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
 第十六卷目錄
 太一之神部彙考一
  漢〈武帝元鼎一則 元封一則 成帝建始一則
  晉〈成帝咸和一則
  總一則〉
  總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總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肅宗乾元三則 文宗太和一則 武宗會昌二則
  太祖一則
  宋〈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咸平一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天聖三則 景祐一則 慶曆二則 皇祐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元豐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紹聖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政和一則 高宗紹興三則 理宗淳祐一則 寶祐一則 恭帝德祐一則
  金〈宣宗興定一則
  元〈世祖至元三則 成宗大德一則 泰定帝泰定一則 文宗至順二則
 太一之神部彙考二
  晉書天文志〉
  老子中經太一
  雲笈七籤九宮太一
 太一之神部藝文
  東皇太一         楚屈平
 太一之神部藝文二〈詩〉
  饗神歌         宋顏延之
  祀九宮貴神樂章       唐書
公元1219年
  三年大禮         曹唐
  奉敕祭西太一韓川韻   宋蘇軾
  太一         范成大
  題王內翰李伯時太一圖  韓駒
  太一真人歌題蓮舟圖   元李孝光
  包與直太一真人圖    明劉基
 太一之神部選
 太一之神部紀事
 太一之神部雜錄
 太一之神部外編
 文昌之神部彙考一
  總一則〉
  高祖一則
  晉〈成帝咸和一則
  總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北齊總一則〉
  總一則〉
  總一則 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德宗貞元一則
  總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二則 神宗元豐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總一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文昌之神部彙考二
  風俗通〈司中司命
  晉書天文志〉
  抱朴子〈對俗篇〉
 文昌之神部藝文
  文昌誕日祭文       明胡濙
  公祭文昌舉行功過格文    前人
  文昌開光疏        莊京生
 文昌之神部紀事
 文昌之神部雜錄
神異典第十六卷
太一之神部彙考一
公元前112年
武帝元鼎五年始立太一祠。
漢書·武帝本紀元鼎五年冬十一月辛巳朔冬至
泰畤甘泉
天子親郊見。
夏四月南越呂嘉反,遣伏波將軍路博德等,會番禺遂定越地。
〈註〉郊見,祠太一也。
郊祀志》:亳人繆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古者天子春秋泰一東南郊,日一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
於是天子太祝立其祠長安城東南郊,常奉祠忌方
其後人上言古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於忌泰一壇上如其方。
天子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
游水發根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
召置祠之甘泉
及病,使人神君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
病少瘉,強與我會甘泉
於是病瘉,遂起,幸甘泉,病良已
大赦,置壽宮神君
神君貴者太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屬,皆從之。
非可得見,聞其言,言與人音等。
去時來,來則風肅然。
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
天子祓,然後入。
因巫為主人,關飲食,所欲言,行下
〈注〉李奇曰:神所欲言,上輒為下之也。
晉灼曰:神君言行下於巫。
師古曰:晉說是也。
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共具,以禮神君。
神君所言,上使受書,其名曰畫法
其所言,世俗所知也,無絕殊者,而天子心獨憙。
其事祕,世莫知也。
上雍,且郊。
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
上遂郊雍,至隴西,登空桐,幸甘泉
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
五帝環居其下,各如其方。
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
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
三歲天子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泰一三星,為泰一旗,命曰靈旗
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
公元前109年
元封二年,祀泰一
公元前110年
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
漢書·郊祀志》天子封禪還,坐明堂改元為元封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
還,拜祝祠泰一
歲修封,祠太一五帝於明堂上坐。
公元前32年
成帝建始元年罷薄,忌泰一三一祠。
漢書·成帝本紀建始元年兆長南北郊,罷甘泉汾陰祠。
郊祀志》成帝初即位丞相御史大夫譚奏罷孝武,薄忌泰一、三一等祠。
公元333年
成帝咸和八年,祀太一天郊
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禮志成帝咸和八年正月,立北郊天郊太一神也。
南郊太一從祀
隋書·禮儀志》云云
陳制於太中署,祀太一
隋書·禮儀志》:陳制令太中署,常以二月八日,於署庭中以太牢祠太一
北魏
公元399年
太祖天興二年,定太一從祀南郊之位。
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禮志天興二年正月,帝親祀上帝南郊為壇天位在其上,太一在中壝內。
唐制圓丘太一從祀
唐書·禮樂志》冬至昊天上帝圓丘太一在行位前。
公元744年
元宗天寶三載親祀九宮貴神東郊
唐書·元宗本紀》天寶三載冬十二月癸丑,祀九宮貴神東郊大赦
舊唐書·禮儀志》天寶三載有術蘇嘉上言:請於東京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四階
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面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太陰,正南曰天一夬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青龍
五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
四孟月祭,尊為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上。
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祇
宗親祀之。
如有司行事,即宰相為之。
公元758年
肅宗乾元元年夏六月己酉,初置太一神壇圓丘東。
宰相王璵攝行祠事
公元759年
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肅宗本紀云云
乾元二年正月,祀九宮貴神
唐書·肅宗本紀云云
舊唐書·肅宗本紀乾元二年正月親祀九宮貴神宿齋於壇所。
公元760年
乾元三年,祀九宮貴神
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禮儀志》乾元三年正月親祀
九宮貴神,初,九宮貴神四時改位,呼為飛位。
乾元之後,不易位
公元828年
文宗太和二年,降九宮貴神中祀祝版,不署御名。
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禮儀志》太和
八月監察御史舒元輿奏:七月十八日,祀九宮貴神,臣次合監祭職當檢察禮物
伏見祝版九片,臣伏讀既竟,竊見陛下親署御名及稱臣九宮之神。
臣伏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廟之外,無合稱臣者。
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比以九宮為目,是宜分方而守其位。
臣又觀其名號,及太一天一招搖軒轅咸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也。
九神,於天地猶子男也,於日月侯伯也。
陛下尊為天子豈可反臣於天之子男耶。
臣竊以為過。
陰陽者流言其合祀,則陛下當合皇帝遣某官致祭九宮之神,不宜稱臣與名。
臣愚瞽,不知其可。
伏緣行事明日雞初鳴時,成命已行,臣不敢滯。
伏乞聖慈異日明詔禮官詳議,冀明萬乘之尊無所虧降,悠久誤典,因此可正。
都省議,皆如元輿之議。
乃降中祠祝版皇帝,不署。
公元841年
武宗會昌元年,敕以來年春九宮貴神
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禮儀志》會昌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准天寶三載十月六日敕,九宮貴神,實司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人
嘉穀歲登災害不作
每至四時初節,令中書門下往攝祭者。
準禮,九宮昊天上帝,壇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
天寶三載十二月,元宗親祀。
乾元二年正月肅宗親祀
自累以來水旱愆候,恐是有禱請誠敬稍虧。
今屬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祭日,差宰臣一人禱請
向後四時祭,並請差僕射少師少保尚書太宰卿等官,所冀少重其事,以申嚴敬。
臣等十一月二十五日已於延英面奏,伏奉聖旨令儀注進來者。
今欲祭時,伏望有司崇飾舊壇,務於嚴潔
敕旨依奏。
冊府元龜會昌元年十二月,敕取來年天寶三載九宮貴神
公元842年
會昌二年,敕祀九宮貴神用大祠之禮,惟祝文不署御名。
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二年春正月書奏百官九宮壇大祠請降
禮儀志》會昌二年正月四日太常禮院奏:準監察御史關牒今月十三日,祀九宮貴神,已敕宰相崔珙太尉行事合受誓誡,及有司徒司空否。
以前件祭本稱大祠,準太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敕,降為
昨據敕文,祇稱崇飾舊壇,務于嚴潔不令別進儀注,更有改移
伏恐不合用大祠禮科,伏候裁旨
中書門下奏曰:臣準天寶三載十月六日敕,九宮貴神,實司水旱。
臣等伏睹,既經兩朝親祠,必是祈請有徵,況自太和已來水旱愆候陛下憂稼穡,每念烝黎
臣等合副聖心,以修墜典
伏見太和三年禮官狀云:縱司水兵荒品秩不過列宿
今者五星悉是從祀日月猶在中祀
竊詳其意,以星辰不合比於天官
曾不知統而言之,則為天地,而在天辰象,自有尊卑
謹按後魏王鈞《志》北辰二星,盛而常明者星露寢,太帝常居,始由道奧而為變通之跡。
天皇大帝,其精曜魄寶,蓋萬神祕圖河海命紀皆稟焉。
據元說即昊天上帝也。
天一八氣九精政令,以佐天極
徵明有常,則陰陽序,大運興。
太一掌十有六神法度,以輔人極
徵明得中,則神人和而王道昇。
北斗有權、衡二星天一太一參居其間所以財成天地輔相神道也。
一概列宿論之,實為淺近
漢書曰:天神貴者太一,佐曰五帝
古者天子春秋太一,列于祀典,其來久矣
五帝猶為大祀,則太一無宜降祀,稍重其祀,固為得所
劉向有言曰:祖宗所立神祗舊典,誠未易動。
又曰:古今異制經無明文,至尊難以疑說正也。
其意不欲非祖宗舊典
夫以劉向博通,尚難于改作,況臣等學不究天人,識尤憒于祀典,欲為參酌,恐未得
伏望更令太常卿學官詳定庶獲明據
從之。
檢校左僕射太常卿王起廣文博士盧就獻議曰:伏以九宮貴神,位列星座;往因致福,詔立祠壇。
至尊稱臣東郊以親拜。
祀典雖云過禮,庇群生豈患無文恩福黔黎,特申嚴奉,誠聖人屈己安天下之心也。
厥後祝史不明精誠亦怠,禮官建議,降處中
聖德憂勤,期臻壽域兵荒水旱寤寐軫懷,爰命台臣,緝興墜典
伏惟九宮所稱之神,即太一攝提軒轅招搖天符青龍咸池太陰天一者也。
謹按黃帝九宮蕭嵩五行大義一宮,其神太一,其星天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
二宮,其神攝提,其星天內,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
三宮,其神軒轅,其星天衝,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
四宮,其神招搖,其星天輔,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綠。
五宮,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離,其行土,其方黃。
六宮,其神青龍,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
七宮,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兌,其行金,其方赤
八宮,其神太陰,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
九宮,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離,其行火,其方紫。
觀其統八卦,運五行,土飛于,數轉于極,雖敬事迎釐,不聞經見,而範圍亭育有助昌時以此兩朝親祀而臻百祥也。
然以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星之運行,必繫於物。
貴而居者,則必統八氣,總萬神,斡權化混茫,賦品彙陰騭與天地日月,誠相參也。
豈得繄賴于敷祐,而屈降等夷
又據太尉攝祀九宮貴神舊儀:前七日,受誓尚書省散齋四日致齋三日
牲用犢。
祝版御署,稱嗣天子臣。
圭幣樂成
比類,則無等級。
今據江都集禮》開元禮蜡祭之日,大明、夜明二座朝日夕月皇帝致祝,皆率稱臣
以為泰壇配祀之時,得主日報天之義。
卑緣厭屈,尊用德伸不以著在取類常祀
則中用大祠之義也。
又據太社太稷開元之制,列在
天寶三載二月十四日敕,改為大祀自後因循復用前禮
長慶三年正月禮官獻議,始準前敕稱為大祠
唯御署祝文,稱天子謹遣某官某昭告
文義以為殖物粒人,則宜增秩致祝稱禱,有異方丘,不以伸為大祠屈尊稱。
此又大祠之禮也。
參之日月既如彼,考之社稷如此所謂功鉅者因之以殊禮,位稱者不敢易其文,是前聖後儒陟降明徵也。
九宮貴神,既司水旱,降福禳災,人將賴之,追舉舊章,誠為得禮
以立非古,宅位有方分職既異其司存致祝必參乎等列
求之折中,宜有變通,稍重之儀,有以為比
伏請自今以後,卻用大祠之禮,誓官備物無有降差
唯御署祝文以社稷為本,伏緣已稱臣天帝無二尊故也。
敕旨依之,付所司
公元1375年
太祖九年,君基太一神見,詔圖其像。
《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83年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五月丁卯,詔作太一宮於都城南。
十一月己未太一宮成。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1001年
真宗咸平四年,改太一九宮為大祀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禮志太一宮神位,在國門東郊
用中祀,咸平中改為大祀
〈又〉大祀東西太一二仲九宮貴神
文獻通考咸平四年駕部員外郎祕閣杜鎬上言:按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乙太乙之佐曰五帝
今禮以五帝大祠太乙中祠,況九宮所主風雨霜雹疾疫之事。
唐朝元肅二宗並嘗親祀會昌中陞,昊天上帝欲望,復為大祀從之。
公元1009年
大中祥符二年遣使太一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二年二月乙巳,幸上清宮祈雨
戊申遣使太一
公元1024年
仁宗天聖二年九月辛卯,祠太一宮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28年
天聖六年三月壬戌,作西太一宮
九月癸卯祠西太一宮
十二月癸亥祠西太一宮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1年
天聖九年九月癸亥祠西太一宮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5年
景祐二年,改祀九宮太一逐年飛位之法。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禮志景祐二年學士章得象等定司天監生于淵役人單訓所請改祀九宮太一逐年移位次之法:案郄良遇九宮法》,有飛棋立成圖》,每歲一移,推九州所主災福事。
又唐術士蘇加慶始九宮神壇一成,高三尺四陛
上依位次九壇東南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天符,北曰太一西南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青龍
五數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于遁甲,此則九宮定位
設祭四孟,隨歲改位行棋,謂之飛位。
乾元以後,止依本位祭之,遂不飛易,仍減冬、夏二祭
國朝因之。
于淵等所請,合天寶初祭之禮,又合良遇飛棋之圖》
然其法本術家時祭文經理不載。
議者或謂不必飛宮,若日月星辰躔次周流而祭有常所,此則定位之祀所當從也。
若其推數於回後,候神於恍忽因方弭沴,隨氣考神,則飛位之文固可遵用。
請依唐禮,遇祭九宮之時,遣司天監一員詣祠所,隨每年貴神飛棋之方,旋定祭位。
仍自天聖己巳入曆,太一一宮歲進一位飛棋巡行周而復始
詔可
公元1044年
慶曆四年定水旱,遣官祭告九宮貴神
宋史·仁宗本紀慶曆四年正月太常禮院慶曆祀儀
禮志慶曆禮官言:歲雩祀外,水旱稍久,皆遣官告天地、宗廟社稷諸寺觀、宮廟九宮貴神今列大祀,亦宜准此
公元1047年
慶曆七年三月辛丑祈雨於西太一宮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50年
皇祐二年,詔移九宮壇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文獻通考皇祐二年禮院言:知石州王簡塋近九宮壇,今其家舉葬乞移祀壇詔可
公元1071年
神宗熙寧四年,詔建中太一宮集禧觀
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四年十一月丁亥,作中太一宮
禮志熙寧四年司天中官正周琮言:太一經》推算七年甲寅歲,太一陽九百六之數,復元之初。
《經》言:太歲陽九之災,太一百六之厄,皆在入元之初終
陽九百六當癸丑、甲寅歲,為災厄之會。
五福太一移入中都可以消異為祥。
竊詳五福太一,自國朝雍熙元年甲申歲,入東南巽宮時,修東太一宮
天聖七年己巳歲五福太一西南坤位,修西太一宮
請稽詳故事崇建祠宇,迎之京師
建中太一宮集禧觀
太一神,並用通天冠絳紗袍
公元1073年
熙寧六年親祀太一宮
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六年十一月癸丑,中太一宮成。
天下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乙卯親祀太一宮
公元1083年
元豐六年,增定九宮貴神祀儀
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禮志元豐中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寧祀儀九宮貴神祝文稱嗣天子臣某,以禮秩論之,當與社稷為比,請依祀儀大祀
祝版即依會昌故事《開寶通禮,書御名不稱臣
近制,諸祠祭牲數,正配全體解割,各用一牢貴神九位是正坐,異壇別祝,尊為大祠,而共用二少牢,於腥熟之俎,骨體不備
謂宜每位一牢,凡九少牢
詔下太常,修入祀儀
〈按文獻通考元豐六年
公元1073年
文獻通考禮部言,本朝儀注祀儀上帝五帝日月並稱臣。
檢會九宮貴神祝版進書已不稱臣五福太一當依
熙寧六年以前故事其被遣之官,自宜稱臣,如此則不輕重之體從之。
元豐 年,更定太一之祀。
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禮志神宗改定大祀太一,東以春,西以秋,中以夏冬
公元1092年
哲宗元祐七年,詔禮官詳定十神九宮太一祭儀
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禮志元祐七年監察御史安鼎言:按漢武帝始祠太一一位,唐天寶初兼祀八宮,謂之九宮貴神
漢祀太一日用一犢,凡七日而止。
唐祀類於天地
春秋九宮太一用羊、豕,其四立太一宮十神,皆無牲,以素饌加酒焉。
載詳星經太一一星在紫宮門右天一之南,號曰天之貴神
其佐曰五帝飛行諸方,躡三能以上下,以天極星其一明者為常居
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飢饉疫疾災害之事。
唐書曰:九宮貴神,實司水旱。
太一掌十六神之法度,以輔人極
國朝會要亦云:天之尊神及十神、十六神,並主風雨。
由是觀之,十神太一九宮太一與漢所祀太一共是一神
十神皆用素饌,而九宮並薦羊豕,似非禮意。
禮官詳定十神九宮太一各有所主,即非一神,故自迄今皆用牲牢,別無祠壇素食禮。
依舊制。
公元1097年
紹聖四年九月癸酉,謁中太一宮為民祈福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104年
徽宗崇寧三年博士羅畸請改祀九宮太一圭璧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禮志崇寧三年太常
羅畸言:九宮神位無禮神玉,惟有燔玉
竊謂宜用禮神玉,少倣其幣之色薦於神坐
議禮局言:先王制禮,用圭璧以祀日月星辰所謂圭璧者,圭,其邸為璧,以取殺於上帝也。
九宮神皆星名,而其玉用兩圭有邸。
兩圭有邸,祀地之玉,以祀星辰,非周禮也。
改用圭璧以應古制
公元1113年
政和三年,定祀太一新儀
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四月庚戌,頒五禮新儀
禮志·政和新儀立春日祀東太一宮立夏季夏
土王日祀太一宮立秋日祀西太一宮立冬日禮中太一宮,宮之真室殿,五福太一在中,君基太一在東,太游太一在西,俱南向
延休殿,四神太一
承釐殿,臣基太一在東,西向北上
凝祐殿,直符太一
福殿,民基太一在西東向北上
膺慶殿,小游太一在中天一太一在東,地一太一在西
靈貺殿,太歲在中,太陰在西,俱南向
三皇五方帝、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十日十二辰天地三官五行九宮八卦五岳四海四瀆、十二山神等,並為從祀。
東、西太一宮准此
公元1141年
高宗紹興十一年,詔於臨安府城東九宮壇
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禮志紹興十一年太常丞朱輅言:九宮貴神所主風、雨、霜、雪、雹、疫,所係甚重,請舉祀典
太常寺主簿林大鼐亦言:十神太一九宮太一,皆天之貴神國朝分為二,並為大祀
北一太一宮,而九宮貴神寓屋而不壇。
乃詔臨安府國城之東,建築九宮壇壝,其儀如祀上帝
太一宮,初議者請即行宮之北隅建祠,後命禮官考典故,擇地建宮。
公元1147年
紹興十七年冬十月癸卯,建太一宮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48年
紹興十八年太一宮成,帝親謁之。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八年六月甲辰,築九宮貴神壇於東郊
禮志紹興十一年,詔臨安府國城之東,建築九宮壇壝。
十八年宮成御書其榜。
太一位於殿上南面西上
從祀東廡九十有八,西廡九十有七,皆北上
文獻通考先是詔建太一宮,命禮官考典,故十月癸卯上之曰太平興國
司天楚芝蘭建言太一有十,曰五福、君基、大遊、小遊、天一、臣基、直符、民基、四神地一、天之尊神也。
五福所在無兵疫,人民豐樂,自雍熙元年巽宮吳分蘇州請建宮都城南蘇村以應蘇臺之名,乃建東太一宮
八年宮成,合千一百區,凡十殿四廊,圖三皇五帝九曜七元天地三官
南斗三台二十八宿天曹四司十精太一五嶽,儲副佐命十二山神八卦六丁五行四瀆本命等神及四直靈官三十六神,將五百二十四軀天聖六年司曆者言太一入蜀之坤宮,又建西宮八角鎮前後東西凡四殿。
又建齋殿塑像內出,始鑄印給之。
熙寧四年十月司天甲寅五福,當入中都,又建中宮集禧觀
政和間改龍德宮為北太一宮今四立日皆望祀太一惠照設位擇地建宮,詔兩浙漕臣營之,癸丑詔製像於新宮
十一月甲戌禮官太一冠服不載於傳記·略東,西宮像服通天冠仙衣侍臣二人服,道衣童子二人青衣紅絲拂,中太一宮道流朱忠煥,亦謂十神太一皆服通天冠絳服執圭從臣梁冠絳服執笏童子紅絲拂,請如其飾及名諸殿。
十八年正月癸未,又請上書其榜太一殿曰,靈休殿門崇真,挾殿曰瓊章寶室,三清殿金闕寥陽,火德殿曰明離本命殿曰介福齋殿齊明
三月宮成凡百七十有四區,十太一位於殿上南面西上從祀東廡九十有八,西廡九十有七,皆北上乙亥設官丙子奉安神像宰臣奉安,使上親謁太一宮
公元1252年
理宗淳祐十二年,詔建西太一宮
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續文獻通考淳祐十二年,詔建西太一宮於延祥觀左,以十月三日,親行款恭謝之禮。
公元1254年
寶祐二年秋九月辛酉,詔詣西太一宮為國祈祥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76年
恭帝德祐二年春正月辛巳,祀太一宮
宋史·瀛國公本紀云云
公元1217年
宣宗興定元年七月,以久旱,祀九宮貴神東郊
金史·宣宗本紀不載。
續文獻通考云云
公元1281年
世祖至元十八年十月乙亥,召法師劉道真,問祠太一法。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83年
至元二十年三月壬午,祀太一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84年
至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乙丑,祀太一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97年
成宗大德元年春正月,建五福太一神壇
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續文獻通考五福太一壇時,以道流主之。
公元1325年
泰定帝泰定二年閏正月戊申,命道士五福太乙神。
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公元1330年
文宗至順元年九月乙未以立冬祀五福十神太一真君
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公元1331年
至順二年正月甲辰,敕每歲四祭五福太一星。
二月庚午,建五福太一宮京城乾隅。
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續文獻通考:乾隅西北方也,張美和曰:五福太一貴神,以二百二十五年以五宮自乾而艮,艮而巽,巽而坤,坤而中宮,又至乾每宮住四十五年,所至宮澤是年在乾宮。
太一之神部彙考二
晉書
天文志》
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災害所在之國也。
老子中經太一
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
天地之先也。
乃在九天之上,太清之中,八冥之外細微之內,吾不知其名也。
元氣是耳,其神人鳥身狀如雄雞鳳凰五色珠衣元黃正在兆頭上,去兆身九尺常在紫雲之中,華蓋之下住。
太一君有八使者八卦神也。
太一在中央,主總閱諸神,案比定錄不得逋,亡八使者八節日上太一
雲笈七籤九宮太一
九天九宮中有九神,是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治一宮,故曰九宮
太一之神部藝文東皇太一楚屈平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長劍玉珥,璆鏘鳴琳琅
瑤席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椒漿
揚枹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浩倡
偃蹇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樂康
太一之神部藝文〈詩〉《饗神歌·顏延之
泰畤,定天衷
思心睿,謀筮從。
表蕝,設郊宮
田燭置,爟火通。
曆元旬,律首吉。
紫壇,坎列室。
中星兆,六宗秩。
乾宇晏,地區謐。
孝昭祭禮供。
日展,盛自躬
陳器備禮容。
儛綴,被歌鐘
望帝閽,聳神蹕。
靈之來,辰光溢。
潔粢酌,娛太一
明煇夜,華晳日。
祼既始,獻又終。
薌鬯,報清穹
饗宋德,祚王功
休命永,福履充。
《祀九宮貴神樂章唐書
唐天寶中,祀九宮貴神樂。
豫和降神
於昭上穹臨下有光。
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誰其饗之,時文對揚
虞經夏典,茲禮未遑
黑帝旋馭,青躔導日。
金籙上元玉堂初吉
鉤陳夕次鑾和先蹕。
藹藹群靈昭昭咸秩
帝臨中壇,受釐元神
皇靈萃止羽旄肅陳
攝提運衡招搖移輪
光光宇宙電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
天清容衛露結壇場
樹羽幢幢佩玉鏘鏘
凝精駐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肅,萬靈畢會。
天門啟扃日馭飛蓋
煥兮棽離,儐兮暗靄
如山之福,惟聖時對。
崇崇泰壇,靈具臨兮。
鏗鍠大樂振動心兮。
神之降矣,卿雲郁兮。
神之至止,清風肅兮。
福和
祀既云畢,明靈告旋。
洽和應,神歆福延
〈一作福至神虔〉動植咸若陰陽不愆
錫茲純嘏天子萬年
舒和
羽籥既闋干戚陳,八音克諧六變新。
貴神兮般以樂,保皇祚兮萬斯
凱安
盛德萬舞威稜九垓
風雲律候日月昭回
行慶休祥發,乘和春氣來。
百神肅臨享,蕩蕩天門開。
豫和
享申百禮慶洽百靈
上排閶閤,洞入杳冥
奠玉高壇燔柴廣庭
神之降福萬國咸寧
三年大禮曹唐
太一天壇降紫〈一作大君,屬車龍鶴成群
春浮玉藻寒初落,露拂金莖曙欲分。
三代迴風入律四溟駐水成文
千官不動旌旗下,日照南山萬樹雲。
奉敕祭西太一韓川韻》·蘇軾
聖主新除祕祝侍臣來乞豐年
壽宮神君欲至,半夜靈風肅然
玉璽親題御筆金童來侍天香
禮罷祝融驂乘前驅已過衡湘
《冬祠太一范成大
月色朧明碧瓦蠟煙浮動黃簾
罡騎飈輪欲下,一天飛霰纖纖
《題王內翰李伯時太乙圖》韓駒
太乙真人蓮葉舟,脫巾露髮寒颼飀
輕風為帆浪為楫,臥看玉宇中流
中流蕩漾翠綃舞,穩如龍萬斛舉。
不是峰頭十丈花,世間那得如許
龍眠畫手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
玉堂學士劉向禁直岧嶢九天上。
不須對此融心神,會青藜夜相訪。
太一真人歌題蓮舟圖》·李孝光
銀河西海秋至天為白。
一片玉芙蓉洗出月魄
太一真人兩龍脫巾大笑其中
鳳麟洲西與天通,扶桑乃在碧海東。
手把白雲兩童,掣嬲二鳥金龍
《包與直太一真人圖》·劉基
太一真人龐眉須,不知所持何代書。
不學昴星降精下輔隆準公,又不學傅說請帝通夢左右
商王陳範謨眇然一葉蓮花清秋
風吹落泥,塗紅凋粉。
不可扶君何為乎,以為蕩漾九河凌。
五湖夸耀水,伯驚天吳坐。
文成五利之輩,假借神聖庸愚
靈旗風翻荊符麞鹿無鬼夫何辜
漢宮天祿石渠金缸銜璧綺疏
青藜有燄如芙蕖何不分餉依光夜。
績之徐吾高堂耽耽
畫圖作歌一笑里閭
太一之神部選
後漢張衡東京賦》:颺槱燎炎煬,致高煙太一
歆馨而顧德,祚靈主元吉
晉郭璞《釋天地圖讚:氣升太一精淪九泉
唐劉禹錫詩:俗尚東皇祀。
韋渠牟詩:參差太一,壽等混元初。
元郭鈺詩:太一青藜相語
張天英詩:太一星夜相訪。
明劉基詩:太一端門白髮青瞳
授我玉篆文,赤蛇九虹
太一之神部紀事
春秋合誠圖》黃帝請問太一長生之道,太一曰:齋戒六丁道,乃可成。
雲笈七籤黃帝奉事太一元君,受要記修道養生之法,采首山之銅,將鑄九鼎荊山之下,以象太一雍州
拾遺記劉向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
夜有老人,著黃衣青藜杖登閣而進。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燃,因以見
說開闢已前,因受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說繁廣忘之。
裂裳及紳,以記其言。
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
余略授子焉。
至向子歆從授其術,不悟此人焉。
公元756年
唐書·王璵傳》肅宗立祠禱見寵。
乾元三年,拜蒲同絳等州節度使,俄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時大兵後,天下願治望輕無它才,不為士議諧可,既驟得政中分悵駭。
乃奏置太一壇,勸帝身見九宮祠
由是專意,他議不能奪。
《廣異記》:唐仇嘉福者,京兆富平人,家在簿臺村。
應舉,出京,遇一少年,狀若王者
裘馬僕從甚盛。
嘉福有喜狀,因問何適
嘉福云:應舉之都。
人云:吾亦東行,喜君相逐。
嘉福問其姓,云:姓白
嘉福竊思朝廷白氏貴人,心頗疑之。
一日,人謂嘉福:君驢弱,不能偕行,乃以後乘見載。
數日,至華岳廟,謂嘉福曰:吾非常人。
天帝使我案天下鬼神,今須入鞫問
君命相與我有舊,業已如此,能入廟否。
事畢,當俱入都。
嘉福不獲已,隨入廟門
便見翠幕雲黯陳設甚備當前有床。
貴人當案而坐,以床坐嘉福
尋有教呼岳神,神至俯伏
貴人責數四,因命左右曳出。
遍召關中諸神,點名閱視
末至昆明池神,呼上階語。
嘉福宜小遠,無預此議。
嘉福出堂幕中,聞幕外痛楚聲,抉幕,見己婦懸頭庭樹上。
審其必死,心色俱壞。
須臾貴人召還,見嘉福色惡,問其故,具以實對
再命審視還答不謬,貴人驚云:君婦若我婦也,寧得不料理之。
傳教岳神,神至,問何以取簿臺村仇嘉福婦,致楚毒
神初不之知,有碧衣人,云是判官自後代對曰:此事天曹所召。
今見書狀送。
貴人持案來,左右封印之,至天帝所,當持出,已自白帝
顧謂岳神,可即放還
因謂嘉福:本欲至都,今不可矣。
宜速富平
屈指行程,云:四日方至,恐不及事,當以駿馬相借。
君後見思,可於淨室焚香,我當必至
言訖辭去
出門,神僕策馬亦至,嘉福上馬,便至其家。
家人倉卒悲泣嘉福直入去婦面衣候氣
頃之遂活,舉家懽慶
村里長老壺酒相賀,數日不已
其後四五日,本身騎驢與奴同還,家人不之辨也。
內出外入相遇便合,方知還即其魂也。
後歲餘,嘉福應舉之都。
華岳祠下,遇鄧州崔司法暴亡,哭聲哀甚,惻然憫之。
躬往詣崔,令其輟哭,許為料理,崔甚忻悅
嘉福焚香淨室心念貴人有頃遂至。
歡敘畢,問其故,此是岳神所為誠可留也。
為君致二百千,先求錢,然後下手
因書九符,云:先燒三符若不愈,更燒六符,當還矣。
言訖飛去。
嘉福以神言告崔,崔不敢違。
始燒三符日晚未愈。
又燒其餘,須臾遂活。
崔問其妻,初入店時,忽見雲母車階下健卒數百人,各持兵器,羅列左右
傳言王使相迎,倉卒隨去。
見喜,方欲結歡,忽有三人來云:太乙神問何以生人妻
惶懼,持簿書云:天配為己妻,非橫取之。
然不肯遣。
須臾,有大神五六人,持金杵,至王庭
徒眾駭散,獨王樹下乞宥其命。
神遂引己還。
嘉福自爾方知貴人太乙神也。
爾後累思必至,為嘉福迴換五六政官大獲其力也。
景雲中河東南縣尉李某,妻王氏,有美色著稱三輔
李朝趨府未歸,王妝梳始畢,焚香閑坐忽見黃門數人,御犢車,自雲中下至堂所,王氏驚問所以
答曰:華山府君,使來奉迎
不獲放,倉卒欲去,謂家人曰:恨不得李少府別。
揮淚而行,死于階側
俄而綵雲捧車浮空冉冉遂滅。
李自府還,既不見妻,撫屍號慟,絕而復蘇數四
少頃有人詣門,自言能活夫人
罄折拜謁求見衛護
其人坐床上,覓朱書符。
朱未至,因書墨符飛之。
須臾未至,又飛一符
笑謂李曰:無苦,尋當得活。
有頃而王氏蘇。
拜謝數十竭力贈遺
人大笑曰:救災恤患,焉用物乎。
出門不見
王氏既悟,云:初至華山見王,王甚悅。
供帳山椒與其徒數人歡飲
宴樂畢,方申繾綣適爾杯酌忽見一人,乘黑雲至,云:太一令喚王夫人
神猶從容,請俟畢會。
尋又一人赤雪大怒曰:太一華山何以輒取生人婦
不速送還,當有深譴
神大惶懼,便令送至家。
唐書·崔元式傳》崔龜從太和初,還太常博士
最明禮家沿革定。
九宮列星不容大祠
詔可其議,九宮遂為中祠
公元774年
石林燕語太平興國中司天言,太一式有五福、大游、小游、四神天一地一真符君、基臣、基民、基,凡十神皆天之貴神
五神所臨無兵疫,凡行五宮四十五年一易
今自甲寅歲黃室巽宮,當吳分請,即蘇州宮祠已而有言,今京城東南蘇村可應姑蘇之兆,乃改築蘇村
京師太一宮自此始。
公元984年
宋史·太宗本紀雍熙元年三月甘露太一宮庭。
徽宗本紀崇寧二年六月壬戌,中太一宮火。
太一之神部維錄
鄰幾雜志洛陽北有山泉,即湯所禱桑林之地,有廟即太一之祠,俗號為聖王
近因旱中,使請禱得雨,乃奏請封為清淵侯,失於檢詳地。
志乃致此謬。
公元1103年
月令廣義十二月十三日天元太一朝元
公元1102年
中山玉櫃服氣,經大黃帝謹心神觀想,元氣乃感太一真君元,元內景氣訣妙經一篇授之帝君,夫太一真君,是北極太和元炁之神,神通變化,自北極紫微宮經過天地間滋育萬物,在天則五象明焉。
在地艸木生焉。
居人神識靈焉。
在鑒則五行察,在化則四運變,聽之不聞,視之不見,摶之不得無狀而與萬物作狀,故謂之元,謂之象,所患無不應,所真無不証,所專無不用,所精無不動,是知道真正為元關,專精為要,路倚於此者,則無所不通也。
太一之神部外編
酉陽雜俎太一君諱臘天秩萬二千石
雲笈七籤太一守尸而號務猶收,字歸會昌一名解萌一名寄頻,蓋專主性命也。
太一主生。
太一者,胞胎之精,變化之主。
魂魄生於胎神,命氣出於胞府。
變合帝君,混化為人
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
一名務猶收,字歸會昌,又一名解明一名寄類
三元洞元內寶經之真名字《外訣》雜抄云云之名,皆非實非真也。
太一常以甲午、丙午、戊午日日出時,下遊絳宮合形真人及兆身。
絳宮真人者,處心中之丹田中元真人居其心中也。
文昌之神部彙考一
周制司中司命小祀為兆,於南郊槱燎祀之。
又祀司祿以獻穀數。
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槱燎司中司命
〈注〉鄭司農云司文昌宮星。
鄭元云,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
訂義賈氏曰:先鄭司中三台司命文昌,今三台文昌皆有司中司命,故後鄭不從武陵太守
星傳:云文昌宮六星上將二次
將,三貴相,四司命,五司中六司祿又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太尉中台司中司徒下台司祿司空
小宗伯之職,兆五帝四郊四類四望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先儒四類日月星辰,攷之書云類于上帝,惟天神則類而祭之,以其神非一故也。
司中司命陽也,其類宜於南。
肆師之職,掌立國祀之禮,以佐大宗伯,立次祀,用牲幣,立小祀,用牲。
訂義鄭司農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
鄭康成曰:小祀又有司中
天府祭天司民司祿,而獻民數穀數,則受而藏之
訂義鄭鍔曰:攷小司寇之職,孟冬司民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則祭司民獻民小司寇之職,春官司祿之職,缺其祭司祿之神,或同司民之祭,歟司民軒轅角星司祿文昌宮之星。
又云下台司祿祿之為言穀也。
故穀數則司祿之官,掌之小司寇獻之,王受之而登於天府天府受而藏之,守寶鎮之,所賴者在此故也。
民數天所付穀,數天所生養人王者天牧民,民穀之數藏於天府宜矣。
必祭司民司祿然後獻蓋司民者,致司命死生之神。
司祿者,主年穀登凶之神。
每歲孟冬民數登下穀,數多寡皆已可知於是其所司之神,然役獻其數天府之官藏之
易氏曰:攷之天文志》司民軒轅角,其十七之兩角大民小民司祿文昌三能之第,六星天有是星,先王以是命官,又使之以民數穀,數而登之天府,蓋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此民數穀數之登,所以必待乎祭天司民司祿也。
高祖六年,祀司命宮中
公元前201年
史記漢書·高祖本紀皆不載。
漢書·郊祀志》高祖六年天下已定長安祠祀官、女巫,其荊巫司命,以歲時宮中
公元333年
成帝咸和八年,祀文昌神於天郊
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禮志咸和八年正月,立北郊天郊則有文昌三台司命神。
梁以文昌從祀南郊
隋書·禮儀志》:梁南郊文昌三台皆從祀
北魏
公元399年
太祖天興二年,定司中司命司祿從祀之位。
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禮志天興二年正月,帝親祀上帝南郊為壇天位在其上,司中司命司祿在中壝內。
公元418年
太宗泰常三年,建司祿壇。
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禮志泰常三年,為五精帝兆於南郊,又司民司祿之壇,皆有別兆。
北齊
北齊司中司命司祿從祀圓丘
隋書·禮儀志》後齊圓丘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於下,為位遷於內壝之中。
隋定司中司命小祀為壇亥地以祀之。
隋書·禮儀志》高祖受命,欲新制度。
乃命國子祭酒辛彥之議定祀典
司中司命及諸星等小祀
通典:隋於國城西北十里亥地司中司命司祿三壇,同壝祠以立冬後亥。
唐有司中司命司祿之祀。
唐書·禮樂志》:祭司中司命司人司祿,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羊一。
太宗貞觀 年,定司中司命司祿之祀。
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禮儀志》貞觀之制,立冬後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國城西北
用羊一,籩、豆各二,簠、簋各一。
公元732年
元宗開元二十年開元禮成以司中司命小祀
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禮儀志》起居舍人王仲丘大唐開元禮
二十年九月,頒所司行用
司中司命小祀
開元禮立冬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國城西北
有司行事,每座象樽二於壇上東南隅北向皆有坫,以西為上,設司中司命司人司祿神座壇上
北南向以西為上,初獻司中,次獻司命,次獻司人,次獻司祿
公元790年
德宗貞元六年,祀司中司命司祿
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冊府元龜貞元六年春二月,復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
以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祿
宋史·禮志云云
公元1008年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司命號。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禮志大中祥符元年九天司命上卿加號保生天尊
公元1012年
大中祥符五年,加上司命尊號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五年冬十月,廷恩寺道場,帝瞻九天司命天尊降。
禮志五年,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號曰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聖祖母號曰元天大聖后遣官南郊昊天四位告之。
神宗元豐 年,議兆司中司命司祿南郊
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禮志元豐詳定局言:周禮小宗伯之職,兆五帝四郊四類亦如之。
鄭氏曰:兆為壇營域
四類,日、月、星、辰,運行無常,以氣類為之位,兆司中司命南郊
亦從其類故也。
熙寧祀儀:兆司中司命國城西北亥地則是各從其星位,而不以氣類也。
請稽舊禮,兆司中司命司祿南郊,祀以立冬後亥日
壇兆則從其氣類,其祭辰則從其星位,仍依熙寧儀,以司民司中司命司祿之位。
公元1113年
徽宗政和三年,定司中司命司祿之祀。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禮志政和之制,司中司民司命司祿為四壇,各廣二十五步,同壝。
詳定局,又請有司司中司命、用樂祭以少牢,止薦熟從之。
元制以司命司祿從祀圓壇
元史·祭祀志》從祀圓壇第三中官百五十八位。
司命司祿位於子。
公元1368年
太祖洪武元年,定祀司中司命司祿之制。
大政紀》洪武元年十二月乙酉太常寺奏:擬立冬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如唐制立壇於城南
從之。
文昌之神部彙考二
風俗通》
司中司命
周禮槱燎司中司命文昌也。
司中文昌上六星也。
民間獨祀司命耳,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行者篋中,居者別作小屋,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餘郡,亦多有皆祠,以腊率以春秋之月。
晉書天文志》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
一曰上將大將軍建威武
二曰次將尚書左右
三曰貴相太常理文緒。
四曰司祿司中司隸賞功進。
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滅咎。
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寶。
所謂一者,起北斗魁前近內階者也。
明潤大小齊,天瑞臻。
抱朴子《對俗篇》
上天司命之神,察人過惡,其行惡事大者司命奪紀,小過奪筭,隨所輕重故所奪有多少也。
文昌之神部藝文
文昌誕日祭文·胡濙
林杏方華時,屆仲春之候瓣香凝篆,誠通九曲之靈,恭惟帝君忠孝神人司祿職貢救人間之災劫顯化多方士類科名,流恩有應某等
瞻依碧漢,念帝眷之殷,遙企仰崇。
樓接文光咫尺,恆懷纊煖,莫展私。
適逢降誕之辰,爰布積中之素。
幸垂享鑒俯格明馨,佑文運光榮黌宮,而騰天路。
仕途而利,達顯當世而紀雲臺克成濟世之材。
允賴作人至意凡諸未就,悉賴甄陶
公祭文昌舉行功過格文前人
至道無名,可因言而見道
天心有在,總體以為心。
知道器之不相一畫精微可識。
人我之無所別,眾生煩惱非他
恭惟帝君九天開化三教總持宰官報身純全忠孝,證金仙大覺超越天人妙矣。
哲匠經綸神武聰明不殺大哉
乾元分量圓通湛寂常存
雖煥彩乎,星躔已忘驕於帝境。
仰觀俯察莫非自然文章
魚躍鳶飛,自有無窮活潑
某等前塵久昧,現染彌深。
幼既溺於綺辭,長而耽於曲學
或者談名相而易失之,拘牽若也。
孤任胸襟而恐流於狂蕩,夢有時而迷醒,身與世而浮沈,非上聖垂賜之矜,憐俾下材,曷措其手足
幸片衷之警,悔企大道皈依
竊念賢聖遺言,多留載籍絪縕之變,態各稟形骸人。
雖最靈實則氣胎卵濕化,易有太極由來
通禮樂詩書,是以智慧多聞上界,亦有藏書之府。
慈悲普度屠兒豈無頓悟之門。
古今聚字以成文,一一英華所發。
泄洪隨想凝質滔滔識浪漂流,惜此斷簡殘編焉。
忍棄同糞土不顧,嗟彼翾飛蠕動,誰將投之水火而如呼。
斯理昭然達,者自懼。
至於飢餐渴飲日用不知惡死欲生,人情所難免。
豈知嘉禾嘉麥蒼天所以養民
人敝蓋敝帷昔人用之瘞狗馬,況當水凶荒之後
子粒維艱於今掩埋胔骼之時,春風乍起,蓋儒者仁民
愛物要在知,皆擴充,即禪宗之絕。
離緣,豈是撥無因果。
迷之則毫釐千里,悟之則萬善同歸
譚子所云散塊成空,見空而忘塊,永明以喻融冰為水,即水而非冰。
敬因帝君陰騭之文,敢結下里同心之友,虔遵格訓草創良規
凡屬有知,當不疑禍福之說。
先行數事,祇以開其惻隱之端,伏神明而默啟童蒙,偕品彙均沾化育
伏願紫微懸映,不妨螢火群飛
素月流輝,偷照井蛙仄影
探蒼胡頡,寶真曠刦
奇逢聽檀熾鈞音,旋令百祥駢集焚香共告,酌酒頻登,神共鑒之,永矢無斁
《文昌開光疏》莊京生
大身遍滿乾坤法相非法性,空體弗離乎。
聲色聖德,必有聖容
不二門七寶莊嚴畫出一真
現量無漏果六時供養都來千劫根。
化本難名詎,能傳諸筆墨
箇原無像,特借意丹青
恭惟帝君道高無上,德盛難量。
大士行高不外慈悲立本虛皇果證
斯為忠孝成丹,居不動地而遍塵沙
天上人間總是戲游雲水號自在王
而勤救拔延康龍漢,罔非慈濟因緣輔上。
帝以布天工仁澤覃敷乎。
八極佐斗姥,以宣大德文光照耀乎。
九星名煥瑤穹,善盈玉曆應運現身分教何妨天帝身、山神身、士夫身,度世破相歸真頓。
儒者、相釋者、相道者,相著行藏九十餘。
化垂行節萬二千,端元圭赤舄爭光,現浮靄太空之上。
絳闕紫垣並列在大暉華炁之中。
羽葆蜺,旌威儀,弘備金,墉玉樹宮殿巍峨允矣
神功休哉,帝力某芽核,微萌蟣蝨小兆。
宿因曾侍丹臺,儼聖相之如弱歲
已歌泮水,冀桂籍之早登。
當年寶像而焚,修利濟人,直愬源於元始
今日金容敬奉寧親報本用,皈命更生得意繪形滿幅。
中點好生意揮毫落紙寸管上全露法王身。
伏願聖日增輝法輪常轉,布浩炁遍周塵剎結成十二樓臺。
慧燈放大光明高照三千金界恍恍忽忽,御六龍寶幢以來臨簡。
穰穰九鳳瑤,輿而戾止
文昌之神部紀事
侯鯖錄》歐陽知貢舉日,每遇考試卷坐後常覺一朱衣人時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視一無所見,因語其事於同列,為之三歎
公元1239年
異聞總錄崔福寓居福建三世仕宦,父仕至守,子以蔭至承務郎
某處幹官遊蕩不檢,尤喜賭博
嘉熙年間父怒逐之,宿里中廟中不寐,聞報曰梓潼帝君至,廟神出,肅帝中坐言語應對不可曉。
久之或曰何有生氣廟神里人崔某。
帝君曰啞子欲知前程事,至前下拜帝君人間功名事,某三世仕宦,皆監司郡守未知前程所到如何
帝君曰:爾家富貴,皆爾高祖一人所積耳,曾祖以下三世秉鈞軸既以富貴率皆驕淫貪暴,故不復顯
今爾亦止可一任而已
子曰:某二子如何
帝君曰:長子可作州,次者可作漕,皆在四十年後。
子喜廟神曰:君何事至此
子告以故
神曰:君父雖相逐,君母正相念,君幸急歸,毋貽母憂子出廟,回顧寂然無睹矣。
遂歸,其母正號泣,秉燭遍索,越三年子死,悟神言止一任者,三年也。
至元江南歸附後長子遇兵三刀而死,蓋三刀為州字也。
次子溺曹水,蓋曹水乃成漕字也。
公元1192年
《桯史》:逆曦將叛前事之數月,神思昏擾,夜數躍起,寢中叱咤四顧終夕不得寢,意頗悔欲已。
但其弟晛力慫恿之曰:是謂騎虎,顧可中道下耶。
曦家素事梓潼,自玠璘以來,事有禱必驗,乃齋而請。
夕夢神坐堂上,己被赭玉謁焉。
因告以逆,且祈卜年之修,永神不答。
第曰蜀土已悉付安丙矣。
既寤,大喜,謂事必遂時,安以隨軍漕,在魚關馹召以歸,命以援立安顧逆謀堅決觸之,且俱靡唯徐圖可以得志不得已諾之,猶辭相印,遂以丞相長史權知省事授之。
居踰月而成,獲嘉之績,梓潼在蜀著,應特異紹熙壬子瀘人殺帥張孝芳,蓋嘗正晝見於閱武堂,逆黨恇潰以迄天誅相安之夢,得之蜀士瀘之變,在京魏公鏜帥蜀時慶元己未,余在中都親聞之,其他不可縷數云。
文昌之神部雜錄魁星附〉
《蠡海集》梓潼文昌君從者曰天聾,曰地啞,蓋帝君不欲聰明之,盡用故聾啞寓意且夫天地豈可聾啞哉。
日知錄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
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
舉足而起,其斗不知奎為北方元武七宿之一,魁為北斗第一星,所主不同二字之音亦異。
今以文而祀之,乃不於奎而於魁,宜乎今之應試,而獲中者皆不識字之人歟。
今人以榜前五名五魁
漢書·酷吏傳》:所置皆其魁宿
游俠傳》閭里之俠原涉為魁。
師古曰:魁者,斗之所用盛而杓之本也。
故言根本者皆云魁。
說文:魁,美斗也,趙宧光曰斗,首曰魁,因借凡首皆謂之魁,其見於經者,書引征之殲厥渠魁記曲禮之不為魁,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後然則五魁之名豈佳語哉。
或曰里有里魁,市有市魁,皆長帥之意,要非俊之目,近時人好以魁,命名亦取五魁之義,古人以魁命名絕少
左傳:有酅魁、壘盧、蒲就魁。
呂氏春秋:齊王殺燕將張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