。尤不成说。先辈何尝有这个话头。来喻所谓侵夺理界者。果中其窾也。愈窃谓青谷。是退陶遗躅之地。距召村五里而近。晋阳士大夫及此机会。为营一
答河圣权
近日议论以为理气。不可偏主。见有说理为主者。斥之如异端邪说。仲衍所谓非全然无气者。亦恐为时论所挠夺。可叹。形而上下。向直夫书以为只从一形字。指形之理而曰上曰道。指形之形而曰下曰器。说得亲切。俛公说觉似有层节。夫形是合理气底物事。就此得见理与气自分明。今又以道器。为此理微显之实。尤不成说。先辈何尝有这个话头。来喻所谓侵夺理界者。果中其窾也。愈窃谓青谷。是退陶遗躅之地。距召村五里而近。晋阳士大夫及此机会。为营一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7H 页
学所甚好。如见殷巨令。密切相议如何。
答河圣权
前书中藏修云云。鄙人闻之。缩缩不自安。不知何处洞壑。可以经纪。愚意非先贤遗躅之地。不可为名。召村于青谷。五里而近。见今官廨芜废。苟得卖买。似可省力。且晋阳。声明文物。非他邑比。旧无退陶祠者。与庆源之无朱子庙。无以异也。今吾党中人。办得一屋子。为高景之所。则乡人之同志者。必将向应。鄙人虽朝暮人。而亦当依归。从诸贤之后。讲退陶之学。岂不诚东南美事。或曰今非时也。驿名可嫌也。然此事则无时不可。闻其土俗贸贸。导之善则善。何嫌乎旧驿哉。其后山旧名苏门山。许鲁斋之所讲学。与此山同名。亦非偶然。不审盛意以为如何。如以为然。座下即为往审形便。亟图之如何。
答权极瑞(载玉○戊戌)
两度惠书。爱玩不能已。失便未及谢。殊以为悚。未审迩来重省下学履何似。及此少壮时。千万勉励。屈子骚云。朝搴阰之木兰。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恐美人之迟暮。每为诸贤诵此也。愈老无及矣。虽有朝闻之愿。其奈鼎器之已弊何。溪上自昔珠玉之渊
答河圣权
前书中藏修云云。鄙人闻之。缩缩不自安。不知何处洞壑。可以经纪。愚意非先贤遗躅之地。不可为名。召村于青谷。五里而近。见今官廨芜废。苟得卖买。似可省力。且晋阳。声明文物。非他邑比。旧无退陶祠者。与庆源之无朱子庙。无以异也。今吾党中人。办得一屋子。为高景之所。则乡人之同志者。必将向应。鄙人虽朝暮人。而亦当依归。从诸贤之后。讲退陶之学。岂不诚东南美事。或曰今非时也。驿名可嫌也。然此事则无时不可。闻其土俗贸贸。导之善则善。何嫌乎旧驿哉。其后山旧名苏门山。许鲁斋之所讲学。与此山同名。亦非偶然。不审盛意以为如何。如以为然。座下即为往审形便。亟图之如何。
答权极瑞(载玉○戊戌)
两度惠书。爱玩不能已。失便未及谢。殊以为悚。未审迩来重省下学履何似。及此少壮时。千万勉励。屈子骚云。朝搴阰之木兰。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恐美人之迟暮。每为诸贤诵此也。愈老无及矣。虽有朝闻之愿。其奈鼎器之已弊何。溪上自昔珠玉之渊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7L 页
海。苟有志于琢磨。何患乎才质之不逮也。所以期仰。尤非寻常也。
答权极瑞(庚子)
昏睡中得惠书。甚荷甚荷。因审重省候晏重。昆季征迈。学业长进。慰仰。愈老病益深。所处荒凉。无一人来者。殊觉无聊。示中朱子论敬而曰。儒释之异。亦于此便分。盖彼亦曰惺惺。吾亦曰惺惺。而彼之惺惺。以精神言。吾之惺惺。以道理言。此所以便分也。且所谓此心常见光烁烁地。既有光烁底心。又有常见底心。此所谓两个主宰。大抵彼所谓光烁烁。是以气言。而又以已发之心。旋见他灵灵昭昭之本体。其所见者。有一团形象。吾儒不然。以本体之心。权度已发之心。程子所谓以心使心。大学所谓顾諟。皆视以无形。听以无声者也。儒释界分。本自如是。学者所当先察也。
答权极瑞(癸卯)
明德之思索。发于梦寐。亦一奇特事。非念念学问。安得如此。明德之欲从明字上讲究甚善。然明德之明。只是此道理光明不昧之意。上明字。最是精神命脉处。盖明德之明属理。明之之明属心。心能检性。性不知检其心。此等处。更加锻鍊。如何。
答权极瑞(庚子)
昏睡中得惠书。甚荷甚荷。因审重省候晏重。昆季征迈。学业长进。慰仰。愈老病益深。所处荒凉。无一人来者。殊觉无聊。示中朱子论敬而曰。儒释之异。亦于此便分。盖彼亦曰惺惺。吾亦曰惺惺。而彼之惺惺。以精神言。吾之惺惺。以道理言。此所以便分也。且所谓此心常见光烁烁地。既有光烁底心。又有常见底心。此所谓两个主宰。大抵彼所谓光烁烁。是以气言。而又以已发之心。旋见他灵灵昭昭之本体。其所见者。有一团形象。吾儒不然。以本体之心。权度已发之心。程子所谓以心使心。大学所谓顾諟。皆视以无形。听以无声者也。儒释界分。本自如是。学者所当先察也。
答权极瑞(癸卯)
明德之思索。发于梦寐。亦一奇特事。非念念学问。安得如此。明德之欲从明字上讲究甚善。然明德之明。只是此道理光明不昧之意。上明字。最是精神命脉处。盖明德之明属理。明之之明属心。心能检性。性不知检其心。此等处。更加锻鍊。如何。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8H 页
答权允夫(泰英)
承书。审重省安吉。慰仰。愈无所事。只善病耳。示喻详复。具悉近日进学不倦之意。甚善甚善。父在母丧。二十五月忌日祝文。似当云日月不居。奄及再期。悲悼酸苦。不自堪胜。如何。前一日。设位上食。未闻禫前朔望奠。行之亦可。除心制日。或设虚位。或哭墓为之。皆无不可。随宜处之。如何。中庸之发皆中节。固指四情之发。而无论某情从道理上发。则便谓之中节。此所谓皆也。盖理有节。气无节。故理可以中节言。气不可以中节言。近世议论。不察乎陶山定论。以中庸四情谓气循理而发。遂谓七情无理发。其于陶山宗旨。失之远矣。来喻引朱子非性亦无自而发之说。以證情之理发者。可谓得之。而乃曰中节地头。则似有气意思。天性之发。只是蓦直发出。于何见得气意思。甚不是甚不是。更思之如何。所谓四者之情。一能中节。则反之于三。无适不然一节。形容皆字意甚妙。如此思索。长进可期。深以为喜。出嫁女之不降祖。以其归宗也。降服父。以不贰斩也。
答河毅卿(弘逵)
重堂 恩资。所谓有陨自天。在知旧。犹为感祝。况膝
承书。审重省安吉。慰仰。愈无所事。只善病耳。示喻详复。具悉近日进学不倦之意。甚善甚善。父在母丧。二十五月忌日祝文。似当云日月不居。奄及再期。悲悼酸苦。不自堪胜。如何。前一日。设位上食。未闻禫前朔望奠。行之亦可。除心制日。或设虚位。或哭墓为之。皆无不可。随宜处之。如何。中庸之发皆中节。固指四情之发。而无论某情从道理上发。则便谓之中节。此所谓皆也。盖理有节。气无节。故理可以中节言。气不可以中节言。近世议论。不察乎陶山定论。以中庸四情谓气循理而发。遂谓七情无理发。其于陶山宗旨。失之远矣。来喻引朱子非性亦无自而发之说。以證情之理发者。可谓得之。而乃曰中节地头。则似有气意思。天性之发。只是蓦直发出。于何见得气意思。甚不是甚不是。更思之如何。所谓四者之情。一能中节。则反之于三。无适不然一节。形容皆字意甚妙。如此思索。长进可期。深以为喜。出嫁女之不降祖。以其归宗也。降服父。以不贰斩也。
答河毅卿(弘逵)
重堂 恩资。所谓有陨自天。在知旧。犹为感祝。况膝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8L 页
前者乎。际承惠书。就审侍学大进。此实养志之孝。慰仰无已。愈病益深。奄奄待尽。且近日所遭。大是吾辈厄会。自古诬陷中。无人透出。只当付之运气。惟同志之卓然竖立。不至于手忙脚乱是望。主一无适之说。看得甚精密。昔吴临川。分主一无适为两段。洲上非之。今未及考其说。而大槩盛意似近之。后当奉告耳。
答许景曾(容孝)问目
庸序上古二字。指羲农黄帝而言否。
人文之辟。肇自伏羲。故易系历叙古者。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序文本此。感遇诗。亦只言皇羲古神圣。盖皇羲以上圣神。道统无传。
心一而已。又有人心道心之别。
虚灵知觉。心之全德也。未发而知觉之体专一。心已发而知觉之用妙众情。一原一路。此所谓一而已也。这知觉或从形气上事而发。或从性命上事而发。此所以有人心道心之二名也。为知觉之不同。何妨于知觉之一乎。经所谓惟精者。察乎二者之间者也。所谓惟一者。守其本体之一者也。其体也本一。故其用也亦惟一。体用一原之妙。于此可见矣。然虚灵知觉。以气言亦得。以理言亦得。何也。形气之心也自如此。
答许景曾(容孝)问目
庸序上古二字。指羲农黄帝而言否。
人文之辟。肇自伏羲。故易系历叙古者。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序文本此。感遇诗。亦只言皇羲古神圣。盖皇羲以上圣神。道统无传。
心一而已。又有人心道心之别。
虚灵知觉。心之全德也。未发而知觉之体专一。心已发而知觉之用妙众情。一原一路。此所谓一而已也。这知觉或从形气上事而发。或从性命上事而发。此所以有人心道心之二名也。为知觉之不同。何妨于知觉之一乎。经所谓惟精者。察乎二者之间者也。所谓惟一者。守其本体之一者也。其体也本一。故其用也亦惟一。体用一原之妙。于此可见矣。然虚灵知觉。以气言亦得。以理言亦得。何也。形气之心也自如此。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9H 页
义理之心也自如此。然形气之心。释氏之所心。而非吾儒所谓心也。义理之心。惟人得之。物不得与焉。故古之论心。皆以理为主。孟子所谓同然之心。朱子所谓本体之心。是也。世人不察乎此。每以虚灵知觉。曰气曰兼气。其于人物儒释之别。何其紊也。学者。只当著眼于此等界分。无使形气之心。杂乎义理之心。然后心地洁净。可以不差于道矣。人心道心。理气之分。洲上及华西说。发尽无馀蕴。就考之可也。
圣人之人心。虽出于饥食渴饮。然全是善而无恶。则皆是道心。如从心所欲不踰矩者。是也。何谓上智。亦有人心。
精一工夫。必以道心为主。而使人心听命。故多于人心发处。说出道心节制之意。然二者之发。叠生层出。有形气之发而自得其正者。有性命之发而自能直遂者。又有人心先发而旋以道义揆之者。有道心先发而旋以形气间之者。此不可以一槩言。圣人分上。不能无人心。而道心常为主。故似无人心。然其实则人心自人心。道心自道心也。
不曰命性而曰性命。
本天而言则曰命性。主人而言则曰性命。
圣人之人心。虽出于饥食渴饮。然全是善而无恶。则皆是道心。如从心所欲不踰矩者。是也。何谓上智。亦有人心。
精一工夫。必以道心为主。而使人心听命。故多于人心发处。说出道心节制之意。然二者之发。叠生层出。有形气之发而自得其正者。有性命之发而自能直遂者。又有人心先发而旋以道义揆之者。有道心先发而旋以形气间之者。此不可以一槩言。圣人分上。不能无人心。而道心常为主。故似无人心。然其实则人心自人心。道心自道心也。
不曰命性而曰性命。
本天而言则曰命性。主人而言则曰性命。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29L 页
大学序。独举曾氏。而此则并举颜氏。
主传而言。故单举曾子。以道统而言。故并举颜子。
子思之时。异端指谁。
子思时。未必无学仁义而差者。凡所学。非日用彝伦之常。便是异端。
必使道心之使。心使之耶。别有一物以使道心否。
程子曰。以心使心。
性道虽同。以一原处言。则人物性同。惟道则人物恐不同。
此当以人与人同。物与物同看。
戒慎恐惧。其义同异。
戒慎恐惧。只是敬。然不睹处曰戒慎。不闻处曰恐惧。戒慎有宣著意。恐惧有收敛意。
其小无内。亦可曰费耶。
才说大小。便是费。
小注云。人之为道而远人。此为字重。不可以为道。此为字轻。
为字。恐无分别。而注说如此。洲上书辨之。
诚者。中庸一书之枢纽。而鬼神章始言之。则此章。为中庸上下三十二章之纲维。
主传而言。故单举曾子。以道统而言。故并举颜子。
子思之时。异端指谁。
子思时。未必无学仁义而差者。凡所学。非日用彝伦之常。便是异端。
必使道心之使。心使之耶。别有一物以使道心否。
程子曰。以心使心。
性道虽同。以一原处言。则人物性同。惟道则人物恐不同。
此当以人与人同。物与物同看。
戒慎恐惧。其义同异。
戒慎恐惧。只是敬。然不睹处曰戒慎。不闻处曰恐惧。戒慎有宣著意。恐惧有收敛意。
其小无内。亦可曰费耶。
才说大小。便是费。
小注云。人之为道而远人。此为字重。不可以为道。此为字轻。
为字。恐无分别。而注说如此。洲上书辨之。
诚者。中庸一书之枢纽。而鬼神章始言之。则此章。为中庸上下三十二章之纲维。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30H 页
纲维字。不如枢纽字之衬切。
他说则皆以生知安行为仁。学知利行为知。此则反是。
以达德言则如彼。以诚明言则如此。
大学八条。以格致为首。此九经以修身为先。
大学之格致诚正。皆所以修身也。故大学。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诚者自成之自字。与下面自道之自字。异同。
自成。天也。自道。人也。
理者。亘万古不尽。而曰所得之理既尽。
就一理言则如此。
论圣人至大之道而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圣人之道。只是礼否。
礼文。画出无形底理。故夫子答颜渊之问仁。而不曰理而曰复礼。
论语宋不足徵也。此曰有宋存焉。
不足徵一也。而宋比于杞差近。故曰有宋存焉。
赞天地之化育。知天地之化育。赞与知有浅深。
赞与知之别。只以知行看。
聪明睿知。聪明圣知。变睿言圣者。何。
他说则皆以生知安行为仁。学知利行为知。此则反是。
以达德言则如彼。以诚明言则如此。
大学八条。以格致为首。此九经以修身为先。
大学之格致诚正。皆所以修身也。故大学。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诚者自成之自字。与下面自道之自字。异同。
自成。天也。自道。人也。
理者。亘万古不尽。而曰所得之理既尽。
就一理言则如此。
论圣人至大之道而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圣人之道。只是礼否。
礼文。画出无形底理。故夫子答颜渊之问仁。而不曰理而曰复礼。
论语宋不足徵也。此曰有宋存焉。
不足徵一也。而宋比于杞差近。故曰有宋存焉。
赞天地之化育。知天地之化育。赞与知有浅深。
赞与知之别。只以知行看。
聪明睿知。聪明圣知。变睿言圣者。何。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30L 页
亦有知行之别。
首章专以道言。末章专以德言。
德者。行道而有得者也。故始言道而终言德。
书尧舜则以帝称。而惟禹称大者。何。
大其功故称大。帝之称。非其世也。
尧曰钦明文思。舜曰浚哲文明。此曰文命。三个文字。恐似义同。集传异释。
思在内而文著外。故文思则曰文章。明著外而文在内。故文明则曰文理。
念玆在玆四句。皆以禹欲使舜念皋陶。而小注林氏曰。禹自言其念之如此。
两说皆通。
帝曰。洚水警予。而汉公孙弘曰。尧使禹治水。未闻舜有洪水也。
圣人以天灾为己之所致。故曰洚水警予。而弘则曰尧遭洪水。未闻舜有洪水也。汤之旱。桀之馀烈也。故程子以为公孙弘。大是奸人。大抵弘之此言。未免闇然媚于时君之意也。
于道心则固说虚灵知觉四字。于人心则不可言虚灵二字。
首章专以道言。末章专以德言。
德者。行道而有得者也。故始言道而终言德。
书尧舜则以帝称。而惟禹称大者。何。
大其功故称大。帝之称。非其世也。
尧曰钦明文思。舜曰浚哲文明。此曰文命。三个文字。恐似义同。集传异释。
思在内而文著外。故文思则曰文章。明著外而文在内。故文明则曰文理。
念玆在玆四句。皆以禹欲使舜念皋陶。而小注林氏曰。禹自言其念之如此。
两说皆通。
帝曰。洚水警予。而汉公孙弘曰。尧使禹治水。未闻舜有洪水也。
圣人以天灾为己之所致。故曰洚水警予。而弘则曰尧遭洪水。未闻舜有洪水也。汤之旱。桀之馀烈也。故程子以为公孙弘。大是奸人。大抵弘之此言。未免闇然媚于时君之意也。
于道心则固说虚灵知觉四字。于人心则不可言虚灵二字。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31H 页
虚灵心之本体。惟其虚灵。故或觉于义理。或觉于形气。何可谓于道心。则说虚灵知觉。而于人心则不可曰虚灵也。
不曰可爱非民。可畏非君。而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古之人视君如亲。视民如天。故曰可爱可畏。
典礼形政。必以五定数。如五伦五典五章五刑。
天下之理。皆从五行中出来。故典礼刑政。必以五定数。盖五者。天地之中数也。
与权仁卿(载辙○庚子)
学者苟欲立志。须先明理。然理非高远底物事。秖是求是而已。故程子曰。求是之心。斯须不可忘。朱子曰。学者。审求其是。讲去其非。退溪曰。事之是者。是理也。学者常以此为心。庶几长进。异学云云。切勿萌于心而发于口也。
答林明淑(台焕)
病中得贤者书。恍若拱璧。仍审迩来棣体安贞。生事近得馀绪否。以贤座才志。不堪伤哉之叹。是或天意将玉成于汝耶。慎勿以此挫损志气。益自振发。随分干务。馀力学问。毋负畴昔期待之意。是庸深望。愈长
不曰可爱非民。可畏非君。而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古之人视君如亲。视民如天。故曰可爱可畏。
典礼形政。必以五定数。如五伦五典五章五刑。
天下之理。皆从五行中出来。故典礼刑政。必以五定数。盖五者。天地之中数也。
与权仁卿(载辙○庚子)
学者苟欲立志。须先明理。然理非高远底物事。秖是求是而已。故程子曰。求是之心。斯须不可忘。朱子曰。学者。审求其是。讲去其非。退溪曰。事之是者。是理也。学者常以此为心。庶几长进。异学云云。切勿萌于心而发于口也。
答林明淑(台焕)
病中得贤者书。恍若拱璧。仍审迩来棣体安贞。生事近得馀绪否。以贤座才志。不堪伤哉之叹。是或天意将玉成于汝耶。慎勿以此挫损志气。益自振发。随分干务。馀力学问。毋负畴昔期待之意。是庸深望。愈长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31L 页
在床玆。无意于世者久矣。掩户看书。以求古人寡过之方。是亦难能。自不觉瞿然。来书庸学若干说话。尽得相助之义。然鄙见湔劣。未能凿得骨子。可叹。
答河汝海(永朝○己亥)
三复惠书。豫翁馀韵。蔼然可挹。感叹曷喻。但语及鄙人处。推借过当。旋切愧恐。主理二字。为世大讳。见今爻象。无以异于有宋之学禁。猥以此名。归之于鄙人。在鄙人固所甘心。却恐累了贤者耳。理一分殊。朱门相传旨诀。外乎此则非吾所谓道也。学者不察乎分殊之地。无以会得理一之妙。愿贤者。须先从事于视听言动之训。潜心于章句训诂之间。读书时读书。应事时应事。不贰不参。勿忘勿助。久久如此。自当见此一个道理。昭森于眼前。而其用工之要。只在于主敬二字。幸贤者加之意也。愈老且妄。谬以不建之言。望于后进。人孰信之。惟贤者故发此耳。
答河汝海
偏全非本然。愚亦闻之于湖洛君子矣。然偏全果非本然。则孟子所谓犬牛人性。是指气质性耶。浑沦二字。朱子尝用之于理一处。如所谓浑沦。只是一太极。浑沦是一个仁等说。是也。求谕却欲杂气言。浑沦非
答河汝海(永朝○己亥)
三复惠书。豫翁馀韵。蔼然可挹。感叹曷喻。但语及鄙人处。推借过当。旋切愧恐。主理二字。为世大讳。见今爻象。无以异于有宋之学禁。猥以此名。归之于鄙人。在鄙人固所甘心。却恐累了贤者耳。理一分殊。朱门相传旨诀。外乎此则非吾所谓道也。学者不察乎分殊之地。无以会得理一之妙。愿贤者。须先从事于视听言动之训。潜心于章句训诂之间。读书时读书。应事时应事。不贰不参。勿忘勿助。久久如此。自当见此一个道理。昭森于眼前。而其用工之要。只在于主敬二字。幸贤者加之意也。愈老且妄。谬以不建之言。望于后进。人孰信之。惟贤者故发此耳。
答河汝海
偏全非本然。愚亦闻之于湖洛君子矣。然偏全果非本然。则孟子所谓犬牛人性。是指气质性耶。浑沦二字。朱子尝用之于理一处。如所谓浑沦。只是一太极。浑沦是一个仁等说。是也。求谕却欲杂气言。浑沦非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232H 页
无所据然。其于朱李本旨。远矣。更详如何。
答李孔遇(泰镇○丁酉)
承书。审斋居学履珍重。慰仰慰仰。悠泛之示。岂然岂然。明师在座。强辅左右。虽欲自暇逸。何可得也。及时勉励。无负家庭之望也。字说苟有意焉。吾不敢辞。然吾字之约泉为说。则尤好尤好。幸以鄙意告之如何。愈幸不病。稚孙辈受读无暇。甚悯。大凡读书。须要会疑。疑便记录。以质于长者为好。徒读无益。然不思而疑。亦病也。常以此戒之也。
答卢士彦(秀杰)
新年承去年至月书。就审侍候微愆。忽此履端。想已复常。晨昏茂祉。更切詹溯。愈病状弥留。岁末又以颊痛。至今未快。其将终焉已耶。每念此生足迹。未曾及舞越岭一区地。殊以为恨。望云亭上梁文。病中所搆。安得无疵颣。春间一枉之教。预为忻企。然何敢望也。
答李孔遇(泰镇○丁酉)
承书。审斋居学履珍重。慰仰慰仰。悠泛之示。岂然岂然。明师在座。强辅左右。虽欲自暇逸。何可得也。及时勉励。无负家庭之望也。字说苟有意焉。吾不敢辞。然吾字之约泉为说。则尤好尤好。幸以鄙意告之如何。愈幸不病。稚孙辈受读无暇。甚悯。大凡读书。须要会疑。疑便记录。以质于长者为好。徒读无益。然不思而疑。亦病也。常以此戒之也。
答卢士彦(秀杰)
新年承去年至月书。就审侍候微愆。忽此履端。想已复常。晨昏茂祉。更切詹溯。愈病状弥留。岁末又以颊痛。至今未快。其将终焉已耶。每念此生足迹。未曾及舞越岭一区地。殊以为恨。望云亭上梁文。病中所搆。安得无疵颣。春间一枉之教。预为忻企。然何敢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