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八 (自动笺注)
硏經齋全集卷之四十八
 家傳
  
昌寧成氏世譜[上]
公元933年
吾成氏係昌寧
昌寧新羅時比自火郡。
興王十六年下州
景德王改火王郡
高麗太祖改今名。
一稱昌山
昌城夏城夏山
而成氏宗族雖衆。
皆籍昌寧無他籍。
文獻不完。
無以得姓之由。
有諱仁輔鼻祖而稱中尹戶長
三國之末。
豪傑分據州郡
太祖旣統合三韓
王官監之。
掌民者謂之戶長云。
公以朝正使詣松京而卒。
子諱松國。
公屍徒行
千里靑山院。
假宿院門外。
夜大雪。
朝起大虎遶柩而跡。
尋至池浦後北山之頂而止。
雪消可容壙。
遂葬之。
國官門下侍中
或云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
子公追封奉翊大夫版圖判書
漢弼官都僉議門下贊成事贈侍中
成氏有兩派
公弼之後路上
故稱路上派
漢弼之後居路下。
故稱路下派
公弼子君美官常大夫版圖捴郞。
君阜官侍郞
美子汝完。
初諱漢生號怡軒
年二十八中文科。
歷事忠肅忠惠忠穆忠定恭愍恭讓王
僉書密直政堂文學
辛禑時與牧隱李穡
贊國政。
子石璘號獨谷。
公元1275年
子石瑢號谷。
叔子石因字子由號桑谷
中第
石因又壯元。
於朝。
恭讓卽位
得罪
石璘,石瑢以並流外。
已而圃隱鄭夢周知麗祚將傾。
謀除鄭道傳等以扶持之。
至善竹橋
趙英珪等所擊殺。
怡軒公橋畔
時人以爲圃隱將詣公議事。
未及而被殺云。
太祖踐阼
豪傑大姓漢陽
公寓南城
耆老特拜檢校門下侍中封昌寧府院君
然公固辭不起
太祖甞與潛邸故友
讌于慶會樓。
公與焉。
三子而請歸。
太祖而許之。
公遂退居抱川之王方山以卒。
王方在王氏也。
時君子有得孫思齊
皆仕麗朝
麗朝旣亡。
思齊名其子曰杜。
送之姓鄕。
自入杜門洞以終。
君阜孫遵官中書侍郞
孫文治官護軍
世祖乙亥
安平絞死
大節爲國人所傳誦
而路下之成。
簪組蟬連
其最著者門下評理君補。
門下侍中乙臣。
臣子集賢殿學士士弘
從子三重大匡集賢殿提學士達
麗朝時有名士弘
初名元度
士達號易菴
牧隱同擧文科
皆以文章取重
士達子溥
辛禑九年文科
太宗同榜也。
爲捴郞。
本朝累徵不起
曾孫希顔
燕山時。
與朴元宗决策
燕山中宗立
公元1636年
之。
官議政府議政靖國功臣謚忠定
希顔從姪世章。
文科右參贊
論斥李芑尹元衡等。
明宗時以廉謹稱。
世章從父兄世平
文科監司
至行
希顔弟希雍亦靖國功臣封昌城君
五世孫鈛。
武科官兵馬節度使
孝廟時以將材薦。
孫僴有風節
少事李玄逸
後當肅廟己巳之後
其所爲多無狀
絶之。
木川縣監。
士弘八世孫安汝信
義擧文科
少遊寒崗鄭逑之門。
號芙蓉堂
光海時屛居榮川。
仁祖登極
仕至承旨而卒。
汝信南冥曺植遊。
號浮査
以孝行文章名。
士達八世雲翰
崇禎丙子之亂。
不仕王朝
壽至八耋。
子虎徵擧文科左承旨
烈縣監。
乕臣文科掌令。
祥生員縣監。
進士佐郞
福祿稱。
世平四子曰灠號聽
師事牛溪二先生
持敬指南圖。
佐郞
孫震昇亦崇禎丙子後。
杜門自守
孫晩徵號秋潭
寒水齋權文純有名
王子師傅。
灠有庶子汝枋。
當丙子時。
起義多殺胡。
亂定仍遂不赴科。
壽至八十餘。
此路下派知名當世者也。
怡軒公三子之後爲尤盛。
谷公事本朝。
參佐功臣左政丞封昌寧府院君
能文善楷書
謚文景
子發道官左參贊
景肅
後孫雖繁少顯者。
谷公仲弟谷公事本朝。
官至寶文閣提學謚文肅
達生官判中樞府謚襄惠
子勝官都捴制
三問三聘三顧三省
三問竹堂
世宗時集賢殿
文學受恩遇。
端宗內禪太上王。
公與捴制公及三聘等。
謀復上王位
事覺皆被戮。
子元八人俱死。
谷公仲子中文科。
官參判。
能文章善書。
子熺號仁齋
端宗時爲承校理
與堂從姪公。
啓沃爲事
六臣獄起。
株連刑訊
安置金海府十三年。
而還至家病卒。
子聃壽號文斗
年號靜齋
聃命生員
聃齡號斗文
聃仲號晦齋
兄弟五人
皆痛父癈痼
放浪山水
耕釣自娛以沒。
聃壽世稱生六臣者也
獨聃年擧文科
弘文舘校理
踈直不事家人産業
孝元,禮元,悌元最知名
孝元號漁父
甞爲龍仁縣有治理
悍吏所螫見罷
丁母憂
以孝卒。
禮元廉淸而睦于宗。
悌元號東洲笑仙
遊。
潛心性理之學。
尤以愼獨爲主
敦孝好禮。
爲報恩縣監有異政
聃年仲子夢井。
中文科官至吏曹參判。
取禮元爲子。
元生壽益號七峯
官禮曹參判。
以恬靜稱
夏宗中武科官北路馬節度使
白選
壽益仲子好善
號月簑
能文
挺有學行
第三子晉與弟啓
中文科聯榜。
皆致榮達
聃命子雲
燕山中文科。
位甚通顯
其孫輅號石田先生
好持高節
當光海時。
屢徵不起
東節義之盛。
莫尙於世祖乙丙之際。
闔門被禍
仁齋公被鞫流竄
斗文兄弟其廢。
可謂中權
子孫脩身潔行
漁父之操。
東洲之學。
節度
石田之義。
足以名顯後世
彬彬然盛矣乎
來許繁衍
無與谷之派。
可見公德厚而裕於後也。
谷公季弟谷公
本朝至禮判書兼脩文舘提學
卒謚靖平
史臣柳思訥曰天資端亮
行己溫良
歷揚淸要
曾不驕盈
初公以父命事太祖
常侍文靖公城西藥峴之第。
一室其後衛生堂。
與騎牛先生李行來往
詩酒優游
名二子曰揜曰抑。
其義可知也已
揜擧文科
官知中樞府謚恭度
念祖文科
官吏曹參謚恭惠
生任號安齋
文科官吏判書
文衡謚文安
仲弟侃號眞逸齋。
中文弘文舘修撰
早卒。
季弟俔號慵齋
又號虗白堂
中文官禮判書文衡
有詩文集慵齋叢話樂學軌範等書。
兄弟俱富於文學
書法
侃能知音律
並名重於世。
任,俔擧重
公元945年
試及拔英試。
世又推其科甲之盛。
燕山甲子
以俔首諫。
寵幸追罪之。
至有泉壤之禍。
中宗反正
復官賜祭謚文戴
任子世淳號竹軒
能文章。
年十五而卒。
世明文科
官知敦寧府事謚平安
孫子澤中文科
中宗乙巳之禍。
遠竄而卒。
弟子中文科。
爲李樑所陷。
官遂不振
弟子漢當宣祖壬辰
與妻任氏爲倭所殺。
兩子愽,怡死於孝。
愽婦怡婦死於烈
子沆子恪中武科。
宣祖壬辰南海縣
死於倭。
俊英翼蔽之。
被倭刃幾殊。
妻沈氏百方之而免。
㫌其閭。
五世孫永中武科。
宣祖癸巳
倡義使金千鎰等守晉州
城陷殉節
兵曹參議
俔子世亨
燕山時謫死。
世昌號遯齋
受業寒暄堂金先生宏弼
中文科典文衡
遂至左議政
乙巳長淵以卒。
天資英偉
學識超邁
文詞筆法
能畵知音律。
時人三絶目之。
恭度之仲子奉祖佐理功臣
左議政謚襄靖
順祖官刑曹參判。
生俊中文科。
成宗時以副元帥
許琮江外諸胡部落而還
燕山癸亥。
進官議政
成宗廢妃尹氏有罪賜死
俊承上命啓于三大妃
燕山甲子
追論其事。
稷山縣
又論其在領議政時所奏失
當。
遂殺之。
初俊預燕山內宴
燕山狎一妓。
卽諫老臣不死。
殿下不得如是
燕山啣之。
至是並其二子仲溫,景溫殺之。
景溫出爲叔父健後。
及聞當殺。
從容仰藥而卒。
中宗時謚俊明惠
仲溫曹參議。
溫弘文舘副提學
健當世祖時中文科。
官至左參贊謚文惠
景溫死而無嗣
平公仲子抑。
左贊謚僖靖
女爲誠寧大君妻。
誠寧無子。
安平大君爲嗣
安平被禍
誠寧夫人安置慶州
公初以夫人筮仕
然以謹愼得免於禍。
子得識官漢城左尹
子忠達官金浦縣令
子世俊號松菴。
中文科官副正。
力學不懈
四子近,遠,遇,運。
近號敬齋
與遠遇皆力學
遇以薦爲齋陵參奉
元衡論與乙巳被禍者郭珣等交結被鞫。
委官李芑杖殺之。
運號大谷
其學以存養爲主
故其言有物。
其行有常
明宣之際。
隱居恩縣
屢被徵召不起
退溪李先生滉謂之隱成云
遠子允諧號板谷。
隱居尙州之化寧縣
朝廷高其行。
除官輒以疾辭。
李先生鄭相國等薦以逸民而終莫能起也。
近孫大壽居春盤松亭下。
力學敎授
其曾孫揆憲居大明灘上
志於春秋之義。
肅宗己巳。
仁顯皇后出宮。
倡率儒生
公元1592年
千八百人
上䟽爭之。
不得而退。
後以壽官同知樞府事。
金浦公仲世貞文科
開城留守卒。
甞爲大司諫
論朴永貪黷
直節爲時所重。
子偉,倫。
偉官郡守
中文科。
仁宗春宮
公以善講春秋
上眷隆重
官至吏曹參判。
子效寬天姿端重
篤於孝行
黃山察訪而卒。
聽松先生守琛
其從祖叔父也。
歎曰惜乎。
君子也。
子以文號隱几翁。
中文科官至副提學黃海監司
海時。
屛居十一年而卒。
偉孫應吉中武科。
宣祖壬辰
以慶尙左兵使。
與倭戰死。
文子俊耉中文科。
翰林,吏曹佐郞弘文舘校理修撰議政府舍人等職。
宣祖末。
賊臣爾瞻
旣而上昇遐而卽位
事大變。
始安南海
尋遷碧潼。
又遷梁山
仁祖反正宥還。
因客湖外
明年李适叛。
公傾財募士。
傳檄遠近
討賊
賊平而止。
尋遭丁卯之亂。
朝廷命公管餉兩西兼贊畫使。
西新被兵
毛文龍在椵島。
信公
遂得糓累萬斛而濟之。
觀察海西
大有勞績
甞言曰古人云活千人
子孫必興。
吾當亂世
國恩
活人累萬。
後世不絶乎。
後贈左贊成。
公弟信耉中司馬
海時李偉卿上䟽請廢母后
公卽焚其草。
遂退不復應擧
仁祖
公元559年
時始仕至縣令
而子後聃,後周,後卨。
並中司馬聯榜。
後卨又擧文科
官至承旨
後周子瑨擧文科
累典府縣廉約
弟瓘,瑍。
後卨繼子璹亦文科
一門羣從兄弟榮達矣。
察訪公季子以敏號三古堂。
文科壯元。
已而忤時柳永慶。
見擯不用
官止郡守
名重於世。
子台文科
官司憲府執義
廉白自守
後相不事科業
博聞強記稱。
副學公慈仁豈弟
篤於宗族
謹於禮享。
自守甚確。
倫紀斁絶之時。
管餉公又竄謫南北
凶徒不敢非理累公。
然聞凶議蜂發。
輒廢食飮
是故郡守賢弟也。
令公賢子也。
端潔自守
不愧副學公之義矣。
金浦公季子世純中文科。
歷官知中樞府謚思肅
守琛聽松
又號竹雨
至行
丁父憂以毁聞。
遺逸至積城縣監。
不起而卒。
後贈右議政謚文貞
弟守琮亦篤於孝。
中宗己卯賢良科。
未幾羣賢被禍而削其榜。
及卒門人私謚節孝先生
守琛渾號默菴
世稱牛溪先生
弱冠學于家庭
旣長與李先生爲友。
宣祖賓師之禮禮之。
歷官左參贊
及卒贈左議政謚文簡
從祀
子文濬號滄浪
學行薦至縣監。
吏曹判書
子杙官僉正。
㮨號梅邊
至知樞府
公元616年
謚靖惠
壽九十五歲。
至善學行薦官縣令
國朝世家
文章名者或少風節
風節名者或少事功
事功稱者或少道學
兼此四者。
吾宗是也
且今之大姓多異貫。
顯榮于世者。
祖先系譜家法派流
能不失其傳。
而獨成氏無異貫。
故無貴賤
皆知其同出中尹公也。
且皆能謹飭
安於拙。
考之譜承。
無重得罪王家者。
肅廟甞稱成氏無小人
聖主其知之矣。
此又他族之所無者也。
瑯琊王氏。
盛於晉宋之間。
但以官爵顯。
故袁氏淑粲之族。
輕其無忠節
吾成氏今雖少蹇。
其視當世稱權榮利之門。
輕重高下
必有所辨矣。
收族法古也。
枝葉分處四方
又多貧困自振者。
宗小宗無以別焉。
故惟世譜可以徵信
海應甞考國史
世祖丙子六月二十七日
傳旨禁府曰成熺,成照,成然告身
安置遠方
戊子丙子緣坐人外從便成然,成照。
然與照及仁齋
同時被謫。
緣坐稱。
知其爲公堂內之親也。
考之世譜不得焉。
又東鶴寺魂記列丙子殉節人名曰成三問,成三聘孟瞻孟平,孟終,成憲,成澤,無名今年生。
孟瞻三人
明知竹子
成憲四人
未知其爲子爲侄。
公元1816年
然要亦一門之俱死者
今考世譜三問子元子孟詹。
三聘子河子漢。
而皆與魂記不合
獨孟詹合而字又訛。
三顧三省丙子六月二十一日
車裂軍器監前。
其烈若是
國史端宗乙亥閏六月
世祖右議政韓確等。
言楊錦城大君護軍文治等謀亂。
其九月七日
絞死
世譜皆不載其事。
又如晴湖成公重淹。
燕山甲子被禍
夫人自投下死
俱載公私惇史
世譜別錄于下。
獻之缺。
不亦可歎哉。
成氏世譜[下]
公元1621年
成氏之世其顯名者。
海應旣皆歷叙之矣。
自贊成公以下
爲我繼禰之宗。
公娶高靈申氏。
掌令橈女也。
掌令與副學公素善。
遂與爲婚。
參奉公諱龍字舜卿
天啓辛酉某月某日生
淸河崔氏。
郡守男女
夫人無子。
以公爲嗣
幼少時已能喜文詞善書法。
旣長沉毅寡言笑。
智慮
旁通數緯藝術
不屑擧業
蔭授南部參奉不就
文谷金公壽恒老峯閔公鼎重皆以國士待之
吳三桂起兵廣西以叛淸。
天下震恐
閔公喜曰可以用成某矣
奉使至燕。
公與俱。
以覘虜勢。
後三而公亦襄病矣。
楊州之西
公元61年
山。
世世葬地也。
中宗妃愼氏遜位而薨。
葬其傍。
公爲諸宗計曰墓有吉氣
必爲陵。
盍移先祖墓乎。
宗人不肯
公獨以顯宗五年甲辰
贊成公墓平山西金山下負乾之原。
後幾年果封溫陵
累世塋域
皆入封溝之內。
人始其先見。
有委巷人貸銀。
及病且死。
乞以妻若女爲公家婢。
公笑曰何其淺我也。
卽燒券。
好義類此
顯廟辛亥五月二十五日卒。
葬于廣州東水月里負巳之原。
安東金氏
文忠公尙容之女。
有二子。
長諱琬字伯圭號翠虗子。
季諱璟字叔玉號獨靑軒
繼配延安金氏
郡守埈之女。
有二子。
長諱珞字國寶
次諱瑙字君玉
翠虗公以崇禎己卯三月二十八日生。
四歲
丁金夫人憂。
年十三四。
始從南公老星鄭公斗卿學。
藻思汪洋
艱棘牙人所難解者。
豁然無復礙滯。
好讀莊子史記諸書
又能刻意探賾
氣完力厚。
不可涯涘
顯廟丙午
與獨靑公聯中司馬
參奉公旣下世
公携家眷西居康翎縣勃浦。
甞遊縣之水仙臺。
瞻望中原
往往歌詩
以發風泉之思。
肅宗壬戌
倭人信使
金公錫胄公名
卽白上充白衣製述官以行。
及爲倭人作詩。
倭人皆驚其神速
源璵雨森東其
公元1654年
傑也。
歎慕公彌深。
及歸付承文院製述官。
公雅不欲起。
已而仁顯王后
文谷賜死珍島
老峯西邊
公卽棄官屛居白岳山下。
後十五年
忠文李公頤命擧公爲北部參奉
公年六十五矣。
公強起之。
屢遷至軍監主簿
庚寅十月二十二日
卒于居平洞之賃舍
葬于廣州參奉公墓下。
庶子二人
曰夢翼曰某。
夢翼亦能詩
主簿
子孫幾人。
無嗣
獨靑公以崇禎辛巳八月二十九日生。
十一歲始學。
文思奇壯。
不愧翠虗公弟也。
公豊偉幹
風度峻整
常有遺世長往之意。
文谷欲薦爲官。
公力辭之。
歸安丙舍
手植一株
仍爲號以見志
好從滄海公格遊。
許公甞橫罹於獄。
獄久不解。
公獨數訪于獄中。
相與唱酬
公世居白嶽下。
金氏諸公爲文章之好。
夢窩忠獻公留守江都
農巖,三淵二先生往遊。
而公亦自安山往。
相與歌詩甚盛。
江都南門
文忠公殉節之所也。
公謂忠獻曰盍樹碑以記之。
公責也。
忠獻曰諾。
卽伐石表之。
三淵詩曰文獻後人成子過。
共謀城側龜頭是也
肅廟壬辰二月十日卒。
葬于廣州參奉公墓後。
有集二卷
詩甚精工
三淵稱之曰獨靑晩年成就
勝於石洲云。
有四子。
長諱夢良
公元1793年
汝弼號長嘯軒
次諱夢澤楚望
次諱夢奎字文瑞
次諱夢天字季通
嘯軒公一號適菴
然常有諸葛長嘯之詩。
盖思漢之義也。
故世以嘯軒稱之。
顯宗癸丑二月壬戌生。
少好學。
家貧無燈火
持書照雪而讀。
或畫雪作字。
至指凍不自覺也。
及爲詩。
奔放澎湃
光芒四射
風調悲壯
然間亦琢磨精刻
而錯以平遠悠揚之響。
不欲局于一格
壬午進士
己亥通信使入倭。
倭人求詩坌集
皆應之如宿搆。
凡有贈遺
無所受。
惟取寶劒一口書數種以自隨
庚子金忠獻公辟爲天文學敎授
忠獻素重公。
延置隣舘。
托敎諸孫
壬寅忠獻凶徒所搆將先國。
是夜土星犯上
公憂之。
未幾禍甚慘。
莫敢問。
獨往吊恤平日
甲辰羣小又搆英嬪急。
五部官民投䟽論之。
卽日棄官歸。
乙巳陶山李公宜顯薦爲長興主簿
監牧水原
遞歸
乙卯正月六日卒。
葬于安山草山鄕負酉之原。
有集六卷
公所自抄者也。
子遠基生大承皆學生
二房有二子。
長諱福基字汝綏。
有子大䧺早卒。
次諱億基字汝久。
無子。
房學生府君
肅宗庚申二月二十八日生。
天資粹美
贅居海州
見有急步過門者。
懷戀父母
有疾
挈眷歸侍于
公元1830年
安山親側。
不離晨夕。
已而得疾。
庚寅十一月十三日卒。
臨歿恨不得終養
且以二子托夫人曰。
使之勤學
勿墜家業
夫人完山李氏
通德郞維賢女
完平相公元翼五世孫也。
庚申九月十五日生。
幼喪母夫人
鞠于外家鄭氏。
外祖諱好謙。
圃隱先生之後
以孝後贈持平
公素夫人
夫人嫠居貧窮
田宅僕從以迎之。
夫人泣曰吾豈爲衣食踈於二子之學。
而負夫子臨歿之命哉。
卒不往。
王考府君孝基百源號踈溪。
肅宗辛巳正月十四日生。
叔祖府君諱學基字樂甫號廣齋
肅宗丙戌五月一日生。
時王府君十歲
叔祖府君五歲
夫人晝夜勤于績。
以育以敎。
且使學于嘯軒公。
王考府君自學語時。
已能識字
七歲得戚氏紀効新書而籌之。
以究御倭法。
十三歲作古詩。
三淵歎曰東人不知作古詩。
是子其興之乎。
府君未甞文詞自多
好探賾經史。
古今王伯治亂
禮樂性命之要。
以至天文地志曆象筭數
無所不通
丁未對策南省
立艸萬言
備陳時弊通變之方。
請罷內需司。
考官擢置第二
白于上。
然不果用。
癸丑進士
太孺人從王府君於抱川。
女史敎導諸孫
丙寅卒。
始葬抱川之南香
公元1827年
山下
後二十七年
返而合祔曾王府君之墓。
王考府君丁憂
以毁成疾幾危
而後得愈。
辛未禮賓參奉
屢遷長水道察訪
所至皆有惠政
去官人多流涕思者。
府君少好經濟
晩而約于經禮。
學主敬直
甞爲禮書四卷
辨析經義謹嚴
然常退然謙抑
雖古之拘學
未甞輕斥以直己見。
端居靜穆
若不可犯。
及與衆言
簡而和。
敎人必因其材而篤之
聽者充然有得
以故鄕人化之。
流風遺韻
久而不已
庚寅正月二日卒。
葬于抱川大谷負艮之原。
文化柳氏
學生始震女。
始寧府院君六世孫。
家嚴有法
雖貧甚未甞苟於財。
丁丑九月十三日卒。
始葬香積之麓九隅上。
後十五年
移祔于王考府君之墓。
叔祖府君才少魯而劬於學。
憤悱流汗
終日不食
卒乃文辭通豁
然以勞成疾。
府君長身而晳。
豈弟坦易
與人如或傷之。
內實峻嚴
遇有不可者
不與之交。
常以未及事爲痛恨
曾王諱日
終日垂涕
師事厚齋公榦
値公及夫諱日
三日不進肉。
庚申進士生員兩試
辛酉客遊松京
故都山川謠俗
賦詩跌宕
詩皆閑淡淸麗
傳于世。
槎川李公秉淵稱其得言外之妙。
王考府君憂其曠。
公元1800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卒。
葬于大谷負辰之原。
王考數十步而異麓。
子諱大亨
生三子。
其二早夭
獨一子海連祀公。
先府君大中字士執號靑城
英宗壬子十月十日生。
叔父大集字士振。
英宗壬戌正月二日生。
姑母生于丙辰
姑母生于己未
府君兄弟早以文辭著名
二姑聦慧和淑
而長姑母端潔好持禮法
識解玄悟
年十九未嫁而患疹。
臨沒夷然曰我死無哭。
斂我禮服
埋好誌文
盖欲正終也。
叔父年二十九。
庚寅正月一日卒。
至行
其病祟由於孝也。
姑母李公彦五。
公早擧文科知縣
然家貧甚而能安之。
以不妬稱。
六十一歲而卒。
先府君年躋七耋。
故學益邃而德益卲。
學語時。
已能解字
十餘歲。
發言成章
二十二歲中生員
尋從遅齋金先生學易。
二十五歲中文科
三十二歲從信使入日本而還
歷典五府縣。
皆有成績
府君少好蘓氏策論
已而棄之。
爲文必依六經
閎深䧺博
典實平遠
常曰讀書惟知聖賢
于時士或有厭平常而樂浮靡者。
號稱稗官
詩文噍殺之音。
府君每斥之曰。
文章之賊也。
宗大王雅好府君文。
輒褒其醇正
進秩通政大夫
惜其不盡用也。
府君兼濟
公元1809年
學。
思欲安天下之民。
達天下之善。
不徒一鄕一國而止。
無以行其志。
詞翰自遣
而非其素志也。
忠愛篤厚
常見于辭。
讀者以是重之。
己巳二月十七日卒。
香積山下負艮之原。
全州李氏
進士德老之女。
忠貞公弘六世孫。
德容和整。
言行可以閨範
壬子四月十九日卒。
祔于府君墓左。
府君先妣行治爵秩
具在不肖所撰誌狀
獨靑公第四房孫信基生大海
早卒無嗣
贊成公有一區庄田海西
參奉繼配夫人所生二子。
遂居康翎之渤浦。
房子二人八人
曾孫十五人
玄孫四人
二房三人
四人
曾孫八人
玄孫五人
贊成公素稱有陰德
翠虗一派奔走衣食於畿湖之間。
獨靑公四派。
長派居安山
貧困
子孫綿弱
第二第四派並無後
三派在抱川。
獨以文學相傳
世世科名
從叔之後
又幾衰絶
渤浦之派。
混居於田家漁戶之中。
先祖之德。
何所徵哉。
脩身者德之符也。
好學者德之基也。
子孫宗族
苟能以是自飭
不能通顯于朝。
家家得以絃誦相聞
州閭鄕里皆稱善人君子者亦足矣
可以不負先祖之德也。
先世塚墓
孔子少孤。
不知其墓。
問於鄹曼父之母。
然後得合葬于防。
論者曰此記者妄也。
孔子豈有終母之世。
不求父葬之地。
至母殯而猶不知之乎。
余甞考周公制禮。
冢人大夫
公墓邦墓之地。
具有封邱樹數與夫爲圖爲尸正位掌禁之事。
春秋時
豈漫棄之歟。
或曰叔梁紇從殷制。
無封識。
孔子不之知也。
是皆遙遙不可考者。
古者墓而不墳。
以爲魂氣無不之也。
故致而祭焉。
體魄無所事。
厚藏之。
使人不得見。
葬已則去之。
後世始封爲之墳。
旣墳矣。
孝子之見之。
固宜有所不忍者。
漢明帝墓祭其親。
雖非古制
蔡邕之者
夫不自已之思耳。
然高起塚墓。
過加崇餙
無益之費者。
劉向楊王孫徒言之深矣。
今之士大夫好爲廣占兆域。
植松
岡麓曼延
左右前後
通望濶遠
輒禁他人葬。
爭訟紛紜
惟務爭奪
又牽於禍福之說。
移葬不已
此豈仁人怵惕之意乎。
吾家淸貧
先世以來
塋墓基地封溝甚狹。
象設不侈
雖有愧於觀瞻之美。
亦可謂得古人之義。
無過制之譏矣。
海應衰老
不得以時省掃。
雨露之思。
略記塋域所在
甞自披閱
悠然興感無窮
之子孫。
亦能記有而不失
庶幾如鄹曼
父之母所指者乎。
中尹墓在昌寧山。
侍中公負中尹公之柩。
松京行哭千里
靑山院而宿。
夜大雪。
虎跡繞柩而出。
尋至山後而止。
卽是地也。
野中一墩
火旺山衆谷之水會于前。
彎弓之形。
渟滀有情
古傳游魚弄波之形。
山勢從艮而入。
負亥向巳。
侍中墓在昌寧牛頂山。
異僧所指也。
火旺之脉旣落而爲山。
透迤而西過一野。
聳然而起。
內外案對端妙
術者謂卧牛形。
花草案水。
左右合于前。
南流盤屈
謂之盤龍水。
唐人思忠僧性智皆曰嶺南三大地。
此其一也。
山脉由甲卯而入。
負寅向戌
版圖尙書公墓昌寧云。
未詳
郞公墓亦在昌寧未詳
云在中尹公墓右。
夫人吳氏墓。
長湍府龍屯里天化寺南七里天齋村北
文靖公墓在抱川縣西北溪流村。
公所隱居之地。
僧無學所占。
其言曰明堂廣濶
賢人輩出
羊蹄在丙。
君子不幸
登墓而望之。
東野平遠
問禮峴當其南。
羊蹄形。
此豈指一門之禍也歟
術家之說。
往往多奇中。
斯理也果有之乎。
慶安宅主羅州羅氏
祔焉。
有碣。
下有文景公之墓。
間者失傳
明灘居士揆憲始得之
葬其妻于文景公墓下。
左右岡麓
多成氏之葬。
妙德菴址在洞中
平公墓。
在果川縣北文發山之陽牛晩村後負戌之原。
有表石。
下有僉樞公扱之墓。
前臨大野
羣山左右繞之。
局圓而勢尊。
左麓之穴。
爲人所欲奪。
雖禁之終不止。
僖靖公墓。
高陽縣大慈洞負酉之原。
長明燈石人
左尹公墓。
高陽元堂降聖齋宮洞負亥之原。
有短碑。
金浦公墓
高陽降聖齋宮洞艮坐之原。
留守公墓
高陽大慈洞。
僖靖公墓同麓。
夫人南陽洪氏窆其傍。
俱竪碑。
以上四世多有墓田
山下民禁樵牧而資之食。
後皆爲人攘奪
公元1792年
參判公墓
楊州之南西山卯坐之原。
埋誌設石人石柱石之屬。
西山白川趙氏物。
趙氏金浦婦家也。
假其別麓而葬成氏七十有餘。
我又以餘麓假居昌愼氏。
亦我姻親
而愼氏復世葬之。
端敬王妃遜位本第
亦葬其山。
英陵己未
溫陵
愼之墓。
並入封溝之內。
上命成愼各守護其先墓。
設壇望祭於封溝之外。
然愼氏當封陵初爲寢郞
成氏辭之。
尋又遠居湖中
守護不得與愼氏比。
正宗辛亥
宗孫上言乞如愼氏修治先塋
特許之。
令伐墓傍松檟而改封之。
望祭壇于封溝之內。
復以御製祭文告于溫陵
聖人之恩。
誠浹骨矣。
察訪公墓
西山
石人柱石誌石
學公墓。
西山負亥之原。
夫人淳昌趙氏窆其傍。
柱石
蔡湖洲裕後撰誌而埋之。
贊成公墓
平山府西金剛山下負乾之原。
夫人平山申氏祔焉。
有床石柱石。
許眉叟穆撰碑銘。
石其未及刻。
墓始在西山
參奉常言山有吉氣
陵必封。
遂移窆于是
參奉公墓
廣州東水月里武甲山麓負巳之原。
夫人安東金氏
夫人延安金氏祔焉。
有床石柱石。
翠虗公葬其下。
東麓故參判金相翊奪之而葬其親。
屢訟而不獲伸。
今幾六十年餘。
獨靑公墓
廣州參奉公墓後負酉之原。
有床石柱石。
夫人驪州李氏葬其左麓
亦有床石。
學生公墓
安山艸山面負酉之原。
夫人全州李氏祔焉。
有床石柱石。
初嘯軒公屢擧不第
都下夏圭者卜術甚精。
往問之。
夏圭睨曰家禍將作。
科擧何爲哉。
公故未之信也。
未幾曾王考先沒。
一門五喪相繼
公思夏圭言。
復往問之。
夏圭曰殆哉。
家幾盡覆。
海上一名墓而紓其禍矣。
公曰先世墓在平山廣州
皆非海上
誠不知何所指也。
夏圭曰試更思之。
吾豈妄言者。
公乃悟曰亡弟因死喪稠疊
未能葬先墓下。
卽家後而窆。
此豈海上名墓也歟
夏圭喜曰是也
公返而察之。
門內之詛也。
術者太乙金星之脉而挂榜砂在己丙。
孫金生者貴。
科甲在癸丙年。
試驗果然
三角山▦虎▦乾亥之▦。
嘯軒公墓在其傍。
左右多門內諸親之葬。
踈溪府君墓。
在抱川南金谷里負艮之原。
夫人文化柳氏祔焉。
水源山抱之鎭也。
南走爲注葉山
北枝由廣峴將爲花山
而特聚氣于是
故白沙相國物。
而與金忠簡居之。
遂爲金氏所有
先府君請其一麓而葬之。
道峯數抹。
靑蒼縹緲
聳立坤方
注葉之脊。
平圓橫帶于南。
田水縱橫于右。
而前有池塘可六七畒。
花木照映
局圓而體尊。
文明之氣。
䓗蔚如也。
有床
石柱石。
叔父葬其右。
前麓又葬亡妻慶州李氏
先府君墓。
在抱川南隅里赤岸村負艮之原。
先妣夫人全州李氏祔焉。
由注葉山香積
彎曲而東。
北枝由巽巳逶迤而至大村
繞其前後
田水浸灌左右
溝塍縱橫
平野橫其東北
常有文明之氣。
家世紀畧
余觀人家子孫
狀貌肥瘠
身體長短
氣像之和毅。
必類其父母
苟或不類者。
考之曾高以上
必有一合者。
寢遠矣。
奚由知其合也。
以古之名碩圖像
求之於雲仍來裔
不可掩也。
古之祭者。
入室僾然有見乎其位。
周旋出戶。
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
出戶而聽。
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
未甞及其容光矣。
其見果不爽乎。
未甞及其聲音矣。
其聞果不差乎。
未甞及其威儀矣。
其歎果實有之乎。
是盖思成也。
夫未之及見。
而思之猶足以成之。
况及見而思之乎。
是故思其居處眞成其嚴。
思其笑語眞成其存。
思其志意眞成其敬。
思其樂嗜則眞成其著。
氣類之應。
可以得其眞矣。
余自庚寅以來
于今五十餘年。
先王考先叔父典刑
茫茫然不能道其詳者。
以其遠也。
先考先妣典刑
尙能詳細記有者。
以其近也。
復漸遠。
後承又何考焉。
當余舞彩歡樂之時。
竊擬長得如此
俯仰三紀
不意乃爾孤露
又復窮鱞。
鮮民之恨。
寧有旣時哉
兄弟子女之會。
相謂余貌類先考
仲女李氏婦。
貌類先妣
季女元氏婦。
貌類先妻。
季弟之貌。
畧似先王考。
聲音笑貌隱約髣髴之際。
如將追之而不可得。
叔父之貌無類之者
每對從妹悵然而已
於是具寫當時所覩見者。
以爲思成一助
把筆不得語笑之音。
臨紙不得威儀之美。
情思神氣邈然不相關者。
要在思之深。
而余之悲痛
於是乎益切矣。
且讀歐陽瀧岡墓表
具述以先訓而自勉於學。
能致榮貴朝廷
得三世封爵之隆。
以爲人子之孝。
余固不敢歐陽公所自致而榮父祖者。
若其所自勉者。
可勉而亦不能勉。
徒能讀其文辭之美。
慨然羡慕
爲之太息者久矣。
可謂負先訓者乎。
王考府君
長身癯容。
高顴踈髯。
修面豊額。
耳聳而頤狹。
氣淸神秀
色和而聲莊。
立如俯坐必竦。
鄕老言。
由由如也。
飮酒必以禮拜
家人言和顔色
必戒以勤儉治身
孝順事長之禮。
朋友言。
錯以諧笑
風流凝遠
學徒言。
必使先治其心。
以正本領。
討論
史。
間陳前言往行
使自得之。
是故負笈者盈坐。
莫不欣然有得
干犯名義者。
不得容。
門下一人語及戊申之逆。
而其言不擇
卽斥之。
食飮屛遠華腴
先考常以欝陵島乾鰒數十
甘旨之具。
府君曰吾何用珍異哉。
卽易布爲奴僕夏衣
且爲藥用進蔘稏。
府君藏之筆筒未甞服。
府君下世而後得之
盖傷少小貧窮
不得致力孝養故也。
就養蔚珍縣。
官舍之傍。
有湖十里
盛開
秋香淸遠
府君樂之
常往遊其中
輒命不肖從之。
一年而返踈溪之精廬
有小樓半楹。
府君悠然倚樓望。
四山蒼翠
有出塵之想。
庚寅元月一日之曉。
叔父以疾卒。
府君門人視之
叔母號哭
命止之而出。
府君素患嗽甚劇。
至是雖強制而漸凘頓難支。
翌日親戚婦人皆來訣。
府君屢顧下意手足露也。
門人識之。
卽正衾。
已而考終
具有年譜
府君甞有詩曰高峯氣肅不成霞
沈參判念祖誦之曰公之氣像也。
先祖太淑人
不肖不能及事也。
聞故時親戚之言。
端潔自治
所居一塵棲者。
家雖酷貧
朝夕輒設盤案
菜粥䟽糲
未甞闕焉
華貴人多就先王考而學。
家無婢使
太淑人手持飯具。
牕下而去。
使自取
公元79年
食。
其艱如此
語音未甞中門外。
家有女誡総叙。
閨中之訓也。
伯季二姑誦習之。
先王考素居安山
曾王妣來依太淑人父母之家。
米鹽薪水
多爲父母憂。
太淑人不便也。
族屬有贅者。
吾當裹粮而止之。
肅宗己卯七月初九日生。
英宗丁丑九月十二日
患痢而終。
先府君幼而淸弱
長而厖碩。
衰而癯勁。
身體均停
頭顱圓厚。
髮密而髯少。
耳聳而眉秀。
目光奕奕四射
畏慴不可逼視
大口而豊頤。
面白而唇丹。
準高而顴隆。
人中深而印堂潤。
齒細而白。
背厚而濶。
腰端而直。
手長而澤。
胸廣而長。
立容儼然
坐容凝然
行容舒卧容恬食容寬氣容粹。
接物常和而當於義則峻厲不可犯。
應事常緩而當於分則奮迅不可追。
翰墨之事自娛
而意常在翰墨之外。
山水之樂自逸
而趣常在山水之外。
穆然有思高遠不可測也。
英宗大王甞稱府君貌豊下。
姜子牙像。
宗大王府君文路醇正
不得翺翔文苑
聖君之所褒嘉也。
恬溪徐公命膺府君讀書韵折淸亮
歎曰此所謂玉聲者也。
遲齋金先生焌曰姿禀豈弟
言行忠信
聦明英特
天下士也。
此又當時士大夫所共
歎美也。
日本人井潛見府君龍淵一擧凌雲之氣。
中州禹疇者。
正學之傍裔也。
府君詩筆而爲之評曰林梢雨歇
杲日獨昇。
萬家絲竹
爲誰悠揚
異域殊俗之人。
亦皆嚮慕之如此。
府君始號龍淵
日本時所稱也。
又號東湖
長在蔚珍時所稱。
又號靑城
靑城抱川一號也。
後號醇齋
因正宗大王聖訓而稱之。
詩集與時人。
呼之常以靑城號。
生卒年月
具有年譜
公元1757年
先夫人身端雅
德容輝美。
神氣淸潤
語笑溫粹
面圓而額廣。
視平而倩好。
齒細而脣厚。
髮長而耳聳
生于富家
年十九歸先府君
家甚貧。
卽去華餙
躬任酒漿澣濯舂磨之具而不之憚也。
時取外家精鑿葅醬牛肪雉膏
陸續以爲養。
外王母太孺人素賢
常具以待。
甞當元日不能炊。
外家卽遣人齎米肉而至。
始得具甘旨
先王府君敎授于鄕。
從者常盈座。
先夫以孝厨之餘。
待客常豊足。
客不知其窶。
舅家之親多以貧窮至。
凡有求於先夫人。
未甞不得
誠意常見酒食之間。
舅家之親皆感之。
從婢而予衣食每後於舅家婢
曰若焉得與彼比也。
隣里至今傳誦之。
先府君先夫人曰貧亦久矣。
得無困乎。
資裝
餙。
何爲哉。
先夫人卽出錦緞衣裳而市之。
買數區田
飭奴課耕
勤儉率下
家道遂立。
己巳得長祖慶失之。
丙子得長女淑姸又失之。
庚辰不肖海應
申生仲弟海運
癸巳季弟海範。
仲弟生時
先府君從使事在日本未還。
不肖嬉戱其傍。
兒啼呱呱
以爲樂。
且記先夫人使傍人以産血塗兒口曰如此少病。
已而血下多。
委頓久之始起。
季弟生時
先府君喜甚
早晨諸婢爛睡。
促呼具羹飰以進。
此皆歷歷如昨。
而忽已五十年
不洎痛矣
不肖且念癸卯進士
奉先夫人府君興海之任所。
酒食宴樂
先夫人曰戒之。
不已盈乎。
在官數年。
卽曰歸哉。
不已飽乎。
鄕里
僮僕婢使耕織如故樂矣吾分
不亦足乎。
在京第。
見米綿魚肉自大內降者曰敬之。
君恩其敢瀆乎。
壬子子擧進士則曰滿矣。
無求進也。
是歲四月十九日
染疾下世
先夫人以英宗己酉閏七月二十八日
至是壽六十四歲。
叔父府君顴高面癯。
上豊下狹
長身玉立
瀅澈無瑕
眼彩燁如。
神氣凝遠
言辭和厚
居衆未甞有捱異之行。
塊處未甞頹墮之容。
文華溢發刻意爲學
公元1830年
無別舘。
外氏之舍。
計日科程
賓客紛擾
酒食狼藉
輒避之其內竈陘向陽處。
盡其課而後起。
從王府君於長水之舘。
王母太淑人疾劇。
馳返至村前
太淑人訃。
慟甚氣絶落馬
損左下臉。
遂有痕。
悲哀成疾者十餘年。
疾甚
叔祖母府君曰毉言汝疾必不起
府君微笑
盖亦知不可毉也。
庚寅元日鷄鳴
起坐曰傷哉。
祖母在傍問曰何傷乎。
曰傷吾父及老而喪壯子也。
燈明而屢促挑之
遂絶。
府君壽二十九。
府君泊然無他嗜好
及檢其用惟筆囊具書而已
公元1792年
先妻淑人諱某
在室時。
父母素賢
敎之有常法。
和淑聞。
身不踰中人
豊厚敦重
面方而額廣。
準高而輔平
髮美而眉濶。
耳聳而輪厚。
眼長而視端
雖不自力粧梳而澹素之色。
自發見。
婦人稠坐。
簡默自持
未甞隨衆妄言笑。
少習京華
然能任爨漑勞苦之役。
衣裳寬博村婦女。
珠翠之餙。
容臭之佩。
泊然無所嗜好
先夫人雖老。
自力蠶績
甞當夏熱
躬操盆繅。
淑人在傍而扇之。
務欲淸凉
誠意依依
至今不能忘。
美行甚多
最其孝友尤可稱也。
吾當壬子夏
先夫人憂。
得疾卧外廊。
汗落而復痛者
公元1817年
三。
淑人病起而氣未完。
來處外廊。
晨夕食飮之節甚悉
凡有須索
未甞不具以待。
及余當丁丑冬
苦寒疾甚劇。
淑人時方病咳。
而當霜雪之夜。
輒檢藥餌及時
余病以蘓。
而余於淑人之病。
不能淑人之篤於我也。
苟當致力藥餌而不之止則病或痊可大命不之傾耶。
淑人禀賦甚厚。
常朝暮闕食。
傍人不能興。
淑人振作平日
有疾疑於染。
方出避之他舍。
檢家中見糧及細務無所遺漏而出。
三日矣。
若是者乃於五歲之後
遽爾殞逝
藥力不能回耶。
不能致力調治也。
豈命止於是耶。
可恨也。
淑人一男二女
又一女五歲而夭。
一女僅數月而夭。
又損於胎而徑産者二。
淑人甞恤於下而忘己飢。
厚於族而忘己寒。
歸我四十三年。
舅姑憐愛
室家和樂
子女相繼
衣食粗足。
隣里誦其行。
親屬歸其德。
可謂天報者乎。
餘皆誌於墓。
室人遺事
余旣爲淑人爲誌。
而誌辭簡。
淑人之行。
寬裕不苟
好持大體
余亦不欲以夫婦情愛纏綿之辭累之也。
先妣三男子而無一女子。
淑人入門
委曲承順
先妣愛之
弱女視。
常曰汝夫少病。
汝愼於德
也。
余於昏夜
燈下淑人顔色甚莊。
事先妣十有七年。
先妣未甞一有可者
夜起房中跬步之近。
必整髢斂衣裳。
粧束甚嚴而後起。
自少至于老。
余察之輒然
先府君旣喪先妣
取北姬梁氏女蓄之家。
梁氏女甞立侍先府君之傍。
淑人之而悲。
盖傷先妣不在府君之老而梁氏女之少也。
故梁氏女有忿狷不平
淑人常好語慰之。
然以其甞爲妓也。
穉女新婦勿與之雜處
不使梁氏女知之。
梁氏女在吾家九年而去。
一恨意於淑人也。
先府君陰城衙中。
徘徊軒楹間。
意有所不樂。
淑人歎曰爲餘日之短而自傷也。
其言黯然而悲。
至今思之輒涕下。
先府君食飮或不中節
輒責淑人
淑人悚惶恐懼
若不自容
未甞敢怒婢使不敏
而躬董家務
日用浩穰。
不暇自恤。
冬月衾甚薄。
在衙久而後始具一綿布被。
先府君曰若飽經寒苦
今乃得一被耶。
淑人對曰婦女得此亦足矣
敢望侈乎。
先府君善之。
常語不肖曰汝宜營裘褐之屬。
以酬汝婦勞也。
余具語淑人
淑人辭曰余不能爲公致力服餙之美。
吾敢先乎。
余美其言而止。
淑人烹飪之具。
一甞而得其甘酸水陸之品雖滿前。
朝夕一飯之餘。
不之取
公元1830年
食。
每當祀享時。
必審於祭品
一有苟焉。
不薦陳之。
最於御下有恩。
甲乙之歉。
有婢給季女爲元氏婦者。
其家放之使自求食。
淑人恐其流離失所
自闕其食而食之。
歲稔而止。
及病深垂盡。
而余以疾就仲弟家距十里
淑人日問苦歇及食飮幾許
從子祐曾而歎曰婦人六十歲亦壽矣。
從父在汝家。
調將甚適。
吾自此可以相忘矣。
翌日遂逝。
吾病尋亦瘳。
然不欲以哭泣之哀。
自致情禮者。
淑人曠懷
必歎余無益之悲也。
身世無窮之感。
久而益深。
考諸古人有哭內者
或以其離合散聚之常不槩于中。
以爲達者
或以其結髮懃之誼。
不能自遣
以爲慽者。
未甞忘情至于達。
未甞鍾情至于慽。
第其美行
終不可以遺也。
淑人在時。
及其行也則以爲婦人之常。
其歿也而知其難能也。
具書細行之人所不得見不能知者
以爲閨壼之觀。
家集義例
先考之文。
最爲正宗大王所知
甞謂筵臣曰成某之文體
雅馴促迫意。
予甚喜之。
徐尙書榮輔以是日得錄。
又曰恭趍塗轍
又曰惜不翺翔文苑
發於絲綸者也。
又曰成某家文路特正。
又曰成某
文當入唐宋八大家
此皆因近臣而獲聞之也。
于時雲漢之盛。
卓越百王
褒嘉如此
古文學之臣。
孰能及此
先考之文。
始學蘓氏
中歲以易禮從事
晩又以班史爲歸。
然氣昌識明。
自成體裁
不專得于一家也。
詩自穉年作至仙槎錄爲一集。
又自壬辰癸丑詩文爲前集。
又自甲寅乙丑詩文爲後集。
經解史傳雜識之類。
雖非同時所製皆附焉。
(宋史筌一卷,揣言一卷質言一卷,醒言三卷詩話一卷,讀易箚義一卷易書通義一卷卦變一卷濠濮緖言一卷,尊周彙編草本二卷
)然頗浩博
難於卷帙
故只就詩文
謹用尋繹而編正之。
僭加存刪。
亦或有之。
選文之法。
始于昭明
編書之法。
精于韓歐三集
折衷諸家得失
洮汰各體之冗長
法嚴義簡者。
歸震川集也。
昭明之集英畧穢。
彙聚類分
考校家所必資也。
昌黎集始多
自經朱夫子是正義例始嚴。
歐蘓二集。
二公手定
刻本旣多間有雜錯
獨居士集手定本。
今考歐集古詩律詩幾首
旣編于上。
而下又有一卷
序論經旨記書
再見三見
吉水胡柯之爲撰次也。
且公好爲銘章
而所載者只瀧岡阡表若干篇也。
意集隨錄跋尾及▦間有後人錄。
遺佚者多。
不如▦▦公本
且考蘓集。
詩文各爲一部
義例稍正。
不如集之重複
門目少繁。
似亦非手定本。
獨歸錢謙益所定也。
秩然不亂。
贈序壽序各置一編
庸屬細碎多門
今編先考詩文集。
於斯五者。
各取其長焉。
一千三百五十七首
考之文選韓集及歐集。
詩皆居前編
韓歐二集分古詩律詩皆各編。
比興著述
衆體錯陳
洵足盛也。
先考多値文墨之事。
嶺東時。
上流君子相屬於海山之際。
在抱川時。
與社中諸公相和鄕里之席。
秘省時。
一時名德載酒就之。
倡酬粉署朱欄之側。
嶺南時。
與諸名士屬和竹琴湖之傍。
北邑時。
息愼沃沮山川發於歌咏
南村時。
洞中能詩諸公
馳筒於石風佩之中。
乙丑以後
廢不復作
今皆一一考校
不無取捨
先志也。
五十五首
考之文選
書在賦詩策表之下。
韓集書在雜著之下。
歐集書在論序記之下。
蘓集書在樂語及啓之下。
歸集書在題跋之下。
例旣不一
先考集中無策表。
故從文選定之
編于詩下。
六十四首
考之韓集。
序並論議說屬之雜著之中。
議論之文也。
故以體裁而同編焉。
有序一目在於書下。
先考集中序最多。
有爲人酬者。
然多勉誡之辭。
觀之可見其有助於風敎
至若議論之體則無可屬者
故從其序一目之例。
闕其雜著之所附。
九十三首
序記文軆相似
故考之集例。
或序先而記後。
或記先而序後。
考之韓集在雜著中。
蘓集在說下
今從歐集歸集而次之
先考之文。
必據事直書
皆有考信
淸凉山記。
常言摸寫退溪氣象
潮樓重修記及垂綸堂記。
稱合作。
如侍中臺碑閣重修記。
甞揭于閣。
因北民有所毁畫而撤。
自述華陽洞而後
文遂不作
文說跋銘合二十四首
考之集例。
無別立文一目者。
苟有之。
宜置雜著中。
韓昌黎送窮文是也
先考北靑任所
甞應上命感恩一篇
文體謹嚴
恩敎鄭重
不宜置雜著中。
故冠之于說跋銘之上。
考之蘓集。
說在記上。
銘在頌上。
又若題跋別立一門
歐集亦然
先考文無雕巧零瑣之語。
故跋銘皆具篇法
未甞如蘇集或短或長。
體裁不一
薈萃而歸之一門
書後識題合三十六首
題跋之類也。
是故歐蘓集中書後編於題跋中。
先考文中書後頗廣。
苟欲合題跋爲一類
恐涉繁縟
故另爲一編
行狀墓誌銘碑碣銘合二十首
先考不喜爲人銘章
親知最切與夫幽潛未闡者。
有製而亦不多作。
考之文選
碑文墓志
行狀各立一門
考之韓集。
行狀雜文中。
碑誌混爲一類
歐集以墓誌銘神道碑並置墓表下爲一類
歸集以墓誌銘墓表碑碣行狀各立一門
今從文選歸集而編之。
但分目而合一門。
以其齊整易讀。
祭文哀辭三十二首
考之文選
哀祭在行狀下。
韓集歸集有祭文一門哀辭錯焉。
歐集則編祭文於書下。
蘓集則祭文哀辭編爲一卷
今仿蘓集例編定。
祭文哀辭
俱是傷逝
體裁異故也。
史論論合十一首
先考之文。
善于議論
考之萟苑定評
以爲可繼蘓氏
然顧不多作。
言事成敗
不必預言
預言之。
又欲吾言之中。
禍心也。
是故古人事。
雖或論定上下
至如當世事。
未甞言其得失
不多作論者。
恐其廣及於民國事故也。
甞因上命撰宋史筌。
史論一首
又有揣言一篇
古人事者。
有可警俗。
移置于此
考文選則論贊序下
韓集則在雜著中。
歐蘓集在賦下。
歸集在序下
在前而不在後
盖亦從篇策之多而先之也。
先考著論甚少。
故從其寡而後之也。
傳書遺事十八首
古人之爲傳者。
皆採入於國史
陶靖節五柳先生傳。
孤行集中
又如昌黎圬者王承福傳及毛穎傳。
柳州梓人
傳。
皆出一時尙詞之習與夫托意之辭也。
先考之爲傳也。
只擧隱逸忠孝可傳者。
故皆可騰於史籍
考之歐集。
只有桑懌傳編序下
蘓集只陳公弼等十一傳在記下
獨歸集中諸傳在行狀下。
今倣之。
而如書事之篇。
蘓集編題跋中。
歸集編雜文中。
然此傳類也。
亦以類從之。
雜著三首
一時漫筆
置之於末。
從韓集置雜文卷尾之意也。
先世諺札跋
先夫人有至行
先王先祖妣所賜諺札。
一一手自塗附爲二軸。
先祖妣札至于丁丑
是歲九月卒。
先王考札至于己丑
翌歲庚寅元月卒。
先夫人事祖妣十年
王考二十二年。
其間悲歡豊悴之故。
日用細瑣之具。
祀饗賓客之需。
人事百端
而將之以先訓。
申之以勉戒。
先夫每當懷戀之時。
披視流涕
海應生晩而不得祖妣
常歎典刑不可覩。
見遺墨。
字畫端正
辭旨簡嚴
絶無時俗婦人潦率胡亂之意。
肅然而讀之。
如承警咳于側。
懷不自止。
夫人簡牘
外人問答詳審
至若家中裁寫。
往往纖碎不擇之。
故知司馬溫公平生無不可對人言爲尤難。
今考先王先祖書牘
聯累多幅。
不徒家人
諷誦箴警
亦可以爲閨壼之訓。
不亦盛乎。
子孫其勿墜哉。
記夢
公元1819年
己卯十二月二十一日
室人垢衣弊裙如平日
與之言曰漠然兄弟室家之戀。
俄而貌變矣。
余又覺茫茫隔世之悲。
室人沒已十有七月而始夢。
苟其思夢也。
當初沒而思切時不夢。
當沒久而思弛時始夢者亦異矣。
歸震川紀行篇。
有俗云淚着殮時衣
不夢也。
其信矣乎
衛玠問夢於樂廣
對以想。
形神不接而夢。
此豈想哉。
曰因也。
海應庚寅以後先王考幾歲而夢。
王考敎人莊以和。
故常瞻莊和之容。
先考幾日而夢。
先考家嚴以整。
故常曕(一作瞻)嚴整之容。
先妣幾月而夢。
先妣逮下溫而粹。
故常溫粹之容。
形神之不接者。
古今之殊幽明之分。
有時因想而發焉。
盖心之精爽魂魄
當畫而接于物也。
見於運用
當夜嚮晦也。
不見運用
唯其熒熒不昧也。
故其形焉有變有恒
從思慮之所之也。
祖先典刑
家人形跡寢遠矣。
得於夢中團聚欵洽則庸非幸歟。
古語至人無夢者。
無想故也。
陶淵明詩曰虗室絶塵想。
惟其虗也。
故絶其塵想而已
安得無想乎。
家世記聞
曾王母貧甚。
從王府君居于抱川。
每舂自爲之守臼。
王考府君叔祖府君共壓杵兩股
村人相傳進士舂。
曾王母從安山來。
一機一梭謹守之。
子孫婦女借用之。
破壞不可用。
公元1806年
曾王母喪出於丙寅七月患染。
不敢通。
時又雨潦瀰漫
不可渡涉
一命馳入京都
告都正李公秀輔,參議公秀得。
得斂具若干成喪
常感李氏之惠。
後孫亦宜知之。
海應九歲
侍王考側。
常問谷之德尤翁之義孰優也。
王考兒輩不宜輕言先賢高下
先王考常有疾
醫言當用蠡魚。
隣里知舊競出捕之。
擺撥幕店前潭。
深處沒人頤。
淺處沒人腹。
店傍鄭氏老人聞。
皆出坐潭傍曰某丈之疾。
敢不盡力
恨知之晩矣。
餠肆饋捕魚人以餠。
取直於己。
鄕人之慕府君如此
王考府君戊子在蔚珍衙中。
有夢作詩一絶海上三山日月高。
天風吹下赤霜袍
長鯨自作迴波舞
公元1829年
雙鳴碧玉璈。
己丑冬
又夢作二句滄海茫茫萬劫
遼東寡鶴幾飛來。
旣覺曰吾其不久於世乎。
未幾棄世
海應十歲
諸少年相言。
任徵夏赴科入店舍而溺。
主家女見之。
笑而去。
作賦一句曰。
天下至寶
動主人之顔色
入塲屋。
掛劒徐君墓賦。
書呈中格
海應時不知爲何語。
王考府君傍。
與客言之。
王考府君嘿聽之。
言訖
徐曰童子不宜語此。
可見敎誘之不迫。
若遽責之則便截話頭矣。
話頭則便摧折之矣。
氣像寬裕
雖當小節如此
祖母始入吾門。
有性氣。
其從娚來謁。
王考府君卽謂曰便可將若妹去。
不過數語。
辭氣嚴正
自是祖母復發作。
先祖觀察公在海西時。
多有奴婢
散布關西州縣
先府君雲山郡
或勸推刷之。
府君曰奴旣積年未刷。
投托爲校吏者。
不可擧賤籍而閱之。
流離丐乞者。
徒累我費食而已
不如置之。
先府君褒奬忠烈
靡有遺蘊
少時洞陰
聞朴氏有深河戰亡者。
朴卽外曾王庶女婿家也。
及當編尊周彙編也。
遍求而不得姓名
歎曰同春有言曰人
萬事
莫如子孫
信然
葉西權尙書
甲午被罪
楸子島。
有詩曰友道時見
君恩罪後知
先府君甞誦傳於濟趙公
擊節歎賞
尋詣銓席
以兵曹郞見辟。
先府君於濟趙公
有知遇之感。
甞退自朝班
見公於濟洞之第。
公方餐卽停匙。
傔人酒壺來。
自斟而勸之曰。
百金之士。
千金之士。
萬金之士。
定價不可逃也。
意以屬先府君也。
先府君雲山時。
趙公關西贓謫渭原。
本道復行査將就拿。
北村罪人次第就捕。
鞫獄方張
趙公姻親故舊也。
先府君趙公若趁此就獄。
恐有橫慮。
使卜者占行中吉凶。
卜者曰差徐徐而行。
可無事。
時水潦方盛。
可托而緩之。
令官伴宿金吾吏隷。
吏隷果以水潦爲言
留一日半而始發。
先府君謂公庶從弟㬚曰公有嶺南之惠。
未之受報。
此行必無他
而若得善謫。
嶺南爲歸。
果然
濟菴趙公謫渭原將就拿。
府君甞聞金知事相勛。
夢窩相公戚屬也。
夢窩之赴謫也。
金公就別。
夢窩曰此行豈可還乎。
遠別握手而訣。
公退曰手冷如鉄。
公必不還。
果然
府君執公手。
手甚溫矣。
退而喜
無事
柯汀尙書頌父寃。
伏於金乕門外。
天雨方下而傍無侍者
有一敦寧府下隷油衣覆之。
軒軺闐咽
熟視而過之。
不肖歸言之先府君
先府君泫然曰安得見是公之快伸乎。
因令不肖勿由金乕門
不欲見公困苦也。
先府君雖厚蒙聖眷
未甞由他道。
不肖內閣時。
戒之勿與掖庭人親熟。
上常求楞嚴經。
家適有之。
不肖欲以進之。
先府君不可而止。
公元1816年
先府君愛才不及
李命藝者以筆名貧困
因緣遊門下。
先府君稱其才。
得爲寫字官則因屛跡不復至。
不肖等言有才者薄於德。
先府君曰才本難御。
患吾御之不得其方耳。
豈可一人而並疑其他哉。
先府君丙子十月
聞庭試別試當設塲。
馳入
寓會賢坊李公奎亮宅。
場屋
已晩門閉
上適命開門
使後至者追入。
先府君得入。
而上發策問邵子元會數。
場屋人見策題曰某當中第。
榜出果然
時掖隷院隷攘奪中第人衣服佩餙以爲例。
先府君方盡失衣服
寒甚而慄。
有掖隷鄭某者新製衣服
得以御寒
先府君感之。
宰蔚珍時。
之往偕。
鄭尋還
京而死無後
先府君欲酬其志而未得。
常恨之。
先府君文字間。
苟非大故
未甞言人不善曰。
今人守宰
考覆官則避之。
坮諫論劾死罪則競焉。
何其憚於法而銳於訐人耶。
公元1800年
甞宰雲山時。
有隣官得罪於按使。
先府君適當其査。
爲之婉曲其辭。
按使疑有私於隣官。
府君曰以文字而驅人。
不能也。
與其人。
實無雅分。
按使喟然歎曰吾亦有是心而不能也。
按使卽徐公命膺也。
上於府君
眷遇非常
府君西邑還而未有實職
上敎閣臣曰欲除某以職。
五衛將等職。
不足爲也。
然某欲之否。
閣臣出傳下敎。
府君君命之除。
卽某之光華
何敢以尊卑高下計較哉。
上屢欲除敦寧都參議等職。
前後絲綸間。
亦可以仰揣聖意
庚申五月
以都正單付書出傳敎
李相國秉模徐左相龍輔不可而止。
府君只感聖恩而已
不以諸人之枳閼爲介懷也。
常窩李公敏常謂蒼厓兪公漢雋曰。
當世文章
與成某也。
蒼厓辭曰某何敢當成某也。
上甞謂筵臣曰成某不徒文章
聞其政事亦鍊熟。
洪大提學良浩論近時文章曰不噍殺卑陋
論府
君之文曰文路之正。
近世未有也。
金相國熤宰寧邊
府君雲山
其隣邑也。
過從相知最深。
甞與徐尙書有隣談府君之善。
胤子載瓚相國從傍言其稱道之過。
公責之曰汝何足以知某乎。
府君濟菴趙公日本
有詩曰看取桃都春色早。
上林花木幾枝紅。
趙公甞稱之曰此子前程甚遠。
近臣(尹行恁)甞傳上敎曰成某文。
當入八大家
相濟恭方爲時所斥。
屛居江郊
府君舊好也。
時時問訊
及其作相也。
未甞過之。
府君北靑時行戶錢。
蔡相登筵及此
上曰近來文體卑甚。
特除某渭原。
將以警時也。
府君少時勤學
隣有戚家善治家。
晨起紡績
已聞府君讀書
府君甞訪沈咸興廷最。
會李公溵時以江華留守至門。
府君欲起。
沈公止之。
李公旣入。
公言金氏不當治。
金氏沙溪之裔。
江都適犯屠牛
且將杖之。
李公甚難之曰如是法將安施
沈公屢顧府君
府君曰傳云叔向十世宥之。
賢者之後
無罪則何宥之有。
此爲有罪者而言也。
李公曰然。
將釋矣。
某遂得無事。
坯窩常謂人曰某當吾家之盛。
未甞一燭一炬之求。
而及其衰也。
情誼之篤。
比前無减
盛衰之際。
不渝其心者。
唯此人乎。
海應甞入考文舘
適有書役
上命招兒子憲曾同書。
尋命兒子入侍有下敎。
殿宇甚邃。
未之諦聽
及退聞之侍者
上敎若曰某家文路特正。
葉山中有蟾巖。
广而可憇。
先府君兒時
與葉西權公,楓軒李公,汾臯李公遊其下。
旣出而巖頹。
人異之。
先府君少時乾唇露齒
先王考戒之。
先府君自是緘口
至于老而言笑之餘。
未甞啓齒
先府君平生未甞露䯻。
卧起必整之。
疾亟
侍者扶起。
將進湯藥
先府君屢顧枕傍墮巾。
侍者始覺。
及整之而後飮。
未幾而棄不肖
府君甞蓄鷄子雌䧺
旣長輒去其䧺。
惡其亂也。
府君日本
有陶國興者。
和泉書記也。
年八十餘。
野服而無裳。
府君問曰此朱文公野服制也。
公何得之
國興文公後孫避蒙古入吾州。
世守此制。
幸得之。
以爲致仕服。
裳則從俗去之耳。
然此服少傳於世。
公何由知之。
府君曰今之禮樂
獨在吾邦。
公法服。
豈不知。
國興瞿然驚歎
宋廣平梅花
少行于世。
海應甞得見之。
海陽丈得見否。
海陽丈曰未之見也。
海應甞侍先府君側。
偶言海陽丈尙未見宋廣平梅花
先府君責曰吾亦四十歲後見之。
海陽不得見。
無怪也。
海陽丈甞與先府君筆法
以爲圓嶠李匡師筆法
詭奇不可法。
旣而海陽丈歸而復抵書先府君曰。
圓嶠筆雖違筆苑正法
積力完。
不可後輩輕議之也。
海應在傍參聞故云然
先輩敎人篤厚如此
先府君在渭原時。
吏校有言邑人得金請取之。
府君呵曰民之所得
寧可奪耶。
亟止之。
由是吏知不可非理民財
後聞乃假爲金而妄言得金
若取之。
被其欺詐矣。
公元1812年
壬申五月十日
兒子憲曾有疾甚劇。
胸膈痞壅。
有物衝亘。
方昏倒不醒
忽夢一老人扶入戶疾急矣。
淸心丸可已。
卽覺而硏吞之。
旋覺氣下
少頃又夢上一高閣穹崇
先府君太湖洪公,坯窩金公
老人坐。
不肖仲弟海運渠渠子駿祥與弟侍。
先府君謝老人曰幸公命藥活我孫。
甚感公恩。
老人曰適見其急而救之。
何謝之有。
且以小壺貯水贈憲
曾曰飮此。
憲曾飮之。
果益淸爽
海應因問老人兒輩科事。
差池也。
老人笑曰會當有時爾。
先府君座側書籍堆積
不肖敬問曰眼力不妨看閱否。
洪公字呼先府君曰某一生耽書籍。
眼力寧或妨否。
先府君不肖曰若不往見汝母氏乎。
不肖五人下樓而前。
侍女導之。
樓觀簾幃
嚴邃重複
府君所在處。
不肖前謁
先夫人有所言。
不甚分明
仲弟之而覺。
先府君豈或如石曼卿芙蓉城主。
王平甫靈芝仙官否。
駿祥時未有弟也。
第記之。
以俟他日陰騭云。
從祖父諱億基。
從祖叔父諱大承。
來至家。
先夫人凡食飮之具。
悉力備待曰。
舅家之親甚少。
可不善待乎。
先從叔學生治家甚濶。
新孿女子從叔母乏乳。
先夫人常沽海藿爲羹而遣之。
自進
使乳道足而後往乳之。
先夫人有本家所賜婢曰尙丹。
家所賜婢曰蓮伊。
先夫人令兩婢爨。
每當給米。
輒使蓮伊食一家人餘飯。
別貯其粮而給之。
尙丹給粮如他婢。
尙丹有言
輒喩曰舅家婢寧得與本家婢同耶。
村人至今傳誦之。
先府君甞以事就理
時値寒節
先夫人除屛障之屬。
房堗雖甚寒。
不之設也。
府君禁府後。
始乃復設。
先夫人庶叔欲依廊廡以居。
旣已置家
將携其妻孥搬移矣。
先夫不可
庶叔終不得來
無何其家罹於獄。
長子死。
盖洪逆獜漢將其女爲妾。
先夫以是不快庶叔
庶叔卒爲其累。
人服先夫人之明决
先夫人賜家人食。
有肉必兼以蔬曰安得自擧匙而至於飽。
直以肉終始哉。
先夫人在蔚珍縣衙。
先府君有侍妓曰鶴蟾。
時官貧未及衣資
先夫人告先府君辦給
俾無闕乏
妓甚感之。
先府君御家甚嚴。
甞當極寒
問水在鉄缻中。
不凍破否。
亡妻夜起自往。
以糠溫其下而守之。
雖甚寒得咳而不之止。
亡妻爲婢使冬衣
自撤衾裏綿布
綿絮散亂
先府君知之。
綿布可製衾裡。
且可單衾而給之。
亡妻聞季侄不得衣。
裁其爲單衾者爲季姪衣而遺之。
先府君怪其不製也。
綿布少許而緣衾以垂外。
先府君卒不知也。
亡妻身後
撿家中事
無親一物持來舅家者。
無舅
一物送親家者。
朝夕具炊之後
祭祀賓客之需則未甞別設爨鼎
先府君陰城衙中。
迫歲以痰候忽劇。
走報二弟
亡妻在先府君寢房之側小廳上。
只憑一褥而對鼎鐺罏罐之屬。
露徹一晝夜。
痰候尋少减。
然亡妻晝猶常在故處而候之。
寒冽
先府君歎曰孝婦也。
第一李氏婦言
亡妻平日未甞一言自誇其善。
撿之良然
先府君素好河豚羹。
時在迎華舘。
舘人每日詣都有定期
亡妻預買河豚
親自割烹
館人而付之進。
不愆時刻
先府君歸壺洞第。
第與內寢隔壁
而外人多來省。
亡妻每當朝夕進食之際。
不得親自省察
每於窓外候伺
記進匙之數。
盤案旣退而後
還室而食。
有識之者
每日違時
亡妻每當爨。
進食失時
早晩朝晡。
畫日影而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