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录

 袁姓部汇考
  唐书〈宰相世系表〉
  韩昌黎集〈袁氏先庙碑〉
  郑樵通志〈以字为氏〉
  廖用贤尚友录〈袁姓〉
 袁姓部列传一
  周
  袁侨
  汉
  袁哙       袁盎
  袁种       袁良
  袁圣
  后汉
  袁安       袁京
  袁敞       袁彭
  袁汤       袁盱
  袁成       袁逄
  袁隗       袁著
  袁贺       袁闳
  袁忠       袁弘
  袁基       袁遗
  袁绍       袁术
  袁秘       袁滂
  袁谭       袁熙
  袁尚       袁𤣱
  魏
  袁涣       袁霸
  袁徽       袁敏
  袁侃       袁宇
  袁奥
  晋
  袁准       袁甫
  袁毅       袁羊
  袁冲       袁瑰
  袁猷       袁耽
  袁乔       袁质
  袁方平      袁宏
  袁山松
  宋
  袁湛       袁豹
  袁洵       袁淑
  袁顗       袁觊
  袁粲
  南齐
  袁彖       袁炳
  袁廓之
  梁
  袁昂       袁峻
  袁君正
  陈
  袁敬       袁泌
  袁枢       袁宪

氏族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袁姓部汇考

《唐书》《宰相世系表》

袁氏出自妫,姓陈。胡公满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惛,惛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顺,顺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仲尔金父,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奔郑。秦末,裔孙告辟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九世孙。袁生生元孙干,封贵乡侯,复居陈郡阳夏,八世孙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汉司徒安,字邵公,三子赏、京、敞,京,蜀郡太守。二子彭、汤,汤字仲河。太尉安国康侯三子成、逢、隗,成左中郎生绍,绍中子熙,其后世居乐陵,东光熙裔孙令喜。
璋生司徒滂,字公熙,滂生涣,字曜卿,魏御史大夫,四子侃、寓、奥、准,准字孝尼,晋给事中,生冲,字景元,光禄勋生耽,字彦道,历阳太守。耽生质,字道和,东阳太守。二子湛、豹,豹字士蔚,丹阳尹。二子洵、淑,洵宋吴郡太守。谥曰:贞二子顗、觊,顗字国章,未雍州都督。二子戬、昂。
河东袁氏,本出陈郡。
袁氏宰相三人恕己滋智弘

《韩昌黎集》《袁氏先庙碑》

周树舜后陈,陈公子有为大夫,食国之地,袁乡者其子孙世守不失,因自别为《袁氏春秋》世陈常压于楚与中国相加尤疏,袁氏犹班,班见可谱,常居阳夏,阳夏至晋属陈郡,故号陈郡。袁氏博士固申儒遏黄唱业于前,至司空安怀德于身,袁氏遂大显,连世有人终汉连魏晋,分仕南北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恭。
〈注〉《左传》有辕涛涂,又有袁侨汉,有辕固辕丰,又有袁安本两姓也,杜预谓袁侨涛涂四世孙欧阳集古录《汉三老袁良亦云:涛涂立姓为袁何欤。盖辕袁古字通用袁盎,又通作爰,亦非别姓明甚。

《郑樵·通志》以字为氏〈陈人字〉

袁氏亦作辕,亦作爰,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

《廖用贤·尚友录》袁姓

袁汝南,羽音陈,庄伯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又望出陈留新城,其后去车为袁,或作爰,实同出一源也。

袁姓部列传一

袁侨

《左传·襄公三年》:六月,公会单顷公及诸侯,己未,同盟于鸡泽。楚子辛为令尹,侵欲于小国,陈成公使袁侨如会,求成,晋侯使和组父告于诸侯,秋,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陈请服也。

袁哙

《史记·袁盎传》:盎兄哙任盎为中郎。〈注〉为兄所保任。

袁盎

《史记·袁盎传》:盎,楚人,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免之国,国人上书告反,徵系请室,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淮南王迁蜀盎谏上,弗听,淮南王死,盎请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孝文帝出,赵同参乘,盎伏车前,下赵同。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盎引却慎夫人坐。曰: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上说,语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盎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迁齐相。徙吴相,吴王厚遇盎。盎素不好晁错,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盎入见。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校尉以五百人围守军中。盎为吴相时,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引盎亡避乃归,报吴楚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盎为楚相。病免居家。梁王欲求为嗣,盎进说,语塞。梁王怨盎,使人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袁种

《史记·袁盎传》:盎兄子种,为常侍骑。

袁良

《后汉书·袁安传》:安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

袁圣

《汉书·王莽传》:莽立太子,置师友各四人,以博士袁圣为阿辅。

后汉

袁安

《后汉书·袁安传》:安字卲公,汝南汝阳人。初为县功曹。后举孝廉,任城令。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明年,安拜楚郡太守。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出四百馀家。岁馀,徵为河南尹。在职十年,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宪北击匈奴,安谏不听。窦宪复出屯武威。明年,北单于为耿夔所破,北地空,宪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为北单于,置中郎将领护,安乃上封事。又与宪更相难折。宪言辞骄讦,至诋毁安,安终不移。宪竟立右鹿蠡王于除鞬为单于,后遂反叛,如安策。四年春,薨。子京、敞最知名。

袁京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京,字仲誉。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初拜郎中,稍迁侍中,出为蜀郡太守。

袁敞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敞,字叔平,以父任为太子舍人。和帝时,历位将军,出为东郡太守,徵拜太仆、光禄勋。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空。明年,坐子与尚书郎张俊交通,漏泄省中语,策免。敞廉劲不阿权贵,失邓氏旨,遂自杀。

袁彭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京,京子彭,字伯楚。少传父业,历广汉、南阳太守。顺帝初,为光禄勋。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尚书胡广等追表其有清洁之美,比前朝贡禹、第五伦。求蒙显赠,当时皆嗟叹之。

袁汤

《后汉书·袁安传》:彭弟汤,字仲河,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多历显位。桓帝初为司空,以豫议定策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累迁司徙、太尉,以灾异策免。卒,谥曰康侯。

袁盱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敞,敞子盱,后至光禄勋。时大将军梁冀擅朝,内外莫不阿附,唯盱与廷尉邯郸义正身自守。及桓帝诛冀,使盱持节收其印绶。

袁成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京,京子汤,汤长子成,左中郎。早卒。
袁逢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京,京子汤,封安国亭侯。次子逢嗣。逢字周阳,以累世三公子,宽厚笃信,著称于时。灵帝立,逢以太仆豫议,增封三百户。后为司空,卒于执金吾。谥曰宣文。

袁隗

《后汉书·袁安传》:逢弟隗,少历显官,先逢为三公。时中常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于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推崇以为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献帝初,隗为太傅。董卓忿绍、术背己,遂诛隗。

袁著

《后汉书·梁冀传》:汝南袁著,年十九,见冀凶纵,不胜其愤,乃诣阙上书,冀闻而密遣掩捕著。著变易姓名,后托病伪死,结蒲为人,市棺殡送。冀廉知其诈,阴求得,笞杀之。

袁贺

《后汉书·袁安传》:安元孙闳,闳父贺,为彭城相。〈注〉贺字元服。祖父京,为侍中。安帝始加元服,百僚会贺,临庄垂出而孙适生,喜其嘉会,因名字焉。

袁闳

《后汉书·袁安传》:安元孙闳,字夏甫。少励操行,苦身修节。父贺,为彭城相。闳往省谒,变姓名,徒行无旅。既至府门,吏不为通,会阿母出,见闳入白夫人,乃密呼见。既而辞去,郡界无知者。及贺卒郡,闳迎丧,不受赙赗,缞绖扶柩,冒犯寒露,体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服阕,累徵聘举召,皆不应。居处侧陋,以耕学为业。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相约不入其闾,乡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年五十七,卒。

袁忠

《后汉书·袁安传》:安元孙忠,字正甫,与同郡范滂为友,俱證党事得释。初平中,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及天下大乱,忠弃官客会稽上虞。后孙策破会稽,忠等浮海南投交阯。献帝都许,徵为卫尉,未到,卒。

袁弘

《后汉书·袁安传》:安元孙弘,节操皆亚于闳。弘字卲甫,耻其门族贵埶,乃变姓名,徒步从师,不应徵辟。

袁基

《后汉书·袁安传》:安子京,京子汤,汤子逢,逢子基,位至太仆,为董卓诛。

袁遗

《三国志注》:袁遗字伯业,绍从兄也,为长安令。河间张起尝荐遗于太尉朱隽,称有冠世之德,干时之量。

袁绍

《后汉书·袁绍传》: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徒汤之孙,壮健好交结,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徙居洛阳。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辟大将军何进掾,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为佐军校尉。灵帝崩,绍劝何进徵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宦官,转司隶校尉,及卓议欲废立。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董卓购募求绍。周珌、伍琼为绍说卓,卓乃遣授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初平元年,绍遂以勃海起兵,讨卓。自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韩馥见人情归绍,举冀州以让绍,绍遂领冀州牧。兴平二年,拜绍右将军。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都许。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四年,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逄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五年,进军攻许。先遣颜良攻曹操别将刘延于白马,绍自引兵至黎阳。曹操击颜良斩之。绍乃度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曹操又击破之,斩文丑。再战而禽二将,绍军中大震。操还屯官度,绍进保阳武。相持百馀日,绍军大溃,绍与八百骑度河,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至帐下,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令焉。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夏,薨。

袁术

《后汉书·袁术传》: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侠气闻。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时董卓将欲废立,以术为后将军。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刘表上术为南阳太守。术从兄绍议欲立刘虞为帝,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乃各外交党援,以相图谋,术结公孙瓒,而绍连刘表。豪杰多附于绍,术怒与公孙瓒书,云绍非袁氏子,绍闻大怒。初平三年,术遣孙坚击刘表于襄阳,坚战死。公孙瓒使刘备与术合谋共逼绍,绍与曹操会击,皆破之。四年,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贼及匈奴于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术退保雍丘,又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初,术在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而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恣无厌,百姓患之。又少见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僭逆之谋。建安二年,僭号,自称仲家,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并为子聘布女。布执术使送许。术大怒,遣其将张勋、桥蕤攻布,大败而还。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曹操乃自征之。术闻大骇,即走渡淮,留张勋、桥蕤于蕲阳,以拒操。击破斩蕤,而勋退走。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术不能自立。四年夏,乃烧宫室,奔其部曲陈简、雷薄于灊山。复为简等所拒,遂大困穷,归帝号于绍。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六月,至江亭。坐箦床而叹曰:袁术乃至是乎。因愤慨结病,欧血死,子曜仕吴为郎中。

袁秘

《后汉书·袁安传》:安元孙忠,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从太守赵谦击之,军败,秘以身捍刃,死于陈,谦以得免。〈注〉秘字永宁。

袁滂

《魏志·袁涣传》:涣父滂,为汉司徒。〈注〉滂字公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

袁谭

《后汉书·袁绍传》:绍子谭,字显思。绍以继兄后,出为青州刺史。建安七年,绍薨。未及定嗣,逄纪、审配矫绍遗命,奉尚为嗣。谭自称车骑将军,出军黎阳。曹操度河攻谭,谭告急于尚,尚自将助谭,谭与操相拒于黎阳。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战城下,谭、尚败退,还邺。操进军,尚逆击破操,操军还许,郭图、辛评搆谭攻尚,战于外门。谭败,引兵还南皮。尚复自将攻谭,谭战大败,婴城固守。尚围之急,谭奔平原,而遣辛毗诣曹操请救。刘表以书谏谭,尚并不从。曹操救谭,至黎阳,尚乃释平原还邺。九年三月,尚复攻谭于平原。曹操因此攻邺。十二月,曹操讨谭,军其门。谭夜遁走南皮,临清河而屯。明年正月,急攻之。谭欲出战,军未合而破。谭被发驱驰,追者意非恒人,趋奔之。谭墯马,顾曰:咄,儿过我,我能富贵汝。言未绝口,头已断地。

袁熙

《后汉书·袁绍传》:绍子熙,字显雍,出为幽州刺史。建安十二年,奔公孙康于辽东,康禽斩之。

袁尚

《后汉书·袁绍传》:绍子尚,字显甫。绍后妻刘有宠,而偏爱尚,数称于绍,欲以传嗣。建安七年,绍薨,逄纪、审配遂矫绍遗命奉尚。曹操攻谭,谭告急于尚,尚自将助谭。明年,逆击破操,操军还许。郭图、辛评搆谭攻尚,战于外门。谭败,还南皮。尚复自将攻谭,谭战大败,婴城固守。尚围之急,谭奔平原,刘表以书谏谭,尚不从。曹操救谭,至黎阳,尚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畔归曹氏。九年三月,尚使审配守邺,复攻谭于平原。曹操因进攻邺,凿堑围城,引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尚闻邺急,将军万馀人还救城,操逆击破之。尚走依曲漳为营,操复围之,未合,尚惧,求降,不听。尚还走蓝口,操复进,急围之。尚将马延等临阵降,众大溃,尚奔中山,城中崩沮,审配兄子荣开门内操兵,谭复攻尚于中山。尚败,走故安从熙。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桓。十二年,曹操征辽西,击乌桓。尚、熙与乌桓逆操军,战败走,乃与亲兵数千人奔公孙康于辽东。尚有勇力,先与熙谋曰:今到辽东,康必见我,我独为兄手击之,且据其郡,犹可以自广也。康亦心规取尚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熙疑不欲进,尚强之,遂与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坐于冻地。尚谓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康曰: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遂斩首送之。

袁𤣱

《尚友录》:𤣱,阳羡令,造长桥以利涉。𤣱生有神异,能逆知水旱。无疾而卒,邑人至今祀之。

袁涣

《魏志·袁涣传》: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彊之,不许。布破,涣得归太祖。太祖拜为沛南部都尉。迁为梁相。以病去官。后徵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时人服其清。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居官数年卒。

袁霸

《魏志·袁涣传》:涣从弟霸,公恪有功干,魏初为大司农,知名于时。子亮贞固有学行,位至河南尹、尚书。

袁徽

《魏志·袁涣传》:涣从弟徽,以儒素称。遭天下乱,避难交州。司徒辟,不至。

袁敏

《魏志·袁涣传》:涣从弟敏,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

袁侃

《袁氏世纪》:涣子侃,字公然,论议清当,柔而不犯,善与人交。历位黄门、选部郎,号为清平。稍迁至尚书,早卒。

袁宇

《袁氏世纪》:涣子宇,字宣厚,精辩有机理,好道家之言,少被病,未官而卒。

袁奥

《袁氏世纪》:涣子奥,字公荣,行足以厉俗,言约而理当,终于光禄勋。

袁准

《晋书·袁瑰传》:瑰从祖准,字孝尼,以儒学知名,注丧服经。官至给事中。

袁甫

《晋书·袁甫传》:淮南袁甫字公冑,好学,以词辩称。尝诣中领军何勖,自言能为剧县。勖善之,除松滋令。转淮南国大农、郎中令。年八十馀,卒于家。

袁毅

《晋书·王恂传》:恂在朝忠正。鬲令袁毅尝馈以骏马,恂不受。及毅败,受货者皆被废黜焉。

袁羊

《晋书·刘惔传》:惔少清远,有标奇,论者比之袁羊。惔喜,告其母,母曰:此非汝比,勿受之。

袁冲

《晋书·袁瑰传》:瑰从祖准,准子冲,字景元,光禄勋。

袁瑰

《晋书·袁瑰传》:瑰字山甫,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涣之曾孙也。祖、父并早卒。瑰与弟猷欲奉母避乱,求为江淮间县,拜吕令,转江都,因南渡。元帝以为丹阳令。中兴建,拜奉朝请,迁治书御史。寻除庐江太守。大将军王敦引为咨议参军。俄为临川太守。敦平,为镇南将军卞敦军司。寻自解还都,游于会稽。苏峻之难,与王舒共起义军,以功封长合乡侯,徵补散骑常侍,徙大司农。寻除国子祭酒。顷之,加散骑常侍。以年在悬车,上疏告老,寻卒。追赠光禄大夫,谥曰恭。子乔嗣。

袁猷

《晋书·袁瑰传》:瑰弟猷,字申甫,少与瑰齐名。代瑰为吕令,复相继为江都,由是俱渡江。瑰为丹阳,猷为武康,兄弟列宰名邑,论者美之。历位侍中、卫尉卿。

袁耽

《晋书·袁瑰传》:瑰从祖准,准子冲,冲子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苏峻之役,王导引为参军。峻平,封秭归男,拜建威将军、历阳太守。咸康初,石季龙游骑十馀匹至历阳,耽上列不言骑少,王导请自讨之。既而贼骑不多,又已退散,导止不行。朝廷以耽失于轻妄,黜之。寻复为导从事中郎,卒,时年二十五。

袁乔

《晋书·袁瑰传》:瑰子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除司徒左西属,不就,拜尚书郎。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迁安西咨议参军、长沙相,不拜。寻督沔中诸戍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温,温从之,使乔以江夏相领二千人为军锋,与贼大战,前锋失利,矢及马首,左右失色。乔麾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长驱至成都。李势既降。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寻卒,年三十六。追赠益州刺史,谥曰简。

袁质

《晋书·袁瑰传》:瑰从祖准,准子冲,冲子耽,耽子质,字道和。自涣至质五世,并以道素继业。及质,又以孝行称。官历琅邪内史、东阳太守。

袁方平

《晋书·袁瑰传》:瑰子乔,乔子方平,以轨素自立,辟大司马掾,历义兴、琅邪太守。

袁宏

《晋书·袁宏传》: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公勋绩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后为三国名臣颂。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性彊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宏心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太元初,卒,年四十九。三子:长超子,次成子,次明子。明子有父风,最知名,官至临贺太守。

袁山松

《晋书·袁瑰传》:瑰子乔,乔子方平,方平子山松,少有才名,博学有文章,著后汉书百篇。衿情秀远,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山松历显位,为吴郡太守。孙恩作乱,山松守沪渎,城城陷被害。

袁湛

《宋书·袁湛传》:湛,字士深,陈郡阳夏人。少为从外祖谢安所知,初为卫军行参军,员外散骑,通直正员郎,中军功曹,桓元太尉奉军事。入为中书黄门侍郎,出补桓修抚军长史。义旗建,高祖以为镇军咨议参军。明年,转尚书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侍中。以从征功,封晋宁县五等男。出为高祖太尉长史,迁左民尚书,徙掌吏部。出为吴兴太守,莅政和理,为吏民所称。入补中书令,又出为吴国内史。义熙十二年,转尚书右仆射、本州大中正。时高祖北伐,湛兼太尉,与兼司空、散骑常侍、尚书范泰奉九命礼物,拜授高祖。高祖冲让,湛等随军至洛阳,住柏谷坞。泰议受使未毕,不拜晋帝陵,湛独至五陵致敬,时人美之。十四年,卒官,时年四十。谥曰敬公。子淳。

袁豹

《宋书·袁湛传》:湛弟豹,字士蔚,亦为谢安所知,好学博闻,多览典籍。初为著作佐郎,卫军桓谦记室参军。大将军武陵王遵承制,复为记室参军。其年,丹阳尹孟昶以为建威司马。岁馀,转司徒左西属,迁刘毅抚军咨议参军,领记室。豹善言雅俗,每商较古今,兼以诵咏,听者忘疲。寻转抚军司马,迁御史中丞。孟昶卒,豹代为丹阳尹。义熙七年,坐使徙上钱,降为太尉咨议参军,仍转长史。高祖遣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使豹为檄文。九年,卒官。时年四十一。次年,以参伐蜀之谋,追封南昌县五等子。

袁洵

《宋书·袁湛传》:湛弟豹,豹子洵,元嘉中,历显官,庐陵王绍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年少未亲政,洵为长史、浔阳太守,行府州事。元嘉末,为吴郡太守。元凶弑立,加洵建威将军,置佐史。会安东将军随王诞起义,檄洵为前锋,加辅国将军。事平,顷之卒,追赠征卤将军,谥曰贞子。

袁淑

《宋书·袁淑传》:淑,字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彭城王义康命为军咨祭酒,以久疾免官。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迁太子洗马,以脚疾不拜。卫军临川王义庆雅好文章,请为咨议参军。顷之,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省内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勠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斌惧,乃曰:臣当竭身奉令。淑叱之,劭愈怒,至四更将出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世祖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子几、敱、棱、凝、摽。敱,世祖步兵校尉。凝,太宗世御史中丞,出为晋陵太守。太宗初与四方国反,兵败归降,以补刘湛冠军府主簿。淑诸子并早卒。

袁顗

《宋书·袁顗传》:顗,字景章,陈郡阳夏人,太尉淑兄子也。初为豫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补始兴王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绍南中郎主簿,世祖征卤、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官郎,江夏王义恭骠骑记室参军,汝阴王文学,太子洗马。时顗父为吴郡,顗随父在官。值元凶弑立,安东将军随王诞举兵入讨,板顗为咨议参军。事宁,除正员郎,晋陵太守。遭父忧,服阕,为中书侍郎,又除晋陵太守,袭南昌县五等子。大明二年,除东海王袆平南司马、寻阳太守,行江州事。复为义阳王昶前军司马,昶寻罢府,司马职解,加宁朔将军,改太守为内史。复为寻阳王子房冠军司马,行淮南、宣城二郡事。五年,召为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领本州大中正。七年,迁侍中。明年,除晋安王子勋镇军长史、襄阳太守,加辅国将军。未行,复为永嘉王子仁左军长史、广陵太守。未拜,复为侍中,领前军将军。大明末,新安王子鸾以母嬖有盛宠,太子在东宫多过失,上微有废太子立子鸾之意,顗盛称太子好学,由是前废帝深感顗。景和元年,诛群公,欲引进顗,任以朝政,迁为吏部尚书。封新隆县子。俄而意趣乖异,宠待颇衰。始令顗参知选事,寻复反以为罪,使有司纠奏,坐白衣领职。从幸湖熟,往反数日,不被唤召。顗虑及祸,诡辞求出,乃除建安王休仁安西长史、襄阳太守,加冠军将军。休仁不行,即以顗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顗与邓琬款狎有异志。既至襄阳,便与刘胡缮修兵械,纂集士卒。会太宗定大事,进顗号右将军。以荆州典签邵宰乘驿还江陵,道由襄阳。顗反意已定。诈云被太皇太后令,使其起兵。便建牙驰檄,奉表劝晋安王子勋即大位,与琬书,使勿解甲。子勋即位,进顗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子勋徵顗下寻阳。时刘胡屯鹊尾,久不决。泰始二年夏,加顗都督征讨诸军事,来入鹊尾。顗本无将略,性又怯挠,在军中未尝戎服,语不及战陈,唯赋诗谈义而已。不能抚接诸将,刘胡每论事,酬对甚简,由此大失人情。及刘胡叛走,不告顗,顗至夜方知,大怒,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因又遁走。至鹊头,与戍主薛伯珍及其所领数千人步取青林,欲向寻阳。叱左右索节,无应者,伯珍乃斩顗首诣钱溪马军主襄阳俞湛之。湛之因斩伯珍,并送首以为己功。顗死时年四十七。顗子戬为伪黄门侍郎,加辅国将军,戍盆城。寻阳败,戬弃城走,讨禽伏诛。

袁觊

《宋书·袁湛传》:湛弟豹,豹子洵,洵子觊,好学善属文,有清誉于世。官至司徒从事中郎、武陵内史,蚤卒。

袁粲

《宋书·袁粲传》: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太尉淑兄子也。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悯孙。少好学,有清才。蚤以操立志行见知。初为扬州从事,世祖安北、镇军、北中郎行参军,侍中郎主簿。世祖伐逆,转记室参军。及即位,除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孝建元年,世祖率群臣并于中兴寺八关斋,中食竟,悯孙别与黄门郎张淹更进鱼肉食。尚书令何尚之,密以白世祖,世祖使御史中丞王谦之纠奏,并免官。二年,起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出为辅国将军、西阳王子尚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行兖州事。仍为永嘉王子仁冠军长史。大明元年,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封兴平县子。三年,坐纳山阴民丁彖文货,举为会稽郡孝廉,免官。寻为西阳王子尚抚军长史,又为中庶子,领左军将军。四年,出补豫章太守。五年,复还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迁左卫将军,加给事中。七年,转吏部尚书。其年,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悯孙劝颜师伯酒;师伯不饮,悯孙因相裁辱。师伯见宠于上,上常嫌悯孙以寒素陵之,因此发怒,出为海陵太守。前废帝即位,复为吏部尚书。永光元年,徙右卫将军,加给事中。景和元年,复入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悯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慕荀奉倩之为人,白世祖,求改名为粲,不许。至是言于太宗,乃改为粲,字景倩焉。二年,迁领军将军,徙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固辞不受。三年,转尚书仆射,寻领吏部。五年,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六年,徙为右仆射。七年,领太子詹事。未拜,迁尚书令。坐前选武卫将军江柳为江州刺史,柳有罪,降为守尚书令。太宗临崩,粲与褚渊、刘勔并受顾命。元徽元年,丁母忧,葬竟,摄令亲职,加卫将军,不受。敦逼备至,中使相望,粲终不受。性至孝,居丧毁甚。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事宁,授中书监,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以扬州解为府,固不肯移。三年,徙尚书令,并固辞,服终乃受。加侍中,进爵为侯,又不受。顺帝即位,迁中书监,使镇石头。时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升明元年,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齐王自诣粲,粲称疾不见。谋克日攻齐王于朝堂,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自仓门得入。时粲列兵登东门,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粲欲还赴府,既下城,列烛自照,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僧静直前斩之,父子俱殒,左右各分散。粲死时,年五十八。

南齐

袁彖

《南齐书·袁彖传》: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父觊,武陵太守。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元言。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觊临终与兄顗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服未阕,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馀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冈,身自负土。怀其父集,未尝离身。顗从叔粲、外舅蔡兴宗并器之。除安成王征卤参军,主簿,尚书殿中郎,出为庐陵内史,豫州治中,太祖太傅相国主簿,秘书丞。迁始兴王友,固辞。太祖使吏部尚书何戢宣旨令就。迁中书郎,兼太子中庶子。又以中书兼御史中丞。转黄门郎,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寻补安西咨议、南平内史。除黄门,未拜,仍转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还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出为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到郡,坐过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数日,车驾幸冶,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寻白衣行南徐州事,司徒咨议,卫军长史,迁侍中。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

袁炳

《南齐书·王智深传》:陈郡袁炳,字叔明,有文学,为袁粲所知。著《晋书》未成,卒。

袁廓之

《尚友录》:廓之字思度,阳夏人。因父死非命,终身不听音乐,布衣蔬食,足不出户,誓不臣宋。时人比之晋王裒云。颜延之每见叹曰:有子如袁廓之足矣。后仕齐为太子洗马。

袁昂

《梁书·袁昂传》:昂,字千里,陈郡阳夏人。祖洵,宋征卤将军、吴郡太守,父顗,冠军将军、雍州刺史,诛死。昂时年五岁,徙晋安。至元徽中听还。齐初,起家冠军安成王行参军,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出为安南鄱阳王长史。还为太孙中庶子。丁内忧,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俄迁御史中丞,依事劾奏,不惮权豪,当时号为正直。出为豫章内史,起建武将军、吴兴太守。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俄除给事黄门侍郎。其年迁侍中。明年,出为寻阳太守。六年,徵为吏部尚书。十五年,迁右仆射,寻为尚书令、宣惠将军。普通三年,为中书监。大通元年,进号中抚军大将军。五年,加特进。大同六年,薨。

袁峻

《梁书·袁峻传》:峻,字孝高,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涣之八世孙也。峻早孤,笃志好学,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休息。讷言语,工文辞。义师剋京邑,鄱阳王恢东镇破冈,峻随王知管记事。天监初,鄱阳国建,以峻为侍郎,从镇京口。王迁郢州,兼都曹参军。高祖雅好辞赋,时献文于南阙者相望焉,其藻丽可观,或见赏擢。六年,峻乃拟扬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赐束帛。除员外散骑侍郎,直文德学士省,抄《史记》《汉书》各为二十卷。又奉敕与陆倕各制《新阙铭》

袁君正

《梁书·袁昂传》:昂子君正,兼吏部郎,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北中郎长史、东阳太守。寻徵还都,除豫章内史,寻转吴兴太守。侯景乱,遣于子悦攻之,子悦掠夺其财物子女,感疾卒。

袁敬

《陈书·袁敬传》:敬,字子恭,陈郡阳夏人也。父昂,梁侍中司、空,谥穆公。敬纯孝有风格,幼便笃学,老而无倦。释褐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江陵沦覆,流寓岭表。高祖受禅,敬在广州,依欧阳頠。及頠卒,其子纥据州,将有异志,敬累为陈逆顺之理,言甚切至,纥终不从。高宗即位,遣章昭达率众讨纥,纥将败之时,恨不纳敬言。朝廷义之,其年徵为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骑常侍。俄转司徒左长史。寻迁左民尚书,转都官尚书,领豫州大中正。累迁太常卿、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加特进。至德三年卒,时年七十九,赠左光禄大夫,谥曰靖德。子元友嗣。

袁泌

《陈书·袁泌传》:泌,字文洋,左光禄大夫敬之弟也。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释褐员外散骑侍郎,历诸王府佐。侯景之乱,泌欲求为将。是时泌兄君正为吴郡太守,梁简文板泌为东宫领直,令召募士卒,赴援。京城陷,乃依鄱阳嗣王萧范。范卒,泌乃降景。景平,王僧辩表泌为富春太守,兼丹阳尹。贞阳侯僭位,以泌为侍中,奉使于齐。高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泌自齐从梁永嘉王萧庄达琳所。及庄僭位,以泌为侍中、丞相长史。天嘉二年,泌与琳辅庄至于栅口,琳军败,众皆奔散,唯泌独乘轻舟送庄达于北境,属庄于御史中丞刘仲威,令共入齐,然后拜辞而归,诣阙请罪,文帝深义之。寻授宁远始兴王府法曹参军,转咨议参军,除通直散骑常侍,兼侍中,领豫州大中正。聘于周,使还,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高宗入辅,以泌为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光大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曰质。

袁枢

《陈书·袁敬传》:敬兄子枢,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也。美容仪,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资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轻车河东王主簿,安前邵陵王、中军宣成王二府功曹史,丁父忧,居丧以至孝闻。绍泰元年,徵为给事黄门侍郎。未拜,除员外散骑常侍,兼侍中。二年,兼吏部尚书。其年出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徵为左民尚书。未至,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枢博闻彊识,明悉旧章。天嘉元年,守吏部尚书。三年,即真。寻领右军将军,又领丹阳尹。五年,以葬父,拜表自解葬,服阕,还复本职。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废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光大元年卒,时年五十一。赠侍中、左光禄大夫,谥曰简懿。

袁宪

《陈书·袁宪传》:宪,字德章,尚书左仆射枢之弟也。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即梁简文之女也。大同元年,释褐秘书郎。太清二年,迁太子舍人。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敬帝承制,徵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太建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二年,转尚书吏部侍郎,寻除散骑常侍,侍东宫。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五年,入为侍中。六年,改授明威将军、南康内史,秩满,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十三年,迁右仆射,参掌选事。先是宪长兄简懿子为左仆射,至是宪为右仆射,台省内目简懿为大仆射,宪为小仆射,朝廷荣之。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寻除侍中、信威将军、太子詹事。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宠姬张贵妃子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夏,竟废太子为吴兴王。后主知宪有规谏之事,叹曰袁德章实骨鲠之臣,即日诏为尚书仆射。祯明元年,隋军来伐,朝士稍各引去,惟宪卫侍左右,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京城陷,入于隋,授使持节、昌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长子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