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4a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宋 瞎堂远禅师传
慧远。号瞎堂。眉山金流镇彭氏子。年十三。𨽻药师院
为僧。听习经论。弃而依灵岩。徽公。微有省发。会圆悟
领昭觉。师即之闻。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
因缘。师大悟。仆于众。众掖之。师乃曰。吾梦觉矣。自是
机锋峻发。众目为铁舌远。圆悟顺寂。师东下。屡迁名
刹。繇虎丘。奉诏住皋亭崇光。时孝宗留心空宗。召师
入对选德殿。或入内观堂见。必延坐进茶。称师而不
名。礼数视诸师有加。上曰。前日睡中。忽闻钟声遂觉。
未知梦与觉如何。师曰。梦觉无殊。觉心不动。上曰。梦
幻既非。且钟声从何处起。师曰。从陛下问处起。上曰。
然则毕竟如何。免得生死。师曰。不悟大乘。终不能免。
曰。如何得悟。师曰。本有之性磨之。岁月自然得悟。曰。
悟后如何。师曰。悟后。始知今日问答皆非。曰。一切处
不是后如何。师曰。脱体现前。更无可见之相。上首肯
之。赐号佛海禅师。一日车驾幸其室。室挂行道影。上
指问师曰。此是水墨空尘。而真者安在。师叉手近前
曰。春气和暖。恭惟圣躬万福。上大笑。因书赞焉。师一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4b 页 X77-0434.png
身系法门之望。奇言妙句。传播诸方。学者云奔川委。
视师所在为归正。如一佛出世。乙未秋。示众曰。淳熙
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莫出头。冷地着眼看。明暗
不相干。彼此分一半。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汝。
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呼归去
来。上元定是正月半。都下喧传而疑之。至期诸王卿
相皆至。师升座说法。遂入方丈扄闭。师旧蓄一猿。颇
驯狎因衣之。命曰猿行者。久之。众窥窗隙声息并无。
惟见猿持卷侍侧。亟入师巳逝矣。猿书。乃辞世偈也。
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光。鸦飞不度。留七
日颜色不变。塔全身于寺之乌峰。
*** 何山珣禅师传(附智才)
守珣。号佛灯。安吉施氏子。初参广鉴瑛禅师。不契。遂
造太平。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乃封衾自誓曰。不彻不
展此。于是岌立宵昼。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
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师闻顿悟。鉴曰。可惜
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因举灵云悟桃语诘
之。了无疑滞。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
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入众
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之。疑其未然。
乃曰。须我勘过始得。令人召至。拉与游山。偶到一水
潭。忽推师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随声
应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
见时如何。曰。伸脚在缩脚里。悟大称赏之。师出世凡
视师所在为归正。如一佛出世。乙未秋。示众曰。淳熙
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莫出头。冷地着眼看。明暗
不相干。彼此分一半。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汝。
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呼归去
来。上元定是正月半。都下喧传而疑之。至期诸王卿
相皆至。师升座说法。遂入方丈扄闭。师旧蓄一猿。颇
驯狎因衣之。命曰猿行者。久之。众窥窗隙声息并无。
惟见猿持卷侍侧。亟入师巳逝矣。猿书。乃辞世偈也。
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光。鸦飞不度。留七
日颜色不变。塔全身于寺之乌峰。
*** 何山珣禅师传(附智才)
守珣。号佛灯。安吉施氏子。初参广鉴瑛禅师。不契。遂
造太平。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乃封衾自誓曰。不彻不
展此。于是岌立宵昼。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
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师闻顿悟。鉴曰。可惜
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因举灵云悟桃语诘
之。了无疑滞。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
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入众
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之。疑其未然。
乃曰。须我勘过始得。令人召至。拉与游山。偶到一水
潭。忽推师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随声
应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
见时如何。曰。伸脚在缩脚里。悟大称赏之。师出世凡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4c 页 X77-0434.png
四坐道场。声光赫奕。后殁于天宁。将化。谓双槐居士
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辰。吾将至矣。乞还
鄣南。四日。郑公遣弟僧道如讯之。师曰。汝来正其时
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不与同条死。明早为我觅一
只小船子来。高五尺足矣。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
侍者请偈。师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火浴。舌根不坏。
郡人陈师颜。宝函藏于家。痊骨于普应院之侧。师法
貌清整。举扬宗旨。绰有祖父之风。有时谓众曰。兄弟
如有省悟处。不拘时节请来。露个消息。忽雪夜一僧
叩方丈门。师唤入。震威喝曰。雪深夜半。求诀疑情何
为。威仪不具。僧顾视衣裓。师喝出。机锋严峻类如此。
其住何山也。因岁旱。郡守请祷于师。师勉从为升座。
怒目瞪天骂曰。阿谁教尔强为天。雨应声而至。人呼
为珣骂天。
智才。舒州人。与师同姓同门。亦高行衲子。住岳𪋤。迁
龙牙。三十年以清苦莅众。为人所归。终于云溪。
*** 元布衲传
景元。号此庵。永嘉楠溪张氏子。年十八。依灵希拱圆
具。后习台教。弃谒圆悟于钟阜。因僧读死心小参语
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
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师闻而疑。即趋佛殿。
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既而执侍。机辨逸发。圆悟
操蜀音。目为聱头侍者。遂自题肖像。付之曰。生平只
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
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辰。吾将至矣。乞还
鄣南。四日。郑公遣弟僧道如讯之。师曰。汝来正其时
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不与同条死。明早为我觅一
只小船子来。高五尺足矣。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
侍者请偈。师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火浴。舌根不坏。
郡人陈师颜。宝函藏于家。痊骨于普应院之侧。师法
貌清整。举扬宗旨。绰有祖父之风。有时谓众曰。兄弟
如有省悟处。不拘时节请来。露个消息。忽雪夜一僧
叩方丈门。师唤入。震威喝曰。雪深夜半。求诀疑情何
为。威仪不具。僧顾视衣裓。师喝出。机锋严峻类如此。
其住何山也。因岁旱。郡守请祷于师。师勉从为升座。
怒目瞪天骂曰。阿谁教尔强为天。雨应声而至。人呼
为珣骂天。
智才。舒州人。与师同姓同门。亦高行衲子。住岳𪋤。迁
龙牙。三十年以清苦莅众。为人所归。终于云溪。
*** 元布衲传
景元。号此庵。永嘉楠溪张氏子。年十八。依灵希拱圆
具。后习台教。弃谒圆悟于钟阜。因僧读死心小参语
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
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师闻而疑。即趋佛殿。
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既而执侍。机辨逸发。圆悟
操蜀音。目为聱头侍者。遂自题肖像。付之曰。生平只
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5a 页 X77-0435.png
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刁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
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圆悟归蜀。师还浙
东。铲彩埋光。不求闻达。括苍守耿公延禧。尝问道于
圆悟。因阅其语录至像赞。得师之为人。乃致开法南
明山。遣使物色。至台之报恩。获于众寮。迫其受命。方
丈古公。乃灵源高弟。闻其提唱。亦深骇异。住南明几
二年。厌迎送。一日示众。举感铁面颂毕。师曰。是则是
忒杀露风骨。吾有颂曰休休休。夕阳西去水东流。唯
有仰高云势远。抟风九万过南州。将化。召应庵华
与诀示训。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
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刘阮洞前。年五十三。
*** 月堂昌禅传
道昌。号月堂。湖州宝溪吴氏子。得法于雪峰慧和尚。
所至以行道为巳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
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有以
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师曰。我佛在日犹可恐。
今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也。径山净慈育王。
皆师说法处。而曲高和寡。法嗣无闻。或谓和尚行道
经年。门下未闻。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师不对。他日
再言之。师曰。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
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
然灌之不以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
不观其道业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
道德则淫污。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
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圆悟归蜀。师还浙
东。铲彩埋光。不求闻达。括苍守耿公延禧。尝问道于
圆悟。因阅其语录至像赞。得师之为人。乃致开法南
明山。遣使物色。至台之报恩。获于众寮。迫其受命。方
丈古公。乃灵源高弟。闻其提唱。亦深骇异。住南明几
二年。厌迎送。一日示众。举感铁面颂毕。师曰。是则是
忒杀露风骨。吾有颂曰休休休。夕阳西去水东流。唯
有仰高云势远。抟风九万过南州。将化。召应庵华
与诀示训。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
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刘阮洞前。年五十三。
*** 月堂昌禅传
道昌。号月堂。湖州宝溪吴氏子。得法于雪峰慧和尚。
所至以行道为巳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
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有以
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师曰。我佛在日犹可恐。
今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也。径山净慈育王。
皆师说法处。而曲高和寡。法嗣无闻。或谓和尚行道
经年。门下未闻。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师不对。他日
再言之。师曰。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
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
然灌之不以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
不观其道业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
道德则淫污。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5b 页 X77-0435.png
非爱之过其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予深恐识者
笑。故不为也。后有同乡僧名悟者。称得师道。住杭之
五云山。略展规模。然亦终不振。师每念丛林下衰。纲
纪大坏。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道。故使在下者。得以
非义乘之玩习。既久。遂谓当然不知其悖。故师行事
发言。终其身不妄。盖于时事。深感于中。为后学法有
不得不然者耳。名闻于朝。赐号曰佛行。后无疾而化。
*** 世奇首座传
世奇。首座。成都人也。遍依师席。造龙门。燕坐瞌睡间。
群蛙忽鸣。误听为净发板声。亟趋往。有晓之者曰。蛙
鸣非板也。奇恍然诣丈室剖露。佛眼曰。岂不见罗睺
罗。奇遽止曰。和尚不必举。待去自看。未几有省。乃占
偈曰。梦中闻板响。觉后虾蟆啼。虾蟆与扳响。山岳一
时齐。繇是益加参。究洞臻玄奥。佛眼屡举分座。奇固
辞曰。此非细事也。如金鎞刮膜脱。有差则破睛矣。愿
生生居学地。而自煅炼。佛眼美以偈曰。有道只因频
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不知巳在青云上。犹更将身
入众藏。其谦抑自守如此。暮年学者力请不容辞。说
偈曰。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
无别体。祗在而今一念中。且道是𨚗一念。众罔措。喝
一喝而终。
*** 雪堂行传
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既
参佛眼。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出世住
笑。故不为也。后有同乡僧名悟者。称得师道。住杭之
五云山。略展规模。然亦终不振。师每念丛林下衰。纲
纪大坏。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道。故使在下者。得以
非义乘之玩习。既久。遂谓当然不知其悖。故师行事
发言。终其身不妄。盖于时事。深感于中。为后学法有
不得不然者耳。名闻于朝。赐号曰佛行。后无疾而化。
*** 世奇首座传
世奇。首座。成都人也。遍依师席。造龙门。燕坐瞌睡间。
群蛙忽鸣。误听为净发板声。亟趋往。有晓之者曰。蛙
鸣非板也。奇恍然诣丈室剖露。佛眼曰。岂不见罗睺
罗。奇遽止曰。和尚不必举。待去自看。未几有省。乃占
偈曰。梦中闻板响。觉后虾蟆啼。虾蟆与扳响。山岳一
时齐。繇是益加参。究洞臻玄奥。佛眼屡举分座。奇固
辞曰。此非细事也。如金鎞刮膜脱。有差则破睛矣。愿
生生居学地。而自煅炼。佛眼美以偈曰。有道只因频
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不知巳在青云上。犹更将身
入众藏。其谦抑自守如此。暮年学者力请不容辞。说
偈曰。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
无别体。祗在而今一念中。且道是𨚗一念。众罔措。喝
一喝而终。
*** 雪堂行传
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既
参佛眼。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出世住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5c 页 X77-0435.png
南明荐福乌巨。所至道声弘宣。龙象景附。极一时法
道之尊。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不至二老之门
则非禅也。师慈仁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
口。无峻阻不暴怒。至于去就之际。极为介洁。住乌巨
时。衲子有献铁镜者。师曰。溪流清泚。毛发可鉴。蓄此
何为。谢却之。应庵住明果。师。未尝一日不过。从间有
窃议者。师曰。华侄为人难得。予因重之。数往何伤。师
虽见道龙门。而持身行事之间。实得之家教。尝谓弟
子云。予弱冠之年。见独居士言。中无主不立。外不正
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予佩其语。在
家修行。出家学道。以至率身临众。如衡石之定重轻。
规矩之成方圆。舍此则事事失准矣。一日示疾。门弟
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识则
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
大病。注曰。烂泥中有剌。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
跏趺而逝。阇维。五色舍利。烟所至处累然。齿舌不坏。
瘗而奉之。
*** 文殊导传(附知炳)
正导。生徐氏。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
同舍诘之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摐然。
心识安在。师茫然不知对。遂出关周流江淮。抵舒之
太平。闻佛凿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
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
即趋丈室。儗叙所悟。鉴见来便闭门。师曰。和尚莫谩
道之尊。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不至二老之门
则非禅也。师慈仁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
口。无峻阻不暴怒。至于去就之际。极为介洁。住乌巨
时。衲子有献铁镜者。师曰。溪流清泚。毛发可鉴。蓄此
何为。谢却之。应庵住明果。师。未尝一日不过。从间有
窃议者。师曰。华侄为人难得。予因重之。数往何伤。师
虽见道龙门。而持身行事之间。实得之家教。尝谓弟
子云。予弱冠之年。见独居士言。中无主不立。外不正
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予佩其语。在
家修行。出家学道。以至率身临众。如衡石之定重轻。
规矩之成方圆。舍此则事事失准矣。一日示疾。门弟
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识则
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
大病。注曰。烂泥中有剌。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
跏趺而逝。阇维。五色舍利。烟所至处累然。齿舌不坏。
瘗而奉之。
*** 文殊导传(附知炳)
正导。生徐氏。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
同舍诘之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摐然。
心识安在。师茫然不知对。遂出关周流江淮。抵舒之
太平。闻佛凿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
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
即趋丈室。儗叙所悟。鉴见来便闭门。师曰。和尚莫谩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6a 页 X77-0436.png
某甲。鉴云。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师以拳擉破窗
纸。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师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
而出。遂呈偈。鉴深然之。每对客称赏。命分座接纳。襄
守请开法天宁。未几。擢大别之文殊。适宣和诏下。改
僧为德士。师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
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
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
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𨚗。顶戴宝冠。为
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俛顺时宜。一
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
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
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
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
幽城中。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
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复僧上堂曰。不
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底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
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
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
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皇帝陛下圣
德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颁行天下。仍
许僧尼重新披削。实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𦯕。不离俗
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鸣法鼓再整颓
纲。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
纸。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师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
而出。遂呈偈。鉴深然之。每对客称赏。命分座接纳。襄
守请开法天宁。未几。擢大别之文殊。适宣和诏下。改
僧为德士。师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
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
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
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𨚗。顶戴宝冠。为
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俛顺时宜。一
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
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
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
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
幽城中。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
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复僧上堂曰。不
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底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
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
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
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皇帝陛下圣
德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颁行天下。仍
许僧尼重新披削。实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𦯕。不离俗
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鸣法鼓再整颓
纲。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6b 页 X77-0436.png
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
审。祇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
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
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因缘。师曰。正法眼
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今古之人皆妄传。不信
但看后三月。至𨳝三月。钟相叛于澧阳。贼势既盛。弟
子欲举师南奔。师不可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
有贼至。师曰。速见杀以快汝心。贼举槊残之。血皆白
乳。贼骇。引席覆之而去。张无垢。跋其法语曰。夫爱生
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所爱。
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
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教化
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
南华。有曰。知炳者。亦见佛鉴。初行脚离乡。未久闻受
业。一夕遗火悉为煨烬。炳得书掷之于地。乃曰。徒乱
人意耳。为人严冷。诸方谓之炳铁面云。
*** 虎丘隆禅师传
绍隆。和州含山人。九岁谢父母去家。依县之佛慧院。
又六岁削发受具。又五岁而束包曳杖。飘然有四方
之志。首谒长芦净炤禅师。参叩之间。景响有得。因阅
圆悟语录。抚卷叹曰。想酢生液。虽未能浇腹沃胃。要
且使人庆快。第恨未亲聆謦欬耳。至宝峰谒湛堂。叩
死心于黄龙。死心机锋横出。诸方吞𦦨。非上上根。莫
能当。而于师独器重称赏。众皆侧目。将趋夹山见圆
审。祇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
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
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因缘。师曰。正法眼
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今古之人皆妄传。不信
但看后三月。至𨳝三月。钟相叛于澧阳。贼势既盛。弟
子欲举师南奔。师不可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
有贼至。师曰。速见杀以快汝心。贼举槊残之。血皆白
乳。贼骇。引席覆之而去。张无垢。跋其法语曰。夫爱生
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所爱。
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
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教化
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
南华。有曰。知炳者。亦见佛鉴。初行脚离乡。未久闻受
业。一夕遗火悉为煨烬。炳得书掷之于地。乃曰。徒乱
人意耳。为人严冷。诸方谓之炳铁面云。
*** 虎丘隆禅师传
绍隆。和州含山人。九岁谢父母去家。依县之佛慧院。
又六岁削发受具。又五岁而束包曳杖。飘然有四方
之志。首谒长芦净炤禅师。参叩之间。景响有得。因阅
圆悟语录。抚卷叹曰。想酢生液。虽未能浇腹沃胃。要
且使人庆快。第恨未亲聆謦欬耳。至宝峰谒湛堂。叩
死心于黄龙。死心机锋横出。诸方吞𦦨。非上上根。莫
能当。而于师独器重称赏。众皆侧目。将趋夹山见圆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6c 页 X77-0436.png
悟。道龙牙。遇泐潭乾公之法子密公。相与甚厚。每研
推古今。至投合处。抵掌轩渠。或若佯狂。议者。谓今之
沩仰寒拾也。及见圆悟。圆悟移道林。师从焉。一日入
室。圆悟引教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
能及。举拳曰。还见么。曰。见。圆悟曰。头上安头。师于此
有省。圆悟叱曰。见个甚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圆悟
肯之。自是与圆悟。形影上下。又二十年。斧搜凿索。尽
得其秘。或。疑师道貌甚愞。问圆悟曰。隆藏主。柔易若
此。何能为哉。圆悟曰。瞌睡虎耳。后归邑住城西开圣。
建炎之扰盗。起淮上。乃南渡结庐铜峰之下。适彰教
虚席。郡守李尚书光。延师居之。四年而迁虎丘。时圆
悟以乱离归蜀。曩之辐凑川奔。一时后进。望山而趋。
师每登座。从实吐露。一味平等。随根所应。皆惬其欲。
故圆悟之道。复大振于东南。居三年感微疾。白众曰
当以第一座宗达承院事。大书伽陀曰。无法可说。是
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珍重。掷笔坐逝。绍兴六
年丙辰五月也。住世六十。坐四十五夏。塔全身于山
之阳。
曹洞氏之老秀公镇虎丘。明年始以官命。并西庵
墟之徙其栋瓦椽梠。完寺坏屋。于是虎丘隆禅师
之塔。破而复新。藩级崇宏。奥阈冥深。户容庭貌。炜
焕赫奕。观瞻耸悦。如教复振。论者多秀公之义。颂
声不期而作焉。惟禅师之道。于临济氏。为正胤的
受。当教统之季。群宗遗支。微绝不嗣。独禅师众胄。
推古今。至投合处。抵掌轩渠。或若佯狂。议者。谓今之
沩仰寒拾也。及见圆悟。圆悟移道林。师从焉。一日入
室。圆悟引教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
能及。举拳曰。还见么。曰。见。圆悟曰。头上安头。师于此
有省。圆悟叱曰。见个甚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圆悟
肯之。自是与圆悟。形影上下。又二十年。斧搜凿索。尽
得其秘。或。疑师道貌甚愞。问圆悟曰。隆藏主。柔易若
此。何能为哉。圆悟曰。瞌睡虎耳。后归邑住城西开圣。
建炎之扰盗。起淮上。乃南渡结庐铜峰之下。适彰教
虚席。郡守李尚书光。延师居之。四年而迁虎丘。时圆
悟以乱离归蜀。曩之辐凑川奔。一时后进。望山而趋。
师每登座。从实吐露。一味平等。随根所应。皆惬其欲。
故圆悟之道。复大振于东南。居三年感微疾。白众曰
当以第一座宗达承院事。大书伽陀曰。无法可说。是
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珍重。掷笔坐逝。绍兴六
年丙辰五月也。住世六十。坐四十五夏。塔全身于山
之阳。
曹洞氏之老秀公镇虎丘。明年始以官命。并西庵
墟之徙其栋瓦椽梠。完寺坏屋。于是虎丘隆禅师
之塔。破而复新。藩级崇宏。奥阈冥深。户容庭貌。炜
焕赫奕。观瞻耸悦。如教复振。论者多秀公之义。颂
声不期而作焉。惟禅师之道。于临济氏。为正胤的
受。当教统之季。群宗遗支。微绝不嗣。独禅师众胄。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7a 页 X77-0437.png
曼衍天下。百年之间。以道德表兹山居。禅师之居
者。父子弟昆。后先之踵相接也。然皆熟视其祖。凛
然欲压。于颓檐仆壁之下。莫肯引手持一瓦一木。
救其风雨寒暑。而秀公异氏也。独知尊教基。饬祠
宇。致孝乎非巳之祖。岂惟善善之公。足以灭党私。
而矫薄俗。彼为人后。而遗其先者。视公之为宜何
如也。明河曰。师见圆悟。后以二亲垂白。居褒禅山。
侍养者数年。住虎丘。追忆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
曰。为人之后。不能躬行遗训。于义安乎。遂图像奉
安之。此二事。一载山志。一出传灯。见师隆本之厚。
因读天隐修塔文。深感于中。何后嗣之不然也。故
附其文于传末。示戒将来。且知秀公有作用人。恨
无从考始末。可惜。
*** 育王裕禅师传(附水庵)
端裕出钱氏。吴越王裔也。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师
生而秀异。十四驱乌于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
净慈一禅师。闻僧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师忽微省。
历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晚见圆
悟于钟阜。一日悟问。谁知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
却。且道即今是灭不灭。对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
此犹未出常情。师儗对。悟击之。师顿去所滞。侍悟居
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出世屡住大道场。
如丹霞虎丘万寿保宁。及闽中玄沙寿山西禅。平江
道俗。请庵于西华。有终焉之志。俄被旨补灵隐慈宁。
者。父子弟昆。后先之踵相接也。然皆熟视其祖。凛
然欲压。于颓檐仆壁之下。莫肯引手持一瓦一木。
救其风雨寒暑。而秀公异氏也。独知尊教基。饬祠
宇。致孝乎非巳之祖。岂惟善善之公。足以灭党私。
而矫薄俗。彼为人后。而遗其先者。视公之为宜何
如也。明河曰。师见圆悟。后以二亲垂白。居褒禅山。
侍养者数年。住虎丘。追忆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
曰。为人之后。不能躬行遗训。于义安乎。遂图像奉
安之。此二事。一载山志。一出传灯。见师隆本之厚。
因读天隐修塔文。深感于中。何后嗣之不然也。故
附其文于传末。示戒将来。且知秀公有作用人。恨
无从考始末。可惜。
*** 育王裕禅师传(附水庵)
端裕出钱氏。吴越王裔也。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师
生而秀异。十四驱乌于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
净慈一禅师。闻僧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师忽微省。
历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晚见圆
悟于钟阜。一日悟问。谁知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
却。且道即今是灭不灭。对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
此犹未出常情。师儗对。悟击之。师顿去所滞。侍悟居
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出世屡住大道场。
如丹霞虎丘万寿保宁。及闽中玄沙寿山西禅。平江
道俗。请庵于西华。有终焉之志。俄被旨补灵隐慈宁。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7b 页 X77-0437.png
皇太后请说法。赐金襕衣师号。乞归西华。未许。且下
育王之命。师莅众。色必凛然。𥨊食不背众。唱道无倦。
将化。弟子请遗训。师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
逝。火后。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舍利者无
数。踰月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师。适外归。独
无所获。道念勤切。方与客食。呾噍间若有物。吐哺则
舍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阇
维所。闻香奁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
遗骨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师一。号水庵。师得法弟子也。师住持衲子务齐整。唯
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
师亦不甚强之。师没。水庵道大弘。经历四郡。住持八
院。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
湖净慈。有偈云。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
今日功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
终于秀之天宁。
东阳县志云。水庵马姓。十六出家。从法云善遵为
师受具。过钱塘昭庆。遇异人相之。曰。此僧中龙也。
笠雪鞋花。历参禅宿。乾道七年。自宝林住净慈。九
年浴佛日。入内观堂。投老嘉禾报恩。为终焉计。未
几示疾。作书别郡官。端坐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
齿拳不坏。辞世偈曰。平生要用便用。死蛇偏解活
弄。一拳打破虚空。佛祖难窥罅缝。有语录若干卷。
大司成高文虎。序之。
育王之命。师莅众。色必凛然。𥨊食不背众。唱道无倦。
将化。弟子请遗训。师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
逝。火后。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舍利者无
数。踰月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师。适外归。独
无所获。道念勤切。方与客食。呾噍间若有物。吐哺则
舍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阇
维所。闻香奁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
遗骨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师一。号水庵。师得法弟子也。师住持衲子务齐整。唯
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
师亦不甚强之。师没。水庵道大弘。经历四郡。住持八
院。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
湖净慈。有偈云。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
今日功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
终于秀之天宁。
东阳县志云。水庵马姓。十六出家。从法云善遵为
师受具。过钱塘昭庆。遇异人相之。曰。此僧中龙也。
笠雪鞋花。历参禅宿。乾道七年。自宝林住净慈。九
年浴佛日。入内观堂。投老嘉禾报恩。为终焉计。未
几示疾。作书别郡官。端坐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
齿拳不坏。辞世偈曰。平生要用便用。死蛇偏解活
弄。一拳打破虚空。佛祖难窥罅缝。有语录若干卷。
大司成高文虎。序之。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7c 页 X77-0437.png
*** 祖珍传
祖珍。兴化林氏子。母陈氏。梦胡僧遗以明珠。因问僧
从何来。应曰。余姓黄。名涅槃。觉而有娠。生具奇相。通
身毛长二寸诈。尝诣鼓山。谒鉴淳禅师。一见而奇之
曰。此金毛狮子。真法器也。偶出化僧供。至黄石。有朱
姓者。夜梦黄涅槃登门。迟明乃师至。朱大喜。施钱五
百缗。礼而还之。寻参佛心禅师于东山。佛心移鼓峤。
请师作首座。众皆惊愕。相顾曰。珍狮子。平日不会开
口。纵胸中有佛法。如何举扬。是夜首座秉拂。随机应
答。叩击不穷。自是禅誉大播。佛心去。遂嗣位焉。又迁
泉之法石。示众曰。寻牛须访迹。学道贵无心。迹在牛
还在。无心道易寻。竖起拂子曰。这个是迹。牛在甚么
处。又云。若论此事。如人吃饭。饱则便休。若也不饱。必
有思食之心。若也过饱。又有伤心之患。到此如何得
恰好去。良久云。且归岩下宿。同看月明时。师开示语。
切实警醒。浅机劣解。鲜能遘副。师平生廉省。竭尽囊
底。造七佛石塔。于法石三门之外。毕工之日。即升堂
别众而去。隐于夹岭之白水岩。岩傍居者皆曰。昔有
道者。尝言四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来兴此山。师来
适四十年。相与出力。一新岩居。漕使传自得。游于禅。
独加敬于师。尝曰。法石和尚。今之古佛。不可不皈依
也。将化说偈曰。生本无生。死本无死。生死二途。了无
彼此。茶毗。舍利不可胜数。人争取之。其馀于法石。
传铭其塔石。且序其语录行之。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8a 页 X77-0438.png
明河曰。唐末有沙门文矩。一名涅槃。姓黄。隐囊山
高岩下。趺坐不食。行则二虎随之。或骑之出入。出
言成谶。后无不验。或云辟支佛应身也。故其所居
曰辟支岩。岩有小窍。时透异香。其异迹甚多。不可
枚举。闽人皆能言之。
*** 了璨传
了璨。泉南罗氏子。入蒋山勤公之室。得大知见。发无
碍辩。住漳州净众。迁太平兴国。学士宗之。师持身律
巳。人无间然。说法蹊径。劲捷朗达。直跻上乘。作字吟
诗。皆得游戏三昧。而师未尝措意也。重九日。为众上
堂云。重阳九日菊花新。一句明明亘古今。杨广橐驼
无觅处。夜来足迹在松阴。大丞相李公。尝访师于栖
云。问道惬心。与结看经社。门人集师语成书。栟榈居
士邓肃。叙之曰。大平堂头璨公。从蒋山何尝得兔角。
住太平。本自亡立锥。据师子座。作师子吼。未尝为人
世说毫𨤲法。四方学者。皆脑门点地。拾其残膏而袭
藏之。嘻此特其土苴耳。岂其真哉。虽然。土苴之外。何
者为真。一视而空头。头皆是有语亦可。无语亦可。雷
声渊嘿。本自同时。门人弟子。若因此以有悟。则謦欬
动息。皆西来意。若守此以求师。则拈花微笑。巳是剩
法。悟之者。天地一指。守之者。毫𨤲千里。反以问师。了
无语焉。呜呼。师岂止具眼看经而巳耶。
*** 智鉴传
智鉴。滁之全椒人。生吴氏。自儿时。巳喜佛书。每以白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8b 页 X77-0438.png
纸为经。跏趺端坐诵之。声琅琅动人。母尝与洗手疡。
戏问。是甚么手。对曰。佛手。视母大笑。俄二亲俱丧。依
长芦真歇。了出家厉精。胁不至席者数年。时大休珏
公。为首座。指为法器。从道法师领戒。入象山之郑行
山。缚茆而居。山当海岸孤绝处多妖怪。师吊影其间
百怪不能惑。地高无水。祷曰。吾办道来此。神其惠我
泉。因锄小坎。移时而水溢。食不继啖。松柏以疗饥。尝
深夜打坐。闻庵后岩石震响。如斗击。旦起视之。有巨
石飞坠。越庵而立于门并庵。大木无不摧拉。而庵独
无恙。一日有巨蟒入庵。矫首怒视。越数日。复旋绕于
床。师不顾而去。变怪百出。师举不为动徐亦帖然。一
夕深定中。豁然开悟。身心世界。洞如琉璃。自念云。威
音王巳前。无师自證。威音王巳后。无师自證者。皆天
魔外道。遂下山。见延寿然曰。日来肚大无物可餐。庵
小无床可卧。若能与食展庵则住。不然则去。然与师
反覆问答。不能屈。因叩其所得。呈一颂。然喜曰。鉴公
彻也。复航海。见大休于岳林。试其机辩无碍。叹曰。佛
祖不奈尔何。因为行乞。担二布囊。随得即受。备历艰
勤。人所不堪。翠山宗白头。谓师曰。为众竭力。不无其
劳。师云。须知有不劳者。宗曰。尊贵位中收不得时如
何。师云。触处相逢不相识。宗曰。犹是途中宾主。如何
是主中主。师云。丙丁吹灭火。宗以手掩师口。师拂其
袖。宗迁雪窦。挽师偕行。荷负众事。时法堂新饰。命师
普说。宗窃听。叹曰。吾生有耳。未尝闻也。出世为大休
戏问。是甚么手。对曰。佛手。视母大笑。俄二亲俱丧。依
长芦真歇。了出家厉精。胁不至席者数年。时大休珏
公。为首座。指为法器。从道法师领戒。入象山之郑行
山。缚茆而居。山当海岸孤绝处多妖怪。师吊影其间
百怪不能惑。地高无水。祷曰。吾办道来此。神其惠我
泉。因锄小坎。移时而水溢。食不继啖。松柏以疗饥。尝
深夜打坐。闻庵后岩石震响。如斗击。旦起视之。有巨
石飞坠。越庵而立于门并庵。大木无不摧拉。而庵独
无恙。一日有巨蟒入庵。矫首怒视。越数日。复旋绕于
床。师不顾而去。变怪百出。师举不为动徐亦帖然。一
夕深定中。豁然开悟。身心世界。洞如琉璃。自念云。威
音王巳前。无师自證。威音王巳后。无师自證者。皆天
魔外道。遂下山。见延寿然曰。日来肚大无物可餐。庵
小无床可卧。若能与食展庵则住。不然则去。然与师
反覆问答。不能屈。因叩其所得。呈一颂。然喜曰。鉴公
彻也。复航海。见大休于岳林。试其机辩无碍。叹曰。佛
祖不奈尔何。因为行乞。担二布囊。随得即受。备历艰
勤。人所不堪。翠山宗白头。谓师曰。为众竭力。不无其
劳。师云。须知有不劳者。宗曰。尊贵位中收不得时如
何。师云。触处相逢不相识。宗曰。犹是途中宾主。如何
是主中主。师云。丙丁吹灭火。宗以手掩师口。师拂其
袖。宗迁雪窦。挽师偕行。荷负众事。时法堂新饰。命师
普说。宗窃听。叹曰。吾生有耳。未尝闻也。出世为大休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8c 页 X77-0438.png
烧香。前后六坐道场。皆王公大人推引。绍熙二年。谢
事止于雪窦之东庵。明年七月。示恙。戒弟子曰。吾行
矣。送终须务简约。勿素服哀恸。言讫而逝。阅世八十
八。坐夏五十三。塔全身于山之左。师天资朴厚。见地
稳密。操履苦硬。至死不少变。具大辩才。浩瀚无际。叩
之滚滚无倦。受施山积。悉为公费。故六主废刹。积逋
动数千缗。不过期月。而百务一新。目其所榻。则丈室
萧然悬磬也。加以精诚所感。祷雨晹。救疾苦。其应如
响。神祠烹宰。辄为易以素馔。有藏其须发而得舍利
者。此皆世俗所创见。师不欲人言之。以为非此道之
极致。使其有之。皆亦师之馀也。师道声震海内。而迹
曾不越四明之境。故自号足庵云。
*** 佛慧泉禅师传
法泉。随州时氏子。住持蒋山寺。经营辛苦。以成就丛
林。与苏东坡。为方外友。坡舟行至金陵。阻风江浒。师
迎之至寺。坡云。如何是智海之灯。师随以偈答之。曰。
指出明明是甚么。举头鹞子新罗过。从来这碗最稀
奇。会问灯人能几个。坡欣然。以诗答之。今日江头天
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
如孤鹤。宝公骨冷嗔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电眸虎
齿霹雳舌。为予吹散千峰云。南来万里亦何事。一酌
曹溪知水味。他年若画蒋山图。仍作泉公唤居士。师
住衢之南禅。赵清献公抃。日亲之。师未尝容措一词。
后典青州。宴坐闻雷而悟。临薨遗师书曰。非师平日
事止于雪窦之东庵。明年七月。示恙。戒弟子曰。吾行
矣。送终须务简约。勿素服哀恸。言讫而逝。阅世八十
八。坐夏五十三。塔全身于山之左。师天资朴厚。见地
稳密。操履苦硬。至死不少变。具大辩才。浩瀚无际。叩
之滚滚无倦。受施山积。悉为公费。故六主废刹。积逋
动数千缗。不过期月。而百务一新。目其所榻。则丈室
萧然悬磬也。加以精诚所感。祷雨晹。救疾苦。其应如
响。神祠烹宰。辄为易以素馔。有藏其须发而得舍利
者。此皆世俗所创见。师不欲人言之。以为非此道之
极致。使其有之。皆亦师之馀也。师道声震海内。而迹
曾不越四明之境。故自号足庵云。
*** 佛慧泉禅师传
法泉。随州时氏子。住持蒋山寺。经营辛苦。以成就丛
林。与苏东坡。为方外友。坡舟行至金陵。阻风江浒。师
迎之至寺。坡云。如何是智海之灯。师随以偈答之。曰。
指出明明是甚么。举头鹞子新罗过。从来这碗最稀
奇。会问灯人能几个。坡欣然。以诗答之。今日江头天
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
如孤鹤。宝公骨冷嗔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电眸虎
齿霹雳舌。为予吹散千峰云。南来万里亦何事。一酌
曹溪知水味。他年若画蒋山图。仍作泉公唤居士。师
住衢之南禅。赵清献公抃。日亲之。师未尝容措一词。
后典青州。宴坐闻雷而悟。临薨遗师书曰。非师平日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9a 页 X77-0439.png
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师悼以偈曰。仕也邦为瑞。归
欤世作程。人间金粟去。天上玉楼成。慧剑无纤缺。水
壶彻底清。春风瀫水路。孤月照云明。师晚年奉诏住
大相国智海禅寺。因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去就孰
是。众皆无对。师索笔书偈云。心是心非徒儗议。得皮
得髓谩商量。临行珍重诸禅侣。门外千山正夕阳。书
毕而逝。
*** 法清.法因传
法清。严陵人也。貌颀硕而言清亮。多见耆宿。所至嘿
嘿。不衒耀知见。触之则发。人无识之者。尝于池之天
宁。以伽梨蒙首而坐。适侍郎曾开入寺。见而问曰。上
座仙乡何处。曰严州。曰与此间。是同是别。师拽伽梨
下地。揖曰。官人曾到严州否。曾罔措。师曰。待官人到
严州时。却向官人道。既而游径山。佛日请为座元。师
辞曰。一千七百大众。皆是英杰。安敢行立其前耶。坚
不𠃔。佛日曰。只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
二意作么生。师曰。惺惺底惺惺。懵懂底懵懂。佛日曰。
如何做径山首座不得。遂与众送归寮。后开法隆兴
之九仙。嗣慧日雅和尚。雅和尚。复有嗣曰法因者。平
江人。年二十四进具。游方见雅于东林。诘以灵云见
桃因缘。儗对。雅摇手曰。不是不是。忽有省。呈偈曰。岩
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雅
曰。子所见。虽巳入微。更著鞭。当明大法。遂承教。居卢
阜三十年。不与世接。丛林尊之曰庵主。建炎中。盗起
欤世作程。人间金粟去。天上玉楼成。慧剑无纤缺。水
壶彻底清。春风瀫水路。孤月照云明。师晚年奉诏住
大相国智海禅寺。因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去就孰
是。众皆无对。师索笔书偈云。心是心非徒儗议。得皮
得髓谩商量。临行珍重诸禅侣。门外千山正夕阳。书
毕而逝。
*** 法清.法因传
法清。严陵人也。貌颀硕而言清亮。多见耆宿。所至嘿
嘿。不衒耀知见。触之则发。人无识之者。尝于池之天
宁。以伽梨蒙首而坐。适侍郎曾开入寺。见而问曰。上
座仙乡何处。曰严州。曰与此间。是同是别。师拽伽梨
下地。揖曰。官人曾到严州否。曾罔措。师曰。待官人到
严州时。却向官人道。既而游径山。佛日请为座元。师
辞曰。一千七百大众。皆是英杰。安敢行立其前耶。坚
不𠃔。佛日曰。只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
二意作么生。师曰。惺惺底惺惺。懵懂底懵懂。佛日曰。
如何做径山首座不得。遂与众送归寮。后开法隆兴
之九仙。嗣慧日雅和尚。雅和尚。复有嗣曰法因者。平
江人。年二十四进具。游方见雅于东林。诘以灵云见
桃因缘。儗对。雅摇手曰。不是不是。忽有省。呈偈曰。岩
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雅
曰。子所见。虽巳入微。更著鞭。当明大法。遂承教。居卢
阜三十年。不与世接。丛林尊之曰庵主。建炎中。盗起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9b 页 X77-0439.png
顺流。东归。邑人结庵奉之。问道者继踵。尝谓众曰。汝
等饱持定力无忧。晨炊而事干求也。晚年放浪自若。
称五松散人。
*** 道宁传
道宁。歙溪汪氏子。壮为道者。于崇果寺执浴。一日将
濯足。偶诵金刚经。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汤中。发明巳见。后祝发蒋山。遍
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闻五祖演禅师。小参举
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无佛性话。顿彻法源。大
观中。潭帅席公震。请主开福。衲子景从。师行门卓立。
名实相副。说法无蹊径。简要直捷。使闻者。人人自得。
有古尊宿之风。政和三年。将化。示众曰。吾紫磨之身。
今日即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道吾
不入涅槃。亦非吾弟子。于此检点得出。便知开福落
处。其或未然。开福与么来。满世无相识。水月与空华。
谁坚复谁实。住院经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
风生。失却文殊遇弥勒。言毕而逝。
*** 守惠传(布衲.效常)
守惠。兴化陈氏子。七佛旻禅师之高足也。住江州圆
通院。迁潭之大沩山。师行门精密。于物无忤。法轮所
至。龙象倾赴。政和中。前后三入内廷说法。徽宗闻之。
喜动颜色。赐六字师号。曰冲虚密印通慧。法门焜耀
极当时之盛。故陈莹中。作旻禅师语录序。独云慧禅
师能世其学。而不及其他也。
等饱持定力无忧。晨炊而事干求也。晚年放浪自若。
称五松散人。
*** 道宁传
道宁。歙溪汪氏子。壮为道者。于崇果寺执浴。一日将
濯足。偶诵金刚经。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汤中。发明巳见。后祝发蒋山。遍
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闻五祖演禅师。小参举
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无佛性话。顿彻法源。大
观中。潭帅席公震。请主开福。衲子景从。师行门卓立。
名实相副。说法无蹊径。简要直捷。使闻者。人人自得。
有古尊宿之风。政和三年。将化。示众曰。吾紫磨之身。
今日即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道吾
不入涅槃。亦非吾弟子。于此检点得出。便知开福落
处。其或未然。开福与么来。满世无相识。水月与空华。
谁坚复谁实。住院经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
风生。失却文殊遇弥勒。言毕而逝。
*** 守惠传(布衲.效常)
守惠。兴化陈氏子。七佛旻禅师之高足也。住江州圆
通院。迁潭之大沩山。师行门精密。于物无忤。法轮所
至。龙象倾赴。政和中。前后三入内廷说法。徽宗闻之。
喜动颜色。赐六字师号。曰冲虚密印通慧。法门焜耀
极当时之盛。故陈莹中。作旻禅师语录序。独云慧禅
师能世其学。而不及其他也。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39c 页 X77-0439.png
有布衲者。将住台之天宁。辞师以行。师谓之曰。至人
应世妙契圆常。广真炤而不与物忤。发灵机而顿起
事外。高低普应。动静自全。对之不知其所来。随之罔
测其所往。观师所云。则布衲之为人。概可见矣。
师又
有族子曰效常者。侍师最久。待人接物。笑容满面。衲
子云从。目为常欢喜。太尉刘绮。特敬之。书尺往复。呼
为欢喜禅师。受安抚霍蠡请。自公安三圣。移住大沩。
说法一本于师。从其道者甚众。或云。布衲乃师之弟。
观其提耳之言。颇有家庭之意。师于中秋夜。示众云。
山僧生来百拙。开口都无一说。今夜指空画空。笑倒
清风明月。遂告寂。数日神色不变。凛然如生。
*** 别峰印禅师传(附慧绰)
别峰禅师。名宝印。字坦叔。生为龙游李氏子。世居峨
嵋之麓。少而奇警。然不喜在家。乃从德山院清远道
人得度。自成童时。巳博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至是。复
从华严起信诸名宿。穷源探赜。不高出同学不止。时
密印禅师民公。说法于中峰道场。乃挈一笠往从之。
一日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头叱曰是
谁起灭。师豁然大悟。自是锋不可触。密印恨相得之
晚。会圆悟自南归成都昭觉。乃遣师往省。因随众入
室。圆悟举从上诸圣以何法接人。师举起拳。圆悟曰。
此是老僧用者。孰为从上诸圣用者。师即挥拳。圆悟
亦举拳相交。大笑而罢。圆悟叹异之曰。是子。他日必
类我师。留昭觉三年。密印犹在中峰。以堂中第一座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0a 页 X77-0440.png
致师。师辞。密印大怒曰。我以法得人。人不我传。尚何
以说法。为欲弃众去。众皇恐亟趋昭觉。罗拜恳请。圆
悟亦助之请。始行。道望日隆。学者争归之。虽圆悟密
印。不能掩也。久之。南游历见诸大禅老。最后扣妙喜
于径山。为师独扫一室。堂中皆大惊。妙喜南迁。师亦
西归。始住临邛凤皇山。举香。嗣密印。道既盛行。筑都
不会庵。松竹幽邃。暇日名胜毕集。闻师一言。皆自谓
意消稍或间阔。辄相语曰。吾辈鄙吝萌矣。其道德服
人如此。俄复下硖挟金陵。应庵华方住蒋山。馆师于
上方。白留守张公焘。举以代巳。师闻。即日发去。会陈
丞相俊乡来。为金陵。以保宁延师。俄徙京口金山。学
者倾诸方。金山自兵乱后。虽屡葺莫能成。至是始复
大兴。如承平时。而有加焉。异时居此山。鲜踰三年者。
师独安坐十五夏。魏惠宪王牧四明。虚雪窦来请。住
四年。乐其山林。有终老之意。而名益重。被敕住径山。
淳熙七年五月也。七月至行在所。寿皇降中使。召入
禁中。以老病足蹇。赐肩舆于东华门内。赐食于观堂。
引对于选德殿。赐坐劳问良渥。师目举古宿云。透得
见闻觉知。受用见闻觉知。不堕见闻觉知。上悦。毕其
说乃退。后十馀日。又命开堂于灵隐山。中使赍赐御
香。恩礼备至。十年二月。上制圆觉经注。遣使驰赐。且
命作序。师老益厌住持事。门人惧其远游不返。相与
筑庵于山北俟其归。光宗在东宫。书别峰二大字榜
之。十五年冬。奏乞养疾于别峰。得请。明年。光宗受内
以说法。为欲弃众去。众皇恐亟趋昭觉。罗拜恳请。圆
悟亦助之请。始行。道望日隆。学者争归之。虽圆悟密
印。不能掩也。久之。南游历见诸大禅老。最后扣妙喜
于径山。为师独扫一室。堂中皆大惊。妙喜南迁。师亦
西归。始住临邛凤皇山。举香。嗣密印。道既盛行。筑都
不会庵。松竹幽邃。暇日名胜毕集。闻师一言。皆自谓
意消稍或间阔。辄相语曰。吾辈鄙吝萌矣。其道德服
人如此。俄复下硖挟金陵。应庵华方住蒋山。馆师于
上方。白留守张公焘。举以代巳。师闻。即日发去。会陈
丞相俊乡来。为金陵。以保宁延师。俄徙京口金山。学
者倾诸方。金山自兵乱后。虽屡葺莫能成。至是始复
大兴。如承平时。而有加焉。异时居此山。鲜踰三年者。
师独安坐十五夏。魏惠宪王牧四明。虚雪窦来请。住
四年。乐其山林。有终老之意。而名益重。被敕住径山。
淳熙七年五月也。七月至行在所。寿皇降中使。召入
禁中。以老病足蹇。赐肩舆于东华门内。赐食于观堂。
引对于选德殿。赐坐劳问良渥。师目举古宿云。透得
见闻觉知。受用见闻觉知。不堕见闻觉知。上悦。毕其
说乃退。后十馀日。又命开堂于灵隐山。中使赍赐御
香。恩礼备至。十年二月。上制圆觉经注。遣使驰赐。且
命作序。师老益厌住持事。门人惧其远游不返。相与
筑庵于山北俟其归。光宗在东宫。书别峰二大字榜
之。十五年冬。奏乞养疾于别峰。得请。明年。光宗受内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0b 页 X77-0440.png
禅。取向取赐宸翰。识以御宝。复赐焉。绍熙元年冬十
一月。忽往见嗣住山智策告别。策问行日。师曰。水到
渠成。归取幅纸大书曰。十二月七日夜鸡鸣时。如期
而化。奉蜕质。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颜色精明。须发皆
长。顶温如沃汤。是月十四日。葬于别峰之西冈。寿八
十有二。腊六十有四。得法弟子实繁。指不能一二屈。
有慧绰者。山阴陆氏子。当以荫得官辞之。从师祝发。
得记莂。遁迹岩岫。终身不出。师既示寂。上为敕有司。
定谥曰慈辩。塔曰智光。庵曰别峰。极方外之宠。师说
法数十年。所至门人。集为语录。晚际遇寿皇。被宸翰
咨询法要。皆对使者具奏。别具行世。此不悉著。
*** 净全传
净全。越州诸暨人。姓翁氏。世业农。少与父兄躬耕。凡
至林壑泉石间。必宴坐忘归。人异之。甫冠即出家。师
授以经典。略无所解。乃幡然入径山。谒妙喜。喜问汝
有何能。曰。能打坐。又问打坐何为。曰。若问何为。直是
无下口处。喜奇之。师生长田家。朴野而无缘饰。目不
知书。人呼为翁木大。一日集众釆椒。师与焉。同辈戏
之云。汝试作一摘椒颂如何。师即应声云。含烟带露
巳经秋。颗颗通红气味周。突出眼睛开口笑。这回不
恋旧枝头。众大惊。自是刮目。有檀越以一度僧牒施
妙喜。命给度一人。喜令侍者十辈。各探筹卜其分。缘
师得之。九人者不平。更相谇语。果命复探之。师再获。
若是三探三得之。遂祝发受戒。拙庵光居灵隐。俾典
一月。忽往见嗣住山智策告别。策问行日。师曰。水到
渠成。归取幅纸大书曰。十二月七日夜鸡鸣时。如期
而化。奉蜕质。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颜色精明。须发皆
长。顶温如沃汤。是月十四日。葬于别峰之西冈。寿八
十有二。腊六十有四。得法弟子实繁。指不能一二屈。
有慧绰者。山阴陆氏子。当以荫得官辞之。从师祝发。
得记莂。遁迹岩岫。终身不出。师既示寂。上为敕有司。
定谥曰慈辩。塔曰智光。庵曰别峰。极方外之宠。师说
法数十年。所至门人。集为语录。晚际遇寿皇。被宸翰
咨询法要。皆对使者具奏。别具行世。此不悉著。
*** 净全传
净全。越州诸暨人。姓翁氏。世业农。少与父兄躬耕。凡
至林壑泉石间。必宴坐忘归。人异之。甫冠即出家。师
授以经典。略无所解。乃幡然入径山。谒妙喜。喜问汝
有何能。曰。能打坐。又问打坐何为。曰。若问何为。直是
无下口处。喜奇之。师生长田家。朴野而无缘饰。目不
知书。人呼为翁木大。一日集众釆椒。师与焉。同辈戏
之云。汝试作一摘椒颂如何。师即应声云。含烟带露
巳经秋。颗颗通红气味周。突出眼睛开口笑。这回不
恋旧枝头。众大惊。自是刮目。有檀越以一度僧牒施
妙喜。命给度一人。喜令侍者十辈。各探筹卜其分。缘
师得之。九人者不平。更相谇语。果命复探之。师再获。
若是三探三得之。遂祝发受戒。拙庵光居灵隐。俾典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0c 页 X77-0440.png
宾。混源密。主净慈。命分半座。师志在晦藏。无应世念。
然天资夙成。不假师授。虽不识一丁。而吐辞发语。形
为偈颂。老师宿学。所不能及。尚书尤公袤。宝文王公
厚之。丞相钱公象祖。皆与师为方外交。尝自赞曰。匙
挑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虚空揣出骨。
恶声嬴得蒲江湖。因自号无用。累典大刹。最后住四
明之天童。开禧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一。僧腊四十五。
窆全身于寺之西。
混源密。嗣晦庵光。光嗣妙喜。则密乃师之侄行。而
不以分座。为嫌要之古人阐化扬道。肝肠是务。不
拘拘于形迹间。故可贵也。
*** 夹山本禅师传
智本。筠高安郭氏子。生五岁大饥。有贵客过门。见其
气骨。留万钱与其父母。欲携去。祖母刘。适从旁舍归。
顾见怒曰。儿生之夕。吾梦天雨华。吾家吉兆也。宁饥
死不以与人。推钱还之。既长大。游报恩寺。闻僧说出
家因缘。愿为门弟子。刘氏喜曰。此吾志也。年十九试
经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往游方。时云居舜老夫。开
先暹道者。法席冠于庐山。师往来二老之间。久之。闻
法华端禅师者。深为法窟。气压丛林。师往谒之。遂留
十年。名声远闻。舒州太守李公端臣。请说法于龙门。
辞去之日。端领众送之。师马逸而先。顾端曰。当仁不
让。端笑谓大众曰。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其父子
法喜游戏。多类此。未几。解院还庐山。时曾丞相。由翰
然天资夙成。不假师授。虽不识一丁。而吐辞发语。形
为偈颂。老师宿学。所不能及。尚书尤公袤。宝文王公
厚之。丞相钱公象祖。皆与师为方外交。尝自赞曰。匙
挑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虚空揣出骨。
恶声嬴得蒲江湖。因自号无用。累典大刹。最后住四
明之天童。开禧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一。僧腊四十五。
窆全身于寺之西。
混源密。嗣晦庵光。光嗣妙喜。则密乃师之侄行。而
不以分座。为嫌要之古人阐化扬道。肝肠是务。不
拘拘于形迹间。故可贵也。
*** 夹山本禅师传
智本。筠高安郭氏子。生五岁大饥。有贵客过门。见其
气骨。留万钱与其父母。欲携去。祖母刘。适从旁舍归。
顾见怒曰。儿生之夕。吾梦天雨华。吾家吉兆也。宁饥
死不以与人。推钱还之。既长大。游报恩寺。闻僧说出
家因缘。愿为门弟子。刘氏喜曰。此吾志也。年十九试
经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往游方。时云居舜老夫。开
先暹道者。法席冠于庐山。师往来二老之间。久之。闻
法华端禅师者。深为法窟。气压丛林。师往谒之。遂留
十年。名声远闻。舒州太守李公端臣。请说法于龙门。
辞去之日。端领众送之。师马逸而先。顾端曰。当仁不
让。端笑谓大众曰。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其父子
法喜游戏。多类此。未几。解院还庐山。时曾丞相。由翰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1a 页 X77-0441.png
林学士。出领长沙。以礼延居南岳之法轮。学者争宗
向之。迁居南台。又迁道林。迁云益。迁石霜。凡十三年。
道大显著。劝请皆一时名公卿。师既老矣。而湖北运
使陈公举。必欲以夹山致师。师亦不辞。忻然曳杖而
去。人登问之。师曰。系情去留。岂道人事。湖南湖北。真
一梦境耳。何优劣避就之耶。以大观元年上元夕。沐
浴更衣端坐。终于夹山。阅世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
二。阇维。齿骨数珠不坏。葬于乐普庵之西。师性真率。
不事事。胆气盖于流辈。作为偈语。肆笔而成。亦一时
禅林之秀者。
*** 拙叟英传
进英。字拙叟。吉州太和罗氏子也。幼孤。母怜之。性慧
敏。龆龀中。日诵千馀言。通诗礼大义。与群儿嬉游。侮
玩之气出其上。亲旧爱敬之。使著缝掖为书生。辄病
至与死邻。母许以出家。寻愈。遂为僧洞隆童子。年十
八。试所习得度。受具戒。即欲经行诸方。以观道。报劬
劳之德。其母有难色。于是庵于母室之外。名曰精进。
士大夫喜其为人。赋诗为赠。极称道之。母殁。心丧三
年。修白业为冥福。即游淮海。所至少留。当时号明眼
尊宿遍谒之。晚见云庵。闻贬剥诸方。以黄檗接临济。
云门接洞山机缘。为入道之要。擿其疑处以启问。师
恍然大悟。如桶底脱。佛印禅师。丛林号大宗匠。有盛
名。慎许可。独以师为俊彦。师有爽气。喜暴所长。以激
后学三十年。一节不移。故佛印。呼为铁喙。初开法长
向之。迁居南台。又迁道林。迁云益。迁石霜。凡十三年。
道大显著。劝请皆一时名公卿。师既老矣。而湖北运
使陈公举。必欲以夹山致师。师亦不辞。忻然曳杖而
去。人登问之。师曰。系情去留。岂道人事。湖南湖北。真
一梦境耳。何优劣避就之耶。以大观元年上元夕。沐
浴更衣端坐。终于夹山。阅世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
二。阇维。齿骨数珠不坏。葬于乐普庵之西。师性真率。
不事事。胆气盖于流辈。作为偈语。肆笔而成。亦一时
禅林之秀者。
*** 拙叟英传
进英。字拙叟。吉州太和罗氏子也。幼孤。母怜之。性慧
敏。龆龀中。日诵千馀言。通诗礼大义。与群儿嬉游。侮
玩之气出其上。亲旧爱敬之。使著缝掖为书生。辄病
至与死邻。母许以出家。寻愈。遂为僧洞隆童子。年十
八。试所习得度。受具戒。即欲经行诸方。以观道。报劬
劳之德。其母有难色。于是庵于母室之外。名曰精进。
士大夫喜其为人。赋诗为赠。极称道之。母殁。心丧三
年。修白业为冥福。即游淮海。所至少留。当时号明眼
尊宿遍谒之。晚见云庵。闻贬剥诸方。以黄檗接临济。
云门接洞山机缘。为入道之要。擿其疑处以启问。师
恍然大悟。如桶底脱。佛印禅师。丛林号大宗匠。有盛
名。慎许可。独以师为俊彦。师有爽气。喜暴所长。以激
后学三十年。一节不移。故佛印。呼为铁喙。初开法长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1b 页 X77-0441.png
沙之开福。十年之间。殿阁崇成。寻弃之。翩然游五台。
遍览圣迹。乃南还。庵梁山。天下衲子益追崇之。政和
甲午。衡阳道俗。迎住花药之天宁。劝请皆一时名公
卿。师以教外别传之宗授上根。以沤和般若化道俗。
老益康强。精进不替。尝中夜礼佛。作息饮食。不肯与
众背。丛林信其诚。民人化其教。宣和三年冬。谢事复
庵梁山。越明年腊月。示疾蝉蜕。其激扬大事。游泳语
言。有三录行世。曰报慈。曰雁峰。曰游台。
*** 涂毒策传
智策。天台陈氏子。自号涂毒岩主。英敏颖异。风骨巉
巉。有出尘之姿。年十六祝发。习经律。理诣昭彻。迥出
流辈。十九造国清。谒寂室光。洒然有省。寂室许之。谓
老于丛林者。不能过也。育王无示。万寿大圆。皆一时
大名德。无不肯可。大圆曰。策上人可谓不耘而秀。不
扶而直者。辞去大圆。门送之拊师背曰。宝所在近。此
城非实。师颔之。往豫章谒典牛。道由云居。风雪塞路。
坐阅四十二日。午初板声铿然。豁尔大悟。典牛印之
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使真净而在。
见子亦当下拜。典牛。机辩峻峭。莫有婴其锋者。师与
之平章今古。泉涌风驶。闻者为之齰愕。别典牛。庵淮
西乌崖之下。及大圆移大沩。请居第一座。尝上方丈
问讯。见大圆俛首不语。师问曰。何瞀闷乃尔。大圆曰。
期子济济多众。如雪峰沩山之流。而谈天者。谓子无
后。子意如何。师曰。参学唯恐无本。苟有本。对泥像说
遍览圣迹。乃南还。庵梁山。天下衲子益追崇之。政和
甲午。衡阳道俗。迎住花药之天宁。劝请皆一时名公
卿。师以教外别传之宗授上根。以沤和般若化道俗。
老益康强。精进不替。尝中夜礼佛。作息饮食。不肯与
众背。丛林信其诚。民人化其教。宣和三年冬。谢事复
庵梁山。越明年腊月。示疾蝉蜕。其激扬大事。游泳语
言。有三录行世。曰报慈。曰雁峰。曰游台。
*** 涂毒策传
智策。天台陈氏子。自号涂毒岩主。英敏颖异。风骨巉
巉。有出尘之姿。年十六祝发。习经律。理诣昭彻。迥出
流辈。十九造国清。谒寂室光。洒然有省。寂室许之。谓
老于丛林者。不能过也。育王无示。万寿大圆。皆一时
大名德。无不肯可。大圆曰。策上人可谓不耘而秀。不
扶而直者。辞去大圆。门送之拊师背曰。宝所在近。此
城非实。师颔之。往豫章谒典牛。道由云居。风雪塞路。
坐阅四十二日。午初板声铿然。豁尔大悟。典牛印之
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使真净而在。
见子亦当下拜。典牛。机辩峻峭。莫有婴其锋者。师与
之平章今古。泉涌风驶。闻者为之齰愕。别典牛。庵淮
西乌崖之下。及大圆移大沩。请居第一座。尝上方丈
问讯。见大圆俛首不语。师问曰。何瞀闷乃尔。大圆曰。
期子济济多众。如雪峰沩山之流。而谈天者。谓子无
后。子意如何。师曰。参学唯恐无本。苟有本。对泥像说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1c 页 X77-0441.png
法。亦高出诸方。大圆叹曰。吾子器识过人。玄酒太羹。
非常流所能知味也。东归。又分座于国清。此庵元方
住护国。谓师曰。公来归。三峰景元。即收卷波澜矣。出
世住黄岩普泽。为典牛烧香。历应台之太平。吉之祥
苻。越之等慈。及大能仁。所至道价兴行。旋自护国华
藏。来住径山。而师巳老矣。力行祖道。众至千馀。将化。
召门人嘱后事。仍曰。尔辈。盍以文祭我。师整襟危坐
而听。至尚飨为之盱衡一笑。越二日。泊然而逝。世寿
七十六。坐六十夏。门人塔全身于东冈之麓。师性刚
简。居处语嘿肃如也。尤不喜泛交。善则慕之。否则虽
亲䁥。亦绝不与通。说法度人。光明俊伟。倾动一时。望
师而归者。云涌涛奔。希获一亲謦欬。以为至幸。诚末
世津梁。不可多得也。
*** 佛照光禅师传
德光。临江彭氏子。彭氏故旧族。母袁。梦异僧入室。惊
窹而娠。既生。其祖曰。吾家世积德。此子必光吾门。因
是命名。九岁值寇扰。辟地于袁之木平寺。有妙应大
师伯华善相曰。是子。伏犀贯顶。出家必作法门梁栋。
俄失恃怙归伯氏。年二十一。闻人诵金刚经。有省。自
伯母曰。适闻诵经。身心欢喜。世间万事。真如幻梦。儿
愿出家。即散家赀与其族。诣光化院足庵老宿薙落。
足庵携之入闽。语师曰。是行。为子择所依。东禅月庵
果公。具衲僧眼。子依之。时复有吾足矣。见月庵。机语
相契。是时老宿。多集闽中。如妙湛佛心圆觉。望重丛
非常流所能知味也。东归。又分座于国清。此庵元方
住护国。谓师曰。公来归。三峰景元。即收卷波澜矣。出
世住黄岩普泽。为典牛烧香。历应台之太平。吉之祥
苻。越之等慈。及大能仁。所至道价兴行。旋自护国华
藏。来住径山。而师巳老矣。力行祖道。众至千馀。将化。
召门人嘱后事。仍曰。尔辈。盍以文祭我。师整襟危坐
而听。至尚飨为之盱衡一笑。越二日。泊然而逝。世寿
七十六。坐六十夏。门人塔全身于东冈之麓。师性刚
简。居处语嘿肃如也。尤不喜泛交。善则慕之。否则虽
亲䁥。亦绝不与通。说法度人。光明俊伟。倾动一时。望
师而归者。云涌涛奔。希获一亲謦欬。以为至幸。诚末
世津梁。不可多得也。
*** 佛照光禅师传
德光。临江彭氏子。彭氏故旧族。母袁。梦异僧入室。惊
窹而娠。既生。其祖曰。吾家世积德。此子必光吾门。因
是命名。九岁值寇扰。辟地于袁之木平寺。有妙应大
师伯华善相曰。是子。伏犀贯顶。出家必作法门梁栋。
俄失恃怙归伯氏。年二十一。闻人诵金刚经。有省。自
伯母曰。适闻诵经。身心欢喜。世间万事。真如幻梦。儿
愿出家。即散家赀与其族。诣光化院足庵老宿薙落。
足庵携之入闽。语师曰。是行。为子择所依。东禅月庵
果公。具衲僧眼。子依之。时复有吾足矣。见月庵。机语
相契。是时老宿。多集闽中。如妙湛佛心圆觉。望重丛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2a 页 X77-0442.png
林。师无不参叩。遍历五十馀员善知识。最后见大惠
于育王。为举竹篦话。师儗对。痛棒随之。遂大悟。从前
所得。为之冰释。惠曰。尔这回始彻也。说偈以顶相付
之。随过蒋山。谒应庵。庵称赏不巳。谓人曰。光兄插翅
虎。吾当避之。乾道丁亥。住台之鸿福。徙光孝。台守李
侍郎浩。延之也。孝宗。雅闻师名。淳熙三年。被旨住灵
隐。入对选德殿。问佛法大意曰。朕心佛心。是同是别。
对曰。直下无第二人。曰。如是则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耶。对曰。成一切性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又问。释迦雪
山六年所成何事。对曰。将谓陛下忘却。上悦。赐号佛
照禅师。自是召见无虚岁。至留内观堂。五宿而出。恩
遇异常。绍熙改元。孝宗御重华宫。称寿皇。而径山命
下。师力辞。寿皇曰。欲频相见耳。何以辞为。庆元初。请
老许归育王。师之在内观堂也。上时乘小辇过堂。至
则促席而坐。或曳袂而行。欢如平生。宣赐金玉器用
缯䌽。计缗三万馀。及王臣长者所施。悉以置育王赡
众之田。国史陆游。详记其事。自创数椽。曰东庵。掩关
自娱。以休世焉。以嘉泰癸亥三月。告众曰吾世缘将
尽。未几问左右曰。今日月半耶。对曰然。即索纸作遗
书。与平昔所厚者。集众叙别。皆法门之旨要。无半语
及他事。索浴更衣。大书云。八十三年。弥天罪过。末后
殷勤。尽情说破。泊然而逝。弟子塔全身于庵后。僧腊
六十。谥普慧宗觉大禅师。塔曰圆鉴。
明河曰。南渡后宗师。唯妙喜老子。得人为多。开堂
于育王。为举竹篦话。师儗对。痛棒随之。遂大悟。从前
所得。为之冰释。惠曰。尔这回始彻也。说偈以顶相付
之。随过蒋山。谒应庵。庵称赏不巳。谓人曰。光兄插翅
虎。吾当避之。乾道丁亥。住台之鸿福。徙光孝。台守李
侍郎浩。延之也。孝宗。雅闻师名。淳熙三年。被旨住灵
隐。入对选德殿。问佛法大意曰。朕心佛心。是同是别。
对曰。直下无第二人。曰。如是则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耶。对曰。成一切性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又问。释迦雪
山六年所成何事。对曰。将谓陛下忘却。上悦。赐号佛
照禅师。自是召见无虚岁。至留内观堂。五宿而出。恩
遇异常。绍熙改元。孝宗御重华宫。称寿皇。而径山命
下。师力辞。寿皇曰。欲频相见耳。何以辞为。庆元初。请
老许归育王。师之在内观堂也。上时乘小辇过堂。至
则促席而坐。或曳袂而行。欢如平生。宣赐金玉器用
缯䌽。计缗三万馀。及王臣长者所施。悉以置育王赡
众之田。国史陆游。详记其事。自创数椽。曰东庵。掩关
自娱。以休世焉。以嘉泰癸亥三月。告众曰吾世缘将
尽。未几问左右曰。今日月半耶。对曰然。即索纸作遗
书。与平昔所厚者。集众叙别。皆法门之旨要。无半语
及他事。索浴更衣。大书云。八十三年。弥天罪过。末后
殷勤。尽情说破。泊然而逝。弟子塔全身于庵后。僧腊
六十。谥普慧宗觉大禅师。塔曰圆鉴。
明河曰。南渡后宗师。唯妙喜老子。得人为多。开堂
宋 瞎堂远禅师传¶ 第 442b 页 X77-0442.png
说法。显然为天人师者。不下数十人。然皆不数传
寂寂矣。能使道脉长永。枝叶繁茂。不忝师门传受。
唯师一人而巳。古称妙喜。能大圆悟之门。愚谓。妙
喜之得师。犹圆悟之得妙喜。续灯举妙喜之嗣。契
悟广大者。九人。师不与焉。巳失其鉴。至谓弟子之
超卓者。又蚤世不使久开法。俾法嗣广布。然则师
岂非超卓。而夭者耶。噫。所谓瞋目而不见泰山也。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
寂寂矣。能使道脉长永。枝叶繁茂。不忝师门传受。
唯师一人而巳。古称妙喜。能大圆悟之门。愚谓。妙
喜之得师。犹圆悟之得妙喜。续灯举妙喜之嗣。契
悟广大者。九人。师不与焉。巳失其鉴。至谓弟子之
超卓者。又蚤世不使久开法。俾法嗣广布。然则师
岂非超卓。而夭者耶。噫。所谓瞋目而不见泰山也。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