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渔猎篇(此有二部)¶ (自动笺注)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
*漁獵篇第七十三
*慈悲篇第七十四
*漁獵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敬尋。
如來設教
尚仁慈。
禁戒之科。
殺害
重。
眾生貪濁愛戀己身
刑害他命保養自軀。
由著滋味漁捕百端
貪彼甘肥罝羅萬種
擎鷹放犬冒涉山丘
擁劍提戈穿窬林藪
垂綸河海布綱江湖
香餌釣魚金丸彈鳥。
使輕鱗殞命弱羽摧年。
穴罷新胎巢無舊卵。
既窮草澤命侶游歸。
於是脂消鼎鑊
肉碎枯
形。
識附羹中。
魂依鱠裏。
何期己身可重彼
命為輕。
遂喪彼身形養己軀命
止存口腹
酸傷
但為庖厨橫加屠割
致使怨家讐隙
遍在冥中
債主逐隨滿於空界
不善業相
莊嚴
諸惡律儀無時暫捨。
菩薩為此
眉。
大士由茲抆淚
但惟四生遞受六道輪迴
或此身怨府
昔是至親
曩世密交。
成疎
友。
改形易貌。
不復相知
彼沒此生
何由
測。
慈悲之道。
救拔為先。
菩薩之懷。
愍濟為
用。
常應遍游地獄代其受苦
廣度眾生施以
安樂也。
**引證部第二
涅槃經云。
有十六惡律儀
何等十六。
一者
為利餧養羔羊
肥已轉賣
二者為利買已屠
殺。
三者為利餧養猪豚。
肥已轉賣
四者為利
買已屠殺
五者為利餧養牛犢
肥已轉賣
為利買已屠殺
七者為利養鷄令肥。
肥已
轉賣
八者為利買已屠殺
九者釣魚
十者獵
師。
十一者劫奪
十二者魁膾
十三者網捕
鳥。
十四者兩舌
十五者獄卒
十六者呪龍
眾生永斷如是十六惡業
是名修戒。
又雜阿毘曇心論云。
有十二種住不律儀
屠羊
養雞
三養猪。
四捕鳥。
五捕魚。
六獵
師。
作賊
八魁膾。
九守獄。
呪龍
十一屠
犬。
十二伺獵。
屠羊者謂殺羊。
以殺心若養若
賣若殺。
悉名屠羊
養雞養猪亦復如是
鳥者。
若殺鳥自活
魚獵師亦皆如是
賊者。
常行劫害。
魁膾者。
殺人自活
守獄
者。
以守獄自活
呪龍者。
呪龍戲樂自活
屠犬者。
陀羅
獵者
王家獵主
又對法論云。
不律儀業者。
何等名為不律儀
者。
可謂屠羊養雞養猪捕鳥捕魚獵鹿罝兔
劫盜魁膾害牛縛象。
立壇呪龍
守獄讒搆。
為損等。
屠羊者。
為欲活命屠養買賣
如是
雞猪等。
其所應。
縛象者。
常處山林調執
野象
立壇呪龍者。
呪龍戲樂自活
讒搆
者。
離間毀壞他親。
持用活命
或由生彼
種姓中。
或由受持事業者。
謂即生彼家。
生餘家。
如其次第所期現行彼業。
定者
身語方便先決要期現行彼業。
是名不
律儀業。
又出曜經云。
南海卒涌驚濤浸灌
三大
流入淺水
自相謂言
我等厄此。
及漫水未減
可逆還歸大海
礙水不得越過
一魚者。
盡力跳舟得度
魚復憑草獲過。
第三氣力消竭為獵者得之
佛見而說偈
曰。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魚少水
 斯有何樂」
菩薩本行經云。
波斯匿王有一大臣
名曰
師質。
財富無量應時得度
舍利弗為說經
法。
師質聞法不慕榮貴
求欲出家
便以居業
盡以付弟。
剃頭鬚髮而著袈裟
便入深山坐
行道
其婦愁憂思念前夫不順後夫
其弟
見嫂思念
恐兄反戒還奪基業便語賊帥
雇汝五百金錢斫彼沙門頭來。
賊帥受錢。
往到山中見彼沙門
沙門語言
我唯弊衣
財產
何以來。
賊即答言汝弟雇我。
使來
殺汝。
沙門語賊。
新作道人不解道法
且莫
殺我。
我見少解經法殺我不遲。
賊語之
言。
必殺汝。
不得止也。
沙門即舉一臂而語
賊言。
且斫一臂
留我殘命使得見佛。
時賊便
一臂持去與弟。
於是沙門便往見佛。
佛為
說法
無數劫來。
割截其頭手脚之血。
多於
四大海水
積身之骨高於須彌
洟泣之淚過
四河
飲親之乳多於江海
一切有身皆受
眾苦
皆從習生有斯眾苦
唯當思惟八正
道。
佛所說霍然意解。
即於佛前得阿羅漢
道。
便放身命而般涅槃
賊擔其臂往持與弟。
便持臂著於嫂前。
語其婦言
云思念前
婿。
此是其臂。
其婦悲泣便往白王。
王即推
如實不虛。
便殺其弟。
比丘問佛。
而此
沙門前世之時。
作何惡行
今見斫臂。
修何德
本。
今值世尊
阿羅漢
佛告諸比丘
乃昔
波羅國有王名婆羅達。
出行游獵馳逐
走獸
迷失徑路不知出處
草木參天
無餘方
計而得來出。
大用恐悑
遂復前行一辟
佛。
王問其言。
迷失徑路何得出。
軍馬人眾
在於何所
辟支佛臂有惡瘡不能舉手
便持脚示其道徑
王便瞋恚
此是我民。
見我
不起
持一脚示我道徑
王便拔刀斫斷其
臂。
辟支佛意自念言。
若不自悔責。
當受
重罪無有出期。
於是辟支即於王前。
飛昇
神足變現
時王見已以身投地
舉聲大哭
悔過自謝。
唯願下來受我懺悔
辟支佛
便來下受其懺悔
辟支佛便入涅槃
王收
起塔香供養。
常於塔前懺悔求願。
得度
脫。
爾時王者
沙門是。
由斫辟支佛臂。
五百
中常見斫臂而死。
至于今日
懺悔故不
墮地獄。
得度脫成阿羅漢道。
佛告比丘
切殃福終不朽敗
比丘莫不驚悚
頌曰。
「樂由放逸
 苦己憂身
 榮位寵辱
 危若浮雲
 漁獵好殺
 違慈損神
 怨塗反報
 楚痛何申」
***感應緣(略引一十四驗)
*楚養由基善射
*諸葛恪出獵有怪如小兒
*魯桓公齊襄公殺為怪
*譙郡周子文游獵現報
*宋阮稚宗好獵現受苦
*梁鄒文立以屠為業現報大患
*隋王驃騎將軍好獵女狂如兔
*鷹揚郎將姜略好獵見群鳥索命
*冀州外邑小兒雞卵現報
*遂安李壽好獵被犬訴生割肉
*曹州人方山開好獵現報受苦
*汾州人劉摩兒好獵現報受苦
*隴西李知禮好獵現報受苦
*晉州屠兒殺猪有徵
楚王游于苑。
白猨在焉。
王命善射者令射之。
數發猨搏矢而嬉。
乃命由基
養由基撫弓
則猨抱木而號。
六國更羸魏王曰。
能為虛發而下鳥。
魏王曰。
然則射可至於
乎。
更羸白可。
有聞雁從東方來。
更羸
發而鳥下焉。
諸葛恪丹陽太守
出獵兩山之間。
物如
小兒
申手欲引人
令申去故地
故地
死。
既參位問其故。
以為神明
曰。
此事在白
澤圖。
兩山之間其精如小兒
見人則申手
引人
名曰俟引。
去則死。
母謂神明而異之。
諸君偶未之見耳(右二出搜神記)。
魯桓公夫人文姜者。
齊襄公之妹也。
桓公
文姜俱到于齊。
齊襄公通其妹焉。
桓公
文姜
文姜襄公
襄公怒乃與桓公飲酒
桓公出。
襄公使公子彭生桓公於車。
彭生
多力
乃拉桓公脅。
桓公薨於車上
魯人
于齊曰。
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
來修舊好
禮成而不反無所歸。
咎思何辭。
以告于諸侯。
請以彭生恥辱也。
齊人歸罪彭生而殺
之。
襄公獵于貝丘
大豕
從者曰。
臣見
豕乃彭生也。
襄公怒曰。
彭生何敢見乎。
射之。
豕乃人立而啼。
公懼墜于車。
傷足而還
其臣
連稱管至甫二人作亂
遂殺襄公焉(出冤魂志)。
續搜神記曰。
中興後。
譙郡子文家在晉
陵。
少時射獵
入山獵。
山岫間見一人
五丈許。
弓箭
鏑頭廣二尺許。
如霜雪。
忽出城喚曰阿鼠(阿鼠子文小字)子文不覺應曰諾。
牽弓滿鏑向子文
文便失魂厭伏
續搜神記曰。
吳末臨海人
入山射獵
為舍住。
夜中一人
一丈
黃衣白帶
來謂射人
曰。
我有讐剋明當戰。
可見助。
有相報。
射人曰。
自可助君耳。
何用為別
答曰。
明食
時君可出溪邊
敵從北來
我南住。
白帶
我。
黃帶者彼射人許之。
明出果聞岸北有聲
狀如風雨
草木四靡。
視南亦爾。
唯見二大
長十餘丈。
溪中相遇便相盤繞
白映勢弱。
射人因引弩射之。
黃映者即死
日將暮。
公元前697年
見昨人。
辭謝云。
住此一年獵。
明年慎勿復
來。
來必為禍。
射人曰善。
還停一年獵。
所獲
甚多
家致巨富
年後憶先山多肉忘前言
復更往獵。
復見先白帶人。
語之言。
我語君勿
復來。
不能見用。
讐子已大。
今必報君非我
所知
射人聞之其悑。
便欲走。
乃見三烏
人。
皆長八尺
張口向之。
射人即死
呂氏春秋曰。
湯見設網四面張而祝之曰。
天下者。
自地出者。
四方來者
羅我網。
湯曰。
盡之矣。
非桀其孰如此
公元439年
宋阮稚宗者。
河東人也。
元嘉十六年鍾離
太守阮愔在郡。
愔使稚宗行至遠村。
郡吏
蓋苟邊定隨焉。
行達民家
恍忽如眠。
便不
復寤。
以為死輿出外門方營殯具。
經夕能
言說
初有一百許人縛稚宗去。
數十里至
一佛圖。
僧眾供養不異於世。
一僧曰。
汝好
漁獵今應受報。
便取稚宗皮剝臠截
具如治
諸牲獸之法。
復納于深水釣口出之。
剖破
若為
鱠狀。
鑊煮鑪炙。
初悉糜爛
隨以
還復
痛惱苦毒至三乃止。
問欲活不。
稚宗便
叩頭請命
道人令其蹲地。
水灌之云。
一灌
除罪五百。
稚宗苦求多灌。
沙門曰。
三足矣。
見有蟻數頭。
道人指曰。
此雖微物不可
殺。
無論復巨此者也。
魚肉自死。
此可噉耳。
會之日。
悉著新衣無新可澣也。
宗因問。
我行旅有三。
而獨嬰苦何也。
道人曰。
二人
自知罪福
知而故犯
爾愚不識緣報。
故以相誡。
因爾便蘇。
數日能起。
由是遂斷漁
獵云(右一驗出冥祥記)。
梁小莊嚴寺
在建康定陰里。
本是晉零陵王
公元507年
廟地。
天監六年度禪師起造
時有鄒文立者。
世以烹屠為業。
嘗欲殺一鹿
鹿跪流淚
不祥
即加刳剖
鹿懷一麛。
尋當產育
哀切有惻害心
因斯患疾
眉鬚皆落身瘡
並壞。
因生慚愧深起悔責。
乃求道度禪師
露重懺。
大誓願
罄捨家資
迴買此地
為立
伽藍(見梁京寺記云)。
隋開皇末年代州人
姓王驃騎將軍
蒲州鎮守。
性好畋獵所殺無數
五男無女。
後生一女端美。
見者皆愛奇之。
父母鍾念
凡人
還鄉里。
里人親族為作衣服而共
愛養之。
女年七歲
一旦失去
無處求覓
疑隣
里戲藏。
訪問不見
諸兄乘馬遠覓乃見。
去家
三十餘里。
馬追不及
兄等以數十騎共圍而
得之
中作聲如似兔鳴。
足上得剌盈掬
經月餘日不食而死。
父母悲痛不能自割
由父獵殃及女受
合家齋戒練行不絕。
大理
寺丞宣明
曾為代府法曹
為臨說之。
鷹揚郎將天水姜略。
少好畋獵放鷹犬。
後遇病見群鳥千數無頭
圍繞略床噭鳴
曰。
急還我頭來。
略輒頭痛氣絕久蘇。
因請眾
僧急為諸鳥追福
許之皆去。
既而得愈。
差已
終身絕其酒肉不殺生命
臨在隴右見姜略。
已年六十許。
自說云耳
隋開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兒
年十三。
常盜
雞卵燒煨食之。
後朝村人未起
門外
有人扣門呼此兒聲。
父令兒出應之。
一人
云。
官喚汝。
兒曰。
呼我役者。
入取衣糧
使者
曰。
不須也。
因引兒出。
村南舊是桑田
耕訖未
下種
且此小兒忽見道右一小城。
四面
丹素甚嚴。
兒怪曰。
何時有此城。
使者呵之
勿使言。
因至城北門小兒前入。
小兒入閫。
城門忽閉。
不見一人
唯是空城
地皆熱灰
火深纔沒踝。
小兒忽呼噭走趣南門
垂至即
閉。
又走趣東西亦皆如是
未到則開。
既至便
闔。
村人出因採桑
男女甚眾。
皆見此兒
耕田中。
口似啼聲四方馳走
相謂曰。
此兒狂邪。
旦來如此
游戲不息
至日食時
採桑者皆歸。
兒父問曰。
見吾兒不。
人答曰。
父兒在村南
不肯來。
父出村外。
遙見
兒走。
大呼其名。
一聲便住。
城灰忽然不見
父而倒。
號泣言之。
視其足半脛已上血肉
乾。
其膝已下洪爛如炙。
歸養療。
髀已上肉
如故
膝已下遂枯骨
隣里聞之競問緣
由。
答見如前。
諸人看其走處足跡通利
了無
灰火
良因罪業觸處見獄。
於是邑人男女
大小
持齋至死無虧
大德僧道慧
法師
冀州人
具為臨說。
同其隣邑也。
交州都督遂安李壽
始以宗室封王
觀初罷職歸京第。
性好畋獵
籠鷹數聯。
殺他狗餒鷹。
既而公疾。
見五犬來責命
公謂
之曰。
殺汝者奴。
通達之過。
非我罪也。
犬曰。
通達豈得自在耶。
且我等既不盜汝食。
自於
門首過。
枉殺我等要當相報終不休也。
謝罪請為追福
四犬許之。
一白不許
曰我
無罪殺我。
未死間。
汝以生割我肉臠。
苦痛吾思此毒。
何有放汝耶。
俄見一人
為之
請於犬者曰。
殺彼於汝無益
放令為汝追福
不亦善乎。
犬乃許之。
頃公蘇遂患偏風
體不隨。
於是為犬追福
而公疾竟不差。
除延
安公竇惲云。
夫人之弟。
為臨說之耳(右四驗出冥報記)。
曹州城武人方山開。
少善弓矢
尤好畋
公元637年
獵。
以之為業。
所殺無數
貞觀十一年死。
經一
宿蘇云。
初死之時被二人引去
行可十餘里。
上一山。
三鬼共引山開登梯而進。
上欲
頂。
忽有一大白鷹。
鐵為嘴爪。
飛來玃開左
頰而去。
又有一黑鷹。
鐵嘴爪。
玃其右肩
而去。
及至山頂
引而廳事
一官人。
服緋
首冠黑幘山開曰。
生平有何功德
具言之。
對曰。
立身已來不修功德
官曰。
且引向南院觀望
二人即引南行
至於一城
非常嶮峻
二人扣城北門數下。
遂即開。
城中赫然總是猛火
門側有數毒蛇
長十餘丈。
頭大如五㪷塊。
口中吐火
如欲
射人
山開恐懼不知所出
唯知叩頭念佛
已。
門即自開。
乃還見官人欲遣受罪
侍者
諫曰。
山開未合即死
但恐一入此城不可
出。
未若且放令修功德
官人放之。
令前二人
送之。
依其舊道而下復有飛鷹欲玃之。
賴此
二人援之免脫
下山遂見一坑
其中極穢。
巡之間遂被二人推入。
須臾即蘇。
爪跡極深。
終身不滅山開於後遂捨妻子
以宅為佛院
常以讀誦為業。
汾州孝義縣
縣泉村人劉摩兒。
顯慶
八月二十七日
遇患而終。
其男師保明日
又死。
子平生行皆險詖
北隣有祁隴
威。
採樵車輾死。
經數日而蘇。
乃見摩兒
師保鑊湯須臾之間。
皮肉俱盡。
無復
人形
唯見白骨
如此良久還復本形
隴威問
其故。
對曰。
為我射獵故受此罪。
又謂保曰。
何在
對曰。
我父罪重不可卒見。
卿既即還。
白家中。
修齋福。
言訖被使催促
前至
舍。
館宇崇峻
執仗者二十餘人
一官
公元636年
問之曰。
汝比有何福業
對曰。
隴威去年正月
在獨村看讀一切經
脫衫一領布施
兼受五
戒。
至今不犯
官人乃云。
若如所云。
無量功德
何須來此。
乃索簿勘見簿曰。
人合死不虛。
側注云。
受戒布施福助更合延壽
乃遣人送
還。
當即蘇活
隴西李知禮。
趫捷
弓射
騎乘
攻放彈。
所殺甚多
有時罩魚不可勝數
公元645年
十九年微患。
三四日即死乃見一鬼
并牽
一匹
大於俗間所乘之馬。
謂知禮曰。
閻羅
王追公。
乃令知禮乘馬
須臾之間。
忽至王前。
王約束云。
遣汝討賊
不得敗。
敗即殺汝。
同侶二十四人
東北望。
不見邊際
天地
盡昏。
埃下如雨
知禮等敗。
同行曰。
王教
重。
向前不可敗歸。
知禮迴馬前射三箭
以後諸賊似稍却縮。
數滿五發賊遂敗散。
畢謁王。
責知禮。
汝敵雖退何為初戰之時
即敗。
以麻辮髮
并縛手足
臥在石上
大石
鎮而用磨之。
前後四人體並潰爛
次到知禮
勵聲叫曰。
向者賊敗。
並是知禮之力。
還被王
殺。
無以勵後。
王遂釋放更無囑著。
恣意游行
凡經三日
向於西北出行入一牆院
禽獸
群可滿三畝餘地。
總來索命相逼近。
曾射
一雌犬。
向前嚙其面。
次及身體無不
傷。
三大鬼。
各長一丈五尺
圍亦如之。
共剝
知禮皮肉
須臾總盡。
唯面及目白骨
兼見五
藏。
及以此肉分乞禽獸
肉落復生
生而
復剝。
如此三日
苦毒之甚不可勝記
事畢大
鬼及禽獸等。
忽然總失。
知禮迴顧不見一物
遂即踰牆南走
莫知所之
意中似如一跳千
里。
復見一鬼逐及知禮。
乃以鐵籠罩之。
無數魚競來唼食
良久
鬼遂到迴。
魚亦不見
其家舊供養一僧
僧先死。
與知禮去籠。
語知禮云。
檀越大飢
授之三丸白物
令禮噉之。
時便大飽。
而語之曰。
檀越還家
亦別去。
禮到所居北見大坑
其中有諸
槍矟攢植不可得過
見其兄女并婢齎箱。
有錢絹及一器飲食在坑東北
知禮心中
此婢及以姪女游戲意甚怪之。
迴首北望
一鬼
挺劍直進
知禮惶懼委身投坑。
得蘇也。
自從初死至於重生
凡經六日
後問
家中。
乃是姪女持紙錢絹。
解送知禮。
當時
視。
乃見銅錢絲絹也(右三驗冥報記)。
公元658年
唐顯慶三年
徐玉任晉州刺史之時。
有屠
兒在市東衖。
一猪
命斷湯燖。
皮毛並落。
半日
貪殺餘猪。
未及開解
至曉以刀破腹
長劃腹下。
一刀刃猶未入腹。
其猪忽起走出
門。
入市西壁
至一賢者店內床下而臥。
人競往看之。
屠兒猶執刀逐走
看者問其所
由。
屠兒答云。
一生已來殺猪未曾聞見
事。
猶欲將去。
看者數百人
皆瞋責屠兒
競出
錢贖得。
諸人共為造舍安置
身毛久始得生
胭下及腹下瘡處差已作大肉疣。
麁如臂許。
出入往來常不污其室
性潔不同餘猪。
至四
公元660年
五年方卒(并州晉陽縣人同仁徐王府掾正具見說之)。
*慈悲篇第七十四(此有五部)
*述意部
*菩薩
*國王
*畜生
*觀苦部
**述意部第一
含生稟氣皆有靈智
蠢動翱翔咸知畏死。
致使菩薩興行救濟為先。
佛出世大悲
本。
所以臨河羡魚不如結網
觀他受福不如
行因
是故將求其報莫若先興其善。
貴賤
黑白心平
三寶福田四生同敬。
並須臨時
救濟引衣食。
拳握之珍。
耳目之玩。
捐已奉施隨之以喜。
信夫篋笥以獎其意。
帛以表其誠。
肉骨髓尚不寶戀。
況復外財
寧生愛著。
菩薩行行不待索。
雖心不待物
而物亦筌心。
心物兩備福智雙行矣。
**菩薩第二
大集經云。
佛言。
我昔為於一切眾生
修菩
薩行。
為此法眼
於諸眾生起大慈心
己身
血。
猶如大海
與諸乞者。
頭眼耳如毘福羅
山。
捨鼻舌等如十突盧那。
捨手脚等如毘福
羅山
捨皮施等可覆一閻浮提
亦捨無量
馬奴妻子及以王位國土城邑宮殿村落
等。
與諸乞者。
於諸佛所受持禁戒無缺犯。
一一佛所無量供養
一一佛所稟受無量
由他百千法門
受持誦善三昧
我亦恭
無量三乘四果聖人父母師長病苦之者
無救護者為作救護
無歸依者為作歸依
趣向為作趣向
令其安住
我已如是
於彼
三大阿僧祇劫
慈愍一切苦惱眾生故。
發大
堅固勇猛之心。
久修無上菩提之行。
於此
盲冥世間大道師儉法之時。
如是等諸
眾生中。
發心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乘菩提令不退轉
復願救度三惡眾生
安置善道涅槃樂。
雜寶藏經云。
爾時如來被加陀羅刺刺
脚足。
血出不止
種種藥塗不能得差。
諸阿
羅漢香山中取藥塗治。
亦復不除。
十力
葉至世尊所。
作是言曰。
若佛如來一切
生有平等心。
羅睺羅提婆達多等無有
者。
脚血應止。
即時血止。
瘡亦平復(故知諸佛大悲於諸含識
平等無異)。
四分律。
佛言。
乃往過去世時有王。
名曰慧
燈。
乃使閻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
皆行
十善
初生時有八萬四千藏。
自然而出。
四交道隨所求索者。
一切施與
天帝釋便
作是念。
此王慧燈其所一切施與
將恐
來世奪我坐處。
我今寧可往試。
為以無上道
故施。
為以退轉耶。
化作男子
自相謂言
慧燈教我等行十惡
殺生乃至邪見
時諸大
臣皆往白王。
答言不。
我先有是語。
閻浮
提人能行之類皆行十善
不殺乃至不邪
見。
當為王。
是故無是語。
汝等今可嚴駕
乘。
我欲自行教化國人
天象既至
即便
乘。
王言可示我。
彼人言我教國人十惡者。
彼即示王。
王問言。
慧燈教汝十惡耶。
答言
實爾。
王復問言。
可有方便十善不。
答言有。
問言。
何者是耶。
答言若得成就菩薩生食
其肉飲其血。
得行十善
時王慧燈如是
念。
我於無始已來
經歷眾苦輪轉五道
受截手截脚耳鼻出眼截頭
竟何所益。
即取
利刀自割股肉。
以器盛血授與彼人
而告之
曰。
善男子
汝可食飲此肉血奉行十善
時彼
男子不堪慧燈威德
即沒不現。
忽有天帝
在前立。
王言
王今布施一天下二
四天下耶。
日月天帝魔王梵王耶。
王答
言。
布施不為天下乃至魔梵等。
我作意欲
無上正真一切智
度未度者。
解未解者。
涅槃者令得涅槃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者。
天帝釋便作是念。
我今令王
以此死者甚非。
所以當以天甘露灌其
身上
即便灌之瘡即平復如故
佛告瓶沙
言。
爾時利益眾生王者
異人乎。
即今父王
白淨是也
時王第一夫人者。
今母摩耶是。
慧燈者。
我身是。
我於前世教化閻浮提
數人皆行十善
以是因緣足下千輻相輪
輪郭成就
光明晃曜三千大千國土
大悲分陀利經云。
佛告諸善男子
我於往
昔過無量阿僧祇大劫
爾時此土名無塵
樓厭。
大劫百歲世人蓮華如來像法中。
我為閻浮提輪王
名曰無勝。
我及千子並發
菩提
俱共出家
蓮華如來法中具修
行。
唯有六子不欲出家不發菩提
我數教語。
何不出家
六子即報王言
不能出家
王復
問言。
汝等何不菩提心。
彼言。
若能以一切
閻浮提與我等者。
當發菩提
我聞甚喜已。
一切閻浮提人住三歸八齋
又勸三乘
分此
閻浮提以為六分
持與六子勸以菩提
我即
出家具修梵行
六王不相和順
興兵
戰各不自寧。
閻浮提極大飢饉
天不降雨
五穀不成
草木不生。
我即思惟
正是時。
以身施。
血肉充足捨林而去。
往詣中國
水山上立大誓願
時阿須羅宮皆悉大動。
樓傾海水波涌
天及諸神皆悉悲泣
時即從山上便自投身。
本願故即成肉山
高一由旬
縱廣正等
人民鳥獸來食血肉
本願晝夜生長
漸漸乃高一千由旬
正等
亦爾。
四邊皆有人頭
具髮眉眼耳鼻舌口
齒。
諸人頭高唱言
咄汝諸眾生各隨所
欲。
恣意取之。
血肉六根
身得充滿
從意所求。
三乘之心乃至求人天福者。
或有食血肉
者。
或有取眼取耳取鼻取唇取齒取舌者。
本願故。
尋即還復
不盡不減
乃至十千年中
以身血肉充滿一切閻浮提夜叉鳥獸
十千年中施眼如恒沙
施血猶四大海。
施己
身肉若千須彌
以舌施人鐵圍山
以耳施
與如中彌樓。
以鼻施與猶若大彌樓山
我以
齒施如耆闍崛山
我身皮施遍娑呵剎。
善男
子。
觀我於十千年中一身如是無量
僧祇施。
無量阿僧祇眾生
一念頃而生
悔心
即立大願
若我得成阿耨菩提意。
如是
滿者。
如是普捨十方殑伽河沙數。
五濁佛土
中以身肉充彼眾生。
河沙大劫
若我是願意
不滿者。
令我永不見十方諸佛不成菩提
使令我不聞三寶三乘之聲。
亦使我常處
地獄
大悲分陀利經云。
佛言。
我憶無量劫時。
佛剎日月明。
五濁時。
於此閻浮提
轉輪王
名曰燈明
以善勸化一切眾生
時出游觀園。
見有一人反縛兩臂極為急切
即問諸臣。
此人何罪。
諸臣答言
此誑王法
敢是天民
常由輸課。
六分輸一。
人違命。
即告諸臣。
速放斯人
儲糧蘇油勿苦索之。
臣答王言
終無有人能以善心輸王諸物。
日日王夫人及諸眷屬
厨供所須皆從
民出。
自非王力終不可得。
我時愁憂却自思
惟。
此之王位今當付誰。
我有五百子皆勸以
菩提
即分此閻浮提為五百分付諸子
捨詣林求仙梵行
南近大海憂曇波羅林中
坐禪
食果草根濟身命。
漸漸不久得五
通。
爾時閻浮提有五百商人
入海採寶。
獲眾
寶聚
其中主名曰宿王。
福力故得如意
摩尼
從彼寶洲多取眾寶及與摩尼
發引
海水波涌
諸龍惱亂海神啼泣
中有龍仙
名曰馬藏。
實是菩薩
本願故生於其中
摩訶擁護商客安隱度海。
自還所住。
隨彼
商客有惡羅剎
常逐於後伺求其便。
彼於
晝日暴風雨
使諸商人迷徑路
不知所
趣極甚恐怖。
大音啼號悲泣
諸天
風雨神等。
乃至稱喚父母愛兒息之聲。
時我天耳聞彼音聲
即生慰喻
汝等商人
勿得恐悑
我當示導汝等徑路令汝安隱
閻浮提
我於爾時即以繒帛而自纏手
著油中以火然之。
至誠言。
我於林中三十
公元661年
六年四梵處。
為益眾生故食眾果。
既化八
萬四千諸龍夜叉令住不退轉
以是善根
我手然。
使此商人閻浮提
如是手然經於
七日七夜。
彼諸商人安得到
自立願。
珍寶若我得成阿耨菩提
令我得為商主
如意珠
於此佛土一切十方殑伽河沙
五濁佛土中雨於眾寶。
一一方中七反
雨於種種眾寶。
隨意充足
無量阿僧祇眾生
令住三乘
大丈夫論提婆菩薩說偈云。
福德丈夫
 悲心施惠
 拔貧窮淤泥
 不能自出者」
菩薩布施
貧窮皆來歸向
曠野
行人熱時皆往歸趣
菩薩愛樂名勝得解脫。
若有人來語菩薩言。
有乞者來。
菩薩歡喜
財物而賞使者
菩薩即以餘物而與乞者。
歡喜愛敬
求者言乞。
作此語時懷憐愍心。
有乞者。
不知菩薩體性樂施
菩薩執手歡喜
與語。
猶如親友
壞彼不知使生知想。
傍人見
亦復歡喜
若見乞者。
語言汝來欲須何等
隨意而取。
安慰之言。
善來賢者莫生恐悑。
當為汝作依止處。
使彼乞者心得清涼
如是施名為生人。
若不如是名為死人
若不
來者自往施之。
有來求者尚捨身命
況復
物。
若無悲心不名為施。
若有悲心即是
脫。
雖復大富貧窮者。
富者雖與無悲愍心。
雖名曰與不名施主
悲愍心施。
是名施主
報施名為施者。
商賈之人亦可名施。
若求
報施果報猶尚無量
況有悲心不求報施
報何可稱計
若求報施唯可自樂。
不能救濟
徒自疲勞
悲心施者能有救濟
後得果時能
大利益。
修施者得富。
定者得解脫。
修悲者
無上菩提
果中最勝。
菩薩思惟
因彼乞者得證菩提
我今因施得
無比樂。
因中施樂猶尚如是
無上菩提
是乞者。
其恩甚重。
無以可報。
若以財寶不足
報恩
當以無上菩提施與之。
以我福故。
使乞者於將來世亦如我今成大施得無
菩提
不念恩者無有悲心
若無悲心無有
施。
若不施者不能濟度眾生生死
若不行施
覆蔽悲心
如以書石乃知真偽
假使怨家
親友
**國王第三
佛說日明菩薩經云。
佛言。
過去閻浮提
國王
名曰智力
常行佛事深信三寶
時有比
丘。
名曰至誠
意常持三昧慈哀眾生
王欲見
比丘無有厭極
比丘髀上生大惡瘡。
中醫所不能愈。
王愁大悲即為淚出。
時二
夫人同時悲念。
於時王臥。
夢中天人
王言
若愈是比丘病者
當得生人肉血飲
食之即得愈矣。
王寤驚悸不樂。
念是比丘
重。
乃須彼藥法所難得。
勅問臣下
第一
子。
字曰智止
白王莫悲莫愁憂之。
血肉最為
賤微
還入齋室持刀割髀。
取肉及血持送與
比丘
比丘得服之。
瘡即除愈
得安隱。
王聞
得愈大喜悅澤
意存比丘不念子痛。
持是歡
喜各有至心大子亦自平復(良由行佛心身瘡得復也)。
雜寶藏經云。
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驅出
國。
到曠路中糧食都盡。
弟即殺婦分肉與其
兄嫂
嫂便食之。
兄得此肉藏棄不敢食之。
自割脚肉夫婦共食
弟婦肉盡欲得殺嫂。
言莫殺。
以先藏肉。
還與弟食。
既過曠路到神
住處
採取華果以自供食。
弟後病亡。
唯兄
獨在。
時王子見一被刖無手足人。
心生慈
悲。
採取華果。
活彼刖人。
王子為人少於欲事
採華果去。
其婦在後
與刖人通。
有私情深
疾其夫。
於一日中逐夫採華。
河岸邊而語
夫言。
樹頭華果。
夫語婦言
下有深河。
或當
墮落
婦言
以索繫腰
我當挽索。
小近岸邊
婦挨其夫墮著河中
慈善力隨水漂而去不沒死
於河下流國王崩。
國相師推
求國中。
誰應為王。
遙見水上黃雲蓋。
相師
占已。
黃雲蓋下必有神人
遣人水中而往
接。
以為王。
王之舊婦擔彼刖人。
展轉乞索
王子國。
國人皆稱有一好婦擔一刖婿恭
孝順
乃聞於王。
王聞是已即遣人喚來到
殿前
王問婦言
此刖人者實爾夫不
答言
是。
王時語言
識我不耶。
答言不識
王言
某甲不。
諦向王看。
然後慚愧
王故慈心
養活
佛言。
欲知王者
我身是。
爾如婦
者。
旃遮婆羅門女帶木杅謗我者是。
爾時
手足者。
今提婆達多是(故知善惡目驗有徵)。
菩薩本行經云。
佛告王曰。
過去世時。
此閻
浮提有國名不流沙
王名婆檀寧。
夫人字跋
摩竭提
時世貴人民飢餓。
加有疫病
時王
亦病。
夫人自出祠天
階邊一家
夫行不在
時婦產兒
又無婢使
產後飢虛無有食。
便
自念言。
今死垂至。
更無餘計。
自欲噉兒。
即便
取刀適欲殺兒。
心為悲感舉聲大哭。
爾時
人欲宮中
聞此婦人悲聲慘切
愴然憐傷
便住聽之。
而此婦人適欲舉刀欲殺其子。
便
自念言。
何忍噉其子肉。
作是念已便復啼哭
夫人便入其舍就而問之。
何以啼哭
欲作何
等。
婦具答之。
夫人聞之心為悼愍
語言
莫殺
其子。
我到宮中當送食來。
婦人答言
夫人
貴。
復稽遲。
或能忘之。
而我今日命在呼吸
不逾時節。
不如自噉其子以用濟命。
夫人
言。
更得餘肉食可不
答言
得濟不問
好醜也。
於是夫人即便取刀自割其乳。
便自
願言
今我以乳持用布施濟此危厄
不願作
輪王帝釋魔王梵王
持此功德用成無上
真之道。
即便持乳與此婦人
適欲舉刀便割
一乳。
應時三千大千世界大震動。
天帝
之。
見其夫人自割其乳濟其危厄
天帝
無數諸天
即時來下虛空中。
皆為悲泣
夫人前。
而便問言。
汝今所施甚為難及
求何
願耶。
夫人答言
持此功德用求無上正真
道。
度脫一切眾生苦厄
天帝答言
汝求此願
何為證。
於是夫人即時立誓
我今所施功
審諦正覺者。
我乳尋當平復如故
其乳
尋時平復如故
天帝讚言。
成佛不久
諸天
喜。
即便現形夫人言。
汝今所施得無悔恨
以為痛耶。
答言
我今所施用佛道悔痛
者。
令我女身變成男子
立誓已訖應時變為
男子
諸天讚言。
成佛不久
是時國中病消
除。
穀米豐賤人民安樂
却後王崩。
即拜為王。
人民熾盛國遂興隆
佛告王言
爾時夫人者。
我身是。
不惜身命今得成佛
大眾歡喜
禮而去。
**畜生部第四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經云。
佛住
摩伽提國寂滅道場彌迦女村自在天寺
舍。
時有迦波利婆羅門子。
名曰彌勒
軀體
色。
相好具足
威光無量
來至佛所。
時有結髮
梵志五百人等。
遙見彌勒清淨白佛言。
世尊
如此童子光明無量
與佛無異
於何佛所初
道心
受持誰經。
為我解說
佛告式乾梵志
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
乃往過去無量無邊
僧祇劫。
時有世界
名勝華敷
佛號彌勒
慈心教化一切
佛說經名慈三昧光大
海雲
若有聞者。
即得超越百億萬劫生死
之罪。
必得成佛
時彼國中有大婆羅門
名一
智光明。
聰慧多智廣博眾經聞佛出世
三昧經。
即便信伏佛弟子
菩提心。
作是言。
我今誦持大慈三昧經。
願於未來
成佛
而號彌勒
於是捨家即入深山。
八千
歲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
誦持此經一心
亂。
連雨不止洪水暴漲
仙人端坐不得
食。
經歷七日。
時彼林中有五百白兔
一兔
王母三獸
見於仙人七日不食
而作是言。
今此仙人佛道不食多日
命不云遠。
幢將崩。
法海將竭。
我今當為無上大法令得
久住不惜身命
即告諸兔。
一切諸行皆悉
常。
眾生愛身空生空死。
未曾為法
我今欲
一切眾生作大橋梁
令法久住供養法師
爾時兔王告諸兔言。
我今以身欲供養法師
等宜各各隨喜
時諸山樹神等。
積香
薪以火然之。
王母圍繞仙人足滿七匝
白言
大師
我今為法供養尊者。
仙人告言
畜生
雖有慈心何緣能辦
白仙人。
我自
以身供養仁者
為法久住諸眾生得饒益
故。
作此語已即語其子。
汝可隨意求覓水草
繫心思惟正念三寶
爾時兔子聞母所說
白母言。
如尊所說無上大法供養者。
我亦
願樂
作此語已自投火中
隨後入。
當於菩
捨身之時。
天地大動。
乃至色界及以諸天
雨天華持用供養
肉熟之後
時山樹神
仙人言。
王母子為供養故。
投身火中
今肉
已熟。
汝可食之。
時彼仙人樹神語。
不能
言。
以所誦經書樹葉上。
又說偈曰。
寧當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
 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噉肉眾生
 如佛所說食肉
 此人行慈不滿足
 迷沒生死成佛
時彼仙人說此偈已因發誓心。
願我世世
起殺想。
常不噉肉
白光明慈三昧
乃至
成佛制斷肉戒。
作此語已自投火坑與兔并
命。
是時天地六種震動
天神力故樹放光明。
金色晃曜照千國土
時彼國人見此光者。
無上正真道心
佛告式乾
汝今當知。
爾時
白兔王者
我身是。
時兔兒者。
羅睺羅是。
時誦經仙人者。
今此眾中婆羅門彌勒
薩是。
時五百群兔者。
摩訶迦葉等五百比
丘是。
時二百五十山樹神者。
舍利弗目
連等二百五十比丘是。
時千國王跋陀婆羅
等者。
今千菩薩是。
從我出世乃至樓至。
於其
中間受法弟子道者是。
佛告式乾
菩薩
勤苦歷劫不惜身命
投於火坑以身供養
便得超越九百萬億劫生死之罪。
時式乾等
五百梵志
求佛出家阿羅漢
時彼仙人
火坑已生於梵世
乃至成佛
食肉者犯於
重禁
後身生處常飲熱銅。
大集經云。
佛言。
善男子
過去世有一師子
王住深山窟。
常作是念。
我是一切獸中之
王。
力能視護一切諸獸
時彼山中有二獼猴
共生二子。
時二獼猴師子王作如是言。
若能護一切獸者。
我今二子以相委付
我欲
行求飲食
師子即便許可
時彼獼
猴留其二子。
付彼獸王
即捨而行。
時山
有一鷲王。
名曰利見
師子王眠。
即便搏取
獼猴二子。
處嶮而住。
時王寤已。
即向鷲王。
偈言
「我今啟請大鷲王
 唯願至心受我說
 幸見為故放捨之
 莫令失信慚恥
王說偈報師子王曰。
「我能飛行虛空
 已過汝界心無畏
 若必欲護是二子
 為我故應捨是身」
師子王言
「我今為護是二子
 捨身不惜枯草
 若我護身而妄語
 云何得稱如說行」
師子王說是偈已。
即至高處欲捨其身。
爾時
鷲王復偈言
若為他故捨身
 是人即受無上樂
 我今施汝獼猴
 願大法王自害
善男子
師子王者
我身是。
獼猴者。
即迦
葉是。
獼猴者。
善護比丘尼是二獼猴子者。
即今阿難羅睺羅是。
時鷲王者
舍利弗是
是故為護依止不惜身命
**觀苦部第五
正法念經云。
孔雀菩薩諸天說。
若有悲
是人則去涅槃不遠名大莊嚴
五道
生若起悲心能破煩惱
云何地獄眾生而起
悲心
諸眾生於自業所誑。
由此怨家之所
造作
得不可喻種種苦。
大地獄等一百三十
六處
眾生中地擘坼
斷截燒煮無救
歸。
東西馳走求哀自免不可得脫
而起悲心
則得增長無量梵福。
若人利益眾生
觀諸餓鬼種種飢渴
自燒其
身如燒叢林
四面馳走互相踢突。
焰火焚燒
遍體熾然
求救無能救者。
諸眾生何
時當種種苦惱
是名觀鬼而起悲心則生
梵天
若人觀於畜生
而起悲心
應念其中無量
互相殺害
行水死法無量
互相殘害
互相食噉
諸眾何時當脫。
是名觀畜生
苦而起悲心
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則生梵天
若人觀於六欲諸天而起悲心
六欲天
天之樂不可譬喻
種種山谷山峯園林
而受
快樂
受樂已業還退生在苦處大苦
惱。
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東西馳走
繞亂無
知受大苦惱。
是名觀天而起悲心則生梵天
若人觀於人中而起悲心
種種業生於人
受苦樂果
種種心性種種信解
或有貧窮
依恃他人自存活。
如是觀於五道生生
五種已而悲心
如是之人得勝安隱
涅槃
又雜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以爪上土告諸比
丘。
於意云何
我爪上土多為大地土多。
比丘
白佛
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
大地無量
無數不可為比
佛告諸比丘
如是眾生能數
下至一彈指頃。
一切眾生修習慈心
如甲上土耳。
其諸眾生不能數數下至如一
彈指頃。
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
大地土。
是故比丘
常當數數一切眾生修習慈心
修行道地經偈云。
「當發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
 展轉生死
 悉曾為親族
 譬如生華
 轉成果無異
 父母妻子
 宗親如是
 其行慈心
 等意無憎愛
 不問遠近
 乃應為大慈
 等心行大哀
 及至三界
 行慈如是
 其德逾梵天
 刀刃能害
 縣官及火怨
 邪思羅剎
 蛇蚖霹靂
 師子并象虎
 及餘諸害利
 一切不敢
 無能中傷者」
又善見律云。
住處虎狼師子
下極蟻子
不得住。
若蟻有窟。
蟻子游行
覓食驅逐
別處
得住。
又雜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
時天阿修羅對陣鬪戰
脩羅諸天不如
天帝釋軍壞退散生恐悑。
乘車馳還
歸天宮。
須彌山下道叢林
林下金翅鳥
巢。
多有金翅鳥子。
爾時帝釋車馬過踐殺
鳥子
御者言。
迴車還勿殺鳥子
御者
王。
脩羅後來逐人
迴還者為彼所困。
帝釋告言
寧當迴還為阿脩羅殺。
不以軍眾
蹈殺眾生
於道御者轉車南向
脩羅軍遙
帝釋轉乘而還
謂為戰策即還退走。
眾大
恐悑
壞陣流散
歸阿脩羅宮。
佛告諸比丘
天帝釋於三十三天自在王
以慈力故
威力摧伏脩羅軍。
亦當讚歎慈心功德
大悲經云。
佛告阿難
若復有人心住慈善
得十一種功德利益
何者為十一種。
一睡
得安隱。
寤則心歡喜
不見惡夢
三人非人
愛。
諸天擁護
五毒能害
刀箭不傷。
火所不燒。
八水所不溺。
九常得好衣饍飲
食床臥具病瘦湯藥
十得上人法。
十一身
壞命得生梵天
又增一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六
凡常之力。
云何為六。
小兒以啼為力
女人
為力
比丘以忍為力
國王傲慢為力
羅漢精進為力
諸佛以大悲為力
是故
丘。
當念大慈悲力。
頌曰。
能仁矜幻苦
 聖意重昏
 哀愚開攝受
 訓誘方便門
 法身法界
 據化指祇園
 俱銷五道
 共解四魔
 三脩祛愛馬
 六念心猿
 禪池澄定水
 覺意動聲
 慧風法鼓
 振我無明
 常須近善友
 開我未曾言」
***感應緣(略引五驗)
*沙門釋慧越
*唐沙門釋道積
*唐沙門釋慈藏
*唐縣元禮
*唐玄奘法師西國行傳
慧日道場釋慧越
嶺南人
羅浮山
性多
汎愛慈救蒼生
栖頓幽阻虎豹無擾
曾有群
獸來前。
因為說法
虎遂以頭枕膝
越便捋其
鬚。
面情無所畏。
眾咸覩之。
化行五嶺
聲流三
楚。
開皇末年召入慧日
來歸楊州路中
疾而卒。
停屍柩上有若生焉。
夜見焰光從足
而出。
入于頂上
還從頂出。
而從足入。
竟夕
斷。
道俗殊歎未曾有也。
益州福感釋道積
蜀人
涅槃一部
常恒業。
凡欲宣述必先洗滌身穢被服
衣。
然後升座
立性沈審慈仁總務
諸有
膿血穢氣者。
積皆召集為補澣衣服。
同食不惡之。
時人怪問。
答云。
無染淨。
淨穢由心
心既不起
愛憎何生。
貞觀初年
五月終于本寺。
春秋七十。
時屬炎欝屍不臭
壞。
經停百日跏坐如初
道俗嗟異乃就身加
漆。
興敬巴蜀
新羅國大僧統釋慈藏
俗姓金氏
新羅國
人。
年過小學神叡澄簡
厭世高榮情欣方外
獨靜行禪不避虎兕
持戒不群慈救為先。
隱山來往絕糧
便感異鳥各銜諸果就
送與
鳥於藏手同共食之。
時至必爾初無乖
候。
行感玄徵罕有繼者。
常懷慼慼慈哀含
識。
作何方便令免生死
遂於眠寐見二丈
曰。
在幽隱欲為何利。
藏曰。
為利生。
乃授
五戒訖曰。
可將此五戒利益眾生
又告藏
曰。
吾從忉利天來故授汝戒。
騰空滅。
於是
公元638年
出山
國中士女受戒無窮
至貞觀十二年
唐國
既至京城慈利群生
受戒者日有
千計
盲者見道
病者得愈。
樂靜夏坐
雲際寺安居三夏
大鬼神。
其數無量
持仗云。
將此金輿迎取慈藏
復見大神
之共鬪拒不許迎。
臭氣塞谷蓬勃即就
繩床通告訣別
一弟子又被鬼打幾死乃
蘇。
藏即捨衣鉢行僧得施。
又聞香氣遍滿身
心。
神語藏曰。
今者不死八十餘矣。
至十七年
還歸本國
具行佛教
一同大國
王請於皇
寺講菩薩戒本。
七日七夜天降甘露
雲霧
靄覆所講堂
四部驚嗟美聲彌遠
因遘微疾
於永年中(右此三驗唐高僧傳)。
范陽元禮
貞觀末泗州漣水縣
因重病悶絕
一日而蘇。
有人引至府
舍。
一官人過無侍衛
元禮至此官人
上。
據床而坐。
官人侍者
令一提頭
手捉脚。
元禮階下
良久乃起。
至一
別院
進向南入大堂中。
見竈數十百口。
其竈上有氣
矗然如雲直上
沸聲喧雜
數千萬人
元禮仰視
見似籠盛人懸之此
氣之上。
云是罪人處。
元禮發願大語云。
一切眾生受罪
解衣赤體自投釜中
因即昏然不覺有痛。
須臾有一沙門
元禮
出云。
知汝至心乃送其歸。
忽如睡覺
遂斷
酒肉
經三四歲後卒於洛(右此出冥報拾遺)。
唐奘法師行傳云。
婆羅痆斯國內列士池。
池西三獸塔。
如來菩薩行時燒身之
處。
昔劫初時於此林野
狐兔猿。
異類相悅
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
降靈應化為一
老夫
三獸曰。
二三子
安隱乎無驚懼耶。
曰涉豐水游戲茂林
異類同歡
既安且
樂。
老夫曰。
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
此遠尋。
今正飢乏
何以饋食
曰幸少留此。
躬馳訪。
於是同心求覓
狐沿水濱銜一鮮鯉
猿於林樹採菓。
俱來至止唯兔空還。
老夫
曰。
以吾觀之。
爾曹未和
猿狐同志各能役心
唯兔空返獨無相饋。
以此而言。
誠可知也。
譏議
謂猿狐曰。
多聚樵薪方有所作。
競馳銜草曳木。
既已蘊崇猛焰將熾。
兔曰。
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
敢以微躬充此一
飡。
辭畢入火尋致死
是時老夫帝釋身。
餘燼收骸傷歎良久
謂狐猿曰。
一何至此
感其心不泯其迹。
寄之月輪傳乎後世
故彼
咸言月中之兔。
自斯而有。
後人於此建塔也。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