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x 页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序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4H 页
鼎谷溪亭宴游诗序
鼎谷溪亭者。曹君翊殷别业。所以聚子弟立夫子。教之诗书之所也。己亥春。家君以箯舆巡野。有言溪亭之胜者。遂召余从行。亭盖临溪而起。溪上有巨石穹窿。因以为基。临槛而唾。可以坠水。槛前有老松一树。侧挂而拂水。后庭沙地净洁。植山茶石榴者各数本。菊数十本。安怪石一。四壁皆墨画山水。潇洒无尘。可羡也。酒既行。有告主人者曰。渔者得鲤鱼四。主人欣然趋出趣脍之。银丝满盘。宾主迭酬。间以谐谑。日既夕。主人跽而请曰。今日之游乐矣。幸赐一言。以颜色吾亭可乎。家君曰然。不可以不识也。遂为诗以赠之。命余为之序。
矗石楼宴游诗序
上之四年春。家吾(一作君)移守醴泉。而外舅洪公为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方驻晋州。余赴醴泉。历谒洪公于晋。公曰乐哉。汝之来矣。召诸裨将而谓之曰。明日大宴于矗石楼。曰某。饮食之物。汝其司之。酒不芳脍不腆。汝其有尤。曰某。管弦丝竹之物。汝其司之。有不为平缓舒和之音而噍杀急切者。汝其有尤。曰某。粉白黛绿之物。汝其司之。凡抛毬乐处容舞之属。有不如律者。汝其有尤。厥明日朝。节度使建大将旗鼓。登矗石楼。诸将吏礼见讫。进所以燕乐之具。如所令焉。酒数行。公抚长剑击铜壶。愀然仰天而叹曰。昔三壮士。登斯楼而痛饮。投长江而不悔。当此之时。诸镇拥兵而不救。庙堂挟私以督过。外寇未除。内讧先发。遂使忠臣义士。骈首怀沙。吾每念及此。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4L 页
血漉漉冲肺肝矣。因泣数行慷慨。左右莫不激励毛发洒淅者。既而取玉泉之笺。纵笔题七言诗二韵。命工刻而揭之。令余叙述其事。余不敢辞。记之如此。
快宾楼宴游序
家君莅醴泉之数月。郡之有弊政民疾者。略已除革。讼狱不兴。簿牒渐简。于是设筵于快宾之楼。以诗赋试士。数郡毕集。衿带填庭。而乡大夫荐绅先生。咸来与宴。殽羞既进。朱墨交施。酒数行。有作而言者曰。岭南东方之邹鲁也。士之所趋向。皆礼义仁让之俗。其所诵习。皆周孔程朱之书。顺俗而治。俗自美焉。而诗与赋。非其所善。愿公讲行乡饮酒之礼。以观其德容。兴其礼俗可乎。家君曰敬闻命矣。有顷有作而言者曰。礼乐必待百年而兴。王者制治。其效尚然。郡守久者六年。不然二三年。虽子游为政。期月之内。其何能渐渍振作。如彼之所云乎。邑有贤者。今童蒙教官朴君是也。(名孙庆)笃行孝友。贯串经籍。顾谦让不肯引诱后生。唯杜门自修。愿公礼贤劝士。使教官不独善以为荣。而士知讲学之不可废可乎。家君曰敬闻命矣。明日躬驾而造朴公之室。(乡大夫。即朴佐郎趾庆,申佐郎完,边佐郎得龙。)
宋洞看花诗序(甲辰春)
甲辰春。余游太学。时 上劝奖诸儒生。词藻日进。赏赉便蕃。如金复仁,洪义浩尤大鸣。时相燕集于泮林。诸蒙一字之 褒者。咸来追随。共三十馀人。韩锡敏,锡伦,金秀臣,姜显永,李基庆,洪乐钦,韩致应诸人。尤其著显者。而余年最少。每谬为诸公所推诩。一日诸公相携至宋洞。时杏花盛开。而涧边柳色浓绿。列坐松树之阴。谈谐相乐。有作而言者曰。布衣游赏。不宜奢丽。然不可以无酒也。吾曹受国异恩。得赏赐纸笔多矣。宜各取纸若干。以醵一饮。不亦善乎。佥曰诺。酒既至。遂以齿序饮。余执盏而跽曰。今日之酒 君赐也。盍各赋一诗。以诵我 圣上陶铸作成之恩也。佥曰诺。诗既成。诸公属余为序。
凤谷寺述志诗序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5H 页
我星湖夫子所著书。可累百馀篇。顾后学诚浅。未及校勘成帙。岁乙卯余谪金井。始与木斋先生书议玆役。而适一二士友见过。得闻其所与议者。皆乐为之协助。乃以十月廿五。会于温阳之凤谷寺。先取家礼疾书。发凡起例。木斋手自校订。余与诸友操觚管翻写。积数日工告讫。窃惟我星翁遗书。地负海涵。玆特大鼎之一脔耳。然天下之精义大经。必节文于礼书。而礼家之宏网(一作纲)细目。实折衷于朱子。则吾友于此。亦可以由星翁之门而入朱子之室矣。奚待简篇之罄阅哉。所大惧者。吾辈皆词章记诵之业也。山门一散。各归其家。漠然付之相忘之域。而复有轻儇无行之子。鄙俚多心之类。或取小艺末技。诱以急效。或将禅味道气。指为真路。未免沮挠而自懈。眩惑而却顾。则不惟识趣卤莽。反妨进取。必将本源混浊。渐失开朗。终不得为有用之学。而难与入于尧舜之域矣。岂足为朱子之徒而星翁之后哉。笔墨有暇。相与警戒如此。遂言其志赋其事。各为诗如左。
竹栏诗社帖序
上下五千年。必与之生并一世者。不适然也。从横三万里。必与之生并一邦者。不适然也。然其齿有长幼之县。而其居在辽远之乡。则对之庄然少欢而有没世不相识者矣。凡是数者之外。又其穷达有不齐。而趣向有不同。则虽年同庚而处比邻。莫肯与之游从宴敖。此人生交结之所以不广。而我邦其甚者也。余尝与蔡迩叔议结诗社。与共叹(一作欢)乐。迩叔之言曰吾与子同庚也。多我九年者与少我九年者。吾与子皆得而友之。然多我九年者与少我九年者相值。则为之磬折为之辟席。而其会已纷纷矣。于是自多我四年者起。至少我四年者而止。共得十五人。李舟臣(名儒修),洪约汝(名时济),李圣勖(名锡夏),李子和(名致薰),李良臣(名周奭),韩徯父(名致应),柳振玉(名远鸣),沈华五(名奎鲁),尹无咎(名持讷),申景甫(名星模),韩元礼(名百源),李辉祖(名重莲)。与余兄弟与迩叔是已。玆十五人者。以相若之年。处相望之地。策名清时。齐登仕籍。而其志趣所归。与之相类。则结社为欢。贲饰太平。不亦可乎。会既成。与之约曰杏始华一会。桃始华一会。盛夏蓏果既熟一会。新凉西池赏莲一会。菊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5L 页
有华一会。冬大雪一会。岁暮盆梅放花一会。每陈酒殽笔砚。以供觞咏。少者先为之办具。至于长者。周而复之。有举男者办。有出宰者办。有进秩者办。有子弟登科者办。于是书名与约而题之曰竹栏诗社帖。以其会多在余家也。樊翁闻此事而喟然曰。盛矣哉斯会也。吾少时何得有此。此皆我圣上二十年来休养生息陶铸作成之效也。每一会。其歌咏圣泽。思所以报答之。无徒酕醄呼呶为也。迩叔属余为序。并记樊翁之诫以为叙。
菊影诗序
菊于诸花之中。其殊绝有四。晚荣其一也。耐久其一也。芳其一也。艳而不冶。洁而不凉其一也。世之号爱菊而自命以知菊之趣者。不出此四者之外。余于四者之外。又特取其烛前之影。每夜为之扫墙壁治檠釭。而萧然坐其中以自娱。一日过南皋尹彝叙而语之曰。今夕子其宿我。与我观菊。彝叙曰菊虽佳。恶得夜观哉。辞以疾。余曰但观。固请与之归。至夕谬使童子持烛。逼之于一花。引南皋观之曰不奇异乎。南皋熟视曰。异哉。子之言也。吾斯之莫之知有奇异也。余曰然。有顷令童子如法。于是除衣架书榥诸散漫参差之物。整菊之位置而令离壁。有间安烛于宜烛之处而明之。于是奇纹异形。倏焉满壁。其近者花叶交加。枝条森整。若墨画之张焉。其次婆娑彷佛舞弄纤(一作襳)襹。若月出东岭。而庭柯之在西墙也。其远者漫漶模糊。如云霞之细薄。灭没滢濙。若波涛之㳽㴐。闪忽疑似。莫可名状。于是彝叙謼然大叫。踊跃欣动。以手击膝而叹曰。奇哉异哉。天下之绝胜也。叫既定命酒。酒既酣。相与赋诗为乐。时舟臣,徯父,无咎亦会焉。
诗经讲义序(辛亥冬)
读书者唯义理是求。若义理无所得。虽日破千卷。犹之为面墙也。虽然其字义之诂训有不明则义理因而晦。或训东而为西则义理为之乖反。玆所以古儒释经。多以诂训为急者也。古今文字之异用。如华夷解语之殊音。诂训者象译也。译之不得其本意。而归而语其国曰中华文物盛矣。斯为可笑夷也。今人之读书蒙昧。而言必称三代者。何以异是。诸经皆然。诗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6H 页
为甚。诗者浏然吟讽于声容色辞之外。而其语脉倏忽。非如记事之文一问一答者。可以理势求之也。故失之一字而句义晦。失之一句而章义乱。失之一章。篇意已燕越矣。故小序废而不得为一辞者。由诂训之有不明也。窃尝念之。与寡者词拙。援多者理信。释经者苟博考于先秦两汉之文。而折衷于多寡之间。庶本义著显。顾有志不能作。辛亥秋。 上亲制诗经问八百馀条。令臣条对。臣敬受而读之。虽钜儒宿学。所不能答也。臣何言哉。于是取九经四书及古文诸子史。凡有一言只词之引诗论诗者。咸序次钞录之。于是援而对之。盖诂训既明。而义理无所事矣。书既上。 御笔批其尾曰泛引百家。其出无穷。苟非素蕴之淹博。安得有此。呜呼。臣岂能淹博哉。臣唯不敢以私意对 圣旨也。然于诗窃窃然如有所心得者。别为之序述如此。
八子百选序(内阁应教)
兵之家以选练取胜。百选十十选一。其选愈严。而其练愈精。其取胜愈必。文固不二道也。唐宋之际。作者以百数。选其八。八家之文。传者以千数。选其百。夫柤梨橙橘陈于盘。听筵者自择。奚选哉。诚以力倦于繁。精专于简。选之严者。病学者不精于练也。自夫绳纽解而载籍兴。典坟尚已。纬于二京。绮于六朝。瓢裂紫乱。倪绪纷然。昌黎氏砥柱颓波。淘颒真面。门路既寻。轩盖相望。嗣是羽翼宗门。各珍敝帚。逮皇明御宇。焯乎显文。家握隋珠。人夸侯鲭。于是栋塞牛汗。并眩交缬。后尘小儒。应酬靡暇。涉猎溲浅。津髓销铄。由是而委靡玲琐。复蹈前辙。茅坤氏悯恻矫改。扫荡啁啾。标揭八家。指南文垣。第其意宁博无约。故其选不严以广。近世之人。聪智短涩。不能博览强记。茅氏之编。亦支离而见捐矣。我 圣上右文。搜罗天地。掞摛日月。炉鞴一世。旗鼓三军。遂就八家文。铢称寸度。严选精取。共得一百首。付之剞劂。令之家肄户习。心玩躬蹈。盖欲其专精聚力。庶几免博而不精。猗欤盛哉。夫惰农弱夫。阔占耕区。责之以耝耰以时。固不逮也。委之寻丈之畦。而蓁芜硗确。明徵其不尽力也。是编也握之不盈。犹有病其博者乎。又观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6L 页
夫善书者尝隐锋而为之。病学者转至墨猪。又为之巉刻露刃。以示其正画。是编也汰削肌肤。孤存棱骨。其于得八家之宗旨。亦已尽矣。且惟 圣人之所选也。是以信之。不然其于取舍之际。反复有遗珠而怀砾者矣。昔孔子尝删诗矣。臣曰诗惟孔子能删之。八家之文。惟 圣上能选之。臣谨序。
金城方略序(内阁应教)
天下无必胜之兵。而有必胜之将。将固不可以不择也。必其为人沈鸷弘毅。渊思远览而后。能量敌审势。久而全胜。与夫勃怒锐进。取快于一时。不旋武而摧陷随之者。相去远矣。若赵充国之于金城是已。其设施方略。考之前后奏闻。凡数十馀条。而其本领即惟曰屯田是已。夫屯田之法。所以省馈饟守室屋。久于道而敌自敝者也。先是晁错请募徙实边。家室田作以备之。此已屯田之意。而其说未备。桑弘羊请轮台故地。欲驱兵远耕。此计之谬者。赖其说陈于帝既悔之后耳。孙武曰因粮于敌。军食可足。此以中国攻中国之谓也。若夫夷狄之性。以杀戮为耕。日逐水草啖酥酪。无仓廪府库之蓄。克之不过除吾患。无以因其粮。粮绝则远输。输远则士饥而民疲。夷狄得以乘之。此中国之所以屡诎。而屯田之所为作也。充国老矣。于先零䍐幵之间。必知之习计之熟。而屯田之法。必瞭然矣。然天子方问计。辄曰兵难隃度。请至金城。图而上之。何其谨也。若其粮盐茭藁之费。沟湟桥亭之役。马步聚散之期。羌胡引逐之术。莫不眉列掌示。综核缜密。又何其察也。卒使五万之羌。万于馘万于殍。三万于降而劓。无噍类。其功岂不韪哉。究其由。亦惟曰屯田是已。屯田者何。农兵之遗意也。昔者周公之制军也。乡遂以为伍。族党以为列。以稼穑之馀。教蒐狝之事。鼓铎镯铙之用。旗物车骑之势。莫不教以辨之。此圣人之兵也。后之兴者。安得不取法于是。谨序。
押海家乘序(己未秋)
在古贤哲之勉其君曰。欲法尧舜。当法祖宗。彼岂以祖宗为贤于尧舜哉。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7H 页
诚以尧舜之迹。其翘慕也邈。祖宗之范。其感发也近。故宁舍彼而趣此也。岂惟帝王家为然。虽士庶人。有是家则有是祖考。有祖考则有是家法。虽其祖考之贤。有不及孔孟。而吾之所宜法。反或有急于孔孟。此非欲私尊之为贤。其理有不得不然者也。祖考之生生而为子孙也。如菽种之而为菽。麦种之而为麦也。一朝慕粳稻之弥美也。不以所以养菽麦者为养。而插之泥水之中。未有不腐其根而萎者也。嗟乎可不慎哉。押海之丁。在高丽微而不显。至其末。有处士公岩栖。隐德不仕我 朝。盖高丽之遗民也。嗣此以降。簪组蝉赫。至九世而少衰。然以行谊著乡党。至先君得以荫仕显。先君手辑先世事迹婚系及碑志行状。编之为四卷。题之曰押海家乘。镛既相缮写之役。因取而读之曰。美哉家法也。处士公贮水火以待行旅。昭格令公作诗戒二子。月轩公托清矇。以免燕山之祸。恭安公任醉人牵马。横拿而不骂。忠靖公戒顾庵慎游文纯之门。都宪公谬被白公之枳而不自暴。若是者皆积德累仁。垂裕百世。而必有馀庆者也。至东园公。始以名节著闻。劾尔瞻于势焰当阳之时。扶永昌于大论方张之日。校理公疏救沈大孚。参议公疏斥乞粜事。皆卓荦贞固。有足以照映简策。而浑灏之气。实始少变。此家乘大略之不敢跬步而不念者也。呜呼盛矣。小子何敢议焉。日孳孳愿学而所未能焉。栗栗乎若陨渊谷。是为序。
西园遗稿序(己未冬)
文所以载道。诗言志者也。故其道不足以匡济一世。而其志枵然无所立者。虽其文嘲轰奔放而诗藻丽。是犹驱空车以作声。而倡优谈风月也。何足传哉。然所谓道与志者。本无形质可以摸索。考其立身事君之迹。与夫祸福利害之际。所趣舍而道与志显焉。则好古人之文而欲涉猎焉者。求之诚有术矣。我先祖关东观察使 赠领议政公。禀刚方之气。砺贞忠之节。当光海时。抗疏击李尔瞻。方永昌之议出置也。公挺然立异于三司之席。呜呼。古所谓仪秦不能移。贲育不能夺。排风浪拒雪霜而不可诎者。非公之谓耶。非其道有所积于躬而志有所帅其气。则虽欲矫强而黾勉之。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7L 页
万万不能也。公世以经术发迹。不以雕绘自命。屡经危辱。流离困穷。故所著诗与文。不多传。家藏止一卷。然公所作只字皆拱璧也。多乎哉。昔 英庙进月轩集而览之曰。四世三卷。可贵也。 御笔题其意而重刻之。今此编宜仿月轩集例。上载都宪公所著述。下附校理公参议公之所著述。亦四世三卷而止。幸而有时。即剖劂何难哉。镛于公若有私慕焉。为之序以俟之。
岭南人物考序
岭南古新罗国也。长白山之脉。由五台至太白。为新罗之镇。西为小白主屹。西南为智异山而止。为新罗之屏蔽。潢水出太白山。西南为洛东。又东南入于海。凡域中之水。辐凑筋会而归于一。是故其山川风气。与诸道绝殊。其人物多英伟桀特。而作事牢固。不喜纤丽。每有大议论。一邦沕然归一。无所岐贰。自晦斋退溪诸先生以来。士皆崇尚礼义。虽有乖戾者。其揖逊致容。皆学者也。 上之二十二年。命取岭南诸闻人言行事迹。钞撮为书。蔡文肃为总裁。而仲氏与韩徯甫诸人。实掌斯役。越明年余自谷山还。仲氏出其草稿而示之曰。不其伟欤。不过数百年。一邦之献。若是其多也。其卓行高谊之信而有徵者。若是其炤耀也。子知其所以然乎。以教之有素也。三代而降。学校之制隳。而教人之法绝。故民皆自生自长。其智者或自悟而能挢揉其血气之病。愚者安其暴而莫之改以终。玆所以人物之皆眇然也。岭南则不然。以校院为家塾。以师友为亲戚。群游曹习而资其观感。其材质苟善。安得不成就如是也。人不可以无教也。余曰其以是夫。是为序。
南荷唱酬集序
人莫不有友。然友文艺者。有时乎争其技能。起衅于只字一句之工拙而不保其好。友名节者有时乎矫激相高。贰意于升沈诎信之际而不保其好。友道学者或繇经义之甲乙。或繇礼论之枘凿。聚讼纷然。终成仇隙者。尤不可胜计。唯德行之友。其始也交相感慕。其久也翕然薰渍。终之若金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8H 页
石胶漆而不可离焉。故其为友至艰。而既友无变。此可谓君子之友也。昔先子孤居乡里。不乐交结。年几四十而无友。得南居韩公而后。欣然归而语诸弟曰。是吾友也。吾今而后得一友矣。而韩公之所以语其亲者亦如此。自是以来。凡有疾病忧戚。其相扶持相怜也者。如同气之昆弟也。其追随谭宴书牍赠遗之间。沕然无物我者。盖将三十年。而先子先逝。迨先子之没。而又与吾诸父友如昆弟。抚吾昆弟如子侄者。又四五年而韩公逝。呜呼。友如是尽之矣。盖韩公孝子也。其事亲有深爱。先子之所取乎韩公者以此。而韩公之所以友先子者。亦岂异是哉。镛于是知德行之友无变也。孟子曰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若韩公者。可谓一国之善士也。先子尝解官家居。每有使至汉阳。辄寄所作诗求和。韩公亦如之。久而为编。名之曰南荷唱酬集。此其编也。呜呼至矣。先子自号荷石。
泛斋集序
昔南皋子妙年擢第。名噪都下。人争诵其文若诗。独先君喟然叹曰君辈不知也。彼其才固亦才矣。若其妙年策名。则天所以报其先也。其先子泛斋公髫龀发言成章。稍长以名家。见数于诸钜工。甫踰冠不幸夭。君子疑之。今其儿以是矣。近岁南皋挈家至汉阳。则与余益密。日为诗饮酒。穷昼达夜而不知止。南皋下笔惊人。词气夐绝流俗。余于是乎疑先子之言曰。夫泛斋何如哉。一日南皋袖一卷。泣谓余曰此唯吾先人泛斋之诗也。君其叙之。余谨盥手而读之。瞠然变乎色而复之曰。是苏杭川蜀间名工才士之所能为。非东土之笔。是老师宿匠沈雄瑰杰之所能为。非英年翡韡之手也。呜呼。吾独不得追随偃仰于笔砚之末。洗百年之垢秽。振一方之寂寥乎。诗有二难。非琢字鍊句之精熟之难。非体物写情之微妙之难。唯自然一难也。浏然其有馀韵二难也。今斯编也。于斯二者乎有馀。馀何言哉。南皋以诗雄一世。然喻之以书。其献之也与。
中书社约序(庚申冬)
授民之业有四。商为裕。农工次之。其最匮者士也。绩文之具有四。砚为寿。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8L 页
纸墨次之。其难给者笔也。以最贫之业。而求难给之具。其必有道矣。吾宗之居苕川。今且七世。地不宜农作。惟世攻文史。顾族蕃而产益落。乃纸墨抵金。矧难给者哉。诸宗议醵钱取殖。以供笔床。名之曰中书之社。盖其事则鄙。文之以美名如是也。昔范文正立义庄。宗族至今赖之。余无宦业。不能效古人所为。乃敛货于贫窭之宗。共谋纤啬之利。是又余所大愧也。
词林题名录序(戊午)
士之生于斯世也。与名俱生。而其所处名也不同。名至而我违之。谓之逃名。我与名俱至。谓之扬名。名不至而我迎之。谓之要名。要名者已庳。君子不为也。逃名者已高。君子不为也。惟行修而德积。艺成而材备。升不失天下之显名者。虽圣人不耻也。矧庸士哉。我邦用人有方。隅襁褓而穷达判。以故士亦无所蕲望。皆录录以自终。甘与草木而同腐。其情可悲而其迹可耻也。夫迎而不至而自画焉。与迎而可至而要之者。其相去几希。斯其所谓其迹可耻也。余至谷州之明年。招州之士而揖之曰。诸生德未成矣。蒲车玉帛至乎哉。艺未精矣。红笺紫诰至乎哉。进之而无所荣。褰裳乎哉。绌之而无所辱。扼捥乎哉。倡优天下之贱工也。选而不与焉则耻之。耻则激。激则进。进则德可成而艺可精也。于是选之得六十人。为之锦绣装池。书其名而阁之。春秋考其艺赏有差。名之曰词林录。
村病或治序
余至鬐城之数月。家儿寄医书数十卷及药草一笼。谪中绝无书籍。不免以是书寓目。有病亦遂以是药疗之。一日馆人之子请曰鬐之俗。得病唯巫禳。禳而不验。唯食蛇。蛇而不效。浩然长逝已矣。公盍以公所寓目者。惠玆僻乡。余曰善。吾为若为之。于是选其中简易诸方录之。兼采本草主治之品而附之各病之末。佐使列四五者不录也。远物稀品樵苏之不知名者不录也。书凡四十馀叶。可谓简矣。名之曰村病或治。村者鄙之也。或之者疑之也。虽然苟善用之。亦足以活人命也。视世之不辨性气。杂列寒温。东撞西掣而不见功者。安知不反复胜也。药既简。必其主方也。其取效不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9H 页
专且速乎。所恨者将约必先博。而所取书止数十卷尔。他日幸而得还。将因斯例而广之。庶乎其改或之之名也欤。上编终之以酒病。下编终之以色病。亦寓余警世卫生之微意云。
荷潭禁松帖序(庚申春)
一传两两传三。至于千万者盖有之。人之有子孙。树木之有种落。泉货之有殖利皆是也。今欲聚泉货之利。以衍树木之种。使既化之人。克有赖乎子孙之蕃茂者。不亦善乎。吾王考与先人坟墓。寄在荷潭。而洪斯文圣长氏先兆。寔亦同阡。自是两家之于守其兆域。必合诚并力若昆弟然。第山性砠硗。树木不能畅。惧岁久童濯。谋各出钱。以勖培植。议既完。里中黎庶咸曰善哉。吾属萃居山下。即古所称守冢户也。可不共相玆役。遂并许题名。上下共若干人。咨汝黎庶。体吾辈至切之情。毕诚辅助。使樵童牧竖不敢踯躅。而长条茂干。莫之夭阏。则吾辈之受赐厚矣。当令泉货至千万。归之黎庶。树木至千万。归之坟墓。子孙至千万。永诵吾辈。而吾辈之志事毕矣。礼曰为宫室。不斩于丘木。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斯义也。吾又与圣长氏勉之。
麻科会通序
昔范文正有言曰。吾读书学道。要以活天下之命。不然读黄帝书。深究医奥。是亦可以活人。古人立心之慈且弘如是也。近世有李蒙叟。其人志卓荦不成名。欲活人不能。取麻疹书独自探赜。活婴稚以万数。而不佞其一也。不佞既繇李蒙叟得活。意欲酬无可为。乃取蒙叟书。溯其源探其本。得中国疹书数十种。上下䌷绎。具详条例。顾其书皆散漫杂出。不便考检。而麻为病。酷迅暴烈。争时急。以判性命。非如他病可岁月谋也。于是支分类萃。眉列掌示。使病家开卷得方。不烦搜索。凡五易藁而书始成。嗟乎。蒙叟而尚在。庶犁然会意也。嗟乎。病之无医也久矣。诸病皆然而麻为甚。何则。医之业医为利也。麻盖数十年一至。业此而安所利乎。业之无所蕲。临之不能药。又可耻臆之而夭人命。噫其忍矣。麻方如灯檠雨笠。方霄方雨。汲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79L 页
汲呼觅。既朝既晴。漠然相忘。斯则吾人之志短也。使吾人知来年有兵。必家缮甲而邑完筑矣。兵何尝尽刘人哉。何麻之杀伤更酷。而人且恬如而不惧也。则不佞之为是书。不惟不负蒙叟。真不愧范文正矣。第不佞素暗医旨。不能拣择去取。未免溲渤具收。僻乡人士。苟不审病情。妄信此书。辄投以峻剂毒味。未或不败。此又不佞之所大惧也。
友松集序(友松金公世奎也。)
世之顶峨冠拱阔袖。擎跽而瞑目。凝然若泥塑人者。岂皆真道学君子。于是而𠴲唅焉交誉之者。岂皆真慕悦者哉。唯利不偿劳而力为之者。亲之无可荣而屈己就之者。斯可谓学真而慕不伪也。我邦专尚世阀。故生乎匹庶之家。虽学贯洙泗。理通濂洛。旌招之礼。未或偶及。而荐绅大夫卒莫肯延誉结交于当时者坐是。贵强子弟。朝窥理窟。暮涉要津者。项背相望。而匹庶而向学。盖绝无之。不佞昔游和顺。仅得一人焉。即友松逸士金公是已。其地走卒者兄。其位措大。其殁而朽百八十年。其子孙槱(一作樵)苏。而其师困斋。其友郑愚伏李芝峰诸人。其向风慕义。心悦诚服。掇遗馥拾馀沈。犹恐其湮没者。曹进士台瑞氏也。则其真真乐善。与物无营。超诣力践。睟面盎背。望之若祥麟威凤。而遗风馀韵。没犹不衰。又可知也。不然者。公诚何所为而为学。困斋何不不屑。愚伏芝峰何以屈己。台瑞氏乐放旷疏脱。不规规于绳尺者。又何苦缀遗文于断烂之纸。谋寿其传哉。则不佞之旷世而相感者。无待乎遗文之卒业。然尝盥手而读之。其诗若丹诠道诀。而踔厉沈郁。有足感发。其学尊尚程朱。若泰山乔岳。而至其章句诂训之末。不苟合焉。真醇笃之资而杰鷔之流也。彼阳蒙虎皮。阴拄豕腹。以盗名而窃禄者。庶乎知所愧欤。如不知愧。不佞请以和顺为公立乡以愧之。
送李参判(基让)使燕京序
古者大夫之使于异国者。见一事之小而知其国礼义之敦薄。见一物之微而知其国法纪之弛立。以之卜盛衰决兴败。是之谓觇国。觇国非有明敏睿知出乎其类者。不能也。若夫视田畴之易而观其所以治之之器。视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0H 页
物产之丰而求其所以出之之法。此一象鞮之所能为。而何贤愚之足问哉。燕之距汉阳三千馀里。而冠盖之往复徕去者。绎绎乎织于路矣。而所以利用厚生之物。曾未有得其一而归传之者。何人之恝然无泽物之志。若是其极哉。茯庵李公少有志乎实用之学。沈淹荫途。无所成名。圣上知其贤。赐之出身。不数年位亚卿。今又使于异国。国之倚公。顾何如也。公将何术而报 国也。为斯民思有以利用而厚生。使万世永赖焉。则斯其为报国不浅鲜矣。使两国而有事乎。公尚能觇国而有裕矣。况目之所睹。手之所摸。象鞮之所能为者。公其有不能哉。昔文益渐得棉之种。而归而种之。并得其搅车軖车之制而传之民间。民间谓軖为文来。而不忘其功。不其伟欤。于公之行。唯以是勉之。
送韩校理(致应)使燕序(时为书状官)
国于长城之南五岭之北。谓之中国。而国于辽河之东谓之东国。东国之人而游乎中国者。人莫不叹詑歆艳。以余观之。其所谓中国者。吾不知其为中。而所谓东国者。吾不知其为东也。夫以日在顶上为午。而午之距日出入。其时刻同焉。则知吾所立得东西之中矣。北极出地高若干度。而南极入地低若干度。唯得全之半焉。则知吾所立。得南北之中矣。夫既得东西南北之中。则无所往而非中国。乌睹所谓东国哉。夫既无所往而非中国。乌睹所谓中国哉。即所谓中国者。何以称焉。有尧舜禹汤之治之谓中国。有孔颜思孟之学之谓中国。今所以谓中国者何存焉。若圣人之治。圣人之学。东国既得而移之矣。复何必求诸远哉。唯田畴种植之有便利之法。而使五谷茁茂焉。则是古良吏之遗惠也。文词艺术之有博雅之能。而不为鄙俚焉。则是古名士之馀韵也。今所宜取益于中国也者。斯而已。外是则强勍鸷悍之风。淫巧奇诡之技。夷礼俗荡人心。而非先王之所务也。何观焉。吾友徯甫将衔命赴燕。颇以游乎中国。自多于色。余故为中东之说以折之。因而勉之如此。
送朴校理(钟淳)使燕序(时为书状官)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0L 页
朴学士兼善。余乡里交也。自余散秩閒居。凡僚友故旧之素尝拍肩而接武者。莫肯一顾。唯兼善时过之。吾是以知兼善之澹于宦也。朝之士大夫有出疆之役者。余尝观之矣。轩轺咽于巷。象鞮富客盈其室。及兼善之为书状也。门屏阒然如常时。吾是以知兼善之疏于利也。夫澹于宦者。其察物也明。疏于利者。其御奸也严。既明且严。其于为书状也尽之矣。吾复何勉哉。苕川兼善之所尝与余游者也。余已买宅一区。及兼善之未还。而吾将隐矣。兼善其努力忠勤。以善事明时也。吾将隐。是为序。
送沈(奎鲁)校理李(重莲)翰林游金刚山序
耳恶乎聪。将以听呼而赴。听喝而止。听哮咆以辟害也。及其至也。为之金石丝竹流商刻羽以悦之。目恶乎明。将以辨夷险别乾湿。令得以取舍前却也。及其至也。为之奇花异草书画古物以娱之。山恶乎磅礴。将以障风气蓄水泉。生金银铜铁美材宝石。以利用厚生也。及其至也。有如金刚者起。物理之不可诘如是也。金刚之山。五谷不生。而三金八石楩楠豫樟齿革羽毛之属。无一而得资焉。其所为超物惊人。以名于天下者。不过乎峭峰矗石诡形怪态及泓渟激泻琮琤演漾之水而已。人之涉川原赍糇粮。披蒙茸历巉岩。汗背胁息。必以一见为快者。抑奚以哉。将丝竹徵羽之为不足而听琮琤激泻以悦之。花木古物之为不足而观峭峰怪石以娱之也。其所以殉耳目之欲。不尤甚哉。吾见其多欲也。何世之予斯人为清高恬澹者乎。曰我知之矣。凡耳目之所为辨呼喝别夷险者。皆以养其口体也。若所为丝竹花木者。以心神也。山之兴宝货诸物以利用者。皆以养人之口体也。其为峭峰怪石琮琤激泻以供玩者。为心神也。凡所以养口体者虽小。殉之为私欲。其以养心神者。虽殉而不知反。君子不谓贪也。吾友沈华五,李辉祖将游金刚。于其行。书此以赠之。令二子者知所以养心神也。
兵曹参判吴公(大益)七十一寿序(己未)
人之愿延生而益寿者何以哉。世之有诸福之乐。非寿不能享也。然世之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1H 页
所谓福者。大抵有二。出而树旗旄横组绶。陈歌笙挟粉黛。入则轩车绣裳。入君门坐庙堂。以听四方之谟画。是之谓热福。居深山之中。衣薜荔蹑草履。临清泉而濯足。倚古松而舒啸。堂上置名琴古磬。棋一枰书一楼。堂前养白鹤一双。种奇花异木及诸延年益气之药。时与山僧羽客。相往还消摇为乐。不知岁月之去来。不闻朝野之治乱者。是之谓清福。人之择于斯二者之中。唯其性。若天之所甚惜而芹(一作靳)予之者。乃清福是已。故得热福者滔滔。而得清福者盖无几焉。有人于此。勃然攘其臂而号于众曰。二者吾将并获而俱享之。人莫不哑然冷笑者。天且疾其傲妄而莫之予矣。有人于此。又为之号于众曰。吾将三分吾一生。首一分为清。中一分为热。末一分复为清。人尤却走而莫肯终听矣。前兵曹参判吴公。少日得丹阳为之窟。尝以纶巾羽扇。骑玄鹤骖白鹿而游敖于云岩舍人岩之间。(吴公尝骑木鹤降于舍人岩。家驯一鹿。出必从之。)中岁出而仕。跻金华上玉堂。历扬内外。位至亚卿。晚年复归丹阳。药炉丹灶。悉修其初年之所尝为。年今七十一。韶颜白发。望之若神仙中人。嗟乎。均吾民也。天其奚独于公乎。厚饷之若是哉。如公者。其出世入世。飘忽闪倏。不可摸捉。即之茫然而失所意也。而其寿容有既哉。天所厚者。非人之所能度也。敢以是为公寿。
兵曹判书叶西权公(𧟓)七十一寿序(己未)
镛窃观朝廷之上。位至卿相。而其诸福全备者。盖绝罕焉。或曰名位者造物之所忌也。故既予之以轩车绣裳之荣。则啬其馀而稍夺之。镛窃以为不然也。君子得位。行其德。不贤者得位。播其恶。德泽施于民者。天将益予之以福。用酬其善。矧可云稍夺之哉。稍夺之者。必其威虐被于物。而天亦不得而私之者也。前兵曹判书叶西权公。位上卿而子男三人。居爽垲之室。而又有陂池田园。在其乡里。今年七十一。具酒膳会亲友而乐之。可谓诸福备矣。天其偏厚公为私人而独予之诸福哉。公前后任州郡者三。按一道为观察者二。所至百姓宁谧。既去思念公不已。岂非所谓德泽施于民者耶。天又安得不益予之福。用酬其善哉。且夫人之谓福为吉祥者。以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1L 页
福之必可乐也。则所期在乐不在乎福。然人有生而贵生而富。居然而子居然而老者。虽福不知其为乐也。公少为文不利。历落无所成。既通籍于朝。而官不调。周流台省二十馀年。一朝相臣荐其贤。 圣主奖其能。畀之以方伯铨衡之职而不拘也。以故仕宦之难与其可乐。唯公深知之。公少无嗣。取族人之子以为子。既而嫡妾皆举一男。皆能绩文缮行而服勤以诚。以故子嗣之难与其可乐。唯公深知之。公少贫困而多病。前后经笃疾几殊者屡。今田宅足以供养。而年纪望八旬。以故卫生摄生之难与年寿之可乐也。唯公深知之。世之有公之福与公之寿者有之矣。而有公之乐与公之知者。又绝稀也。镛请以是为公寿。公曰诺。
右副承旨庚坞韩公(光植)七十一寿序(己未)
人性之有不同而士品以别。其下者已之。上之有清士焉有高士焉有奇士焉。然其志或不能无所为而为。是则其所谓清者。吾不知其为清也。而高者奇者。吾不知其高奇也。唯澹者无意之所能为。有意不能澹。故士之澹者难得也。于今得一人焉。庚坞韩公是也。有可苦焉澹如也。有可乐焉澹如也。老而无子。或劝公立嗣者。公曰然。既而不立焉。家素贫。中岁知县。或劝公置田宅者。公曰然。既而不置焉。晚年多病。或劝公服药者。公曰然。既而安之也。公少勤苦绩文史诗律。藻雅精工。尤工骈俪。使佗人而有是也。必将掀髯鼓吻。唱酬赌胜以自雄。公且澹然若无所识者。公晚被 宠拔。跻玉署坐东壁。辟政府为舍人。使佗人而有是也。将飘长缨振清玉。以益求其进。公且澹然若布衣时。公年及七耋。亲戚胥庆。使他人而有是也。将陈酒殽会宾友。以欢呼为乐。公且澹然不以为意。若公者可谓难得者矣。人所以损其寿命者。以热欲也。岂唯声色货利爵禄有热欲哉。欲为清为高为奇者之有热欲于是名也。将有甚于彼者。水火攻其中。血气被其戕。而年寿为之损矣。若公者既澹矣。如之何其不寿也。公不以寿张于人。人莫有为公寿者。镛窃有私慕公者。为文以寿之。
刑曹判书弘文馆提学丁公七十八寿序(庚申)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2H 页
国家设公卿。待有德者命之。置文苑提衡。待博学高文者居之。建灵寿阁。待列卿之寿至耆耋者。为之图画其像。而继其药饵酥酪以尊礼之。仕宦而得是三者而并宅之者。盖鲜矣。族父海左公少以文词。名噪荐绅。在 英庙朝。选入湖堂。顷刻千言。风樯阵马。独步一世。而其文可知矣。在 当宁朝手握铨柄。进可以进退人物。而顾固守此东冈之陂。匹马萧然。若白驹之不可絷。风波万变而皭然不受泥滓之涴。而其德可知矣。年至七十已八年矣。曩所谓三者之宅。一未及焉。公固澹然。而公议惜之。前年特擢为刑曹判书。得题名于灵寿之帖。今年特授之弘文馆提学。遂得兼三者而宅之。公固澹然。而公议稍慰也。有以是庆于公者。公曰吾家素谦挹。而吾所至过矣。曰然有上公焉。爵秩之极也。有大学士焉。文苑之极也。有赐几杖之礼焉。优老之极也。公皆不得焉。而公何忧哉。易曰亢龙有悔。以其位已极而进无所往也。今公所宅。皆亚于其极者。而公谦挹如此。是公所以受此也。在谦之明夷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请以是为公寿。
佥知中枢府事韩公(光传)七十四寿序(乙卯冬)
镛之谪金井也。凡金井之物。一脔不以踰洌水之北。及岁将尽。忽念之。今佥知中枢府事韩公明年七十四。镛独安得恝然哉。于是伐竹取沥而为之酒。并具殽脯饧饵之物。驰书至京而为公寿曰。镛窃闻之。仁者必寿。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公之得遐寿也。以至性之有足以受是报者。公晚而无嗣。今胤子俨然若老成人。其事公如公之事先大夫者。将此子之获其报而寿。又如公矣。公其多福哉。镛又思之。公今寿过孔子矣。孔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庶无大过矣。使孔子而得公之寿。其所为。唯学易而已。公其韶颜皓发。焚香默坐。深求乎往复消长之理。吉凶悔吝之义。唯日孳孳而不知倦焉。镛得蒙被 国恩。幸还京国。将执贽为礼而就公请学。庶几早为之寡过之图。不复流落如是也。敢以是请。
知中枢府事申公(义清)百岁寿序(壬子春)
百年者。三万六千六百日之积也。太阳一日一周天。周天三百六十度。积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2L 页
三万六千六百日而计之。则太阳行一千三百十七万六千度矣。百年其可易言哉。一日九十六刻。共得一千四百四十分。积三万六千六百日而计之。则三百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刻。共得分五千二百七十万四千矣。百年其可易言哉。有人焉。令正身直立而俟太阳之徙一度。必不能也。有人焉。令瞪目不瞬而俟一分之顷。必不能也。其所以不能俟者。由太阳之徙一度与一分之顷。皆迟重悠久。而吾力有不支也。由是言之。一日未尝非久。矧百年哉。故天之生人也。既已许之以百年之寿。而及其予之也。盖甚惜之。昔韩文公欲解宪宗之惑。穷搜极觅于数千百年之上。而得寿百年者仅七八而止。百年之绝无而仅有如是矣。故古者天子巡守方岳。问百年者就见之。其尊礼在诸岳牧之上。岂不以斯人者。天之所眷。而不可以常典待之欤。 上之十六年春。忠清道观察使以清州百岁老人申公闻。上曰其筋力何如。询之如五六十者。于是驿召至京。授之正二品之职。而赐对于熙政堂。申公以童颜绿发。摄齐升堂。步履轻健。 上赐之酒而问之曰子孙几何。曰子女孙曾共六十馀人。臣敬以臣寿福献之。奉所赐酒还进。 上受而啐之。既退。 命群臣在馆阁者为诗文以送之。臣镛既承命作笺。又为之序其事如此。(御题曰本朝百岁老人申义清。请献寿福笺。)
族曾王母朴淑夫人九十五寿序(癸卯)
人方幼眇时。其所期愿。唯安富尊荣。然所谓安富尊荣者。非先得寿为之基。则无所傅焉。故人之所急寿也。然人年四十而血气少衰。至六十大衰。耳始聋目始昏。齿牙皆脱落。言语多颠错。哮喘呻吟。委顿而不能起。若是者虽至大耋不乐。必其精力旺健。能与人同。然后可谓有寿之安也。然人莫不慈其子。而孝于亲者绝稀。若子孙妇女恝然无深爱。而不察乎温凊饥饱之节。虽寿其心常苦。必有孝养之子。左右周旋。怡愉以顺吾之志。然后可谓有寿之荣也。然苟其家世贫窭。菽水难继。男执樵苏。女亲井臼。虽其纯诚著达。而吾心每与之同忧。必其牲醴丰足。帛絮堆叠。不见其窘匮者而后。可谓有寿之富也。然匹庶之家。行贾殖货而起者。虽其所供给如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3H 页
公相。终之为卑贱。必有冠冕车舆帷盖印绶之等。得盛陈其威仪。然后可谓有寿之尊也。寿至大耋而能兼是四者之乐而有之者。天下盖绝无也。吾族曾王母淑夫人今年九十五。月下能以线串针。与人语呫嗫无不达。齿落复生。齧肥如少时。而其气体安矣。胤子今镇川公天性至孝。年将六十。若婴儿之慕其亲。一家化之。童孙尺婢。莫不尽心服勤而其心荣矣。家故贫。 朝廷察其孝。畀之一县。令以专城养。于是以板舆奉至府。甘旨唯其志而尊且富矣。天之饷淑夫人。顾不厚欤。天岂徒然哉。淑夫人少以名家子。及归于我。善事舅姑。婉顺有妇德。宗党胥悦。乃其福如此。其报施有不可诬者。今年春。镛以进士游历至镇川。乐观其所为养。而为文以贺之。兼以劝世之为人妇者。
尹季渊兄嫂申孺人六十一寿序
昔余童丱时。方游戏江皋。有客从柳树边来。丰颧而饱颔。休休然若古之人。既上堂。言貌厖疏。大与人异。时先君子命余升而拜之曰。汝等不知也。昔我先人性恬澹。不喜交游。唯骊江故正字尹公。特相友善。毕世而若胶漆然。彼固尹公之子。字曰季渊。季渊既长汝十岁。而辈行与我并。汝其拜之。呜虖。历历如昨日事矣。季渊幼养于嫂。长则善事。上游诸名士。咸以笃行称。今其嫂申孺人春秋六十一。体康强无疾。而子孙昌衍。季渊为之觞以燕其宗族邻里。既又至京师。过余而为之说。察其色翕翕如孝子之庆其亲也。嗟夫。真笃行矣。使天下之为嫂叔者。皆如季渊之为。则圣人之制礼也奈何。圣人之制礼也。将以亲亲。然其于嫂叔也。必推而远之。故礼嫂叔不通问不亲受。尊严其称而不相抚焉。为其恩爱之无所须也。有或早丧怙恃。为兄嫂所育者。往往事之谨如母。亦以至行闻于乡光于册。如颜含,第五访,徐彦伯,王圭,赵弘智,韩愈之伦。皆表表可述。若是者非礼家之所能虑。虽圣人宜若不可以推之使远也。则季渊之觞其嫂与余之寿人之嫂也。绰乎其有辞矣。矧余有融膺之好者哉。赞曰事嫂谨如事母。令事母当何如。庆嫂觞如寿亲。令寿亲当何如。呜虖。此固孝子之所以不忘其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3L 页
亲也欤。
送震泽申公(光河)游白头山序(己酉)
坤舆之磅礴也。为之丘陵坟衍。以障风气别水支足矣。其或为屹然巨特。蟠结数千里不已。若太行恒山岱宗之类。出乎其萃者。抑何以哉。盖不如是。不足以镇方隅蓄灵怪。为万物望也。天子之巡守也。唯入都鄙。省耕敛协时月正律度足矣。又何为凌险陟高。至于方岳之上而后已哉。盖有天下者。不敢不辨方位礼神祇。以答天之眷命也。夫以其重若此。而为下民者方且置之。不一顾曰。彼何为者。是亦壤虫已矣。故有若张骞司马迁郦道元者。平生竭其力疲其筋。穷天维绝地极。至其所欲至而止。或为之纪述以诏后。若是者亦性之所安耳。白头山即经所云不咸山。而地志称长白山者是也。其脉西起鲜卑。东北至黑龙江之上。其一支南折至我界之北。崛起而为之祖。北镇女真乌喇。南为靺鞨。西为闾延茂昌。西南为渤海。其根蟠地将数千百里。上为大泽周八十里。 清帝遣穆克登立碑为界而封之。列之五岳而为六。时节享祀唯谨。今其尊且重。又非前古之比。其距汉阳二千馀里。而数百年来。未有一夫褰裳就之者。其亦寂寥可叹也已。近岁有沧海居士郑澜者。自言观白头山而来。然其说多与前人所记述不合。识者疑其未尝观白头山也。震泽申公诗名冠一世。顾于山有癖。国内名山若妙香怾怛五台俗离之伦。盖莫不穷其顶。唯白头之未至也。今年其从子司谏公出为镜城判官。公踊跃以喜曰。吾事成矣。遂飘然奋袂而去。于其行。不可无赠。赠以言如此。
送尹无咎出守祥原序(庚戌)
士之出身而事君也。将以承君之宠而荣一己欤。抑事君以申吾之志。而布德泽于黎民也。自词科之兴。人主以文艺为游豫。臣下以翰墨为俳优。相与追逐于琼宫瑶台之间。以荣其一己而止。其有邋遢倥侗不能姣巧者则黜之使牧民。于是重内轻外之说作。而生民日以瘁矣。然中国之制。凡新进士出身者。即出为诸州推官判官。秩满而报其政。然后始入为翰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4H 页
林及经筵讲官。其意犹善也。 国朝崇尚文学。顾于民虑。有所未周。持峻望者有终身馆阁。而未尝一日于临民。盖敝俗非法之善也。尹无咎以湖中一布衣。一朝名登桂籍。而 君相之所以进用者太骤。今日荐之于翰林。明日荐之于史局。又明日隶之阁课而为讲官。登之台省而为谏官。旬日之间。践历清华之职殆尽。自 圣明御极以来所未有也。无咎虽才术绝伦。将何以堪此哉。幸而有不悦者起而攻无咎力。于是 上为之调停也。而出无咎令守祥原。朝之自以为爱无咎者咸惜之。独余为无咎贺曰善哉。子之行也。人不知友其弟者。其事亲也不孝。人不知牧吾民者。其事君也不忠。子尝知牧民乎。何以事君。使子而处金华玉署之上。唯日酣饮傲兀。不知天之高地之厚矣。今屈之以簿书讼狱之烦。使得知所困焉。此圣主所以玉汝于成。非直调停已也。子其念之。且子有老母。家贫无以养。今专城矣。岂若持被于四仙之阁。而令母苦哉。子将何以报国恩也。
送荣川李监察(仁行)还山序
吾友司宪府监察李君公宅。忠信瑰杰之士也。隐居竹岭之南。不求绠汲。朝廷再以职召。既而因事罢以归。于是凡其素相结以道义者。莫不为之咨嗟惋惜。而余窃独为李公宅贺之。携酒与殽。就其馆而送之曰。公宅行矣。人有竦肩直膂。意扬扬自逸。而其趋日庳。有摧眉屈颈。志郁郁不信。而其蓄日深。使公宅翱翔乎郎署之列。容裔乎令长之任。听受词讼。奔奏簿书。曾不足以展其怀抱。而适与录录鄙夫。厚其廪以自封者。将无同矣。今公宅既不官矣。归将何为。芸欤。见其指柔而泽矣。贾欤。力不足以驱车远迈。将颛心壹意。谢纷绝冗。挟晦翁之书而登愚山之门。遵苏湖之蹊而接陶山之绪。穷天人而乐性命。笃彝伦而尽孝弟。退而与乡党宗族。杜门下惟(一作帷)。讲明春秋之义。著书立言。遗诏后世之人。使庠塾少年。得有所宗仰。而义理蕴奥。得以徵信于万世。则公宅之所成就。岂不卓荦照耀人哉。余知公宅之志如此。与之言。遂书以赠。
送郑瀚赴结城序(庚申春)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4L 页
国制经幄之臣。家贫亲老者。许令自陈乞郡县以养。其馀掌铨家察畀之使得养。此皆 列圣达孝不匮。思所以锡其类者也。宪府掌令郑君出知结城县。以有大夫人养。于其行。请余以言。余唯令长之理万民。犹人主之御具臣也。今人主既以我之所以事亲者锡其臣。而令长不以人主之所以锡我者锡其民。乌可乎哉。然人主之所以锡我者。皆我之所未尝有者。而我之所以锡我民者。即不过全其所尝有者。而不剥之夺之焉已矣。其为之不愈易为力而不为之。不愈益为罪也乎。设燕饮以娱之。馈米肉以养之。此固令长之所以养其民之亲也。然选高年而已。为不可遍也。养一日而已。为不可久也。省刑罚薄赋敛。察桀黠侵虐者而禁制之。使各安其生乐其业。得以孝养其父母。则民之诵令长之锡也。犹令长之诵人主也。如是而后。为孝于亲。如是而后。为忠于君。若夫慈于民。其职也。君其勉乎哉。
送浮屠海镒游岭南序
长白山之脉。南驰为七宝为铁岭湫池为怾怛为五台。又南为大白。西为主屹为俗离。微于秋风。又南为智异。遇海而止。其东古新罗驾洛五伽倻之地。其西古百济诸郡也。山之将止。其踸腾翔舞。绉蹙郁怒益甚。故其精气之所亭毒。多瑰奇桀骜之士。而其间有不偶者出。往往逃浮屠以自高。故自智异左右。多名僧韵释。此其势然也。释海镒。康津人也。少好书。既而曰是圣人之糖粕也。既而得首楞严而读之曰。是可以安也。遂薙其发而投之。君子惜之。嘉庆癸亥春。得檀越钱十五六万。尽以施白莲寺。寺旧敝事多废。于是乎悉兴之。既竣。东游智异之东。欲尽观其所谓佳山水。而与所谓名僧韵释者游。将行丐余言。余拙不能言。述古事一则以副之曰。昔一僧䖃甚。有观法书者。僧曰贤观书总是书。我观书总是禅。朱子许其发三若三菩提心。吾知子所观山川人物。总是禅。吾又何言。
赠金生序(康津作)
穷居𢾅门。朝日有扣其扃而亟欲入者。问之。曰我和顺人也。又问之。曰我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5H 页
友松金处士之孙也。和顺者。余先子之桐乡。而友松处士者。余所为序其文者也。是不可以拒之也。启之使入。盖枯槁拙卤一野老也。坐未定。泫然流涕。曰玆何事也。询其所以过余之意。曰乡中诸长老多劝之往者。嗟乎难矣。于子之行。余知先子之政善也。和顺之俗美也。 朝廷之德厚也。贤者之泽远也。先子之去是县。今二十有五年矣。民犹诵慕之不衰。施及其不肖子如余者。而其政可知也。其政诚善矣。苟其俗儇薄而轻背之。虽杜召弗顾也。而其俗可知也。其俗诚美矣。苟司败之臣。篱余之屋而棘余之櫩。则和顺之人。虽欲慰余于独。其可得乎。而其德可知也。虽然非有乐善好义守耿介之操。如友松处士者。遗其懿于厥胤。又其肯踰昆岖历冰雪。茧其足而过余哉。是则贤者之泽未易究也。嗟乎。贤者之后。斯其行者远矣。问其业。曰肩一欃。游智异德裕诸名山。采药以给食。余郁郁久居。闻其言而悦之。又安能从子游乎智异德裕之间。饵灵根以延馀景。徜徉乎不知所终哉。聊述其所与语者以予之。
盘山丁氏世稿序
阀阅家。愚夫芥拾青紫。处遐裔而沾一命之禄者。必其人贤豪俊桀也。席宠藉荫者。败军之将。铭勒鼎钟。起清门而垂咫尺之功者。必其人忠臣义士也。都馆阁而践华清者。芜词寿传金石。职微力薄而能以其遗芬剩馥。绵绵于数百岁之后者。必其中有不可泯者存焉。此其势然也。盘山丁氏者。长兴之望也。长兴故百济南徼。地夐绝。前世少闻人达官。有丁公(景达)者起家至刑曹参议知清州。于是其胤子(鸣说)氏。绍厥美为庆尚道都事。及其子(南一)氏。以经义升太学。三世蜚英。既足以炤耀人目。而刑部先知善山府。值壬辰倭寇。集散亡之卒。深堑设伏以御贼。所俘获甚象(一作众)。都事尝解官家居。李适之难。元斗杓檄召今(一作令)运粮。其后清人围南汉。太学生起义兵至清州。会下城。罢诸路勤 王兵而还。则其三世之所树立。又岂不卓荦瑰奇哉。其后孙修翼录其祖三世诗各一卷。合而名之曰盘山世稿。携之至京师。丐余序其事。余所谓贤豪忠义之士及其文有不可泯者。非斯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5L 页
之既验欤。余又读其状。都事当 光海时。托青矇十年不仕。与吾先祖月轩公值 燕山时事。前后一揆。而月轩之文。亦四世一集。曾被 英宗奖赏。何其相似也。余于是重有感焉。
蒙学义汇序
昔茯庵李子于碓桥寓舍。病消渴。医且不能治。余往而劳之。因观其所饵诸方而告之曰。医家之有药草。犹文家之有文字。古之为医者。根根而辨其性则用中其病。后世执成方而投其全。医之术以污。古之为文者。字字而辨其旨则使中其理。后世诵成句而剽其全。文莫犹古也。茯庵方据枕呻吟。忽起身危坐整容。握余手而大言曰何言之中理至是也。闻子之言。吾胸爽豁。胜一贴清凉散矣。遂与之欢谐笑傲。谈锋层出。玉屑旁霏。四坐为之洒然。厥明年春祸作。茯庵谪端川。余谪长鬐。念先辈之许与。悼前言之无从。于是取尔雅韵书等数帙。选取其要于用者六千五百馀字。以义分门。约略疏释。编之凡八卷。名之曰尔雅述意。欲推其例而衍之。益加综核。以成一家之训。其年冬。又被逮至京师。转而适康津。书没于狱。不可得。会闻茯庵之讣。遂不复为意。甲子冬。余兄(天全)自黑山海中投余书一卷。视其题曰蒙学义汇。察其凡。乃余长鬐之旧。而简其取略其注者也。嗟呼。茯庵既逝。谁与同好。若其义例门目。余兄之述备矣。不复赘。
云潭诗集序
岛可尚矣。蜜殊琴聪。犹不染酸饀气。诚以茹笋蕨伏岩岫。其供奉澹泊。一死生齐物我。其解脱豪快。故发之为声诗者。自与彼甘炙煿得丧者。相距有间耳。故摩诘清斋林下。乐天绝去荤腥。为如是然后能淡。淡然后能诗趣绝俗也。我邦唯氓乃髡。诗者绝少。閒有啁嘒者起。卤莽邋遢之徒。相与抵排之。其有诗哉。余以所闻无二峭(莲潭名有一。字无二。)苑公宕(东坡名慧苑。)。而其后盖寥寥焉。潭州僧印璲。其师云潭驲和尚诗。丐余雌黄。余读未竟。愕然曰嘻。世固有隐君子矣。悲愤忼慨而其音调和鬯。理趣精切而其辞气平夷。苟非五浊脱躯。四病出体。以受香海之印文者。安能如是。遂选之得百八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6H 页
篇。以还印璲。
游莲社观红叶诗序
奏乐者始作金声之。及终上(一作玉)振之。纯如绎如翕如也。于是乎章成。天以一岁为一章。其始也。敷蕃妍艳。百华芬郁。及其终也。縇染妆涂。为之朱黄紫绿。洋洋之乱。照耀人目而后。收而藏之。所以显其能而光其妙也。若使商飙一动。萧萧然不复振发。一朝廓然陨落。其尚曰成章云乎哉。余山居数年。每遇红树之时。辄具酒为诗。以欢一日。诚亦有感于曲终之奏也。今年秋。农事大无。无意游衍。唯与茶山主人。相携至白莲之社。以存旧例。两家子侄从焉。酒既行。各为诗一篇。书诸卷。时嘉庆十四年己巳霜降后三日。
松京志序(代人作〇癸未)
王者统一区宇。奠厥京邑。其旧京新邑。咸在保釐。为不如是。不足以控四方而卫王居也。商既迁殷。亳邑犹存。周既营洛。丰镐是巩。汉唐有东西之都。 大明有南北之京。皆此义也。我邦虽僻小。自高丽以来。统合三韩。幅员无缺。乃其创业之初。于蜀莫古郡。肇开京邑。号之曰开城。至文宗之世。以平壤为西京。汉阳为南京。开城为中京。而中京之名起焉。我 太朝(一作祖)始都中京。后定鼎于汉阳。则中京亦 圣朝之旧都。不可曰胜国之遗墟已也。高句丽既都平壤。复以汉阳为南平壤。则西京南京。其称已久。而中京其后出者。然唯是三京之地。据山河之险。控梯航之要。珠贯棋列。雄视八方。其视鸡林熊津金马之等。不可同日而语。则中京者。汉阳之内辅。而西京又为之外垣。皆所以翼护 王都。用固我万斯年无疆之业者也。其疆界沿改之迹。山川控御之势。以至宫殿楼亭之胜。忠臣孝子之行。恶可无纪载之书乎。余于癸未春。留守中京。中京之人。以中京志三卷视余而语之故曰是编也。首尾粗具。节目无阙。然每一沿革。辄赘为续志。谓宜删其烦惑。会通而成一部。余于听事之暇。相与订正。凡故事古迹之追得而散在续志者。或新定之制。可以追载者。各从其类。附之原编。次之为四卷。将付剞劂。虽与史弱翁旧京之纪。顾宁人京东之考。不堪比拟。亦庶乎文献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6L 页
之徵于后也。其人物所载。极严至峻。千百取一二而已。然我 朝致治之初。其名臣硕辅。固莫非中京人。 中叶以降。亦唯徐花潭之学行。车五山之文章。彪炳照烂。未尝不羽仪 王庭。黼黻 王猷。而俗习日痼。贤路日蓁。今虽有奇伟才干之士。拔乎其萃。而名之曰中京之人。则概摈而不见收。微官薄禄。卒不能展布其所蕴。斯又何故也。修官方振淹滞。春秋贵之。恶可因循而莫之矫乎。是又余抚卷而累欷者也。多士请余为序。辞不获。略论如此。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记
  
沙村书室记
蚕之家有数箔。大者广轮终室。其小者四分室之一。或井其室而占其一。有箔焉以之安于笲。恢恢乎其有馀地也。过而视之者。视其大。莫不艳慕。视其安于笲者。莫不辴然一哂。然使贤妇人得沃叶。饲之以法。至其三眠三起而熟。吐丝为茧。缫茧为缕。小箔之蚕。无以异乎大箔之蚕也。嗟乎。岂唯蚕为然。世界皆箔也。天之布民于诸岛。犹蚕妇之布蚕于诸箔也。吾人以岛为箔。其大者为赤县大夏。其小者为日本为流求。甚者为楸子黑山红衣可佳之属。过而视之者。其艳大而哂小也如箔。然苟有博学君子。多蓄古典籍。教之以法。及其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因之为圣为贤。为文章为经世之学。小岛之民。无以异乎大岛之民也。余兄巽庵先生谪居黑山之七年。有童子五六人。从而学书史。既而构草屋数间。榜之曰沙村书室。诏余为之记。遂设蚕箔喻以告之。(嘉庆丁卯夏)
朝夕楼记
朝夕楼者。尹皆甫之书楼也。余寓茶山。今且四年。每花时试步。必由山而右。越一岭涉一川。风乎石门。憩乎龙穴。饮乎青萝之谷。宿乎农山之墅。而后骑马而反乎山。例也。皆甫与其从父弟群甫。佩酒持鱼而至。或期乎石门。或期乎龙穴。或期乎青萝之谷。既醉而饱。与之宿乎农山之墅。亦例也。农山者。皆甫别业。农山之阡。即龙山之麓。厥考葬焉。厥考之高祖葬焉。又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7H 页
其西。厥考之皇考葬焉。于其墓道之侧。起一亩之宫。而扁之曰永慕斋。斋之左序。因而阁之。为小楼。登斯楼则龙山百峰。崒然㟹嶆而列乎几案之前。郁然葱茜而拔乎尘埃之表。可惊可悦。若积雨连延而霁月出岭。若群仙游戏而霱云盘空。盖千里一遇之绝境也。余之足迹。遍乎龙山。或远而望之。或迫而视之。或睨其侧面。或对其正面。皆不过㠑嵬嵂兀以为高而已。其欢颜瑞色。未有若登斯楼之为快也。昔王子猷尝有味乎斯也。特取其朝气。陶元亮尝有味乎斯也。特取其夕气。乃皆甫两取之。名其楼曰朝夕。岂惟彼二子者之愚。而皆甫独慧。二子者之廉而皆甫独贪与。盖其所谓西山南山者。不若是龙山之秀丽耶。抑二子者之所据乎地者。不若斯楼之得其要也。余既宿斯楼矣。夕而观其夕。朝而观其朝。益信夫二子者之偏。而皆甫之得其全也。楼之四畔。皆筼筜巨干。通一窍以为门。门之西。负其东阡曰寒玉之馆。馆之南。有树大十围。巉岩诡怪曰绿云之坞。自坞而转。东折数十步。有池一曲。以植芙蕖。以养赤鲤曰琴高之池。临池为榭曰涤砚之亭。亭之东有老柏一株曰掬坛。西有洌泉一眼曰鹿饮之井。井之上有径可听田水曰倚杖之蹊。东阡之东。密松万计曰豹隐之谷。西阡之西。嘉木森列。可休可荫曰莺子之冈。自冈而西。清流赤石。可沿可濯曰漱琼之涧。自冈而南百馀武。构一草屋。可以禁伐。可以读书曰橡庵。而漆林柹园。随地皆有。亦斯楼之羽翼也。自农山东行数里曰翁仲之山。(方言翁仲曰法寿。)厥王考葬焉。亦有园圃之胜。谓之翁山别业。(嘉庆辛未春)
浮庵记(和顺罗炅字昌瑞。)
罗山处士罗公。年且八十。红颜绿瞳。绰若仙人。过余于茶山之庵曰。美哉斯庵。花药分列。泉石映带。无闷者之攸居也。虽然今子迁谪之人。 主上既赦之。使还乡。赦书今日至。明日子不在此。又何为莳花种药。沼泉渠石。为如是久远计也。我庵于罗山之阳。今且三十馀年。庙祏安焉。子孙长焉。然插之以朴斲。缚之以朽索。园圃不治。蓬藋蓊然。苟且牵补。朝不虑夕。若是者何也。为吾生浮也。或浮而之东。或浮而之西。或浮而行。或浮而止。浮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7L 页
而往浮而还。其浮方未已也。是以号其身曰浮浮子。而名其室曰浮庵。吾犹若是。况于子乎。子之事。吾玆惑焉。余作而曰噫。达哉之言也。生之浮也。先生既知之矣。虽然湖泽溢而萍叶见乎沟渠。天雨而木偶人随流。此夫人之所知。而先生之所自况也。岂唯是也。鱼以脬浮。鸟以翼浮。泡沤以气浮。云霞以蒸浮。日月以运转浮。星辰以维络浮。天以太虚浮。地以礨空浮。以舆万物。以载兆民。由是观之。天下有不浮者乎。有人于此。乘大舸入大瀛。覆杯水于船窗之内。而汎芥为舟。方且窃窃然笑其浮而忘其身之大浮焉。则人之不以是为愚者鲜矣。今天下莫不浮。而先生独以浮自伤。号其身名其室而唯浮之为悲。不亦谬乎。彼花药泉石。皆与我浮者也。浮而相值则欣然。浮而相舍则浩然忘之已矣。又何为不可。且浮未尝悲也。渔人浮而得味。商人浮而获利。范蠡浮而远祸。徐市浮而辟国。张志和浮而乐。倪元镇浮而安。浮岂可少哉。故以夫子之圣。亦尝有志乎浮也。浮顾不美乎。浮于水者犹然。浮于地者。又何为自伤乎。请以今日之所与语者。为浮庵记。以寿先生。
醉梦斋记
有赭其颜濡其首。呕哑恚骂。施施然过于巷者。是醉人也。指之曰醉。未有不发愤大痛。以自辩其不醉也。有阖其眼齁其鼻。时为之辴然笑为呓语者。是其梦得好官。或受珠玉金钱可欲之物者也。然其未觉也。不自以为梦也。岂唯醉与梦有是哉。病革者不自知其为病。自言其病者。其病未甚也。狂易者不自知其为狂。能自言其狂者。其狂或伪也。狭邪淫辟游闲之人。不自知其为恶。能自言其恶者。其恶或可改也。屈原醉者也。不知悻直之必亡身。而修能之卒致祸。虽其所醉不同。是酩酊大醉者也。故发愤大痛。以自辩其不醉曰。我独醒。庄周既觉者也。能齐彭殇绿脩短。是憬然开悟者也。故其言曰梦之中。又占其梦。则凡自视反观而曰惺惺曰觉曰悟者。是皆沈酣熟睡之验。有能自命以醉梦者。或其有醒悟之机者也。黄君某少有志于为己之学。虽淟涊无所成。亦超然自拔。皭然自洁。观其貌粹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8H 页
然无滓。听其言讱然无华。视世之蝇营而豕息者。殆了了然醒而悟者也。一日过余而言曰我醉生而梦死者也。名吾斋曰醉梦。亦可以文之乎。余于醉梦也有说。遂书以赠之。
一钵庵记
人之寓形。若乘车然。乘车者手一𣕃(一作楇)以贮油。日再膏其辖。以滑其车。令车不摧败。期足以达吾之所欲至而息也。有夫焉。欲美其车而忘其行也。凡所以美其车之物无不载。丹一铢墨一锭髹漆一合胶一罐。马牛羊豕䲔鱼之膏各一瓶。钩锡龙勒朱鹄之饰以为缨。翟翠之羽豻豹之皮以为𧜀蔽。建旂旐旟旞以为仪。树戈殳戟酋予(一作矛)以为卫。光之泽之脂之澾之。敧则整之。锈则砺之。敝则新之。渝则更之。日不暇给。人憔悴以罢。而其行连蹇。不亦不智人哉。世之务奢靡矜仪表者。违是不远。锦一箧绮一箧。缋画之物一箧。贵骨一俎。贱骨一俎。肤一俎腊一俎。膮膷臐臛之珍各一铏。爵觯角散笾豆匕勺之属。各如其数。璜琚瑀珩之佩以为声。鞇衽帟幕之供以为安。丽之姣之饫之脝之。敝则新之。渝则更之。役心单虑。弩目奋臂。终身矻矻。而莫知其所之。不亦不智人哉。昔之时。有许由者。曰是非所以御吾形之道也。悉弃之。手一瓢以养其口。中古有颜回者。曰是非所以御吾形之道也。悉弃之。手一箪以养其口。今之时有浮屠惠藏者。曰是非所以御吾形之道也。悉弃之。手一钵以养其口。夫是三子者之行。虽其所志不同。皆可以为得乘车之术者也。使惠藏手是钵而乘是车。遵许由之轨而蹈颜回之辙。亦庶几乎知道者也。惠藏于头轮山中。结茅庵一区。榜其额曰一钵。丐余为之记。余故演其意如是。(嘉庆丁卯春)
重修挽日庵记
十日而弃者。蚕之茧也。六月而弃者。燕之窠也。一年而弃者。鹊之巢也。然方其经营而结构也。或抽肠为丝。或吐涎为泥。或拮据荼租。口瘏尾谯而莫之知疲。人之见之者。无不浅其知而哀其生。虽然红亭翠阁。弹指灰尘。吾人室屋之计。无以异是也。使吾人必百年而弃之。犹不足为。矧脩短未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8L 页
定哉。使吾人必荫其妻孥。传之云仍。犹不足为。矧剃染为僧哉。僧而缮室屋者。其非自为身谋可知也。浮屠斗云。新其室而大之。既竣。过余于茶山之馆而语之曰。兰若之在域中者。如棋布楸。钟鼓之声相闻。无适而非吾室也。而吾之发已种种。吾虽愚。岂为是哉。聊缮之以遗后人。余善其言而识之。询其室。曰头轮山之挽日庵也。(山在海南县。创建其庵者。百济僧净观。)
海南政事堂记
制器者。于其隅角。必饰之以铜铁鱼革。钉之鐕之。唯怨(一作恐)其不牢固。诚以隅角数受触易破坏。饰之所以护其内也。海南古塞琴县。处国之西南。为之隅角。以故数受触。在新罗时。福闽游贼。掠宝物美女。辄于塞琴之海。而张保皋,郑年镇清海以静之。在高丽时。倭人寇塞琴之海。而郑地诸人竭力以御之。逮我 圣朝。倭人寇塞琴之海。而李忠武公有鸣梁之役。其数受触如是也。然谋国之臣。卒不肯以坚城深池韧甲锐兵。饰斯县。其亦疏矣。朝延(一作廷)既不以小县为大事。而守是土者又惟剥割是务。箕敛是事。一任其败敝委堕。而莫之整修。则岂所以虑隅角而护其内也乎。嘉庆癸酉夏。李君馥秀监是县。城则颓矣。库则空矣。闾里则荆杞矣。政堂则灰烬矣。询于父老曰孰宜先。佥曰政堂不可缓。于是趣兴功。甲戌岁大饥。不克大作。至冬而毕。坐堂之初。既朝文武吏士讫。令曰职所以坐斯堂而治斯民。将以饰国之隅角也。振饥不以实。不可饰也。劝分不以义。不可饰也。匿亩窃租。聚遗滞充 王税。以困下户。不可饰也。令既行。民曰乐。吾可以活矣。民可以活矣。则隅角可以饰矣。是为记。以告后来者。(嘉庆甲戌冬)
逍遥园记
诗云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逍遥者无适无莫。聊以自遣之意也。李君景祉。少游京师。既而时不利。退而耕乎春州之野。既又学书无所成。习骑射无所遇。于是治小园。莳花接树。啸咏其中。名之曰逍遥之园。不知者以为逍遥之名自园始。以余观之。方景祉之归也。纪律已解。选举不公。士志以衰。武力不竞。如清人之师老于河上。然则景祉之所谓耕。聊以逍遥乎耕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9H 页
也。其所谓书。聊以逍遥乎书也。其所谓骑射。聊以逍遥乎骑射也。逍遥之名。不自园始。凡游逍遥之园者。以是而求其意。庶乎其得之矣。是为记。
于斯斋记
物之不在我者。望而指之曰彼。其在我者。觉而頫之曰斯。斯者我之所已得身至者也。然苟我之所至。有不足以满吾愿者。其志不能不慕可以满者。望而指之曰彼。此天下之通患也。地体浑融。四向坤顺。则天下莫隆于吾坐之处也。然民犹有陟昆崙登衡霍以求高者矣。往不可追。来不可期。则天下莫乐于时受之境也。然民犹有渴轩驷焦田野以求欢者矣。汗流胁息。终身迷惑。惟彼是望。而不知斯之可享也久矣。佛氏自以为无欲。然其所谓波罗蜜者。此云到彼岸也。蚤夜呜(一作鸣)铎。惟彼之是羡。不亦愚乎。程先生行过滟滪。岸上有樵者厉声曰舍去如斯。达去如斯。斯者至贵之所在也。故至人之勉贤者。如斯而已。晋文子成室。祷之曰歌于斯哭于斯。斯者足乎己而不愿乎人者也。故君子善之。孔子称元凯蔚兴之美。则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孔子称箫韶制作之善。则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由是观之。天下之所谓美与善者。皆以斯而为之极。斯之上。无可以复加者也。今清海节度使李公。(民秀)扁其斋曰于斯。召幕宾使谕其意。要余演其指。遂书如右以副之。
游勿染亭记(亭在同福县。丁酉秋。家大人知和顺县。县距赤壁四十里。厥明年余得往游焉。)
勿染亭者。南方之胜也。期之再三而不遂。又期之。有欲俟十五之夜。以取月波之赏者。余曰不然。凡有游览之志者。意到遂当勇往。苟期之以日。必有忧患疾病败吾事者。况可以保天之不云雨以障月哉。佥曰斯言是也。是日遂至勿染亭。亭盖以赤壁为眉目。赤壁奇崛森秀。石高约数十丈。阔数百步。其色澹红。削立若斧劈。其下为澄潭可以汎舟。潭上下皆白石。由潭而之亭。行数十武。得曼衍之皋。皋上皆莎草。且行且歇。相顾甚乐也。至亭复豁然通敞。溪湾而绕之。诸峰降而朝之。亭前皆高林脩竹。而所谓赤壁者。灭没隐映于窗棂竹树之间。其幽光灵韵。尤非逼视之比也。于是命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89L 页
酒赋诗。消摇诙谑。不知日之将夕也。既归伯氏命余为记。
游瑞石山记(山在光州东三十里。一名无等山。)
余既游赤壁之数日。曹公翊铉(和顺人)过余于琴啸之堂。听余言赤壁之乐。叹曰赤壁之胜。如女子靓妆。其粉黛珠翠。虽足以悦目。无可以拓胸怀而舒气志也。子不见瑞石之山乎。屹然若巨人伟士。不言不笑。坐于庙堂之上。虽不见其施为动作之迹。而其功化之及物广矣。子盍观焉。于是昆弟四人。复谋所以游瑞石者。曹公亦遣其弟从焉。瑞石之山。崷崒磅礴。根之据郡县者七。登其顶。北可以望赤裳。南可以眺汉拿。而月出松广之属。皆儿孙也。上有十三峰。常有白云护之。有祠焉。巫典之。其言曰雷霆云雨之变。常自山腰起。濛濛然推转向下。而山上且青天矣。其为山不已俊乎。立中峰之顶。飘然有轻世独往之想。觉人生苦乐。无足为意。余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凡山水之胜者。必其有奇岩削壁。飞泉怪瀑。姿态纷纭。紫绿万状。而后方得备数于山经水志之中。瑞石特以高峻雄湖南。而曹公独知其可以长诸山。其山与人。盖亦伟矣。归由圭峰之下。圭峰者两峰削立如圭。其棱中觚。卧者折者之在其下者。又数十枚。
东林寺读书记
乌城县北五里。有万渊寺。万渊之东。有静修之院。僧之说经者居之。是曰东林。家君知县之越明年冬。余与仲氏住栖东林。仲氏读尚书。余读孟子。时初雪糁地。涧泉欲冰。山林竹树之色。皆苍冷揫缩。晨夕消摇。神精清肃。睡起即赴涧水。漱齿沃面。饭钟动。与诸比丘列坐吃饭。昏星见。即登皋啸咏。夜则听偈语经声。随复读书。如是者凡四十日。余曰僧之为僧。吾乃今知之矣。夫无父母兄弟妻子之乐。无饮酒食肉淫声美色之娱。彼何苦为僧哉。诚有以易此者也。吾兄弟游学已数年。尝有如东林之乐乎。仲氏曰然。彼其所以为僧也夫。
伴鹤亭记
子弟之从父兄之官者。不沈酣于酒肉声色之场。必干预于簿书约束之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0H 页
间。甚者以鞭苔(一作笞)桁杨。为耳目之玩。而消遣日月。故世称作宰有三弃。弃屋卢(一作庐)弃僮仆。而子弟居其一焉。可胜叹哉。余至醴泉之日。则巡视馆廨亭楼之制。于政阁之东。得一废亭。亭下有小池。方数十步。皆石砌。池边多植花卉群芳。环以曲墙。唯有小门一。以抵政阁。亭后多脩竹高林。房栊窗牖。皆施丹碧。顾废弃有年。询其故。曰亭有鬼。处之或得疾。不然惊怖失寐。所以废也。余曰鬼者唯人所召。苟吾心无鬼。鬼安得自来哉。厥明日。谒家君而告之曰。伴鹤亭幽深静僻。可以读书。可以赋诗。距政阁有间。障以缭垣。不闻讼狱之声。真可以处子弟也。今日将修扫而移床褥矣。家君曰唯汝之所欲。余既处是亭。笔墨多暇。佔毕唯意。而所谓啸于梁步于阶者。寂然不复有声迹。每明月照水。幽光入户。树影婆娑。花香触鼻。定省之馀。得消摇自适。劬心经籍。凡摴蒱象棋歌儿舞女。有可以迷人心目者。令不得入小门一步。此可以不贻亲以忧也。遂书余心之所乐。以为伴鹤亭记。
仙梦台记
醴泉之东十馀里。得一川焉。泓渟而演漾。纡馀而逦迤。深者深青。浅者净绿。川边皆明沙白石。风烟妍媚。照映人目。沿流至数里。有峭壁削立。缘厓而上。得一榭焉。榜之曰仙梦之台。台左右皆茂林脩竹。溪光石色。隐约蔽亏。洵异境也。盖自太白山而南。溪山之胜。唯奈城荣川醴泉为最。而仙梦特以奇瑰名数郡。一日从家大人行。既祗谒于药圃郑相国之遗像。转而至是台。徘徊瞻眺。既而见壁上诸诗。其一即吾祖观察公所尝题也。板坏宇(一作字)裂。偏旁或觖。而字句无阙。家君手拂尘煤。令余读之。曰公尝奉使岭南。登此台矣。公之距今且二百有馀年。吾与若又登临为乐。岂不奇哉。命余移摸。付工翻刻。易其绘采而悬之。既而召余而记之。
晋州义妓祠记
妇人之性轻死。然其下者。或不耐忿毒。幽郁而死。其上者义不忍污辱其身而死。及其死。概谓之节烈。然皆自杀其躯而止。至若娼妓之属。自幼导之以风流淫荡之物迁移转变之情。故其性亦为之流而不滞。其心以为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0L 页
人尽夫也。于夫妇尚然。矧有能微知君臣之义者哉。故自古兵革之场。纵掠其美女者何限。而未尝闻死节者。昔倭寇之陷晋州也。有妓义娘者。引倭酋对舞于江中之石。舞方合抱之。投渊而死。此其祠也。嗟乎。岂不烈烈贤妇人哉。今夫一酋之歼。不足以雪三士之耻。虽然城之方陷也。邻藩拥兵而不救。朝廷忌功而乐败。使金汤之固。失之穷寇之手。忠臣志士之愤叹恚恨。未有甚于斯役者矣。而眇小一女子。乃能歼贼酋以报国。则君臣之义。皦然于天壤之间。而一城之败不足恤也。岂不快哉。祠久不葺。风雨漏落。今节度使洪公。为之补其破觖。新其丹碧。令余记其事。自为诗二十八言。题之矗石楼上。
游水钟寺记
幼年之所游历。壮而至则一乐也。穷约之所经过。得意而至则一乐也。孤行独往之地。携嘉宾挈好友而至则一乐也。余昔童丱时。始游水钟。閒尝再游。为读书也。每数人为伴。萧条寂寞而反。乾隆癸卯春。余以经义为进士。将归苕川。家君曰此行不可以草草也。遍召亲友与之偕。于是睦佐郎万中,吴承旨大益,尹掌令弼秉,李校理鼎运。皆来同舟。广州尹送细乐一部以助之。既归苕川之越三日。将游水钟。少年从者亦十馀人。长者骑。或骑牛焉骑驴焉。少年皆徒行。至寺日正晡矣。东南诸峰。夕照方红。江光日华。照映户牖。诸公相与欢谐为乐。至夜月色如画(一作昼)。相与徘徊瞻眺。命酒赋诗。酒既行。余为三乐之说。以侑诸公。水钟者。新罗古寺。寺有泉。从石窦出。落地作钟声。故曰水钟云。
月波亭夜游记
丁未夏。余于李休吉(名基庆)江亭。共治俪文。权永锡郑弼东诸君。亦来会焉。一日小雨新霁。碧落澄廓。李君曰人生几何。谁能戚戚然以笔砚劳苦哉。家酿火酒适出。瓜善者又至。盍载酒浮瓜。为月波之游乎。佥曰善哉。之言也。于是乘小舟。溯流自龙山。中流容与。东瞻铜雀之渡。西望巴陵之口。烟波浩渺。一碧万顷。至月波亭而日没。相与凭栏命酒。以候月出。少焉水烟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1H 页
横抹。微波渐明。李君曰月今至矣。遂复登舟以候之。但见万丈金标。条射水面。转眄之顷。千态百状。荡漾流漓。其动者破碎如珠玑之迸地。其静者平滑如玻瓈之布光。捉月戏水。相顾乐甚。有言赋诗者。余曰今日之事。逃文墨也。复有肯皱眉棱撚髭毛。戛戛乎竞病推敲之中。而空负此月波亭乎。诸君不饮。无以名斯亭。遂各痛饮。取醉而还。
晚渔亭记
士大夫。不能进而坐于庙堂之上。必退而处于江湖之上。消摇徜徉于渔人钓徒之丛。以遣其忼慨郁悒之情。此士君子之不幸。非所以乐其志也。虽然人之情欲有澹热。而其志趣之卑高有不同。故既已失之于前。而又不肯退处。窥窥然觊觎其万一之幸。挟文艺者自衒其技而代劳于馆阁之草。挟术数者自卖其阴阳鬼怪之说而奔走于公相之门。甚则阴害其亲戚故旧。以之示信徼功于当路之人者。又滔滔焉。若是者。其视渔钓孰乐。而贤不肖何如也。前遂安郡守权公。家世卿相。蚤登科目。蔚然有公辅望。年且衰官不调。蹭蹬潦倒于郎署之末。于是退居麻浦之上。日携网持竿。汎舟西江之中而乐之。题其亭曰晚渔。其志若曰我之渔晚也。亭前多植名花奇木。蓄怪石珍禽。亭中置琴一张棋一枰。邻里诸耆老至。为之陈酒殽以娱之。益(一作盖)唯爵禄不及。而其乐蔑以加矣。镛与公之孙永锡善。数至亭而谒于公。今已四五年矣。韶颜皓发。陶然愉悦。而终未见有几微不平之色著乎其外。窃不胜其叹服之私。为文以献之如此。
秋水亭记
龙山之西麻浦之上。有亭曰秋水。郑氏之居也。亭在水上。四时皆水也。而独号为秋水亭者何意。问之郑。郑之言曰前人名之。因而呼之。吾不知也。虽然亭之所宜者秋水也。方春鱼盐柴草之市。潮泥泡沫之污。杂然而堆于岸。洲渚不清。帆樯凑集。于斯时也。不知水之可乐也。至夏秋之交。潦水大至。流邑里之秽恶而荡涤之。然后凉风入树。碧天澄廓。断岸崩沙。涨痕初落。云日明沙。晶光照耀。沙鸟翔于汀。渔歌动于港。于斯时也。冯栏而望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1L 页
之。玻瓈万顷。一望无际。潇然乎其可乐也。斯其所以名亭也欤。余曰然。子之所言者善。虽然物之有可好与其有可厌也。皆吾心也。使艳子冶客而与子之亭。方渚柳汀花之演漾妍媚也。提粉黛携歌笙。未必秋水之为悦也。贪夫估人之射利睹赢者。将鲍鱼之臭以为香。奚暇登斯亭而忆秋水哉。夫唯清士而后有秋水也。子其勉之。遂书其所与语。以为秋水亭记。
每善堂记
镛既通籍于朝。则谒樊岩相公于其第。指堂之额而请之曰每善何谓也。相公愀然变乎色曰。是吾先子之遗意也。先子之易箦也。执吾手而语之曰。汝其每事尽善。言讫而逝。呜呼。小子何敢忘。是以常目而提吾心也。若夫践言则吾何能焉。镛窃思之。古人有言曰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每事尽善者。尧舜已矣。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颜子之志。然后方有尽善之愿也。昭烈之戒其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苟善小而不为。斯不能每事尽善矣。请为公言善。有人于此。其九事皆恶。而一事偶善。犹之为不善人也。有人于此。其九事皆善。而一事偶恶。犹之为不善人也。有瓮于此。其全体皆破。唯其口独全。固为破瓮。有瓮于此。其全体皆全。唯一孔有漏。犹之为破瓮。即人不能每事乎尽善。终不免为不善人。人之得成善之难如是矣。知其为不善而为之者。是自暴者也。姑舍是。知其为善而为之。自以为为善。而人以为为不善者有之。当世之人。皆以为为善。而天下万世之人竟以为为不善者有之。若是者。公将若何哉。中庸曰择善而固执。又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苟欲每事乎尽善。明乎善而择之。斯可以为善矣。相公曰然。子之言善者善。子盍为我书子之所言而记玆堂。镛退而书所以告者献之。
无号庵记
今小司马尹公(名弼秉)题其燕居之室曰无号庵。日与诸名士。饮且弈于其中。而告之曰公等知吾所以题吾室乎。古者名而已。世弥降而为字焉为谥焉为号焉。能诗五言则号焉。有屋一间则号焉。得一拳之石而悦之则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2H 页
号焉。得古人一言之有契心而悦之则号焉。号者盈天下。而将屠狗贩缯之皆号焉。吾斯之耻之。故题之曰无号。其志将以矫世也。座客有自号曰与犹堂居士苕溪丁镛者。作而言曰公之志。将以逃名也乎。古者有幼而弃家者。不知其姓。人相谓之曰彼何姓也。遂以何为姓。而未尝非姓也。有卤莽而好礼者。冠其子而祝之曰某甫。遂以某甫为字。而未尝非字也。今公以无号号其室。而未尝非号也。且夫世之所以号其室者。大约有例焉。坐其室而可以见南山则号之曰悠然。有石色临户则号之曰挹翠。有江光入槛则号之曰映波。欲远俗者号曰遁窝。欲寡言者号曰讷斋。若是者人之见之习于目。而其闻之习于耳。故临而号之。背即忘之。若是者虽不逃名乎而名不附焉。今公突然超是数者之上。而号之曰无号。人且愕然创见以为奇。而欣然归而诵之。将终身而不忘也。即公虽欲逃名而名益随焉。先生之号。不其大欤。无其有好名之实。而阳为是逃名之名也乎。镛不敢知也。尹公辴然笑而谢之曰。吾其逃名乎。吾其好名乎。恶世之好而将以矫之也。若子之言。吾其尤而效之者邪。已而已而。吾其有号者邪。
每心斋记
仲氏之归苕川也。名其斋曰每心。令余记之曰。每心者悔也。吾多悔者也。吾每心不忘其悔者。因而名其斋。汝其记之。镛窃闻之。人有是形气。虽上智不能无过。其圣其狂。唯悔吝是争。故伊尹之言曰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念者悔之云也。孔子曰虽以周公之才之美。骄且吝。其馀无足观。吝者不悔之云也。孔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庶无大过矣。夫以周公孔子之圣。宜若无过之可悔。而其言若此。矧凡人哉。周易悔过之书也。圣人之有忧患也。不怨天不尤人。惟过之自悔。故文王拘于羑里。实始演易。孔子厄于陈蔡。厥有十翼。而六十四卦多以悔吝立象。由是观之。圣人其无悔者邪。若圣人而无悔。则圣人者非吾类也。何慕焉。颜子之所以为仁。不贰过也。子路之所以为勇。喜闻过也。诚悔之。不以过为咎也。仲氏之名其斋者。其志岂不弘哉。顾悔之亦有道。若勃然愤悱于一饭之顷。既而若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2L 页
浮云之过空者。岂悔之道哉。有小过焉。苟改之。虽忘之可也。有大过焉。虽改之。不可一日而忘其悔也。悔之养心。如粪之壅苗。粪以腐秽。而壅之为嘉谷。悔由罪过。而养之为德性。其理一也。镛之悔。视仲氏将万倍。乞以是名吾室可乎。在乎心。虽不以名吾室可也。
有志堂记
申士翕(名惠渊)筑室于桃谷之北。颜其楣曰有志。一日过余而言曰。惟吾子之有识于斯也。余作而曰诺。敢问其志如何。志者心之所之也。心无常之。志为之繁。故一人各有一志。或一人兼有多志。镛不敏不识子之志。愿有以明教也。申公笑曰吾志吾自知之。不足以语人。唯子以子之志而识吾堂亦可也。余惟彼既不肯以其志语余。余顾独以吾志语彼哉。志本不可以语人者。志者在行之先。幸而行之。虽不以其志语人。人固见其行而知其必先有是志也。不幸而不行之。虽以志语人无益。徒令人笑耳。则余问公之志也。失之太早。今且休矣。将今年一往见之。明年一往见之。又明年一往见之。见公之行而知公今日之志。果安在也。将正衣冠尊瞻视。俨若泥塑。则知其志在道学也。将左图右史。搦管呻吟。则知其志在文章也。将培花莳果。逍遥自适。则知其志在田园也。凡有所行。斯知其志。公又恶能使余不识公之志也。是为记。
得月堂记
凡物之美者。皆人之所共欲得也。然其物弥美。其欲得者弥众。而其得之弥不易也。肥田崇宫。长组丰貂。佳姬骏马之属。终身营营。或得之或不得之。其得之若挚鸟猛兽之攫而四顾也。其不得之若穷鬼之啾啾也。不亦可哀也哉。夫尽天下之物而品其美。固不若天上之物之美。然日太热星太微。云霞太幻灭。其可喜可悦。俱有逊于月者。若使天地之间。终古无月。而有一人忽然得之。则其自宝自满。厌然无事于他求者。岂特怀夜光之珠。抱垂棘之璧哉。顾以其终古有之。夫人得之也。故恝然若无睹而置之不顾也。嘻。我诚有之。斯我得之。彼终古有之。夫人得之。奚与于我哉。惟务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3H 页
去其自私自颛之心已矣。吾宗人顺之。卜居龙仁之许门。颜其堂曰得月。得月诚有道。无亦能去其自私自颛之心而诚有之乎。若然者。虽尽得天下之物之美者。固不足以易此。而况天下之物之美者。非顺之之所能得乎。顺之既得月矣。其安之哉。是为记。
望荷楼记
壬子夏。吾昆弟遭恤于晋州。既反葬于荷潭之兆。归而庐于苕川之居。服未阕而屋将坏。遵遗志葺而新之。伯氏特命工就屋之东南。割其半楹而楼之。既而宗族邻里观是楼之役者。佥訾毁之。谓其制狭小不便。伯氏弗挠也。服既阕。扁其楼曰望荷。日兴居其上。怊怊焉悒悒焉。如有望而不见者。欷歔于邑。或穷日而不知反。于是向之訾毁楼为不便者。咸知其出于屺岵之思。而不可有议也。夫荷之距苕殆二百里。崇邱峻嶂之间其间者层叠缭绕。不可殚计。虽使起千尺之楼。而翘足引领于其上。顾安能微见其松杉之末哉。至其望之而不见。平地与楼同。奚以楼为。虽然孝子之心。徼幸已矣。虞而疑其魂反于室者徼幸也。祭而希其神飨于食者徼幸也。焫萧而求于阳。灌酒而求于阴。思其笑语。思其居处。齐三日。冀见其所为齐者。无往而非徼幸也。则为人子而无徼幸之心者。不足与语是也。夫立乎二百里之外。而望其丘墓者徼幸也。立乎地。望之不见。而欲增数尺之高。以几其见者。亦徼幸也。自其望而不见者而言之。则千尺未尝高也。自其孝子之徼幸者而言之。则斯楼未尝卑也。登斯楼者。徐察夫二者之间。则庶乎其无议矣。伯氏属余为记。饮泣书此。
与犹堂记
欲己不为。不得已而令己为之者。此事之不可已者也。欲己为之。欲人勿知而令己不为者。此事之可已者也。事之不可已者常为之。然既己不欲。故有时乎已之。事之欲为者常为之。然既欲人勿知。故亦有时乎已之。审如是也。天下都无事矣。余病余自知之。勇而无谋。乐善而不知择。任情直行。弗疑弗惧。事可以已。而苟于心有欣动也则不已之。无可欲而苟于心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3L 页
有碍滞不快也则必不得已之。是故方幼眇时。尝驰骛方外而不疑也。既壮陷于科举而不顾也。既立深陈既往之悔而不惧也。是故乐善无厌而负谤独多。嗟呼。其亦命也。有性焉。余又何敢言命哉。余观老子之言曰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嗟乎。之二语。非所以药吾病乎。夫冬涉川者。寒螫切骨。非甚不得已。弗为也。畏四邻者。候察逼身。虽甚不得已。弗为也。欲以书与人论经礼之异同乎。既而思之。虽不为无伤也。虽不为无伤者。非不得已也。非不得已者。且已之。欲议人封章言朝臣之是非乎。既而思之。是欲人不知也。是欲人不知者。是有大畏于心也。有大畏于心者。且已之。欲广聚珍赏古器乎。且已之。欲居官变弄公货而窃其羡乎。且已之。凡有作于心萌于志者。非甚不得已。且已之。虽甚不得已。欲人勿知。且已之。审如是也。天下其有事哉。余之得斯义且六七年。欲以颜其堂。既而思之。且已之。及归苕川。始为书贴于楣。并记其所以名。以示儿辈。
品石亭记
余既归苕川之墅。日欤(一作与)昆弟亲戚。会于酉山之亭。饮酒啖瓜。欢呼为乐。酒既酣。有击壶拍案而起者曰。某人嗜利无耻。兜揽势荣。可痛也。某人恬澹远迹。湮晦不达。可惜也。余酌一盏。跽而请曰。昔班固品往古之人。而终连窦宪之累。许劭品当时之人。而卒被曹操之劫。人不可品也。敬用罚之。既而有唧唧啧啧而起者曰。彼马乎。不能贩米之载而费刍豆。彼狗乎。不能穿踰之守而望骨鲠。余又酌一盏。跽而请曰。昔孟相国不答二牛之优劣。兽不可品也。敬用罚之。诸公蹙然弗悦曰。难乎游于子之亭矣。吾将缄口而结舌乎。余曰是何言也。有终日叫呶而莫之禁者。请为诸公先之。凫岩之石。崒然森竦。北排皋狼之恕(一作怒)涛。南铺笔滩之明沙。是石之有功于斯亭者也。蓝洲之石。磊砢历落。分二水之襟带。纳五江之帆樯。是石之有情于斯亭者也。石湖之石。紫绿万状。晓挹明霞。夕拥馀霭。照映轩楣。爽气自生。是石之有趣于斯亭者也。夫物之无知者石也。终日评品而莫之怒焉。孰谓子缄口而结舌哉。有难于余者曰。昔留侯葆石而祠之。元章肃石而拜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三卷○文集 第 294H 页
之。子之品石。独奈何哉。余曰善。夫如是也。故吾固誉之矣。何尝慢侮不恭乎哉。亭故无名。自玆名之曰品石亭。录其所与答难者以为记。
守吾斋记
守吾斋者。伯氏之所以名其室也。余始也疑之曰。物之与我。固结而不相离者。莫切于吾。虽不守奚适焉。异哉之名也。自余谪鬐来。尝独处思虑静密。一日恍然有得于斯。蹶然起以自语曰。大凡天下之物。皆不足守。而唯吾之宜守也。有能负吾田而逃者乎。田不足守也。有能戴吾宅而走者乎。宅不足守也。有能拔吾之园林花果诸木乎。其根著地深矣。有能攘吾之书籍而灭之乎。圣经贤传之布于世。如水火然。孰能灭之。有能窃吾之衣与吾之粮而使吾窘乎。今夫天下之丝皆吾衣也。天下之粟皆吾食也。彼虽窃其一二。能兼天下而竭之乎。则凡天下之物。皆不足守也。独所谓吾者。其性善走。出入无常。虽密切亲附。若不能相背。而须臾不察。无所不适。利禄诱之则往。威祸怵之则往。听流商刻羽靡曼之声则往。见青蛾皓齿妖艳之色则往。往则不知反。执之不能挽。故天下之易失者。莫如吾也。顾不当絷之维之扃之鐍之以固守之邪。吾谩藏而失吾者也。幼眇时见科名之可悦也。往而浸淫者十年。遂转而之朝行。忽为之戴乌帽穿锦袍。猖狂驰于白昼大道之上。如是者十二年。又转而涉汉水踰鸟岭。离亲戚弃坟墓。直趋乎溟海之滨丛篁之中而止焉。吾于是流汗胁息。遑遑汲汲。追吾之踪而同至也。曰子胡为乎来此哉。将为狐魅之所引乎。抑为海神之所招乎。子之室家乡党皆在苕川。盍亦反其本矣。乃所谓吾者。凝然不动而莫之知反。观其色如有拘留者。欲从以反而弗能也。遂执与之共住焉。是时吾仲氏佐郎公亦失其吾。而追而至于南海之中。亦执与之共住焉。独吾伯氏得不失其吾。而安然端坐于守吾之斋。岂不以其守之有素而得不失之也乎。此其所以名其斋者欤。伯氏尝言曰先人字余曰太玄。吾将独守吾太玄。是以名吾斋。此其托辞也。孟子曰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诚哉言乎。遂书其所自语者。报于伯氏。以为守吾斋记。
四宜斋记
四宜斋者。余康津谪居之室也。思宜澹。其有不澹。尚亟澄之。貌宜庄。其有不庄。尚亟凝之。言宜讱。其有不讱。尚亟止之。动宜重。其有不重。尚亟迟之。于是乎名其室曰四宜之斋。宜也者义也。义以制之也。念年龄之遒迈。悼志业之颓废。冀以自省也。时嘉庆八年冬十一月辛丑(初十日)日南至之日。寔唯甲子岁之攸起也。是日读乾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