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金陵集卷之十八 (自动笺注)
金陵集卷之十八(宜寧 南公轍 元平 著)
 墓表
  
十五代祖考開國功臣政府議政 世子師 贈謚忠景公府墓表
公元1161年
世宗元年己亥十二月十四日
純忠奮義同德開國功臣政府議政 世子師宜府院君南公
以疾卒。
 上備法駕百官
幸其第吊祭
賵賻庀葬。
太上王又遣宰臣尹淮賜祭
以不卽見公爲恨。
於是太常謚曰忠景
公諱謙。
改爲在。
字敬之
自號龜亭居士
高麗忠定王三年辛卯生。
卓犖好學有文。
李穡知貢擧
公中同進士第五。
歷職無攷。
時辛氏政亂
我 太祖大慨然應天濟屯之志。
公往附之。
 太祖嘗待以故人之禮。
所與謀畫者。
不可勝計而事皆秘。
已而 太祖威化回軍
公與趙浚,李之等。
奉 太祖
受禪壽昌宮。
及封功臣
惶恐于野
 太祖使人物色得之
遂賜今名。
蓋喜其尙在也。
開國一等
鐵券
拜中樞院學士
陞司憲府大司憲
 上嘗宴功臣新宮
伶人文德曲。
諭曰。
寡人之得至此
等之功也。
公退而上疏論創業
公元1352年
先務十一事。
蒙嘉納。
二年癸酉
奏聞使。
京師
上遣公弟贄。
賜衣酒。
旣至
 天子厚遇之。
且命自今三年一朝
甲戌
 天子本國表辭慢甚。
下詔責之。
朝廷洶懼
將遣 靖安君爲使以辨之。
公曰。
 靖安君有此行。
吾輩豈可坐而死於此乎。
自請爲副。
在途執禮益恭
 靖安由是愈賢公。
事解還朝
無何
父憂
七月
 上引見臥內
勸以薑桂之滋。
丙子
拜藝文館春秋大學士
十二月
以都兵馬使
往征一歧,對馬等島。
 上出南門外餞之。
旣至
都統處置使金士衡大破賊奴
遠遁
翌年正月班師
 上又召見慰諭
戊寅
政堂文學
庚辰
 定宗卽位
將賀百官在位
公乃大言於衆曰。
 靖安君卽 先王親子
且有勳勞
今宜定爲 儲嗣
不可緩也。
大臣河崙言於 定宗曰。
南某之言如此
天意人心可知
請早定位號。
 定宗許之。
遂策 靖安君爲 王世弟
公與有力焉。
 太宗元年
置 世子書筵官。
以公與鄭摠學術醇正
可備勸講
特授 世子師傅
又移賓客
三年癸未
出爲慶尙道觀察使
四年
拜議政府贊成事。
臺諫以公黨李居易劾之。
 上怒下巡禁鞫問
命公視事
入見 上謝恩
涕泣昔日效力
公元1232年
難之際。
 上曰。
卿雖不言
予已知之。
卿其勿疑。
甲午
擢爲議政府右議政宜寧府院君
春秋書雲觀事
承 命改修高麗史。
公位宰相二十年。
持心公平
避遠權勢
不可干以非義
見人主有過。
盡言不諱
上亦改容受之。
考試殿中
 上語筵臣曰。
權蹈成槩李賀李隨
朝士也。
中試者。
可見掌試之公。
持平崔自海等。
論事忤旨。
勒歸其家。
公言臺諫人主耳目
言雖不中
優容之。
不宜加罪以塞一世言路
 上立命自海等就職
其見敬信如此
同年
左議政
修文殿大提學
丙申。
拜領議政未幾免。
家居四年而卒。
享年六十九。
葬于楊州賜洞之原。
初 太祖旣定 壽陵
以近 陵一麓賜公陪葬
故里人名之曰賜洞。
配享 太祖庭。
公狀秀偉
胷中豁達大略
自下僚起佐 眞主
經綸草昧
酬酢萬變
常見所不見。
功名寒士
當 國家危疑之際。
小心謹愼
不罹於禍灾
至今稱爲相國
文章淸麗平正
尤明於算法
其法傳于世。
人謂之南公算。
公世爲宜寧人
考諱乙蕃。
檢校門下侍中
謚敬烈
雞林崔氏。
譜系具著碑誌中。
公娶坡平尹氏
封卞韓國夫人
再娶南陽洪氏。
封淑安宅主
二男
文兵曹議郞
景武
議郞三男
左議政
簡直提學
暉尙貞善公主
封宜山尉
內外雲仍
今多顯達
世其家。
曾祖考 贈吏曹判書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成均館事 世子左賓客行慶尙道觀察使府君墓表
公元1370年
肅宗二十年
 仁顯王后復位
凶黨誅竄
 命復宋文正公時烈及我高祖文憲公官。
 贈祭賜謚
曾祖觀察使府君
起廢憲臺
違召下吏
乃供曰。
臣之赴殿試也。
傳聞 內殿誕日撤供之 命。
塲屋往來之說。
惝怳疑信。
不免隨衆納券。
退而思之。
旣聞此報。
則不應試徑出。
乃是士大夫道理
而臣未能焉。
其心雖非出於貪榮
今豈無自靖之道乎。
乞蒙屛退田里終身
 下敎特放。
復召復違坐罷。
後敍弘文館修撰
辭免
旋拜校理
屢 命勉出。
不得已出謝。
自公之言出。
或謂其處義過甚
士論皆倚以爲重。
公諱正重。
字伯珍
自號碁峯居士
公性寬仁恭儉
嘗學于家庭
誦習詩禮
尤明於君子小人消長進退之機。
故幼而不雜
長益端直有守
二十九。
進士
內侍敎官
轉司䆃寺主簿,戶曹佐郞
出監抱川縣。
肅宗十五年
文科
拜兵曹佐郞
改司憲府持平
諫院獻納
選入弘文館
自修撰至應敎
三字啣。
以母老乞郡。
不許
特賜米帛。
御史廉問海西
薦吏曹佐郞
校書校理
拜漢學敎授, 世子侍講輔德
辟爲備邊郞。
輿地纂修都監郞廳。
掌樂院正。
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
公居三司久。
朝廷有事
未嘗不言
論天災異
時政闕遺
生民憂患疾苦
凡累百言
皆可誦於世。
尙方以內旨入漆
公言傳旨不由政院。
而該司私供 御用
一事足爲萬世弊法
不可
掖庭署稱 上旨
橐駝入內
公上箚引旅獒爲戒
有罪囚已論死而律不應死。
公爭之得減死
時權凶雖屛退
而南諸人國柄
所謂深長慮之說。
大行矣。
會値疏决
大臣請釋己巳被罪人。
金文淸公鎭圭
應敎抗章駁之。
 上怒罷金公職
盛言好惡扶抑之失平。
以直金公
吳道一少年喜事者。
譏斥宋文正公自號淸議
及爲銓官。
其黨李墪附之。
政注多不公
至是臺臣兪信一。
道一植黨行私宜罪之。
墪大恚駁逐信一。
公言一所植黨行私
專指墪發。
而墪乃出而論之。
廉恥極矣。
自是二黨尤激。
 上出道一于外。
公亦不樂在朝
乞養
連得襄陽三陟
 上知公醇直。
每思文憲公忠。
公元1824年
遇之特厚。
嘗臨筵 敎曰。
予臨羣臣久。
豈不賢否哉。
議論朋黨
非南某能事也。
 上議魯山復位
羣臣言不一
公言魯山出遜。
非 本旨
乃其權臣强執
宜斷自 聖心擧行
公臨大議處變禮。
守經不撓
如此
忠淸道觀察使
不赴。
廣州府
正言李東追論殿試事。
公卽日出江上數月。
遞歸
天安郡守
又辭遞。
除綾州牧使。
力辭如天安時
大臣奏請督出。
歲餘棄歸。
授慶尙道觀察使
屢疏不起
 上知不可强。
許遞。
歲屬疾卒。
甲申七月二十三日也。
壽五十二。
楊州陶谷負甲之原。
公系出宜寧。
祖諱得朋
仁川都護府使。
 贈議政府左贊成。
考諱龍翼
吏曹判書提學
己巳名臣
妣蔡氏貞敬夫人
持平 贈副提學聖龜女。
夫人慶州李氏
曹參判寅煥女。
端莊靜一
燕居漫語
公墓左。
一男諱漢紀。
同知敦寧府事。
六女適李廷燁,李昌朝,洪禹集,李道謙鄭錫命,閔翼洙。
內外孫
在行狀中。
公事父母愉色
灑掃服勞
以躬則
以人則不安也
文憲公大學士進。
銓部
賓客從游者傾一代
而公惟閉門讀書
泊然無外事。
人服其家法
居官不苟
三陟未赴。
而得觀察使
公言求郡而得
藩爲未
且法不得將老。
必解乃已。
文詞通暢
長於館閣體
一時 王言代撰。
出公手。
文集二卷行于世。
嗚呼
公位稱德
又限以中身
未盡施用於時
然其平生大節
在於重名義輕爵祿
士大夫至今誦之。
此非小子私言也。
弘文館典翰知製 敎兼 經筵講官春秋編修官公墓
嶺之南。
山陰縣
周廻百餘里。
山明地僻
水淸激而駛流
其氣常蒸結爲雲霞。
四塞而不散。
意必隱君子居之。
而又其俗忠信而易使。
若有聞風而興者也。
 聖上十年
余始來此爲縣尉
舟行湖上
樹木間有屋翼然而起。
仍問其故老
曰此吾吳公祠也。
然後喟然而嘆。
求得公事甚詳。
旣而公之十代孫珽來。
以狀請表于隧。
公諱健。
字子强
其先咸陽人
後徙山陰人
曾祖從誾。
明經屢擧不第
祖軾。
世紀
隱居不仕。
公性端重好學問。
尤深於朱子書。
居喪而能盡其孝。
親戚而能篤其愛。
敎子孫。
不言有成法。
山陰學者皆師之。
入尺旨山讀書十餘年。
未嘗一至京師
李文純公滉曹文貞公植。
俱居嶺南
倡明道學
公廼出而從之遊。
二先生皆稱子强爲
公元1524年
子。
後嘗薦於朝廷
而後世之人。
始乃知有公矣。
嘉靖三年
進士
未幾及第
初至京師
承政院注書。
薦入藝文館檢閱
不應召試
成均直講
轉禮曹佐郞正郞,兵曹戶曹曹佐郞
拜司諫院獻納
上疏遜志修德
虛心納諫
崇節以勵俗。
極論時事千言
聞者偉之
宮人石氏與申士楨交通事覺。
公連十啓請黜之。
不允遞。
歷司憲府持平弘文館校理,吏曹佐郞
正郞
御史
巡按湖南
珍山初屬爲高連錦三郡部曲
及 太祖卽位
別置守。
百司策應視郡事。
無種糧。
不能墾土。
監司守令。
不許免稅
公嘆曰。
此猶去火而取膏油也。
民其可措手足耶。
還朝
具列蠲賦散錢租均軍保奴婢等事
不報
順天府山島
屯田養馬
日本侵寇以後
許牧子冒耕。
犯者得罪
公爲陳利害弛禁
應敎三字啣。
侍 上經筵
堯舜精一孔孟仁義程朱誠敬
十見 上。
不易他說曰。
臣所學止此。
 上甚賢之
知其可大用
而公旣前論石氏事忤旨。
及斥沈銓李洪男等。
時人多不悅。
遂除議政舍人
於是李文純公曹文貞公皆卒矣。
公仍謝病山陰
怡然有終老之計。
弟子益進
凡是邦之人。
至今被公之化
公元1571年
者。
公能早歸而敎之云。
屢 下敎書徵召
不起
弘文館典翰。
不拜
隆慶五年七月二十四日終。
壽五十四。
一男長司諫院正言
二女適人矣。
公旣卒。
縣人立祠
萬曆中
進士徽望上書賜額
 敎曰可。
與其祭。
所謂吳公祠者也。
余聞鄕先生歿而可祭於社者。
其在此歟。
今其祠在縣而余尉也。
賴其俗厚。
不勞而治者。
皆公之賜也。
不表以示民。
何以勸焉。
撰次而遺珽也。
立石
兵曹判書知義禁府事行慶尙道左水軍節度使公墓
公元1822年
公諱義立
字直甫
其先川人
後爲山陰人
武擧萬曆及第
宣傳官。
全羅道馬虞候
陞僉知中樞府事。
水原中軍
除草郡守
進秩嘉善
拜慶尙左水軍節度使
壬午四月日卒
壽七十一。
同年閏月日。
葬于生林新淵村卯酉之原。
 仁祖三年
特贈資憲兵曹判書知義禁府事。
善射
力能搏虎
少時行山谷中
林傑聚徒數百人爲盜。
橫行殺人
見公遮路
使不得行。
且問汝爲誰。
瞋目按劒曰。
吾乃李某也。
汝等敢爲亂耶。
年爲媿謝
謂其徒曰。
壯士也。
不可犯也。
之而去。
萬曆中
入寇
當是
公元1625年
時。
郭將軍再祐兵屯干城
公單曳長槍。
軍門請謁
郭公與語。
大悅之。
明日戰于砥山。
令公先登
樓船斬倭酋一人
遂大破之。
郭公奇其材勇
大用
而會觀察使金晬召募公爲從事
公自細干往從之。
六月
倭攻晉州
下令軍中曰。
有能傳檄書者賞百金
公輒自請。
懷檄行。
行且抽劒斬倭八人
三更傳檄
日未晡而還獻馘
道里相距爲二百里矣。
仍辭不受金。
已而晉州大亂
黃進金千鎰等皆死而城遂陷。
晬始恇㥘無戰意。
公遂乞歸養
隱於智異之山。
三年而倭亂平。
崇禎九年
淸兵南漢城
丞相仁垕以爲水原都鄙要衝處也。
請於朝。
獨留公以鎭之。
公益感激
身親器械修城池。
且戰且守。
屢以捷書聞 行在
下敎褒奬
未幾
孝立叛。
及誅。
大封功臣金瑬三百人
而公又與焉。
由是知名
郭公知公智略
將欲任以大事
遇敵
公欲輕身交鋒刃。
然輒愛而止之不令出。
及晬不能用而不卒功。
士大夫鮮知其能。
後因大臣試用
幷與討倭之事而勳業始著。
然又値 國家連年興兵
而公且老矣。
公祖德裕
考諱
皆不仕。
一男光勳
二女
長適閔尙甲。
次適朴以鉉。
光勳四男東相元相,殷
公元1636年
相,相。
東相二男挺檍,挺玩。
相一男挺玉。
殷相二男挺萬,挺臣
相一男挺三。
內外孫曾。
若干人。
承政左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知製 敎行掌樂院主簿曹公墓表
公元1583年
公諱士男。
字百能
姓曹
世家夏山
後徙宜寧。
始祖諱繼龍。
新羅平王女。
駙馬都尉
太師
五世祖諱桂芳
朝鮮
寶文閣提學
老退居鄕里
敎授子弟
縣人立祠而思之。
祖諱信用
武擧萬戶
考諱季憲。
 厚陵參奉
父母異行
世稱曹孝子云
公於參奉長子
肥白膂力
士英仁孝
兄弟隱居
漁樵養老
好學不應徵擧
浮沉里巷間。
不與角逐爲貴。
而獨與同郭先生再祐相善
郭先生以爲知己
觀察使薦之朝。
爲 齊陵參奉
遷義盈庫奉事
尙瑞院直長
遂陞掌樂院主簿。
萬曆十一年
倭寇嶺南
時郭倡義旅。
號曰紅衣將軍
稍稍來附
數千人
公奉父母妻子
避之入山中。
慷慨自誓曰。
吾家世受 國厚恩
賊奴猖獗
 車駕播越
 社稷之危。
朝不慮夕
吾豈忍全軀而忘吾 君乎。
顧謂士英
在家而孝於親惟汝。
在國而忠於君惟吾。
流涕而訣。
士英曰諾。
單身曳長槍。
謁郭營。
郭得公大
喜。
與之謀軍事
每有謀畫
牛酒勞苦曰。
幕客至多
莫賢百能
吾不復求天下士矣。
令公句攝文書機務
自是矢石
驅馳壁壘間。
十日一募人省老親
飮食起居狀。
至則乃安
自負才勇
每遇賊。
先登交鋒刃。
郭止之不令出曰。
自當成就功名
徒死於此無益也。
及歧江之戰。
乘勝逐北
旌旗蔽空。
礟聲如雷。
袒衣登船
揮劒亂斬。
死者甚衆。
郭又分遣將士
或斫或蹂躪
皆沉于水中
公謂倭已敗無慮
乃去。
一人佯死臥當道
跟公後刺胷。
公手持槍
流血十里至營。
郭撫之慟曰。
幕中失一義士
大事去矣。
常戒百能不出。
出亦命耶。
公曰。
大丈夫死於王事職耳。
復何所恨。
言訖而絶。
萬曆十一年十月四日也。
距其生某年月日。
春秋三十三。
自軍返葬於宜寧之井里長善原某坐某向。
公娶淑人鄭氏。
無子。
士英子國翼爲嗣
察訪孫男四人
振,彦,任,雄。
郭將軍得公。
別舘䂓畫
用以捷七八戰。
衆推以爲曹義士曹義士
難事輒詢之。
公徐一言决之。
無不當。
亂平。
未嘗以其功聞于朝。
故公之事亦寢。
嶺南人
至今猶道之。
逮 當宁二十年
始 贈承政左承旨
今之請表墓道者
六世孫錫履也。
履以進士游太學知名
吏曹判書弘文館提學謚文貞尹公墓表
公元77年
蕩平之論起。
忠逆是非混。
李文正公縡在野
李文簡公宜顯在朝
主張正論
爲士林領袖
時則近庵文貞公諱汲
三山公台重,臨齋尹公心衡
往復言議
質問出處
上疏闕失
一時章箚。
又多出其手。
士類皆倚以爲重。
公字景孺。
海平人
其先有曰斗壽議政府議政
謚文靖
爲 宣廟名臣
封海原府院君
於公爲五世祖也。
考諱世綏。
黃海道觀察使
公貴 贈左贊成。
祖諱堦。
戶曹判書
己巳士禍。
竄康津以卒。
 贈領議政
謚翼靖(승정원일기 영조 17년 8월 20일 기사에는 尹堦의 시호가 "翼正"으로 기록되어 있다.)。
曾祖勉之
司宰監僉正。
 贈左贊成。
全州李氏 贈貞敬夫人
公以 肅宗丁丑二月三十日生。
沈重不戲
 英宗元年
進士兩塲俱壯元。
是歲。
中庭試文科。
承政院注書。
侍講說書
丁未
舊臣復盡逬退。
凶魁入據相府
盡反辛壬誣案。
四大金忠獻公李忠文公趙忠翼公李忠愍公爵謚
公不樂于朝。
有除輒違。
或迫而後出。
翰林圈點
陞司諫院正言
拜北評事遞。
弘文館修撰
應敎
自是周流三司春坊
間兼校書校理,漢學敎授,吏曹佐郞舍人
時 朝廷
兩大臣爵。
覊縻士類
兩大臣籍以慰安時輩。
號曰蕩平
公同搢紳諸人上疏極論其非。
不報
其後兩大復謚之 命。
賊臣沈䥃投凶疏詆之。
公啓遠竄
於是半世側目於公矣。
丁巳。
登重試。
通政承政院同副承旨
金聖鐸
李玄逸訟寃被鞫。
相臣趙顯命救之。
臺諫顯命罪。
鄭履儉又救顯命
羣小繼起
仍言搢紳疏事。
持公甚力。
 上避殿減膳
連下責 敎。
其時參疏諸宰。
皆胥 命金吾門外
公獨不胥 命。
 上益怒。
亟 命親鞫。
公被逮。
 上見其供明白
放釋
荐棘于海南
赦還。
刑曹參議
由大司諫
成均大司成
又拜吏曹參議
時四大臣寃已雪。
士論稍伸矣。
公同判書李公箕鎭爲政
專務激揚
多引山林諸賢而用之。
忤旨補南原監。
及歸。
不以絲毫累橐。
文敬公弼周入朝
進袖箚論景宗時羣凶諱疾之罪。
請添載大訓頒示之。
趙顯命,朴文秀詆斥而去。
公嘗與知箚事。
遂倡卿宰同志五十餘人
上疏卞明之。
 上怒幷 命拿囚。
旋放。
甲子
陞漢城府右尹
提擧諸司
副提學
兩司啓請逆臣趙泰耉,鳳輝李光佐,崔錫恒趙泰億追奪官爵
 上允之
則不許。
大義由此益伸。
黨人少沮
公之力也。
差備局提調
除戶曹參判。
奉使赴燕還。
同知 經筵
都憲李宗城光佐泰億之寃。
陳章嚴斥。
吏曹
親政
 上命申致雲於承旨望。
雲者曾附凶論。
尤庵宋先生巨慝
醜辱遂庵芝村諸賢者也。
公執不可
退出
判書擬入受點後政。
公拔之。
 上大怒。
促令復望。
闕中傳呼震慴
公終不動。
黜補洪原。
學士趙公觀彬作詩送之。
一時名士皆和而傳誦焉。
內移同義禁府事。
世子副賓客同知成均館。
大司憲
連兼藝文弘文館提學
癸酉。
漢城府判尹。
先是正言吳瓚復發追討之論。
絶塞以歿。
公上書言臣以初發啓之人。
獨令死而臣則苟生
於義未安。
凡有除拜
逡巡
及擢京兆
違召者十一。
 上屢示開釋然後始出。
判刑曹。
玉冊製述都監勞。
正憲
留守西京
辭陛。
 上曰。
卿出外。
予心悵然矣。
拜禮判書
關西觀察使
以事未赴罷。
公轍先人淸公
薦代文衡
公參圈點
都憲違牌。
謫端川。
宥還。
京畿觀察使
廉簡守法
一省賴之。
移守御使
壬午。
 特旨崇政判義禁府事。
兵曹判書
未幾大冢宰
 召見臥內
一心輔政
寵諭備至
感激出膺
仍下明
公元1830年
親臨行政之 命。
顧筵臣曰。
予與此吏判。
秉公爲政
則有光於暮年矣。
已而大臣有不悅公者。
誤論公擧海西富人擬寢郞奏罷之。
拜議政府左參贊
又除冢宰
以病遞。
臺臣任觀周大臣言。
又出而詆之。
仍請改正銓曹
 上察其誣。
竄言者。
自是公遂有退老之志。
家居藏書萬餘卷
旁列筆硯
淸玩自娛
不問世事焉。
庚寅五月十九日
以疾卒于第。
壽七十四。
于長白霞洞之原。
公娶牛峯李氏監司晩堅女。
男得毅大司諫
女嫁郡守李翊永。
大諫府尹閔通洙女。
男厚東庶尹
庶尹判金默女。
一男慶集。
側室慶國
公早失怙恃。
終身慟慕。
友于兄弟姊妹
其子與孫。
嫁娶敎養
視同己出。
稟性端莊簡默
未嘗疾言遽色
立朝事君。
扶植名義己任
凡世機關闔押之術。
不言也。
爲文切實
尤工於疏
筆法精麗
當世名卿鉅公碑碣
公所書。
人得其尺牘
倣效
謂之尹尙書體。
嗚呼
辛壬之際。
忠良之禍棘矣
前後數十年之間。
世道消長屈伸
不一其變。
嚮之自重者。
多刓方就圓。
趨時好。
而公終始一節
言論風采
至今有傳于世者。
可謂一代君子宰相也。
吏曹判書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弘文館副提學知製 敎李公墓
公元1724年
政府左議政金載瓚奏言弘文館副提學李秉泰。
在 英廟朝
淸吏著稱
前已 贈正卿
今欲飭方伯州郡
風勵一世
宜加顯奬。
 敎曰可。
於是曹郞致侑于家。
太常議謚
君子益信公淸德。
而 聖朝褒崇之典。
可以聳動搢紳
時 上之八年
距公歿爲七十六年。
公字幼安
其先出自韓山伯諱穡
祖諱廷龍金郡守
考諱浹進士
淸州韓氏。
公少高介
游庠序間負重名。
事母能養其志。
與弟寢郞公相愛甚。
終身異居
使其婦與弟婦一室
有亡財。
戒毋爾我。
鄕黨翕然稱之。
初擧進士
補 思陵參奉
平市直長
不納騶直。
 景宗三年
文科
權知承文院副正字
 英宗元年
由兵曹佐郞
入侍講院司書
改司諫院正言
入對李光無人臣禮
 上怒甚。
公且起且言。
仍陳喜怒過中之失。
 上終察其忠而不之罪也。
未幾都堂選。
吏曹錄。
弘文館修撰
校理
轉議政府檢詳
進吏曹佐郞
校書校理
以母老乞郡。
銓官問所欲郡。
公曰。
金城多佳山水
得此足矣
銓官乃陞令爲守。
仍欲授公。
公告母夫人
母曰。
公元1725年
今之士巧於仕宦
不取也。
金城而代之。
無乃近於巧乎。
公立馳書金城
後數月。
出守溫陽郡。
又入爲應敎
故事大學士
文學才賢之士。
賜暇讀書
李文簡公宜顯
欲擧公應選
會公爲 太室大祝
通政不果
文簡歎曰。
幼安不辭大祝者。
欲避賜暇讀書之名也。
豈不廉哉。
承政院同副承旨
與修肅宗實錄
明年
副提學
三字銜。
前後在 經筵
陳說甚多
惓惓開言路杜私徑。
而必本之君德
又嘗戒女寵
論主踰制
言人所不敢言
左相閔公鎭遠曰。
某眞直臣也。
曹參議。
明年
忠淸道觀察使
大臣言公不當人主左右
白留之。
時 上惡朋黨而欲去之。
趙文命宋寅明等在相府
調停彼此之說。
號曰蕩平
以爲不明是非
使君子小人忠逆混而爲治。
皇極之道也。
遂不仕。
後拜大司成吏曹參議
固辭不就
嶺南觀察使
又辭不拜
承旨又辭。
斥補陜川。
旣而不樂歸。
癸丑五月己亥卒。
壽四十六。
訃聞
吊祭賻。
恤其家。
葬于廣州突馬之原。
後加 贈吏曹判書
屢 下敎褒淸白
爲人恂恂言笑
與之交者。
愛之不能去。
及爲吏。
刻厲爲廉。
一芥不以匪義取。
始爲郞。
所得廩祿
悉入母所。
人有饋遺
皆却之。
天寒
念母無衣
木綿數斤。
已而悔曰。
曩吾不受入。
今也受。
是吾爲母奪志也。
卒以綿還之。
他日入見母寒而咳。
公泣。
母曰何泣也。
公曰。
使母寒而咳。
是以泣。
母曰。
爾之不肖
吾雖重裘
獨不病於心乎。
不然
吾雖寒無愧也。
守陜舍。
人以私錢貿布爲袴。
公聞詰之。
且曰。
爾在吾左右
私貿官市物。
是汙我也。
亟以袴還市人
自解衣與之曰。
服此愼毋索市人錢。
市人舍人苦求還錢
舍人終不敢受。
奉使出。
友人在官道傍迂數里。
公欲過之。
不敢乘傳
徒步往還
官道然後乘傳
守法謹嚴
類此
公初娶朴氏。
再娶柳氏
皆無子。
從子獻重爲嗣
二人俊永,大永。
俊永二男羲耆,羲老
羲老爲大永後。
始世之疵公者衆。
或以矯飾
或以近名
公轍先人淸公傳敍辨之曰。
矯飾不恒
近名不能得人
公旣恒且得人
益見其君子也。
臨齋尹公心衡嘗言李公之廉。
誠難矣。
然自蕩平之論起。
秉直道不仕。
沒身無悔。
大節不可及云。
學生南君墓表
宜春南君宗獻年二十歿。
其妻李氏無子。
於是伯父修撰血胤絶矣。
三世皆早卒不大顯
生而零
公元1819年
孤苦
父母愛之甚。
七八歲。
傅粉抱負以行。
及父卒。
先君子訪老師延家塾
古今史。
名曰新編史略。
使余同學
君在曹偶中。
遲鈍而意深遠
讀書不能卽誦。
能究見人所未見。
先君子每挈其手。
入見家廟曰。
祖考有菑。
子孫藝之
其種伊何
維孝維弟。
匪種不善
匪藝不力
維時不祥
迄玆靡穫。
靡善弗積。
靡力弗穫。
天之道也。
于其子孫乃食。
及長。
吳文靖公載純冠而字之曰世孝。
世其德而爲孝也。
而竟又早殞。
噫嘻酷矣。
何故也。
君以己卯十一月十五日生。
丁酉十一月五日卒。
 正宗元年也。
世祖諱龍翼。
知中樞府事大提學
 贈謚文憲
曾祖有常
修撰公。
修撰生諱公弼
平昌郡以終。
平昌生諱一耉。
進士
母牛李氏
文正公縡之孫。
祖母吳氏。
文穆公瑗之女也。
修撰公文名行
俱在集中
學者稱太華先生
其後兩世孝仁潔廉
能世其家。
受天之報而未盡其用。
或曰遲速有時也。
君死而曰已矣
夫理終有不可究者矣。
太史公伯夷顔淵餓且蚤夭
盜蹠暴戾恣睢
竟以壽終
天之報施
何如也。
自古然矣。
謂之何哉。
君目深而瑩。
疎秀
類非夭者而竟夭。
豈非命也。
君墓在楊州
族位之山。
南距知事碑爲十數武。
傍有蒼檜一株
里人指爲百年古植云。
積城縣監兼 奎章檢書李君墓表
公元1839年
完山李懋官旣歿三年
孤光
燕巖山人所爲狀來。
請於余至三四而勤曰。
先君之墓草已宿矣。
而尙無表
表之宜得其知者
知之莫如子詳。
嗟夫
余雖不能文
然獨念其平生之誼。
交遊之舊。
與其可傳者多。
則烏可以辭。
懋官諱德懋
山人
爲人
外若峭簡。
內行修潔
不爲利勢所撓奪。
博覽彊記。
貫穿古今
奇文異書
窮極其妙而後已。
不以自衒。
有問者輒應。
不問者則皆有箚錄。
雖古之掌故名家
不能屈也。
爲文章。
倡爲新調
曲盡人情物態
而不襲前人句語
朋友交。
久而益篤
其有不合者。
終身無以得歡心。
懋官京師
柳得恭朴齊家諸人遊。
文辭日傳於世。
卑微無力
久之宰相不能薦之於朝。
及 聖上臨御
右文爲治。
置 奎章閣。
選賢士大夫
與之朝夕諮訪
又得懋官檢書官。
以佐其職。
與朴皆與焉。
一時號稱得人
懋官小心謹愼
精白不怠
 上每奇愛之。
奬眷甚至
懋官自 奎章檢書官。
兼承文院吏文學官
後二年
公元1840年
六品
拜司䆃寺主簿
遷沙斤道察訪
官有債錢。
歲取息爲公費
吏多逋負
乃報觀察使罷之。
翌年
廣興主簿
改司饔院主簿
內閣弘文館校勘勞。
特除積城縣監。
至則喟然歎曰。
是亦可以報 國恩之萬一也。
捐廩俸。
修繕孔子
以及倉庫廨宇頹圮者。
工役不煩
爭趨赴。
縣有盜稅米者。
推覈不服
懋官屛人
命盜近前
從容諭曰。
無恒産者無恒心。
爾之爲盜。
豈本性然哉。
汝不自實
罪當死。
不忍殺汝。
盜乃感激涕泣曰。
米幾斛埋于某地
掘之果然
至今稱德
後又以 御集文苑黼黻武藝圖譜通志編校勞。
得陞敍。
除瓦署別提尙衣主簿掌苑別提
時時召入 便殿
文字事。
仍 敎曰。
汝今衰且老矣。
盖惜之也。
自是內閣有編書之役。
懋官未嘗不與焉。
懋官狀貌淸高
於物無所好。
獨喜著書
其於友朋文章
盖天性也。
間嘗從沈學士念祖燕京
日與閩浙間騷人墨客之來遊宦者
飮酒賦詩以爲樂。
而沈公又善待士。
未嘗責以事務
恣其出游
懋官歷覽山川道里宮室樓臺
以及草木蟲魚鳥獸之名而多所記識
及歸而名聲日振。
諸公爭欲出我門下
其或送人居間
一言以自譽。
而顧懋官
公元1801年
持守不可屈。
故世徒以文學懋官
而至其操行純備
政事之未盡施用於時者。
多有未及知者
懋官書法逼古
篆籀
好畵蜘蛛翎毛
所著有靑莊舘藁,士小節記年兒覽,蜻蛉國志,盎葉記,宋史補傳,明遺民傳幾卷。
懋官之世。
出自茂林謚昭夷公諱善生
 贈戶曹參判司憲府監察諱廷衡。
高祖也。
通德郞諱尙馠。
曾祖也。
江界都護府使諱必益。
其祖也。
通德郞諱聖浩
其考也。
妣朴氏。
縣監師濂女。
錦平尉謚孝靖公弼成孫也。
淑人白氏
辛酉六月十一日生。
卒於癸丑正月二十五日
壽五十三。
葬于廣州樂生板橋酉坐之原。
一男二女
男卽光
二女烍,金思黃。
懋官旣卒。
家人得 內賜書衣服食物藥丸等標紙。
凡一百三十九種。
其疊下者倍蓰
別著表藏于家。
 上又下敎內閣
 命刊其文集
費皆出內帑
任光檢書官。
尙衣院僉正南公墓表
公元1798年
北方篤行士。
尙衣院僉正南公諱溟學字聖源
戊午二月十一日卒。
壽六十八。
葬于鍾城府柏洞之原。
其明年春
孤子陽龍。
始克書行閥閱世次
纍然杖而行數千里
京師謁門而請曰。
南氏出自
公元1768年
英毅伯諱敏。
故家嶺南
後世有徙謫六鎭者。
遂爲鍾城人。
雲起
考爾赫。
皆有賢行鄕里
性質直。
父母至孝
十五遭母喪。
哀毁食肉
終制如故
 英宗四十五年
進士 召見集慶堂。
奏對稱旨
特除 顯陵參奉
 敎曰。
爾今游學遠方
思親之心。
見於言貌
予甚嘉之
爾其移孝事君哉。
仍 命帽帶歸覲
遷司饔院奉事, 順陵直長
丁父憂
廬墓啜粥。
三年菜醬不入口
滅性而蘇。
服闋
除司饔院直長
內資主簿
轉司憲府監察
 英廟薨。
公感前日移孝之敎。
又食蔬三年
今 上初。
拜文義縣
時臺諫誤論公嘗托身不正罷之。
久之未調。
賴一二大臣當路出力伸枉。
復除中部都事
移 社稷令
平澤縣監。
爲政朴實不欺
民愛之。
立石頌惠。
秩滿
例付 昌陵令
又出爲鎭岑縣監。
觀察使罷。
未幾
特授義盈庫主簿
遷義禁府都事,掌樂院主簿。
輪對入侍
 上詢北路民瘼
仍敎以予嘗嘉汝節行
前後官職
用末副擬受點凡幾何。
對曰六矣。
翌年
除工曹佐郞軍資監判官
監吏逋負
當頒料。
至貸度支以爲用。
會値輪對
上釐弊事目。
 命揭板本監施行
後除 翼陵令
 上敎曰。
南溟學遠人也。
可惜
銓曹特調四品
遂拜尙衣院僉正。
公益感激勤勵
必欲至死圖報
不敢以老廢職事。
竟以疾卒于官而返葬焉。
公娶淸州韓氏參奉汝斗之女。
聰明賢淑
君子敎子孫。
能敬而慈。
生一男。
卽陽龍歙谷縣令
二女
長適奉事豐澤
次適參奉金光學
側出子陽泰。
女幼。
龍子大任
適吳載陽。
側室大淵大集大鵬
五女幼。
豐澤子常孝,常悌,常忠。
金光學子鍾巖。
二女幼。
公衆善。
皆本於孝。
而及旣得祿以養。
則自以遠人
蒙 上不世恩遇
入則思父母
有終身之慕。
出而與人語到 君恩。
未嘗不涕汪汪下。
鄕黨敎人
輒勉以忠孝無他言。
故其沒而歸也。
北方人士迎吊而哭者。
毋慮百餘人
皆曰南孝子死矣。
吾屬於何考德焉。
相與鳩財伐石。
旣以某月某日。
立碑遺墟而思之。
然獨未能表諸墓也。
再拜以告。
余曰然。
公於余同姓也。
不可辭。
且君能列其父之實。
將欲揄揚
涕泣懇辭
不得則不忍去。
其事有足感者。
不期聞也。
篤其志而已
不期達也。
盡其分而已
持己則一於敦確而色不矜者矣。
誘人則速於感悅而言不支者矣。
嗟乎
其出於遐土也。
顧其行。
雖列之於朝。
顯位勸世
豈在諸公也哉
邊都護府使李公墓
公元1625年
公諱東老
字公望
弱冠
治經史。
公車業。
善草書。
後因母老。
急於祿養
業武
中庭試壯元。
 孝廟朝
高祖壺谷文憲公奉使日本
與公偕在海中。
獨自讀書
僚佐飮酒博奕而不一顧也。
文憲公心異之。
呼韻使賦詩
嘆賞不已
於是公以文詞稱。
嘗爲御營糧餉郞廳。
洪相國夏見軀榦甚偉有才略。
遂薦于朝。
於是公以人才著。
鐵山
値歲大饑
捐俸賑民。
全活甚衆。
其他修擧廢墜
一路治最
閔文貞公維重
施賞褒嘉
得加一資
竟爲柳赫然所沮。
然公於是
又以吏治聞。
嗚呼
三君子則一代名臣碩輔
朝野山斗之望者。
而公其所薦拔奬用。
可以知公也已
公以 仁祖乙丑生。
年十二。
遭丙子之亂。
里中鳥獸竄。
公奉母夫人
擇占林木叢密處。
晝則蒲伏屛息
夜則入村家止宿
措置成人
亂平。
欲還故里
室家臧獲
亡八九。
轉至隋城。
躬自負鹽。
以供甘旨
不與高下價。
公旣决武科
自通禮院引儀。
移拜司僕主簿,司憲府監察
出監熊川,長連,殷諸縣
丙午。
博川郡守
鐵山府使。
憫俗貿貿
修學校課士。
官田以補其用。
呂氏鄕約
使
誦習之。
重建浦渚趙公救荒碑。
高麗忠臣李元禎,李希績祠。
以善賑陞通政
秩滿將歸
邑民訴于觀察使
願借一年。
壬子。
拜寧邊都護府使。
莅民鐵山
移忠州鎭營將
治盜
盜之母立門外悲泣
不忍立釋之。
盜後爲良民
後又爲邑長淵川,平山
嘉善階。
同知樞府事,所江防御使
及除永興
則公已倦於爲吏矣。
居數月。
托病歸。
以 肅宗辛未四月卒。
享年六十七。
爲人魁梧
衣冠動止
儼然不可犯者。
母夫人以孝
至老有孺子心。
在官文牒旁午
入候日輒再三起。
當祭。
凡餠肉蔬菓熟設。
躬自點視
濯漑鉶爵。
終夜不寐。
闔門
隱隱匙箸聲。
以爲孝感
喜讀兵書
遇事能謀善斷制
不敢欺。
出財物。
修治戰艦
閔文貞公兄老峯公鼎重每見。
欣然善遇
以爲緩急必可恃。
時値昇平
竟未究其用矣。
公之世。
以 仁祖大王第三別子德原君諱曙爲五世祖
其後有名德。
考諱民。
公貴
 贈戶曹參判。
貞夫平康全氏。
公娶安東權氏護軍儀女。
和柔婦道
男長文明縣監。
次文柱宣傳官。
側室子文相。
文柱四男益炫,益熺,益燁,益炯。
益炫爲文明後
內外曾玄
若干人。
行吏判書兼判義禁府謚翼憲李公墓表
公元1812年
正宗十六年。
崇政大夫行吏判書兼判義禁府事知 經筵事李公諱文源。
北歸京師
疾作
人勸以服藥
公却之曰。
吾無才竊位
不稱夭。
全而歸之。
所願也。
明年
 上親祀 景慕宮。
公方提擧
嘆曰。
吾欲一謁 上而死。
力疾入見
 上呼公子林存秀。
扶腋入侍
憫然勞問
公退家人曰。
吾病轉篤。
斂衣自具
恐將侈厚以傷吾志。
則取衣衾躬自檢視
不用紋錦。
旣卒。
 上輟朝二日
臨筵 敎曰。
重臣之父文簡公
爲國忠誠
予豈忍忘之。
重臣擢至崇秩
而猶有未盡究其用者。
惜哉。
後幸 章陵
文簡墓在近。
駐輦祭文
 命秀往侑。
又敎以故重臣立朝三十年。
未嘗屈志隨俗
予甚嘉之
其令議謚
於是常弘文館上公謚曰翼憲
文簡公首輔
當國危疑之際。
多言所難言者
 上固已心感其純忠血誠
而公又一代之雋賢偉異人也。
 上旣思文簡之忠。
知公確乎不可奪之守。
際遇特隆。
及歿而褒寵優異
有始有終
於虖盛哉
公字士質。
延安之李。
樗軒公諱石亨
始顯于 本朝
四傳而至文忠公諱廷龜
文章德望
爲 穆陵名臣
其後仍三
公元1740年
世爲大提學
公以文簡公族弟郡守國輔之子
爲文簡後。
文簡公諱天輔
政府議政
公以 英宗庚申四月二十一日生。
幼有逸氣
跅弛不覊
不甚讀書
家人以爲憂。
文簡心識之。
臨卒。
顧謂其從父兄大學士鼎輔曰。
此兒骨相殊凡。
他日必取功名
吾其無恨矣。
公貴
公之姊妹三人
皆位宰相
列於朝。
世號文簡爲知人
而益賢公能自孤童以世其家也。
癸未
蔭補參奉不就
歲成進士
又調 永禧殿郞。
屢轉爲戶曹佐郞
辛卯文科
正言司書
選入弘文館校理
坐屢違召。
北靑
頃之赦還。
戚里勢張甚。
新進之士。
亦多趨附仕宦
公遂斥京第。
屛居田里
泊然進取之志。
除官不拜
丙申通政
拜同副承旨
 正宗初年
出牧驪州。
州濱大江
多臣豪號難治
撫循得宜
不爲力勢所撓。
歲饑
觀察使
寬征賦。
觀察使不許
公度終不能得。
卽日投紱去。
庚子
薦授東萊
嶺南觀察使
公至則務約己裕民
方望愛之
遽 命內遷
未及還朝
臺臣李顯永疏論公。
語多憯誣。
公對吏。
事竟得白。
盡室嘉陵山中
力田自給
暇則騎牛
往來山澤間。
不爲所識
連被銀臺除命凡八九。
迫則或暫出
未嘗旬月留也。
成均大司成
不就
復拜承旨
會 上屛黜權奸
銳意圖治
公有地望
欲引而爲重。
公亦感激知遇
不敢復言歸。
甲辰
冊 文孝世子
輔德嘉善
參判諸曹
大司憲
兼管備邊司,同知 經筵
丙午
轉都承旨
加資憲。
提擧宣惠廳。
進拜吏曹判書
大臣金文貞公熤。
因臺通事 筵奏語侵公。
公卽朝堂
脫帽袍而出。
坐竄肅川。
宥還。
兵曹判書
愛養軍卒
頌聲流聞
己酉
復拜冢宰
引疾遞。
用遷 園時敦匠勞。
崇政
判義禁府同知成均館事
出按北關
恤民隱蠲軍徭。
商賈之稅。
害人者遠。
北人至今呼公爲爺。
踰年丏免。
宗伯冢宰
癸丑
自兵判。
移授御使
又爲冢宰
先是三司相臣蔡濟恭罪。
公亦疏論而語最峻。
李家煥者。
逆孽潛之從孫也。
嘗投疏訟潛寃。
不擬家煥職。
 上命屢促之。
公竟不擬。
由是不悅者益衆。
顯重驟加詆斥
公力得解
公以甲寅七月二十日卒。
享年五十五。
九月癸卯
葬于安山郡老村之原。
公娶沈氏判書鏽女。
貞敬夫人
五男四女
有秀縣監,在秀承旨,存秀參判,友秀修撰,奎秀。
女適判書趙得永,敎官金在元,參奉沈能植,金厚淳。
有秀四男定愚,甯愚,獻愚,能愚
一男胤愚。
餘幷幼。
公性沈厚多智。
其慮事方物
常兼數人之器。
遇人未嘗窮達禍福視之
議論不隨時俯仰
意有所定。
莫敢撓也。
在 上前
無懷諸心而不發於言者
其或觸忤權貴樸質由中
故 上亦徐察其中自有大過人者。
任之以事而不疑。
公喜飮酒
旣酣。
笑諧淋漓
上自搢紳
下至輿儓走卒
尙有樂道公事者。
公雖歿而風流在人矣。
諫院正言公墓
公元1750年
英宗二十七年
修齋吳公瓚諫院正言
時 莊獻世子代理機務
公同三司合達。
申請逆臣李光佐,趙泰億追奪官爵
又言李宗城偏私護逆。
罪在不赦。
不報
未幾
 上有激怒
幷黜諸臣。
仍覈首論者將加罪。
公曰。
合達之論。
自我先發
不可以不實。
有司以聞。
 命投畀三水府。
是歲十一月七日
得疾歿于謫舍。
享年僅三十有五。
返葬于龍仁先墓下。
至乙亥
逆孽復肆謀叛
旣皆伏誅
 上遂億追律之請。
於是懲討之論夬伸。
而諸竄逐之臣。
亦皆放還矣。
或者猶悲公已歿而不能及見。
君子不然
道貴乎行而已
使公之言終不用。
公雖不死。
不行也。
言苟用矣。
公雖死而無恨矣。
以此悲公者。
不亦淺哉。
公字敬父
公元1815年
海州人
曾祖諱䎘。
文學政進官尙道觀察使
贈議政府左贊成。
祖諱斗寅刑曹判書
當 母后廢
以諫死。
 贈議政府議政
謚忠貞
考諱履周學生
妣牛峯李氏
右議政䎘女。
本生考諱晉周工曹正郞
贈吏曹參判。
妣達城徐氏
監役命德女。
以 肅宗三十三年丁酉二月二十八日生公
從伯月谷文穆公學。
文行夙就
長游士友間。
名論最高。
辛未
擢庭試壯元。
 上召見便殿
問爾且何以事予
公對曰。
謹當以直事之。
例付成均典籍
拜兵曹正郞
時 上惡朋黨而欲抑之。
四大臣雖已伸寃
調停之論。
遂起而不已
號曰蕩平
有言者輒得重罪
公爲諫官
欲言之。
度亦不免于辜。
入告徐夫人
母曰。
爾旣許身於朝。
且欲爲忠者乎。
吾當任之
於是上書千言
極論時政
略有三條
一曰始 景廟有疾無嗣
大臣白 東朝
冊 大朝世弟
賊徒敢生危動之計。
成大獄。
凶誣至及 上躬。
光佐首相
擢引凶黨
終始諱疾
馴致亮之亂。
泰億參涉一鏡敎文。
又以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說。
比擬於 二聖授受之擧。
乞稟 大朝
明正其罪。
所謂嚴懲討以扶倫綱也。
一曰蕩平論行
嗜利無恥之人。
希合媒進
以君誣置之相忘
而又出一黨上之人。
若能公好惡而洞辨之。
庶幾眞見皇極之治。
所謂是非正朝廷也。
一曰朝廷之上。
一有剛直敢諫之士。
必皆得罪
大臣小官
惟以逢迎阿諛爲務。
脫有禍亂
孰肯捐軀殉國家之急哉。
前後以言獲譴者。
宜收用。
所謂忠直以勵風俗也。
末又言其在 邸下一心
因以謹幽獨正士近習
反復陳戒。
會 上欲行均役。
召諸從臣
發策新法便否。
對言臣聞軍丁減疋之後
補之策。
不過搜括之政。
不如內司私帑
幷付役而不賦於民。
百姓足。
君誰與不足乎。
 上怒公以新進言法不便
且前上書合達事。
俱不稱旨
特削名侍從案。
公立未一歲。
直聲廷中矣。
容貌莊偉。
性孝事母無違志。
以幼失所怙。
慼慼爲痛。
諱日
澡浴將事
盡其誠哀。
取友
而後交。
介而不狷。
和而不流。
尤於義利之辨嶄如也。
公娶靑松沈氏府使師周女。
二女李義翊,府使兪彦錥。
再娶慶州金氏通德郞碇女。
一女適監役金相
公無子。
立叔氏子載爲後
郡守
郡守四男敏常,敍常,澈常,徽常。
俱蔭仕。
常一男致冕。
敍常二男致俊,致秀。
澈常繼子致魯。
徽常繼子致胄。
李壽
淵,吉淵。
兪漢寔,漢守,漢客。
其外孫也。
初 上以蕩平已成。
將告 太室
大赦中外
文穆公以大提學
進敎文。
盖恐激 上怒而益其過擧
黽勉承 命。
然非其志也。
退而悒悒不樂。
已而卒。
公拜正言
二孤姪至前曰。
吾今可以先兄志也。
上書
至今傳之公車
讀者爲之髮竪
嗚呼
公其能踐以直事君之言。
而不負文穆公之志者歟。
安處士公墓
公元1837年
公諱輔天。
字汝翼
以 正宗丁酉四月十五日歿。
壽六十四。
士友之來吊者。
以爲治身
溫雅有禮
不利公車
終於布衣
而處宗族敎子孫。
能令人觀感爲法者多。
不媿于士矣。
遂因其書室之扁。
書其旌曰遺安處士
盖古私謚之意也。
鄕之人又曰。
公亡矣。
吾誰與依仰爲善
爭訟
誰可告訴而爲正。
所謂行修於家而言信於鄕者歟。
李本 國姓
公之先。
出自 莊憲大王別子桂陽君璔。
公祖德英咸鏡道觀察使
考諱繼華通德郞。
妣沈氏。
處士漢章女。
副提學攸孫也。
少從婦翁杞園徵士學。
得爲己綜物之要。
好名論。
雖在畎畒
不忘當世之憂。
事沈夫人至孝
夫人好潔
承奉無違
病則屢易枕茵
安之。
及喪。
含斂衣裳之具。
親執纖悉
不屬子弟
與弟校理友愛甚篤。
校理登第
公每以古道飭勵
不欲隨俗俯仰
一日校理公退朝。
未及朝衣
公厲聲曰。
朝廷有某事。
何不爭。
爭不得則雖碎帽裂袍而出。
何惜乎。
校理公但引謝而已
後坐讜言海島
直聲士林間。
蓋得於公之敎者爲多。
公交遊。
一代名流
贊善公亮行,祭酒金公履安,尹敎傅得觀,兪太素彦淳
或以遺逸旌招之列。
或以名行重於世。
往復性理
多發微奧。
尤謹於禮。
與兪,尹參酌古今諸家作一書。
家法而行之。
晩歸廣陵
結亭屋以居。
自少至老。
晨起家廟
非甚病不廢。
居則諷誦經史。
力農自給
朝夕會內堂進食
糲飯無肉。
內外上下
瀜瀜和氣
至徹整肅無譁
佳辰名節
與諸長老出遊溪山
襟韻夷曠多愛。
亹亹相勉者。
古君子道義
無他語。
間發而爲詩。
古勁可誦。
飮酒不至醉。
公平不肯苟合於人。
以求榮利
故竟以士終。
一時士大夫
多惜其賢且有材。
不能用於世也。
公娶咸從魚氏贊善鳳女
生於法家
勤敬習禮
舅姑愛。
夫子宜。
卑者慕。
生一二女
男在誠參奉
女嫁府使朴趾源郡守宗敬
二人
正履奉事,正觀。
公葬廣州石馬栗里之原。
正履公墓隧之文。
請于不佞曰。
吾祖歿今五十年。
執友諸公不在
鄕人之指杖屨遊息之所。
以爲語者。
今亦無多。
幾何而遂泯沒無傳耶。
不佞不可辭。
不佞先君子
與公爲姨從兄弟。
情好篤至
先君子之葬也。
公來臨穴哭甚哀。
且封。
移坐墓側蒼柏下石上。
不佞手。
勖以讀書家學
泫然出涕
不佞至今識而不敢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