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四卷目录
李姓部列传十四
宋四
李侗 李寀
李富 李之邵
李公懋 李南寿
李道 李易
李迨 李焘
李弇 李长庚
李靓 李浩
李绮 李彦颖
李知己 李国平
李安期 李彭年
李奉政 李杰
李信 李缯
李用谦 李显忠
李宝 李郁
李兼 李孟传
李椿 李安国
李祥 李岐
李师愈 李揆
李舜臣 李衡
李蘩 李纯德
李如圭 李直养
李大性 李侨
李东 李馀庆
李燔 李嵩
李诚之 李心传
李道传 李性传
李好义 李宗勉
李信甫 李珫
李大训 李吴贞
李用 李樗
李壁 李𡌴
李阅祖 李义山
李鸣复 李韶
李知孝 李方子
李大同 李全
李昴英 李丑父
李伯玉 李庭芝
李曾伯 李春叟
李成大 李芾
李梓发 李肖龙
李权 李誉
李谦 李学逊
李如雷
氏族典第三百九十四卷
李姓部列传十四
宋四
李侗
按
《宋史·李侗传》: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以书谒之。从之累年,授
《春秋》、
《中庸》、
《语》、
《孟》之说。从彦好静坐,侗退入室中,亦静坐。从彦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而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许焉。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饮食或不充,而怡然自适。事亲孝谨,仲兄性刚多忤,侗事之得其欢心。闺门内外,夷愉肃穆,若无人声,而众事自理。与乡人处,饮食言笑,终日油油如也。其接后学,答问不倦,虽随人浅深施教,而必自反身自得始。时吏部员外郎朱松与侗为同门友,遣子熹从学,熹卒得其传。侗子友直、信甫。信甫仕至监察御史,出知衢州,擢广东、江东宪,以特立不容于朝云。
李寀
按
《万姓统谱》:寀,字亮卿,幼能自立,刻苦向学,弱冠登进士第,两任教官,改秩。高宗南渡,近臣有以寀姓名闻于上者,得旨,赐对进。劄首尾以自治为急,上喜之,即日除御史台主簿,迁监察御史,挺挺敢言,权倖侧目,累乞外补。绍兴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奉祠归乡。
李富
按
《万姓统谱》:富,字子诚,唐将军尚旻之裔,避武氏乱,由南安徙汴,后复迁于莆之洋尾。富好施与,尝于境内造桥梁三十有四所,出南郭五里许建亭,以憩行者凡二所。建炎初,粘罕犯顺,富率义兵隶韩世忠麾下,授承信郎。宣使张渊闻富材略,辟充殿前统制司干官,弗就,辞归养,年七十八卒。至今莆称乐善之士,必曰李制干云。
李之邵
按
《万姓统谱》:之邵,建炎初,为新喻尉。隆佑太后幸虔州,扈从后军叛,之邵拒之,兵败不屈,大骂,贼杀之,贼酋壮其节,诛害之邵者。
李公懋
按
《万姓统谱》:公懋,建昌人。建炎初进士,累官江西提举,召对陈五事,擢监察御史,高宗驻跸建康,大臣请还临安,公懋力排秦桧以为不可,疏三,上不报,出为湖北提刑,徙福建潼川,刚正无私,终湖南漕。
李南寿
按
《万姓统谱》:南寿,字元衡,龙泉人。高宗初年,守道州,疏减大体钱之甚病民者,擢起居舍人,一日,直前论郡守贤否,因乞外补,孝宗语之曰:卿道州政事甚美,如卿等姓名,尝书屏间,未忍令卿去朕侧,寻改礼部侍郎。
李道
按
《宋史·李道传》:道,字行之,相州人。其中女为光宗后。初,道与兄旺聚众归宗泽,泽因事斩旺,命道掌其军。泽薨,道引军依襄阳镇抚使桑仲,仲奏于朝,授閤门宣赞舍人,累至镇南军承宣使。金将渝盟,命道以所部戍荆南府。帅臣刘锜奏改为御前前军、右军,就命道统之。锜召奏事,道代为御前诸军都统制。与鄂帅不协,罢。踰年,起授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知荆南府。隆兴初,湖北诸司劾其过,罢。久之,再为湖北副总管。卒,谥忠毅。后既贵,进封楚王。孙孝友、孝纯,皆至节度使。
李易
按
《万姓统谱》:易,江都人。高宗幸扬州,御行殿策试,赐易以下及第出身。易好学多闻,以清素自立,仕至中书舍人、敷文阁待制。扬州有三魁,谓吕溱、王昴与易也。
李迨
按
《宋史·李迨传》:迨,东平人也。曾祖参,仕至尚书右丞。迨未冠入太学,因居开封。以荫补官,初调渤海县尉,累迁金部郎。建炎三年,丁父丧,诏起复,以中散大夫,为御营使司参议官。四年,加显谟阁待制,为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制置发运使。寻以军旅甫定,乞持馀服,诏许之。绍兴二年,知筠州。明年,移信州,寻提举江州太平观。五年,除两浙路转运使,升龙图阁直学士,为四川都转运使,以与吴玠不合,与祠。九年,命迨为京畿都转运使。孟庾时为权东京留守,潜通北使。迨察其隐微,庾不能平,讼于朝,迨因此求罢去,乃落职与祠归,而庾以京师降于金人。迨寻复龙图阁待制、知洪州。十六年,以疾丐祠。十八年卒。
李焘
按
《宋史·李焘传》: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人,唐宗室曹王之后也。父中登第,知仙井监。焘甫冠,愤金雠未报,著
《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绍兴八年,擢进士第。调华阳簿,再调雅州推官。改秩,知双流县。制置王刚中辟干办公事。知荥州。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乾道三年,召对。除兵部员外郎。五年,迁秘书少监。宰相以焘数言事,不乐,焘遂请去。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淳熙改元,被召。及都门,乞祠,除江西运副。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焘为左史时,尝乞复行明堂礼,嬖幸沮止。其后周必大为礼部尚书,申其说,始克行。权礼部侍郎。四年,真拜侍郎。焘感上知遇,论事无所避。近臣复举其次子塾应制科,以阁试不中程黜。垕偶考上舍试卷,发策问制科,为御史所劾,语连及焘,垕罢,焘亦知常德府。累表乞闲,提举兴国宫。秩,明堂大礼成,以其首议,复除敷文阁待制,顷起知遂宁府。七年,进敷文阁学士,提举佑神观。十一年,卒。谥文简。子垕、
、塾、壁、𡌴。垕著作郎,
夔州路提点刑狱,壁、𡌴皆执政。
李弇
按
《万姓统谱》:弇,字季纯,崇安人。三领乡举,登绍兴八年进士第,宰汀之连城,俗以𩰚狠相尚。弇政务宽平,教以孝友,人不忍欺,有伍氏兄弟争继,连年不决,弇以理开谕,皆感动而出,时人为之谣曰:讼者息争,居者安仁,李公为政,百里如春。子岐。
李长庚
按
《尚友录》:长庚,宁远人。登绍兴进士第,历仕五十年,廉洁自守,不事生业,惟蓄书数千卷,号其读书之室曰冰壶,卒年八十有六,有
《冰壶集》。
李靓
按
《宋史·李靓传》:靓字彦和,吉州龙泉人,以策干都督张浚,浚奇之,使隶淮西总管孙晖戏下。累功授承信郎。绍兴十年,金遣其将翟将军犯境,靓与部曲,转战至西京天津桥南,俘翟将军,乘胜逐北。会金兵大至,遂死之。
李浩
按
《宋史·李浩传》: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熹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浩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自秦桧用事,塞言路,朝士多务慎默。至是命百官转对,浩与王十朋等始相继言事,闻者兴起。浩不安于朝,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以归。孝宗即位,以太常丞召。时张浚督师江、淮,宰相多抑之。浩雅为汤思退所厚,御史尹穑欲引之以共挤浚,因荐浩。及对,乃明示不同之意,二人皆不乐。踰年,始除员外郎。未几,宰相召为郎者四人,将进用之,尤属意浩。浩默然无一辞,同舍皆迁,浩独如故。踰年,浙河水灾,诏条时政阙失,浩即奏疏指论近臣,并及宰执,执事者深忌之。乞外,得台州。除直秘阁。明年,除司农少卿。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力求外。以直宝文阁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召还,入对,论俗不美者八。翌日,谓宰相曰:李浩直谅。遂除权吏部侍郎。时政府有怙宠窃权者,党与非一,自浩之入,已相侧目,且欲以甘言诱之,浩中立不倚,拒弗纳。于是相与谋嗾谏议大夫姚宪论。罢。乾道九年,提举太平兴国宫,淳熙三年卒。
李绮
按
《万姓统谱》:绮,字元质,婺源人。博学强记,登绍兴乙丑进士第,终福州教官,年三十二,尝与盘洲伯仲共习词科,南省校文,考词科,得周益公必大,朱晦庵熹,尝谓元质有美材,好学不寿,又可见李氏之多贤也。
李彦颖
按
《宋史·李彦颖传》:彦颖字秀叔,湖州德清人。少端重,强记览。金犯浙西,父挟家人逃避,彦颖方十岁,追不及,敌迫其后,能趋支径,乱流获济。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主馀杭簿。调建德丞。御史周操荐为御史台主簿。金败盟,张浚督师进讨,执政坚主和。右正言尹穑阴附执政,荐同己者,言和于上前,罢督府,穑迁谏议大夫。一日,穑以和、战、守扣彦颖,彦颖曰: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穑大怒。改国子博士,权吏部郎中,以父丧去。免丧,复为吏部兼皇子恭王府直讲。立太子,兼左谕德。未几,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升詹事。除吏部尚书。接送金贺正使,还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二年闰九月,参知政事。彦颖在东府三岁,实摄相事,内降缴回甚多。坠马在告,力求去,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勤约有惠政。绍熙元年,致仕。家居凡十载,自奉澹约。室无姬媵,萧然永日,与州县了不相闻。薨,年八十一,赠少保,谥忠文。子沐,庆元中,与台谏排赵汝愚,善类一空,公论丑之。
李知己
按
《徽州府志》:知己,字智仲,婺源人,登绍兴二十四年第,通判婺州,有滞讼数百,屡经簿责不能平者。知己结竟其罪,无复连染。州给秋衣,军士绢轻持杖,諠哗守称疾,知己摄事,呼其首,诃责之,敕以军法,皆谢罪归营,言于守,计绢直以给军。明年,当给春衣,有蜚语为恶言闻者,密白守,得二人,斩之以徇。除大理丞,迁大宗正丞,兼权都官郎,摄侍右诰牍,山积涉笔,予夺较然。得疾,会浙东议幕缺员,求以自便。
李国平
按
《池州府志》:国平,绍兴间人,与檀倬为友,不乐仕进。倬登第,遂隐居观音院以老。
李安期
按
《尚友录》:安期,字泰伯,建宁县人,淹贯经史,援笔成文,以诗名。岳飞死,作表忠诗百二十首吊之,一日,谒四川,茶马使王涯奇其才,将以贤良举,偶因奕争道,安期推枰曰:公平章,天下亦可如此反覆乎。遂拂衣而去,竟不出。王深自刻责,以末艺失天下士,所著有
《蒙谷诗集》。
李彭年
按
《万姓统谱》:彭年,广德人。绍兴中进士,以二亲没于兵,感慕不已,蔬食终身。郡守洪兴祖闻于朝,诏旌表其门,人号其里曰旌孝。
李奉政
按
《万姓统谱》:奉政,藤州人。博学能文,绍兴中举进士,累官至国子祭酒。
李杰
按
《万姓统谱》:杰,邵阳人。事亲孝,临财廉,周给贫困,邦人德之。列举孝行节义十事以闻,诏旌表其门,张栻为题其额。
李信
按
《浙江通志》:信,汴人,小儿医也。从宋高宗南渡,遂家于杭之羲和坊。高宗危疾,诏信入侍,因年耄,赐安车至禁中,时号李车儿。
李缯
按
《婺源县志》:缯,字参仲,号钟山,城北人,父镛,当高宗时以恩科入仕,终太平府推官,与丞相李纲、奉使朱弁友好甚密,而未尝求进。吕仁甫乃尹和靖门人也,来主婺源簿,缯父子及滕恺皆从之游,遂绝意科举学,筑室钟山以老。朱文公自武夷归,每与程洵过,缯讲论终日,称其文章高古奇崛,如其人。卒,书其墓表曰:有宋钟山李君之墓,所著有
《论语西铭解义》、
《山窗业书》及诗文等集。子李札,亦从文公学,答问见语录,有
《明斋蛙见录》、
《肤说》及
《近思续录》、
《字训续编》、
《会遇集》、
《家塾记》诸书。
李用谦
按
《梧州府志》:用谦,滕县人,幼警敏,博通经典,举绍兴进士,为秘书郎,兼崇正殿说书,历侍御史,左司谏,皆有直名,疏十六事,切当时利病,官祭酒学行,为世所宗,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李显忠
按
《宋史·李显忠传》:显忠,绥德军青涧人也。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由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父永奇。金人陷延安,授官。永奇泣。会刘豫令显忠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志。事成,我亦不朽矣。已而豫废。兀朮授显忠承宣使、知同州。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郦城县,遣人告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翅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二百口皆遇害。显忠仅以二十六人奔夏国,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夏主借兵,使招抚延安,见讲和赦书,乃以所部归朝。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为前军都统制,与李贵同破灵壁县。兀朮焚庐江而走。太后至临安,显忠入觐,加保信军节度使。显忠熟西边山川险易,因上恢复策,忤秦桧意,遂降官奉祠。二十九年,金渝盟,诏显忠以本部捍禦,败之。金主亮犯淮西,王权弃军渡江。朝廷诏以显忠代权。显忠选锐士,尽复淮西州郡。至横山涧,与金射雕军战,敌兵败走。授显忠淮南制置,擢太尉、宁国军节度使。孝宗即位,兼权池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隆兴元年,兼淮西招抚使。时金主褒新立,山东、河北豪杰蜂起,显忠请出师。时张浚开都督府,命显忠渡江督战,遂复灵壁。邵宏渊围虹县未下,显忠遣卒开谕,降。宏渊耻功不自己出;又有降千户诉宏渊之卒夺佩刀,显忠立斩之,由是二将不相能。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孛撒大败,遂退走。翌日,益兵至。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统制周宏等各以所部兵遁。显忠移军入城,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军还。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后朝廷知其故,移抚州。乾道改元,乃还会稽。除威武军节度使。复太尉。淳熙四年,召赴行在,七月卒,谥忠襄。
李宝
按
《宋史·李宝传》:宝,河北人。尝陷金,拔归。金主亮渝盟,淮、浙奸民倪询、梁简等教金造舟,且为乡导。金使苏保衡为统军,将繇海道袭浙江。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次江阴,先遣其子公佐,伺敌动静,与将官边士宁偕往。宝将启行,军士争言西北风力尚劲,迎之非利。宝下令,敢阻大计者斩。遂发苏州,大洋行三日。士宁自密州回,得敌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挟魏胜得海州。宝喜曰:吾儿不负乃翁矣。纵舟抵东海,敌已围海州。宝麾兵登岸,遇敌奋击,敌亟引去,乃遣辩者四出招纳降附,声振山东,宝檄所部会密之胶西,命公佐以郡事𢌿胜,与俱发。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泊唐岛,宝引舟握刃待战,鼓声震叠,海波腾跃。敌大惊,掣碇举帆,皆油缬,弥亘数里,风浪捲聚。宝命火箭环射,烟焰旋起,延烧数百艘,斩其帅完颜郑家奴,擒倪询等上于朝。上喜,书忠勇李宝四字,表其旗帜。除静海军节度使,卒。
李郁
按
《万姓统谱》:郁,字光祖,光泽人,少从杨时学,时妻以女。绍兴初,尝被召入对便殿,既还家,筑室西山,学者号曰西山先生其卒也,朱熹志其墓,所著有
《易传》、
《参同契》、
《论孟遗稿》。
李兼
按
《宣城县志》:兼,字孟达,少能文,尝赋学士诗,杨万里见而许之,历知台州,有惠政,尝辑州先献诗,撰
《天台集》自为序,卒于官,吏民为之巷哭罢市,祠名宦。所著有
《雪岩集》,盖孝先曾孙也。见陆游
《李虞部集序》。
李孟传
按
《宋史·李光传》:孟传字文授,光幼子也。光南迁之日,才六岁。以光遗表恩,累官至太府丞。韩𠈁胄愿见之,孟传曰:行年六十,去计已决,不敢闻也。由是出知江州。以朝请大夫、直宝谟阁致仕。卒。
李椿
按
《宋史·李椿传》:椿,字寿翁,洛州永平人。父升,进士起家。靖康之难,升翼其父,以背受刃,与长子俱卒。椿年尚幼,槁殡佛寺;奉继母南走。以父泽,补迪功郎,历官至宁国军节度推官。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遣,常以自随。隆兴元年,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檄至巢,亟奏记浚曰:藩篱不固,储备不丰,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既而师出无功。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明年春,浚出视师。椿复申前说甚苦。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椿请通判廉州以归。未上,召对,知鄂州。移广西提点刑狱。召为吏部郎官,论广西盐法。除枢密院检详。迁左司,请外,除直龙图阁、湖南运副。兼请十三事,同日报可。除司农卿。兼临安府,视事三月,竟以权倖不便解去,出知婺州。除吏部侍郎,极言阍寺之盛。最后极言:当预边备。乃除集英殿修撰、知宁国府,改太平州,以敷文阁待制致仕。淳熙十年,卒。朱熹铭其墓,谓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龟,不阿主好,不诡时誉云。
李安国
按
《万姓统谱》:安国,豫章人,少颖悟,能诗,历官知建昌军,剖决精明,有两邑,赋不均,请减其多者,交讼顿息。迁知常州,条上利害,进司农卿,开无名逋十八万,省楮币百万,三年积缗钱斛米千百万,淳熙初,擢户部侍郎。
李祥
按
《宋史·李祥传》:祥,字元德,常州无锡人。隆兴元年进士,为钱塘县主簿,调濠州录事参军。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司农寺丞、枢密院编修官兼刑部郎官、大宗正丞、军器少监。言:忝朝迹八年,在外贤才不胜众,愿更出迭入由臣始。出提举淮东常平茶盐、淮西运判。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国子祭酒。丞相赵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除直龙图阁、湖南运副,言者劾罢之,致仕。卒。
李岐
按
《万姓统谱》:岐,字稚山,登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德安府应山尉,摄邑事,会岁饥,捐俸,创利民仓以赈之。典教封川郡,庠颓弊,即迁基鼎建,又增置学田,课励诸生,多所成就。继宰襄阳,以己俸代五等户输纳税役,民甚感之,通判金州,经总两司,财赋实隶焉。先是军饷支不以时,岐督趣勾办,按月请给。殿帅田世卿、郭果等分司驻劄于此,交章上荐,特差权州,兼安抚,除知南雄州,陛辞之日,郭帅在朝而奏其事,玉音奖谕曰:卿在金州,清廉有声,所宜推广,以副朕爱。养元元之意。岐到郡,首书忠廉公恕四字于州治之壁。时贫民客户以纳丁米为苦,岐悉奏免之,官至朝散大夫。
李师愈
按
《万姓统谱》:师愈,字好古,高安人。博学多闻,从刘子澄讲学庐山,朱文公高弟李野尝访师愈,有诗称之。乾道间,领乡荐,漕使举应制科,未召而卒。
李揆
按
《万姓统谱》:揆,浏阳人。乾道二年领乡荐,授宁远尉,获强盗十数,或谓曰:可用赏脱选。揆曰:杀人以阶荣显,吾不为也。后累官至中书舍人。
李舜臣
按
《宋史·李舜臣传》: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四岁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改知饶州德兴县,专尚风化。间诣学讲说,邑士皆称蜀先生,迁宗正寺主簿。尤邃于
《易》。著
《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者称之。子心传、道传、性传。以性传官二府,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李衡
按
《宋史·李衡传》: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衡拂衣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召除侍御史。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章五上,请老,以秘撰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作
《四贤诗》。衡后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踰万卷,号曰乐庵。临殁,沐浴冠栉,翛然而逝。
李蘩
按
《宋史·李蘩传》: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第进士,为隆州判官。知永康军,移利州,提点成都路刑狱。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升郎中。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名为和籴,实科籴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蘩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讫如其议,军饷坐给,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米价顿贱。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倍于常年,实由罢籴,民力稍纾,得以尽于农亩。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疾,卒。
李纯德
按
《万姓统谱》:纯德,字德,之诰之孙,光泽人。少治
《周礼》兼
《左氏春秋》,为文简古不逐时好,诸弟尝问善人之道,答曰:临事而无阴据便利之心,斯可矣。邑尝以民兵属纯德,为制战阵击刺之法,以时阅习,甚有可观。令奇其勋,欲以闻,纯德笑谢。人益高之。绍熙五年,以特奏恩将入奉廷对,先卒。朱子铭其墓,以好德有常之士称之。
李如圭
按
《尚友录》:如圭,吉水人。七岁,孝宗召问童子何业,对能诵书,既诵,无逸篇。帝大喜,授迪功郎,明日,与父谢恩,赐宴殿上,以父子不可同坐,命设珠帘隔之,宴罢,就以帘赐之。归建凌云楼,以彰君赐。后官至福建安抚使。
李直养
按
《万姓统谱》:直养,字无害,广陵人。待制正己孙,正己尝寓家海盐,淳熙中,直养为丞其县,甚著名绩。绍熙初,摄华亭,部使者以才荐,特改为海盐令,初莅县,遭大旱,直养祷之,得雨,百姓歌颂。修起学校,延教谕。朱沆为师,严督章程,诵弦相闻,置乡底堰八十馀所,及长丰闸,又自蓝田庙开浦十八里至鲍郎场,以便盐运,民被其利。
李大性
按
《宋史·李大性传》: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其先积中,尝为御史,以直言入元祐党籍,始家豫章。大性以父任入官,因参选,进
《艺祖庙谟》百篇及公私利害百疏。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进
《典故辨疑》百篇。擢大理司直,添差通判楚州,召除太府寺丞,迁大宗正丞兼仓部郎,寻改工部。孝宗崩,光宗疾,未能执丧。大性上疏言:今日之事,颠倒舛逆,金使祭奠当引见于北宫素帷,不知是时犹可以不出乎。若必待使来然后执丧,则恐贻讥中外。迁军器少监,提举浙东常平,改提刑兼知庆元府。召为吏部郎中,迁为司农卿。明年,兼户部侍郎。出知绍兴府,甫一岁,召为户部侍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𠈁胄意,出知平江,移知福州,又移知江陵,充荆湖制置使。除刑部尚书,寻迁兵部,引疾丐祠,卒于家。李氏自积中三世官于朝,父子兄弟相师友,而大性与弟大异、大东并跻同列,为名臣云。
李侨
按
《万姓统谱》:侨,临邛人。绍熙进士,时光宗不豫,久阙朝重华宫,侨初释褐,即慨然上疏,乞致仕,有曰:禄不逮养,乞将所得官资回赠二亲。冀以感动上意。朝论伟之。
李东
按
《万姓统谱》:东,字子贤,纲族孙,受学于朱熹。登绍熙进士,为庐陵簿,秩满,周必大饯以诗地跨江闽秀气兼,玉成界尺直方廉。西曹久处习凿齿,高士惟知孙子严。
李馀庆
按
《万姓统谱》:馀庆字昌宗,连江人。判秀州,境多盐盗,馀庆作华亭、海盐二监,俾业盐者岁入常缗以杜私贩,又为石堤,自平望至吴江,捍除水患,至今赖之。
李燔
按
《宋史·李燔传》: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中绍熙元年进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燔退,以弘名斋。改襄阳府教授。复往见熹,熹嘉之,凡诸生未达者先令访燔,俟有所发,乃从熹折衷。熹谓人曰:燔进学可畏,他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没,学禁严,燔率同门往会葬,视封窆,不少怵。除大理司直,辞,寻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会洞寇作乱,帅、漕议平之。燔曰:寇非吾民邪。然其如是,以有司贪刻者激之,及将校之邀功者逼成之耳。反是而行之,则皆民矣。帅、漕曰:谁可行者。燔请自往,乃分兵守险,驰辩士谕贼逆顺祸福,寇皆帖服。改通判潭州。真德秀为长沙帅,一府之事咸咨燔。不数月,辞归。是时,史弥远废皇子竑,燔以三纲所关,自是不复出。卒,赠直文华阁,谥文定。孙镳,登进士第。
李嵩
按
《尚友录》:嵩,钱塘人,李从训之养子。工画山水人物,得从训遗意,光宁理三朝画院待诏。侄永年,能世其学。
李诚之
按
《宋史·李诚之传》:诚之字茂钦,婺州东阳人。乡举第一,后入太学,选亦第一。庆元初,释褐为饶州教授。丁父母忧,庐墓终丧。起为江西转运司干办使。改通判常州,知郢州。知金人必败盟,大修边防战攻守禦之具。移知蕲州。相视城壁而增益之,备楼橹,筑军马墙,教阅厢禁民兵,激之以赏,积粟四万。嘉定十四年二月,金人犯淮南。时诚之已逾满,代者不至,欲先遣其孥归,闻难作而止。乃选丁壮分布城守,募死士迎击,遇于横槎桥,大破之。居数日,金人拥众临沙河,欲渡,又破之。明日,金兵大至,又拒退之。明日,金移兵要冲,为必渡计,蕲兵奋击,杀其酋帅,金人攻益力。未几,傅城下,围之数重,以攻具进,诚之设械禦之,夜出捣其营。料敌应变若熟知兵者,金人卒不得志。会黄州失守,并兵为一,凡十馀万。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自刭。妻许及妇若孙皆赴水死。事闻,赠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侯,立庙于蕲,赐名褒忠。
李心传
按
《宋史·李心传传》:心传,字微之,宗正寺簿舜臣之子也。庆元元年荐于乡,既下第,绝意不复应举,闭户著书。晚因崔与之、许奕、魏了翁等合荐,自制置司敦遣至阙下。为史馆校勘,赐进士出身,因言者罢,添差通判成都府。寻迁著作郎,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修
《十三朝会要》。端平三年成书。召赴阙,为工部侍郎,复以言去,奉祠。淳祐三年,卒。
李道传
按
《宋史·李道传传》: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宗正寺主簿。道传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吴曦反。曦党以曦意胁道传,道传以义折之,竟弃官归。曦平,诏以道传抗节不挠,进官二等。嘉定初,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博士,进著作郎。时薛拯、胡矩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遂求补郡,出知真州。除提举江东路茶盐公事,召入对。除兵部郎官,辞未就。监察御史李楠觇当路指意,乞授以节镇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谥文节。
李性传
按
《宋史·李性传传》:性传,字成之,宗正寺主簿舜臣之子也。嘉定四年举进士。历干办行在诸军审计事。寻为太常博士。升太常寺丞,迁起居舍人兼侍讲。迁起居郎,进礼部侍郎。以言罢。寻以宝章阁待制知饶州,改知宁国府,再知饶州,复以言罢。召为兵部侍郎,权兵部尚书,落职,提举太平兴国宫。淳祐四年,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五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十二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宝祐二年,致仕。卒。
李好义
按
《宋史·李好义传》:好义,下邽人。祖师中,积官中州团练使。父定一,兴州中军统制。好义初以准备将讨文州蕃部有功,开禧初,吴曦主师,好义为兴州正将,数请出精兵袭金人,曦畜谋,不纳。未几,关外四州俱陷,金人长驱入散关,曦以蜀叛。好义闻变亟归,与其兄谋诛之。欲立长史安丙以主事,盖曦尝授丙为丞相,而丙托疾不往,故兄弟有是谋也。既而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好义约巨源以报丙,丙大喜。好义夜飨士,麾众受甲,拜决于家庙,嘱妻马氏曰:日出无耗,当自为计。马氏叱之曰:我决不辱李家门户。马氏之母亦曰:行矣,勉之。好义喜。众皆踊跃。时伪宫门洞开,好义大呼而入。曦护卫皆弃梃而走,曦仓皇欲遁。好义呼王换斧其腰。引众拥曦首出伪宫,亟驰告丙宣诏,军民拜舞。好义请乘时取关外四州,巨源赞之,七日至西和。好义率众攻城,亲犯矢石。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欲乘胜径取秦、陇以牵制淮寇,而宣抚司令谨守故疆,不得侵越,士气皆沮。好义以中军统制知西和州,卒,赠少保,谥忠壮。
李宗勉
按
《宋史·李宗勉传》:宗勉,字彊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进士。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阁。绍定元年,迁著作郎。明年,兼权兵部郎官。端平元年,进直宝章阁,改尚左郎官。进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未几,进签书。进参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守法度,抑侥倖,召用老成,尤乐闻谠言。赵汝腾尝以宗勉为公清之相。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谥文清。
李信甫
按
《万姓统谱》:信甫,南剑人,侗之子。举进士,历监察御史,出知衢州,善政善教,不忝家学,擢广东江东宪,以特立不容于朝,罢去。
李珫
按
《万姓统谱》:珫,字粹之,建宁人。学行为乡闾所推重,同邑谢皓、谢黻皆受业其门,叶祖洽,暨乡人,列于朝者,以八行荐,未受而卒,有诗集行于世。
李大训
按
《万姓统谱》:大训,字君序,闽县人。父士龙,仕至奉直大夫、直秘阁,以老居里中,后生考德问业者,士龙应之无倦色。大训初为庐陵丞,历安远、龙泉二县,在倥偬中力于事功,再知归善县,则以安静修礼教为务,所至称廉,勤整办,论者谓其儒而不腐,吏而不俗云。
李吴贞
按
《合肥县志》:吴贞,年九岁,母孙氏病产后患重,吴贞刲左股肉煮粥,母食之,稍愈,兄曾贞亦刲右股,母遂全愈。
李用
按
《万姓统谱》:用,东莞人。少孤,事母孝,弃举业,究周程之学,著
《论语解》以荐,授校书郎,不就。咸淳间,祠于学。
李樗
按
《万姓统谱》:樗,字若林,闽县人。与林之奇俱受业于吕本中,后领乡贡,有
《注毛诗解》,黄干尝称之曰:吾乡之士,以文辞行义为学者,宗师则若林,其杰然者也,其学以孝弟忠信,穷经博古,为主及门之士,亦往往浑厚质实,志尚修洁。樗自号迂斋学者,因称为迂斋先生。
李壁
按
《万姓统谱》:壁,焘第三子。日诵万馀言,举进士,为正字。宁宗时,累官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后谪抚州,又起知遂宁府,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谥文懿,壁文学,德望轰震一时。所著有
《雁湖集》、
《涓尘》。绍兴中,奏议内外制,临汝閒书共数百卷。
李𡌴
按
《万姓统谱》:𡌴,焘第四子。举进士,入为馆职,文声赫然,班对备陈忠谠,为沿江制置副使,开阃于鄂,甚得江汉之心。入为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卒,谥文肃。所著有
《悦斋集》。
李阅祖
按
《尚友录》:阅祖,字守约,光泽人,父吕,号澹轩,与朱熹为友,阅祖笃志精思,熹留之家塾,命三子从事,为编
《中庸》或问辑要,登嘉定进士,为临桂主簿,仲弟相祖,用心精切,编书说三十馀卷,季弟壮祖,举进士,为闽清尉,真德秀荐之,称其为人物典型。
李义山
按
《万姓统谱》:义山,嘉鱼人。读书一过能解大义,师事朱仲晦、张敬夫。嘉定中进士,淳祐中,任枢密院编修,累官金部郎中。仲晦称其行美如瑜,节介如石,后赐爵中大夫。
李鸣复
按
《宋史·李鸣复传》:鸣复,字成叔,泸州人。嘉定二年进士。历官权发遣金州兼干办安抚司公事。制置使郑损荐于朝。授司农丞,拜侍御史兼侍讲。权工部尚书兼权吏部,签书枢密院事。端平三年,拜参知政事。明年,知枢密院事,加资政殿大学士。淳祐四年,复为参知政事。未几,出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寻予祠,罢宫观,后卒于嘉兴。
李韶
按
《宋史·李韶传》:韶,字元善,弥逊之曾孙也。父文饶,为台州司理参军。韶嘉定四年,与其兄宁同举进士。调南雄州教授,迁太学博士。上封事谏济王竑狱,且以书晓弥远,言甚恳到。丐外,添差通判泉州。改知道州。绍定四年,应诏言事。入为国子监丞,迁尚左郎官。未几,拜右正言。奏乞以国事、边防专委丞相郑清之、乔行简。又论史嵩之、王遂和战异议,迄无成功。不报。乞解言职,拜殿中侍御史。时魏了翁罢督予祠,韶讼之。又劾奏陈洵。益女冠吴知古。帝怒,韶还笏殿陛乞归。会祀明堂,雷电,免二相,韶迁起居舍人。应诏上封事,几数千言。帝谕左右曰:李韶真有爱朕忧国之心。累疏乞补外,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嘉熙五年,改礼部侍郎,辞,诏不允,令所在州军护遣至阙。嵩之遣人谓韶曰:毋言济邸、宫媪、国本。韶不答。是时,杜范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李、杜。淳祐二年,三上疏乞归。入见。擢翰林学士兼知制诰、兼侍读。嵩之服除,有乡用之意,章琰、李昴英、黄师雍论列甚峻,诏落职予祠。韶同从官抗疏,争之甚力。未几,琰、昴英他有所论列,并罢言职。韶复上疏留之。七年,韶十上疏丐去,以端明殿学士提举玉隆宫。十一年,卒。
李知孝
按
《宋史·李知孝传》:知孝,字孝章,参知政事光之孙。嘉定四年进士。尝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拜监察御史,上疏。阴诋真德秀等。又奏洪咨夔镌三秩。拜右正言。又奏张忠恕落职、镌秩、罢郡。知孝拜殿中侍御史,升侍御史。绍定元年,迁右司谏,进右谏议大夫。五年,迁工部尚书兼侍读。越月,进兵部。明年,理宗亲政,以宝谟阁学士出知宁国。端平初,监察御史洪咨夔、权直舍人院吴泳交章论駮,镌秩罢祠,继送婺州居住,徙瑞州。知孝起自名家,苟于仕进,排斥诸贤殆尽,世指知孝梁成大、莫泽为三凶。卒以贬死,天下快之。
李方子
按
《宋史·李方子传》:方子字公晦,昭武人。博学能文,端谨纯笃。嘉定七年,廷对擢第三,调泉州观察推官。适真德秀为守,以师友礼之,郡政大小咸资焉。故事,秩满必先通书庙堂乃除,方子曰:以书通,是求也。时丞相史弥远闻之怒,踰年始除国子录。无何,将选入宫僚,而方子不少贬以求合。弥远使台臣劾罢之。方子既归,学者毕集。尝语人曰:吾于问学虽未能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其亡也,天子闵之,与一子官。
李大同
按
《宋史·李大同传》:大同,字从仲,婺州东阳人。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右正言兼侍讲。疏言:赵、冀分野,乃有荧惑犯填星之变,则我师之出,岂无当长虑而却顾者。臣愿陛下一语一事,必求有以格天心而弭灾变。迁太常少卿,选吏部侍郎,进工部尚书,以宝谟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后卒于家。
李全
按
《宋史·李全传》:全,潍州北海农家子,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初,元兵破中都,金主窜汴。杨安儿起,掠莒、密,金完颜霆斩安儿。安儿妹四娘子狡悍善骑射,称曰姑姑,众尚万馀,掠食至磨旗山,全以其众附,通焉,遂嫁之,时高忠皎集忠义民兵。李全附忠皎,合兵攻剋海州。嘉定十二年,援盱眙,遇金人于嘉山,战捷,杀金数将。全进达州刺史,妻杨氏封令人。十四年,金人陷蕲州,扈再兴、赵范及其弟葵邀击于天长。全随行袭金人后,进承宣使。十六年,许国自武阶换朝议大夫、淮东安抚制置使,之镇,杨氏郊迓,国辞不见,惭以归。国既视事。全自山东致书于国,国曲加劳接。及庭见,国端坐纳全拜,不为止。全怒,往青州。杨氏及军校留者恐其图己,内自为备。宝庆元年,全图国,遣刘庆福还楚城,使为乱,国走。悉害其家,国缢于途。史弥远惧激他变,以徐晞稷尝倅楚州,得全欢心,乃授淮东制置使,令屈意抚全。二年春,赵范奉祠,林珙知扬州、权提点刑狱。全北剽山东,元兵攻青州,全大小百战,终不利,乃降元。元兵入青州,授全山东行省,求南归。绍定元年,全厚募人为兵,不限南北,宋军多亡应之。三年,全将水陆数万径捣盐城,据之,退守泰州,悉出众宜陵,至湾头立砦,据连河之冲。使胡义将先锋驻平山堂,赵范、赵葵挥步骑大战,贼败走,全陷淖不能拔,群卒碎其尸。杨氏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今事势已去,撑拄不行。绝淮而去,淮安遂平。杨氏窜归山东,又数年而后毙。全子璮。
李昴英
按
《万姓统谱》:昴英,番禺人。宝庆初举进士,累官右正言。时赵与𥲅知临安府,罔利奉上,昴英劾其聚敛害民,理宗难之,至牵裾力谏,又劾中官董宋臣,与之俱罢,仕终吏部侍郎,谥忠简。
李丑父
按
《万姓统谱》:丑父,字良翁,先名纲,字汝砺,德昭从曾孙。父宗之,通判邵武军,以文名。诸史百家,口答疑问,人以书厨目之。丑父幼颖悟,读书迎目而解,出语辄惊人,刘克庄、王迈、方大琮见,大奇之,端平二年擢第,调邵武司户参军,历浙西节制司准遣,郑清之当国,除刑工架阁,充省试检点官,迁太学正,沂王府教授,以台谏疏荐,添差淮浙发运司干官。贾似道时制置两淮,荐之添差,通判福州,除太学博士,迁诸王宫教授,丁大全当轴,丑父忤其意,遂罢,予祠,复迁著作郎,权礼部郎中,丑父笃实清修,温良和易,胸次洒然,与人无新故,一语必用情。所得禄赐,仅自给,而铢积其馀为义廪,与弟侄。其诗文温润清新,有集藏于家。
李伯玉
按
《宋史·李伯玉传》:伯玉,字纯甫,饶州馀干人。端平二年,进士第二。初名诚,以犯理宗潜讳更今名。授观察推官。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考功郎官。引故事弹台臣萧泰来,迁著作郎。帝怒,降两官罢叙。复知邵武军,改湖北提点刑狱,移福建。召赴经筵,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起居郎、工部侍郎。度宗即位,兼侍讲,权礼部侍郎,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贾似道尝集百官议事,忽厉声曰:诸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众莫敢应,伯玉答曰:伯玉殿试第二名,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似道虽改容而有怒色。既退,即治归。以显文阁待制知隆兴府。召入觐,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似道益专国柄,帝以伯玉旧学,进之卧内,相对泣下,欲用以参大政,似道益忌之,而伯玉寻病卒。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采,大较似之。所著有
《斛峰集》。
李庭芝
按
《宋史·李庭芝传》:庭芝,字祥甫。其先汴人,十二世同居,号义门李氏,后徙随之应山县。金亡,襄、汉被兵,又徙随。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旻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旻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千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见其魁伟,顾诸子曰:李生,名位当过我。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庭芝至,训农治兵。期年,民皆知战,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夔帅下其法于所部行之。淳祐初,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贾似道镇荆湖,起为制置司参议。开庆元年,权扬州,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德祐元年,似道兵溃芜湖,沿江诸郡或降或遁,无一人能守者。庭芝率所部郡县城守。时出金帛牛酒燕犒将士,人人为之死𩰚,朝廷加庭芝参知政事。阿朮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与姜才出兵夺两宫,不克,复闭城守。阿朮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斩之,焚诏陴上。庭芝括民间粟以给兵,粟尽,令官人出粟,人尽,令将校出粟,杂牛皮、曲糵以给之。兵有烹子而食者,犹日出苦战。七月,阿朮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召庭芝,庭芝以
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朮追围之。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斩之,扬民皆泣下。
李曾伯
按
《宋史·李曾伯传》:曾伯,字长孺,覃怀人,后居嘉兴。历官至淮东制置使兼淮西,诏军事便宜行之。曾伯疏奏三事:答天心,重地势,协人谋。又条上:淮面舟师之所当戒,湖面险阻之所当治。加宝章阁直学士,进权兵部尚书。淳祐六年,加焕章阁学士,言者相继论罢。九年,以旧职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陈守边之宜五事。进徽猷阁学士、知江陵府,兼湖广总领。进资政殿学士。寻授四川宣抚使。召赴阙,加大学士,知福州。辞免,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为湖南安抚大使。开庆元年,进观文殿学士,以谏议大夫沈炎等论罢。曾伯初与贾似道俱为阃帅,边境之事,知无不言。似道卒嫉之,使不竟其用云。
李春叟
按
《广东通志》:春叟,字子先,东莞人。少颖悟,宝祐己未试入选,授惠州司户,有贤能声,景定间,广东提刑杨允恭荐之,除肇庆府司理,尝辨冤狱,当路不从,即投告身请归,事竟白。元兵至广,欲剿东莞,春叟扁舟往谒其帅,以死争,遂已邑人德之,绘像祀焉。年八十卒。诸子多文艺可观。
李成大
按
《宋史·李成大传》:成大,字实夫,南康军建昌人,文定公迪之从子也。宝祐四年进士。德祐初,知金坛县。北兵至,率民巷战,不胜。吏民挟成大降,乃潜与胡用存谋复金坛,事泄系狱,搒掠不屈,杀其二子以惧之,终不屈,笑曰:子为父死,臣为君死。卒杀之。事闻,赠朝散大夫、直秘阁,谥忠节。
李芾
按
《宋史·李芾传》: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中徙汴。曾祖椿徙家衡州,遂为衡人。芾生而聪警,少自树立。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振荒,有名。摄祁阳县,县大治,历知永州,有惠政。知温州。州多盗,芾至盗息,移浙西,浙西盗亦骇散。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贾似道诬以赃罪,罢之。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至潭,潭兵调且尽。召募不满三千人,大元军围城,芾与诸将分地而守,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十二月,城围益急。芾召帐下沈忠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潭民闻之,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事闻,赠端明殿大学士,谥忠节。芾初至潭,遣其子裕孙出,曰:存汝以奉祀也。其孙辅叔时亦亲迎于温,皆得不死。二王悉诏入闽官之。
李梓发
按
《万姓统谱》:梓发,上犹人。元至元丙子,塔出元帅次犹,梓发等不肯投拜塔出元帅,围城七旬,弗克,退师。己卯,贾参政复至,不降,邑士黄桂发、才英逆知屠城,忘命入城,拟救父母,中道获于贾参政,以实告之,参政曰:汝可将省榜入城招降,不惟汝父母可安,合城俱安。桂发等入城,为梓发所杀,卒至屠城。梓发率民兵巷战,势穷力屈,回家以酒肉酌别老幼,令健卒自杀,由幼而老四十七口。梓发与子举火自焚而死。
李肖龙
按
《广东通志》:肖龙,字叔膺,增城人。登咸淳进士,调赣州司户,改循州兴宁簿,摄长乐事。县多豪强,小民受侵,相率为盗,于是首严其罚,立团堡法,使部民各自为兵,故人多相识,无敢为盗者。又禁邪巫,正婚姻,兴学校,课农桑,四境晏然。累迁朝请大夫,致仕,尝撰
《易传》,编
《五教书》传于世。
李权
按
《浙江通志》:权,钱塘人,师法梁楷。咸淳间,画院待诏。
李誉
按
《万姓统谱》:誉,字遁道,与黄植同榜进士,官至广西灵川县令。时多峒苗,誉至,以德化之。三年,民皆谢刀剑,务农桑,当道劳之,曰:此古之龚黄也。灵川至今赖焉。
李谦
按
《万姓统谱》:谦,字和卿,朴从孙。父珙,行义修洁,经典该通,号养素处士。谦咸淳间举进士,为安福县尉,获盗不受赏,后为浙东提举,值岁饥,赈济活人甚多,官至左司郎中。
李学逊
按
《尚友录》:学逊,纲九世孙。博学洽闻,善天文,尤邃于易,为文典雅,人有得其片言只字者,宝而藏之。所著有
《易精》、
《中星仪象》等图。
李如雷
按
《尚友录》:如雷,临武人,别号月溪逸士。宋祚移,遂隐居。力学平生,所为诗文甚富,独耻学举子业,尝曰:予宋遗老也,虽未委质,而忍事异姓乎。凡所作直纪岁,不题元号。每爱月溪山水之奇,结庐于上,因以自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