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五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常典
 第一百三十五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七
  北齊總一則 文宣帝天保一則 孝昭帝皇建一則
公元581年
  北周總一則 孝閔帝一則 明帝武成一則 武帝保定四則 天和三則 建德三則 宣政一則 宣帝大象二則 靜帝大定一則
  總一則 文帝開皇二則 煬帝大業三則 恭帝義寧二則〉
公元784年
  總一則 高祖武德二則 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顯慶一則 總章一則 元宗開元五則 代宗廣德一則 大曆二則 德宗興元一則 貞元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僖宗光啟一則 昭宗大順一則 乾寧一則 天復一則 昭宣帝天祐一則
  遼〈太祖神冊一則 太宗會同一則 世宗天祿一則 景宗保寧三則 乾亨一則 聖宗統和四則 開泰一則 太平三則 興宗重熙四則 道宗清寧四則 咸雍一則 太康三則 天祚帝乾統一則
公元1022年
  總一則 太祖建隆一則 乾德三則 開寶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二則 端拱一則 淳化一則 真宗乾興一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元豐三則 哲宗元符一則 徽宗建中靖國一則 崇寧一則 大觀四則 政和四則 宣和三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十二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五則 淳熙五則 光宗紹熙三則 寧宗慶元一則 嘉泰一則 開禧二則 嘉定三則 理宗寶慶二則 紹定一則 端平一則 嘉熙一則 淳祐五則 寶祐一則 開慶一則 景定三則 度宗咸淳三則 恭宗德祐一則
官常典第一百三十五卷
勳爵部彙考七
北齊
北齊制:王公伯子男,自一品五品
又有驃騎將軍,自一品九品
褒賞勳庸
《隋書·百官志》:王,位列大司馬上。
置師一人,餘官大抵與梁制不異
封內之調,盡以入臺,三分食一。
公已下,四分食一。
王,為第一品
開國郡公為從一品
開國縣公,為第二品。
開國縣侯為從二品
開國縣伯,為第三品。
縣伯為從第三品。
開國縣子,為第四品
縣子為從四品
開國縣男,為第五品。
縣男為從第五品。
一品已下,從九品已上,又有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中軍鎮軍撫軍、翊軍、四安冠軍輔國龍驤鎮遠安遠、建志、建節中堅中壘振威奮威廣德弘義折衝制勝伏波陵江輕車樓船勁武、昭勇、明威、顯信、度遼橫海、踰岷、越嶂戎昭武毅雄烈、恢猛、揚麾、曜鋒、蕩邊,開城靜漠綏戎平越殄夷飛騎隼擊武牙、武奮、清野橫野、偏、裨等將軍,以褒賞勳庸
杜氏通典諸王三公儀同尚書令五等開國太妃公主恭拜冊,軸一枚,長二尺,以白練衣之。
用簡十二枚,六枚與軸等,六枚長尺二寸
文出集書,皆篆字
哀冊、贈冊亦同。
諸王五等開國鄉男恭拜,以其封國所在,取社壇方面土,苞以白茅,內青箱中。
函方五寸,以青塗飾封授之,以為社。
公元550年
文宣帝天保元年,詔降魏朝封爵,遂大封功臣蕭綸皆為王。
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夏五月乙丑,詔降魏朝封爵各有差。
信都從義宣力霸朝者,及西來人并武定六年以來南來投化者,不在降限。
六月辛巳,又詔封功臣厙狄干章武王斛律金咸陽王賀拔仁安定王韓軌安德王可朱渾道元為扶風王彭樂陳留王潘相河東王
秋九月癸丑,詔梁侍中使持節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承制、卲陵王蕭綸梁王
通鑑綱目天保元年九月梁湘東王繹郢州,卲陵王綸齊昌侯景兵襲之,遂奔齊。
以為梁王
公元560年
孝昭帝皇建元年,詔訪功臣孫後
北齊書·孝昭帝本紀皇建元年秋八月乙酉,詔自太祖創業已來諸有佐命功臣子孫絕滅國統不傳者,有司搜訪近親,以名聞當量立後
丙申,詔九州勳人重封者,聽分授子弟,以廣骨肉之恩。
北周
北周制:五等封爵,皆加開國,而加官,則各視所授之職,後亦增改無常
公元579年
《周書·盧辯傳》周制:封郡縣五等爵者,皆加開國;授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者,並加使持節大都督;其開府又加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其授總管刺史,則加使持節諸軍事
以此為常。
大象元年,詔總管刺史行兵者,加持節,餘悉罷之。
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國大將軍,改儀同三司儀同大將軍
《隋書·禮儀志》後周諸公之服九:一曰方冕。
九章,二曰袞冕九章宗彝已上五章在衣,藻已下四章在裳。
三曰山冕八章衣裳四章衣重宗彝,為九等
四曰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衣重火與宗彝
五曰火冕六章衣裳三章衣重宗彝及藻,裳重黻。
六曰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
山冕已下俱九等,皆以山為領褾,冕俱九旒
七曰韋弁
八曰皮弁
九曰元冠。
侯服,自方冕而下八,無袞冕
山冕八章衣裳四章
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衣重宗彝
火冕六章衣裳三章衣重藻,裳重黻。
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
鷩冕已下俱八等,皆以華蟲為領褾。
冕俱八旒
伯服,自方冕而下七,又無山冕
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
火冕六章衣裳三章,裳重黻。
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黼黻
火冕已下俱七等,皆以火為領褾。
冕俱七旒
子服,自方冕而下六,又無鷩冕
火冕六章衣裳三章
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黻。
毳冕已下俱六等,皆以宗彝為領褾。
冕俱六旒
男服,自方冕而下五,又無火冕。
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
以藻為領褾。
五旒
公元555年
閔帝元年,詔封諸功臣,又詔不霑爵,封者各授兩大階
《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春正月乙卯,詔曰:惟天地草昧,建邦以寧。
今可大啟諸國,為周藩屏
於是太師李弼趙國公太傅趙貴楚國公太保獨孤信衛國公大司寇于謹燕國公大司空侯莫陳崇梁國公,邑各萬戶
秋九月庚申,詔曰:朕聞君臨天下,非由一人,時乃上下同心所致
今文之官諸軍不霑爵封者,宜各授兩大階
公元559年
明帝武成元年封諸功臣並賜錢帛,以恤死亡高陽公達奚武等各進封國邑萬戶
《周書·明帝本紀武成元年夏六月庚子,詔曰:潁川從我,是曰元勳;無忘父城,實起王業
文考天地草昧造化權輿,拯彼橫流,匡茲頹運
賴英盡力文武同心翼贊大功克隆帝業
被堅執銳櫛風沐雨永言疇昔,良用憮然
至若功成名遂建國剖符,予惟休也。
有致王事妻子無歸者,朕甚傷之。
凡是從先王向夏州,發夏州從來見在及薨亡者,並量賜錢帛,稱朕意焉。
秋九月辛未進封高陽公達奚武鄭國公武陽公豆盧寧楚國公博陵公賀蘭祥涼國公寧蜀公尉遲迥蜀國公化政宇文貴許國公陳留公楊忠隋國公昌平尉遲綱吳國公武威公王雄庸國公,邑各萬戶
公元561年
武帝保定元年冬十一月乙巳封柱國廣武公寶熾為鄧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562年
保定二年,詔封國未錫租賦寄食他縣,封賀拔緯為霍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保定二年夏四月癸亥,詔曰:比以寇難猶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雖錫以茅土,而未及租賦;諸柱國勳德隆重,宜有優崇,各准別制
邑戶寄食他縣。
秋七月己巳封開賀拔緯為霍國公
李和傳》,朔方巖綠人
初以軍功封。
永豐縣二年改封德廣郡公,薨。
諡曰肅
子徹嗣。
保定三年改定世襲封爵
公元563年
《周書·武帝本紀三年秋九月己丑初令世襲州郡縣者改為五等爵,州封伯,郡封子縣封男。
公元564年
保定四年秋九月丁巳封開李虎唐國公若干鳳徐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567年
天和二年夏五月丁丑進封柱國安武公季穆為申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570年
天和五年,封韋孝寬梁睿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天和五年春三月辛卯進封柱國韋孝寬鄖國公
夏六月壬辰封開梁睿蔣國公
公元571年
天和六年,封斛斯徵長孫覽皆為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六年夏四月庚子封開斛斯徵岐國公,右宮伯長孫覽薛國公
公元574年
建德三年秋八月乙未,詔自建德元年八月以前犯罪,未被推糾,於後事失官爵者,並聽復舊
《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576年
建德五年,封齊降將韓建業賀拔伏恩及功臣丘崇、姬願、尉遲運皆為國公
《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五年冬十二月丙辰,師次介休
齊將韓建業舉城降以為上柱國封郇國公
丁巳大軍并州
詔偽將相王公已下,衣冠士民之族,如有深識事宜,建功立效官榮爵賞,各有加隆
若下不移,守迷莫改,則委之執憲,以正刑書
嗟爾庶士胡寧自棄
自是齊之將帥,降者相繼
封其特進開府賀拔伏恩為郜國公
其餘,官爵各有差。
庚申并州平。
丙寅,封大將軍廣化公丘崇潞國公神水公姬願為原國公,廣業公尉遲運盧國公
諸有功者,封授各有差。
建德六年,封洛州刺史獨孤永業國公論定諸軍功勳
公元577年
《周書·武帝本紀六年春正月甲午,封齊開府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應國公
二月丙午論定諸軍功勳置酒於齊太極殿,會軍士以上班賜有差
公元578年
宣政元年,宣帝即位,封于智王誼俱為國公
《周書·宣帝本紀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帝即位
甲子封開府于智為齊國公
閏月辛巳封柱國平陽公王誼揚國公
《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公元579年
宣帝大象元年封鄭譯等為國公
《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春二月辛巳封內史上大夫鄭譯沛國公
秋八月甲戌封開楊雄為邗國公乙弗戴國公
公元580年
大象二年靜帝封辛威等為國公,進隋公楊堅爵為王。
《周書·靜帝本紀二年夏五月己酉宣帝崩。
入居天臺
秋八月丁卯封上柱國枹罕辛威宿國公開府怡昂為鄯國公
九月庚戌,以柱國常山公于翼化政宇文忻並為上柱國
進封任國公英國公
冬十二月甲子大丞相隋國公楊堅進爵為王,以十郡為國
公元581年
靜帝大定元年,更封楊堅前二十郡備九錫之禮位諸王上。
《周書·靜帝本紀大定元年春二月庚申大丞相隋王楊堅相國,總百揆,更封十郡,通前二十郡,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加璽、鉞、遠遊冠相國綠綟綬,位在諸王上。
加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䍐樂舞八佾,設鐘虡宮懸
王后王子爵命之號,並依魏晉故事
甲子隋王楊堅稱尊號,帝遜於別宮
公元604年
隋制,列爵九等,又置勳級十一等。
煬帝立,唯留王、公、侯三等
《隋書·百官志》:隋制,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又採後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總十一等,以酬勤勞
煬帝立,唯留王、公、侯三等
餘並廢之。
禮儀志》臨軒冊命諸王,陳車輅
百司定列,內史讀冊訖,受冊拜受出。
又引次受冊者,如上儀。
若冊開國郊社令茅土,立於仗南西面
受冊訖,授茅土焉。
公元581年
文帝開皇元年,詔降周氏王爵為公,又詔前代品爵仍舊制。
《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即皇帝位
己巳,詔周氏諸王,盡降為公。
三月庚子,詔曰:自古帝王受終革代建侯錫爵,多與運遷。
應籙受圖君臨海內載懷沿革,事有不同
然則前帝後王,俱在兼濟立功立事爵賞仍行。
苟利於時,其致一揆,何謂物我之異,無計今古之殊。
前代品爵,悉可依舊。
公元597年
開皇十七年,詔勳臣子孫,宜量才升用,俾享世祿。
《隋書·高祖本紀十七年夏四月壬午,詔曰:周曆告終群凶作亂,舋起蕃服,毒被生人
受命上元廓清區宇聖靈垂祐,文武同心
申明公穆、鄖襄公孝寬、廣平王雄蔣國公睿楚國公勣、齊國公熲、越國公素魯國公慶則新寧公長乂、宜陽公世積、趙國公羅雲隴西公詢、廣業公景、真昌公振沛國公譯項城公子相、鉅鹿公子幹等,登庸納揆之時,草昧經綸之日,丹誠大節,心盡帝圖茂績殊勳,力宣王府。
宜弘門緒與國同休
世子世孫經州任者,宜量才升用,庶享榮位世祿無窮
公元606年
煬帝大業二年秋七月壬戌,擢藩邸舊臣鮮于羅等二十七人官爵有差
《隋書·煬帝本紀云云
公元610年
大業六年,詔以後,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承襲
《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六年春二月乙卯,詔曰:夫帝圖草創王業艱難,咸仗股肱,葉同心德,用能拯厥頹運,克膺大寶然後疇庸茂賞,開國承家,誓以山河,傳之不朽
近代喪亂四海未一茅土妄假,名實相乖,歷茲永久,莫能懲革
皇運之初,百度伊始,猶循舊貫未暇改作今天下交泰,文軌攸同,宜率遵先典,永垂大訓
自今已後,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承襲
大業八年,詔勳官不得文武職事
公元612年
《隋書·煬帝本紀八年秋九月己丑,詔曰:軍國異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難,則霸德攸興,化人成俗,則王道斯貴。
時方揆亂,屠販可以登朝,世屬隆平經術然後升仕。
豐都爰肇,儒服無預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參於吏職
三方未一四海交爭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設官分職,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勳敘,莫非拔足行陣出自勇夫,斆學之道,既所不習,政事之方,故亦無取。
是非暗于在己,威福專於下吏貪冒貨賄,不知紀極蠹政害民,實由於此。
自今已後,諸授勳官者,並不得回授文武職事,庶遵彼更張取類調瑟,求諸名製,不傷于美錦
吏部擬用者,御史即宜糾彈
公元617年
恭帝義寧元年,進封唐公封建成元吉公爵
《隋書·恭帝本紀義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己巳,以唐王子隴西公建成唐國世子敦煌公京兆尹改封秦公元吉為齊公,食邑萬戶
公元618年
義寧二年,詔唐王九錫之禮,位諸侯王上。
《隋書·恭帝本紀二年春三月戊戌,詔唐王九錫之禮,加璽紱遠遊冠綠綟綬,位在諸侯王上。
唐國丞相已下,一依舊式
五月乙巳朔,詔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金根車駕,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䍐車,儛八佾,設鐘虡宮懸
王后王子王女爵命之號,一遵舊典
唐制,王至子男列爵九等,皆掌於吏部司勳。
唐書·百官志》吏部司封郎中員外郎
掌封命、朝會賜予之級。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高祖武德元年秋七月戊寅,約功臣死罪
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公元626年
武德九年以立太子,賜為父後者襲勳、爵。
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九年六月癸亥,立秦王世民皇太子聽政
賜為父後者襲勳、爵。
公元637年
太宗貞觀十一年六月戊辰,以功臣為世封刺史
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文獻通考十一年,以司空長孫無忌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
尚書左僕射元齡宋州刺史改封梁國公
司空杜如晦密州刺史改封萊國公
特進李靖濮州刺史改封衛國公
特進高士廉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
趙郡孝恭觀州刺史改封河間郡王
同州刺史尉遲敬德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光祿大夫李勣蘇州刺史改封英國公
左驍衛大將軍志元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
右領軍大將軍程知節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
兵部尚書侯君集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
任城王道宗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
太僕卿劉弘基朗州刺史改封夔國公
金紫光祿大夫張亮澧州刺史改封鄖國公
詔曰:武定業,胙茅土子孫
漢高受命誓帶礪於功臣
豈止重親賢之地,崇其典禮抑亦盤石之基,寄以藩翰
但今之刺史,古之諸侯,雖立名不同,而監統一也。
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條,委共理之寄,象賢代及之典,司空無忌等,並策名運始功參締構即令子孫世世承襲
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公元639年
貞觀十三年二月庚子,停世封刺史
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660年
高宗顯慶五年二月丙戌,加佐命功臣別封子孫二階
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668年
總章元年,差弟太原元從西府功臣二等,授其子孫官量加階爵。
唐書·高宗本紀總章元年四月庚申,以太原元從西府功臣二等第一功後官無五品者,授其子若孫一人,有至四品五品加二階,有三品以上加爵三等第二功後官無五品者,授其子若孫從六品一人,有至五品者加一階六品二階三品以上一等
公元717年
元宗開元五年五月丙辰,詔公侯子孫襲封
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公元721年
開元九年十一月庚午唐隆先天實封功臣坐事免若死者加贈。
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公元725年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庚寅,封於泰山,賜嗣王郡縣一子官。
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公元729年
開元十七年,以享太廟拜陵,唐隆兩營立功三品以上一子官。
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七年十一月庚寅,享於太廟
丙申,拜橋陵
戊戌,拜定陵
己亥拜獻陵。
壬寅,拜昭陵
乙巳,拜乾陵
戊申,至自乾陵
唐隆兩營立功三品以上一子官。
開元二十年,以祀后土,賜武德以來及唐隆功臣三品以上一子官。
公元732年
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陰,祀后土,賜武德以來功臣後及唐隆功臣三品以上一子官。
公元764年
代宗廣德二年,以郊祭,賜武德功臣子孫官,成都靈武元從寶應功臣勳階爵級
唐書·代宗本紀廣德二年二月乙亥有事南郊
己丑武德功臣子孫予一人官;成都靈武元從三品以上賜爵一級,餘加一階寶應功臣三品以上賜爵一級,餘加階、勳兩轉五品以上為父後者兩轉
公元770年
大曆五年六月己未,錄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元齡杜如晦之後
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公元779年
大曆十四年六月己亥武德至德將相有功子孫予官
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公元784年
德宗興元元年正月癸酉,復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官爵
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公元785年
貞元元年八月襲封配饗功臣子孫
十一月癸卯,賜奉天興元扈從百官、收京將士階、勳、爵。
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公元820年
憲宗元和十五年正月辛丑皇太子皇帝位
二月丁丑武德配饗及第一等功臣家予一子官。
唐書·穆宗本紀云云
公元827年
文宗太和元年二月乙巳,賜九廟陪位子孫二階立功將士階、爵,始封諸王後予一子官
唐書·文宗本紀云云
公元887年
僖宗光啟三年七月丁亥貞觀開元建中興元功臣後予一子九品正員官。
唐書·僖宗本紀》云云
公元891年
昭宗大順二年四月甲申,訪武德功臣子孫
唐書·昭宗本紀云云
公元895年
乾寧二年十二月癸未,復大順以來削奪官爵
唐書·昭宗本紀云云
公元901年
天復元年二月辛未,封朱全忠梁王
四月丙子武德貞觀配饗功臣主祭子孫敘進之。
唐書·昭宗本紀云云
公元905年
昭宣帝天祐二年十一月辛巳朱全忠相國,總百揆封魏王
唐書·昭宣帝本紀云云
公元921年
太祖神冊六年夏五月丙戌朔,詔正班爵
《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44年
太宗會同七年,封趙延壽魏王
公元943年
《遼史·太宗本紀會同六年冬十一月辛卯上京留守耶律迪輦,得晉諜知二心
十二月丁未,如南京,議伐晉。
趙延壽趙延昭、安端、解里等由滄、恆、易、定分道而進,大軍繼之。
七年春正月甲戌朔趙延壽延昭前鋒五萬騎次任丘
丙子,安端入鴈門,圍忻、代。
己卯趙延壽貝州,其軍校邵珂開南門兵,太守吳巒投井死。
己丑,次元城,授延壽、博等州節度使封魏王,率所部南樂
公元947年
世宗天祿元年,以崇德宮戶賜翼戴功臣
《遼史·世宗本紀天祿元年秋八月壬午,以崇德宮戶分賜翼戴功臣,及北院大王洼、南院大王吼各五十,安摶、楚補各百。
公元969年
景宗保寧元年春三月己亥南院樞密使高勳封秦。
冬十月乙巳蕭思溫封魏王
《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公元971年
保寧三年春正月辛酉南京統軍使魏國公匡美封鄴王
《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公元972年
保寧四年夏四月庚寅朔,追封蕭思溫楚國王
《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公元979年
乾亨元年冬十二月乙卯燕王韓匡嗣遙授晉昌節度使降封秦王
《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公元987年
聖宗統和五年夏四月戊戌,詔有司條上勳舊等第加恩
《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989年
統和七年春二月乙卯大饗軍士爵賞有差
樞密使韓德讓封楚國王
《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996年
統和十四年冬十二月甲子,撻凜誘叛酋阿魯敦等六十人斬之,封蘭陵郡王
〈按撻凜姓蕭
《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1004年
統和二十二年,徙韓德昌王晉。
公元1001年
《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十九年春三月壬辰,賜大丞相韓德讓名德昌
二十二年冬十二月皇太后大丞相齊王德昌姓耶律,徙王晉
二十三年冬十一月,詔大丞相耶律德昌宮籍屬於橫帳
二十八年夏四月甲子,賜大丞相耶律德昌名曰隆運
庚午賜宅陪葬地。
公元1013年
開泰二年冬十二月甲子,以北院大王耶律世良北院樞密使封岐王
《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續文獻通考耶律世良異姓
公元1023年
太平三年改封丁振蘭陵王封蕭排押豳王蕭孝穆燕王
《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三年春二月丙申,以丁振為武信軍節度使改封蘭陵郡王
戊申,以東平郡蕭排押西南面都招討進封豳王
冬十一月辛卯,以北府宰相蕭孝穆南京留守封燕王
公元1024年
太平四年冬十一月追封南院大王韓𢛁為陳王
《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0年
太平十年,封蕭孝穆東平郡蕭匹敵蘭陵郡王
《遼史·聖宗本紀十年冬十一月辛亥南京留守燕王蕭孝穆東征將士凱還戎服見上,上大宴勞
翌日,以孝穆東平王東京留守國舅詳穩駙馬都尉蕭匹敵封蘭陵郡王
公元1037年
興宗重熙六年春三月戊寅,以秦王蕭孝穆北院樞密使,徙封吳王
《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公元1043年
重熙十二年封蕭孝忠楚王徙封蕭孝穆齊國王
《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二年春正月壬申,以北府宰相蕭孝忠北院樞密使封楚王
夏六月甲子,以南院樞密使吳國王蕭孝穆北院樞密使徙封齊國王
冬十月己亥蕭孝穆薨,追贈大丞相晉國王
十一月丁丑,追封楚王蕭孝忠楚國王
公元1050年
重熙十九年冬十二月庚戌韓國王蕭惠封魏王致仕
《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公元1052年
重熙二十一年,封蕭阿剌蕭革、蕭虛烈三人為王。
《遼史·興宗本紀二十一年夏四月癸未,以國舅詳穩阿剌西北路招討使封西平郡王
秋七月戊辰,以南院樞密使蕭革北院樞密使封吳王
冬十月甲午,遼興軍節度使蕭虛烈封鄭王
公元1055年
道宗清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北府宰相西平郡阿剌進封韓王
《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公元1058年
清寧四年夏六月乙丑北院樞密使鄭王蕭革南院樞密使,徙封楚王
《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公元1062年
清寧八年春三月戊申朔楚王蕭革致仕進封鄭國王
《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公元1063年
清寧九年,封蕭韓家奴荊王
《遼史·道宗本紀清寧九年夏五月清暑曷里狨。
秋七月丙辰太子山
戊午皇太叔重元與其楚國王涅魯古等凡四百人誘脅弩手軍犯行宮
南院樞密使王仁先、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等率宿衛士卒數千人禦之。
己未,族逆黨家。
庚申,重元亡入大漠自殺
壬戌,以韓家奴殿前都點檢封荊王
公元1072年
咸雍八年,封楊績趙王耶律仲禧韓國公
公元1071年
《遼史·道宗本紀咸雍七年冬十二月漢人行宮都部署仲禧賜國姓。
八年夏五月甲戌,封北府宰相楊績趙王
冬十二月戊辰漢人行宮都部署耶律仲禧封韓國公
公元1076年
太康二年封鱉里剌等為王
《遼史·道宗本紀太康二年夏六月丁未,冊皇后蕭氏,封其父祗候郎君鱉里剌為趙王,叔西北路招討使余里也遼西郡漢人行宮都部署駙馬都尉霞抹柳城郡
公元1077年
太康三年春二月壬午朔東北路統軍使蕭韓家奴尚父封吳王
《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9年
太康五年蕭撻不也蕭酬斡封蘭陵郡王楊績遼西郡耶律乙辛混同郡王蕭韓家奴蘭陵郡
《遼史·道宗本紀五年夏五月丁亥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蕭撻不也殿前點檢駙馬都尉蕭酬斡封蕭陵郡王
冬十月壬子,詔惟皇子一字王,餘並削降。
己未,以趙王楊績遼西郡魏王耶律乙辛降封混同郡王吳王蕭韓家奴蘭陵郡致仕
公元1106年
天祚帝乾統六年冬十二月己巳,封耶律儼漆水郡王
〈李仲禧子〉
《遼史·天祚帝本紀云云
宋制,列爵紀勳各一十有二,食邑食實封皆有定制,而封贈承襲掌於吏部司勳。
《宋史·職官志》:爵:一十二 王 嗣王 郡王 國公 郡公 開國公 開國郡公 開國縣公 開國侯 開國伯 開國子 開國男 皇子兄弟封國,謂之親王
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宗近親承襲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承襲特旨封國公餘宗室近親並封郡公開國公伯子男皆隨食邑二千戶上封公一千戶已上封侯七百戶已上封伯五百戶已上封三百戶上封見任前任宰相食邑封共萬戶
〈注〉嗣王開國郡公縣公不封
勳一十二 上柱國 柱國 上護軍 護軍 上輕車都尉 輕車都尉 上騎都尉 騎都尉 驍騎尉 飛騎尉 雲騎尉 武騎尉 騎都尉已上兩府武臣正任上經恩加兩轉文武朝官一轉武騎尉上京官加一轉朝官雖未至驍騎尉經恩亦便加騎都尉 官品紹興乾道慶元先後定王,為正一品。
嗣王郡王國公為從一品
開國郡公,為正二品
開國縣公為從二品
開國侯,為從三品
開國伯,為正四品
開國子,為正五品
開國男為從五品
食邑 一萬戶 八千戶 七千戶 六千戶 五千戶 四千戶 三千戶 二千戶 一千戶 七百戶 五百戶 四百戶 三百戶 二百戶 宰相親王樞密使經恩加一千戶,兩府使相節度使七百戶。
宣徽三司使觀文殿大學士以下直學士文臣侍郎武臣觀察使宗室正任以上、皇子上將軍駙馬都尉加五百戶。
宗室大將軍以上加四百戶。
知制誥待制文臣少卿監武臣諸司副使宗室副率以上,并承制崇班軍員等,初該恩加三百戶承制崇班軍員再該恩二百戶
二千戶以上雖有加例,緣無定法,親王重臣特加有至萬戶者。
食實封 一千戶
八百戶 五百戶 四百戶 三百戶 二百戶一百戶 宰臣親王樞密使經恩加四百戶。
兩府
使相節度宣徽使、皇子上將軍,并宗室駙馬都尉任觀察使已上加三百戶
觀文殿學士宗室正任已上,騎都尉二百戶
武臣崇班宗室副率上加一百戶
五百戶已上雖有加例,緣無定法。
親王重臣特加至數千戶者。
封爵之差,唐制:王,食邑五千戶郡王國公,三千戶;開國郡公二千戶縣公,千五百戶;縣侯千戶伯,七百戶;子,五百戶;男,三百戶
又有食實封者,戶給縑帛,每賜爵遞加一級
唐末及五代始有加邑特戶,而罷去實封之給,又去縣公之名,封侯以郡。
宋初沿其制,文臣少監少卿以上武臣副率以上內職崇班以上有封爵;丞、郎、學士刺史大將軍諸司使以上實封
但以增戶為差不係爵級
邑過其爵,則并進爵焉,止於郡公
每加食邑,自千戶二百戶實封六百戶百戶
親王重臣特加,有踰千戶者。
〈注〉郡公食邑有累加至萬餘,實封至數千戶者。
皇屬封郡公縣公贈侯者,無開國字。
〈注〉亦在開國郡公之上。
又采秦制賜爵公士
公元989年
〈注〉端拱二年,賜諸州高年一百二十七人公士景德中福建民有擒獲強盜者,當授鎮將,以遠俗非所樂,並賜公士自後率為例。
吏部司郎中員外郎官封、敘贈、承襲之事。
三師三公以下升朝官褒贈祖考、母妻,親王郡王、內外命婦以下保任宗屬封爵諸親,皆因其位敘而為之等。
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國公,曰郡公,曰縣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分國三等大國二十七,次國二十,小國二百二十。
公元960年
太祖建隆元年,賜百官軍士爵賞,又以翊戴功進周諸臣官爵。
《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號曰宋。
內外百官軍士爵賞
辛亥,論翊戴功,以義成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義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武信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鎮安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王審琦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虎揵右廂都虞候張光翰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龍揵右廂都指揮使趙彥徽武信軍節度使,其餘領軍並進爵。
癸亥,以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太師雄武軍節度使王景太保太原郡定難軍節度使、守太傅西平王李彝殷太尉荊南節度使高保融太傅,餘領節鎮並進爵。
公元963年
乾德元年以上尊號宰相范質等易封益邑文武官,各進階勳爵邑。
《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冬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
百官奉玉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
十二月辛巳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特進,易封,益食邑樞密使趙普光祿大夫易功臣號;文武官僚進階、勳、爵、邑。
公元965年
乾德三年封孟昶秦國公
《宋史·太祖本紀三年春正月乙酉蜀王孟昶降。
二月甲辰,遣皇城使竇思儼迎勞孟昶
夏五月乙亥,遣開封尹光義孟昶玉津園
丙戌,見孟昶於崇元殿,宴孟昶等於大明殿
壬辰,宴孟昶及其子弟大明殿
六月甲辰,以孟昶中書令秦國公子弟諸臣錫爵有差
庚戌孟昶薨。
秋七月壬辰,追封孟昶楚王
公元967年
乾德五年春正月丁巳,賞伐蜀功,曹彬劉光義進爵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68年
開寶元年以上尊號加開封尹以下勳爵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冬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開寶
大赦宰相趙普奉玉冊寶上尊號曰應天廣運大聖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十二月甲子行慶,自開封興元尹、宰相樞密使及諸道藩侯,並加勳爵
公元971年
開寶四年,益趙普食邑,進文武勳爵
《宋史·太祖本紀四年冬十一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
十二月丁卯行慶宰相趙普食邑
己巳文武遞進勳爵
公元978年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封錢俶淮海國王
公元977年
《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二年秋九月丁巳吳越王遣使乞呼名,不允
三年夏四月癸未錢俶乞罷所封吳越國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并寢書詔不名之命,歸其兵甲,求還,不許
五月乙酉錢俶獻其兩浙諸州,凡得州十三、軍一、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三十六。
丁亥,封錢俶淮海國王
秋八月丙辰,詔兩浙淮海緦麻以上親及管內官赴闕
八年冬十二月丁亥淮海國王錢俶三上表乞解兵馬大元帥國王尚書中書令太師等官。
元帥名,餘不許
公元984年
雍熙元年冬十二月庚辰淮海國王錢俶封漢南國王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87年
雍熙四年春二月丙申,以漢南國王錢俶武勝軍節度使,徙封南陽國王
甲寅錢俶改封許王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88年
端拱元年進封錢俶鄧王
《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春二月庚子進封錢俶鄧王
秋八月戊寅太師鄧王錢俶薨,追封秦國王諡忠懿
公元992年
淳化三年封趙普魏國公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三年春三月乙未朔,以趙普太師封魏國公
秋七月己酉太師魏國公趙普薨,追封真定王
公元1022年
真宗乾興元年春二月甲辰,制封丁謂晉國公馮拯魏國公曹利用韓國公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67年
英宗治平四年神宗即位,封曾公亮富弼皆為國公
《宋史·神宗本紀治平四年正月丁巳,帝即皇帝位
戊辰,以曾公亮門下侍郎吏部尚書進封英國
公,富弼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鄭國公
公元1069年
神宗熙寧二年夏六月丁巳錄用勳臣子孫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2年
熙寧五年春三月戊戌富弼司空致仕進封韓國公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80年
元豐三年改封王安石荊國公封曹佾濟陽郡王
《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三年秋九月乙酉,以王安石特進改封荊國公
丙戌,封曹佾濟陽郡王
元豐五年春二月癸酉,封董氈為武威郡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85年
元豐八年三月戊戌太子皇帝位
庚申尚書左僕射郇國公王珪進封岐國公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100年
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己卯端王皇帝位
戊子,以章惇特進封申國公
三月庚寅,錄趙普後。
夏四月乙巳,錄曹佾後。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01年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夏六月戊申,封向宗回永陽郡王向宗良永嘉郡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04年
崇寧三年夏五月己卯,以復鄯、廓,蔡京為守司空封嘉國公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07年
大觀元年春二月壬戌,以向宗回開府儀同三司
封安康郡王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08年
大觀二年,徙封向宗回漢東郡王
《宋史·徽宗本紀大觀二年春正月戊寅,徙封向宗回漢東郡王
秋九月壬戌,貶向宗回太子少保致仕
癸酉,削向宗回官爵
公元1109年
大觀三年冬十一月己巳蔡京進封楚國公致仕,仍提舉《哲宗實錄朝朔朢。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10年
大觀四年夏六月壬辰,復向宗回開府儀同三司漢東郡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12年
政和二年冬十一月辛巳蔡京進封魯國公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13年
政和三年春正月癸酉,追封王安石舒王,子雱為臨川伯,配饗文宣王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15年
政和五年春三月甲申追論至和嘉祐定策功,封韓琦魏郡王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17年
政和七年夏六月戊午朔,以明堂成,進封蔡京魯國公
己巳蔡京兩國不拜,詔官其親屬二人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0年
宣和二年春正月癸亥,追封蔡確汝南郡王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3年
宣和五年夏五月癸亥童貫節鉞進封徐、豫國公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5年
宣和七年夏六月丙午,封童貫廣陽郡王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6年
欽宗靖康元年春二月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國公
夏四月癸丑封太師沂國公鄭紳樂平郡
《宋史·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7年
高宗建炎元年,封張邦昌同安郡王
《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元年夏五月壬辰,以張邦昌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
辛丑,詔張邦昌知幾達變,勳在社稷,如文彥博例,月兩赴都堂
公元1131年
紹興元年秋九月辛酉,詔四方建策能還兩宮者實封以聞,有效者賞以王爵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32年
紹興二年秋七月丁卯,詔訪求累朝勳臣曹彬三百人子孫,以備錄用。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36年
紹興六年冬十二月庚申,以安化郡王稟死節太原,賜其家田十頃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41年
紹興十一年冬十月癸巳韓世忠罷為醴泉觀使封福國公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42年
紹興十二年,封韋淵平樂王秦檜累封魏兩國公。
《宋史·高宗本紀十二年夏四月戊寅封韋淵平樂郡王
秋九月乙巳,加秦檜太師封魏國公
冬十月丁丑,以皇太后回鑾推恩進封秦檜魏兩國公,辭不拜
公元1143年
紹興十三年春二月丙寅,封韓世忠咸安郡王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47年
紹興十七年春三月乙酉,改封秦檜益國公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51年
紹興二十一年秋八月壬申韓世忠薨,詔進太師致仕
癸酉追封通義郡王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54年
紹興二十四年秋八月丙午,追封張俊循王
冬十一月戊辰,進秦熹少傅封嘉國公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55年
紹興二十五年進封秦檜建康郡王
《宋史·高宗本紀二十五年冬十月乙未,幸秦檜問疾
夜,右司員外郎林一飛臺諫徐哲張扶等請拜熹為相。
丙申進封檜建康郡王,熹為少師,並致仕
是夕薨。
冬十一月乙巳朔追封檜申王諡忠獻,賜神道碑,額為決策元功精忠全德
公元1161年
紹興三十一年,封楊存中同安郡王
《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一年春二月甲寅,罷楊存中殿前都指揮使,進太傅,為醴泉觀使封同安郡王
紹興三十二年皇太子皇帝位
秋七月癸卯,以張浚少傅江淮宣撫使封魏國公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3年
孝宗隆興元年,招中原據有州郡者,許以世襲王爵
《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春二月壬戌朔,用史浩策,以布衣李信兵部員外郎,齎蠟書間道中原,招豪傑據有州郡者,許以王爵世襲
公元1165年
乾道元年夏五月庚戌,以吳璘太傅封新安郡王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6年
乾道二年冬十二月壬午,追封楊存中和王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7年
乾道三年夏六月甲申,追封吳璘信王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8年
乾道四年夏四月己酉,追封韓世忠蘄王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72年
乾道八年冬十二月丙辰,追封劉光世安成郡王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75年
淳熙二年秋九月丁未,贈趙鼎太傅,還其爵邑追封豐國公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76年
淳熙三年冬十二月甲午,追封吳玠涪王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77年
淳熙四年,進封史浩永國公
《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四年春三月乙巳,以史浩少保觀文殿大學士侍讀進封永國公
公元1183年
淳熙十年秋八月庚戌,以史浩太保魏國公致仕
《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89年
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進封趙雄衛國公
《宋史·光宗本紀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內禪,帝即位
夏閏五月壬戌,以趙雄寧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衛國公
公元1190年
光宗紹熙元年夏五月乙卯趙雄坐所舉以賄敗,降封益川郡公,削食邑一千戶。
《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2年
紹熙三年周必大降封滎陽郡公
《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三年秋七月壬申,監文思院良孫坐贓,配海外
益國公周必大坐繆舉良孫,降滎陽郡
公元1194年
紹熙五年追封史浩會稽郡王進封郭師禹永寧郡王
《宋史·光宗本紀:五午夏五月戊辰,追封史浩會稽郡王
《寧宗本紀》五年七月皇子嘉王擴皇帝位
十二月戊寅,加郭師禹少師進封永寧郡王
公元1199年
寧宗慶元五年秋九月庚寅朔,加韓𠈁胄少師封平原郡王
冬十月庚申朔,封郭師禹廣陵郡王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嘉泰四年夏五月癸未,追封岳飛鄂王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5年
開禧元年秋八月,追封劉光世鄜王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6年
開禧二年夏四月庚午追奪秦檜王爵,命禮官改諡。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8年
嘉定元年春三月戊子,復秦檜王爵贈諡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10年
嘉定三年夏六月己卯,加楊次山少保封永陽郡王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21年
嘉定十四年秋八月乙丑,追封史浩越王改諡忠定配享孝宗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25年
理宗寶慶元年進封史彌遠魏國公追封張九成崇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元年夏六月丁未,詔史彌遠太師依前右丞相樞密使進封魏國公
彌遠辭免太師
秋八月壬子張九成太師追封崇國公諡文忠
公元1227年
寶慶三年,贈朱熹信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三年春正月己巳,詔:朕觀朱熹集註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發揮聖賢蘊奧,有補治道,朕勵志講學緬懷典刑,可特贈太師追封信國公
公元1233年
紹定六年封史彌遠魯國公,尋進會稽郡,加鄭清之食邑千戶
《宋史·理宗本紀紹定六年春正月戊辰史彌遠食邑千戶
冬十月丙戌史彌遠太師左丞相樞密使魯國公,加食邑一千戶;鄭清之光祿大夫右丞相樞密使,加食邑一千戶。
丁亥史彌遠保寧昭信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進封會稽郡王,仍奉朝請,加食邑
詔:史彌遠定策大功勤勞王室,今以疾解政,宜加優禮
長子宅之權戶部侍郎崇政殿說書,次子宇直華文閣樞密院副都承旨長孫同卿直寶章閣,次孫紹卿、良卿、會卿晉卿承事郎女夫趙汝禖軍器少監孫女趙崇梓官一轉
乙未史彌遠薨,贈中書令追封衛王諡忠獻
公元1236年
端平三年冬十一月丙寅,以喬行簡特進左丞相封肅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39年
嘉熙三年春正月癸酉,以喬行簡少傅平章軍國重事封益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42年
淳祐二年冬十月甲寅史嵩之進封永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44年
淳祐四年追封史彌忠鄭國公,進鄭清之衛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四年秋九月甲辰史彌忠卒,贈少師封鄭國公賜諡文靖
冬十二月乙亥鄭清之少保依舊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侍讀,仍奉朝請進封衛國公
公元1247年
淳祐七年鄭清之封越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七年春三月辛丑,以鄭清之太傅右丞相樞密使封越國公
公元1249年
淳祐九年春閏二月甲辰,以鄭清之太師左丞相樞密使進封魏國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51年
淳祐十一年,封鄭清之齊國公,尋薨,追封魏郡王
《宋史·理宗本紀十一年冬十一月甲辰鄭清之乞解機政,詔依前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醴泉觀使,封齊國公,仍奉朝請
庚戌太師鄭清之薨,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諡忠定
公元1257年
寶祐五年封趙葵衛國公
《宋書·理宗本紀寶祐五年春正月丁亥朔,以趙葵少保寧遠軍節度使京湖宣撫使、判江陵府夔路策應大使進封衛國公
公元1259年
開慶元年段元鑑、楊禮封二字侯吳潛趙葵賈似道各封為公,王堅封伯。
《宋史·理宗本紀開慶元年夏四月甲戌朔,以段元鑑、楊禮堅守城堡,歿於王事,詔各贈奉國軍節度使封二字侯立廟賜額
致仕恩外,更官一子成忠郎
秋八月戊子,詔吳潛開閫海道勤勞三年,屢疏求退依舊觀文殿大學士、判寧國府特進崇國公
九月癸亥趙葵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封衛國公,判慶元府沿海制置使
庚午,詔王堅寧遠軍節度使依前左領軍衛上將軍興元府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合州節制軍馬進封清水縣開國伯
冬十月壬申,以吳潛左丞相樞密使進封相國公賈似道右丞相樞密使進封茂國公宣撫大使如舊
丙子,改吳潛慶國公
十一月乙卯,詔趙葵少保觀文殿大學士江東西宣撫使進封益國公
十二月壬子,改封吳潛許國公賈似道肅國公
公元1260年
景定元年,進賈似道趙葵公爵。
《宋史·理宗本紀景定元年夏四月癸丑,進賈似道少師依前右丞相樞密使進封衛國公
五月戊辰朔,詔趙葵依舊少保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封魯國公
公元1261年
景定二年春正月乙酉,詔封張栻華陽伯呂祖開封伯,從祀孔子庭。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64年
景定五年秋七月癸巳謝奕昌卒,贈少保追封臨海郡王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67年
度宗咸淳三年追封邵雍新安伯
《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三年春正月戊申,詣太學孔子行舍菜禮,邵雍升列從祀封新安伯
公元1269年
咸淳五年進封呂文德崇國公,加邑戶,尋進封衛國公
《宋史·度宗本紀五年冬十月己丑呂文德進封崇國公,加食邑七百戶。
十一月戊辰少傅文德致仕,詔特授少師進封衛國公,依所請致仕
公元1271年
咸淳七年冬十二月己亥謝方叔特敘復元官職惠國公致仕
《宋史·度宗本紀云云
公元1275年
恭宗德祐元年冬十二月丙午追封呂文德和義郡
《宋史·瀛國公本紀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