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洪州达禅师¶
洪州达禅师¶ 第 43a 页

法华经显应录卷下
四明石芝沙门 宗晓 编

** 洪州达禅师

禅师法达。洪州人也。七岁出家。诵法华经。薙发受具
巳。往礼曹溪六祖能禅师。祖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
观汝心中。必蕴一物也。达曰。念法华经巳三千部。祖
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
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但信佛无言。莲华
从口发。祖又曰。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愚钝不晓。
祖曰。此经以出世因缘为宗。唯一大事。佛之知见也。
汝勿错解。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彼既
是佛巳具知见。何用更开。当知佛之知见。只汝自心。
更无别体。但为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劳他从三昧起。
种种劝令寝息。汝但执念为功。何异犛牛爱尾。达曰。
若如所说。不须诵经耶。祖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听
洪州达禅师¶ 第 43b 页 X78-0043.png
吾偈曰。心迷□□□。心悟转法华。诵久不明巳。与义
作雠家。无念念即正。□□念成邪。□无俱不到。长御
白牛车。达既蒙启迪。欢喜说偈曰。经诵三千部。曹溪
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
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祖曰。汝今方名念
经僧也。达既领受玄旨。自此亦不辍诵持。委见传灯
录。

** 牛头山融禅师

唐续僧传纪僧法雄。俗韦姓。润州人也。家世业儒。博
通书史。然无经世意。一日偶阅般若。晓达真空。乃弃
儒。窜入茆山。改逢掖而披缁。探赜此道。二十年间专
精匪懈。贞观中于牛头石室为四众百馀人讲法华
经。是时积雪满阶。忽于凝冰中现华二朵。状如芙蓉。
粲同金色。凡七日方隐。又宰公萧元善请讲般若。感
大地震动。钟磬香案并皆摇飏至于寺外。恬然不知。
又刘禹锡作师塔碑曰。师之神功。感旱麓泉涌。皓雪
莲生。巨蛇摧伏。群鹿听法。矧师住牛头日。□□衔华
之□□□四祖信禅师望彼山有瑞气。访之果见□
□□多有□□之迹。一言契悟。传佛大法。自此应缘
讲经。皆致灵验。是知古来禅教互相为用。于今则不
然矣。

** 明州太白禅师

天童山景德禅寺。始西晋时。有学佛者立祠岩上。垂
四百载。至唐开元二十年。高僧法璿按图记披榛莽
洪州达禅师¶ 第 43c 页 X78-0043.png
得故迹。造精舍于山麓之东。秘书省正字万齐融首
建多宝塔于西南隅。峭拔数仞。法璿居此。日诵法华。
经感天童蹑云升降。捧天食来供。师遇夜则绕塔行
道。人遥见师。身与塔之相轮等。初母夫人梦吉祥天
女引行摩利上宫。巳而妊师焉。兹所谓太白禅师也。
寺有范的撰记。备述其事(四明图经)

** 湖州迹禅师

尼讳道迹。号总持。不知何许人。得法于菩提达磨。考
之传灯。达磨不契梁帝。遂往少林面壁九年。一日告
众曰。吾欲西返天竺。汝等盍各言其所得。时道育曰。
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
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
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副曰。四大本空。五阴非
有。而我见处。无有一法。师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依
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达磨遂以法付慧可而起家
焉。迹既未阶于得髓。而履践之志未忘。即遁居湖州
卞岭之顶峰。昼夜诵法华经。满十万部。几二十年不
下山。后归寂。塔全身于结庐之所。至大同元年塔内
忽有青莲华一朵。道俗异之。因启看见。尼肉身不坏。
其华从舌根生。又于中获莲经一部。州郡录实表奏。
敕置法华寺。是寺至今大宋改额观音院。则以法华
名山。尼之塔犹存。淳熙中住持僧净然重立祖堂以
奉香火。题石记云。

** 湖州天下上座
洪州达禅师¶ 第 44a 页 X78-0044.png

师本名抱玉。姓唐氏。吴兴安吉人。母梅氏。孕恊灵祥。
即恶荤秽。既诞。龁岁即思佛乘。遂于尼总持法华寺
出家。愿诵莲经。三月通贯。自此日持七部。年登二十
诣京受戒。时肃宗皇帝夜梦吴僧诵法华经。口出五
色光。吴音清亮。洎翌旦升朝。敕京城僧能诵法华者
二百馀人并入禁中。帝视之皆非所梦者。其抱玉方
入关。关令问其远来之意。答云。善诵莲经。持来受戒
也。令奏。帝即降旨召见。帝曰。朕所梦者。音容宛若。遂
敕□□□赐坐诵经。至随喜功德品。口角放五色光。
帝大悦曰。朕梦中所睹之光即此也。经才毕。赐七宝
汤。令别筑香坛专为受戒。赐名大光。封天下上座。居
京三年。专一持诵。又敕千福寺行道。经四七日而梵
音遍满。当通圣听。别居蓝田精舍。复诏住资圣寺。光
以慈亲在吴。上表乞归报恩。敕不允。再嘉首饰。戴法
华经诵念。寻有诏许还。光奏曰。臣归乡有三愿。就养
老母一也。乞度天下僧二也。欲增造法华寺三也。诏
并许□湖州□官缗□□□□□□诏一道。多宝塔
一所。弥勒像□□□□莲经一部。□□□□一副。奴
一人侍行。既归。乃依法华寺松径筑庵以居。日持华
偈报上大恩。至永贞改元季冬。往别剌史颜防善曰。
余去矣。人世无常。犹如梦幻。还寺恬然坐逝。感异香
飘拂三日不消。葬于庵侧。时众咸谓师即梁朝尼总
持后身。至人垂化孰得而议哉。上见然师所立之碑。
若准大宋僧传。传则以大光抱玉为两人。釆访之误
洪州达禅师¶ 第 44b 页 X78-0044.png
也。今更摭传文补遗者。师居蓝田日。寺僧先梦天童
来降告曰。大光经声。通于有顶。非聊尔也。光一日宴
坐道场。自见神人从天而下。以手按摩于心。自尔功
力弥著。形神不劳。师偶山行。忽坠龙井。即思多宝佛
塔。愿持此品十万遍。恍然奋脱。有若神人捧出。后诏
住资圣寺。寺文德皇后造。忽遭回禄。于瓦砾中得数
部经。不损一字。以事奏闻。降旨重造。光览其经。倍加
精进。次乞归吴地。既归。即上乌程。相国李伸刺于吴
兴醉。于持□□□□□□□□□□□□觇光公宴
坐持经。光起面门□□□□□□□□□□□□衲
四十年不曾洗濯。而戒香郁然。一日一饭。七十年不
犯非时。李相素于空门寡信。而笃敬于师。亲著碑文。
题曰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

** 西京大圆禅师

公讳楚金。生于京兆陈氏。母梦诸佛因而怀娠生。实
法王之子。七岁厌俗。从本府龙兴寺出家。洎礼藏探
经。法华在手。即而诵通。声韵如流。进具之后。升堂听
讲。宝藏顿收。尝于静夜敷咏是经。至宝塔品身心泊
然。忽睹宝塔在前。释迦分身遍列空界。从是不出禅
房。声诵六年。誓建斯塔以答灵应。诚怀一启。檀信善
来。即遂兴葺。筑基之所。每夜持课。大众遽闻天乐之
声。异香芬馥。师既理契佛心。即感通于帝梦。玄宗睹
法名之下有金字。升朝垂问。罔不有孚。师声腾京辇。
即符梦求。因赐五十万钱。一千疋绢。以为兴建。又御
洪州达禅师¶ 第 44c 页 X78-0044.png
书多宝塔额。以奉□□□□□塔事□□□□□忏
即感五色云气团于塔上。□□□□□□□□□□
□□不远。我欲拉僧七人。聿成一志。昼夜塔下诵持。
使香烟不断。法音无穷。众乐从之。每至春秋集同行
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圣旨许为常式。道场之
内所获舍利尤多。一日图普贤像。感舍利一十九颗
出于笔锋。复剌指血写法华行法等经。并以黄金书
此妙经三十六部。以镇宝塔。又写千部散众受持。化
缘周毕。以乾元二年七夕右胁安然而逝。春秋六十
二。天子恸焉。中使吊焉。塔于城西法华兰若。师自髫
年便甘淡薄。衣不缯纩。寒足艾絮。一食中餐。三冬苦
学。德行繁多未易具录。至贞元十三年窦文场奏云。
楚金于天宝年为国建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馀
年。僧众礼念经声不绝。以历四朝未曾旌德。圣旨俞
允敕谥在圆禅师(师事迹。大宋高僧传依飞锡之碑。灵瑞载岑勋之记。釆访不同。互有
存没。今并二文以成全美)。

** 苏州遵法师

□□□□□□□□□□□□殊操絜志称之。荣曜
不关于□□□□□□□□□□□一心三观。宗于
佛乘。因广写法华经。于苏州支硎山置看经院。一日
发其心。二日规其趾。作不逾序。殿阁化成。大历元年
州将韦元甫等共睹殊胜。相与飞表。诏特署法华道
场。自江以东建一十七所。皆遵之力也。复拉精行僧
二七人常持此经以报上恩。又铸舍那像。起多宝塔。
洪州达禅师¶ 第 45a 页 X78-0045.png
造弥陀佛。写三大部。溢于道场。后于灵岩行法华三
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遵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
荆溪然师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
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自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證者
知是涤垢之相。师竟归寂。此山寺有益翰二师。同梦
大殿崩倒。实遵去之兆也(大宋僧传)

** 西河韵法师

贞观中有法师昙韵。幼年拔俗。专诵莲经。尚馀两卷。
乃投恒岳閒静之地。讫此经部。忽偶隐禅师曰。诵经
非不道缘。常诵□□□□□□□□□□□韵承此
告。谨而行之。读至五台□□□□□□□□□□□
二十年。身著弊衣。日唯一食。前所诵经。心口不缘巳
三十年。念之一字无遗。后乃兼通两卷。常欲絜净写
是经一部。数年不办。忽感一书生云。善钞写。韵立规
矩。就石室书之。旦入暮出。深怪所为。未盈旬浃。七轴
俱了。师喜之。具膳以谢。忽然不见。后贼乱。以经藏于
岩穴。贼平往收。乃委林下。箱襆巳烂。经卷如初。后乃
坐亡于西河平遥山。年八十馀。师隐山林六十载。不
希名利。不畜净人。不𨽻公籍。不行巳任。真耿介清轻
之上士也(续高僧传)

** 东京章法师

法师傅章。开封府人。厥父彭諲邑之上农也。尘务之
外恒课佛经。又解诠旨。母邢氏。梦入法宇。手掬道器。
因而娠焉。父知异子。指腹誓令出家。十一入道。师授
洪州达禅师¶ 第 45b 页 X78-0045.png
法华.仁王.净名。不久通利。及去周罗。便于朗法师所
听习法华。颇揭厉于法水章日□□□□□□□□
□□徒向二十载。未尝少辍一日。作偈□□□□□
寂灭从茶毗。烟尽火灭。舌且不灰。先是厥父读诵法
华。亡后焚之亦舌不坏。子父同验。实为罕有(大宋僧传)

** 并州伦僧录

沙门继伦。晋阳曹氏子。弱齿壮志。决求出家。本师授
法华经。日念三纸。时惊宿习。为僧巳后。学通此经。义
极幽迹。由是撰法华经钞三卷。刘氏据并汾。醋重其
道。署为右街僧录。处众宽猛相参。无敢违拒。一朝示
疾。述愿生知足天。终后顶热。半日方冷。阇维次。舍利
莹然。远近争请供养(大宋僧传)

** 五台英法师

唐开元中有僧神英。沧州人。讽诵经典。日夜匪懈。遍
参知识至五台山。一日游寺之西林。忽见一院额曰
法华。英徐步行入。见多宝佛塔一所。炜晔繁华一如
法华经所说。又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细妙光彩。神
功罕测。院之规模状台山十寺□□□□□竟。英出
寺□逢。众僧且非常所见者。行三十许□□□□□
□□□□□无一物。英悲泣曰。此实大圣警悟于我
矣。遂于髣髴多宝塔处结庵而止。乃发愿曰。我当于
化院之基建寺一所。以答灵应。既而日居月诸。檀信
如林。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二菩萨像。功侔
所见。院既落成。还号法华。英说法住持。其整齐若剪
洪州达禅师¶ 第 45c 页 X78-0045.png
截焉(大宋僧传)

** 京师邻供奉

师俗范氏。兖州人也。其父不喜三宝。见僧必咄唾。师
小名邻儿。幼遇僧则慕之。因逃窜出家。依东都广爱
寺。及披染。法名子邻。过十一年忽思亲归宁。父乃丧
明。母亡巳三载矣。师欲报鞠育。因诣泰山祠求知母
之幽趣。即敷具一意诵法华经。誓见天齐王。王悯其
恳苦。现形以问。邻曰。母王氏亡来巳除服。今胡在。王
唇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问我母何罪所致。
王曰生和尚时多食鸡卵。又取白傅头疮坐是。汝由
邻□□□□□曰□縻有分。放释无门。若往鄮山礼
何育王塔□□□□□□□□□□章山寺叩头哀
诉。礼至四万拜。忽闻有呼邻声。望空。见云气中母谢
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故来报汝。言巳而隐。今育
王寺后峰顶上有翠微庵。即师栖止焉。师后广解经
论。美声籍甚。肃宗皇帝乃召入禁中应奉。高其辩捷。
赐紫服。充供奉官(大宋僧传)

** 庐山超法师

僧景超。素持戒。范性质直。不苟徇解。包庐山。唯诵妙
经为常务。礼华严经。一字一拜巳及二遍。乃烧一指
为供。次礼法华。炼指亦然。自后身肤内隐隐出舍利。
磊落圆莹。或有求者。坐席行地皆获之。石晋天福中
卒于庵所(大宋僧传)

** 洛京真法师
洪州达禅师¶ 第 46a 页 X78-0046.png

法师名洪真。滑州淳于氏之子。少悟尘樊。决求出离。
介然之性云鸡相高。师授妙法。一举通利。生来所诵
约一万过。铠甲□□□□□者。后诣朝上表。乞焚身
供养佛塔。敕不允。真叹□善□□弱魔障尤强。遂退
广爱寺。罄舍衣盂。作非时施。忽恬然坐逝。经于数日
颜貌如生。洎迁化。舌根俨在。益更鲜红。伊洛之人重
之如佛。刘汉时也(大宋僧传)

** 潭州亡名僧

汉乾祐中。潭州僧亡名。恒诵法华经。口无他语。长沙
文昭王特加礼重。召入天策府湘西院供养。然其语
事诡异。一旦召知殿僧。令急襞掠佛像。各就两厢。众
皆谓为发狂。相目而笑。须臾自入正殿。据佛座。俨坐
而化。举州道俗敬而异之(大宋僧传)

** 宣城山神僧

钱武肃王时。有僧自新。止瑞应院。尝入宣城山釆药。
穿洞行数里。忽见溪侧松下有草庵。一僧雪眉拥衲
坐禅。有一磬新。击磬。僧开目曰何缘至此。乃敲火煎
茶为待日夕。新托宵顾其僧。即上松巅大巢内诵法
华经。声极清亮。令人乐闻。逡巡□□□□□苦。生人
怖畏。速去速去。窥之乃虎豹也。翌日。新□□□□□
□居此地。百见草枯。四绝人烟。非师栖息处。又釆□
黄粮置食而送别。乃曰。公食此。平生不乏食矣。新回
至院。巳经月馀。及再往。则忘去路矣(大宋僧传)

** 成都府僧
洪州达禅师¶ 第 46b 页 X78-0046.png

成都府有僧诵法华经有功。虽王均.李顺两乱于蜀。
亦不遇害。一日忽见山仆曰。先生来晨请师诵经在。
药市奉迎。至则巳在。引入溪岭。数重烟翠。见一跨溪
山阁。乃其居也。仆出曰。先生请师诵经。老病起迟。若
至宝塔品。乞见报。师报之。先生果出。野服藜杖。两眉
垂肩。嘿揖焚香侧听。而入斋则藤盘竹箸。秫饭𣏌菊。
不调盐酪。美若甘露。饭讫下嚫一锾。仆曰。先生寄语
远来。不及攀送。仆即送行。僧于中途问曰。先生何姓。
曰姓孙。何名。仆即于僧掌书思邈二字。僧嗟骇。仆忽
不见。凡寻三日。竟迷路踪。归视嚫金。乃金钱一百。中
五六金。一半尚铁。由兹一膳身轻无疾。至大宋元禧
中年一百五十岁。长游都市。后隐不见(〔箱〕山野录)

** 相州昂法师

相州有法师道昂。止开元寺。常讲法华经。一日讲次。
忽见众圣幢幡音乐从空而下。告云。兜率陀天特来
相迎。昂。曰天道生死根本。从来不愿。所愿者西方耳。
言讫不现。须臾即闻西方音乐嘹亮。异于前闻。师忻
然曰。时既至矣。吾当行焉。诸人好住。勤念弥陀。同生
净国。言巳香炉坠手。即于高座瞑目而终。四众深嘉
异之(往生略传)

** 杭州智觉禅师

师讳延寿。馀杭人也。自儿稚时知敬佛乘。弱冠习诵
法华。五行俱下。才六十日而毕。时有羊跪而听焉。尝
为北郭税务专知官。见鱼虾辄买放生尽。盗官钱并
洪州达禅师¶ 第 46c 页 X78-0046.png
为放生用。事发坐死。钱王遣使视之。若惧即杀之。否
即舍之。洎临刃。其色不变。遂𧹞其罪。因投明州翠岩
出家。文穆王赐与剃落。尝于国清行法华三昧。夜见
神人持戟而入。师呵其擅入。神曰。久种净业。方到此
中。又中夜行道次。普贤前供养莲华忽在手。因思二
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二愿毕生广利群品。忆此二
愿。复乐禅寂。莫能自决。遂作二阄。一曰一心禅定。一
曰诵经万善庄严。于此二途有一功成者。须七返拈
著。遂精祷佛祖。信手拈之。乃七番并得诵经万善阄。
由此一意专修净业。遂往天柱峰诵经三载。禅观中
见观音以甘露灌于口。从此发观音辩才。初住雪窦。
后选永明。众至二千人。时号弥勒下生。勤大精进。日
行一百八事。平生诵法华经一万三千许部。著宗镜
录百卷。敕入大藏。至大宋开宝中示疾。焚香告众。加
趺而寂(师事迹大宋僧传.僧宝传.宝珠集并委载。以宫钱〔市〕放生。用见东坡大全)

** 泗州德法师

太平兴国中。江南僧怀德。自离俗谨愿饰身。诵通法
华。因以得度。自尔虽登讲席。终以诵持为专务。晚游
泗上。礼僧伽塔。 大宋遣使赉幡华上供。德誓欲焚
身供养。先舍衣盂设斋。次衣以纸服。缠身灌蜡。礼辞
众僧。手执双烛。登柴𧂐中。发火诵经。火𦦨熛高。其身
聊侧。犹闻经声。观者莫不悲悼。及收馀骨。室利尤多。
使归奏。 上为之动容(大宋僧传)

** 杭州岩法师
洪州达禅师¶ 第 47a 页 X78-0047.png

僧绍岩。雍州刘氏子。七岁入道。凡百经书览同温习。
游方至杭州。挂锡水心寺。恒持法华经不舍昼夜。俄
感陆地生莲华。举城瞻瞩。岩亟蹂之。因发誓仰效药
王焚身。时钱王笃重归心。苦留乃止。寻复潜往投身
曹娥江用饲鱼腹。投而不沈。云有若神人捧足。适渔
者拯之。钱王即造上方院。召以居焉。开宝中感疾。不
求药石。即顾命曰。吾诵莲经及二万部。决以安养为
期。今幸遂怀。言巳坐亡。襄事官供荼毗于龙井山。获
舍利无算。骨犹玉莹。乃以石函寘于影堂。太师孙承
祐制碑(大宋僧传)

** 衡岳云上人

衡岳楚云上人。生于唐末。有至行。尝剌血写妙法莲
华经一部。长七寸广四寸而厚半之。作栴檀匣藏于
福严三生藏。又刻八字于其上曰。若开此经。誓同慈
氏。皇祐间有贵人游山。见之。疑其妄。使人以钳发之。
有血如线出焉。须臾风雷震山。烟云入屋。相捉不见
弥日不止。贵人大惊。投诚忏悔。嗟乎愿力乃尔。余尝
经游。往顶戴。之细看血线依然。禅月贯休有诗咏之
曰。剔皮剌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三会文。十指沥乾终
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事见林间录。淳熙间参政范
成大过其寺。请见是经。以偈赞之曰。佛子真法身。晃
耀紫金色。散满十方界。聚为七卷书。七卷遍河沙。震
跃说妙法。非聚亦非散。是则法眼观。

** 蕲州光法师
洪州达禅师¶ 第 47b 页 X78-0047.png

蕲州永乐寺僧道光。为人纯素。里[门@(工/卜)]所敬。尝出血和
墨写莲经一部。其行斜点画。匀如空中之雨。整如上
濑之鱼。皆精进力之所成。知见香之所熏。不然何以
微妙如此耶。又复于一毫相之间见万八千佛土。于
一刹那之中入无量义三昧。名报佛恩。经行语默莫
非受用。余自北还。睹其所写之经。观其施为。以与佛
菩萨语言酬酢。岂复有世间之念耶。华严曰。念念不
与世间心合。是大精进。光其以之(石门文字禅)

** 京师言法华

言法华。莫知所从来。游行京师。初见之于景德俱胝
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云。诵
法华经。故以称之。饮啖无所择。道俗目为狂僧。

仁宗国嗣未立。因夜香默祷曰。翌日化成殿具斋请
法华大士俯临。明旦上道衣以待。俄奏云。言法华自
右掖门径趍寝殿。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请而来。既至。
升御榻。加趺受供讫。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谓
侵寻嗣息有无。大士决之。师索笔书十三十三凡数
十行。莫晓其意。后 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
子。方验其言。师将化乃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
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巳而寂(僧宝传)

** 姚江恩法华

馀姚龙泉上方有僧绍恩。不知何时人。专诵法华经
为德业。时虎丘有释氏修雅者。作歌以美其事。辞意
璀璨。卓绝古今。恩之行业虽未闻传记。而谛观此歌。
洪州达禅师¶ 第 47c 页 X78-0047.png
足见诵习之功。其略曰。山色沈沈。松烟󴄙󴄙。空林之
下。盘陀之石。石上有僧。结加横锡。诵白莲经。从旦至
夕。左之右之。虎迹狼迹。十片五片。异华狼藉。偶然相
见。未深相识。不知古之人今之人。是昙彦。是昙翼。至
云世人纵见师之形。谁人能见师之心。世人纵识师
之心。谁人能识师之名。师名医王行佛令。来为劳生
治心病。能使狂者定。垢者净。邪者正。凡者圣。如是则
非但人恭敬。亦合动龙鬼赞咏。岂得背觉合尘之徒
不稽礼归命。

** 灵峰古禅师

建中靖国时有古禅师。道号灵峰叟。年十三时闻人
诵法华经。恍然如宿归。因念之。不数月通利。诸兄谓
可教。止之令读儒书。辄目病不愈。乃祷僧伽大士。忽
梦雷击于目。睡中大呼。众惊视。其目巳痊。遂求出家。
果试此经。奏名落发。续南参三十年。因尔辍诵。晚岁
再思。洎诵之。不遗一字。复得洞究经旨。参会西来祖
意。感佛恩深。即逐品提纲。成三十二颂。其赋首题曰。
迥绝言思称妙法。本来清净喻莲华。会权归实真方
便。普为人除眼里沙。后总颂曰。不说说经超迹迹。不
言言句显玄玄。傥因击节开心眼。一会灵山尚俨然。

** 庐山可禅师

释祖可。字正平。西蜀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崇宁中
止庐山。幼瞻家学。预江西诗派。雅思渊才。非古之下。
一日猛省曰。眉宇向秋。专于吟咏。忽若死魔索。战将
洪州达禅师¶ 第 48a 页 X78-0048.png
何排歒。因扣一耆宿曰。藏乘秘典。何者为胜。宿曰。法
华君于群经。固可信矣。可即躬览巳而告曰。此经可
取。止有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一联。颇恊下意。可
轻发此言。即感迦摩罗疾。举身焦臭不可近。逾三十
年方殒。故丛林中以癞可目之。经谓。若见受持是经
者。出其过恶。此人现世得白癞病。以可校之。佛言不
虚矣(注法华经)

** 杭州日观大师

师名善升。裔出钱唐仲氏。十岁出家。十五通莲经。十
七薙发。访道东京三十年。与高儒达释游。深有佛学。
天禧中诏下僧录。简长等注释御制法音集。师乃预
选。事毕。赐师号。即还乡。康定中入天竺山。居式忏主
日观庵。不下山十馀年。诵法华经一万过。余至钱唐
就山中见之。康强精明。话言如旧。一日置书曰。吾愿
足矣。将去世。人必藏吾浮图下。愿公记之。后日果化
去。余于是为作铭曰。山月亭亭兮师之心。山泉冷冷
兮师之琴。其性存兮孰为古今。聊志之兮天竺之岑
(范希文记。见圣宋文海)

** 湖州端师子

师名法端。俗丘氏。乌程人也。自离乳哺便不茹荤。年
未及冠试经祝发。隶业吴山解空院。初从祥符净觉
法师学台衡三观。后往遍参。得黄龙法道。出世三迁
至西余。每作师子吼。复作师子戏。人呼为端师子。后
退居吴山归云庵。终日竟夜诵法华经。作诗曰。年老
洪州达禅师¶ 第 48b 页 X78-0048.png
惶惶神更清。夜深幽室诵莲经。儿孙睡觉应嫌我。石
板时敲三四声。有母冢在山前约一里许。晨朝徐步
诵经一部而归。湖人争请诵经。必得钱五百乃开帙。
目数句𢹂钱以去。遇饥寒者散之。好歌渔父词。月明
则吟之达旦。霅有僧名回头。虽士夫亦安其妄。秀有
狂僧号不托。说法诳世。师并勘破之。俞秀老作开堂
疏曰。推倒回头。趯翻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
渔父先闻。师闻此。便登座引吟曰。本是潇湘一钓客。
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大众称善。师曰。我观法王法。法
王法如是。便下座。后因疾牙便迁化。寿七十二。东吴
人祠之为散圣焉(师有语录亦见僧宝传)

** 明州莹教主

师讳莹。不得上字。住明之江东广严院。乃延庆法智
尊者门弟子。禀承教观。深造渊源。故人以教主称之。
尝以银子书莲经七轴。内佛菩萨字则易以金书。笔
法遒劲。殆超翰墨。玉轴琅函。见者竦敬。师竟归寂是
院。冢塔犹存。其经虽历年所。而交收俨在。建炎中。院
宇虏𡨥荡尽。于瓦砾中独获是经。淳熙间有法莲讲
主住持。一夜正睡熟。遽闻喧閧如千万人声。惊起乃
见方丈别室遗火。火巳穿屋。其经以小台子阁于柱
上。冒火捧下。略无所损。嗟夫此经两经烈𦦨。远由大
乘功勋天龙翊卫。近则法师行愿坚固所持。佛言。读
是经者。火不能焚。于斯验矣(宗晓亲见莲讲主说)

** 明州久法华
洪州达禅师¶ 第 48c 页 X78-0048.png

明州开元僧可久。常诵莲经。时称久法华。平生回诵
持善利庄严净土。元祐八年无病端然坐亡。过三日
忽苏云。吾巳神游净土。其土之相与十六观经所说
庄严一同。七宝池中所有莲台皆标当生者姓名。一
紫金台标云大宋成都府广教院熏法华。巳生其中。
又一金台标明州孙十二郎。又一金台标明州久法
华。又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坐去。至后五年。
徐道姑果坐亡。亡时闻异香满室。过十二年。孙十二
郎卒。时闻天乐之声。灵瑞重叠。人皆仰之(龙舒净土文)

** 苏州梵法主

师名净梵。嘉禾人。姓笡氏。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
佛。因而怀娠。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从湛谦
二法师学教。得其传。初住无量寿院。凡讲法华经十
馀过。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
二十八日。连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授羯磨法。呼
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时有长洲县宰王公度。亲目
其事。题石为记。又尝梦一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令
捡簿云。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即遣使送归。
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又在佗
处忏期。蒙韦驮天捡点大众中有戒行不严净者。先
巳预定。后果忏法不全。时姑苏守应公有婢。为崇所
恼。请师授戒。其妖即灭。葛氏请施戒荐夫。见夫绕师
三匝而去。待制贾公睹师道行。即补为管内法主。师
传持四十馀年。亡后焚躯。舍利五色(宝珠集)
洪州达禅师¶ 第 49a 页 X78-0049.png

** 湖州明悟法师

大师若观。世乌镇人。俗钱氏。从释于嘉会院。立行卓
尔。四众钦之。绍兴十八年尝结十万人修行净业。其
劝化榜子云。某伏念生死无际。轮回不息。唯安养之
归则无退转。某遁迹山间。生灭梦幻几二十年。不入
城市。常看法华.光明二经。日一百遍。计六十万部。誓
与法界众生庄严净土。入会者各念佛号十万声。先
得道者递相度脱。前后命终各执青莲华往生净土。
一日空相讲主见访。齐次。食方三味。忽索笔书偈加
坐而终。空相證明。大为胜异。荼毗正值日轮当午。舍
利迸出。光莹夺目。道俗竞取。骨亦不存。呜呼。师之诵
持。世未尝有。凡在见闻。莫不增上称叹(宝珠集)

** 温州褒法师

沙门契褒。育身徐氏。代横阳人。幼怀出俗之志。得度
于寿圣院。为人简重有明识。洎乎参学。因憩百越。睹
见天衣山昙翼禅师行业。慨然景慕。乃发心终身诵
法华经。自是还乡。不涉人事。一意宣持。至至和改元
季冬念七日。澡浴更衣。称佛号而终。师平日。其诸大
乘经咒。佛菩萨名。或览口诵。或剌血书。或逐字礼。并
见乎别录。兹不具叙。当时文士访其塔者。率多留咏。
今略誊三章。则师之功行可见万一矣。永嘉周侃诗
曰。飞霜飞露。寒空寒夜。夜夜半冰。栏干紫皇。天众合
指。掌听诵字。字到日上。天台长吉曰。金猊香喷空闲
堂。经声松韵和清商。西风月落寒夜长。白芙蓉满心
洪州达禅师¶ 第 49b 页 X78-0049.png
地香。又有不记姓名人曰。应向鹫峰亲得记。醍醐香
味满心田。人间劫石终须坏。难坏吾师舌上莲(芝园集)

** 南屏清辩法师

法师蕴齐。生于钱唐周氏。为僧专习台教。深入法华
堂奥。名称普闻。七坐道场。其从如云。主南屏日。枢使
蒋颖叔赠诗曰。道人重演莲华教。佛陇家风好谛听。
师尝曰。吾观法华一乘。先贤多事赞述。而未闻以偈
敷扬者。昔善慧大士颂金刚殊不恶。余早岁涉六籍
百氏之学。喜为言句。今虽老惫。于此下语亦无愧也。
因揭二十八品。各赋一颂。序品曰。一多深妙昔年稀。
云影飞华景像奇。弥勒文殊两饶舌。始知躬禀旧威
仪。方便品曰。重关无键叹难入。妙手敲开处处通。密
叶残枝顿零落。卓然高格战清风。此颂旧有印本流
行。聊记一二。庶与同道者仰止焉。

** 湖州颖法师

大观中。吴兴有法师元颖。传宗佛陇。义学宏深。余尝
见师教典目录著述甚多。内有所谓法华续灵瑞集。
世未之见。后遍求。果得之。其文两卷。以所录一百馀
人选为十科。一普贤證明。二妙因成就。三鬼神恭敬。
四禽兽钦伏。五所愿成就。六化佛来迎。七往生净土。
八果报生天。九舌根不坏。十香光表瑞。良由佛乘是
一。感召随机。瑞相兹多。非师括综。世莫能知。师最后
结唱曰。若以实相为法华。则诸经诸行莫非法华。若
以稀有为灵瑞。则此身佗身莫非灵瑞。今特为是。集
洪州达禅师¶ 第 49c 页 X78-0049.png
诸异迹。愿与见闻。如佛子所应得者皆亦得之。

** 杭州雅阇梨

阇梨从雅。钱唐人。𨽻业净住院。依天竺海月都师。得
台衡三观之传。然无经世意。乃曰。慕虚名争如修实
行。言清行浊贤圣所呵。遂卜居南山天王院。专以读
诵为业。平生阅法华经五藏。金刚四藏。弥陀十藏。礼
释迦三十万拜。礼真身塔十遍。每一字三拜。礼法华
经三遍。礼弥陀佛一百万拜。诵此佛号五千万声。时
宪使杨杰嘉其精修。以所撰安乐国赞三十章赠之。
师欲以此化导无穷。遂图三辈九品真容。列以赞文。
刊石净住院。一生坐不背西。其精诚类如此。后无疾
坐逝。感异香满室。天乐盈空。人皆谓西圣来迎之兆
(宝珠集)

** 杭州渥法师

释惟渥。钱唐金氏子。稚岁离俗。克勤妙经。考试中策。
即预法流。立志深静。杜门谢事。声诵此经足五千遍。
自康定二年起首阅藏。每卷终诵心经五卷。一藏告
满。五藏心经亦圆。如是者三过大藏。看华严经二百
部。光明经五千部。心经一百藏。金刚.小弥陀.大悲咒
各二十藏。楞严.圆觉.维摩各三千部。千佛名经二千
部。弥陀尊号一千万声。所有善因一意庄严净土。崇
宁元年秋偶疾。捏印坐亡。寿八十九。火浴口齿数珠
不灰。灵芝大智律师仰师之德。题曰。余历观三代高
僧唯习禅诵经。临终异相岂非冥神空寂寓目圣境
洪州达禅师¶ 第 50a 页 X78-0050.png
之所资也。出离要门。莫先于此。古德有言。为僧不应
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寄言来学。得不思齐乎(宝珠
集)。

** 馀姚异阇梨

阇梨覃异。生姚江杜氏。脱素于龙泉寺。皇祐中普恩
得度。习台教于两浙。所业既遂。即还旧居。或以住持
强之。皆确然不就。晚年掩关绝事。专修净业。诵法华
经满五千部。普贤观.弥陀经一万卷。佛号不计数。崇
宁改元。忽染疾。召徒属焚香告曰。吾生净土时巳到
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相见。言
讫手结佛印泊然坐殒。荼毗舌根数珠不圬。人所敬
叹云(芝园集)

** 钱唐聪上人

僧思聪。钱唐人。年十五。父母欲为纳室。师深厌家狱。
即逃入天竺灵隐山。就法安寺出家。立志勤苦。每日
出城化僧供。夜而不寝。专诵莲经。至二十岁。抱经投
试。即预选僧。自此日持二部。馀则又称佛号。或谓之
曰。诵经足矣。何必更称佛乎。师曰。命终欲生其国。安
得不系念在心。一日感气疾。乃曰。某夜来巳见佛菩
萨众。并云同来接引。更两日吾其行矣。弟子祖安曰。
恐是魔境。不可擅随。师曰。吾命终时。若于𦚾中生莲
华。则往净土之验矣。过两日。天始拂明。命安声磬。曰。
佛及菩萨巳满虚空。众共称佛。奄然而终。探其身皆
冷。唯𦚾前如掌许温润。有若莲华敷荣之状。果符所
洪州达禅师¶ 第 50b 页 X78-0050.png
说矣(宝珠集)

** 秀州照法师

法师灵照。东阳人也。生而杰异。志愿为僧。自入空门
未尝偃卧。昼夜礼诵。未逾一月通法华.光明二经。年
过弱冠。中试经第。进具以来负笈教庠。尽得台宗三
观之道。累尸名刹。晚止华亭超果。元丰间结二万馀
人为社。仰东林之风。慕西方之训。尝梦弥陀三圣。师
跪而间曰。某一生诵经。期生净土。为果愿否。观音指
曰。净土不远。有愿则生。勿复疑之。又于静夜诵经。梦
睹普贤。因即发心造菩萨像。誓诵莲经一万部。以严
净报。馀之所诵不计其数。忽卧疾。谓众曰。吾病中见
有异相。净土之期决矣。遂累足而殂。阇维。舌根不烂。
柔润如生。舍利迸流。赤白相间。得不谓之精进力所
持乎(芝园集)

** 乌镇湛法师

师姓焦氏。名惟湛。世永嘉人。母夜梦吞宝塔因而妊
身。幼年离俗。专课法华。考试得度。听习东灵钦公.慧
觉玉公.普慈深公。炉[牖-片+韦]严密。尽得其奥。建炎中说法
寿圣院。著光明.护国等记。凡作佛事必致应验。日诵
法华一部。佛号二万声。平日少睡。每至盛暑黄昏时。
于草莽际停扇端坐诵法华经。施蚊蚋食。弟子以师
年高。请罢苦行。师曰。蠢动之类安能自结法华胜缘。
使噆我血者种大乘种。愿世世解脱。后退居庵室。数
载精修净业。一日染疾。俨坐而化。荼毗烟所至处悉
洪州达禅师¶ 第 50c 页 X78-0050.png
有舍利。士庶请求。如愿皆得。端师子尝参学于师。有
偈哭之曰。山僧何事也悲情。为忆林间善友人。万部
莲经犹未满。十方缘熟巳分身。庭前老树飘黄叶。云
外蟾光素满轮。若问我师何处去。无边界内巳栖神
(宝珠集)

** 明州明智法师

师讳中立。鄞之陈氏子。母梦日轮贯怀而生。幼年杰
异。遂令出家。才九岁。师授莲经。一披巳入神矣。嘉祐
中试开封府得度。从本郡延庆广智之门。服勤受道
不曰所造之深乎。后请住是寺。始末十年。大开法席。
每岁择其徒修法华忏。一日禅观中忽睹大舟。众欲
乘之不可。师独往来其中。自是慧解泉发。讲法华玄.
句.止观各数十过。平居似不能言。而讲辩雄毅。听者
忘疲。所诵莲经一生万数。馀之行门未易具载。一时
抱疾。乃两闻异香。遂悉召其徒曰。宜各进修。再相见
于诸佛会中。言巳面西坐殒。待制晁说之作纪德碑。
实四明之文宝也。

** 明州无畏法师

师名法久。俗郑氏。姚江人也。七岁出家龙泉寺。政和
中中莲经第。祝发。阅寿五十。归寂于明之清修山。师
风仪翘秀慧利过人。与物亡喜愠。谈笑春生。初听习
于广严智涌之席。次遍参至苏台慧觉之门。孜孜游
刃。不惮寒暑。尽得台宗不传之妙。续包腰云水。见大
慧于双径。深蒙印可。无何本宗挽之出世。住清修院
洪州达禅师¶ 第 51a 页 X78-0051.png
凡七稔。辟黉堂。延海众。师徒雍肃。雅有古丛林风度。
山有师子岩。建无畏室。安住其中。常课十经。法华一
部计二万遍。幽深境界不曰无人到也。雪溪希颜师
尝以诗悼之曰。纱龛明灭篆烟残。七轴莲经在舌端。
槁本身支窗几冷。流泉声落齿牙寒。险夷一节终无
变。伏腊三衣更独难。犹恨犀枝从此始。谈玄无复口
澜翻。时有吏部何圭以师道望。结为方外友。尝以亲
老忌辰。命师升座诵莲经。事有感恪。为作一乘庵记。
纪师之德云。

** 杭州照阇梨

思照。钱唐人。为僧巳后。遍历教庠。研究宗乘。解既有
闻。便即立行。每夕四更。即起熏炼净业。称诵佛名。懈
怠比丘闻师之声。不遑安寝。昔法藏比丘发四十八
愿。师亦仰效。即秉炉白曰。古佛不夺今佛之愿。今佛
岂违先佛之愿乎。其自信也如此。尝剌血书法华一
部。每一字一礼。至于十遍。如是乃至华严.楞严等经。
共礼二百七十馀卷。读法华经一千部。观经五藏。弥
陀十藏。又化道俗结系念净业会仅三十年。一日感
疾。夜梦丈六金躯。自此每日轮请七僧助成十念。至
满七日。踊身合掌。同众厉声称佛。良久。屈指作印。奄
然坐逝。阇维。齿及数珠不坏。众所具瞻。固非倿妄(宝珠
集)。

** 衡州南上人

绍兴初。衡州有僧祖南。居止本郡法轮寺。自剃度来。
洪州达禅师¶ 第 51b 页 X78-0051.png
唯专苦行。剌指血写法华经十馀部。金刚经一百卷。
弥陀经五万卷。如是书写。历二十七载。始终如一。常
念弥陀。期生净土。晚年血尽形枯。无病犹能行坐。一
日谒方文。相见并无语。忽端然瞑目坐逝。详其意。盖
欲堂头證明后事也。火化次。眉间涌出五色舍利。颗
数无算。道俗请求。如愿皆得。大哉。佛子克苦。乃摩今
古。罕有其俦。坐脱之际。宁不为西方之归乎(宝珠集)

** 明州誴大师

在城广福院。僧可誴。俗杨氏。鄞人也。七岁出家。诵通
法华。二十二策经落发。师风骨清耸。志趣不群。接威
仪。谨言语。课诵佛书。日有常度。馀闲则披阅外典。善
诗章。工草圣。晚景一日去之。恪修净业。一览大藏经。
九载熏修法华忏。行住坐卧常在其中。不见世间过
患。一日寝疾。召弟子曰。吾大事将至。汝当精进行道。
毋忽吾言。吾平生进修未尝犯戒。若实得道。死必有
异。过数日。俄而床足上上产芝草一本。其色白。其纹
如莲华。师见而言曰。吾居现此。去时至矣。即书偈曰。
无经可诵。无佛可念。今日临行。大家證验。投笔跏趺
而逝。郡人接足睹之。虽大守待制秦公亦倾心愿见。
乃凿土盛华以上。且见土乾而华茂根干异状。嘉叹
良久。赠香以归之。昔贤有赞之曰。经看一大藏教。忏
摩九载熏修。巳證法华三昧。白莲平地生秋。实绍兴
十六年也。院有记状。其华犹存。今并传摹之。
洪州达禅师¶ 第 51c 页 X78-0051.png







** 明州实禅师

四明石门饶益禅院住持传法僧彦实。幼年出俗。诵
法华经。弱冠试中。承恩披度。自是六十年不忘心口。
昨居绍兴天衣寺首座寮。乾道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忽于经案下地簟缝中生异华一朵。其色青白。二叶
纤脉。全似莲华。日增盛。高一尺许。洎除去之。复于六
月十四日又出一枝。亦二叶。长四寸。灵瑞异常。世盛
传美。郡有武康丞曾迅。好事重道。述其本缘。锓木印
施。仅三千本。今复登载之。庶托不朽云。






** 明州澄照法师

法师世裔慈溪。姓陈氏。名觉先。澄照赐号也。生而敏
锐。脱素乎精进院。师授莲经。一读成诵。披缁巳后。首
入延庆明智之室。复升天竺慧觉之门。窃问近思。一
家教观莫不洞晓。众请住宝林院。法华三大部联环
讲贯。授道无虚日。靖康春大旱。师对龙天讲经。即为
洪州达禅师¶ 第 52a 页 X78-0052.png
三日之霖。百里欢呼。道俗感其神异。为树光明幢。永
奉标识。次迁延庆法席。恢扬祖教。户外履满。绍兴八
年退归宝林。作终焉计。师化导外。唯以法华为心要。
日课未尝辍。通诵一万部。方丈向深处筑室。号妙莲
堂。安住其中。唯此一事实也。志在西归。弥陀经持四
十七藏。三心净业。可谓专注。后感微恙。为众说法。安
然而化。廉布作纪德碑云。师主延庆日。月堂师始至
参学。师识其瑚琏之器。即语之曰。汝必住此山。后果
符其言也。月堂将终。乃告门人曰。澄照老塔在宝林
草莽中。常有人于深静夜闻诵法华经声。此事尤奇。
况师住此山。传持甚力。吾没后当就祖陇别筑一塔
以迁之归。洎往启迎。乃见师灵骨栓索一萎。色如青
铜焉。

** 明州月堂法师

师讳惠询。道号月堂。俗陈氏。其先永嘉人。乃祖寓居
明之朐山。母尝梦一僧到家缘化。继而有妊。及在童
龆。举止杰异。因舍从释。𨽻业祖印院。师授法华。登案
数遍即背读。人偕骇异。披缁巳。归省亲。祖母谕之曰。
汝既出家。当如吾温州忠佛子之为僧。无事勿得恋
父母之室。师承此告。挺志于学。初止延庆澄照法席。
师一见而器之。时草庵居第一座。乃北面咨承。博尽
其要。复欲傍求异闻。遍参两浙。旋归。值圆辩师镇南
湖。豗张宗旨。师智解崭然。当锋领悟。绍兴末中选住
持。凡四迁而至延庆。巍巍法座。万指森围。人以恣辩
洪州达禅师¶ 第 52b 页 X78-0052.png
宣扬同富楼那。岂不然乎。师虽被缘接物。而内行愈
勤。莲经七轴日课为常。纵祁寒隆暑寝病亦复不懈。
十载于兹。言行俱满。一日属疾。气色将行。弟子请说
法。师曰。法岂有说耶。即索笔书偈告众。骤称佛号。垂
乎两结弥陀印。跏趺而终。遗言依五天佛制火浴。法
骨分为二。一祔朐山亲垄。一塔南城祖原。议者以诸
祖皆窆全身。遂薙顶发以表师志。将一岁犹未往。偶
学者至。启发瞻礼。忽睹舍利盈掬。光彩陆离。纪此则
有提举陆公(沅)制为之赞。兹括其要云尔。

** 明州和法华

宋奉化广济。有僧曰法和。生于江氏。幼岁离俗。毓性
平易。布衲被身。凛有古之风度。常诵妙经。旦暮不息。
由此人以法华呼之。院有讲僧可依。一日抠衣请问
药王焚身事。师不悉其用心。即为说是真法供之旨。
和闻其言。喜跃而去。时当上元二十四日夜。方中院
东北隅。巨火连天。一众奔救。忽睹师合掌跏趺于火
中。口嗫嗫犹诵经。其前设香灯供莲经。又安辞世颂
发愿文。颂曰。急水装舟。到岸不流。残雪巳随红焰尽。
清身足步圣前游。愿文其略曰。法和愿焚此幻躯。成
无价香。先奉十方三宝妙法上乘。次供天龙八头。先
冀 二圣回鸾重兴社稷。然后愿我再出世来。常演
大乘。广度群品等。其火爂高。间有五色光耿耿于空。
是夜绝风翳。俄闻凛裂鼓震之声。又有异香芬馥。既
而翌日本师敛骨于房外。有四信女趍礼化所适。见
洪州达禅师¶ 第 52c 页 X78-0052.png
馀灰涌动。试拂寻之。偶得舍利二十馀粒。众复拥观。
其骨珠颗累累然。自此声驰。请者愈多。应现愈繁。骨
与灰竟而撤尽。有人得一齿。藏于箧。富室愿乐之。授
三十千。其为人笃敬也类如此。院门首营停塔以奉
标识。无何四众瞻礼络绎而来。有若蜂屯蚁慕者焉。
时玉几峰礼真身者有妨。即以兴妖讼其事。太守少
保郭公莅政严毅。追主僧囚之。过数日呈案次。忽一
蝇子飞住笔端。其声哀泣。驱去又来。帅知遗身者感
通。掷笔以释之。即绍兴四年甲寅岁也。院无碑志。宗
晓访。寺之耆宿尚存亲见闻者。因得叙。摭庶补佗日
僧史之求云。

** 明州佐法华

僧云佐。出家鄞之海慧院。素持法华经。策试得度。自
是参学台宗。虽往返江山多历年所。而不废所业。晚
归延庆。四十馀年隈廊静室清诵琅然。日以四部为
率。年八十馀。偶老病。不至困瘠。即索汤沐浴更衣整
肃。召同袍讽四安乐行。少选之间。端然坐逝。洎从火
化。烟焰上作金色。或五色芬芳。至收馀骨。得黑色坚
固。其相内空外圆。状似槵子数珠。人颇异之。

** 明州岳林寺莲经

明之奉化岳林宗福寺。敕赐崇宁阁。乃奉安布袋师
真像处。绍兴三十一年遗漏并而荡尽。于瓦砾中得
妙法华经一部。不损一毫。真法门灵端矣。时月堂法
师慧询有诗赞之曰。玉轴金文起梵宫。信知妙偈亦
洪州达禅师¶ 第 53a 页 X78-0053.png
难同。几层楼阁随烟墨。一部莲经出火红。香捧瑞光
分宝鉴。月含真色射寒空。可怜法末人骄慢。重显摩
腾筑范功。一云。昔泉州净因禅院有宝阁遗火。煨烬
之馀。独法华经一部俨然如旧。四众莫不仰叹佛法
神功。曾朝奉遂作此诗。然二处人物悬远。访问无由。
今兹两存。俟知端的者刊正之。

** 明州鉴宗师诗

绍兴末。明州慈溪东寺韵监寺房。有山童洪志。一七
岁出家。师鞭策有度。诵彻莲经。每至静夜绕普贤殿
诵之。音声清雅。听者奇之。寺有雪庵宗师鉴公赠以
诗曰。楚楚山童情自闲。未知身世两相干。时将碧篆
摇窗下。每把青莲味舌端。湖月飞来云屋冷。松风吹
落藓床寒。此时流水声悽婉。侧耳天仙怕夜阑。

** 明州全法华

元祐中。明州慈福院有全法华者。诵经三十年。以部
计之一万五千矣。平居萧然一室。隐几而坐。念珠在
手。诚诵在心。门外纷纷。彼且不动。昼于是。夜于是。无
一毫惰意。师有弟子梵容。参学至上京。时左街僧录
净照禅师道臻。住十方净因礼寺。闻师之德。赋诗以
寄之。朝贤一见。光贺盈轴。左朝散郎大理寺簿徐耘
撰序。刻石于院。今纪六首。聊传师德。僧录曰。几回七
轴断韦编。持诵由心久愈坚。闻说高年倍精进。舌根
应似一红莲。左朝议太夫尚书屯田郎中李之纯曰。
去里为僧脱户编。精持妙法久弥坚。身心清净将何
洪州达禅师¶ 第 53b 页 X78-0053.png
并。大华峰巅玉井莲。左朝奉太夫尚书户部郎中林
邵曰。隐几萧然诵宝编。真如不动此心坚。清晨数卷
聊遮眼。好对匡庐社里莲。左朝散太夫尚书刑部郎
中莫君陈曰。大事因缘诵七编。一炉香火老弥坚。师
应悟入身清净。愿效当年赞碧莲。左朝奉郎行秘书
省著作黄庭坚曰。摄意持经尽劫灰。人间处处妙莲
开。佗年诵满三千部。却觅曹溪一句来(石刻载二十首)

** 明州亲法华

僧智亲。俗薛氏。鄞县万龄人。丱岁出家栖心寺。从师
授莲经。誓以背读。绍兴初国朝开场策试。中选为僧。
自尔遍学教律。开发本心。巳而归隐旧所。杜门一室。
绝去名利。日持一部为率。时城东集众诵习此经。愿
请师为教授。师不获巳。力为主之。其号昙华社。至今
犹存焉。晚年加功进行。日宣两部。或至于三。师十科
供职。无沗讲持。时多禅讲。遂播为声。诗积三十家。亦
一时盛事。弟子法侔犹藏真墨。今撮其要。庶几传远。
沧洲禅师慧普首唱曰。舌上青莲喷异香。功成万部
可揄扬。未尝安寝长精进。个是僧中真栋梁。萝月禅
师曰。经帘终日对炉香。流水清声自抑扬。有道只应
生间世。高僧不独在齐梁。慧耘师曰。密室莲芳远透
香。三周大事广敷扬。茆茨下有擎天柱。大厦高堂空
栋梁。智心师曰。竺坟供课饱闻香。舌卷潮音遍举扬。
鹊鼎有怀熏净凡。燕泥无复涴雕梁。

** 明州纯法华
洪州达禅师¶ 第 53c 页 X78-0053.png

鄞水慧灯院僧道纯。俗王氏。政和中入道。至于建炎
兵寇入境。戕害良民不可胜数。师见而深怀恻隐。唯
念佛法可以升济。因发大心专课法华。仅二十载满
一万四千部。尔前诵习不在其限。年登七十。营斋庆
忏。次得阮山珣禅师制疏。其略曰。爰自国婴烽火之
变。人遭涂炭之忧。是以感发丹衷。增修白业。受持一
乘之秘诰。克勤精进之馀风。篆烟不断于明窗。贝叶
长敷于净几。春秋过眼。几番之叶落华红。事物虚怀。
万境之水流云散。睹龙女成佛则了知非相。慕药王
鍊臂则誓欲亡躯。三沐三熏。消白日于七千二百。一
舒一卷。翻黄卷于九万八千。获无难缘。惟深庆幸。师
寿八十七。绍兴二十七年十月望日沐浴盥掌更换
净服。告众坐驰。荼毗次。竞收设利。罔知厥数。佛化增
光不在斯人欤。

** 明州戒讲师

鄞川管江法庆院。有僧法戒。俗杜氏。正因出家。行业
真实。平生茹素。不顾形骸。尝于院造大佛殿。建多宝
塔。浚筑巨塘灌溉南亩。众受其赐非一日。绍兴二十
年法堂弊漏。发心翻盖。即偏走人。间剌血书莲经一
部。积施利以成之。翻盖次。乃以是经㭊为三分。裹以
三重夹襆。外缠油单。奉安三道火珠内。意以镇院宇
永为不朽耳。后过二十年。栋脊又损。戒复重修其火
珠并而取下。及观其经。绝不见片幅。道俗深嗟其异。
识者以谓师之诚意感天龙迎去崇奉矣。其僧后传
洪州达禅师¶ 第 54a 页 X78-0054.png
台教。住持此山。宗晓尝亲访之。因得其详。

* 高尼(凡一十三人)

** 洛阳馨法师

东晋时有尼竺道馨。生于泰山羊氏。立性专谨。与物
无忤。在沙弥时为众所使。甘苦无倦。年二十诵法华.
维摩二经。研求理味。老而益勤。比丘尼诵经自馨始
也。住洛阳东寺。秉节戒行。为人所宗。时有一女名杨
令辩。专行黄老服气之术。人亦敬事。而嫉馨为人。密
以毒药纳其食。馨中之。弟子问病所得。乃曰。成不道
也。皆酬夙缘耳。遂卒(大藏高尼传群字函)

** 司州贤法师

尼讳智贤。俗赵氏。常山人。戒行修谨。旷然不杂。时司
州太守杜霸信服黄老。嫉忌释宗。符下简汰。制格高
峻。非凡所能。以格试贤。贤则有馀。逼贤独住。贤识其
意。誓不外犯。及符坚立。特敬之重。为造织绣袈裟。后
住西寺。洪显大法。诵正法华经昼夜一遍。其所住处
常为众鸟依栖。经行随逐(高尼传)

** 江陵寿法师

宋元嘉中有尼道寿。不详何许人。清和恬寂。以孝恭
称。幼受五戒。未尝毁破。因丁父忧。遂成瘦疾。年深不
差。乃尝愿曰。吾若疾愈即往出家。病果愈。因从剃落。
晚住江陵祇洹寺。勤苦绝伦。诵法华经满三千遍。每
见光瑞。不以为称。一夜忽见空中宝盖垂覆顶上。时
以为持诵之验(高尼传)
洪州达禅师¶ 第 54b 页 X78-0054.png

** 江陵玉法师

尼慧玉。长安人。勤行戒善。道德通备。教化游行不避
寒暑。住江陵牧牛寺。诵法华.楞严等经。旬日通利。世
以为奇。宋元嘉中为苦行。斋誓曰。吾若诚心有感。舍
身之后必见佛土。七日之中愿见佛光。至于五夜。寺
东树林忽现光相。形色赫然。众见欢喜。即于发光之
地起立禅堂以安清众(高尼传)

** 山阴宣法师

法宣尼。剡川王氏女。幼抗志离俗。七岁即蔬食。十八
诵通妙法。兼能解其指归。坐卧之时辄见帐盖覆上。
骤有媒娉。誓而却之。年至二十。父母𢹂就齐明寺从
释。即于是日帐盖不现。自尔博览经论。探颐奥理。晚
迁山阴昭明寺。经律迭讲。声高禹穴。所得嚫施。造像
写经。梁衡王元简到郡请为母师(高尼传)

** 高邮华手尼

尼高邮县人。志节霜净。言行冰清。诵妙莲华不舍昼
夜。初诵一卷。忽于右手爪上生一华。状如绫系。次第
诵至第五。五指爪上皆生一华。诵彻六七。掌上并生
二华。大过爪上。由是声传帝阙。陈武皇敕入看之。从
此郡人竞呼为华手尼(灵瑞集)

** 河东尼信师

唐武德中有尼法信。通持法华经。谨愿始终。仍欲精
写一部。遂访书人。倍酬其直。别置堂户令书之。每一
起一浴。更著净衣。仍于案上凿壁通外。如一竹筒。书
洪州达禅师¶ 第 54c 页 X78-0054.png
生凡出息。轻含竹筒吐息于外。写经七卷。八年乃终。
设斋庆忏。立净道场。香华崇奉。至贞观十三年。有龙
门寺僧法端常讲是经。以此尼经本精至。遣人往请。
尼固辞不巳。而自送去。及法端开读。唯见黄纸。了无
一字。端惭惧。即还之。尼知有所犯。即以香汤灌涤其
函。顶戴绕佛行道凡七昼夜。及开视之。还复如故(法苑
珠林)。

** 东京法忍二师

晋陵黄氏。生二女。姊五岁。妹三岁。适有人于庭诵莲
经。姊妹听之乃曰。吾解此矣。从此遂能谈实相之义。
后俱于京师安国寺为尼。长名持法。次曰慧忍。二人
同志修法华三昧。忽有一尼自号空姑。词貌甚异。与
共止宿。每至中夜身光赫然。如是三年而去。或者问
之。二尼皆笑而不答。识者案经即普贤也。由是名动
京师。虽一行禅师亦复钦敬。梁肃为作行状云。

** 荆州姊妹二尼

贞观初。荆州有姊妹二尼。同诵法华。深厌形器。俱欲
舍身求无上道。从此渐断粒食。服诸香油。预告道俗
尅日焚然。即于城大街置二高座。以蜡布缠身。唯出
面目。诵法华至药王品。姊先以火炷妹顶。妹即以火
炷姊顶。清夜两炬炳曜同辉。火沿至眼。经声尚明。至
于明旦。合座同烧。骨肉并销。二舌俱在。众为起塔以
旌万世。见续高僧传遗身科。

** 润州润法师
洪州达禅师¶ 第 55a 页 X78-0055.png

尼法润。住丹阳三昧王寺。自少入道。精修禅慧。通诵
莲经。日夕不替。至七十四而化。遗言令露尸施生。命
弟子遵承。虫兽啖尽。唯心舌俱存。舌犹赤色。心稍黑
焉。众即起塔缄奉(灵瑞集)

** 京师尼通师

宋元嘉中京简静寺有尼智通。年貌姝美。信道不笃。
罢嫁为梁群甫妻。后生一子年七岁。家贫无衣。为尼
时有法华等数卷经。皆素绢书之。即浣捣为衣。儿著
之病作。恍惚惊悸。变体剥烂。状若火疮。生白虫。日去
升馀。燥痛烦毒。昼夜号叫。忽闻空中告云。坏经为衣。
得此剧报。旬馀而死(法苑珠林)

* 信男(凡三十二人)

** 庐山刘遗民

刘程之。德号遗民。汉楚元王之裔。坟典百家。尤好佛
理。义照公候。辟命皆逊免之。庐山远公结十八贤莲
社。推公为上客。自是卜居西林。十二年中修念佛三
昧。一日萦疾注念次。见佛白毫光。又见弥陀身紫金
山。毫光散彩。程之请佛摩顶。覆我以衣。佛即为摩顶。
引衣覆之。又见身入七宝池。饮八功德水。饮巳甘美
异香发于毛孔。因告众曰。此相现时。吾净土缘至矣。
即对尊像焚香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西方净土。
先持此香奉上释迦。次供弥陀。愿必折摄。三奉持妙
法华经。所以得生。功由此经。言巳向西合掌而逝。刘
得如此。全是法华经力。因请众僧共转此经数百遍
洪州达禅师¶ 第 55b 页 X78-0055.png
以助其行云(远法师庐山集)

** 并州诵经灵舌

北齐武成皇帝朝并州东罕山侧。有人掘地。见一处
黄白相间。忽得一物。状如两唇。中有一舌鲜红赤色。
州县异之。以事申奏。上问臣僚。皆无答者。即诏沙门
大统法上。上奏曰。此是持法华经者六根不坏报也。
其诵千部。徵验如此。帝遂敕中书高珍曰。乡是信向
之人。自往看之必有灵异。珍承命而往。乃集诸持法
华经僧。执炉旋绕。宣诵此经而告之曰。菩萨涅槃巳
经像法流行。欲无谬者。请现灵瑞。言巳声诵。此之唇
舌一时鼓动。有如读诵之相。四众睹见莫不毛竖。珍
回奏。诏以石函缄之。立塔旌表(梁高僧传)

** 长史张畅

晋有张畅为谯王长史。王与畅因事系庭尉。畅夙有
正信。便即发心诵法华普门品一千遍。以求脱免。念
言之至。枷锁寻即断坏。二人俱得出。晋谢敷观音传
纪此。天台别行义疏引。

** 贞节处士庾诜

梁庾诜。字彦宝。新野人。幼听警。笃学经史。赋性夷简。
特爱林泉。蔬食弊衣。不事产业。少与武帝相善。及起
兵。署为平西府记室。又诏为黄门侍郎。并称疾不起。
晚年专志释教。宅内立道场。六时礼忏。诵法华经。每
日一遍。忽于后夜。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
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后寝病惊觉曰。愿公复来。
洪州达禅师¶ 第 55c 页 X78-0055.png
不可久住。颜色不变。遽然而化。举室咸闻空中唱。上
行先生巳生弥陀净域。诏谥贞节处士。以显高烈(南史)

** 魏州剌史崔彦武

隋开皇中魏州剌史博陵崔彦武。受职行部。至一邑。
忽谓从者曰。吾昔在此邑中为人妇。今知旧住处。因
乘马循巷屈曲至一家。命扣门。主人老翁开门相迎
请入。武升堂而坐。老翁曰。官人何事至此。武即言。吾
前身是汝之妻。老翁曰凭何为验。武曰。吾昔所诵法
华经并金钗五只。藏东壁上。去地六七尺。其隆高处
是也。其经第七卷后一纸火烧。失去文字。吾今诵此
经。其后恒忘失也。因令人穿壁高处。果然得经。火损
后纸。并获金钗。一如其言。主人泣曰。亡妻在日。常诵
此经。金钗亦其所有。彦武又曰。庭前槐树。吾昔产时
解头发置树空中。试令人探之。果得其发。主人见巳
悲喜交集。彦武即留衣物赐之而去(灵瑞集)

** 并州书生

并州城西有一书生。未及而立之年。诵持莲经。得佛
法意。誓愿焚身供养大乘。乃集数百乾蒿叠成一楼。
问其故。秘而不言。忽于中夜把火自烧。迨人往救。巳
噬脐矣(灵瑞集)

** 江陵岑文本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怀正信。常诵法华普门品。
偶沿干乘船过吴松江。中流风作。人船俱没。文本浮
在水面。闻人语曰。但念佛诵经必不死也。如是者三。
洪州达禅师¶ 第 56a 页 X78-0056.png
自此随波达于北岸。后于江陵设斋。云徒并集。有一
僧独后去。谓文本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遇害。当逢太
平致富贵也。言巳而去。文本忽一时食碗中得舍利
二颗。获太平富贵。皆如僧言(灵瑞集)

** 临沂王梵行

开皇年。临沂有王梵行。少瞽两目。其母慈念。口授法
华经。诵计一万七千部。其后目虽瞽。其日夕往返。织
簟缝衣等事皆无碍。人疑其别有所得。问之终不肯
说。布衣蔬食。终身不娶。年七十一而终。遗言令送尸
林野。任禽兽啖食。肉尽骨存。舌则不坏。色如莲华。有
弟慧义以㙛函盛之。香灯崇奉(灵瑞集)

** 临沂王淹

王淹。琅琊临沂人。祖父皆显宦。淹官至黄门侍郎。生
而鲁钝。专乐大乘。法华一部终始诵通。后病亡。有弟
固。即新安太守。亦诵莲经。忽梦兄曰。吾生西方在铁
叶莲华胎内。五百年华开始得见佛。以苦志诵经。故
得西方之生。以鲁钝故。尚受胎报。告汝等知。当思来
报。勤心经典。勿懈怠也。言巳而别(灵瑞集)

** 吴郡陆淳

陆淳。吴郡人。虽居俗舍。心常慕道。法华一部。日夕诵
持。后忽病。一向仰卧。开眼看屋。了不暂眴。有知识僧
来问疾。君何仰卧视屋耶。答曰。佛记陆淳当生夜摩
天。今见彼天宫殿城阙及诸天众。以故我今顾盻不
倦。过四日遂终。大业年也(灵瑞集)
洪州达禅师¶ 第 56b 页 X78-0056.png

** 杨州严法华

大隋时有严恭。丹阳人。举家信向。常诵法华经。一时
诵至宝塔品。辍经叹曰。宝塔之内有二如来。分身诸
佛。其数不少。我今何为不能感见。慨叹良久。至夜忽
梦一胡僧。自称法脱。语曰。若诵此经。欲见诸佛。当解
说书写流通供养。斯愿可谐。恭因发心造经一百部。
未及成办。忽得重病。乃更发愿增造千部。病既愈。即
于杨都住宅起造经堂。若纸若笔必以净心。不行欺
诈。随得便营。书生常十数人。如法供给。恭亲捡挍。劳
不告倦。尝有人从贷经钱一万。恭不获巳与之。其人
得钱。船过中流。忽尔沉覆。钱失人活。恭是日入库见
元钱俱湿。颇怪之。后见贷人。方知没溺。一日忽有异
僧年八十许。自云。从龟兹国来。今往罗浮山去。闻君
造经。愿请一部。恭授与经。僧赠金一瓶。重四十两。愿
助造经。言巳而退。恭再寻访。莫知所止。又有候志。从
鄱阳来。至宫亭遇风。船伴沉溺。唯志独存。有人引入
庙。见神人案剑而坐。问志。还识蒋山造法华经严恭
否。我欲寄钱一万入其功德。语巳便隐。志次日至当
涂。忽见一人自言姓许来觅候志。乃留钱一万。逼令
受之而去。志思惟。方知是神钱。才到江宁。以钱付恭。
恭志更弥坚。造至三千部。又有渔人夜见江中火焰
焰浮来。以船迎之。乃是经一函。即严恭所造。后发愿
云。无一字而不经眼。无一字而不用心。然严恭造经
之多。至于子孙犹传其业。世号恭法华也。隋季盗贼
洪州达禅师¶ 第 56c 页 X78-0056.png
纵横。闻其积善。皆相约不入其里。里人赖之(见灵瑞集并南
山三宝感应录)。

** 京师史呵誓

唐京城西南礼谷乡史村史呵誓。少怀善道。秉节清
高。常诵法华四安乐行品。时刻不辍。悲忍在怀。誓不
乘马。以经云哀悯一切故也。虚约为心。名沾令史。往
还京省。心悬持诵。恐逢相识。行必支经。至临终日。感
异香充室。亲里同闻。埋殡十年。妻亡合葬。乘便启看。
乃见舌相鲜红。因以别迁显所(珠林)

** 冯翊李山龙

左监门校尉李山龙。冯翊人。唐武德中暴亡。揖其心
犹温。家人不忍葬。至七日乃稣。说云。初被一使追至
阎王殿前。见囚徒数千。王问龙曰。汝作何福业。答曰。
诵得法华经二卷。王称大善。王即命敷座。请诵之。龙
唱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且止。龙便下座。顾诸
囚徒皆乘空而去。王称诵经之功。使闻者皆得解脱。
王即遣龙再生。又敕使者引游诸狱。龙见一铁城高
大。上有屋覆。傍多小窗。男女皆飞入。不复得出。龙悲
惧。称南无佛。请使求出。又见镬汤涌沸等事。使者曰。
汝今得免。皆经之力。汝归当设我食。龙即许之。既稣。
乃见亲属经营殡具。即遣备食于水边祭之。忽见三
人谢曰。君不失信也。言巳而隐(大平广记)

** 隆州令狐元轨

贞观五年。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信重佛法。写法华.
洪州达禅师¶ 第 57a 页 X78-0057.png
金刚.涅槃等经。恐致讹误。遂凭土抗禅师捡校。写巳
即带往岐州庄所。一日佗行。其庄为外火延烧。一时
荡尽。元轨回嗟叹莫穷。因令人拨灰取金铜轴头。忽
见诸经宛然。潢色犹不改。伹金刚般若首题焦黑。自
言所因。乃初写时。有官人能书。其人行急。不暇洁净
直尔书之。由是被焚。其人现在。瑞经亦存。乃京师西
明寺主神察师目见说之(出南山三宝感通录)

** 河东董雄

董雄。河东人。唐贞观中为大理丞。正信奉佛。蔬食弥
年。后因事与同列李敬玄.王欣俱被囚絷。雄专念法
华普门品满三千遍。以求脱免。忽于一夜枷锁自落。
狱吏惊怛。又重锁封札而去。雄更讽诵至五鼓时。锁
仍脱落。敬玄素不信佛。及见雄此事。方知佛法之灵。
王欣亦念八菩萨尊号三万遍。与雄等俱得免罪(法苑
珠林)。

** 陇城袁志通

袁志通。陇城县人。幼年便持斋戒。诵法华.金刚二经。
年二十点入军。差征八蛮。去家万里。在路持诵不绝。
至南界。军败。多被损伤。恓惶不巳。忽有五人乘马在
前。最后一人谓通曰。汝修善果。诵念经文。余等善众
守护。不能为害。汝行七里许。有一塔。可入中隐。蛮即
还营矣。又见二僧谓通曰。檀越以读诵力。故适遣五
人卫护。汝当精进。恒有善神匡赞。言巳乘空而去。自
尔凡经三阵。不被寸铁。蛮平得归。贞观八年抱疾命
洪州达禅师¶ 第 57b 页 X78-0057.png
终。见使者追至阎王殿前。王问作何善行。通曰常持
法华.金刚二经。斋戒礼忏。王闻合掌称叹善哉。追勘
虚实将来所由。奏天曹捡报。王又索案自寻曰。此人
更有六年寿在。告取金床玉几至殿。安设毡褥。请通
上座。诵二经各满一卷而止。指令典藏使取功德案
至内曰。志通诵法华.金刚各一万遍。礼佛斋忏一一
在中。王曰。汝之德业甚深。应更观地狱。令知罪福不
差。使领西行五里。见一大城。楼橹却敌。铁网垂下。门
有狱卒。身形长大。手持铁叉。左右两立。铜狗在门口
吐洋铜流注罪人。十八地狱并在其中。通见战惧。复
诣王所。王曰。汝见地狱。应更勤修。是故我今乞汝长
年也。通稣。述之如上(灵瑞集)

** 秦州慕容文策

大业中。秦州有慕容文策。诵法华.金刚昼夜不息。一
日忽有二人持文帖一通示云。阎罗大王遣追。汝可
便行。策惊怕。随使至一大城。墙郭六重。门户黑闇。过
巳便见宫殿。阎王正坐。部卫威严。下有男女。诸国殊
形。一一唱名。至文策。王问行业。策答以能诵金刚法
华斋戒等事。王合掌。令所由勘典云。未合死。王判放
还。策西去不知途路。忽偶一沙弥云。可随吾后来。过
六重门。遇黑闇处。沙弥手执明炬遂得出而复生。策
由此精苦念诵(灵瑞集)

** 绛州癞人

唐绛州孤山陷泉寺有法辙禅师。山行见一癞人在
洪州达禅师¶ 第 57c 页 X78-0057.png
土穴中从师乞食。师悯之。引归寺中。仍凿土穴安之。
授与衣食。教令诵法华经。其人素不识字。加又凡鄙。
师句句授之。终不辞倦。诵之将半。忽梦一僧指教。自
后渐觉聪慧。及五六卷。身疮渐安。一部通利。四大全
稣。佛言。经是病之良药。斯言得矣(灵瑞集)

** 京师高文

龙朔年间。京师高表仁孙子高文。尝读法华经。一日
乘马出顺义门。忽见两骑追捉。问之。乃曰我是阎王
遣来追汝。文慞惶逃避皆不免。即被拽下马。挽却头
发。如同刀割。家人舆归。至晚稣云。阎王问我何故盗
僧果子。因何说三宝之过。遂依法伏罪。无敢措言。王
判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说过
之罪。合耕其舌。因令放释。遂稣。少选还绝。口如吞物。
通身疱赤。有苦楚相。又经一日醒云。某在地狱四日。
吞丸乃尽。苦毒不可复言。方欲拔舌耕之。拔而不出。
勘案所由。乃曰尝读法华经。舌不可出。遂放得活。今
见在化度寺圆满师处听法忏悔云(南山三宝感通录)

** 萧铿并婢素玉

龙朔三年。有司元少常伯崔义起夫妻。大不信佛。法
其妻之父萧铿。辛酒不入门。专诵法华.般若数千遍。
一日妻亡。为修三七。斋次。乃附婢使素玉曰。我生时
虽闻有地狱而不之信。今受苦不可言。兹由汝等为
我转经然灯遂得暂归。我过几日更来将素玉去冥
司矣。至期果然素玉暴死。乃见一大城官府。夫人入
洪州达禅师¶ 第 58a 页 X78-0058.png
别院。须臾火镬铁床总至。夫人受诸苦楚。忽见父萧
铿坐莲华台语素玉曰。我女生时不用我语。不信善
恶。常多瞋妒。今受此苦。汝归可语儿女作诸功德。使
之解脱。尔时又见一婆罗门僧从空中下。教素玉诵
法华.金刚.药师经一遍。并作梵声而诵。素王并解言
音。如是三日。素玉乃稣。具言上事。时有薛将军闻而
敬之。设斋迎素玉。令试其经。及升座诵之。一字无遗。
座中有梵僧合掌叹曰。一如西域。语音无异。合众惊
讶。薛遂申奏天子。天子叹曰。百僚亦有不信佛法者。
冥道若此。可不惧焉。朝贵并闻。咸生正信(咸通录)

** 抚州优婆塞

抚州有华藏寺。在县南七十步。于昔李唐朝号光度
寺。盖唐有优婆塞于此地专诵莲经。一日忽见老叟
言。是潭陂七郎君(潭陂七郎君庙在郡祀典)告曰。愿辍诵持少顷。
假道以过。且曰当为营建精舍。是夕雷电风雨大作。
晓霁遽见栋梁椽桷萃叠其上。尔后优婆塞归寂。以
全身塔于寺南。至本朝祥符年中。塔内忽生莲华七
朵。举郡异之。太守申奏。改赐今额(抚州图经)

** 冀州张秉

张秉知冀州。日有盗劫民财。又奸其女子。父母告诉。
公怒。命设架钉盗于门。三日即醢之。议者快焉。后数
岁。忽被摄至阴府。闻殿上珠箔下厉声曰。张秉争得
非法杀人命。引到狱面对之。即见一囚血肉淋漓。泣
曰。尔非法杀我。今无受生处。公方忆是冀州之贼。即
洪州达禅师¶ 第 58b 页 X78-0058.png
诟之曰。糜汝万躯未足雪彼父母之耻。尚敢诉乎。旁
有一吏曰。五刑自有常典。亦不得憾其诉矣。公视之。
乃从事河阳曰一幕典。公曰为之柰何。曰幸公算未
尽。但遣其受生即可。公窘怖叩吏所遣之术。吏曰遣
功之大无如妙法莲华经。公即许诵百部。添至千部
囚亦不舍。吏曰不必尔多。但贵长久。何似日持一部
终身不忘耶。秉依言诺之。囚忽释去。秉既再稣。即毕
世不忘持诵矣(乐善集)

** 无为军李遇

绍兴二十八年。无为军指使李遇迎新郡太守于城
西。既行十馀里。闻尚远。遂还家。忽见百许人从路傍
出。皆如三五岁儿。大呼而前。合围击之。李初不惧与
相欧。每奋拳必十数辈仆地。才仆即起。巳散复合。如
是数四。有跃而登肩取巾搊发者。李益窘走不可脱。
且击且前。俄一老叟布袍草屦。不知自何来。厉声咄
曰。此官人常持法华经。若损他岂不累我。叱令退。鬼
遂散。老人亦不见。李回及门。不能行。门卒扶以归。至
家惛不醒。诸子揭衣视之。但青痕遍体。即就其处招
魂。请僧诵莲经。涉半年馀。始能策杖而行。老人疑土
地神云(夷坚丁志)

** 台州左伸

左伸。台之临海人。谦恭端直。治家不以非义取毫芒
之利。年未及壮。即从东掖神照法师受菩萨戒。自是
坚持。凡临斋日中食外。汤剂亦不进。刻西方圣像。专
洪州达禅师¶ 第 58c 页 X78-0058.png
勤香火。诵法华经三千四百部。金刚般若二万遍。起
桥甃路。赈恤孤穷。绍圣三年卧疾。乃强起厉声称佛。
将启手足。命子僧净圆开法华大义。增受戒法。寻梦
三人颜色莹洁。立于江皋相召登船。瞥然西迈。梦觉
即请僧讽弥陀经经。未彻乃曰。吾巳见佛光。生净土
必矣。遂起沐浴更衣。告以勿泣。即称佛捏印怡然而
(宝珠集)

** 临安府范俨

范俨。仁和县人。常时蔬食。不涉世缘。其子不能治家。
俨不之顾。但云。我自是寄客耳。于是日读法华经。专
心不懈。复书写是经一部。大观中年七十馀。偶呼甥
徐侃曰。汝当为吾治后事。吾秪三两日在。侃续闻俨
在佛堂中高声呼普贤菩萨。应诺数番。多云固是两
字。侃问之。答曰我见普贤乘六牙白象。光明射我。纯
作金色。以谓我看法华经念弥陀佛得生净土。故来
相报。汝明日卯时当行。吾与彼佛同来接引。我从此
应诺也。至时俨即念佛菩萨。便睹众圣授手。自称俨
是何人。得佛菩萨接引。连言实是难当。遂就座合掌
瞑目而去(宝珠集)

** 嵩山晁待制

徽宗皇帝朝中书待制晁说之。字以道。文元公四世
孙也。文元以太子少傅归老清丰。心逸日休。归向佛
乘。著法藏碑。金道院集行于世。明理之妙。儒墨宗之。
待制家学有素。遍阅释典。因官至四明。参延庆明智
洪州达禅师¶ 第 59a 页 X78-0059.png
法师中立。得台教渊邃。宗晓尝读公嵩山集中有数
篇盛演天台一念三千境观等法。观其所造。非梁敬
之再出无以为并驾也。公之孙。名子健。有记曰。先祖
学天台智者之教。日诵法华经。道号天台教僧。又曰
老法华。睹兹所谓。足知公受用圆妙佛乘蕴藉其不
浅矣。

** 明州陆郎中

陆沅道。号省庵居士。住明之横溪。文章左丞陆佃之
孙。官至刑部都官郎中。任福建提举。丁母忧而归。中
交代郑兴裔之言。闲退于家。客至必合爪而言曰。某
与郑无隙。此历劫中冤耳。果此心不忘。必彼此酬酢
无了时也。余谨当以善法而解之。遂一志持莲经。每
晨起即澡浴更衣。入净室中焚香加趺。目不佗瞬。首
唱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福不禳灾。世缘断
处从佗断。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后开卷而读。不缓不
急。声如贯珠。日一遍者三十年。年登八帙。增至三部。
赋诗见意。有清晨三度到灵山之句。即以纸界方窠
划满百部为一图。子积成巨轴。总其数则九千四百
八十五矣。计其卷则六万六千三百九十五矣。馀暇
又阅毗卢大藏。凡是台教.律部.少林心宗无不博究。
复诵弥陀佛号。一意西驰。绍熙五年寿八十五。四月
六日索汤净身冠服整容就寝而逝。洎殓入。忽闻莲
华馥郁之气。偕不知来处。迨挹之盖。喷之于口鼻中
也。是时女人多不闻香。岂五障之所蔽乎。弟华文阁
洪州达禅师¶ 第 59b 页 X78-0059.png
学士陆游。撰公墓志。具言其事。

** 明州杜信

鄞之翔凤乡。地名管江。有杜信。结倍复社。诵法华经。
乃辟屋两间为众集之所。后时偶一不肖术人蔚迟
者居之。因废其处为烹炮杀戮之地。乾道八年。秋霖
大作洪水泛涨。信边溪而住。虽五架高堂并而漂荡。
土石亦不存。其所诵之经随波而去十馀里。止南海
涂地上。过三四日水下。有管山姓金人得之。初启其
袱。则涴以泥水。次观其经。则表里清净无一点沾湿。
大哉。佛说读是经者。水不能漂。睹兹祥异。真为可孚。
叔世魔毁佛经者。众岂知有如是不可灭绝处乎。

** 明州吴振

慈溪县有奉公吴振。心务善道。尝以墨手写莲经一
部。读诵不辍。绍熙壬寅岁六月二十日遗漏。众人奔
救。什物流散。火后思其经。次日方得之于邻舍。无何
钦失第四卷。知巳被焚。过七日。男兴宗屏瓦砾次。是
经端然居其下。但卷初微有所损。四众睹见。再叹希
奇。其经子孙犹珍奉。一日佛照禅师赴召。过其所振
扣。请因留一颂。延陵四一居士。种姓纯笃。愿力坚刚。
亲写莲华。回禄不坏。聊成山偈。为作證明云。劫火中
存七卷经。唯凭一念契天真。腾今辉古浑无变。尽是
灵山会上人。育王拙庵德光书。

** 明州陈世禋

绍熙中。明州西门外巡捡司后有陈世禋。夜梦一异
洪州达禅师¶ 第 59c 页 X78-0059.png
人。冠裳雄伟似王者。呼世禋曰。我有明珠七颗赐汝。
禋曰。我家粗如。不敢贪取。王曰。此珠无价宝也。我既
赐汝。汝伹领去。禋即签书捧归安置卓上。俄然放大
光明。家人莫不欢喜。觉而思之。虽不知来由。心终以
为善相。明辰忽一善友踵门。乃纠人诵莲经也。遂即
发心预会。书名次。忽记所梦七珠与王。将非法王赐
我七轴莲经也。心神感召有如此者。其授经师乃童
行谢文彬。由兹一梦。社会翕然。遂得为僧。今犹在也。
时多以偈赞之者。延庆慈室法师妙云曰。得珠七颗
梦分明。天晓逢人劝诵经。未动齿牙先感应。方知妙
法本圆成。报恩退堂禅师慧英曰。梦里明珠七颗圆。
全该妙法匪心传。只今会得个中意。尽在春风百草
边。

** 庆元府汪敬

鄞县雷峰有汪敬。其子名隆专。屠业治家。敬年八十
八。素有善心。自乾道中入法华社。至庆元改元仲冬
十七日遗火。茆舍两间一爇而尽。佛堂中莲经。邻人
救取。止得一半。馀者于烟焰中蓦然而起。近看谓素
练之飞。远观言白龙之挂。飘飘然直至慈溪隩十馀
里住练树上。有樵夫姓章者得之。乃自方便品巳下
七品经也。次有山妇盛氏。于田野间又拾得序品。敬
一一请归。唯少一弘传序耳。(宗晓)庵居不远。传闻不
的。一日亲访汪敬。请观其经。乃进士汪铎所施之本。

** 明州王文富
洪州达禅师¶ 第 60a 页 X78-0060.png

鄞县西广德湖上有王氏兄弟二人。业游丝网罟。兄
文富微有善心。暇时读法华经。经安佛堂中。淳熙五
年四月内。时雨大作。忽雷霆震死弟妇。天火继焚草
屋。独留三柱擎四椽覆佛堂上。其经俨在其下。迨师
巫辨卜。四远来观。咸称神异也。

* 信女(凡一十四人)

** 陜右马郎妇

马郎妇。不知出处。大唐隆盛佛教。而陜右俗习骑射。
篾闻三宝之名。妇悯其愚。乃之其所。人见少女风韵
单孑。欲乞为养。女曰。我无父母。亦欲有归。然不好世
财。但聪明贤善人能诵佛经则愿事之。男子众皆聚
观。女即授与普门品。若能一夕通此则归之。至翌日。
诵彻者二十馀辈。女曰。女子一身。家世贞洁。无以一
体事多人也。可更别诵。因授以金刚般若。至旦背者
十数。女更授与法华经七轴。约三日通之。至期独马
氏子能彻。女曰。君既能过众人。可白父母。具媒娉迸
礼然后成姻。及马氏以礼迎之。女将至门且曰。适以
应接。体中少不佳。愿求别室。俟安与君相见。因顿之
他房。筵客未散而女命终。巳而坏烂。乃卜葬之。未数
日有僧紫伽黎姿貌古野来寻女子。马氏引至葬所。
僧即以锡拨开沙土。见尸巳化。唯金锁骨存焉。僧取
就河浴洗。挑于锡上谓众曰。此圣者悯汝等不信正
法。方便诱化。当思善因。免堕苦海。忽然陵空而去。众
见悲泣。瞻礼不巳。自尔一境奉佛诵经。由女之力也
洪州达禅师¶ 第 60b 页 X78-0060.png
(释氏编辛录)
山谷道人观音赞曰。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
郎妇。又平江万寿体禅师颂曰。十分美貌谁家女。百
倍聪明是马郎。堪笑金沙滩畔约。始终姻娅不成双。

** 淮宁姑娉二人

淮宁近城河北岸有华台寺。其始乃一大姓家有室
女能诵法华经。其兄娶妻。心亦乐。未几姑与嫂俱能
背之。每至更阑静夜月白风清。二人同声以诵。虽世
之戛玉锵金。无以并其韵矣。一时病。姑嫂并殂。异日
嫂墓忽生红莲一朵。开敷妙盛。人悉异之。启看乃见
莲根自嫂之口连贯姑墓。又发姑墓。其根盖出于姑
之舌本焉。盖嫂之经从姑以授。表相因由也。州郡知
闻。遂申奏。乃赐华台寺额以建立焉(灵瑞集)

** 南宋王慧称

宋元嘉十四年孙彦曾家世奉佛。有妾王慧称。少而
信向。长诵法华经。一日忽睹浦中有杂色光。使人掘
之深三尺。得金佛一躯。连光趺高二尺一寸。趺有铭
云。建武元年岁在庚子。瓦官寺道人法新等造。即加
磨蓥以供事焉(三宝感通传)

** 苏剌史女使

唐武德中都水使苏长授巴州剌史。带家族赴官。因
渡嘉凌江。中流风作。船帆颀没。男女六十馀人一时
丧失。唯一女使常读法华法经。浪入船。女乃头戴经
函。誓与俱没。既而女即不沉。随波泛泛。顷刻至岸。捧
洪州达禅师¶ 第 60c 页 X78-0060.png
函而上。开视其经。了无沾湿。此女后嫁于扬州。其笃
信读诵愈于旧也(法苑珠林)

** 长安陈氏

长安通轨坊刘公信。妻陈氏之母因病先卒。陈氏忽
暴亡。见一人引入地狱。备睹诸罪相。后见一狱石门
忽开。母在其中受极重苦。母见女曰。汝可为吾写法
华经一部。使吾脱免。言巳门闭。陈氏再稣。说之。公信。
即凭妹婿赵师子写是经。忽有经生持新写莲经一
部来质钱。赵言幸有此经可赎之。不必写也。刘从之
装束讫。授与陈氏。陈氏一日设母食。乃梦母曰。吾先
令汝写经一部。何不为之。女曰巳为赎一部讫。母曰。
吾为此经。增受重罪。狱卒打吾脊破。以不合取范家
经为巳有故。女梦觉。急请人书之。经成。又梦母报曰。
吾承经力巳脱冥司。好处安身。今来报汝。汝当信心。
好住世间。及询前经。果是姓范人写。唐龙朔中也(法苑
珠林)。

** 宁州费氏

宋朝罗玙。妻费氏。宁蜀人。父讳悦。守宁州。费信敬三
宝。诵法华经。数年之间勤苦不懈。俄而染患心痛。浸
成极势。阖门惶惧。费作念言。我诵经勤苦。必有善祐。
终不因此至死地也。既而睡卧。即梦佛身舒手过窗
以摩其心。内外皆睹金光满室。又闻异香袭人。自此
病愈。见者莫不生信(太平广记)

** 台州任徵君女子
洪州达禅师¶ 第 61a 页 X78-0061.png

台州临海县涌泉寺。先是唐时有任徵君。砺行清白
笃志坚高。而又深信佛道。多修善果。有女子专课莲
经。一时经室中生青莲华七本。举世希奇。徵君见巳
善心内发。即欲舍宅为寺。事尚冥密间。时有高玉禅
师卓庵于楼石山。相去不远。师于禅定中飞锡而来。
正迁徵君之庭。君尽力挽出。锡入地三尺。泉水涌高
三尺。由此即以宅造寺。请禅师开山说法住持。因此
额号涌泉院。有记存焉。此得之于奉化净明讲师师
宝盖。宝尝亲至是寺见碑刻云。

** 高安太守嫂

朝奉太夫孙于之嫂。年十九而寡。自誓一饭。终身诵
法华经。不复再嫁。于守高安。嫂巳七十馀。面目光泽
举止轻利。政和六年夏六月忽收经帙。料理服玩。分
付侍妾。于问其故。笑曰。我更三日死矣。至期无病果
安然而逝(洪觉范智證传)

** 颖州妓卢媚儿

欧阳文忠公知颖州日。有官奴卢媚儿。姿貌端秀。善
谈笑。口中常作莲华香散越。满坐人皆奇之。但莫测
其由。俄有一僧自蜀中来。颇能知人前生事。公因语
之。僧曰。此女前身尝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
误遂至于此。公未之信。后见奴问曰。曾读法华经否。
奴曰某失身于此。所不暇也。公命取是经示之。一览
辄诵如素熟者。易以佗经则不能也。僧言其谬乎见
遁齐闲览。呜呼。为尼三十年读诵。是亦精进之俦也。
洪州达禅师¶ 第 61b 页 X78-0061.png
以一念之差便即失路。世人此念可不正乎。今之为
妓者。以人中最贵之身受人下劣不清净事。其能回
光返照厌其所作。于大乘经专诚读诵。则龙女一刹
那顷而成种觉。人人有分矣。如其不省。恶境现前。地
狱三涂无逃避处。

** 湖州妓杨韵

湖州有倡妓杨韵。手写法华经。每执笔必先斋素盥
沐更衣。后病死之夜。其母忽梦韵来别云。某以书经
之力。今得托生乌程县厅吏蔡家作女子。时蔡妻方
娘是夜梦有肩舆及门者。迎之则杨韵也。云来寄宿。
寤而生女。其母佗日往寻视之。女为之哑然一笑(聧车
志)。

** 临安府郭道人

道人郭氏。法名妙圆。仁和县人。少归安溪闻氏。其夫
好佚乐。不理家业。因此别归。道装素衣。立愿长茹。诵
法华经。修法华忏。诵弥陀经号。常时面西。谛观落日。
一日空中告云。郭妙圆。如汝所修。定生安养。从此益
加精进。心不暂息。及临行时沐浴更衣。请僧念佛。端
坐而亡。绍兴乙丑岁也(宝珠集)

** 明州沈氏

绍兴初。石鳅伍氏有新妇姓沈。定海江南人。禀性贞
淑。善果自修。其姑每旦诵莲经。妇则谨于事奉。凡展
卷则来听受。或一二品乃至一卷。久而不倦。一时感
疾。即白姑曰。婆婆诵经。新妇获听。世缘告谢。不及奉
洪州达禅师¶ 第 61c 页 X78-0061.png
侍。愿他世诸佛会中相见。漫成一颂乞传之。平生快
活。死也风流。最后一著。分付柴头。言巳耸身加趺而
殒。乃姑见其超脱。往白天童宏智禅师。师闻赞喜。遂
以巳龛与之。洎从火化。馀骨中所谓坚固子者莹然
无数。四众见闻称叹希有。此湖心寺法政宗师亲见
闻。因得传世。

** 明州赵氏使

绍兴末。奉化县有姓赵人。其母安人重佛斋戒。诵法
华经。房下有一女使。每窃听。久久忽记得四句。所谓
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自此动静施为
常吟咏不绝。人闻之谓为笑语。殊不知此女亦有用
心处。一日作事乖主意。陵迟至死。遂以其尸潜󰢍后
园。异时忽于其上秀出青莲华一朵。香色可爱。馀人
不知其因。独安人默而识之。盖所诵四句经感应之
如是也。安人复不匿其德。密说与虚堂法师本空。空
每举似以化人。宗晓尝亲闻其说。聊记于此。

** 明州朱如一

朱氏名如一。四明薛君之室也。裔出钦成皇后。 渊
圣宫中两世之孙。自归于薛。视世味如尘泥。年二十
馀即告其夫。清净自居。道装素服。洁斋如也。尝以黄
绢命经生书莲经七轴。手以碧茸绣其上。线蹊针孔
去来绵密。如墨新阅。十年而成。复绣弥陀.观音。无异
绘画。自经首题致敬八万四千拜。一句一字。凡唱礼
者三。法华一部三月而能背诵。又劝二十万人念弥
洪州达禅师¶ 第 62a 页 X78-0062.png
陀佛。锓木为图。满十万声而止。即贸奁具建三日会。
会道俗万计。饭千苾刍。造宝幢贮法华经及念佛人
名。迎归于延庆寺。忽感微疾。至瞑目时。即起跏趺。薜
君曰。吾家无是法。请就寝。乃右胁而终。年三十七。橘
洲禅师宝昙赞云。
法华经显应录卷下(终)
* No. 1540-B
刻法华经显应录序

法华经者。诸经之王。究竟极说也。故持诵最盛。而得
灵验者不可胜计。但其事迹散出简籍。不可卒见。或
有汇辑。亦多不备。遗憾寔不少矣。宋石芝晓法师有
显应录二卷。釆古今感应巳载简册昭灼显著。与其
亲所闻见者。纂辑大成。诚足以徵信往世垂劝将来
焉。尝传本邦而久閟僻地。余偶访获而读之。乃欲梓
刻广布。而其缘未臻。迩山中净业社诸老宿见而谓
余曰。五种妙行。净土胜因也。兹书流通。岂不随喜乎。
遂劝同社使分香资共襄其事。余喜。重为较雠。以登
枣梨云。

享保丁未仲秋上浣 东睿沙门(亮典)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