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七十六卷目錄
光祿寺部彙考二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五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二則 憲宗成化一則 世宗嘉靖三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一則〉
皇清〈總一則〉
光祿寺部名臣列傳
明
楊峻
光祿寺部藝文一
光祿寺箴 明宣宗
光祿寺部藝文二〈詩〉
送光祿姚卿還都 唐蘇頲
光祿寺部紀事
光祿寺部雜錄
官常典第三百七十六卷
光祿寺部彙考二
明
明光祿寺設卿、少卿、寺丞,統大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掌天子膳羞及燕享之事。
按《明會典》:光祿寺。
〈注〉舊為光祿司。
正官卿一員,少卿二員,寺丞二員。
〈注〉舊為司丞。
首領官典簿二員。
公元1581年
〈注〉內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復設,
錄事一員。
〈注〉舊二員,後革一員。
屬官大官署署正一員,署丞四員。
〈注〉內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復設。
監事四員。
〈注〉內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復設。
珍羞署署正一員,署丞四員,監事四員,良醞署署正一員,署丞四員,監事四員,掌醢署署正一員,署丞三員。
〈注〉舊四員,後革一員。
監事四員,司牲司大使一員。
〈注〉舊有副使一員,後革。
司牧局
公元1528年
〈注〉舊有大使一員,嘉靖七年革。
銀庫大使一員。
公元1574年
〈注〉萬曆二年添設。
南京光祿寺卿一員。
公元1570年
〈注〉舊有少卿一員,隆慶四年革。
典簿一員,太官署正一員,署丞一員,珍羞署正一員。
公元1577年
〈注〉舊有丞一員,萬曆五年革。
良醞署署正一員。
公元1558年
〈注〉舊有署丞二員,嘉靖三十七年革。
掌醞署署正一員。
〈注〉舊有署丞一員,嘉靖三十七年革。
凡祭天地、社稷、神祇享太廟省牲。先一日,本寺卿與太常卿同於御前奏知省牲畢,次日仍同復命。凡奉先殿薦新品物,二月新冰,三月鵪鶉、鶿䳓,四月白酒,五月煮酒,九月生酒、石榴柿子,十月銀魚、米糕、魚凍、豆腐、蓼花、米糖、細糖子、鱭魚,十一月天鵝、鴈,俱本寺辦進,正月韭菜、生菜、薺菜、雞子、鴨子,二月芹菜、薹菜、蔞蒿、子鵝,三月茶、鯉魚、鮮筍,四月彘豬、雉雞、青梅、王瓜、杏子、櫻桃,五月小麥、麵、沙糖、紅荳、嫩雞、桃子、大麥、茄子、李子、林檎、蒜薹、夏至李子,六月冬瓜、甜瓜、西瓜、蓮蓬,七月葡萄、棗子、鮮菱、雪梨、芡實,八月茭白、嫩薑、鱖魚、鮮藕、粳米、粟米、穄米、芋苗,九月鯿魚、小紅荳、沙糖、栗子、橙子,十月山藥、蜜、活兔、柑子、橘子,十一月蕎麥、麵、紅荳、沙糖、獐子、天鵝、鹿、甘蔗,十二月菠菜、鯽魚、白魚,俱從太常寺辦送,本寺供薦,十二月風鯽魚,從南京解本寺供薦。
公元1559年
凡正旦節、立春節、清明節,四月八日佛誕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每月朔朢萬壽聖節,皇太后聖旦節,皇后令旦節,東宮千秋節,奉先殿祭祀,俱本寺辦進。嘉靖十四年,罷佛誕節,祭以四月五日薦麥。
凡奉先殿供養品物,俱本寺辦進。
凡各宮殿遇節祝天,供養品物俱本寺辦進。
凡各宮廟祭祀葷素品物,俱本寺備辦。
凡內官監御馬監兵仗局神機營火藥局祭祀,俱本寺備辦。
凡膳羞茶飯等品物,俱本寺辦進。
公元1535年
凡聖節正旦冬至或吉慶筵宴,從禮部提調本寺供辦。凡遇節令,文武百官例有宴。如皇太后聖誕,太子千秋壽麵,及立春日春餅,正月元宵圓子,四月八日不落莢,五月端午涼糕粽子,九月重陽糕,臘月八日麵俱先期奏請,至日早朝,畢復奏設于午門外,本寺照鴻臚寺開送職名,以官品次序貼于席端。
凡祀圜丘賜百官湯飯,孟春祈穀,夏至方澤,及朝日夕月祭,畢賜內外官酒飯耕藉,賜三公九卿并執事等官酒飯親蠶,賜內外命婦等酒飯,俱本寺供辦。凡每歲遇有慶成宴,其文武大小應與官員該用上中下卓不等,奉禮部開送職名,照數備辦。
凡諸番國朝貢等使客,并四夷來降土官人等茶飯物料支送下程,俱從禮部行本寺備送。
凡修實錄并纂修校勘書籍開館及書完進呈賜宴,進士恩榮宴,殿試讀卷執事等官經筵,日,講東宮講讀酒飯俱本寺造辦。
凡每旬輪賜日講官燒鵝麵餅,本寺造辦。
凡大臣一品,九年考滿,特恩賜宴,本寺備辦。
凡早朝文武官及各王府鎮巡等官,公差人員見辭奉旨與酒飯,俱本寺備辦祗待。
凡大臣考滿差使等項賞勞,羊酒疾病賜米肉醬菜等物,俱本寺辦送。
凡內外衙門官吏監生人匠等應給酒飯者,俱本寺支給。
凡喪葬合用祭祀品物,從禮部行本寺備辦。
凡諭祭文武大臣,俱本寺備辦。
公元1425年
凡本寺供用牲口果菜等物,上林苑監四署照數進納供用不足,於民間買辦,洪武間令本寺買辦,比與民間交易,價錢每多,幾分永樂間,差內官一員同本寺署官廚役領鈔,於在京附近,州縣依時價兩平收買洪熙宣德以來止,差署官廚役照前收買。
凡本寺收納一應物料,每月堂上官輪流一員,會同戶科給事中,監察御史各一員,責令各行戶買辦於本寺大烹門內驗收。
凡白糧粳糯米,每年原會計七萬二千八百七十四石九斗九升有零,隆慶二四等年,加減不一見徵六萬七千石。
公元1535年
凡每歲四月初一日起至九月終止,一應供上膳羞并祭祀品味俱用冰,於內外冰窖取進。
凡供用小油紅器皿,俱該工部造辦,後因不敷,本寺自行買料雇匠相兼造用。
凡爐竈遇有損壞本寺,奏行工部發料,委官帶領匠作相工修理。
凡廚役懸帶雙魚銅牌本寺具手本於內府,印綬監關領。
凡廚役老疾代替,逃亡勾補等項俱從禮部查行。凡各王府缺典膳,吏部行本寺於年深廚役內揀選送用。
凡傳奉聖旨,本寺附錄文簿不補本覆奏。
凡本寺官吏,俸糧俱於禮部帶支。
凡每歲穀豆直隸大名,順德淮安三府并河南徵解粟穀四千石,淮米二千石,折銀二千二百兩,稻穀二千石,折銀一千三百兩,菉豆二百石,折銀二百四十兩,黑豆三百五十石,折銀二百四十五兩。
凡牲口每年上林苑監送,孳生鵝一萬八千隻,浙江等處解納鵝三萬二千五十隻,收養供辦祭祀,膳羞及外夷人員筵宴下程等用後,浙江等處鵝每隻折徵價銀三錢。
凡野味每歲南直隸廬州等府額辦活鹿八十四隻,解工部轉送收養供用,今共折銀三百三十六兩。凡每歲時節,各墳并內,承運庫教場馬神廟等處祭祀,本署出票於珍羞良醞掌醢三署支白麵餳糖,赤豆造辦祭物。
大官署凡本署,歲用原額木柴七百八萬八千斤,有閏加五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斤,木炭三萬四千斤,有閏加二千八百三十三斤,俱工部坐派臺基廠逐日領用。
凡本署器皿原額一千六百五十件,係兩京工部造送專備膳羞等項應用,每年查貯多寡不足,則題請添造,有餘則止。
公元1567年
凡本署廚役舊額三千一百二十名,節年裁減隆慶元年題准,止存一千三百七十七名。
珍羞署凡每歲直隸常州等府,解納白粳米一千三百三十石零,白糯米一百九十七石零,備供養膳羞等用。
凡直隸等處解納黑豆九百石,收充餧養牲口等物用,今折價。
凡福建等處解納白沙糖五萬七千斤,黑沙糖四萬五千斤,蜂蜜四萬七千斤,鹽滷三千斤,茶葉一萬五千斤,先春茶芽三千八百七十八斤,收充供養膳羞茶湯等用。
凡野味,每歲南直隸廬州等府額辦天鵝二百六十七隻,解至工部,轉送收養,俱應上用。今俱折銀徵解,止山東魚臺縣,每年解本色二隻。
公元1526年
凡乳牛原額該兵部坐派直隸等處,解納一百九十九隻,擠乳造辦酥油乳餅等物,充供養膳羞等用,嘉靖五年,奏准每牛一隻,折銀六兩,貯庫買辦嬭子酥油乳餅應用。
凡每歲時節,各處祭祀,本署出票於良醞掌醢二署,支白麵香油餳糖等料,預辦祭品,食用隨時增減。牲口屬禮部,歲派各省府州,例有定數,皆類解充有徵折價者,即貯該寺庫中收買,應用其會試,供給折價,解順天府。
凡歲派光祿寺,牲口十萬隻口,上半年五萬隻口,下半年五萬隻口,俱行浙江等布政司,兩直隸各府派屬徵解。
凡鑄完廚役雙魚銅牌禮部具印信,手本開寫號數送內府印綬監收掌。
凡遇光祿寺,廚役合用銅牌,該寺自具手本,赴該監關用。
按《春明夢餘錄》:光祿寺在皇城東華門內,初為宣徽院尚食、尚醴二局,繼改光祿寺掌祭饗宴勞酒醴膳羞之事,辨其名數,會其出入,量其豐約,以聽於禮部。凡祭祀請視牲,進飲福酒,胙凡薦新供品物,凡喪葬供祭物,凡牲果嘉蔬。移上林苑供不給市,諸民視時估十加一,凡市直季支凡供獻鮮果廚料,省受之,凡器皿移工部,若募工兼作之歲,省其成敗,凡宴待番裔貢使差其等供之,凡傳奉宣索籍記而覆奏之,監以科道官各一人,其屬四署曰大官,曰珍羞,曰良醞,曰掌醢,而司牲司牧二局隸焉。
太祖洪武 年,置宣徽院尚食、尚醴二局,尋改為光祿寺。
按《明會典》:光祿寺,國初置宣徽院,尚食、尚醴二局設院使同知院判典簿統之,繼改光祿寺。正四品,衙門設卿少卿寺,丞主簿等官,職專掌膳羞享宴等事,移太常寺供需庫隸之。
公元1371年
洪武四年,置法酒庫設內酒坊大使副使。
按《明會典》云云。
公元1375年
洪武八年,改光祿寺為司設署,所等職局庫俱革。按《明會典》:洪武八年改寺為司陞,從三品衙門,改主簿為典簿,又設錄事,置大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每署設令丞,監事又設孳牧所,大使副使局庫俱革。洪武九年,諭光祿寺買供用物件,隨時估加一分。按《春明夢餘錄》:九年三月初八日諭,今後但係光祿寺買辦一應供用,物件比與民間交易價錢,每多十文,且如肉果之數,及諸項物件,民人交易一百文一斤,光祿寺買辦須要一百十文隨物貴賤,每加一分賣物之人照依,時估多取十文利息。
公元1397年
洪武三十年,復改司為寺,署令為署正,又設司牲局,仍改孳牧所為司牧局。
按《明會典》云云。
公元1429年
宣宗宣德四年,差監察御史一員,同給事中會同光祿寺堂上官驗收牲口果品廚料等物,并監收白糧。按《明會典》云云。英宗正統元年,議准光祿寺及科道監收糧米。
公元1436年
按《明會典》:凡本寺糧米正統元年,議准堂上官一員,專一提調,眼同署官收管仍令科道,監臨見數。正統二年,令巡視光祿寺御史同戶部主事,監收錢糧。
按《明會典》云云。
公元1468年
憲宗成化四年,定光祿寺,監管收買事例。
按《明會典》:凡本寺收買,供用牲口,果菜等物,成化四年,令堂上官一員及戶科給事中監察御史各一員會同戶部主事順天府官各一員,估計時價,錢鈔兼支具數奏領收買,如有奸弊科道,官指實參奏。又令本寺每季預關內庫錢鈔,專委堂上官一員收掌,遇買物料聽戶科給事中巡視,御史批押印信小票委,該署官一員齎領收買。
公元1528年
世宗嘉靖七年司牧局革。
按《明會典》云云。
公元1546年
嘉靖二十五年,題准尚膳監取用光祿寺諸物印票,及置立稽查文簿。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五年,題准尚膳監刊刻花欄印票,遇取上用諸物,開寫某日於光祿寺,取某物若干,用印鈐蓋照數支用,本寺仍置立文簿登記,歲終會計稽查,若有冒破情弊,該管官指實參奏。
嘉靖二十 年,諭查復光祿寺舊規,添差御史月籍支費進覽。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中,光祿歲用銀計三十六萬,上疑有乾沒,乃諭內閣,今無論祖宗時,兩宮大分盡省九嬪共十餘宮中,罷宴設二十年矣。朕日用膳品,悉下料無堪,御者十壇,供品不當一次茶飯,朕不省此三十餘萬,安所用也。閣臣對祖宗時,光祿寺除米豆果品外徵解本色,歲額定二十四萬。當時,該寺歲用不過十二三萬,節年積有餘剩。後加添至四十萬,近年稍減,乃用三十六萬,其花費情弊可知而冒費之弊有四一傳,取錢糧原無印記,止憑手票,取討莫敢問其真偽。一內外各衙門關支酒飯,或一人而支數分者,或其事已完而酒飯尚支者,一門禁不嚴,下人侵盜無算。一每歲增買磁器數多,臣查得會典內一款,凡本寺供用物件,每月差御史一員照刷具奏內府尚膳監,刊刻花欄印票,遇有上用諸物某日於光祿寺取物若干,用印鈐蓋照數支領,進用本寺,仍置文簿登記,歲終會計稽查,此一例不知何年停罷。若查復舊規,則諸弊可革矣。乃切責該寺官而添差御史月籍該寺支費進覽。
穆宗隆慶 年,詔薦新上供魚鮮,令光祿寺備辦。
按《春明夢餘錄》:隆慶初,詔罷寶坻縣等處,採取魚鮮,自今薦新。上供俱令光祿寺備辦,毋得奏遣內臣著為令。
公元1570年
隆慶四年,太官珍羞置二署丞。
按《明會典》:四年,題准於太官,珍羞二署,比照戶部倉場官員事例,各註選署丞一員,專管支放。
公元1574年
神宗萬曆二年,光祿寺添設銀庫大使,安置外倉。
按《明會典》:萬曆二年,光祿寺添設銀庫大使一員。按《春明夢餘錄》:萬曆二年,光祿寺積米二十七萬石,倉廒滿盈,奏於東安門外,買房一區,改為外倉。
皇清
大清會典光祿寺
正官
滿漢卿各一員。
滿漢少卿三員,內漢一員,漢二員。
漢寺丞一員。
首領官
滿漢典簿各一員。
屬官
大官署滿滿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珍羞署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良醞署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掌醢署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公元1658年
四署初設漢署丞各一員,順治十五年裁漢監事各一員,順治十三年裁。
滿司庫二員。
滿筆帖式二十一員,內滿文十四員,滿漢文七員,漢軍筆帖式二員。
舊有司牲司漢大使一員,後裁。
公元1653年
光祿寺從三品衙設滿漢卿各一員,滿少卿一員,漢少卿二員,漢寺丞一員,所屬大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及司庫員額詳見於後又滿漢典簿各一員,滿筆帖式二十一員,漢軍筆帖式二員,職專膳羞享宴等事及各項錢糧。順治初,本寺事宜由禮部具題劄寺遵行。十年,戶部以本寺項下果品雜糧等銀題歸禮部,直省錢糧起解。禮部,劄寺照收,司府州縣查核完欠參罰開,復俱屬部行。十五年,禮部題准外解,錢糧分析,光祿寺驗收,徑給批迴,各官考成亦聽本寺行。十八年,復歸禮部,將解到錢糧總貯一庫,公同出納,其催參開復等事仍屬部行,所用物料戶部禮部科道官及本寺公同照時價估給,本寺歲終奏銷。康熙三年,各項錢糧悉歸戶部,其本寺應用錢糧每歲具題由戶部給發,貯庫候用。十年,禮部分析,職掌錢糧出入俱交本寺經管,併筵宴備用各器皿及司庫官筆帖式總歸本寺,所用每年錢糧數目俱本寺自行奏銷。凡祭祀各
壇廟由太常寺移文,取省牲官職名,本寺委廳署官
一員,赴祭所同禮部等各衙門官監宰埋瘞。
皇上親詣行禮,本寺官與太常寺官,前期一日演禮,皇上飲福受胙,本寺堂官職,主進爵進胙於爵胙案
前,左右設滿署官各一員,捧接爵盤祭畢滿漢署官撥廚役,分送祭肉於各衙門。
凡本寺錢糧應用款項係。
內用者,照內務府行文。外用者,照內閣禮部行文。
公元1671年
祭祀者,照太常寺移文,如數動支。於春秋二季,將用過數目造送京畿,道照刷奏銷。仍於每年夏季,將一年通行,出入四柱,實數繕造黃冊,本寺另行具疏奏銷。
凡需用品物,
內用及外來賓客併寺廟供獻,俱由本寺辦給。每
月委滿漢署官到市訪問民間時價,復移文順天府委大興,宛平二縣官將時價核確造冊送
寺,本寺定期會同順天府府尹,浙江道滿漢御史戶部廣西司禮部精膳司司官公同估價於寺,庫給發春秋二季,浙江道具題奏銷。
凡每月,
奉先殿薦新正月鴨蛋,四月筍雞,五月筍鵝,七月筍雉,
八月野雞,九月鴻鴈,十一月銀魚,十二月活兔珍羞署供,二月蕓薹菜茼蒿菜水蘿蔔,三月,王瓜四月茄子五月,香瓜六月,西瓜大官署供四月,蕨菜掌醢署供俱辦進內務府。
凡每日,
內用食物俱照內務府來文,如數辦進,其各處筵
宴及分給賓客物件,俱照禮部來文辦送。凡承值
皇上行幸各處,所用食物俱照內務府來文,令行戶
如數備辦,如不敷用,本寺隨去滿官採買,逐日進送,每日應用更香照兵部來文給送。
凡每年元旦,筵宴
公元1684年
國初俱用滿桌,康熙二十三年
諭改設漢桌所用品物俱照禮部來文備用,各項器
皿煤炭行文工部取用。
凡每年
萬壽節宴俱設滿桌,每桌用白饊枝紅饊枝麻花雞
蛋麻花芝麻麵棗瓦隴蜜大礪石粗江豆細江豆紅印餅,芝麻三角芝麻礪石,方酥餅,芝麻餅,白花點子餅,夾皮餅,白米絛環油煠小餅,雞蛋角子煮雞蛋共二十盤,鵝一隻,珍羞署供八寶糖冰糖大纏龍眼,栗子,曬棗榛子鮮葡萄核桃蘋果黃梨紅梨棠梨柿子蜜餞山裡紅山葡萄糕枸杞糕乾梨麵豆粉糕共二十盤,掌醢署供乳酒燒酒黃酒良醞署供歲暮送公主王等併朝鮮國使臣,達賴喇嘛來使等筵宴並同,達賴喇嘛來使,每桌用小豬一口,大官署供。
凡喀爾喀厄魯德等筵宴俱設滿桌,每桌用白饊枝等十八盤,每三桌用鵝一隻,珍羞署供榛栗等果品九盤,掌醢署供燒酒黃酒良醞署供俱照禮部來文備辦。
凡請
安進貢公主王等外藩,喀爾喀厄魯德等衍聖公正
一大真人及朝鮮琉球安南荷蘭暹羅土魯番俄羅斯等國,分送豬口鮮菜,大官署供鵝雞魚茶麵珍羞署,供羊隻羊肉牛肉牛乳乳油燒酒黃酒良醞署,供乾鮮果品醃菜乾菜黃蠟油鹽醬醋等物,掌醢署供俱照禮部來文辦給。凡衍聖公正一大真人,
朝覲賜宴與外藩諸筵宴同。
凡春秋二季
經筵日賜宴及纂修
實錄等書告成筵宴與外藩諸筵宴同,每桌用鵝
一隻,俱照禮部來文備辦。
凡文武會試上馬下馬等宴俱用漢桌,上桌用肉饌十六碗,中桌十四碗,下桌十二碗。大官署供,上桌用鵝雞鴨魚七碗,中桌用雞鴨魚六碗,下桌用雞魚三碗,每桌花
一碗,蒸包一碗,饅首一碗,每官湯三碗,茶三鍾,珍羞署供酒三鍾,良醞署供果品八色,掌醢署供俱照禮部來文備辦。

凡遇
皇太子出閣大典及初次會講賜講官宴茶與經筵例同,以後會講止賜茶俱照禮部來文備辦。
凡文武進士
殿試讀卷執事大臣官員飯桌,每桌用案肉肉饌
菜蔬大官署供案雞炒雞酥餅水餅包子粉湯茶飯讀卷官十四桌,加寶妝鵝肉金餅白餅芝麻餅,又包子二盤,珍羞署供羊肉酒良醞署供果品八色,早飯加米糕,午飯加鮮果。掌醢署供每進士一名,湯一碗,饅頭四個,茶一鍾,果餅四個,黃梨二個。
凡文武會試,恩榮宴會武宴大臣官員進士所用上桌,中桌豬肉菜蔬,大官署供。上桌寶妝大錠小錠大饅首,小饅首,糖包子蒸餅鵝雞各一隻,鵝雞肉各一盤。中桌寶妝中錠小錠夾皮餅圓酥餅白花餅中饅首糖包子,醃魚一尾,雞一隻,每官一員,湯三碗,珍羞署供。上桌羊半體前蹄一個,羊肉二盤,每官一員,酒七鍾。中桌牛肉二方,羊肉二方,炒羊肉一盤,每桌酒七鍾。良醞署供。上桌大寶妝花小絹花果品,小菜米糕。中桌小絹花果品小菜掌醢署供。
凡每年
廷試貢生監試,大臣執事官員飯桌十張,所用肉
饌菜蔬,大官署供鵝雞,雞蛋鮮魚茶飯包子珍羞,署供羊肉牛乳酒良醞,署供果品蕨菜水粉
每貢生一名,棠梨二個,掌醢署供。
凡道經廠、番經廠、漢經廠、大西天經廠每年元旦供獻,每月朔朢供獻,每日供獻。萬善殿天元閣,每年元旦供獻,每月朔朢供獻。景山關帝廟,每年元旦供獻,每月朔朢供獻,每年五月十三日供獻。大光明殿、元靈宮、德壽寺、弘仁寺、仁佑廟、後黃廟、達賴房、每月朔朢供獻,所用菜蔬山藥,大官署供茶麵米糕,珍羞署供甜酒乳酒乳油羊油牛乳,良醞署供素餚果品糖蜜線香油鹽醬醋等項掌醢署供。四天王廟嘛哈噶喇廟每月朔朢供獻,果品罏餅俱珍羞署折給銀兩,每月劄庫給發,內有元旦供獻者,於每月朔朢供獻。內停止一次,其城外各寺廟諷經所用品物,俱照內務府來文,如數辦送。
凡祈雨喇嘛,每五名素齋桌一張,每桌用菜蔬山藥,大官署供,黃茶饅首珍羞署供,牛乳乳油良醞署供,素餚黃蠟油鹽醬醋掌醢署供。凡每年正月後,黃廟喇嘛諷經所用黃茶麵珍羞署供牛肉牛乳乳油乳酒羊油良醞署供,監視大臣二員,每日用豬肉,大官署供,鵝魚珍羞署供,小菜醬醋掌醢署供。
公元1677年
凡監視修畫神像官員每日飯桌,豬肉菜蔬大官署供,黃茶麵珍羞署供,素餚小菜掌醢署供。凡翰林院庶吉士每日各給豬肉一觔,酒三鍾,康熙十六年停止。
凡
內藥房醫生十名,每日各給豬肉鮮菜,大官署供。
油鹽醬醋豆腐掌醢署供。
凡鑄印局鑄印用豬首一個,鑄金寶用活豬一口,大官署供。鑄金寶用甜酒良醞署供,照禮部來文給發。
凡鑄砲安牌匾用甜酒良醞署供,照太常寺來文給發。
公元1684年
凡清明歲暮祭,
榮親王墳,上桌用二十七盤,下桌用二十三盤,珍
羞署供糖纏果品掌醢署供,清明中元冬至歲暮。
諸妃祭桌各用二十三盤,珍羞署供。糖纏果品掌
醢署供,宮人祭桌與節賞宴桌例同,其各處上墳飯桌俱用滿桌,菜蔬大官署供,饊枝麻花各色麪餅野鴨鮮魚雞蛋珍羞署供,乳酒良醞署供,素餚油鹽醬醋掌醢署供。
凡上林苑監上下文移,俱由本寺轉行監丞賢否亦由本寺開造咨送吏部。
凡馴象所倒斃象隻,鑾儀衛行文本寺委滿署官帶廚役會同太醫院官驗看,有無象黃,以象牙交鑾儀衛,象皮掌尾交兵仗局,裝載車輛行文兵部取用。
凡本寺官俸銀俸米及廚役併家口更夫皂隸月米,又每年應給廚役白布棉花,行文戶部支取。
凡本寺所用紙張顏料黃綾等項於春秋二季。行文戶部關取。
凡外藩公主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台吉等應用牛羊,照禮部來文移文精膳司給發。
凡文武會試恩榮會武等宴應用桌椅圍墊等物,行文五城取用用訖發回。
公元1677年
凡本寺額設廚役四百四名,康熙十六年,裁八十九名,存三百十五名,二十五年裁六十一名,現存二百五十四名,分撥四署應差大官署六十二名,珍羞署六十四名,良醞署六十五名,掌醢署六十三名。
大官署
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原額廚役九十六名,現存六十二名。貨代人三名,買辦豬口行戶二名,所管菜園地一百七十六晌三畝,家口地三百三十二晌,按時進鮮菜園園頭九名,壯丁六十一名。
凡器皿盤盒桌張俱本署收管。
奉先殿進鮮龍盒一架。
內用大龍桌一張,小龍桌一張,紅油桌一百張,銀鑲角桌二十張,抬架一百個,食盒八架,各處上墳。所用八仙桌二張,低方桌一張,禮部擺宴紅油桌一百二十張,木盤一千個,槽盤六個,木扛三十根,麻繩一百六十條,筐五十個,如有損缺,移文工部修補。
凡每年節序忌辰祭祀。
奉先殿所用豬口,由本署辦進。
公元1686年
凡各處下程,自四月初一日起九月終止,俱用鮮菜,餘月用醃菜,俱照掌醢署移文給發。凡大光明殿等處寺廟,每月朔朢供獻,造辦罏
餅每次所用柴炭,移文工部取給。
凡每年六月十五日起七月十五日止,外藩公主王等達賴喇嘛來使,朝鮮安南等外國使臣,每日各送香瓜一擔,其筵宴上墳,每桌用香瓜一筐各五十個。七月十五日起八月十五日止,上墳每桌用西瓜三個,筵宴每桌用西瓜一個。凡每年六月初一日起九月初一日止,各寺廟所用赤根菜改用茄子,白菜改用瓠子,仍照原數。
珍羞署
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原額廚役九十一名,現存六十四名。又煠食房廚役頭一名,供獻房廚役頭一名,買辦雞鵝行戶二名,麥麵行戶一名,熬茶頭目一名,熬茶蒙古十一名,共給地一百二十晌,進鮮莊頭六名,壯丁五十四名,每名給地六晌,共三百六十晌。坐落采育地方,打魚網戶八十一名,每名給地五晌,共四百五晌。坐落窩頭河謝家莊馬頭張家莊等處地方。
凡祭祀各
壇廟所用兔隻,照太常寺來文如數辦送。
凡祭祀各
壇廟所用,盛福酒龍瓶爵盞盛胙肉龍盤係本署收,
掌如有損缺,行文工部照舊式描畫轉行江西省燒造解送,其苫蓋盤盞描龍黃絹包袱,行文工部取用。
凡筵宴上墳寺廟等處所用纏,蓋布絹包袱油單紙,張蘇油白米江米,行文戶工二部取用。凡大朝常朝日
皇上陞殿賜文武各官,茶經筵官茶,公主王等迎送
茶,上墳茶筵宴茶,祈雨諷經喇嘛茶,每桶用黃茶二兩,移取良醞署牛乳一錫,鏇掌醢署鹽二兩。
凡給外藩公主王等及各處所用黃茶,天池茶,俱行文戶部取用。其外解芽茶,銀庫移送本署給寺廟外藩用。
凡煠食房供獻房熬茶房三處,所用器皿,行文工部取用。
凡備養
內用鵝隻每隻,日支老米六合,行文戶部取用。
凡內閣翰林院等衙門各處開館,每月取用
糊麵俱照來文給發。

良醞署
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原額廚役一百二十三名,現存六十五名。原額造酒匠役六名,現存四名。看守酒局馬法二名,燒黃酒貨代人一名,牛羊肉行戶二名,活羊行戶二名。
凡祭祀各
壇廟應用甜酒,照太常寺來文辦送。
皇上親詣行禮備辦福酒二壺。
凡年例
孝陵等處取用乳油乳餅,照太常寺來文數目交送太
常寺。
公元1677年
凡大小筵宴應用甜酒乳酒燒酒黃酒,俱照禮部來文,如數辦送,康熙十六年停止甜酒,二十一年停止乳酒,俱燒酒黃酒並用十一十二兩,月止用黃酒。
凡張家口等處解送乳油乳餅乳酒,照禮部來文,數目查收。貯庫候用,如乳酒不敷,應用移文禮部,於
內庫取用,乳油乳餅不敷應用,本寺用價買辦。
凡酒局造辦,各祭祀甜酒,每江米一石得九十觔,各筵宴上墳。黃酒每江米一石得一百三十觔,所用江米移文戶部支取。豆麪淮麪箬葉麻觔移文掌醢署,令行戶採買煤炭絹袋瓶罎器皿,移文工部取用。
公元1684年
凡給散外藩燒酒黃酒向係本署造用,康熙二十三年,題准除各祭祀及上墳筵宴所用酒仍照舊例造辦,其給與外藩燒酒黃酒停止造辦,俱令本寺行戶採買備用。
凡預備
內用羊隻每隻,日給黑豆二升,草三觔半,移文戶
部支取。
凡各處外藩原給羊肉一分,牛肉二分。康熙二十三年,題准裁去羊肉,概給牛肉。
公元1685年
凡外藩起程所賞路費,向給牛肉漢羊。康熙二十四年,題准每漢羊一隻,折銀五錢。牛肉一觔,折銀二分。本寺官員,公同理藩院官給散,交與各頭目。
凡本寺用過羊隻,所存羊皮,原交工部。康熙十
六年,題准本寺,變價貯庫。二十二年
諭俱給八旗步兵。
凡各寺廟大小喇嘛格龍教習師班弟及新滿洲首領家口,并投誠羅剎首領,每日各給牛肉乳油牛油酒,俱照禮部來文給散。
掌醢署
滿漢署正各一員,滿署丞一員。
原額廚役九十七名,現存六十三名,又造醬廚役頭二名,果行戶二名。
凡所收各項果品,上林苑監每年額解李十七馱半,桃四百二十個,梨四百個,核桃二萬九千三百八十個。昌平州每年額解榛四石,栗四石。懷柔縣每年額解榛四石五斗。各處果園每年額交李一百五十九馱,杏六十二馱,梨二萬六千一百個,核桃八萬五千個,蘋果四千個,栗四百六十觔,鮮葡萄四千九百二十觔,山裡紅十三石四升,柿三千六百四十個,沙果十三馱,桃三千個,櫻桃一百十五觔八兩,檳榔八馱,俱交行戶。於筵宴外藩寺廟等處備用,其不能久存鮮果,於應用外變價貯庫入正項錢糧銷筭。凡每年
內用龍眼荔枝乾葡萄俱於六月間照內務府來
文辦進,所用糖纏等項亦照內務府來文如數辦進。
凡所管魯家灘莊頭六名,壯丁四十五名,給地一百五十晌,淶水縣莊頭二名,壯丁八名,給地五十九晌。半鳳河營莊頭六名,壯丁十六名,給地一百八十晌。葡萄園園頭一名,壯丁十四名,給地七十五晌。總管莊頭二名。
凡各處取用乾鮮果品俱隨時有無更換。凡本寺每年所收青白正耗鹽十八萬四千六百觔,由長蘆鹽運使司額解貯庫候用,如有不敷,行文戶部支取。又磚鹽一萬觔,貯庫候用完日,行文戶部支取。
凡祭祀各
壇廟應用,磚鹽照太常寺來文,如數給發。祭祀孝陵等處應用磚鹽青白鹽併造酒麯箬椒酵等物,俱
照禮部來文如數辦送。
凡各部院衙門公費鹽照各衙門來文如數給發,其太僕寺及外藩駱駝食鹽俱照禮部太僕寺來文如數給發。
凡各寺廟喇嘛及新滿洲盛京各處外來官役併戶刑二部入官人口應給鹽觔,照該衙門來文給發。
凡每年醃菜所用黃芽菜芥菜,瓜茄蘿蔔蔓菁,俱由大官署取用。
凡每年造醬所用麵於珍羞署取用。
凡每年造醋,本寺備用米麯糟等項,其造辦醬醋需用器皿木柴葦蓆等物,俱移文戶工二部取用。
凡外藩寺廟應用木柴葦蓆香油燈油黃蠟等物,俱移文戶工二部取用。
凡鐘鼓樓每月所用,更香各寺廟香油線香柱香子午等香,俱於本寺給發。
以上四署官員,輪班值月,凡有需用車輛,人夫隨車,人所騎馬匹及應用兵丁撥什庫俱移文兵部取用。需用豆草木柴煤炭筐繩鍋杠葦蓆,俱移文工部取用。需用蘇子油江米布疋紙張,俱移文戶部取用。凡每年四月朔日起九月終,止祭祀品物需用涼冰。五月朔日起至七月終止,外藩公主王等需用涼冰,移文工部取用,俱值月署官呈堂行文。
銀庫
滿司庫二員。
本庫銀匠一名,更夫二十名。
凡本寺應用款項,如行戶辦買寺廟供獻內閣,纂修各館桌飯,朝鮮國官役各處外藩折給路費,下程廚役口糧等項所需銀兩,俱於支用將完,預行具題請。
旨從戶部移取貯庫候用,凡有動支,俱奉堂劄於堂
上,領鑰開庫,照數給發。發畢繳鑰,每年造冊奏銷。
凡應用金銀器皿,俱貯本庫一應打造修理,熯整洗刷及鐵鎖氈條桶套等項俱移文工部取用。其裝載車輛,及護送官兵,移文兵部取用。墊塞綿花及裝載布袋,移文戶部取用。
凡經收每年外解芽茶本庫同禮部主客,司官以六安茶隨送進。
內庫其餘各種芽茶,移交珍羞署給與外藩。
光祿寺部名臣列傳
明
楊峻
公元1466年
按《明外史本傳》:峻字唯高,進賢人,成化二年進士,除丹徒知縣。有治行,徵授御史,清軍湖廣摘奸發弊,吏莫能欺。先是天下衛所有三戶充一軍者,軍既積功授官,復勾貼戶,補其役,民間苦之,以峻言除其制,擢廣東僉事,歷浙江按察使。有報父仇論死者,峻嘉其孝,辨出之。進左布政使,浙江舊不置巡撫總兵官。凡軍民大事,率布政使任之。峻盡心規,畫庶政畢舉鎮守中官,恣橫峻面,數其罪取鐵緪,欲與駢鎖。詣京師乃稍斂,戢巡按御史屢薦遷南京,光祿卿上供器物定制,外悉從減。省故事歲進酒十萬罌,軍民轉運稽程屬吏多獲罪。峻請命巡倉者監之,宿累始除嘗建言請倣唐宋之制,令宗室將軍中尉子得充。諸生應舉登進士者,除王府長史鄉舉除教授審理吏部,謂非祖宗立法意,格不行。峻性端嚴,未嘗悅人以詞色,人亦多不悅之,以此不獲大用。弘治十六年,致仕去,所居與縣治鄰。家居十年,足未嘗一涉其庭,親終廬墓至老生日不舉宴服食儉,素有人所不堪者,篤於故,舊盛衰如一,鄉邦重之。
光祿寺部藝文一
《光祿寺箴》明·宣宗
周官善庖實,肇光祿漢列九卿,唐總四屬,國朝建置率循勿易享祀。賓燕,咸其所職。先王之禮,豐儉有宜,惟敬惟誠儀,式行之粢,盛必備犧牲,必潔,執事有恪儼乎對越群賢在朝四裔,會同廩之餼之,必精必豐,朝夕膳羞,必謹恆度,毋儉公費而縱私饇,毋騁奢侈,毋肆暴殄,毋作愆過以蹈常,典正己率,下咸宜慎之用,永終譽光我訓辭。
光祿寺部藝文二〈詩〉
《送光祿姚卿還都》唐·蘇頲
漢室有英台,荀家多寵才。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來。不授綸為草,還司鼎用梅。兩京王者宅,駟馬日應迴。
光祿寺部紀事
《韓非子》:晉文公之時,宰臣上炙而髮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譙之,宰人曰:有死罪三:援礪砥刀,利猶干將也。切肉,肉斷而髮不斷,臣之罪一也;援禾而貫臠而不見髮,臣之罪二也;奉熾爐,炭火盡赤紅,而炙熟而髮不燒,臣之罪三也。堂下得無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誅之。
《賈誼·新書》: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問曰:王安得此疾。王曰:我食寒葅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法廢而威不立也,非所聞也。譴而行誅,則庖宰監食者法皆當死,心又弗忍也。故吾恐蛭之見也,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是夕也,惠王之後而蛭出,故其久病心腹之積皆愈。
謝承《後漢書》:魯國陳正叔為太官令。時黃門郎宿與正叔有隙,因進食以髮貫炙中,光武見髮敕斬正叔,正叔曰:臣有當死罪三:熾以爐炭增治吐炎燋爐爛肉而髮不銷,臣罪一也;拔出佩刀砥礪五石虧肥截骨不能斷髮,臣罪二也;臣與丞及庖人六目而視,不如黃門兩目,臣罪三也。詔赦之,收黃門。
《魏書·毛脩之傳》:脩之能為南人飲食,手自煎調,多所適意。世祖親待之,進太官尚書,賜爵南郡公,加冠軍將軍,常在太官,主進御膳。
《元史·鐵哥傳》:鐵哥進正議大夫、尚膳監。帝嘗諭之曰:朕聞父飲藥,子先嘗之,君飲藥,臣先嘗之。今卿典朕膳,凡飲食湯藥,宜先嘗之。遷同知宣徽院事,領尚膳監。有食尚食餘餅者,帝察知之,怒。鐵哥曰:失餅之罪在臣,食者何與焉。內府食用圓米,鐵哥奏曰:計粳米一石,僅得圓米四斗,請自今非御用,止給常米。帝皆善之。
《春明夢餘錄》:光祿寺有鐵梨木酒榨,可盛醞三十石。洪武中籍沒沈萬三家物,永樂移置寺中。
公元1415年
永樂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行在光祿寺卿張泌等謹奏為不遵舊制事,切照洪武年間,凡遇筵宴,禮部奏請,合宴人數,坐派本寺,造辦茶飯,完備鴻臚,寺堂上官提督司儀班次序班,搬放茶飯,桌椅斟酒遞湯,已有成規,近年以來,四裔使臣朝貢,及遇節令筵宴,序班止是殿內斟酒遞湯,其餘搬放茶飯桌椅斟酒遞湯等項俱係本寺整理。臣等累對鴻臚寺官說知舊制事例,其寺丞丁鐸高慶司賓司儀王神等視為泛常累不究。心照例改正又不分擺,與宴官人等依品序坐,致使攙越擠匝,難以供應,非惟背舊制乖禮儀實,乃故違舊制,俱合拏送法司問罪。緣係京官未敢擅,便奉聖旨且記他每一遭都察院著御史看著。今後再不依舊制,時拏了問,當即又奉旨,但有攙越班次的,再不許他入宴。
吏部選官,於棕柵賜宴必用糯米糕一盤。永樂朝,吏部說選正值上用饌,掇御前米糕賜之,命光祿寺以為例。
公元1430年
宣德五年二月,行在光祿寺,廚士告言:光祿竊減外裔供給之弊。上命行在刑部侍郎施禮執而罪之。且諭禮部曰:光祿寺之弊不止此,祖宗以來,飲食供給皆有定規,比聞擅自增減應給之人,率不能得得者,率非應給之人,惟虛立案牘掩人耳目,宜究治之。因顧侍臣曰:毋謂飲食細故不干大體。華元殺羊享士,羊斟不與,遂致喪師。勾踐投醪於江,與眾共飲,士心感悅,遂成伯業。以此而論,所係非輕。
光祿卿蔚能朝邑人於成化。初,以吏員為禮部侍郎,管光祿卿事,盡心職事,每宴會躬自檢視,必求豐潔,在光祿三十年,未嘗持一臠還家。常率其僚屬請清查。入內供應御用器皿,有旨逮問,能謂眾曰:上怒不可測某老矣,請獨任之。諸公方嚮用不以相累也。既而獨受責,降調官南京,退無後言。
鄭崇仁於正德中以太僕卿調光祿卿,凡供應俱照弘治初年例。日省百金,上幸光祿寺,樓呼之為節儉管家。
公元1437年
正統二年諭,比聞進宮中食物所用器皿,扛索十還一二重,復造用甚費財擾民。今後凡進食物,必須印信揭帖,備書器皿扛索之數,與收領內官姓名尚膳監如數還之,不足即以奏聞,敢隱瞞扶同者,悉坐以罪。復敕宮中,六尚司知之。
公元1442年
舊制,各衙門堂上官支光祿寺酒饌,正統七年,以光祿寺卿佘亨言始羅之。六科給事中,辦事科中每日支用如故,寫抄監生每人日給米一升,五日一支。故事,自冬至後至春日,殿前將軍甲士賜酒肉,名曰:頭腦酒。
琉璃廠有牧羊地一十三頃四十一畝,舊屬尚膳監,後以光祿寺卿趙錦請以羊發有司,而地遂荒廢。朝廷每賜臣下筵宴,其器皿俱各領回珍貯之以為傳家祭器。
國子監監生寫倣紙,每季移送光祿寺作麵袋。
光祿寺部雜錄
《賈誼·新書》:胎教雜事,青史氏之記曰: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之,七月而就蔞室,太宰持斗而御戶右。此三月者,王后所求滋味非正味,則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調,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宰曰:滋味上某。
《癸辛雜識》:達卿嘗為光祿寺令史,掌醴事,云炊米之器皆以溫石為大釜。〈溫石即萊石〉甑以白檀香,若甕盎之類,皆銀為之,極其侈靡,前代之所無也。車駕每親幸焉,所掌必以大頭目外,廷丞不足道也。
《春明夢餘錄》:周官天官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后世子,即今光祿寺官之職也。寺有四署曰:大官,即周官庖饔之任。曰珍羞,即周官籩人之任。曰良醞,周官酒人是也。曰掌醢,周官醢人是也。
周官凡膳,夫甸師酒正宮人之屬皆總於太宰,蓋太宰之佐,王將與之講,論治道而經綸邦國,則內必有以養其心,外必有以養其身,以一人而治四海,則必以四海而奉一人。若夫奉養有節,而交於萬物有道,則自有九式存焉。而泰侈非所慮也。故王日一舉一太牢也,朔日加食一等,則二太牢也,齋之日三舉三太牢也,蓋朔之聽。政勞於常日,於是而有加於常食。祭祀將以致精明之德,自強於禮而交,於鬼神不可以不備。其養於是而又有加於朔反覆膳。夫一官其所以奉至尊而助體氣之養者,何。其至也。必品嘗食乃食,所以謹其節,必侑徹以樂,所以導其和,必奉膳而贊祭。所以起其敬,必受祭僕司士之福。與摯。所以養其德,元人王惲云有旨,講究光祿寺職掌寺與卿漢官也。應劭曰:光明祿,爵勳功也。言光祿典郎謁者虎賁羽林,舉不失德,賞不失勞。故曰:光祿勳郎中,令秦始置掌宮殿門戶,及諸郎在殿中之侍衛者。故曰:郎中令漢因之不改,北齊隋唐止掌膳,許左丞衡作新定官制圖,大扺以唐為,則品從略與金同。
洪武初,禮部尚書牛諒上所考定進膳禮。奏言古禮凡大祀齋日,宰犢為膳,以助精神。上曰:太牢非常用之物,致齋三日而供三犢,所費太侈。夫儉可以制欲,澹可以頤性,若無節制,惟事奢侈,徒增傷物之心,何益事神之道。諒曰:周禮是古人所定,非過侈也。上曰:周官之法,不行於後世,多矣。惟自奉者,乃欲法古其可哉。
光祿寺額設銀二十四萬。先時,止用十二萬餘。至正嘉時,用至三十六萬,猶稱不足。嘉靖中,廚役用四千一百名。
神宗朝宮膳豐盛,列朝所未有,不支光祿錢糧,彼時內臣甚富,皆令輪流備辦以華侈相勝,又收買書畫玉器侑饌,謂之孝順。上惟歲時賞賜而已。至崇禎禁止,一日欲食米糖,內臣奏令御膳監製進。上問一料所費幾何。對曰:得銀八兩。上以銀三錢,令赴市買之須臾捧一盤至,上分給各皇子公主,笑曰:此寧須八兩耶。
公元1642年
崇禎十五年春,光祿寺支用皇膳每日三十六兩,每月一千四十六兩,廚料在外,又藥房靈露,飲用粳米老米黍米在外。皇后膳每日十一兩五錢,每月三百三十五兩,廚料二十五兩八錢。懿安皇后同承乾皇貴妃翊神貴妃兩宮,每月各一百六十四兩。皇太子膳并廚料:每月一百五十四兩九錢。定王永王兩宮每月一百二十兩。
公元1643年
光祿寺每月冊奏一切,內外諸費約用二萬餘兩。崇禎十六年癸未九月,上諭內閣輔臣修省,應有實政,庶幾挽回氣運,仰希天慈,如賊寇失事,各案應速結,戰守有功,應速敘,此二事全賴先生。每秉公擔當如錢糧不足,亟宜節儉,先自朕躬始。若祀典豐潔仍舊,不敢議減外朕身服浣濯之衣,此無可議。惟日用膳品減去一半,各宮分減去十分之四,宮女內員桌銀減去十分之三,通俟平定之日,炤舊在外衙門有可節裁者,亦著照此推行。再如兵火焚殺之酷,災變死亡之慘,朕皆不能拯捄消弭,殊愧君師之位。若又添嬪御之奉,乃是增過增慚之舉,其選擇之事,竟宜停止,此亦節儉之一。其章疏沉壓過多,朕不能朝上夕下,稽誤政幾,皆朕之過。當極力披閱發行,先生每即擬旨來行。
明初筵宴。祭祀,凡用茶食果品俱係散撮。至天順後始用粘砌,每盤高二尺,用荔枝圓眼一百二十斤,以上棗柿二百六十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