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x 页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书
书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5H 页
答崔君实(华植。○壬午。)
胡,罗,退,栗四先生之同异得失。至今数百年来。儒家未决之案。今颛蒙末学。虽平日师说。粗有可据。何敢攘臂其间之(一作以)犯不韪之罪哉。且今孤寄海岛。此等书籍。无一可考。少日记诵。遗忘不起。虽欲勉强以副盛意。何可得也。无已则姑撮其大意。窃附直而勿有之古义。乞勿烦人耳目。使得罪戾。默会潜玩。俟早晚闻螺还驾。悉取四先生本书。仔细磨勘。卒以示诲。则愚者之幸也。
胡云峰性发为情。心发为意。其首尾辞意。今不可考。而大抵乍看则果可骇矣。然窃观胡氏之学。污不至以心性为二用。情意为二歧也。其意盖亦如栗翁所云以心能尽性而性不能检心。意能运情而情不能运意。故主情而言。则意脉当属乎性。斯有性发为情之说矣。主意而言。则意脉当属乎心。斯有心发为意之说矣。遣辞虽若听莹。苟原其意。恐当活看。而栗翁。乃以二用二歧讥之。岂如子产之溱洧济人。孟子以不知为政。断之之类也欤。罗整庵理气之说。退翁及韩南塘。近日我华西先师。各有辨说。今亦无以取考。而据愚所闻。则罗氏与王新建。并世而出。深排王氏
胡,罗,退,栗四先生之同异得失。至今数百年来。儒家未决之案。今颛蒙末学。虽平日师说。粗有可据。何敢攘臂其间之(一作以)犯不韪之罪哉。且今孤寄海岛。此等书籍。无一可考。少日记诵。遗忘不起。虽欲勉强以副盛意。何可得也。无已则姑撮其大意。窃附直而勿有之古义。乞勿烦人耳目。使得罪戾。默会潜玩。俟早晚闻螺还驾。悉取四先生本书。仔细磨勘。卒以示诲。则愚者之幸也。
胡云峰性发为情。心发为意。其首尾辞意。今不可考。而大抵乍看则果可骇矣。然窃观胡氏之学。污不至以心性为二用。情意为二歧也。其意盖亦如栗翁所云以心能尽性而性不能检心。意能运情而情不能运意。故主情而言。则意脉当属乎性。斯有性发为情之说矣。主意而言。则意脉当属乎心。斯有心发为意之说矣。遣辞虽若听莹。苟原其意。恐当活看。而栗翁。乃以二用二歧讥之。岂如子产之溱洧济人。孟子以不知为政。断之之类也欤。罗整庵理气之说。退翁及韩南塘。近日我华西先师。各有辨说。今亦无以取考。而据愚所闻。则罗氏与王新建。并世而出。深排王氏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5L 页
良知之学。而分疏朱子格致之传。煞用心力。故天下翕然尊之以为大儒。然理气一物之误。其为害亦不下于王氏致良知骂格致之谬。而断然自信。主张太过。如周子之言无极二五妙合而凝。朱子之言理气不离不杂。理气决是二物。理自理。气自气。不相夹杂之类。例皆倡言排之。以为不识理气无罅缝之妙。至论人心道心形气性命。两下分开。而欲以道心为主。人心听命者。虽使大舜家奴。起于地中。决知其吻然相契。而罗氏扫去其说。合为一蒂物事。而以性情寂感言之。其他经传之言。凡遇理气分开处。必以他说。漫漶之。究竟具害。亦岂浅浅也哉。至若退翁互发之说。原其本意。却当活看。退翁学问。是何等地位。虽以栗翁大眼目。固尝以望见全体。谨守朱门成法。称之矣。若曰退翁以理气。为各占两界。互在互发。则是蒙学胡说也。何足为退翁也哉。且理发而气随之。气发而理乘之。实本于勉斋。而非退翁之刱说也。所谓理发气随者。谓理为主而发也。所谓气发理乘者。谓气为主而发也。所谓互在互发者。非谓理与气一在东边一在西边。交互占据。迭相发出也。亦主理主气之说也。然则理发气随。气发理乘。言之于人心道心。则本非可疑也。何也。心者理气之合也。一个方寸。有此二者。而一日之内。此心为仁义忠孝。凡性命之本然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6H 页
而发。则是理为主而发也。理为之主则气为之仆。故谓之理发气随。此心为声色臭味。凡形气之情欲而发。则是气为主而发也。气为之主则理为之听。故谓之气发理乘。此所谓互发也。深究语意。本非可以二歧见疑者也。但以此说人心道心则可。以道心为四端。人心为七情。而移用于四端七情则不可。盖四端固可谓道心也。七情则人心道心之总名也。乌得偏属之人心乎。如舜之象喜亦喜。文武之一怒而安天下。关雎之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孩提之爱其亲。孔子之恶夫佞。我欲仁。不可指以为人心也。此则栗翁,尤老。辨之详矣。退翁一言之差。特在乎是。而不在乎互发之说也。栗翁但当说七情不可偏属人心。不当并与理发气发之说。而致二歧之疑也。至于整退之轩轻。则其曰整庵最高。退溪次之者。以才禀言也。此则恐然。若举其平生心迹而总论之。则退溪之涵养本源积累工夫。纯粹不杂而为百世之规矩者。恐非罗氏之所能及也。至以理气说言之。罗氏果有一物之病。而退翁实无二歧之失。如右所云。则栗翁谓退溪之失。重于罗氏者。恐不得为千古之定论也。大抵胡罗二氏。在元 明间。是何等名儒。至如退栗。又紫阳以后。旷世之真儒也。吾辈后学。岂有分毫爱憎于其间。但当虚心平气。以孔孟程朱为表准。而熟读深思。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6L 页
切己玩味。有得于心。然后徐将四先生之言。反复仔细。不设适莫之私。而研穷义理之安。则乃见其大义。与孔孟程朱。固已吻合而无间矣。其或枝叶之微。时有更商者。则又非言语文字所得而回护周遮也。于此岂宜插入朋党之私。以为从违之决也。但罗氏之理气一物。却非枝叶间小失。正恐大义。已有可疑。切须明心着眼而消详者也。第患近来学者。各守世论。各主师友。未见有虚中无我公听并观之意。故彼此阻隔。不相为谋久矣。今于执事之教。窃有感焉。故略摅其所得于先师者。不审明者竟以为如何。
栗翁谓理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又谓理无形而气有形。故理通而气局。理无为而气有为。故气发而理乘。又谓无形无为而为有形有为之主者。理也。有形有为而为无形无为之器者。气也。又谓发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非气则不能发。非理则无所发。又谓四端专言理。七情兼言气。四端是道心。七情。是人心道心之总名。此数言者。语意卓然。扩前人之所未发。而同于性善养气之功。独其论三君子得失处。有未悉其曲折。而不免于更商者。窃惟栗翁。资挺上智。明睿绝伦。凡天下之理。看得容易。直到洒落境界。故枝叶去处。时或疏脱。而当时士友。皆出其下。无人检得故如是耳。使得程朱们出来照勘。则不日而检改矣。然朱子
栗翁谓理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又谓理无形而气有形。故理通而气局。理无为而气有为。故气发而理乘。又谓无形无为而为有形有为之主者。理也。有形有为而为无形无为之器者。气也。又谓发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非气则不能发。非理则无所发。又谓四端专言理。七情兼言气。四端是道心。七情。是人心道心之总名。此数言者。语意卓然。扩前人之所未发。而同于性善养气之功。独其论三君子得失处。有未悉其曲折。而不免于更商者。窃惟栗翁。资挺上智。明睿绝伦。凡天下之理。看得容易。直到洒落境界。故枝叶去处。时或疏脱。而当时士友。皆出其下。无人检得故如是耳。使得程朱们出来照勘。则不日而检改矣。然朱子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7H 页
以亚圣之才。初晚异同。不止一二。及过六十。方言今皆不疑。义理之难尽如此。此老年未满五十。遽启手足。其能到那田地。亦非上智。不能也。
又按气发而理乘。二先生俱有是说。但所言之地头。既有不同。则又不可滚作一意也。盖退翁之言气发理乘。与理发气随。相对而言。则主意在于气发也。栗翁之言。气发理乘。承理无为气有为而言。则通指理气之情状。非有宾主之分也。于此误与退翁之言。作一意看。则理气帅役之位倒置矣。于此恐宜详审而明辨也。
寄孙息春善(小名仁仲。○甲申。)
向于光州朴雅便。付书矣。见今省率无他故。秋霜何以接济。农功多寡利病何如。馀力能看字否。看圣贤文字。开心明目。是一线生路。切不可置之忘域也。益曾本病。少痊否。课读勤惰如何。曾也之病。有先病之医。教以煎饮沙蔘。试之可也。非但数次煎饮。炙为和饭之具。长服则又好矣。诸宅近节一安否。新服颁令后从违何居。汝于出入时。宁首戴蓑笠。身服单衣襦。混同常贱。切不可随众服此也。一日服此。则便是胡人。岂得为吾孙也。虽万人恐喝。坚持勿挠。虽业已制服。得吾正论时。即即裂去。可也。君命虽重。 大明先帝。非吾君而何。我国 祖宗。非吾君而何。天理所在。
又按气发而理乘。二先生俱有是说。但所言之地头。既有不同。则又不可滚作一意也。盖退翁之言气发理乘。与理发气随。相对而言。则主意在于气发也。栗翁之言。气发理乘。承理无为气有为而言。则通指理气之情状。非有宾主之分也。于此误与退翁之言。作一意看。则理气帅役之位倒置矣。于此恐宜详审而明辨也。
寄孙息春善(小名仁仲。○甲申。)
向于光州朴雅便。付书矣。见今省率无他故。秋霜何以接济。农功多寡利病何如。馀力能看字否。看圣贤文字。开心明目。是一线生路。切不可置之忘域也。益曾本病。少痊否。课读勤惰如何。曾也之病。有先病之医。教以煎饮沙蔘。试之可也。非但数次煎饮。炙为和饭之具。长服则又好矣。诸宅近节一安否。新服颁令后从违何居。汝于出入时。宁首戴蓑笠。身服单衣襦。混同常贱。切不可随众服此也。一日服此。则便是胡人。岂得为吾孙也。虽万人恐喝。坚持勿挠。虽业已制服。得吾正论时。即即裂去。可也。君命虽重。 大明先帝。非吾君而何。我国 祖宗。非吾君而何。天理所在。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7L 页
又重于君命万万矣。此理不可不讲也。省老有告书社诸子文字。其言一一切当。录来诵法。至可至可。非但省老。宋祭酒谏疏。一刀两端云。非尤翁贤孙。其能及此乎。吾亦仍旧服以居。如前书所云矣。逊志携一少友。以旧着衣。千里南来。路次无窒碍。大同物情如此矣。何苦惴惴甘为真胡耶。非我言耄。念之念之。吾姑延残喘矣。乍闻春间。稚和劝汝见洵(洵一作舜)卿台。(允植字)而乞怜。汝拒而不从云。信否。如此则是真爱我以德矣。似此正见。守而勿失。幸矣。辛巳之人。死者不雪。生者不 宥。而子孙旁溪哀乞。兀然独还。受汝辈之养。岂不为识者之所唾骂耶。人之唾骂姑舍。事理不当如此矣。私稿若干册子。始欲付杨州白石面柳木使家矣。逊志适来。抱而束归。汝须十袭藏之为宜。存斋集十二册。大绳一箱。已付白石。白石距桧岩甚近。索还可也。
答魏大彦(庚寅)
国哀遽经 因山。伏枕恸号。罔极罔极。除却他语。书头所示无妄之祟。妨夺志业。仰贻慈闱惟忧。极用惊念。这是圣人所慎。直与齐战一般。盍观采文贯一之事乎。涯角承书。不禁泪落。切乞视此分外自保。当此否运。士类无福之日。虑之不啻倍百矣。贱仆年来。长在病窟中。近复中风。自分必死。此则常事。而犹不能不慎。可发一笑也。即日㱡㱡不
答魏大彦(庚寅)
国哀遽经 因山。伏枕恸号。罔极罔极。除却他语。书头所示无妄之祟。妨夺志业。仰贻慈闱惟忧。极用惊念。这是圣人所慎。直与齐战一般。盍观采文贯一之事乎。涯角承书。不禁泪落。切乞视此分外自保。当此否运。士类无福之日。虑之不啻倍百矣。贱仆年来。长在病窟中。近复中风。自分必死。此则常事。而犹不能不慎。可发一笑也。即日㱡㱡不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8H 页
已之中。书牍酬应山堆。无构思作诔之隙。且待少隙耳。馀须厚积诚意。拔根自爱。
答丁宁玉(珏寿),文玉(璨寿。○己丑。)
驰溯憧憧。例语也。谓外即接宣棘。因承千里之忞忞。槩审年来。侍况崇谧。满心慰沃。孰谓书不如面也。第所可憾者。三复来纸。一味谦逊退托。其间进步次第。却无一语。见示临纸。将伯归于虚套语。是岂区区之所望耶。大抵天下之理有两端。只靠一边。都不济事。为学亦然。教诲指引。须资师友。按本做工。专由自家。二者阙一。如只轮之车。寸地不可进。独翼之鸟。尺天不可飞。此理甚明。望幸埙篪信警。毋徒向人作愧叹语。即从今日。以志帅气。抵死办自己功夫。如此然后将伯以助之。则不患不日进矣。仆朝夕就木。实无以佐下风也。宣君反。草草奉谢。
答金乃晦(庚寅)
天不佑我。 慈圣礼陟。日月不居。 因山礼毕。病枕痛呼之中。蒙此千里惓惓之书。蹶起检读。十朋之龟。不足珍也。书出踰月。硕果当剥。更谂慈帏省节一依。制除以往。益切风树靡及之意。深勉守身事亲之孝否。大抵君子之学。蔽一言曰。战兢临履。回念畴昔。从事师友之间。此志岂后于人。惟其操存省察。不甚得力。延施岁月。至于老大。作一可
答丁宁玉(珏寿),文玉(璨寿。○己丑。)
驰溯憧憧。例语也。谓外即接宣棘。因承千里之忞忞。槩审年来。侍况崇谧。满心慰沃。孰谓书不如面也。第所可憾者。三复来纸。一味谦逊退托。其间进步次第。却无一语。见示临纸。将伯归于虚套语。是岂区区之所望耶。大抵天下之理有两端。只靠一边。都不济事。为学亦然。教诲指引。须资师友。按本做工。专由自家。二者阙一。如只轮之车。寸地不可进。独翼之鸟。尺天不可飞。此理甚明。望幸埙篪信警。毋徒向人作愧叹语。即从今日。以志帅气。抵死办自己功夫。如此然后将伯以助之。则不患不日进矣。仆朝夕就木。实无以佐下风也。宣君反。草草奉谢。
答金乃晦(庚寅)
天不佑我。 慈圣礼陟。日月不居。 因山礼毕。病枕痛呼之中。蒙此千里惓惓之书。蹶起检读。十朋之龟。不足珍也。书出踰月。硕果当剥。更谂慈帏省节一依。制除以往。益切风树靡及之意。深勉守身事亲之孝否。大抵君子之学。蔽一言曰。战兢临履。回念畴昔。从事师友之间。此志岂后于人。惟其操存省察。不甚得力。延施岁月。至于老大。作一可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8L 页
笑人。孤负立身行道之大训。此为后车之戒。闻达之间。尤不可不着心从事也。孙儿单独一身。志凡性懦。上奉下率。接应比稍浩繁。不免一切沉溺。问学一事。束阁久矣。虽无时不伤叹。如之何哉。具士正亦然。不免以区区文字。作京人塾师。救切身饥寒。恐无可望耳。举此可知其馀。何得髣髴于伊川涪还后乐事耶。省老。其间避地堤川山中。心说异同曲折。略具于答首阳书中。当看下回。而目下只管闷郁耳。仲文没后。采文诸人。又此无年。天地苦闭。士友间夭折。亦安得不然耶。悲矣悲矣。凡此曲折。居在涯角。面叙未易。上面商量。尤不可易得。势也奈何。惟是此世界。生出一乃晦于海曲。亦未尝非天意。万望厚加自爱。不孤此意。
答宣士一(永邦。○庚寅。)
平默。 国哀罔极之中。又承先仲父弃世之报。执书不胜惊怛。缅惟慨然廊然之中。又复遭此。亲爱加隆。哀痛沉恸。尤当倍之。不审日月阳止。兴居如何。第承馔奠之暇。不敢废问学上事。深叶泣祝。敬怠义欲之间。是人生死关。切乞日用之间。临深履薄。以卒立扬以显之志愿。千万厚幸。某一日中风。阅月作未冷尸。任之而已。
答朴弘锡(熙元儿时。○甲申。下二章同。)
恋中得书。以审侍学珍毖。深慰深慰。累一如客岁伎俩而
答宣士一(永邦。○庚寅。)
平默。 国哀罔极之中。又承先仲父弃世之报。执书不胜惊怛。缅惟慨然廊然之中。又复遭此。亲爱加隆。哀痛沉恸。尤当倍之。不审日月阳止。兴居如何。第承馔奠之暇。不敢废问学上事。深叶泣祝。敬怠义欲之间。是人生死关。切乞日用之间。临深履薄。以卒立扬以显之志愿。千万厚幸。某一日中风。阅月作未冷尸。任之而已。
答朴弘锡(熙元儿时。○甲申。下二章同。)
恋中得书。以审侍学珍毖。深慰深慰。累一如客岁伎俩而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9H 页
已。小学一书。承已尊阁诵念。可谓闻斯行之。由是以𨓏。何患不进。喜而不寐。却缓语也。第此书明伦敬身。双关立教。而敬身其本也。明伦其用也。故学者工夫。要在治心检身。以此立本。然后施之五伦。皆是实事。不然则人伦日用。黾勉做去。只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少顷见其枯涸矣。此意当深省也。第须总合内外编。精诵四五百遍。令终身不忘一字一句。日用之间。合讲者讲之。合行者行之。待到涵养积累。根基深厚而后。及于四子近思。则于道蔑不得矣。千万勉旃。
答朴弘锡
思想中得书。以审盛炎侍学珍相。慰喜慰喜。见示读小学外篇。馀力。做时文义疑。义疑亦用经语。于儒者事。非不近之。但一用今世程式。则不惟不能知作文之法。乃反为文章之病。用意之际。一有利诱入于方寸之中。则冷淡一小学。恐不足以救之。奉虑奉虑。外篇读至几许。胡子章。不可不三复也。大抵今人开口。便以程朱之科举出身。藉重而诱人。殊不知朱子已言第一等人。定不为此。栗翁亦言程朱科举。是初年未成德时事。则其意可见矣。况程朱若在今日。还肯做此工夫。出入场屋。甘与没溺于欧胡波澜者。同其浮沉否。今日所见。滔滔皆是。可闷可闷。愿君深究此
答朴弘锡
思想中得书。以审盛炎侍学珍相。慰喜慰喜。见示读小学外篇。馀力。做时文义疑。义疑亦用经语。于儒者事。非不近之。但一用今世程式。则不惟不能知作文之法。乃反为文章之病。用意之际。一有利诱入于方寸之中。则冷淡一小学。恐不足以救之。奉虑奉虑。外篇读至几许。胡子章。不可不三复也。大抵今人开口。便以程朱之科举出身。藉重而诱人。殊不知朱子已言第一等人。定不为此。栗翁亦言程朱科举。是初年未成德时事。则其意可见矣。况程朱若在今日。还肯做此工夫。出入场屋。甘与没溺于欧胡波澜者。同其浮沉否。今日所见。滔滔皆是。可闷可闷。愿君深究此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19L 页
理。一跃跃出。矢勿枉过此生。至可至可。此示奉示尊函丈不妨。便驶而止。惟照。
答朴弘锡
书来槩审侍学珍宜。阻馀慰不可言。况顷书妄规。言下领受。不日速改。由是以往。何患不长进也。甚善甚善。更冀因是加勉。又闻胡服颁令。搢绅大夫士。莫不风靡。而君欲至死不变。岂闻强哉矫之圣训。而兴起者耶。大抵衣裳冠蒂(一作带)。所以等贵贱。辨吉凶。别男女。表夷夏者也。焉有服外夷之服。而仍蒙小中华之名者乎。岂尝闻戴角垂鬣。而非牛马者乎。 君令固重矣。 大明先帝。我国 祖宗圣贤礼乐。天命本然。又重于 时君之命。到得如阴阳水火相反时。辄以 朝令藉重者。千则是邪说。万则是邪说也。君须着心明目。不动一发。至可至可。累残喘尚延。但此事入闻时。恐不免重绳。只得含笑以待矣。晦间入海之示。苦企苦企。
答朴子善(丙戌)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涯角相思。只有喟然而已。二度珍缄。飏风而坠。以审其间侍学如故。慰泻何喻。拙状。北归后一味病㱡。鬼事日迫。任之而已。示好名好胜及气盈不能安分三者。皆是大故病痛。不可不猛省痛改。而气盈不能安分。尤是凶德切身之灾。莫急于此。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
答朴弘锡
书来槩审侍学珍宜。阻馀慰不可言。况顷书妄规。言下领受。不日速改。由是以往。何患不长进也。甚善甚善。更冀因是加勉。又闻胡服颁令。搢绅大夫士。莫不风靡。而君欲至死不变。岂闻强哉矫之圣训。而兴起者耶。大抵衣裳冠蒂(一作带)。所以等贵贱。辨吉凶。别男女。表夷夏者也。焉有服外夷之服。而仍蒙小中华之名者乎。岂尝闻戴角垂鬣。而非牛马者乎。 君令固重矣。 大明先帝。我国 祖宗圣贤礼乐。天命本然。又重于 时君之命。到得如阴阳水火相反时。辄以 朝令藉重者。千则是邪说。万则是邪说也。君须着心明目。不动一发。至可至可。累残喘尚延。但此事入闻时。恐不免重绳。只得含笑以待矣。晦间入海之示。苦企苦企。
答朴子善(丙戌)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涯角相思。只有喟然而已。二度珍缄。飏风而坠。以审其间侍学如故。慰泻何喻。拙状。北归后一味病㱡。鬼事日迫。任之而已。示好名好胜及气盈不能安分三者。皆是大故病痛。不可不猛省痛改。而气盈不能安分。尤是凶德切身之灾。莫急于此。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0H 页
基。夫子深戒骄盈之病以为如有周公之才而如此。不足观。盖此习不改。则其弊必援上凌下。左右受訾。前后积怒。小则拳踢起。大则刑辟至。由是以往。只如全躯保妻子不可得。况得以做成儒者貌样。而有所立于天地之间也哉。若夫所谓自重者。正在守正循理。不枉己徇人耳。岂气盈虚骄之谓哉。相爱之深。既承见示。不容默默。幸深究细推。痛绝萌芽。日用之间。心不得生妄念。口不得发妄言。战兢临履。先占吾安身之地。而上节两病。以次锄除。乃是登天之渐。不然。定是入地之候也。此在子善分上。不啻如顶门之箴。慎勿一览而置为丌上故纸。至可至可。力疾报谢。
答朴子善(丁亥)
思想方至。得书槩审侍中学况清迪。慰沃良多。第论语一部。玩索而有得时。终身受用不尽。放过而无得时。平生狼狈不赀。何暇要遍读百家群书乎。如此则是程子所谓书肆。朱子所谓识愈多而心愈窒。适所以长学问骄人之病。颜氏所戒人嫉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甚可怕也。除却他说。且就此书。用几多年工夫。如暄翁之小学。可也。尹和靖见伊川半年。只看出大学西铭。君今以何力量。泛滥许多书乎。伊川十八。读论语。已晓文义。故言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今君只于寻常文义。未必皆晓得。何望其径见得
答朴子善(丁亥)
思想方至。得书槩审侍中学况清迪。慰沃良多。第论语一部。玩索而有得时。终身受用不尽。放过而无得时。平生狼狈不赀。何暇要遍读百家群书乎。如此则是程子所谓书肆。朱子所谓识愈多而心愈窒。适所以长学问骄人之病。颜氏所戒人嫉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甚可怕也。除却他说。且就此书。用几多年工夫。如暄翁之小学。可也。尹和靖见伊川半年。只看出大学西铭。君今以何力量。泛滥许多书乎。伊川十八。读论语。已晓文义。故言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今君只于寻常文义。未必皆晓得。何望其径见得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0L 页
意味深长乎。似此恐皆胡说。切须居敬持志。循序致精。不可使意绪匆匆。常若有奔追迫逐也。鹿门操见文词。稍进可喜。抑末艺也。不如闻操存涵养工夫。得力于论语之中。为真可喜也。念之念之。入病知如此是病。则决定不如此。是能治之药。何故如骑驴觅驴耶。况乎知卜姓之为非。而诿之以为产。知分户之为非。而诿之以事势。不曾一日用庄敬操存之工。而诿之以禀气昏浊。动不动怨天尤人。任情恕己。少无省身克己之依俙髣髴。则虽圣贤与居。无如之何。今远地陋拙。宁复有救援之道乎。至于时人胡说。狂怪丑悖。目不忍见。耳不忍闻。浅陋不足辨。何苦历历记述以送之也。切须消绝客气。收敛身心。专就语孟。研穷实践可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可冷看便休也。
答朴子善(戊子)
期月。得千里珍翰。以审割半悲痛之馀。无妄之祟。仰贻惟忧。为之奉虑。书出忽已日中。侍况又复何如。仆病痼日甚。多愧程夫子无损于盛年之训矣。静庵先生。来示拟伊尹事。恐未然。此老感 恭僖大王有意三代之治而出焉。则所谓治则进者也。于何更见得乱亦进意思耶。厖村之相我 朝。当与权阳村。一例看。不可将五羖大夫比况也。盖五羖。得去乱国。适治邦之义也。厖村。犯忠臣不事二君之
答朴子善(戊子)
期月。得千里珍翰。以审割半悲痛之馀。无妄之祟。仰贻惟忧。为之奉虑。书出忽已日中。侍况又复何如。仆病痼日甚。多愧程夫子无损于盛年之训矣。静庵先生。来示拟伊尹事。恐未然。此老感 恭僖大王有意三代之治而出焉。则所谓治则进者也。于何更见得乱亦进意思耶。厖村之相我 朝。当与权阳村。一例看。不可将五羖大夫比况也。盖五羖。得去乱国。适治邦之义也。厖村。犯忠臣不事二君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1H 页
义也。如何做一般看也。所寄诗。清越可诵。走和在夹纸。笑领为宜。馀祈倍百慎慑。慰此远恋。
答朴子善(己丑)
省礼匪意。宣哀叩门。蒙此手翰。承审其间。遭终鲜之恸。惊愕亡已。况在笃老侍下。不知何以仰譬。何以自抑。此乃老子曾经而抱穷天之痛者也。闻虎色变。程先生不浪语也。第须千万宽抑。所示胡思客念。切勿萌作。夙夜战兢。一以奉老读书。调病检身。为究竟法。至可至可。仆年迫崦嵫。名入鬼符。只有饰巾以俟耳。示诸说。匆匆不得悉检。当追加仔细也。伽倻云云。嗟惜何言。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晦翁为胡忠简而发也。三复令人兢惕。来示虽有通天之才绝世之学。不足观者。语意不翅严正矣。第以朱先生于王魏。功罪不欲相掩之意观之。则似不可执一。盖胡公梅溪馆莝豆。虽是大累。而其日月争光之大节。却不可以此而繄之。且少年时虽如此。末终树立如何。又不可不企待以观。栗谷于退溪蓄娼事。曾无一言及口头者。为其是初年事。而晚来盛德大业。足以掩之也。似此曲折。仔细熟讲。亦穷理应物之事也。如何如何。
答朴子善(庚寅)
天笃降割。 太母礼陟。恸缠匝域。日月不居。 因山迫近。
答朴子善(己丑)
省礼匪意。宣哀叩门。蒙此手翰。承审其间。遭终鲜之恸。惊愕亡已。况在笃老侍下。不知何以仰譬。何以自抑。此乃老子曾经而抱穷天之痛者也。闻虎色变。程先生不浪语也。第须千万宽抑。所示胡思客念。切勿萌作。夙夜战兢。一以奉老读书。调病检身。为究竟法。至可至可。仆年迫崦嵫。名入鬼符。只有饰巾以俟耳。示诸说。匆匆不得悉检。当追加仔细也。伽倻云云。嗟惜何言。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晦翁为胡忠简而发也。三复令人兢惕。来示虽有通天之才绝世之学。不足观者。语意不翅严正矣。第以朱先生于王魏。功罪不欲相掩之意观之。则似不可执一。盖胡公梅溪馆莝豆。虽是大累。而其日月争光之大节。却不可以此而繄之。且少年时虽如此。末终树立如何。又不可不企待以观。栗谷于退溪蓄娼事。曾无一言及口头者。为其是初年事。而晚来盛德大业。足以掩之也。似此曲折。仔细熟讲。亦穷理应物之事也。如何如何。
答朴子善(庚寅)
天笃降割。 太母礼陟。恸缠匝域。日月不居。 因山迫近。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1L 页
玄宫一下。吾其奈何。罔极罔极。病枕。忽奉伯氏访至林扃。仍读天中节所寄珍函。满心慰泻。顾眄之顷。秋气峥嵘。恪询寿闱唱喏增祉。宿痾渐向拔去根株未。何日不驰恋也。客秋问目。感煞用向里工夫。略加付签。藏在乱笥。倘俟病歇。并今日问目。统陈管见以去矣。仆自北归后。年病已非畴昔人样子。春初忽又中风。神魄并遁。手足顽钝。把笔作字。不得从心。凡副急人事。都不免倚阁。可幸勿过。宋友书谨领。答纸姑俟后便。此不妨并照也。丁魏二君。贤而无年。所学不得充量。此何故也。痛惜痛惜。只有老泪汍澜也。此外仙乡士友大都安吉否。便驶只切咄叹也。所询练祥之类。退行于 因山后。当日则只得略设而已。忌祭。亦须略设。葬礼。是夺情之事。虽 公除前。无不可行之理。但卒哭则俟 国葬卒哭后可行。此皆丧礼补编定法。今日通行者也。妇女浅淡服。恐不可放过。童子染色之禁。亦当如所示也。妇人设位哭拜。若能举行。则可谓特行。而但远方人事。难用一切法课率也。
心如谷种。本人身中一物。语其名目则气也。就此名目。专言之则理也。故曰心生道也。又曰。心为太极。中庸引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天语其名目。则岂不是积气。就此积气。求其所以然而专言之则理也。
心如谷种。本人身中一物。语其名目则气也。就此名目。专言之则理也。故曰心生道也。又曰。心为太极。中庸引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天语其名目。则岂不是积气。就此积气。求其所以然而专言之则理也。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2H 页
故子思云然。以此例之。知心固气也。而心之所以为心。则理而已矣。此气上看理之说也。抑岂惟天字心字为然。中庸说夫妇圣人天地鸢鱼鬼神。意皆仿此。又按心之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故曰聪明睿知能尽其性。然此知字。朱子又曰。与礼知之知。一个知。此则知心之知。性之知。合下是一个理。由其能妙众理而为心之全德。由其是分别是非底道理而为性之一目。其如是而已。若夫气之湛一。特其所乘者耳。于此仔细着眼。久益分明。则不眩于纷纷之说矣。如何如何。
夫子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者。守身之常法也。朱子答石子重书。言系国家存亡之事。宰执台谏。都不理会。馆职学官以下。凡不在其位者。皆许出言。救时之权宜也。二者随时不同。并行不悖。若执此而非彼。则便是诐淫害事之说也。向来洪烈士所遭。乃溥天之下父母之邦。人类化为禽兽。同胞入于鱼肉之事。国之存亡。犹是细故。而自宰执以下俯首听彼。无一人理会者。则救之之责。顾不在于闾巷布衣乎。当时物情。便是人人皆在其位也。今也一种自私自利之辈。假夫子之训而诋忠义之士。则是不信朱子之人也。是纳媚时辈之人也。不信朱子纳媚时辈者。大洋小洋也。于洋人。又何难焉。仍念丙子胡变。权,金诸公。不在其
夫子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者。守身之常法也。朱子答石子重书。言系国家存亡之事。宰执台谏。都不理会。馆职学官以下。凡不在其位者。皆许出言。救时之权宜也。二者随时不同。并行不悖。若执此而非彼。则便是诐淫害事之说也。向来洪烈士所遭。乃溥天之下父母之邦。人类化为禽兽。同胞入于鱼肉之事。国之存亡。犹是细故。而自宰执以下俯首听彼。无一人理会者。则救之之责。顾不在于闾巷布衣乎。当时物情。便是人人皆在其位也。今也一种自私自利之辈。假夫子之训而诋忠义之士。则是不信朱子之人也。是纳媚时辈之人也。不信朱子纳媚时辈者。大洋小洋也。于洋人。又何难焉。仍念丙子胡变。权,金诸公。不在其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2L 页
位。而殉节于江都。则或者诋之以无必死之义。故尤翁倡言排之。不遗馀力。今此云云。无乃护法传神者耶。此其悖理伤教。所系不细。故说得痛切。览即秘之。如何如何。○又记宋之陈东,欧阳澈。俱是不在其位者。而先贤无贬语。后代有表典。何也。是乃不及今之君子之见而然耶。可谓逐鹿而不见泰山也。
孟子之时。周室。天命人心已去。如赦王。直是一夫。岂得胶守尊周底死法乎。齐,梁虽本僭国。若从今日行仁政。以绍汤,武之业。则是亦汤,武而已矣。此孟子之所惓惓也。如今倭洋法美。直是索性之禽兽。岂得与中华齐,梁之君。同年而语乎。焉有君子而应彼之聘召乎。只得如胡元仁山白云而已矣。至如齐,梁行仁政。天下毕归之时。一线周室。如阳春和风。点雪馀存。其销可立而待。又何足言也。
孟子性善之论。固前圣所未发。为功甚大。但论性不论气。人之为恶。一切归咎于物欲。则其义毕竟不备。故朱子于公都子问答。引程张之说而补之。此又不可不知也。人之恶。虽非性之本然。然性既为气掩。谓之非性。亦不得。如水之浊。非水之本然。然水既被泥和。谓之非水。亦不得。本文已言之矣。更考如何。若扬子善恶混。直是认气质为性之本然。何可与程子之言。比而同之也。
孟子之时。周室。天命人心已去。如赦王。直是一夫。岂得胶守尊周底死法乎。齐,梁虽本僭国。若从今日行仁政。以绍汤,武之业。则是亦汤,武而已矣。此孟子之所惓惓也。如今倭洋法美。直是索性之禽兽。岂得与中华齐,梁之君。同年而语乎。焉有君子而应彼之聘召乎。只得如胡元仁山白云而已矣。至如齐,梁行仁政。天下毕归之时。一线周室。如阳春和风。点雪馀存。其销可立而待。又何足言也。
孟子性善之论。固前圣所未发。为功甚大。但论性不论气。人之为恶。一切归咎于物欲。则其义毕竟不备。故朱子于公都子问答。引程张之说而补之。此又不可不知也。人之恶。虽非性之本然。然性既为气掩。谓之非性。亦不得。如水之浊。非水之本然。然水既被泥和。谓之非水。亦不得。本文已言之矣。更考如何。若扬子善恶混。直是认气质为性之本然。何可与程子之言。比而同之也。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3H 页
南北之强。出于风气之偏。中庸之强。纯乎义理之全。既曰出于风气之偏。则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未可遽拟于遁世无闷之君子也。伯夷,柳惠。孟子既与夫子。较其偏全。则虽曰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然其视中庸之全德。则毕竟有欠阙处。如言不恭。不是庸。可见。
夫子自专自用。生今反古之戒。本谓居今之世。无圣人之德。天子之位。则只得从时王之礼也。不然而欲舍今制而从古典。则陷于专用而灾必及身云耳。非谓如今天地崩摧生齿为鱼肉之会。布衣之徒。不忍坐视。万不得已挺身出位。守 阙血争以救之者也。若此者孟子见之。必曰圣人之徒。朱子见之。必曰主人边人矣。若以此力诋近日被罪之人。则是陈东,欧阳澈以下。举皆被先贤之诛斥矣。其可乎。且彼一则曰明哲保身。二则曰明哲保身。以吾观之。彼辈保身则有矣。不晓经旨。错认圣训。肆其诐淫。排其节义。未见其为明哲。直是扬子云之煌煌旁烛耳。可胜寒心。至如缁冠深衣。山林盗名云云。又是闾巷恶口。喝詈士类之常谈例习。又何足挂齿牙间耶。
兄弟之间。悖理之甚。至有既安且宁。视之不如友生者。来示疑周公既诛管,蔡之馀。犹有憾忿之意。而启后世之弊者。不知其何说也。夫以周公之德。不幸处人伦之变。哀痛
夫子自专自用。生今反古之戒。本谓居今之世。无圣人之德。天子之位。则只得从时王之礼也。不然而欲舍今制而从古典。则陷于专用而灾必及身云耳。非谓如今天地崩摧生齿为鱼肉之会。布衣之徒。不忍坐视。万不得已挺身出位。守 阙血争以救之者也。若此者孟子见之。必曰圣人之徒。朱子见之。必曰主人边人矣。若以此力诋近日被罪之人。则是陈东,欧阳澈以下。举皆被先贤之诛斥矣。其可乎。且彼一则曰明哲保身。二则曰明哲保身。以吾观之。彼辈保身则有矣。不晓经旨。错认圣训。肆其诐淫。排其节义。未见其为明哲。直是扬子云之煌煌旁烛耳。可胜寒心。至如缁冠深衣。山林盗名云云。又是闾巷恶口。喝詈士类之常谈例习。又何足挂齿牙间耶。
兄弟之间。悖理之甚。至有既安且宁。视之不如友生者。来示疑周公既诛管,蔡之馀。犹有憾忿之意。而启后世之弊者。不知其何说也。夫以周公之德。不幸处人伦之变。哀痛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3L 页
恻怛之心。发于词令之间。而说及于此。则见圣人知无不尽。虑无不周。于天下万世之悖。兄弟情状曲折。靡不贯彻。而为此以堤防之也。初岂有毫分藏怒宿怨。启后弊者耶。千万不是。切宜抹改。○雅诗之入歌者。今皆有之。而入笙者。今独不存。故刘氏谓南陔六篇。当时元只有声。如今之琴谱。本无其词也。吾甚笑束晢补亡之无谓也。董氏亦断其词本亡。非亡失也。此皆集传有声无词之明證也。周孔既殁。诗书礼乐残缺久矣。汉唐诸子。以己见修补。得失相蒙。不可尽信。惟朱夫子是后圣也。缵承群圣。折衷百家。其所以整顿经传者。与孔子同功。先辈大贤。皆无一辞间然。吾辈若于甚不得已处。标纸存疑。以资问辨则可。安得意度臆断。辄梗后圣之定本哉。来示种种有此病痛。苦不知量。令人惶悚。前人如西河黑水之狼狈。何尝不由于此病。而任其潜滋暗长耶。万里初程。切宜慎之。
答朴子善问目
圣人。可望也。不可期也。尧舜之外。更无尧舜。周孔之后。更不生周孔。
尧舜之后。汤武反之而造其域。周孔之后。颜孟程朱学焉而得其传。何谓更无乎。苟不可自期。则徒然望之何益耶。
我国则尚门地故。贱而为士之事业。如孤青者云云。
答朴子善问目
圣人。可望也。不可期也。尧舜之外。更无尧舜。周孔之后。更不生周孔。
尧舜之后。汤武反之而造其域。周孔之后。颜孟程朱学焉而得其传。何谓更无乎。苟不可自期。则徒然望之何益耶。
我国则尚门地故。贱而为士之事业。如孤青者云云。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4H 页
常贱之志学者。恐须就士人家礼。讲究斟酌而行之。不可全然无别。召灾取辱。
每晨谒庙。主人。不行则如之何。
主人不晨谒。则众主人行之。积诚劝喻而期于行。可也。
生子自幼习非放心。如本 朝之汝立。兄弟之不可感悟。如宋朝之向魋。则亦可怒远乎。如汉之金日磾。高丽之李清平。皆非其人乎。
为人父母。慈之当思尽分。为人兄弟。友之当思尽分。不容有他说。
东方之一小学云云。
击蒙要诀。果是一小学。直须依文按本。实下工夫。
栗谷自注。厚邑宰。以衙中私财周急。则或可受。夫官有私财者。不知其可也。
所谓衙中私财。出自本家。输置官衙而应用者也。
名为举业而实不着功。则责之以理学。犹可也。焉可名为理学而实不下手之故。而反以责夫不能用功于科举为哉。是犹为不能两忘者。容许其科文之路也。
栗谷。特病其两边退托。不曾实用工夫者耳。
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咦。盖人有不为也则已。若呕气猝发则不能不哕矣。
每晨谒庙。主人。不行则如之何。
主人不晨谒。则众主人行之。积诚劝喻而期于行。可也。
生子自幼习非放心。如本 朝之汝立。兄弟之不可感悟。如宋朝之向魋。则亦可怒远乎。如汉之金日磾。高丽之李清平。皆非其人乎。
为人父母。慈之当思尽分。为人兄弟。友之当思尽分。不容有他说。
东方之一小学云云。
击蒙要诀。果是一小学。直须依文按本。实下工夫。
栗谷自注。厚邑宰。以衙中私财周急。则或可受。夫官有私财者。不知其可也。
所谓衙中私财。出自本家。输置官衙而应用者也。
名为举业而实不着功。则责之以理学。犹可也。焉可名为理学而实不下手之故。而反以责夫不能用功于科举为哉。是犹为不能两忘者。容许其科文之路也。
栗谷。特病其两边退托。不曾实用工夫者耳。
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咦。盖人有不为也则已。若呕气猝发则不能不哕矣。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4L 页
喷气将出则不能不嚏矣。痰疾隔胸则不能不咳矣。痒病切身则不能不搔矣。此等声貌。虽曰不敬如之何禁也。窃意侍坐于父母舅姑先生长者者。有此不好之端。则乍出安身。恐无不可矣。
来示似然。
古者。有出妻之法。故夫子有七去之论。而曲礼亦云。父母不悦去之。孔氏之家。又三代出妻。孟子尝欲出之而其母责之。故虽不果。然如我东则却不然。故或人有拟七去之论。而静庵以为不可。宋子与李平叔书。引告自责。不至为路人之相视者。如此。
七去虽正理。然我东士夫家。却觉难行。
丹书。或云。太公藏于丹瓮。故云然。有据乎。
未考。
狼(一作很)毋求胜。贤者。与人不斗争。是则有示民有争之意。
此恐当以意逆志也。毋求胜。只当思事理如何。
视而不明。听而不聪。人欲为之壅蔽其耳目。然。故曰思。
气拘欲蔽。俱为聪明之障。
敛发毋剃。孔氏训髲也。何者谓之髲。恐是益髲之谓发。
未详。髲说文曰。首饰之被。如此则敛发毋剃。说不通。字汇。发少则以剃益之。于意似通耳。
来示似然。
古者。有出妻之法。故夫子有七去之论。而曲礼亦云。父母不悦去之。孔氏之家。又三代出妻。孟子尝欲出之而其母责之。故虽不果。然如我东则却不然。故或人有拟七去之论。而静庵以为不可。宋子与李平叔书。引告自责。不至为路人之相视者。如此。
七去虽正理。然我东士夫家。却觉难行。
丹书。或云。太公藏于丹瓮。故云然。有据乎。
未考。
狼(一作很)毋求胜。贤者。与人不斗争。是则有示民有争之意。
此恐当以意逆志也。毋求胜。只当思事理如何。
视而不明。听而不聪。人欲为之壅蔽其耳目。然。故曰思。
气拘欲蔽。俱为聪明之障。
敛发毋剃。孔氏训髲也。何者谓之髲。恐是益髲之谓发。
未详。髲说文曰。首饰之被。如此则敛发毋剃。说不通。字汇。发少则以剃益之。于意似通耳。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5H 页
劳毋袒。内则曰。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习射时。何不露臂。
习射时露臂。恐无可疑。
士今三加。不用皮爵。则当用何冠。而服用何衣样耶。熙元之冠也。冠用缁布,幅巾,黑笠子。服用深衣,襕衫,道袍。而如纱帽,角,带则指挥者。以为有官者之服。觉得僭云。故未曾用。
冠者。成人之始。其礼至重。用纱帽角带。未见其为僭也。
如今吊问者。素带素服而冠用黑笠子。据羔裘条。未安。
东俗。期亲之丧。出入。不免以黑笠子吊人。安得不然。知礼者当国。告 君而改之则善矣。
不屦绚。吴解絇。即屦头之綦。疑綦。是横系之小索子。
吴解。恐无可疑。
熙元按虞舜者。有国有天下之号。而其名重华也。
以重华为舜名。非是。
吕荣公之于张夫人。以姨从为夫妇云云。
姨从,内外从。为夫妇。中国之俗如此。是附远之义也。我东。终是夷俗。故骇之。可叹也已。
姑娣妹侄有孤嫠者。必为之择婿嫁之。无父母而难嫁者。可矣。守身孀妇。为之夺志而嫁之则未可矣。
夫死守义不嫁。大体如此。亦有一切科率不得者。如孟子
习射时露臂。恐无可疑。
士今三加。不用皮爵。则当用何冠。而服用何衣样耶。熙元之冠也。冠用缁布,幅巾,黑笠子。服用深衣,襕衫,道袍。而如纱帽,角,带则指挥者。以为有官者之服。觉得僭云。故未曾用。
冠者。成人之始。其礼至重。用纱帽角带。未见其为僭也。
如今吊问者。素带素服而冠用黑笠子。据羔裘条。未安。
东俗。期亲之丧。出入。不免以黑笠子吊人。安得不然。知礼者当国。告 君而改之则善矣。
不屦绚。吴解絇。即屦头之綦。疑綦。是横系之小索子。
吴解。恐无可疑。
熙元按虞舜者。有国有天下之号。而其名重华也。
以重华为舜名。非是。
吕荣公之于张夫人。以姨从为夫妇云云。
姨从,内外从。为夫妇。中国之俗如此。是附远之义也。我东。终是夷俗。故骇之。可叹也已。
姑娣妹侄有孤嫠者。必为之择婿嫁之。无父母而难嫁者。可矣。守身孀妇。为之夺志而嫁之则未可矣。
夫死守义不嫁。大体如此。亦有一切科率不得者。如孟子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5L 页
言。内无怨女。程子家。亦有嫁孀女之事。可见也。
大学之序云云
仁义礼智。其主宰。谓之心。实体。谓之性。所发。谓之情。所乘。谓之气。
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妙恐涵字意。
妙是神意。训涵。恐不甚亲切。
质有美恶粹驳。如今之西神云云。
所询之意。未晓。
负剑辟耳诏之。吕氏本注。童子之幼者。长者。或傍挟之如负剑然。故谓之负剑。齐氏之言。则负。置之于背。剑。挟之于傍。其义皆不归一。然注说。恐为愈否。
负剑之义。寻常未晓。注说。心内有未洒然。不敢质言。
陈氏曰。此时教已立而教之法。未备。学之名。未闻。又曰。三代。有小学,大学之教法。未有书。夫尧舜之时。既有五教之目。胄子之教详备。则其至理虽三王之教。无以过之。且既有教之之名。则其学之之名。如何可无。
法所以行道。书所以传道。故法则三代时所同。书则夫子时始有。
贤圣圣贤。意或不同否。且既云支流馀裔。则曲礼少仪之类。决非夫子所诏之本。而夫子所诏之小学。盖亡之
大学之序云云
仁义礼智。其主宰。谓之心。实体。谓之性。所发。谓之情。所乘。谓之气。
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妙恐涵字意。
妙是神意。训涵。恐不甚亲切。
质有美恶粹驳。如今之西神云云。
所询之意。未晓。
负剑辟耳诏之。吕氏本注。童子之幼者。长者。或傍挟之如负剑然。故谓之负剑。齐氏之言。则负。置之于背。剑。挟之于傍。其义皆不归一。然注说。恐为愈否。
负剑之义。寻常未晓。注说。心内有未洒然。不敢质言。
陈氏曰。此时教已立而教之法。未备。学之名。未闻。又曰。三代。有小学,大学之教法。未有书。夫尧舜之时。既有五教之目。胄子之教详备。则其至理虽三王之教。无以过之。且既有教之之名。则其学之之名。如何可无。
法所以行道。书所以传道。故法则三代时所同。书则夫子时始有。
贤圣圣贤。意或不同否。且既云支流馀裔。则曲礼少仪之类。决非夫子所诏之本。而夫子所诏之小学。盖亡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6H 页
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则陈氏所谓孔子时方有大学一章之经者。可疑。
贤圣圣贤。有何分别。恐无事中生事也。看书。切忌如是穿凿也。既曰曲礼少仪内则之类。是小学之支流。则知小学。是曲礼诸篇之本源也。既曰孔子诵传。而曾子述之以为经文。三千之徒。莫不闻之。则知孔子生时。经文已行也。何用更疑。
胡氏曰。云云。
胡说本自无病。下文说宋德隆盛。治教休明。非以三代以上之事。许之。视五季之坏乱。则虽谓之休明。可也。且是已之先君而其崇儒重道。亦足为两程所出出。故恁地铺舒耳。恐未可索言而病胡说也。
大学之书。何以入戴记之中。而不行于世云云。
前乎程子。其书虽存。而无人知其为入德之门矣。至程子而表章如此。见其为接夫孟氏之验也。程子表章其大槩。而朱子犹著其章句。学非有优劣而然。以所值之不同。而其功则朱子反有贤矣。
采而辑之。近地李南坡丈以为补传章是已。窃附已意。补其阙略。以为第六章之章下。第七章之章下是己。
采而辑之。采辑程子之表章也。窃附己意。补其阙略。朱子
贤圣圣贤。有何分别。恐无事中生事也。看书。切忌如是穿凿也。既曰曲礼少仪内则之类。是小学之支流。则知小学。是曲礼诸篇之本源也。既曰孔子诵传。而曾子述之以为经文。三千之徒。莫不闻之。则知孔子生时。经文已行也。何用更疑。
胡氏曰。云云。
胡说本自无病。下文说宋德隆盛。治教休明。非以三代以上之事。许之。视五季之坏乱。则虽谓之休明。可也。且是已之先君而其崇儒重道。亦足为两程所出出。故恁地铺舒耳。恐未可索言而病胡说也。
大学之书。何以入戴记之中。而不行于世云云。
前乎程子。其书虽存。而无人知其为入德之门矣。至程子而表章如此。见其为接夫孟氏之验也。程子表章其大槩。而朱子犹著其章句。学非有优劣而然。以所值之不同。而其功则朱子反有贤矣。
采而辑之。近地李南坡丈以为补传章是已。窃附已意。补其阙略。以为第六章之章下。第七章之章下是己。
采而辑之。采辑程子之表章也。窃附己意。补其阙略。朱子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6L 页
以己意。补程子之阙略也。鄙见如此。未知如何。
陈氏以此序。分六节。愚意自起头以下。至全之也。恐当为一节。自一有以下。至所由设也。又当为一节。自三代之隆以下。至所能及也。又当为一节。自及周之衰以下。至知者鲜矣。又当为一节。自自是以来以下。至坏乱极矣。又当为一节。自天运循环。至末终。又当为一节。恐宜。
得之。
传之七章。玉溪卢氏说心说明德。似分心与明德。把作两个物事云云。
正心章。是过诚意关头。地位煞高。不得其正。是气质之小疵。如颜子之有不善。朱子之劾唐仲友。至气涌如海之类。未便是恶。此不可不知也。玉溪云云。须知凡言心者。不可便道他是明德。心之本体。涵性情。在其中者。乃明德耳。
大学之书。乃曾子之门人子思。居卫所作。此说见存于东汉贾逵传。我国退溪先生。始为尊信以为朱子不曾目见也。故不入于章句而发明之。此尝小子之所闻命于海上矣。今读传文孟献子之语。而献子则又子思之门人也。然则卢玉溪所谓孟献子。尝师子思者。误耶。
孟献子师子思误。无疑。
晏婴。与夫子相善。久矣。而独以为不可。何也。
陈氏以此序。分六节。愚意自起头以下。至全之也。恐当为一节。自一有以下。至所由设也。又当为一节。自三代之隆以下。至所能及也。又当为一节。自及周之衰以下。至知者鲜矣。又当为一节。自自是以来以下。至坏乱极矣。又当为一节。自天运循环。至末终。又当为一节。恐宜。
得之。
传之七章。玉溪卢氏说心说明德。似分心与明德。把作两个物事云云。
正心章。是过诚意关头。地位煞高。不得其正。是气质之小疵。如颜子之有不善。朱子之劾唐仲友。至气涌如海之类。未便是恶。此不可不知也。玉溪云云。须知凡言心者。不可便道他是明德。心之本体。涵性情。在其中者。乃明德耳。
大学之书。乃曾子之门人子思。居卫所作。此说见存于东汉贾逵传。我国退溪先生。始为尊信以为朱子不曾目见也。故不入于章句而发明之。此尝小子之所闻命于海上矣。今读传文孟献子之语。而献子则又子思之门人也。然则卢玉溪所谓孟献子。尝师子思者。误耶。
孟献子师子思误。无疑。
晏婴。与夫子相善。久矣。而独以为不可。何也。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7H 页
私意所在。妨贤病国。敢为之。平日相善。何可恃耶。
史记云。恐无此理。盖以冉求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之说观之。则恐明有此事。
恐无此理。是朱子说。来示谓史记说。误矣。下文引冉求说。为明有此事之證。冉求之说。贤又如何保其必信耶。
十五志学。圣人。明言如此。则始志以前。有何所习。
十五而志大学之道。则知十五以前则所习者。小学之事耳。
大学八条目。自是圣人之事。非众人所可仰望。伊川何用说初学入德之门耶。
非众人所可仰望。孔孟程朱自为与教人。本无此意。
命。即理也云云。
自天之所赋。谓之命。自物之为则。谓之理。自元亨利贞之流行于万物者。谓天之道。自仁义礼智之敷施于万事者。谓人之道。其实一理也。
耳顺。非徒闻人之言。便晓道理。便觉是非而已。凡礼法之所关系。诗书之所疑难。直可贯通耳顺否。
是如此。
自十五至七十。所以进德之序。总言由学而成。然其所学之义。非专在于读书上得名。今人却要读书上做将
史记云。恐无此理。盖以冉求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之说观之。则恐明有此事。
恐无此理。是朱子说。来示谓史记说。误矣。下文引冉求说。为明有此事之證。冉求之说。贤又如何保其必信耶。
十五志学。圣人。明言如此。则始志以前。有何所习。
十五而志大学之道。则知十五以前则所习者。小学之事耳。
大学八条目。自是圣人之事。非众人所可仰望。伊川何用说初学入德之门耶。
非众人所可仰望。孔孟程朱自为与教人。本无此意。
命。即理也云云。
自天之所赋。谓之命。自物之为则。谓之理。自元亨利贞之流行于万物者。谓天之道。自仁义礼智之敷施于万事者。谓人之道。其实一理也。
耳顺。非徒闻人之言。便晓道理。便觉是非而已。凡礼法之所关系。诗书之所疑难。直可贯通耳顺否。
是如此。
自十五至七十。所以进德之序。总言由学而成。然其所学之义。非专在于读书上得名。今人却要读书上做将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7L 页
去。所以为学。不及古人也。
学问之要。在穷理。穷理之要。在读书。故必要读书上做将去。盖以天地间许多道理。皆在于圣贤之书故也。今以专就读书上做将去。谓学不及古人之缘由。亦恐过之。
或曰。如今之科学可戒。而不必甚排。西教可抑。而不必甚诛。甚之则其害我也亦甚矣。或说如何。
或说。正如贼也可捉也可恕之说。直是惶恐。
胡氏言墨子。宗师大禹。真若从事乎圣人云云。
今之儒者。孰不曰宗师孔子,朱子。何故不免七颠八倒。
学干禄闻见。亦不专指读书上言说。虽读书亦然。大抵读书。要求朱子之功。可也。然且琐琐疑晦于书。无非如此。则圣人所谓阙疑者。何必致力。
集注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谨言行者。守之约。此三言。正好仔细咀嚼玩味。不可以为琐琐而忽之也。
夫道者。事物当然之理。如父慈子孝君义臣忠之类。闻之者是尔。非只得耳坎底。闻便休了。须是言忠信行孝弟。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事。用力之久。而一朝知得明行得尽。则虽曰不幸而夕死。其于人道。少无馀憾。不然。何以夕死为可乎。
大槩如此。
学问之要。在穷理。穷理之要。在读书。故必要读书上做将去。盖以天地间许多道理。皆在于圣贤之书故也。今以专就读书上做将去。谓学不及古人之缘由。亦恐过之。
或曰。如今之科学可戒。而不必甚排。西教可抑。而不必甚诛。甚之则其害我也亦甚矣。或说如何。
或说。正如贼也可捉也可恕之说。直是惶恐。
胡氏言墨子。宗师大禹。真若从事乎圣人云云。
今之儒者。孰不曰宗师孔子,朱子。何故不免七颠八倒。
学干禄闻见。亦不专指读书上言说。虽读书亦然。大抵读书。要求朱子之功。可也。然且琐琐疑晦于书。无非如此。则圣人所谓阙疑者。何必致力。
集注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谨言行者。守之约。此三言。正好仔细咀嚼玩味。不可以为琐琐而忽之也。
夫道者。事物当然之理。如父慈子孝君义臣忠之类。闻之者是尔。非只得耳坎底。闻便休了。须是言忠信行孝弟。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事。用力之久。而一朝知得明行得尽。则虽曰不幸而夕死。其于人道。少无馀憾。不然。何以夕死为可乎。
大槩如此。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8H 页
程子曰。皆实理也。皆字。指何物耶。
盖天盖地。亘古亘今。莫非实理。
江西顿悟之说
江西顿悟。废绝穷理之功。只守虚灵之识。所谓悟者。欺人之语也。
夫子之文章云云
文章性道。俱当下闻字。
孔文子父女。太叔疾兄弟。禽兽之行。本不足道也。所谓好学。学是甚么道理。好是甚么意思。敏是甚么事为。下问是甚么下问。不耻是甚么不耻。夫子所答。不亦惑乎。得谥为文。不亦满一笑乎。 有明李西崖之文。犹不大胜于此者乎。
圣人于恶人。不没其一善。谥法亦然。此见广大忠厚。分明天地气象。不似凡人。心量浅狭。见善当称。而嫉恶之念。留在心曲。不肯道恰好耳。
乞醢者。想是贱者。而高又乞而与之。其贱孰甚云云。
事有紧急。不可不应。求者。我家适无。求者计穷。而我有乞邻之道。则乞而应之。何害于直理。今此乞醢。有则予之。无则不予。非彼人狼狈所关。而顾乃乞邻而予之。则果何意也。集注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八字。摘发微生高隐微处病
盖天盖地。亘古亘今。莫非实理。
江西顿悟之说
江西顿悟。废绝穷理之功。只守虚灵之识。所谓悟者。欺人之语也。
夫子之文章云云
文章性道。俱当下闻字。
孔文子父女。太叔疾兄弟。禽兽之行。本不足道也。所谓好学。学是甚么道理。好是甚么意思。敏是甚么事为。下问是甚么下问。不耻是甚么不耻。夫子所答。不亦惑乎。得谥为文。不亦满一笑乎。 有明李西崖之文。犹不大胜于此者乎。
圣人于恶人。不没其一善。谥法亦然。此见广大忠厚。分明天地气象。不似凡人。心量浅狭。见善当称。而嫉恶之念。留在心曲。不肯道恰好耳。
乞醢者。想是贱者。而高又乞而与之。其贱孰甚云云。
事有紧急。不可不应。求者。我家适无。求者计穷。而我有乞邻之道。则乞而应之。何害于直理。今此乞醢。有则予之。无则不予。非彼人狼狈所关。而顾乃乞邻而予之。则果何意也。集注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八字。摘发微生高隐微处病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8L 页
根出来。只合就此。仔细反躬自省。如有些子。猛加克治。是实学也。今把一乞字。做贱人事。敷演出一段閒说话。又提出合当应求而不免乞邻者。敷演出一段閒说话。恁地说经济得甚事。
君子之七情云云
君子分上。人心自人心。道心自道心。小人分上。亦然。只是道心作主。人心听命。则为君子。反是则为小人。更思之。如何四端七情。皆就此心发处说。来示分属未发已发。非也。湖洛得失。今不能一二。亦是发得太早。姑取切近处理会为可。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此则惟鸿为然。恐非雉。
色斯举矣。何以知鸿而非雉。愿闻明證。
正文中反切审音。固朱子之训释也。集注中反切审音。及小注无姓氏者。莫知谁何。疑即 永乐中纂修大全之日。所引入者。
小注无姓氏。或谓是陈新安集释云。而尚今未考矣。
闵子之訚訚。与夫子异。求赐之侃侃。与前篇不同。至若和悦而诤。若夫子之于上大夫则可矣。于侍师之席则未可。
訚訚侃侃。彼此一般。但所施有圣贤得失之别耳。和悦而
君子之七情云云
君子分上。人心自人心。道心自道心。小人分上。亦然。只是道心作主。人心听命。则为君子。反是则为小人。更思之。如何四端七情。皆就此心发处说。来示分属未发已发。非也。湖洛得失。今不能一二。亦是发得太早。姑取切近处理会为可。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此则惟鸿为然。恐非雉。
色斯举矣。何以知鸿而非雉。愿闻明證。
正文中反切审音。固朱子之训释也。集注中反切审音。及小注无姓氏者。莫知谁何。疑即 永乐中纂修大全之日。所引入者。
小注无姓氏。或谓是陈新安集释云。而尚今未考矣。
闵子之訚訚。与夫子异。求赐之侃侃。与前篇不同。至若和悦而诤。若夫子之于上大夫则可矣。于侍师之席则未可。
訚訚侃侃。彼此一般。但所施有圣贤得失之别耳。和悦而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9H 页
诤。施之于师席。未见其不可。无犯无隐之地。岂合一于唯唯。观曾子于夫子。反求诸己。可知也。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疑门人记其死后已验之说。不然则似过功。
由之侃侃于侍侧。元自有不得其死之理。故预戒之如此。假使幸而令终。圣人之言犹信也。岂得谓记其死后已验也。若然则是门人之于圣人。凡先事而言。例有不信之意也。乌可哉。且章末一然字。是疑而未决之辞。谓之过功。何也。
冉有有政事之才。而又是侃侃刚直之人也。云云。
侃侃。自是可乐。弑父与君。不可夺。是侃侃之验。党恶聚敛。自是一失。不可相掩。今以一短。欲盖其长可乎。尚论前人。评品今人。切要平正。最忌如是欹侧。
子羔仕卫。临乱逃走。可谓几矣。然不仕则已。仕则致身。
君臣之义虽重。至于拒父之役。则不容不避。
程子谓曾点。便是尧舜气象。朱子谓尧舜事业。优为之云云。
尧舜事业优为之一段。果可疑。恐传写之误也。
贤者辟世。此举天下而言。故天下无道而隐云云。
天下无道而隐。常法也。圣人。却无适莫。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疑门人记其死后已验之说。不然则似过功。
由之侃侃于侍侧。元自有不得其死之理。故预戒之如此。假使幸而令终。圣人之言犹信也。岂得谓记其死后已验也。若然则是门人之于圣人。凡先事而言。例有不信之意也。乌可哉。且章末一然字。是疑而未决之辞。谓之过功。何也。
冉有有政事之才。而又是侃侃刚直之人也。云云。
侃侃。自是可乐。弑父与君。不可夺。是侃侃之验。党恶聚敛。自是一失。不可相掩。今以一短。欲盖其长可乎。尚论前人。评品今人。切要平正。最忌如是欹侧。
子羔仕卫。临乱逃走。可谓几矣。然不仕则已。仕则致身。
君臣之义虽重。至于拒父之役。则不容不避。
程子谓曾点。便是尧舜气象。朱子谓尧舜事业。优为之云云。
尧舜事业优为之一段。果可疑。恐传写之误也。
贤者辟世。此举天下而言。故天下无道而隐云云。
天下无道而隐。常法也。圣人。却无适莫。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29L 页
胡氏曰。子贡哀慕之心。倍于父母。此说恐过于伦理。
师恩虽重。岂得加于父母乎。胡氏此说。大故悖谬矣。尤翁曰。子贡只为爱慕圣师。三年之后。未忍便去衣履之藏而已。此言得之矣。
韩子言必称孟轲。古人不为圣贤讳名。不亦未安耶。荀,杨何以大醇少疵。杨子为贼莽之大夫。则程夫子谓之小过何耶。但其曰气也者。所适善恶之马也欤。则说得是。韩子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底语。盖指其气质之性。而不知有气质之性。亦不识有仁义本然之性。与荀,杨说得同科。如于三品说。可见。至于朱子政事者。就政事上学得云云。虽为韩公发明之。而亦谓其气质之偏者也。
古人宗师圣贤虽至。然亦未见屑屑讳名。故韩公之于孟子亦称名。而人不以为骇矣。至我 宣庙。始讳名于 经筵。遂为定例成俗。则后人定不可违越也。而尹镌,李玄逸辈。乃肆不当讳之说。则其罪大矣。荀,杨大醇小疵之说。已经程子之非斥。今不须更赘。杨子小过。程子本与荀卿对举而言。亦不须更费说话。自馀。来示盖得之矣。
心者。本然之权度。故仁民则必度之以重。爱物则必度之以轻也。今宣王不忍杀一尾之牛。而反欲兴兵危臣
师恩虽重。岂得加于父母乎。胡氏此说。大故悖谬矣。尤翁曰。子贡只为爱慕圣师。三年之后。未忍便去衣履之藏而已。此言得之矣。
韩子言必称孟轲。古人不为圣贤讳名。不亦未安耶。荀,杨何以大醇少疵。杨子为贼莽之大夫。则程夫子谓之小过何耶。但其曰气也者。所适善恶之马也欤。则说得是。韩子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底语。盖指其气质之性。而不知有气质之性。亦不识有仁义本然之性。与荀,杨说得同科。如于三品说。可见。至于朱子政事者。就政事上学得云云。虽为韩公发明之。而亦谓其气质之偏者也。
古人宗师圣贤虽至。然亦未见屑屑讳名。故韩公之于孟子亦称名。而人不以为骇矣。至我 宣庙。始讳名于 经筵。遂为定例成俗。则后人定不可违越也。而尹镌,李玄逸辈。乃肆不当讳之说。则其罪大矣。荀,杨大醇小疵之说。已经程子之非斥。今不须更赘。杨子小过。程子本与荀卿对举而言。亦不须更费说话。自馀。来示盖得之矣。
心者。本然之权度。故仁民则必度之以重。爱物则必度之以轻也。今宣王不忍杀一尾之牛。而反欲兴兵危臣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0H 页
之无已。则是不知轻重之所度也。夫仁民。所当汲汲而先。爱物。所当徐徐而缓者。今宣王但恩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则是又不知其先后缓急之所度也。故孟子言王请度之。盖心之所以度夫轻重长短。非称锤丈尺之所能比。故曰心为甚。所谓甚者。犹言不啻百倍也。夫此心之所以度夫天下之物。其巨细长短轻重大小先后缓急。无不明察而洞澈之。则心之权度。奚趐百倍于权度之器也哉。所以度物差了。只是一事。心差了时。万事差者。朱子说尽之。
意思煞好。文字。更宜检修。
王之所谓好货好色者。人欲也。孟子之所谓与百姓同之者。天理也。然而何如则可以与百姓同之矣。
孟子引公刘,大王之事。是与百姓同之之实。今曰何如则可以与百姓同之者。无乃骑驴觅驴乎。
张氏曰。孟子但谓公刘好货。大王好色。而不知实未尝好也。孟子其真未知耶。
谓公刘好货。大王好色者。因其近似。而开导齐王之善心也。其实公刘何曾好货。大王何曾好色耶。
孟舍以无惧为主。则岂专守已己者哉。不问彼之众寡我之胜负。遇敌则战。于何见守约底气象。
意思煞好。文字。更宜检修。
王之所谓好货好色者。人欲也。孟子之所谓与百姓同之者。天理也。然而何如则可以与百姓同之矣。
孟子引公刘,大王之事。是与百姓同之之实。今曰何如则可以与百姓同之者。无乃骑驴觅驴乎。
张氏曰。孟子但谓公刘好货。大王好色。而不知实未尝好也。孟子其真未知耶。
谓公刘好货。大王好色者。因其近似。而开导齐王之善心也。其实公刘何曾好货。大王何曾好色耶。
孟舍以无惧为主。则岂专守已己者哉。不问彼之众寡我之胜负。遇敌则战。于何见守约底气象。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0L 页
孟子觅出舍与曾子相近处为言。贤者觅出舍与曾子相反处。生葛藤。讲学之体。岂亶如是。可且濯旧。觅出二子似处。
心不可言持矣。陈氏说未可从。持心。何害于不动心。
此说似过。当焦火凝冰。天飞渊沦。安得不言持。观操存之圣训。可知矣。
气譬则云云
浩然。是气之盛大流行。义与道是太极。
气配道义而行。则知道义。乃气之主宰云云。
道义是主宰。气不过扶助他道义。
无是。馁也。为道义馁者。饶氏说也。无是之是。指浩然者。陈氏说也。但其曰是字。与下句非字。相呼唤者。似未安。
馁。是气不充体之谓。道义。不可言馁也。陈氏说是字。与下句非字。相呼唤者。正得之。来示何谓未安耶。请更示。
饶氏曰。诐淫属阳。邪遁属阴。何以阴与阳分。
生于诐淫。成于邪遁。
程子说。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正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之人否。
程子此说。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不相当。
公孙丑问夫子之所以异。而孟子不言其所异。
心不可言持矣。陈氏说未可从。持心。何害于不动心。
此说似过。当焦火凝冰。天飞渊沦。安得不言持。观操存之圣训。可知矣。
气譬则云云
浩然。是气之盛大流行。义与道是太极。
气配道义而行。则知道义。乃气之主宰云云。
道义是主宰。气不过扶助他道义。
无是。馁也。为道义馁者。饶氏说也。无是之是。指浩然者。陈氏说也。但其曰是字。与下句非字。相呼唤者。似未安。
馁。是气不充体之谓。道义。不可言馁也。陈氏说是字。与下句非字。相呼唤者。正得之。来示何谓未安耶。请更示。
饶氏曰。诐淫属阳。邪遁属阴。何以阴与阳分。
生于诐淫。成于邪遁。
程子说。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正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之人否。
程子此说。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不相当。
公孙丑问夫子之所以异。而孟子不言其所异。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1H 页
于夫子。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已是言孔子之所以异。
性如在营之军一句。陈氏说可疑。盖心统性情。而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气也。
情者。心之气。此句大误。盖理者。气之主也。气者。理之器也。心者。合理气包动静者也。性则心之体也。情则心之用也。以理言之则心性情皆。理也。以气言之则心性情。皆气也。
柳下惠用心之泰然。恰犹孔子所称狂者。
柳下惠不恭。方之狂者。窃恐不着。看三黜不去。由由与偕之类。这是不曾做人看。都不与他较。
伯夷忧万世之无君。故虽武王之所为。而独能非之。
伯夷。分明以武王为不是。故谏伐而饿。是其微偏处。然须知武王之世。不可无二子。
云峰曰。大学中不出性字。故于序言性详焉。中庸中不出心字。故此序言心详焉。愚意不然云云。
云峰说。当活看。
中庸是心之体用。体用之中。有动静。盖动不动于动之候。动而静。静不静于静之时。静而动。动与静是一理也。何尝专是未发如陈氏之说乎。
所询之意。未谙中庸是未发已发之总名。何尝专是未发
性如在营之军一句。陈氏说可疑。盖心统性情。而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气也。
情者。心之气。此句大误。盖理者。气之主也。气者。理之器也。心者。合理气包动静者也。性则心之体也。情则心之用也。以理言之则心性情皆。理也。以气言之则心性情。皆气也。
柳下惠用心之泰然。恰犹孔子所称狂者。
柳下惠不恭。方之狂者。窃恐不着。看三黜不去。由由与偕之类。这是不曾做人看。都不与他较。
伯夷忧万世之无君。故虽武王之所为。而独能非之。
伯夷。分明以武王为不是。故谏伐而饿。是其微偏处。然须知武王之世。不可无二子。
云峰曰。大学中不出性字。故于序言性详焉。中庸中不出心字。故此序言心详焉。愚意不然云云。
云峰说。当活看。
中庸是心之体用。体用之中。有动静。盖动不动于动之候。动而静。静不静于静之时。静而动。动与静是一理也。何尝专是未发如陈氏之说乎。
所询之意。未谙中庸是未发已发之总名。何尝专是未发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1L 页
耶。
喜怒哀乐。其未发。性也。发之者。心之理也。发者。心之气也。已发。情也。故曰心为性情理气之具。如何。
具当作总。
心也者。妙性情之德。妙字何谓。
妙是要妙之妙。性是心之理。情是此理之乘气而发。理之乘气而发。非妙德而何。
心未发曰性。已发而合乎理。谓之道心云云。
已发而合乎理。谓得乎道心之全体。是无所乖戾之和。可也。若言道心则只当云此心。主理而发也。中可以包和。和不可便谓中。大本可以包达道。达道不可便谓大本。此不可不知也。天命率性。道心之谓也。只是大纲说。若仔细说。则天命是源头。率性是敷施。
致中和。心也。其可曰。心为性情之德者乎。
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则心之本然。非性情之德而何。只为把此本然。苦要做气看。故有是疑也。
右第一章。恐是经文。子思述所传之意。所传者。孔,曾授受之辞也。
未必是经文。当更商述所传之意。即序文所谓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者也。
喜怒哀乐。其未发。性也。发之者。心之理也。发者。心之气也。已发。情也。故曰心为性情理气之具。如何。
具当作总。
心也者。妙性情之德。妙字何谓。
妙是要妙之妙。性是心之理。情是此理之乘气而发。理之乘气而发。非妙德而何。
心未发曰性。已发而合乎理。谓之道心云云。
已发而合乎理。谓得乎道心之全体。是无所乖戾之和。可也。若言道心则只当云此心。主理而发也。中可以包和。和不可便谓中。大本可以包达道。达道不可便谓大本。此不可不知也。天命率性。道心之谓也。只是大纲说。若仔细说。则天命是源头。率性是敷施。
致中和。心也。其可曰。心为性情之德者乎。
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则心之本然。非性情之德而何。只为把此本然。苦要做气看。故有是疑也。
右第一章。恐是经文。子思述所传之意。所传者。孔,曾授受之辞也。
未必是经文。当更商述所传之意。即序文所谓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者也。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2H 页
窃谓如庄周。固知者之过者也。伯夷。是贤者之过者也。
贤者之过。如接舆,沮,溺。可以当之。如伯夷。比夫子时中。有些过底。然乌得与庄周为对只。
章句元本。质之近似者。何说也。且如伊尹,周公之均天下也。曾子,闵子之辞爵禄也。龙逄,比干之蹈白刃也。恐不可谓不合夫中庸。
资质之近。谓有均天下之资者。能均天下。辞爵禄以下仿此。伊尹,周公以下云云。无可疑。
道不远人。以道为主张而言也。人为道而远人。以人为主张而言也。可怪老庄言道便在太极之先。
所询之意未谙。老庄本不知道。何怪其分太极与道为二也。
胡氏曰。众人望人。不敢遽以圣人责也。张子本意。岂如是哉。只是那个道理。人人所固有。所共由底。故以此望之云尔。
张子说里面。有胡氏之意。若人人皆以尧舜之极致望之。则虽曰性善。人所同得。其在气禀之异。又安得而易从耶。
忠恕违道不远。则忠恕不是中庸之道。乃是学者之事。必如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然后是说论语忠恕。
须看圣贤所言一言。而立言地头不同。论语夫子忠恕。是
贤者之过。如接舆,沮,溺。可以当之。如伯夷。比夫子时中。有些过底。然乌得与庄周为对只。
章句元本。质之近似者。何说也。且如伊尹,周公之均天下也。曾子,闵子之辞爵禄也。龙逄,比干之蹈白刃也。恐不可谓不合夫中庸。
资质之近。谓有均天下之资者。能均天下。辞爵禄以下仿此。伊尹,周公以下云云。无可疑。
道不远人。以道为主张而言也。人为道而远人。以人为主张而言也。可怪老庄言道便在太极之先。
所询之意未谙。老庄本不知道。何怪其分太极与道为二也。
胡氏曰。众人望人。不敢遽以圣人责也。张子本意。岂如是哉。只是那个道理。人人所固有。所共由底。故以此望之云尔。
张子说里面。有胡氏之意。若人人皆以尧舜之极致望之。则虽曰性善。人所同得。其在气禀之异。又安得而易从耶。
忠恕违道不远。则忠恕不是中庸之道。乃是学者之事。必如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然后是说论语忠恕。
须看圣贤所言一言。而立言地头不同。论语夫子忠恕。是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2L 页
说圣人事。中庸违道不远。是说下工夫底。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以字非有力字。而发已自尽之忠。亦有怒(一作恕)云尔。则这个恕。认是恕人之心以恕己者也。可乎。
才说推己及物恕也。则本乎尽己之忠。不言可知。又按来示。恕人之心以恕己。全不成说。观大学或问论范忠宣公说恕之谬。可知。
君子之道四。不言夫妇之伦。非所居位也。所求乎臣。亦岂所居位哉。
若说所求乎妇。以事夫未能。则成甚说话耶。所求乎臣。是夫子为大夫时事。岂宜说非所居位耶。
鬼神者。阴阳之灵。故有往来屈伸之功用。惟其屈伸往来也。故有造化之迹。而良能者。阴阳也。语其精英则鬼神也。语其发行则造化也。语其用事则功用也。
程子说功用造化。张子说二气良能。朱子又分言二气。合言一气。此不妨大故。熟复煞费玩研。今遽然一时凑合。种种生病。都欠发明。
朱子曰。一气方伸之气云云。窃谓伸者。神也。而其方伸者得不屈。故谓神之神。其既伸者业为屈。故谓神之鬼。屈者鬼也。而其既屈者。终不伸。故谓鬼之鬼。其来格者。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以字非有力字。而发已自尽之忠。亦有怒(一作恕)云尔。则这个恕。认是恕人之心以恕己者也。可乎。
才说推己及物恕也。则本乎尽己之忠。不言可知。又按来示。恕人之心以恕己。全不成说。观大学或问论范忠宣公说恕之谬。可知。
君子之道四。不言夫妇之伦。非所居位也。所求乎臣。亦岂所居位哉。
若说所求乎妇。以事夫未能。则成甚说话耶。所求乎臣。是夫子为大夫时事。岂宜说非所居位耶。
鬼神者。阴阳之灵。故有往来屈伸之功用。惟其屈伸往来也。故有造化之迹。而良能者。阴阳也。语其精英则鬼神也。语其发行则造化也。语其用事则功用也。
程子说功用造化。张子说二气良能。朱子又分言二气。合言一气。此不妨大故。熟复煞费玩研。今遽然一时凑合。种种生病。都欠发明。
朱子曰。一气方伸之气云云。窃谓伸者。神也。而其方伸者得不屈。故谓神之神。其既伸者业为屈。故谓神之鬼。屈者鬼也。而其既屈者。终不伸。故谓鬼之鬼。其来格者。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3H 页
死而来格其祭祀。故谓鬼之神。盖死者屈也。而依于其子孙身上。来飨其祭祀。伸也。
据此理会。
神之功用。异于妙用。何耶。
功用。言其气。妙用。言其理。
朱子言体物之意。犹云即气而不可离也。可离则无物。指理而言耶。指鬼神而言耶。鬼神是形而下之物也。而其所以良能之妙用。则岂非形而上之道耶。
指理而言也如此。指鬼神而言也如此。鬼神形而下之物也。良能是其妙用也。实然之理也。所谓体物而不可遗也。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也。
使天下之人章句。引祭义夫子之言。书夫子姓字。恐不害于文章之体乎。朱子之说鬼神。如何有光景之露乎。如此则其不近于魑魅之蜿蜑。禽兽之蠢动乎。况祖宗之气。存在子孙身上。当其祭祀时。极其诚敬。则死已屈者。固当感格而伸之。又如何有召得来乎。
书夫子姓字。何害于文章之体乎。光景露处。验得鬼神。又却亲切易晓。恁地光景。正人上有此。魑魅上有此。草木禽兽上有此。不然。何可言体物不遗。自鬼神而言。则曰感格。自我而言则曰召得来。又何疑乎。
据此理会。
神之功用。异于妙用。何耶。
功用。言其气。妙用。言其理。
朱子言体物之意。犹云即气而不可离也。可离则无物。指理而言耶。指鬼神而言耶。鬼神是形而下之物也。而其所以良能之妙用。则岂非形而上之道耶。
指理而言也如此。指鬼神而言也如此。鬼神形而下之物也。良能是其妙用也。实然之理也。所谓体物而不可遗也。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也。
使天下之人章句。引祭义夫子之言。书夫子姓字。恐不害于文章之体乎。朱子之说鬼神。如何有光景之露乎。如此则其不近于魑魅之蜿蜑。禽兽之蠢动乎。况祖宗之气。存在子孙身上。当其祭祀时。极其诚敬。则死已屈者。固当感格而伸之。又如何有召得来乎。
书夫子姓字。何害于文章之体乎。光景露处。验得鬼神。又却亲切易晓。恁地光景。正人上有此。魑魅上有此。草木禽兽上有此。不然。何可言体物不遗。自鬼神而言。则曰感格。自我而言则曰召得来。又何疑乎。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3L 页
德尊富飨保。是孝之极功。便是中和位育气象。所谓诚之极显处。
德为圣人以下。是中和位育之极功。诚之不可掩也。
陈氏曰。孟子称舜为大孝。以亲底豫天下化言。此称舜为大孝。以德尊富飨保言。何也。按此言下。无明白应辞。
孟子。就舜事亲一事而言。中庸。举舜尽道之全体。极夫效应之所至而言。
孔子。有大德而遭圣人之变者也。道虽不行于当时。而万世君民。莫不祖宗之以素王,文宣王。则有必得其位之验矣。四海九州亘古亘今。春秋两丁。荐之以三牲。则有必得其禄之验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万古日月。仲尼以万世为土。于此三言者。有必得其名之验矣。中寿六十。而夫子七十三年。则上寿之亚也。亦可谓有必得其寿之验矣。盖舜得天理之常。而夫子则变者也。故其所遭不同如此。
大槩如此。今且诚心学孔子。教培其栽。
薛氏曰。天人之应。至难言也。而圣贤常若有可必之论。又曰。必得其位。圣贤何若是为必然之论。而亦岂能尽取必于天哉。薛氏未免有侮圣不信之弊。如何。
薛氏说。有云。岂能尽取必于天。未见有弊。更思如何。
德为圣人以下。是中和位育之极功。诚之不可掩也。
陈氏曰。孟子称舜为大孝。以亲底豫天下化言。此称舜为大孝。以德尊富飨保言。何也。按此言下。无明白应辞。
孟子。就舜事亲一事而言。中庸。举舜尽道之全体。极夫效应之所至而言。
孔子。有大德而遭圣人之变者也。道虽不行于当时。而万世君民。莫不祖宗之以素王,文宣王。则有必得其位之验矣。四海九州亘古亘今。春秋两丁。荐之以三牲。则有必得其禄之验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万古日月。仲尼以万世为土。于此三言者。有必得其名之验矣。中寿六十。而夫子七十三年。则上寿之亚也。亦可谓有必得其寿之验矣。盖舜得天理之常。而夫子则变者也。故其所遭不同如此。
大槩如此。今且诚心学孔子。教培其栽。
薛氏曰。天人之应。至难言也。而圣贤常若有可必之论。又曰。必得其位。圣贤何若是为必然之论。而亦岂能尽取必于天哉。薛氏未免有侮圣不信之弊。如何。
薛氏说。有云。岂能尽取必于天。未见有弊。更思如何。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4H 页
武王孟津之时。纣若幡然改悟。则此誓可无乎。然则大王剪商传位之志。泰伯,虞仲所以逃荆蛮之微意。文王武功之绪业。如之何能善继而为天下后世之达孝也哉。愚谓纣虽悔悟。武王之事无已矣。
武王孟津之举。迫于天命人心。万不得已也。如不从八百诸侯之后。纣能改恶。则天命复还。人心复归。武王终守臣节必矣。非但武王之心如此。大王,王季,文王之心。决然如此。如曰纣虽悔悟。武王之事无已。则篡逆而已矣。
如使孔子得位。而孟津干戈。决不可举。故其于泰伯,文王。皆以至德许之。且夫文王之心。但知有君而已。则朱子何故。便云文王。亦不是安坐不做事底人乎。
朱子既言文王不是安坐不做事底人。则孔子易地。亦何异焉。其言泰伯,文王之至德。所以严君臣之义。为万世之防也。岂真以大王为(为上。本有文王二字。依松翁教删。)非也。
中庸一书。只是修身而已。是故。以天命之性而祖之。修道之教以宗之。次言中庸之德。又其次言费隐之理。皆所以著明修身之诚。是于九经。特先举这二字。
中庸。本子思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故篇首。先言道之本源出于天而不可易。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功。终言圣神功化之极。其下十章。引夫子之言而
武王孟津之举。迫于天命人心。万不得已也。如不从八百诸侯之后。纣能改恶。则天命复还。人心复归。武王终守臣节必矣。非但武王之心如此。大王,王季,文王之心。决然如此。如曰纣虽悔悟。武王之事无已。则篡逆而已矣。
如使孔子得位。而孟津干戈。决不可举。故其于泰伯,文王。皆以至德许之。且夫文王之心。但知有君而已。则朱子何故。便云文王。亦不是安坐不做事底人乎。
朱子既言文王不是安坐不做事底人。则孔子易地。亦何异焉。其言泰伯,文王之至德。所以严君臣之义。为万世之防也。岂真以大王为(为上。本有文王二字。依松翁教删。)非也。
中庸一书。只是修身而已。是故。以天命之性而祖之。修道之教以宗之。次言中庸之德。又其次言费隐之理。皆所以著明修身之诚。是于九经。特先举这二字。
中庸。本子思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故篇首。先言道之本源出于天而不可易。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功。终言圣神功化之极。其下十章。引夫子之言而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4L 页
发明其义。十二章。申明道不可离。而其次三章。说修身体道之要。鬼神章。说有是感。必有是应。此鬼神之良能。而诚之不可掩。其下三章。说大舜,文,武,周公之事以实之。二十章。首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而备著修身体道之方。以终十二章之意。如此看。义稍近之。
诚者。性也。心之实理也云云。
诚。以吾心之主宰言。道。以逐事上细目言。
祭义曰。其立之也敬而诎。诎之为言。屈也。谓曲身然。
似然。
云峰胡氏。劈陈氏存心。是力行工夫之说。盖非力行者。无以致知。故曰存心则包力行在其中。而存心致知。又非别般两项底工夫。人只患不能存心。能存其心。则可以致其知而行之力矣。胡氏非之。恐过矣。
曰存心则包力行在其中。然毕竟存心力行。不可不分。胡氏说。未可挥斥。
诗魏风。南帎河曲。帎。恐枕字之误。
帎。恐果枕字之误。
小戎车制。我国无之。不可闻也。颠倒。安置之谓。交二弓于韔中者。欲其颠倒之地而安置之。故曰必二弓。以备坏也。然此等说。虽弁髦。不讲可也。
诚者。性也。心之实理也云云。
诚。以吾心之主宰言。道。以逐事上细目言。
祭义曰。其立之也敬而诎。诎之为言。屈也。谓曲身然。
似然。
云峰胡氏。劈陈氏存心。是力行工夫之说。盖非力行者。无以致知。故曰存心则包力行在其中。而存心致知。又非别般两项底工夫。人只患不能存心。能存其心。则可以致其知而行之力矣。胡氏非之。恐过矣。
曰存心则包力行在其中。然毕竟存心力行。不可不分。胡氏说。未可挥斥。
诗魏风。南帎河曲。帎。恐枕字之误。
帎。恐果枕字之误。
小戎车制。我国无之。不可闻也。颠倒。安置之谓。交二弓于韔中者。欲其颠倒之地而安置之。故曰必二弓。以备坏也。然此等说。虽弁髦。不讲可也。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5H 页
华西先生文集。有车说可考。盖物必有理。皆所当穷。况是六艺之一。岂宜弁髦而不讲乎。亦须取之。大家理会也。二弓以备坏。见古人备物。虽细处。精神贯彻不忽忘。若单弓而止。或临时而坏则奈何。此见古人虑事无处不然。
候人。孔氏所说戈。安刃道刃横刃之义。如何。
安刃。安其刃也。直刃刃之直插也。横刃刃之横插也。道刃。本文无之。岂道是直字之误耶。
辅氏曰。圣人之心。能合天下为一体。通古今为一息。此恐或近于兼爱。与齐彭生之说矣。窃可疑。
辅说无可疑。更宜仔细玩味。
鸱鸮既取我子。我。鸟自我也。周公以己为鸟。而以兄弟。比鸟之子。不为文嫌也乎。
古经。以今世文嫌。一一律之。则未安者岂但来示所云乎。
伐木注。刘氏云云。
按刘氏之意以为八簋。天子燕礼之数也。既曰簋八。则笾豆之数倍之云耳。宁适不来微我有咎。非先施而何。小注辅氏说。已明。
程子曰。何时无阳。如日有光之类。盖日者阳也。而有光者。阳之德也。阳无顷刻间断之理。阴何独不然。辅氏曰。忧心孔疚。切于仁也。若改云切于情。则恐得下落。盖虽
候人。孔氏所说戈。安刃道刃横刃之义。如何。
安刃。安其刃也。直刃刃之直插也。横刃刃之横插也。道刃。本文无之。岂道是直字之误耶。
辅氏曰。圣人之心。能合天下为一体。通古今为一息。此恐或近于兼爱。与齐彭生之说矣。窃可疑。
辅说无可疑。更宜仔细玩味。
鸱鸮既取我子。我。鸟自我也。周公以己为鸟。而以兄弟。比鸟之子。不为文嫌也乎。
古经。以今世文嫌。一一律之。则未安者岂但来示所云乎。
伐木注。刘氏云云。
按刘氏之意以为八簋。天子燕礼之数也。既曰簋八。则笾豆之数倍之云耳。宁适不来微我有咎。非先施而何。小注辅氏说。已明。
程子曰。何时无阳。如日有光之类。盖日者阳也。而有光者。阳之德也。阳无顷刻间断之理。阴何独不然。辅氏曰。忧心孔疚。切于仁也。若改云切于情。则恐得下落。盖虽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5L 页
曰劳戍者之念其亲。而其不思仁者不忧之言。可乎。
岁亦阳止阳字之释。孔程朱三言。无可疑。可且反复熟玩也。切于仁三字。理本无可疑。若改云切于情。则情有善恶邪正。岂若仁字之为善乎。仁者不忧。君子体仁之事也。忧心孔疚。王者劳戍之词也。揽彼疑此。恐亦粗率矣。
又按安成刘氏诗时世图。此诗在武王以后之时。则有此猃狁之事。非宣王之时耶。又按风则成于妇人小子之口。故但可观其大略。朱子此言。与前后说。未免不同。谓之出于妇人小子之口则可。谓之但可观其大略则相矛盾。前说见国风。今不能一一条陈。
宣王之时。何得断其必然也。朱子前后说。未知其何等条件。请示破。
菁菁者莪。本草。莪。蒿。花结角子。长二寸许微弯。盖弯之为义。言莪之柔软。如弓弯之楺曲者也。此篇。朱子旧以为比。今改为兴。所谓今者。朱子时也。非潜室之谓也耶。
弯义似然。当考。潜室是朱子亲炙之门徒。潜室之旧今。即朱子之旧今。不足多争。然以文理考之。上文兼存比说。是朱子事。下文今悉正之。是潜室事。
诸葛武侯后出师表。横渠先生东铭。人或曰后来人犯手。思复丈。亦尝为疑云。
岁亦阳止阳字之释。孔程朱三言。无可疑。可且反复熟玩也。切于仁三字。理本无可疑。若改云切于情。则情有善恶邪正。岂若仁字之为善乎。仁者不忧。君子体仁之事也。忧心孔疚。王者劳戍之词也。揽彼疑此。恐亦粗率矣。
又按安成刘氏诗时世图。此诗在武王以后之时。则有此猃狁之事。非宣王之时耶。又按风则成于妇人小子之口。故但可观其大略。朱子此言。与前后说。未免不同。谓之出于妇人小子之口则可。谓之但可观其大略则相矛盾。前说见国风。今不能一一条陈。
宣王之时。何得断其必然也。朱子前后说。未知其何等条件。请示破。
菁菁者莪。本草。莪。蒿。花结角子。长二寸许微弯。盖弯之为义。言莪之柔软。如弓弯之楺曲者也。此篇。朱子旧以为比。今改为兴。所谓今者。朱子时也。非潜室之谓也耶。
弯义似然。当考。潜室是朱子亲炙之门徒。潜室之旧今。即朱子之旧今。不足多争。然以文理考之。上文兼存比说。是朱子事。下文今悉正之。是潜室事。
诸葛武侯后出师表。横渠先生东铭。人或曰后来人犯手。思复丈。亦尝为疑云。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6H 页
后人谁有撰出此二篇文字者。杂说相传。切不可信。
伊川先生于经筵。不讳君名。而朱子则于经传注讳之。何也。
伊川。是经筵师儒。引君当道。晦翁。是居今之世从周之义。易地则皆然。
张魏公构杀武穆。朱子初以敬夫之请。撰其行状。而终悔之。至有焚藁。是以修史者。为敬夫。以张俊之事归宿。而魏公名下。亦有变人从水之说。复丈言南坡李翁尝如此云。今按魏公短处。正在于力攻李纲而宁与汪黄同朝。力引秦桧而宁与赵元镇不相下而已。构成武穆者。俊也。非浚也。
浚俊皆显人。修史者。怎生如此。恐不可信。焚藁之说。亦无有之事也。
郑三峰。以牧隐门人。入我 朝。于地理。得郭璞之秘旨者也。人有言其功罪不相掩。然否。
郑少师牧隐。而后来反射。罔有绝极。出身丽朝。而佐我 祖革命。无复愧耻。又于所事。间父子兄弟。生出祸乱。其于天经民彝。无一星子可取。而罪足以罄南山之竹。何足挂齿牙耶。
晦斋李文元先生。当我 中庙 正德之间。静庵先生
伊川先生于经筵。不讳君名。而朱子则于经传注讳之。何也。
伊川。是经筵师儒。引君当道。晦翁。是居今之世从周之义。易地则皆然。
张魏公构杀武穆。朱子初以敬夫之请。撰其行状。而终悔之。至有焚藁。是以修史者。为敬夫。以张俊之事归宿。而魏公名下。亦有变人从水之说。复丈言南坡李翁尝如此云。今按魏公短处。正在于力攻李纲而宁与汪黄同朝。力引秦桧而宁与赵元镇不相下而已。构成武穆者。俊也。非浚也。
浚俊皆显人。修史者。怎生如此。恐不可信。焚藁之说。亦无有之事也。
郑三峰。以牧隐门人。入我 朝。于地理。得郭璞之秘旨者也。人有言其功罪不相掩。然否。
郑少师牧隐。而后来反射。罔有绝极。出身丽朝。而佐我 祖革命。无复愧耻。又于所事。间父子兄弟。生出祸乱。其于天经民彝。无一星子可取。而罪足以罄南山之竹。何足挂齿牙耶。
晦斋李文元先生。当我 中庙 正德之间。静庵先生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6L 页
诸贤。至有一网打尽。而公无与焉。隐峰集太不满意。故墨村座上。亦不多之。
晦斋经乙巳之𥚁。非己卯时也。所询之意。未晓。
丽史提纲。辛耦辛昌纪。尤翁为君乎。为春秋乎。愚谓周公非不知管蔡之不仁而使之。周公之过当然矣。孔子非不知昭公之无礼而党之。孔子之过当然矣。其如是而已。
丽史提纲。俞市南所撰。非出尤翁之手。所询之意。未晓。
人之生也。气之清者。为气。阳之为也。如父之精。是也。气之浊者。为质。阴之为也。如母之血。是也。故知觉运动。气也阳也。形体筋骨。质也阴也。圣贤得气深厚。故筋骨强而小疾病。众人则得气不全。故恒多呻吟。熙元久在慎中。故验其然。或曰。筋骨。是父之精。而当属乎阳。伏问。
阴阳。不可执泥一说。气质相对则气阳而质阴。精血相对则精阳而血阴。知觉运动。形体筋骨相对。则知觉运动为阳。而形体筋骨为阴。就形体筋骨相对。则筋骨阳而形体阴。据此推究如何。
礼敬。分轻重先后否。
以全体言则礼外无敬。敬外无礼。不可分轻重。以本末言则敬是本。礼是文。以性分言则礼是性之德。敬是下工夫
晦斋经乙巳之𥚁。非己卯时也。所询之意。未晓。
丽史提纲。辛耦辛昌纪。尤翁为君乎。为春秋乎。愚谓周公非不知管蔡之不仁而使之。周公之过当然矣。孔子非不知昭公之无礼而党之。孔子之过当然矣。其如是而已。
丽史提纲。俞市南所撰。非出尤翁之手。所询之意。未晓。
人之生也。气之清者。为气。阳之为也。如父之精。是也。气之浊者。为质。阴之为也。如母之血。是也。故知觉运动。气也阳也。形体筋骨。质也阴也。圣贤得气深厚。故筋骨强而小疾病。众人则得气不全。故恒多呻吟。熙元久在慎中。故验其然。或曰。筋骨。是父之精。而当属乎阳。伏问。
阴阳。不可执泥一说。气质相对则气阳而质阴。精血相对则精阳而血阴。知觉运动。形体筋骨相对。则知觉运动为阳。而形体筋骨为阴。就形体筋骨相对。则筋骨阳而形体阴。据此推究如何。
礼敬。分轻重先后否。
以全体言则礼外无敬。敬外无礼。不可分轻重。以本末言则敬是本。礼是文。以性分言则礼是性之德。敬是下工夫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7H 页
底。各随地头理会。恐宜。
父母没。使他姓外人。劝酒吸烟。为之袭敛。习俗轮行已久。此皆伤恩犯礼之大者。而或曰。家门孤单者。厥或无妨焉。此岂可也哉。
家门孤单者。袭敛等事。尤合素讲。讲之不素。猝当大故。谓之无妨而犯礼者。岂人事也哉。
古礼。父丧母在。母为丧主。又云。母为主妇。敢请何说也。
主人之妻为主妇。是正理。子为主人。母为主妇。口不可道之说也。
山神祭。时俗于葬时及岁一祭时。或有单献者。
山神。葬时。单献可也。墓祭则三献。
再娶之妾子。祭己母嫡母。同称否。
同称显妣。
妻父母服。为之缌。古有出妻之例。故轻之耶。
重阳轻阴。天下古今之正理。
期大功已下。不入中门之义。如何。
小学所记。敬姜康子。䦱门与言之事。可旁照也。
国俗。童子之殇。不择地而葬。盖邪说之轮行者。久矣。昔吾舍弟熙贞之死也。熙元之家。未免循俗。老亲命更迁窆焉。则其告辞当别为文否。仍记近乡士人有金李者。
父母没。使他姓外人。劝酒吸烟。为之袭敛。习俗轮行已久。此皆伤恩犯礼之大者。而或曰。家门孤单者。厥或无妨焉。此岂可也哉。
家门孤单者。袭敛等事。尤合素讲。讲之不素。猝当大故。谓之无妨而犯礼者。岂人事也哉。
古礼。父丧母在。母为丧主。又云。母为主妇。敢请何说也。
主人之妻为主妇。是正理。子为主人。母为主妇。口不可道之说也。
山神祭。时俗于葬时及岁一祭时。或有单献者。
山神。葬时。单献可也。墓祭则三献。
再娶之妾子。祭己母嫡母。同称否。
同称显妣。
妻父母服。为之缌。古有出妻之例。故轻之耶。
重阳轻阴。天下古今之正理。
期大功已下。不入中门之义。如何。
小学所记。敬姜康子。䦱门与言之事。可旁照也。
国俗。童子之殇。不择地而葬。盖邪说之轮行者。久矣。昔吾舍弟熙贞之死也。熙元之家。未免循俗。老亲命更迁窆焉。则其告辞当别为文否。仍记近乡士人有金李者。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7L 页
俱哭子女。为之尸昏具舆埋葬云。
为国俗邪说所动。不择地而埋骨肉于莽苍之外。是无识之事也。既欲迁之。则恐当照改葬礼斟酌。为告辞也。金李事。极怪俚。不足挂口说得失。
答金学卿(志学。○己丑。)
顷者。抆泪作唁疏。付长兴士友便矣。窃计不至浮沉也。日月若驷。计今禫而向吉。而穷天之痛。如何可抑。涯角相望。悲系之私。不以制除而改矣。忽被宣君之来。蒙此拔例先施。执书涕汪。不知所以为怀也。第审哀苦以来。所履不至伤损。盖出于讲礼节哀。不犯不子之古戒。不幸中幸。孰大焉。见今日月阳止。未委学况卫迪。联棣眷百均毖。遥切愿闻。贱状。尚寄阳界。但年来一毛一发。无非病苦。西日下山之势也。奈何奈何。此如朝昼之必然。古今之常理。何足怛也。但不见天地开霁而死。百世之后。须有悲我者矣。更愿学卿。勿忘将死之言。依文按本。勇猛奋跃。矢不与滔滔者同归。至可至可。语录。依教略略检改。一本在丌上。今仓卒无以移写。倘明年春和日长。一来见我。面讲多少。亲写以去不妨耶。幸深思而图之。
答李汝直(庚寅)
千里涯角。如视户庭。一年之内。再入东山。吊祭忠义之魂。
为国俗邪说所动。不择地而埋骨肉于莽苍之外。是无识之事也。既欲迁之。则恐当照改葬礼斟酌。为告辞也。金李事。极怪俚。不足挂口说得失。
答金学卿(志学。○己丑。)
顷者。抆泪作唁疏。付长兴士友便矣。窃计不至浮沉也。日月若驷。计今禫而向吉。而穷天之痛。如何可抑。涯角相望。悲系之私。不以制除而改矣。忽被宣君之来。蒙此拔例先施。执书涕汪。不知所以为怀也。第审哀苦以来。所履不至伤损。盖出于讲礼节哀。不犯不子之古戒。不幸中幸。孰大焉。见今日月阳止。未委学况卫迪。联棣眷百均毖。遥切愿闻。贱状。尚寄阳界。但年来一毛一发。无非病苦。西日下山之势也。奈何奈何。此如朝昼之必然。古今之常理。何足怛也。但不见天地开霁而死。百世之后。须有悲我者矣。更愿学卿。勿忘将死之言。依文按本。勇猛奋跃。矢不与滔滔者同归。至可至可。语录。依教略略检改。一本在丌上。今仓卒无以移写。倘明年春和日长。一来见我。面讲多少。亲写以去不妨耶。幸深思而图之。
答李汝直(庚寅)
千里涯角。如视户庭。一年之内。再入东山。吊祭忠义之魂。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8H 页
刊正谱系之失。已是当世之所开眼者。况独立不惧。以宋云长先生自期。以栗,牛诸老望于朋友。尤见其志之大而勇之决也。又于勉台门下。食淡攻苦。其于师友之丽泽。知所以审择如此。甚盛甚盛。勉旃勉旃。吾见其存养省察。因此而日就乎细密之域。则虽云长地位。亦在乎姑舍也。即凭梁雅款扃。洒落长书。眷容新词。一倍生色于几案之上。三复以𨓏。沉痾若可以祛体也。但道理既如此。发轫又如此。当因此加工。一日之间无事。则整衣冠尊瞻视。使心地澄清不乱。有事则不问巨细险夷。必审求其是。决去其非。若谚所谓尘合而成泰山者。日往月来。无所间断。则当有快活境界。而朱子所谓天下虽乱。而吾身之天地万物。不害为安泰者。非挟山超海之事矣。于此。虽万乘之富贵。不趐如尘芥。况今两班常贱。锦玉糟糠。琐琐计校。奚足以毫发婴情也哉。感君志意之高远。力疾及此。计亦犁然也。即日旅况佳否。此直未冷尸。虽欲为贤者。周旋于远游之事。宁可得耶。只得以见状告及耳。
答宋公汝(邦浩。○戊子。)
富春逢别。至今如一梦也。尊季父伴宣君。远临潭上。而忞忞之传。因以及之。以审青阳侍学珍相。思想之馀。慰何可言。仆年迫崦嵫。百病侵凌。不学者老而便衰。河南老子。不
答宋公汝(邦浩。○戊子。)
富春逢别。至今如一梦也。尊季父伴宣君。远临潭上。而忞忞之传。因以及之。以审青阳侍学珍相。思想之馀。慰何可言。仆年迫崦嵫。百病侵凌。不学者老而便衰。河南老子。不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8L 页
浪语也。示喻为学之意。弓冶家风。固当如此。这是性分所固有。职分所当为。人生百年。举天下万事。无有重于此者。但恐道理无形而难求。形气有欲而易牵。日用之间。不免于此轻而彼重。此缓而彼急。则于此不期倦而日倦。于彼不期溺而日溺。酬酌事物之际。与今所言。都不相副。亦非细事也。幸加戒谨恐惧省察克治之实工。如孔子言谋道不谋食。吾不如老农。颜子,子贡屡空货殖之抑扬。孟子言大体小体之分。饮食之人。则人贱之之义。程子言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此等明白切至之训。茶饭诵念。对同勘合于大舜危微精一之训。则知前后圣贤传授心法。千载一致。而回顾今日。乡曲士子。汩汩没没于田宅桑麻之中。而卒为张三李四之归者。不翅骇目而寒心矣。此理更宜熟讲。一刀两段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未知贤意终以为如何。力疾小谢。第希深绎。
答韩益进(戊子)
千里相思。问闻无梯。思复丈贲趾。得此忞忞之传。以审献发省况珍毖。已足慰泻。况凭思复丈口诵。知本领志向。超然如三古俊髦。吾知异日。大有所发明。勉之又勉。牛马走云云。圣人亦言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况此人子事亲节目。不可放过处。馀力学文。亦足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
答韩益进(戊子)
千里相思。问闻无梯。思复丈贲趾。得此忞忞之传。以审献发省况珍毖。已足慰泻。况凭思复丈口诵。知本领志向。超然如三古俊髦。吾知异日。大有所发明。勉之又勉。牛马走云云。圣人亦言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况此人子事亲节目。不可放过处。馀力学文。亦足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9H 页
当然。何病之有。至如门地之说。好发一笑。汉之牛医儿。尚矣。以我国言以(一作之)。如龟峰,孤青之伦。志迈宇宙。勇冠今古。所立卓荦。何尝以门微地贱。自沮耶。其或无识之人。计较及此。则在我益为操心虑患。增长德慧之助耳。万望谅此。一味以中庸素位之训。勉勉于前头。至可至可。年前所托。更思之。贱陋之言。不足以见重。徒增时辈之睢盱。第念人子断其本亲为伯叔父母。出后于人。据古礼。必也大宗然后见许矣。后世不问宗支疏戚。动辄继绝。而程朱不曾一言以非之。然考之 大明典国典。必父母命之。门长管之。宗伯闻之。 君父允之。然后方成为父子。未闻私相予受而为父子者也。父之于子。犹尚如此。况祖先之尊。而子孙以其鬼出后。岂非逆天悖理慢神斁伦之大者乎。生者有情欲。故孔圣之时。有与为人后而见斥于瞿相者矣。后世则郭崇韬杜正伦辈人。种种有之矣。近日则至有鬼神出后之变而极矣。此盖情欲所牵。茫然不知衣裳沦于裔戎。人类化为禽兽也。若言已死之人。则生气游散。情欲消绝。所存者鬼神本然之正理也。正理之中。岂容不肖之人乱伦之辈。抑勤继绝。私造文卷而因循苟从者乎。观陶庵先生答从弟德章堤防归乐公继绝之谬及崔勉庵癸酉疏论鬼神出后之悖。其理昭然。无可疑矣。据此则贤者比来改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39L 页
正前击。已得昨非今是之义。而神理人情。保无愧怍矣。不可留在心曲。怵于众人之咻也。如何如何。此年满七十。只作未冷尸。不足向人言也。
答韩益进(己丑)
恋想方切。得书如沃。矧审别后省履珍卫耶。所示自讼。朱先生见之。则当诩以大段会省察。但既会省察。则须从当日大段做工夫。不尔则临纸循例云云。不过虚套而已。何补于实事耶。念之念之。不是小事也。此垂溘之状。日甚一日。任之而已。但恐无闻而死耳。未死前有一面之路否。临纸悒悒。不能为怀也。
答韩益进(庚寅)
女中尧舜。一朝厌世。匝域方切恸霣。日月流迈。 卒哭又过。怨呼靡及。只有伏枕添病也。匪意子善之来。获承天涯地角相思之书。慰泻之深。可敌面展也。书出月馀。日骎骎乎将立冬矣。未委侍学有相。子善述仙乡人。月朝。诵躬行之实。其视出入四寸。色仁行违。居之不疑者。可同日而语乎。从古圣贤教人。正欲如是充积耳。勉之勉之。教一滴一冻也。贱状顶踵毛发。是一病字。及至中风。则直一未冷尸。任之已矣。 当宁承 哲庙大统。则 哲庙为祢。 宪庙为祖。 翼庙为曾祖。是周,孔,程,朱,退,栗,沙,尤明白传守之
答韩益进(己丑)
恋想方切。得书如沃。矧审别后省履珍卫耶。所示自讼。朱先生见之。则当诩以大段会省察。但既会省察。则须从当日大段做工夫。不尔则临纸循例云云。不过虚套而已。何补于实事耶。念之念之。不是小事也。此垂溘之状。日甚一日。任之而已。但恐无闻而死耳。未死前有一面之路否。临纸悒悒。不能为怀也。
答韩益进(庚寅)
女中尧舜。一朝厌世。匝域方切恸霣。日月流迈。 卒哭又过。怨呼靡及。只有伏枕添病也。匪意子善之来。获承天涯地角相思之书。慰泻之深。可敌面展也。书出月馀。日骎骎乎将立冬矣。未委侍学有相。子善述仙乡人。月朝。诵躬行之实。其视出入四寸。色仁行违。居之不疑者。可同日而语乎。从古圣贤教人。正欲如是充积耳。勉之勉之。教一滴一冻也。贱状顶踵毛发。是一病字。及至中风。则直一未冷尸。任之已矣。 当宁承 哲庙大统。则 哲庙为祢。 宪庙为祖。 翼庙为曾祖。是周,孔,程,朱,退,栗,沙,尤明白传守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0H 页
正义。只得据此讲服。(雅言嘐嘐斋问答。可细玩。)若过此而 朝论得失则不取知矣。如何如何。孙儿。单立一身。百尺竿头。屡世祠板。八十两老。三两幼孩。担着得重志。凡性懦之人。一直汩溺而已。有何他念。使人忧心耳。子善告归。强疾修覆。
答韩益进(辛卯)
春晷方暄。承金君便珍翰。以审侍安。同气已经委禽。遥切不贺之贺也。贱状。阎符之来晷刻间事也。念此身号称最灵之物。而不曾实用其力。目见六合缺陷。至此而无以作一治之绩。同入鱼肉之中。岂非天地之罪人乎。故已托孙儿。令死日袭用素服。如牛溪先生故事。第恐只此。未足以赎罪于万一也。方如此发命。而来书之推诩。不伦太甚。直欲愧死耳。惟愿座下视我为前车。百倍工夫。用扶一半分天理民彝也。不是小事。勉之勉之。奄奄止此。默会是望。
答崔允晦(根完。○丁亥。)
思想如渴。荷此惠问。虽千里一席也。二君踏趼。间费月馀日子。更谂花煦。侍学深珍。诸百深胜否。拙状。如西日下山势也。无可奈何矣。所示苗莠。雅郑之相似。眩于日用之间。顾眄之顷。引人于狂澜之中。为剥肤切近之事者。诚是大可忧者。盛见及此。令人一倍兢惕也。然此无他术可救。惟平日庄敬主一。救心地澄清。更下读书穷理工夫。心通其
答韩益进(辛卯)
春晷方暄。承金君便珍翰。以审侍安。同气已经委禽。遥切不贺之贺也。贱状。阎符之来晷刻间事也。念此身号称最灵之物。而不曾实用其力。目见六合缺陷。至此而无以作一治之绩。同入鱼肉之中。岂非天地之罪人乎。故已托孙儿。令死日袭用素服。如牛溪先生故事。第恐只此。未足以赎罪于万一也。方如此发命。而来书之推诩。不伦太甚。直欲愧死耳。惟愿座下视我为前车。百倍工夫。用扶一半分天理民彝也。不是小事。勉之勉之。奄奄止此。默会是望。
答崔允晦(根完。○丁亥。)
思想如渴。荷此惠问。虽千里一席也。二君踏趼。间费月馀日子。更谂花煦。侍学深珍。诸百深胜否。拙状。如西日下山势也。无可奈何矣。所示苗莠。雅郑之相似。眩于日用之间。顾眄之顷。引人于狂澜之中。为剥肤切近之事者。诚是大可忧者。盛见及此。令人一倍兢惕也。然此无他术可救。惟平日庄敬主一。救心地澄清。更下读书穷理工夫。心通其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0L 页
妙。躬践其实。岁月积久。可免此患。非一朝一夕可以见效者也。据此用力。无小间断。至可至可。噫。在圣道兴行两仪清明之时。则虽放过此等工夫。犹或千幸万幸。得为凡民而有保全于众中之望矣。至于今日。若非大故挺身仔细着眼用死工夫者。难乎免矣。这是明若观火而例皆悠悠度日。旋旋若平时。良闷良闷。二君当返。力疾报谢。
答金箕洪(永国。○戊子。)
即凭宋丈同宣君千里贲临。恪承座下辱赐翰教。读之既纸毛。仍就此丈而叩其详。乃知冠山淑气。又复钟得一俊髦。九野寒威。阳复将有可望。幸孰大焉。勉之又勉。从其大体。毋夺于小体。如孟子之训焉。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命。如朱子之训焉。方其专心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如欧公之说焉。方其戮力也。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自不失。如竺家之说焉则几矣。盖人之生也。有同于禽兽者焉。有异于禽兽者焉。从其所以异者则人也。从其所以同者则人形而禽兽也。二者相去不啻远矣。而究其所以分则在大体小体人心道心主客向背之如何耳。方今三韩之人。号称衣裳之族。而胥溺于欧洲之薮者。岂有他哉。昧乎此而已矣。所以昧乎此者。岂有他哉。信俗而不信圣贤而已矣。圣贤千言万语。不过于此。注神理会。切
答金箕洪(永国。○戊子。)
即凭宋丈同宣君千里贲临。恪承座下辱赐翰教。读之既纸毛。仍就此丈而叩其详。乃知冠山淑气。又复钟得一俊髦。九野寒威。阳复将有可望。幸孰大焉。勉之又勉。从其大体。毋夺于小体。如孟子之训焉。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命。如朱子之训焉。方其专心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如欧公之说焉。方其戮力也。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自不失。如竺家之说焉则几矣。盖人之生也。有同于禽兽者焉。有异于禽兽者焉。从其所以异者则人也。从其所以同者则人形而禽兽也。二者相去不啻远矣。而究其所以分则在大体小体人心道心主客向背之如何耳。方今三韩之人。号称衣裳之族。而胥溺于欧洲之薮者。岂有他哉。昧乎此而已矣。所以昧乎此者。岂有他哉。信俗而不信圣贤而已矣。圣贤千言万语。不过于此。注神理会。切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1H 页
须仔细讲究。教参前倚衡。如何何如。老夫病且死矣。何当一面。以罄此怀也。
答梁清一(在德。○庚寅。)
病伏俟溘之中。因华宗左顾。获奉函书。知南州有梁清一斯文。不觉三复纸毛。引领兴喟于道里之阻跻也。某倥倥一鄙人耳。蚤孤贫孑流离。以度一生。今年病俱极。奄奄成未冷之尸。其无所肖似可知。曷足以当不面之书古道之期哉。惟足下。生于静庵先生赋鹏之邦。夙闻大贤之风。兼挺卓荦之姿。志意高远。独立于羽毛鳞介要盟之冲而不惧。仍知讲明义理。扶持纲常。必本于圣贤之道。决意发轫。有此谆谆。此近日绝无仅有之事也。抑亲胜己资警益。晦翁虽云尔。三人行。必有我师。亦孔圣之言也。诚愿一日惠然肯来。共寻己卯之馀绪。以达乎洛建。图所以致一身之中和。为安泰天地万物之本否。惜乎。千里之远。事势莫料。而八十病伧。朝夕又未可保也。
答金子英(相俊。○丁亥。)
不面先书。古道也。古道之书。猥以加之穷山之崖罪弃之物。无乃太不着题也欤。况以责沈之了翁自况。而以异日之进德修业。预欲归功于贱陋者。尤见其拟之非伦。吹之太过。而使人俯仰惶愧。殆无以举颜而见人。其终不可以
答梁清一(在德。○庚寅。)
病伏俟溘之中。因华宗左顾。获奉函书。知南州有梁清一斯文。不觉三复纸毛。引领兴喟于道里之阻跻也。某倥倥一鄙人耳。蚤孤贫孑流离。以度一生。今年病俱极。奄奄成未冷之尸。其无所肖似可知。曷足以当不面之书古道之期哉。惟足下。生于静庵先生赋鹏之邦。夙闻大贤之风。兼挺卓荦之姿。志意高远。独立于羽毛鳞介要盟之冲而不惧。仍知讲明义理。扶持纲常。必本于圣贤之道。决意发轫。有此谆谆。此近日绝无仅有之事也。抑亲胜己资警益。晦翁虽云尔。三人行。必有我师。亦孔圣之言也。诚愿一日惠然肯来。共寻己卯之馀绪。以达乎洛建。图所以致一身之中和。为安泰天地万物之本否。惜乎。千里之远。事势莫料。而八十病伧。朝夕又未可保也。
答金子英(相俊。○丁亥。)
不面先书。古道也。古道之书。猥以加之穷山之崖罪弃之物。无乃太不着题也欤。况以责沈之了翁自况。而以异日之进德修业。预欲归功于贱陋者。尤见其拟之非伦。吹之太过。而使人俯仰惶愧。殆无以举颜而见人。其终不可以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1L 页
已欤。虽然。见今为士者。不陷于科举奔竞之场。必溺于欧罗鬼魅之薮。自误其千万劫一生之身。而随其所遇。贻害于公私者。滔滔也。足下独能觉其前日之非。勇猛奋迅。欲以脱洪流而返真源。俛焉用力于寒暄先生童子之学。则古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抑亦庶几焉。此老仆所以切识荆之愿。虽在千里之远。可以神交而心会也。足下其亦勉之。所询为学之方。不须别立话头。朱子曰。修身大法。小学书备矣。倘于是书。仔细讲诵而践之于日用之间。则所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以为为人之坏墣。得之于此矣。继之以大学。而精研于章句或问之训。则为学之极致。又不可他求而得之矣。何事于叠床而架屋也哉。足下勉之又勉。仆朝夕就木之身也。足下依文按本。一意进修。卓然为洪河之砥柱。昏衢之明烛。则死而有知。当游魂于棐川之野。而不胜其慰悦之私也。
答黄文五(明奎。○庚寅。附答目。)
太母陟已。不胜恸陨。日月流迈。又哭 廞卫。并经 卒哭。感古伤今。伏枕汪然无乾时。际此得奉忞忞之传。是何异寒门清风也。满心慰慰。未委硕果。定省唱喏一安。课业无作撤否。因年前加冠之示。有一献焉。冠是成人之始。而尊宾三加弥尊。始曰顺尔成德。重言淑慎尔德。终言兄弟俱
答黄文五(明奎。○庚寅。附答目。)
太母陟已。不胜恸陨。日月流迈。又哭 廞卫。并经 卒哭。感古伤今。伏枕汪然无乾时。际此得奉忞忞之传。是何异寒门清风也。满心慰慰。未委硕果。定省唱喏一安。课业无作撤否。因年前加冠之示。有一献焉。冠是成人之始。而尊宾三加弥尊。始曰顺尔成德。重言淑慎尔德。终言兄弟俱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2H 页
在。以成厥德。只此一德字。是人所以为人。是生死关头。此事岂容造次怠倦。因循旧习。迁延岁月哉。所以不免于迁延因循者。不真知是人与禽兽关头。不真知是生死关头故也。不能真知而怠倦于学讲(讲学)诚意之事者。占便宜三字。有以病之也。仆居海时。作节义说一篇。盖占便宜之念。寸毫分萌作时。便是失节。便是害义。除去此念。不敢怠倦时。便是诚意。诚意二字。其序虽在致知之后。其实这二字。通贯学之始终。此意须真切理会也。大抵节义二字败阙时。便是诚意上事败阙。可怕可怕。闻从乃晦游。可谓得无友不如己之意矣。更将主忠信三字勉之。右所云云。日夕发省。至可至可。贱疾日加一日。今因中风。作未冷尸。万缘已成灰矣。刚轩诸人之夭折。惨矣惨矣。闻之。只管泪落。菊秋贲趾。企企。能多之问。病中略陈所见。据此加详。
堪舆之说
堪舆。如今沉惑者。固不及。而快说如来示者。亦恐过之。病中不得遍考而呈及。幸取朱子诸说。大家研究也。
程子曰云云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见道器不杂之妙。器亦道。道亦器。见道器不离之妙。圣贤之言。无所诐如此。
或问形上形下
堪舆之说
堪舆。如今沉惑者。固不及。而快说如来示者。亦恐过之。病中不得遍考而呈及。幸取朱子诸说。大家研究也。
程子曰云云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见道器不杂之妙。器亦道。道亦器。见道器不离之妙。圣贤之言。无所诐如此。
或问形上形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2L 页
作用是形而下。其所以然是形而上。朱子之意。当玩熟(熟玩)。
气质
形体固不可变短为长。以孟子所言粹面盎背。程子所言五十而寖盛。六十而完者观之。则不可道都无变化。形与气。盖一而二。二而一故也。
箕子
箕子。地是贵戚。位是太师。正当罔为臣仆。然其馀商之孙子。侯服于周。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周公孔孟。未尝非之。则知天吏诛一夫。与莽卓事。不可同年而语也。先儒言箕子传道则可。苏说不可非之也。盖箕子秘洪范之学而不传。则是方寸带得右一夫意思。讵足为仁人哉。
金縢
诗集传。明是未及改定者也。今此改定。见于金縢者。如此则诗传虽未及改定。而后学之从违。据此可决。何足复云云也。
答金世铉(子仁儿时。○丁亥。)
天涯相思。得此讯翰。亦足以替面。岂胜慰沃。书出逾月。更谂侍学增毖否。示着心读书力行。不为禽兽鬼魅之归。信訾至此。令人醒豁。此意切勿间断。日用之间。凡事审求其是。决去其非。积累久久。如朱先生所训。至可至可。旧习缠
气质
形体固不可变短为长。以孟子所言粹面盎背。程子所言五十而寖盛。六十而完者观之。则不可道都无变化。形与气。盖一而二。二而一故也。
箕子
箕子。地是贵戚。位是太师。正当罔为臣仆。然其馀商之孙子。侯服于周。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周公孔孟。未尝非之。则知天吏诛一夫。与莽卓事。不可同年而语也。先儒言箕子传道则可。苏说不可非之也。盖箕子秘洪范之学而不传。则是方寸带得右一夫意思。讵足为仁人哉。
金縢
诗集传。明是未及改定者也。今此改定。见于金縢者。如此则诗传虽未及改定。而后学之从违。据此可决。何足复云云也。
答金世铉(子仁儿时。○丁亥。)
天涯相思。得此讯翰。亦足以替面。岂胜慰沃。书出逾月。更谂侍学增毖否。示着心读书力行。不为禽兽鬼魅之归。信訾至此。令人醒豁。此意切勿间断。日用之间。凡事审求其是。决去其非。积累久久。如朱先生所训。至可至可。旧习缠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543H 页
绕。知如此是病。则自今决定。不如此是药也。闻见孤陋。今日域中。孰有如大明洞师友。而有此云云耶。须知博物洽闻而不覈其实。以致识愈多而心愈窒。是今日文士所以陷溺于彼者。至为可戒也。走衰疾日痼。不免穷庐之叹。后生可视以为戒也。昏愦只此。
答金勉植(大成儿时。○丁亥。)
富春一夜之会。殆若梦中事也。先施一幅手真。飞到千里山扃。慰泻则深矣。第其间伯氏丧事。不知是何故。友爱加隆。悲痛沉痛。尚属自己。寿帏之怀。何以仰譬。第幸千万宽抑。勉尽孝弟之道。馀力读书而明之。明以慰寿帏之心。幽而慰厚地之望。至可至可。承示从复斋门下。读孟子书。甚善甚善。此书开卷第一义。剖判义利。如一刀两段。此是为己之要。于此少有依违因仍。便是买椟还珠。平生狼狈。根柢于此矣。念之念之。君今年十四。是二程脱然欲学圣人。晦翁慨然有求道之志。博求之经传之岁也。于此合有彼丈夫我丈夫之心。不可曰我为孩童也。但恐生质。不及古人耳。然不曰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乎。如此不已。则虽程,朱。亦有跂及之道矣。如何如何。此病痼日甚。非复向来出陆时气象。不足提说也。火下眼雾。不成伦脊。惟默会。
答金勉植(大成儿时。○丁亥。)
富春一夜之会。殆若梦中事也。先施一幅手真。飞到千里山扃。慰泻则深矣。第其间伯氏丧事。不知是何故。友爱加隆。悲痛沉痛。尚属自己。寿帏之怀。何以仰譬。第幸千万宽抑。勉尽孝弟之道。馀力读书而明之。明以慰寿帏之心。幽而慰厚地之望。至可至可。承示从复斋门下。读孟子书。甚善甚善。此书开卷第一义。剖判义利。如一刀两段。此是为己之要。于此少有依违因仍。便是买椟还珠。平生狼狈。根柢于此矣。念之念之。君今年十四。是二程脱然欲学圣人。晦翁慨然有求道之志。博求之经传之岁也。于此合有彼丈夫我丈夫之心。不可曰我为孩童也。但恐生质。不及古人耳。然不曰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乎。如此不已。则虽程,朱。亦有跂及之道矣。如何如何。此病痼日甚。非复向来出陆时气象。不足提说也。火下眼雾。不成伦脊。惟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