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城集卷之九 (自动笺注)
靑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執 著)
 行狀
  
知中樞府事李公行
公元1598年
公姓李氏
諱箕男字靜叔
慶州人也。
始祖謁平。
其後多聞人。
高祖諱成茂 贈吏曹判書
曾祖諱禮臣 贈左贊成。
祖諱夢亮左贊成。
 贈領議政
考諱恒福議政鰲城府院君
謚文忠公
勳業名節
具在國乘
錦城吳氏。
監察彥厚女。
忠公副室也。
公以 萬曆戊戌十二月十五日生。
氣宇豪俊
識慮深遠
忠公奇愛之。
以爲類己。
嘗製大鵬詩以遺之。
鄭錦忠信亦曰。
靜叔才氣
勝於白沙大爺云。
 宣祖嘗問文忠公
諸子孰可用。
忠公以公對。
時公尙幼也。
光海戊午
忠公卒於北靑
從母氏守墓於抱川十餘年。
斗屋蕭然
柴水不給
窮達欣戚
不一動其心。
 仁祖庚午
進士
愚伏鄭公經世
以吳氏節行白於筵席
 仁祖命官一子
感激 殊恩
圖以身報。
時北胡方肆。
戎馬數警。
公乃捨文就武。
求効於邊。
朝宰亦以將材薦。
辛未
以功陞資
丙子胡亂
扈 駕入南漢
躬侍覊靮
不避艱險
 仁祖泣謂羣臣曰。
卒之際。
失予乳女
能爲我求得者乎。
公請識其乳媼名。
卒求得於賊藪以返。
送使虜陣。
人皆憚行。
公自請於卿宰曰。
此行可屬之我乎。
綾城具公宏遂薦之 朝。
公禮判書
馳往虜陣。
將入陣門
虜故奪公馬鞭以試之。
公正顧之曰。
軍中不可無鞭。
汝安得無禮
虜皆聳然敬服
竣事復命
 仁祖奇之。
亂定。
陞資
仍除洪原縣監。
旋移靈巖郡守
未幾 命陞資
入爲同知樞府事。
西新刳於兵。
瘡痍未蘇。
又當燕路之衝。
虜使旁午
列邑疲於供億
 朝家難其任。
常以公應選
戊寅
寧遠郡守
辛巳
陽德縣監。
乙酉
遂安郡
 孝廟辛卯
白翎僉使。
癸巳
除理山郡守
乙未
除豐川府使。
己亥
信川郡守
未幾移瑞興府使。
 顯廟甲辰
長淵府使。
庚戌
除祥郡守
在西者凡十邑
虜使入我境。
徵求無厭
不如意
輒肆詈辱
節度使以下
莫敢誰何
獨至公所
恭受館餼
相戒不出一聲
居官
常務淸凈之治。
鈴閣之下。
寂若無人
淸白尤爲吏民所懷
解官家無儋石之儲。
所居城南小屋。
不蔽風雨
妻子凍餒
晏如也。
公兄主簿公奎男。
退居高陽
治農自資
公家居。
仰食焉。
主簿公常戲曰。
吾弟無我必餓死。
傳者以爲美談
其遞豐川也。
一石以歸。
常謂子孫曰。
平生官力
惟此一石
可置我廟前
人或比之欝林石
賊适鼎貴時聞公名
求見
公辭不往。
人或謂公曰。
彼以善辭請。
一見而辭之。
公乃造焉。
适方坐池邊
使侍婢梳而延公。
公直入坐
取其梳投諸池而責适曰。
周公大聖也。
握髮以待士。
足下何人。
無禮如是耶。
适遽起謝
然公歸謂人曰。
不可再見
适亦不復請。
未久逆亂作。
人始公先見。
丙子亂時。
公與主簿公議家屬避亂之所。
主簿公曰。
江都天塹
勢必萬全
我之家屬必送于此
公曰。
江都
必爭之地
不如山峽
主簿不從
送之江都
城陷
主簿兩子皆俘焉。
公家屬避於山峽
得全
嘗隨使入燕。
我國婦女被虜者。
皆來泣訴曰。
某某家女也。
幸公歸言。
使卽贖還。
公歸絶不一言
子孫有問者。
輒呵之曰。
 國運不幸
士夫家遭此變難
不忍言。
况令汝輩知之。
妄言招禍之資耶。
老而閉眼長卧。
不問世事
嘗聞一家兄弟稱貸之言。
蹶然起坐
召戒之曰。
稱貸云者
他人則可也。
兄弟一己也。
己物亦可貸乎。
斯言奚宜於吾之家也。
嘗書遺子孫。
戒令薄葬
仍曰。
余年已八十。
利欲鄙俚之事。
吾知免夫
自信之篤
如此
嗚呼
公少以材器擧。
晩以廉謹稱。
趾美名家
受知 聖上
又値薪膽之會。
一時名公鉅人
莫不推轂
可以大用
而顧骯髒自守
不事苟合
以故歷試於州縣。
其除白翎也。
朝議將以西閫畀之而未果
完城崔相公鳴吉
常爲之嗟惜不已
 肅廟丁巳
陞資憲。
戊午
正憲
皆壽職也。
庚申十月十二日卒。
享年八十有三。
葬于抱川花山負坎之原。
從先兆也。
碣文公所自著。
略書其平生
然亦足以想見爲人也。
開城朴氏。
主簿男女
婦德
先公十九年卒。
子時憲,時敏,時一。
五女某某
子時健。
時憲子世百,世勣。
時敏世業,世茂。
一子世蕃。
曾玄以下
不能悉記。
列居畿湖。
一食貧者。
君子於是知公種德之深而淸白之於貽後也大矣
今 上丙戌
官公六世孫百喬。
謹狀
遲齋金先生行狀
先生姓金氏
諱焌字子文。
號遲齋
世籍延安
始祖諱暹漢。
顯於麗朝
四門博士
十三傳而至懿愍公諱悌男。
以 宣祖朝國舅。
死生大節
事載國史
先生五世祖也。
高祖淸州使 贈左承旨諱琜
曾祖廣興倉守 贈吏曹參判諱天錫
祖工曹正郞 贈
公元75年
吏曹判書諱潪。
考永柔縣 贈戶曹參判諱相履。
文章行義重於世。
號蟾曲
妣 贈貞夫延安李氏
繕工奉事諱弘著之女。
考妣之貤職。
先生壽也。
先生以 肅宗乙亥十二月十六日子時
生於漢都大寺宗家
四歲
大夫人喪。
淸羸善病。
判公憫之。
就傅
未嘗課督
先生幼自勤學
及長。
華聞藉甚
雅性恬素
淡於榮利
世間一切事務
泊如也。
𨳲戶潛居
專意古經
間從槎川李公秉淵爲詩。
先輩莫不推許
而亦非所好也。
以爲六經固皆聖人之書。
而易則更四聖成書
羣經祖宗也。
故其學專主於易。
時可安公重觀善本義易。
邃學稱。
先生從之學。
久之而未得其方。
於是遍搜諸家
所謂佐翼易經者。
無不討究
而竟亦無得焉。
乃求之於河圖
精思冥索
至忘寢食者屢年。
盡得其奧。
推之於易。
渙乎其四達矣。
始易家者皆以河圖屬之伏羲八卦
故論方體序次違。
時義生成錯。
而圖若無藉於易矣。
金仁山履祥
始知圖之四方
文王卦合。
四隅則猶未省相合也。
先生始定以河圖屬之文王八卦
四方以正。
四隅以變。
象數功用
無不相合
而易之本。
於是乎在矣。
先生逾益自信
用力之篤。
公元1598年
漢儒之專門也。
積累旣久。
解剝益精
傳義之未詳者。
先生洞釋之無遺。
判公識鑑高明
少許可。
然聽先生論易。
則爲之欣然起坐
若沉痾去也。
戊辰
判公憂。
旣葬。
原州丙舍
服闋二年
銓曹先生繕工監監役。
知故先生不出。
移書起之。
繼妣貞夫人亦勸之出。
先生黽勉就職
未幾用別工作勞。
甲戌
陞拜司饔院主簿
遷東都事
永平縣
涖民以誠
聽訟以直。
政簡而惠
取廉而予厚。
人久而頌之。
暇則輒展易講究
几案之間。
蕭然若無物。
適値乙亥大歉。
丙子春
 朝令設賑。
先生以邑薄不能辦賑糓。
屢請於按使而未見許。
固求免歸而亦不獲
御史過境者。
乃以賙賑無策 啓罷。
先生欣然返曰。
固我願也。
 上旣聞永民急
御史復馳往賑之。
至則實無以賑也。
始悔前 啓之誤。
先生自未官時。
註易數卦。
至是益勵著述
寒暑疾病不廢。
凡三十餘年而成。
窮天地之故。
陰陽之變
吉凶消長之幾。
禮樂刑政之本。
詩書孟大學中庸之要。
於是而發之。
書盖數千萬言。
名之曰傳義後錄
嗣子繕寫藏之
又有河圖解,深衣解並藏于家。
先生至孝
奉養親志。
及遭大故
年已衰老矣。
執喪
公元1775年
違制
居常語及先故必涕。
事繼妣貞夫人。
盡其誠禮。
貞夫人安之。
逾於己出。
兄弟五人
常欲同室以居。
而貧未能也。
以爲恨。
三弟最貧。
居隔一崗而猶以爲遠。
使移家相近
當食必與之同。
待人一以誠信
表裏坦然
無物我之辨。
見人有過
正規之。
已則忘之。
厚於故舊
容其過忤而纖芥不滯於心。
晩年家益貧。
朝夕屢空
不以爲憂。
左右圖書
惟以講說爲樂
冠帶必整。
終日端坐
未嘗見倦惰之色。
篤老亦然
聰明絶人
詩經三遍。
終身記之。
平居簡重寡言笑。
論經義。
沛然若不可遏。
待問而應。
如鍾受扣。
雖與稚昧言。
必竭其端。
不曉不止也。
先生壽耉
屢承錫爵
僉樞樞府事。
至登資憲階。
 英宗乙未十月二十七日夕
考終點易軒。
前五六日。
嗣子曰。
吾將逝矣。
遍誦古文不撤。
氣色逾益安泰
將終。
子弟有問曰。
夫子何憾與。
答曰。
工夫未足
是爲憾也。
夫子六十年篤工。
而猶以爲不足與。
莞爾答曰。
何足爲篤工也。
享年八十有一。
其年十二月七日
窆于安昌負壬之原。
後四年
改葬于癸坐之麓。
點易軒之背也。
堪輿家以爲吉。
故撤舊第以厝之。
先生醇雅高潔之資。
剛健篤實之德。
志以道立
氣以理順
不俟
存而涵養自熟。
不勞省察而言爲自正。
平生赤子之心
始終處女之行。
天分高矣
夙深風雅之工。
篤性命之學。
沉潛經典
貫穿乎子史。
唐宋以後無理文字
未嘗經眼
而惟古文是尙。
載道也。
地負海涵
其晣理也。
毫分縷析也。
文章亦偉矣。
孝於父母
友於兄弟
謹於祭祀
惠於宗族
篤於朋友
於衣食。
內行備矣
王道不言
天德不行
雜霸功利之說。
不敢至於前。
衰世朋比之習。
不能動其心。
擇術亦精矣。
退然歸卧江湖之上。
窮餓無悶
俯仰而無怍。
敎授著述
樂以忘老。
晩節益尊矣。
然此未足先生大也
竊嘗於先生之敎矣。
盖曰易格物致知之書也。
惟聖爲能知易。
明於人道故也。
故近日用事物
遠而天人性命
無非易也。
後之學者
反乃求之於玄虗窅茫之境。
故其說逾精而其理逾舛。
至於讖緯術數之言。
亦必援易以爲重。
高者足以亂經。
卑者足以害敎。
道寧有是哉。
易道不明
諸家賊之也。
程朱之傳義出然後
易道始正。
聖學復明
然程傳專於義理
本義專於象數
莫得一之
是易猶未得爲斷書也。
夫易之爲書
假象顯義
依數以明理也。
義理象數之本也。
然捨象數論義理。
則猶捨形氣論心性也。
烏可得以明之哉。
然主象數者。
乃或以占書斷易。
占固易道之一也。
然易苟占書而止。
一卦足矣
羲之畫。
文,周之辭。
孔子之翼。
何如鄭重哉。
且以孔子之聖。
三絶韋而十翼乃成。
今之求易者。
捨是而奚準哉。
卦變天地陰陽之變也。
節候蓍策之變。
皆以十八爲度。
卦之交變
幷自否泰而來
咸恒損益之類。
十八卦是已。
逐卦而謂之變。
吾未敢信也。
數者天地自然之法也。
莫神於河圖
莫巧於蓍策
大極之一也。
而分之爲參兩
八卦之重也。
而衍之爲六十四。
是皆數之自然者也。
邵子之數。
謂之一家言則可。
以之定易則未也。
故卦體宗孔翼。
卦變法程傳。
而數則祖河圖蓍策
如其言之合也。
建安之卦變。
胡雲峰之雜象。
幷吾取之。
苟有疑於吾心。
則雖程朱之傳義。
不敢强信也。
使四聖之道。
萬一有因我而闡發者。
則雖擧世罪我。
恤焉
先生自信之篤如此
故卒能卓然有立
作爲成書
以倡絶學千載之後
於此可見先生大者
後學之所可指議也。
先生以爲義理無窮
見識有限
旣成矣。
修潤不撤。
終身孜孜
初學者然。
觀乎其易簀前之言。
可知也。
於戱其至矣哉
安徵君錫儆
嘗有
壽序贊之曰。
高極象數之原。
不以事物爲可遺。
賾盡於變化之流
不以彝倫可離
鉅包宇宙
細入絲毫
道學經濟
無所不具
後有大賢
折衷羣言
必將見採
以載易書
亦必與天壤俱弊。
君子以爲知言
錫儆卽可湖子也。
先生四娶俱不育
元配全州李氏
縣監萬爀之女。
次配全州李氏
通德郞益祉之女。
三配德水李氏垙之女。
幷 贈貞夫人。
四配貞夫延安李氏
宣輔之女。
先生於貧而無違禮。
宗黨稱其賢。
先生四年卒。
第五弟炆之子載軾爲嗣
載軾娶縣監李聖中女
一男鍈。
四女
載軾以大中承學稍久。
屬以行治之文。
大中庸下
足以先生盛德之萬一。
而僭與於是役哉。
顧以受恩之深。
不敢終辭者。
謹書平日所聞函丈者而第其世次
以爲知德者考焉。
謹狀
東屛金進士行狀
公姓金氏淸風
諱得厚字子容
始名致默。
後改今名。
字因之
始祖忡。
高麗同正。
四傳而入我 朝。
曰吉通。
戶曹判書月川君
順命
禮曹判書淸陵君。
世英
牧使淸風君。
彌性僉正。
大臨
始落南不官
柱天
避開土賊
流寓金山
孫因家焉。
於公爲
公元944年
六世五世祖。
高祖諱德用
曾祖諱亨述。
祖諱義寬。
父諱重魯。
安可湖重觀嘗稱以嶺南神童
盆城金氏
萬重之女。
以 景宗甲辰九月二十九日生公
公幼而躁。
九歲學書
顚錯句讀
又不耐久
父怒輟敎。
役以樵菜。
菜雖少無可揀。
十一歲。
母氏命學於隣塾。
一日受四十行。
莫不驚異之。
始立日課課公。
發憤劬業。
殆忘寢食
比冠。
已尙其曹偶
嶺俗安土
交游罕出於境。
而公喟然遐眺
廣交之志。
 英宗丁卯
通信使入日本
文士在行者多。
一時之選也。
公乃以弊笈蹇驂從之。
萊州海上文士
無不傾倒推與
於是布衣之名。
噪於都下
公益厲意進取
詞藻敏如宿搆。
入塲屋。
環立而覸公下筆者如墻。
然屢躓於南宮
乙酉
始擧進士
年已四十餘矣。
游太學
華聞益盛。
都下賢士大夫
無不掃席待之
然公不以自多
肆力爲文章。
天才人工
各自過人
老而格力益振。
嶺之人士
以爲長。
善於敎授
敎無貴賤親疎
各當其才。
成材者多。
以故從學者。
殆居嶺之半焉。
讀書韻折動人
人爲之語曰。
靑田唳鶴金子容
公旣負不覊之才。
垂老無所遇。
自放詩酒山水
遇會心人。
留連忘返
鄕人或訕之。
不顧也。
士大夫至于
公元1784年
者。
閔侍郞鍾顯李侍郞秉模,金侍郞尙默,鄭順興持淳,金庶尹履復,兪判官漢炅,洪判官元爕
一見
驩如宿要。
與共唱和
其所謂達句長軸。
嶠南盛事
而余亦軸中之一也。
金侍郞至稱公以嶺南第一人
見公之所交游
亦可以知公也。
今 上嗣服。
搜訪俊髦
吏部擧公副擬 獻陵參奉
而亦不復薦也。
家故酷貧
漂泊就食
而親厨不乏甘旨
人稱其孝。
公婦翁仁富人也。
田民半州
不能其女。
正獻百祥按察嶺南
憐公貧。
欲勒分其財。
公力辭曰。
丈夫不能自資
豈宜掠妻財以腴己。
閔公奇其言已之。
是亦足以見公之介也。
與人交。
終始不易
去就甚辨。
鄭錫達挾子厚謙勢。
尙州
欲得愛士名。
公門求見者屢。
公終不往。
後厚謙以逆誅。
竄死
人始公先見。
少與洪翼敏鳳漢好。
及其貴盛
不至其門。
沒乃赴弔焉。
公雖窮居草野
常抱忠 君憂國之志。
適 上求言。
草疏將上。
旋以父命止。
甲辰春
以父病不解帶二十餘日。
親愈而公病矣。
家人泫然語曰。
若不起。
誰能養吾親乎。
因使子邦駿展達句長軸而曰。
覺吾胸灑然
病谻不廢談文。
絶精神不亂。
惟視老父之面。
沒以二月十六日卯時
享年六十
一。
葬于比安機錦山艮坐之原。
有二子四女
長卽邦駿。
季子光駿。
一女英綽。
二女適呂斗明。
餘幼。
自號癯仙
以貌癯也。
晩居比安之東屛山下
又號東屛
沒而都下送誄以哀之者多。
嶺之從公學者
上書按使。
刊行文集
余亦艶聞公久矣。
幸與邂逅於達句。
相視便莫逆也。
一面之後
遂成千古
嗟呼惜哉。
邦駿纍然杖苴來。
公狀
不忍辭也。
遂依公自狀宿好公者序次之。
立言君子
謹狀
坯窩金公行
公元1744年
公姓金氏
諱相肅字季潤號坯窩。
又號草樓
系出光山
新羅王之後
有諱繼輝司憲府大司憲
 贈吏曹判書提學
於公爲七代祖。
是生沙溪先生文元公諱長生
是生諱槃。
曹參判 贈領議政
高祖諱益煕吏曹判書提學
 贈領議政文貞公
曾祖諱萬均承政承旨
 贈吏曹判書提學
祖諱鎭玉江原道觀察使
 贈左贊成。
考諱元澤漢城判尹。
 贈領議政
靑松沈氏 贈貞敬夫人
右尹廷輔女。
以 肅宗丁酉正月十八日生公
翌年
貞敬夫人捐世
 英宗甲子
進士
壬申。
除 明陵參奉
甲戌
掌苑奉事
乙亥。
移司饔奉事
丁丑
漢城參軍
宗簿直長,工曹佐郞
戊寅
除狼川縣監。
辛巳
陞楊根郡守尋罷。
甲申
翊衛司司御。
乙酉
遷司饔主簿
陞工曹正郞
丙戌。
拜朔寧郡守
未赴罷。
議政公憂。
庚寅
黃澗縣監。
癸巳
永平縣
丙申
解官歸結城梨洞墓下。
 當宁庚戌
 特敎陞僉知中樞府事。
壬子二月十六日
考終丙舍
享年七十有六。
其年四月卄二日
葬於梨洞負甲之原。
此其世系履歷生卒大略也。
天資近道
得師於心。
未嘗學問自居
謹守規矩
敦行孝弟
古君子學識
於其身備矣
闇然自修
無求於外。
若世之功名毁譽
榮悴得失
無一寘諸心。
端居京洛
林野靜散之士。
時議欲以南臺起之。
南臺蔭仕極選也。
吏部官來傳其議。
公遽前執其手。
以俚諧答之曰。
不通南臺
君必匪人有如掌。
吏部旁觀者。
無不愕然
議遂沮。
及除寢郞。
亟出應 命。
仍不復就擧
居官簡澹眞率
魏晉名士
腴司膴官。
視之若凂。
公會屛處靜默
座若無人。
遇會心人。
輒移席就之。
晤言終日不厭
出宰山水郡也。
至輒瀹井栽樹。
無異家居
民吏兩忘
訟獄以息。
去則常見思。
門戶鼎盛而公益謙約。
自持弊袍羸乘。
不識卿相之弟。
相門賓客傔從
公元1792年
識面者。
間遭非理之加。
未嘗與之辨。
邂逅失官
亦無幾微之見乎色。
平居喜讀易論語老子
人或以老道目公。
公亦不自解也。
公非老者也。
盖以吾道律身而以老道避世也。
公雖澹懷居物
內實嚴於淑慝之辨。
見古孝烈忠義之蹟。
感慨泣下。
不能自已
於其相反者。
憤嫉亦如之。
盖其天性然也。
於世常恐其遇事觸發也。
先自斂避
早歲謝擧
實由此也。
所不合。
未嘗曲徇
道有難伸。
未嘗自直
不臧人物
衮鉞自形於言外
故其心日遠於俗。
而憾慍不及之也。
及遭家難
廷論多賴公以紓。
而於公則議超常格而用之。
懻忮樂禍者議亦然
卽公之見推於世可知已。
然公削跡都下
仲氏下。
潛居靜玩
一如在洛時。
沉冥自晦
世相忘。
聲望之徹於時
少微之在遠霄也。
庚戌
 元子誕生
 上覃慶中外朝士
年七十者。
幷許加資。
而公獨未之與。
 上特奬公知識之有涇渭
 授僉樞職。
使卽日謝恩
 上盖意公尙在洛也。
公亟來肅 命而返。
公沒而 上念公不置
屢發之筵席
未及滌用。
乃官公庶弟相謙。
排銓繳而授之。
樂善愛才
惠好人倫
披露情素
掃剔畦畛
談笑從容
風流弘長
不喜貴游
雖或見
訪。
亦不往謝
所與過從
寒素之士。
以故懷才窮老者。
多以公爲歸。
文章不取藻飾
緣情起辭。
情盡則止。
語幷玄悟有味
詩亦不主聲律
意到輒賦。
古詩酷愛陶,杜之作。
書法鍾太傅
世傳稷下體。
稷下公京居巷也。
碑版家皆求之。
端雅古澹
可知其有道者書也。
人問作字法。
則答曰無他法。
作字敬而已
少時淸羸善病。
以其精於攝養
老益充健。
終致遐齡
儉約絶人
飮食亦喜淡素
一裘挾之終身
蠧毳殆盡
乃其少時尹公所賜也。
一毫未嘗求人
筆亦手束以用。
問學之工。
老而彌勤。
夜亦闇誦古文不輟
公行治大略也。
竊聽於世之尙論者。
知公遺世之跡之高。
而未知其救世之志之深也。
何以其然也。
孔子曰。
我信而好古
孟子曰。
君子反經而已
故君子學古經
行則古禮
言則古昔
古之輔世興俗。
用是道也。
也則不然
經焉而宗箋註
禮焉而主儀節
文焉而尙藻繪
謂是之學者
擧世皆是也。
斯幷道之末也。
而其本則弁髦也。
至如牛李黨仇
崔盧甲乙
均之爲末流之弊。
而明者亦莫能出其彀也。
公則所守者古經也。
所好古文也。
禮則從簡。
非禮之本耶。
標置自高
辭華以自衒。
風議以相駕。
閥閱相長
足以
擅名達。
足以勢利
衆武之所競趨。
而公則不屑也。
安時處順
夷曠蕭散
視世之聲聞榮耀
飛鳥之過虗空也。
寧爲寒士楷範
不肎爲顯者之質的
思以身救一世之弊而莫之能也。
無寧避世安身也。
山野高蹈
標榜之所趍也。
公又避其名也。
夙就蔭調
預拒徵招
貞不絶俗
隱不違親
棲息都市之間。
低回富貴之傍。
土室之詭而有其遯。
於陵之介而無其瘠。
哀樂不入於心。
去來不見其跡。
殆古所謂大隱者非耶。
卒之哀壑幽光
自徹 九重
沒而猶承聖主之眷。
使公而在蒲輪之迓。
捨公而誰哉。
嗚呼
是亦足爲 聖世之光。
何必後得哉。
配 贈淑夫人坡平尹氏
縣令之彦女。
二女
繼配夫人咸平李氏堉女。
二男一女
長箕常娶延安李氏郡守述源女。
次箕書。
以後仲氏
女僉正李耉永,判官公著李源順。
常一子幼
公過愛吾文。
謂可與議於古作者之軌。
與聞其行懿本末亦熟矣。
少時知照之盛。
老益不能忘也。
今承二胤之托。
誼不敢辭
且幸托名有道之狀。
謹爲之叙次如右
以俟知德者採焉。
靑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執 著)
 墓誌
  
淑人金氏墓誌銘
公元1743年
雲陽之阡。
枕甲而上下封者。
其上故正郞和隱李公時恒之藏也。
下則公之配淑人金氏也。
旣以文章名世
淑人亦賢而有文。
夫子女史
淑人系出慶州
考諱必濟。
妣坡平尹氏
思稷之女。
世居平壤
家産素饒。
游學京師久。
交遊亦廣。
資用以不乏。
及公連取大小科。
宦達矣。
淑人之乘魚軒從公者再。
終乃偕公隱於和浦。
和浦在浿江下流
江山美具焉。
公築書樓江上
蓄書數千卷
起家塾。
聚徒百餘人
花種藥。
養鶴貯琴。
下繫小舫
暇則上下泝洄於練光石湖之間。
西都人士望之若神仙中人
淑人實共其樂焉。
其遭父喪也。
適公在魚川任所
淑人草狀乞銘。
情文曲備
公因以序之。
公沒。
淑人手抄公文八卷
登之鋟梓
公門生。
乞序於李大學士德壽
又乞銘於李相國宗城
刻之墓道
於是都下士大夫幷稱淑人之賢。
淑人沒以 英宗癸亥
享年七十有六。
其以未亡稱者八年矣。
從公于祔而亡嗣。
葬禮不備
鄕里悲之。
後三十有五年
大中適守是郡。
爲之改葬如禮。
仍爲之誌。
其銘曰。
與其文。
死揚其美。
書之于幽。
以補女史
廣寧李公墓誌銘
公元1644年
淮陽西北長彌山下有塚。
直己其碣曰上國廣寧李公應仁之墓。
是爲 皇朝傅寧遠伯成梁曾孫
少保征倭提督松之孫。
遼薊總督中軍副將性忠之子
李氏本籍朝鮮
寧遠曾祖英。
入中原。
世居廣寧鐵嶺衛
寧遠始以武功顯。
父子六人
並列明史。
提督又與弟如,如
著績朝鮮
提督公自朝鮮還。
戒其子孫曰。
天下將亂矣。
朝鮮可以避地
崇禎甲申
李自成北京
 天子崩。
總督公與兄子遵祖死之。
未幾
淸人自成北京
天下遂爲戎矣。
時年二十七。
義不薙髮
乃與潘姓一人,墨姓二人
脫身東出朝鮮
墨姓者一人
道死遼東
公獨與二人浮渡鴨水。
至于漢師
朝廷欲官之。
公辭曰。
國破 君亡。
何以官爲。
朝廷重其義。
不復强焉。
命世世復其家。
公遂與潘墨入東峽。
淮陽居焉。
終身不出山門
言語不改華音。
每値 崇禎皇帝諱辰
上屋後山巓。
西向慟哭終日云。
初名應祖
避亂改焉
生于 萬曆戊午
卒以 肅宗甲午
享年九十有七。
慶州金氏
生三男。
曰泰善,泰明,泰基
十三人
東錫泰善出。
東輝,東華,東,東爀,東燦,東彬,東秀東開東休東白泰明出。
東馥,東馣泰基出。
東輝生莞。
東華
公元84年
生萱
東彬生範。
東秀生芳。
東開
曾孫若而人。
先是總兵公如之子憲忠。
死於深河之役。
子成龍逃朝鮮
子孫多居海曲
 肅宗甲申
大報壇。
廷臣有以成龍之孫白。
卽 命錄用
 英宗庚申
 命立摠兵公主
定爲不遷之祀。
 國家之崇報摠兵備矣
提督之裔。
僻處窮山
無知之者
 英宗甲戌
始得上聞
遂登武科
歷官內外
其守泰安也。
具狀助祭于萬東廟曰。
 皇朝督臣五世朝鮮國陪臣安郡守
助祭于 神宗顯皇帝毅宗烈皇帝
與祭者莫不異之。
之子光遇。
又登武科
今 上四年。
燕京李鴻文者。
送其世譜宗族之在東者。
光遇受而藏之
 上聞之。
亟命徵入。
光遇亦被引見
譜於總督公及憲忠。
幷以殉難無嗣志之。
知其東來而猶謂之無嗣者。
盖秘之也。
嗚呼悕矣。
銘曰。
總督之子
少保之孫。
曷爲東來
葬此荒原
冠巾在頂。
不愧先人
嗚呼百世之下。
曰惟 崇禎之民。
進士崔君墓誌銘
東海之陬有士焉。
崔君天翼字晉叔
興海人也。
世爲郡小吏
獨自爲儒
及擧進士
則曰吾分足矣
遂不復應擧
家居敎授者三十年以終。
今 上己亥
公元1754年
十月辛未也。
年六十八。
葬于龍田鄕負亥之原。
崛起遐賤。
遊學四方
於書無所不讀。
文學蔚然一路之望。
然常自視若不足。
聞有賢豪長者
必就見之。
性俊亢多氣槩。
一世
鮮當其意。
顧謙自持
未嘗材能尙人。
平居儀容甚肅。
語必中理
戱狎者莫至其前。
以故知君者先稱其德而後其才。
靑泉維翰延日倅。
贄文而謁。
請爲弟子
維翰其所學。
驚曰君吾畏友也。
我焉能師之哉。
及歸。
以其書籍付之。
官長之至其邦者。
未嘗延見
見則。
加禮焉。
驕恣者。
無敢地處侮之。
出入官府數十年。
是非一不及身
鄕人以是賢之
內行淳備
兄弟五人
共被而寢。
家屬恒飢
未嘗見戚色。
居室破弊
邑守欲助之葺而固辭也。
賓至。
命觴賦詩
風流動人
可意人。
談古治亂得失關防形便
瞭然指掌
聽者忘倦
盖亦非無意於世者也。
老而信從者益衆。
鄰州開館延之。
沒而加麻者多。
興海
僻邑也。
今多知名士。
君之功也。
君幼縱肆
循法度。
俊傑奇愛之。
常曰興吾門者是子也。
縱之遊學
不使服刀筆。
及長。
果以文學名。
郡稱崔吏知子
君無子。
以兄之子爲嗣
門徒數人。
分藏其書。
有詩集一卷
剞劂之。
永嘉權𧟓少許
可。
久爲郡宰。
知君深。
以爲擧世罕儔
常稱以龍田翁不名
言于道伯。
欲薦之朝而未果
原城重擧盛推君。
目以嶺左偉人
余從二君習聞君。
及至其郡則沒矣。
每過其墓。
駐馬久之
遂爲之銘曰。
靈芝無根
醴泉無源
是惟孺子之銘。
吾於君也亦云。
洪士沃墓誌銘
南陽公士篤行士也。
家居三陟海上
余所記海雲亭主人也。
沒之四年。
孤仁協繭足遠來乞銘。
嗟呼
銘公固余願也。
謹按世譜
曰洪氏祖太師殷悅
版圖書思禮。
麗末謫眞珠郡。
因家焉。
於公爲十二世祖
曰淳海曰景業曰尙淵。
公之高曾三世也。
曰諱重濂。
江陵金氏
通德郞始殷女。
寔公考妣也。
公諱
以 肅宗甲午九月一日生。
生有至性
嬉戱不違親敎。
動止儼若成人
見者皆異之。
未冠內艱
病革將斫指。
祖考所覺不果
葬仍廬墓
祖考喪。
以父居憂
不可居外
歸事親。
一依小學
及遭外艱
廬墓啜粥三年
晨昏謁廟終其身。
遷葬廬墓三月
祖妣崔氏,繼母金氏至孝
祖妣嘗病谻。
技窮矣。
號泣夜禱于庭
氣窒而入。
戶外有聲視之
虎也。
低首振股。
報喜者然。
祖妣病忽愈。
以爲孝感
公元1774年
穉而患痘幾殊。
扶抱禱祝
經歲不懈
弟賴以生。
長而求異居
公歎曰。
我無繆肜之德。
安能止汝之析居哉。
且從俗。
古人所不免也。
連屋共被
無異同宮。
弟及嫂並沒於癘。
公躬護其殯。
未或出避。
撫育遺孤
均於己出。
撤屋材藏器用
待其長成
築舍居之。
如弟之初。
敎學先於己子。
以其文才之愈也。
兩妹喪。
並以家財殮葬。
不使夫家費。
族有遠配。
當贖而貧不能
公賣田而與之贖。
一鄕稱其仁。
家故饒。
行善故貧。
然終不自悔
屢空晏如也。
凶歲
守宰憫其賢而飢。
厚周以米。
則留數日食。
盡分隣里
阻飢數日。
嶺客有至者。
無以饋。
客出槖米數升。
與共飯。
公笑曰。
不食有日
君我可獨飽耶。
客亦笑曰。
吾固試君也。
罄槖與之。
公命盡具粥。
渾家共啗朝夕。
仁及比隣而客亦不異供也。
其介而通如此
老而鱞卜妾久。
乃知其前夫亦姓洪也。
卽出之。
隣族有誣公不測者。
一鄕公憤
甚於己讐。
相率毁其屋逐之。
公力止之不得
其人或來則待之如常曰。
渠直誤耳。
恩可絶乎。
雅性謙退
未嘗學識自處
而視其行則篤學君子也。
嶺南禮法之家。
亦自以爲不及
李咸昌憲洛。
目以關東夫子
再登鄕解。
屈於南宮
邑人以公孝行
共請於府。
公元1784年
求達諸上者三。
卒不果達
判書獻慶爲三陟宰。
鄕飮禮。
延公爲賓
深衣大帶
揖讓樽俎
一邑以爲榮觀
今 上甲辰十一月二日卒。
享年七十一。
葬于屈山負辛之原。
從先兆也。
江陵崔氏。
粲奎女。
繼配江陵金氏
同樞聲重女。
子仁前配出。
早卒。
仁協。
繼配出。
庶子仁恰,仁悟。
女適崔啓穆。
九睦,元睦仁博子也。
銘曰。
孝友謙恭
䫉安色溫。
身無擇行
口無擇言
我思古人
於公也存。
慶州義士墓誌銘
草野豈乏死義者哉。
特患無地爾。
一或得當
必以身殉
如渴赴飮。
肉食者猶或後之。
悲夫
盍觀乎壬辰之殤。
慶州公應澤。
其一也。
 萬曆壬辰倭陷東萊厲螫北上
直其衝。
州民不魚肉鳥獸竄。
公居墻洞。
在州之北。
山木蒙密
線徑通永川
倭十七。
迹之入。
與奴及村丁。
伺擊殲之。
間數日。
數十
夜爇炬羣過。
公與里人十餘。
潛踰山夾路伏。
賊至。
急擊其背。
盡馘之。
於是人知倭可擊。
競起從公
公乃與從叔自平會里人
雞狗盟。
武勇冠衆。
壯士也。
一路以爲重。
東萊廷瑞靑松金聲遠,義城朴茂先,
安東盧義賢。
忠勇人也。
聞風而起
樂與相應
公捨家辭親。
起兵大寺洞。
二百六十人
雞川
殺賊無數
我軍死者
六七人
遂赴權忠毅應銖陣。
大戰永川
二級
獨子巖。
三級
仍擊土賊之出掠者。
抵平床原止軍
單騎至家。
老父卽去
癸巳
倉巖
一級
射殺無數
薄賊蔚山鶴城
六級
上兵馬營
慶州金藏臺。
三級
射殺無數
竹中丸仆。
公負上龜尾山。
覆以落葉
納之以涎。
有頃而甦。
復負至家而去。
自是不能赴戰
公失强輔矣。
是歲設倭頭科。
中格而不受紅牌
以倭未殄也。
連戰永慶間。
四級
射殺者三十餘。
西岳前浦
四級
日昃軍疲。
賊圍數匝。
奮力疾闘
朴茂先,權應福救之免。
甲午
永川臨臯。
殺賊不可勝計
永川別試
二百四十二人
次第登科
而公不與
防御使未及 啓聞故也。
公亦不肎自言。
事遂寢。
只除訓鍊副正。
至彥陽猝遇賊。
大風急起。
殊死戰。
披靡退。
乙未
拜訓鍊正。
自是丙申
不下數十戰。
丁酉十二月四日
逐賊至西生浦。
力戰竟日
矢盡劒折死之。
忠毅從弟應心亦闘死。
公死之十九日
髽婦穉孤跋涉戰塲
公屍不得
招魂返葬于鵲店負艮之原。
是歲秀
公元1777年
吉死。
倭亦捲軍返。
公字就用。
義城人
高麗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龍庇。
於公爲十一世祖
奉翊大夫三重門贊成事兼集賢殿提學英。
十世祖。
入我朝。
郡守 贈兵曹判書之銳。
判事 贈吏曹參議修德
九世八世祖。
七世祖用超錄 太祖原從勳故 贈也。
曾祖希達。
祖億。
考順番箕子殿參奉
以嘉靖辛亥生。
以孝稱。
時年四十七。
永川李氏
景龍軍資主簿
後 贈軍資正。
景龍生得元。
 贈工曹參議。
元生德俊。
 贈漢城左尹
俊生漢起
同知樞府事。
以壽推 恩三代
起生慶鐸。
爲慶鐸緦免親者十四人
不能盡記。
公之倡義
非志於功。
故賞第則去之若凂。
力闘六年
誓殄國賊
死而後已
百世之下。
足以識公志也。
然 國家崇報節義
之死事者。
幽隱畢彰。
貤旌博被。
而公獨佚焉。
然傳公不在此也。
今去壬辰百九十有七年矣。
盟錄尙在公家。
書金廷瑞
應心亦在焉。
故紙破爛
猶可徵也。
銘曰。
匹夫殉節
死國也榮。
後千百年。
識此孤塋
縣監李公墓誌銘
河陽縣監李公。
以疾卒于官。
在任三月耳。
及其
返靷。
民吏哭送之甚哀。
久其頌不衰也。
非仁敎之入人捷。
乎哉
嗟呼
公居則爲善士。
仕則爲良吏
斯亦足以天分也。
公諱復字士休
咸平人
高麗大將軍彥。
始祖也。
高祖諱效元
以大司諫
孽臣爾瞻巨濟
 仁祖御極始還。
屛居田野以終。
曾祖諱澥咸陵府院君謚忠靖
祖諱久松陰城縣監。
考諱爕漣川縣監。
妣坡平尹氏
進士斗宗之女。
生三子。
公其季也。
始咸陵公以布衣
恫念家 國之難。
與於靖社之勳。
而視功名若凂。
自靖終身
以故子孫謹勑修潔
世其美。
世稱李氏家法
薰沐庭訓
性又勤學
文藝夙就
然病世之以衒鬻招名者。
退然內斂。
未嘗文學自居
精華外發者。
自不能掩也。
二十擧進士未幾
伯氏喜謙。
仲氏喜觀
聯擧進士
伯氏登第
歷官中外
漣川公壽考康寧
備受志物之養。
於是世又以純嘏李氏
長身烱眸。
言笑簡易
一見可知仁善君子也。
仲氏木川公淸修豈弟
擧世稱其賢。
而謂公不愧爲難弟。
己巳
典獄參奉
廣興奉事
辛未
遭漣川公喪。
乙亥
授吏文學官
丁丑
尙衣別提
戊寅
監牧陽。
辛巳
母夫人喪。
服闋
授承文院製述未幾
監蔚山牧。
戊戌
知河
公元1774年
陽縣
公以 肅廟甲午三月十六日生。
卒以 當宁戊戌五月初七日
享年六十有五。
葬于水原北負庚之原。
內行純備
孝友天至
漣川公性嚴重。
公左右承事
未嘗子弟過。
親意甚安之。
母夫人疾病
公躬執藥餌
未嘗去側。
遭艱
擧家就食於鄕。
而獨寄京廬。
以畢三年
伯氏罹奇疾。
飮食之費。
債用以積。
陽素稱腴牧。
而公更其債。
自食者鮮。
解官仍赴下。
茅屋麥飰
之如素。
京倉例有贏米。
公盡散之親族
不以自腴
居官務盡誠勤
其在尙方
荐當 國恤
僚官盡以公事出。
獨當直。
事集如織而無不周辦。
老吏驚服焉。
再監分牧。
幷有民頌。
河陽俗鄙惡。
分黨相軋
兄弟反面交訿。
公具曉之以道理
悍嚚馴格。
爭閧以息。
東萊鄭氏。
縣令世恭女。
婦德
先公十三年卒。
祔焉。
生三一女
長鋐進士主簿
次銖早沒。
次鐸。
女適淸風金在默。
內外孫男女皆幼。
徵余銘者鋐也。
銘曰。
孝友恬潔。
以承其家。
推之於政。
善士之華。
陽川墓誌銘
公元1775年
英宗乙未
余守雲山
縣尉白公風標聳拔
一見知其俊人
嗟乎
材俊之生。
豈有中外遐邇之別哉。
直時
公元1746年
有用不用耳。
如公者安所用其材耶。
始公以詞學自奮弓馬椽曹之伍。
擢 英宗丙寅道科。
梧川李公宗城
牧谷李公箕鎭
以新舊道伯涖試。
二公雅以試鑒名。
榜稱得人
而公妙年與焉。
唱榜之日。
命韻促賦進退七律
藻采動人
二公甚加歎賞
及其從仕在京。
北之吳尙顯,張達星。
西之斗運
南之田永受。
幷以遐鄕巨手名世
而公優與上下
時譽歸之。
嘗入殿講。
講訖。
 命誦公科製
 上臨筵發歎曰。
向也嶺南高裕上殿通講
下殿作賦
余知其奇才
今日之講。
賴此人洗之。
是亦關西奇才
給馬之賞。
出爲丹丘察訪
庚午。
丁外艱
乙亥。
承政院假注書。
春秋記事官。
逆獄大起
 上日視鞫。
記注傳宣
嫺於要近
 上亟稱其能。
鞫訖。
 命陞六品官。
仍除成均典籍
遷司憲府監察,刑曹佐郞
丁丑
陽川縣監。
二年而解歸。
遂不復仕。
雲山山水明麗京洛
鍾其秀者。
前推李德時恒
後則推公。
然公辭章
遜於李。
風節則勝之。
臨江小亭
調琴觀魚
有出塵之想。
始與余遇。
欣然相合
談笑之間。
感慨半之
余嘗規之曰。
公處小邑而黑白太晣。
以此居世。
能無咎乎。
公亦視余而笑。
 聖上嗣服
勵精求治
四方風動
俊髦迭升
余語公曰。
公今則可求仕也。
公亦首肯
將與余偕歸。
臨行則曰。
聞朝有大厚謙。
豈吾求仕時耶。
至今服其言。
鄭厚謙以權凶誅。
而洪國榮繼之。
榷權甚於謙。
故世以大謙稱之。
未幾國榮亦敗死
朝著淸廓
 上益求遐外之士。
關西文官
多登臺閣之選。
而公則忘於世久矣。
孰有擧之者
惜哉。
老修樂天故事
楚山金楗,朴采鳳,渭原朴致采,嘉山金潚,寧邊吉衍,同郡李晉金澤麗及香山僧六坦。
九老會香山
留像普賢寺
移書千里
求記於余。
關西傳爲盛事
己酉
罷散之久。
拜 莊陵令
不就
翌年
超授嘉善階。
公諱大成
字君集
生以 肅廟戊戌
卒以 當宁辛亥
得年七十四。
始祖宇經。
唐元和五年
避宵誣入新羅
雞林玉山
號松溪
其後二十三世孫天藏
入元登第
官至翰林學士
元順帝時
封隨城伯
東還始貫隨城。
子琚微眚雲山
子孫仍居焉。
高祖諱嗣文
以壽授通政階。
曾祖諱惟 贈掌樂院正。
祖諱時增 贈工曹參議。
考諱昌道 贈工曹參判。
五衛都摠副摠管
三世公貴也。
公之少也。
負笈寧邊靈鷲寺
適少出。
暴雨山壞
寺僧盡沒而公獨免。
人知其必有異也。
雲山延州
公元813年
馬山負壬之原。
廣州李氏
恒成女。
先公八年卒。
寧邊方山
子鳳逵。
公沒之四年。
余復至西邑
道過雲山
遂爲之銘。
銘曰。
生長老死
並在 淸時
一縣雖小。
猶見厥施。
雲陽之麓。
葬此俊民
我銘其幽。
以詔後人
渭原姜生(建恒)墓誌銘
篤行之士
多在邊鄙
其外營寡而內飭專也。
以吾所聞見。
朔州之崔。
郭山之金。
西土之選也。
皆已仕於朝。
金則吾亦志其旌也。
及官渭原。
得姜君建恒。
惜乎已沒矣。
生長邊塞
非有文學友師之益。
而居常雅勑。
自合禮律
幼時見人侈服
不再眄。
暗室獨處
常若見賓。
雖逢暴雨
未嘗疾步
者莫不異之。
孝友天至
兄弟三人
供奉老父
君其季也。
捨其家私
專意親養。
鱞居善病。
晝夜不離側。
寢則抱之同被。
保若嬰兒
以故不入妻室十餘年。
渭俗以爲美談
病則日嘗其糞。
及喪。
殮葬以禮。
廬墓三年
忌日哀毁
常如袒括時。
祭盡其敬。
鄕里法之。
篤於宗祀
祭田
躬自耕穫以助祭
有故不與祭。
衣冠而坐至朝。
出遇墓傍人
雖賤必下馬禮之。
兄弟衣食與共
平居不衣紬帛。
釋菜致膰之日。
齋宿於外。
盜嘗入庫被逐。
遺其帳籍而逸。
家人獲之。
白於官。
君取而火之
鄕里推其仁。
鄭尙書爲道伯。
致問饋以米酒
沈侍郞履之謫渭原。
知君篤行
亦以文褒之。
僻處遐荒
名不上聞
不得如金崔之通籍
惜哉。
君字興甫
晉州人
考雲賢以孝稱。
祖萬昌嘉善大夫
曾祖厚一。
河東宣川
子孫遂爲西人
金海金氏
香楠女。
以 英廟甲寅生。
 當宁乙巳卒。
壽五十二。
南浦負酉之原。
密陽李氏昌柱女。
子亨齊,弘齊。
女適宋繼殷。
亨齊有文名
爲郡掾。
廉直稱。
銘曰。
以厥懿行
生彼荒裔
不遇韓。
曷稱於世。
持平鄭公墓誌銘
公元1636年
烏川公諱好謙。
字謙之
大中王母外王考也。
孝義稱。
孝則 贈司憲府持平
義則陶菴李先生縡書之尊攘錄。
及 正宗丙辰。
大中奉 命編尊周彙編
謹書公事
公之名。
百世矣。
大中亦與有榮。
嗚呼盛哉
公以 崇禎丙子十月日生
三朔國有金虜之難。
父諱梧避亂江都
明年正月
江都陷。
死於虜。
母泰安李氏
與公在海州庄。
抱匿之免。
伯父砥平公諱榎無子。
以爲子。
公遂主兩家祀。
稍長。
江都事則輒悲號不止
十歲
砥平公入
適淸
公元1655年
使來。
觀者塡街
公羣從兄弟。
要與出觀。
公方食。
推案責之曰。
虜殺我父。
家讐也。
滅 大明
國讐也。
兩讐未復。
穉弱
終不能手殲其使。
豈忍觀也。
聞者悚然異之。
終身衣不苧帛。
食不滋腴
嘗以苫戈自處
聞 孝廟有志北伐
欣然獨喜曰。
吾志今可成矣。
乃賣庄土。
潛購戰馬戎服
子亦使習鳥機
欲與從軍
及孝廟薨。
痛哭曰。
天不佑漢。
吾亦已矣
每遇 孝廟諱日。
飯蔬
至孝
母嘗氣塞欲絶
公割指灌血遂甦。
後十八年而終。
廬墓啜粥三年
制畢。
直往江都
沿渚哭擗。
舟人無不灑涕
招魂而返。
廬墓三年
上食適乏肉。
飛雉入厨而伏。
取之以供。
王母冲齡
從公于廬。
目睹如此
大中又親聞於王母也。
服闋蔬食
朔望省墓
風雨不輟
哀慕至老彌篤。
 肅廟乙未二月四日卒。
享年八十。
臨歿誡子孫曰。
父體不收。
吾當委骨原野
汝等必不從令。
宜以素服薄板
不用轝。
葬勿築灰。
毋重吾罪也。
子孫從其誡。
 景廟辛丑
道臣上其行於朝。
遂蒙 貤贈
公早孤失學
內行修潔
學問者有不及也。
家素腴。
拯濟人。
窮族皆依之而活。
雅性和厚
而嚴於嫉惡
不少假貸
隣有悍悖者。
每偸牛潛屠。
遍饋隣族。
不與者。
必刃劫之。
夜嘗
包肉而至。
公方卧。
背面責之。
曰亟去。
吾豈食若肉耶。
盜亦不敢怒而去。
鄭氏世篤忠孝
圃隱先生諱夢周
雪谷先生諱保
公之九世七世祖也。
曾祖 贈判敦寧府事霮。
祖 贈右議政行判中樞府事應聖。
妣驪州李氏尙達女。
廣州李氏徵相女。
子淰 贈承旨
女適李公維賢。
大中所自出也。
生光孝,元孝
光孝贈參判。
曾玄以下不錄
嗟乎
公直海鄕一下士耳。
然歿才七年而列於 朝家之褒。
徵乎百世而備於儒賢之策。
至行格天
乎哉
大中幸備彌甥
無愧於誌墓矣。
銘曰。
孝登褒籍。
義著惇史
鑱之於石。
以報泉隧。
寧都羅公墓誌銘
公元1775年
安定羅氏
有名德。
翊衛公。
振之以學。
是生二子。
長曰烈字子晦
次曰杰字仲興。
並有盛名於世。
長公老壽
盡其才學
類漢儒之專經
不屑屑於箋註
盖其家學然也。
公傍治擧業
 英廟癸酉
進士會試。
學士雷淵南公有容擧其賦。
以魁多士
癸巳
獻陵參奉
微事罷。
乙未
復 貞陵參奉旋罷。
庚子
童蒙敎官
壬寅
陞通禮院引儀。
轉義府都事
癸卯
出爲漣川縣監。
政不吐剛求容
以是見黜。
己酉
內資主簿
翊衛公久於 莊獻世子宮僚
隨事規。
後公沒之四年。
 英廟重加歎惜
別致賻。
至是 正廟見公首擬。
諭銓官曰。
予欲錄羅某之子
銓曹擬之甚善。
旋移工曹正郞
輪對召見
 上曰。
 先世容受爾父之忠言
予以此載之 顯隆園誌。
爾聞之乎。
乎爾不由科甲進。
無以盡其用也。
庚戌
除咸昌縣監。
咸俗喜仇爭。
縣有新安里塾
奉孔朱二夫子及尤菴宋文正公畵像
或人嫉其宗文正
訟於官者久矣。
公至則曰。
書塾聖賢而奉畵像
宜奬不宜沮。
於是或人赴於監司而又不得
乃訐諸時相而達于 上。
請撤院而罪公。
逮問
 上直其對曰。
某豈避罪瞞上者。
非惟念舊也。
 命還之官
畵像移奉于魯城闕里祠。
誣訐者付道臣査治。
公以文正畵像未宜奉於闕里
騰牒監司
轉報禮曹。
得仍奉於新安
時相復以閣令力請公罪
公卒罷官就理
人皆慮其重何。
供上卽放。
監司以咸昌逋糴聞。
盖咸邑甚瘠。
孔道供億
專藉倉糓
則償之。
襲謬旣久。
公則未秋而遞。
糴固未完。
置對
 上察其實
道臣庚之。
而罪止削職
癸丑
叙復義禁府都事旋遞。
庚申
 當宁册儲。
翊衛司衛率。
以眼病不得
肅命
 上命遞職。
捨格給祿
濟其旅食
時有優老典。
公年七十。
通政階。
特除敦寧府都正。
及歸。
給乘及道里費而遣之。
公氣峻性夷。
處醜不爭
居俗無染
然每獨吟遐眺
揮斥八極之意。
見世齷齪荏厲者。
去之若凂。
與人交。
終始不易
門戶町畦
無異視也。
鄕居則不崖異
汎愛卑牧
由由如也。
篤於內行
敦尙孝悌
祭則雖祈寒
沐浴致齋
至七十不懈
季氏同居共學。
寢必同被。
食必對案
雅好山水
三入金剛
盡室入茂朱。
十年乃返。
詩宗少陵
書學右軍
奇健奧妙
季氏亦然
晩與余好。
屢顧鄕廬。
常慕龎家炊黍之會。
及余久直秘省
公在禁府
每公罷。
過余竟晷。
是時秘省會者多名士
然常待公而爲重。
公素不喜權貴
適有貴人妹婿爲僚郞。
以府規設饌會諸僚
公意出婦家。
托病不往。
與余出北屯看花
其人知之怒。
欲因府䂓罰公。
公笑曰。
何事乎罰。
我固將去矣。
投狀乞遞。
七灘李匡呂高士也。
責其人曰。
是公豈可以俗僚待耶。
亟使之摧謝而還其狀。
罰公詩盡肴韻。
兩解之。
一代名流和之者。
傳爲禁府盛事
其以衛率入
年老眼瞖。
行步資人
鬚眉奇古
從之觀者。
皆集余家。
臨別
絲竹以送之。
廣陵遺響
公元1791年
此絶矣。
嗟乎
世復有斯人哉。
公家之爲宮僚五世
敎官三世也。
五代祖鷗浦公諱萬甲
氣節著於仁祖朝。
高祖諱星漢 贈參議早卒。
曾祖諱碩佐敎官
尤菴宋先生稱其文行
祖諱浚監役。
著洞玄易。
玩世不仕。
考諱蔘以經行薦拜翊衛
妣蔚山朴氏。
進士塾之女。
鎭川宋氏。
基孫之女。
子後野娶掌令崔履亨女。
德野娶李顯廸女。
生二子。
女適李貞中,李宜秀。
公生於 英廟辛亥十月二十五日
沒以今 上癸亥正月初七日
享年七十有三。
葬於大興揷峙洞負壬之原。
誌墓公實屬余。
銘曰。
特立直行
心雄萬夫
天賦之豪。
世謂之迂。
其道也古。
貌亦如之。
子雲之知。
後我其誰。
靑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執 著)
 碑銘
  
豐君夫人朴氏墓碑
公元1803年
永豐君諱瑔夫人順天朴氏葬。
忠州德防枕癸之原。
夫人考刑曹參判 贈吏曹判書謚忠正公彭年
吏曹判書 贈左贊謚文愍公仲林
曾祖牧使 贈吏曹判書安生
妣天安全氏。
廵察使彌女。
永豐君 世宗第十六子也。
 端宗乙亥閏六月乙卯
與母惠嬪楊氏
同日被禍
惠嬪實乳養 端宗
公元1804年
禪授之時。
正義國璽
永豐適以雲劒入衛故首及焉。
明年而有六臣之事。
全夫人就孥忠州
夫人無所歸。
一女往依之。
女嫁萬戶李襄孫。
仍依其家。
全夫人年八十三。
沒於弘治己酉
李氏爲之葬。
夫人弘治八年乙卯卒。
葬邇其母。
李氏世護其塋。
永豐高陽大慈山。
後迷其蕝。
 中宗甲午
永豐宗牒
 明宗命復官。
子孫世襲
 肅宗戊寅
 端宗復位
死其事者。
幷加褒恤
惠嬪 賜謚禮葬
 英宗乙丑
 贈永豐謚貞烈
漢南君𤥽八世孫世球奉其祀。
漢南亦惠嬪出而與於𥚁也。
世球又死無後
祠版寄宗人正華家。
桂陽君璔十世孫也。
久之事聞。
亟 命以正華繼永豐後。
今 上己酉。
李氏之裔箕炯。
上章夫人墓圮。
下道臣修封。
 上始悉其故。
官正華子在天。
令求永豐墓。
竟莫識也。
築壇大慈。
予復歲一望夫人墓。
而立碑志其蹟。
嗚呼
乙丙之禍。
民到于今悲之。
賴 列朝崇報忠節
宣揚幽欝
百世之下。
殆無餘憾。
而獨於永豐
猶未之盡也。
今則設壇樹碑。
官其嗣孫
幽欝畢伸。
忠節益有光矣。
 列朝之未遑
有待於今歟。
於戱休哉。
文獻殘缺庸何傷。
石泐山頹
其惟不泯者在。
幻菴法師浮屠碑銘(幷序)
公元1773年
西山祖師
倡敎香山
法派宗風
代有山門
以故香山重於國中
而近有幻菴法師者。
主山盟焉。
師名善欽。
俗姓張
生於安州
其娠也。
圓珠見母夢云
幼而聰慧絶人
初學輒屈其曹。
偶然嬉戱
常作佛事
十四辭父母
姑射山祝髮
受具於貞策長老
居數年。
雲坡和尙香山
坡實西山五世法孫也。
夙以耆宿稱。
見師器重之。
卒以衣鉢傳焉。
師貌和言約。
戒行精嚴
內典秘奧
不貫淹。
而尤致力金剛圓覺二經
晨夜徹誦。
終身如一日。
以故遠近宗之爲講師者。
四十餘年。
嘗三設華嚴大會
四方風趨
執策升座聽者
會輒千餘人
將寂。
沐浴削髮正衣
命其徒曰。
淸凉國師云乎
遇緣不動。
對境無心
則不孤我矣。
言訖而化。
時 英宗癸巳也。
禪臘六十有八。
茶毗之夕。
祥雲密布
靈骨燦然
門人一立五日
舍利一枚
圓活淨澈。
類師之性。
爰貯石鍾
厝于西山浮屠之側。
從其祖也。
抑師之誡弟子曰。
浮屠外物
徒役人耳。
我則無以爲也。
子服是誡矣。
然卒浮屠之者
尊師道也。
夫無待於外。
必裕於內。
師之嗣有敎宗
四衆尊向之也有以哉。
余則徵諸一也。
銘曰。
浮屠何湧。
舍利何沉。
是師之幻。
對境無心
雲歸上院
月出西林
是師非幻
道在香岑
鑱之於石。
曉來今。
興海九隄紀功碑
公元1762年
生民之本在農。
農之本在漑。
利民之政。
莫善於廣漑。
興海傍海而邑。
澤農多而漑源少。
邑民病焉。
 英宗壬午
今統制使金公永綬以郡守至。
乃築十有一堤
太平
曰松洞。
柿木
曰都沱。
曰德城。
曰余峴。
予美
曰城谷。
曰小長生
大谷
南星則因前人之績。
公之視役。
便衣菲屨雜跡畚鍤
寄宿近堤之閭。
晨出昏息。
桴鼓倡作
懸錢布以賞勤
牛酒餉勞
一如治軍之法。
衆皆樂趍。
必先期。
用民之隙。
一歲十一堤成
太平之趾。
百斛
購受漑之田。
按使金尙喆亦助之百斛
歲收數十斛。
屬之民帑。
以當公費
其惠不止漑也。
長生大谷二堤今廢。
而九堤沄沄
民饜其惠。
久益頌之。
安東人
武擧歷守州閫。
所至盡力民國
有成績。
時議以戎垣待之
不幸罹重獄置對
高允之直。
 上始以其罪罪之。
未幾宥還。
置年格而除郡。
旋擢之湖閫。
不踰期。
授統制使
盖賞其不欺也。
 聖上勵世如此
爲臣下者孰不願爲之死哉。
惜乎。
公則老矣。
興海之績。
直公之末
也。
然亦可謂識農之本而勤民也。
宜民頌之久不衰也。
郡民舊嘗治碑。
紀公績而文未具。
後二十餘年。
大中適守是郡。
因衆請而記之。
不必侈。
特書公之受知於 聖上者。
以告興人。
靑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執 著)
 祭文
  
祭林華伯(養浩)文
記余髫時
公叔姪。
凍屐叩門
松籬堆雪
先子迎笑
留與信宿
寒燈照書
四山寥寂
子誦其詩。
響撼氷屋
往往逸調
楚騷燕筑
大阮和之
風韻謖謖
我坐其側。
喜欲狂舞。
公亦愛我
捨年而伍。
遂與過從
届此皓首
差池鴈㙮
乃居吾後。
夫旣窮命
又何短齡。
祥縗未闋。
繐帷遽冥。
哀音跨塞。
官燭涕零
及我還山
墓草再霜。
林臯冷閴。
里社凄凉
竹林之悲。
復哭山庄
芳塵未沫
素琴猶張。
能復晤言
與我疎狂
淸揚在目
也可忘。
穉胤零丁
獨抱父書。
尙冀成立
食公之餘。
孤懷悒悒
寤寐宿昔
病楓殘菊
助我悽惻。
祭永湖趙公
永湖趙公
返自海上
就葬于龍津
故吏昌山成大中謹以雞絮之奠。
痛哭靈筵而告之曰。
昔以文事
事公東槎。
攀公知顧。
愧我詞華
空山落木
雨雪
積。
雲陽之訣。
我淚先渴。
嗚呼哀哉
尙饗
祭遲齋金先生
公元1765年
遲齋先生棄世後三年
門人昌山成大中
始自西邑返。
乃哭于墓隧而告之曰。
嗚呼
人天之合。
是謂之學。
不有人文
曷證天則
猗歟先生
百世作。
厥惟爲學
本之於易。
易之爲書
代天立極
上爲日月
下爲河岳
幽則鬼神
明則禮樂
彌之六合
卷之一握
微以數顯。
義以象燭
燦然天秩
是徵是度。
九師分裂
斯道遂錯。
傳義旣立
理象方析。
微言奧義
後世靡晣。
先生特起
獨追古昔
河驪之點。
庖犧之畫。
心究指摘
縷理銖積
萬世之解。
若夢始覺。
推之說卦
渙然氷釋
象數初炳。
萬理俱躍。
觀其會通
于禮三百。
孔孟叙述
虞夏史策
如輻三十。
共輳一轂
古經之學。
於是乎復。
天人一德
瞭焉在目
是惟先生
師心獨得
發之爲書
彖象是索。
程朱之後
有此箋釋
羣經會源。
百度齊躅。
假以高年
卒此重役。
求人知。
盖以俟百。
小子何幸
獲侍丈席
洞陰之朝。
安昌之夕。
江山雪月
助我淸寂
風流間發
士友觥軸。
有弟偕隱
安此藜藿
麟鳳之輝。
貯之丘壑
牛刀暫試。
一縣枳棘
多積寡享。
世運慽。
胡不期頤
蓍龜矜式
小子不幸
乃遭此衋。
攀誨卄朞。
愧我不力
全書之托。
半道而畫。
尙我致職。
歲常一覿。
今來號咷。
墓草再宿
入室僾然
左圖右籍。
講誦之迹。
其如昨。
亡矣喪矣。
不可復矚。
筵帷已輟。
典刑逾邈
曷慰余悲
成書盈束。
行治之文。
嗣胤有托。
小子奚述。
奉以踧踖
尙冀冥佑
誘我晩讀。
未卒之業。
庶幾追續。
先生有靈。
鑒我悃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