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x 页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0H 页
谥状[赵絅]
公讳元翼。字公励。号梧里。我 太宗恭定大王第十一嗣有讳。封为益宁君。谥昭刚。于公为高祖。曾祖讳贞恩。封秀泉君。以文行名一世。与南秋江孝温友善。见师友录。祖讳彪。封青杞君。考讳亿载。封咸川君。精经史妙音律。人以为绪秀泉风韵。先娶禹氏不育。后娶东莱郑氏。监察锱之女。追封郡夫人。夫人贤而习女训。奉尊章极其诚敬。事夫子极其和顺。嘉靖丁未十月二十四日。生公于汉城榆洞里第。公生而有异质。三岁。在皇妣抱中。因饥索乳。误捽皇妣鬓发数茎。妣有痛色。公遽惊啼。自是手不敢近妣鬓边。既丧恃。每语此事。悲咽不已。自知读书。刻苦伊吾。忘寝与食。父母虑其成疾。时呵止之。然亦不能夺其志。十八。选上舍。二十三。登第选人槐院。时国制重待王人。别选年少文官习汉语。选人例慢不学。公独不避嘲笑。剸心学习。遇阅试必居最。屡梦 褒赏。由著作博士。历奉常直长。癸酉。升成均典籍。充 圣节使质正官朝京。万历甲戌。朝廷大籍兵。选拜黄海都事兼敬差官。专管籍事。事务坌如。案牍委积。左酬右答。捷疾如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0L 页
响。观察使李文成公珥才公之为。凡有文书之有肯綮处。辄询公裁决。及其还 朝。力荐扬之。遂开显途。然其后公一不造李公之门。丙子。入为司谏院正言。戊寅。擢迁弘文馆修撰。壬午。由应教特升通政。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升至左。盖自癸酉升典籍。迄玆十年。其间历户工刑礼四曹佐郎正郎,军器判官。成均则升至直讲,司成。谏院则升至献纳,司谏。宪府则自持平。升至掌令,执义。弘文馆则升至校理,副应教,应教。所至以勤敏闻。在 经筵者五六年。玉堂诸学士例厌入直。相持不肯代。其来盖久。公则未尝推诸人。故入侍最多。讲说精明。声音疏亮。 宣庙倾听甚乐。未几升擢。际遇之期。盖自此始云。是年。以延慰使。逆黄天使洪宪于定州。黄公有藻鉴。招舌官谓之曰。此人举止端详。当作黑头宰相矣。癸未。复为承旨。是时东西分党始盛。都承旨朴谨元性颇峭。攻斥异己之论。王子师傅河洛上疏论政院。以激 上怒。一日因政院启辞。下 教诘问执笔构草者何员。朴目公欲以实对。公持不可。覆启曰。此乃臣一院中共为之事。归罪于执笔一人。幸其独免。臣等义不敢出也。抗言再三。 上遂并递承旨四员。其后朴谨元以主议。至窜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1H 页
江界。公就散者数年。甲申。丁咸川公忧。丁亥春。安州牧使缺。朝议以安关西重镇。近缘为牧者不良。凋瘵几不振。须择遣才望。除目三出。皆被劾。于是吏参权克礼请起废用公。既拜翌日。单车就道。至州。民大饥散者殆半。公即戒漕舶。往待于礼储边海之邑。躬诣方伯。乞粜数万馀石。又即驰往粜邑。出仓实载船。不数日运至。赈饥给种遍一境。民咸曰。此政若迟一日。吾等举不免沟壑矣。州旧多盗。岁荒尤梗。为设法购捕。盗即屏息。公明条教劝耕作。明年岁仍大熟。公私俱足。关西一道。无邑不业蚕事。独安无桑。邑人相传土不宜桑。公曰。第从我令。即课户播椹。不数岁茁盛。至今人称为李公桑。本州防边军额多阙。虐及族邻。徵其雇布。犹不给。公计其一年所徵布数。则三千匹有奇。乃出官谷。春夏谷贵则减价贸布。以充各镇阙雇。秋稔则于常赋添若干数。以当布直。民不重费而积年阙戍族邻之敝遂寝。又州税例纳于边邑。猾吏缘其问倍徵剩数。为民重瘼。公约定剩数。自领以纳。以束奸手。江,义,昌为邑最边且远。见公自来大惊。争设酒伎迎劳。公却而不受。其为民祛弊兴利。若嗜欲者类此。数年之间。政化大行。闾井户歌。监司尹公斗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1L 页
寿屡上其治绩。 宣庙下旨褒美。特进阶嘉善。以刑曹参判 召还。辛卯。拜大司宪。时国人多冤己丑逆狱株累之滥。咸指主狱大臣。公即论大臣之罪。 上允之。是年。又进阶资宪。历户曹礼曹判书。拜吏曹判书。鉴财公明。称量不颇。物论伟之。壬辰四月。倭奴入寇。列镇瓦解。上下劻勷。争事慑窜。公奋不顾身。请于 上曰。臣以宗戚之臣。受国厚恩。不可坐视颠覆。愿即横尸阵前。以报国家。 宣庙壮之。下庙堂议。大臣以为李某一羸病书生。投馁虎何益。即 不许。公请 上西幸。 命公为本道都巡察使先行。公洒泣登途。一以喻军民亲 上之义。一以饬守宰策应之务。与原任大臣柳公成龙协规并力。坐牢一道心。 大驾次平壤。贼进逼大同江。 朝廷议守与避孰便。柳相成龙,左相尹斗寿主守平壤议。寅城府院君郑澈主出避议。俄而 车驾出平壤向宁边。 命公与左相尹斗寿,元帅金命元留守平壤。公自当一面。抽锐卒。同高彦伯夜袭绫罗岛贼阵。贼大惊扰乱。我军射杀贼颇多。其后贼大军滋至。势固不能敌。然西军之尝贼。自公始矣。 宣庙嘉公蹈难感发。特 命进阶正宪。 宣庙进次龙湾。公住安,肃间。以当贼冲。时元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2H 页
帅金命元及韩应寅,权徵并称都巡察使。与公等夷。皆均茵坐。公言其不可。公先自降礼具戎服。谒拜元帅。号令始一矣。公当危急之秋。总领平安一道。治法征谟。 行朝供奉。馈饷天兵。咸责之公。而公血诚所注。筹画皆当。不烦而事办。论者以为有李伯纪之才而兼张德远之忠云。明年九月。贼退 回銮。 命公留后。因兼本道观察使。又命进阶崇政。公益加尽悴。吹喣疮痍。调谏卒伍。民情大悦。忘丧乱之新经也。乙未。 宣庙遣使阅视西兵。兵几万馀且精。特 命进公崇禄阶。俄拜右议政入朝。兼四道都体察使。巡视岭南山城险夷要害。以为制胜。倭寇无出山城。遍令设版收士民入保。时元帅以下诸将玩寇日久。不知绝甘分少之义。公切责权慄勉以简约。且治按臣帅臣之不如法者。虽骁悍。无不不寒而慄。又以岭南地广。声势不相接。请分置左右监司。以便事机。时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柳相成龙所荐也。精忠智略。有古将风。一镇闲山岛。贼不敢入西海。湖南赖以全。一朝中中山之箧。 朝廷欲以全罗兵使元均代李。元实贪暴无才。公极陈其不可。章再三上。不得请。元竟代李果大败。水军全没。贼遂躏两湖。先是公以碧坚山城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2L 页
当岭要冲。檄兵使金应瑞守之。应瑞谖以受元帅。令弃城遁。公遣军官。即所在斩之。元帅故匿应瑞。廷议有不悦公者。又因是飏言公军法不行。实解散应瑞事也。公欲自死守关岭一城。被 旨还朝。于时杨经理镐方集大军南征。兵食调度。一委于公。一日经理招公谓曰。我已发行牌。尔可速接军饷。公曰。两南峙粮于僻邑。以待必须。预知师期。乃可转运战所。今老爷不告于我国。先发行牌。今虽催运。定不及也。请少缓师期。经理大怒曰。尔不欲讨贼而为此歇后语耶。公曰。粮先于军。则必为贼得。军先于粮。则一日之饥。足以致败。必须粮与军齐到。可以济事。争辨不已。经理益怒曰。师期尔何敢干。命牢卒拉公出。公顾而大声曰。如是则老爷事去矣。经理默然。既而复招公前密问曰。尔欲退期几日。曰非五六日不可。经理遂如公言。当是时。微公汉语精敏。乘机应对。可回经理之强项乎。是冬。经理击破蔚山贼外栅。久围内城不克还。方谋再举。主事丁应泰劾经理轻进讳败。盖应泰素不平东征之举而嫉人有功者也。 宣庙以杨公当丁酉变初。单车赴急。且指挥麻贵等鏖贼稷山。使吾东奠安。皆其力也。其功甚大。其诬安可不辨。问诸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3H 页
大臣谁当使事。首相柳公成龙以有八十老母。不自请行。左相金公应南方有疾。公亦新经重病。 宣庙见其惫。不忍强使。公退私于柳相曰。吾病已苏。筋力可勉。但此大使事也。我乏文辩之才。故不敢自请耳。柳相即以公言白于 上遣之。行到鸭绿。望见应泰从西来。公避诸树林间。应泰到义州。始料公行必为经略地。遣飞骑赶公一行回。且搜文书。行中大扰。公徐为华语引丁使。入房问之。丁使具言应泰指。公曰。吾奉吾 王命。奏事 天子。已入上国境上。今若以主事之故径返。是弃吾 君命于草莽也。丁使犹不肯持之急。公曰。无已则有一计。尔等尽缚吾等。倒载而去。则吾等可以有辞于吾 君。丁使意沮而去。丁遂差人直奏于朝。全不举杨经理事。反诬奏我国用僣礼。至有招倭入犯之说。公在玉河馆。日与副使许筬,书状官赵正立。诣诸部科官。请雪国冤。陈辩剀切。又自草奏本。乞依民本例转奏 天子。叩头流血。通政司感其至诚。相顾叹息。又叩阁老马前。乞上其奏。奏虽见阻。朝廷仍是而知丁劾之诬云。及还。 宣庙面劳。慰籍之甚厚。升左议政。俄升领议政。时柳相已被弹而去也。公上劄言柳成龙之不自诣燕行。果为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3L 页
非矣。清介自守。血诚忧国。素著于危难之时也。而谗舌乘㕁构捏百端。用贤不卒。朝廷将乱。臣窃痛之。然柳相卒见逐而公亦不安于朝。亡何朝绅岐党。色目尤多。议论纷纭。荧惑日月。公又上劄曰。朝廷不尊。主威不立。是非不明。举措多错。郑荣国,蔡谦吉等。雄唱雌和。托以草野。迭进邪疏。摇撼台阁。如此不已。祸人国家必矣。又请登 对。直陈分党人姓名。以为某是某党。某党主某论。某如此某如彼。请振发 乾断。进贤退不肖。以镇浮议。其所峻斥以为尤不可用者。即洪汝谆,任国老等横甚者也。 上为之耸听。仍问公曰卿意欲用谁耶。对曰。柳成龙可谓救时之相。此时人才无出其右者。公仍乞骸骨。陈恳不已。 宣庙面谕曰。卿以宗戚大臣。舍我将何之。将之楚乎。之齐乎。公言愈激厉。大触时讳。而 圣教乃更平温。盖 宣庙素知公忠诚出于天性。为国家为此论。无它肠也。故勉留敦眷如此。于是李尔瞻等毒腹仄目。害公毁公无不至。以公望重。终莫敢弹击。惟于避嫌之启。以高亢固执斥之而止。公遂免相。己亥秋。退居东湖。复拜相力辞免。 宣庙念公不置。闻公病重。 遣内医不离救疗。又召卜人于 卧内。问公寿算长短。且以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4H 页
江上寒凛。撤 御室毡障子赐之。问遗交道。庚子。 懿仁王后升遐。公自衿川入临。九月。有 命以公为三道都体察使。开府星州。辛丑。以病还。壬寅。 上命选清白吏。公与柳相居首。李相恒福所定也。甲辰。策扈 圣功臣。封完平府院君。又以公久在兵间。 命勘宣武功等第。公辞焉。自壬寅至戊申。家居养閒者几五六年。光海嗣位。复拜领议政。朝野加额相贺。然群小已握朝柄。公所荐清谨宿望之人。光海皆不用。上下相煽。乐造祸网。一朝三司诬告临海谋逆。遂起大狱。诸大臣当庭鞫左右视。莫敢先发言。公独曰。谋逆大故也。必须告者与被告两造具备。方可寻端绪治之。今三司实告变。三司虽不可致理。启辞有曰。以草荐裹椎剑。潜入阙门。时守门将卒有见之者。此将卒可问也。诸公皆然之。即问将卒。皆曰椎剑非小物。吾等亦有目矣。入门时岂不见乎。仍抗声大唱。台厅错愕者良久。乃请穷讯其将卒。光海不许。别批曰。此狱不必问外人。铁椎大剑。宫中或有见之者。公即引疾入。光海以其间诱宫奴有罪者许以免死。使證其逆。有二奴乱言而狱已具矣。光海屡谕公出视事。公终不起。仍上劄极陈严肃宫禁。屏绝女谒。敬事 母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4L 页
后。爱护同气。毋受奸谗。又言待诏使恤民事数条。光海仍遣六卿就第。问民事何先。公请设宣惠厅行大同法。其法每春秋。逐民田一结。各收米八斗。输于京库。以时俵给各司私主人。使自贸纳 上供诸物。视时市估高下而优剩其数。使私主人亦得以自资。此外不许尺布升米加徵民户。以革防纳什倍之弊。科条精密。经久可行。光海命先试之畿内。巨室豪民与私主人等。皆失防纳大利。百途沮挠。光海屡欲罢之。以圻民争言其便。故行之至今。然公之始设大同法者。通行一国之谓。岂但畿内而止哉。 皇朝疑光海立不以序。遣严,万两差官。查问临海病癈状。郑仁弘请斩临海头以示查官。公言皇命天也。天可拒乎。顺天则保无它虞。李公德馨,李公恒福皆主公议。竟得无事准封。仁弘大怒。又与李尔瞻等主论请诛临海。三司伏閤齐请。促大臣率百官廷请。而公顾上屈法伸恩之劄。大臣李公恒福,沈公喜寿,大司宪郑公逑皆与公同。仁弘等以此尤嫉公。目以护逆。公复引疾入。翌年。始得递。辛亥。复入相。又称疾笃累辞。数月乃拜入对。极言君德倾危。朝政紊乱状。辞气切直。言泪俱下。光海遽起入宫。怒谓左右曰。人言李某日食粟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5H 页
饭一匙。此妄也。今日吃它骂辱。甚不祥不祥。汝辈早晚必死于它手也。公即辞免。益杜门谢人事。壬子。诬狱大起。癸丑。狱祸尤大炽。三司百寮指幼稚永昌为祸本。至请诛杀。有一触凶议者。必推而内诸党逆之中。旧日名流多被削窜。公谢以病。一不参永昌廷请。时有大拍头之论。以为永昌臣子也。大臣不可为一臣子而死。于是贤如李,沈诸相。亦参廷请焉。沈相喜寿白光海曰。如此大事。宜遍与诸大臣议之。光海曰。大臣有不参者乎。沈曰。李某终始不参。光海终无怒语。但曰。李某病甚。其不参势也。盖虑公来则有妨此议也。鳌城戏谓沈相曰。公之必欲援入无过之友者。以为分过之地耶。君果不为无过之人耶。及永昌之死。郑公蕴抗疏极言永昌之冤。且曰。殿下何面目入 先王庙庭乎。光海大怒。欲置之死。尽召诸大臣议蕴狱。公辞以病。因上劄言蕴不可深。罪光海虽不纳而意少解。宥蕴配济州。乙卯春。公见颁教语甚不道。又见郑造,尹讱等两宫各处之启。叹曰。此关伦纪纲常事。宗戚老臣如我者。敢惜一死。无一言乎。即屏子弟。草小劄切谏。大意言父母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光海大怒。遣注书南溟羽迫责问曰。卿以我为不孝。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5L 页
不孝是极罪。卿将欲置我何地。且此言出于何人。直言无讳。公对曰。上至诚奉承如此。而臣陈妄言。臣当伏法受诛。不敢复染它人。再三逼问而终不对。群凶尤愤。请置重律。光海止命中道付处。配洪川县。儒生金孝诚,郑泽雷,洪茂绩等上疏论救。皆远窜。又诬谓南以恭以旧时幕僚指嗾公。亦配中道。盖欲实公罪也。是年。关东大旱。及公至洪川配所。忽大雨。关东人谓之相公雨。庚申。放归田里。公以衿川先垄近京城不敢归。客寓骊江。草屋数间。不蔽风雨。家小并日而食。面有饥色。公坦如也。是时 大妃已锢西宫。国将颠覆。客有来公者。传言时事。公辄垂泪不答。客不敢竟其语而去。先是光海有流窜者赎银许放之令。时相有欲自出银代赎之者。沈相喜寿曰。此非完平意也。止之。天启癸亥。 仁祖大王反正。首起公领议政。遣承旨宣召。公入来。而朝廷大定。上下恃以为安。光海时主癈论为戎首者。先公未到。既已正刑。其他可议者亦多。公请分等定律。次律则免籍没。缘坐䝱从注误之类。多请平反。 上皆从之。 仁穆大妃积怨深怒于光海。累请于 上欲杀之。公涕泣进曰。光海自绝于天。癈则宜矣。若至诛杀。则老臣尝所委质。非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6H 页
所忍闻。臣当自此退去。仍涕泣不已。 上曰。寡人亦有此意。闻卿言。敢不保全之是力。公又请设裁省厅。以祛冗费。又请行宣惠法于八路。则此便民之第一政。而巨室豪吏非议犹夫前日。只令关东仿畿内行之。识者恨其不咸。秋引年乞退。 上命赐几杖。 遣近侍中使。宣酝设宴。又 命肩舆赴 阙。上殿给扶。皆盛礼也。甲子贼适叛。以公为都体察使。公请自出战。 上曰。危疑之际。元老不可远去。只遣副使行。方适之初反也。奇自献亦罹株累。下理械系。公进言曰。自献之罪状未著。况此人当废 母后时。献议力争。遂至远窜。是可谓十世宥之者也。其后常自咄咄语侍侧子孙曰。夜行诛杀。如许之多。而身都首相。曾不得与闻末议。久矣吾耄矣。公扈 驾公州。伤于鞍马。行步不良。力辞得递。乙丑复拜。辞以废疾。难于供职。丙寅得递。丁卯翟变。复为都体察。使扈昭显世子南行。公以世子分朝。本为拊绥南方。请简约陪从。以省州县供亿。时散班官多从分朝。一行烦扰。公使于阵后从行。止宿于十里外。又先遣从事官诣宿次。禁断浮费。有不如戒者。辄杖其守令。所至肃然。行中惮其严束。谤议喧腾以为体察使不往讨贼。却来点捡行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6L 页
李。幕中轻锐皆愤惋。请公收兵殿后以自别。公泣曰。是何言耶。 上以冲嗣托于老臣。吾岂忍一刻离违也。即一行驱我使去。我不听也。行中或有异议。公至诚开谕。诸公咸悦服。至今两湖人民语及分朝时事。必曰无一事劳费。大率公戒敕之力也。四月。 大驾还都。九月。公请暇展墓衿川。仍上疏言臣本意欲需时事平定。得乞骸骨。今太平无象。臣老病垂死。不得已退归。若国有变故。则未死之前。当奔赴不敢后。 上始知公决去。宣召相衔。公终不起。累请致仕。 上不许。以公不受禄。令京畿监司继给米馔。每有警急。公辄舆疾入觐。 上甚倚毗而敬之。 闻公田舍湫隘。 命起第其旁。公辞不许。又 赐素褥素衾。 教曰。卿俭素可敬。以此赐之。以成卿之德。甲戌正月二十九日。卒于正寝。寿八十八。 上震悼。辍朝三日。遣近侍吊祭赙恤。官庀有加。公孝友天植。幼长笃行。咸川公中岁以后。屡苦危疾。公每就国医安德寿问药。安老痹不能见客。有一婢传语。公往必袖贽遗婢。安感其意。为之尽力。药辄有效。公侍咸川公侧。官方居执义或承旨时。而人有来候咸川公。或伻人来问者。公必亲自往复内外以传咸川公语。不假婢使。人不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7H 页
知官贵也。居丧庐墓。率礼尽诚。自制墓表。手刻石树之。事长兄县令某。爱敬俱至。其亡也。营葬树石。皆自竭力。不以贫故。有所不足。县令子性传客死湖四。时公已贵重。尚有它子姓。而躬往扶榇返葬。又为性传子守諴奉咸川祀。欲置家舍而力不赡。以所构宅推而与之。宅本公之胤子义传。自鸠木石所筑者也。推仁恤族。分俸救乏。惟恐不及。公退之暇。惟以访问亲戚为事。然而未尝荐授官职。曲从请托。常曰。吾早为将相。非不隆贵。而与时龃龉。此身不自谋。何敢论荐亲旧。不料晚年遭遇 圣明。侄孙辈忝窃仕版者多。吾甚愧惧。吾于两铨。不无论荐人才。而两铨多不用。今不问于我而官我子弟。岂以我有私爱耶。其事上也。唯以诚信不欺为主。当言必言。言必尽意。言虽万端。而无不中窾。故动人主之听。无益之辩。务华之言。未尝一出于口。居官。未尝无故呈辞。其有不病而引入者。则必其言有不得行。而不欲为苟去。以冀回悟。如昏朝逆狱不参鞫之类是也。自小官以至公宰。当职服勤。虽朝夕例仕。一未尝后于人。 宣庙尝语阃臣曰。当今尽心国事者。唯平安监司李某一人。闻者愧焉。公自少不喜交游。既释褐。愈益韬晦。人称为处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7L 页
子正字。立朝言论未尝偏系。惟惜名流扶公议。是事是急。虽有偏心者。不敢以偏党窥公。公持廉太高。不但苞苴不敢近。虽外方岁时例遗。名数稍优。则门僮已却之。自奉寒俭。甚于穷乡布素。脱粟之饭。不糁之羹。以终身焉。人亦不敢以布被讥之。其开府成川也。以国家新去乱。而 帐殿在泥露。不处宏侈馆宇。自择朴陋下室居之。且积马刍于降仙楼上。虽军官子弟不许一登。其处困约己何如也。其莅下也。仁恕庄重。使人知爱而不敢狎。刑狱主意在宽。而亦未姑息放过。初仕槐院。典祀 昌陵。奉常童奴偷食笾实。公即夜驰还改受行事。奴当坐法。公闷其迷騃误陷。力言于覆 启诸宰。得末减不死。常饭于体府。饭中有沙。即潜吐袖里敛之。坐客亦不识也。其为政。提挈纲维。务用典故。虽事变无穷。宰割曲当。凡行政。四方人名地名。品目度数。一阅目便不忘。故吏胥不敢欺。及踰耆耋。叹曰。吾才长于刀笔。少长能辨公事者。徒以记性兼人也。今老矣。事过而有遗忘如此。而尚可仕乎。或问某性钝惧。不能从政。公曰。此不专之过也。专则志虑必精。且能记忆。吾常时亦好看书。若当官则便束书庋之。蚤夜思惟公事而已。今人作郡读书。此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8H 页
非吾才所能及也。其取人。必先论心术平颇。尤不喜回互矜饬者。每称姜参议绪之为人。虽逃于酒而人品甚高。神鉴无碍。追思不已。其他评骘先后辈所与游者若而人。而率皆端方正直忠信之流。其不与者则可知矣。少时。豪迈不羁。家传音律。尽通乐谱。每乘兴。携琴上骆峰。自弹自歌。兴尽而返。尤好佳山水。幸得官暇。游遍名区。探历险阻。意气不衰。亦尝自病刚克过中。及其涵揉变化。德器成就。则人视其笃恭淳谨。肫肫仁厚而已。公虽自言昧于学问短于文词。而识见洞彻。处己治人。动有规范。则终身讲说者。能及是乎。辞令该赡。疏劄书帖。明白简当。则专门操觚者。瞠乎后矣。郑公晔书问于申相钦曰。完平诚可人而但不读书久也。申相答曰。完平作事皆中理。是学也。徒文何用。笔法雅健遒逸。八十以后所书。少不减盛年时。然人莫以善笔称公者。岂非德望事业掩之耶。童习时读书过苦。仍成胃症。瘦似骨立。若不胜衣。或疑非寿相。而公保啬精气。且勤药饵。凡可以伐性者。一切断却。尝于西行。偶有所眄。旋即惩悟。自此益坚所操。墨守难破。颇有酒量。而未尝酣畅。由是鲐耇之境。聪明精力不替。程叔子所谓吾以忘生徇欲为耻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8L 页
者。公亦有焉。常作十六字训。以示子孙曰。无怨于人。无恶于己。志行上方。分福下比。践履之笃。亦可见矣。凡所临莅。吏民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去则攀辕涕泣不忍别。既去。颂德立碑。追慕不置。平壤人至立生祠荐祀。公潜遣人毁之而复立。我国之有生祠自公始。昏朝时公当厄。儿童妇女咸诵姓名曰。某爷仁人也。虽光海瘅怒公忤己事。而不敢斥言公名。必曰完平。虽小人内怀媢忌。亦必曰某可谓贤相。万历丁巳年间。杨经理镐在辽东。见我国使人。问公起居。答曰在外。杨又曰。梧理,鳌城贤相。而尔国不用。必是小人当国。公之一身出处。系 国家安危治乱。可谓天下人皆知之也。世传公精神绝异。凡有事变。辄先形于梦寐。分朝时。兵曹参判李命俊谒公问之。公曰。吾少也果有此异。今已衰甚。梦亦不复旧矣。仍以近梦二兆语之。不数日皆验。一行神之。癸酉冬。梦得绝句。有春月不吉之兆。及病革。命移箦正堂而终。公不好风水说。作诫刻石。定为家法。严敕同宗。勿卜他山。皆于先垄四周。鳞栉附葬。使宗子董率子弟葬祭。俾百世无改。用是年某月日。葬于配贞敬夫人某郡郑氏墓左。夫人生一男一女。男义传屡典州郡。袭封完善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9H 页
君。以寿八十。升资宪。女李廷稷郡守。侧出二男七女。男孝传,悌传。完善生三男三女。男长守约。前淳昌郡守。次守纪。监察。次守纲。通政卫将。内外孙曾嫡庶男女五十馀人。公尝谓子孙曰。吾平生持论或不中。临财或不避。见义或不勇。多少愆尤有不可追者矣。吾死之后。若以墓道之文。托于不相知者。或恐张大过实。重吾不德也。仍令子弟略记族出历官终始。属于李副学埈。公殁后。家督完善君义传以公易名之状。属于故尚书李公植。才卒业未及上。完善尚书相继而亡。今公后孙守约来絅而言曰。及我大父存。游大父之门者非子而谁。愿子之为之状也。絅辞不获。就李状中。稍加檃栝数语如右。呜呼。公立朝七十年。为相四十年。始佐我 宣庙。建中兴之业。中值昏乱。虽逊于荒。而纲常赖而不坠。逮事我 仁祖。为邦家蓍蔡。民物昭苏。则三代以下及我东方做相业者。虽代不乏人。类不过一名之休一事之善而止耳。夫岂若公之忠劳诚节。随所遇而著。知有国家而不知有其身。秉大公至正七十年如一日者哉。絅于辛未年间。入侍 经筵。 上特问筵臣以公居处何㨾。 仍曰。古有贤相当雨屋漏。秉伞度夜。一时以为洁廉太峻。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59L 页
今完平之清。奚异于是。嗟叹良久。后絅出宰时。谒公于衿川村第。公方踰耋。而褐衣粝食而处。陪语终日。言言惟忧 国家事。不及其它。乃知天生公于我东者为 社稷也。岂偶然哉。然谦谦之德。常若不足。垂戒子孙。以无实之言或加身后为惧。卫武公作抑戒何以加玆。絅用是不敢尽记世人之侈说公者。略赘謏闻。以备太史之采择太常之议谥焉。崇祯纪元后岁辛卯。正宪大夫。前行龙骧卫副护军赵絅。谨状。
遗事[门人许 穆]
梧里李相国讳元翼。字公励。梧里别号也。我 恭定王子益宁君之四世孙也。益宁君生秀泉君贞恩。秀泉君以高节闻。事在秋江师友传。秀泉君生青杞君彪。青杞君生咸川君亿载。咸川君好文学博。雅通于五声律吕之变。咸川君于公为皇考。妣东莱郡夫人郑氏。监察锱之女也。明 孝肃皇帝嘉靖二十六年我 恭宪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公生于汉阳之泉达坊。嘉靖四十年我 恭宪二十年。公年十八。补国子生员。后五年 孝庄皇帝隆庆三年我 昭敬二年。及第选承文院。由正字至博士。性简正。不喜交欢来往。常独守。非公事不出。人莫知也。惟柳公成龙知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0H 页
其贤。心敬之。万历元年。转成均典籍。以质正。从圣节贺使权德舆如京师。廉洁无私。临事慎重。一行皆敬之。明年。由礼曹佐郎。选授黄海道都事。时方籍兵。诸道皆以都事掌之。事简而文不烦。三年而竣事。无一人有罪者幸免而无罪者得罪。称神明。入为司谏院正言。朝廷称得人。戊寅。入玉堂。壬午。由应教为同副承旨。癸未。授左副。都承旨朴谨元力攻朴淳,李珥。有河洛者上疏论政院壅蔽。洛先已上疏右两人者而未及蒙准上达。洛复上疏言之。政院启事云云。 上甚怒。欲罪朴谨元与同列秉笔者。问政院。成洛恐惧。不敢首实。公曰。启事初非一人之言。不可归罪于一人。终不对。 上并黜之。朴谨元窜江界。公既罢五年。不复用。丙戌。始有安州之命。州本关防大邑。殆凋弊。又大饥。选择任之。选曹以为其人无出公右启 上。特起废遣之。公至州。请移粟万馀以赈之。亦播种有馀。又大穰。百姓乐业。山无盗贼。防守四番。更六番以宽民。按使尹斗寿上其事。定为兵制。州旧无桑。公劝民树桑蚕绩大利。因号为李公桑云。 上思其久劳。召为刑曹参判。辛卯。为大司宪。论己丑冤狱。左相澈江界安置。壬辰之乱。以吏曹判书。兼平安道都巡察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0L 页
使先行。 上遂西幸。五月。 车驾至平壤。数日。贼已薄平壤。 车驾向宁边。公及诸将兵合三千人。留守平壤。时元帅连败惭无功。下同诸将。无所统领。公曰号令不专者兵必败。元帅国之重任。不可以摧折。先自轻以取败也。公先下之。以奉军帅。元帅心然之。自此军中始有统领。贼日耀兵江上。而官军不敢出。公与别将高彦伯,文慎言。率战士数百。夜渡江斫贼垒。杀贼甚众。夺战马八十匹。贼大惊搏战。所杀伤且相半。明日。贼乃渡江薄城下。诸军皆溃。公至定州募兵。诸散卒始集。 上命公进正宪。仍为观察使。兼行巡察使事。公患无兵启 上。巡行龙朔间。募战士得千馀人。朝廷已发兵遣戍。遂诣 行在所谒 上。受命还定州。时七路皆不守。惟浿江以西独全。公镇抚百姓。鍊养士卒。以为根本之固。时 世子驻成川。监军国事。有守令差除。与朝廷相抵捂不相能。公具状分朝言事体不可。亦力言于分曹。皆不省。其七月。还军顺安。时天兵会我兵击平壤贼不利。我兵环平壤。诸将李蘋,李镒,朴命贤,高忠卿,张以德,金应瑞,李思命,李应獬,李璲,崔琛,李禄,金梦渊,金海龙,郑箕南,林仲梁等列营屯兵。仅数万人。八月。与贼三战皆不利。明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1H 页
年正月。提督李如松以精兵四万来。连我兵伐贼大破之。遂复平壤。二月。 车驾至永柔。以公久劳兵间。特加崇政。时京城贼合西北倭数万。提督心易之。轻兵薄之。败折于高阳。遂敛兵不出。与贼约和。贼乃撤兵而南。仍留屯海上。十月。 车驾还京。公在西治兵满万。乙未。 上下教褒谕。进崇禄。六月。有右相之命。兼庆尚,全罗,忠清,江原,咸镜,平安等道都体察使。连出巡。 上念公劳悴。令开府京城。公辞曰。臣在朝专制四方。事体不可。八月。巡行南方。开府星州。当残破之馀。庶事溃裂。号令不行。诸节镇骄悍违令者。皆杖之军门。都元帅权慄,关东观察使宋言慎违令不至。皆启罢之。军门肃然。贼声言举兵复入。中外汹汹。大岭以南地险隘多阻。贼盛强而我兵力寡弱。于是大修诸山城。为保守计。江左右绝远。事机多不及。分左右监司。丁酉。贼复益兵临我而诒我。令我列舟师于釜山前洋。欲观我虚实。统制李舜臣不听。用事者以为误事。舜臣以罪去。公启 上曰。此人得罪。大事去矣。 上且问于公。复极言之未及上。元均来代之。非 上意也。均果败亡走。为贼所杀。然后 上复用舜臣以破败之馀。身勤苦抚循士卒。兵威复振。公至闲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1L 页
山计事。登临望海。大享军士。军士踊跃思奋。舜臣曰。令将士忘死者相国也。仍叹之曰。我为将在外。谗疑当道。相国专用吾计。今舟师粗完。非我也。相国也。遂与贼战于南海前洋大破之。舜臣死于军中。于是诸城事未完。戏事者争言城不便。人心思欲散去。及贼乘胜。壁坚最要害。而右节度使金应瑞佯言野战。弃城走。诸城大溃。黄石守将亦夜毁城遁去。安阴县监郭䞭,前咸阳郡守赵宗道死之。惟义兵将郭再祐坚守火旺独全。时 帝再发南北官兵十馀万人征倭。公在军中疾甚。 上召还至阴竹。贼连陷南原,全州。京城戒严。又有 命留公指画军事。寻召至京。经理杨镐既攻贼于稷山。追贼至蔚山。久围不利旋师。戊戌。经理镐为主事丁应泰所殚劾。万世德来伐之。 上遣公为经理卞诬。应泰又诬论我事倭。壬辰。引倭要犯辽东反受兵云云。公曰。一日不卞。一日蒙恶名于天下。日诉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十三道御史,都御史。皆曰。丁应泰奸邪小人云。又呈奏于通政司。叩头出血。又伺阁老于长安门外乞上奏。阁老揖之曰。言于通政司上奏。通政司曰。陪臣不可上奏。盖丁党沮之也。又令促发。不得已乃发还。正言李尔瞻攻击领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2H 页
相柳成龙。朝廷扰乱。在朝之士持公议者。无遗斥去。己亥二月。公既复命。 上为之劳慰曰。血诚陈卞。劳亦多矣。公辞谢。乃上疏曰。柳成龙廉介守正不挠。忧国不私家。其心可悲。此人斥去。谓之亲厚而斥之者有之。谓之异论而斥之者有之。士类一朝尽斥。恐非国家之福也。仍辞疾。时贼既渡海。诸大兵皆集京城。又有留兵善后之议。事益难。 上责谕甚急。公不得已出视事。复辞疾。呈告十三上。劄四 上。犹不许。至四月。乃许改判中枢。九月。李恒福递左相。公复相。有郑荣国,蔡谦吉者。连上疏右洪汝谆,任国老。攻击朝廷。殆无馀力。公上劄曰。公议息灭。朋党成风。国事日败。横议肆行。为朝廷羞辱极矣。 上愈不悦。公请对曰。人君听言。勿以入耳之逆顺为喜怒。则庶不为谗说之所移矣。朋党之害。古亦有之。而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仍及洪汝谆,任国老所为多无状曰。 上不用臣言。此辈终为国家患。且不远矣。 上曰。人心已散。贼情难测。域中之变。亦难保其必无。当此之时。虽君子盈朝恐无益。姑徐之以国事为急善也。公对曰。臣所争。正为国家之急也。欲收拾补缀。委任贤能。而反令此辈当国。则民虽不散。贼虽不来。国必亡矣。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2L 页
上久不快于 世子。因不悦。屡言传位事。公对曰。 上春秋鼎盛。何为出此言也。臣恐自此庶事解体也。 上不悦而罢。于是攻击大起。公出东湖。既递相。 上以国家多事。令公及李德馨在备局筹画。公辞不出。庚子四月。郑琢递左相。公为左相。两司合启曰。某力赞邪论。无所不至云云。 上曰。论人不以其实。非但予之不信。人且不服。左相贤相也。舍此人而何以哉。公连辞不已。 上曰。方待卿为政云云。公终不出。归衿阳田里。六月。 懿仁王妃薨。公入临。八月。 命公为都体察使。两湖岭南关东兵马皆属焉。九月。出巡岭南州郡。鍊兵募民。置屯田昌原,蔚山,东莱。冬疾笃召还。送标信符验。 赐襦衣。以备道路苦寒。辛丑。老土攻杀藩胡。我边将亦败没。北边请益兵以备胡。八月。复以公为咸镜平安黄海等道都体察。使令开府关西治兵马。公以疾辞。 上曰。惟当在京筹画。率励三道。公对曰。如此无益也。即出巡北关。至永兴。由隘水至成川。有报忽刺温谋变我边。调南北官兵。为救北计。巡阅兵马。至黄州。壬寅。册立皇太子颁赦诏使来。以西路多事召还。二月。在东湖疾甚。 上遣医视疾。召卜者问命吉凶。念江上多风。撤御室毡帘以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3H 页
 赐之。再上劄辞都体察使。有大石自起立或自移。东北海赤。甲辰元日。白虹贯日。 上令公卿各言所欲言者。公上劄曰。益恢大度。乐闻阙失。严宫禁戢贵近。以迎和平之福。振国纲安百姓。以弭崩解之祸。外侮可御。天灾可消也。时临海君奴夜刺杀宰臣。不能得捕盗发之。大将边良杰得罪。领相李德馨言捕盗无罪。 上大怒。以故言及之。时议定宣武功臣位次。公当受封。上疏辞无功。请居从 上之列。 上愈贤之。 赐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号。封完平府院君。戊申。郑仁弘上疏罪状领相柳永庆。 上大怒。窜仁弘于宁远。及 上登遐。柳永庆罢相。公复为相。 上大渐。谓 世子曰。群臣惟某可任大事。予不能用优礼以待。示以诚意。可以为用也。以故光海初立。首起公。及三司发临海君事。将鞫囚。公启 上曰。三司所谓鎗剑兵刃。入临海丧次云云者。某日把门卫卒无知者。以单辞发问。俱无證可覈。遂称疾。因启以宽释无罪。极言临海君贷死意。三月。因传旨又上劄曰。 上嗣服之初。首下求贤之教。可谓得为治之要矣。仕进者廉耻势利相为轻重。廉耻重者。行有不合。不求苟合。势利重者。经营钻刺。干进无厌。人君与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3L 页
十进之徒为国。则不几于殆哉。易曰。通天下之志。然后能成天下之务。为治莫急于开言路。然受言非难。择言难。忠言逆耳而难入。佞言顺耳而易入。终使謟谀盈朝。国事日非而不自觉也。能察于顺耳逆耳而取舍之。则庶乎得矣。朝廷为正路。宫禁为私径。正路易见。私径难卞。古先圣王省躬祈天。先戒女谒。开秽浊之端。成货贿之习。其人虽微。其事虽细。骇人之听。缺人之望则大矣。愿 殿下肃清宫禁。以昭清明之治。今日之所事。唯在 慈殿。 慈殿之所依。亦唯在 殿下。至诚承奉。终始无问。至于诸王子之孑孑茕茕依仰于 殿下者。亦宜抚恤。以笃恩爱云云。光海令诸达官。各以其职就领相。议革弊保民之事。于是畿甸宣惠法始此。 帝诏广宁抚镇以为朝鲜舍长立少。临海何以当废。光海何以当立。遣查官查明得失。又有郡县朝鲜之议。知州万爱民,都司严一魁来。郑仁弘以为斩临海头。以示查官。公能周旋其间。查官报抚镇具奏。 天子准许册封。如隆庆元年古事。仁弘有弟子郑承勋者。上疏力攻全恩之议。公遂称疾。光海曰。大臣重然后朝廷尊而国体严。以全恩之议。目之以护逆。大臣因此辞疾。自毁体面。朝廷随而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4H 页
不尊云云。公犹辞疾益力。光海待之加厚。将亲临问疾。有沮之者。不果临。使御医视之而已。己酉八月。呈告二十三。乃许递相。赐米豆二十硕。酒十瓶。鱼肉果物。后数日。又厚赐之。公上劄陈谢。仍辞。太医视疾。辛亥八月。公复相。光海所为益无道。公忧之。自以宗戚旧臣。宁谏而得罪。侍经筵。讲周书多方。乃惟成汤以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注民择汤而归之。光海曰。民叛乱。择君何如。公对曰。自百姓言之。则龙蛇赤子惟在虐我抚我。人心离而天命去矣。民相率而归于贤君。不可容人力于其间者也。自成汤言之。则圣人称文王为至德。汤有惭德。则微意存焉。臣之于民。虽俱曰王臣。分则有殊。安有委质为臣而背而之他也。仍论明德慎罚。进曰。君失其柄。赏罚不行。人心狎侮。无所畏忌。贤能不用。私昵盈朝。因缘付势得官者皆是。 上引接臣僚之日绝少。朝夕与处者宫妾而已。内外交通。干预朝政。崇信左道。妖妄渎乱。况女谒盛者。殷汤之六责。传曰。家齐而后国治。宫禁者 殿下之家也。宫禁如此。何以为外朝之效也。奢者恶之大。俭者德之共。人主虽当治平殷富之时。不可侈然自肆。况此时乎。自兵革以来。祖宗宪章。荡然尽矣。初以美法。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4L 页
奸吏因缘为弊。弊极则民不堪。今胶守积弊。不为之改易。则涂炭之民不可救也。保民莫先于节用。用不节则伤财。伤财则害民。近观虚文糜费。皆 上之所为。户曹无蓄积。百司皆空。虽日日加赋于民。亦不能继也。人君处崇高之位。其仓廪百官之盛。礼仪文物之美。无一物不出于白屋饥寒之民。人君见物思民。则如伤如保之念自生矣。近者言事者。相继补外。今日言路阻绝。职此之由也。光海不答。公因称疾时昌德宫成。光海御法宫。受群臣贺。有妖言以为新宫不利于 上。将还居行宫。正言郑蕴力争忤 上意。当斥去。公上劄曰。昔之言者未还。今之言者复去。虽有朝暮剥床之祸。将不得上闻也。蕴竟斥出为镜城判官。遂还居行宫。名行宫曰庆运宫。壬子。有黄海道上变事。公即出视事。方鞫囚。疾甚命还家。仍请辞。乃许。癸丑。永昌狱起。永昌闭之江华。阴令府使郑沆杀之。领相李德馨上劄言幼稚无知乞贳之。前弼善郑蕴亦上疏极言。皆论以大逆。公上劄言其心可恕。请宽之。李德馨忧懑死。郑蕴旌义安置。外应犀者谋逆自首。当功赏。公上议曰。先朝有吉云节者在济州谋逆败露。自首于州官。命诛止其身。应犀与云节同律。光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5H 页
海不听。鞫囚日严。遣史官。令以原任议狱。而公辞不出。以大内诅咒事。命颁教八道。乙卯春。公上劄曰。诅咒之变。事连 慈殿。布教四方。事体未安。且道路传说以为大 妃将不得保全位号。母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母子名位至重。伦纪至大。臣受 国厚恩。不得不言。光海大怒以为护逆。三司请罪。南以恭亦为时论所深疾久矣。以为纵臾并论之。太学生洪茂绩,郑泽雷,金孝诚等。皆上疏言某忠直无他意。皆得罪。而公付处洪川。时东方大旱。公至而关东大雨。谓之相公雨。丙辰。右相郑仁弘上劄。以某不可投窜而止。当鞫问云。公谪洪川。申判书钦谪春川。韩参判俊谦。被黜居西湖。时议以为三窜。松江谋议。有鞫问之议。公遂杜门。虽亲戚交友亦不见。郑襄阳晔过公排户直入戏之曰。何若是慑也。自反而缩。彼如我何。己未。疏放窜谪八十馀人列 启。而其中或自远窜移中途。或自中途放还者二十馀人。公放归田里。居骊上。或临江钓鱼。或鼓琴以自遣。癸亥。 上既反正。公复相入谢。都民父老望见公。相庆曰。李相公至矣。或涕泣。光海既废。罪人皆已伏刑。其䝱从者。公皆请轻之。如辛光业辈。乙卯以死论公。而皆在减死之列。不知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5L 页
者以公为避嫌。公不动死人财产。功臣等既皆没入。公不可曰。如朴承宗,柳希奋谓之属公则可也。谓之籍没则不可。 上然之。 大妃欲必杀光海。功臣等皆曰可杀。公曰。光海自绝于天。其废固当。至于杀之。则老臣既已服事。当自此去矣。因泣下。 上曰。当保全也。或请复郑澈官爵。 上问公。公对曰。澈或谓之君子。或谓之小人。今诸被罪者。皆已伸释。澈亦可释。己丑之狱。澈实主之。冤枉多死。人心至今悲之。臣尝为大司宪。论此人。 上曰。然则两释之。以故己丑诸人皆复其官。自中古以来。三公不坐政府听国政久矣。及中兴。功臣等皆曰。复举都堂故事。公曰。不可。中古废此事有由也。国之大权。人臣不可复擅。时 上方倚任功臣。沈器远,金自点等始用事矣。国家承光海无度。 上命裁省烦费。以节国用。公仍议行大同法。巨室多恶之。竟不行。 上召南中隐者张显光至。公往见之。问以国事。无他语。但曰。当今国之大患在疑。公为之叹服不已。秋以老乞骸骨。 上不许。 赐之几杖。以舞乐锡宴于公第。都堂相会宴耆老会。皆请 上就设焉。甚盛事。有几杖宴酬唱诗一卷。甲子李适叛。先有上变者。士大夫失志者多连累。及适叛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6H 页
书闻。功臣等大惧。阴以内变动 上意。尽杀故相奇自献等三十七人。而议不及于公矣。 上遂幸公州。后公白 上追释其冤。皆复其官。及适败死。 车驾还京。冬上疏乞致仕。 上不许。犹请去不已。乙丑。疏五上。递相为领中枢。仍乞致仕。 上终不许。及秋复相之。 赐肩舆入朝。上劄固辞。 上召见。以老不起居。令勿肃拜。引对所言。皆请去也。仍膺 旨上劄曰。朝廷者四方之表。朝廷不和。则治道无自而出。战国时谋臣有曰。群臣和。其国不可伐。盖和则一。一则强。敌国不敢谋。今人各异见。士各异论。疑阻乖隔。庶事涣散。莫可收拾。如是而望治。不亦难乎。今国家中兴。天命已定。满廷士大夫孰不欲为 殿下一死。凶徒或借重籍口。或因怨招乱。未可知也。或诬引士大夫。乱朝廷挫国势。徐为之乘衅。亦未可知也。指名播说。以乱人听。人人自危。惴惴莫保。狼狈穷蹙。处身无所。殊非盛世之气像云云。翰林睦性善,正字柳硕上疏言仁城宽赦事。金尚宪以为性善等。自付于诸贼所推之王子云。 上问于大臣。公启曰。臣自昔时于王室至亲。每以全恩为说。人皆指目老臣矣。朝廷既佥议而置诸外。愿 圣明终始保全。初不以置内置外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6L 页
而为之轻重也。丙寅春。有 启运丧。公诣閤门之外。令礼官定为齐衰不杖期以启。 上断行三年之制。公争论不已。 上不听。凡丧礼一用后妃礼。公遂出阙门之外。连上劄曰。以本生私亲。比侔于宗统。典礼紊乱。宗统不尊。僣拟之祸。终至于乱亡。亿万年宗社之忧。在 殿下。莫谓老臣今日不言也。仍上疏辞职曰。臣以首相。当大事。无所可否。安有如此宰相也。臣之求去。岂臣之本心哉。不得已也。即归衿阳。 上下教有悔过之意。公即入京待罪。 上曰。卿不弃寡昧。非但予心喜悦。实苍生之福也。终始勉辅。令该司修理阙下民舍以馆之。公上疏力辞。既葬。追尊 大院君为靖穆孝章大王。 启运为仁献王后。以园所为章陵。公出郊外上疏曰。臣委弃职事。前后疏劄呈告今三十馀矣。倨慢亵渎。败坏官方。无人臣礼。臣惶惧不知所出。退伏郊外。祗候 严命。连乞退不已。 上乃许之。有 教曰。虽不能强之以职事。欲召还都下。以为士大夫矜式。卑辞以请。终不倾听。予甚颜厚。政院敦谕。公不得已还私第待罪。拜领中枢。仍令该司更修理前所馆舍。使之移住。丁卯正月。金人大举来侵。关西节度使南以兴战败死之。平壤,黄州皆不守。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7H 页
他无恃兵处。 上出幸江都。公为都体察使。从 世子至甄城。问百姓省烦费。师行有律。号令严肃。少年慕奇功者多不悦。时右相申钦亦从诸客说。右相劝立抚军司。以分衙门。以公故不果。日造言诽谤。或投书几有变。诸宾佐请收兵殿后以自别。公泣谓曰。 上以冲子托老臣。一行驱我使去。我不听也。言者乃止。闻朝廷与金人约成。即奉 世子趋行在所。谗言不行。夏。 车驾还京。公上疏曰。上下否隔。言路阻绝。愿虚己咨询。毋自广以狭人。国家本根已病矣。如此而能为国者未之有也。秋请归乡里。 上宣酝以送之。后月辞疾。仍乞致仕。不许。令承旨草教敦谕。公上劄曰。贱臣寿已穷矣。担曳道路。三入脩门。宁不为朝廷士大夫之羞乎。终不起。 上令该司赐素衾素褥。以表俭德曰。平生俭素可敬云。公以退老。不受禄。 上令畿内赐月俸。每岁时赐米肉。辛未夏。有边警急。公入京。 上引见厚赐之。留数月。还乡里上劄曰。当今之势。贼兵虽退。迟速必来。愿振发奋励。罢无益之作。专意兵事。以待敌来。江都为保障。南汉为辅车。缮完蓄积。得将任属。收拾三南。存恤两西。使军民亲上。气势连络。统为一家。外侮不足虞也。此顾非臣僚之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7L 页
所能也。 殿下一脉精神。感通遍及然后可以致此也。无民则无国。无食则无民。宽民力裕民食。帝王之急务也。近来专以任怨为贤。以悦民为嫌。国家劝惩如此。 殿下虽欲保民。泽不下究。民多怨也。 上遣承旨问之。既复 命。问其居处。对曰。茅屋萧条。不蔽风雨。 上曰。为相四十年。有数间茅屋而已耶。令本道作正堂以 赐之。上疏固辞。不许。仍乞致仕。不许。复上疏曰。臣虽致仕。国有急难。臣当以死报 殿下。壬申。 仁穆王后薨。公即入临成服而归。公退老衿阳八年而卒。寿八十八。崇祯七年正月二十九日。讣闻。 上为之罢朝三日。 赠赙加厚。 世子临吊建德坊旧第。百官会哭。都民父老亦皆罢市会哭。四月某日。以礼葬于族葬之次。有司供葬事至成葬。公尝曰。我死。以无实之誉。侈于墓道。我甚羞之。令子弟叙以平生大略。属苍石李公埈撰墓碑。有逸事状。公自述云。公清苦自修。事君无隐。进退有义。为名相。 宣祖世选廉谨。公及柳相公成龙最重于世。公尝自言吾平生。见利思耻。事不辞难。行不苟容。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人心如鉴照物。能见于几微。趋舍必决者明也。勇生于明。明则不惑。不惑则不动。此公一生得力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8H 页
也。公所与友者二人。姜承旨绪,赵引仪忠男。姜承旨事 宣祖好直谏。佯狂自晦。赵引仪托风哑。隐于世者也。与人绝言语。时以嚬笑。示人可否而已。人莫知也。方朋党始起。其所嚬者。其人一一皆败。其所笑者。皆以令名终。姜承旨亦善知人。能言成败祸福不失。尝语公曰。他日当作寿考宰相。逢乱世。挥涕泣而当之。公知遇 宣祖。受任于多难之日。竭力劳心。驱驰四方十年。当光海无道。谏而摈逐且十年。及事 仁祖。多难初定。致仕才八年而没。公为相四十年。其言一一皆验。每论人物。姜承旨为第一。赵正字中立,赵舍人正立,吴判书亿龄,金参判宇颙,郑参判蕴,任持平淑英,柳相公成龙。吾所敬事者也。事君能竭忠而忘其私如古人。李相公恒福。豁然不拘细故。能以所存忘富贵。亦伟人。永昌之死。以为大臣不为一王子死。及 大妃废时。极言力谏。穷死漠北。善乎可谓能践言者也。公通于律吕。常鼓琴自娱。及以老乞骸骨。不复援琴。常独叹曰。吾且老死。今人事极乱。天道且变矣。大乱迫矣。公没三年。有南汉之事。自癸亥无日记。有疏劄集藏于家。公初与郑仁弘并为掌令。仁弘有重名于世。 上亦倾心用之。公忧之曰。此非吉人。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8L 页
及光海世。其人权位日盛。专以深刻制一世。人人仄目曰。相公之先见也。公闻之曰。吾见其所为多不近人情。以故疑之。非先见也。李相公恒福与公并为相。每论大事决大策。必咨于公曰。见事我不如公。公没后。李相公弘胄语人曰。中兴初。公复入为相。尝从容语我曰。吾今老矣。同里诸公。吴吏曹当继相。后公又相。而国祚艰难。生民糜烂。吾不及见矣。今相国已没。吴相公后吾果相。而从 上于南汉。国不亡幸也。至今其言在耳。何先见若是神也。西京有相国生祠。崔岦作生祠迎享词。西京,安州,岭南,星州。皆有功德碑。 孝宗元年。赐谥曰文忠。配食 仁祖庙庭。长男义传尝守外郡好清俭。以治行第一。 上赐表里以偿之。后袭封完善君。又以大耋进资宪。次女适 赠承政院左承旨李廷稷。封淑夫人。侧室有二男。曰孝传。曰悌传。女子七人。以名行闻者三人。其一人。其夫不幸死于刑戮。昼夜哭三年而死。一人。聪明有至性。自癸亥无日记。能记诵一十二年事传之。曰续日记。又一人。江都败。为虏所获。自号曰。妾完平李相国女子也。义不辱。自杀以自见。遂自刭死之。莫不大惊。贤其行。其长姊夫人。初闻其妹被掳死虏中不哭。问故
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69H 页
然后哭之于悒曰。善乎死也死。而不没其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