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隋昙延 (自动笺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三
淛東沙門曇噩
戒學
弘法科(三)
****隋曇延
蒲州桑泉王氏也。
其先周。
世皆致貴
顯而延尤嗜學。
年十六。
偶聽妙法師講涅槃。
出家
弱冠
即就開演
義理融貫
詞辨優贍
識者敬慕焉。
每曰。
佛性寔涅槃宗極是誠遊神之府也。
進具
華嚴大論十地地持佛性寶性等。
部皆統津准的
超略前導
顧影曰。
余與爾久處淪潛。
今猶飄泊
精思要道
樂志窮山
可乎。
遂隱太行百梯寺。
中朝山也。
山有薛居士者。
聞見該博
謁延以方圓
請賦
應聲曰。
方如方等城。
圓如智慧日。
動則識
波浪
靜類涅槃室。
驚歎以為未甞見。
爾後往來
質疑義。
延念著涅槃疏。
夜夢白服白馬
授經旨。
馬髦尾拂地。
延則手執馬鬃
覺而知為馬大士
委寄宗綱之兆。
疏成。
於州仁壽寺舍利塔前。
禱曰。
幽致微達願示明靈
如無所感。
誓不傳授
訖。
卷軸光明竟夜
塔中舍利
放光接之。
亘三晝夜
聞。
帝悅。
詔延就講。
僉議以比遠公所製云。
延既長講。
帝常送供。
然猶以百梯路
為卜中朝西嶺形勝
地。
雲居寺
給以國俸。
玄侶如歸。
建德中
陳使周弘
正來聘。
朝廷聞其才辯
議擇所以抗論者。
蒲州剌史
中山公宇文氏
承詔舉延是日帝躬御法筵觀聽
弘正誠為勍敵
僧望二人挫衂不振
群僚失色
延居坐末。
不次而起。
帝曰位未至。
何遽起也。
延曰。
若是他方大士
固足仰煩諸德。
遠國微臣
小僧
堪任其事。
昇高座。
帝又曰。
何不三寶
答曰自力
有餘奚待加助帝大悅
弘正方構責致難。
延復引義
開闢
弘正頗挾譏調前殿後。
乘勢窘辱
事同
拉朽
弘正頂拜
自陳云。
弟子往來三國
訪可師者。
不圖今日乃遇於此
弘正辭歸
宿構雲山海詩
四十首
上延
一經目。
命筆和之
辭意清美
弘正
悅服焉。
遂跪而啟曰。
願示一言
佩之終身
延曰。
為賓
設席不坐離人極遠熱如火規矩之用皮中裹。
正曰。
敢不奉教
俄詔授國統
武帝廢教。
不聽
居隱
太行
帝屢以輔弼徵。
不出
天元間
帝疾。
詔仍立尊像
菩薩二十人
有名焉。
然猶以未全形服不許
逮隋革命
祝髮僧伽黎。
執錫來廷
遽先奏曰。
皇帝
四海為務。
勞神佛法
天下幸甚
帝曰。
久有此意。
所恨未能如願耳。
遂與論復教端緒。
多度僧。
詔先度千人以副其請。
所廢伽藍
並從脩舉。
僧亦自爾而度者多矣。
遷都龍首
詔給地於廣恩坊。
公元584年
立延眾寺。
以處法師
開皇四年
詔改延眾。
延興
改舊所居雲居寺
棲巖寺
太樂令齊樹。
提造中
朝山
佛曲傳世
供養一日
詔賜寺燭。
始至。
未爇而
自明
延奇之。
以事聞。
因又改延興光明
後復別建
公元586年
光明寺
六秊旱。
集僧二百於正殿祈雨
無應。
帝謂延
曰。
何由而久不雨。
延奏以事由一二。
帝與群僚
達一二之意。
京兆太守蘇威問之。
答曰。
上愆玄化
下違治術
此在陛下萬機之主。
諸公毗贊之臣。
故雨
而不雨。
事由一二耳。
帝躬祈雨
延登御座
南面
戒。
帝及百官五品巳上。
席地
北面八戒
正中
訖事
忽天起片雲
須臾徧布甘霔。
霑足近遠
帝悅。
賜帛三百匹。
一時散給悲敬殆盡
寺主道睦。
甞告
以粮可僅支兩食。
散眾庶幾
延曰。
使都竭。
眾乃
散。
明日詔送來二十車。
項又遺以五百石別饋延。
荐飢
僧侶賴以安堵
延非有先見
詎臻此。
詔拜平等
沙門
天下僧尼事。
刑網者。
對之涕泣
使慚愧
公元588年
而後巳。
開皇八年八月十三日
終於住寺
壽七
十三。
遺表不錄
哀慟
王公以下
往弔臨。
朝三
日。
賻五百匹。
千僧
以舉靈輿
弟子沙門童真洪義
通幽覺朗道遜玄琬等則香爐前導
文武職僚
王咸被髮徒跣而從。
闍維終南之下。
俄詔齋三
千僧闍維地。
畢舉火。
天無雲翳。
細雨飄灑
以為何異如來入滅
諸天墮淚之狀哉。
延長
尺五寸。
手垂過膝
目不邪視
而光射尺餘
容止邕肅。
風骨奇峻自其師上權衡教門飲食衣裳出乘輿之
副。
富貴亦至矣。
然而卑牧慈誘
自他兼利
度量
融。
誠莫窺其涯涘也。
平居祈生安養
注想不移
之前
寺隣任金寶父子信向空中
幡蓋列柩
兩行而引。
由寺之南。
達于西山
內史薛道衡白弔
有文。
別集
****隋靈藏
雍州新豐王氏子
歲禮律師和尚
家。
妙尚冲虗
兼崇綱務。
論專智度
律善僧祇
學者
袵。
周初教門隆盛
國家每歲別度僧尼
藏識解明
正。
仍使銓品業以應命
屬隋祖龍潛。
素與藏之
師相愛。
以故藏尤[款-士+止]狎。
受禪
遷都南阜
詔置國寺。
且聽藏自擇形勝
以便其意。
即今之遵善坊。
大興
寺也。
自爾中使接軫
禮遇豐縟
珍味異饌。
時見分餉。
又詔左右僕射
兩日一入參坐以鎮之。
宮殿
公元584年
門。
藏往返。
不得如常按籍
開皇四年
關輔饑。
百姓悉詣洛陽就食
藏因從駕洛陽
男女之求度
者。
所在成聚。
上曰。
弟子俗人天子師是道人
前後人凡數萬。
事聞益喜。
且曰。
律師人為善。
弟子人為惡。
事雖有異。
則不殊。
至於譯經
身先
公元586年
眾範。
知寺任。
剛正有聲聞。
開皇六年卒。
壽六十八。
南郊
****道正
滄州渤海人
無常處。
學無常師
蘭若法。
棲息深林
乞食聚落
坐而不臥。
道俗或從咨訪
則略
示其綱猷而巳。
經筵論席。
徧遊歷。
偏以成實知
名幽冀
有隷公貫者。
挽正住寺
正終不屑也。
因隱
巖谷
綜述憲章
名之曰六行
凡聖脩法也。
包舉
一化
融攝萬衢。
一曰凡夫罪行
次二曰凡夫福行。
次三曰小乘人行。
次四曰小菩薩行。
次五曰大菩薩
行。
次六曰佛果證行。
六部
略則一卷
廣則二十一
卷。
前一半為敘分。
其後一半為行體。
意以東夏
種。
多滯名相
罕附正因
茲欲舍筌檢理。
壹宗禪觀
公元587年
神爽爾。
開皇七年具狀奏聞
左僕射高頴
為集名
德於禪林寺論議
時座中有斥以海隅之士。
凌跨
京者。
正聞而歎曰。
法亦豈拘方所哉。
然秪將以簡定
邪正而巳。
地之中邊
非所問也。
眾遂散。
其說竟寢。
澆季之弊。
未易化。
乃委其書於方禪師所而歸。
世莫詳其所終焉。
****隋信行
姓王氏
魏郡人
始其母無子。
禱於佛。
神人
持送一兒
即有孕。
生姿特異
四歲路見牛車
泥中
引挽
破領流血
莫能前行
悲淚其旁。
要待
其脫乃去。
八歲入庠校。
秀慧獨發。
書生問曰。
汝家
何姓
外家復何姓。
外家孫姓。
偶戲之曰。
不姓飯
而姓飱。
亦有說乎。
應聲以為飯除饑。
而不除渴。
饑渴兼除。
是以姓孫。
而不姓飯也。
隨機詭對
此類。
每以恭敬精苦
輕慢懈怠
諸病之藥。
故凡塔
像。
必周行禮拜。
又於相州法藏寺捨戒。
執勞受役。
造門詰問者。
隨事直指
莫不悉捐所業
頂戴
言。
師承之也。
開皇初奉詔
僕射高頴
別立院
真寂寺
以延處之。
著對根起行三階集錄
東山
所制諸文。
四十餘卷
以傳不朽
化度光明慈門
慧日弘善五寺。
裨贊大教
未幾疾篤
猶請像入房
正觀。
而卒於化度寺
即十四年之正月四日也。
春秋
五十有四
越七日。
火葬終南山鴟鳴阜。
燼骨
得兩一穴中通之瑞。
建塔山麓
逸民河東裴玄
製文以銘其碑。
本師出家化度寺
當行無恙
時所著。
皆證筆也。
行亡而證反俗服。
生自製碑
死乃
鐫勒
至相寺北岩前。
三碑猶存
****隋曇崇
咸陽孟氏。
七歲入道
聽講肆。
久之依止
禪師開公。
攝念焉。
逮于受具
其志逾清厲
學僧祇。
十有餘遍。
講解之。
致徒三百。
京輔以為宗。
後以言
無益
更脩前行
形若槁木
心如死灰
於是色想除。
而光明發
六行偏精
五門併達矣。
開公以上首稱之。
眾中同學歸敬
開亡。
遂以其徒二百餘人
委之訓導
聲馳隴塞
化滿關河
趨承下風
千里相屬
周武帝
加欽注。
詔曰。
崇禪師精悟獨絕
所領學徒
淑於德義
未聞有犯。
可為國之三藏
陟岵寺主
職事
淹。
假以他緣。
奏乞於免。
詔從之。
及廢教。
徇俗不自異。
詔授金紫光祿
終無所屈。
大象初
隋文帝潛德
周政
大法且復
詔先度百二十僧。
崇預其數。
興善
寺。
仍詔充寺主
固辭
募緣剏寺。
以酬宿願
蓋以法
運之否。
昔甞許之云。
登極
卒營九寺
以足十數焉。
是時
唐高祖
方以留守太原
割宅為清禪
寺。
以致眾。
煬帝居晉邸。
斥民七十戶水磑碾等。
為寺
基業
開皇初
賜帛一萬四千匹。
布五千端。
綿千屯
二百匹。
錦二十匹。
上色千石
皇后錢五千貫。
氈五
十領
剃刀五十具。
其建浮圖也。
仍以神尼智僊所授
舍利六粒。
用助弘業
教門載啟。
深契帝心
詔匠杜
如法營治
賜錢三千餘貫
磚瓦費。
又悉斂內宮
及躬所御故服。
得一千三百襲。
使鬻之。
以資匱竭
公元591年
邸在楊越
自其鎮造露盤十一級。
開皇十一年
公元594年
十四年乃畢工致
而冠之浮圖之顛。
見者稱歎
其餘
佛堂僧院
王力焉。
詔祟出入禁籞
無擁通宮籍
為常。
因為帝后。
淨土業。
帝每自稱師兒
自稱
女。
恩禮之重如此
開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無疾
卒于所居之房。
壽八十。
哀慟
所司營給喪事
全身終南山
****隋道成
字明範
姓陶氏
丹陽人
招遠將軍
永嘉
太守
父僉梁貞將軍上虞
儀狀瓌美。
器質
厚。
少入永嘉崇玄寺。
式法師弟子
具戒後。
所學
曰進。
梁大同初
京輦奉誠寺。
大律沙門智文
授以十誦
纔經再習。
即事開講
毗曇數論亦如之。
年猶未三十也。
禪那懺摩
身心兼謹。
三餘之暇。
則獵
文史
是以宿碩咸畏服焉。
弟子慧藏法祥等。
並分
公元599年
燈利眾。
模範人天
開皇十九秊五月五日
遂卒於興
嚴寺。
壽六十八。
其始示疾也。
勉力闡演。
及劇乃稱
合掌而逝。
十誦菩薩戒
大品法華諸經律等。
一百四十徧。
觀音經講。
一百三十三徧。
著律大本
磨諸經疏三十六卷
行世
既卒之三日
五月八
日。
窆之奉誠南山高座寺
沙門慧嵸撰墓志
****隋智舜
趙州大陸孟氏。
為書主。
博通竹素
工書
善說。
庠序之人附焉。
年餘二十。
厭世出家
雲門稠
公。
樂幽隱。
一志定業
白鹿十載。
常有靈祇陰贊
動身衣。
或現聲相。
白服丈餘。
遶院巡警
後居贊皇
亭山
獨與沙門曇詢依倚四年。
其他資給者。
謝絕無所受。
悲憫物類
一雉甞為獵者所窘。
入其廬。
苦勸獵者放之。
終不聽。
因持雉去。
舜即割
耳使遺之。
感動其心。
獵者遂投弓解鷹。
從舜脩
習。
而近歸遠慕。
殺生之酷。
屏絕
操行尤謹。
深僻
無人
則以火淨髮
稍昏則引錐剌股。
疎茹糲。
晝夜
鞭䇿
撫收凍餒
常自空匱
晏如也。
所親化之依以練
公元604年
心者十人
仁壽四年正月二十日
氣疾
終于元氏
懸屈領之禪坊。
秊七十二。
葬禪坊之側。
而或竊徙
以葬之房子縣界嶂洪山云。
更三年後。
發而焚之。
公元590年
白塔
蓋界嶂洪山之名。
以舜故斯重矣。
開皇十年
甞詔曰。
皇帝敬問。
趙州房子界嶂洪山
南谷禪房
智舜禪師
冬日極寒
禪師道體清勝
教導蒼生
使成就
勝甚嘉焉。
朕統在兆民之上。
弘護正法
夙夜
無怠。
今遣開府盧元壽。
往宣指意
送香物。
如別詔。
刺史楊達
以舜素無名聞
而蹤靡定。
乃漫繫名
願寺。
承詔旨。
舜亦避謝不赴
弟子智贊能繼其緒。
雖屢徵聘
終賁林泉
燕寂之餘。
尤究志於攝論涅槃。
****隋法純
出祝氏。
扶風始平人也。
自周朝入道。
京師
陟岵天宮二寺
備歷廢教之酷。
逮隋祖龍潛。
圖啟法
運。
乃先復菩薩百二十人
純其一焉。
大興善寺
鞭策三業
上聞之。
為戒師。
然固以德薄辭。
上因
其所行禮
施子。
優渥
純歎曰。
身命無常
何可保愛
檀供難消。
吾其行方懺法乎。
更四十五年。
除食便
利。
不出淨場。
遂感燈無膏油而光𦦨相續者七晝夜
或聞場中
演說教授聲。
就視之則寂然
俄而易法
服。
行市里中
傭保執役
瑣屑猥賤莫憚。
有䞋錫
慘然曰。
愛賊既來。
王潛至。
打縛不久矣
且以經
像。
悉乞於人。
衣則糞掃而巳。
宣導十地經論
公元595年
般若
光明
諸法無行等
二十五卷
開皇十五年
公元603年
入內宮。
皇后戒法
所獲施利隨盡。
仁壽三年五月
十二日
無疾卒于淨住寺
春秋八十五。
先是室靜
坐。
弟子慧進
白衣童子
手捧光明
侍立純右。
問曰。
此是何人
答曰。
六欲天
頻來召我。
我以著樂妨於
脩習
終不許也。
若無佛法處。
我則願生以化迷類。
之雙鴿集衣桁
注目視純。
都無懼色
純徐謂其徒
曰。
汝毋自縱
自欺
又謂我今忽覺身乘自象。
何也。
其妄業歟。
遺命以身施飛走
弟子慧昂等。
率諸檀越
鑿龕於白鹿之原。
開門穴以置之。
既而筋肉俱盡。
骸骨植立自如
復塐飾。
以貽永久焉。
沙門彥琮
序贊之辭。
以美其德。
文則昂之辭也。
昂幼育於純。
姿情閑雅清爽
有集十卷行世
****隋真觀
字聖達
吳郡錢唐人。
姓范氏
祖延給事
侍郎
父兌通直散騎常侍
母桓氏。
無嗣息。
因誓
藥師觀世音金剛般若等經。
以求智子。
又刻寫定
林上寺迦毗羅王像事之。
躬効祈禱
依藥師經七日
行道
第三夕。
遊光照身。
自爾有娠
及生。
左右掌文
成僊人字。
口流津液
膚體潤澤
雖老未甞患渴。
舌有
羅綺紋。
音吐如鍾。
辨說敏給
五歲即蔬素。
衣篋上。
揮扇帚戲。
効諸德開講
八歲能和庾尚書林擒詩。
淹貫孔老典章之言。
旁涉琴奕
甞遇善風鑒者。
拜曰。
少年當為天師
自愛
後專誦淨名般若
父母脫俗
父母難之。
迦毗羅降夢。
乃許焉。
既獲詔旨
并賜衣鉢
興陽生法師落髮
雲陽律師和尚
戒。
俄從華林國法師受成實。
且欲憶持法華。
一卷
感夢曰。
大乘根器
毋自滯。
遽聽摩訶衍興皇朗
公輪下。
開善忍法師
慝影鍾山
時從扣激忍。
歎曰。
龍樹之道東矣。
辨勇二師
頻挹重席
叢林為之語曰。
錢唐真觀
當天一半
洪偃儒英釋傑也。
面譽
之曰。
顴高多智。
耳白有名
我有四絕
汝具八能
由是
王公貴遊
咸願納交
始興王之國邀以俱。
于時
皇義集。
眾推其先
登座之頃。
二諦宗。
百難縱橫
言水泮。
學士傅縡喟曰。
三千稱首
七十當初
上人
難為酬對
既至會稽
香嚴寺
闡大涅槃。
興皇遣
三度召之。
曰。
燕趙齊秦引領翹足
法門所寄。
惟在
於子。
宜速返。
時以伐周失律
議括沙門之無名者
罷道。
觀奮致書僕射徐陵
命遂寢。
江夏王鎮越
固邀之。
朗公哽咽言曰。
能住三年者。
請以講堂相委。
然終不可以留也。
若夫特進杜稜永陽鄱陽二王
延仰
東淛法輪屢動
天台智者名行絕倫
秊臘
等。
義諧昆季
共歸秦嶺陵雲舊房。
朝談慧照
安禪
寂。
智者就微。
觀復敷演
永陽還朝
亟稱其德。
尋加
特詔
而陳祚告終
隋文三遣皇華
秦王再延帥府
辭以疾。
齊王江浦
躬伸頂禮
傳以香火
送居故邑
公元594年
眾善寺。
開皇十四年旱。
剌史劉景安謁觀禱雨
海龍王經。
序王竟驟霔。
東南之民。
敬之若神。
南有靈隱山
昔與道安禪師頭陀石室
檀越陳仲寶
率侶拓基。
構立精舍
號南天竺
文宣造塔。
於此
公元611年
者。
則其幽勝可知矣。
大業七年四月八日
司馬李子
深講大涅槃經
至現病品。
三人容服甚盛。
執幡
云。
淨居遣迎。
六月六日臥病
夢與智者同輿
翼佛
還山
寤而歎曰。
吾六十二當終。
講法華。
獲延一紀
今七十四。
尚復奚求。
即集徒垂訓
爾月適天台致書
送香石蜜
觀覽書曰。
是為最後信。
豈非宿世因緣
邪。
命以一如意報之。
七月一日。
中夜盥漱整服。
跏趺
而坐。
忽自語曰。
有人請講菩薩戒
怡然而滅。
明日
午時
胸頂猶煖。
右手內屈三指
流汗徧身
信宿而止。
至四日入龕。
時屬流火
炎威尚熾。
而股體柔軟。
容色
不變
二十五日
四方道俗咸華
皆就靈手傳香表別。
香華供獻
日有千群
齊日開龕。
色相光潔
眉毛更長。
二十六日
遷龕窆于靈隱山
開成之迹。
繼踵昔賢。
公元591年
匡護之功。
比肩前哲
開皇十一秊
王師江南
有猖
獗者。
卒為厲階
元師楊素
反斾而驅。
因悉瓦解
俘虜
誅翦
三十餘萬。
以觀名聲昌盛
囚有妄指其為檄者。
時與金陵才士鮑亨謝瑀俱被逮繫。
不俟訊鞠
即將
斬決
素臨而責之曰。
道人坐禪讀經
何因為作
書。
以干刑憲
死奚所辭。
觀曰。
道人所學。
誠如公言
不作檄書
無辜就死。
公明鑑。
素怒示以檄曰。
此誰
作耶。
觀讀畢徐曰。
如此
焉能動人
不作爾。
使觀
果作必勝此。
指擿其語三五處曰。
上紙乎。
顧皆
庸妄所為
公毋遽信也。
素頗以為然。
觀歷鮑謝
三十餘人於素前。
而謂之曰。
是並觀國賓之流
公加慮。
使無怨辜。
素笑曰。
道人不自愁。
而更愁他人
乎。
觀曰。
生死常也。
何足愁。
然陷人於非辜
乃可愁耳。
素曰。
久被繫必愁。
宜作愁賦。
[(厂@((既-旡)-日+口))*頁]左右紙筆
攬筆
驟書如流。
頃之紙盡
命更進。
素隨讀之驚異
起立
呼使對坐
以盡其辭。
文多不載。
平昔操履
每盥
遺[涯-圭+((麻-(序-予))心)]。
不為濡。
眾善寺。
皐亭神姓陳名重
附巫語
講法華。
遺以錢物
且捨廟堂五間剏殿。
門人玄鏡
克荷負。
****隋靈遠
恒州人
史失其姓氏
世儒者。
每攬經史。
見篡
奪僣偽。
鬪戰賊殺事。
掩卷歎曰。
夫人利慾汩心
行。
當受餓鬼生地獄身。
於諸苦趣中。
然或善緣
未盡
惡貫之未盈。
以小緩須臾耳。
何其倉黃造次
迫趣之哉。
於是裂縫掖。
伽梨
延興寺。
從遠公遊。
未甞質以經論旨義
仁壽中
詔置塔于州龍藏
寺。
以葬舍利
落成
遽棄去。
所在禪定
後於叢
塚中。
跏趺而逝。
人久而後知之。
噫誠丈夫矣。
****隋玄鏡
趙州人也。
素業律。
四分精義
如親聞佛製。
操持為巳利。
又能誨導利於人。
末世之鄔波黎
公元602年
也。
詔置舍利塔於州之無際寺。
仁壽二年也。
佛事
之美。
鏡之力尤多
****隋覺朗
河東人
體貌瓌傑
見者屬目
素隷興善寺
公元604年
四分律
及大涅槃經
仁壽四年
詔送舍利絳州
覺寺。
所現瑞相
別錄
大業末
詔為大禪定道場主。
豪橫妥靡時有沙門海藏
婁闡四分
律宗之翹
楚者。
唐初置十大德
藏其一也又有法鏘者。
自靜
法徙大和
偃蹇巖壑
養志自得
歿後露骸山側
夜則
遠見炬火爛然
迫之則失。
如是兩月乃巳。
****隋靈裕
姓趙
定州鉅鹿曲陽人
幼知敬僧禮像。
懼聞
屠殺聲。
六歲茹素
父母強破之。
不可
七歲出家
二親以資質之妙。
宜世其業。
固莫之許。
裕歎曰。
吾一
生壞矣。
益習復以究家學
年十五念欲遁去。
而適
丁父憂
苦塊之禮。
罔敢弗至。
釋服竟。
趙郡應覺
寺。
明寶禪師落髮
其母初未甞聞也。
年二十有
二稟具。
即誦四分僧祇
八日書誦俱了。
刺史侯景
器重
南遊漳淦。
專學四分隱公五夏
能臻
其奧。
道憑甞以地論之指授慧光
而裕依憑法席
茲久。
剖奇發新。
莫不推揖。
宣帝寵進法上。
詔為
大統
駕御英彥
望風趨勢者。
比足立。
惟裕操守
無所變。
上因加敬。
然於華嚴涅槃地論律部。
但尋舊
解。
若大集般若觀遺教等疏。
獨出淵思
而壹掃
宿說。
安遊榮等三師雜心。
嵩林二師成實。
皆口傳心
受。
曾無遺誤
博贍可知矣。
鄴都者十二白。
內外
號之。
裕菩薩云。
宣帝疾。
詔開華嚴
昭玄諸統。
裕為法主
一雄雞。
常隨眾集。
散席
飛鳴西南
樹上
一夕殪。
帝遂有瘳。
內出袈裟三百領。
施裕而俾
散之。
又詔住官寺
固辭
知命之際。
方事禪寂
未盈炎
溽。
而起赴檀越范陽盧氏之請。
負笈萬指
未幾
鄴。
所務如舊
一日安東王樓叡。
於僧前徧加禮拜。
見其有異。
股慄流汗
即從受戒
且為營治
山寺
齊亡。
周廢二教
服斬縗絰帶。
率其徒二十輩。
山谷間。
夜釋竺墻。
晝攻魯誥。
益力其所綴述
皆部
類聚
期以貽後。
歲荐饑。
遂出卜書一卷
使坐市
肆取米。
占者叢閙。
得米頗多
裕亟焚其書。
隋興
教亦
公元583年
昌盛
裕首被徵命
開皇三年
相州刺史樊叔略
創千
師會
而裕當元席。
詔復僧職。
叔略因舉為都統
公元590年
裕固引去
遊燕趙。
兩河稔其化十秊
止洛之靈通寺。
公元584年
夜得牒於庭。
若言報緣之終。
咸陽者。
明秊璽書
相之大慈寺
致裕入
裕曰。
咸陽之厄驗矣。
徒步
詔住大興善寺
仍詔有司
立國統。
裕表辭再
三。
乃詔左僕射高頴
右僕射蘇威
納言虞慶則
總管
賀若弼等。
詣寺宣旨
代帝受戒懺罪。
綾錦帛三百
匹。
寶山構建
帝躬署寺額靈泉
而又徙步以歸。
謂人曰。
往來之勞非厄乎。
俄徙演空寺。
詔問起居
壽中。
分布所藏神尼舍利於諸起塔
所在靈應
尤多
世皆以為祥瑞
而裕獨以每所見
無非白華
白雲
豈吉相哉。
第恐國有喪禍也。
初人弗之信。
既而獻后文帝崩。
相州剌史冏陽公薛胄
堂礎變玉。
設齋慶賀
裕曰。
流離也。
宜戒慎之
以為不然
竟坐楊諒謀逆事。
徙邊
仁壽之季。
寒陵山築九級
圖。
四級
督之急。
曰事或有障。
日夕併力
八級
晉陽難作
先見之明如此
時忽譌言裕化。
而究其
所從不可得
裕曰。
吾其亡矣。
即誨厲門人
至七日
早。
作賦哀速終悲永殯二詩
夜語侍者曰。
吾茲背殊
痛。
三更香氣充室。
口猶稱佛名號
明相現時
奄爾
公元605年
示寂於演空寺。
大業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
壽八十
八。
樹塔窆于寶山靈泉寺側。
裕性直威重爽塏
服章
觕弊
貴達廝下
禮貌無所間。
往來曾莫望其將迎
身佩白光奕然。
照暎幽晦
姿稟孝愛
母疾將歸養。
道聞訃而返曰。
吾茲以嚴母冥福可也
志存遠大
局偏授。
故單講雙時。
雅為恒度
其赴他請。
顒仰
至。
不屑就。
未甞苟簡以邀檀施
一寺請講。
暇隙
園。
迫近法席
問知其故。
裕惡之即辭去
謝過
願悉犂其四十畝。
以種穀乃巳。
素無積蓄
好施予。
寶山石龕
金剛勝力住持那羅延窟。
鐫法滅之
相於巖石
凡坐必正面西向
服御一准律。
以範來
學。
或譏其邀名
裕笑曰。
使誠邀名為善
不猶愈於
邀利而為不善者乎。
沙門亡其名。
燕人也。
一言
之益以別。
裕付以高僧傳曰。
經誥禪律
恐雜聖心
景行於此之為得也
其人欣戴而去。
說戒羯磨
無傳欲法。
甞入淨影寺
正值布薩
坐堂上見遠公
傳欲。
抗聲曰。
慧遠以為有法事因緣故爾說欲。
然而
眾僧聽戒。
豈是魔事耶。
或以告遠。
遠詣堂。
裕曰。
仁者
當以身攝物。
說欲之制。
法主可為哉。
頂禮受其
語。
其述著。
十地四卷
地持維摩般若二卷
嚴疏及指歸九卷
涅槃疏六卷
大集八卷
四分
律疏五卷
大乘義章四卷
勝鬘央掘壽觀仁王毗尼
往生論彌勒上下遺教等諸經。
各為疏記
成實
曇智論各鈔五卷
聖迹二卷
佛法東行記。
眾經
宗要
譯經體式
菩薩戒法。
并戒本首尾
華嚴
經論序。
大小同異論。
舍利目連傳。
御眾等外
安民論。
陶神論。
十卷
卵成殺論。
字本七卷
莊紀
老綱式經。
兆緯相錄。
醫決符禁法文
斷水蟲序。
齊世
三寶記。
滅法記。
師弟十德記。
僧制寺誥。
十怨十
志頌。
齊亡消日頌。
觸事伸情頌。
寺破報應記。
經義
記。
三行四去頌。
詩評雜集等五十卷
行於世。
****隋智脫
其先濟陽考城蔡氏。
後因䆠遊故。
復為江都
人。
平齊新昌大守
遠珍北兖州司馬
脫初娩。
暗室光生
眢井泉涌
識者以為出家瑞徵
七歲
鄴下頴法師
華嚴十地
久之江都強師。
究成
實毗曇。
及覆述瓶瀉珠貫
歎伏
丹陽興嚴寺爝
法師
成論
卒趨輪下。
燕語玄要亹亹
爝師深加
賞識
未幾云亡
其徒皆屬意於脫。
以嗣義席。
故興嚴
之部。
至於今猶盛。
陳至德中
屢詔入內弘演
鄱陽
王伯山兄弟
僕射王克
中書王固等。
並申北面之敬。
隋初再隆至教。
甞於岐陽設齋
諸德咸集。
詔脫先
法座
且使舍人君德宣旨曰。
法師昔者獨步
方。
未足以稱所學。
乃今四海一家
推為論主
英材
始見矣。
煬帝在蕃邸。
出牧維揚
新營慧日寺
起脫居
之。
脫益勵業。
無所不通
後隨入
日嚴寺。
每被教
開闡
輦轂下
聲聞尤振
初成實未甞有疏。
脫念必
出此。
而恐致異議
會帝正位東宮
下令脩繕
遂成
四十卷
以進。
獻后升遐
薦嚴相繼
下令日嚴寺。
耆碩五十餘人
承明內殿行道
下令淨名經。
仍使沙門吉藏命章。
脫始相讓未遽盡。
自矜
指斥
文至三解脫門
脫問。
三解脫門
以何箭射
曰。
未解彎弧
何論放箭
脫遂引據
徵勘紛紜
救解
莫能也。
東宮親臨視。
下令無辯
但依本義
析。
又令與道莊法師
談玄理。
賓主無竭
復遣庶子張
衡。
殷勤稱敘曰。
法師該博
古今罕例。
若所談說
實而
不虗
覽所撰論疏
無遺恨。
更造淨名疏。
大小
名教
便給書吏鈔錄
就釋二乘名教四卷
淨名
十卷
督工圖其形貌
寶臺供養
仁壽之季。
帝龍
飛。
以脫舊恩
賜帛四百匹。
大業初隨駕幸洛。
二年
公元607年
暮。
屬疾
猶擁席授徒平常
三年正月九日
有異
赤光之祥。
盥漱遺疏周悉
端坐而逝。
春秋六十
七。
聞震悼。
詔賻帛三百匹。
有司供給喪事
黃門侍
張衡監護
音吐清徹
雖眾喧聒
終莫之掩。
每承
發題
疇昔之夜。
必夢優填瑞像齊立
義或未了
梵僧解釋
先甞夢。
童子手執蓮華云。
天帝遣請。
終之夕。
又夢如之。
凡講大品涅槃淨名思益。
各三十
餘遍。
成論玄文各五十遍。
弟子慧詮道灌詮聲德雙
揚。
知名當世
其年二月二十五日
雒陽谷里
北邙山方墳
祕書郎會稽虞世南
作文勒碑其側。
或謂後又託識於病僧慧畟。
吉藏論議
傾心盡禮
以袪宿憾
宛如平昔云。
****僧善
姓席氏
絳之正平人
童穉出家
即業禪定
汲之林落有方公者。
尤負高名
與善齊。
白鹿
抱犢林慮等山。
服道之眾。
往來不絕
後弟子僧襲
善於汾曲行化
善未之許。
襲曰。
前後邀迎凡三十
餘返。
磨踵有盡。
誓心難捨
其尚忍之哉。
乃從。
馬頭
山中
并晉之士麇至
於是分為四部
以處東西二林
杯盤大黃之地。
仁壽之歲。
其道彌隆
則經所謂十一
切入是也
垂終告弟子曰。
少年時。
山居無所得
小石子以活。
今患腸中泠結。
蓋其積病耳。
死後可
破腹觀之。
且飭使勤進所業
又命瓮葬。
而免於焚燎
公元605年
以損物命
卒於大黃巖中
大業之元。
三月十一日
也。
襲始為絳人
晚居晉之寶嚴寺直歲
丁夫
田。
見殺水陸諸蟲之酷。
復循故業
善之終也。
襲適不
在。
久之訪問
人莫知者
因就山設會悲慟
地忽爆裂
聲震山林
而葬瓮涌出
骸骨雪粲。
紅赤鮮暎。
遂兩
公元641年
分之以塔焉。
襲以貞觀十五年正月九日卒。
春秋六
十四。
晉之小山僧集。
亦有操行
聚徒不為規矩
自得
雖地鼠猶馴附
可手執。
他人則否。
****僧照
京兆人
未詳氏族
幼師靜藹出家
所至感化
屢獲祥徵。
第恐眩眾。
輒隱閟不敢泄。
周氏廢教。
乃復
獨處秦嶺
禪燕自娛
顧影笑曰。
世寧有樂過於此
者乎。
朝市間。
俛仰塵俗
一何鄙陋哉。
逮隋室隆興
佛運益啟。
遂築神田寺鄠縣南山田谷
聚徒
業。
名振渭川
文皇在御。
僕射楊素
入山宣旨
之。
奉詔
愈益敬慕
仍遣香幣
而申之以詔
曰。
禪師居物議。
道暎邃初
窮處巖阿
養素崇業
甚嘉焉。
今送供奉
用展翹敬
亦有所施予
請受
公元611年
歸戒。
不許
大業七年
終於所居寺。
****僧粲
姓孫氏
汴梁陳留人也。
幼年遊學河北河南
東西關隴
備歷齊陳周境。
問難
機譎
自號為三
公元590年
國論師。
開皇十年
詔住京師興善寺。
十七秊詔補為
二十五眾第一摩訶衍匠。
故著十種大乘論。
一通
二平三逆四順五接六挫七迷八夢九相十中道也。
仍於總化寺敷通。
以攝學眾。
又著十地兩卷
仁壽
二年
詔諸州置塔。
內出所藏舍利
天下有道僧行
分往以葬。
約同日下坎。
帝於內道場
盛作功德
四方瑞應之報。
粲率洪遵律師陛辭
帝曰。
法師
等可遂因化事。
以榮還鄉壤。
粲獲葬舍利汴州
福寺。
光景香氣之瑞。
詳于別錄
仁壽之季。
復以葬
滑州脩德寺。
光景香氣
愈益奇熾。
帝屢加歎賞
道士褚揉者。
莊老
一日公卿畢集
老子
沙門不許預坐
粲聞之。
門人十餘。
𢹂行牀
防衛
徑至其地而坐。
揉方序王。
未命文。
而粲即抗言
剌。
然詞若俳謔
而義寔張詮
席因散。
或以聞。
帝曰。
得與此人同時
[(厂@((既-旡)-日+口))*頁]非福邪。
齊王暕欽渴談論
沙門
公元609年
吉藏得玄辯名。
王每欲摧挫之。
大業五年
張法
於其第。
會者三十餘人
升座
粲命章標問。
聽者
無以酬。
牒難接解。
又謂粲必無以嗣進。
往還四十餘番。
開析不滯
王止之。
更令次座
續答。
粲續問又二三十番而退。
王起執粲手而謝曰
名不虗得
名不虗得
麈尾什物
褒顯之。
九年
興善
春秋八十五。
弟子僧鸞僧鳳
返俗出仕
別有傳。
****隋洪遵
相州時氏子。
八歲出家
從師受業
有聲
受具
專務律部。
每曰。
住持遺法
尚有賴於此耳。
三夏
咨詢
僅知大旨
初依嵩高少林寺雲公
習律之外
兼聽華嚴大論
鄴下暉公。
方弘四分
負笈造焉。
徒眾五百。
[(厂@((既-旡)-日+口))*頁]莫出其右者
暉亦蔽於巧佞
不能知也。
一日盛集
遵盡束暉所製疏。
入堂中。
案上曰。
碌碌論下久矣
覆講竪論。
未甞見試。
是則師資
之道。
擁而不通
以此疏還之。
後往雲所
即令
座。
吐述微妙
迥出常流
因卒學大論
發明慧解
入禪林。
造詣不可測
時踰十稔
及歸猶以毗尼弘化
四遠趨風
徒盈千數
齊文宣以為斷事沙門
如五
眾有憲綱
使據律斷之。
青齊諍訟
上命和解
之。
懲治無賴者。
曲當物情
法侶欣服
齊季之亂。
偕名僧慧遠等。
隱于白鹿巖中
周既渾一
舉居嵩嶽
公元587年
開皇七年詔俱五大赴闕
尉勞勤至。
令併弟子
公元591年
人。
興善寺
有司為致四事供養
十一年
詔偕天竺
公元596年
沙門譯經
十六年
詔充律眾主。
崇敬講律
先是
關內素奉僧祇
四分則鮮聽稟。
遵乃為設權機
公元602年
流通
仁壽二年
詔送舍利於衛之福聚寺
紅赤
公元604年
光。
照灼近遠
四年詔曰。
朕秪承肇命。
撫育生民
遵奉
聖教
重興像法
如來大慈。
覆護群品
感見舍利
含生
朕巳分布近遠
起靈塔。
其間諸州猶有未
徧。
令更請大德
奉送舍利
各往諸州。
依前起塔
所請
之僧。
必須德行
可遵解法相。
庶能宣揚佛教
感悟
遇迷。
宜集諸寺三綱
詳共推擇
錄以奏聞
當與一切
蒼生
同斯福業
遵乃承命搜舉。
叶時論。
又詔三十
餘州。
起塔函藏舍利
一時入塔。
遵復送至隆聖寺
公元608年
相具別錄
俄詔知寺任厥績允懋。
大業四年五月十
九日
卒於興善
壽七十九。
著述大統五卷
世。
當隋之初。
道洪法騰法淵等。
有聲之士。
正像
綱維也。
後皆不知所終
****隋法進
早年師事益州綿竹縣
應山玉女寺輝禪
出家
後從定法師十戒
恭謹謙恪
常依輝研習
水觀
寺之竹林四虎
進入
虎則馴繞左右
扞衛狀。
人跡為絕。
隣之樵者。
竊窺之。
無所見。
獨見
水凝繩牀上。
因再投石其中
既而進出定。
覺心痛。
徧詢之得其故。
明日使其人。
定時盡去投石
痛即差。
開皇間
皇子秀。
蜀王之國成都
而妃患
心腹殊劇。
時白厓鳴鶴諸方士。
皆莫治。
遂遣長史
英。
即其寺請起進。
不可曰。
吾住茲山。
且八十年。
之無動搖
木石類。
強之有死而巳。
還報
益遣官屬車從奉迎
少懈
守志奮厲
王怒躬
造其地。
將加罪。
及見進。
顧復戰汗
不能自巳。
遽曰。
慈悲
救病苦。
進徐應曰。
殺羊取心。
充庖厨。
羊之痛有甚於妃者。
王曾不少加愛焉。
今妃稍痛。
如此
則王之於情念重。
道念輕矣。
何以召我
哉。
王亟慚愧懺悔
出山
不肯騎乘
請自以杖屨
王後
頃之則先二日至。
造堂見妃。
妃亦流汗
疾從
脫然
施帛五百匹。
納衣伽黎什物等。
進令盥手
所施物。
祝願畢。
而悉送輸之法聚寺。
營構
辭去
當是時。
王獨與妃見進足高去地可四五寸。
大業
公元607年
三年正月八日
終于山中
****隋真慧
姓陳氏
河北陜人。
少為父母逼妻之。
非其志
也。
年甫冠。
二親憂。
因亦遣累
入道於鄉之大通寺
公元592年
清禪師所。
時則開皇十二年也。
受具
依靜洪律師
毗尼
再閱寒暑
乃詣詢禪師衛州林落泉。
究定
學焉。
歲餘頎挹風槩
詢公授以分燈之記。
俾住山西
公元598年
陶研。
未至。
十八年
慧由白鹿山百家巗坐夏
或謂
首山麻谷尤勝絕
遂趨蒲坂
築室以安四眾
贏粮
躡[尸@憍]。
蔚成叢社
十有八載
獲利益者。
不可殫紀。
公元604年
然獨傑昂二子稱首
仁壽四年
詔住栖巖寺
大業
元年
餌黃菁辟穀百日
而貌愈敷腴
其徒有竊效之
者。
不能也。
徙居盤谷
虎為之避。
僻遠測景
器。
起居飲食
不失常節
若有神物以相之。
大業
一年
十月七日
以疾卒於麻谷。
春秋四十七。
闍維
舍利如法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