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谟议略 (自动笺注)
劉壯肅公奏議卷二
    謨議略
公元1880年
   籌造鐵路以圖自強摺(光緒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在京發)
  竊臣以匪材,渥承恩遇,自解兵柄,養田園,每念中國大局往往中夜起立眥裂泣下,恨不能犬馬圖報於萬一也。
近者被命力疾來京,仰蒙召見訓誨周詳,欽感莫名
竊念人臣事君之道,知無不言,況事變至迫,利害甚鉅,敢不竭其慺慺為我皇太后皇上敬陳之。
  中國自與外洋通商以來門戶洞開藩籬盡撤,自古敵國外患未有如此之多且強也。
彼族遇事風生欺陵挾制一國有事,各國環窺;而俄地橫亙東西,北與我接壤交錯拊背扼吭,尤為腹心之患
我以積弱不振不能不忍辱含垢遇事遷就不惜玉帛解兵戎;然而和難久恃,財有盡期,守此不變何以自立
今論者動曰用兵矣,竊謂用兵道貴審敵情。
俄自歐洲起造鐵路,漸近浩罕,又將由海參崴開路以達琿春此時持滿不發者,非畏我兵力,以鐵路未成故也。
不出十年,禍且不測
日本一彈丸國
耳,其君臣西洋長技,恃有鐵路,動欲逞螳螂之臂,藐視中國,亦遇事與我為難
臣每私憂竊歎,以為失今不圖自強,後雖欲圖恐無及矣。
  自強之道,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然其機括在於急造鐵路
鐵路利於漕務賑務商務礦務以及行旅、釐捐者不可殫述,而於用兵一道,尤為急不可緩之圖。
中國幅員遼闊北邊綿亙萬里毗連俄界,通商海口又與各國共之。
畫疆而守,則防不勝防馳逐往來,則鞭長莫及
鐵路一開,則東西南北呼吸相通,視敵所驅,相機策應,雖萬里之遙,數日而至,雖百萬之眾,一呼而集,無徵調倉皇之慮,無轉輸艱阻之虞。
且兵合則強,兵分則弱。
中國十八省計之,兵非不多,餉非不足,然各省兵餉主於各省,督撫此疆彼界,各具一心,遇有兵端自顧不暇,徵餉調兵無力承應,雖詔書切責無濟緩急
鐵路造成則聲聯絡血脈貫通,節餉裁兵,併成勁旅
防邊、防海,轉運槍,朝發夕至
駐防之兵,即可為遊擊之旅。
十八省合為一氣一兵可抵十數兵之用。
將來兵權、餉權俱在朝廷,內重外輕不為疆臣牽制矣。
方今國計絀於防邊民生困於釐卡。
各國通商爭奪權利財賦日竭,後患方殷
如有鐵路收費足以養兵,則釐卡可以酌裁,並無洋票通行之病。
裕國便民之道,無踰於此
且俄人所以挾我、日本所以輕我者,皆以中國一隅之見畏難苟安不能奮興
一旦下造
鐵路之詔,顯露自強之機,則聲勢立振,彼族聞之,必先震讋不獨俄約易成日本窺伺之心亦可從此潛消矣。
本年李鴻章奏請沿海安設電線,此亦軍務急需
電線須與鐵路相輔而行,省費既多,看守亦易。
  或者鐵路經費難籌,無力舉辦為疑。
竊謂議集商股,猶恐散漫難成,今欲乘時力辦,莫如議借洋債以濟國用,則斷斷不可
若以之開利源,則款歸有著,洋商樂於稱貸國家有所取償,息可從輕,期可從緩。
且彼國慣修鐵路之匠,自願效能天朝
此誠不可失之機會也。
  查中國要道南路宜修二條:一由清江山東,一由漢口河南,俱達京師北路宜由京師東通盛京西通甘肅
雖二費浩繁急切未能並舉,擬請先修清江至京一路,與本年修之電線相表裏
路經山東直隸地界最多,或謂於民間墳墓廬舍有,必多阻撓
不知官道寬廣鐵路所經,只佔丈餘之地,與墳墓廬舍尚不相妨
即偶有牙錯亦不難紓折以避。
昔年勦捻中原,屢經各該省,其地勢民情固所稔知,非敢妄為臆斷也。
事關軍國安危大計,如蒙俞允請旨飭下總理衙門迅速議覆
輾轉遷延,視為緩圖,將來約定後,築室道謀誠恐臥薪嘗膽徒托空言,則永無自強之日矣!
微臣無狀,將不知所稅駕矣。
迫悚上陳無任惶恐待命之至!
  軍機大臣密寄大學士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光緒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奉上諭:前據劉銘傳奏請籌造鐵路,當經諭令李鴻章等妥議。
茲據張家驤奏稱:開造鐵路,約有三弊未可輕議施行等語,著李鴻章劉坤一悉心妥籌具奏
原摺均著抄給閱看
將此各密諭知之。
欽此
公元1889年
   覆陳津通鐵路利害摺(光緒十五年二月八日臺北府發)
  光緒十五年二月十六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欽奉正月十五日慈禧皇太后懿旨:『前據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奏請天津通州接修鐵路,當經降旨允准,嗣據御史余聯沅先後奏請停辦,均諭令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會同軍機大臣妥議具奏
茲據會商籌議,逐款臚陳,詳加披閱,所陳各節,辨較精詳敷陳剴切,其於條陳各摺內似是而非之論,實能剖析無遺
惟事關創辦不厭求詳,在廷諸臣於海防機要素未究心語多隔膜,該將軍督撫等身膺疆寄,辦理防務利害躬親自必講求有素
著按切時勢各抒所見迅速覆奏,用備採擇等因欽此』。
並鈔各摺片遵旨寄信前來
查閱海軍衙門會奏一摺,洞中窺要,纖悉靡遺微臣意正同符,實覺無從置議
聖懷虛挹,仰荷垂詢,特就原奏資敵擾民失業三條推闡海署未宣之蘊,為我皇上敬陳之。
  竊維天下大業,惟斷乃成。
萬國紛拏惟一乃定。
五大洲幅遼闊駕馭為難於是鐵路電報興焉。
此固囊括中外機緘統一環球功用也。
仰維朝廷屢垂明詔,銳致富強,倘通盤籌畫綜攬勢機,苟有加於鐵路者,抑何苦輕貽眾謗效法西人
無如外審海疆形勢,內揆戰守機宜縱覽環球,計實無能逾此。
故臣於十年前即有創修鐵路之奏,徒以格於迂論,議不果行
今者聖明在上,與在廷王大臣堅持定見決意舉行
臣等方額手稱慶以為從此推行盡利,庶幾富強可以立致,敵患可以潛消不謂言者轉疑為資敵也。
  自火器之製日精,舍海口臺,險無可扼。
奧、法、俄、德諸國,牙錯唇依,鐵路縱橫,並通都會,城垣故蹟毀棄無存。
如謂藉端尋釁兵車即到都門,則列邦相忌,屢起端,固已吞併殆盡,何僅於海上問罪之師,不聞都下要盟之舉?
不足慮,固已皎然
  言者又謂山溪溝塹,為敵所憂,林木紛叢,為敵所患一旦邊塵偶動,彼將挾其槍,驅火車以入都門,其患將不可測。
玩其詞意,若指海口未失而言,則安得若許洋人從容布置
而我之官若兵竟同木偶,任其所為乎?
若指海口已失而言,則津、通相距二百里,皆屬坦途即無鐵路亦何長驅直入
至若山溪林木,關塹溝渠,臣熟經其間,視若無,敵何膽怯如斯而憂之患之耶?
海口者,京師之門戶安危所繫,固宜呼
相通
以為鐵路建至京師,方為盡善
有事則津、沽之勁旅,即為宿衛禁軍無事則遣神機營海口各軍合隊併操聯為一氣,臨變策應進退綽如。
是遏敵者莫鐵路,而顧以為資敵豈不傎哉!
  不謂言者又疑為擾民也。
非特室廬邱墓呈訴無多即令群起紛撓,而事關軍國安危,亦當權衡輕重
安能以小不忍而亂大謀
且世之講求風鑑改葬其親者眾矣。
給以重價遷地抑復何傷?
兵家籌備平時無異決勝臨敵
王者克敵,初不聞以傷殘物命為嫌
倘以籌備擾民,則是兩國交綏齗齗重傷二毛之說矣!
方今強鄰環伺,其敢與我難者,乘我之無備耳。
誠擇沿海衝要之區遍開鐵路一省有警,數省環攻一省有兵,數省資調
天下惟能而後能戰,亦惟能而後能不戰以屈人兵。
洋人趨避最工,誰肯遠涉風濤自取覆亡之禍?
如此和局可恃,上以奠億萬有道之基;闔境胥安,下以全億兆生靈之命。
是衛民莫如鐵路,而顧以為擾民豈不異哉!
  不謂言者又慮民之失業也。
溯自河運廢而轉輸改為海船輪舟興而商賈競趨於海道
五省人煙寥落旅店荒涼,久非嘉、道繁華景象
果使鐵路通州至清淮,則運貨無沈失之虞,行人風濤之苦,將見上海商民盡歸腹地
洋人權利,即以廓小民生機
洋人無利可圖,必將廢然思返。
一則車腳店行勢將歇業再則船戶水手餬口無資;不知鐵路僅設於大道通衢至於港汊紛歧船行如故村鎮羅立車載
多。
試觀長江輪船往來不絕,幾見舟人失業坐斃江湖
民生者莫鐵路,而顧慮民之失業不尤可笑哉!
  尤可怪者,謂鐵路開闢所未聞,祖宗所未創。
不知人事天道變遷國政隨人心為旋轉
今之人既非上古先朝之人,今之政豈猶是上古先朝之政?
使事事繩以成例,則井田之制自古稱良,弧矢之威本朝獨擅,行之今日,庸有濟乎?
泰西制造之精,日新月異中國踵而行之,已居人後,若再因循坐誤一旦變生倉卒,和戰兩窮,其將何以自立
  臣前閱俄報載其君擬由托木司克城增建鐵路至距黑龍江六百餘里之司他城,計長六千一百里,已深訝之。
旋據德商面稱,此路俄君諭令日成十里兩歲告竣
成功遲速原不可知,而其經略東方壯志,已可概見
際此中俄無事,尚能未雨綢繆,待其既發而後乘之,必且噬臍莫逮!
預防之法,斷非鐵路不為功。
微臣所為瞻顧旁皇不能自默者此也。
  或謂外洋以商為國自強實在經商中華立國在民,愛民為邦本。
不知商即民也,商務民業也,經商愛民之實政也。
歧而二之,是尚足為知大計者乎?
抑臣更有請者,恆心必根恆產足食方可足兵
中國生齒日繁土田日寡謀生乏術,緩急堪虞。
故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經商
西國官商一體在下無不達之情;中國官商
睽,在下難言之隱
頗聞前借洋戰之款,多屬華資賄託洋人為之營息。
從古因民建國,保國惟民,顧令肝膽乖離腹心疏逖非所療貧振弱自振拔於傾側擾攘之時也。
當此改絃易轍發憤為雄,亟宜講求商政,特派廉正大員認真督理
舉凡、紡植、墾礦、製造大端招集殷商,廣籌資本,妥議保商防損章程,各就所能,分途認辦。
銀錢出入,商自主持,官但察其贏虧,護其艱阻
內地辦理得宜然後推之邊省中土行銷既暢,然後推之外洋
五行百產之菁,環顧全球,莫吾華若。
徒以地利未闢,遂致民日衰
如此行之十年,且將無敵於天下,尚何敵國外患之足慮哉?
夫不聚斂於民者,不能不藏富於民,不與爭利者,不能不與敵爭利
此事與鐵路相輔而行,關係綦重。
應否籌議伏候聖裁
  臣自督辦臺防,適值法人肆擾占踞基隆向非國威靈,滬尾一捷,全臺重地且屬他人
無他,無鐵路兵輪為之手足也。
和議甫成,即請開辦鐵路
明知山路崎嶇溪流梗阻,鑿山開道,築路建橋,費鉅工艱,視內地且將倍蓰所為不辭勞怨毅然獨行者,良以臺疆千里四面濱海防不勝防鐵路一成,即骨節靈通首尾呼應
此中利害自非身親大難未易決其深微
人情樂與觀成,難與謀始。
往者削平髮捻,全恃鎗、劈山制勝疆場湘軍老將狃視前功,語以西國後膛槍,恆鄙夷不屑
及與法交鋒,始歎格林、黎意槍運用之靈,命中之遠。
夫物之精粗經用而始顯;事之利
害,親歷而後知。
今之訾議鐵路,必為異時贊美鐵路之人。
伏願皇上宸斷獨操宣示大計,俾天下曉然鐵路一事安內攘外刻不容緩之急圖,使知非一隅之利、乃四海之利,非一時之利、乃萬世之利,非一二人私利、乃千萬人之公利。
眾志既協,財力自充,成效既彰,浮言自息。
臣身膺疆寄,目擊時艱大局所關,不容自己
披瀝上陳伏乞聖鑒
公元1894年
   (按鐵路大計,惟公獨見舉世撓沮之先,故前後兩疏曲折深至如此
所稱鐵路一成,則兵餉大柄咸屬朝廷疆吏無能掣肘,尤為透抉無遺
當時張家驤阻之於前,劉騰鴻扼之於後,千秋大計,竟格不行
至甲午中東之戰,各省私其兵餉,不助北洋至日人有二十二行省如二十二國之誚;然後知兵出自朝廷所見為獨遠也。
陳澹然記。)
公元1884年
   遵籌整頓海防講求武備摺(光緒十年閏五月初二日在京發)
  竊自泰西各國爭開商埠以來,或佔海疆,或吞藩屬無端欺藐遇事生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每當外患紛來,言戰言和紛紛不一
言戰者當審兵將是否可戰器械是否可戰,臺是否可戰兵船是否可戰空談無補後禍焉窮。
言和者當思伊犁和而兵費倍償天津和而義民受戮臺灣和而琉球坐失越南和而藩服無存;剜肉補瘡欺陵胡底
夫戰不如人而欲圖強,猶井中求火也;器不如人而不知變,猶當暑著貂也。
公元1880年
中國不如人,器不如人矣,不思改圖,後將奚立?
朝廷虛懷下問,詢及,仰見聖主念時艱力圖振作無任欽佩
自古極大極難之事,必須存愈久愈堅之心。
倘外承嚴旨,內託空言,或畏難苟安,或始勤而終怠,或狃於成見、曲示沮撓,或昧於知兵故為飾辯
甚或以為和約既定,永無兵端,僥倖一時頓忘實禍,反謂忠諍之士好為激烈之鳴。
種種因循久在聖明洞鑒之中。
此後惟望上下一心始終不懈臥薪嘗膽奮發圖存
整頓海防,以濟當時之急,講求武備以立自保之基。
若謀富強、圖久安,尤非鐵路不可
此中利害,臣已於光緒六年具奏,並由李鴻章詳細覆陳無庸再瀆。
除將所擬臺圖式呈送軍機處外,謹將應行整頓海防講求武備大端,敬陳十條恭候採擇
  一、沿海設防,宜分緩急重輕以期扼要也。
泰西各國,遠涉重洋萬里與我開釁勢必批亢擣虛,為專注之謀。
中國七省各海口,惟廣東可由香港拖帶民船裝兵上岸,若北趨閩浙,萬不能拖帶民船,惟以兵輪嘗試
無論敵輪多寡中國海紛歧萬無處處設防之理。
用兵之道,實宜合而不宜分;守御之機在扼要,尤在守險
查各國以商埠為要區,輪船煤炭為性命。
如將各商埠及產煤之處布置周密守御得宜,各國商賈貨財皆已入吾掌握
一國稱兵搆怨,實非各國所樂聞。
兵輪久居海中,既無煤炭,又無
淡水,即得我沿海一州一邑無關大局之區,堅力以持,當可不戰自困。
外洋群趨環視,全以強弱重輕,即尋常無事見我致力通商口岸防守精嚴,必不敢相欺侮。
通商各口設防宜重宜急者也。
  一、各海口臺,亟宜改建,以嚴防守也。
外洋現造位,大者至數百墩;城營之守御,萬不能墻垣障蔽
查各口所築臺,雖形勢各殊,細究皆不合法度外人竊議之。
臣現製臺圖式,恭呈採擇
究之築臺雖堅,尤須利。
兵不善守,與無兵同。
現計各口防軍,雖重地兩面設防六營已無不足,次則二、三營皆可支持;惟必用隊,兼操水雷,方足以資戰守
否則,兵多糜餉,敗益難收。
可慮者,敵以陸兵由他口潛登,襲攻瑕之故智,則後路必籌遊擊之師,庶免重戰輕防之失。
然非有鐵路呼應,終不能靈。
此則大可憂耳。
  一、洋面水師兵輪,宜次第籌辦,以固海疆也。
海防以船為命無師即無海防,各國皆然,中國豈能獨緩?
綜計沿海七省,須備兵船百隻,方可以戰守
急於購辦微特經費無出,亦慮管駕無人
海軍為各國專門將領為難得。
海防議起,環顧海內,惟李鴻章一人留心講求,選將造器,稍為可觀
管駕多閩廠學生,未經戰陣,或陸營將弁,未解測量
朝廷念海防,似宜另設海部衙門,於南北洋閩廣要區各設海軍學堂,慎求教習,先教管駕之才,次練水手
必使技藝嫻熟習業專精,再令出洋遊歷
泰西皇子無不先入海軍充當水手以次而升,故人勃興戰無不克
應請令八旗貴介多入海軍,以固國本
一俟妥籌船費,按歲遞加,歲必造船數隻
大鐵艦價值過昂,現既購有數艘,餘可稍從緩議。
鐵船財力先購鋼快各船,計一鐵船之價,可購鋼快船五、六隻,費非過鉅,歲易增加
且可暫就現有兵船先為整頓程功既速,緩急可資,似較鐵路曠日籌資,尚足以收急效。
一切海軍制度學校章程,均應責成海部,以免紛歧
  一、長江太湖水師,急宜改製,以收實用也。
軍興以後曾國藩彭玉麟創設長江太湖水師,原備嚴防內寇現在鎗精利,輪電飛馳,內寇萬難猝發水師散駐,漸成額兵,與綠營並歸無用,歲耗兵餉造船之費且百萬金。
若改鐵面十丈小輪,每隻不過萬金以外,每鎮酌裁師船五成改製小鐵數隻,較之長龍舢板奚翅天淵
萬里江湖聲勢且將立壯;既可以外侮,又可以節餉需。
將來即以管駕小輪已效之將弁,酌升外海兵輪頭領
此外,江、湘、閩、粵水師,皆可仿行
儲將之謀,莫捷乎是。
  一、福建政局上海機器局,宜加緊整頓,以求實濟也。
沈葆楨創設福建船政,原冀開拓風氣,以圖遠大惟一一木取材外洋,每造一船,計值實昂於外購。
近來商船多用鋼殼,價既不昂,且能經久
其船內修造,儘可搭用中材料,取價尤廉。
大抵船廠承辦工員,每持必用外洋柚木之議。
從前美國造船之費,不如英價之廉
,美商皆赴英購造,執政患之,嚴定限簡明價值,仍令國人自造。
究其用意,惟慮製船之學中衰,其用意甚深,正與中國今日勢相合。
應請飭下船政大臣,開臺灣鐵礦,採後山木材考工匠之技能以定賞罰,較船價之廉貴以便推行;某船宜行某處,某船宜用某材,某船宜安某,詳細考核刊定章程
不獨造兵船,即商人亦可群來取購。
並可廣製船之學,使之日進高明不至半途中輟
上海機器局每年需費五、六十萬,自開局以來,辦工監造每不得人,鎗製成適用殊寡。
南北互相推諉不嚴賞罰敷衍成風匪特經費虛糜,且為外洋所誚。
應請飭南北大臣嚴加整頓,或照福建船政章程特派大員督辦,以專責成,庶可求實效。
  一、請籌購大批槍,以節經費,而免欺朦也。
中國製局,雖開槍,不聞精利,計其價值,轉倍外洋
每有軍事,各省倉皇分購,洋商索價驟昂,輾轉侵漁,所增輒倍。
而考其所購,無一精良。
查英、法官廠皆不製槍,大抵購之民廠。
商民造器,必經官驗收,苟不中程,剔還無貸
此等棄物外洋無可出售,類皆運至中華以為銷路
各省徒慕虛名,不求實際,莫明優劣,甘受欺朦,既糜國帑,更誤軍需一有爭戰,敗徵且見。
應請飭下總理衙門會同北洋大臣李鴻章籌款四、五百萬兩,專派熟悉洋務精通槍之員,赴西洋各廠訂購後門槍十萬桿、一尺徑口以外大數十尊、一尺徑口以內並拖數百尊。
槍分三年解清,價值亦分三年清給。
一面分飭各省按年繳價,
以實軍儲,免致紛紜貽誤
外洋鎗,零購則貴,躉購則廉。
如新到黎意鎗,零買每桿需價銀十四兩,多購減至七折;亦如之。
是槍價銀總計四、五百萬兩,躉買已省銀百萬。
且可就該廠逐細考查不致收其廢棄
既節經費,又免紛歧一舉數善,莫急乎此。
  一、稽查軍械整頓礦務,宜特設軍器局切實經營,以專責成也。
各省購買槍,新舊參差前門、後膛,過時輒廢。
外洋簡器,夙號謹嚴
一國之兵,必用一律之械。
精於舊,然後舉國更張
故操法可併一途,戰陣不虞錯雜
請旨天津金陵上海特設軍器局,由京慎選嚴明精覈大員,飭下各省督撫將購存鎗開列呈明分別新舊,以舊鎗專備操練,以新鎗歸軍器局收儲,以備戰時領用。
惟洋鎗忌溼,銹即棄材
存械之區,屋必高廠,分門別類,毋致混淆
某槍用某子,某用某彈,某項水雷、某項火藥,分存編號位置秩然然後取之不亂。
尤有陳者,製造自強之本,礦務製造之原。
爾來開礦招商類多誑騙富強大業,轉若畏途,其將何以自立
以後應由軍器局開礦學,延訪名師招生研究
或先籌公款,試開一、二處以為之倡。
礦質果精,再招商股。
自經理而官為保護
蓋官難持久不能不歸之;商畏官撓,不能不因勢以導。
外洋各國,時以礦盡為憂;中國礦產豐饒,皆歸廢棄,我不自取,人將代謀,此尤情勢較然者。
  一、酌裁募勇,參用練軍,以節餉需也。
近來偶有兵端紛紛募勇,未經訓練,焉能抗御列強
其他沿海防軍,固多精練,餘或未知新法,仍用刀矛,拘執成規牢不可破
亟須妥定軍制,嚴限日時務使餉械衣糧號令操法,一律遵守新章。
各省新募之軍,一俟越事就竣,即應酌加裁併,歸入練軍
十年為期連環具保
計每勇每月餉三兩六錢,每月扣存一兩十年積存百二十兩,以為遣撤之資,庶不至流而為匪。
且逃一勇即失一槍利器劫人,尤為地方之害。
不得不預防者也。
綠營久成無用,各省練軍之法,多與勇同,即可推行辦理
合計一省綠營,嚴除老弱,度餉項盈虛,定練兵多寡
五年為斷,全數練齊。
更迭番休周而復始
無論馬戰守兵凡調練者除坐餉外,加餉與勇糧等;其未入練者,酌留守護之資,餘則概歸嚴汰。
自古強將無弱兵,故外洋撤兵養將之法。
倘仍旋招旋撤,始招之勇半係有業農民久駐防營遂成驕惰一朝遣散,勢豈能耕,不為游民即為盜賊;故議者每思改勇為兵。
實則綠營積弊由於習氣太深,誠能嚴汰煙病老弱之徒,認真訓練,多一可用之兵,即少一外募之勇。
數年之後無用皆歸有用,安見制兵不可戰哉?
是在統將之得人耳。
  一、嚴定賞罰,以求將材也。
防營久無戰事,敘保格於成例登進無階將材安出
地方州縣尚有三年考績暨特疏密保之條,海運河工,亦邀獎勵
沿海兵將邊省駐防,非冒風濤,即嬰煙瘴,偶違軍律執法既嚴,若不明定賞格何以人材而作士氣
軍營結習,偶邀朝廷寬大之恩,輒起濫保越階之弊;似宜嚴定章程
沿邊某省勇隊若干
練軍若干
自統將至弁兵以及幫辦文員,何年成軍
何年到營?
先令造冊送部。
所有邊海駐防遊擊之師,平時操練,一以槍法精粗,為賞罰準則
一年內,本軍統領考驗兩次,凡中五槍、四槍、三槍者,皆由統領註冊先考營哨,次考兵勇
期以三年請保一次,擇其紀律技術宿優者列保,每營酌保八十人
其在腹地駐防操練有效,每營三年酌保四十人
如有督操勤謹約束嚴明將領,準由督撫專摺奏保。
其營哨官,或由統將聲明咨請越保一級
其餘嚴禁越級,以杜冒濫
其未經冊報者,概歸駁斥
將領嗜好多端操練不力,亦應隨時參革以免效尤
  一、請設局譯刻西書,引導後進,以廣人材也。
海上多事以來朝廷下徵才之詔,顧或通洋務而昧於兵機,或識兵機而不諳洋務甚或迂拘之士鄙洋務不足言捫籥扣槃,原無足怪。
外洋中國精要之書,多取譯行海外。
西國兵農、食貨製造測量諸籍,月異日新翻譯既微何用考鏡
御侮在得情,而致用尤先博覽
不究治軍、交鄰之要政何以得情
不研其制器造術之本原何由致用
見我聖祖仁皇帝欽天監西人互相測算,特合中西之法泐為成書一時群才蔚興象數之學遂超前古。
請旨飭下總理衙門北洋大臣李鴻章,或在京師,或就天津,特開譯局,延訪通才,取外洋實用之書,先行譯刻發行各省。
務使人人講求,父詔兄勉,人材庶可
奮興
承學既多,謗疑自少。
由是按其學科,廣其登進決不至若科名愚闇,貽害蒼生
公元1887年
   密陳武備廢弛亟宜整頓並遵保將才摺(光緒十三年閏四月二十一日臺北府發)
公元1889年
  竊臣於本年四月初四日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十三年四月初八日奉上諭:『各省提鎮大員,均有專閫之責,必須才略素優,方足以資整頓
邇來軍務敉平,尤應安不忘危物色將才,用備任使。
著各直省督撫,於軍營著績人員內,無論實缺候補,各就其人之才具,或長於陸路,或熟於水師出具切實考語分別保奏
曾經引見發往各省差委提鎮各員,本欲令其練習營伍,以備緩急,並著隨時留心察看
如有才識出眾之員,一併奏保,聽候簡擢
各該督撫身膺疆寄,以知人為最要,務當確切考察,勿採虛聲,勿恂情面,用副朝廷訪求人才整頓備之至意
欽此』。
遵旨寄信前來
仰見聖謨遠大安不忘危莫名欽佩
  竊維國用不足兵伍不精,實為國家之大患
目前財用匱乏已不待言;兵武不精,尤非一致
有操後門槍者,有操前門鎗者,有終年不操者,大約不操者十居八、九,操者十不二、三。
暮氣日深,將貪卒惰,虛名空額習為故常,竟成積重難返之勢
若不切實整頓籌餉萬難之中,養此遊手好閑無事非煙即賭,有事非潰即逃,何以備捍亂保邦之用?
泰西各國,武備日新,其練兵一定課程一日不懈
今各省所購後門鎗甚多若不操練,鎗久則機器銹損,久則零件遺亡,俱成廢物
整頓之法,惟有嚴肅營規,認真操練方足挽回積習
神機營直隸督臣李鴻章所部,均經久練,步伍整齊
請旨飭下海軍衙門王大臣詳定營規、操練章程刊行各省,嚴定賞罰
如一防軍萬人,能鍊勁旅三千,可資徵調,則緩急猶為可恃,不至巨餉虛糜
  惟練兵必先選將,將才端在樸誠
記名提鎮,每多貪鑽營
疆臣公事繁多考察將才,但觀其表;剛勁者黜,便辟者升。
本原既隳,復何振作
朝廷整頓武備物色將才必先實技,或槍命中,或操練優嫻,或明中國地輿,或悉外洋戰法身體強健才略深長督撫均應保薦
海軍衙門議立營規操練章程刊行各省後,限期一年,將各疆臣所保將才調京考驗
如所保與考語不符即將保大議處
並請每年特派知兵大員巡閱沿江沿海各營,考驗槍操練陣法查點勇丁,嚴其賞罰
朝廷精神一振山澤猛士雲興,惟在我皇太后皇上加意而已
  臣一武夫,仰蒙天恩破格成全,畀以封疆重任,事關軍國安危,何敢因循緘默
謹將智慮所及,聊獻一得之愚,用備聖明採擇
至臣將官,如提督春發泰和
營伍廢弛已經參革
其可為干城之選者,自應遵旨保薦,以備任使。
統帶澎湖防軍記名提督吳宏洛臨陣勇決布置有方操練勤勞,營規嚴整統帶滬尾防軍記名提督李定明,勇於任事臨敵身先,文事粗通,槍能命中;該二員才勇俱優,均足獨當一面
其餘如駐防安平總兵萬國本、駐防淡水副將德昌、棟字營營官已保都司鄭有勤,或勤奮有為,或才勇出眾年力強壯,均堪造就為國有用將才
至若外省實缺提鎮,臣所深知者,福建水師提督楚漢九江鎮總兵朱淮森,俱忠勇樸勤,持躬純謹實心實力辦事認真;該二員如蒙聖主飭辦防練各軍,稍假事權,必能竭力整頓
其餘非臣所知不敢濫保,有負朝廷訪求人才整頓備之至意
公元1887年
   五月二十日,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劉銘傳整頓武備請飭海軍衙門詳定營規操練章程刊發省並遵保將才一摺,除所保各員已交軍機處存記外,其餘所陳各節,均著該衙門議奏
欽此
   覆陳臺北情形請旨查辦李彤一案以明是非
  竊臣於正月初二接准大學士左宗棠來咨,具奏抵閩詳察臺灣現在情形一摺,恭錄十年十一月十八日上諭:『左宗棠奏詳查臺灣情形妥籌赴援一摺,據稱八月十三日基隆之戰,官兵獲勝仗,因劉銘傳務處知府李彤駐兵滬尾,以孫開華諸軍不能戰,三
次飛告急堅稱滬尾兵單將弱,萬不可靠劉銘傳其所動,遽拔大隊往援,基隆不可復問。
李彤不審敵情虛詞搖惑,擬請即行革職遞解回籍,不准逗遛臺灣等語。
前敵軍情關繫極重,必應確切查辦不得含糊了事
李彤恩所稟劉銘傳各情,人言藉藉,果係因此貽誤,厥咎甚重,非遞籍所能蔽辜
前諭楊岳斌迅速赴閩援臺,即著該前督於到臺後詳確查明據實參奏
李彤恩著即行革職聽候查辦等因欽此』。
知照前來
  伏查基隆退守情形,已於上年八月十五日奏明在案無庸瀆陳。
謹將左宗棠所參各節,為我皇太后皇上陳之。
  臣渡臺時隨帶親兵一百二十名。
其次,臣孫開華三營曹志六營,每營精壯三百餘人
當由臺南調來章高元淮勇兩營
其時臺南疫癘盛行兵丁多病,僅來五百人
嗣又添調巡緝一營
合之劉朝百餘人、張李成土勇一營統計基隆、滬尾兩處共祇四千餘人
左宗棠疏稱基隆各營,數且盈萬,不知何所見聞
  自七月基隆疫作,將士十病六、七,不能成軍
八月十三日之戰,九營挑選一千二百人內中尚有抱病勉強應敵者。
孤拔未來之先,初九初十兩日,臣接香港上海電報,知其全股犯臺,其時滬尾祇孫開華三營劉朝一百餘人並張李成新募土勇一營甫經到防,臺尚完工,又無營壘,地勢坦平,無險可扼。
危迫情形不待旁言
早已憂慮及之,曾函致孫開華李彤恩,如果敵犯滬尾,臣即撤基隆之守來援,囑令堅守以待。
一面派員赴下游趕雇船隻將軍笨重之物先運下船
十二日孤拔大幫兵船進口
料敵兵必由仙洞登岸
當同曹志忠等密商:如敵兵明日戰後即紮仙洞則不致遽攻滬尾;如戰後收隊下船,我軍即須預備回援滬尾,以保後路
十三日酉刻敵軍收隊,全行下船
當接孫開華李彤恩、劉朝先後來信,俱稱法船五隻直犯口門,升旂開。
臣同孫開華李彤恩已有成約無用李彤虛詞搖惑
左宗棠疏稱李彤三次飛書告急,即係孫開華李彤恩、劉朝三人三次之書,非李彤一人之書也。
  臣當即傳令拔隊,惟四十磅大二尊不能運動,埋於山下,其餘軍裝、鍋帳以及傷病勇丁,毫無遺棄。
若果李彤三次飛書告急倉猝拔隊退回軍裝焉能毫無遺失?
  基隆退後,敵兵上岸住營,兵勢已分,往攻滬尾,不足千人
若不基隆之守,敵必全隊攻犯滬尾,無兵往援,雖提臣孫開華驍勇敢戰,器械不敵眾寡懸殊,何能保其不失
  二十日之捷,左宗棠前據劉璈稟報,奏稱孫開華所部並淮勇、士勇三路迎戰獲勝此次又奏孫開華數營戰勝不獨於臺事未加訪察,即奏報中亦自相矛盾不加斟酌
  所臺北距滬尾三十里,如果危急地方官慎重過於他人等語;查基隆至滬尾水程祇八十餘里,頃刻可至,臣五里安設一站,往來通信,尚恐聞警應援不及,若俟地方
官稟報,必至滬尾失後,敵至臺北城下,方能回援。
  臺北府知府星聚屢次稟請進攻基隆,並有土著之人願告奮勇往攻基隆者,皆有其事。
自滬尾捷後,俱以李彤恩所募張李成土勇得力,提臣孫開華曹志忠、蘇得勝泰和各請添募千人
臺北府星聚聯名稟請基隆通判梁純夫招募土勇二千,候補知縣周有基稟請招募一千,俱告奮勇進攻基隆
其時記名道朱守謨請假尚未銷差倡言多招土勇,迅攻基隆至於餉項軍械有無不計也。
忽有臺北府書識陳華聲稱,願招土勇一千五百人自備槍械,包取基隆,每月每勇需銀洋十二元,託親兵哨官松林來說。
經臣申飭不許多事
守謨聞有包取基隆之說,即私許陳華招募
及臣以淮楚營制,每營祇月餉四兩二錢,陳華大輕敵,不知能否得力,即給如此重餉,何以服老勇之心,堅執不許添增口糧
該勇俱知臺北府無兵,祇親兵數十名,即聚眾吶喊鼓譟
臣派弁往看,陳華所募,皆城外艋舺市井之徒,器械毫無。
當傳陳華來見,諭以兵餉不能加增如果能克基隆,立給賞號銀二萬;先發十日口糧,令其帶赴水轉腳,聽候曹志忠調遣
曹志忠見其勇多滋擾器械毫無,不能見敵,不肯節制
臣令蘇得勝親至曹志忠營與之密商:陳華士勇,先行挾以兵威,裁去五百名,復調三百名赴觀音山,歸泰和裁併,其餘隨即一併裁撤,費餉一萬餘兩。
周有基募勇,尚未成軍,即鬧餉鼓譟經臣將已募四百餘人派歸泰和節制
梁純夫見土勇不遵約束,屢次滋事不敢招募
左宗棠疏中所稱各將領以及土著之人願告奮勇基隆者,係九月初旬事也。
  又紳士陳霞林等屢言,內山御番土勇常見仗,可以挑募。
告知軍前內山選募一面工匠連夜修理營所繳舊槍,分撥應用
搜查餉項,僅敷月餘
各軍招募,有尚未成軍者,亦有成軍尚無器械者。
疫氣染至臺北滬尾一帶軍民俱病。
提臣孫開華、署臺灣鎮總兵章高元總兵泰和等俱抱重病。
曹志忠六營營官無不病者
隨從文武員弁,日歿數人。
自封口後,內地音信不通,兵單援絕土匪四起
日夜憂急無所措手
臺北府知府星聚,每見必催進基隆
臣因其年近七旬,不諳軍務詳細以不進攻之故。
奈該府隨言隨忘。
紳士陳霞林並署淡水縣知縣劉勳,皆明白曉暢,見將士多病,土勇尚未募齊,器械缺乏,俱知不能前進
星聚除面催進攻外,復稟請進攻
手批百餘言,告以不能遽進之道。
該府復慫曹志忠進攻,並以危言激之
曹志忠一時憤急,遂有九月十四日之挫,幸傷人不多,未損軍銳。
敵於十五日渡河耀兵七堵
星聚妄聽謠言,謂基隆法兵病死將盡,又謂業已退走上船,故日催進攻。
自十五以後,該府始自言不諳軍務不再妄言
此即左宗棠稱陳星聚屢次稟請進攻基隆原由也。
  左宗棠參臣坐守臺北不圖進取機宜坐失
臣曾將兵單器乏、不能進攻情形,疊奏在案
基隆近靠海岸,敵船入口,即不為我有。
故於六月十六日之捷,並未奏報克復
曹志忠所守營壘逼近海邊如法人添兵添船,即須退守山後,亦經臣附片密陳
我之所恃山險,敵之所恃者器利。
來攻我,我得其長;我往攻彼,彼得其長。
且敵營據山傍海,兵船聚泊其下,若不能逐其兵船出口,縱窮陸師之力,攻亦徒攻,克猶不克
如果易攻現在兩軍俱在疲乏之際,王詩正統帶勁旅三千,不日當可奏功,以雪臣懦怯株守之恥。
治軍三十餘年,於戰守機宜稍有閱歷,惟事事求實不慣鋪張粉飾
空言大話,縱可欺朝廷一時能不遺笑中外
臣實恥之!
臣渡臺時,軍務廢弛已極,軍裝器械不能用,臺營壘毫無布置
接戰倉猝之間,所部疲病之卒,歷盡艱難支持半載
臨敵應變大小十餘戰,幸無挫失
若聽局外大言輕敵浪進,上月初十日孤拔添兵大舉,戰無策應之師,守無可據之險,必至一敗不能立腳
軍事瞬息千變其中動止機宜,固非旁觀所能盡知,亦豈隔海所臆度也。
  至浙江候補知府李彤恩,本係滬尾通商委員
臣到臺北,提臣孫開華稱其辦事勤能熟悉洋務,現因身弱多病,決意乞退
臣商之提臣,臺北現在用人之際,不可任其乞退,託其致書慰留
六月十二日臣同提臣並臺灣道劉璈至滬尾察看臺地基,李彤扶病出見瘦弱不堪
臣令其趕緊調養不必請假,當委兼辦滬尾營務
六月十五日基隆開仗以後李彤稟請買船石塞口。
時值上市,英商阻撓
李彤恩同英領事往復辯論,始將口門堵塞
隔日法船即至,英兵船告以口門封塞,隨即駛回。
七月二十日
臣至滬尾查看臺,孤拔親坐三號兵船,亦至滬尾查探水道,並託英兵船代覓引港之人。
若非李彤先期塞口法船混入一隻臺北已不堪問。
紳士陳霞林等每晤談時,輒稱其功。
臣到臺北有言招募土勇者,臣因其所土槍不能御敵不肯操練未曾招募
李彤恩力保張李成打仗奮勇請募五百名,發給後門槍二百桿,令其操練助防。
八月二十日之戰,張李成包抄得力官紳共見共聞。
十月初,臣因餉項支絀,札令李彤恩來城,同福建候補知縣鄭建中同官辦理捐借餉事
該守到後,即同陳霞林等議向城鄉殷戶銀票二十餘萬元,毫無勉強,現已辦
如果李彤恩有誤大局之處,紳民當共切齒,曷有聽分派捐借者?
該守不領薪水,未邀保獎,究其所辦數事,有裨於大局皆非淺鮮
左宗棠甫到閩一日不加訪察,遂以劉璈之稟並朱守謨挾嫌傾陷顛倒是非之言,率行奏參
臣若緘默不言,使出力有功之人,忽遭不白之冤,當此孤島險危之地,軍務萬緊之時,臣何以用人辦事
應懇天恩將已革浙江候補知府李彤開復原官,並請暫免究辦,一俟軍事稍定,請旨飭令楊岳斌,或專派大員渡臺逐細訪查如果左宗棠所參情事屬實,臣妄用匪人辦理不善貽誤事機,應請將臣一併嚴治罪,以明國法昭公允,誠如聖諭關繫極重,非李彤革職遞解所能蔽辜
事愈久則是非愈明,臣無任惶恐待命之至。
記名道朱守謨規避鑽營業已具摺嚴參外,所有左宗棠奏參臺北情形,具實詳陳伏乞聖鑒
公元1885年
   條陳臺澎善後事宜摺(十一年六月十八日臺北府發)
公元1887年
  竊法兵退讓澎湖,已同前甘督臣楊岳斌本月十七日會奏在案
前因澎湖未退,雖遣撤臺南北土勇,各海口仍未撤防
基隆設立撫卹局,先將被燬民房派員查明撫卹外,其餘善後各事,未敢預奏。
現在澎湖兵退,急需舉辦數端,謹為我皇太后皇上陳之:
  一、臺澎防務,急宜設籌也。
查全臺各海口大甲以南鳳山沙線遠闊,兵輪不能攏岸,遠則四、五十里,近則二、三十里,較易設防大甲北新一帶海口紛歧直至宜蘭兵船皆能近泊,至遠不過三、五里
基隆、滬尾兩口,雖能停泊兵輪,尚多山險,如有水雷、大,設防尚可為功,至新竹一帶,沿海平沙,後隴、中港三號兵船皆能出入地勢平衍,全恃兵營,殊難著手。
然以視澎湖,猶較勝焉。
澎湖彈丸孤立,臣派提督吳宏洛察看情形據稱其地不生草木沙石迷漫,片土難求,四面驚濤無能設險
惟港內天然船塢,最宜停泊兵輪
臣到臺一年縱觀全局澎湖一島非獨臺門戶,實亦南北洋關鍵要區,守臺必先守澎,保南北洋亦須以澎廈為筦鑰。
澎廈駐泊兵輪設防嚴密,敵船無能停泊,萬不敢懸軍深入,自蹈危機。
此澎廈設防,實關全局,非僅為臺灣計也。
姑就澎湖而論,若云設防要當不惜重資認真舉辦
縱兵一時難集,陸兵不過三千,必須多購大,堅築臺,製辦水雷聚薪
計買築臺
諸費,約需五十萬,全非一、二年不能竣事
若漫圖敷衍不如不防,既節數營兵餉之需,亦免臨事覆軍之累。
進退遲速伏候聖裁
防務不容緩者也。
  一、臺澎軍政,急宜講求也。
臺灣軍務,久號廢弛,湘淮各軍,已成弩末,欲挽積習、杜虛糜,非講求操練不可
演習洋操,非認真數月,步法不能整齊手法焉能嫻熟
將官點名責令小操一次,則頂替之弊可除。
近來各營多用後門槍,尤非勤練不為功。
倘令槍碼不明,則遠近高低,茫無準的,是有槍與無槍同矣。
且槍之精者,折機磨擦奧竅深微雨濕沾潮,銹霉輒損。
重價購之,隨意棄之,苟有人心,能無慨惜
器械不容漠視者也。
更有難者,臺灣瘴之地,勇丁多半病。
兵滑將貪,寬則玩而不振;釐奸剔弊,嚴則去而之他。
臣時欲改絃更張,嚴定營規,堅明約束,事煩目劇,未易猝圖。
現同沈應奎、陳鴻志詳酌裁留數營。
鎮標練兵不計外,擬留三十五營。
南合澎湖十五營,臺北合宜十五營,中路新竹、嘉、彰擬派五營,稍資鎮攝
論勢則臺北重要,論地則臺南綿長
當此百端締造區區營數,力已難支。
然較往時一道歲糜百萬,僅守臺南餉項無增,全局已為一振
軍政不容緩者也。
  一、全臺賦稅,急宜清理也。
臺灣田產,甲於東南一年兩熟。
淡水一縣每年額徵錢糧銀僅七百八十餘兩,官莊穀纔九千餘石。
宜蘭一縣錢穀無徵
其餘各縣,糧稅亦寡。
通計全臺鹽、百貨稅釐,歲入銀壹百零數萬兩
將來整頓各項稅釐,剔除
中飽,歲可百二十萬。
核以臺澎三十五營之餉,歲需百二十萬,乃適相資
輪船經費一切雜支,並須添設製造局,歲需銀約百五十萬;所虧實多。
若能將各縣賦稅一律清查,以臺灣之入,供臺灣之需,尚可有盈無絀。
惟清賦一事,要在得人。
臣不諳吏治,昧於理財,時與沈應奎商量辦理之法,必先清查戶口,再謀次第舉行,恐須一、二年可以實效
此清賦之不容緩者也。
  一、全臺生番,急宜招撫也。
臺灣番族從前多在外山,客民愈多,日侵月削,擠歸山內,種類滋繁
邇來亦知耕種為生,各相統屬
平日往來山外居民亦頗相安
土匪成群聚集番民交界之處,搶劫居民,或侵番族田廬,或誆番民財貨。
爭端一起械鬥不休
奸民被殺,則訴冤於官,官輒興師勦辦
番族被冤,則無官可訴,類多集眾復仇
番禍一興殺掠生番者轉得置身事外,而生番殺掠,多係良民
將恐積怨日深,終至民番俱斃。
不謀招撫必致陝甘回亂之憂。
即以防務論,臺疆千里,防海又須防番。
萬一外寇猝臨,陰結番民,使生內亂,腹心之害,何以御之?
誠令全番歸化內亂無虞外患雖來,尚可驅之御侮
既可減防節餉,又可伐內山之木以裕餉源。
此撫番之不容緩者也。
  查設防練兵、清賦三端,皆可及時舉辦,惟撫番須待三者辦成之後,方可議行
其次設電、購輪、造橋修路,以通南北之郵,理屯、興墾、開礦取材,以興自然
利,臣智識庸駑難勝艱鉅
御敵既無方略辦事又乏精誠,每念時局艱難不獲報稱萬一,徬湟中夜,疚萬端
惟有殫竭愚忱,勉圖職守
目疾萬分沉重,殘驅苟可支持不敢片刻稍休,尤不敢自安緘默
除俟臺南北各營撤定後,再將選留兵將分紮地方另行續奏外,謹擬臺澎善後大端馳陳聖鑒
   (按清賦條自言不諳吏治,昧於理財,時商沈應奎以求辦理之法,推賢讓能,非古大臣不能與此,此其所以成大功也。
陳澹然識。)
公元1888年
   覆陳撫番清賦情形摺(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臺北府發)
  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奉上諭:『有人疆臣不勝職任據實糾參一摺,據稱劉銘傳番、清丈,徒事舖張,致有埤南激變之事;並任用非人,漫視民瘼以致奸民土匪乘機作亂,官激民變,確有明徵,用人辦事顢頇竭蹶各節。
又片奏彰化各處,因科派單費一鄉盡逃,臺南尤甚;及投效函招各員委署鳳山等缺,變通補署未免偏私各等語。
劉銘傳簡任臺灣巡撫以來辦事尚為得力惟恐操之過急任用或不得人措置不無失當以致民心未協,激成近日番變。
參摺所陳,均不為無因
著即鈔寄劉銘傳閱看,該仰體朝廷開誠訓誡、示以謗書之意,於摺內所陳,平心省察據實覆奏
一面清釐正賦禁革規費,並嚴查貪吏
從重懲辦,勿稍瞻。
至片奏臺省缺員應請揀發一節,並著該酌覈具奏
將此諭令知之。
欽此』。
仰見聖恩寬大開誠訓誡信任不疑;臣何人斯,承茲眷遇;拜誦之下,感激涕零
  臣一武夫,渥破格殊恩,畀以封疆重任涓埃未報,惶悚滋深。
惟蒞臺以來慘淡經營不辭勞怨區區愚誠,妄冀孤島自強,固七省海疆鎖鑰,仰副朝廷慎重海防至意抑亦微臣經營海表初心
  臺灣之撫番也,言者謂:番丁歸化,宜有以其後
乃十五、六萬之眾,未聞馭之;何人處之何地?
何以籌其生計
何以馴其性情
不知撫番者,就而撫之、非遷而撫之也。
臺灣平埔民地居其四,高山番地居其六。
番社錯處,各有家室,各有田廬耕鑿自安何須處之以地?
地多曠土番人自墾外,尚招民墾,概未升科何待籌其生計
各社本有頭目曰「社長」,按社之大小月給糧餉鈐束番丁。
從前沿山墾民被殺,歲常千數百人,近則絕無僅有
番性雖獷,而犢之愛,轉越恆情
乃擇強大之社,飭令社長送子入學,與之衣食,教以言語,俾令粗識字義
大嵙崁撫墾局所收番童已二百人乃父若母時來探望莫不鼓舞歡欣
啟番童之顓蒙,即以資眾番之觀感
其餘撫墾十餘局,均飭一律仿行,力籌教養
臺灣撫番久矣,從前民仇殺,官莫誰何,遂至紛爭無已;徒以氣質難馴,只可潛移未容強致
此則陰陽氣化之偏,雖聖人不能驟奪
者。
  言者又謂:犒賞不貲保獎優異不免糜濫邀功
不知開道撫番,事皆艱鉅
經費言之,前江沈葆楨創議舉行奏請年開經費銀二十萬兩,由閩協臺
到任,閩省每年只協軍餉銀四十四萬兩,並無另協開撫經費
現在統計全臺各局經費、各社番目口糧、及番童學塾,歲銷不足十萬兩,較之從前撫番多而用費少;奏銷可稽。
保獎言之,各營分佈後山,數年來戰亡病故,自提鎮千把不下百餘,兵勇死者二千餘,均經奏報有案。
除臣先後三次入內勦撫叛番外,各將士年年苦戰,擇其尤為出力隨時保獎一、二人十餘人
三年之久,收撫生番十餘萬,闢地百里綜計請獎不滿五十人保案可稽。
此撫番之實在情形也。
  臺灣清丈也,言者謂:甫報升科,旋有埤南激變之事。
彰化等處,如果官民相安,何忽遍地皆賊?
官激民變,確有明徵。
不知埤南本皆番,變非起自民。
呂家望著名強社,犬羊反覆,乃事之常。
奸匪張兆暉等以外遊民乘機搶劫番地,本無清丈,兆暉等又無尺寸田園
無論委員有無勒索,兆暉等斷非被索之人。
清丈何與
臺灣民情浮動強悍異常,嘉、彰尤甚
從前搶鬥巨案,無日不聞。
臣蒞任後,嚴拏著匪百數十,立置重典,搶鬥之風稍戢。
所謂嘉義新彰交界匪徒,究其蹤跡無非乘亂竊發搶劫民財
其人無業無糧,又於清丈何與
彰化逆匪圍城,謂因清賦激變不為無因
但係
紳激民變,非激自官。
臣已將逆紳施家珍挾仇謀逆等情具奏在案
如果官激民變宜乎合縣皆變矣。
何以抗糧鹿港一堡
會盟圍城,又只鹿港附近數十村莊
其餘各堡,匪特無變,如田產最多之紳士道員林朝棟尚且解城圍,不遺餘力。
然此或謂臣委用不能不仰助官軍
郎中蔡占鼇,彰化第一巨富也,幫同解散脅從,拏匪首蔡芳正法
世職洪磐安、訓導楊春華等亦各帶練助勦。
清丈獨苛於鹿港一隅耶?
公元1887年
  言者又謂:委員實未丈量不過意科派
單內賦額,官可輕重
富者幾罄其家。
彰化一鄉盡逃,臺南尤甚
是以升科經久之規,加為官吏勒派之罪。
不知清丈圖冊可憑,原契可驗,非將分數、坵段、壤則、戶名,逐一清查,單不能填,賦何由定?
若謂隨意科派轉瞬上下忙,例限綦嚴,縱能欺飾目前豈能彌縫日後
十三年十月,臣已片陳各屬田畝溢額概免究追,由藩司發給丈單為執業之據,仿照江蘇等省,酌收丈費每畝不及二百文,以償經費
各屬清丈給單,業將竣事不料嘉義鳳山兩縣貽誤事機
先據清賦局司詳請二縣先徵新糧,緩收丈費。
又值本年夏秋臺地穀遭蟲毀,臣即奏明丈費一律緩收,已繳者准抵新糧,以昭公允。
丈費微末就令照舊抽收何至富民家產
尋常小戶亦何至棄田而逃?
既謂一鄉盡逃,何又聚數千眾圍攻縣城,脅令縣官焚燒丈冊?
若謂臺南尤甚臺北單糧收數最多,追呼更急,何又不肯逃亡
  清丈田畝,本未易言。
臺灣民情,尤為難辦。
自隸版圖田賦從未清理
臺南
賦,皆沿鄭氏成規
上則田每甲徵供八石八斗,每石折洋銀二圓,其餘徵、徵銀,參差不一
兵屯民畝輕重懸殊
南北闢田園,有大租、隘租、番租、香燈租、通事口糧無非土豪私納名目
此次一律清丈仿照同安下沙升科,計上則田每甲僅完銀四圓零,於臺南大為輕減,即臺北亦有減無增。
大租等項,初由紳士認墾收租,毫無資本,名為代完正供其實並無完納
數十年來,官不清查輾轉紛紜,竟成世業
臣猶恐此次就田問賦,業戶完糧大租無著,飭令臺北府商同紳士折中定議,就大租酌扣四成,貼業戶完糧,餘仍照納。
業戶既免向隅之弊,更無虧累之虞。
大租應完正供無從推託
以故紳民鼓舞上下翕然
綜計全年賦額溢出四十萬,而民不勞
豈有他哉
重賦之糧,受惠者咸存餘;徵無糧之地,執業者永杜爭端
清丈實在情形也。
  若云請款,臣到臺即遭法亂,庫局一空,購買鎗,日不暇給;曾蒙戶部撥銀六十萬,此外未嘗乞求
即閩省歲協四十四萬,且奏請五年為限,限滿即無協濟分文
往者,閩省濟臺八十萬,養兵纔及數千,未聞舉辦何事
今閩歲少濟三十六萬,養兵二萬人開山撫番,修築臺,辦理清丈建造城衙、廟宇安設水陸電線建製造局,買鎗,購機器,造鐵路,置輪船前後相衡是否虛糜,無待微臣自白
  若云用人,臣以武職忝任危疆,未嫻吏治用人難、知人尤難,惟是有功立賞,有
罪立罰,不懷成見,不偏私而已
臣之所用,如羅建祥李嘉棠、吳元韜、陳燦,皆嘗稱薦其才,一旦同時獲咎不能因人多而減去之,亦不能因埤南、彰化滋事之後諱飾之。
倘所劾者任用非人,所保者邀功欺飾,必且旁皇瞻顧,冀逭人言
後將何以用人
何以辦事
  所陳各節,有無虛偽天下自有公評
臺灣一海孤島耳,自改設行以來用項較前倍繁,協餉前轉絀。
若坐安簡陋何以自強
拘守例章何以自保?
舉凡撫墾以廣幅員清丈以裕供賦整頓釐稅,裁汰陋規,臣所以竭力圖維任勞任怨者,無非就地籌款為國家建遠大之謨。
成效既彰,後便不必仰資鄰省。
顧利之所在,人有同情。
苟有裨於公家,即不能無損於私。
謗書所自,臣固逆知其然,徒以區區血性苟利於國,死生以之。
自問無慚謠諑抑何能恤?
天下大事言易行難。
當局苦衷,安能求諒於局外
聖明開誠訓誡不敢不詳上陳
臺省缺員應否揀發、另片具奏外,理合遵旨據實覆陳伏惟聖鑒
公元1889年
   光緒十五年二月十二日硃批:覽奏均悉。
覆陳各節,均屬明晰
敘述現辦情形,亦尚覈實
該撫嗣後當實力圖功,虛心集益,固不必顧恤浮言,亦不可固執成見
慎終如始,用副委任
勉之
欽此
公元1885年
   臺灣暫難改省摺(光緒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公元1889年
  十月十九日兵部咨:九月初五日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醇親王奕環等奏稱,臺灣要區,宜有大員駐紮
臺灣南洋門戶關係緊要自應時變通,以資控制
著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常川駐紮
福建巡撫即著閩浙總督兼管。
一切設事宜,該督撫詳籌奏辦。
欽此』。
臣查臺灣一島孤懸海外,為南洋門戶要樞,誠如聖諭關係緊要自應時變通,改設巡撫以資控制
微臣到臺年餘情形稍悉,此中奧曲,不得不瀝陳聖主之前
  臺灣所出財賦,較之貴州新疆有餘,惟沿海八縣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重洋遠隔,倚傍一空,猝有難端,全恃閩疆為根本聲氣聯絡痛癢相關,以助孤危之境。
上年法人之亂,督臣楊昌濬未到之時、何璟罷官之際,前藩司沈保靖尚能力籌接濟,以救艱危,誠以本省兵,義難辭卻。
沿海州縣文報往來尚通聲氣,亦以地歸本省,不敢膜視其間
若改設臺灣巡撫,與閩省劃界分疆,即督臣顧全大局一視同仁司道以下畛域分明勢必不相關顧
即以餉論,以後仍須閩省照常接濟,方能養兵辦防。
現在籌餉艱難,除不得不用之費,萬難減省,以誤要需;其稍可緩減者,即須力求撙節,惟視事緩急輕重次第分籌。
臣前陳善後摺,以辦防、練兵、清賦、撫番為
急圖。
現既詔設臺灣巡撫必先漸撫生番清除內患,擴疆招墾,廣布耕民,方足自成一省
  臣查臺番與雲貴苗民甘肅番回迥異
臺番不相統屬,各社所佔膏腴之地,高山宜茶平地宜穀一旦教之耕種,皆成富區。
從前撫番,虛糜鉅款,皆由舉辦未能認真
一撫就降,遂若無事。
臺南降番甚眾,仇殺依然聲氣仍歸隔絕
以臣度之,若認真招撫,示以恩威五年之間,全臺生番,計可盡行歸化
然後再籌分省土地既廣,財賦自充,庶可無勞內地
刻下外辦防務,內撫生番,鉅款難籌,時形竭蹶
一經改設巡撫省城必建彰化縣適中之地。
撫臣岑毓英察勘形勢昭然
核計建造城垣衙署廟宇之需,又非百萬不可
目疾沉重業經乞假歸,如蒙恩准,無論何人接替,若外辦防務,內辦清賦、撫番,又造城垣衙署萬端草創縱使經費有著,亦恐才力難支。
  但臺灣重地,經醇親王統籌全局,冀保海疆自應大員駐紮
似可仿照江寧江蘇規制添設藩司一員巡撫臺灣為行臺,一切規模無須更動
臺兵吏治,由巡撫主持內地總督兼管。
如此分而不分不合而合,一俟全番歸化再行改省,以重巖疆。
既可寬此數年,從容籌辦目下又可節省鉅款,騰出資財撫番、設防,先其所急。
此臣審度事勢,擬從緩設巡撫大略也。
如蒙採擇,應請飭令王大臣等公同議奏,
以期萬全
公元1886年
  至臺灣防務要需業經片請籌撥借存洋款
核計設防餉項,惟仗閩省協籌,應請旨飭令將軍古尼音布、督臣楊昌濬十二年正月起,月由廈門海關協濟餉銀三萬兩,每年協濟銀三十六萬,俟三、五年後臺事有成,或減或停,再行核議
是否有當伏候聖裁
公元1885年
   奉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上諭:據劉銘傳籌度臺灣情形暫難改省,又據楊昌濬籌議臺灣設事宜請添設藩司各一摺,臺灣南洋門戶業經欽奉懿旨,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劉銘傳所稱從緩改設,著毋庸議。
楊昌濬所奏,添設臺北道不如添設藩司,為因地制宜起見自可准行
此次該督所奏尚係大概情形所有一切應辦事宜,均未籌商定妥。
臺灣設行省,必須福建聯成一氣,如甘肅新疆之制,庶可內外相維
楊昌濬劉銘傳詳細會商奏明辦理
欽此
公元1888年
   洋商子口半稅應聲明約劃清界限摺(光緒十四年三月初三日臺北府發)
公元1889年
  本年二月二十七日,准北洋大臣李鴻章電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奉諭旨:『臺灣通商口岸洋商不抽釐,既經該使臣屢次據約陳請,著將抽收洋商釐金一事即行停止
至該省應如何徵收落地稅釐,另行設法辦理
欽此』。
伏查臺灣停止船貨釐金
公元1887年
,改抽百貨釐金,經臣光緒十三年四月附片陳明在案
開辦以來,華商照章完釐,凡洋商入內買土貨,領有三聯單者,完納子口半稅;如未領三聯單者,飭令補完內地稅釐,均照約章辦理數目持平,各商稱便
有無恥華商,串通洋人,不領單、亦不完釐,希圖偷漏經臣嚴飭局卡委員設法抽收
奸商無可施,慫恿使臣,屢向總理衙門言及臺灣通商口岸,非比內地洋商不應領單,亦不能完釐。
中國徵收洋釐,係屬違約等語。
北洋大臣李鴻章轉電前來
  該使臣所謂臺灣通商口岸者,殆指英國條約十一款內,開臺灣府城口准其買賣而言。
夫僅准其買賣,原不能遽作為通商口岸
今即略予通融,府城口通商口岸,亦不過濱海一隅之地。
凡府城口以外之地,皆屬內地
入內地,即應領單。
倘不領單,即與華商無異,應照華商一律完釐。
  又所謂不應領照、不應完釐者,係指就通商口岸購買土貨而言。
購買未經完釐之土貨,照約本宜補完內地稅釐。
今即稍示通融,於通商口岸不令完釐,此外通商口岸即應領單完半稅,不完半稅則應完釐。
  又所謂徵收洋釐、係屬違約者,蓋知我徵收子口稅本照約章,原無不合,而故創此洋釐名目,為抵制之謀。
臺灣滬尾口稅務三次來商,並持送總稅務司赫德條議各款,有華船、洋船進出子口半稅新關並徵,諒各公使可以允訂之說。
當以事關大局
未便輕許其言。
然同此口岸,同此半稅何以在我僅收其一,尚覺其難?
在彼兼收其二,轉形其易?
此中狡譎,已在聖鑒之中,臣亦何置辯
  顧臣所竊慮者,臺灣土貨,以糖與大宗
臺北商家包辦釐金,相安已久。
臺南之糖,有洋人發本交華人代辦者,有華商詭託洋商購買者,互相影射真偽莫明。
臣既欽遵訓示,專收落地稅釐,自應增設局卡堵截歧途
洋商無利可牟,未必不別生詭計
洋人公文字句往往斷章取義惟利是圖
此次恭繹諭旨,於體恤洋商之中,仍寓聲明約章之意,明白曉暢,誤會何由
特恐洋人得步進步以為既云臺灣通商口岸,即不能專指府城一處為詞;既僅云洋商應完正稅,即不能再以子口半稅為詞;從此入內地概不領單,出口概不完子口稅
將來華商勢必盡冒洋商厘金胥歸烏有
臺地煩費鉅,若再失鉅款,何以自存
除將赫德條議抄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應請旨飭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使臣將府城口通商內地子口半稅二事聲敘明白,以示限制,而絕覬覦
國計幸甚
臺防幸甚
公元1888年
   光緒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硃批:該衙門知道,片併發
欽此
  再正繕摺間,准北洋大臣李鴻章轉達總理衙門電開:『凡通商之處,無論是城是鎮,皆為口岸
抽華商釐金原與洋商無涉
至領聯單、納半稅,係指往內地土貨而言。
所謂內地者,離約內指口岸外皆是也』。
  伏查英約內載臺灣府城口,係指府城所屬港口,即洋商貿易安平口。
府城安平陸路相距八里,其停船運貨之處,且遠至十餘里。
即如潮州汕頭口、登州罘口,雖均隸府城,約內與臺灣款列作府城口,未聞潮、登府城皆為口岸
若謂通商之處,無論城鎮,皆為口岸,則嘗考約章而辨之矣。
英約載廣州五處領事等官,准居城邑,而通商則指明港口
又美約載各港口市鎮居住貿易一語,市即他約內所指之市埠,與城不同
此外未見城鎮口岸明文不識總理衙門是否另有所本?
  臣所以亟亟辯明者,臺南以糖為大宗,糖多半逼近府城若非府城堵截此外無可扼要之區。
洋商買糖,率係上年預發本資交華商代辦。
一旦府城籠作通商口岸,則土貨出處洋商必謂已經入手,華厘何自而徵?
臣初非欲於府城抽收洋商半稅,實為顧全土貨出處之華釐。
況英約內明明載定府城口,據定「口」字立言洋商不能違約置辯
附片上陳
   光緒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硃批:覽。
欽此
   臺勇長夫不能再裁摺
公元1887年
  光緒十三年十月戶部咨稱本部籌議河工需用款一摺,奉旨:『覽奏均悉。
裁撤長夫鹽商捐輸、當商、匯號交銀三條,著照所請行
欽此』。
本年十一月初一起,
無論沿海沿邊,各營長全行裁撤
月節省餉銀,限於年內迅速奏報
騰出銀數,專備河工等因,咨行到臺。
除原單所指鹽商、當商等項,臺灣向無此商。
  查各營長一項,當軍營廢弛不堪之際,經前大學士曾國藩創立湘軍營制苦心擘畫,特恐各營以勇作夫不事操練,力除積弊不能不多給長夫,即外國輜重工程各隊也。
嗣後淮軍遵照舊制,歷今二十餘年,雖不能精勁如前,外貌尚稱觀美,賴有長夫一項,未致空勇廢操。
全行裁減將來各營,勢必以勇代夫。
軍政何堪設想
  若謂目前無事豈特夫可裁,即勇亦可裁。
惟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無兵。
泰西各國,講武厲軍,日強月盛;精神注於造器,國用絀於養兵
環伺中朝,尤堪悚懼
我朝近年籌辦海防,方以整頓戎行急務,似未便軍營搜茲微款,使貪將惰卒得以藉口廢弛一有兵端,雖加百倍不足償所失。
  惟當此黃河決口費用支絀之時,部臣百計搜羅,誠非得已。
以臣管見,可裁冗費
河海漕糧、各省驛站,若能變通辦理每年可節數百萬金,利國便民有益無損,似較勝搜求微末無補度支
更革舊章能否破除成例愚臣草昧,未敢妄陳。
已將詳細情形達大學士閻敬銘,請其酌辦
如能採擇,諒可據入告,以抒宵旰之憂。
公元1885年
  至臣部各軍三十五營兵勇,十一年十月,已片奏每營裁減長夫八十名。
數年以來修築沿海臺,兼以勦撫生番不時征調,與內地軍營不事工作無所征調情勢迥不相同
長夫一項已經裁減萬難再減。
據實覆陳聖鑒
公元1887年
   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硃批戶部知道
欽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