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常典
 第十八卷目錄
 宗藩部彙考十
公元1425年
 明二〈惠宗建文二則 成祖永樂十四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九則
官常典第十八卷
宗藩部彙考十
明二
公元1399年
惠宗建文元年封諸弟為吳、衡、徐三王
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
燕王來朝,留其世子二弟,尋遣還
召訊湘王柏,王焚死,廢齊、代、岷三王庶人
燕府靖
難兵起,谷王自宣府還京。
遼王荊州,削寧王護衛
《明大政紀》建文元年二月封弟允熥為吳王,允熞為衡王,允𤐤為徐王
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以周是修為衡府紀善
燕王來朝,行皇道,入登陛,不拜
戶部侍郎卓敬監察御史曾鳳韶上書論劾不報
三月丁亥燕王還國,燕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留京師,尋遣還北平
初,齊泰曰:三人在此,宜先收之。
黃子澄曰:不可
事覺則彼先發有名且得為備,莫若遣歸,使坦懷無疑也。
遣歸
尋遣人追之,不及北平按察司僉事湯宗按察司陳瑛,密受燕府金錢,有異謀,遂逮之。
燕山左護衛百戶倪諒上變告逮,府中官于諒周鐸伏誅
都督宋忠率兵三萬及燕府護衛健卒開平,名曰備邊,實屯兵圖燕,故調去健卒以制之。
都督徐凱練兵臨清,都督耿瓛練兵山海關,詔燕府指揮關童等還京,調北平左右衛軍屯彰德順德
齊泰燕王智勇絕人用兵,以防邊為名,令諸將防守外,張昺謝貴防於內,約期俱發。
燕王諸王最長,威最盛,地勢形便兵力又最彊,朝廷深忌之。
齊泰黃子澄徐輝祖侍郎卓敬日夜所以防燕者,長史葛誠教授余逢辰亦稍洩其謀,張昺謝貴、馬宣、彭二每遇中朝使者北平,亦頗傳言,語謂宜早為備。
燕王固知之,自京師歸即托疾久之稱疾篤,大暑火爐搖顫,曰:寒甚寒甚
宮中亦杖而行,朝廷稍不為意逢辰密告曰:殿下本無恙,公等勿懈怠,恐一旦不可測。
已而王密謀益急,燕府遣人至京奏事,詔考訊成獄,發符逮王府官屬。
四月,有上變遣使召訊湘王柏,王懼,縱火自焚,妃從之,闔戶皆死。
王府人曾名深上變告,召齊王榑至,廢為庶人拘留京師,與周王同繫誅。
衛指揮柴真等幽代王桂大同,縶岷王楩雲南,俱廢為庶人
五月岳池教諭程濟上言西北兵起,大難室中
逮至下獄,帝將殺大呼曰:陛下且囚臣,至期無兵,臣死未晚
遂繫之,已而兵果起,赦之。
七月甲戌,燕府起兵號靖難北平
布政使司事侍郎張昺都指揮使謝貴彭二,燕府長史葛誠教授余逢辰死之,遂盡克九門
初,高帝封建諸子,謂元之舊都地廣民眾密邇北邊非有大器不足以鎮之,封成祖燕王
懿文太子薨,燕地有天子氣善相者見之曰:龍顏鳳姿天章日表太平天子也。
高皇上賓輔嗣君者忌成祖,命張昺宋忠內外防之。
張昺傳言,謂宜早為備,於是謝貴等以城七衛并屯田軍士王城,又以木柵斷端禮等門。
未幾削爵及逮官屬,詔至,指揮張玉朱能等泣勸起兵,先擒謝貴張昺,餘無能為
成祖曰:須以計致之。
今遣內使官來逮,護衛官屬悉依所坐名收之。
就令差來內官,召付所逮者,必來,則縛之,一夫之力耳。
乃匿壯士禮門內,遣召
入至端禮門壯士出擒之。
等率勇士夜捕兵攻九門黎明已克其八,惟西直門未下,令指揮唐雲諭散,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諸司官吏視事如故
北平都指揮使余瑱居庸,馬宣走薊州宋忠率兵至居庸知事不濟退保懷來,留余瑱居庸
府上書請誅齊泰黃子澄,略曰:姦臣齊泰黃子澄輩,假陛下威權,剪皇家枝葉,橚、五弟雖有愆過,未聞不軌,重可裁減護衛輕可賜敕誡勵則厚親之仁,懲過之義,兩盡不務。
出此輒削王爵,奪國土轉徙流離行路矜惻可憫闔室自焚,聖仁在上胡寧忍此。
今其心尚未厭足,又以加臣分兵,圍守臣府,但府中不留一人號地哭天擗踴無訴。
:伏睹祖訓:如朝無正直,內有姦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臣謹俯伏俟命,惟陛下念之。
念之。
八月丙寅谷王自宣府還京,召遼王寧王還京。
遼王至,徙封荊州寧王不至,詔削護衛
監察御史韓郁上言諸王親則太祖遺體孝康皇帝手足,尊則陛下叔父
使在天之靈子孫天子,而弟與子遭殘戮,其心安乎。
臣每念至此未嘗不流涕也。
此皆豎儒偏見,病藩封太重,疑慮太深,而至此
唇亡齒寒人人自危
周王既廢,湘王自焚,代府被摧,而齊又告王反矣。
為計者必曰:兵不舉則禍必加。
執政激之使然
舉兵兩月矣,前後調兵不下五十餘萬,而一矢無獲。
之國謀臣可乎。
經營已久,軍需輒乏,將不效謀,士不效力
徒使中原無辜赤子困於轉輸民不聊生日甚一日
九重之憂方深,而出入帷幄與國事者,方且洋洋自得
彼其陛下削藩國者,果何心哉。
諺曰:親者割之不斷,疏者續之不堅。
有理也。
陛下不察不待十年,悔無及矣。
臣雖至愚,感恩至厚,不敢不言
少垂洞鑒興滅繼絕,釋代王之囚,封植湘王之墓,還周王京師,迎楚、蜀為周公
俾其各命世子持書勸燕,罷兵守藩以慰之靈。
明詔天下撥亂反正篤厚親親宗社幸甚
不聽
十月壬寅靖難襲破大寧寧王權降燕。
十一月乙亥,燕府再上書,辨誣不軌之事,請誅齊泰黃子澄
不報
燕府傳檄天下誅滅左班文職姦臣
十二月庚申,遷肅王楧於蘭縣
參贊大將軍軍務高巍使燕,請罷兵。
不報
二年六月,遣尚寶司丞李得成使燕,議罷兵不報
十月,詔諸將:毋使朕負殺叔父名。
三年七月戊戌,遣錦衣衛千戶張安遺書間燕世子
四年五月壬寅靖難兵至揚州儀真,遣慶成郡主成祖所,議割地罷兵不聽
六月庚申靖難兵營龍潭,遣曹國公李景隆都督王佐尚書茹瑺再議割地罷兵不聽
壬戌,遣諸王李景隆偕行靖難軍營,再申前議不聽
分遣諸王令守京城諸門。
諸王歸,會群臣慟哭,或勸浙江或曰不若湖湘
方孝孺堅守京城,以待四方援兵
甲子靖難兵至金川門。
乙丑谷王橞與李景隆金川門,迎靖難兵入城,安王檀及文武群臣,兵部尚書茹瑺文武奉迎乘輿勸進大內
閔帝遜位,不知所往。
公元1402年
建文四年,成祖即位宗藩王復爵、賜諡封、徙國、坐廢不一
定親王儀仗,令親王之國應付口糧草料
《明大政紀》四年六月己巳成祖皇帝位,復周王橚齊王榑爵。
辛未,製皇帝親親之寶。
七月癸未,詔修、齊二王宮殿
丙戌諡故湘王曰獻王,吳氏曰獻妃,遣官祭於荊州墳園
癸巳懿文太子第二吳王允熥為廣澤王,居漳州第三子衡王允熞為懷恩王,居建昌;第四子王允𤐤為敷惠王,隨母呂氏懿文陵。
丙申,賜谷王橞樂七奏,衛士三百人,金銀鎗大劍
庚戌賜書寧王權
八月戊子寧王權封國杭州
上以天子畿內不以諸侯諭之。
敕符秦王尚炳以岷王楩西平侯沐晟交惡,賜諭宥之
癸亥晉王濟來朝賜書慰安之。
壬申,命昭德王熿居平陽
九月丙戌徙封谷王橞於長沙遼王植荊州,廢廣澤王懷恩王庶人,逮谷王長史劉璟下獄自縊死。
劉璟,基仲子,隨谷王還朝,建大策不能用,以病辭歸
上逮,欲用之,不受,下獄死。
十月丙辰寧王權來朝改封南昌
己未江西布政司治為寧王府。
十一月丙午禮部親王儀仗,合增紅油絹銷金雨繖一,紅紗燈籠、紅油紙燈籠各二對,魫燈一對大小銅角二對。
從之。
《明會典洪武三十五年,令親王之國隨行內外官員及有執事旗校廚役人等沿途有司應付口糧本府馬并隨駕馬贏,及護衛官軍下隨馬匹應付草料隨侍官軍回還亦准支。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
公元1403年
成祖永樂元年賜宴諸王,復、代、岷四王舊封。
命高煦往開平操備,詔諭世子,書戒代王,降岷府職官,諭諸司王府事,一遵祖訓,其應行者奏准奉行
《明大政紀》永樂元年正月己卯朔,宴諸王華蓋殿。
丙戌,復、代、岷四王舊封。
二月辛亥,命郡王高煦率兵往開平操備。
四月乙卯世子孟烷奏欲遣人往河南人口,詔止之。
諭曰:昔秦愍王遣人於湘江人口太祖聞之怒,秦府官屬郡縣行者被罪
河南伯父周王封地,汝所遣人入境,或有縱恣,將斥為汝過,可不慮乎。
其已之。
代王桂縱暴殺人取財,賜書戒之。
岷王楩擅拘諸司印信激變彝人,詔降其王府職官
五月辛卯,諭天下諸司事千王府者,遵祖訓啟知有司合行事務不許一概啟請
王府有相關,即遣人馳奏,不待報而擅承行者論以重罪
《明會典元年令王有事發行三司衙門隨即奏聞,必待欽准方許奉行,敢有擅行治罪
如遇在京各王出府之日,法司即查前例通行長史知會遵守
公元1404年
永樂二年封二子為漢、趙二王
改允𤐤為甌寧王周王來獻騶虞
晉王護衛不允
《明大政紀》二年三月甲戌,封第二子高煦為漢王第三子高燧為趙王
九月丙午周王橚來獻騶虞
丙戌晉王濟奏上護衛及所畜小韃靼
敕令修德行善豈可因一二小人為非輒自懷疑所上護衛不允
其小韃靼護衛有缺者補之
《續文獻通考二年春三月,改敷惠王允𤐤為甌寧王,降廣澤王允熥、懷恩王允熞為庶人
二王不能諫正建文也。
詔曰:帝王之道,立愛惟親,為子不祗,不及於父。
朕皇考皇妣,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創業垂統,傳之萬世
長兄懿文皇太子降生弗永,裔子允炆幼沖嗣位昏愚自暴,顛覆成章崇信姦邪戕害骨肉天下蕩然社稷幾墜。
朕惟祖宗積德之勤,父皇母后創業之艱,不得已起兵賴天之祐,內難廓清
允炆罪惡貫盈,闔宮赴火,諸臣民同詞勸進,朕以宗社為重,勉徇輿情君臨大寶長兄王允熥、熞乃襲王封不意熥、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懟,朕以長兄至情不忍譴責,免為庶人,以保全之。
痛切於心長存念慮長兄未有承嗣,其第四子𤐤生有四年矣,茲特封甌寧王,世守懿文太子之嗣,嗚呼
協和之道,睦族為先,惇敘之仁,繼祖為大。
用展同氣之情,庶續親親之義。
〈按大政紀》:廢熥、熞為庶人元年
公元1405年
永樂三年,建趙王留守社稷等壇,書戒代、寧等王停革,楚府鐵牌太祖嘉禾詩賜諸王
又更定王儀仗之制。
《明大政紀》三年二月辛巳吏部尚書蹇義等議:今趙王留守北京,當別建國社國稷山川等壇,致祭禮部所議,從之。
五月丙辰,上以代、寧、永興平陽諸王所為過失日多,賜書訓戒之。
六月辛卯湖廣都司奏楚府付鐵牌一面,遇差人出門,驗此開門
上諭王府自出牌,非禮
即停革之。
九月,上以太祖高皇帝御製嘉禾石本分賜諸王
先是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庚戌北平禾有異莖同穗之祥,時上燕王進上太祖親御翰墨為詩一章以賜,上佩誦追惟,乃用摹勒於石,拓本成軸
至是復有嘉禾之瑞頒賜之。
辛丑,賜周王橚書。
以擅調官軍,及用箭鏃燒烙無罪之人,凌駕有司虐害百姓戒飭之。
乙巳,賜齊王榑書。
所為不法戒飭之。
《明會典親王儀仗世子同〉三年定令一對清道二對,幰弩一張,刀盾十對弓箭二十副,白澤一對,金鼓旗一對畫角十二枝,花匡鼓二十四面,杖鼓二面金鉦二面,鑼二面掆鼓二面,板一串,笛二管,小銅角一對,大銅角一對戲竹一對大鼓一面,板一串杖鼓十二面,笛四管頭管四管絳引旛一對傳教旛一對告止旛一對信旛一對儀鍠氅一對,戈氅一對,戟氅一對,吾杖一對儀刀二對,班劍一對立瓜一對臥瓜一對骨朵一對金鉞一對金鐙一對,殳叉一對,戟十對,槊十對,夾槊一對,麾一把,幢一把,節一把,響節四對,紫方傘二把,紅方傘二把,紅銷金傘一把紅繡圓傘一把紅曲柄傘二把,紅油絹銷金雨傘一把青繡圓扇四把紅繡圓扇四把紅繡方扇四把誕馬八匹鞍籠一箇,金馬杌一箇拂子二把,間抹金銀交一把,間抹金銀腳踏一箇,間抹金銀水一箇,間抹金銀水一箇,渾抹金銀香爐一箇,渾抹金銀香合一箇,間抹金銀唾盂一箇,間抹金銀唾壺一箇,紅紵絲拜縟一條紅紗燈籠二對,紅油紙燈籠二對,魫燈一對,象軺一乘帳房一對
 郡王儀仗三年定令一對清道二對,幰弩一張,刀盾八對弓箭十八,副金鼓旗一對畫角十枝,花匡鼓二十面,掆鼓一面金鉦一面,鑼二面,板一串,笛二管戲竹一對大鼓一面,板一串杖鼓八面,笛四管頭管四管絳引旛一對傳教旛一對告止旛一對信旛一對,吾杖一對儀刀二對,立瓜一對骨朵一對,斧一對,戟八對,槊八對,麾一把,幢一把,節一把,響節三對紅銷金圓傘一把紅圓一把紅曲柄傘二把,紅方傘二把,青圓四把紅圓四把誕馬四匹鞍籠一箇,間抹金銀馬杌一箇拂子二把,間抹金銀交一把腳踏全間抹金銀水一箇,間抹金銀水一箇,渾抹金銀香爐一箇,渾抹金銀香合一箇,紅紵絲拜縟一條紅紗燈籠二對,魫燈一對帳房一座
 親王妃儀仗公主世子妃同〉三年定紅杖一對清道旗一對絳引旛一對,戟氅一對,吾杖一對儀刀一對班劍一對立瓜一對臥瓜一對骨朵一對鐙杖一對,響節二對,青方傘二把,紅彩畫雲鳳傘一把,青孔雀圓扇四把紅花圓扇四把,間抹金銀交一把,間抹金銀腳踏一箇,間抹金銀水一箇,間抹金銀水一箇紅紗燈籠二對,拂子二把,鳳轎一乘小轎一乘行障二葉,坐障一葉
 郡王妃儀仗三年定紅杖一對清道旗一對絳引旛一對,戟氅一對班劍一對,吾杖一對立瓜一對骨朵一對,響節一對青方傘二把,紅圓一把青圓扇二把,紅圓扇二把,間抹金銀交一把,間抹金銀腳踏一箇拂子二把,紅紗燈籠一對,間抹金銀水一箇,間抹金銀水一箇,翟轎一乘行障二葉,坐障一葉
公元1406年
永樂四年,命趙王留守北京
齊王榑庶人
甌寧王諡。
《明大政紀》四年二月趙王高燧居守北京
五月,廢齊王榑庶人,處之京師
無賴,養游客,私僭帝號,及咒咀魘鎮等事,屢有告者,察之皆驗,上賜諭令改行於是入朝面謝
既至廷臣交章劾奏罪,不當宥,厲聲曰:姦臣又欲喋喋,效建文時事耶。
會當盡剮此輩
上聞之,不懌曰:此其心可知已。
命罷其隨侍護衛長史等官,廢之。
十二月辛亥夜甌寧王邸第不戒於火,竟成疾而薨,時年十六,諡哀簡
永樂六年,命禮部諸司庶務,其承受親王者稱令旨
公元1408年
《明大政紀》六年七月庚子,命禮部自今諸司庶務啟事東宮處分者,則書皇太子令旨
承受親王者,書云令旨,著為定制
公元1410年
永樂八年,命趙王整理北京軍馬
安、魯二王護衛軍糧等事
以楚王及寧世子來朝賜宴,又以周王來朝軍士擾民,執令自治
又定奉差經過見王官員賜酒飯外,不許他物。
《明大政紀》八年二月辛丑,命趙王高燧整理北京城軍馬
廣平侯袁容泰寧侯陳珪輔導之。
丙午安王楹奏免護衛屯軍子粒二年,從之。
九月甲申,魯王肇煇奏護衛月糧三年,當罷,乞以六分屯田四分守城,從之。
十二月乙未楚王楨寧王世子磐烒來朝,宴楚王華蓋殿,賜世子宴於前三公府,其從官賜宴
戊戌,諭勉楚王隨行武官屬,賜文綺有差
諭曰:朕即位以來楚王未嘗越禮踰分之事,雖府中有一二小人作過,悉是其下所為,王無預焉。
王素樂善秉德奉法,可為賢王
爾等為其官屬,與有榮矣。
爾等亦有贊輔之力,今歸,更加勉之
楚王楨王府校尉死亡者,自今請留所生補缺,庶免別僉,從之。
甲辰周王橚來朝隨從軍士在途擾民往往空室逃避,命錦衣衛軍士周王橚,令其自治
《明會典八年,令各王府今後有朝一應公差人員經過見王官員人等,或與酒飯,或不與,亦可不許賞以物件
公元1411年
永樂九年遣使戒勵秦王,召遼谷等九王來朝
《明大政紀》九年二月壬辰朔,遣敕戒秦王尚炳符至不出迎侮慢使者,械長史紀善典儀京師
王自今勉力學問庶幾寡過
是月甲寅秦王尚炳來朝,且首服不親出迎敕符之罪,上宥而勉之
四月己酉,召遼、谷、瀋、安、、伊、肅、晉九王來朝以次而至。
時周王已、慶二王有疾未召。
公元1412年
永樂十年趙王北京
山西監察御史訓導平陽王府官飲酒不聽
《明大政紀》十年正月乙巳趙王高燧北京皇太子親送之江東門
六月戊午巡按山西監察御史訓導經過平陽朝王,王免見,遂造王府官飲酒,當逮問
上曰:王自免禮,固非其不往見王府官,必其交親故造之飲酒敘歡,亦人常情無罪
外國來朝與人交易尚爾不為之禁,況與王府官往來者乎。
卒不之聽。
公元1414年
永樂十二年,降晉王庶人
《明大政紀》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降晉王濟熹為庶人,俾與長子美圭同守晉恭王墳。
敕諭曰:爾謀為不軌自絕於天,自絕祖宗,論爾之罪,有不容誅,重念恭王手足之義,特全爾生,令守恭園,其閉門念咎杜絕外交改過遷善,以保令終慎之哉。
公元1416年
永樂十四年,命趙王告祭長陵
改趙、漢二王封國,敕隨侍王者還原伍。
上至濟寧,魯王來謁,賜鈔、幣、米石。
谷王橞至,以周、楚二王賜宴,並定二王孝陵位次
《明大政紀》十四年三月癸巳朔長陵殿成奉安仁孝皇后神位,命趙王告祭
甲辰,改趙王高燧封國彰德漢王高煦青州
高煦奏願常侍左右,不欲之國
復賜敕曰:既受藩封,豈可常在侍下。
前封雲南,憚遠不行
與爾青州,今又託故
如果誠心留侍,去年在此,何以固欲南還,是時朕欲留爾長子,亦不可得。
留侍之言,殆非實意,青州之命,更不可辭。
七月辛丑,命保定侯孟瑛、吏部侍郎師逵督修漢世子府於青州
辛亥蜀王椿密遣儀賓顧瞻,奏谷王橞謀不軌,遣中官齎敕橞令送崇寧王還蜀,且察其所為。
先是谷府隨侍都督張興奏橞有不臣之心,上曰:朕徐察之。
南京,又以橞所為密啟皇太子
皇太子遣人密奏之,上猶未決
椿聞之,具奏恃寵縱橫有無君之心,藏匿亡叛造作舟艦弓弩器械教習兵法戰鬥之事,大建佛寺,造天成閣,私度千人晝夜祈禱咒咀。
又與都指揮張成宦者吳智等日謀議蹤跡詭祕,人莫知之,號張成為師尚父捏造圖讖,謂己於親王中次在十八,與讖相應傳播於人。
密遣典寶劉信獻寶帶於椿,藏所為讖語於帶匣,復致書於椿,有曰:德蒼時不可言桓文之事,桓文不可言德蒼之施。
辭意含蓄往往類此
又令巧匠製燈於上元節獻於朝,就俾諸內府架構偵伺動靜
又選壯士音樂擬獻於朝,供應殿庭,以圖間隙
長史廷綱屢諫不聽反誣誹謗具奏磔殺之。
王府僚屬無敢復諫者。
指揮唐彰、舍人覃常嘗泄其事,咸被撾殺。
於長沙山林、池沼竹木花果鳥獸魚鱉之利盡專之稅及六畜糞壤,奇花怪石之類,遠近盡移入府內,為游觀之具。
長沙之民苦之。
上得奏,嘆曰:朕如何待橞,乃有此心。
又曰:蜀王忠孝人宜,不見欺
張都督有言矣。
八月戊寅,遣敕符金牌谷王橞。
九月丙申,敕右軍都督僉事歐陽青,凡各衛撥隨侍漢王者,令各還原伍,不許稽留
上聞漢王高煦於各衛選精壯軍士及有藝能者,以隨侍為名,教習武事造作器械,益疑之,遂有還北京之意。
十月乙丑車駕濟寧
先夕,夢魯王肇侍立甚恭。
既旦,肇煇謁,上甚喜,賜敕獎勵,加賜鈔、幣、米千石
蓋肇煇居國簡靜奉法謹禮,上素重之云。
癸未,徵谷王橞至,命中官送至王邸,以蜀王奏示之。
慚懼慄慄,無一言自辯,但曰:死罪
死罪
上天地大恩,全其生耳。
甲申成國公朱勇都察院左都御史劉觀同文武群臣劾谷王謀逆實狀,請割恩正法,上以朕自有處諭之。
十一月己丑,詔戶部歲給漢王趙王祿米各止萬石
辛卯,以谷王謀逆事條諸王,議其罪。
辛丑周王橚朝,宴於華蓋殿。
丙午楚王楨朝,宴於華蓋殿。
壬子周王橚楚王楨遇節謁孝陵,命東宮皇太孫及小皇孫陪謁。
上召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皆至,問曰:二王東宮皇太孫及小皇孫謁陵展敬之位,如何
朕意雖略定,爾三人試言之。
楊、金未有對,上顧問士奇,對曰:、楚二王尊屬當列稍前兩傍東宮殿下稍後居中皇太孫殿下當中列於東宮殿下之後
皇孫皇太孫同班兩分兩傍
上曰:爾所言有據乎。
對曰:宋儒朱熹家禮大約如此
上曰:吾未嘗家禮,但據己見書其位次
遂出片楮宸翰所書位次,正與士奇言合,遣鴻臚寺丞周昇欽定位次,俾行之。
公元1417年
永樂十五年,廢谷王庶人,命漢王安樂州
庶人允熥卒,以禮葬之。
安惠王無嗣,國除。
《明大政紀》十五年二月,廢谷王橞為庶人
橞,太祖十八子也。
幼不好學,多智譎。
封國,宣府靖難師起,橞遁歸京師,建文君親信之,令守金川門。
靖難渡江,橞即開門迎入。
即位待之加厚賜賚無數,改封於長沙陰養死士謀逆反。
蜀王發其事,詔楚王等議其罪,降為庶人
橞後闔門自焚
三月丁亥朔,命漢王高煦山東安樂州
初,上在北京,聞高煦異志,及還,召士奇問曰:汝與蹇義在此,漢府事皆當悉知,如朕未有知,汝輩慮有離間之罪,朕既知矣,汝何慮。
對曰:漢王使受冊封國雲南不肯行,復改青州,又堅不行
今知朝廷徙都北京,惟欲留守南京,此天下之人疑其心,亦豈待事有實跡哉。
陛下善處置,使有定所,全父子恩,以貽永世之利。
默然
後數日,得高煦私造兵器皮船教習水戰,及僭乘輿服,物挾私擊死無罪官民,縱護衛官軍京城內外劫掠,有實狀
上怒命翰林條示其罪,且曰:今處之安樂州,蓋去北京甚邇,即其作禍,可朝發夕擒也。
九月己巳庶人允熥卒,命以禮葬之。
允熥,懿文太子第三子,母妃常氏,開平忠武王遇春之女。
建文中封吳王
上嗣位之初,改廣澤王,以罪免為庶人
十二月安惠王卒,無子,國除。
永樂  年,更定宗藩封爵制及之國廚料之數。
《明會典永樂間,定鎮國將軍從一〈舊三品輔國將軍二品〈舊四品奉國將軍從三品〈舊五品鎮國中尉四品〈舊六品輔國中尉五品〈舊七品奉國中尉六品〈舊八品世子嫡長子世孫郡王第一子封長子長子第一子封長孫親王選婚封親王妃世子封世子妃郡王封郡王妃世孫封世孫夫人長子長子夫人長孫封長孫夫人鎮國將軍鎮國將軍夫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夫人奉國將軍淑人鎮國中尉恭人輔國中尉宜人奉國中尉安人親王封郡主郡王封縣主鎮國將軍封郡君輔國將軍封縣君奉國將軍封鄉君中尉之女俱稱宗女
世子女與郡王女同,世孫郡王長子女與鎮國將軍女同。
長孫女與輔國將軍女同。
靖江王府合比正支郡王遞減一等
封縣君將軍以下照例遞減
 凡親王之國永樂間廚料醬一百斤,香油五十斤,二十斤,乾魚一百斤,醃牛一隻,子鱭魚四十斤,醃豬一口,醃鵝一隻,醃鹿一隻,醃麂二隻,醃雞九隻,白麪一百斤,茶芽五斤茶葉二十斤,醬瓜四十條,黑砂糖十斤五斤木瓜湯煎五斤,醬茄一百五十箇,醋三百箇,酒五十瓶,醋二十瓶,芝麻一石,糖茄一百五十箇,米三石
公元1423年
永樂二十一年,賜蜀王諡。
《明大政紀》二十一年三月壬午蜀王椿薨,諡曰獻王
敦厚孝友循禮執法,尤好學讀書不懈,喜延接士大夫講論或至夜分不為聲色游獵之事,在宗室中為最賢,朝廷待之諸王特厚云。
公元1424年
永樂二十二年仁宗嗣位,以成祖所遺冠服送漢、趙二王,令諸王毋詣几筵,各遣官代祭。
巴東遠安二王庶人刊印祖訓諸子弟姪
韓王獻詩
寧王來朝,各有賜賚
定親王之國祿米
《明大政紀》二十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嗣位
甲子,遣中官大行皇帝冠服漢王高煦趙王高燧,朝夕瞻奉以慰哀慕惓惓之心。
乙丑,召漢王高煦赴京。
辛未周王橚及各王俱奏,請躬詣大行皇帝几筵祭禮,悉報,止之。
遣官代行
九月乙亥巴東王貴烜、遠安王貴燮父死不奔喪,命戶部各減祿米之半。
甲申漢王高煦,增諸王祿米
丁亥漢王高煦還國
癸巳寧王權奏欲來朝,止之。
遺書答曰:叔欲來見,感親愛之厚,姪承叔親厚有素,今欲見叔亦切惓惓,但以祖訓不敢違也,計諒,此誠所云。
寄居江西非所之國不與封鎮各王例同。
江西之地,叔受之先帝已二十餘年,為國南屏,非封鎮而何
惟叔審之。
十月戊午,免遠安王貴燮,巴東王貴烜為庶人
二人前嘗誣告其父有不軌謀,至是諭群臣曰:正風化當自家族始。
遂有是命。
十一月庚辰,命司禮監刊印祖訓諸子弟姪,上謂侍臣曰:守成之主,動法祖宗,斯鮮過舉
書曰: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後世
嗣君往往聰明,亂舊章,而卒至喪敗不救,可為鑒戒
朕十餘歲侍皇祖側,親見作祖訓,屢經改易而後成書
是時秦晉周世子皆在,太祖閒暇,即召太孫及諸世子於前,分條逐事,委曲開諭之,皆持身正家以至治天下之要道
天子為藩王,能事遵守豈不福祿永遠哉。
寤寐不忘。
侍臣對曰:陛下此心,即太祖皇帝之心也。
壬午韓王沖襄陵王炑、樂平王獻詩頒賜白金、鈔、幣有差
丙申特賜寧王權黃金三百兩,文錦十綵,幣表裡各二十,西洋布十。
十二月己巳徙封韓恭王西平
《明會典二十二年,令鄭王越王襄王荊王梁王淮王滕王祿米暫各給三千石。
之國別立常典
自後親王受封,未之國,俱如此例。
公元1425年
仁宗洪熙元年,斥漢王子瞻圻居鳳陽賜書晉王平陽王及周、魯二王田宅等事
趙王之國彰德,以岷王武岡華陽王居澧州
定王將軍來朝供給
《明大政紀》洪熙元年二月甲辰漢王高煦第二子瞻不孝,斥居住鳳陽
甲子晉王濟熿及平陽王美圭互奏爭連伯灘田,各賜書以差蒲州從實審勘諭之。
三月壬申周王橚奏請河南都司衙門,與汝南王家屬居住,答書止之曰:祖宗建置都司總制,一方所係,不敢移易
戊寅,命趙王高燧之國彰德
欽天監擇日起程
己丑趙王高燧之國彰德
四月壬子,魯王肇奏本居室損漏,欲令護衛官軍修理,請今歲護衛屯田免其子粒
賜書:屯田子粒以充本衛軍糧豈可廢易。
農隙修之
癸亥,漢郡王瞻圻、紀善李遜離間伏誅
丙寅,以岷王楩武岡州,改華陽王悅燿居澧州
六月庚戌皇太子即位
七月己巳漢王高煦陳奏利國安民四事,命有司施行仍復書謝之,上顧侍臣曰:永樂中皇祖嘗諭皇考及朕,謂此叔有異心,宜備之
皇考待之極厚如今日所言果出於誠,則是舊心已革,不可順從也。
《明會典洪熙元年靖江王輔國將軍來朝欽賜十隻,鵝十隻,雞二十隻,酒一百瓶,米四石果子五色茶食五般,柴三百斤,蔬菜廚料
靖江王奉國將軍來朝欽賜羊五隻,鵝五隻,雞十隻,酒五十瓶,米二石果子五色茶食五般,柴一百五十斤,蔬菜廚料
公元1426年
宣宗宣德元年,定宗室將軍郡主以下品級冠服儀式
世子郡王納妃,郡王嫡長承襲,及鎮國將軍縣主以下婚禮諸制。
親征漢王,執之陳山,請移師
趙王不從賜書諭之。
《明大政紀》宣德元年正月庚子漢王高煦遣人獻元宵燈。
復書報謝有言於上者曰:漢府所遣來者,多是窺瞰朝廷之事,特以進獻為名。
上曰:吾惟推誠待之耳。
六月,定宗室將軍中尉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儀賓品級冠服儀式
封爵婚禮皇明祖訓已有成法
凡世子及郡王納妃,郡王嫡長襲封者,當先上聞朝廷,遣人行冊命之禮。
今後王國鎮國將軍縣主以下婚禮,但頒誥命冠服,其儀仗妝奩諸物皆王府自辦。
八月壬戌朔漢王高煦反。
初,高煦之國樂安反謀未嘗一日忘。
仁宗崩,高煦反謀益決,於是招集亡命,以護衛指揮王斌為偽都督樂安知州朱烜為偽兵部尚書移檄遠近
輔臣蹇義夏原吉姦邪亂政為辭,中外洶懼高煦復遣人密約英國公張輔等為內應
即縛其人白上,上夜輔臣入賜坐,屏左右議之。
楊榮首勸上親征,上有難色,顧原吉原吉曰:往事可鑒不可失也。
臣昨見命將而其色變,退語臣等而泣。
在廷如此,則臨事可知
兵事貴速,宜卷甲韜戈以往一鼓平之
所謂先人奪人之心也。
楊榮言是。
上意遽決。
鄭、襄二王監國
辛未,以高煦之罪告天地、宗廟社稷百神,遂親征京師,率大營五軍將士以行,以陽武侯薛祿清平伯成為先鋒
時文蹇義楊士奇夏原吉楊榮楊溥吳中胡濙張本顧佐扈從晝夜兼程而進,上遣書高煦書曰:人言王反,朕初不信
及得王奏知,王志在禍生靈,危宗社,朕興師問罪不得已也。
王太宗皇帝之子仁宗皇帝之弟,朕嗣位以來,事以叔父,禮不少虧,何為而反耶。
朕惟張敖失國,本之貫高淮南受誅,成於伍被
自古小人藩國,率因之以身圖富貴而陷其主於不義
及事不成,則反噬主以圖苟免若此者多矣。
朕師壓境王能悔禍,擒所倡謀來獻與王,削除前過恩禮始終,善之善者也。
王如執迷,或出兵拒敵,或嬰城固守,圖僥倖於萬一,當率大軍乘之,即成擒矣。
又或麾下以王為奇貨,執以來獻王,以何面目見朕,雖欲保全不可得也
王之轉禍為福一反掌間耳。
審圖之。
辛巳昧爽車駕駐蹕安城北,上念矢石之下,禍及無辜,乃遣諭高煦云:今山東都、布、按三司及衛、所、府、州、縣官并爾護衛軍校餘丁民人奏爾反逆,朕皆未信。
及覽陳岡齎至本,上誣先帝,遂及朕躬,爾罪著矣。
朕以祖宗付𢌿之重,天下生民大計,親率問罪之師,已至城下,爾不來朝,又不遣護衛王府官出見,是負固不服,今以誠心待爾,爾戰則戰,不能則詣軍門面陳爾情,庶得始終保全
始終受命,城破之日,悔將何及已。
復遣敕諭之曰:前敕諭爾備矣,朕言不再爾其審圖之。
又以敕繫矢射城中,諭逆黨禍福於是城中人多欲執高煦來獻
高煦狼狽失據密遣人詣御幄陳奏願寬。
今夕妻子別,明旦躬赴駕歸罪
上許之。
是夜高煦盡取積歲造兵器,與凡謀議交通文書盡燬之,城中通夕火光燭天
壬午駐蹕樂安城南高煦將出叛黨王斌等固止之,曰:寧一戰以死,不可為人擒也。
高煦復入宮,遂潛從間道出,為官軍所執以獻。
文武群臣列奏其罪,請旨典刑
上曰:彼固不義祖訓親藩自有成法
群臣復言春秋之法,大義滅親
上卻之,但命以群臣劾章示之,高煦跪言:臣罪萬死,惟生殺在上
上遂高煦為書,召諸子同歸京師
乙酉班師高煦以歸。
庚寅駐蹕獻縣之單橋,車駕親征
罪人得師還,戶部尚書山迎駕山見上,言宜乘勝師向彰德襲,執趙王,則朝廷永安矣。
上召楊榮山言諭之,對曰:山言國之大計
遂召蹇義夏原吉諭之,兩人不敢異議
言:請先遣趙王,詰其與高煦連謀之罪,而六師奄至可擒也。
從之。
傳旨,令楊士奇草詔士奇曰:事須有實,天地鬼神豈可欺哉。
敕旨何為辭。
厲色曰:汝可沮國之大事乎。
錦衣衛責所係漢府人狀,云與趙連謀即事之因,何患無辭
士奇曰:錦衣衛責狀何以人心
曰:汝不然吾言,可往與蹇夏言之。
士奇往見二人,蹇曰:上意已定,眾意亦定,公可中阻。
夏曰:萬一上從公言,今不行趙後有變,永樂中孟指揮之舉,誰任其咎。
士奇曰:今事勢永樂中異。
永樂中,趙擁三護衛,今已去其二,且昔孟指揮所為王實預聞不然趙王今日乎。
蹇曰:即如公言,今若何
士奇曰:為今之計,朝廷重尊厚待之,有疑則嚴防之,亦必無虞,而於國體亦正矣。
二人曰:公言固當。
然上特信楊榮不係二人可否也。
士奇退,與曰:太宗皇帝惟三子,今上親叔二人一人有罪不可恕,其無罪者當加厚之。
庶幾仰慰皇祖在天之靈
曰:汝既不草敕,則我當以聞。
時惟楊溥士奇意合,曰:吾二人入見上,兵必不可移。
,即趨入見士奇亦踵其後,而門者止,二人不得入。
已有旨,召蹇夏,以士奇白上,意不懌,然亦不復移兵矣。
遂還京。
九月丙申京師
上御奉天門,高煦父子家屬皆至京師行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文武廷臣劾奏高煦謀危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國典以為亂臣賊子之戒。
上曰:國家宗藩具有祖訓,朕不敢違命行。
工部築館室於西安門內處,高煦夫婦男女,其飲食衣服之奉悉仍舊無改。
上出御製東征記》以示群臣,凡書高煦之罪及朝廷不得已發兵之故,蓋詳備云。
高煦逆黨王斌、朱烜伏誅
上至,不復及彰德事,然言者喋喋,請盡削趙護衛,且請拘趙王京師
上皆不聽,乃召士奇諭曰:言者趙王益多,如何
對曰:今日宗室趙王最親,當思保全之,毋惑群言
上曰:吾亦思之皇考趙王友愛,且吾今惟一叔,奈何不愛。
然當思所以保全之道。
乃封群臣言章,遣袁容劉觀齎以示之,使自處
士奇曰:更得璽書親諭之尤善
上從之。
公元1427年
宣德二年趙王護衛官校,從之。
晉王辭爵復書慰之。
定王祭祀宗廟之禮。
《明大政紀》二年二月戊寅趙王高燧奏辭護衛官校,歸之朝廷,從之。
得璽書及言者所上章,大喜曰:吾生矣。
即獻護衛,且上表謝恩,而言者頓息
上待趙王日益親厚,而薄陳山,竟疏斥之。
蓋上初雖為山所惑,而後灼知其非。
踰數月,召士奇南齋宮,諭之曰:吾待趙叔不失親親之禮,爾有力焉。
自今毋以見迕為嫌
遂賜白金寶楮文綺
三月晉王濟熿以其府中軍校,數有赴京告其陰事者,益不自安,遂奏辭爵上復書慰之。
《明會典二年令王府祭宗廟,用宋朱文公家禮
宣德三年寧王乞灌城鄉田,諭以往處置
又乞鐵笛,與之。
汝南新安二王庶人,諭鄭王瞻峻等戒戢下人
韓王遷國長沙不許
公元1428年
《明大政紀》三年閏四月寧王權奏,乞賜南昌府附近灌城一鄉田土,俾眾子耕種自給
上諭戶部臣曰:古人云:王者食租衣稅
今有歲祿足矣
一鄉之田,民所衣食不當奪以自養,宜遣人往勘,待報處置
五月汝南王有勳、新安王有罪,免為庶人
七月辛酉寧王權遣人進扇,且奏求鐵笛
命工新製與之。
上謂左右曰:古人謂:笛者,滌也。
所以邪穢,納之於正。
寧王之意,其在此乎。
鐵笛雖無,當新製與之。
十月庚辰宣諭王府長史戒戢下人為非
明日,諭鄭王瞻峻等曰:在下小人所為王當戒之。
吾與王同氣,有至愛存焉。
人情愛禾者必去蟊,愛苗者必去莠,況吾兄至親之愛乎。
小人者,其為害甚於蟊與莠也。
戒之於早,可以消患未萌不早戒之,及其著,則難制矣。
癸未韓王沖平涼土薄,乞遷國長沙不許
上復書曰:歲祿不充,蓋陝西頻歲無穫,未免供給不及,若年穀稍豐,便可足用
惟叔安意以俟之。
府中軍校未至者,已敕兵部挨究,遣來長沙之諭,先帝成命在上不敢
叔亮之。
公元1429年
宣德四年寧王鎮國將軍以下不應品級,上引祖訓諭之,並書諭不允撥田。
寧化王請免大同備禦官軍不許
平陽王建家廟。
《明大政紀》四年四月丙子寧王權祿米不當品級語多忿戾
上引祖制復之,大略祖訓語:郡王子孫,自鎮國將軍以至奉國中尉,遞有品級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欽定
靖江王世子郡王公侯文武相見禮儀,或答拜,或坐受,遇之於塗,或分道讓左,或引馬側立,各隨品級等第,別無行君臣禮之說,若必如所云行君臣之禮,是教子越禮犯分,不知有君矣。
若群臣與靖江府將軍前,皆行君臣之禮,是天下紛紛多君也。
五月丁巳,與寧王權書,撥田無例,不許
書曰:戶部言灌城田共一千六百一十七頃六十餘畝,鄉民所賴以足衣食,別無荒閑之地,況庶子郡王自有歲祿,稽之祖訓,亦無撥賜田土之例,若從叔祖之言,百姓失業,必歸怨朝廷,亦必歸怨叔祖矣。
叔祖諸王表率,使諸王皆倣叔祖之言,不皆違祖訓而損盛德乎。
故撥田之諭,不能曲從,惟叔祖亮之
辛未寧化王濟煥奏婚禮在邇乞免大同備禦官軍三百餘人歸以備使令,不許
上曰:大同極邊衝要之路,各郡王府皆有官軍守備,故太原一路得以無虞
若從所言罷歸,則別府援例來言,難於處置矣。
六月丁丑寧王權因上引太祖禮儀自知鎮國將軍以下不應品級之言為非具奏悔過,上以不芥蔕於心復之。
九月辛亥,命平陽王濟熹建家廟。
宣德六年河南知府李驥奏為伊王摧辱,上致書諭王逮府僚治之。
公元1431年
《明大政紀》六年十月庚戌河南知府李驥奏:伊王居國屢有非禮之求,臣不敢曲從府中內官官校虐害百姓者,臣到任稍為禁戢,自此王府含怒
今年冬至,臣以四更王府班行禮,適初唱,班臣已就列,王以為遲,執繫儀衛司獄
次日始釋,緣王府自前遇節行禮,未嘗有在四更者,臣蒙恩守土,遭王摧辱不敢不奏。
上謂都御史顧佐等曰:朝臣朝廷大朝賀皆昧爽之際,未嘗四更行禮,此必王府讒邪小人教王辱知府之計,致書諭王,宜謹守祖法,勿信讒邪
府中承奉長史典儀械送京師治之。
宣德 年,定親王東宮中宮正旦壽誕冬至進賀箋式,加親王之國下程,給趙世子來朝供應
《明會典中宮壽誕正旦冬至親王上箋宣德間定,伏以天眷聖明萬年盛業中宮正治協相洪猷,敬惟皇后殿下懋嗣徽音,弘令範仁慈施於宮壼懿德著於邦家是以宗廟奠安,而本支蕃衍也。
臣某屬籍親藩,忻逢壽誕正旦長至,肅班行而敬拜,祝寶算齊天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
謹奉箋稱賀以聞。
 東宮千秋節正旦冬至親王上箋,伏以天眷皇家茂隆大本前星協應四海歸心,敬惟皇太子殿下天賜英資日新聖學懋德祗承謨烈重明翊贊治平是以宗社奠安臣民咸戴也。
臣某奉守藩邦,忻逢誕辰正旦長至,仰春宮稱頌祝壽算於千秋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
謹奉箋稱賀以聞。
 親王之國下程宣德間加豬二十口,羊二十隻,酒一百瓶。
 宣德間趙世子安陽王來朝,欽賜三隻,鵝三隻,雞六隻,酒三瓶,米一石五斗,柴四百斤,蔬菜廚料
公元1433年
宣德八年定王祿米折色
《明會典八年,奏准王府祿米折色,每石鈔十五貫。
宣德九年宗室將軍病故,止遺妾媵者,歲給養贍
《明會典九年,奏准鎮國將軍病故夫人淑人子女俱無,止遺妾媵家眷者,每歲給米三十石,養贍終身
公元1435年
宣德十年正月壬午皇太子皇帝位
二月壬子,封皇弟祁鈺為郕王
《明大政紀》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