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七十九卷目錄
皇子部彙考
後漢〈總一則〉
宋〈孝武帝孝建一則 廢帝景和一則〉
北魏〈文成帝興光一則 太安一則 獻文帝皇興二則 孝文帝太和二則 宣武帝正始一則 永平一則 孝莊帝永安一則〉
北齊〈總一則 後主武平一則〉
北周〈武帝建德一則〉
唐〈總一則 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龍朔一則 顯慶一則〉
遼〈總一則 太祖一則 太宗天顯三則 景宗保寧一則 聖宗開泰三則 太平一則 興宗重熙三則 道宗清寧一則 太康一則〉
宋〈太祖開寶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真宗大中祥符三則 天禧一則 仁宗景祐一則 寶元一則 慶曆一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哲宗元符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二則 寧宗慶元二則 嘉泰一則 開禧二則 嘉定四則 理宗紹定一則 寶祐一則〉
金〈熙宗皇統一則 章宗承安一則 泰和一則〉
元〈世祖至元二則 泰定帝泰定二則 文宗至順一則 武宗至大一則〉
明〈憲宗成化三則 孝宗弘治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穆宗隆慶一則 熹宗天啟二則〉
皇子部藝文一
皇子生頌 魏陳思王植
賀生皇子表 宋宋祁
賀長子封公表 王拱宸
請令皇子伴讀提舉左右人 司馬光
左司諫王陶皇子伴讀制 王安石
賀生皇子表六道 前人
代賀生皇子表 陸游
皇子進封左衛上將軍嘉國公賀皇帝表 文天祥
皇子賜名本州賀皇帝表 前人
皇子賜名鈐司賀皇帝表 前人
皇子部藝文二〈詩〉
公元1254年
寶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宋史
奉和皇子百日 明曾朝節
公元1586年
丙戌秋月以皇次子生賜萬喜金字綵花金幣等物 于慎行
皇子部紀事
皇子部雜錄
宮闈典第七十九卷
皇子部彙考
後漢
後漢
求嗣於高禖之儀。
按《後漢書·禮儀志》:仲春之月,立高禖祠於城南,祀以特牲。《月令》:元鳥至之日,以太牢祠。《詩》曰:克禋克祀,以弗無子。《毛萇傳》曰:弗去無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元鳥至之日,以太牢祀於郊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於郊禖之前。鄭元注云:弗之言祓也。禋祀上帝於郊禖,以祓無子之疾,而得福也。《月令章句》曰:高,尊也。禖,祀也。吉事先見之象也。蓋為人所以祈子孫之祀,元鳥感陽而至,其來主為孚乳蕃滋,故重其至日,因以用事。契母簡狄,蓋以元鳥至日,有事高禖而生契焉。故《詩》曰:天命元鳥,降而生商。韣,弓衣也。祀以高禖之命,飲之以醴,帶以弓衣,尚使得男也。《離騷》曰:簡狄在臺嚳何宜,元鳥致胎女何嘉。王逸曰:言簡狄侍帝嚳於臺上,有飛燕墮其卵,嘉而吞之,因生契。《鄭元注禮記》曰:後王以為禖官,嘉祥而立其祠。盧植注云:元鳥至時,陰陽中,萬物生。故於是以三牲,請子於高禖之神,居明顯之處。故謂之高。因其求子,故謂之禖。以為古者有禖氏之官,因以為神。晉元康中,高禖壇上石破。詔問出何經典。朝士莫知。博士束晳答曰: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
宋
公元456年
孝武帝孝建三年,詔禮官議皇子出後告廟之禮。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孝建三年五月丁巳,詔以第四皇子出紹江夏王太子叡為後。有司奏:皇子出後,檢未有告廟先例,輒勒二學禮官議正,應告與不。告者為告幾室。太學博士傅休議:禮無皇子出後告廟明文。晉太康四年,封北海王實紹廣漢殤王後,告于太廟。漢初帝各異廟,故告不必同。自漢明帝以來,乃共堂各室,魏、晉依之。今既共堂,若獨告一室,而闕諸室,則於情未安。太常丞庾亮之議:按《禮》,大事則告祖禰,小事則特告禰。今皇子出嗣,宜告禰廟。祠部朱膺之議以為:有事告廟,蓋國之常典。今皇子出紹,事非常均,愚以為宜告。賀循云,古禮異廟,唯謁一室是也。既皆共廟,而闕於諸帝,於情未安。謂循言為允,宜在皆告。兼右丞殿中郎徐爰議以為:國之大事,必告祖禰。皇子出嗣,不得謂小。昔第五皇子承統廬陵,備告七廟。參議以爰議為允,詔可。
公元465年
廢帝景和元年冬十一月丁未,皇子生,大赦天下,贓污淫盜,悉皆原除。賜為父後者爵一級。
按《宋書·廢帝本紀》云云。
北魏
公元454年
文成帝興光元年秋七月庚子,皇子弘生。辛丑,大赦,改年。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公元455年
太安元年夏六月壬戌,詔名皇子曰弘,曲赦京城,改年。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公元467年
獻文帝皇興元年秋八月戊申,皇子宏生,大赦,改年。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云云。
公元469年
皇興三年夏四月丙申,名皇子曰宏,大赦天下。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云云。
公元483年
孝文帝太和七年閏月癸丑,皇子生,大赦天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公元486年
太和十年六月己卯,名皇子曰恂,大赦天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公元506年
宣武帝正始三年春正月丁卯朔,皇子生,大赦天下。三月戊子,名皇子曰昌。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510年
永平三年春三月丙戌,皇子生,大赦天下。六月丁卯,名皇子曰詡。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公元530年
孝莊帝永安三年冬十月戊申,皇子生,大赦天下,文武百僚汎二級。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云云。
北齊
北齊定皇子聘禮及署置官屬之制。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聘禮,一曰納采,二曰問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迎。皆用羔羊一口,鴈一隻,酒黍稷稻米麪各一斛。自皇子王以下至於九品皆同,納徵,皇子王用元三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錦綵六十匹絹二百匹,羔羊一口,羊四口,犢二頭,酒黍稷稻米麪各十斛。新婚從車,皇子百乘。按《百官志》:後齊制為皇子,置郎中,大農,中尉,常侍,各一人。侍郎,二人。上、中、下三將軍,各一人。上、中大夫,各二人。防閣、四人。典書、典祠、學官、典衛等令,各二人。齋帥、四人。食官、廄牧長、各二人。典醫丞、二人。典府丞、一人。執書、二人。謁者、四人。舍人十人。等員。
公元570年
後主武平元年夏六月甲辰,以皇子恆生故,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二級,九州職人普進四級。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云云。
北周
公元574年
武帝建德三年夏四月辛酉,初置皇弟、皇子友員各二人,學士六人。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唐
唐制皇子入學之儀。
按《唐書·禮樂志》: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五脡。其日平明,皇子服學生之服,〈其服青衿〉至學門外。博士公服,執事者引立學堂東階上,西面。相者引皇子立於門東,西面。陳束帛、篚、壺酒、脯案於皇子西南,當門北向,重行西上。將命者出立門西,東面曰:敢請就事。皇子少進曰:某方受業於先生,敢請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無辱。〈若已封王則云請王無辱。〉將命者出告。皇子固請。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就位,某敢見。將命者出告。皇子曰:某不敢以視賓客,請終賜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將命者出告。執篚者以篚東面授皇子,皇子執篚。博士降俟於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子,執事者奉壺酒脩案以從。皇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奉酒脩者立於皇子西南,東面北上。皇子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子還避,遂進,跪取篚,相者引皇子進博士前,東面授幣;奉壺酒脩案者從奠於博士前。博士受幣,執事者取酒脩幣以東。相者引皇子立於階間近南,北面。奉酒脩者出。皇子拜訖,相者引皇子出。
公元628年
太宗貞觀二年六月庚寅,皇子治生,宴五品以上,賜帛有差,仍賜天下是日生者粟。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662年
高宗龍朔二年七月戊子,以子旭輪生滿月,大赦,賜脯三日。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656年
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以子顯生,賜京官、朝集使勳一轉。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遼
遼制賀生皇子之儀。
按《遼史·禮志》:賀生皇子儀:其日,奉先帝御容,設正殿,皇帝御八角殿升座。聲警畢,北南宣徽使殿階上左右立,北南臣僚金冠盛服,合班入。班首二人捧表立,讀表官先於左階上側立。二宣徽使東西階下殿受表,捧表者跪左膝授訖,就拜,興,再拜。各祗候。二宣徽使俱左階上授讀表官,讀訖,揖臣僚鞠躬。引北面班首左階上殿,欄內稱賀訖,引左階下殿,復位舞蹈,五拜。禮畢。
公元914年
太祖六年八月壬辰,皇子李胡生。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31年
太宗天顯六年八月庚申,皇子述律生,告太祖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33年
天顯八年秋七月癸未,皇子提离古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34年
天顯九年十二月壬辰,皇子阿缽撒葛里生。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71年
景宗保寧三年十二月己丑,皇子隆緒生。
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3年
聖宗開泰二年秋七月丁卯,封皇子宗訓大內惕隱。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6年
開泰五年二月戊戌,皇子宗真生。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7年
開泰六年九月庚子,以皇子屬思生,大赦。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1021年
太平元年三月戊戌,皇子勃己只生。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2年
興宗重熙元年秋八月丙午,皇子洪基生。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5年
重熙四年六月癸丑朔,皇子寶信奴生。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公元1041年
重熙十年,以皇子生,飲宴肆赦。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年冬十月辛卯,以皇子胡盧幹里生,北宰相、駙馬撒八寧迎上至其第飲宴,上命衛士與漢人角觗為樂。壬辰,復飲皇太后殿,以皇子生,肆赦。夕,復引公主、駙馬及內族大臣入寢殿劇飲。
公元1058年
道宗清寧四年,是歲,皇子濬生。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9年
太康五年冬十月壬子,詔惟皇子仍一字王,餘並削降。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宋
公元976年
太祖開寶九年三月癸酉,以皇子德芳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十二月甲寅。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女並稱皇女。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79年
太平興國四年九月丁亥,置皇子侍讀。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4年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戊午,次襄邑縣,皇子來朝。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5年
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戊寅,皇子冠。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6年
大中祥符九年二月甲午,詔以皇子就學之所名資善堂。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20年
天禧四年冬十月丙午,召皇子、宗室、近臣玉宸殿觀稻,賜宴。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7年
仁宗景祐四年五月庚戌,皇子生,錄繫囚,降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禮志》:初,仁宗未有嗣,景祐四年二月,以殿中侍御史張奎言,詔有司詳定。禮官以為:《月令》雖可據,然《周官》闕其文,《漢志》郊祀不及禖祀,獨《枚皋傳》言皇子禖祝而已。後漢至江左概見其事,而儀典委曲,不可周知。惟高齊禖祀最顯,妃嬪參享,黷而不蠲,恐不足為後世法。唐明皇因舊《月令》,特存其事。開元定禮,已後不著。朝廷必欲行之,當築壇於南郊,春分之日以祀青帝,本《詩》克禋以祓之義也。配以伏羲、帝嚳,伏羲本始,嚳著祥也。以禖從祀,報古為禖之先也。以石為主,牲用太牢,樂以升歌,儀視先蠶,有司攝事,祝版所載,具言天子求嗣之意。乃以弓矢、弓韣致神前,祀已,與胙酒進內,以禮所御,使齋戒受之。仍歲令有司申請俟旨,命曰特祀。即用其年春分,遣官致祭。為圜壇高九尺,廣二丈六尺,四陛,三壝,陛廣五尺,壝各二十五步。主用青石,長三尺八寸,用木生成之數,形準廟社主,植壇上稍北,露其首三寸。青玉、青幣,牲用牛一、羊一、豕一,如盧植之說。樂章、祀儀並準青帝,尊器、神坐如勾芒,惟受福不飲,回授中人為異。祀前一日,內侍請皇后宿齋於別寢,內臣引近侍宮嬪從。是日,量地設香案、褥位各二,重行,南向,於所齋之庭以望禖壇。又設褥位於香案北,重行。皇后服褘衣,褥位以緋。宮嬪服朝賀衣服,褥位以紫。祀日,有司行禮,以福酒、胙肉、弓矢、弓韣授內臣,奉至齋所,置弓矢等於廂,在香案東;福酒於坫,胙肉於俎,在香案西。內臣引宮嬪詣褥位,東上南向。乃請皇后行禮,導至褥位,皆再拜。導皇后詣香案位,上香三,請帶弓韣,受弓矢,轉授內臣置於箱,又再拜。內臣進胙,皇后受訖,轉授內臣。次進福酒,內臣曰:請飲福。引訖,請再拜。乃解弓韣,內臣跪受,置於箱。導皇后歸東向褥位。又引宮嬪最高一人詣香案,上香二,帶弓韣,受弓矢,轉授左右,及飲福,解弓韣,如皇后儀,惟不進胙。又引以次宮嬪行禮,亦然。俟俱復位,內侍請皇后詣南向褥位,皆再拜退。是歲,宮中又置赤帝像以祈皇嗣。
公元1039年
寶元二年八月甲戌,皇子生。丙子,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辛巳,命輔臣報祀高禖。
按《宋史·仁祖本紀》云云。按《禮志》:寶元二年,皇子生,遣參知政事王鬷以太牢報祀,準春分儀,惟不設弓矢、弓韣,著為常祀,遣兩制官攝事。
公元1043年
慶曆三年,太常博士余靖言:皇帝嗣續未廣,不設弓矢、弓韣,非是。詔仍如景祐之制。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公元1065年
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丙子,詔自今皇子及宗室屬卑者,勿授以檢校師、傅官。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公元1069年
神宗熙寧二年,以皇子生,報祀高禖。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熙寧二年,皇子生,以太牢報祀高禖,惟不設弓矢,弓韣。既又從禮官言:按祀儀,青帝壇廣四丈,高八尺。今祀高禖既以青帝為主,其壇高廣,請如青帝之制。又祀天以高禖配,今郊禖壇祀青帝於南郊,以伏羲、高辛配,復於壇下設高禖位,殊為爽誤。請準古郊禖,改祀上帝,以高禖配,改伏羲、高辛位為高禖,而徹壇下位。詔:高禖典禮仍舊,壇制如所宜,改犢為角握牛,高禖祝版與配位並進書焉。又言:伏羲、高辛配,祝文並云作主配神。神無二主,伏羲既為主,其高辛祝文,請改云配食於神。
公元1100年
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徽宗即位。夏四月己酉,長子亶生。辛亥,大赦天下。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7年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辛未,以子旉生,大赦。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31年
紹興元年,太常請行高禖之祀。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紹興元年,太常少卿趙子畫言:自車駕南巡,雖多故之餘,禮文難備,至於祓無子,祝多男,所以係萬方之心,蓋不可闕。乞自來歲之春,復行高禖之祀。
公元1160年
紹興三十年春二月癸酉,詔立普安郡王瑗為皇子,更名璋。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6年
寧宗慶元二年六月丙子,子峻生。八月壬戌,子峻薨,追封兗王,諡沖惠。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0年
慶元六年正月,子坦生,尋薨。十一月,子增生,尋薨。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六年春正月己亥,子坦生。二月戊辰,減諸路雜犯死罪囚,釋徒以下。八月壬寅,子坦薨,追封邠王,諡沖溫。十一月癸亥,子增生。十二月癸未朔,子增薨,追封郢王,諡沖英。
公元1202年
嘉泰二年冬,子坰生,未逾月薨,追封華王,諡沖穆。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5年
開禧元年五月乙亥,詔以衛國公曮為皇子,進封榮王。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7年
開禧三年春正月丁亥,子圻生。二月癸亥,子圻薨,追封順王,諡沖懷。戊辰,子墌生。夏四月,子墌薨,追封申王,諡沖懿。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8年
嘉定元年春正月,子垍生。閏月癸未,子垍薨,追封肅王,諡沖靖。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21年
嘉定十四年,立姪竑為皇子。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四年六月丙寅,詔以姪福州觀察使貴和為皇子,更名竑,進封祁國公。丁卯,以立皇子告於天地、宗廟、社稷。
公元1223年
嘉定十六年春正月己酉,子坻生。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24年
嘉定十七年八月丁酉,皇帝崩於福寧殿,遺詔,立姪貴誠為皇子,更名昀。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30年
理宗紹定三年,追贈故皇子為王。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三年春正月甲申,詔故皇子緝贈保信、奉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永王,諡沖安。二月壬子,詔故皇子繹贈忠正、保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昭王,諡沖純。
公元1253年
寶祐元年,以建安郡王孜為皇子。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詔以藝祖嫡系十一世孫嗣榮王與芮之子建安郡王孜為皇子,改賜名禥,授崇慶軍節度使,進封永嘉郡王。製《資善堂記》賜皇子。
金
公元1142年
熙宗皇統二年二月戊子,皇子濟安生。壬辰,以皇子生,赦中外。
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按《英悼太子傳》:悼平皇后生太子濟安,皇統二年二月戊子生於天開殿。上年二十四始有皇子,喜甚,遣使馳報明德宮太皇太后。五日命名,大赦天下。三月甲寅,告天地宗廟。丁巳,翦鬌,奏告天地宗廟。
公元1197年
章宗承安二年五月己丑,皇子生,庚寅,詔中外,降死罪,釋徒以下。六月乙巳,命禮部尚書張暐報祀高禖。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泰和二年,皇子生,盡報謝之禮。
公元1202年
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二年八月丁酉,皇子生。九月癸亥,以皇子生,親謝南北郊。庚子,封皇子為葛王。冬十月戊寅,報謝於太廟山陵。十一月甲子,幸玉虛觀,遣使報謝於太清宮。十二月癸酉,以皇子晬日,放僧道戒牒三千。庚辰,報謝於高禖。閏月辛酉,遣使報謝於北嶽。丁卯,遣使報謝於長白山。
元
公元1285年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午,賜皇子愛牙赤銀印。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87年
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壬子,設都總管府以總皇子北安王民匠、斡端大小財賦。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325年
泰定帝泰定二年六月己卯朔,皇子生,命巫祓除於宮。葺萬歲山殿。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公元1326年
泰定三年十二月壬辰,以皇子小薛夜啼,賜高年鈔。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公元1331年
文宗至順二年冬十月己酉,為皇子古納荅別作佛事,釋在京囚,死罪者二人,杖罪者四十七人。
按《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0年
武宗至大三年冬十月戊子,改皇太子妃怯憐口都總管府為典內司。
按《元史·武宗本紀》云云。
明
公元1469年
憲宗成化五年四月,皇子生。
按《大政紀》:成化五年四月辛巳,皇子生。賢妃柏氏出,禮部奏:《春秋》書:子同生,重國嗣也。
公元1470年
成化六年七月,皇子生於西宮。
按《大政紀》:成化六年七月初三日己卯,皇子生於西宮。皇子即孝宗皇帝皇妣紀氏。初,己丑九月,上幸昭德宮,皇妣在御妻之列。上幸之,有娠。萬貴妃百方苦楚,胎竟不墮。上令託疾出居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至是聖嗣誕焉。皇妣乳少,太監張敏使女侍以粉餌哺之。彌月,西內廢后吳氏保抱惟謹,不使貴妃知之。
公元1475年
成化十一年,命禮部定皇子睿名以聞。
按《大政紀》:成化十一年五月,敕禮部會翰林院官,定議,皇子睿名以聞。以睿名下宗人府,書於玉牒。皇子即孝宗也。母紀氏生時,以萬貴妃所忌,失傳於外,廷臣不及奉賀。至是,已六年矣。因乾清官門災,上欲顯示於眾,乃命司禮監太監懷恩等,同內閣計議學士商輅曰:若降敕於禮部,以擬名為辭,則眾不言而自喻矣。恩等請於上,遂有是命。
公元1491年
孝宗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皇子生詔諭天下
按《大政紀》云云。
公元1533年
世宗嘉靖十二年八月,皇子生。諭內閣,除重罪不赦,餘概行寬恤。因定皇子命名禮儀。
按《大政紀》:嘉靖十二年八月,皇子生,麗嬪閻氏所出也。帝傳諭內閣:朕惟仁義恩威,不可相掩。大義滅親,況其他乎。茲因寬恤,概赦重罪,非王政也。鄉孚敬曾謂,赦為小人之幸,此言恐不可。食,大禮係。奪君父,大獄係。殺人媚人及馮恩等,俱不赦宥。冬十月,皇子卒,贈諡曰哀沖太子。
按《明會典》:嘉靖十二年,定皇子生命名儀。三月,禮部行令欽天監,擇命名并行禮吉時,翰林院備查欽賜過宗室名同字行者,進呈御覽,以避重複,開擬數字,上請簡定。前期,上擇內夫人之敬慎者,以奉皇子剪髮。前一日,上詣太廟世廟,以命皇子名告於列聖皇考,用香帛脯醢果酒祝文。至日早,保姆抱皇子於寢宮,剪髮,為鬌留角如禮。上具皮弁服,御乾清宮,陞御座。皇后率嬪之生皇子者,各服其服,朝見,行四拜禮。畢,皇后侍立東面,嬪後保姆抱皇子出自寢,由西至殿內,授皇子於皇后。內贊奏曰:皇后率某嬪某氏,敢用吉日,祗見皇子。上降座,命以制辭,遂執皇子之右手而賜之名。皇后敬對畢,遂左還授皇子於保姆還寢,皇后復率嬪四拜畢,各還宮。次日,上御奉天門,欽降手敕,以皇子睿名傳諭禮部,行宗人府上籍玉牒。嘉靖十五年,定皇子初生祭告之禮。
公元1536年
按《明會典·皇子誕生儀》:嘉靖十五年,定皇子初生三日,上親詣南郊,奏告。同日,制告奉先殿崇先殿,遣官分告方澤。朝日夕月,太社稷帝社稷天神地祇,行事俱祭服,具告文行三獻禮,祭品用酒果脯醢,南北郊加太牢。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俱隨詣南郊。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公侯伯皇親駙馬,仍詣內殿,各具服陪拜。次日,上御奉天門,文武百官具吉服稱賀,先後行四拜禮,仍自誕生之日為始,各吉服十日。擇日,頒詔天下,如常儀。分遣翰林院、春坊六科官齎捧御書,往各王府報知。萬曆十年,更定皇子初生三日,遣官祭告南北郊太廟社稷壇。是日,上具哀冕服,御皇極殿,文武百官及天下諸司進表,官員各具朝服,鴻臚寺官致詞稱賀。餘如常儀。仍遣官齎捧詔書,往諭朝鮮國王。
公元1568年
穆宗隆慶二年,更定皇子命名禮儀。
按《明會典》:隆慶二年,更定皇子生彌月,剪髮如常儀。候至百日,禮部行令欽天監,擇命名并行禮吉時。翰林院預擬睿名,上請簡定。至期,上以命皇子名告聞於奉先殿、世宗皇帝几筵殿、弘孝殿、神宵殿,用告文祭品如常儀。是日,上具常服,御乾清宮,陞座,皇后率皇貴妃,各服其服,朝見,行四拜禮。畢,皇后侍立東面,皇貴妃中立,保姆抱皇子出自寢,由西至殿內,授皇子於貴妃。內贊奏曰:皇貴妃某氏,敢用吉日,祗見皇子。上降座,撫皇子首,咳而賜之名。皇貴妃承旨畢,左還授皇子於保姆,還寢。皇后復率皇貴妃四拜畢,各還宮。次日,上御皇極門,降手敕,如常儀。
公元1623年
熹宗天啟三年,以皇子生,推恩皇親及元輔。
按《明通紀》:天啟三年閏十月壬申,吏部接出聖諭:朕賴皇妣慈佑,延育皇子,實深感慶。茲特推恩皇親太子太保新城伯王升,著准封新城侯伊男、錦衣指揮僉事王國興升指揮同知,伊孫王國泰升錦衣衛正千戶,俱給與應得誥命,該部知道。吏部又接出敕諭:朕以皇子誕生,內閣輔臣忠勤懋著,宜特加恩示酬。元輔向高加上柱國兼支尚書,俸廕一子,與做中書舍人宗彥承宗,各加少保兼太子太師,國楨秉謙延禧各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廕一子入監讀書,廣微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廕一子入監讀書。餘官給與應得誥命,如敕奉行。
公元1625年
天啟五年,又以皇子生,加恩。
按《明通紀》:天啟五年十一月初一日,皇子生,陞容妃父任景春錦衣衛正千戶,帶俸。禮部頒行天下慶賀皇子誕生表文格式。
皇子部藝文一
皇子生頌 魏陳思王植
於我聖后憲章,前志克纂,二皇三靈,昭事祗肅,郊廟明德,敬惠陽和,積吉鍾天之釐,嘉月令辰,篤生聖嗣。慶由一人,萬國作喜。喁喁萬國,岌岌群生。稟命我后,綏之則榮,長為臣妾,終天之經,仁聖奕代,永載明明,同年上帝,休祥淑禎。藩臣作頌,光流德聲,吁嗟卿士,祗承予聽。
賀生皇子表 宋宋祁
寶祐叢休,天支毓秀,慶騰祕禁,歡溢中區。恭惟尊號皇帝陛下,受命溥將,凝圖丕赫。權綱相乂,根乎克念之虔。簡素所安,表於不勉之懿。且復輕刑薄賦,重穀弛畋。一夫少饑,則係馳使節。方金稍乏,則輒續禁錢。民用靖嘉,神罔恫怨。是以上帝歆佑,三后顧存。詒美孫謀,昭衍無疆之烈。歸功元首,茂啟多男之祥。誕協仲商,挺生哲嗣。星弧具禮,天第交華。憔翕闢之儲英,固覃計而絕異。逖聆詔諭,並仰獻儀。薦笏相趍,抃吾君之有子。珪璋流愛,宜天下之繫心。臣始去近聯,遽承吉語,賡歌綿瓞,早知周德之遐。參祝祠禖,罔逮漢臣之幸。
賀長子封公表 王拱宸
建親授社,屏翰於王家。封子維城,安彊於國幹。誕揚休命,敷告群倫,均海㝢之歡心,洽朝廷之大慶。竊以宗藩錫瑞,賢戚分疆。周列侯邦,半諸姬而啟土。漢有天下,非劉氏則不王。皆所以滋大本枝,維持京室,綿鼎數於穹壤,固廟祏於山河。屬我熙朝,益隆茂典。恭惟皇帝陛下,纂承皇序,恢闡洪圖。善迪孫謀,遹遵祖構。乃眷元良之重,已昭岐嶷之英。肇啟南圻,崇加上袞,離明震豫,知帝緒之無疆。海潤星暉,戴吾君之有子。臣居留近甸,跡遠髹墀,側聽恩章,舉增忭懌。
請令皇子伴讀提舉左右人 司馬光
臣伏見陛下,差直史館王陶充皇子伴讀,祕閣校理孫思恭充本位說書,此誠國家之首務,聖哲之遠圖。然臣聞三代令王,置師傅保,以教其子。又置三少與之燕居。至於左右前後侍御僕從之人,皆選孝弟端良之士,逐去邪人,毋得在側,使之日見正事,聞正言,然後道明而德成,心諭而體安,福被兆民,功流萬世。此教之所以為益也。今陶等雖為皇子之官屬,若不日日得見,或見而遽退,語言不洽,志意不通,未嘗與之論經術之精微,辨人情之邪正,究義理之是非,考行己之得失。教者止於供職,學者止於備禮。而左右前後侍御僕從,或有佞邪讒巧之人,雜處其間,出入起居,朝夕相近,誘之以非禮,導之以不義,納之以諂諛,濟之以詐偽。雖皇子資性聰明,端慤難移,然親近易習,積久易遷,諂諛易入,詐偽易惑。如此,則雖有碩儒端士為之師傅,終無益也。臣聞《孟子》曰: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又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臣愚伏望陛下,多置皇子官屬,博選天下有學行之士以充之。使每日在皇子位,與皇子居處燕遊,講讀道義,聳善抑惡,轉成懿德,其左右前後侍御僕從,亦皆選小心端慤之人,使所屬官司,結狀保明,然後得入。仍專委伴讀官提舉覺察,若有佞邪讒巧之人,誘導皇子為非禮義之事者,委伴讀官糾舉施行,即時斥逐,不令在側。若皇子自有過失,再三規誨,不從者,亦聽以聞。如此,則必進德修業,日就月將,善人益親,邪人益疏,誠天下之幸也。大理評事趙彥若,孝友溫良,謹慎潔正,博聞強記,難進易退。國子監直講李寔,好學有文,修身謹行。祕閣校理孟恂,清純愷悌,始終如一。此臣之所知也。伏望陛下擇此三人,及廣求其比,以備皇子官屬。臣推心盡忠,不敢存形跡。僭越妄言,伏俟譴讁。
左司諫王陶皇子伴讀制 王安石
敕某自天子至於士,未有不待學而成者。今朕欲進諸子於學,求可與居者,而大臣以爾為言。爾久在諫垣,有聞於世。茲惟慎選,可不勉哉,可不勉哉。
賀生皇子表六道 前人
臣某言都進奏院狀,報誕生皇子者,宮闈嗣慶,寰海交欣。凡逮戴天,惟均擊壤。〈中賀〉臣聞螽斯之言,眾子是為,王者之時,華封之祝多男,亦曰聖人之事。恭惟皇帝陛下,紹祖休顯,憲天昭明,致文武之憂勤,成堯舜之仁孝。宅師無競莞簟之寢既安,傳類有祥弓韣之祠屢應。詒謀方永,錫羨用光。臣託備藩維,叨承睿獎。不顯亦世家,實預於榮懷,於萬斯年,心敢忘於慶賴。
又
臣某言伏睹都進奏院狀,報誕生皇子者,嘉慶係傳,歡欣總集。〈中賀〉臣歷觀古昔,誕受福祥,厥配天所以久長,乃有子至於千億。伏惟皇帝陛下,鳧鷖之雅,媚於神祇,芣苢之風,燕及黎庶。弓韣嗣燕禖之報,旐旟仍羆夢之祥,無疆惟休,永保桑苞之固,有室大競,方觀椒實之繁。臣嘗汙近司,久尸榮祿,特荷殊憐之至,豈勝竊喜之情。
又
臣某言伏睹都進奏院狀,報誕生皇子者,皇運郅隆,天枝彌茂,照臨所暨,鼓舞攸均。〈中賀〉臣聞史紀文慶之延,豈惟十子。詩歌姒徽之繼,爰至百男。肇敏於修,乃繁厥祉。恭惟皇帝陛下,道冒區宇,德冠往初,品庶蒙休,既饗和平之樂。神靈錫羨,果膺蕃衍之祥。臣嘗汙近司,備叨殊獎,以宿痾而自困,欲旅進以無階。
又
臣某言伏睹都進奏院狀,報七月四日誕生皇子者,慶兆六宮,欣交九服,照臨所暨,鼓舞惟均。〈中賀〉竊以莞寢告祥,實帝臨之釐事。牢祠錫羨,乃神保於昌時。伏惟皇帝陛下,追放堯勳,嗣承犧象,鴻名敷播,已協九皇之高。純嘏垂延,方覃千子之眾。維祺有椒,俾熾無疆。臣夙冒恩憐,久尸榮祿,適此驩嘉之會,薾然趨造之難。
又
臣某言伏睹都進奏院狀,報誕生皇子者,元精孚佑,聖種挺生,慶係集於宮庭,歡外交於寰宇。〈中賀〉竊以熊羆見夢,穜稑獻祥,厥撫會昌之期,乃膺錫羨之福。恭惟皇帝陛下,德高振古,仁浹含生,故神明之冑浸蕃,而福履之將未艾。臣久尸多祿,特荷異恩,顧衰疢之滋多,望清光而獨遠。
又
臣某言伏睹都進奏院狀,報誕生皇子者,燕禖饗德,方儲錫羨之祥。羆夢生賢,克協會昌之運。與在照臨之廣,敷同慶賴之深。竊以思齊神罔,時恫假樂,民之攸墍,天所保佑。厥惟太姒之多男,國之榮懷,亦曰成王之眾子。恭惟皇帝陛下,令德光乎洛誦,康功茂乎岐昌。鴻休無疆,景命有僕。蓋芣苢之薄言采采,眾皆先成。則螽斯之宜爾振振,宗強孰禦。臣久叨眷遇,適阻進趨。親值本支百世之盛時,敢忘壽考萬年之善祝。
代賀生皇子表 陸游
景命降休,皇支毓秀。福慶傳於中禁,懽聲溢於普天。臣〈中賀〉恭惟皇帝陛下,光宅海隅,丕承祖武。德親九族,孝達三神。后土顧懷,皇天眷祐。茂本支於百世,引壽考於萬年。臣違去清班,欽承吉語,賡歌瓜瓞,蚤知周室之隆。參祝禖祠,阻奉漢庭之詔。臣限司官鑰,不獲抃舞丹墀。
皇子進封左衛上將軍嘉國公賀皇帝表文天祥
公元1280年
乾父垂仁,茂積蘿圖之慶。震男鍾美,肇基茅土之邦。百世可知,四方來賀。洪惟昭代,爰立親親。粵有舊章,禮優貴貴。昉祥符之七載,侈慶國之初封。綺仗分班,瑑珪疏寵。庸表人倫之厚,遹觀王室之疆。式於今休,監於成憲。恭惟皇帝陛下,福培周厚,和緝堯雍,寶曆無疆,方萬年而受祜。金枝有煒,朝億子以宜君。錫以嘉名,渙其大號,地營東并,詔爵五之最隆。天拱北辰,炳心三之相照。克昌厥後,長發其祥。臣有蹇牡騑,阻隨虎拜,祉歌子施,遙陳皇矣之詩。道盡君嚴,願贊家人之易。
皇子賜名本州賀皇帝表 前人
家有嚴君,托中興之昌歷。天以聖子,作大國之宗藩。喜溢宮闈,慶關宗社。恭惟皇帝陛下,懋昭聖德,厚正人倫。保天命以宜君,四方無侮。貽孫謀而翼子,百世可知。爰錫嘉名,載揚大號。敬哉有土,肇基二水之邦。格于皇天,式應三星之曜。俾耆而艾,長發其祥。臣縻跡侯方,傾心魏闕,監王成憲,願垂謨烈之休。啟我後人,益壯本支之盛。
皇子賜名鈐司賀皇帝表 前人
天佑我家,篤生聖嗣。國有巨典,肇建宗藩。社稷靈長,神人孚洽。恭惟皇帝陛下,禮行貴貴,愛立親親。撫寶曆之昌期,萬年福祿。演銀潢之慶澤,百世本支。爰重燕謀,載頒鴻號。于疆于理,地營浯水之邦。有翼有馮,星拱周廬之衛。克開厥後,俾熾而昌。臣遠縶戎韜,愉瞻文石,施於帝祉,德已動於鍳觀。保我後生,命更歌於壽考。
皇子部藝文二〈詩〉
公元1254年
寶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宋史皇帝將出文德殿隆安
於皇帝德,乃聖乃神。本支百世,立愛惟親。敬共冠事,以明人倫。承天右序,休命用申。
賓贊入門祗安
豐𦬊詒謀,建爾元子。揆禮儀年,筮靈敬事。八音克諧,嘉賓至止。于以冠之,成其福履。
賓贊出門祗安
禮國之本,冠禮之始。賓升自西,維賓之位。于著于阼,維子之義。厥惟欽哉,敬以從事。
皇帝降坐隆安
路寢闢門,黼坐恭己。群公在庭,所重維禮。正心齊家,以燕翼子。于萬斯年,王心載喜。
皇子初行
有來振振,月重輪兮。瑜玉在佩,綦組明兮。左徵右羽,德結旌兮。步中《采齊》,矩彠循兮。
賓贊入門
我有嘉賓,直大以方。亦既至止,厥德用光。冠而字之,厥義孔彰。表裡純備,黃耇無疆。
皇子詣受制位
吉圭休成,其日南至。天子有詔,冠爾皇嗣。為國之本,隆邦之禮。拜而受之,式共敬止。
皇子升東階
茲惟阼階,厥義有在。歷階而升,敬謹將冠。經訓昭昭,邦儀粲粲。正纚賓筵,壽考未艾。
皇子升筵
秩秩賓筵,籩豆孔嘉。帝子至止,衿纓振華。周旋陟降,禮行三加。成人有德,匪驕匪奢。
初加
帝子惟賢,懋昭厥德。跪冠于房,元冠有特。鼓鐘喤喤,威儀抑抑。百禮既洽,祚我王國。
初醮
有賓在筵,有尊在戶。磬管將將,醮禮時舉。跪觴祝辭,以永燕譽。寶祚萬年,磐石鞏固。
再加
《復》及肇祥,《震》維標德。乃共皮弁,其儀不忒。體正色齊,
維民之則。璇霄眷祐,國壽箕翼。
再醮
冠醮之義,匪酬匪酌。于戶之西,敬共以恪。金石相宣,冠醮相錯。帝祉之受,施及家國。
三加
善頌善禱,三加彌尊。爵弁峨峨,介珪溫溫。陽德方長,成德允存。燕及君親,厥祉孔蕃。
三醮
席于賓陛,禮義以興。受爵執爵,多福以膺。匪惟服加,德加愈升。匪惟德加,壽加愈增。
皇子降
命服煌煌,跬步中度。慶輯皇闈,化行海宇。禮具樂成,惕若戒懼。寶璐厥躬,有秩斯祜。
朝謁皇帝將出
皇王烝哉,令聞不已。燕翼有謀,冠醮有禮。百僚在庭,遹相厥事。頌聲所同,嘉受帝祉。
皇子再拜
青社分封,前星啟燄。繁弱綏章,厥光莫掩。容稱其德,蓄學之驗。芳譽敷華,大圭無玷。
皇子退
元兗黼裳,垂徽永世。勉勉成德,是在元子。胙土南賓,厥旨孔懿。充一忠字,作百無愧。
皇帝降坐
愛始於親,聖盡倫兮。元子冠字,邦禮成兮。天步舒徐,皇心寧兮。家人之吉,億萬春兮。
奉賀皇子百日 明曾朝節
百日欣逢睿節新,群臣朝賀屬芳辰。雲中鳳輦來王母,日表龍顏識聖人。瑞氣正浮三殿曉,歡聲齊動六宮春。願將多壽多男祝,歲歲年年獻紫宸。
公元1586年
丙戌秋月以皇次子生賜萬喜金字綵花金幣等物 于慎行
西宮送喜到宸旒,侍從恩隨禁苑優。勝剪雙枝花作綵,金鐫萬喜字當頭。他年茅土應藩漢,此日珪璋早頌周。共識昭陵多王氣,年年春色滿龍樓。
皇子部紀事
公元前15年
《後漢書·譙元傳》: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災,乃詔舉敦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州舉元,詣公車,對策高第,拜議郎。帝始作期門,數為微行。立趙飛燕為皇后,后專寵懷忌,皇太子多橫夭。折元上書諫曰:臣聞王者承天,繼宗統極,保業延祚,莫急後嗣,故易有幹蠱之義,詩詠眾多之福。今陛下聖嗣未立,天下屬望,而不惟社稷之計,專念微行之事,愛幸用於所惑,曲意留於非正。竊聞後宮皇太子產而不育。臣聞之怛然,痛心傷剝,竊懷憂國,不忘須臾。夫警衛不修,則患生非常。忽有醉酒狂夫,分爭道路,既無尊嚴之儀,豈識上下之別。此恐奸人起於轂下,而賊亂發於左右也。願陛下念天下之至重,愛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無窮之福,天下幸甚。時數有災異,元輒陳其變。既不省納,故久稽郎官。
《晉書·五行志》:海西公初生皇子,百姓歌曰:鳳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其歌甚美,其旨甚微,海西公不男,使左右向龍與內侍接,生子,以為己子。
《宋書·武帝本紀》:高祖諸子旦問起居,入閣,脫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禮。
《唐書·褚遂良傳》:于時皇子雖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諫曰:昔二漢以郡國參治,雜用周制。今州縣率倣秦法,而皇子孺年並任刺史,陛下誠以至親扞四方。雖然,刺史,民之師帥也,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攰。故漢宣帝曰:與我共治,惟良二千石乎。臣謂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師,教以經學,畏仰天威,不敢犯禁,養成德器,審堪臨州,然後敦遣。昔東漢明、章諸帝,友愛子弟,雖各有國,幼者率留京師,訓飭以禮。訖其世,諸王數十百,惟二人以惡敗,自餘餐和染教,皆為善良。此前事已驗,惟陛下省察。帝嘉納。
《宋史·張昭傳》:昭後唐為都官員外郎。時皇子競尚奢侈,昭疏諫曰:帝王之子,長於深宮,安於逸樂,紛華之玩,絲竹之音,日接於耳目,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倘非天姿英敏,識本清明,以此蕩心,焉能無惑。苟不豫為教道,何以置之盤牙。臣見先帝時,皇子、皇弟盡喜無籍玩物之言,厭聞致治經邦之論,入則務飾姬姜,出則廣增僕馬;親賓滿坐,食客盈門,箴規者少,諧謔者多。以此而欲託以主治,不亦難乎。臣請諸皇子各置師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師事之,講論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記一事,一歲之內,所記漸多。每月終,令師傅具錄奏聞。或皇子上謁之時,陛下更令侍臣面問,十中得五,為益良多,博識安危之理,深知成敗之由。臣又聞古之人君,即位而封太子、拜諸王,究其所由,蓋有深旨。使庶不亂嫡,疏不間親,禮秩有常,邪慝不作。近代人君,失於此道,以至邦家構患,釁隙萌生。昔隋祖聰明,煬帝亦傾楊勇;太宗齊聖,魏王終覆承乾。臣每讀古書,深悲其事。願於聖代,杜此厲階。其於卜貳封宗,在臣未敢輕議。臣請諸王子於恩澤賜與之間,婚姻省侍之際,依庶嫡而為禮秩,據親疏而定節文,示以等威,絕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於斯。明宗覽疏而不用。
《周起傳》:起權知開封府嘗奏事殿中,適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賀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懷金錢出,探以賜起。
《默記》:張茂實,太尉章聖之子,尚宮朱氏所生。章聖畏懼劉后,凡後宮生皇子、公主,俱不留,以與內侍張景宗,令養視。遂冒姓張。既長,景宗奏:授三班奉職入謝日。章聖曰:孩兒且許大也。昭陵出閣,以為春坊謁者。後擢副富鄭公,使遼,作殿前步帥,中丞韓絳言:茂實出自宮中,跡涉可疑。富弼引以為殿帥,蓋嘗同奉使交結,有自弼,惶恐待罪。然朝廷考校茂實之除拜歲月,非弼進擬,出絳知蔡州,弼乃止。厚陵為皇太子。茂實入朝,至東華門外,居民樊用者,迎馬首連呼曰:虧爾太尉。茂實惶恐,執詣有司,以為狂人而黥之,知其實非狂人也。茂實緣此求外郡。至厚陵即位,避藩邸諱,改名孜。頗疏之,自知蔡州坐事,移曹州,憂恐以卒,諡勤惠。滕元發言,嘗因其病,問之,至臥內,茂實岸幘起坐,其頭角巉然真龍種也。全類其表,蓋本朝內臣養子,未有大用至節帥者,此可驗矣。其子詢,字仲謀,賢雅能詩。有子與邸中作壻,此可怪也。《宋史·哲宗本紀》:皇太后垂簾於福寧殿,諭珪等曰:皇子性莊重,從學穎悟。自皇帝服藥,手寫佛經,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書字極端謹,珪等稱賀。
公元1331年
《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二年春正月癸卯,以皇子古納荅剌疹疾愈,賜燕鐵木兒及公主察吉兒各金百兩、銀五百兩、鈔二千錠,撒敦等金、銀、鈔各有差;又賜醫巫、乳媼、宦官、衛士六百人金三百五十兩、銀三千四百兩、鈔五千三百四十錠。二月己未,命西僧為皇子古納荅剌作佛事一周歲。
皇子部雜錄
《退朝錄》:近世諸王公主,制中稱皇子、皇弟、皇女,疑皇字相承為例,止合云第幾子,第幾弟,第幾女云。《貴耳集》:東坡,天人也。凡作一文,必有深旨。撰小兒致語云:自古以來,未有祖宗之仁厚。上天所祐,願生賢聖之子孫。其意深切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