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一四五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卷目錄
 安陸府藝文
  哀           周屈原
  漢津賦          漢蔡邕
  繇竟陵郡謝晦符     宋劉裕
  遣軍竟陵議      齊高帝
  立碣表諸葛亮閭文     魏李興
  玉泉寺智者禪師碑文   隋皇甫
  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序   唐張說
  沔州秋興亭記        賈至
  泛沔州郎官湖        李白
  贈族姪中孚玉泉仙人掌茶泉序
                前人
  楚望賦〈并序〉       李嶠
  送許郢州序         韓愈
  送崔復州序         前人
  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 董挺
  西郭橋記          劉丹
  牧守竟陵因遊西塔著三感說  周愿
  大明寺水記       宋歐陽修
  浮槎山水記         前人
  京山縣新學記        程祁
  荊門軍貢院記        李英
  噴玉亭記          汪振
  伏羲廟記          胡寅
  郢州土風考古記      石才孺
  新建廂禁守禦營記     張昌基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卷
安陸府藝文
《哀周屈原
皇天不純命兮,何百姓震愆
離散相失兮,方仲春東遷
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
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
楫齊揚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長楸太息兮,涕淫淫若霰
夏首西浮兮,顧龍門不見心。
嬋媛傷懷兮,渺不知其所蹠。
順風波以流從兮,焉洋洋而為客。
陽侯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絓結不解兮,思蹇產不釋
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終古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羌
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返
夏浦西思兮,哀故都日遠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州土樂兮,悲江介遺風
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
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
不怡長久兮,憂與憂其相接
郢路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不復
鬱鬱不開兮,蹇侘傺含慼
承歡綽約兮,諶荏弱而難持忠。
湛湛而願進兮,妬被離而鄣之。
堯舜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眾。
讒人嫉妬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慍惀脩美兮,好夫人忼慨
踥蹀日進兮,美超遠而踰邁亂。
曰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反之
何時鳥飛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
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漢津賦》·蔡邕
夫何大川浩浩兮,洪流淼以元清。
配名位乎天漢兮,披厚土而載形。
發源自乎嶓冢兮,引漾澧而東征
陽谷之所吐兮,兼漢沔殊名,總畎澮之群液兮,演西土陰精,迤萬山以左迴兮,旋襄陽而南縈,切大別東山兮,與江湘通靈,嘉清源之體勢兮,澹澶湲安流鱗甲育其萬類兮,蛟龍集以嬉遊,明珠胎靈蚌兮,夜光潛乎元洲,雜神寶充盈兮,豈魚鱉之足收,於是遊目騁觀,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坻下接江湖,導財運貨,貿遷有無既乃風焱蕭瑟,勃焉並興陽侯沛以奔騖洪濤湧而沸騰,願乘流以上下,窮滄浪三澨,觀朝宗形兆,看洞庭交會
《繇竟陵郡謝晦符》·劉裕
散騎常侍驍騎將軍段宏鐵馬二千,風驅電擊
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蒙面諭鑒,其有心憐,其無他知。
楚派有大減之機,楚民有更生之望。
老師照屋列烜,回天神手,定有一番經濟
念楚億萬生靈,望此一日
為歲,而彈丸疲邑,幺麼疲令,目更承睫不得下也。
門生前程不足惜,即頭顱,亦不足惜
老師臺,為蒼生造福惜民,因以惜令,全在茲刻也。
門生杞人婺婦淺衷,料此日元老籌邊別構一樣乾坤
題覆小疏捄,竟陵以及全楚不俟職言之畢矣。
遣軍竟陵議》齊高帝
漢口不闊一里箭道交至房僧,以重兵固守
郢城犄角
若襲眾前進,賊必絕我軍後。
一朝為阻,則悔無所及。
今欲遣王曹諸軍濟江荊州相會,以逼賊。
自後,圍魯山,以通沔漢鄖城竟陵
方舟而下江陵湘中之兵連旗繼至
糧食既足,士眾稍多圍,守兩城,不攻自拔
天下之事臥取之耳。
《立碣表諸葛亮閭文》·李興
天子命我典沔之陽,聽鼓鞞,而永思先哲遺光
隆山望遠,式諸葛故鄉
神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
大德常故
谷風發,而騶虞嘯。
雲雷升,而潛鱗驤。
解褐三聘,尼得招而褰裳
豹變受命,貢感激以回莊。
異徐生之摘寔誠,臥龍深藏,偉劉氏之傾蓋,嘉吾子周行
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
所以三分九鼎跨帶邊荒抗衡我北,面馳騁我巍疆者也。
英哉吾子,獨含天靈
豈神之祇,豈人之精,何思之深。
何德之清,異世通夢,恨不同生
推子八陣不在孫、
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
一何微妙千井齊甃,又何祕要昔在顛夭
有名無跡
孰若吾子良籌妙畫、臧文,既沒以言見稱,又未若言行
并徵夷吾,反玷樂毅不終
奚比於爾,明哲守沖,臨終受寄。
讓過許由負扆蒞事,民言不流刑中
於鄭教美,於魯蜀民知恥
河渭安,渚匪皋。
伊寧管晏豈徒聖宣慷慨屢歎
昔爾之隱卜,惟此宅。
仁智所處能無規廓。
日居月諸時,隕其夕,誰能不沒貴。
有遺格,惟子之功。
移風來世詠歌餘典,懦夫將厲遐哉。
邈矣,厥規卓矣。
凡若吾子,難可究已。
疇昔之乖,萬里殊塗
今我來,覿爾故墟漢高歸魂於豐,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魍魎髣髴
影響之有餘,魂而有靈,豈其識諸。
玉泉寺智者禪師碑文·皇甫
蓋聞乾元資始三辰著象於天坤道
資生萬物動行於地。
皇王於是建國賢聖所以垂文
起名教而莫同制,威儀而有別。
至如畫卦觀爻,蓋取隨時之象,綜經織緯,會通為政之辭。
大禮同和大樂同節安上治民移風易俗
斯迺生前之事,略矣。
可言死後之問。
仲尼弗語,縱使絳雲縈空,元霜拂樹餌。
金丹九轉,吞玉髓千年
乘雲也,駕九色元龍遊漢焉。
三山素鵠逍遙瑀臺之上。
容與珠闕之間,未窺解脫之門,終趣蓋纏之境。
正覺淵沖真如妙。
有不生、不滅無相、無言,隨緣應質
則假色成形隨類觀音,則因聲亦說。
故有白銀千尺之體,紫金丈六之身,八部般若之文,四種悉檀之義。
神通自在慧力無窮
導化行,開示悟入
皈依者,盡發菩提迴向焉。
常樂是以獼猴建塔遂生忉利之天。
野鴈銜華,復往彌陀之國
豈直日藏沙門孤游正道
月光童子獨見如來四生,因茲度脫六道,藉此超蘇。
實火宅之高,車昏河之大。
若乃周室昭王之世,影奪恆星
漢朝明帝之時,光蒙如日,使旋西域,化漸東都
寘像南宮,申心北面,自摩騰入
羅什游秦,名教更弘,道風斯熾。
經臺像閣寶塔香山,麗溢巖阿,綺盈都邑
豈期後魏真君之歲,後周建德之年,靈廟一除伽藍,再滅形容廢。
文字散遺響。
瓊鐘聲沉寶鐸
修禪耆舊卷其舌,而不談護戒。
先賢改其形,而晦影。
絕調心之路。
時虧汲引之途,無出世之津。
梁失生民大望我隋皇帝乘乾御宇
握鏡披圖友愛蒼生
君臨赤子天地其大,德日月,合其重光
鼓之雷霆潤之風雨
除暴亂,致太平
四維,朝萬國
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正道無為區寰有截
泥洹之路,開般若之門,宣十二分之經,流四千年之法。
精勤耆舊,捨俗歸僧。
淨住初,童持心秉戒,非真法輪。
再轉法鼓,還鳴四海
於是無虞兆民因而有賴,委羽乘毛之國風化以來
靈禽嘉,貺之祥。
應圖書,而萃苑巍巍也。
境地思量蕩蕩乎。
言談而能盡。
玉泉寺者,基此焉。
智顗禪師卜居也。
敕旨正名,著額其嵬崿嵯峨崎嶇崱嶷
峰疑偃蓋,巒似覆船。
巨力窮奇之象,洪崖譎詭之形。
岡曲抱而成垣,水縈迴而結。
鶯啼碧樹之間,日月為之蔽。
虧霄液由之散聚
前瞻江路卻望荊岑左帶昭丘,右通巴峽
禪師本姓陳氏潁川人也。
少稟,生知童真剃落從師
南嶽蘊道天台睿智,洪才之響,非直播於江南
知幾玅辨之聲,固亦聞於河朔
皇帝外子太尉公、晉王性稟孝慈,情包惻隱
能臣能子匡國、匡家,蘊神機之智,垂汎愛之心,布君子之風,偃生民之草。
往以偽陳納版,受律行師
玅指威稜江海,遂克,定金陵化平銅柱三吳
霧卷百越塵清師乃因王利涉王遂因師受戒
至此,而投院。
奏聞而起寺。
於是異域才情之客慕其道而雲臻他鄉鍊行之僧味其風而雨集
精研道理盡意談元語證,禪支心開定本
幽宗博義若挹海而無窮,辨句清辭懸河而自瀉。
居朋之友雖盈,量以爭皈處。
少之徒,從窮而莫反爾
信心檀越積善通人
咸施一材,俱投一瓦。
憑茲眾力事若神功
營之不日而成,飾以經時而就。
層臺迥閣,複殿連房
寒暑異形陰陽殊制
雕簷繡栱,與危岫而爭高;鑿礎鑴基,共磐巖而等固。
風光出其戶牖雲霧生其棟梁
炫耀金盤,氣芬芳玉樹
工圖相好湛若金僊
寫真容,凝如滿月
殿起三層之柱,簴懸自響之鐘。
堂開千葉之華,蓮捧飛來之座。
燈光不滅,灌海逾明
剎柱俱低,承幡自舉
吉祥柔滑草爛熳依庭,逆風和氣之香氤氳滿院。
通洞穴,直注凝泉。
色似琉璃,味甘露
波投鼐鼎,浪瀉陛堂。
飲腹消痾,洗軀愈疾
石柱銅梁之狀,影泛蓮池;菊浦之華,香浮奈苑
可謂耆闍,寺離越。
龍宮出現,疑鹿野以飛來。
以前王鑿鼎,惟論體國之功。
今共刊碑,永記菩提
余任宰屬城,寺居所部。
文雖寫意書不盡言
其詞曰:二儀開廓四氣氛氳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通賢通聖明后明君
隨機設教觀化垂文
樂章既造,禮儀方制
定彼親疏,決茲疑滯
披圖辨物屬辭明例。
唯化一生不論三世
元都玉簡紫闕銀經。
解尸遺骨,飲液吞精。
乘龍萬紀控鵠千齡
非實相,猶是塵情
唯有大雄湛然常住
不生不滅無來無去。
千門玅旨一音演論。
度脫眾生,涅槃雙樹
夢通劉后感應姬王。
恆星掩耀,滿月澄光。
寫形東國,指聖西方
慈悲願海善逝津梁
法顯還晉,摩騰入
花散經臺香流像閣
釋教鬱起門盛作。
露泫珠幡風吟寶鐸
真君建德,運鍾滅
淪沒四生,毀除三寶
我皇啟聖,德侔蒼昊
玅法更弘,真儀再造
陳氏僭號王赫斯征。
勾吳霧卷閩越廓清
因逢智者,延謁山庭
珠生浮漢,玉出深荊。
華峰峍屹,石洞淵懸。
芬芳菊浦滴瀝瓊泉。
盤渦似谷,覆嶺疑船。
來儀宴坐觸地蕭然
玅辨法檀,深窮般若
緇素雲會,挹其河瀉
或施之材,或投之瓦。
經始不日,翻成大廈
起龍宮,還開鹿野
山連紫蓋,江抱黃牛
西臨月峽東接昭丘
春窗牖,水殿山樓
旃檀圍繞,林碧環周。
座吐芙蓉,龕懸石鏡
白毫相好,紺髮輝映
銀鶿徘徊錦鱗游泳
騰猴心靜,怖鵒影定。
猗歟哲王,命也藩屏
天生德,孝誠俱秉。
旦奭非儔,畢榮詎並。
出總連轡入調鍾鼎
構此伽藍,實資力請。
魔殿𡾰須彌鬱律
倏睹劫終,俄看燒訖。
豈如彼岸生死皆出。
金石不朽天地可畢。
鐫勒巖阿,永垂懋實
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序》·張說
公元706年
夫總四大者成乎。
身矣。
萬法者主乎。
心矣。
身是虛哉,即身見空。
始同妙用,心非實也。
觀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數入焉。
妙本乖言出焉。
宗隱故,如來有意
要道力持至德
萬劫,而遙付法印一念,而頓授佛身,誰其弘之
大通禪師其人也。
師稱大通諱神秀本姓李陳留尉氏人也。
心洞九漏懸解先覺
身長八尺秀眉大耳
應王伯之象,合聖賢之度。
少為諸生遊學江表
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綸四分律說通訓詁音參吳晉
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金玉
既而獨鑒潛發多聞旁施
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間之。
世人蘄州弘忍禪師禪門法嗣也。
菩提達摩天竺東來,以法傳惠可,惠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繼明重跡相承五光乃不遠遐
翻飛,謁詣書。
受與沃心,懸會高悟
真乘同轍,繣指忘識,湛見本心
寂滅境,行無是處
有師而成,即燃燈佛
無依,而說是空王法門
服勤六年不捨晝夜
大師歎曰:東山之法,盡在秀矣。
命之洗足,引之並坐
於是,涕辭而去,退藏於密儀鳳中,始隸玉泉名。
僧錄寺東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門蘭若,蔭藉草吾將老焉。
雲從龍,風從虎大道賢人
岐陽之地,就去成都華陰之山。
學來如市,未云多也。
後,進得以拂三,有超四禪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過也。
爾其闡法大略,則惠念以息想,極力攝心
其入也,品均凡聖;其到也,行無前後。
定之前,萬緣盡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
特奉楞伽,遞為心要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
久視年中禪師春秋高矣
詔請而來趺坐,覲君肩輿上殿萬乘,而稽首九重
晏居傳聖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無臣禮
遂推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仰佛日再中,慶優曇之一現。
然處都邑,婉其祕旨
帝王分座后妃臨席,鵷鷺四匝龍象三繞
熾炭待礦,故對默而心降;時診饑投味,故告約而義領。
一雨溥霑於眾緣,萬籟各吹於本分
非夫安住無畏應變無方者,孰能至爾乎。
聖敬日崇朝恩代積。
當陽初會之所置寺曰度門,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報恩
軾閭名鄉,比德非儗,局厭諠輦,長懷虛壑,累乞還山,既聽中駐久矣
衰憊無他患,苦魄散神,全形𨘤力謝。
神龍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顧命趺坐泊如化滅禪師
武德八年乙丑,受興於天宮
至是年丙午,復終於此寺。
蓋僧臘八十矣。
生於隋末,百有餘歲,未嘗自言故。
人莫審其數也。
三界火心,四部水背。
榱崩梁壞雷動雨泣
凡諸寶身生是金口
故其喪也,如執親焉。
詔使弔哀,侯王歸賵。
三月二日,冊諡大通
飾終之,義禮也。
時厥五日,假安闕塞,緩及葬之。
期懷也。
宸駕臨訣
王公悲送,至伊水
羽儀陳設,至山龕
仲秋既望還詔乃下,帝諾先許冥。
宿心太常卿鼓吹導引城門,即護監喪葬。
是日天子龍門泫,金櫳登高停,蹕目盡迴輿
自伊及江,扶道哀候。
幡花百輦,香雲千里
十月哉。
生魄明即,舊居後岡安神起塔,國錢嚴飾,賜逾百萬。
巨鐘是先帝所鑄,群經是後皇所賜。
金榜御題,華幡內造塔寺尊重,遠標絕。
初,禪師形解東洛相見南荊
白霧積晦於禪山,素蓮寄生坐樹
雙林變色泗水逆流
至人違代同符異感百日卒哭也。
龍華寺大會八千人,度二七入二祥,練縞也。
咸就四明道場,數如前會
萬迴菩薩乞施後宮寶衣盈箱,珍價敵國
親舉寵費,侑供巡香。
廣福傳,因存沒如此
日月逾邁榮落相推
於戲法子永念宗極
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遲開。
石城之嘆也,不孤廬山之碑焉。
可作竊,比夫子貢之論。
夫子也,生於天地不知天地高厚
飲於江海不知江海廣深
強名無跡以慰其心。
銘曰額珠內隱,匪指莫效;心鏡外塵,匪磨莫照。
海藏安靜風識,牽樂不入度門,孰探法要倬哉。
禪伯獨立天下功。
收密詣解,卻名假詣,無所得解。
亦都捨月影空,如現於悟者。
無量善眾,為父為師。
露清熱惱,光射昏疑。
冀將住世萬壽無期
奈何過隙一朝去之。
嗟我門人憂心斷續
進憶瞻仰退思付囑
不離定,空非滅覺。
念茲在茲敢告無學
沔州秋興亭記》賈至
在陽而舒,在陰而慘,性之常也。
履險而慄,涉夷而泰,情之變也。
揖讓而退,睹交戰而競,目之感也。
聞韶頀而和,聆鄭衛而靡,耳之動也。
夫其舒則怡,慘則悴,慄則止,泰則通,退則無咎,競則有悔,和則安樂,靡則憂危
性情耳目優劣若此
故君子慎居處,謹視聽焉。
沔州刺史賈載吾家之良也。
沔州未期月,而政和
訟堂之西,因高構宇,不出庭戶,在雲霄矣。
卻負大別之固,俯視滄海之浸。
閱吳蜀樓船之殷,鑒荊衡藪澤之大,亦有旨哉。
得情適,耳虛目開。
且處動則倦,理倦莫若靜。
處靜則明,惟明以理動。
窮則變,變則通
通則久。
沔州靈府恬而神用爽,政是以和。
觀其前戶後牖,順開闔之義,簡也;上棟下宇,無雕琢之飾,儉也。
近於智,儉近於仁。
仁智居之,何陋之有。
況乎,當發生之辰,則攢秀木於高砌,見鸚其鳴矣。
臺榭之月,則納清風洞戶,見暑之徂矣。
搖落之時,則俯顥氣軒檻,見火之流矣。
值嚴凝之節,則棲同雲於扄闥,見雪之紛矣。
政成頌清,體安心逸。
詩人之興常在
常時之興,秋興最高,因以命亭焉。
予自巴丘徵赴宣室歇鞍棠樹之側,解帶竹林之下。
嘉其俛仰,美其動息,乃命進牘抽毫志之。
《泛沔州郎官湖》李白
遇故人,尚書郎張謂出使夏口沔州杜公,漢陽宰王公,觴於江城南湖樂天下之再平也。
方夜,永月如練清光可掇。
張公殊有勝,概四望超然,乃顧曰:此湖古來賢豪游者,非一而往
佳景寂寥無聞夫子可為我標之,嘉名以傳不朽
舉酒酹水,號之曰郎官湖,亦由鄭圃有僕射陂也。
席上文士輔翼岑靜以為知言,乃命賦詩紀事刻石湖側,將與大別山共相侔焉。
詩曰: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
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
四座清光,為歡古來無。
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
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
《贈族姪中孚玉泉仙人掌茶泉序》前人
余遊荊州玉泉寺,近青溪諸山。
山洞往往乳窟窟中玉泉交流
中有蝙蝠,大如鴉。
仙經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雪。
棲則倒懸,蓋欲飲乳水長生也。
水邊處處茗草羅生枝葉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
年八十餘歲,顏色桃花
而此茗清香滑熱,異於他者,所以還童振枯,人壽也。
余游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予數十斤,拳然重疊,其狀如掌,號為仙人掌茶
蓋新出乎玉泉之上,曠古未睹持之見。
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
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乎。
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楚望賦》〈并序〉李嶠
序曰登高能賦,謂感物造端者也。
夫情以物感,而心由目暢。
歷覽無以杼軸之懷,非高遠無以沈鬱之緒。
是以騷人發興於臨水,柱史詮妙於登臺
不其然蓋人情性是生哀樂思必深,而深必怨;望必遠,而遠必傷。
千里開年且悲春,目一葉落足動秋。
坦蕩忘情大川,而永息憂喜
在色陟,崇岡以累歎故。
惜遊慜時,思深之怨也。
情蕩慮,望遠之傷也。
傷則感,遙而悼近;怨則戀,始
而悲終。
遠節弘人且猶軫念
苦心志士,其能遺懷。
知青山之上,每多惆悵之客。
白蘋之野,斯見不平之人。
良有以也。
余少歷艱虞晚就推擇
揚子甘泉之歲,潘生秋興之年。
曾無侍從之榮,顧有池籠之歎。
行藏莫寄,心跡罕併。
歲月推遷志士寥落
棲遑卑辱之地,窘束文墨之間。
以此為心,心可知矣。
縣北有山者,即禹貢所謂岐東之荊也。
岧嶢高敞可以遠望
簿領之暇,蓋嘗於斯俯鏡八川,周睇萬里
悠悠鄉縣處處雲煙
不知悲之所集也。
歲聿云暮遊子多懷。
援筆慨然,遂為賦云爾
渺乎忽然高山之顛。
露團團而濕草,風烈烈而鳴泉
對蒼芒之寒日,聽蕭索之悲蟬。
獨處而無晤,吾凝睇八埏
於是繫懷載紆,積慮未豁。
遠情地表,起遙恨於天末
霜盡川長雲平野闊
恨遊襟之浩蕩,憤羈怨忉怛
寂焉長想,倏若有亡。
固將言而已歎,信無哀而自傷
余情增軫,悼人事之多戚。
曾浮促之幾何,而思緒之纏邈。
思何憂而不入,心何慮而不攢。
感目一致,終寄懷,而百端若乃
平原杳兮,千里春。
晴山杳兮,萬里新。
故鄉處所,滅愛舊聲塵
寄言靡託,思假翼而無因
極睇盡思,終夭性而傷神
或復天高朔漠氣冷河關漢塞鴻度吳宮燕還。
落葉之驅影,怨浮雲慘顏
爾乃永眺無見,端居不聊
愴歸軒之寂寂,傷遠客悠悠
月臨城曉,風送邊秋
鶴聞兮炯不寐凝笳動兮此夜愁。
及夫寒野蕭條空山寂寥,目鄢郢而途渺,指邯鄲而路遙。
傷永離兮浦曲,訣遠送兮河橋
平蕪漫漫,瞻遠樹之迢迢
仡然直視,嗌矣魂消
形將槁木同植,心與飛蓬共飄。
至如隴上從軍漢陽
謫戍插羽,朝急要鞭夜赴。
黯黯塞雲,蒼蒼關樹
甘埋影於異域,蹔回首於歸路。
魂逝兮邑里目斷煙霧
步將前而復留,望欲罷而還顧。
驚塵之欻起,見征羽之將度。
泉石愴而增咽,行旅悲而失措
亦有擣衣思婦織錦懷人
粉黛無色,視桃李兮非春。
君去兮還無期,妾心兮私自悲。
高臺四望無極天涯一去何時
天涯綿綿問道路兮將幾千。
朝朝暮暮窗前長懷此恨終永年
若夫羈旅失職之人,放逐流離之客,羌抱恨而誰訴。
緘愁不釋
於是窮澤際天,滄流拂漢。
榮悴兮時改,遇炎涼兮節換。
莫不草木孤絕向風煙而永歎
故夫望之為體也。
使人慘悽,伊鬱惆悵
不平興廢思,慮震蕩心靈
其始也,罔乎若有。
求而不得也,悵乎若有。
待而不致也。
悠悠揚揚似出天壤,而涉雲莊
逡逡巡巡若失其守,而忘其真。
群感方興,眾念始并。
情招而思引,亦目受而心傾
浩兮,漫兮,終逾遠兮。
肆兮,流兮,宕不返兮。
然後精迴魄亂,神憤意否,憂憤總集,莫能自止。
剛悍武力之夫,法度禮容之士,孰不解威。
失毅廢綱,遺紀借使
據河負海
牛山之美,可遊左江右湖京臺之樂難忘
顧山川以永慨,邀歲月詎央
若乃羊公愴惻峴山孔宣憫然曲阜
王生臨遠而沮氣顏子登高白首
惟夫作聖明,哲寬和敦厚亦復怛色愀容,喪精虧壽。
故望之感人深矣,而人之激情至矣,必也。
念終懷始,感往悲來。
沿未形而至造,思繫無而生哀。
歡娛所以易情,而慷慨達識所以凝慮,而徘徊者也。
《送許郢州序》韓愈
余嘗以書自通于于公,頔累數百言大要言。
先達之士得人而託之,則道德彰而名聞流後進之士得人而託之,則事業顯而爵位通。
下有矜乎能,上有矜乎位。
雖常相求而不相遇,于公不以其言為不可復書
曰:足下之言,是也
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出之才,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是非忠乎
君而樂乎
善以國家之務為己任者乎。
不敢私其大恩,抑不可不謂之知己
恆矜而誦之,情已至。
而事不從小,人之所不為也。
故于使君之行,道刺史之事,以為于公贈。
天下之事,成於自,同而敗於自。
異為刺史者,常私於其民,不以實應乎府;為觀察使者,常急於其賦,不以情信乎州。
由是刺史不安其官,觀察使不得其政。
財已竭,而斂不休;人已窮,而賦急。
不去而為盜也,亦幸矣。
誠使刺史不私於其民,觀察使不急於其賦。
刺史曰:吾州之民,天下之民也。
不可以獨厚
觀察使亦曰:某州之民,天下之民也。
不可以獨急。
如是,而政不均,令不行者,未之有也。
前之言者,于公既以信,而行之矣。
今之言者,其有不信乎。
縣之于州,猶州之于府也。
有以事乎。
有以臨乎,下同則成,異則敗者,皆然也。
使君之賢,其誰能。
信之使君,非燕游一朝之好也。
故其贈行不以頌而以規。
《送崔復州序》前人
有地數百里,趍走之吏,自長史司馬以下數十人
其祿足以仁其三族,及其朋友
故舊樂乎心,則一境之人;喜不樂乎心則一境之人。
大丈夫,官至刺史亦榮矣。
雖然幽遠小民,其足跡未嘗城邑,苟有不得其所
自直鄉里之吏者,鮮矣。
況能自辯於縣乎。
能自辯於縣者,鮮矣。
況能自辯於刺史之庭乎。
由是刺史所不聞,小民所不宣。
賦有常而民產無。
恆水旱厲,疫之不期
民之豐約,懸於州縣。
不以言連,帥不以信民,就窮而斂愈急。
吾見刺史難為也。
崔君為復州,其連帥則于公。
崔君之仁足蘇復人,于公之賢足以庸崔君。
刺史之榮而無難為者,將在於此乎。
愈嘗辱于公之知,而舊游於崔君。
慶復人之將蒙其休澤也。
於是乎言。
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董挺
公元802年
玉泉寺船山東去當陽三十里。
疊障迴擁,飛泉迤邐
途人淨界域中絕景也。
西北三百步,有蜀將軍都督荊州事,關公遺廟存焉。
將軍姓關名羽河東解梁人
公族功績詳於國史
先是陳光大中智顗禪師者至,自天台宴坐喬木之下。
夜分,忽與神遇
云願捨此地僧坊,請師出山以觀其用。
指期之夕,前壑震動風號雷𧈅,前劈巨嶺,下堙澄潭
良材叢木周匝其上,輪奐之用則無乏焉。
將軍三國之時,負萬人之敵孟德且避其鋒。
孔明謂之絕倫
其於殉義感恩死生一致,斬良擒禁,此其效也。
嗚呼
生為英賢,歿為神靈,所寄此山之下。
邦之興廢,歲之豐荒,于是乎繫昔。
陸法和假神,以虞任約梁宣帝資神,以拒王琳
聆其故實安可誣也。
至今緇黃入寺,若嚴官在傍,無敢褻瀆
荊南節度工部尚書江陵尹,裴均曰:政成事舉,典從禮順,以為神道之教。
依人而行,禳彼妖昏,祐我蒸庶
祠廟墮毀,廞懸斷絕。
守宰牧人之意也耶
乃命邑令張憤經始其事,爰從舊址式展新規
欒櫨博敞容,衛端肅唯曩。
禪坐之樹,今則延袤數十圍。
神明扶持不凋不衰,胡可度。
思初營建之日,白龜出其新橋
若有所感,寺僧咸見亦為異也。
尚書小子曾忝下介,多聞故實,見命紀事。
文豈足徵
其增創制度,則列於碑石
貞元十八年記。
西郭橋記》劉丹
公元前2027年
聖人肇始造舟後代相沿不易
梁溠有服隨之說,棧劍為資蜀之要。
取諸大壯以濟不通
梯山之徒,納職之命,傳國之利,厚家之貨,不可斯須而廢。
其有不欺女信,嫉惡蛟毒,良以期徵於納履,讓或伏身見執
發機雖異,而致名之蹟同也。
夏禹洪水,除其昏墊庖羲乘馬牛,廣乎運載
皆垂致遠之計,將以貽厥後嗣
國以人為本,民以食為天
行李滯塞何繇遂於謀生哉。
以身觀身,以國觀國
天子至於庶人無有不因力制造。
取贍於民之業矣。
楚郢之境,西浮漢江,草刱之始;東馳京嶺,古風遺事
陽春白雪之美,凄然
不變中改,溫中之邑,仍角陵之井次。
新陽之號,立京山之稱。
會府巨川歸里巾車之敝。
誓心無題柱之所,攜手敘離之地。
冬涸則丘坎險澀,夏漲則奔騰浩淼
憧憧來往行人,阻之我州尊
滎陽公權衡以心,利劍在手,亂北闕作牧,褰赤帷御人
必能刳剔奸邪懲革污俗
不然何以克。
斯役以安疲庶。
京兆韋于屈為宰,服黃綬於鄂潛,銅章上。
下馬黠吏破膽愛民,而政聲盈耳
先難後易,靡不有初。
恕己檢躬,終亦如始。
矧能貶食省用,均賦守官。
不急之繇,行以時之政。
木取於市,百倍市價
庸於工畢,樂於工,可謂悅以使民,民忘其勞也。
鑿堆補罅,遷曲於直。
夷陵就谷奠,礎於水平
板幹法於砥礪,具畚築削於高阜
憑修闌而植髮運眼;亙虯梁而晴虹可指。
然後施諸赭雘,飾以皜粉。
樹華剎而表道,刻堅珉旌德
不惟招襁,負接土物
抑乃光里,閈壯郛郭
使後躅動思賢之詠,居人勿剪之。
余名,竊佐州
承牒觀風,兼以求瘼
奇績不刊不立;孤為僚,而徒飲徒啄。
書之於石,以彰永好。
甲戌之歲建,卯戊午之日且題且記,告於守者。
牧守竟陵因遊西塔著三感說周愿
古人之文,有旌物而為者,歌功而為者,詭時而為者,感舊而為者。
旌物諡也,歌功形也,詭時詐也,感舊情也。
若乃折裂金石,騷牢鬼神,莫尚乎感也。
予所作者,其感舊耶。
客曰何謂也。
百越節度使扶風馬公曩時俱為南海連帥隴西李公復從事,公詔移滑臺
扶風公洎予又為幕下賓,從容兩地七改星火
扶風公勳庸滿世,文翰飛走
續鎮南海作民父母
才貌單薄,亦為刺史繇是二客雙鯉殷勤楚越
隴西短齡,閱川物故,予感一也。
隴西先人諱,齊物大德
嘗為竟陵郡,公生於守之日,故名復
嗚呼
散拙公先人之州,往為子僚。
今刺父郡悲夫隴西也。
歌鐘燼滅池館九原極零於薤露,其感二也。
頻歲,與太子文學陸羽佐公之幕,兄呼之自傳竟陵人
當時說,竟陵風土之美,無出吾國。
予今牧國,憶羽之言,不誣矣。
扶風公又悉於者也。
代謂羽之出處,無宗祊之籍,始自赤子
洎乎冠歲,為竟陵苾芻之所,生活老奉其教,如聲聞
辟支以尊乎。
竺乾聖人也。
字鴻漸百氏典學,鋪在手掌;天下賢士大夫,半與之遊。
加以方口諤諤,坐能諧謔世無。
奈何文行如軻所不至者,貴位而已也。
噫我州之左,有覆釜之地,圓似頂狀,中立塔廟;篁大如臂,碧籠𨘤影。
鴻漸本師像也。
悲歟似頂之地,楚篁繞塔。
塔中之僧,事之僧。
塔前種之
視夫僧影,泥破竹枝,筠老而亦終。
予作楚牧,因來頂中,道場白日香火遐歎零落,衣搖楚風,其感三也。
是為三感,說七言詩以語陳事
扶風公覽三感之說,豈得酸涕濕目。
以著詞致塔下,魁鄙章之首邪。
大明寺水記·歐陽修
世傳陸羽經論水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其說止此,而未嘗品第天下水味也。
張又新煎茶水記始云:劉伯芻謂水宜茶七等
又載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
今考二說茶經不合
山水上,而乳泉石池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
伯芻七水說皆相反
所載說二十水,如蝦蟆口水西山瀑布天台千丈瀑布,皆戒人勿食,食而生疾
餘江水居山水上,井水江水上,皆與茶經相反
不當二說以自異,使誠何足信也。
得非又新附益之耶。
其述辨,南零岸水特怪,其妄也。
山水味有美惡,而欲舉而次第之者妄說也。
故其為說,前後不同如此
然羽之論水,惡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汲多者,江雖長流,然眾水雜聚,故次山水
惟此說近理云。
浮槎山水記前人
余嘗讀茶經陸羽善言水;後得張又新水記,載劉伯芻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為得之,然以茶經考之,皆不合
又新狂險譎之士,其言難信,頗疑非羽之說。
及得浮槎山水,然後益知知水者。
浮槎龍池山皆在廬州界中,較其味,不及浮槎遠甚。
又新所記:以龍池為第十。
浮槎之水棄而不錄以此其所棄多矣。
則不然,其論曰:山水上,江次之,井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雖簡,而於論水盡矣。
京山縣新學記》程祁
公元1078年
熙寧元豐間諸生遊大學
恭惟神宗皇帝不世之資,酌量古道,以養成士類
當爾之時,學術純粹,如出於一揆中沚之莪,新田之芑。
方且趐趐整整,若將可以為數十世之積。
嗚呼
可謂盛矣。
崇寧之元今上講明紹述之政。
聖敬昭假緝熙
登用舊臣,首頒學制。
於是敷天之下畫土成邑者,皆得以置學
熙寧元豐所以幸賜三舍者,舉而興之方。
詔書始下,聞聽翕習秀民黧老往往感激,為之墮睫
何則鄉舉里選之。
法壞士不宿學,民不嚮方自投
苟賤不廉之地者,今幾何時矣。
一旦明目拭眥,復得觀圜橋門遺風,於傳有之,周之士也貴。
然則朝廷所以長育人材者,不在茲乎。
郢州京山縣地廣以遠,民能自力本務耕鑿織紝,循楚之舊。
河東節度推官博陵劉幹字化權,適為之令。
為人通敏闓爽好古不倦
與之同賜集英第,以故往還極款。
化權嘗謂言:縣學狹隘,無區舍可以容士
夫子殿僅蔽風雨春秋時享至,無位行禮念。
改作,而未有因也。
被詔營繕化權之意,大相愜。
塞迺相地之宜,而斥大之廢角,陵舊驛包之垣墉
翼殿有廊,繇門而進,則皆次序設席,以尊晨講。
分齋以聚朋,來裒衣之士鼓篋而至者,蓋相望也。
先是境邑之四境,環以眾山
澗溪聯絡,並走城下
夏秋之間,忽作淫雨
水出不意,雨囓縣郭。
官私廬舍,多被墊溺
故縣學凡三鳩工,乃克有立
化權竊嘆曰:夫以萬世不可逢之盛時舉行百代不刊之典,而又此邑之人相鼓舞欣躍不戒,而工具為水所苦屢作,然後能就。
噫。
事之難立也乃至於是
吾懼後之人忽不以為意,而墮吾修也。
子與我厚,願得為之記,而鐫之於石。
之文不足以行遠也,然不敢以固辭,姑次其歲時,而謹書之。
崇寧二年十月朔日記
荊門軍貢院記》李英
荊門,古玉州山水秀麗湘湖
楚漢以來人物相望未易枚舉
近世內相朱公震秩、宗胡公寅祕、校范公如圭,率繇科舉清規勁節,昭映千古
故士知尊經學,重名義,往往以二三公為軌範
中更兵革士氣不振
附薦於渚,宮紹興龍集
己卯復試本軍,從郡太守洪公适之所請也。
貢闡舊在軍治之南,初刱簡陋歲久而傾攲,殆將壓焉。
吳興葉公為郡之,明年,政修人和加惠士類以為有若緩而甚急者,莫此為重。
更相爽塏,得故武庫郡城西北隅,即而葺之為屋七十有四楹,撤而新之者十四。
繚以周垣重門,有嚴廳廡立,置翼如也。
木章竹幹瓦甓石鐵,悉儲於累月之前
工雇於市匠,食於官,而費不取於榷計。
經始季春之中。
不越月,而成。
邑之吏民咸知輪奐之美,視他郡為最。
冠峨珮鏘,操觚抱槧之士,群試於此,亦足以增氣矣。
嘗聞後世,士不素勵取士之制。
不逮古,而得人之盛,則皆由此途。
選夫,以豪傑士規
規然較三日之長,以求合有司程度,固不足以盡其才。
然使為士者,先器識浮偽毋徒,為決科利祿計,毋以得喪怵其良心
異時,謀王體斷國論,上不負朝廷,下不負所學。
於以前賢風聲,於將來是則葉君之所屬望。
於學士大夫者,可不勉乎。
葉君名箋字正之石林先生之裔也。
其得諸家傳者,知所先務
如此是惡,得而不書
《噴玉亭記》汪振
公元1132年
蒙泉湖陰之勝,自唐李德裕以下前題後詠,實在崖壁
類以毓金蓮,產珠玉,與泉之清泚為美。
自方沼而南泉,微西行有亭跨其上。
在旁,勢若臥龍
泉由沼以出,瀉為曲澗,徐折而東。
未有表而出之者
紹興壬子八月鄱陽張垓衣繡屬部,至是,慨然嘆曰:蒙泉佳處,獨在是耳。
渟為泓,溢為沼,孰處無之
遇風雷厲,霜飜雪卷,亡以見其奇。
命工增葺其亭,環以巧石,徙巨石屹立中流,以助洶湧
泉益有聲終日潺潺如在三峽之上。
石間奔迫激射宛若噴玉於是噴玉名亭。
且親為刻石,又從而詩之。
郡守陸九淵夜坐亭上林木既靜,水聲愈清。
顧陸公曰:不如是無以金聲玉振之意。
是夕不雨,而水遽溢。
非公有以泉石之祕,而山靈亦為懌豫耶。
自是驟增佳致,來觀者益眾。
憑闌臨流,神思瀟爽,久而忘歸
日薄西山暝色入座
舉杯以邀明月竹影零亂水月相照,寒光逼人不覺身在冰壺中矣。
噫,石之景亙古猶今,昔人不知領略
則若背馳,而不相親
今自公表而出之。
泉鳴谷響,沬飛濤湧
無非奇趣蒙泉諸景孰勝於是哉。
公襲吳圉先生之後凡事綽有矩矱澹然不以聲勢自居
車行道從者無譁
田野間值父老,輒下車問疾苦。
遇佳山水處,且行且詠以醻景物
暮宿郵亭率然觀書,至夜分乃寐。
平居誠信自持,有禱輒應。
,妨農收
默禱蒙泉玉泉隨即開霽
所至平反不動聲色,而闔部清肅
又能從容指顧
題品,及於泉石
與夫仗鉞持斧之威,擊搏摧裂,所過騷動者,氣象不侔矣。
不可以不書
公名字伯信
伏羲廟記》胡寅
古祭法之義,有報而無祈,非仁與知,孰能與於此哉。
德莫盛於五帝,而庖羲為首
蓋三千餘歲於茲矣。
景陵廟祀未詳肇始聖德之所建。
萬世衣被,則有民者,亦何可以不祀耶。
司馬遷作本紀,列黃帝、顓、辛堯、舜五人焉,其言曰:孔子所告,宰予儒者,或不傳
春秋國語發明五帝,德繫姓章矣。
書缺有間,乃時時見於他說
善乎。
人之論曰:判古昔之事,當折衷仲尼
繫易敘制,器致用兼。
濟生民者,獨稱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以為五帝也。
而顓、辛無聞焉。
太史公所載,特形容虛語耳。
烏得與羲農比哉。
有見尚書之斷,自唐堯而無見,於易之首,稱庖羲歟。
凡人論道義事一折衷於仲尼,則無失者。
仲尼,而取史籍所載,及他說為據,未有能臻其當也。
然則論羲為帝首,蓋祖諸仲尼耳。
謹按庖羲風姓,生於成紀,母曰:華胥推木,德繼天而王,號曰太昊,都於宛。
河中馬負圖,帝乃則之畫。
八卦三才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以著開物成務之道。
龜為卜,為筮。
時當洪荒人民睢于禽獸同居未知倫理養生
帝始推擇聖賢,可共代天工者,得金提烏,明視默紀,通眾陽侯,以為輔佐。
始有書契,代結繩之政。
建官封職以龍紀昭布天下,統民治事。
教民稼穡,用儷皮為禮。
教民網罟佃漁養馬牛羊豕狗雞充庖廚。
神祗在位,百有十年
群生和洽,各安其性。
民到於今蒙賴。
日用之實,非虛語也。
可謂盛德矣哉
是宜載之祀典,昭其報於罔極矣。
嗚呼
漢唐而後道術不明異端並作
士大夫昧于鬼神情狀,凡戕敗倫理耗斁斯人
下俚淫祠巫祝所託,以竊衣食者,則相與推,尊祗奉徼,冀福利至。
古先聖帝,明王有功有德
仁人義士扶世道,民不可忘者,則或湮沒而莫之承,或文具而莫致其享。
邑長吏政教不善,感傷和氣
一有水旱火之災,顧汲汲然,旅緇旅黃,擎拳拜跪,謁諸偶像適會災變自止。
因即以為土木之賜,禳禱之效。
日滋月迷正理大壞
復州焦侯,惟正秉心撫民惠。
在郡三歲和年豐。
紹興十二年合宮赦令長吏修繕境內祠廟
侯曰,莫先于庖羲氏矣。
鳩工闡事,肅給告成
有尊報之誠心無希望之諂意
庶幾,於知古道憫俗,失良二千石也。
推明帝德之本,列號之正,經史之是非,使刻之堅珉,以示來者
郢州土風考古記》石才孺
謹按班固漢書地理志:秦置南郡縣,十有八曰江陵宜城曰若,曰,此其尤者也。
之者江陵,故楚都宜城,故鄢若作鄀,楚別邑。
又按司馬遷史記世家:芊氏居丹陽,在南郡枝江縣
王始平王城昭王徙鄀,襄王徙陳,烈王壽春
由是言之。
楚之都邑,可想見也。
後世博考,熟究異口同辭
以今郢州郢都流俗信之。
嘗觀楚成王使鬥宜申為商,公沿漢、泝江入郢,王在渚宮下見之。
夫沿漢而下泝江而上,則江上,而不在漢上
沈括存中,蓋嘗論之矣。
江陵實有渚宮,而縣之北有紀南城
楚武王伐隨,卒於樠木之下。
郢州東門外,山舊名樠木山,上有楚武王
武王丹陽出師至此,而卒。
後世武王於此,因以為郢都邪。
此又不然矣。
雖然,釋漢史者曰:故為州,為富水郡
或廢,或置。
唐書地理志謂之:不無說焉。
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騷莫敖患之。
鬥廉曰:君次於郊,以禦四邑
我以銳師宵加於鄖,若敗,鄖師四邑必離。
已而敗鄖於蒲騷
夫郊者,詎非郢州乎。
蒲騷,今應城也。
郢州甚邇,楚師之出,鬥廉之敗,莫敖之次郊
以師行道里推之: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則知在郢州也,謂之實郊焉。
謂之石城岡阜峭壁,而為子城屬縣。
二曰長壽,治慕化安定二鄉
京山,治太平長安移風三鄉
其民樸,其俗儉。
其土饒,其產多麋鹿
西北之風焉。
郡境東抵安陸西抵荊門南抵景陵北抵襄陽
界通荊、湘、川、陝、、蔡、汝、之郊。
舟車往來水陸之衝也。
若夫宋玉之宅,兩石競秀梅福之廬;煉丹有井,龜鶴有池;蘭臺避暑之宮,雄風自若陽春白雪之歌,餘韻莫傳。
子陵劉文叔遊,而山有子陵之洞。
莫愁家住西渡頭,而水有莫愁之溪。
聊屈之山鹿,湖之靈雨,澤應焉。
高僧之塔,白乳之異,兇渠懼焉。
以至,肇郢亭之名,王維孟亭之像,李昉五客之堂,崔耿天王之祠,皆昔人勝概遺蹟也。
山川區域顯晦人物風俗差殊,名存而實亡。
昔是而今非,傳聞之與親見,已敻不相侔
況出於千百歲之後頹壞燬灼之餘,州圖方志之鮮,備遺民故老之罕言。
欲以參稽訂正驅世俗之惑,而信陵谷之傳。
顧豈淺見寡聞所能。
要當質諸閎覽博物君子
《新建廂禁守禦營記》張昌基
祖宗立國之制,以丘為重。
雖取守一道,源委皆仁。
防微遏萌,創法垂統,於軍制為尤
親衛殿,禁之軍,天日龍神為營。
既聚於京師節察防團刺史之名,又散於州郡。
守貳之職,先軍後州。
其屬僉書,推判官率領軍事下,而曹掾悉曰:參軍民志,強主威,寧國步,而永億萬年之丕基
若此為州,當南北之交,而使名,則防禦領焉。
中興以來,又為邊衝地望益重,軍制不可忽。
始州禁軍,有廂軍
岳武穆復偽齊,又益以守禦軍然。
三營之廢,久矣
隸於尺籍伍符者,僅百數
託宿寓爨,晨至暮逸。
烏合萍散間,有義屬者,又皆僦居錯處無所統一
或以詰守者,則曰所恃以卻獻。
吾有戍兵,又有民兵
彼廂禁守禦處,名耳
襲陋從簡胡為不可
溧陽張孝曾至而慨焉。
六月囊封奏陳首,以是請。
迨次年秋,邦條益舉,民力滋暇。
乃訪故營地,居者纔十數,編葺葦,曾不足以風雨
餘皆為公帑,僦地又捐錢,以贖之。
得十之六七,為屋九百楹,五五相向
繩直翼張,址堅勢宏。
材良工密。
於是前之託而寓者,率宿於斯
僦居錯處者,皆得以類。
相從無所托,於斯侯之意,猶未厭也。
方且贏羨以謀全功,廣招募以登元籍。
復割俸緡,為娶室家俾,為生蕃衍之計。
識者詫曰:此漢晁錯實邊法,而唐李德裕雄邊軍比也。
使為封疆之守者,率如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二十年之外,漢水之北,白溝河之南,其復歸職方氏之籍乎。
孝曾治行,為邊州第一
於是役也,深得祖宗重。
州兵之意,故規摹設張不以戍卒民兵
可恃經權並用本末兼舉。
凜然乾德建隆間氣象。
識者韙之,因錄其實,以告後人
俾勿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