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箴
箴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6H 页
元朝箴(壬午)
存诚
不诚无物。天人一理。君子成德。舍诚奚以。修己接物。恳恻尔衷。昼夜寒暑。刻苦尔工。为己务实。一乃表里。戒惧笃恭。勉尔终始。一念宁忽。屋漏无愧。须臾奚间。夕死乃已。无妄不息。庶造极至。
明善
进德之要。亶在明善。不博奚约。匪知罔践。驾栋汗牛。宜劬经旨。蚕丝牛毛。必透精义。明则诚矣。可达天德。愧余贞疾。少而失学。悔深摘埴。光冀炳烛。毋画倦勤。温故绎新。毋滞管见。舍己取人。早夜孜孜。庶免㬥弃。日暮道远。勖尔毋怠。
安命
穷通祸福。莫非天赋。利害得丧。宁挠我守。拂乱饥饿。是吾之分。帛煖肉饱。虽老奚愿。一芥无取。阿衡是希。投栗于墙。陶山是师。乐饥毋营。固穷宜拙。老而戒得。盍慎丝忽。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祭文
存诚
不诚无物。天人一理。君子成德。舍诚奚以。修己接物。恳恻尔衷。昼夜寒暑。刻苦尔工。为己务实。一乃表里。戒惧笃恭。勉尔终始。一念宁忽。屋漏无愧。须臾奚间。夕死乃已。无妄不息。庶造极至。
明善
进德之要。亶在明善。不博奚约。匪知罔践。驾栋汗牛。宜劬经旨。蚕丝牛毛。必透精义。明则诚矣。可达天德。愧余贞疾。少而失学。悔深摘埴。光冀炳烛。毋画倦勤。温故绎新。毋滞管见。舍己取人。早夜孜孜。庶免㬥弃。日暮道远。勖尔毋怠。
安命
穷通祸福。莫非天赋。利害得丧。宁挠我守。拂乱饥饿。是吾之分。帛煖肉饱。虽老奚愿。一芥无取。阿衡是希。投栗于墙。陶山是师。乐饥毋营。固穷宜拙。老而戒得。盍慎丝忽。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祭文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6L 页
祭厚斋金先生文
维岁次壬子九月癸巳。门人坡平尹衡老谨以鸡酒之奠。哭诀于厚斋金先生之灵曰。在昔紫阳。集成群贤。孰阐其道。焕我东偏。前称退栗。后有尤玄。发挥正脉。斯文有传。猗欤先生。克绍渊源。华阳从游。南溪世嫡。刚方其质。学问之笃。西山啖荠。百原坚刻。劄疑群经。笃信朱文。义理精微。缕祈毫分。惟其理明。所以德崇。伊川谨密。横渠笃恭。思齐著录。尚友千古。斋名揭厚。接物春煦。光霁气像。水月襟怀。大本既立。万变无差。博约两至。孰如先生。屡荷汤聘。暂起莘耕。牛刀再试。俗化诵弦。迨其晚景。东岗志坚。沙溪濯缨。云谷考槃。著书育英。千钟芥视。非曰忘世。出处惟义。逮夫 当宁。礼遇隆挚。旋自大遁。袖疏彤庭。尧舜道陈。春秋义明。浩然其归。进退绰绰。瞻望岩岩。尚赖乔岳。师表衿绅。蓍龟邦国。胡不整遗。遽摧梁木。身兼三尊。德享五福。其在全归。宁有愧怍。惟是圣学。得之既全。终未达施。又不及传。殉身以没。天也奈何。 圣心与悼。士类悲嗟。矧余小子。十年从学。山斋雪深。书室春寂。肃容相对。鞭绳几掣。追惟警咳。悼恸难抑。顾以癃残。中废所业。悯其作辍。偏荷耳提。思之又思。无忘若字。惟
维岁次壬子九月癸巳。门人坡平尹衡老谨以鸡酒之奠。哭诀于厚斋金先生之灵曰。在昔紫阳。集成群贤。孰阐其道。焕我东偏。前称退栗。后有尤玄。发挥正脉。斯文有传。猗欤先生。克绍渊源。华阳从游。南溪世嫡。刚方其质。学问之笃。西山啖荠。百原坚刻。劄疑群经。笃信朱文。义理精微。缕祈毫分。惟其理明。所以德崇。伊川谨密。横渠笃恭。思齐著录。尚友千古。斋名揭厚。接物春煦。光霁气像。水月襟怀。大本既立。万变无差。博约两至。孰如先生。屡荷汤聘。暂起莘耕。牛刀再试。俗化诵弦。迨其晚景。东岗志坚。沙溪濯缨。云谷考槃。著书育英。千钟芥视。非曰忘世。出处惟义。逮夫 当宁。礼遇隆挚。旋自大遁。袖疏彤庭。尧舜道陈。春秋义明。浩然其归。进退绰绰。瞻望岩岩。尚赖乔岳。师表衿绅。蓍龟邦国。胡不整遗。遽摧梁木。身兼三尊。德享五福。其在全归。宁有愧怍。惟是圣学。得之既全。终未达施。又不及传。殉身以没。天也奈何。 圣心与悼。士类悲嗟。矧余小子。十年从学。山斋雪深。书室春寂。肃容相对。鞭绳几掣。追惟警咳。悼恸难抑。顾以癃残。中废所业。悯其作辍。偏荷耳提。思之又思。无忘若字。惟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7H 页
此二言。亹亹不置。观感服膺。冀收桑榆。何意至此。不觉长呼。积年衰疾。顷添危笃。乃亟候省。语尚艰吃。忧国眷眷。精神靡错。只时少间。适往湖右。归即驰进。承讣于道。宁知斯别。而诀终天。卒业无期。仪形永隔。有疑何稽。有过谁督。远日斯迫。灵车将发。感念前化。我怀曷极。一斝来奠。万古长辞。不昧者存。庶几歆玆。呜呼哀哉。尚飨。
祭金监司(致垕)文
维岁次壬戌九月丁巳朔二十八日癸未。近故监司金公将窆于故山。坡平尹衡老谨具鸡酒。哭诀于筵前而文以侑之曰。呜呼哀哉。天降割于斯文。何其酷耶。痛梁摧其十年。公胡为而又至于不淑耶。世道将谁使之振。斯民将谁使之福耶。廊庙将谁使之栋梁。王猷将谁使之黼黻耶。先师后事之未修业者。将谁使之追述。明友志学之未卒业者。将谁使之兴起耶。若我之愚。则病将谁箴。而过将谁督耶。然则公之亡也。我安得不失声而恸。号天而哭耶。呜呼。我公以卓荦聪睿之才。渊源我先生诗礼之诲。故其得于见闻。高明而宏博。其发为文章。琼琚而玉佩。其学识固已通古今而达事变。其才智可以当大任而成大功。若
祭金监司(致垕)文
维岁次壬戌九月丁巳朔二十八日癸未。近故监司金公将窆于故山。坡平尹衡老谨具鸡酒。哭诀于筵前而文以侑之曰。呜呼哀哉。天降割于斯文。何其酷耶。痛梁摧其十年。公胡为而又至于不淑耶。世道将谁使之振。斯民将谁使之福耶。廊庙将谁使之栋梁。王猷将谁使之黼黻耶。先师后事之未修业者。将谁使之追述。明友志学之未卒业者。将谁使之兴起耶。若我之愚。则病将谁箴。而过将谁督耶。然则公之亡也。我安得不失声而恸。号天而哭耶。呜呼。我公以卓荦聪睿之才。渊源我先生诗礼之诲。故其得于见闻。高明而宏博。其发为文章。琼琚而玉佩。其学识固已通古今而达事变。其才智可以当大任而成大功。若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7L 页
夫养志爱日之孝。忧国报主之忠。慷慨正直之志节。勤俭廉洁之心事。此岂但今世之所难求。古人亦罕其类。夫其表里本末之如此。所以立朝十馀年。名实卓然。耸一代之视听。湖海遭摈。凛凛霜台之风声。郡符屡佩。藉藉召杜之令名。人咸谓其抱负之大。气质之厚。宜大拜而寿考。庶几行先生之遗谟。以为吾道之光斯世之福。何此望之难必。寿半百而夺速。才岭节之宠授。奄关府之皋复。绝明友之亲视。乏骨肉之在侧。嗟事业之未半。丧崎穷于遐域。聿仁得其无徵。恨幽明而轖结。增有邦之殄瘁。极吾党之呜咽。而况自公之没。师门之万事瓦裂。遗蒿之入梓无期。状文之草录未毕。畴与续公而亟图。俾微言之不绝。追典刑而俯仰。肠欲摧而迸泪。呜呼。我违世而无似。公则爱而不弃。虽显晦之迹殊。沕情意之相合。维戊申。言我悔未及乎托儿。又乙卯。戒我以南溪之家法。果相信之如何。识挚意于期待。荷切偲而自强。冀粗免乎罪悔。孰谓往年十月之握手。竟作千古之长逝。伤哉吾道之穷。予复何心于斯世也。仰念鹤发之在堂。虽衔痛于幽扃。顾玆式谷之典刑。庶有慰于英灵。非远期之倏迫。痛仪形之永隔。举一觞而长嗥。公庶鉴乎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8H 页
衷曲。鸣呼哀哉。尚飨。
祭陶庵李先生文
呜呼先生。禀洁水月。质粹良玉。粤自中年。默契道学。祖述尤春。渊源闽洛。门路之正。用工之笃。沉潜经籍。涵泳敬义。表里交修。博约两至。恺悌和乐。展也成德。如其出处。尤光简册。自少扬庭。人期夔卨。壮年恬退。晚岁岩穴。蝉蜕世网。刍豢性理。考槃泉谷。濯缨寒水。两朝礼遇。千钟芥视。非曰忘世。进退惟义。顽廉懦立。清风洒落。英才教育。又以为乐。邹鲁弦诵。一变乡俗。有来抠衣。爰暨遐域。虽未达施。可牖来学。宜享期颐。以寿道脉。遽尔山颓。斯文将丧。士失宗匠。国摧栋梁。嗟余小生。猥荷不鄙。癸丑际拜。讲质移晷。自后不忘。屡辱存恤。迹疏门墙。亲炙虽旷。仰若山斗。一心慕向。昨岁扫门。沉绵二竖。仰冀勿药。斯道以祐。何意斯别。而诀千古。警咳莫闻。光霁永隔。有疑何稽。有过谁督。薪忧积旬。事故牵掣。葬未攀绋。今始来哭。感念前化。我痛曷抑。一酹虽晚。诚非浅薄。
祭朴参奉(瑞)文
呜呼圣膺。南服豪杰。气像峻整。资禀诚笃。早托贤师。专意北学。西山啖荠。百原坚刻。道南之褒。得之师席。
祭陶庵李先生文
呜呼先生。禀洁水月。质粹良玉。粤自中年。默契道学。祖述尤春。渊源闽洛。门路之正。用工之笃。沉潜经籍。涵泳敬义。表里交修。博约两至。恺悌和乐。展也成德。如其出处。尤光简册。自少扬庭。人期夔卨。壮年恬退。晚岁岩穴。蝉蜕世网。刍豢性理。考槃泉谷。濯缨寒水。两朝礼遇。千钟芥视。非曰忘世。进退惟义。顽廉懦立。清风洒落。英才教育。又以为乐。邹鲁弦诵。一变乡俗。有来抠衣。爰暨遐域。虽未达施。可牖来学。宜享期颐。以寿道脉。遽尔山颓。斯文将丧。士失宗匠。国摧栋梁。嗟余小生。猥荷不鄙。癸丑际拜。讲质移晷。自后不忘。屡辱存恤。迹疏门墙。亲炙虽旷。仰若山斗。一心慕向。昨岁扫门。沉绵二竖。仰冀勿药。斯道以祐。何意斯别。而诀千古。警咳莫闻。光霁永隔。有疑何稽。有过谁督。薪忧积旬。事故牵掣。葬未攀绋。今始来哭。感念前化。我痛曷抑。一酹虽晚。诚非浅薄。
祭朴参奉(瑞)文
呜呼圣膺。南服豪杰。气像峻整。资禀诚笃。早托贤师。专意北学。西山啖荠。百原坚刻。道南之褒。得之师席。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8L 页
九皋声闻。一命才卜。弥笃进修。若浼簪缨。一生著书。白首穷经。不知不愠。遁世山潜。于钓于耟。卧龙之岩。谓享遐耋。以明斯道。天夺遽速。恸均章甫。嗟我固门。知己者兄。规笃切偲。馀三十龄。辨论心性。讲劘经义。参差烂漫。音信千里。梁摧明尽。岿然公我。商證师集。续图后事。摩挲箧书。合席是冀。遽隔幽明。苍天难恃。直庵远谪。哲人又萎。祸荐吾党。大事谁咨。冰释之论。庄肃之仪。已矣难接。我怀曷极。惟玆式谷。克绍家学。庶存典刑。以薰旧德。老病遐远。礼废奔哭。驰辞告情。灵其歆格。
祭申直庵(暻)文
维岁次丙戌四月干支朔二十四日干支。坡平尹衡老伏闻直庵申公之柩。归自机长谪所。次于坤岩先垄之下。谨具只鸡之奠。哭诀于筵前曰。呜呼哀哉。山岳遽颓。蓍龟既丧。景星沉光。龙虎云亡。斯文坠矣。统绪谁接。世道坏矣。严防谁设。朝家有议。何所询咨。后学靡仰。何所质疑。呜呼哀哉。公禀秀气。弱冠志学。刚确其容。温润其德。渊源南溪。衣钵云谷。人一己百。精研妙赜。敬义既立。博约两至。心明皦日。行洁秋水。锱铢轩冕。守道林壑。庵名揭直。经说著录。静里乾坤。闲
祭申直庵(暻)文
维岁次丙戌四月干支朔二十四日干支。坡平尹衡老伏闻直庵申公之柩。归自机长谪所。次于坤岩先垄之下。谨具只鸡之奠。哭诀于筵前曰。呜呼哀哉。山岳遽颓。蓍龟既丧。景星沉光。龙虎云亡。斯文坠矣。统绪谁接。世道坏矣。严防谁设。朝家有议。何所询咨。后学靡仰。何所质疑。呜呼哀哉。公禀秀气。弱冠志学。刚确其容。温润其德。渊源南溪。衣钵云谷。人一己百。精研妙赜。敬义既立。博约两至。心明皦日。行洁秋水。锱铢轩冕。守道林壑。庵名揭直。经说著录。静里乾坤。闲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9H 页
中日月。九皋声闻。束帛戋戋。暂试牛刀。峡氓苏残。位望弥隆。考槃愈坚。岂曰忘世。出处惟义。呜呼哀哉。严斥邢七。玄翁本意。寝晦难明。知者盖稀。公则忧嘅。苦心发挥。时论病国。诬引先正。忠迸混淆。馀三十年。公则疏辟。霜钺凛然。先贤志事。箕圣义理。日星长夜。昭晢万祀。虽窜南荒。公则无悔。深冤未伸。竟以柩归。士林挥涕。天日无晖。呜呼哀哉。屋漏无愧。畴如公笃。渊微之德。展也大成。进未大施。退不及传。皋复江潭。命途蹇邅。天阨吾道。胡至于斯。呜呼哀哉。不佞登门。最荷切偲。同门之义。无间亲属。自从梁摧。山仰尤笃。参差烂漫。书质面确。庶荷诱掖。粗免罪悔。哲人遽萎。畴我肯诲。公之南迁。未及攀别。千里情怀。长笺短幅。师门后事。缕缕笔端。合席为期。冀蒙赐环。承讣一恸。万事谬误。吾党益孤。我怀谁诉。旅榇才返。远日斯迫。莫承光霁。惟见栾棘。岿然此生。老泪盈眶。奠薄诚厚。文短意长。公庶来歆。矜我悲伤。呜呼哀哉。尚飨。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家训
家训序
朱子曰。学问只是求个是底而已。大抵为学工夫。不过于日用之间。居家则事亲敬长。检身则动静语默。穷理则读书讲义。只是分别一个是非。去彼取此而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家训
家训序
朱子曰。学问只是求个是底而已。大抵为学工夫。不过于日用之间。居家则事亲敬长。检身则动静语默。穷理则读书讲义。只是分别一个是非。去彼取此而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29L 页
已。岂是别件物事哉。
圣学不明。俗习已痼。人皆曰仁义吾何敢行。圣人吾何敢及。噫。人与尧舜。本性则一。但尧舜禀质清粹。人伦之至也。众人气欲拘蔽。未免于蚩蚩。苟能真知实践。矫昏袪弊。尽其人伦。复其本初。则纯善之性。不增毫末。而尧舜之圣。可与同归。是以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以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学者惟患志不立而学不笃耳。若志之立学之笃。则何患乎圣人之难及。仁义之难行哉。
孔子曰。十五而志于学。生知大圣。犹待志学而能就其德。则况以凡人。其不志学而能有所成哉。颜渊亦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言人能有为则皆如舜也。斯言岂欺我哉。学者当以孔颜之训。服膺警省焉。
志者气之帅也。志一则气动。故农工商贾之类。亦未有志不立而能成功者也。况为学者。可不先立其志。以帅其气乎。不志于道则已。苟志于道。则必也慨然奋发。担当直前。如射者之志乎彀。行者之志乎家。然后可以成德而践形矣。士生此世。不以远大自期。而焉能有为哉。
圣学不明。俗习已痼。人皆曰仁义吾何敢行。圣人吾何敢及。噫。人与尧舜。本性则一。但尧舜禀质清粹。人伦之至也。众人气欲拘蔽。未免于蚩蚩。苟能真知实践。矫昏袪弊。尽其人伦。复其本初。则纯善之性。不增毫末。而尧舜之圣。可与同归。是以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以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学者惟患志不立而学不笃耳。若志之立学之笃。则何患乎圣人之难及。仁义之难行哉。
孔子曰。十五而志于学。生知大圣。犹待志学而能就其德。则况以凡人。其不志学而能有所成哉。颜渊亦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言人能有为则皆如舜也。斯言岂欺我哉。学者当以孔颜之训。服膺警省焉。
志者气之帅也。志一则气动。故农工商贾之类。亦未有志不立而能成功者也。况为学者。可不先立其志。以帅其气乎。不志于道则已。苟志于道。则必也慨然奋发。担当直前。如射者之志乎彀。行者之志乎家。然后可以成德而践形矣。士生此世。不以远大自期。而焉能有为哉。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0H 页
朱子曰。今人做工夫。不肯下手。只要等待今日。要待明日。今月直待来月。今年直须来年。何缘长进。窃谓所贵立志者。即下工夫。唯恐不及。然后方有所进。不即用工迟回等待者。名为立志而志不诚笃故也。
孔子尝发愤忘食。周公亦坐而待朝。今人之为道。其诚笃果有能若是者乎。学者立志。能如周孔之忘寝食。有若饥渴之贪饮啖。然后可以磨砺精神。理会道理。而得些入处。则方有滋味。接续天下事。安有宴安暇豫而可得者哉。昔项羽沉船破釜。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故能破秦。若瞻前顾后。则其能济事乎。
朱子曰。为学比如炼丹。须以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煎。若一向微火养去。如何得成。又曰。今学者只是悠悠。两三年或五六年相别。及再相见。只是如此。旨哉言乎。窃谓为学。当一膝做七八年刻苦之功。如康节之冬不炉夏不扇。勉斋之夜不解带。然后优游涵泳。勉勉循循。无少间断。则庶可进德而欲罢不能。政得朱子炼丹之说。而可免于再相见只如此之患矣。
子曰。主忠信。子思曰。不诚无物。名为立志而志不诚笃。则矫伪难久。始锐终怠。因循作辍。半涂而废。其可以立志云乎哉。必以懈怠荒宁为惧。而以勤砺不息
孔子尝发愤忘食。周公亦坐而待朝。今人之为道。其诚笃果有能若是者乎。学者立志。能如周孔之忘寝食。有若饥渴之贪饮啖。然后可以磨砺精神。理会道理。而得些入处。则方有滋味。接续天下事。安有宴安暇豫而可得者哉。昔项羽沉船破釜。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故能破秦。若瞻前顾后。则其能济事乎。
朱子曰。为学比如炼丹。须以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煎。若一向微火养去。如何得成。又曰。今学者只是悠悠。两三年或五六年相别。及再相见。只是如此。旨哉言乎。窃谓为学。当一膝做七八年刻苦之功。如康节之冬不炉夏不扇。勉斋之夜不解带。然后优游涵泳。勉勉循循。无少间断。则庶可进德而欲罢不能。政得朱子炼丹之说。而可免于再相见只如此之患矣。
子曰。主忠信。子思曰。不诚无物。名为立志而志不诚笃。则矫伪难久。始锐终怠。因循作辍。半涂而废。其可以立志云乎哉。必以懈怠荒宁为惧。而以勤砺不息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0L 页
自强。表里如一。终始无间。先难后获。勇趋力进。是为诚笃。君子之学。诚之为贵。
余年十七岁时。始得栗谷先生击蒙要诀读之。至非学问无以为人一句。大有警惧。虽以昏愚之极。亦知从事于圣经。虽怠惰中废。老病无闻。而自谓于栗谷先生。受罔极之恩。学者当常观击蒙要诀而警省感发焉。
读书章
为学莫先于穷理。穷理莫先于读书。盖修齐治平之道。古今善恶之迹。靡不毕具于经训史册之中。欲穷天下之理者。不由是而求焉。则其何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哉。自教衰道微。士之求于书者。类以记诵文辞为事。不体乎穷理修身之要。举不免乎书自书我自我之病。岂不可慨也哉。
收放心。为学问之基址。古人自小学时。已能养其良心。尊其德性。故格物致知之工。方有下手处。朱子以敬字补小学之工。而先贤教人以静坐及以九容持身者。良以此也。敬斋箴,夙兴夜寐箴等语。最切于收敛。读书者当先潜心而用工。以立学问基址焉。
昔罗豫章解春秋也浅。后入罗浮山。住两三年。心静
余年十七岁时。始得栗谷先生击蒙要诀读之。至非学问无以为人一句。大有警惧。虽以昏愚之极。亦知从事于圣经。虽怠惰中废。老病无闻。而自谓于栗谷先生。受罔极之恩。学者当常观击蒙要诀而警省感发焉。
读书章
为学莫先于穷理。穷理莫先于读书。盖修齐治平之道。古今善恶之迹。靡不毕具于经训史册之中。欲穷天下之理者。不由是而求焉。则其何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哉。自教衰道微。士之求于书者。类以记诵文辞为事。不体乎穷理修身之要。举不免乎书自书我自我之病。岂不可慨也哉。
收放心。为学问之基址。古人自小学时。已能养其良心。尊其德性。故格物致知之工。方有下手处。朱子以敬字补小学之工。而先贤教人以静坐及以九容持身者。良以此也。敬斋箴,夙兴夜寐箴等语。最切于收敛。读书者当先潜心而用工。以立学问基址焉。
昔罗豫章解春秋也浅。后入罗浮山。住两三年。心静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1H 页
后看得较透。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所谓求放心。遂闭门静坐百馀日以收放心。自后读书。一览无遗。是知外无物欲之挠则心境清。内有涵养之素则明睿生。而以之读书观理。无往而不通。此居敬所以为穷理之本也。
循序致静。为读书之法。须将合看文字。每日随力程课。一段已晓。方换一段。一书皆毕。方换一书。未得乎前。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方其看书。须将大段。分作小段。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已上口后。须教通熟。熟读暗诵。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反覆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是致精。则浃洽融贯。无草率急迫之弊矣。六经之编。耳顺心得。此非尹和靖事乎。到此地位。方是读书人耳。
五书五经及先贤书史记。当依栗谷所定次序。循环熟读。至于小学。尤当兼看。而须切己省察。凡读书。验之吾身。见其善则我果能如此乎。见其不善则我或有此乎。痛切体认。以践其实。则必有长进。
今遇事看书。有一思而涣然自得者。此则心虑澄然。真有所得者也。穷格之际。如或思而未得。则专心致
循序致静。为读书之法。须将合看文字。每日随力程课。一段已晓。方换一段。一书皆毕。方换一书。未得乎前。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方其看书。须将大段。分作小段。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已上口后。须教通熟。熟读暗诵。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反覆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是致精。则浃洽融贯。无草率急迫之弊矣。六经之编。耳顺心得。此非尹和靖事乎。到此地位。方是读书人耳。
五书五经及先贤书史记。当依栗谷所定次序。循环熟读。至于小学。尤当兼看。而须切己省察。凡读书。验之吾身。见其善则我果能如此乎。见其不善则我或有此乎。痛切体认。以践其实。则必有长进。
今遇事看书。有一思而涣然自得者。此则心虑澄然。真有所得者也。穷格之际。如或思而未得。则专心致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1L 页
志。抵死血战。至忘寝食。方有所悟。此即管仲所谓思之又思。又重思之。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精神之极者也。又或苦思之久。终未融释。心虑纷乱窒塞。则须一切扫去。使胸中空无一物然后。更精思。犹未透。则只置此事。以待他日渐致心明。忽有自悟之时。此乃朱子所谓理会不得。却转昏了。别穷一事。或可因此而明彼者也。
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读一句。须体自家践履之方。方有益于自家。故程子曰。将圣贤言语。玩味入心记着然后。力去行之。自有所得。朱子曰。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察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又曰。即圣贤之言平易明白处。熟玩而穷行之。玩之深则理自明。行之笃则力自进。持之以久而亹亹上达焉。又曰。于日用治心修己处。反复玩味。深自省察。有不合处。即痛加矫革。如此方是为己工夫。旨哉言乎。
读圣贤书。须作自家当做底看。方为切己之学。今人读书。其卑者只为科举。而其高者又为文章。一生读书。只做外面事。
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读一句。须体自家践履之方。方有益于自家。故程子曰。将圣贤言语。玩味入心记着然后。力去行之。自有所得。朱子曰。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察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又曰。即圣贤之言平易明白处。熟玩而穷行之。玩之深则理自明。行之笃则力自进。持之以久而亹亹上达焉。又曰。于日用治心修己处。反复玩味。深自省察。有不合处。即痛加矫革。如此方是为己工夫。旨哉言乎。
读圣贤书。须作自家当做底看。方为切己之学。今人读书。其卑者只为科举。而其高者又为文章。一生读书。只做外面事。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2H 页
读书。先要会疑处有疑。方始进矣。朱子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渐渐冰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近思录曰。义理有疑。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叶氏曰。心有所疑而滞于旧见。则偏执固吝。新意何疑而生。)当深体之。
朱子曰。读书。须到不忍舍处。方始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犹未得趣也。某旧日读书。方读论语。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知有为政第二。今日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李先生说理会文字。须令一件融释后。方更理会一件。融释二字极好。程子言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格得多后。脱然有贯通处。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又欲理会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推之万事不了。何益。读书。或可兼看已读者。不可兼看未读者。
书须熟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如伏生之口授尚书二十篇。夏侯胜之授尚书于黄霸。再踰冬而传者。皆是背诵。盖古人写经。皆用竹简。寻常之士如何辨得。只是暗诵相传而已。朱子常言今人书
近思录曰。义理有疑。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叶氏曰。心有所疑而滞于旧见。则偏执固吝。新意何疑而生。)当深体之。
朱子曰。读书。须到不忍舍处。方始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犹未得趣也。某旧日读书。方读论语。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知有为政第二。今日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李先生说理会文字。须令一件融释后。方更理会一件。融释二字极好。程子言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格得多后。脱然有贯通处。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又欲理会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推之万事不了。何益。读书。或可兼看已读者。不可兼看未读者。
书须熟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如伏生之口授尚书二十篇。夏侯胜之授尚书于黄霸。再踰冬而传者。皆是背诵。盖古人写经。皆用竹简。寻常之士如何辨得。只是暗诵相传而已。朱子常言今人书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2L 页
多印本。所以读书苟简。
克己章
遏人欲存天理。此是儒者第一义。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为学者必当克治己私。不留苗脉然后。可以渐复天理。养其德性矣。克己岂非初学切要之工乎。学者当随事省察。一念之萌。必曰此天理乎。此人欲乎。苟其为声色货利而发。则用力克治之。为仁义礼智而发。则一意扩充之。推而至于言语动作之际。处事接物之间。知其为是。则行之惟恐其不力。知其为非。则去之惟恐其不果。夫如是则心之所存。身之所行。无非义理。而亦将无己之可克矣。
朱子曰。己之私有三。性质之偏一也。耳目口鼻之欲二也。人我物己之私三也。仔细体认。觉得才有私意。便克去。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观此三先生说。则克己工夫。贯始终兼精粗。所包者广。己私之发。人我物己为甚著。声色臭味为较多。气质之偏亦属焉。故凡非礼处。便是私己。天理人欲两途而已。非天理则人欲也。
初学要须痛惩旧习。不使复萌然后。可以勇往直前。有所成就。栗谷要诀所谓革旧习之训。当体认加工。
克己章
遏人欲存天理。此是儒者第一义。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为学者必当克治己私。不留苗脉然后。可以渐复天理。养其德性矣。克己岂非初学切要之工乎。学者当随事省察。一念之萌。必曰此天理乎。此人欲乎。苟其为声色货利而发。则用力克治之。为仁义礼智而发。则一意扩充之。推而至于言语动作之际。处事接物之间。知其为是。则行之惟恐其不力。知其为非。则去之惟恐其不果。夫如是则心之所存。身之所行。无非义理。而亦将无己之可克矣。
朱子曰。己之私有三。性质之偏一也。耳目口鼻之欲二也。人我物己之私三也。仔细体认。觉得才有私意。便克去。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观此三先生说。则克己工夫。贯始终兼精粗。所包者广。己私之发。人我物己为甚著。声色臭味为较多。气质之偏亦属焉。故凡非礼处。便是私己。天理人欲两途而已。非天理则人欲也。
初学要须痛惩旧习。不使复萌然后。可以勇往直前。有所成就。栗谷要诀所谓革旧习之训。当体认加工。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3H 页
平日旧习。世俗常事。一切勿留于心。
气禀所拘。人各有病痛。须自点检。择其最切者而用力克治。最为要法。此言色欲重则先节其色。利欲重则先绝其利。强梁者克之以柔。懦弱者克之以刚。此即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者也。
程子曰。暮归观猎。可知其随遇加察之工。心过一萌。不猛省而痛治。则明日此念重生矣。萌于中必觉。觉则痛绝之。如一剑两段。不可复萌。如此则渐至于不贰矣。
人情之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能忘怒而观理之是非。则于道。思过半矣。此为动心忍性之工。
人告之以有过。则不复计其过之虚实。而当一一容受。如是则人皆乐告而无隐情矣。若切切计较。必与之争。则非告之以有过则喜之意也。
事无大小。皆有义利公私之两段。所谓利与私。非独货财而已。苟寻自家稳便处则便是利。虽是合做底事。而计较功利则便是私。舜蹠之分。只在毫忽之间。应事之际。当判别分明而遏绝之。不使潜滋暗长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凡人欲之过。皆由于奉养。而其流害则大矣。饥食渴饮。蔽身容
气禀所拘。人各有病痛。须自点检。择其最切者而用力克治。最为要法。此言色欲重则先节其色。利欲重则先绝其利。强梁者克之以柔。懦弱者克之以刚。此即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者也。
程子曰。暮归观猎。可知其随遇加察之工。心过一萌。不猛省而痛治。则明日此念重生矣。萌于中必觉。觉则痛绝之。如一剑两段。不可复萌。如此则渐至于不贰矣。
人情之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能忘怒而观理之是非。则于道。思过半矣。此为动心忍性之工。
人告之以有过。则不复计其过之虚实。而当一一容受。如是则人皆乐告而无隐情矣。若切切计较。必与之争。则非告之以有过则喜之意也。
事无大小。皆有义利公私之两段。所谓利与私。非独货财而已。苟寻自家稳便处则便是利。虽是合做底事。而计较功利则便是私。舜蹠之分。只在毫忽之间。应事之际。当判别分明而遏绝之。不使潜滋暗长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凡人欲之过。皆由于奉养。而其流害则大矣。饥食渴饮。蔽身容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3L 页
膝。乃天则也。天何曾教我极口腹之欲。穷心志之乐也。故知德者。不以嗜欲累其心也。
克伐怨欲不行。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之不行者。亦难矣。然当除其本。使不复萌可也。
勿以恶小而为之者。此为格言。心里纤恶。必尽除之。则善可以成性矣。
言多者招尤。浮轻者不固。简默慎言。深沉厚重。为学者之急务也。程子所谓矫轻警惰。亦如此。
偏曲自矜好胜等病痛。大害于进德修业。偏曲者。滞于私见。不能公心以观理。自矜者。足于少得。不能逊志而进德。好胜者。安于饰非。不能虚己以从善。三者乃一个私心也。岂舍己取人之量哉。宜切戒之。
朱子曰。人有一正念自是分晓。又从旁别生一小念。渐渐放润去。不可不察。
操心章
心者。主一身宰万事。而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也。苟不操存。任其放逸。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无纲。其何以裁度义理。酬酢事物哉。诚能持敬主静。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不为物欲之所昏乱。则以之穷理。无往而不通。以之处事。无处而不当。
克伐怨欲不行。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之不行者。亦难矣。然当除其本。使不复萌可也。
勿以恶小而为之者。此为格言。心里纤恶。必尽除之。则善可以成性矣。
言多者招尤。浮轻者不固。简默慎言。深沉厚重。为学者之急务也。程子所谓矫轻警惰。亦如此。
偏曲自矜好胜等病痛。大害于进德修业。偏曲者。滞于私见。不能公心以观理。自矜者。足于少得。不能逊志而进德。好胜者。安于饰非。不能虚己以从善。三者乃一个私心也。岂舍己取人之量哉。宜切戒之。
朱子曰。人有一正念自是分晓。又从旁别生一小念。渐渐放润去。不可不察。
操心章
心者。主一身宰万事。而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也。苟不操存。任其放逸。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无纲。其何以裁度义理。酬酢事物哉。诚能持敬主静。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不为物欲之所昏乱。则以之穷理。无往而不通。以之处事。无处而不当。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4H 页
此居敬存心。为圣学之本也。
正心工夫。有涵养省察二者。平居无事之时。敬以养之。寂寂无纷起之念。惺惺无昏昧之失者。即所谓涵养也。七情萌动之初。审其孰为天理孰为人欲。而天理则扩充之。人欲则遏绝之者。即所谓省察也。清明洞彻。涵养愈熟。则知觉益明。省察愈精。而敬者乃所以贯动静彻始终。不可顷刻间断也。故操心之要。必以敬为主焉。
存心之道无他。知有其身而已矣。人之造次颠沛之时。精神飞扬。不知收敛。则心不在焉。视不见听不闻。食不知味。安知有其身哉。贪看鸟错应人者此也。惟当提掇精神。知有此身。则心在腔里。不至昏放矣。对客时。知我此身在此对客。读书时。知我此身在此读书。行则心在行上。坐则心在坐上。则心不飞扬。身有主宰。用工之久。渐可得力矣。
存得此心。惺惺有主。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则未发之时。思虑未萌。而寂然之中。知觉不昧。此即所谓未发之中也。体认虚明之气像。立此不偏之大本。则及至应事之际。如执权衡。以度轻重。良心渐长。事皆中理。此所谓已发之和也。平居涵养。积累渐熟。则临事省
正心工夫。有涵养省察二者。平居无事之时。敬以养之。寂寂无纷起之念。惺惺无昏昧之失者。即所谓涵养也。七情萌动之初。审其孰为天理孰为人欲。而天理则扩充之。人欲则遏绝之者。即所谓省察也。清明洞彻。涵养愈熟。则知觉益明。省察愈精。而敬者乃所以贯动静彻始终。不可顷刻间断也。故操心之要。必以敬为主焉。
存心之道无他。知有其身而已矣。人之造次颠沛之时。精神飞扬。不知收敛。则心不在焉。视不见听不闻。食不知味。安知有其身哉。贪看鸟错应人者此也。惟当提掇精神。知有此身。则心在腔里。不至昏放矣。对客时。知我此身在此对客。读书时。知我此身在此读书。行则心在行上。坐则心在坐上。则心不飞扬。身有主宰。用工之久。渐可得力矣。
存得此心。惺惺有主。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则未发之时。思虑未萌。而寂然之中。知觉不昧。此即所谓未发之中也。体认虚明之气像。立此不偏之大本。则及至应事之际。如执权衡。以度轻重。良心渐长。事皆中理。此所谓已发之和也。平居涵养。积累渐熟。则临事省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4L 页
察。愈益精明。存心之效。果如何哉。
存心。非别将事物存之也。只是此心自唤醒提撕。皦如出日。则静时心不昏昧。而动时不放逸矣。
存心。治其昏与乱而已矣。怠惰放肆。每有睡思者。气昏也。非善非恶。散乱相续者。浮念也。觉得气昏。端坐澄心。悚然警惕。抖擞精神。则昏气自虚明矣。觉得浮念。轻轻放退。提掇此心。勿与俱往。则浮念将自息矣。静坐时或有闷郁无聊意思。则亦须提掇精神。使无乱念。以来清和气像。久久纯熟。至于凝定。则虚明本体。渐觉卓然有立矣。
学者当敬存此心。优游涵泳于其间。则浃洽而有以自得矣。急迫求之。则此心躁迫纷乱。已涉私己。故终不能达于道也。
未应接时。恐慎戒惧。只是唤醒。不令昏了。不是硬着在里。块然自守也。
事物未接而虚灵常存。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程子所谓静中有物者也。当此之时。湛然渊静。莹然光明。虽在常人。幸于须臾之顷。不昏不乱。有此境界。则其中体与圣人同。而但无涵养工夫。旋失其本体耳。学者静坐时。作此收敛工夫。轻轻照顾惺惺气像。则此
存心。非别将事物存之也。只是此心自唤醒提撕。皦如出日。则静时心不昏昧。而动时不放逸矣。
存心。治其昏与乱而已矣。怠惰放肆。每有睡思者。气昏也。非善非恶。散乱相续者。浮念也。觉得气昏。端坐澄心。悚然警惕。抖擞精神。则昏气自虚明矣。觉得浮念。轻轻放退。提掇此心。勿与俱往。则浮念将自息矣。静坐时或有闷郁无聊意思。则亦须提掇精神。使无乱念。以来清和气像。久久纯熟。至于凝定。则虚明本体。渐觉卓然有立矣。
学者当敬存此心。优游涵泳于其间。则浃洽而有以自得矣。急迫求之。则此心躁迫纷乱。已涉私己。故终不能达于道也。
未应接时。恐慎戒惧。只是唤醒。不令昏了。不是硬着在里。块然自守也。
事物未接而虚灵常存。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程子所谓静中有物者也。当此之时。湛然渊静。莹然光明。虽在常人。幸于须臾之顷。不昏不乱。有此境界。则其中体与圣人同。而但无涵养工夫。旋失其本体耳。学者静坐时。作此收敛工夫。轻轻照顾惺惺气像。则此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5H 页
延平所谓体认大本气像者也。于进学养心。大有所益矣。
平居涵养。固当无间。而临事省察。尤宜加谨。念虑之微。剖析其善恶之几。言动之著。考察其义利之分。存善而去其恶。集义而绝其利。此所谓直内方外。交相助也。人不自知病痛者。未尝体察警省故也。
天理人欲之分。其几甚微。故濂溪每说几字。辨别存遏之工。不可不早。故横渠每说豫字。
念头之发。必思所念何事。若是恶念。则即痛加断绝。不留毫末苗脉。若是善念而事当思惟者。则穷究其理。了其未了。使此理预明。言行之间。怕察其过与不及。若有不善。则不远复不贰过。毋至于悔。若其当然。则行之勇决。无少疑惮。如四端之发。亦须察其此属恻隐耶羞恶耶。是非恭敬耶。分明见得而真实扩充。则良心之发。如泉始达而火渐炽矣。
圣人相传。只一个敬字。尧曰钦明文思。舜曰温恭。汤曰圣敬日跻。文王曰缉熙敬止。孔子曰修己以敬。非礼勿视听言动。如见大宾。如承大祭。曾子曰战兢临履。子思曰笃恭而天下平是也。圣贤千言万语。无不本于敬。自秦汉以下。无人识敬字。程子方说得亲切。
平居涵养。固当无间。而临事省察。尤宜加谨。念虑之微。剖析其善恶之几。言动之著。考察其义利之分。存善而去其恶。集义而绝其利。此所谓直内方外。交相助也。人不自知病痛者。未尝体察警省故也。
天理人欲之分。其几甚微。故濂溪每说几字。辨别存遏之工。不可不早。故横渠每说豫字。
念头之发。必思所念何事。若是恶念。则即痛加断绝。不留毫末苗脉。若是善念而事当思惟者。则穷究其理。了其未了。使此理预明。言行之间。怕察其过与不及。若有不善。则不远复不贰过。毋至于悔。若其当然。则行之勇决。无少疑惮。如四端之发。亦须察其此属恻隐耶羞恶耶。是非恭敬耶。分明见得而真实扩充。则良心之发。如泉始达而火渐炽矣。
圣人相传。只一个敬字。尧曰钦明文思。舜曰温恭。汤曰圣敬日跻。文王曰缉熙敬止。孔子曰修己以敬。非礼勿视听言动。如见大宾。如承大祭。曾子曰战兢临履。子思曰笃恭而天下平是也。圣贤千言万语。无不本于敬。自秦汉以下。无人识敬字。程子方说得亲切。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5L 页
以为静存动察成始成终之要法。先生所以最有功于学者也。
持敬之方。莫切于程子所谓主一。周子所谓主静。谢氏所谓惺惺。尹氏所谓其心收敛。不容一物之说。而伊川所谓整齐严肃。朱子所谓惟畏为近之训。尤为切至明白。为初学计。莫若就整齐严肃。以检其身。疏然严畏。以醒其心。立脚于规矩绳墨之上。戒谨于幽独隐微之际。不使此心少有放逸。则久而后自然静专。自然惺惺。自然纯一。自然不容一物。内外肃然。不忘不助。静存动察。无渗漏矣。诸先生说。孰非言敬之妙旨。而程朱两说。尤宜深味而着工焉。
主一者。心不走作。湛然纯一之谓。主静者。心主静专。凝然不动之谓。主一主静皆敬也。而皆兼无事有事时言。无事时湛然寂然。常存虚明者。即静而主一。而心体之静也。有事时各止其止。不杂他事者。即动而主一。而动中之静也。一则静矣。静则一矣。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此是敬注解。
方应此事未毕。而复有一事至。则须是做一件了。又理会一件。亦无杂然而应之理。然但甚不得已。则权其轻重可也。
持敬之方。莫切于程子所谓主一。周子所谓主静。谢氏所谓惺惺。尹氏所谓其心收敛。不容一物之说。而伊川所谓整齐严肃。朱子所谓惟畏为近之训。尤为切至明白。为初学计。莫若就整齐严肃。以检其身。疏然严畏。以醒其心。立脚于规矩绳墨之上。戒谨于幽独隐微之际。不使此心少有放逸。则久而后自然静专。自然惺惺。自然纯一。自然不容一物。内外肃然。不忘不助。静存动察。无渗漏矣。诸先生说。孰非言敬之妙旨。而程朱两说。尤宜深味而着工焉。
主一者。心不走作。湛然纯一之谓。主静者。心主静专。凝然不动之谓。主一主静皆敬也。而皆兼无事有事时言。无事时湛然寂然。常存虚明者。即静而主一。而心体之静也。有事时各止其止。不杂他事者。即动而主一。而动中之静也。一则静矣。静则一矣。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此是敬注解。
方应此事未毕。而复有一事至。则须是做一件了。又理会一件。亦无杂然而应之理。然但甚不得已。则权其轻重可也。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6H 页
静坐然后。身心收敛。道理有凑泊处。形骸放怠。心神昏乱。则道理无凑泊处。故考亭对延平。静坐终日。及退私亦然。盖血肉之躯。自少全无拘束。一朝遽欲静坐收敛。则不无拘束之病。须是坚耐辛苦。无快活时节。更历岁久然后。方无拘束。若厌拘束而要其自然。则是乃圣贤恭而安之事。岂初学所可能哉。大抵拘束之病。实由于安肆日偷之后。持敬未熟之故也。收敛渐久。唤醒渐熟。则心自惺惺不昏。百体自从令而无拘束矣。为学之工。必专一悠久然后乃成矣。
检身章
操心所以治内。检身所以治外。心正则身自修。而又不可任其自正。不为之检摄。故大学之序。修身在正心之后。而实则一时事也。其用工之方。不过容貌威仪视听言动一循天则。以臻践形之域而已矣。
检身之道。孔子所谓非礼勿视听言动。即其方也。而小学敬身篇尽之。岂外乎敬之一字哉。
当夙兴夜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居处恭。执事敬。行步安详。言语慎重。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一动一静。不可放过。故曾子曰。动容貌。斯远㬥慢矣。正颜色。斯近信
检身章
操心所以治内。检身所以治外。心正则身自修。而又不可任其自正。不为之检摄。故大学之序。修身在正心之后。而实则一时事也。其用工之方。不过容貌威仪视听言动一循天则。以臻践形之域而已矣。
检身之道。孔子所谓非礼勿视听言动。即其方也。而小学敬身篇尽之。岂外乎敬之一字哉。
当夙兴夜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居处恭。执事敬。行步安详。言语慎重。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一动一静。不可放过。故曾子曰。动容貌。斯远㬥慢矣。正颜色。斯近信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6L 页
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冠义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夫是之谓修身也。
九容九思。最切于收敛身心。当书诸座隅。常自体行焉。
衣取蔽体。不可留意于华侈。食取适中。不可快口于甘美。言笑不当喧哗而失中。动止不当粗率而愆度。须当以非法服不服。非法言不道。非德行不行。拳拳服膺也。
昔明道先生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至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刘元城坐必肩背竦直。体无欹侧。不少动身。至手足。亦不少移。管宁尝坐一木榻五十馀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茅容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容独跪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奇之。先师文敬公八十以后。终日俨然端跪。未尝顷刻平坐。此皆修身者之所当须臾不忘也。
刘元城问终身行己之要。温公曰。其诚乎。又曰。自不妄语始。刘公初甚易之。退自檃括。则言行矛盾者多。力行七年而后。言行一致。遇事。坦然有馀裕。
吕正献公自少寡嗜欲薄滋味。无疾言遽色窘步惰容。凡嬉笑俚近之言。未尝出诸口。于世利纷华声色
九容九思。最切于收敛身心。当书诸座隅。常自体行焉。
衣取蔽体。不可留意于华侈。食取适中。不可快口于甘美。言笑不当喧哗而失中。动止不当粗率而愆度。须当以非法服不服。非法言不道。非德行不行。拳拳服膺也。
昔明道先生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至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刘元城坐必肩背竦直。体无欹侧。不少动身。至手足。亦不少移。管宁尝坐一木榻五十馀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茅容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容独跪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奇之。先师文敬公八十以后。终日俨然端跪。未尝顷刻平坐。此皆修身者之所当须臾不忘也。
刘元城问终身行己之要。温公曰。其诚乎。又曰。自不妄语始。刘公初甚易之。退自檃括。则言行矛盾者多。力行七年而后。言行一致。遇事。坦然有馀裕。
吕正献公自少寡嗜欲薄滋味。无疾言遽色窘步惰容。凡嬉笑俚近之言。未尝出诸口。于世利纷华声色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7H 页
游宴。以至博奕奇玩。淡然无所好。
刘宽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服。宽神色不异。徐言曰。羹烂汝手乎。其性度如此。
退溪先生未尝诟骂婢仆。如有失误。亦必教之曰。此事当如是。未尝变其辞气。
先师尝言尤庵先生在黄涧之冷泉。新寓草创。积书册于梁上横板。令学童考出其册。童堕板坠。挨打先生之鬓侧。书册乱散于房中。声甚骇震。在座皆惊遑起立。而先生无几微动色。徐问童曰汝伤乎。缓声呼婢。命馈烧酒。仍徐起整顿坠落之物。先生之定力如此矣。
事亲章(以下齐家)
孝为百行之源。故正家之道。孝敬为先。噫。孩提爱亲。天性然也。而物欲交蔽。失其本心。父子之间。便分物我。罔念生育之劬劳。只怨一时之少恩。先己后亲。世多有之。殊不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成教养。恩实罔极。竭力尽命。其何可报。日月如流。事亲难久。既没之后。伊谁为孝。为人子者。能知此理。则爱亲之心。油
刘宽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服。宽神色不异。徐言曰。羹烂汝手乎。其性度如此。
退溪先生未尝诟骂婢仆。如有失误。亦必教之曰。此事当如是。未尝变其辞气。
先师尝言尤庵先生在黄涧之冷泉。新寓草创。积书册于梁上横板。令学童考出其册。童堕板坠。挨打先生之鬓侧。书册乱散于房中。声甚骇震。在座皆惊遑起立。而先生无几微动色。徐问童曰汝伤乎。缓声呼婢。命馈烧酒。仍徐起整顿坠落之物。先生之定力如此矣。
事亲章(以下齐家)
孝为百行之源。故正家之道。孝敬为先。噫。孩提爱亲。天性然也。而物欲交蔽。失其本心。父子之间。便分物我。罔念生育之劬劳。只怨一时之少恩。先己后亲。世多有之。殊不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成教养。恩实罔极。竭力尽命。其何可报。日月如流。事亲难久。既没之后。伊谁为孝。为人子者。能知此理。则爱亲之心。油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7L 页
然自生。而于孝敬之道。思过半矣。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又能无忝所生。生顺死安然后。方可谓尽孝之道矣。小学明伦。己悉无欠。宜考检而躬行焉。
温凊定省之礼。唯诺应对之节。此是孝之粗且易也。有志于行者。孰不致力。而其或未能于此。则至于愉色婉容。养志谕道。至精且难之事。尚何望其能行乎。文王以贰尊至贵之身。朝夕二礼之外。日三朝之。况如我辈。岂敢取便而怠于奉亲乎。
父母若老而传家。则当勤干家事。竭心奉养。以修子职。虽不干家。亦当存心周旋。以图瀡滫可也。若夙夜一念。笃于忠养。则适口之味。亦可自然得之。吾诚果能殚竭。则甘旨虽或不继。亲亦安之。而我心无愧矣。至于家力所不逮。亦何以分外经营也。若少有非义苟得之物。不可耳。王延隆冬盛寒。体无全衣。而亲极滋味。吾每感泣于此。而愧其不能效此于亲在之日也。用天之时。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居乡。勤于耕稼。守其勤俭。以养其亲。毋致匮乏。是乃孝也。然若全忘文雅。埋头没身于营产。作一农夫而堕废儒业。亦岂孝哉。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又能无忝所生。生顺死安然后。方可谓尽孝之道矣。小学明伦。己悉无欠。宜考检而躬行焉。
温凊定省之礼。唯诺应对之节。此是孝之粗且易也。有志于行者。孰不致力。而其或未能于此。则至于愉色婉容。养志谕道。至精且难之事。尚何望其能行乎。文王以贰尊至贵之身。朝夕二礼之外。日三朝之。况如我辈。岂敢取便而怠于奉亲乎。
父母若老而传家。则当勤干家事。竭心奉养。以修子职。虽不干家。亦当存心周旋。以图瀡滫可也。若夙夜一念。笃于忠养。则适口之味。亦可自然得之。吾诚果能殚竭。则甘旨虽或不继。亲亦安之。而我心无愧矣。至于家力所不逮。亦何以分外经营也。若少有非义苟得之物。不可耳。王延隆冬盛寒。体无全衣。而亲极滋味。吾每感泣于此。而愧其不能效此于亲在之日也。用天之时。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居乡。勤于耕稼。守其勤俭。以养其亲。毋致匮乏。是乃孝也。然若全忘文雅。埋头没身于营产。作一农夫而堕废儒业。亦岂孝哉。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8H 页
为子之道。事当禀命。毋敢自专。借贷与受。如书册器用之物。亦不可私自出纳也。父母所坐卧上马处。亦不可犯之也。
事亲之际。爱敬兼至为难。若不和愉其色。巽顺其言。是不能悦亲。若不执玉奉盈。洞洞属属。以伺其意。是为慢亲。如此则虽日用三牲之养。不得为孝矣。可不勉哉。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故父母之过。皆当认为己过曰。我若能谕父母于道。则何以至此。务积诚意。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父母之志。或有不从。则起敬起孝。反覆开陈。必期于听从宜矣。真西山曰。平时能以理开晓其亲。置之无过之地。其视有过而后谏者。功相百矣。为人子者。当以此存心。
疾病者。死生所系。况父母有疾。尤当如何。舍置他事。惟问医剂药为务。虽罄财产。惟以复常为期。古人之笑不至矧。一饭亦饭。其至诚可见。
昔王祥剖冰求鱼。双鲤跃出。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以供其继母。庾黔娄当其父泄痢。欲知差剧。至于尝粪。稽颡北辰。求以身代。想其血诚。令人感泣。
先师尝于亲之久病。轮其床而转其房。以畅其郁。绳
事亲之际。爱敬兼至为难。若不和愉其色。巽顺其言。是不能悦亲。若不执玉奉盈。洞洞属属。以伺其意。是为慢亲。如此则虽日用三牲之养。不得为孝矣。可不勉哉。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故父母之过。皆当认为己过曰。我若能谕父母于道。则何以至此。务积诚意。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父母之志。或有不从。则起敬起孝。反覆开陈。必期于听从宜矣。真西山曰。平时能以理开晓其亲。置之无过之地。其视有过而后谏者。功相百矣。为人子者。当以此存心。
疾病者。死生所系。况父母有疾。尤当如何。舍置他事。惟问医剂药为务。虽罄财产。惟以复常为期。古人之笑不至矧。一饭亦饭。其至诚可见。
昔王祥剖冰求鱼。双鲤跃出。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以供其继母。庾黔娄当其父泄痢。欲知差剧。至于尝粪。稽颡北辰。求以身代。想其血诚。令人感泣。
先师尝于亲之久病。轮其床而转其房。以畅其郁。绳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8L 页
其被而揭于屋。不使压体。敛啖居处。恒适亲志。其临没遗言曰。汝之侍病之恩。何可报也。先师之至孝如此。
事亲之节。送死为大。亲丧。可不自尽其诚乎。附身附棺之物。须于平时。月制岁制。尽心备礼。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财或不足。礼无以备。则惟当尽其哀敬。极其诚孝而已。凡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馀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也。
丧礼。朱子家礼,沙溪备要。纤悉无馀。当预讲而勉尽之也。凡居丧者。馈奠馀暇。必读礼书。以遵其节文。俾免违礼之悔也。
地理之说。渺茫难知。方位水破吉凶祸福之言。虽不可信。而历观迁葬之家。地中吉凶水火温冷之验。分明有之。为人子者。固不可以利后为心。而然亦当以安神为念。豫积诚意。必求吉穴也。福人逢吉地。固有其理。而亦岂有不求而自至。无诚而自得者哉。余观自古有德者。必有冥骘而得地之验。以此言。则世之凭势藉货。图夺人山者。若有天理。岂能得吉地乎。切宜戒之。
栗谷曰。返魂之后。各还其家。与妻子同处。礼防大坏。
事亲之节。送死为大。亲丧。可不自尽其诚乎。附身附棺之物。须于平时。月制岁制。尽心备礼。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财或不足。礼无以备。则惟当尽其哀敬。极其诚孝而已。凡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馀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也。
丧礼。朱子家礼,沙溪备要。纤悉无馀。当预讲而勉尽之也。凡居丧者。馈奠馀暇。必读礼书。以遵其节文。俾免违礼之悔也。
地理之说。渺茫难知。方位水破吉凶祸福之言。虽不可信。而历观迁葬之家。地中吉凶水火温冷之验。分明有之。为人子者。固不可以利后为心。而然亦当以安神为念。豫积诚意。必求吉穴也。福人逢吉地。固有其理。而亦岂有不求而自至。无诚而自得者哉。余观自古有德者。必有冥骘而得地之验。以此言。则世之凭势藉货。图夺人山者。若有天理。岂能得吉地乎。切宜戒之。
栗谷曰。返魂之后。各还其家。与妻子同处。礼防大坏。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9H 页
甚可寒心。自度一一从礼。则依礼返魂。若或未然。则因旧俗庐墓可也。此言当深体。而谨于男女之防宜矣。质美过礼。毁瘠伤生者。此虽可惜。而诚孝不至。不能从礼者。亦甚滔滔。窃谓居丧之节。其于居处饮食哀痛哭泣之节。当患其不及。而亦不可勉强踰礼。
余自十九岁。猝得痰癖痼疾。至老癃废。昔当父母丧。疾甚则从权。其他诸节。不能执礼。不孝之罪。可胜数哉。为我子孙者。当深戒之。
豺獭能祭。其性然也。祭祀之报。根于人情。故圣人制礼。以成其德。亲殁之后。若非祭享。何所致其诚乎。
子孙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故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散齐致齐。尽其五思之义。则乃见其所为齐者。而祭之日。必有见乎其位。必有闻乎容声。如在左右。如在其上。即此必有见必有闻。如在洋洋者。便是神之来格也。是以自齐之日及祭之时。专心想念所祭之人。而极其羹墙之诚然后。方有来格之验。祖考之著存。只在子孙之诚敬。不然则与不祭同也。当祭齐戒。其可忽乎。尝以此质于先师。则先师是之矣。
祭品宜称家有无。不在丰薄。而当务精洁。夫妇亲之。
余自十九岁。猝得痰癖痼疾。至老癃废。昔当父母丧。疾甚则从权。其他诸节。不能执礼。不孝之罪。可胜数哉。为我子孙者。当深戒之。
豺獭能祭。其性然也。祭祀之报。根于人情。故圣人制礼。以成其德。亲殁之后。若非祭享。何所致其诚乎。
子孙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故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散齐致齐。尽其五思之义。则乃见其所为齐者。而祭之日。必有见乎其位。必有闻乎容声。如在左右。如在其上。即此必有见必有闻。如在洋洋者。便是神之来格也。是以自齐之日及祭之时。专心想念所祭之人。而极其羹墙之诚然后。方有来格之验。祖考之著存。只在子孙之诚敬。不然则与不祭同也。当祭齐戒。其可忽乎。尝以此质于先师。则先师是之矣。
祭品宜称家有无。不在丰薄。而当务精洁。夫妇亲之。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39L 页
而不可委之婢使也。
昔赵重峰递报恩宰。入沃川山中。请行秋享于大夫人。则曰。归家之日。贷米于邻。则汝何以备祭需。对曰。若得命则自当办力。遂许之。及其行祭。惟粟米切饼瓜菜饭羹而已。尤庵曰。贫家当效重峰云。
外王父家本至贪。而大敛穷春。亦常备饭羹而祭之曰。吾邻有一亲旧怕言曰。祭当丰备而颁胙于邻里。窃笑贫者之薄祭。故饥年难办。则阙而不享。此人之事非矣。自今观之。外从多兄弟。而阙享之邻人。则几至绝嗣。永锡之经训。信不诬矣。李高城栻,金宁海栽每当祭时。饼饭米舂精。亦尝亲检云矣。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是谓孝。不亏其体。不辱其身。是之谓全。故忠养慎终追远三者。虽为孝之大节。而又必践形尽伦。如圣人然后。方为孝之极功。彼不谨言行。不懋学业者。皆是忘父母者也。
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以此观之。必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然后。可以广其孝矣。
友爱章
兄弟同胞。受之父母。分形连气。无异一身。孩提知爱。出于良知。荣悴甘苦。宁间彼我。倘或饥饱寒温。不与
昔赵重峰递报恩宰。入沃川山中。请行秋享于大夫人。则曰。归家之日。贷米于邻。则汝何以备祭需。对曰。若得命则自当办力。遂许之。及其行祭。惟粟米切饼瓜菜饭羹而已。尤庵曰。贫家当效重峰云。
外王父家本至贪。而大敛穷春。亦常备饭羹而祭之曰。吾邻有一亲旧怕言曰。祭当丰备而颁胙于邻里。窃笑贫者之薄祭。故饥年难办。则阙而不享。此人之事非矣。自今观之。外从多兄弟。而阙享之邻人。则几至绝嗣。永锡之经训。信不诬矣。李高城栻,金宁海栽每当祭时。饼饭米舂精。亦尝亲检云矣。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是谓孝。不亏其体。不辱其身。是之谓全。故忠养慎终追远三者。虽为孝之大节。而又必践形尽伦。如圣人然后。方为孝之极功。彼不谨言行。不懋学业者。皆是忘父母者也。
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以此观之。必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然后。可以广其孝矣。
友爱章
兄弟同胞。受之父母。分形连气。无异一身。孩提知爱。出于良知。荣悴甘苦。宁间彼我。倘或饥饱寒温。不与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0H 页
之均。则譬犹一身之中。左健而右痹。身心岂得安乎。兄弟和乐。则一家之情。无不相宜。妻子之乐。亦可长久。兄弟不和。则家庭之内。无非乖气。妻子之养。亦不能安其乐矣。
爱父母者。父母所爱。亦当爱之。兄弟不相爱者。不爱父母故也。父母所爱。虽犬马。亦当爱之。况父母之子乎。兄弟若有过失。则当精诚忠谏。期于感悟。不当拂言厉色。以失其和。象日以杀舜为事。而舜犹不藏怒不宿怨。大圣人至诚。果如何哉。
兄弟方其幼也。虽悖乱之性。未尝不相爱。而及其各妻其妻。各子其子。则虽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盖由于娣姒以异姓之疏节。量亲厚之恩故也。惟友悌深至。不为傍人之所移者。免于此患矣。
至诚友爱。当如杨津之曲尽恭谦。温公之护兄伯康。而血心感化。至如王览之涕泣抱兄。缪肜之闭户自挝。疾病相护。又如李绩之亲为煮粥。庾衮之独留不去。则岂但一时之敦睦。可为百世之师范。为之由己。岂可他求哉。
亲戚虽疏远。推其本则一而已。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睦然后。可谓不忘本矣。张公艺之九世
爱父母者。父母所爱。亦当爱之。兄弟不相爱者。不爱父母故也。父母所爱。虽犬马。亦当爱之。况父母之子乎。兄弟若有过失。则当精诚忠谏。期于感悟。不当拂言厉色。以失其和。象日以杀舜为事。而舜犹不藏怒不宿怨。大圣人至诚。果如何哉。
兄弟方其幼也。虽悖乱之性。未尝不相爱。而及其各妻其妻。各子其子。则虽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盖由于娣姒以异姓之疏节。量亲厚之恩故也。惟友悌深至。不为傍人之所移者。免于此患矣。
至诚友爱。当如杨津之曲尽恭谦。温公之护兄伯康。而血心感化。至如王览之涕泣抱兄。缪肜之闭户自挝。疾病相护。又如李绩之亲为煮粥。庾衮之独留不去。则岂但一时之敦睦。可为百世之师范。为之由己。岂可他求哉。
亲戚虽疏远。推其本则一而已。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睦然后。可谓不忘本矣。张公艺之九世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0L 页
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崔孝芬,李宗谔之家法。此诚姻睦之柯则。可不勉哉。韦员外家花树会。亦后人之所当效也。至亲之间。相与娱悦。则情意孚矣。我国栗谷先生朔望率家众。会于堂上。读正家之法。此尤当效行者也。
刑妻章
世之议婚姻者。惟取富贵而厌贫贱。已成夷虏论财之风。人固有先贫而后富。先贵而后贱者。莫非命也。此何足数哉。婿与妇之贤否。所宜先察。而但闺中之性行。童年之器局。诚难细知。惟当观其父母与家法以决之。而末后成败。付之于天可也。且司马温公家。必待男女既长然后议婚。既通书不数月行礼。未尝幼时约婚。致有后来有故难处之弊。此当效法也。
亲迎之礼。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而礼废已久。讲行甚鲜。必须两家相议。行亲迎之礼可也。
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故家之兴丧。系乎闺门。然夫唱妇随。乃礼之常。刑妻之道。修己而已。必须言语动作。一循乎礼。以尽修己之工。而夫妇之间。不失礼敬。以正齐家之本然后。内外自正而家事可理矣。若不先修己。自反多愧。而衽席之上。纵欲
刑妻章
世之议婚姻者。惟取富贵而厌贫贱。已成夷虏论财之风。人固有先贫而后富。先贵而后贱者。莫非命也。此何足数哉。婿与妇之贤否。所宜先察。而但闺中之性行。童年之器局。诚难细知。惟当观其父母与家法以决之。而末后成败。付之于天可也。且司马温公家。必待男女既长然后议婚。既通书不数月行礼。未尝幼时约婚。致有后来有故难处之弊。此当效法也。
亲迎之礼。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而礼废已久。讲行甚鲜。必须两家相议。行亲迎之礼可也。
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故家之兴丧。系乎闺门。然夫唱妇随。乃礼之常。刑妻之道。修己而已。必须言语动作。一循乎礼。以尽修己之工。而夫妇之间。不失礼敬。以正齐家之本然后。内外自正而家事可理矣。若不先修己。自反多愧。而衽席之上。纵欲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1H 页
失仪。则已失正家之本。何能仪表于一家乎。故易家人卦注曰。所贵治家。正己为法。持身谨严而无少纵弛。则家人自然有所严惮而不敢踰越。有所观感而率归于正。子思子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旨哉言乎。
子曰。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夫和而制以义然后。妻顺而承以正也。和则不至于怨。义则不至于不逊也。故夫妇之间。和而静正。乃常处可久之道。近而亵狎。则玩侮乖离之所自生也。
教妇初来。先贤格言。勖帅以敬。礼经垂训。初来之时。易溺于情爱。勖帅之道。莫过于相敬。若能自初相敬。妻必观感自饬。而初或昵狎。后欲相敬。则必须与妻相戒。渐去前习可也。
妇人能孝友于夫家者。虽出于天性。然妇之于夫家。义合而情疏。故惟孝惟友。惟夫之从。观感服行。惟夫之视。夫以天伦之属。若不孝友。则妻以义合之亲。岂能独贤乎。故必须与妻相劝。以孝友笃行。而若不遵行。则子虽甚宜其妻。出。若能善事父母。则子虽不宜其妻。当行夫妇之礼焉。
陈孝妇十六而嫁。未有子。其夫当行戍。属孝妇曰。
子曰。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夫和而制以义然后。妻顺而承以正也。和则不至于怨。义则不至于不逊也。故夫妇之间。和而静正。乃常处可久之道。近而亵狎。则玩侮乖离之所自生也。
教妇初来。先贤格言。勖帅以敬。礼经垂训。初来之时。易溺于情爱。勖帅之道。莫过于相敬。若能自初相敬。妻必观感自饬。而初或昵狎。后欲相敬。则必须与妻相戒。渐去前习可也。
妇人能孝友于夫家者。虽出于天性。然妇之于夫家。义合而情疏。故惟孝惟友。惟夫之从。观感服行。惟夫之视。夫以天伦之属。若不孝友。则妻以义合之亲。岂能独贤乎。故必须与妻相劝。以孝友笃行。而若不遵行。则子虽甚宜其妻。出。若能善事父母。则子虽不宜其妻。当行夫妇之礼焉。
陈孝妇十六而嫁。未有子。其夫当行戍。属孝妇曰。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1L 页
我生死未可知。汝肯养老母乎。妇曰诺。而纺绩以养其姑。夫死三年后。父母欲嫁之。则曰。养人老母而不能卒。许人以诺而不能信。何以立于世。欲自杀。父母不敢夺志。遂卒养其姑。而生事葬祭尽力焉。此虽孝妇之贤。而亦其夫之孝。有以感之也。
汉时桓少君之父。奇鲍宣而妻以少君。宣见其装送甚盛。不悦曰。吾甚贫贱。不敢当盛礼。少君曰。父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妾侍巾栉。惟命是从。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后。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此虽少君之贤。而亦鲍宣之清苦。有以化之也。
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梁鸿之妻德耀举案齐眉。凡非冀缺,梁鸿刑妻以敬。而贤妻相信。已成家法耶。敬德之聚也。仁之则也。齐家也何有。
关雎窈窕。美圣姒之德。非鸡则鸣。赞齐妃之贤。幽闲静正。不留逸欲。岂非妇德之可则者耶。哲妇倾城。刺褒姒之致乱。车声辚辚。著南子之蛊君。艳色多言。听慧行乱。岂非女恶之可戒者耶。故妇人以无非无仪为善而已。色美才哲。足为蛊心丧德之斧斤。君子所宜先知焉。
汉时桓少君之父。奇鲍宣而妻以少君。宣见其装送甚盛。不悦曰。吾甚贫贱。不敢当盛礼。少君曰。父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妾侍巾栉。惟命是从。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后。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此虽少君之贤。而亦鲍宣之清苦。有以化之也。
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梁鸿之妻德耀举案齐眉。凡非冀缺,梁鸿刑妻以敬。而贤妻相信。已成家法耶。敬德之聚也。仁之则也。齐家也何有。
关雎窈窕。美圣姒之德。非鸡则鸣。赞齐妃之贤。幽闲静正。不留逸欲。岂非妇德之可则者耶。哲妇倾城。刺褒姒之致乱。车声辚辚。著南子之蛊君。艳色多言。听慧行乱。岂非女恶之可戒者耶。故妇人以无非无仪为善而已。色美才哲。足为蛊心丧德之斧斤。君子所宜先知焉。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2H 页
妇虽有智。无所敢自遂。令不出闺门。惟酒食是议。只当辅君子而已。若或牝鸡司晨。适足为厉阶而已矣。人家不和。多因妇言。盖女性褊塞。又其所谓舅姑伯叔妯娌。皆非自然天属。故为其夫者。苟无远识。则未免听信妇言。以至亲兄弟子侄积成嫌隙。甚至阋墙之变。可不惧哉。家间浸润之谗。或有涉于父子兄弟间事。非徒勿信。一切痛禁。使不更进可也。妇女之言。又多出于婢仆之间。其两口二舌。搆虚造谗。离间骨肉者。亦宜细察而严禁之。
正伦理笃恩爱。惟在谨严而已。内外之限须严截。男居外女居内。不相混杂而各从所事然后。凡事可理。虽婢仆男女。亦不可混杂。以致淫秽。苟不防闲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失长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害伦。无所不至。骨肉之间。不可以情胜礼。以恩夺义。严谨过刚。虽于人情。不能无伤。然此乃恩义之所以全也。易曰。妇子嘻嘻终吝。盖笑乐无节。乃法度之所由废。伦理之所由乱也。安能保其家乎。
一妻一妾。古虽有言。而卜姓之家。每多祸变。有妻得妾。因妒生事。贱产既生。害嫡多端。切勿取妾也。
大抵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然
正伦理笃恩爱。惟在谨严而已。内外之限须严截。男居外女居内。不相混杂而各从所事然后。凡事可理。虽婢仆男女。亦不可混杂。以致淫秽。苟不防闲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失长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害伦。无所不至。骨肉之间。不可以情胜礼。以恩夺义。严谨过刚。虽于人情。不能无伤。然此乃恩义之所以全也。易曰。妇子嘻嘻终吝。盖笑乐无节。乃法度之所由废。伦理之所由乱也。安能保其家乎。
一妻一妾。古虽有言。而卜姓之家。每多祸变。有妻得妾。因妒生事。贱产既生。害嫡多端。切勿取妾也。
大抵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然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2L 页
后。兄弟友而父母顺之。夫妇之间。有法度然后。推之政事。莫不理矣。
教子章
欲知人家之兴替。当观教子之能否。善导而子孙贤。则其家长远。不教而子孙愚。则其家㬥亡。豚犬无异。则多男奚赖。禽犊徒养。则美质何益。早教而善谕。使之笃学然后。可以习与成性而为佳子孙矣。
古者妇人妊子之时。寝食坐立。视听言动。一出于正。故生子。形容端正。才能过人。是之谓胎教。妻若有娠。则当劝戒焉。
教子。自能食能言。一依小学教之。而稍有知识。则先教以安详恭敬谦让。有不识尊卑长幼。则严诃禁之。横渠先生曰。男女从幼骄惰。到长益凶狠。只为未尝为子弟之事。故于其亲。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尚在。随所居所接而长。真格言也。
童子五六岁入学后。勿使下庭除门外。与杂儿游。涵泳优游于翰墨之场。则心神不至外驰。而有将就之效矣。且令日记古事。不拘今古。必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子路负米。叔敖阴德之类。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教子章
欲知人家之兴替。当观教子之能否。善导而子孙贤。则其家长远。不教而子孙愚。则其家㬥亡。豚犬无异。则多男奚赖。禽犊徒养。则美质何益。早教而善谕。使之笃学然后。可以习与成性而为佳子孙矣。
古者妇人妊子之时。寝食坐立。视听言动。一出于正。故生子。形容端正。才能过人。是之谓胎教。妻若有娠。则当劝戒焉。
教子。自能食能言。一依小学教之。而稍有知识。则先教以安详恭敬谦让。有不识尊卑长幼。则严诃禁之。横渠先生曰。男女从幼骄惰。到长益凶狠。只为未尝为子弟之事。故于其亲。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尚在。随所居所接而长。真格言也。
童子五六岁入学后。勿使下庭除门外。与杂儿游。涵泳优游于翰墨之场。则心神不至外驰。而有将就之效矣。且令日记古事。不拘今古。必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子路负米。叔敖阴德之类。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3H 页
人必自幼。有所敬而不肆。有所畏而不放然后。能动心忍性。进德修业焉。十岁后。当择严师受业。同学之类。亦必取端谨笃厚者而处之。不可与轻妄嬉游者同业。以丧其性也。
古之教子。内而严父兄。外而贤师友。已自幼稚之时。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自家庭之内。以至乡塾闾巷。所闻所见所行。无非正言正人正道也。犹生长于齐。不得不齐言也。故化与心成。中道若性。今世之教子。自童幼之时。养之不以其正。所教诲者。不过记诵文辞之间。而未尝开之以仁孝之道。所见所闻者。无非轻薄骄奢之事。而未尝导之以礼义之行。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如是而望后进之学成业进。岂不难哉。而况此土瘠贫穷。汨于口腹。变年以来。尤无振作之气。为父兄者。不能教其子。为学业者。不能尽其才。科学之习。亦无其人。笃行之事。何可复见。间或有质美可为之人。而染于习俗。无成就之望。可胜惜哉。吾家自参奉公以后无冠冕。惟以文行。幸保门户。不绝如线。而至于汝辈。行谊文学。坠落无馀。此不但汝父贫穷贞疾。教督不动(一作勤)之致。亦由于汝辈禀才鲁钝。志气怠惰之故也。为
古之教子。内而严父兄。外而贤师友。已自幼稚之时。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自家庭之内。以至乡塾闾巷。所闻所见所行。无非正言正人正道也。犹生长于齐。不得不齐言也。故化与心成。中道若性。今世之教子。自童幼之时。养之不以其正。所教诲者。不过记诵文辞之间。而未尝开之以仁孝之道。所见所闻者。无非轻薄骄奢之事。而未尝导之以礼义之行。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如是而望后进之学成业进。岂不难哉。而况此土瘠贫穷。汨于口腹。变年以来。尤无振作之气。为父兄者。不能教其子。为学业者。不能尽其才。科学之习。亦无其人。笃行之事。何可复见。间或有质美可为之人。而染于习俗。无成就之望。可胜惜哉。吾家自参奉公以后无冠冕。惟以文行。幸保门户。不绝如线。而至于汝辈。行谊文学。坠落无馀。此不但汝父贫穷贞疾。教督不动(一作勤)之致。亦由于汝辈禀才鲁钝。志气怠惰之故也。为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3L 页
父之愧。予固深矣。而忝先之过。汝岂免哉。诗礼之先业莫传。继述之诚孝有缺。吾与汝何面目。见祖先于泉下乎。昔梁忠义四十。读书山堂。卫武公九十。犹自警。今汝辈则俱是少年矣。惟愿厉志改图。发愤攻业。则躬耕养老。虽未能刻苦。亦岂无分寸之进哉。毋复效尤于汝父。且勤训诲于子孙。克修籯金之业。以副予老舐之怀也。
勤检章
克勤克俭。治家之本。勤者无怠之称。俭者节约之谓也。余观王业之成败。未尝不由于勤惰。则成事功者。勤而已。富家之兴丧。未尝不由于奢俭。则制恒产者。俭而已。寒薄之家。愚滞之品。其可不勤而能干事务乎。不俭滥费而能保生业乎。先世勤俭。立其产业。而不肖子孙。隋其四体。不能俭约。或博奕饮酒。或杂技纵欲。累代祖业。一朝荡尽。后虽追悔。何益之有。笃学立身。以光祖烈者。其贤大矣。而勤身节用。得保基业者。亦云孝矣。宜勉戒之。
夙兴夜寐。寸阴是惜。男则读书治家。女则纺绩织纴。以至童仆。毋使惰慢。则事无弛缓不理之患矣。量度家用。用度是节。衣取蔽体。食取克腹。而以至宾祭。亦
勤检章
克勤克俭。治家之本。勤者无怠之称。俭者节约之谓也。余观王业之成败。未尝不由于勤惰。则成事功者。勤而已。富家之兴丧。未尝不由于奢俭。则制恒产者。俭而已。寒薄之家。愚滞之品。其可不勤而能干事务乎。不俭滥费而能保生业乎。先世勤俭。立其产业。而不肖子孙。隋其四体。不能俭约。或博奕饮酒。或杂技纵欲。累代祖业。一朝荡尽。后虽追悔。何益之有。笃学立身。以光祖烈者。其贤大矣。而勤身节用。得保基业者。亦云孝矣。宜勉戒之。
夙兴夜寐。寸阴是惜。男则读书治家。女则纺绩织纴。以至童仆。毋使惰慢。则事无弛缓不理之患矣。量度家用。用度是节。衣取蔽体。食取克腹。而以至宾祭。亦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4H 页
定规模。则财无绝乏难继之忧矣。司马公居家杂仪。所谓谨守礼法。以御家众。分职责成。而量入为出。均给衣食及吉凶之费。常须稍存嬴馀等训语。宜谨遵而行之。
先妣常曰。寒士之妇。岂可安逸而华侈乎。夙夜孜孜。未尝少懈。自奉甚薄。不厌匏葍。见人文绣。亦无歆艳色。中岁起家。衣食自足。凡我子孙。宜先妣之嗣也。
退溪先生农桑庶务。未尝失时。量入为出。以备不虞。箪瓢屡空。环堵萧然。不蔽风雨。人所难堪。而处之裕如。每食不过数三器。盘中只茄叶菁根海藿。无馀物。尝曰。我真福薄。啖厚味则气如痞滞。啖苦淡然后。方利肠胃矣。
尝往岭南。闻安东之士。勤于监农及读书。至有挟书而观耨者。秋冬则计其收入。先置农时种粮。然后取其馀财。备纳官租。而节略过冬。读书不掇。习俗已成。故世称安东储积。盖本于先贤之遗风云尔。
居乡章(以下处世)
易旅卦九二象传曰。在旅而过刚自高。致困灾之道也。盖过刚则㬥戾而无和顺。自高则矫亢而人不附。
先妣常曰。寒士之妇。岂可安逸而华侈乎。夙夜孜孜。未尝少懈。自奉甚薄。不厌匏葍。见人文绣。亦无歆艳色。中岁起家。衣食自足。凡我子孙。宜先妣之嗣也。
退溪先生农桑庶务。未尝失时。量入为出。以备不虞。箪瓢屡空。环堵萧然。不蔽风雨。人所难堪。而处之裕如。每食不过数三器。盘中只茄叶菁根海藿。无馀物。尝曰。我真福薄。啖厚味则气如痞滞。啖苦淡然后。方利肠胃矣。
尝往岭南。闻安东之士。勤于监农及读书。至有挟书而观耨者。秋冬则计其收入。先置农时种粮。然后取其馀财。备纳官租。而节略过冬。读书不掇。习俗已成。故世称安东储积。盖本于先贤之遗风云尔。
居乡章(以下处世)
易旅卦九二象传曰。在旅而过刚自高。致困灾之道也。盖过刚则㬥戾而无和顺。自高则矫亢而人不附。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4L 页
处众如是。必致困灾矣。居乡之道。亦宜以此戒之。
孔子居乡党。恂恂如也。其言似不能言者。古语曰。居乡若处子。乡党是父兄宗族所居。若或不自谨慎。则得罪必矣。圣人犹谨。况凡人可不十分戒慎哉。
接人。当务和敬。乡里之人。其善者当亲近通情。而其不善者待之泛然。不相往来而已。亦不可扬其恶而取怨怒也。
侍乡党长老。当小心谨言。随问敬对。见朋友。则当讲讨文字义理。见幼者。当谆谆言孝悌忠信。诱掖向善。见乡人。当循例应接。而至于他人过恶。朝庭得失。邑宰是非。财利女色鄙亵俚俗之谈。切不可挂口。
乡邻患难。当极力救之。一遵吕氏乡约为之。而或有侵人害物之事。切不可为。虽里汉贱隶。不当以威势一毫侵渔。如岁时屠牛之肉。不可勒给。锄役借力。粪田助求等事。亦不当无故为之。以取怨谤。凡事欲利于己。必害于物矣。
退溪先生常守静端居。未尝出入。而若斯文雅饮。里社集会。亦时往焉。吉凶庆吊。近必亲往。远必使人致礼。至老不废。乡人宴饮之请。若无故。未尝不赴。虽卑行小子。无不开颜温语。尽其欢洽。饮酒。只浃洽而已。
孔子居乡党。恂恂如也。其言似不能言者。古语曰。居乡若处子。乡党是父兄宗族所居。若或不自谨慎。则得罪必矣。圣人犹谨。况凡人可不十分戒慎哉。
接人。当务和敬。乡里之人。其善者当亲近通情。而其不善者待之泛然。不相往来而已。亦不可扬其恶而取怨怒也。
侍乡党长老。当小心谨言。随问敬对。见朋友。则当讲讨文字义理。见幼者。当谆谆言孝悌忠信。诱掖向善。见乡人。当循例应接。而至于他人过恶。朝庭得失。邑宰是非。财利女色鄙亵俚俗之谈。切不可挂口。
乡邻患难。当极力救之。一遵吕氏乡约为之。而或有侵人害物之事。切不可为。虽里汉贱隶。不当以威势一毫侵渔。如岁时屠牛之肉。不可勒给。锄役借力。粪田助求等事。亦不当无故为之。以取怨谤。凡事欲利于己。必害于物矣。
退溪先生常守静端居。未尝出入。而若斯文雅饮。里社集会。亦时往焉。吉凶庆吊。近必亲往。远必使人致礼。至老不废。乡人宴饮之请。若无故。未尝不赴。虽卑行小子。无不开颜温语。尽其欢洽。饮酒。只浃洽而已。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5H 页
乡人志学者。或耻随品官之列。先生遂援据古今而极卞之曰。乡之所贵者齿也。虽居下。于礼于义。有何不可乎。
先君尝教不肖曰。人虽侮辱。无损于我。不必计较曲直。争诘是非。毕竟彼必当自悔摧谢矣。古语曰。柔能胜刚。弱能制强。人虽谓我柔弱。我当胜彼之彊梁矣。不肖遵守此训。累见其验。颜子之犯而不校。岂非后人之所当学哉。
先师尝曰。调役租赋。当先邻里而输之。不可有所稽留者。郭趱为宣城宰曰。此县租赋。吾无忧矣。退溪先生先人备纳。乡里小民。畏其义而争自来纳。先生之事。穷居者所当法也。
退溪所居地溪流。引灌于十里外。而远者旱不得润。先生曰。是我燥沓在其上而灌之故也。即田其沓而不溉。其推恕及人如此。
不虞之毁不足恤。过实之誉不足喜。我有可毁之行。则反省改之。而我本无过。则彼之虚谤。何足较哉。我有可誉之善。则彼言当矣。而我本无善。则人之虚誉。反为羞耻。士之修行。不必动于毁誉也。
校庠乃章甫藏修之所。而士风日偷。乡战成习。三百
先君尝教不肖曰。人虽侮辱。无损于我。不必计较曲直。争诘是非。毕竟彼必当自悔摧谢矣。古语曰。柔能胜刚。弱能制强。人虽谓我柔弱。我当胜彼之彊梁矣。不肖遵守此训。累见其验。颜子之犯而不校。岂非后人之所当学哉。
先师尝曰。调役租赋。当先邻里而输之。不可有所稽留者。郭趱为宣城宰曰。此县租赋。吾无忧矣。退溪先生先人备纳。乡里小民。畏其义而争自来纳。先生之事。穷居者所当法也。
退溪所居地溪流。引灌于十里外。而远者旱不得润。先生曰。是我燥沓在其上而灌之故也。即田其沓而不溉。其推恕及人如此。
不虞之毁不足恤。过实之誉不足喜。我有可毁之行。则反省改之。而我本无过。则彼之虚谤。何足较哉。我有可誉之善。则彼言当矣。而我本无善。则人之虚誉。反为羞耻。士之修行。不必动于毁誉也。
校庠乃章甫藏修之所。而士风日偷。乡战成习。三百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5L 页
六十州。滔滔皆然。而士流之自好者。举皆染迹。岂不可嘅也哉。春秋享礼。虽当一参将事之列。以观俎豆之礼。而切勿随流出入。带任往来。自取訾谤也。
交友章
交者所以辅仁也。自天子至于匹夫。莫不待友以成其德。故既能自修。而又当择友焉。然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择友。必取学问有道之士。方严直谅之资。而讲论同业。虚受规戒。若谄佞不直。怠慢好嬉。损于己者。不可交也。
学问之士。必友学问之士。科学之人。必求科学之人。清介者与清介者交。凡俗者与凡俗者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理势然也。我若志于道而勤于学。则德必有邻。朋来自远。而苟或志趣卑凡。不能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
切偲责善。朋友之道也。然我之有过。友若警告而能攻我失。则当喜而虚受。勿示詑詑之色。彼之有过。我屡责勉而终不听从。则亦当止而毋烦。勿致数疏之辱。此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
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非师友则无以有之。故古之
交友章
交者所以辅仁也。自天子至于匹夫。莫不待友以成其德。故既能自修。而又当择友焉。然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择友。必取学问有道之士。方严直谅之资。而讲论同业。虚受规戒。若谄佞不直。怠慢好嬉。损于己者。不可交也。
学问之士。必友学问之士。科学之人。必求科学之人。清介者与清介者交。凡俗者与凡俗者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理势然也。我若志于道而勤于学。则德必有邻。朋来自远。而苟或志趣卑凡。不能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
切偲责善。朋友之道也。然我之有过。友若警告而能攻我失。则当喜而虚受。勿示詑詑之色。彼之有过。我屡责勉而终不听从。则亦当止而毋烦。勿致数疏之辱。此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
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非师友则无以有之。故古之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6H 页
人事师。必伦于君父。无犯无隐。服勤至死。心丧三年。接友。必比于兄弟。贵相知心。久而敬之。死生与同。其义顾不重欤。惜乎。人心日讹。师友道丧。一言之不合。细故之相拂。背师弃友。比比有之。岂不为识者之寒心哉。
禹拜昌言。仲由喜间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又颜子之所从事也。以圣贤之德。取诸人以为善。犹尚如此。而况以常人之资。可不求益于人而望助于友哉。学者当以大禹,颜渊,子路为法焉。而见人嘉言善行。亦当敬慕而记录。思与之齐而已。
圣人所谓毋友不如己者。但言不可求不如己者而已。或不如己者来而求我。则又焉得而却之。世之人好友其不胜己。而不好友其胜己者。故圣人为如此者而言之耳。
朋友若有不善。忠告而善导之。至再至三。终不信听。自是当疏。而若非大故。则不必峻切。而但疏之以渐而已。毋失其故旧之谊可也。昔吾夫子不忍弃原壤也。
不获乎友。无以行世。而不诚乎身。无以获友。世间何事。无诚可做。而在乎交友。尤当主信。言而失信。友亦
禹拜昌言。仲由喜间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又颜子之所从事也。以圣贤之德。取诸人以为善。犹尚如此。而况以常人之资。可不求益于人而望助于友哉。学者当以大禹,颜渊,子路为法焉。而见人嘉言善行。亦当敬慕而记录。思与之齐而已。
圣人所谓毋友不如己者。但言不可求不如己者而已。或不如己者来而求我。则又焉得而却之。世之人好友其不胜己。而不好友其胜己者。故圣人为如此者而言之耳。
朋友若有不善。忠告而善导之。至再至三。终不信听。自是当疏。而若非大故。则不必峻切。而但疏之以渐而已。毋失其故旧之谊可也。昔吾夫子不忍弃原壤也。
不获乎友。无以行世。而不诚乎身。无以获友。世间何事。无诚可做。而在乎交友。尤当主信。言而失信。友亦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6L 页
无惮而失信乎我。事而无实。友亦无诚而无实乎我。其可以行乎世而做事乎。当实践其言。实尽其心。而猛察其谋而不忠乎。交而不信乎。须如曾子之三省也。
道义之交。淡如水而愈久愈敬。势利之交。甘如蜜而久则敬衰。不谄不渎。摄以威仪而相观以善。故淡如水者。始终能全。拍肩执袂。酒食游戏而惟利是视。故甘如蜜者。利尽则疏。夫子之称晏平仲善与人交者。岂非敬之一字乎。
责人厚而莫之应。则交所以难全。所求乎朋友者。当先施之。而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可也。
壬辰乱。五代祖参奉公之友郑公智男遭艰。而倭人充斥于邻近。参奉公曰。郑丧未入于棺。吾岂可以先去乎。遂令家人先避。而躬留护丧。待其殡而后行。此岂非人所难能者乎。
先师尝曰。家亲借小学于安山梧里李仁复家先世。而未及还家之际。遭丙子胡乱。背负其册而避寓大阜岛。乱定后还归之。李家异之。以近思录一帙。谢其诚意云。朋友之间。虽微物细事。当如是诚实。后人之所当法也。
道义之交。淡如水而愈久愈敬。势利之交。甘如蜜而久则敬衰。不谄不渎。摄以威仪而相观以善。故淡如水者。始终能全。拍肩执袂。酒食游戏而惟利是视。故甘如蜜者。利尽则疏。夫子之称晏平仲善与人交者。岂非敬之一字乎。
责人厚而莫之应。则交所以难全。所求乎朋友者。当先施之。而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可也。
壬辰乱。五代祖参奉公之友郑公智男遭艰。而倭人充斥于邻近。参奉公曰。郑丧未入于棺。吾岂可以先去乎。遂令家人先避。而躬留护丧。待其殡而后行。此岂非人所难能者乎。
先师尝曰。家亲借小学于安山梧里李仁复家先世。而未及还家之际。遭丙子胡乱。背负其册而避寓大阜岛。乱定后还归之。李家异之。以近思录一帙。谢其诚意云。朋友之间。虽微物细事。当如是诚实。后人之所当法也。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7H 页
固穷章
处于贫贱而安静自守恬然。若将终身者。固穷之道也。此所谓身虽否而道之亨也。
士之高尚其志者有三。怀道抱德。不遇于时。而高洁自守者。伊尹,吕尚之类是也。量能度德。安于独善者。徐孺子,申屠蟠之类是也。有不屑天下之事。遁世长往者。严光,周党之类是也。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而皆自高尚其事。安贫固穷者也。遁世长往。固非儒者之所贵。而其与趋势媚灶。媒荣求进者。果如何也。士之计穷才短。不能营画者。自谓安于贫贱。而其实未肯安之也。必能真知义理之乐于刍豢然后。乃能无慕富贵之心而安于贫贱也。
常自点检警省曰。每事必求合宜。不幸困穷而死。有不暇恤。但当成就一个是而已。如此为心。则心之所存。恒在义理。虽当大困阨。惟致命遂志而已。亦不知有人之是非向背矣。宁有愧怍哉。
常以不忘在沟壑为心。则道义重而计较死生之心轻矣。以咬菜根为安。则必不犯义而役志。营营以求食矣。
学者惟知义与命而已。当困穷之时。既尽其义。而犹
处于贫贱而安静自守恬然。若将终身者。固穷之道也。此所谓身虽否而道之亨也。
士之高尚其志者有三。怀道抱德。不遇于时。而高洁自守者。伊尹,吕尚之类是也。量能度德。安于独善者。徐孺子,申屠蟠之类是也。有不屑天下之事。遁世长往者。严光,周党之类是也。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而皆自高尚其事。安贫固穷者也。遁世长往。固非儒者之所贵。而其与趋势媚灶。媒荣求进者。果如何也。士之计穷才短。不能营画者。自谓安于贫贱。而其实未肯安之也。必能真知义理之乐于刍豢然后。乃能无慕富贵之心而安于贫贱也。
常自点检警省曰。每事必求合宜。不幸困穷而死。有不暇恤。但当成就一个是而已。如此为心。则心之所存。恒在义理。虽当大困阨。惟致命遂志而已。亦不知有人之是非向背矣。宁有愧怍哉。
常以不忘在沟壑为心。则道义重而计较死生之心轻矣。以咬菜根为安。则必不犯义而役志。营营以求食矣。
学者惟知义与命而已。当困穷之时。既尽其义。而犹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7L 页
不免焉则是命也。知命则贫贱而不移。阨穷而无闷。而行吾义而已。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陨穫于困厄。而丧其操守必矣。
穷须忍。忍之熟则自无戚戚之念矣。熟之何由。若能日诵圣贤之书。玩心高明之域。则庶可以心有所乐。忘其穷矣。不然则不堪其忧。未免堕坑落堑矣。
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吕舍人诗曰。逢人更有求。所以百事非。今之不能安贫者。其气销屈。全无知耻。求乞于人。无所不至。求之不得。徒见厌薄于人。人须养廉耻之心。则能有所不为矣。
昔先师当丙子大敛。金公构以情厚三从之亲。为度支。主管发卖。一家皆请得。以为图活之计。家间白于先生。请随众嘱之。先师以为不可屈意而请于人。遂不许。先师之坚确。可为百世之师矣。
子曰。小人穷斯滥矣。古人曰。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学者工夫。政当于此用力。若动于贫窭而丧其所守。则焉用学问为哉。家贫者不可较利害计丰约。以为心术之害。只可免于饥寒。勤力其中而已。君子忧道。不忧贫也。
仕宦章
穷须忍。忍之熟则自无戚戚之念矣。熟之何由。若能日诵圣贤之书。玩心高明之域。则庶可以心有所乐。忘其穷矣。不然则不堪其忧。未免堕坑落堑矣。
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吕舍人诗曰。逢人更有求。所以百事非。今之不能安贫者。其气销屈。全无知耻。求乞于人。无所不至。求之不得。徒见厌薄于人。人须养廉耻之心。则能有所不为矣。
昔先师当丙子大敛。金公构以情厚三从之亲。为度支。主管发卖。一家皆请得。以为图活之计。家间白于先生。请随众嘱之。先师以为不可屈意而请于人。遂不许。先师之坚确。可为百世之师矣。
子曰。小人穷斯滥矣。古人曰。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学者工夫。政当于此用力。若动于贫窭而丧其所守。则焉用学问为哉。家贫者不可较利害计丰约。以为心术之害。只可免于饥寒。勤力其中而已。君子忧道。不忧贫也。
仕宦章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8H 页
古之仕者。学优则仕。而未尝自求也。必待为上者求而用之。而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今之仕者。其未仕也。未能学道。而惟仕是急。既仕也。惟恐失之。贪躁不止。古之仕者。将以行其道也。与道屈伸。故身与道俱全。今之仕者。欲贵其身而已。不知有道。故卒至于危其身。可不惧哉。
今世仕进。科举一途而已。循父母之命。为门户之计者。不免从事于时文。则亦当勤其工而精其艺。以俟天命。而不可较计得失。躁竞纷纭。以害其心术也。朱夫子曰。不是科举累人。自是人累科举。得失利害。置之度外。虽日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圣人复起。亦不免应举。岂能累圣人耶。旨哉言乎。
科举理学。可以并行而不悖。朱夫子书曰。日则举业。夜则看书。如此两全。又曰。先要分别科业与读书孰轻孰重。若读书上有七分志。科举上有三分。犹自可也。科举七分。读书三分。将来必被他胜却。况全是科举耶。又曰。一月之间。十日事举业。亦可以二十日修学。若被他移志。则更无医处矣。窃谓科学。虽与理学不同。俱是文字上用工。而性理之书。亦有益于科文。苟能如朱子所谓七分用力于经书。三分用力于科
今世仕进。科举一途而已。循父母之命。为门户之计者。不免从事于时文。则亦当勤其工而精其艺。以俟天命。而不可较计得失。躁竞纷纭。以害其心术也。朱夫子曰。不是科举累人。自是人累科举。得失利害。置之度外。虽日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圣人复起。亦不免应举。岂能累圣人耶。旨哉言乎。
科举理学。可以并行而不悖。朱夫子书曰。日则举业。夜则看书。如此两全。又曰。先要分别科业与读书孰轻孰重。若读书上有七分志。科举上有三分。犹自可也。科举七分。读书三分。将来必被他胜却。况全是科举耶。又曰。一月之间。十日事举业。亦可以二十日修学。若被他移志。则更无医处矣。窃谓科学。虽与理学不同。俱是文字上用工。而性理之书。亦有益于科文。苟能如朱子所谓七分用力于经书。三分用力于科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8L 页
业。则庶可并进而相益。只是做科业者。例为得失所动。贪躁熟中。甚至于犯禁窃科之境。科学之坏人心术。至于近日而极矣。岂不有甚于异端之害道耶。程子所谓不患妨功。惟患夺志者。亶其然乎。
出处行藏。惟义而已。自度己之才学。可以有为于世。则不必隐遁自晦。果于忘世。而若吾之学。不足以从政。吾之才不足以需世。则不可有一毫冒进之心。以致窃位负乘之诮。惟务进其学而达其才。藏修待时。不轻自售。若㓒雕开之不仕可也。立乎人之朝。当视人君之礼遇如何。而难进易退。仕止久速。各当其可而已。或为家贫。未免禄仕。则当辞尊居卑。辞内居外。尽其职务。不可瘝旷。昔者夫子之为乘田委吏。会计当而已。牛羊茁而已矣。
昔有优于赵魏老而不可为滕薛大夫者。故受任之际。当自审其才可堪者受之。不可堪者固避。一毫不可苟且。以自陷于欺君尸位之罪也。
所叨之职。当竭诚殚力以供之。如为大臣则尽大臣之职。正己而正君。为铨官则尽铨官之职。至公而选才。任谏争者。折槛牵裾而不已。宰郡邑者。若保如伤之是务。一心惓惓。不顾其身。虽至于遭谴而殒身。不
出处行藏。惟义而已。自度己之才学。可以有为于世。则不必隐遁自晦。果于忘世。而若吾之学。不足以从政。吾之才不足以需世。则不可有一毫冒进之心。以致窃位负乘之诮。惟务进其学而达其才。藏修待时。不轻自售。若㓒雕开之不仕可也。立乎人之朝。当视人君之礼遇如何。而难进易退。仕止久速。各当其可而已。或为家贫。未免禄仕。则当辞尊居卑。辞内居外。尽其职务。不可瘝旷。昔者夫子之为乘田委吏。会计当而已。牛羊茁而已矣。
昔有优于赵魏老而不可为滕薛大夫者。故受任之际。当自审其才可堪者受之。不可堪者固避。一毫不可苟且。以自陷于欺君尸位之罪也。
所叨之职。当竭诚殚力以供之。如为大臣则尽大臣之职。正己而正君。为铨官则尽铨官之职。至公而选才。任谏争者。折槛牵裾而不已。宰郡邑者。若保如伤之是务。一心惓惓。不顾其身。虽至于遭谴而殒身。不
戒惧庵集卷之十四 第 349H 页
悔也已矣。
从仕之道。诚而已矣。事君如事亲。而服勤至死。事官长如事兄。而积诚以动之。与同僚如家人。而情意相孚。待群吏如奴仆。而正己而严束。爱百姓如妻子。而使各输其情。然后可以尽吾之诚而事无不集。如有丝毫未尽。皆吾之诚心。有所不尽也。
曰清曰谨曰勤曰公此四者。乃当官之大法。须服膺而行之。而微细之事。亦宜照管着实。不可怠惰忽略。如簿书署狎。当审慎以尽防闲之道。官无大小。须清心神戒㬥怒。而凡事只一个公。公则人皆望风畏服。决讼之际。须研穷虚实。分别是非。使无情者不得冒诈而有所希觊。则自然讼少矣。
生民休戚。专系于守令。而守令之政。田结军丁粜籴三件为大。政之得失。惟在于此。宜尽此三大政而不懈于七事。则何忧乎不作良吏也。然其本廉与明而已。朱子解论语仕而优则学曰。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窃念仕有馀暇。又当读书。使义理渐明。心智渐开。则其于修治之方。出处之义。瞭然无疑。沛然行去。所宜孜孜不怠。毋至枉过时刻也。
从仕之道。诚而已矣。事君如事亲。而服勤至死。事官长如事兄。而积诚以动之。与同僚如家人。而情意相孚。待群吏如奴仆。而正己而严束。爱百姓如妻子。而使各输其情。然后可以尽吾之诚而事无不集。如有丝毫未尽。皆吾之诚心。有所不尽也。
曰清曰谨曰勤曰公此四者。乃当官之大法。须服膺而行之。而微细之事。亦宜照管着实。不可怠惰忽略。如簿书署狎。当审慎以尽防闲之道。官无大小。须清心神戒㬥怒。而凡事只一个公。公则人皆望风畏服。决讼之际。须研穷虚实。分别是非。使无情者不得冒诈而有所希觊。则自然讼少矣。
生民休戚。专系于守令。而守令之政。田结军丁粜籴三件为大。政之得失。惟在于此。宜尽此三大政而不懈于七事。则何忧乎不作良吏也。然其本廉与明而已。朱子解论语仕而优则学曰。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窃念仕有馀暇。又当读书。使义理渐明。心智渐开。则其于修治之方。出处之义。瞭然无疑。沛然行去。所宜孜孜不怠。毋至枉过时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