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自动笺注)
下廬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行狀
  
順菴安先生行狀
公元1772年
先生鼎福字百順
姓安氏
廣州人
祖邦傑。
高麗
胙封於廣
孫因籍焉。
入我 朝左參贊省選廉吏諡思簡
三世戶曹判書潤德。
副元帥討三浦倭克之。
諡翼憲
三世寧都正滉。
 德興大院君女婿也。
策扈 聖勳 贈刑曹判書廣陽君。
二世至縣監時聖。
生別檢 贈司僕寺正信行
中樞健行
寺正乏嗣
中樞之子瑞羽爲后
文學氣節
見重淸議
嘗枳於黨流。
不用
官止蔚山府使 贈禮曹參判。
是爲王考
考極 贈戶曹參廣平君。
行誼稱於士類
妣 贈貞夫李氏
益齡之女。
孝寧大君補之後。
以 肅廟壬辰十二月二十五日
先生生於堤川寓第
生有異質
幼而秀穎
始讀小學書曉文義
不煩課敎。
自是日記千百言。
一過成誦
十三歲見朞三百註。
演其數。
來歲曆。
少長嘗謂士不可以一藝成名
遍覽經史。
旁及百家
不究其旨。
廣之德谷。
谷幽而林邃。
山水縈迴
隱者可以盤旋
先代地也。
先生卜居構小屋。
扁曰順菴
蓋取
天下之事。
順理而已
乃棄擧子業
專意古人之學。
英廟己巳
朝廷先生名。
薦除 厚陵參奉不赴
復除萬寧殿參奉
始出謝。
辛未陞義盈庫奉事
貢人去思碑于司門
世稱京衙古未有也
例陞 靖陵直長歸厚別提,司憲府監察
甲戌判公憂。
服旣闋。
家居幾二十年。
造養益深。
著述漸富。
囂囂自適也。
其後荐除濟用監主簿,義禁府都事
皆以病辭。
壬辰 除翊衛翊贊
始出謝。
時 正廟在儲位
睿學高明
進講僚官。
莫有副 聖意者。
賓客蔡濟恭進曰桂坊學士
請備顧問
 命講心經
先生奏曰中庸首章
萬世道學之源。
帝王治天下大法也。
率性一句
尤爲切要
戒懼以立其本。
存養之事也。
愼獨以審其幾。
省察之事也。
擴充天理
遏絶人欲
則莫先於性情
故繼言中和
中和者。
性情之德也。
不中則不和而爲不善
故須加克治之道。
工夫不過存養省察克治三者而已
存而省。
省而克。
克而又存。
循環不已
一息間斷
是謂率性之道也。
 東宮爲之稱賞
先生復進曰古人云非知之艱。
行之惟艱。
 書筵召對
輪日爲規。
 君德由是成就
然惟講學而止則恐未及體行
日用云爲之間。
照察體驗
公元1773年
如何耳。
 東宮體行爲尤難。
先生因奏曰帝王之學。
不以文辭爲貴。
易曰觀乎人文
化成天下
禮樂刑政
無非平之文也。
 邸下若留心帝王文章
臣民之福矣。
歲秋謝病歸。
癸巳冬 除衛率。
翌年春入 書筵
聖學輯要
至傲不可長節
先生奏曰傲之爲凶德大矣
是以居四者之先。
自秦以下
君道日尊。
臣道日卑。
上下情意隔阻。
爲人君者每有自聖之病。
皆傲德也。
 東宮動容嘉納之。
 東宮問曰退溪理氣之說。
互有不同
何者爲是
先生對曰谷乃自得之見。
若退溪。
本於朱子而有源委
臣嘗從退溪說。
 東宮先生禮異諸臣。
先生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從容婉曲
因講起義
 東宮虛己以諮之。
秋辭歸。
乙未復除翊贊
十二月 東宮代理聽政
百官
先生侍衛
因病謝歸。
丙申木川縣監。
上官
敦敎化正紀綱宿弊
先以大明太祖皇帝訓民六條
孝順父母
尊敬長上
和睦鄰里
敎訓子孫
安生理。
無作非爲
爲約式。
令吏民每月朔會讀約。
或有不率者。
必以刑齊之。
諭民勸農
耕耘男女左右
勿使混雜
或言其難行
先生曰行而成習則俗自美矣。
遂復司馬所致邑士肄業
設防役所
編戶侵役。
皆輸廩俸條式
至今爲邑規。
己亥棄官歸。
百姓追思之。
遺愛碑
辛丑除敦寧主簿
 命改 獻陵令
先是先生撰東史綱目
 上命謄進一本
先生校証直齋
內閣
甲辰冊封 世子
廷臣桂坊
翊贊
謝 恩後謝病歸。
己酉 命筮仕四十年加資。
例陞通政
除僉中樞
庚戌以 邦慶例陞秩
除同中樞
封廣成君
辛亥七月癸巳
易簀正寢
享年八十。
禮用送終錄所定。
遺命也。
訃聞 傳曰舊日胄筵顧問
多藉稽古
今聞卒逝。
殊用嗟惜
 特命別爲致賻。
九月丙子
葬于德谷負亥之原。
 今上元年
特贈左參贊
西學黨旣誅。
臺臣先生嘗排邪說
正學術之謬。
有是命。
先生天姿溫粹
神彩精明
充養以道。
德器渾成
動止端雅
辭氣和婉
自然之中。
若有成法
自少奮然求道之志。
見性大全書。
探索紬繹
多識畜之
忘其寢食焉。
星湖李先生私淑退陶李子之學。
講道畿甸
遂往師之。
李先生一見知其大器
卽告以所聞聖門親切之旨。
李先生裒輯李子言行
未及修潤
先生更爲增刪之。
乃定以近思錄例。
名之曰粹語
以爲爲學之的。
蓋見師門傳道微意云。
當時
文學之士。
咸萃李先生門下
實如邵南尹公
精詳貞山李公。
志同道合
常以講論切偲爲事
至或識見少異。
亦爲反覆論辨
以一其歸。
蔚然有乾淳遺風
先生爲學
涵養本源
尤致謹於省察之幾。
慥慥學問思辨
兢兢視聽言動
朴實地頭
平平做去。
至其精義造約。
洞觀昭曠之原。
則大而天地陰陽之運。
細而飛潛動植之彙。
遠而古今治亂人事之變。
近而性情之微。
日用動靜語默之著。
凡宇內事所以然之理。
當然之則。
萬殊一本者。
該攝洞貫
無不得以折衷焉。
先生於書。
無所不讀。
專工在朱子大語類諸書
而尤深於節要
平生受用
靡不自是書中發揮
嘗言學者朱書
苟能得其門而入。
則天德王道。
全體大用
犂然畢具其中矣。
又揀語類全編中切於學問者爲八冊。
名曰語類節要
又謂是篇朱門論語
庶可書節要。
相爲表裏
先生用力日用工程
心口耳目手足六箴
朝晝暮夜四銘。
銘諸障壁
又刻敬直義方四字符座右
病革
侍者索置寢側。
平日可知也。
居家事親誠敬
敎子弟率以禮。
弟妹分居
每稱其有無經理之。
親戚鄰比或有竆匱者。
必隨力賙恤之。
生事素薄
常務
公元1791年
節儉
數頃石田
歲入頗約。
供祀禮賓
不至窘乏者。
量入而爲出也。
十世先塋靈長山之
先生營置祭田
廳事于壠下。
春秋將事於廳。
十月上日
合祀於祧位。
設奠于旁壠無嗣之神。
祀訖燕毛於廳前。
遂爲定儀。
接人必有方
少長各以其宜。
鄕鄰敬慕之。
異趣者一覿其儀範
油然敬服之心。
始結德社洞約。
遵呂藍田古事
麗澤齋
村學子。
設學約講小學
歲行鄕射鄕飮儀。
纔數鄕俗化之。
嘗於出處
處之惟以義。
義之所安。
小官無所不屑曰。
世之以學名者。
以不除命高致
一官而增一秩
外似恬退
內實躁進
吾竊耻之。
抱關擊柝
惟當盡其職而已
居官不爲苟容
奉身亟退。
凡仕於朝。
內則再入桂坊
外則一麾湖邑
其他歷任曹散官而止。
不可以展布所蘊。
則道其難行矣。
超然遠引
若無意於當世
憂國一念
睠睠然不用舍異也。
近世學術衰微
爲士者近則溺於訓誥
入耳出口
遠則流於新奇
反道倍經
旣皆不足眞實踐履
能造吾道之域。
至其愈下則一曰文章之學。
二曰功利之學。
未有推其言之未始不本於理。
理之未始不該於事。
而去道益遠矣。
繼而異端
作。
先生嘗以斯世斯道之責爲己任
論學躳行心得宗旨
循塗守轍爲法門。
論事則辨義利於毫釐之差
心跡天壤之隔。
異端亂眞則亦爲拔本塞源
反經而後已。
蓋其憂之也深。
慮之也遠。
其所雅言
必曰孔門敎人
具於論語一書
下學實有依據
雖以子貢明敏
與天道。
不可得以聞也。
今之學者
不屑下學實地
徒役心於性命理氣之說。
夷考言行
未曾有爲學這貌樣。
娼家之誦禮何異哉。
李先生嘗謂先生曰學貴自得
不必惉滯前人言議
先生起而對曰。
後生少年
竆格未到。
志慮未定
略有所見
便自執己意曰。
古人所不知者
此習漸長。
徒益其輕浮躁淺之氣。
無益進德之業。
李先生聞之喜曰。
可謂新進輩對證之劑。
先生以是話頭敎學子。
李先生著四七新編
發明李子理發氣發之論。
四端道心
七情是人心。
得朱傳心之訣。
後人不知其義。
至有歧貳之弊。
其後遯窩愼公後聃以爲氣隨之氣屬心
氣發之氣屬形氣
公理七情道心
李先生作新編。
重跋以識之。
邵南辨之甚力。
李先生抹去重跋。
貞山復主愼說。
質諸先生
先生曰若喜怒之得其正者謂之理發
則其將以
四端不得其正者謂之氣發耶。
聖人喜怒
發而自中。
君子喜怒
發而求中。
衆人喜怒
發而失中
雖有中不中不同
發於形氣無異矣。
嘗有一種議論
主張季王學之說。
謂敬易流於禪。
格致易失於口耳。
先生倡言排之曰。
用力程子之敬。
主一無適而不偏於靜。
致功朱子格致
交修進德不流記誦
斯已至矣。
何必門下不善學者
致疑不當疑也。
是時後進有立異於程朱說者。
先生必戒之曰程朱是後來聖人。
於此不從
其流之弊。
將入於無忌憚矣。
每對學者
輒以君子小人儒爲戒曰爲己曰君子
爲人小人
一有爲人底心則所尙者論篤色厲
所事者佞己而訐人。
要其歸則不越乎干名媒利之私。
若不能明著眼牢著腳
打過此一蹊則跬步之差。
不爲大姦慝者幾希
昔許遯翁深言其弊爾。
其論科學之弊則曰成周鄕擧里選制變
進士試行
士皆不顧實行
尙文詞。
投牒自衒
求售有司
所得率皆鴻都樂賈之流
竟使士習虛僞
人材汩喪
萬古長夜
其論俗學之害則曰天下義理
本出於一。
而後隨時各異。
枉尺直尋
險僥倖。
所謂胡廣中庸
非聖門眞正義理。
則天
學之害。
甚於老佛
俗學之害。
甚於天學矣。
先是西洋書自燕肆闖入東方
大有害正之漸。
先生天學天學或問
源委是非
闢之廓如也。
由是從學往往有叛去。
人心益乖。
謗議朋起。
先生距之逾嚴而爲能其愛惡
辨之益明不至於矯激
其言曰道家尊老君。
佛氏釋迦
西士耶穌
其義一也。
西學後出
欲高於二氏
托言無上天主
使諸家莫敢誰何
意巧矣。
吾儒言上帝降衷
天命之性。
皆稟於天者也。
上帝臨汝
對越上帝
畏天命。
無非戒愼謹獨之工。
尊事上帝之道也。
以上帝爲私主。
晝夜祈懇。
免罪過。
何異佛家懺悔乎。
聖人不語恠力亂神
若此語之不已
其流之弊。
將擧一世歸於幻妄之域。
人心煽動
後世所謂蓮社彌勒之徒。
必將接跡而起。
作俑之罪。
必有所歸
况此黨議分裂
彼此伺釁
有人爲網打之計。
切恐天堂樂遠
世禍來逼矣。
先生歿甫數月。
 邦禁作。
異言者誅。
其後邪獄繼起
其徒次第就戮
於是人始其先知。
先生之門。
遠近從遊者。
迭來問業
先生循序誘掖
色笑可親
隨其材器淺深
充然各有得要
喫緊爲人
可以入於道義之門。
門人黃德壹請業
先生曰欲學朱
子。
先學退溪
因授以粹語孔孟之言。
王朝法令
程朱之言。
嚴師勅厲
退溪之言。
慈父訓戒
感發於人者。
是書爲尤切。
吾有所受矣。
辛亥春
吉從家兄中江
歷拜於先生
先生方看大學
在案上。
指示劈初頭明明德。
開卷第一義
從前儘有見未透。
近日繙閱一遍
有會心處。
非言語所能喩者。
須是自家默會體認之。
程子每言仲尼顔子樂處
引而不發
以此也。
先生年旣耄矣。
信道彌篤。
不厭不倦
不知年數不足
苟非後世之堯夫。
其孰能知之。
若其著述
下學指南
平生用工門路也。
內範行諸閨梱者也。
希賢尙友千古者也。
家禮集解
禮學基址也。
東史綱目
寓之筆削
紫陽遺法也。
至於詩名物攷,洪範演義,易雜卦說,小學講義史鑑,列朝通紀,臨官政要,廣州誌,木州誌及文集若干卷。
論述者。
根柢義理
經緯史。
餘溫潤。
曲暢旁通
皆可爲後學則也。
嗚呼
東方古被仁賢之化。
爲文獻之域。
羅麗以降
文學經術之士。
往往可述。
若論其淵源之正。
體用之全。
主張斯文之任
章章較著者蓋鮮矣。
惟吾退溪夫子
遠紹考亭之統。
星湖先生直接退溪之緖。
道學之傳。
有自來矣。
先生切磋琢磨
旣承於星湖
楷模準繩
在於退溪
若溯其源頭所願朱子也。
至於衛正闢邪說明先聖之法而道之。
使斯世之人。
不迷於夷狄禽獸之域者。
其誰之功歟。
昔陽明之說行而退溪始闢其亂賊
泰西之書出而星湖首斥其幻妄。
繼繼傳述
先生益明
其揆一也。
退溪之道待先生而傳。
星湖之學。
先生而著。
先生盛德大業
可謂集羣儒之成矣。
貞夫昌寧成氏。
學生純之女。
舅姑奉祀享供賓客
未嘗夫子意。
先生桂坊
夫人吾家儒素
不識軒冕之榮。
不如服田力穡
以救朝晡之資而已
先生十四年而卒。
合窆先生墓。
生一一女
景曾進士
文行
人稱先生有子
不幸早卒。
適權日身。
景曾二男四女
男喆重進士
弼重。
女南泳,李基誠,權佲,韓致健。
喆重有五女
朴殷會,李廷泰,李▣▣餘幼。
弼重有二男一女幷幼。
權日身有三男
相學相命相問
一女幼。
先生後學已十閱歲
未有記其言行
喆重謂德吉承學久。
使屬筆。
德吉於先生
三世通家
先生先君子道義交
德吉亦從家兄後。
及門下。
蒙被敎育殆二十年。
愚陋益甚
識淺辭拙。
不足以任其責矣。
屢辭不獲
且義有不敢辭
昔者竊聞之。
所向
孰知其爲功。
不知所止
孰知名言
世之智足以知君子者寡焉。
故蒲左承名卿也。
誌而失之陋。
呂居仁賢士也。
傳而違於近。
了翁不識幷世顔子
幸而責沈文。
至今說其美事
况下此一等人。
不得入其門。
何足與議於富美哉
先生嘗與德吉書云平日所講聞者。
無可告語
蓋歎其莫我知也。
于今典刑旣邈。
微言莫聞。
則懼夫先生心學不明於世。
後之說者。
愈遠而愈失眞也。
德吉自惟不敏
非敢謂善形容道者也。
於吾身親所見聞者。
乃敢掇拾序次之。
惟務其記實
將以竢他日知德立言君子
有所據而裁焉。
拱白堂先生行狀
先生德壹字莘叟
姓黃氏
號拱白堂
系出昌原
始祖諱忠俊。
高麗侍中
入我 朝刑曹判書居正
開國封義原君
世襲簪組
七傳至諱潗號后浦
才學一代
靑陽沈義爲姻親。
用事
嘗欲引爲自助
竟不屈。
以是不用
淸議以爲重。
官止縣監。
生諱汝耉號巴麓。
丙子虜亂。
倡義沁都。
闔門殉節
 贈持平 命旌閭
於先生五世祖也。
高祖諱𫓔號後村
虜變後隱田廬
終身坐不向燕。
曾祖
公元1808年
遇聖。
家訓兄弟五人應擧
隱居講學
全家保節
祖諱最號獨醒齋。
進士文學節行
士林師表
識者比之胡康侯
考諱以坤。
篤志居學
受業星湖李先生
李先生稱以吾黨有人
不幸早世
白川趙氏
諱景采之女。
延城倡義名臣諱鋽六世孫也。
 英廟戊辰九月六日先生生。
生而秀異
未再晬先府君歿。
先夫人有女士行。
父師敎。
自幼導之必義方
讀書解義
古人爲善
喜曰某可學。
不善
唾罵曰某可斥。
見者異之。
稍長豪逸不覊
喜看史論古今治亂
兼通典憲兵家之流
諸葛武侯爲人
以爲三代以下當爲第一等人。
繪其像寘座右
旣踰冠。
心經
慨然自悟曰從前非爲己。
外務也。
遂棄擧子業
大致力於性理之學。
於是淳如也。
順菴安先生退陶之傳於星湖之門。
往從之。
順菴先府君同門友
先生嘉之曰君能善繼志矣。
請業
順菴曰欲學朱子
須先學退溪
因授以粹語曰吾有所受矣。
每對學者
輒曰黃君好古樂善
誠可欽歎
嘗貽書論爲學之要。
且曰平日講聞者。
無可告語
惟有望於君也。
先生姿稟剛正
志氣趠邁。
足以制事
足以明物。
勇於從善
沛然莫之御。
爲學自任任重
致遠
立志專而確。
用力果而塞。
進德則本之主敬
講究而明之。
服習而體之。
所行不貳于知。
所言必副于行。
讀書
字求其訓。
句索其旨。
思則愼說則詳。
皆要以驗諸吾之一心
推而放諸萬事萬物之殊。
井然有條
會其極於一理
淸朝深夜
端拱靜坐
儼然若思。
嘗言感而遂通之理。
主乎靜。
若於本領未有眞實體認來。
發而能中節幾希
几案上嘗置善惡幾圖。
謂周子一幾字。
生死路頭
聖狂界口
尤當致其勤。
一念萌則輒分點其幾。
自卜操舍
久而無可點焉。
平居衣冠齊整
容止端莊
其氣肅而溫。
言約而詳。
竆日對書。
不設倦怠之色。
雖夜或有思。
冠帶而起。
妻孥如見大賓
祁寒不襲。
盛暑不褰。
未見少弛
養深積厚
不事矜持
而自成其定榘。
遇事果敢
於知微
尤深於義理之辨。
每誦朱子至言規恢紹興爲正。
規恢乾道爲邪。
嘗曰跡同而心異。
陰陽淑慝之分也。
立私於公。
倚邪於正。
以勝惑人之心也。
學者不可以不辨
於此未嘗三致戒焉。
居家事親
極其誠敬
先事承志
先夫寢疾十有餘年。
衣帶不暫解。
轉仄藥飮。
躳必扶護之。
常侍側。
日以誦說前言往行
先夫人爲忘其沈疴
體。
居憂易戚備至
三月啜粥。
三年泣血
旣縞猶食蔬。
服纔闋。
鬚髮盡白
常以早失怙
終身至慟。
値喪餘。
哀慕袒括日。
霜露變序。
輒就墓哀號
先生生朝季秋
用是日祭禰定祭式
祖考早歿無嗣
班祔家廟六紀
族人爲後
田宅券。
俾主祀。
愛一弟甚篤。
同案同衾
日夕同其起居
怡怡辭氣藹然問學講辨之際。
終身不爲割戶。
妯娌紡紝凡用之具。
未有私置無間然。
生事素薄
制用有恒度
約而自足
弊縕蔬食
不堪其憂。
處之裕如
不對人言貧。
非其一芥不取
族人故舊艱匱者恤之。
無以葬斂者助之。
皆爲節損衣食經用而施焉。
鄕里結巴社洞約。
朱子增損鄕約
參以諸賢遺法定式
刪節鄕飮射儀。
比年講約。
鄕俗爲之變。
先生竆居隱約
屛絶世故
無可於時
憂國悶時。
慷慨論事
明體適用
皆可擧而措之也。
嘗言世之口談經傳而暗時務腐儒也。
事事功而昧天理俗士也。
合天理之正。
得時務之要者。
可與語王道矣。
晩居漢之南郭
蕭然弊屋。
簞瓢屢空
圖書盈架。
潛神義理之微。
翫心昭曠之原。
囂囂然自樂。
外物不足以移淫也。
巴山之下。
江流縈迴
別墅在其西。
夜登皋盤桓
皓月照水
朗詠恭惟千載心之句。
灑然若有契焉。
先生博觀羣書
尤邃於洛閩
晩又用工於禮。
攷證精博
自其變節疑文。
以至冠服制度之瑣。
靡不詳究
人有吉凶變禮
必就而正。
嘗敎後進天理之著於人事在乎禮。
聖門六藝之科。
以禮爲先。
必使學者有所據守也。
順菴旣沒。
先生毅然獨立
講學城郊
發揮師門之旨。
遠近向學之士。
聞風迭來。
問業不絶於館。
隨人器質
循序誘掖
未嘗枝辭
率以反身自得爲主
賢愚充然皆獲其益。
其言曰講學體貼自家心身。
一上做工夫
庶免能言之譏。
聖賢千言萬語
從實地腳踏來。
又曰爲學以致知爲先。
孟子堯舜之知。
不徧急先務也。
所謂先務者。
吾人日用當行之事而已
上達天德
必自灑掃應對爲始。
又曰學者入德門路
當以退溪爲正。
造道準的
當以朱子宗則近道矣。
先是西洋書出。
世人耳目
喪其彝性。
順菴奮起山野
倡言排之。
先生師訓
三家一篇
亂眞之害。
家塾諸子習之曰先識邪正
他日不爲誘奪
禁於未發之謂豫。
大學之法也。
世之號爲異端家者請見
人有惑之言于先生
先生往者不追。
來者不拒
與其
公元1798年
不與其退。
聖門設科也。
韓文公浮屠者。
乃告以聖人之道曰知而不以告人不仁也。
告而不以實者不信也。
不仁不信
奚其取焉。
是時時議大激
互爲標榜
先生持論公正
嘗哭順菴文有曰。
使世之入異端者。
先生之學。
不得罪於名敎
異端者。
法先生心法
無媿聖人之徒
或有及時議者。
以是話頭
戊午冬先生寢疾旣浹三歲
少有間。
不廢晨謁禮。
常委床席
接引後學
令不掇講業
左右少節之。
先生曰人知病在其身。
不知在乎心。
得一善言
於服一藥。
門人韓載權問病中有做得
曰漸覺心界了無一事
輒以五子錄置枕側曰。
平生用工
專在此書。
雖病甚。
不可造次舍也。
屬纊猶然
疾旣革。
夫人遺敎
曰敎稺子必正。
復問後事不答。
令勿爲近曰。
君子正終
不絶婦人之手。
神氣不亂
怡然而逝。
卽 正廟季年庚申十二月十三日也。
享年五十有三。
喪用頍項緇冠綿布深衣
治命定禮也。
翌年二月甲戌
葬於陽川南山先塋負壬之原。
先生所著。
有易心傳
先天之學心法也。
序卦分象。
推至三百六十有四爻。
皆屬諸心而擬以言。
孝經外傳
聖人行在孝經也。
乃敍列事
親事君立身之目。
採摭經傳而衍其
春秋附義
謂爲人臣子者。
不可以不知禮義大宗
表章宗旨而斷其例。
四書一得錄。
謂爲全功四書
四書全旨在於章句集說
後儒不能言下領意
至於義遂乖。
乃說出正意而述其解。
四禮要儀。
古禮異宜
後之見行於世者。
未得其要。
折衷諸說。
撰成一家定式
家禮翼。
裒輯古今禮說。
博其源流者也。
家禮通解
師門撰述未訖。
而其喪禮一編
先生追補者也。
先生臨歿。
指架上書篋歎曰。
平日掇拾文字
費了些箇精力
尙未修正
若假我以年數
庶得爲正本
今已矣夫。
文集若干卷。
爲文簡要精切
不事工麗藹如其言也。
先生早述家庭遺榘
獨得師門正傳
學造性命爲人師。
行本孝悌而爲世範
修辭經傳粹然爲後學則
世儒之售僞則務其實
異言之侵畔則反其經。
將以抗橫繼絶學而信道自篤。
未見其止也。
其答崔定重書曰平昔講聞者。
竆理以致其知。
反躳以踐其實
居敬所以爲成始成終
此是程朱門下相傳旨訣。
而爲爲學大要
易簀前四日絶筆也。
先生學術之正。
踐履之篤。
造詣之深。
終始居業之功。
於斯乎見其
槩矣。
然而使學不卒傳。
志不卒行。
至於此極者天也。
初配靑松沈氏元錫女。
憲公詻之六世孫。
早卒無育。
次配淸風金氏
五衛將纘勳女。
莎川克亨之玄孫
一女
先生之葬。
遷祔
三配河陽許氏。
海西孝子鑮之曾孫
一男一女
男奎鈾。
先生歿時纔九歲
女長適鄭斗和。
次幼。
先生歿旣朞矣。
竊欲述其言行
追思典刑
則哀隕哽塞
不忍書。
固有不可已者。
乃敢序次其梗槩。
以竢後之知德者考焉。
君山行狀
君諱傐字山如。
權氏福州人
福州之權。
自麗太師幸得姓來九百年。
世多達官名臣
大族
其後有同中樞常。
善行聞。
事載續三綱行實
四世有縣監德昌
於君高祖也。
曾祖執經
祖諱世聖。
父心彥前都事
淸州韓氏。
天姿趠邁。
形容魁偉
髫齡
學書
自立課讀
一再
遍能久而不忘。
讀書經至朞三百註。
乃心指屈
一章之數。
稍長博通羣書
兼肄程文各體。
尤以詩聞。
連捷陞庠大比試。
嘗赴製。
始 命律體試士
首呈被選
 上召見之。
稱其善詩。
由是華譽益振。
先進皆折輩行而推之。
弱冠
知有爲己之學。
慨然曰苟以文成名
士之耻也。
其居曰懼齋
揭壁自警云爲人之道非一
而一苟不能盡其道則非人
吾懼其不能爲人之道。
乃列書前言往行
自以古人爲期
順菴安先生
再造請業
退而歎曰學問之道。
不在乎辨難文義
當於動靜語默
識其氣象
其後先生所著下學指南
喜之曰一日十二時工夫
庶得其門路
翫繹不已
益有契焉。
嘗入城西山寺近思編。
與同學者講業
乃推其天人性命之原。
禮樂文物之備。
人物古事之則。
博參旁證。
亹亹不竆
寺中數十人士。
幷日掇書聽之。
相與目以年少大儒云。
喜易
以爲吾人日用
布在六十四卦
潛心探賾
夜必輪誦以爲常。
爲文贍而核。
嘗代國子生應 旨撰中庸講義
識者許其得告君之體。
自任甚重。
若將以有爲
博取田賦兵律典憲四方民俗之流
籍記之。
略有區畫于中。
或聞時政有闕。
慷慨涕下。
嘗自言循名而殺身非節也。
媒利而沽直非義也。
事有一言扶綱常。
時有一死而明義理者。
雖死亦生也。
否則躳行論道
畢命圭竇
斯亦不悔已。
爲學以孝誼爲本。
父母殫其誠。
尺寸違忤
家甚貧。
薪水不繼
大夫人每爲憂。
君輒橫抱兒戲
務至慰悅
大夫人病。
藥餌割飪。
躳自
公元1768年
調進。
不令人代之。
時或刺痛
君自掐其膚。
不知至於遍身成痍。
浹月病始瘳。
而君未嘗一夜就寢
處家斬斬有法
對家人每陳古今訓誡
習使聞知
戒其毋畜私財
苟求於人。
家人不敢違之。
與人必忠信。
有過必言。
言必是是非非
不苟止不詭隨
人人許其質直
其友趙愼行遭父喪於數百里外。
將行托以老母
日往候於門外
童婢以善調護
風雪有出入不之廢。
以爲難。
志氣直方
確然不可奪。
見善如不及
不善必唾鄙之。
宰執陞補試。
擢置第二
誇其試券於史局
使人請見全稿。
君耻以文媒進不許之。
文臣某時方嚮用操利權
士大夫爲市
素知君欲致其門下
爲設詩會屢邀之。
君鄙其人拒不往。
未幾人爲士流所斥。
譁然攻之。
不肯從曰不忮不求
無怍於吾心矣。
是時西國書始至。
人多信其說。
君乃取其說。
探其源委領會之。
不佞召忽海至
君方臥病
欣然而作曰。
近日新學
近理亂眞
有甚釋氏
吾儕當百用工
扶植吾道
乃尊
自勖哉。
然吾慮其學後必有禍。
其死前三日也。
無何 國禁作。
如其言。
君以 英宗四十五年己卯閏六月二十三日生。
 上之九年乙巳三月九
公元1732年
日卒
年甫二十七。
是年三月丁丑
于長湍府坎巖負酉之原。
昌原孝彥女。
遺腹女
君之歿。
一時士友爲輓誄以吊之。
或推其文詞
或嘉其志行
至其慮憲正業
進而不止
無媿古君子則鮮能及焉。
蓋其自期悠遠
未嘗驟以示人
莫得以知之。
惜哉。
是皆可書而傳。
通德申公行狀(丙辰)
公諱翰周字國蕃
申氏平山人
鼻祖崇謙
高麗太祖
元勳純忠諡壯節
自是簪組相傳
傳十五世至璲。
入我 朝召拜吏曹參議不就
隱於平山
六世有諱景禧縣監。
寔公高祖也。
曾祖諱從謹縣
祖諱繼延。
考諱熒 順陵參奉
安定羅氏
公生而姿稟秀異
稍長惟父母言是聽。
十一歲丁參奉公憂。
哀哭擗如成人
人皆異之。
母夫人左右服事
先事承志
輒作嬰兒戲。
以悅親心
侍疾藥餌饘飮
躳爲調嘗。
不以諸人
疾革
公斫指出血。
和藥以進之。
少甦
越一日乃歿。
致哀踰禮
幾毁性。
旣顈而溢米不止
旣練而寢苫不改
廬于墓終三年
一步不出墓門外。
鄕黨稱之以申孝子云
自學語。
文才超穎
參奉愛之
必敎以經文
長益肆力
刻苦少弛
四傳
讀必過千數
闇誦如己言。
旣而渙然古人讀書千遍
其義自見
不虛也。
與同志人
抽帙講討
莫不推公爲首
屢擧公車
竟不中。
君子曰命也。
以 顯廟甲辰生。
 肅廟甲申卒。
壽僅四十有一。
葬於某縣某里負某之原。
配綾城具氏某之女。
二男一女
長敬天。
次聖進士
女適全州李齊
天男膺福,膺泰。
女某。
天男膺和。
曾玄不錄
嗚呼
子曰仁者人也。
親親爲大。
蓋天之命五性
惟仁爲先。
人之修百行
惟孝爲本。
若公者。
先立乎其大。
庶幾無媿於人之稱乎。
學業博士之遺也。
行誼周司徒古也
學而知所先。
行而務其本。
以公之有。
與世之貴榮而聞名者計焉。
何嘗少有歉於彼哉。
然不得立揚明時
展其德業
湮滅無稱
志士之所惜者也。
家故有狀
伯兄兵部公伯周紀其實
乃敢略加修潤而撰次之。
以竢後之立言者。
圖其不朽
市隱君仲七行狀(壬戌)
公吳氏諱星鎭字仲七。
其先川人
高麗大陞侍中
入 本朝天經參議
五世百齡天官侍郞
號默齋
三世至始壽。
官至右議政
 肅廟庚申黨人用事
異己
議政公爲淸議首。
不免於禍。
其後
伸而復詘。
 正廟甲辰
 特命復官。
於公爲五世祖也。
高祖諱尙游
庚申後屛處約
不顯
掌憲
曾祖諱重運。
祖諱錫禧進士
考諱璟。
東萊鄭氏參判彥忠之女。
進士公有次子諱珩。
夫人全州李氏
司諫鳳齡之女。
幷早卒無嗣
進士公命公爲其後
公在幼。
秀而穎。
父母言是聽。
從伯氏遊。
當暑輒抱扇隨之。
必以身先溫寢。
見者異之。
十三歲丁母憂
執制如成人
事先公益兢兢
先公嘗曰某兒事事適吾意。
不以小兒視之
壬寅伯氏歿。
哀疚甚。
衣裾有涕
祭奠躳行
家人憫之。
瞰其出已掇奠。
終日食飮
先公招諭之。
泫然對曰孤兒幼。
在弟惟小子替行。
豈忍令奚隷代之。
翌年先公憂。
執哀盡情禮。
晝夜不脫絰。
喪期一日
奠訖哭不止
傍人慰挽之。
公曰異時不能自止。
今焉易制
始知喪愈遠則哀愈殺。
是以益哀耳。
每値喪餘日。
哀慕袒括
晨謁廟。
省墓
寒暑不廢
先是相公積枉未㬥。
先公曁兄以是相繼歿洛邸。
丘嫂早寡
一男一女遺腹
季弟先伯夭。
孀婦無育。
先公側室
子女幼。
於是公攝宗事
庶務該綜理。
及先相公復官。
焚黃鑱石
經費甚鉅。
公買衿陽私庄。
輸五百金以資用。
宗黨止之曰。
事須宗家物。
何用私爲
公曰宗物不可自我鬻。
待孤長。
全而傳。
是吾志。
不從
宗家遭喪
積未酬債。
公捐家資盡償之。
不悋
丘嫂不以燕服見。
凡家事輒咨決
拱立䦱門語。
當早寒。
見嫂未及授衣
遽脫其綿著。
待嫂進夾襖乃服。
敎兄子有方。
有疾四朞
公殫誠藥醫。
號泣禱于天。
請以身代之。
公董三家務。
齊齊有定矩。
二十年
僕隷輩皆感服無間然。
天姿端方
儒雅氣象
弱冠與兄入洛肄擧業
人士皆目之以吳氏雙壁
嘗選庠製。
或有媒進捷解者。
不肯曰士不可以捷徑始。
筆法竹老體。
鄕試
主司物色之。
公知其意。
竟不呈試券。
狷介自持
與世寡合
自兄歿。
屛居鄕廬。
絶意營私計。
間以經籍自適
嘗曰士大夫當辨邪正
趨向
不失故家規模
若大一蹉。
其餘無足也已
敎子以文行。
以爲聖賢之學。
學爲己而已
須先讀其書。
使心地開悟可以培其本而達乎支矣。
公平居喜儉約
家人婦人易於入奢。
先範世業
罔不奢之致。
宜愼之。
旣晩乃卜築於丹皋別墅
翛然長往之思。
自號曰市隱
蓋識其志云。
 英廟戊寅生。
 今上辛酉二月某日卒。
壽四十有四
踰月葬于丹皋某
坐原。
文化柳氏
郡守詢之女。
三男四女
男長羲泳出後公季弟觀鎭。
女適申鍾模。
餘皆幼。
孝弟爲仁之本。
旣立而推諸行則人道立焉。
惟公宗族稱其孝。
鄕黨稱其悌。
士友知者稱其行治
惟曰皭然
泥而不滓
抑亦可以薄夫而振頹俗矣。
朱夫子趙彥遠眞可篤行君子
若公其殆庶幾焉。
羲泳謂德吉獲公遊。
稔知公事詳。
請狀其行。
俯仰疇昔
不忍辭也。
乃敢撰次其槩。
以竢立言采擇焉。
孺人晉州柳氏行狀
公元1801年
孺人姓柳氏
晉州
遠祖彥琛。
胙封於晉。
晉之爲著。
提學左參議謙爲 本朝廉吏首。
六傳晉山君晉陽君孝父子
傡以忠節武功
爲 宣仁名臣
孫諱星五縣監。
孺人曾祖
祖諱奎章進士
考諱鼎基。
負才重名
晉州姜氏。
諱宇望之女也。
 肅廟乙酉孺人生。
旣笄歸于李公。
至和致中
韓山大家而右贊成竹泉德泂之六世孫也。
 英廟丙申正月十三日孺人卒。
壽七十有二。
公先孺人三年卒。
至是年三月某日
改堋於長湍慕昔洞負乾之原。
孺人祔焉。
生三二女
命龜
孺人憂早卒。
次元龜出爲贊成公嗣孫
蔭仕郡守
錫龜
女適
公元1776年
佐郞睦祖洙。
次適韓思赫。
命龜生男永豐永泰
元龜生男永復,永昇
錫龜生男永觀,永晉,永益。
庶男永隨。
睦祖洙生男處中
女蔡 恭。
韓思赫生男在維,在紹。
女洪▣榮。
曾孫不盡錄。
孺人端莊聦敏
生長文學家
禮法自將
事事父母意。
歸事尊章盡禮
晨夕敬問。
衣服飮食
時寒燠適節之。
祀事尤致謹。
計歲仂庋宿品。
齊齊乎儀物稱焉。
李公性亢介。
從事文業
朋舊過門
孺人輒飭庖具饌
或陰儲以備不時
舘客至。
至節衣食爲奉費。
無難色。
家故窶。
孺人夙宵
節儉
宮事無荒
理績紝。
經子嫁娶
尺布不問於市。
寸縫不賃於人。
未見一日懈也。
李公甚重之。
不以女子視。
每有大事輒咨之。
夫子敎子義方
長早以文行名
仲仕於朝。
循吏聞。
季以長者稱於鄕黨
有孫多克肖。
宗族稱之曰內範有以資之遠也。
孺人該識古今人言行。
諸子誦說亹亹然。
以至國朝故事
歷歷指掌
慨然黨論禍人家國
從古已然
己丑酷於己卯
庚申憯於己丑
君子小人消長之幾而治亂分焉。
夙聞諸家
汝輩識之。
某年聞 顯隆園變。
孺人悒悒涕下曰擧朝無一介剖心人。
草野亦未聞如東方奇偉士
見危授命者。
日倫綱其斁矣。
爲之卻食屢日。
者莫悚然
漢子政敍列古之貞義賢媛
如魯桼室蓋丘媼之倫。
表章其一二。
蓋將有補於世敎者也。
間嘗跡孺人行治
爲婦孝爲妻正爲母誼。
婦人常也。
至其識世故淑慝
憂 國懷忠
大義較著
懔懔烈丈夫之操。
世之士大夫見小小利害。
偭榘而趨之。
及夫患難
喪其天彝
苟位以偸生
昂昂有得色。
孺人之風。
庶其少知媿。
嗚呼賢哉。
李氏之母也。
德吉於李氏
三世通家
孺人事詳。
敢不述其槩。
以竢立言者載諸世典焉。
山齋韓君行狀(丁卯)
昔我先兄拱白堂先生
講道漢城之南。
一代學問之士造乎門。
于時君稺厚從之遊。
請業
先生曰愚聞諸順菴先生
順菴聞諸星湖先生曰。
學者欲學朱子
先學退陶
其殆庶幾乎
因授以粹語
稺厚退而讀之。
渙然不逆於心曰。
道在是矣。
請益
先生朱子言致遠固以毅。
重貴乎弘。
君毅則有裕
而所未盡者弘也。
稺厚起而對曰請書諸紳。
未幾於先生孟子浩然章說毅之義。
張子西銘弘之道。
而後識廣居。
這裏恰受至大至剛底氣
先生每對榻
講討
亹亹夜分
輒語來學者。
踐行篤實
能勇徙義
絲毫滯吝者。
吾於稺厚見之。
吉幸竊從旁而聽其一二。
相與切磋者已七八年矣。
先生歿。
稺厚在行服之列。
來哭於巴山
德吉泣謂曰今也吾道益孤。
有望於吾稺厚也。
無何訃至。
其弟益相錄其行。
請狀於德吉。
竊惟其知深其誼厚。
不忍以辭拙辭。
按稺厚諱載權。
自號友山齋
系出上黨
遠祖太尉
高麗太祖三韓
入我 朝領議政尙敬。
開國元勳
世襲簪組
曾祖諱師疇。
祖諱德箕。
二子
長諱命朝。
早卒無嗣
全州李氏
德一之女。
次曰命榦
平山申氏。
緯之女。
 英廟癸未厚生
生三歲。
入爲伯考後。
幼有異質
行不跌仆
口不近鄙俚。
申孺人嘗稱曰此兒天性近道
他日必以學問名。
常敎以義方
受書一課。
輒記不煩敎督
屬文有思致。
旣長肄業京師
京師之人推詡之。
赴試圍。
多士奔競
乃歎曰士風壞矣。
應擧非有志士所屑爲也。
遂捐擧子業
專意性理之學。
刻苦自厲
晨起盥櫛謁廟
退處書室
束帶危坐
終日翫索旨。
不見其倦弛倚仄之容。
夜必誦大學中庸先賢箴警之文。
措諸日用云爲
裕如也。
父母承志
家雖貧。
父母不願祿養
孺人申孺人病。
瀝血嘗糞
及遭哀哭不偯。
滅性
旣葬返哭居堊室
去墓且十里
晨往哀省。
一如居墓禮。
二弟
愛之怡怡
敎之必切切
仲弟病幾革。
齋沐家廟凡三晝夜
病果瘳。
時年十六也。
庚申有 大喪
宿外寢
御酒肉。
朝望西向哭。
三年君親之義一也。
生事素薄
環堵不蔽。
薪水屢匱。
怡然自樂
不以介乎意。
非其義不以諸人
其弟爲之憂。
輒誡之曰富貴在天
旣知有命則何用憂惱爲。
歲荐饑。
家絶火已五日
鄰居有以斗米饋。
稺厚知其人不類
不受
家失一銅敦。
鄰媼索獻曰某童竊市之。
稺厚曰吾固使之鬻。
家人曰勿煩人聽也。
遂召童子諄諄警諭。
使其改悟
鄕里至今往往說其善行云。
癸亥五月朔卒。
壽僅四十一。
遠近人士咨嗟
爭出財力殯葬
是年某月某日葬于楊根某山負某岡。
安東權氏達洙之女。
早歿無育。
後配慶州崔氏時哲之女。
二男
長鼎煥未娶。
次幼。
稺厚姿性溫恭
志氣精爽
淸而不激。
介而不矯。
皭然泥而不滓
早知古人爲己之學。
博攷經傳
窮硏義理
怳然若有契於是
旁求當世先覺者。
以益其學之所未知
常以未及順菴先生之門爲恨。
及入洛見拱白先生
喜曰簡奧
公元1798年
精密
眞吾師也。
質疑講學
造詣益深。
其學孝悌忠信根基
竆理居敬爲法門。
知之旣詳。
守之愈固。
至於操存本源
尤致其慥慥
觀其著於容止者莊而安。
發諸言辭者簡而明。
見者不問知其爲君子人也。
稺厚於書旣博。
用工朱子全書
嘗曰吾始於范氏箴。
實有所發端者。
又於朱子書。
竊契主敬之法。
方有下手處。
與同志人諸葛武侯學須靜之語曰。
惟靜而后心得以定
得以明。
程子且敎人靜坐。
略有所體貼出來。
又曰學者若言過于行。
文過于質。
過于實。
不可入道
做得一箇功利底學。
於此不可不明辨之工也。
近年一種邪說
汎濫江右
維楊爲甚
稺厚超然獨立
辭而闢之。
其言曰彼所謂天者。
非吾主宰之帝。
所謂性者。
非吾秉彝之理。
大本旣乖。
恠逆敗常
末流有甚釋氏矣。
稺厚自少脫略俗臼。
屛居山野
鄕人處。
未嘗一言於時政。
憂國一念未嘗果忘。
戊午冬
聞 朝廷以䨓異求言
稺厚將抗疏得失
往質於拱白先生
先生不在其位。
若謀其政。
聖門舍藏義安在。
稺厚翻然乃止。
遂歎曰士不得行其志。
曷若退而修業
以啓諸後之爲愈哉。
爲文贍紆。
主乎理趣
所著有四書解儀禮
箚記等書。
屬稿未及就。
惜哉。
觀世學者
孰不聞記誦爲非學。
名利爲非道。
其所習。
不越乎口耳之末。
所事反出於管晏以下人。
間有旁歧別派之流
亦或侵其畔。
入德者鮮矣。
若吾稺厚者。
知足以辨喪志
足以少歇處。
足以衆惑而立乎大。
則亦幾乎有成矣。
不及一試
無年而歿。
君子曰命也。
遂爲撰述平日立志居業之槩。
以竢後之君子云爾。
蘇谷李公行
公諱后晟字日成
號蘇谷
姓李氏
延安人
高麗太子詹事襲洪之後
其後儒術著聞者。
屢世有諱彥忱。
乙巳三奸煽禍。
以掌令抗直節。
謫舒川而沒。
於公爲高祖也。
曾祖諱至男。
以文學聞。
昭格參奉
是爲永膺先生
祖諱基卨。
行誼拜掌令。
是爲蓮峯先生
考諱惇五
號一竹
廣興倉守。
丙子虜亂。
殉義沁州
 贈贊成諡忠顯
從祀忠烈祠
光山金氏
郡守泰國之女。
忠顯公同殉。
 命旌閭
公以萬曆丙辰生。
生而秀穎
髫齡讀書
蓮峯曰此兒可敎。
導迪以義方
未成童。
從先達者遊學
儀曹校講
學子皆推之前行。
李公慶全見公辭賦
稱以神童
丁丑
甫定。
考妣喪厝汾津上。
其後遷兆於古豐壤
遂廬焉。
晨夕行省定禮
恒以小鍤自隨
拚蕕棘植松
崖壑成蹊
凡十三年如一日。
嘗題廬壁有人間至痛白首廬墓之語。
君子稱其至行
丙戌司馬試。
 肅廟初除 健元陵參奉
謝病不就
乙亥以壽階陞中樞
丙子十二月二十九日卒。
享年八十有一。
歿之前一日。
命中男書遺誡
諄諄以先墓事。
翌年二月某日葬于忠顯公東麓十武而近。
遺命也。
楊州人士以孝誼聞于 朝。
表其閭。
公早服家庭之訓。
持心制行
循榘
讀書
繼晷寢食
爲文不經意
肆筆成章
頃刻百千言。
過人
丙子後。
嘗抱蹈海志。
朝廷北討
奮然曰 國家若出洒耻之師。
吾當不辭
諸子孰敢後余。
赴試對策
主司讀券至星槎路絶
西山漠漠
慨我寤歎
念彼周京
爲之三復歎息
前列
鄕庄巴陵
輸稅
屬諸尙食漁戶
漁戶供役蠲免北使差應之征也。
諸子忠信尙節儉。
口不近功貨利事。
每誡之曰工於論人過者。
察己常患疎。
不願子孫有此行也。
撰定喪祭儀。
浮文品式
令子孫世守之。
己亥 大喪禮訟起。
公私著說。
辨定 邦禮之失。
攷証有據。
皆可爲世法
公元1817年
也。
黨議頗乖激。
爲士者互立標榜。
雅尙恬介。
耻於逐時好。
不爲崖異事。
持論公恕
取捨惟義而已
少時有相驩者。
通顯
信問
或有不爲謝。
以此寡諧於世。
鄕人處。
恂恂無所競。
嘗曰古人不作皺眉事。
世無切齒人者。
庶幾焉。
龍洲趙文簡公稱之曰李某樂隱不耀。
拙於進取云。
所著有遺稿雜錄略干卷藏于家。
夫人昌寧成氏。
縣監俊彥女。
早沒無嗣
夫人昌原黃氏。
卽我五世祖巴麓公諱汝耉之季妹也。
考縣監諱潗號后浦
靑松沈氏。
靑綾府院君鋼之孫。
丁丑之亂。
巴麓公闔門死節
夫人未嫁。
與沈氏幷殉於沁海。
越三日奴得雲於冰澌間得夫人屍。
息未絶獲甦。
及歸以婦德稱
公守墓過一紀
不以家務爲念者。
內助居多
稱其爲公之相也。
後公▣年歿。
葬祔公墓
四男
長相正次相斗次相奎義禁府都事次相震。
以文行稱
正生三男四女
男善徽,善徵,善徹進士
進士奎章,趙廷彬,洪學源,金漢著。
相斗生一男善永。
相奎生一二女
善源參奉
典籍權懋經,典籍洪瞻。
相震無子。
善徵爲后
善源有子曰世孝。
文科司諫
曾玄不盡錄。
嗚呼
公自五世而下
忠臣二孝子四烈女三。
凡九人
公其一也。
世其世其世其烈。
公之一門
三綱萃矣。
於古蓋未嘗有也。
公生奕葉名世
克纘厥緖。
在家爲善述。
鄕黨矜式
可謂蓮峯有孫。
一竹有子。
嗚呼賢哉。
公之五世孫重默。
都事公家庭錄。
請狀於德吉。
竊惟公嘗撰我后浦公之狀。
重以姻親之誼。
先輩言行敍述
傳信於後。
後生事也。
德吉雖不敏
義不敢辭
撰次梗槩。
以竢夫世之立言君子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