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三十卷目录
神仙部列传七
汉四
谷希子 李充
孟岐 黄安
稷丘君 郭延
李少君〈附文成〉 山世远
卫叔卿〈附度世 梁伯〉孔安国〈附陈伯〉
王兴 朱璜
阮丘 戴孟
山练师 李根
钩翼夫人 周义山
张微子 王褒
宫嵩 王仲都
神异典第二百三十卷
神仙部列传七
汉四
谷希子
按
《洞仙传》:谷希子者,学道得仙为太上真官,东方朔师之,受阆风钟山蓬莱,及神州真形图。
李充
按
《洞冥记》:李充冯翊人也,自言三百岁,荷草畚负五岳真图而至。武帝礼待之,亦号负图先生也。
按
《香案牍》:充号负图。先生伏生十岁,就石壁中受充
《尚书》,授四代之事,伏生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寻之绳皆成结矣。充饵菊朮经旬不语,人问:何以。答曰:世间无可食亦无可语者。
孟岐
按
《洞冥记》: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事,了然如目前。岐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与之,岐尝宝执,每以衣袂拂拭。笏厚七分,今锐断。恒切桂叶食之,闻汉武帝好仙,披草莱而来,武帝厚待之。后不知所之。
黄安
按
《洞冥记》:黄安,代郡人也。为代郡卒,自云卑猥不获,处人间执鞭。怀荆而读书,画地以记数,日久地成池矣。时人谓黄安。年可八十馀,视如童子。常服朱砂,举体皆赤,冬不著裘。坐一神龟,广二尺,人问子坐此龟几年矣,对曰:昔伏羲始造网罟,获此龟以授吾,吾坐龟背已平矣。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岁即一出头,吾坐此龟已见五出头矣。行即负龟以趋,世人谓黄安万岁矣。
稷丘君
按
《列仙传》:稷丘君者,太山下道士。武帝时以道术受赏赐。发白再黑,齿落更生,后罢去。上东巡泰山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迎拜武帝,曰:陛下勿上,必伤足指。及数里左足指果折。上讳之,但祠而还。为君立祠,复百户,使承奉之。
郭延
按
《怀庆府志》:郭延山阳人,服云散能夜书。有数十人乘虎豹来迎,比邻尽见之。与亲友辞别而去,云诣昆崙山。
李少君
按
《汉书·郊祀志》: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馀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常从武安侯宴,坐中有年九十馀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按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少君言上:祠灶皆可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按
《太平广记》:李少君者,齐人也。汉武帝招募方士。少君于安期先生得神丹炉火之方,家贫,不能办药,谓弟子曰:老将至矣,而财不足,虽躬耕力作,不足以办。今天子好道,欲往见之,求为合药,可得恣意。乃以方上帝,云:丹砂可成黄金,金成服之升仙。臣常游海上,见安期先生,食枣大如瓜。天子甚尊敬之,赐遗无数。少君尝与武安侯饮食,座中有一老人,年九十馀,少君问其名,乃言曾与老人祖父游夜,见小儿从其祖父,吾故识之。时一座尽惊。又少君见武帝有故铜器,因识之曰:齐桓公常陈此器于寝座。帝闻言观其刻字,果齐之故器也,因知少君是数百岁人矣。视之如五十许人,面色肌肤,甚有光泽,口齿如童子。王公贵人,闻其能令人不死,莫不仰慕,所遗金钱山积。少君乃密作神丹,丹成,谓帝曰:陛下不能绝骄奢,遣声色,杀伐不止,喜怒不胜,万里有不归之魂,市曹有流血之刑,神丹大道,未可得成。乃以少药方与帝,少君便称疾。是夜,帝梦与少君俱上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云中来,言太乙请少君。帝遂觉,即使人问少君消息,且告近臣曰:朕昨梦少君舍朕去。少君乃病困,帝往视之,并使人受其方,事未竟而卒。帝曰:少君不死,故化去耳。及敛,忽失尸所在,中表衣悉不解,如蝉蜕也。帝犹增叹,恨求少君不勤也。初少君与朝议郎董仲躬相亲爱。仲躬宿有疾,体枯气少。少君乃与其成药二剂,并其方,用戊己之草,后土脂,黄精根,兽沈肪,先莠之根,百卉花酿,亥月上旬,合煎铜器中,使童子沐浴洁净,调其汤火,使合成鸡子,三枚为程。服尽一剂,身体便轻;服三剂,齿落更生;五剂,年寿长而不复倾。仲躬为人刚直,博学五经,然不达道术,笑世人服药学道,频上书谏武帝,以为人生有命,衰老有常,非道术所能延。意虽见其有异,将为天性,非术所致,得药竟不服,又不问其方。少君去后数月,仲躬病甚。常闻武帝说前梦,恨惜少君,仲躬忆少君所留药。试服之,未半,乃身体轻壮,其病顿愈;服尽,气力如年少时,乃信有长生不死之道。解官,行求道士,问其方,竟不能悉晓。仲躬唯得发不白,形容甚盛,年八十馀乃死。嘱其子道生曰:我少得少君方药,初不信,事后得力,无能解之,怀恨于黄泉矣。汝可行求人间方术之士,解其方意,长服此药,必度世也。时有文成将军,亦得少君术。事武帝,帝后遣使诛之,文成谓使者曰:为吾谢帝,不能忍少日而败大事乎。帝好自爱,后三十年,求我于成山,方共事,不相怨也。使者还,具言之。帝令发其棺视之,无所见,唯有竹筒一枚。帝疑其弟子窃其尸而藏之,乃收捕,捡问无其迹,帝乃大悔诛文成。后复徵诸方士,更于甘泉祀太乙,又别设一座祀文成,帝亲执礼焉。
山世远
按
《怀庆府志》:山世远河内人,李少君以
《神丹经》传郭延,延传尹轨,轨传世远,世远后传蓟子训。
卫叔卿
按
《神仙传》: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閒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惊问曰:为谁。答曰:吾中山卫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而帝今云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忽焉不知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见。但见其子名度世,即将还见。帝问云:汝父今在何所。对曰:臣父少好仙道,尝服药导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馀年。云当入太华山也。帝即遣使者与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到山下欲上,辄火,不能上也。积数十日,度世谓使者曰:岂不欲令吾与他人俱往乎。乃斋戒独上。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后。度世望而载拜。叔卿曰:汝来何为。度世曰:帝甚悔前日仓卒,不得与父言语,今故遣使者梁伯,与度世共来,愿更得见父也。叔卿曰:前为太上所遣,欲诫帝以大灾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国祚可延。而强梁自负,不识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语,是以去耳。今当与中黄太乙共定天元,吾终不复往耳。度世曰:不审向与父并坐是谁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耳。今世当大乱,天下无聊,后数百年间,土灭金亡。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道成,来就吾于此。勿得为汉臣也,亦不复为语帝也。度世于是拜辞而去,下山见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头于度世,求乞道术。先是度世与之共行,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梁伯但不见柱下之神方耳。后掘得玉函,封以飞仙之香,取而饵服。乃五色云母,遂合药服之,与梁伯俱仙去。留其方与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
孔安国
按
《汉书·孔光传》:孔子生伯鱼鲤,鲤生子思伋,伋生子上帛,帛生子家求,求生子真箕,箕生子高穿。穿生顺,顺为魏相。顺生鲋,鲋为陈涉博士,死陈下。鲋弟子襄为孝惠博士,长沙太傅。襄生忠,忠生武及安国,武生延年。安国、延年皆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安国至临淮太守。按
《儒林传》: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谷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氏。常授虢徐敖。敖为右扶风掾,又传毛诗,授王璜、平陵涂恽子真。子真授河南桑钦君长。王莽时,诸学皆立。刘歆为国师,璜、恽等皆贵显。
按
《神仙传》:孔安国者,鲁人也。常行气服铅丹,年三百岁,色如童子。隐潜山,弟子随之数百人,每断谷入室,一年半复出,益少。其不入室,则饮食如常,与世人无异。安国为人沉重,尤宝惜道要。不肯轻传。其奉事者五六年,审其为人志性,乃传之。有陈伯者,安乐人也。求事安国,安国以为弟子。留三年,知其执信。乃谓之曰:吾亦少更勤苦,寻求道术,无所不至,遂不能得神丹八石登天之法。唯受地仙之方,适可以不死。而昔事海滨渔父,渔父者,故越相范蠡也。乃易姓名隐,以避凶世。哀我有志,授我秘方服饵之法,以得度世。则大伍、司诚、子期、姜伯、涂山,皆千岁之后更少壮。吾受道以来,服药三百馀年,以其一方授崔仲卿,卿年八十四,服来已三十三年矣,视其肌体气力甚健,须发不白,口齿完坚。子往与相见事之。陈伯遂往事之,受其方,亦度世不老。又有张合妻,年五十,服之反如二十许人,一县怪之,八十六生一男。又教数人,皆四百岁,后入山去,亦有不度世者,由于房中之术故也。
王兴
按
《河南府志》:汉王兴,阳城人。汉武帝幸嵩高山,起道宫,斋洁思神。忽见仙人长及二丈馀耳,出头顶下垂至肩,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嶷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言讫忽然不见,武帝顾谓侍臣曰:彼非学道服食之徒也。恐是中岳之神,以此谕朕耳。乃采菖蒲服之。二年辄烦闷不快,乃止。时从官亦多服之,然莫能持久。惟兴闻仙人之言,乃采服之不息,后白日升天。
按
《怀庆府志》:王兴河内人,得摄生术。十年无间,身轻体健,颜若芙蓉。忽一日入山,不知所往。
朱璜
按
《江南通志》:汉朱璜,广陵人,遇睢山道士阮丘,曰:卿除腹中三尸,可授真人之业。与药,七令日服九丸。又授
《黄庭经》,乃同丘入浮阳山。后八十年复见,白发尽黑,至武帝末犹存。
阮丘
按
《列仙传》:阮丘,雎山上道士,衣裘披发耳,长七寸,口中无齿,日行四百里,于山中种葱、薤百馀年,人不知。时下卖药广阳人,朱璜有毒瘕疾,丘与七物药服之而去三尸,后与璜俱入浮阳山。朱璜发明之乃知是神人也。地动山崩,道绝豫戒于人,世共禀奉祠之。
戴孟
按
《神仙传》:戴孟本姓燕,名济字仲微,汉明帝时人也。入华山及武当山受裴君
《玉佩金珰经》,及受石精金光符,复有
《太微黄书》,能周游名山。
按
《洞仙传》:戴孟,字成子,武咸人也。汉武帝时为殿中将军。本姓燕,名济字仲微。得道后改姓名入华阴山,授秘法于清灵真人,裴君得
《玉佩金珰经》,石精金光符。仙人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山,世远常与之游处。按
《襄阳府志》:戴孟名之生汉将军,武帝遣入北山采药,弃官学道,号孟盛子,周游名山,日行七百里。后白日上升,落帽于武当山,迄今呼为落帽峰。
山鍊师
按
《怀庆府志》:山鍊师,河内人。受戴孟先生法,暮卧先读
《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使魂魄自制鍊,尝行此二十年,仙去为太和真人。
李根
按
《神仙传》:李根,字子源,许昌人也。有赵买者闻其父祖言:传世见根,买为儿,时便随事根,至买年八十四而根年少不老。尝住寿春吴太文家,太文从之学道。作金银法,立成。根能变化入水火中,坐致行厨能供二十人,皆精细之馔,四方奇异之物,非当地所有也。忽告太文曰:王凌当败寿,春当陷兵中,不复居。可急徙去。太文窃以语弟。弟无意泄之,王凌闻之,以为妖言惑众,乃使人收根,欲杀之。根时乃方欲书疏奄闻外有千馀人围吴家求根,根语太文曰:但语吾不知,官自来搜之。太文出户,还顾窥根,失所在。左右书器物皆不复见,于是官兵入索囷食衣箧之中,无处不遍不得根。及良久,太文入见根仍在,向坐俨然如故,语太文曰:王太尉当族诛,卿弟泄语十日中当死。皆果如言。弟子家又有以女给根者,此女知书根出行窃取根
《素书》一卷读之,得根自记其学道经疏云以汉元封中学道于某。以甲子计之,根已七百馀年也。又太文说根两目瞳子,皆方按
《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根告诸弟子言:我不得神丹大道之诀,唯得地仙方尔。寿毕天地,然不为下土之士也。
钩翼夫人
按
《列仙传》:钩翼夫人,齐人也,姓赵,少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捲,饮食少。汉武帝时,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气,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伟,武帝发其手而得玉钩,手得展。幸之,生昭帝。武帝寻害之,殡尸不冷而香。一月后,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丝履,故名其宫曰钩翼,后避讳改为弋。
按
《搜神记》:初,钩弋夫人有罪,以谴死,既殡,尸不臭,而香闻十馀里。因葬云陵,上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发冢开视,棺空无尸,惟双履存。
周义山
按
《云笈七签》:紫阳真人姓周,讳义山,字季通,汝阴人也。汉丞相勃七世之孙,以冠族播流,世居贵宦。祖父元,元凤元年为青州刺史。父秘,为范阳令,时君始生焉。父后积秩累迁,官至陈留刺史,君时年十六,随从在郡,始读
《孝经》、
《论语》、
《周易》。为人沈重,少言笑,喜怒不形于色。好独坐静处,不结名好。然精思微密,所存必感。常以平旦之后,日出之前,正东向立,漱口咽液,服气百数,向日再拜。旦旦如此,为之经年。父怪而问之:所行何等。君长跪对曰:义山中心好日光长景之晖,是以拜之尔。至月朔旦之日,辄游市及闾阎陋巷之中,见穷乏饥饿之人,解衣与之。时时上登名山,喟然悲叹,或入石室中,欢然独笑。时陈留大儒名士,闻君盛德,体性沈美,咸修诣焉。君辄称疾,不见宾客。汉侍中蔡咸,陈留高士,亦颇知道。闻君德行,数往诣君,辄称疾,不欲见之。父乃大怪,怒责之,督切使出见之。既不得已,遂出相见。咸大发清谈,及论神仙之道,变化之事。君乃凝默内闭,敛神虚静,颔而和之,一不答也。是岁大旱,斗米千钱,路多饥莩。君乃倾财竭家,以济其困,阴行之,人亦不知是君之慈施也。对万物如临赤子,斯积善德仁爱之施矣。后遇陈留黄泰,告君曰:闻君好道,阴德流行,用思微妙,诚感于我,是以相诣。吾是中岳仙人苏林,字子元也。本卫人,灵公末年生,少好道德,受学于岑先生,见授鍊身消灾之道术。后又遇仇公,公乃见教以服气之法,还神守魂之事,吾行之甚验,大得其益。子少知还阳,精髓不泄。又知导引服气,吞景咽浆,不复须阴丹内术补胎之益也。然犹三虫未坏,三尸未死,故导引服气不得其理。可先服制虫细丸,以杀谷虫。虫有三名:一名青古,二名白姑,三名血尸,谓之三虫。三虫在内,令人心烦满,意志不开,所思不固,失食则饥,悲愁感动,精志不至,仍以饮食不节断也。虽复断谷,人体重滞,奄奄淡闷,所梦非真,颠倒翻错,邪俗不除,皆由此虫在内,摇动五藏故也。杀虫之方如后:附子五两,麻子七升,地黄六两,朮七两,茱萸根大者七寸,桂四两,云芝英五两,凡七种,先取菖蒲根,煮浓作酒,使清淳重美,一斗半,以七种药㕮咀,内器中渍之,亦可不用㕮咀。三宿乃出,曝之令燥。又取前酒汁渍之,三宿又出曝之,须酒尽,乃止曝令燥。内铁臼中捣之,下细筛令成粉。取白蜜和之,令可丸。以平旦东向,初服二丸如小豆,渐益一丸,乃可至十馀丸也。治腹内弦实上气,心胸结塞,益肌肤,令体轻有光华。尽一剂则虫死,虫死则三尸枯,三尸枯则自然落矣。亦可数作,不限一剂也。然后合四镇丸,加增青、黄精各一两以断谷。毕,若导引服气,不得其理,可先服食众草药,巨胜、茯苓、朮、桂、天门冬、黄连、地黄、大黄、桃
及皮任择焉。虽服此药以得其力,不得九转神丹金液之道,不能飞仙矣。为可延年益寿,亦辟其死也。君按次为之,服食朮五年,身生光泽,彻视内见五藏,乃就仙人求飞仙要诀。仙人曰:药有数种,仙有数品。有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与太极真人为友,拜为仙宫之主,其位可司,真公定元公、太生公,及中黄大夫、九气丈人、仙都公,此皆上仙也;或为仙卿大夫,上仙之次也。游行五岳,或造太清,役使鬼神,中仙也;或受封一山,总领鬼神;或游翔小有,群集清虚之宫,中仙之次也。若食谷不死,日中无影,下仙也;或白日尸解,过死太阴,然后乃仙,下仙之次也。我受涓子秘要,是中仙耳。子名上金书,当为真人,我之道,非子真人所学也。今以
《守三一之法》、
《灵妙小有之书》二百事传子,石菌朱柯若乾芝与子服之,吾道毕矣。子可远索师也。君再拜受教,退而服神芝,五年,目视千里外,日行五百里。遂巡行名山,寻索仙人。闻蒙山栾先生能读
《龙蹻经》,遂往寻之。遇衍门子,于是授以
《龙蹻经》及
《三皇内文》。退登王屋山,遇赵佗子,受
《芝图》十六首及
《五行秘符》。又遇黄先生,受
《黄素神方》、
《五帝六甲》、
《左右灵飞》之书四十四诀。退登磻冢山,遇上卫君,受太素传
《左乙混洞东蒙》之录
《右庾素文摄杀》之律。退登嵩高山,遇中央黄老君,合会仙人在其上太室洞门之内,君顿首再拜,乞长生度世。黄老君曰:子在洞房之内,见白元君耶。君对曰:实存洞房,尝见白元君。黄老君曰:子道未足矣,未见无英君也。且复游行,受诸要诀,当以
《上真道经》授子矣。见白元君,下仙之事,可寿三千年,见无英君,乃为真也,可寿一万年矣。君再拜,受教而退,游行天下名山大泽,西登白空山,遇沙野帛先生,受
《太清上经》。退登峨嵋山,入空洞金府,遇宁先生,受
《大丹隐书》八禀十诀。退登岷山,遇阴先生,受
《九赤斑符》。退登岐山,遇臧延甫,受
《忧乐曲素诀辞》。乃登梁山,遇淮南子,受
《天关三图》。乃退登牛首山,遇张子房,受
《太清真经》。乃退登九嶷山,遇李伯阳,受
《李氏幽经》。乃游登钟山,遇高丘子,受
《金丹方》二十七首。乃登鹤鸣山,遇阳安君,受
《金液丹经》、
《九鼎神丹图》。乃登猛山,遇青精先生,受
《黄素传》。乃登陆浑山,潜入伊水洞室,遇李子耳,受
《隐地八术》。乃登戎山,遇赵伯元,受
《三九素语》。乃登阳洛山,遇幼阳君,受
《青要紫书》,三五顺行。乃登霍山,遇司命君,受
《经命青图》、
《上皇民籍》。乃登鸟鼠山,遇墨翟子,受
《紫度炎光内视图中经》。乃登曜名山,遇太帝候夜神童,受金根之经。乃登委羽山,遇司马季主,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乃登大庭山,遇
刘子先,受七变神法。乃登都广建木,遇谷希子,受黄气之法、太空之术、阳精三道之要。乃登桐柏山,遇王乔,受
《素奏丹符》。乃登太华山,遇南岳赤松子,受
《上元真君书》。乃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受
《黄水月华四真法》。乃登合黎山,遇皇人,受
《八素真经》、
《太上隐书》。乃登景山,遇黄台万毕先生,受
《九真中经》。乃登元垄羽山,遇玉童十人、九气丈人,得白羽紫盖、服黄水月华法。乃到桑林,登扶广山,遇青真小童君,受
《全书秘字》。乃退南行朱火,登丹陵山,遇龚仲阳,受
《仙忌真记》。乃西游登空山,见无英君而退洞房中,无英君处其左,白元君处其右,黄老君处其中。无英君服金精朱碧玉绫之袍,光赤朝霞,流景耀天,要太上灵气之章,佩九帝祛邪之策,戴翠上紫灵之冠。盖太元丹灵上元赤子之祖父也。左连青宫之气气灌万神,乃未有天地,先自虚空而生矣。白元君服丹玉之锦云罗重袍,白光内朱,流景参天,垂晖映神,元黄彻虚,要太上灵精之章,佩元元摄魔之策,戴招龙皂冠。盖玉房云庭上元赤子之父,右夹皓青之室,朝运生者也。中央黄老君是太极四真王之师老矣。上摄九天,中游昆崙,黄阙来其外,紫户在其内,下与二君入洞房,圆三寸,威仪具焉。夫至思神见,得为真人。若见白元君,得为下真,寿三千岁;若见无英,得为中真,寿万岁;若见黄老,与天相倾,上为真人,列名金台。君既诣之,乃再拜顿首,乞与上真要诀。黄老君曰:可还视子洞房中。君乃暝目内视,良久,果见洞房之中有二神人:无英、白元君也,被服状如在空山中者。黄老君笑言曰:微乎深哉。子用意思之精也。此白日升天之道,子还登常山,授子上真之道。君乃还常山石室中,斋戒念道,复积九十馀年,白元君、无英君、黄老君遂使受之
《大洞真经》三十九篇。有玉童二十一人、玉女二十一人,皆侍直烧香,昼夜习之。积十一年,遂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上诣太微宫,受书为紫阳真人,佩黄旄之节,八威之策,带流金之铃,服自然之衣,食玉醴之炱,饮金液之浆,治葛衍山金庭铜城,所谓紫阳宫也。紫阳有八真人,君处其右,一日三登昆崙,一朝太微帝君,以磻冢为紫阳别宫,所谓洞庭潜宫也。磻冢山有洞穴,潜通王屋清虚小有天,亦潜通阆风也。
张微子
按
《墉城集仙录》:张微子者,汉昭帝大匠张庆之女,不知何郡人也。微子少好道,因得尸解,去在太元司命华阳含真台,师东华玉妃,受服雾气之道。云雾是山泽水火之华,金石盈气久服之,能散形入室与云雾合体。微子修之,得其仙道也。
王褒
按
《魏华存清虚真人王君内传》:华存师清虚真人,王君讳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也。安国侯七世之孙。君以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诞焉洪基大业。世籍贵盛君,父讳楷以德行懿美比州所。称举茂才,除议郎,转中垒大夫,上党太守,黄门侍郎,侍中,左将军,雁门太守,楷正色彤管坦诚献替纳言推谟披衿拔,领率职莅民政,以礼成舍,刑宽赋不肃,而敬天子。贤之,迁殿上三老,使宾皇太子讲
《春秋》、
《尚书》、
《论语》、
《礼》、
《易》。恢恢仁长,循循善诱,微言既甄,搢绅乘其范。大义已陈,百王格其准,迁光禄大夫,谥曰文侯。夫人司马迁之孙淑慎沈博德配母仪。盖以清源高流,圆颍远映,灵根散条,芳华朗曜是用忠孝。启于上叶善诱,彰于文德,世载英旄,斯人有焉。君体六和之妙,气挺天然之嘉质,含岳秀以植韵,秉灵符而标贵,晖灼焕于三晨,峻逸超于元风。少读五经,傍看百子,综算象纬,通探阴阳,及风气律吕,靡有不览也。父为娉丞相,孔光女娶妇在室以和人伦,而君凝形淳,观明德独往高,期真全绝不内盼。峨峨焉,若望庆云之沓轸;浩浩焉,似汎沧溟之无极。神栖万物之岭,气迈霄汉之津鸿,渐邓林展翮东园,将藏凤羽以翳于南风,匿龙华以沈于幽源。是乃夜光潜跃映耀,于难掩遂名沸绝圃声驰京夏四府交辟。君即闲夜有感,喟然悲叹曰:人间尘蔼趣竞得失,利害相攻有踰鹓雏之视老燕矣。遂决志辞亲入华山中。九年契阔备至,精感昊穹神映幽人体期冥灵心唱至真尔。一日夜半,忽闻林泽中有人马之声,箫鼓之音。须臾之间,渐近此山,仰而望之,见千骑万乘浮虚空,而至神人。乘三素云辇,手把虎符,朱钺启途,握节执旄曲,晨倾荫锦,旌蔽虚神人暂停驾,而言曰:吾太极真人西梁子文也。闻子好道劬劳山林,未该真要诚可悯也。勤企长生实为至矣。君乃驰诣轮毂之下,叩头自搏而言曰:褒以肉人,愚顽庸贱,体染风尘,恣躁乱性,然少好生道,莫知以度。真人曰:夫学道无师,无缘,自解。我太极真人神仙之司,主试学校者,领举正真尔子元录上清金书东华名编清虚位登小有,必当掌括宝籍为天王之任尔。但注心四景,勤慕上业,道自成也。后隐阳洛山中,感南极夫人,西城真人,并降。南极夫人乃指西城曰:君当为王子登之师,子登亦佳弟子也。良久西城真人长叹而谓君曰:夫学道者,谅不可以仓卒,期求生者不可以立尔,综故冥术,栖于元,元而高,偕太妙,凌重霄,以累抗矣。夫道虽无形,其实有焉妙,虽昧昧其实坦然。子当勤求其无,然后见其至有。子广延诸妙,然后究其坦大,得有则有生,得妙则年全也。子求生虽笃而未见其涯,慕道虽勤而未启其门。殆犹沿涌波以索鸟巢,寻长木而访渊鳞。尔是故子心疲于导引,而朱宫为之丧溃,肺弊于理气,而神华为之凋落,肝劳于视盼,而魂精为之辽索,脾竭于守神,而丹田为之阂滞,肾困于经纬,而津液为之不泽,胆锐于趣竞,而四肢为之乱作,五脏相攻,六腑颠覆,三焦滞而不泻,八关绝而无续赖䭀饭,以劲汝身,恃丹青以固汝内尔。正可却衰白之凋折,犹不免必死之期会。徒有万年之寿,岂足贵乎。西城真人遂以即日授君
《太上宝文》、
《八素隐书》、
《大洞真经》、
《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元凡三十一卷,依科立盟,结誓而付。乃将君观元州,须臾而至。四面大海悬涛,千丈洲上,宫阙朱阁,楼观琼室,瑶房不可称记。西城真人曰:此仙都之府,太上丈人处之。乃将君入紫桂宫见丈人,著流霞,羽袍,冠芙蓉之冠,腰带神光,手把火铃,侍女数百,龙虎卫阶。太上丈人与西城真人相礼,而已相携共坐,君时侍侧焉。太上丈人曰:彼所谓王子登乎。学道遭逢良师将得之矣。西城真人笑因命君拜。拜毕,太上丈人使坐北,向丈人。乃设厨膳,呼吸立具,灵肴千种,丹醴湛溢,燔烟震檀,飞节元香陈钧天之大乐,击金璈于七芒崆峒,启音彻朗天丘。于是龙腾云崖,飞凤鸣啸,山阜洪鲸,涌波凌涛,云起太虚,风生广辽,灵歌九真,雅吟空无,玉华作唱,西妃折腰,尔乃众仙挥袂,万神迁延,羽童拊节,庆云缠绵,于是太上丈人会二十九真人,皆元洲之太真公也。其第一真人自称主仙道君。指君而向西城真人,言曰:彼悠悠者,将西城之室,客上宰之宾友耶。视此子心眸澄邈,神渟形凝,圆晨不焕,六景发华,殆真人之美者。小有之贤王也,彼果何人哉。于是西城真人笑而答曰:道君今何清音之不妙曲,问之陋碎哉。请粗陈其归要焉。盖夫圣匠剖太混之一朴分为亿万之体,发大蕴之一包散为无穷之物,是故立三光呼天而置,晷仪封区域呼地而制五,服制漏刻以分日夜,正四时以财岁月,五位以正方面,山川以定险阻。城郭以自居焉,兵械以自卫焉,旌旗舆服以自表用,九谷以自养凡此之类象悬乎。天而形存乎。地日月有幽明之分寒暑。有生杀之气震雷,有出入之期风雨,有动静之节类气浮乎。上而众精流乎。下废兴之数治乱之运,贤愚之质,善恶之性,刚柔之气,寿夭之命,贵贱之位,尊卑之班,吉凶之徵,穷达之期普陈矣。性发乎天而命成乎人也。故立之者天,而行之者道性,合神同混而为一流,通并行不可细得分别也。于是主仙道君命侍女、范运华、赵峻珠、王抱台等发琼,笈披绿蕴出上清
《隐书》、
《龙文》、
《八灵真经》二卷,授子登。又以云碧阳水,晨飞丹,腴二升,赐君。君拜服之,真人遂将君还西城,九年道成,给飞飙车。东行渡,启明沧海,登广桑山,入始晖庭,诣太帝君。稽首再拜,太帝授以
《龙景九文》、
《紫凤赤书》、
《上清神图》、
《八道玉箓》。次南行渡渤海,丹海登长离山。诣南极紫元夫人,一号南极元君,授以
《九道回元大丹绿》书。又诣赤台童子华,盖上公授以五云夜光云琅水霜。南极夫人曰:昔日之言岂负举哉。君稽首谢恩,辞退。次西行,渡庾丘巨海沈羽之津,登丽农山诣紫。盖晨夫人景真三皇道君授以
《玉道绿》,字回曜太真
《隐书》。次北游,渡彫柔元海济饮龙上河匏瓜津登广野山,诣高上虚皇大道玉君会其出游,驾日月之晨,乘紫始之光,郁蔼黄素之云,勃蔚八景之曜,飞真万亿不可称数。君再拜,道侧乃诣上清玉晨帝君,元清六微元君,二君授以
《宝洞飞霄绝元金章》及赐
《太极隐书》,龙明珠绛和云芝。君拜而饮之,即身金色项映圆光,七曜散华,流焕映形。又退,登阆风之野,元圃之宫,诣中皇玉帝,受解形遁变
《流景玉经》。乃越郁绝济弱河而诣龟台,谒九灵太真,上清夫人,退更清斋三月,受
《三华宝曜琼文》、
《琅书》、
《灵晖上箓》、
《七晨素经》。退又清斋三年,浮浩汗之,河登白空虞山,山周回三万里,游行翌日。趋诣紫清太素琼阙,即太素三元上道君,所治焉处丹灵白玉宫飞映绝,曜紫霞落,焕七光交陈结于云宇之上。奇丽元黄不可名字,仙童玉女侍右天尊,盖无数也。君既至,稽首再拜,诣琼阙之下。久时太素三元上道君,乃使绣衣命者西林藻授君金真玉光,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又使清真左夫人郭灵,盖右阳玉华仲飞姬赍神策玉玺授君以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给玉童玉女各三百人。主领上清玉章,太素宝元,太极上品,九天灵文,六合秘籍,山海妙经,悉主之焉。又总括洞内明景三宝,得乘虎旂龙辇金。盖琼轮八景飞舆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寝宴太极也。后归西城,清斋三月,授书为太素清虚真人矣。
宫嵩
按
《神仙传》:宫嵩者,琅琊人也。有文才,著书百馀卷。师事仙人干吉。汉元帝时嵩随吉于曲阳泉上,遇天仙授吉
《青缣朱字太平经》十部,吉行之得道。以付嵩,后上此书。书多论阴阳、否泰、灾眚之事。有天道、地道、人道,云:治国者用之可以长生。此其旨也,嵩服云母数百岁,有童子之色,后出入纻屿山仙去。
王仲都
按
《神仙传》:王仲都汉人也。一云道士学道于梁山,遇太白真人,授以虹丹,能禦寒暑,已二百许年。汉元帝召至京师,试其方术。尝以严冬之月,从帝出游,令仲都单衣,乘驷马车于上林昆明池,环水驰走。帝御狐裘而犹觉寒,仲都貌无变色,背上气蒸炰炰然。又当盛夏曝之日,中围以十炉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后亦仙去。桓君山著
《新论》称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