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x 页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附录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4H 页
墓表阴记[尹光绍]
牛溪成先生讲道坡山。文敬文成两先生。寔绍其统绪。为学专用心于内。以笃敬躬行为主。尚论者譬之曾氏之学。传之于我一庵先生。论其造道本末。盖以鲁得之者也。先生即文敬之曾孙。文成之孙。尝自言幼甚钝。受书百遍始通。今粗有知。祖考教也。呜呼。文成之门。英才蔚然。而信之笃守之固。卒得其传。惟先生一人而已。岂非质悫笃实。易为受道之基欤。窃闻文成尝曰。此儿必能保守家业。临终。又以慎斋之功勉之。夫以文敬文成为祖。而乃能受其托保其业。此可以得先生为人矣。先生器度敦重。德性宽仁。又刻志讲学。矫变充积。道尊而望隆。 朝廷累以宪职讲官徵。辞不起。间就荫涂。处桂坊。尽辅导。登 文陛。竭忠规。其在外邑。恤民正俗。体用俱备。进退以义。卷怀丘园。卒以道殉身。先生没。而守约务实之学。遂失其传焉。呜呼衋哉。光绍窃尝诔之曰。宇量崇深。浩如海涵。文敬之姿禀而先生肖焉。充养和粹。温若春阳。文成之气象而先生似之。此庶几先生之全体也欤。先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4L 页
生姓尹。讳东源。字士正。生于乙丑。卒于辛酉。寿仅五十七。淑人东莱郑氏。明达识道理。克世儒门内范云。初葬于尼城杜村。丁卯。移窆于傍麓子原。淑人祔焉。寔文成先生墓前也。既葬。嗣人光缉俾一二门人图以识墓。窃不自揆僭陋。略叙渊源德学出处大致。题于石阴。丁卯十二月日。族子弘文馆应教光绍谨撰。
行状[李养源]
先生姓尹氏。讳东源。字士正。号一庵。系出坡平。高丽太师讳莘达。其鼻祖也。入本 朝。有讳坤事 太宗。策佐命功。封坡平君。谥昭靖。有讳倬官大司成。经术师法。为己卯士类所推服。高祖讳煌。官大司谏。号八松。 赠领议政。谥文正。曾大父讳宣举。累被 徵不起。 赠领议政。谥文敬。学者称鲁西先生。大父讳拯。即我明斋老先生也。三世节义道学。为一代宗仰。考讳行教。官大司宪。凡再娶潘南朴氏都事泰素之女。恩津宋氏掌令基厚之女。先生后夫人出也。以 肃宗乙丑八月二十日。生于尼城酉峰里第。才学语。老先生置之膝下。以文字教言语。先生亦知爱慕。不暂离。幼甚鲁。授书百遍始通。老先生闷然曰。如汝钝根。用功不可同于恒人。每年读一书可也。又以古人惜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5H 页
分阴之义谆谆焉。先生奉持自励。一志不怠。十六七时。已通经传史汉诸书。昔之钝者。渐自通敏。而为学工程。已有端序矣。儿时颇轻锐善喜怒。从祖农隐公尝以妄儿责之。先生心甚愧悔。痛加矫革。性度忽觉和缓沉重。终身无疾言遽色。大宪公为养屡典旁近邑。先生常侍老先生。服勤左右。未尝少懈。凡宾客傧延。书札酬谢。皆任之。随事曲当。无违志。四方人士之游门下者。莫不嘉叹以为贤门有人矣。弱冠后干蛊任大。不能刻意读书。老先生教曰。学问之道无他。心所不安。即非义也。心所不安。不行焉可矣。虽不能读书。勿忘此意。则日用无非学也。癸巳冬。老先生寝疾。先生不解带不交睫者累月。老先生吟示一绝。有阿孙须用慎斋功之句。临终。又谓宋夫人曰。尔生佳儿。能传吾家业。吾所心喜也。盖尝以先生姿禀甚美。可以保守文献。故期勉嘉悦之教若是焉。丙申后。党人用事。谗诬鲁西,明斋两先生。至夺官爵撤院额。又毁遗集。李公世德辨之强被窜。门下诸人又欲上章伸辨。先生力止之曰。此当一切任他。以俟天理之自然昭著。 上心之自然开悟而已。不可更事叫阍。重违无辨之遗规也。自是与再从兄敬庵先生。杜门深居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5L 页
潜修。以为继述扶植之本焉。 景庙初元。朝著更化。壬寅秋。命伸两世之冤。廷臣交荐先生学行。遂首拟讲职。冬。除翊卫司洗马。先生以为世禄馀裔。既无不仕之义。而引分屏伏。反归标置。遂出而供职。时今 上以世弟在东宫。已闻先生名。频赐顾问。且询家庭所闻为学之要。先生随问开陈。又写进老先生所订定为学画一两图曰。此是臣祖教授后学者。而帝王之学。亦不外是。仍以图中立志务实之义反复焉。 上亟称其善。癸卯春。又有 赐祭先庙之命。先生受暇还乡。归路闻 东宫房米及折受徵捧。有民怨。后登胄筵。因文义。以所闻告。因请革罢。以光 睿德。 上怆然曰。此予延礽时 先朝所赐。故姑仍之。当为尔罢之。洗马终爱我也。遂赐诗传一部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须体此义。以辅予也。时 上睿学日造。书示四勿问目。先生条对以进。多造理之语。 上亟嘉纳。他日又颁赐礼经。眷意殊深。先生悚蹙。呈病南归。求递不得。入冬始还朝。 上临筵。谕以一往不来。甚缺然。后勿归也。盖先生受知。实在桂坊。故后来招延之旨。每及于此云。甲辰。移侍直。八月。 景庙升遐。今 上即位。例升除司饔院主簿。未几除司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6H 页
宪府持平。上疏辞。 批曰。学问之明。品质之直。予已详知。从速上来。尽其所蕴。旋以公格递。乙巳四月。丁大宪公忧。既葬。返哭于家。非时见。不入中门。丁未服阕。除持平。又以 别谕召。并疏辞。 批曰。曾于桂坊。知尔久矣。是时。 上必欲致先生。 申召不已。面谕族父判书公惠教。俾归谕先生出膺 召命。先生又疏辞。时吏判李公台佐筵白。闻尹惠教之言。尹某若解台衔。亦欲一肃漫职云。今付以閒局。时赐入对顾问好矣。 上特许之。仍下谕曰。一向虚带。非诚实底道理。欲其来而召之。不开其入来之路可乎。递付閒官。尔其上来。戊申二月。 除工曹佐郎。又 别谕申召。略曰。曲从其愿。今岂不来。实非诚心以待之本意也。先生既以荫官自处。遂入城谢 恩。是日 命入参昼讲。先生以法讲体严。陈疏力辞。翌日又不进。后日以召对异于法讲。遂承命入对。时 上方讲心经。先生承问条陈寡欲之要收心之方。因奏曰。帝王为学。尤当有倍于韦布。匹士不学。其害不过身不修家不齐而已。帝王不学。将无以守社稷而保四海。可不勉哉。然历代人臣固多以学问名世者。而在上位则未闻有一个好学致治之主。此正帝王家当发愤处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6L 页
也。 上皆称善。筵臣请以先生出入胄筵。辅导 元良。移 除翊卫司翊卫。先生以为此虽荫职。既以辅导为辞。则义不敢当。久不出。适有逆变。乃供职。时 上日御帐殿。频召先生。询以讨逆虑囚之宜。多所采纳焉。五月。省亲归乡。六月。 除文义县令。不赴。己酉。 除司宪府掌令。又以 别谕召。并疏辞。秋。除司仆寺正递。冬。除韩山郡守。庚戌正月。谢 恩。会有乡儒疏侵老先生。以私义呈递而归。六月。 宣懿王大妃升遐。十月。仍灾异 别谕召。以国有 大丧。不可在家陈辞。进到城外。哭送 廞卫。以亲病呈疏归。末附公诚二字之义。仰勉祛党恤民之要。十一月。除军资监正。旋移南原县监。及肃 命。特赐对。 上迎谓曰。不相见久矣。欲见而难致。既来之。不可送矣。仍命付閒职。出入讲筵。先生以母老病恳辞。 上终不许。赐米帛以侈养老。时 上方召对。讲东国通鉴。先生奏曰。丽朝君臣。浸染胡风。间有贤臣志士。亦甘心事元。不以为耻。我朝则不然。丙丁之事。只欲图存社稷。忍痛含冤。当时士大夫孰无此心。而见闻渐熟。人心恬嬉。殆不知有当日事。几何不至于丽末风俗也。若能存得羞耻之心。虽国小力弱。不能有为。犹可为自修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7H 页
之策。而目今生民困悴。根本将蹶。正朱子所谓区区东南事。尚有不胜其忧者。此 圣上修德自强之时也。又因文义奏曰。臣向见政目。有后宫封爵之事。心窃慨然。天灾时变。正当恐惧修省之不暇。且 殿下斩焉在衰绖之中。此岂封爵后宫之时乎。恐累 圣德不少矣。 上以言出忧爱。优容之。自是凡三登筵。论学必主于省身祛私。论治必先于得人保民。多所启发焉。先生虽因特教勉留。不敢逃遁。而以 恩礼踰分。为惶蹙。遂决归计。辛亥正月。请归省病母。 上召见而送之。谕以俟间更来。先生恳辞以终养之义。因申说立志务实之功。勉学图治之要。劝戒切至。又奏曰。为学下工之道。当于气质偏处加勉。 圣质虽美。亦必有偏处。未知 殿下点检平日。何处最偏也。 上曰。既无工夫。何往而非偏也。先生对曰。伏见 殿下私意分数颇多。如翁主宫庄等事。有累 圣德。折受买庄。实多国人之议。以堂堂千乘之尊。与小民相买卖。宁有是理。窃为 圣明惜之。古人有惜福之说。若念此义。则必不以侈富为福矣。 上答以体念。时封嫔占庄等事。廷臣深忧而不敢谏。先生忠爱所发。极言不讳。 上以儒臣故。外示包容。而不豫之意。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7L 页
屡形色辞。眷礼遂衰。自是先生亦不复出焉。老先生遗稿。尚在巾衍。是岁与敬庵会于坟庵。编摩校定。印行于世。六月。 别谕召。陈疏辞。八月。赴 长陵迁礼。癸丑。再 除掌令。并例递。甲寅。 除司宪府执义。再辞。 批曰。未见久矣。予亦思尔。待儒臣之道。不在职名。本职许递。上来补我不逮。乙卯四月。 除洪州牧使。为养赴任。七月而政成。是年。 元子诞生。十一月。以先生为辅养厅僚属官。 别谕召。先生以国有大庆。且在官承命。不可在外控免。冬末入京陈辞。翌年岁初。册 东宫。移除侍讲院进善。又疏辞。且及两次除命俱出 圣旨。殆有古人内批之耻。 批曰。尔之学问。曾已知之。今者此任。其何过辞。二月。闻母夫人病报。投疏径归。路奉讳音。先生以未及反面。为终身至痛。四月。祔葬先墓。因庐于墓侧。戊午服阕。连除执义。再疏陈情。以不及丧为罪。辞甚悲恳。不许。又 除进善。疏辞。先生以旧居烦闹。移居于香芝斋舍。即老先生墓下也。远近学者日益进。先生随其才品。诲谕不倦。一遵老先生教法。又为斋规六条以训焉。九月。除司仆寺正递。讲职仍带焉。己未正月。 上有传禅之命。虽旋寝。而先生犹以为忧。因辞疏。兼附诫语。略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8H 页
曰。大凡过者事之偶差者也。悔者理自内出者也。今 殿下之过。非特偶差。而所以悔之者。亦不可保其出于正理也。今我 春宫虽天纵睿质。而其实五龄之冲子也。其可委以万机之繁。而望以 殿下之所未了者乎。是殆类于戏剧一场。是必 殿下之心。有所偏着而不自觉者也。 上优答焉。四月。遣礼官询 慎妃复位之议。奏曰。此事臣祖父文成公臣某所尝慨然于己卯之既发还寝者也。其时先臣收议。有盛德非常之举。亶在 圣断云。及其有甲乙之论而事竟不行。则曰。宋有孟后事。 皇朝有宣德胡后事。不可谓无所据。臣不敢妄论 国家莫重典礼。而此系家庭间传守之论。略诵所闻云。三月。哭敬庵先生。秋作海山之游。入枫岳,五台。历览海上诸胜。阅月而归。庚申十二月。 别谕召。陈疏辞。辛酉五月。除执义。旋以在外递。先生自春夏累经重症。荣卫多损。九月。添感微疾。侍者不觉其危。以十八日申时考终。享年五十七。门人以士礼治丧。如甲午礼。十一月。葬于尼城县南杜村。丙寅。奉迁老先生衣履之藏于其东麓。丁卯十二月。又迁先生葬于阶下坐子之原。淑人东莱郑氏。牧使复先女也。性明哲。达于义理。谨于礼度。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8L 页
克承儒门内范。后先生二年卒。初葬于祖妣权夫人兆下。丁卯。迁祔如礼。生一男二女。男曰光缉参奉。女适应教李福源。次适县监赵载履。参奉二男弘基定基。三女适县监朴始荣郡守李在亨士人崔粹养。李无育。赵一男弼镇。先生德性纯悫。宇量崇深。而仪容庄重。声气和乐。自在髫龄。涵濡于大化之中。开发其聪明。矫变其气质。弱冠之岁。已有成人器度。盖由教养之有素。而亦其天姿近道而然也。迨甲午易箦之时。先生年已三十矣。其见而知之。学而能之者。固已卓然。而老先生期爱托付之意。亦甚丁宁焉。先生克承家业。专心进修。笃于人伦。切于反躬。持己之敬。先从外面收敛始。存心之诚。必以无欺不妄为功。立志而务实。谦恭而卑近。凡老先生传授要旨。一一心体而身践之。不骛虚远。一意下学。读书则以小学四书为本领。进道则以九容,四勿为依据。洒扫应对。至于尽性日用常行。达于天德。所以循序而渐进。充养而体察者。固皆实有所事。俛焉不已。要其极于平实守约之遗规焉。则先生可谓善继而善述者矣。晚入芝山。俛仰感慕。考寻遗绪。益励暮功。研精覃思。乐而忘忧。则其造诣深浅。人不敢窥测。而但见其充积之发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9H 页
于外者。自有不可掩者。胸襟洞澈。气象温粹。敦厚而静深。冲淡而真醇。宽而有制。和而不流。动容周旋。自有成法焉。其事亲也。承颜顺志。爱敬笃至。夙兴夜寐。就养无方。每当寝时。先适老先生寝所。定其衾褥。退之大宪公所。亦如之。朝又敛襡。日以为常。夜气猝寒。则起抚寝席。视其冷煖。躬点薪火。人或请代。则不许曰。古人有百里负米者。此何为劳也。前后居忧。执制如礼。哭泣之哀。疏食之节。三年如一日。居庐时。学子有来受小学者。至颜丁善居丧章。先生涕泪泫然者良久。奉先之节。一遵老先生所定礼式。馔品务令蠲洁。承事极其诚恪。晨兴谒庙。出入必告。与两弟朝夕一堂。友于如手足。尝以毋忘忝字。申申戒励焉。治家有法。抚子侄以恩而导以义方。御僮仆以宽而饬以恪谨。闺庭之间。伦理皆正。不动声色而庶事自集。奉身节度。俭约已甚。衣服只取布素。饮食安于苦淡。晚年守墓。只携一童行供厨。从学者不能堪。而处之晏如也。家族众大。同居一井。自老先生时。惇亲博爱。已有成规。先生承之。亲疏远近。恩义周遍。吉凶孤穷。周恤甚勤。待人一于和敬。而畦畛不设。疏贱亦尽诚意。而简傲不形。有求辄应。未尝少吝。尝曰。士以骄吝得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89L 页
名。其人可知。又曰。贞而不失于和。圆而不离于方。最为居乡之法。乡党亲戚。或有迷顽而非理相干者。先生曰。彼不过误也。后当自知。未尝介意。其人久自愧服。因以改行者亦多。以此宗族乡邻。怀仁感义。仰之如屏幪焉。出处常以常调自处。间膺荫除。而宪司讲职。终始力辞。不变所守。庚戌入 朝。只为伸分。而圣心缱绻。未忍夬夬。一朔迟回。五登文陛。前后建白。惓惓于端本清源。克偏祛私。剀切正直。不避忌忤。真可以追轨于延英垂拱之对。而忠言不入。权舆不承。遂使肥遁之志。终身沟壑。善类至今恨之。先生早抱经济之略。而不以见于人。其知之者。亦仅能识其周于世务而已。惜乎。不遇于时。不得少有所为也。洪阳之赴。盖为亲屈也。半载为治。民不见其有为之迹。而积弊自祛。吏俗自化。仁泽洽于一州。州人至今爱慕。守其法而不忍变。此可见先生明体适用之一端。而岂曰有试云乎哉。训后学。循循有序。深忌躐等。治身则必诵九容四勿三省等语。而戒其拘迫修饰。讲学则使之熟读精思。切己体认。而禁其穿凿缴绕。其法平实的确。传之无弊。尝语学者曰。我不过诵家庭所闻。以传诸人而已。昔金江湖上不及圃冶。下不及寒静。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0H 页
而能为传道阶梯。吾党如有大担荷者。则吾其为金江湖乎。其谦挹如此。而所以自任者。亦有不可得以终辞者矣。不事著述。亦先生家法。有遗稿数卷藏于家。文辞典重有法。字画亦谨严成家焉。呜呼。惟我鲁西先生。以坡翁之宅相。为石潭之私淑。体正学而绍道源。以授我老先生。老先生又集其成而光大之。以传之先生。今先生殁。而鲁翁之所承于坡,潭者。遂不得其传焉。呜呼痛哉。养源猥以不肖。出入门墙。十有三年矣。蒙先生爱予。耳提而面命者。无非务真实戒悠泛之旨。而学之不力。老而无成。辜负平日期望之至意。今于状德之文。何能察识其远大而发挥其幽潜乎。玆敢谨就胤子参奉君所编年谱与族子光绍甫所记遗事。系年撰次。僭附渊源继承之懿如右。以俟他日知德能言者之采择焉。门人月城李养源谨状。
祭文[樗村沈 錥]
呜呼。前月十七日己卯。得吾兄初四日所遣书。越七日丙戌在稷下。忽闻兄不起疾。惊号一恸之馀。亟取前书。一一勘过。字画如平日。语言亦自周实。虽曰三经危疾。而毕境无虞可知也。传之者亦非妄语者。而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0L 页
心中犹不能无疑。翌日到白城。见汝直然后。方知其真也。非妄也。呜呼。兄与我同年生。而弟忒早衰。较其筋力。几争十年。常以为兄必哭我。不谓我之先哭兄。人事之不可知者。乃如是耶。结发为友行。且四十年。兄则早从大炉鞴。锻鍊得出。以我视兄。常怀十驾之不及。而第以亲与之深相对。往往有不紧酬酢。弟尝语兄曰。吾辈不能数数相见。相见时又不能紧切琢磨。则不几近于世俗之閒追逐耶。兄以弟言为极是。昨年香芝两夜之款。不能展尽底蕴。亦或有不相契处。而顾无閒说话。如向来之不紧酬酢。嗣后一番相见则必有益。再番相见则尤有益。但疾病沉惙。常恐不能终受胜己警益之大惠也。自敬庵弃后学。日觉吾党之孤且穷。一心𥷋向。惟在于兄。而今兄又继逝。噫嘻。老先生文献之传。将谁托。后生之叩德而问业者。又将何所。当此法门衰败之秋。士友之山仰。为如何。而数年之间。斯文之厄。一至于此。呜呼。此道无可望矣。谓之奈何。兄尝曰。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而窃怪余非有工夫能尔。但不以怒之难克为忧。岂于七情。有所不备而然耶。盖公于少日。尝因农隐公一言之斥。便自奋然克治。中年以来。遂至于无怒之可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1H 页
克。苟非资质之美学问之力。何以至此。此可为变化气质法。吕伯恭终身无暴怒。有不可以差殊观也。呜呼。前书一有之解。后书气动之说。兄固曰非大体所关。吾亦不欲复事覼缕。而独于无暴怒一事。为之亟称。不嫌其烦而不杀者。在兄为统体所在。区区所尝深服者。亦在此一节。馀事之可述者。犹可略也。在途而承讣。缭绕数百里而来哭。病思昏惙。不能缔成文字。草草若干言。只欲替谢前书。固不足以道其万一。此后入地之日。扶病再来。亦恐不易。悠悠此别。宁有复见之期。灵芝寺衰暮别离之怀。犹令人作恶。况此千古之别乎。然死生初无二理。早晚一遭归尽。则又何足置欣戚于其间也耶。呜呼。言有尽而意无穷。只有一哭送别而已。呜呼哀哉。
祭文[归鹿赵显命]
呜呼。余子公婿。公女余妇。始托交朋。终以婚媾。胡不百年。遽以讣至。少余识公。逆旅之次。今老白首。俯仰涕泗。公资温厚。夙承家学。平恕之心。端的之识。宁拙毋夸。宁质毋华。晚益精进。如切而磋。典刑之托。庶其在玆。斯文近否。士无宗师。以公为归。公乐育之。弦诵伊始。手足奄启。士友相唁。世运攸系。有子不教。公辱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1L 页
女妻。秋间送马。载之以去。余以书恳。严加教督。儿行及门。公乃不淑。失所依归。孰开其蒙。缄辞寄奠。公私之恫。呜呼哀哉。
祭文[判书李哲辅]
呜呼。学之衰绝。固关运欤。时之颓下。卒难挽欤。何吾士正。其志实长。其望实深。而遽云亡。朝野咸惊。士友相吊。眷言斯世。畴任吾道。公出公家。有的其传。门路既正。践履又专。惟卓其立。名乃益昌。巽不自居。闇而日章。剪剪小儒。趍绳步曲。不拘不叛。独以其直。辞旌非遁。奉檄非进。秤停去就。有绰无窘。彼芝之麓。既堂以构。旁探远绍。慕者日走。虽不克展。庶博其惠。今其已矣。后学焉赖。余初识公。实挹其真。重之以姻。契好弥敦。风俗之坏。友道日替。招呼群逐。喜面憎背。狷疏寡合。以行斯路。微公相深。畴与岁暮。往岁之戚。吞不复吐。心焉憯怆。耿此终古。儿鲁迷方。累公提诲。恨不朝夕。矧此梁坏。昨秋书到。先殁一朔。词挚画端。宛如平昔。盍簪之期。指以海山。览墨犹新。万事俱酸。旼旼其仪。侃侃其声。不见五载。遂成幽明。缄香寄哀。辞短意长。呜呼远矣。何日可忘。
祭文[门人李养源]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2H 页
呜呼。岩岩酉峰。为吾道宗。小子生晚。邈然其风。所可幸者。及我二公。二公之学。出自明翁。欲溯其源。舍此何之。我皆师之。永以为依。往岁不吊。敬庵先倾。犹幸末光。独公晨星。天道如何。一疾为祟。惟此一老。又不慭遗。岂世将乱。哲人皆萎。斯文已空。后学奚依。道微教析。孰阐孰一。有淫有邪。孰正孰辟。一消一长。何莫非天。天实为之。亦复何焉。呜呼。惟公平生。小子熟觊。僭欲考论。莫得为辞。禀资醇悫。宇量洪阔。神清气粹。初无物欲。不假修为。默与道契。仁如驺虞。地若泰桂。席间函丈。祖孙师友。勖我慎功。许以保守。当时及门。俊髦蔚然。度德量才。孰敢公前。犹自欿然。鲁莫吾如。寤寐关闽。粱肉诗书。惟贵深造。不务强记。穿凿为说。哀彼小智。见理既精。反躬弥笃。务实为真。守约鲜失。要其积久。诚以成德。如伋之承。若参之得。有来求道。皋比日尊。望之山高。即之春温。呜呼。顷年一行。非曰有为。数月经幄。自尽吾义。簿书米盐。岂烦儒士。半载洪阳。姑射糠秕。卷怀云山。婆娑初服。吟弄风月。襟胸洒落。嗟我小子。自知无似。十年门墙。荷爱独至。书诲面警。曾不我置。牢着脚跟。先由平易。涵泳天理。消磨客气。凡玆训戒。虽未遵履。玆粗有知。罔非公赐。恩戴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2L 页
罔极。敢替终始。惟冀百年。以卒吾业。谁料此计。竟坠冥漠。学继文成。年止濂溪。公兮奚憾。吾党之恫。鸡山嶷嶷。镇此南国。庶几先生。与之无极。呜呼哀哉。
祭文[族子光绍]
呜呼哀哉。世以我家。比诸胡蔡。维宏暨沉。只继厥世。孰如先生。四传其嫡。幼而服礼。缚裤巾袜。洒扫应对。与生俱习。文成抚顶。诩以保业。洙泗何远。洛闽在是。进修之要。实得其旨。学必自卑。心专用内。笃敬为大。名目是戒。画一课程。平实门法。功岂骛博。守贵其约。四勿三贵。勿助勿忘。不有闇然。何由日章。沉厚静重。夙禀天性。庄和弘粹。中得所养。专精刻厉。矫变充积。如圣门曾。竟以鲁得。修齐治平。举而可措。扶沟四字。延和一奏。儒者出世。实效固鲜。格王泽民。近古畴肩。时乎不可。卷而怀之。独葆幽贞。大用孰知。晚而益进。辉光旁达。仁恕恺悌。清通和乐。一室静存。俯读仰思。讲习不倦。诚明两至。不是何闷。道悠为忧。亦岂果忘。惟以潜修。芝山之阿。于焉婆娑。怀古硕人。永言矢歌。穆穆函丈。有来摄裔。一部小学。其教无弊。既不达施。庶矣穷传。噫道之丧。遽以殉身。日月几何。微言渐泯。山门倾颓。路径茅榛。小子彷徨。独立呜咽。先生尝言。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3H 页
家学将绝。念之念之。无忝吾门。从游十年。戒励谆谆。矫轻警惰。主静存理。学未专心。言徒在耳。德仪永隔。卒业无地。呜呼今世。我将畴庀。念惟雅戒。难进易退。奉以周旋。庶几无废。先正谱礼。昔尝裒摭。仪藁未定。朱巾忽触。简编零落。手泽尚存。惟其义例。亦幸与闻。无逃僭踰。敢续前编。礼既付劂。谱亦就绪。岂曰无谬。庶成遗志。永念𨓏昔。先生俯诫。我儿之孑。汝视犹弟。相提以携。俾克成就。常惧坠命。中心如陨。逝相嗣人。共守绪训。修身补愆。无耻门庭。尚冀尊灵。阴辅余诚。琴祥已届。筵几将彻。攀慕悲号。我怀之廓。恭荐菲薄。庶垂鉴假。
祭文[女婿李福源]
呜呼。贤人君子之出于时也。必旷世而一有焉。故人之爱悦慕仰之者。弥久而弥深。至于读其书览其迹。亦辄为之怃然兴感。恨不与同时。其或同时。而又居相远迹相悬。不克自致于门屏之下者。则又莫不为之翘然倾向。叹息不能已。又或有同时。而居又不相远。迹又不相悬。徘徊欲进于门屏之下。而又以庸疏颛劣。不堪策励。而见弃束脩之诲。不齿抠衣之列。则其为不幸。宜尤大。盖贤人君子之难得亲也。有如是。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3L 页
今先生可谓时之贤人君子者矣。可谓旷世而一有矣。小子之所爱悦慕仰之者。不啻向之读其书览其迹而兴感焉。顾又辱在姻媾之亲。则居之迩迹之昵。未有若是之甚。虽固庸疏颛劣。决不堪策励。而先生所以栽培之磨砻之。鞭之使进。牖之使觉者。又倾倒绻绻。靡不用至。则又与夫不克自致。与徘徊门屏者间矣。其为荣且幸。宜莫与小子比也。然计十年之间。仅四拜。而积其日月之久。又不满半载。就其中从容燕申之暇。周旋丈席之末。请益而承诲焉者。盖无几焉。尚赖先生爱视之意。未尝以间阔而少衰。一日之训。或醒十年之迷。一札之警。或贤百卷之得。畏之而有所不为。仰之而有以自慰。亦将以稍拨纷累。追陪杖屦。少开茅塞之径。庶毕宿昔之愿。而先生已奄然弃小子矣。夫以爱悦慕仰之情。适值旷世一有之会。得人之难得亲者而亲之如是。而又卒不果焉。其不幸宜又如何哉。此小子所以中夜拊心失图。流涕自悼者也。呜呼。先生所存所发之妙。一行一止之义。非苟深于道精于识者。不足以与于此。而若其盎然而溢于外。粹然而著于色者。固已按之而弥扬。晦之而弥章。人无贤不肖。皆可望而识之。盖其谦恭乐岂之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4H 页
德。爱人接物之诚。流出胸中。不假修为。而宽而有制。和而不流。好善而不欲苟合。嫉恶而不为已甚。平居恂恂。未有甚异于人。而及其论体用本末之工。则沛乎其莫御。辨义利是非之端。则截乎其难犯。又尝病党论之坏世道。而知其心之有所蔽。则每诵横渠先生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句。欲广其褊小狭私之志。悯科欲之误士习。而量其势之不可禁。则必举栗谷先生所谓科业理学两行不悖之训。欲祛其驰骛陷溺之弊。其意气勤勤恳恳。不以时之既衰俗之既颓。而少弛其恻怛忠厚之诚。此皆小子平日目存而耳承者。不待求之精微之际而得之薰炙之后也。一自老先生殁数十载。俗日混混。人日贸贸。所谓性理之学。不复明于世。而先生以纯粹之质弘毅之资。有以接乎家传之绪。岿然为吾党所矜式。虽常欿然退逊不自居。而望之所归。先生固不得辞之也。既亦自知其龃龉难合于时。而又悲夫蚩蚩者之不知所裁。晚年以还。一以奖诱激励为己任。世之所以望先生者。亦惟在此。呜呼。今皆已矣。夫位不足以行其义。年不足以究其志。泽不及于时。而善不传于人。是何出之难而夺之易。畀之丰而施之啬也。故上自朝廷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4L 页
搢绅。下至穷巷韦布。与夫平生亲爱交游之旧。所为赍咨而涕洟者。不暇悲先生。而悲吾党之无依。世道之无复望也。今小子之来哭也。其于姻私绸缪之谊。存没畴昔之感。亦不暇一二覼缕。而特自道其不幸如彼。噫嘻悲夫。
祭文[从侄任显中]
天命有德。尼丘炳焕。金声玉振。前绍后缵。优优礼乐。悉萃门闬。载其纯懿。公又嗣祼。幼侍庭训。用誉能干。温恭朝夕。不越涯畔。宪宪文成。敩以操缦。育德果行。蒙养浸灌。幼仪弟职。饮餐梳盥。游戏周旋。夏橛虞梡。服习文献。追琢圭瓘。介然义利。早识剖判。脱弃科程。斩斩两段。专心求道。高仰坚钻。明明祖训。晓夜缉纂。执德惟弘。持谦若满。闇然絅锦。其光日粲。任重致远。矩度灿灿。大器容物。洪镛受弹。斟注泂酌。孰测汗漫。浚我渊源。屹为桢干。世不相舍。公辞莫逭。执经晋昼。 明主见惮。正大之论。竦动瞻玩。一受郡符。莱衣斑斓。匪棘匪纾。以德为观。人期需世。黄流玉瓒。公志退修。白驹谁绊。倬彼芝山。濯锦之涆。瞻依桑梓。疆理町疃。灵芝堪采。清蔬共爨。与道益亲。修学弥款。曰吾有受。典刑在玩。探赜坟典。益穷浩漫。罗浮读诗。乐窝演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 第 495H 页
彖。奚恻井渫。自乐履坦。上寻坠绪。其揆如贯。独抱遗书。以化里酂。济济衿绅。竞执脯腶。乐存育材。教深括簳。世之方夜。公其司爟。翼翼门墙。乡社如泮。昭玆来许。庶睹丘涣。胡然一疾。溘焉夜旦。士失依庀。天方丧难。斯道如线。一脉将断。孰为舆卫。孰为羽翰。福善佑贤。古语何诞。小子颛蒙。屡被提唤。昔拜龙渊。公语侃侃。仰思俯读。鲁书在案。谓人为学。最怕怠缓。迟回路周。卒与道叛。曷不勇进。而甘自谩。有泚其颡。戚戚心懑。中心藏之。如濯江汉。厥后贻阻。嘉诲遂罕。庶卒炉鞴。稍启愚窾。洛邸承讣。失声惊惋。病未观礼。岁已再秆。今来赴哭。万事冰泮。悽凉教席。惨惔素幔。一恸寝门。百感交攒。君子有终。与化为伴。冥冥神逵。孰诘脩短。哀泪悬泉。我心如瘅。
一庵先生遗稿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