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四卷目录

 官常总部汇考四
皇清二〈康熙二十九则〉

官常典第四卷

官常总部汇考四

皇清二

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凡错误仪注,康熙三年题准:官员不照部
定仪注行文,彼此文移舛错者,罚俸六个月。又议准:凡有司词讼,有借名备赈,罚谷肥私者,该督抚指名参处,如督抚不行题参,被科道纠举者,该督抚及承问各官一并议处。
又议准:凡有司官借称差使大臣供应,科敛百姓者,照贪官例治罪。督抚司道等官,俱照失察贪官例处分。
又题准:父母年七十以上,子男俱仕在外,户内别无次丁者;或有兄弟,笃病不能奉事者;或母老,虽有兄弟,同父异母者,俱准回籍终养。京官具呈到部具题,外官督抚代题,仍取同乡官印结,督抚互相代题,俟亲终服满,起文赴部补用。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凡擅给牌文,康熙六年题准:职官违例擅
写牌文给与族人者革职。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题准:汉军外官,照汉官例准其
终养。
康熙八年

上谕吏部:朕夙夜图治,念切民生艰难,必加意抚绥,
各俾安居乐业,乃成久安长治之道。迩年水旱频仍,盗贼未靖,兼以贪官污吏,肆行朘削,以致百姓财尽力穷,日不聊生,朕甚悯焉。尔等部院大臣,科道各官,或任要职,或有言责,著即将拯救民生疾苦,切实裨益之处,各摅所见,明白陈奏,以备采用,勿得妄行,借端以无益之事,塞责指陈,负朕加惠黎元图治求言之意。尔部即传谕遵行。特谕。康熙八年六月初六日。

上谕户部:凡奉差及地方见任各官,俱有料理公务
并抚绥百姓之责,宜各尽乃职,以副朕差遣简用之意。近闻奉差官员及督抚、提镇等大小文武各官,不思各尽乃职,反图利己,买良民为奴,甚至多买馈送亲友,此等违法妄行,好生可恶,以后著永行严禁。若仍前恣买良民者,从重治罪,决不饶恕。尔部即遵谕通行晓谕。特谕。康熙八年六月初六日。

上谕吏、兵、刑三部:近审鳌拜家人罪案,据洪善泥满
供出,总督白秉贞、原任巡抚张自德、尚书龚鼎孳、庶吉士王彦、阿达哈哈番金鼎,分得拨什库高胡子正红旗高姓之官伊等,俱曾嘱托行贿,本当严究,从重治罪,但思此等嘱托行贿者尚多,非止伊等,朕已有谕旨,将内外各官,苟图倖进作弊者,俱从宽免。今供出各官,亦俱从宽免罪。以后务须洗心改过,恪守法纪,副朕宽宥之意。如不改过恶,仍前作弊,定行加等,从重治罪,决不饶恕。尔部即行晓谕。特谕。康熙八年六月初七日。

上谕吏部:国家政务,惟藉群工赞理。在京各衙门大
小官员,必各称其职,乃可以襄郅隆之化。部院等衙门,满、汉各官,应行澄叙,以示劝惩。大学士尚书及三品以上堂官,俱著自陈。三品司官及四品以下各官,尔部会同都察院,详加甄别具奏。在外总督、巡抚,系封疆大臣,职任紧要,著该部院察明。任内功过称职与否,详加甄别具奏,尔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八年八月十二日。

上谕吏、兵二部:内大臣、侍卫、文武大小各官,各有职
掌,理应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循分尽职,以副朕任用之意。近见有不安厥分,交通在内,近侍使令人员妄行干求,或潜为援引,或畏威趋奉,揆之臣谊,殊为不合,朕施行政务,惩创奸诈佞谀,察其忠贤才能者用之。有等匪类妄行,陷人以图,侥倖自以为贤,希觊升迁善地。以后如有不遵,禁例仍前。干求趋奉者定行从重治罪,决不饶恕。尔二部即通行内外,及包衣佐领,严加申饬遵行。特谕。康熙八年八月十二日。
康熙九年

上谕吏、兵二部:朕惟致治雍熙,在于大小官员悉尚
廉洁,使民生得遂内外。满、汉文武官员,各有职守,理应律己洁清,屏绝馈受,乃能恪恭职业,副朕任使至意。近闻尚有因循陋习,借名令、节、生辰,在外文武官员,剥削兵民馈送督抚、提镇、司道等官。督抚、提镇、司道等官复苛索下官馈送在京大臣。部、院大臣,官员科道等官在京官员,亦交相馈遗。前虽屡经严禁,未见悛改,仍行授受,殊违洁己奉公之义,兵民日渐穷困,职此之由,以后著痛加省改,断绝馈受,以尽厥职,如仍行馈受,事发之日,定将授受之人一并从重治罪,必不姑息。尔部即遵谕,严加晓谕内外遵行。特谕。康熙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议准:各官
命下,五日写凭用印送吏科填限,吏科于十五日内
送部写年月用印。令新选官各具京官印结,赴部领给。由吏员出身者,默写试卷,笔迹相同者,令于十日内给发。在外升转各官,发凭督抚转给。
又议准:京官补授,停止给凭。
又议准:官员领凭后,赴任迟延,绕道归里,诈称中途患病者免。其革职按违限日期处分出结官,罚俸一年,其转详代题各官,俱罚俸六个月。若上司给凭逾限者,罪坐上司,照赴任违限例议处。本官免议。
凡损失文凭处分,是年议准:各官申缴文凭或虫蛀破裂,并水火盗贼遗失等项者,罚俸六个月;若上司缴部或有损失者,处分同。
凡笞辱属官,是年议准:上司将所属佐贰等官,如有事故,不行题参,任意笞辱者,罚俸一年。如笞辱知县以上官员者,降二级调用。
凡馈送嘱托,是年议准:官员因事夤缘私行馈送,发觉之日,与者、受者俱革职提问。如馈送之时不即行出首,后经发觉,虽所馈之礼未受,亦罚俸一年。
凡招摇挟制,是年议准:官员任所,如有亲戚朋友听其招摇诈骗者,本官革职。
是年题准:继母亦准终养。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题准:官员赴任,若中途失凭,取
该地方官印结并本处巡抚,或布政司咨文到部,改给执照赴任。
又题准:公差来京官员,如推升文凭已经发行,地方或有已领文凭,公差未完,而程限将违,另告执照赴任者,查无别情,准展期给照。
又议准:领凭各官,或患病,或有事故,于一月内呈明到部,仍准给凭。一月以外不领凭者革职。是年令:文武官员犯罪,锁禁、锁拿永行禁止。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一年覆准:犯赃官役分别枉法不
枉法,照数多寡、轻重,拟罪之条,俱仍照律行。康熙十二年

上谕吏部:国家大小事务,在内责成部院,在外责成
督抚,其事情重大烦难者,固应照限完结,如平常易结之事,理应速结,以清沉滞。近见内外各衙门,题覆本章有将易结之事,迟延不结,必俟限满乃为具题,其不行具题,完结迟滞者,必多牵连,守候必致苦累,以后著速行完结,勿得迟延,务俾案件清楚,以副朕委任至意。尔部即通行传谕遵行。特谕。康熙十二年五月十一日。

上谕吏部等衙门:国家致治,首在崇尚宽大,爱惜人
才。俾事例简明,易于遵守,处分允当,不致烦苛,乃符明作惇大之治。向来各部衙门,俱定有处分条例已经颁行,但其中款项太多,过于繁密,以致奉行者或以胶执为守法,或以苛察为详明,或例所未载,援引比附轻重失宜,徒据成规,罔原情理,大小各官,稍有过误,动触文网,虽具才能,弗获展布,深为可惜,著该部各衙门,将见行处分条例,重加订正,斟酌情法,删繁从简,应去应留,逐一分别详议具奏。特谕。康熙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上谕吏、兵二部:国家用人,宜尚恬静之风;人臣服官,
首重廉耻之节。迩来文武官员,或因不得升迁,或因不与差遣,辄称冤枉,纷纷控告,不过图便己私原,非从公起见。即使果系应升应差,自行辨白,希求荣利,廉耻之道已亏,岂能修举职业,克副任使,理宜严加禁止,以肃官常。尔二部通行申饬遵行。特谕。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题准:凡贪赃官役,流、徒、杖罪,
俱不准折赎。
又题准:凡婪赃官员,审系那用钱粮,私自加派,公用科敛,坐赃致罪革职者,其徒、杖等罪折赎
俱免。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议准:新选官科抄到部三日,
即将文凭移送吏科填限送部,定于五日内给发。
又题准:各官赴吏科画凭,迟至一月以上者罚俸一年,迟至两月以上者革职。
凡损失文凭处分,是年议准。水火、盗贼、遗失,事属不测,免其议处。
康熙十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五年议准:官员将上司衙役索诈
情弊,徇隐不报者革职。
凡佐贰官擅准词状,是年议准:佐贰官员奉正印官批行事件,方许审理,若擅准词状者,降一级调用;如正印官不行查报,事发,正印官罚俸一年。
康熙十六年

上谕吏部大小各衙门,向来各衙门事件关系重大
者,虽有定限赴科道稽察,但事有易结者,即宜速结。必俟限满方行题覆,多致壅滞,更有各项呈状,不系注销者,任意耽延,借端拘提人犯,数月不为审结,无辜牵累,殊堪悯恻。以后题覆本章,俱著速行料理,不必尽拘定限。至于审理事件,亦速为完结,著照注销钦件例定,限每月造册,赴都察院科道稽察具奏。尔等各宜力图振作,体恤民隐,以副朕孜孜求治之意。特谕。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康熙十七年

上谕吏、户、兵三部:朕统御寰区,孜孜图治,期于朝野
安恬,民生乐业,共享升平,乃副朕宵旰励精之愿。不意逆贼吴三桂,背恩煽乱,各处用兵,禁旅征剿,供应浩繁,念及百姓困苦,不忍加派科敛,因允诸臣节次条奏,如裁减驿站官俸工食及存留各项,钱粮改折漕白二粮,颜料各物,增添盐课、盐丁、房田税契,牙行杂税,宦户田地钱粮,奏销浮冒,隐漏地亩,严行定例处分。用过军需未经报部,不准销算。以上新定各例,不无过严,但为筹画军需,早灭逆贼,以安百姓之故。事平之日,自有裁酌。各省督抚、提镇,大小文武等官,俱宜上体朕意,下念民生,洁己奉公,爱惜物力,务期早奏荡平,与民休息,以称朕乂安海宇至意。尔三部即通行传谕遵行。特谕。康熙十七年三月十二日。

上谕吏部等衙门:国家设法定例,原期章程尽善,垂
之久远,上裨军国,下益民生,必藉内外臣工精白乃心,恪恭详慎,实心奉行,方克永遵而无弊。近见各处奏章,凡于现行之例,或借端营私,巧为掩饰;或推诿卸过,冀免处分;或徇庇情面,曲为弥缝。凡行一事,每滋弊端,以致良法美意,泽未下究,而累己及民,揆诸立法初意殊为未符,此等情弊,科道官虽有风闻,因无确据,难于指参,朕虽洞悉缘由,期其自行改悔,不加深求,遂尔因循以为侥倖之路。以后在内部院等衙门,在外督抚各官,俱著涤虑洗心,痛改积习,于有益国家民生事务筹画担当,不避嫌怨,务期法行无弊,恩被闾阎,以副朕立法定制,爱养斯民至意。如视为故事,仍蹈前辙,事经发觉,定行严加处分,决不饶恕。著通行申饬遵行。特谕。康熙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大清会典》:康熙十七年覆准:府、州、县各官,若无公事
私谒上司,并赴省庆寿,夤缘通贿,馈银两等物行贺者,俱照前例处分。
又议准:督抚差内使人役以访事为名,遍历州县;及上司自开便门,令所属官役人等出入传事者,亦俱革职。
又议准:官员将游,客星卜及优伶人等转送府、州、县,并贻书荐引者,俱照前例处分。
又议准:凡府、州、县等官,借名拜寿行贺,私谒上司,夤缘通贿,事发,将与受之官俱革职。提问其上司虽未接受,不行举发者,罚俸一年。
又议准:上司官于所属借贷财物,事发,照贪官例处分。
又议准:京察甄别时,各衙门堂官不许接见属吏。吏部都察院、吏科河南道门上各贴回避字样,不许接见宾客。如有嘱托者,即自行举发,倘有徇庇隐匿,听科道官纠参。
康熙十八年

上谕吏部等衙门:朕薄德寡识,愆尤实多,遘此地震
大变,中夜抚膺自思,如临冰渊,兢惕悚惶,益加修省。仍宣布朕心,使尔诸大臣、总督、巡抚、司道、有司各官咸共闻知,务期洗心涤虑,实意为国
为民,期于国家有所裨益,即尔等亦并受其福,庶几,

天和可致。若仍虚文掩饰,致负朕意,询访得实,决不为
尔等姑容也。一、民生困苦己极,而大臣长吏之家日益富饶。民间情形虽未昭著,近因家无衣食,将子女入京贱鬻者不可胜数,非其明验乎。此皆地方官吏,谄媚上官,苛派百姓,总督、巡抚、司道又转而馈送在京大臣,以天生有限之物,力民间易尽之脂膏,尽归贪吏私橐,小民愁怨之气上干

天和,以致召水旱、日食、星变、地震、泉涸之异。一、大臣朋
比徇私者甚多。每遇会推选用时,皆举其平素往来交好之人,但云办事有能,并不问其操守清正,如此而谓不上干

天和者,未之有也。一、用兵:地方诸王、将军、大臣于攻城
克敌之时,不思安民,定难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己,多掠占小民子女;或借为通贼,每将良民庐舍焚燬,子女俘获,财物攘取,名虽救民于水火,实则陷民于水火之中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外官于民生疾苦不使上闻,朝廷一切为
民诏旨亦不使下达,虽遇水旱灾荒,奏闻部覆,或则蠲免钱粮分数,或则给散银米赈济,皆地方官吏苟且侵渔,捏报虚数,以致百姓不沾实惠,是使穷民而益穷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大小问刑官员,将刑狱供招,不行速结,使
良民久羁囹圄,改造口供,草率定案,证据无凭,枉坐人罪。其间又有衙门蠹役恐吓索诈,致一事而破数家之产,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包衣下人及诸王、贝勒大臣家人,侵占小
民生理所在,指称名色,以网韨利,干预词讼,肆行非法。有司不敢犯其锋,反行财贿。甚且身为奴仆,而鲜衣良马,远胜仕宦之人。如此贵贱倒置,为害不浅。以上数条,事虽异而原则同。总之,大臣廉则总督、巡抚有所畏惮,不敢枉法以行私;总督、巡抚清正,则属下官吏操守自洁。虽有一、二不肖,有司亦必改心易虑,不致大为民害。此等事,朕非不素知,但以正在用兵之际,每示宽容,今

上天屡垂警戒,敢不昭布朕心,严行诫饬,以勉思共回天意,作何立法严禁,务期尽除积弊,著九卿、詹事、科道
会同详议具奏。特谕。康熙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上谕吏部等衙门:凡为臣子者,同寅协恭,自古皆然。
今各部院办理事务大小汉官,凡事推诿满官。事之得当,则归功于己;如事失宜,则卸过于人。至于入署不待事毕,诿于满官,祗图早归,宴会嬉游,不为国家尽力担当,料理公务。自此以后,各宜协力同心,务尽厥职,不可仍前推诿至科道。各官平日章奏,内将一二可行之事隐附私情,希图作弊。凡有条议,鲜非无因阅览,奏疏多以己为至公至廉,其嘱托公事,肆行妄为,外播威势,挟制多端。地方督抚等官莫不畏惧,小民困苦未必不由于此。作何惩戒,著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奏。特谕。康熙十八年八月十二日。

《大清会典》:康熙十八年议准:大小官员在衙门不待
事毕,推诿满官,早归迟进,宴会嬉游者;或料理公务,瞻徇迟延,不行即结者,司属听堂官题参堂官,听科道题参俱革职。
又议准:督抚、司道官员赴任时,谒见在京大臣各官,或自任所遣人馈问者俱革职。其大臣各官不行首告者,一体处分。至督抚、司道官员家人子弟提塘人役等,往来大臣各官家其主知者革职,将家人宽免;其主不知者降二级。将两家家人俱行正法。提塘有职者革职,无职者照家人例治罪。其在京大臣各官,往拜督抚、司道等官,馈送裘马等物,幕宾仆从人等应酬、饯送等项者俱革职。其督抚、司道等官不行首告者,亦一体处分。至亲往来免议。其在外各官滥徵苛派,馈送大臣官员,不分与者、受者俱革职提问。
又议准:科道各官条奏,如隐附私情,希图作弊,互相嘱托,肆行妄为,外播威势,挟制恐吓督抚等官者,发觉之日俱革职提问。至大臣科道各官子弟,挟制地方官员,经督抚题参有据者,照律处分。在京父兄不行约束俱革职。若果挟制有据,而督抚不行题参者亦革职。
又题准:和硕公主遇亲王、郡王,停车候过;遇贝勒相让分路行;遇贝子,贝子让道行;和硕公主额驸、郡主额驸遇亲王、郡王,俱下马立道旁候过;遇贝勒,勒马侧立道旁候过;遇贝子,让道旁行;遇镇国公分路行;閒散宗室遇和硕公主额驸,不下马分路行;觉罗无职者遇和硕公主额
驸,不下马,引马回避。馀俱照旧例行。
又题准:在京武职民公、侯、伯以下散秩大臣,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文职大学士,尚书以下学士,大九卿以上,许用引马一骑,官卑者及军民人等遇,俱照例下马回避。违者送该部议处。其不应用引马而擅用者,官交该部议处,民交刑部治罪。
又议定:凡州、县等官,因听理案件,勒诈人财物者革职。拿问司道府等官,知而不行揭报,听督抚题参革职。若已经揭报,督抚不行参奏,降五级调用。
又议准:凡有司官供应刍粟物料,不发现银采买,借取于民,或亏短价值者,督抚题参拿问。若督抚徇隐不参,别经发觉,将该管上司各官俱革职拿问。该督抚革职。
康熙十九年

上谕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朝廷致治,惟在端本澄源。
臣子服官,首宜奉公杜弊,大臣为小臣之表率,京官乃外吏之观型,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此从来不易之理。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尔忘私,小臣自有所顾畏,不敢妄行。在外督抚各官,自应慎守功令,洁己爱民,乃大臣等每自谓清正无私,粉饰空言,至其所行往往营私作弊,有玷官方深负委任之意。科道系耳目之官,凡有弊端,自当据实参奏。且居处甚近,如此情弊,岂无见闻,乃瞻徇情面,缄默不言,即有条奏,多系繁文言官职掌,殊为未尽。如肯从公纠举,孰敢恣行无忌。朕以为目今之弊,莫大于此。近因天气亢旱,朕夙夜焦思,念虑所及,无不举行,感格之道,犹恐未尽。故特召尔等各面陈所见,因宣谕朕意,令尔等知之。康熙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大清会典》:康熙十九年议准:州县官借送出差官员
下程,科敛百姓者照贪官例治罪。其督、抚、司、道、府、厅等官,俱照失察贪官例治罪。
又议准:凡贪赃官役免死减等发落者,照例安插于乌喇地方。罪不至死而拟流者,流徙尚阳堡。
凡上司向属吏借贷者,是年议准,照贪官例治罪。
康熙二十年

上谕吏部、都察院:国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必勤励
办事,乃克胜任。近见各衙门官员,有虚糜俸禄,懒惰不上衙门者,有老疾孱弱不能任事者,应分别勤、惰以示劝惩堂上官员,尔等开列具奏所属官员,会同各该堂官分别议奏。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题准:宣属厅员有稽察钱粮
之责,其屯卫守备行属官礼。
康熙二十一年

上谕大学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学士噶尔图、石
柱、张玉书:朕观部院衙门大小官员,俱分班启奏,甚或一部分作数班。朕与尔等皆每日晓起,部院官员分班启奏,殊非上下一体,励精图治之意。嗣后满、汉大小官员,除有事故外,凡遇启奏事宜,俱著一同启奏。都察院衙门及科道官员无逐日启奏本章,著每日黎明齐集午门。如满、汉部院官员有怠惰规避者,即行察参。又大小各衙门满汉官员,虽该衙门无启奏事宜,亦著每日同启奏官员黎明齐集午门,俟启奏事毕同散。有怠惰规避,不于黎明齐集者,亦著都察院及科道官员察出参奏。康熙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大清会典》:凡宴会戏游,康熙二十一年议准:在外官
员居住各城,如偷安宴游,以致事务丛积至夜办理者革职。
康熙二十二年

上谕朝觐各官:尔等各有职掌,关系国计民生,自宜
实心办理。如奏销钱粮,采买米石,借端浮冒,希图侵剋;审理刑狱,颠倒是非,稽延岁月,致累平民,皆因尔等因循怠玩,积弊未除,嗣后俱应洁己奉公,殚心尽职。诸凡公务俱照在内各衙门事例,勤慎料理,著实遵行,乃副朕察吏安民之意。尔等若谓道途遥远,所行弊端未必尽知,仍沿陋习,漫无省改,宪典具存,决不姑贷。尔等悉知钦哉。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初九日。

上谕吏部:朕夙夜孜孜,勤求治理,务期纪纲整肃,吏
治澄清,庶绩咸熙,民生乐业,以几郅隆之化。部院衙门事务,屡加申饬,近皆修举职业,勉力清釐。惟在外直隶各省督抚等衙门,积习相沿,未尽整饬,一切事务不能恪恭勤励,实心办理。督
抚为地方大臣,果能洁己率属,公正无私,则大法小廉,交相儆惕,吏治自当振兴,闾阎克臻康阜。且纠劾官员,关系激劝,必莅任既久,贤否洞知。方可据实指参,贪劣知儆,向来督抚有入境即行纠参者,既未夙悉官评,止据下属揭报即行题参,则所劾未尽得实,徒为具文塞责,果系真知灼见,自当不时指参,何必拘定迟速。又广西、四川地处边疆,选补官员赴任,每多迟误,悬缺久待,料理乏人。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详议具奏。特谕。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题准:广东、广西赴任各官,
每日程限七十里,违限十日以内者罚俸一年,十日以上者降一级调用,二十日以上者降二级调用,一月以上者降三级调用,两月以上者革职。其有患病事故者,该督抚查明具题免议。如止取府、州、县印结者不准。
又题准:协领、参领等官见督抚,照布按两司例行。佐领、防禦等官照各道员例行。骁骑校以下官员俱照知州、知县例行。
康熙二十三年

上谕江南大小诸臣:朕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市
镇通衢,似觉充盈。其乡村之饶,人情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尔等身为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以副朕望老安少怀之至意。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

上谕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朕闻部院小官及笔帖式
在差者,辄令地方官迎迓,以请朕安为名。若所遣者近御人员,地方官请安理所宜然;若小官及笔帖式等,辄令地方官以请安迎之。殊不当于理宜禁之,卿等议以闻。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康熙二十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初一日,钦奉
谕旨:凡有内外闲散官员人等,及民间豪恶党类并
无职任,乃揽说公事,交结衙门,妄行讹诈,贿嘱关通者,发觉之时从重治罪。钦此。
又覆准:科道官有希图利己,允受嘱托,妄行引奏,及交结朋党,作奸诬陷者,事发革职,送刑部治罪。其告假、丁忧、终养之科道官,有包揽钱粮,干预词讼,侵害小民,及遍游各省晋谒督抚,挟诈有据者,令该地方官申报督抚题参,本官革职,交刑部治罪。如该地方官及督抚隐匿徇庇,不行揭报题参者,一并从重议处。
康熙二十六年

上谕吏部:国家设官分职,原以绥靖地方,惠养黎庶。
督抚为封疆大吏,表率属员,尤须才守兼优,谙练政务,方于吏治民生实有裨益。巡抚于成龙自为县令以至郡守,素秉清操,爱民尽职,遂从臬司超擢巡抚。简任以来,孤介自持,清廉益著,釐奸剔弊,扶弱锄强,境内谧宁,旗民允服,殊为可嘉。从优特加太子少保,以为廉能称职者。劝尔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二十六年四月十二日。

上谕八旗都统三品以上官:凡人之行,莫先于孝。近
者汉军居父母之丧,亲朋聚会,演剧饮酒,呼卢斗牌,俨如筵宴,毫无守制之体。至孝服鞍辔等类,所用素帛皆异常华美,丧礼止当服用粗恶,岂宜华美耶。居丧演剧,满洲所无,汉人亦未有,特汉军为然耳。百行以孝为大。如此所行,以为孝道,其他又何足观也。又汉军外官赴任,每借京债整饰行装,务极奇丽,且多携仆从,致债主抵任,索逋复谋。赡仆从衣食,势必苛敛于民,以资用度。且亲朋债主叠往任所,请托需索,不可数计,是官虽一人,实数人为之,以致朘削小民,民何以堪。又汉军外官不能骑射,乃自称行猎,多带鹰犬,歇宿村庄,滋害于民。禽兽本在山野,岂在村庄耶。又汉军服用多僭越非分,终日群居,以马吊饮酒为乐,此等物力从何而出。有非苛取诸民者乎。汉军习尚之恶已至于极。如原任总兵诺迈、原任提督哈喇库祖永烈等,于任所多买良民带归。原任总督张长庚、原任巡抚张德地、韩世琦等,皆贪婪虐民,居官甚劣。今著汉军都统、副都统等,凡有居丧演剧饮酒,呼卢斗牌者,照赌博例严行禁止。在外汉军官员,任所有亲朋债主前往请托需索,贻累小民者,亦令察访指名题参。朕此谕旨专为敦厚风俗,陶淑人心而起。使汉军居官者皆似总督范承勋、巡抚于成龙之善,朕又何谕之有。此旨令徐廷玺传谕。康熙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康熙二十七年
上谕吏部:国家建官分职,经理庶政,必须矢志精白,大法小廉,各守职业,实心任事,庶无负拔擢简用之意。朕亲理万几历有年,所于尔部院大小官员行事无不深知。为臣子者既儋爵受禄,荣及父母,庇其子孙,家能自给,便当知足,无致陨越。前已屡颁谕旨,严行申诫。又复谆谆面谕,训诲再三。今在廷诸臣,自大学士以下,有职掌官员以上,全不恪勤乃职,惟知早出衙署,偷安自便,三五成群,互相交结,同年门生相为援引,倾陷商谋,私事徇庇,同党图取货赂,作弊营私,种种情状,确知已久。九卿詹事科道,皆朕委任之员,凡遇会议,自当各出己见,公同商酌,乃一、二欲行倡率之人,持议于前,众遂附和于后,雷同草率,一意诡随。又其甚者,虽在会议之班,茫无知识,随众画题,希图完结,廷议如此,国是何凭。又有当集议时,缄默自容,及至偾事巧于推卸,朕深恶此等推诿苟容之辈,亦屡加严饬。至于用人,关系重大,群臣贤否难以周知,故遇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为国得人实有裨益,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易虑,恐致溺职累及举者,因而勉自刻励。九卿诸臣宜体朕心,从公选举,方为不负委任。乃历来所举官员称职者固有,而贪黩匪类往往败露,此皆瞻顾情面,植党纳贿所致。凡兹情弊,朕非不知,前者班布尔善、阿思哈等身为大臣,所行悖乱,致干宪典,遂行正法,至今犹耿于怀。是以比来大小官员,背公徇私,交通货贿,朕虽洞见而不即行指发,冀其自知罪戾,痛加省改,庶可终始保全讵意,积习深锢,漫无悛悔。如审拟蔡毓荣一案,庇护挽救,瞻徇党类百计营求,因朕具悉其奸,私谋未遂。近差色楞格往审张汧所参事情,朕曾面谕色楞格:张汧居官贪秽,尔宜严行审出,迨差回时询问。色楞格奏称:臣于此案尽心研鞫,若有失实,甘受诛戮。及览其奏案,惟恐累及保举张汧之人,竟为庇护。朕知内阁原拟票签将保举张汧,官员并永议,及业行折出,又念张汧审结定罪之后,自然发露,因仍用原签票发。又总河靳辅下河工程屯田之案,朕早已察其情弊,特遣佛伦等前往勘议。今所议殊属偏私。且凡会议之时,科尔坤、佛伦等务执己见,持论好胜,苟非怀挟私情,何以力排众议。朕亦曾面加诫谕,未见畏悔。如此积弊愈久愈深,物议沸腾,舆情愤激,以致言官列款参奏,本应发明其事,以整肃官方,因不忍遽行加罪大臣,且念伊等用兵之时,有效劳绩者,故免。其发明勒德、洪明珠著革去大学士,交与领侍卫内大臣酌用。李之芳著休致回籍,余国柱著革职,科尔坤著以原品解任,佛伦、熊一潇等著解任于河工案内完结。嗣后,大小臣工各宜洗涤肺肠,痛改陋习,洁己奉公,勉尽职掌,以副朕宽大矜全,咸与维新之至意。尔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十一日。
康熙三十年

上谕吏部:从来致治之道,在正人心。人心偏私,则诈
伪日生而习俗滋敝;人心公直,则嚣竞自息而庶绩允釐。朕蚤夜孜孜,崇尚德教,蠲涤烦苛,期与中外臣民共适于宽大和平之治。凡大小诸臣,素经拔擢,咸思恩礼下逮,曲全始终。即或因事放归,或罹咎罢斥,仍令各安田里,乐业遂生。惟尔诸臣亦宜奉职恪恭,绝偏私而襄国事。乃近见内外各官间有彼此倾轧,伐异党同,私怨交寻,牵连报复。或己所衔恨而反嘱人代纠,阴为主使。或意所欲言而不直指其事,巧陷术中。虽业已解职投閒,仍复吹求不止。株累逮于子弟,颠覆及其身家。甚且市井奸民,亦得借端凌侮蔑纪,伤化不可胜言。凡若所行虽迹甚诡秘,朕总览几务已三十年,此等情态,知之最悉。傥因仍陋习,益致蔓延,殊非朝廷所以体恤臣工保全爱惜之意。夫谗、谮、娼、嫉之害,历代皆有,而明末为甚。公家之事置若罔闻,而分树党援飞诬排陷,迄无虚日,以致酿祸既久,上延国家。朕历观前史,于此等背公误国之人,深切痛恨。自今以往,内外大小诸臣,应仰体朕怀,各端心术,尽蠲私忿,共矢公忠。岂独国事有裨,即尔诸臣亦获身名俱泰。傥仍执迷不悟,复踵前非,朕将穷极根株,悉坐以交结朋党之罪。尔部可即传示中外,使咸知朕意。特谕。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初九日。
康熙三十三年

上谕内阁:朕闻奉旨遣往各省大臣官员,沿途文官
朝服以迎之,武官介胄以迎之,此皆未当于理,
应行禁止。尔等与九卿会议具奏。康熙三十三年十月初六日。
康熙三十六年

上谕陕西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官:朕宵旰勤民,虑
周遐迩。缘向来巡幸,未经亲历边境,顷特济河而西,循秦省沿边地方,延览风俗,咨询疾苦,见所在兵民筑土室以为居,耕沙碛以为业,生聚之计甚属艰难,朕恻然于衷,轸念勿释。因思兵民倚赖全在将吏,而将吏之表率惟督抚、提镇是视。诚使督抚、提镇实能正己澄源,则所属守职奉公禄足自赡,必无朘削兵民之事。倘或积习相仍,滥受属员私馈,因而所属官弁节次求索,取偿于下。文官则加徵无艺,武弁则侵剋月饷,势不至于厉民剥兵不止。如此,而欲冀疾苦日苏,生聚日盛,乌可得乎。夫秦地,俗尚素称简朴,边方士卒允属精强总恃抚驭得人,斯于兵民胥益。朕兹驻跸宁夏,特召该省总督、总兵以下官员:凡在镇城者,俱赐宴内庭,面加谆谕。无非期望文武大吏董率属员,以仰副朝廷爱民恤兵至意。自今以往,尔等其益体朕怀,交相砥砺。文职皆习知民事,岂身作官吏不恤百姓之依;武职多起自行伍,岂甫为将领遽忘军士之苦。上官克谨廉隅,属员各遵法纪,驯至比屋,殷阜列戍饱腾,则兵民皆得所,而尔等亦与有休宠以视厉民剥兵,身名俱陨者,孰得孰失,尔等其敬念之。特谕。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初十日康熙三十八年。

上谕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朕南巡至浙江,见百姓生
计大不如前,历年来屡将旧欠钱粮尽行豁免,其被灾地方概行赈济,恩泽屡加,在百姓应比往年丰足,今反不及从前富庶,皆因府、州、县官剥削人民,多派侵取,馈送上司;或有沽名不受馈送,而因事借端索取更甚。凡有微小易结应审之事,牵连多人,迟延索诈者甚多。此等情由,在京官员亦有所闻。而九卿科道无有不知。其督抚不将此等情弊釐剔察参,反将行贿官员荐举。廉正官员纠劾,以致民生失所,殊失朕爱养元元之至意。且畿辅近地,因朕不时巡察,直隶地方竟无私派侵取情弊,故人不知有私派之苦。其各省督抚,若体朕爱民至意,实力奉行,或有不肖劣员,若科道不畏人不徇情,察访纠参,则有司何敢复行私派侵取。今作何令吏治澄清,万民乐业,共享太平熙皞之治。尔部会同确议具奏。特谕。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十八日。

上谕吏部:凡奉差遣官员,理宜恪慎洁己,办理公务
事竣,即遄旋复命,庶不负委任之意。嗣后如巡盐榷税,审事察荒及一应差遣,并部委各项官员,傥有沿途骚扰需索,绕道妄行;或公务已毕仍逗留地方,借端生事,恣意乱行;或将所带笔帖式拨什库人等,私自遣往他处。督抚系简任封疆大臣,著即指名参奏,以凭究治。如督抚瞻徇容隐,不行纠参,事情发觉,将督抚一并议处。尔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
康熙四十一年

上谕山东省官员:尔等皆各有字,颁赐不须求也。尔
等做官以清廉为第一。做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

上谕内阁:近见各部院衙门,或所办事件有错误者,
惟恐事情觉露,专务隐匿,不行检举。朕一日二日总理万几,亦止详识紧要事务,安能逐事一一记之。各部院档案繁多,势不能无舛错遗漏;或有舛错遗漏,而即自行检举,则其过犹为可恕;若惧罪隐匿,不行检举,则事必终于舛错,所贻误甚大。尔等将此旨传谕各部院满汉大臣知之。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十日。
康熙四十二年

上谕偏沅巡抚赵申乔:湖南地方介在边远之境,闻
向来官员积习相仍,无艺私征,种种不一,计每岁科派有较正供额赋增至数倍者。有司徵收钱粮加取火耗,又视别省为独重,百姓穷蹙不支,致多流离转徙。非将宿弊逐一剔除,无以砥砺官方,大苏民困。除从前已往诸事姑免察究外,尔到地方,严饬大小属员痛改前非,洗心奉职,力减加耗,尽革私徵,务使流移者复返乡闾,守业者获安陇亩,庶副朕轸念远省民生至意。如仍有藐法不遵重为民害者,即据实纠参,从重治罪,决不轻宥。特谕。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
二日。

上谕吏部:阅此疏内有请禁督抚建德政碑等语,凡
地方大小官吏若,居官果优,纵欲禁止百姓立碑亦不能止;如劣迹昭著,虽强令立碑,后必毁坏。闻昔日屈尽美为广西巡抚,回京时,百姓持锹橛锄其马迹,庶民之心,岂能强取耶。禁立碑一段可删去。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康熙四十五年

上谕内阁:朕自亲政以来,断不许人怀挟私雠,互相
陷害。是以三四十年间,无大臣互讦之事。此一端,朕心颇以为善。凡诬陷人及攻城屠戮人者,纵使其身倖免于祸,子孙断乎不昌。近观贪官受报,亦复如是。从前督抚如屈尽美等,皆以贪,故其子孙极贫困不能自存;或有学道考试不公,而所生之子凡书读过即忘,并有瘖哑者,殊为可畏。闻武会试亦未尽公。前次考试时,朕有所素知之人亦与考,朕恐人知之,则必取中,故不以告人。凡人功名所系,但欲其公取耳。朕尚以孤寒抱屈为念,试官何不一计及于此乎。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

上谕武殿试读卷官等:凡人必耐得劳苦乃能有成。
不耐劳苦,到处无用。不但武臣为然,即文臣若不劳苦,如何学问成就。今尔等二、三老臣,年虽高而勤劳实甚。观部院官,止图安逸,凡事俱不经心。兵部前以会试人未到齐,请展限数日,此彼所亲奏之事也。昨问续到几人,堂官俱不知。因令问司官笔帖式亦皆不知。朕之使问司官笔帖式者,此言甚重,不知伊等亦知之否。至于会议时,九卿内但一、二人立议,馀皆随班画题,竟无一留心任事之人矣。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六日。
康熙四十八年

上谕浙江巡抚黄秉中:凡为督抚者,但能清以持己,
实心办事,不交通近侍,不夤缘部院,则无往而不可矣。朕涖政四十八年,如尔陈奏素无夤缘者,所见不可胜数,此皆浮词耳,未足为据,日后真伪当自明也。至地方遇有凶荒,除蠲免钱粮,发仓给米,煮粥分赈,别无奇策,止在地方官实心奉行,斯有济耳。朕尝南巡,灼知浙江风俗。如湖州地方,乃系水乡,雨水既多,则鱼虾、菱芡之利俱可资以度日。但北方人日止再食,南方人虽遇荒歉,亦必三餐。州、县官平时并不留心听民间耗费,直至窘迫,始具文请题,命下之后,上司又不过虚张告示,而止小民无知,但能现成就食,岂有长计谋生。且农民愚,而读书人巧,往往受其愚弄。至于困乏饥饿而死,而终不悟所以致死之由。以此思之,良可矜悯。尔到地方,宜令州县官时时为百姓豫加区画,庶几可以有备而无患也。其调、补、保举之事皆有情弊。宁波府介在海滨,地方紧要知府陈一夔不必与湖州更调。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日。

上谕河南巡抚鹿祐:督抚奉职循理,不畏惧人,本无
所难,每因部费繁多,以致不能洁己,诚使实心任事专为民生,则一切情面俱不宜瞻顾。近来科道纠参,皆受人指使,并无从公出于己见者,督抚亦然。明知某州县居官不善,必私计其人曾有权要相托与否,如有嘱托,便不敢纠参,贤否混淆,不能辨别,皆此故耳。河南俗朴民淳,本易为治,比年五谷丰收,今岁开、归等处虽稍被水潦,已曾蠲免,钱粮交该地方官赈济。嗣后一有灾伤,尔即当据实奏闻,不可隐匿,亦不可过实,积谷备荒,最为紧要。但各处积谷未必皆实,推陈易新之说,听之虽美,而行之甚难。当青黄不接时,将仓谷散去,倘值秋成歉收,便不能还。仓若再如此,一年则仓谷必多亏缺。设遇灾荒,将何赈济。尔等汉官一见仓库亏空,心中张皇,因而有托人打点安排之事,官声便不能好。巡抚乃地方大吏,不在徒务虚文,应实心筹画,思有益于民者为之。况清廉不专,在一己必使布按以下,一并为廉吏,方能有益于民。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常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为生。如州县官止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称好官。其真正贪黩无忌者,自当参处。若使一概从苛纠摘,则属吏不胜参矣。至于刑狱,关系民命,与他事不同。钱粮等项,有不合处,部院可以驳查,刑狱命案,一经勘定,部中亦难更改。案内但有可疑,务须驳审。朕即位五十年来,于刑名最加慎重。凡督抚陛辞之时,朕每以刑名一事,须至详至慎,谆谕再三,尔可留心听谳以仰,体朕矜恤庶狱之意。又文武官员,共事一方,每多不和。总兵等官私扣
月粮,未足深罪,文官虽极洁清,尚足自给,武职有何所入。傥地方有事,文臣可以坐镇,武官须有身临锋镝之苦。自唐以后,文武始分。从前文武相兼之时,可云我非武臣亦推诿他人耶。尔到任,务与武臣相和,兵民一视,乃于地方有裨益也。康熙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