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
 第二十八卷目錄
 皇后部彙考四
  總一則 太宗天會一則 熙宗天眷一則 皇統一則 海陵天德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衛紹王大安一則 宣宗貞祐一則 興定一則 哀宗正大一則
  總一則 世祖至元二則 成宗大德一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皇慶一則 英宗至治一則 文宗天曆一則 至順一則 順帝元統二則 至元二則 至正一則
  明一〈太祖洪武一則
宮闈典第二十八卷
皇后部彙考四
金制:皇后鹵簿用唐、宋一定之儀,又定皇后太廟車輿服飾之制。
金史·儀衛志》皇后鹵簿用唐、宋制,共二千八百四十人
清游三十人清游旗一,執一人、引二人、夾二人
平巾幘、裶裲襠大口褲、佩弓矢橫刀、執槊、弩、騎。
金吾衛折衝都尉一人平巾幘、紫裲襠大口褲、錦騰蛇弓矢橫刀
䂍槊二人平巾幘緋衫大口褲,夾折衝
領四十騎:橫刀二十人、執槊四人、弩十六人
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橫刀弓矢
虞候佽飛二十八人
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弓矢橫刀,騎夾道,分左右均布黃麾仗
內僕一人,丞一人,依本品服,分左右
書令史二人
平巾幘緋衫大口褲,騎從
黃麾一,執一人,夾二人
武弁朱衣革帶正道騎。
左右廂黃麾仗,廂各三行,行百人,從內第一行短戟五色氅,執者並黃地白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外第二行,戈、五色氅,執人並赤地黃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外第三行儀鍠五色幡。
青地赤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左右領軍衛左右威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左右衛等,衛各三行,行二十人,分前、後。
衛各主帥六人,唯左右領軍衛三人,並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領軍前後獅子文袍、帽、餘衛豹文袍、帽,各執鍮石長刀,騎領,分前、後。
每衛各果毅都尉一人檢校
被繡袍,以上一名步從
左右領軍衛絳引幡,引前、掩後各三。
執者六人,並平巾幘緋衫大口褲。
內謁者監四人給事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少監二人
並騎,分左右
以上各有內給使一人,步從。
次內給使百二十人
宮人,並平巾幘緋衫大口褲,分左右,在車後。
次偏扇、圓扇方扇各二十四。
左右,以宮人執之,皆服間綵大袖裙襦、綵衣、革帶、履。
香蹬一,執擎內給使四人
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在重翟車前
重翟車,馬四,駕士二十四人
平巾幘青衫大口褲、鞋襪
次行障二,坐障二。
左右夾車宮人執之。
服同執扇。
內寺伯二人,領寺人六。
左右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執御刀,並騎,夾重翟車。
腰輿一,轝士八人,團雉扇二。
夾輿。
大傘四,次大雉扇八。
左右橫行二重
次錦華蓋二。
單行一正道。
小雉扇、朱團扇各十二。
橫行,分左右
次錦曲蓋二十四。
橫行,為二重
次錦六柱八扇。
左右
腰輿以下並內給使執之,服同前
宮人車。
絳麾二。
左右,執各一人武弁朱衣革帶鞋襪
次後黃麾一,執一人,夾一人
並騎,武弁朱衣革帶正道
次供宮人
黃麾後。
厭翟車,馬四,駕士二十四人
翟車安車四馬駕士二十四人
四望車金根車,皆駕牛三,駕士十二人
同前
左右廂牙門各二,每門執二人,夾四人
赤綦襖、黃袍、帽。
第一在前黃麾前,第二在後黃麾後。
左右領軍衛,每廂各一百五十人執殳,並赤地黃花綦襖、帽、行縢鞋襪
前與黃麾仗齊,後盡鹵簿
廂各主帥四人檢校
平巾幘緋衫大口褲、被黃袍帽,執鍮石長刀,騎。
其服豹文者二在內,服獅文者二,一引前,一護後。
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一人檢校殳仗
以上一人騎從
次後殳仗正道牙門一,每門監門校尉二人,皆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褲,執銀裝長刀,騎。
每廂各巡檢校尉一人往來檢校
服仗同前
前後鼓吹金鉦掆鼓大鼓長鳴中鳴鐃吹羽葆鼓吹橫吹節鼓御馬並減大駕之半。
是歲,重翟等六車改用方輅輦,及行障、坐障、錦六柱宮人等車,其制度人數並見輿服志》
輿服志》皇后車制,皇后之車六。
一曰重翟車,青質,金飾金塗銅鈒花葉段裝釘,燿葉二十四,明金立鳳一,紫羅銷金生色寶相帷一,青羅青油幰衣各一,朱絲絡網、紫羅金生雲龍絡帶各二,兩廂明金五彩間裝翟羽二,金塗石長鳳頭三,橫轅立鸞八,香鑪香寶一副宜男錦帶結,朱紅杌子踏床各一,扶板扶魚一副紅羅金衣褥,紅羅襯褥一,青羅行道褥四,青羅金生雲鳳夾幔一,紅羅明金緣紅竹簾二,金塗銅葉斷行馬二,朱紅金塗銀葉裝釘胡梯一,青羅胡梯尋儀褥二,踏道褥十,青絹大麻索二,油蒙帕一。
二曰厭翟車,赤質,倒仙錦帷一,紫羅紫油幰衣各一,朱絲絡網,宜男錦絡帶各二,餘同重翟,惟行道、夾幔、尋儀褥羅及裹索等用紅。
三曰翟車黃質金飾石葉裝釘宜男錦帷黃羅油幰衣,䃋石長鳳頭三,而無橫轅立鸞,餘同厭翟,而羅色用黃。
四曰安車赤質,倒仙錦帷,紫、油幰衣,朱絲絡網,天下錦絡帶,䃋石長鳳頭三,無橫轅立鸞及香爐香寶子,餘同翟車,而色皆用紅。
五曰四望車朱質宜男錦帷,青、油幰衣,轅端螭頭二,餘並同安車
六曰金根車朱質紫羅紫油幰衣朱絲、倒仙錦絡帶各二,踏床褥用紅綾衣,尋儀褥、踏道並用綾,餘並同安車
造六車成後,復改造重簷方輅五華、亭頭、平頭六等之制,又增製九龍車一,高二丈、廣一丈一尺、長二丈六尺
五鳳車四,各高一丈八尺長廣如之。
輅車一、方輅車一、重簷車一,各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八尺,廣八尺
皆駕馬四,駕士五十人,並平巾幘生色青緋三色寶相花衫銀褐抹帶大口褲。
平頭輦一、五華輦一、亭頭輦一,各高一丈九尺,廣丈五尺長三丈。
舁士各九十六人作兩番代,並生色緋寶相花衫,餘如前製
管押人員三十五人長腳愨頭、紫羅窄衫、金銅帶束。
駕馬繁纓、涼屜、鈴拂、包尾皆從車色,金銅面,插翟尾,朱轡,朱總
龍車合用紅羅傘一,傘子二人本服錦帽愨帶。
檢定扇、障等制。
偏扇如仙羽扇
行障六扇,各長八尺、高六尺,用紅羅表、朱裡畫雲鳳,龍首竿銜鞶結,每障用宮人四。
坐障二扇,各長七尺、高五尺畫雲鳳,紅羅表、朱裡,餘同行障。
六柱八扇,各闊二尺、高三尺,冒以錦,內給使八人執。
宮人車制如屬車駕士八人平巾幘緋衫大口褲、鞋襪供奉宮人三十人雲腳紗帽紫衫束帶綠靴
又按《志》皇后冠服,花珠冠,用盛子一,青羅表、青絹襯金紅羅托裡,用九龍四鳳前面大龍銜穗毬一朵前後有花珠各十有二,及鸂鶒孔雀雲鶴王母仙人浮動插瓣等,後有納言,上有金蟬金兩博鬢,以上並用翠滴縷金珍珠結製下有圈口上用七寶鈿窠,後有金鈿窠二,穿紅羅鋪金款幔帶一。
褘衣,深青羅織成翬翟之形,素質,十二等,領、褾、襈並紅羅織成雲龍中單素青紗製,領織成黼形十二,褾、袖襈、織成雲龍,並織紅縠造。
裳,八副,深青羅織成翟文六等,褾、襈織成紅羅雲龍,明金帶腰。
蔽膝,深青羅織成翟文三等領緣,緅色羅織雲龍,明金帶大綬一,長五尺,闊一尺黃赤白黑縹綠六彩織成小綬三色大綬,間七寶鈿窠,施三玉環
上碾雲龍撚金織成大小綬頭,紅羅花襯,大帶青羅朱裡,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撚金織成帶頭
玉佩二朵,每朵上中下璜各一,半月墜子各二,並玉碾縷金打鈒獸面、篦鉤佩子各一,水葉子真珠穿綴。
青衣革帶,用縷金青羅裹造,上用金打鈒水地龍,鵝眼尾,龍口攀束子共八事,以玳瑁襯金釘腳。
抹帶二,紅羅青羅各一,並明金造,各長一丈五寸
舄以青羅製,白綾裡,如意頭,明金黃羅上用玉鼻真珠裝,綴繫帶。
襪,青羅表裡綴繫帶。
犀冠,減撥花樣縷金裝造,上有玉簪一,下有玳瑁盤一。
公元1135年
太宗天會十三年正月熙宗即位
二月乙巳追諡太祖后唐括氏曰聖穆皇后,裴滿氏曰光懿皇后
九月壬申追尊皇妣蒲察氏為惠昭皇后
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公元1138年
熙宗天眷元年十二月丁丑,立貴妃裴滿氏為皇后
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皇統九年十一月癸未,殺皇后裴滿氏。
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公元1139年
海陵天德二年九月甲午,立惠妃徒單氏為皇后
公元1150年
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禮志:冊皇后儀,天德二年十月九日,冊妃徒單氏為皇后
前一日,儀鸞司設座勤政殿,南向
設群臣次於朝堂
大樂令宮縣殿庭,設協律郎舉麾位於樂縣西北東向
閤門百官班位於庭,並如常朝之儀。
又設典儀位於班位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少卻,俱西向
設冊使副位於殿門外之東,又設冊使副受命位於百官班前。
又設冊寶幄次二於殿後東廂,俱南向
其日,諸衛所部,略列黃麾細仗於庭
符寶郎八寶置於左右
吏部侍郎奉冊,禮部侍郎寶匣,皆置于床,訖,出就門外班。
大樂令協律郎樂工典儀
贊者各入就位
官等依時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朝服
侍中刻版奏:請中嚴
通事舍人引群官入,就庭東西相向立,以北為上。
又引冊使副立于東偏門西向
門下侍郎引主節,奉節立於殿下東廊橫街北。
中書令中書侍郎帥舉捧冊官,奉冊床立於節南。
侍中門下侍郎帥舉捧寶官,奉寶床立於冊床之南,俱西面
侍中版奏外辦
殿上索扇
協律郎舉麾,宮縣作。
皇帝通天冠絳紗袍出自東房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常儀
即座,南向坐,簾捲樂止
通事舍人引冊使副入,宮縣作。
使副受命位,侍中中書令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舉捧官依舊西面立,群臣合班橫行北面如常朝之立定
典儀曰:再拜
贊者承傳,班首以下群官在位者皆再拜
班首起居,又再拜
門官引攝侍中出班承制,降詣使副東北西向稱:有制
使副稍前,鞠躬再拜,攝侍中宣制曰:命公等持節授后冊寶
宣製訖,又俱再拜侍中還班。
門下侍郎引主節詣冊使所,主節以節授門下侍郎門下侍郎執節西向太尉太尉受付主節,主節立於使副左右
門下侍郎退還班位
中書侍郎引冊床,門下侍郎寶床,立於冊使東北西向以次授與太尉太尉皆捧受。
冊床置於北,寶床置於南。
侍中中書令禮儀使、舉捧冊寶官及舁床者,退於東西塼道左右相向立。
門下侍郎中書侍郎退還班位
典儀曰:再拜
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訖,分班東西相向立。
捧舉舁冊寶床者進,冊床先行,讀冊官次之,寶床次行,讀寶官次之。
舉舁官各分左右通事舍人引冊使隨之以行,持節前導
太尉初行,宮縣樂作,出殿門,樂止
侍中出班升殿奏:侍中臣言禮畢
殿上索扇,簾降,宮縣作。
降座,入自東房樂止
通事舍人引群官在位以次出。
太尉司徒復命禮畢,還內。
先是有司預設太尉司徒本品革車鹵簿門外殿門左右排列
使副出,鼓吹振作
禮儀使、舉捧官、執節者并抬舁人,以冊寶少駐泰和門,太尉司徒及讀冊寶官暫歸幕次
內侍閤門引入泰和殿,俟至殿下位,鼓吹止。
有司供張泰和殿設皇后座於扆前,殿上垂簾
設東西房於座之左右稍北。
又設受冊位於殿庭西階之南,東向
又設內命婦殿之左右
太樂令宮縣於庭協律郎設舉麾位於殿上
又設冊寶次於門外
又設行事官次於門左右。
又設外命婦次於門之內。
其日,諸衛殿門外略黃麾細仗
司設二步障於殿之西階
簾前設扇,左右各十。
紅繖一,在西階欄子外。
又設舉冊寶位於使副之前北向
又設宣徽使位於北廂南向
司贊設內外命婦以下陪列位於殿庭磚道之左右,每等重行異位北向內命婦在後
又設司贊位於東階東南贊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
質明執事太樂令等各就位
皇后常服乘龍肩輿,至泰和殿後閤,近仗導衛常儀
宣徽使奏:中嚴
使副入門宮縣作,俟冊使庭中立樂止
冊在北,寶在南,使副立於床後。
禮儀使持節者立於前,舉捧冊寶官立冊寶左右,讀冊寶官各立於其後
宣徽使奏:外辦
內侍門官后出後閤,宮縣作。
簾捲皇后降自西階左右步障繖扇從,至階下,望勤政殿御閤所在立,樂止
冊使進,立於右,宣曰:有制
閤門使內侍贊:再拜
冊使宣曰:制遣太尉臣某、司徒臣某,恭授后冊寶
閤門使內侍贊:再拜
使少退。
中書令侍中及舉捧官率抬舁人奉冊寶以次進於前,宮縣作。
冊寶床自東階升,並置殿之前楹間,冊床在北,寶床在南,中留冊寶官立位,並去帕及蓋,抬舁人執之,退立於西朵殿
舉抬官分左右相向立,讀冊寶官各立於床之東,西向,立既定樂止
閤門使內侍贊:再拜
謝表官以表授左立內侍內侍以授后,受訖,以付右立內侍內侍持表立於右。
閤門使贊:再拜
訖,冊使退,宮縣作。
持表內侍以表付閤門官,隨冊使行。
使副至門,鼓吹振作如來,入西偏門鼓吹止。
使副至御閤所在俛伏,跪奏:太尉臣某、司徒臣某,奉制冊寶禮畢
俛伏,興,退。
持表門官進表近侍接入,進讀,訖,退。
初,冊使退,及門樂止
閤門內侍引后自西階升殿宮縣作。
繖扇止於簾外,退於左右朵殿前。
步障止於階下,卷之。
后於座前南向立,樂止
中書令詣冊床南立,北向,稱:中書令臣某,謹讀冊。
讀畢,降自東階,立于欄外第一墀上,西向
侍中寶床南立,北向,揖稱:侍中臣某,讀寶。
讀畢降階,立於中書令之北,西向
內侍閤門升座宮縣作,坐定樂止
舉捧官以次抬舁人持帕蓋覆匣床,奉置殿之左右,冊床在東,寶床在西
置訖,舉捧官以次降階,立於中書令侍中之後立定合班北向閤門贊:再拜
拜訖,降東階退出殿門
抬舁人置冊寶床於東西訖,各由朵殿下階,於侍中等班後直出殿門,以俟復入抬舁入宮
受冊表謝訖,內侍跪奏:禮畢
閤門引內外命婦陪列以次進,就北向位。
班首初行,宮縣作,至位樂止
閤門曰:再拜
命婦再拜
閤門班首西階升,樂作,至階樂止進當座前北向躬致稱賀,訖,降自西階,樂作,至位樂止
閤門曰:再拜
舍人承傳,命婦等皆再拜
閤門使,降自西階,詣命婦西北東向,稱:有教旨
命婦等皆拜,閤門使宣曰:祗奉聖恩,授以冊寶榮幸之至,競厲增深。
所賀知。
舍人曰:再拜
命婦再拜,訖,內侍內命婦還宮。
班首初行,樂作,出門樂止
內侍外命婦出次
宣徽使奏稱:禮畢
降坐,宮縣作,入東房樂止
歸閤,宮縣作,至閤,樂止
常服
內侍承教旨,宣外命婦入會,並如常儀
會畢,閤門外命婦降階橫班北向舍人曰:再拜
訖,以次出。
還宮,如來
中書門下侍郎復以引進司抬舁進冊入內付與都點檢司,退。
別日,會群官,會妃主宗室等,賜酒,設食,簪花教坊作樂,如內宴
十一日,朝永壽永寧兩宮
皇后受冊越二日內侍設座于所御殿南向
其日夙興宣徽使版奏中嚴
質明,諸侍衛宮人俱詣寢殿奉迎宣徽使版奏外辦
后首褘衣御車,內侍前導,降自西階以出,侍衛常儀
太后之裡門外,降車,障扇侍衛如常入立西廂東向
將至,宣徽使版奏:請中嚴
既降車,宣徽使版奏外辦
太后常服宣徽使升座南向
宣徽使后進,升自西階北面再拜,進跪致謝詞。
存撫賜酒食,並如家人
禮畢宣徽使贊:再拜
訖。
宣徽使引降自西階以出。
出門宣徽使奏:禮畢
降座入宮
皇后恭謝太廟皇后受冊,前一日,齋戒別殿
內命婦應從入廟者俱齋戒一日
其日未明二刻有司設儀仗於后車左右以次排列
外命婦先自太廟後門入,內命婦妃嬪以下俱詣殿庭起居訖,宣徽使版奏中嚴
少頃又奏外辦
首飾褘衣,御肩輿取便路至車所。
內侍奏:請降輿升車
升車,奏:請進發
車出元德偏門內命婦妃嬪已下自殿門上車,由左掖門出,從至太廟門外儀仗止于門外回車南向
內侍奏:請降升輿
后降車升輿,就東神門幄次,下簾。
內命婦妃嬪下降車,入就陪列位。
內侍外命婦幄次前,起居訖,並赴殿庭陪列位。
少頃宣徽使幄次,贊:行朝謁之禮。
簾捲宣徽使前導,詣殿庭階下西向褥位立。
宣徽使贊:再拜
外命婦再拜
宣徽使前導,升東階,詣始祖皇帝神位香案褥位宣徽使奏:請三上香。
又奏再拜
拜訖。
宣徽使前導,次詣獻祖以下十室,並如上
宣徽使奏:禮畢
導歸幄次
宣徽使奏:請解。
嚴。
外命婦幕次
少頃,轉仗還內如來外命婦退。
內侍奏:請御輿。
出至車所,奏:請升車
升車,奏:請進發
內命婦上車
至元德東偏門內侍奏:請降升輿
后御輿,取便路還內,內命婦從入。
冊禮畢,百官上表稱賀
公元1194年
章宗明昌五年春正月己巳,初用唐、宋典禮皇后忌辰廢務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9年
衛紹王大安元年正月壬戌,立元妃徒單氏為皇后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宣宗貞祐二年秋七月,詔立元妃溫敦氏為皇后
八月甲午,以立后百官上表稱賀
金史·宣宗本紀云云
公元1217年
興定元年皇后生辰,詔免賀。
金史·宣宗本紀興定元年二月庚戌皇后生辰,詔百官免賀,仍諭旨曰:時方多難將來長春節亦免賀禮
公元1224年
哀宗正大元年六月辛卯,立妃徒單氏為皇后
金史·哀宗本紀》云云
定冊皇后及授冊寶攝官之制。
元史·禮樂志》冊立皇后儀,前期二日,儀鸞司設發冊寶案於大明殿御座前稍西,設發寶案稍東。
掌謁設香案於皇后殿前,設冊案於殿內座榻前稍西,寶案稍東,設受冊案於座榻上稍西,設受寶案於稍東。
侍儀司設版位,冊使副位於庭中北面,冊官位於右,寶官位於左,禮儀使位於案前,主節位於太尉左。
皇后殿庭亦如之。
至期大昕引贊太尉以下闕廷,各公服
侍儀使禮儀使、引冊使,引冊、奉冊、舉冊、讀冊、捧冊官,由月華門入;侍儀使禮儀使、引冊副,引寶、奉寶、舉寶、讀寶、捧寶官,由日精門入。
露階下,依版位立。
侍儀使牙牌入至寢殿前,跪報外辦
內侍入奏,出傳制曰可,侍儀使俛伏興。
皇帝出閤升輦,鳴鞭三。
侍儀使引導從導皇帝大明殿,陞御座鳴鞭三。
司晨報時雞唱畢,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贊拜舞蹈山呼如儀
宣贊唱曰各恭事
引贊引冊使以下就位掌儀舍人承奉班都知侍儀使禮儀使、主節、捧冊、捧寶官,升自左階,由南東門入,至御座前,分左右相向立。
掌儀贊曰禮儀使前跪,曰太尉以下皆跪。
禮儀使奏請進發皇后冊寶
掌儀贊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太尉以下皆興,曰復位
掌儀贊曰內謁者稍前,曰搢笏,曰捧冊寶跪進皇帝,曰以冊寶授捧冊寶官,捧冊寶官跪受,興。
掌儀贊曰主節官搢笏持節禮儀使引節冊寶正門出,至露階南向立。
禮儀使有制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再拜,通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
禮儀使宣制曰命太尉某等持節皇后冊寶,通贊贊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
降至露階下,依次就位
掌儀唱曰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復位
方輿舁以行,樂作。
侍儀使禮儀使太尉冊寶官,奉隨至皇后宮庭奠案,樂止
掌儀唱曰捧冊寶官稍前,搢笏
冊寶使、太尉以下奉隨由正階隮,至案前
掌儀贊曰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復位
侍儀使前跪外辦內侍入啟,出傳旨曰可,侍儀使俛伏興。
皇后出閤,詣褥位
太尉稱制遣臣某等恭授皇后冊寶
內侍贊禮曰跪,掌儀贊曰太尉以下皆跪。
內侍贊皇后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拜,曰興,曰拜,曰興。
掌儀贊曰太尉以下皆興。
皇后陞殿,立於座榻前
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進冊寶,掌儀唱曰奉冊寶官稍前,搢笏
冊寶正門至殿內。
掌儀贊曰以冊寶跪置於案,曰捧冊寶出笏,興,復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舉冊官興,至案前跪,曰搢笏,取冊於匣,置於盤,對舉,曰讀冊官興,至案前跪,曰讀冊。
讀冊官稱臣某謹讀冊,讀畢,納冊於匣。
掌儀贊曰出笏,舉寶官興,至案前跪,搢笏,取寶於盝,對舉,曰讀寶官興,至案前跪,曰讀寶。
讀寶官稱臣某謹讀寶,讀畢,納寶於盝。
掌儀贊曰出笏,曰太尉以下皆就拜,曰興,曰平身
冊寶官以冊寶太尉太尉以授掌謁,掌謁以冊寶置於受冊寶案
掌儀唱曰太尉以下跪,曰眾官皆跪。
太尉致祝辭曰:冊寶禮畢伏願皇后與天同筭。
司徒應曰:如所祝。
就拜,興,平身
太尉進酒,樂作;皇后飲畢,樂止
禮儀使引節引主節由正門以出。
侍儀使太尉以下,由左門階下北面立。
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再拜,通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
侍儀使太尉以下還詣皇帝御座前,跪奏曰:奉制皇后冊寶,謹以禮畢
就拜,興,由左門出,降詣旁折位。
侍儀使引導從導皇后大明殿謝恩,掌謁贊曰拜,曰興,曰拜,曰興。
侍儀使分退,掌謁導皇后御座
典引引丞相以下起居位,起居贊拜如儀
侍儀使右丞相前請進酒雙引陞殿,至宇下褥位立。
侍儀使左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分班樂作。
侍儀使右丞相南東門入,宣徽使奉隨至御榻前,右丞相跪,宣徽使立於東南,曲終。
右丞相祝贊曰:冊寶禮畢,臣等不勝慶忭同上皇帝皇后萬萬歲壽。
宣徽使應曰:如所祝。
右丞相俛伏興,退詣進酒位。
進酒進表禮物贊拜僧道賀獻大宴殿上,並如元正儀
宴畢,鳴鞭三。
侍儀使導駕引進使導后,還寢殿如來儀。
又按《志》:授皇后冊寶,凡攝寶官百八十人:攝太尉一人,攝司徒一人,主節官二人禮儀使四人,奉冊官二人,奉寶官二人,引冊官二人,引寶官二人,舉冊官二人,舉寶官二人,讀冊官二人,讀寶官二人內臣職掌十人宣徽使二人閤門使四人,代禮官三十七人,侍香二人,清道官四人折衝都尉二人警蹕四人,中宮內臣九人,糾儀官四人,接冊內臣二人,接寶內臣二人方輿七十四人
公元1273年
世祖至元十年,冊皇后弘吉剌氏。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年二月丙戌,以皇后受冊寶,遣太常卿合丹告於太廟
三月丙寅,帝御廣寒殿,遣攝太尉中書右丞安童皇后弘吉剌氏玉冊玉寶
辛未,以皇后受冊寶,詔告天下
公元1283年
至元二十年春正月己未,納皇后弘吉剌氏。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99年
成宗大德三年冬十月壬子,冊伯岳吾氏為皇后
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0年
武宗至大三年,立皇后弘吉剌氏,置中瑞司。
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三年春正月辛卯,立皇后弘吉剌氏,遣脫虎脫攝太尉持節授玉冊、玉寶
癸巳,立中瑞司,秩正三品,掌皇后寶。
二月庚戌,以皇后受冊遣官告謝太廟
公元1313年
仁宗皇慶二年二月冊立皇后弘吉剌氏。
七月,立長秋寺,掌宮政。
元史·仁宗本紀皇慶二年二月壬戌,改典內院為中政院。
甲子,以皇后受冊寶,遣官祭告天地南郊太廟
丙午冊立皇后弘吉剌氏,詔天下
丙辰,以皇后受冊寶,遣官恭謝太廟
秋七月庚子,立長秋寺,掌武宗皇后宮政,秩三品
公元1321年
英宗至治元年,立皇后亦啟烈氏。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二月辛丑,立亦啟烈氏為皇后,遣攝太尉中書右丞鐵木迭兒持節授玉冊、玉寶
癸卯,以立后天下
公元1329年
文宗天曆二年正月,罷中瑞司,詔給皇后所需鈔幣
二月,冊皇后雍吉剌氏。
八月,立寧徽寺,掌明宗皇后事
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春正月辛未,以冊命皇后,告於南郊
甲戌,罷中瑞司。
丁丑中正院臣定,皇后日用所需,鈔十萬錠、幣五萬匹、綿五千斤。
詔鈔與所需之半,幣給一萬匹。
己卯,以冊命皇后,告於太廟
二月辛卯,帝御大明殿冊命皇后雍吉剌氏。
八月辛丑,立寧徽寺,掌明宗分事
壬寅,以鈔萬錠幣帛二千匹,供明宗八不沙費用
公元1332年
至順三年三月,置興瑞司。
十月寧宗即位,立皇后弘吉剌氏。
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三年三月癸巳,置興瑞司,掌中宮作佛事,秩正三品
寧皇后傳》至順三年十月,立為后
公元1333年
順帝元統元年八月,立燕鐵木兒伯牙吾氏為皇
后。
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公元1334年
元統二年五月己丑宦者孛羅帖木兒皇后旨,取鹽一十萬引入中政院。
十一月戊子中書省請發兩艐船下番,為皇后營利
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公元1335年
至元元年伯顏皇后伯牙吾氏。
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六月庚辰伯顏唐其勢及其弟塔剌海謀逆,誅之。
皇后伯牙吾氏幽於別所
秋七月壬午伯顏皇后伯牙吾氏於開平民舍
公元1337年
至元三年,立皇后弘吉剌氏。
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三年三月戊午,以玉寶玉冊弘吉剌氏伯顏忽都皇后,因雨輟賀。
七月壬寅皇后以受玉冊玉寶恭謝太廟
公元1365年
至正二十五年皇后弘吉剌氏崩,詔立次皇后奇氏為皇后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五年三月丙寅孛羅帖木兒幽置皇后奇氏於諸總管府
夏四月庚寅孛羅帖木兒諸色總管府皇后奇氏,令還宮取印章作書皇太子,遣內侍官完者禿持往冀寧復出皇后,幽之。
六月乙巳皇后奇氏自幽所還宮。
八月丁未皇后弘吉剌氏崩。
十二月乙卯,詔立次皇后奇氏為皇后,改奇氏為肅良合氏,詔天下,仍封奇氏父以上三世皆為王爵
明一
公元1368年
太祖洪武元年,立皇后馬氏,因定冊立及受冊、受賀,百官上箋謁廟之儀,鹵簿之制。
大政紀》洪武元年正月乙亥冊立馬氏皇后
《明會典·皇后冊立儀》:洪武初,定遣使冊立前期一日內使監御座奉天殿,如常儀
尚寶卿御寶案於御座前,侍儀司冊寶案於御寶案之南,冊東寶西,設奉節官位於冊案之東,設掌節位於奉節官之左,稍退,俱西向
承制官位奉節官之南,西向
設奉冊奉寶官位冊寶案之西東,又設副使受制位於橫街之南,北向
東上承制宣制位於使副受制位之北,西向
奉節官奉冊奉寶官位使副東,北西向
設使受冊褥位受制位之北,北向
典儀二人位於丹陛上之南,贊禮二人位於使副受制位之北,知班二人位於贊禮之南,俱東西相向
文武百官侍立位於文武樓之北,文武侍從班位殿上左右,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於文武官之北,稍後
引禮二人位於使副之北,拱衛宣徽院對立位於奉天殿門左右,俱東西相向
將軍二人位於殿上簾前將軍六人位於奉天門之左右,又將軍四人位於丹陛上之四隅,又將軍六人位於奉天殿門左右,俱東西相向
鳴鞭四人位於丹陛北向
是日金吾衛陳設甲士儀仗午門外之東西拱衛司陳設儀仗於丹陛丹墀東西和聲郎設樂位於丹墀之南,禮部龍亭儀仗大樂奉天門外正中,以俟迎送
冊寶中宮質明,鼓初嚴,催班舍人百官,具朝服導駕侍從官入迎車駕,次嚴引班舍人文武百官入就侍立位,引禮使副朝服入就丹墀受制位諸執事者各就位三嚴侍儀外辦御用監,奏請皇帝袞冕御輿以出,尚寶卿前導侍從警蹕常儀
皇帝將出,仗動,大樂鼓吹振作,至奉天殿陞御座樂止
尚寶卿寶置於案,捲簾,鳴鞭報時雞唱訖,禮部官捧冊寶各置於案,奉節官、奉制官、奉冊官、奉寶官,及掌節者,各入就殿上位,西向立。
定舉冊寶四人入立於奉冊奉寶官之後典儀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
承制官進詣御座前,跪奏,請發皇后冊寶承制由中門出中陛,降至宣制位,稱有制典儀唱,跪,使副跪,承制宣制曰:冊妃某氏為皇后命卿持節展禮
宣訖,由殿西門入,復位贊禮唱,俛伏,興,奉冊奉寶官率執事者,舉冊寶案,由中門出中陛,降,奉節官率掌節前導至使受冊褥位,以案置於褥位之北,冊東寶西,掌節脫節衣,以節授奉節官,奉節搢笏受節,以授冊使,冊使搢笏跪受,以授掌節者,掌節者跪受,興,立于冊使之左,奉節出笏退,引禮引冊使詣受冊褥位立定,奉冊官搢笏就案,取冊以授冊使,冊使搢笏受冊,復置于案,奉冊官及冊使皆出笏退,復位
引禮副使至受寶褥位,奉寶官搢笏就案取寶,以授副使副使搢笏跪受寶,興,復置於案。
副使及奉寶官皆出笏退,復位
典儀唱,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
樂止
引禮引冊使、押冊副使、押寶掌節者前導舉案次之
初行,樂作,出奉天門,樂止
掌節者加節衣,奉冊寶官皆搢笏詣案,取冊寶安置龍亭中,奉冊寶官退,執事舉案退,儀仗大樂,迎龍亭以行,執節者行于龍亭之前使副行于龍亭之後迎送中宮門外
初,冊寶將出門,侍儀跪奏,禮畢
皇帝興,樂作,還宮,樂止
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皇后受冊受賀前一日,內使監陳設皇后御座中宮殿上常儀
香案殿庭正中,設權置冊寶案於香案之前,冊東寶西,設皇后受冊寶位冊寶案前北向
設司言司寶二人位於皇后位之北,設奉冊寶內官位於冊寶案之南,設讀冊寶內官位於冊寶內官之南,設內外命婦位於庭下左右,俱東西相向
又設內外命婦位於殿中北向
尚儀二人位於皇后拜位之北,司贊內官二人位於外命婦立位之北,俱東西相向
又設權置冊寶案於中宮門外,設內使監位於案之東,西向
設奉冊奉寶內官位於內使監令之左右,稍退,俱西向
使副位於案南,北向
引禮二人位於使副之前東西相向
掌節位於冊使之後
其日,所司設儀仗於殿庭東西,擎執於殿上左右樂工,陳樂於殿庭之南。
冊寶將至中宮,門尚儀奏請皇后首飾褘衣出閤,樂作。
殿上南向立,樂止
言司寶立於後,及冊寶宮門使副龍亭中取冊寶,權置於門外設案上,引禮使副內使監令,俱就位立定
次引冊使於內使監令前,稱:冊禮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皇后冊寶
退,復位
內使監令入詣皇后殿,躬言訖,出,復位
引禮引內外命婦,俱入就位,讀冊寶內官司贊內官就位引禮引冊使取冊授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受,以授奉冊內官冊使,退,復位
引禮又引副使取寶,授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受,以授奉寶內官副使,退,復位,以俟宮中行禮內使監令率奉冊奉寶官,各奉冊寶以次入,詣皇后受冊位前,以冊寶各置於案,冊東寶西。
尚儀皇后降詣庭中受冊位,立定侍從常儀
司言司寶就位內使監令率奉冊,奉寶內官,取冊寶以次立於皇后之東,西向
內使監令稱有制
尚儀奏:拜,興,樂作。
皇后四拜,興,樂止
內使監宣制訖,奉冊內官就案取冊授讀內官,讀冊訖,跪以授內使監令。
內使監令跪以冊授皇后皇后跪受。
訖,以授司言奉寶內官,就案取寶以授讀內官,讀寶訖,以授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以寶授皇后皇后跪受。
訖,以授司寶尚儀奏,拜,興,樂作。
皇后四拜,興,樂止
內使監令出,詣使副前稱:皇后受冊禮畢
使副退,詣奉天殿橫街南北西上立,給事中立於冊使東,北西向使副再拜復命曰:奉制冊命皇后禮畢
再拜平身
給事中奏聞,乃退。
初,皇后受冊寶訖,尚儀皇后陞座引禮內命婦班首一人,詣殿中賀位。
初行,樂作,至位,樂止
司贊唱,拜,興,樂作。
班首再拜,興,樂止
致詞曰:茲遇皇后殿下膺受冊寶正位中宮
妾等不勝歡慶
奉賀
司贊唱,拜,興,樂作。
班首再拜,興,樂止
引禮班首退,復位
引禮又引外命婦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賀位,其行禮並如內命婦
司贊唱禮畢,引禮引內外命婦出。
初行,樂作,出門樂止
尚儀奏,禮畢
皇后降座,樂作,還閤,樂止
 百官稱賀上表箋,皇后受冊禮畢
至晚內使監奉天殿,陳設御座香案尚寶司設寶案位於香案之北,侍儀司設表案位於香案之南,又設表箋位於丹墀北之正中設文起居位於丹墀東南西向
武官起居位於丹墀西南東向
文官拜位丹墀中之東北
等異重行北向西上
武官拜位丹墀中之西北,每等異重行北向東上
殿前班諸執事起居位於武官起居位之北,東向
侍從班諸執事起居位於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
殿前指揮司官三員侍立位於丹陛上之西,東向
宣徽院三員侍立位於丹陛上之東,西向
侍從文官位於殿上之東,侍從武官位於殿上之西。
拱衛司官二員侍立位於殿中門之左右典牧二員侍立位於仗馬之前東西相向
表箋內使監一員位於丹墀表箋案之東,西向
宣表官一員,展表官二員位於丹墀表箋案之西,東向
御史二人位於展表官之南。
典儀二人位於丹陛上之南。
知班二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
東西相向
贊贊二人位於知班之北。
通贊在西贊禮在東,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後東西相向
殿前舍人二人位於引武班之南,東向
舉表案舍人二人位於引文班之南,西向
宿衛鎮撫二人位於丹陛東西階下
衛百戶二十四人位於宿衛鎮撫之南,稍後,俱東西相向
衛千戶八人位於殿東西門左右將軍二人位於殿上簾前
將軍六人位於殿門之前
將軍四人位於丹陛四隅
將軍六人位於奉天門,俱東西相向
鳴鞭四人位於丹陛上之南,北向
是日金吾衛軍仗午門外之東西,陳旗仗奉天門外東西拱衛司陳儀仗丹陛東西,及丹墀東西,陳車輅丹墀之南,典牧官陳仗馬文武樓南東西虎豹奉天門之東西和聲郎樂於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內使監官擎執於御座左右侍儀司舍人舉表案入就殿上案位,舍人二人舉表案候於午門外,文武官俱朝服迎表,至雲集橋。
舍人殿前司贊贊禮內贊宿衛鎮撫護衛鳴鞭各入就位侍儀侍從迎車駕,皇帝謹身殿,侍儀版奏中嚴御用監官奏,請皇帝袞冕文武官迎表至午門前,置龍亭道中禮部官取表函置於案,舍人舉案禮部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門入,至丹墀中,禮部官押表案置於丹墀正中,各就位
文武官各入就起居位,侍儀外辦導引皇帝御輿以出,仗動,鼓吹振作
尚寶卿捧寶前導侍衛如常
皇帝御座樂止
尚寶卿寶置於案,將軍捲簾,鳴鞭報時雞唱
訖,諸侍從殿前班,拱衛司官西階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箋內官,俱入起居位,東西相向立定
贊唱,某衛指揮使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
引班東西分引至丹墀拜位北面立。
贊禮唱,鞠躬,樂作。
指揮以下再拜,興,樂止
贊禮唱,指揮使稍前,指揮使前立。
贊禮唱,鞠躬
指揮使以下鞠躬
贊禮唱,聖躬萬福
唱,平身
指揮使以下平身
唱,復位
指揮使復位
唱,鞠躬,樂作,指揮使以下再拜樂止
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揮使以下就位
通班唱,具丞相御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
文武相向鞠躬平身
引班東西引入丹墀拜位丞相初行,樂作,至位,樂止
知班唱,班齊
贊禮唱,鞠躬,樂作。
文武官皆四拜樂止
贊禮唱,進表箋,引班引丞相平章表箋案前丞相跪捧表,興,平章奉箋,進於受箋官,受箋內使監官接箋,入中宮,啟聞平章,興,引班引復位丞相捧表,與宣表官、展表官,由丹墀西陛陞,西門入至殿中丞相跪進表於案,退立於殿南正中。
內贊唱,跪。
贊禮唱,跪。
丹墀百官皆跪。
內贊唱,宣表。
宣表官詣案取表,跪讀於殿西,展表官同跪,展表宣、表官宣訖,俛伏,興。
展表官以表置於案訖,內贊贊禮同唱,俛伏,興,平身
丞相丹墀百官俛伏,興,平身
與宣表展表官由殿西門西階,降,復位
贊禮唱,鞠躬,樂作。
百官四拜,興,平身樂止
贊禮唱,搢笏三舞蹈,跪,山呼萬歲者三,出笏俛伏,興,樂作,四拜平身樂止
贊禮唱,禮畢
侍儀奏,禮畢鳴鞭
皇帝興,樂作,導引謹身殿,樂止
舍人舉表案出,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謁廟皇后將謁太廟皇帝先遣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將祗見之意,其與時饗同。
祝文臨時撰定遣官之日,皇帝降香告官捧香,至太廟
告畢,皇后親行謁見
前期皇后三日,內外命婦執事內官各齋一日
前一日,執事灑掃廟庭內外,設皇后拜位廟門外,又設拜位於廟中香案前,俱北向
內命婦陪祀拜位廟庭之南,北向
外命婦陪祀拜位內命婦之南,司贊位於皇后拜位東西司賓位於內命婦之北,東西相向
司香位於香案之右,設盥洗位於庭階之東,司盥洗官位於位所各廟,皆如前儀
其日清晨宿衛兵衛樂工備樂尚儀備儀仗,及重翟車於中宮外門之外陪祀外命婦各具翟衣集於中宮內門之外內使監官奏,中嚴皇后首飾九龍四鳳冠,褘衣
尚儀外辦導引皇后出內宮門司贊奏,陞輿
皇后陞輿
外門之外司贊奏,降輿
皇后降輿
司贊奏,陞車
皇后陞車
宿衛兵仗前導鼓吹設而不鳴,次尚儀,陳儀衛,次外命婦,次內命婦,皆乘車前導,次皇后重翟車,內使監人員扈從宿衛復陳兵仗於後。
皇后廟門司賓引內外命婦先入,就殿庭東西侍立
司贊奏請降車,皇后降車。
司贊引自左門入,就位北向立。
司賓引內外命婦就位北向立。
司贊司賓各贊,拜。
皇后及內外命婦再拜,興。
司贊奏請行事,請詣盥洗位,引皇后盥洗位,奏盥洗,司盥洗酌水皇后盥手
訖,奏帨手,司巾以巾進,皇后帨手
訖,司贊奏請神位前,引皇后東階陞至神位前,北向立。
司贊奏,上香者三,司香奉香進於皇后之右,皇后三上香。
訖,司贊皇后復位
司贊司賓各贊:拜,興,皇后及內外命婦再拜,興。
司贊奏,禮畢
皇后出自廟之左門司賓引內外命婦出,司贊奏,陞車
皇后陞車宿衛儀仗樂工陳樂,尚儀儀仗,內外命婦前導侍從如來
過廟,鼓吹振作
還,至宮之外門外
司贊奏,降車。
皇后降車。
司贊奏,陞輿
皇后陞輿,至宮之內門外。
司贊奏,降輿
皇后降輿入宮
皇后受冊畢,皇帝會群臣於謹身殿,皇后中宮,會內外命婦
皆如正旦宴會
皇后鹵簿:紅杖一對硃漆攢竹為杖,銅裹,兩末四尺九寸
清道旗一對,純青質硃漆攢竹竿,貼金木鎗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鎗頭長一尺七寸,銅束。
黃麾一對硃漆攢竹竿,貼金鳳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鳳頭并鉤一尺,御抹金銅頂大紅羅幡,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內青額金書黃麾二字四角紅羅蓋高七寸五分,圍二尺七寸五分四角加抹金銅鳳頭四箇絨線繫抹金銅佩一十六箇,銅鈴三十六箇,寶蓋綠羅腰黃羅,三簷飾銷金雲鳳文,旛用描金鸞鳳文,下綴五色板,凡麾幢旛節等挑竿,銅鳳頭俱以鐵為鉤。
絳引旛三對硃漆攢竹竿,貼金鳳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
鳳頭一尺,旛用五色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四角寶蓋七寸五分,圍二尺七寸五分綠腰紫三簷,銷金雲鳳文,共長一尺九寸,抹金鳳頭四箇,抹金銅佩一十六箇,其蓋上有抹金銅鈒花文,旛下垂五色板銅佩,間銅鈴三十六箇。
傳教旛二對,與絳引旛制同。
惟三簷用綠垂紅羅旛,中有黃額,內青傳教二字四垂絨線繫,抹金銅佩四,銅鈴三十二。
告止旛二對,與傳教旛制同。
惟三用青黃額內青告止二字
信旛二對,亦與傳教旛制同。
惟三簷用黃額內青信字。
龍頭竿五對,硃紅攢竹竿貼金竿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內竿頭二尺五分,旛用青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旛下銅鈴五箇紅蓋七寸五分,圍二尺七寸五分紫腰紅三簷,共長一尺九寸,抹金銅鳳頭五箇下垂絨線繫抹金銅十箇銅鈴一十五箇,簷用銷金雲鳳文,旛上節描銀,下節描金,俱香草文,中節描金孔雀文,其蓋五角上施金銅鈒花文。
儀鍠氅五對,硃漆攢竹竿,貼金儀鍠,共長一丈二尺五寸五分
內儀鍠并竿頭一尺三寸五分,抹金銅頂垂五色,羅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下有銅鈴五箇
戈氅五對,硃漆攢竹竿,貼金木龍頭承戈,共長一丈二尺五寸
龍頭一尺六寸二分,繫木板粉面升降雙鳥,綴五色,羅氅長六尺三寸,闊五寸五分末綴銅鈴五箇
戟氅五對,與戈氅制同。
貼金木龍頭承戟長一尺七寸五分
吾杖三對硃漆攢竹杖,貼金兩末六尺九寸五分立瓜三對硃漆攢竹柄,貼金立瓜置其首,承以貼金龍頭,共長六尺九寸
內瓜及龍頭一尺四寸臥瓜三對,與立瓜制同。
但瓜臥置其首,瓜及龍頭一尺二寸五分
儀刀三對刻木為刀,鞘及靶貼銀,為地貼金鳳文為飾垂紅帉錔
班劍三對刻木為劍,其上有靶,靶下有龍頭銜劍,皆貼金為飾,垂紅帉錔
鐙杖三對硃漆攢竹杖,貼金木鐙置其首,承以貼金龍頭,共長六尺九寸,內鐙并龍頭一尺六寸
金鉞三對硃漆攢竹柄,貼金木斧形,置其首,承以貼金龍頭,共長六尺九寸
內金鉞并龍頭,長一尺六寸五分
骨朵三對硃漆攢竹柄,貼金木骨朵置其首,承以貼金龍頭,共長六尺九寸
內骨朵并龍頭一尺六寸
響節六對貼金攢竹柄,長一丈二寸五分
以鐵條長一尺二寸五分,貫銅鐵錢十二置其上,黃羅為衣籠之,長一尺五寸
銷金雲鳳文節頂,以木為之,貼金錢文曰:天下太平
羽葆幢二對,硃漆攢竹竿,貼金鳳頭,共長一丈二尺五寸五分
鳳頭鉤長一尺,銜抹金銅索,并圓頂白鳥綠羅蓋,簇染紅氂牛尾,凡五層,繫而垂之,每層上施金銅,頂綠斜皮雲蓋下懸銅鈴
方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五尺五寸,柄及貼金葫蘆,共長一丈一尺五寸九分
其面冒以紫羅垂紫三簷,傘頂四角金銅鳳頭,凡傘柄俱用,加紅油間纏以,惟曲傘柄硃紅漆,攢竹為之。
方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五尺五寸,柄及貼金葫蘆共,長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紅羅垂紅三簷,傘頂四角金銅鳳頭
銷金一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貼金葫蘆,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
其面冒以黃羅銷金雲文,垂黃三簷銷金鳳文
黃繡曲柄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貼金葫蘆,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
其面冒以黃羅繡雲文,垂黃三簷繡鳳文,當曲柄處,用鐵貼金龍頭承傘。
紅繡一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貼金葫蘆,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
其面冒以紅羅繡雲文垂紅簷上雲鳳下二瑞草文。
紅素圓傘二把,傘骨面闊并頂四尺二寸五分,柄及貼金葫蘆,共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
其面冒以紅羅垂紅三簷。
紅繡方扇六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內扇黑漆板,高三尺五寸二分,板高五寸,扇下闊二尺四寸五分,中闊二尺六寸五分
面用紅羅繡鸞鳳花文,背用青銷金團花文,面風衣白羅繡雉尾,背風衣用青素羅戧金雲文扇柄攢竹黑漆青方扇同。
紅繡圓扇六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內扇圓徑三尺三寸五分,面用紅羅繡四季花,背用紅羅銷金團鳳文,風衣俱用紅素羅,扇柄攢竹硃漆紅黃素扇柄同。
青繡方扇六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高二尺九寸五分,闊二尺五寸五分面背用青線羅,邊用孔雀尾面繡鸞鳳花文,背銷金團花文。
紅羅素圓六對,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內扇圓徑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風衣俱用紅羅
黃羅素圓六對,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內扇圓徑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風衣俱用黃羅
拂子二把,以紅纓為心,素氂牛尾籠之,黑漆垂紅帉錔,今用馬尾為拂,心用紅纓
紅紗燈籠二對,硃油燈骨,下有燭盤,外以紅紗蒙之。
玉色紗為蓋,硃漆竿舉之,竿首貼金鳳頭,其下鳳尾
紅油紙燈一對,硃油燈骨,下有木座,以竹絲為籠,加紅油紙,硃漆竿,加貼金鳳頭並尾。
魫燈一對,用魫為之,竿同紅紙燈硃油,鐵燈骨下有木座。
金交椅一把木質金葉裹金裝釘,中鈒雲鳳文,穿以黃絲匾絛四垂黃絲帉錔織金紵絲褡襠
腳踏一箇木質金葉裹金裝釘,鈒方勝花文,黃織金紵絲踏褥。
水盆一箇黃金為之,中鈒雲鳳文,邊鈒香草文,西洋布手一條
水罐一箇黃金為之,有蓋,有提,小口巨腹。
香爐一箇黃金為之,爐鈒雲鳳文,以硃紅漆竿舉之,竿首金銅鳳頭,其下鳳尾
香盒一箇黃金為之,蓋鈒鳳文,邊鈒香草文。
唾盂一箇黃金為之,形圓如缶,蓋僅掩口下有盤鈒鳳文
洪武間停造。
唾壺一箇黃金為之,小口巨腹,有蓋,鈒鳳文
洪武間停造。
行障二葉紅素綾為之,瀝水瑞草,障繪升降鸞鳳雲文
坐障一葉紅素綾為之,頂繪雲文,障繪升降鸞鳳雲文
一乘,高一丈一尺三寸四分,輅上平盤板,前後車櫺并鴈翅四垂如意滴珠板,其下轅三條,皆硃紅漆。
轅各長一丈九尺六寸,用抹金銅鳳頭鳳尾鳳翎葉片裝釘,前施硃紅馬搭攀皮一條平盤左右下護泥板及車輪二貫軸一,每輪輻十有八條,皆硃紅周圍,輞全各以抹金鈒花銅葉裝釘,輪內車轂各一,用抹金銅蓮花輪盤裝釘,軸首左右各用紅漆鐵插拴一箇,以抹金銅鈒鳳頂管心裝釘,軸中纏黃絨駕轅等索,輅亭高五尺八寸六分硃紅四柱,各長五尺一寸,檻座高六寸六分,其上沈香色金香草板十二片,門高四尺五寸六分,闊二尺四寸左右門闊二尺二寸,前并左右,各上明下暗,沈香色線金菱花二扇,下絛環板,明栨,全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
硃紅漆五,山屏戧金鸞鳳雲文,屏上硃紅漆板戧金雲文中裝雕木渾,貼金一屏,後硃紅漆板,俱用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
亭底硃紅漆板上施紅花毯,紅錦褥,并席。
硃紅漆坐椅一座靠背雕木線金五彩粧鳳一,上下香草雲板各一,硃紅福壽板一,并褥椅中黃織金綺靠坐褥四圍椅裙金,周圍黃綺幃幔,或用黃線羅亭外用青綺綠邊硃紅簾十二扇,各用拽簾黃線圓絛二條黃銅圈全前二柱,俱戧金
其上寶相花鸞鳳雲文,下龜文,錦輅頂并圓盤二尺八分,抹金立鳳頂帶仰覆蓮座九寸六分,垂攀頂黃線圓絛四條,盤上硃紅漆,盤下外四周沈香色描金雲文其內青地五彩雲文,以青飾輅蓋寶蓋硃紅漆匡,鬥以八頂,冒以黃綺頂心周圍繡鸞鳳九,并五彩雲文天輪三層硃紅上安雕木貼金邊耀葉板七十二片,內飾青地雕木五彩鸞鳳三層,間繪五彩雲襯板七十二片,盤下周圍黃銅釘裝上施黃綺瀝水三層,每層八十一摺間,繡鸞鳳文四垂青綺絡帶四條繡鸞鳳各一,圓盤四角連輅座板,用攀頂黃線圓絛四條,并硃漆木魚,輅亭前後各有左右轉角闌干二扇,內嵌絛環板皆硃紅漆,四扇計一十二柱,各柱首雕木紅蓮花一,用線金青綠蓮花抱柱
踏梯一,硃紅漆,以抹金鈒花葉片裝釘
行馬架三,硃紅漆,用抹金銅葉裝釘鐵搭鉤全黃絹幰衣,即遮塵油絹雨衣,并氈衣各一座
硃紅合扇一副硃紅托叉一件。
安車一乘,高九尺七寸六分車上平盤板,前後車櫺并鴈翅板,下轅二條,皆硃紅漆,轅各長一丈六尺七寸六分,用抹金銅鳳頭鳳尾鳳翎葉片裝釘
施硃紅油馬搭攀皮一條平盤左右垂護泥板及車輪二,貫軸一,每輪輻十有八條,皆硃紅漆,周圍輞全車轂各一,軸首左右各用紅漆鐵插拴一箇,軸中纏黃絨駕轅等。
索車亭,高四尺四寸硃紅漆方柱四,長同其上,四圍五彩花板十二片,門高三尺七寸六分,闊二尺二寸六分左右門闊同前
左右硃紅漆,上明下暗,十字二扇後三山屏屏後壁板,俱硃紅漆,用抹金銅鈒花葉片裝釘
亭底硃紅漆板上施紅花紅錦褥,周圍黃綺幃幔,或用黃線羅亭外用青綺緣邊硃紅四扇,各用拽簾黃線圓絛二條黃銅圈全車蓋硃紅漆,高二尺六分,抹金銅寶珠頂蓮座,高六寸四角,抹金銅鳳頭用攀絛四條,并紅漆木魚,蓋下施瀝水三層銷金鸞鳳文,鳳頭下垂帉錔
踏梯一,硃紅漆,以抹金鈒花葉片裝釘
行馬架一,硃紅漆,用抹金銅葉裝釘鐵搭鉤全黃絹幰衣,即遮塵油絹雨衣,并氈衣,各一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