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玄奘三藏师资传丛书目次¶ (自动笺注)
*玄弉三藏師資叢書目次
*卷上
*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行狀(一卷唐)冥詳撰
*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唐)劉軻
*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表啟(一卷不完)
*卷下
*大慈恩寺大法師基公塔銘(并序唐)李宏慶
*大唐大慈恩寺法師基公碑()李又撰
*唐太宗皇帝御製公讚記(日本)清算
*大唐大慈恩寺大師畫讚()江滿昌文撰
*心經幽贊序()苗神容
*唐故白馬寺翻譯慧沼神塔碑(并序唐)李邕
*大周西明寺大德圓測法師佛舍利塔銘(并序唐)宋復
玄奘三藏師資叢書目次(終)
玄奘三藏師資叢書卷上
日本(佐伯定中野達慧)共編
*No.1651-1
大唐三藏玄弉法師行狀一卷
冥詳撰
法師諱褘
字玄弉
俗姓陳
漢大丘長仲弓之後
本居
頴川。
後徙河南
子孫因之為緱氏人焉。
高祖湛魏清
太守曾山魏征東將軍南陽郡開國公祖□□國
博士司業
又轉禮部侍郎
文惠英潔有雅操
通經術。
形長八尺
美眉明目
裒衣博帶
好儒者之容。
時人方之郭有道
郡舉孝廉
陳留
又遷江陵
隨運將衰。
遂息纓冤之心。
薜蘿之志。
識者高之
廣平宋氏隨洛州長史□□□法師即第四子也。
師粤自褓辰。
夙標溫嶷。
迨於二十日。
表貞淳。
機智
有殊
聰敏絕異
爰以宿植。
早厭樊籠
思玄門。
翅神
覺道
大業之際。
詔度僧尼
使人大理卿善果
許郭之鑒。
見法師
而謂人此子年齒雖幼。
風骨
奇。
若住釋門
必為梁棟
因聽落餝。
止於東都淨土
場。
時寺有景法師
涅槃經。
執卷伏膺
遂忘寑食
嚴法師攝論。
受好逾劇。
一聞將盡。
再覧之後
所遺
眾咸驚異
乃令昇座
覆□□□割暢備盡
宗美問。
芳聲從發。
□□□□□□□其後隨氏失馭
天下沸騰
啟兄□□□□□□□□□亂若茲
豈可
守而死。
今□□□□□□□□□有長安
天下依歸
公元618年
如適□□□□□□□□之。
即與俱來
時武德元年
矣。
是時□□□□創京城未有講序
煬帝於東
都建四道場。
天下名僧尼焉。
景脫基暹。
為其稱首
末年國亂
供料停絕
多遊綿蜀。
知法之眾。
又盛於彼。
法師啟兄無法事。
願遊受業
兄從之。
子午谷
漢川
逢空景二法師
道場大德
從之受學
仍相
逐進城都
在行旅。
執經隨問。
比至益州
攝論
毗曇。
得一遍。
諸德既萃。
大建法筵
更聽寶暹攝論
道基毗曇。
志振迦筵。
惜寸陰
四五年間。
究誦諸部。
講座之下。
數百人
領悟之才。
眾人咸伏。
法師兄因
城都空慧寺。
即長捷法師焉。
其亦風神朗俊
體狀
魁傑
加之秀美
每出外衢。
路觀者。
莫不駐車停盖。
涅槃經。
大乘論。
阿毗曇
兼通史傳
及善老莊
為蜀
人所慕。
總管公行尚書韋雲起等。
所欽重。
屬詞談吐
蘊藉風流
接物誘凡。
篇章書疏
和光
噱。
狎道俗之情。
有出於弟。
若其亭亭獨秀
不雜埃塵
遊八宏。
窮玄理。
廓魔氣以為志。
聖達而為心。
匡振
頹綱
苞挫殊俗
風波而意靡倦。
大難而節逾高。
曩哲之深疑。
後賢之未悟。
義功來裔
標准
的於當今
乃卛生而寡儔
非唯兄之弗建也。
昆季
二人
懿德清規
芳聲雅質
盧山將遠。
無得同焉。
公元622年
師年二十有一。
武德五年
城都受具
坐夏學律。
五篇七聚之宗。
一遍斯得。
益部經論
研綜既窮。
思入
詢問殊旨。
條式有礙。
為兄所留。
不能遂意
與人商侶
汎舟三峽
沿江而遁。
荊州
天皇
寺。
彼之道浴。
承風斯文
既屬來儀
咸請敷說
法師
論攝論毗曇。
得三遍罷。
後復北遊
詢求先德
至相
州造休法師
質問疑礙
又到趙州
謁淡法師
學成實
論。
又入長安
岳法師
學俱舍論。
一遍而究其旨。
經目而記於心。
又於京城諸德。
尋訪異同
僕射宗公
兄弟
又深珍敬。
奏住大莊嚴寺
法師既遍謁賢。
飡其說。
詳考其理。
各擅宗塗。
驗之聖典
隱顯有異。
莫知適從
乃誓遊西方
以問所惑。
弁取十七地論等。
以釋眾疑
即今之瑜伽師地論也。
又言昔法顯智嚴
一時之士。
皆能求法。
導利羣生
吾當繼之。
結侶
陳表
有勅不許
諸人咸退。
法師不屈
方事孤遊
又承西路艱嶮。
自試其心。
以俗問眾善苦。
種種調
伏。
堪任不退
然始入塔。
啟請申其意。
願乞眾聖冥加。
往還無難
初法師生也。
夢法師衣白西去
母曰。
汝是我子。
今欲何去。
報曰。
為求法故去
此則造迦維
先兆
公元629年
貞觀三年
將欲首塗
又求祥應
夜夢大海中。
蘇迷盧山
極為麗嚴。
意欲登山
洪濤□湧。
以為
懼。
決意而入。
忽見蓮花
踊乎波外
應足而生。
須臾
至山。
峻峭不可上。
踊身自騰。
有搏飈。
而上昇。
頂。
四望廓然
無復擁碍。
喜而寤焉。
遂即行矣。
時年
十九也。
時有秦川孝達
京學還鄉
法師與同
去。
展轉遂達爪州。
西路好惡
皆云流沙無路。
行人
結伴侶。
牛馬糞及遺骸為標熾。
風驚沙起。
骸骨
亦平。
唯多起風魑魅之類。
東西八百餘里。
孤行者。
終不可達。
聞巳愁憤
不知其計。
禮佛求願。
得一
人。
相引過關
玉門關也。
關抌胡盧河。
關西百里
一烽
下有水。
凡有五烽。
五烽之外。
無復戍邏
皆長
磧耳。
又乃訪得一胡。
許送過關
臨時復退。
強𠗦之乃
行。
夜至
離關十餘里。
上源胡桐樹。
胡乃斬木為
橋。
布草填沙。
駈馬而過。
渡河
極歡喜。
各下褥而
眠。
夜半
胡乃起。
抽刀行而法師欲為屠害。
法師催起
念佛誦經。
胡人還坐。
少時復起
法師曰。
國家法私
外國
罪名極重
前五烽路。
遊其下必被他投。
終無
得免。
一處被擒即死人。
弟子亦有家累
何能當之。
王法不可干。
共師還去
法師報曰。
弉只可向西而死。
誓不東歸而生。
檀越不能者任還。
獨自去。
胡曰。
被他投還相牽引
終不免罪
法師設重誓。
縱令
碎為塵。
終不相引
指天星月重言
胡乃辭別
師與馬一匹而去。
於是夜發
第一烽。
水邊飲馬
時飛箭頻來。
幾著於膝。
既知他覺。
急即向之
上人
將火問是何人欲何所去。
乃去帽現其法服
報云。
京師來。
欲求法於婆羅門國。
人將上烽見挍尉。
挍尉
深相責問
法師具陳行意
聲淚俱下
彼亦慜然垂泣
云。
師能如是伍師去。
儻如所願
國家之益。
師且臥。
於是安置
天曉為設食。
更施[麨]粮。
自送十餘里云。
勿過餘烽。
第五烽外。
野馬泉
可更取水去。
法師
第五烽。
遇風大起
不知泉處。
日暗傍一沙溝住。
水欲飲。
馬袋重失
手覆之。
得一飲之直。
餘並傾失。
千里之資。
此時頓盡。
煩惱亦何可言。
三更後復行。
知道路。
西北星月而進。
至明午後。
巳大渴之。
有[麨]餅。
不能食。
如是四夜五日。
無一渧霑喉。
人馬
俱困。
不能復行。
遂臥沙中
默念觀音
不能發語
氣殆
將絕。
第五夜。
忽有涼風
非常冷快。
體得醒悟
馬亦
能起。
強行二十餘里。
還臥不能去。
夢一大神
告之
強行
何為復臥。
於是復起
馬忽異路而去。
迴之不得
行可十許里。
遂遇一池
清冷澄澈
常歡喜
便飲馬
自復澡嗽。
又取[麨]剉飼馬。
池側亦有青草
比明馬健
人復解齊。
一日一夜
就水將息
後日盛水漸進
三日
方達伊吾
流沙北維之外。
逢鬼魅。
日有
數般。
困弊難艱。
難為記述
既至伊吾
高昌使人
還向其王說法師來意
大喜歡。
遣人將駝馬來迎。
復到高昌
相見悲喜
王欲留法師
不聽西去
法師
不食四日
盛動之。
意亦迴。
王母妃願結母子
願為兄弟
許者任師去。
法師相許。
王歡喜請講仁王
經。
并為度沙彌四人
法服數十具。
達官
將安革
馬。
手力倍送。
又脩二十四封書。
突厥葉護可汗
諸國。
并附絞練五百餘匹。
遞送云。
法師者。
是奴弟。
可汗憐師如憐奴。
使得達婆羅門也。
於是辭去
葉護衙所。
可汗歡喜
差人遞送
終達迦濕彌羅
舊云罽賓國也。
可汗之威。
高昌王之力耳。
中間
葱山雪嶺
熱海䥫門
危難之事。
諸王禮接逢迎
之儀。
不能備敘。
迦濕彌羅國
大德
號僧勝
善於
論。
法師就學俱舍順正因明聲明等。
大毗婆沙
國王慜其盡學達無有經本。
乃給手書十人
令為抄
寫。
并餘所須。
並□□勅供給
學巳方出東南
磔迦
國。
徒伴二十餘人
相將渡栴陀羅婆伽河。
東至波羅
大林中。
逢賊。
所將衣資
劫掠都盡。
身命纔令到村。
諸人告乞
各得衣服
次到磔迦東境
有大菴羅林
林中有一七百歲婆羅門
觀其面貌
可稱三十許。
中百論吠陀書。
云是龍猛弟子
法師就停一月
經百論。
東到那僕底國。
就調伏法師
學對法顯
理門等論。
又東諒那伽羅寺。
就月曹法師
學眾事分
婆娑
東到祿勒那國。
就闍邦毱多大德。
經部
毗婆沙。
又就蜜多犀那論師
學薩婆多辨真論。
展轉
到劫毗陀國。
禮拜聖跡
佛昔在忉利天
為報母恩。
夏說法訖。
三道寶階
下人中處
又西北至羯若鞠
闍國。
(此云曲女城)就毗邪犀那三藏
學使佛毗婆沙日
毗婆沙。
自此東南
阿踰陀國
聖跡巳。
殑伽
東下
八十餘人同船。
欲向阿阿邦。
穆佉國。
河之兩岸
皆是阿踰迦林。
蓊藹深茂
於林中。
忽有十餘船賊。
迎流
一時而出。
船中驚擾
投河者數人。
賊擁船向
岸。
諸人解衣
搜求珍寶
其賊先事突加天神
每於
秋中
一人質狀端美。
煞取肉血。
用以祠之求喜福
見法師儀容美麗
相顧而喜。
於是則賊遣人取水
花林中。
和埿塗地作壇。
法師上壇坐。
令數人拔刀
侍立
即欲揮刃。
法師報云。
遠來求法。
傳於未聞。
此心
未遂
檀越煞之。
恐無福也。
賊不納。
法師不免
謂賊
曰。
願賜少時
相逼惱。
使我正念
亦是檀越恩澤
專心覩史多天慈菩薩所。
心想中。
若登蘇迷
盧山
越一二三天。
見覩史多宮。
慈氏菩薩妙寶臺。
薩國遶。
此時身心歡喜
不知在壇。
不憶有賊。
同伴
人。
發聲號哭
須臾之間。
黑風四起
折樹飛沙
河流
浪。
船舫漂覆
賊徒大驟。
同伴曰。
沙門何處來。
名字何等
報曰。
支那國來。
求法者此也。
諸君若煞。
得無量罪。
且視風波之狀。
天神巳嗔。
宜忽懺悔
賊懼
相率懺謝
稽首歸依
時亦不覺
賊以手觸。
爾乃開眼
謂賊曰。
時至
賊曰。
不敢害師。
願受懺悔
法師受其
禮謝。
廣為說法
令其發心
諸賊遞相勸告
收諸賊具。
總投河流
脫衣資。
還本主。
並受五戒
風波還靜。
賊徒歡喜
頂禮辭別
同伴敬歎。
轉異於常。
遠近聞者。
莫不嗟怪。
歷數國。
東北室羅伐悉底國
舊曰
舍衛訛也。
聖迹甚多
得禮敬。
又到吠舍離城
觀維
摩詰宅。
并佛許魔王涅槃處。
皆往禮敬
從此又至摩揭陀國。
其處聖跡極多。
法師停七日。
拜方遍。
從此東南行。
四百餘里。
菩提樹
其處周圓
三十里內。
聖跡尤遍。
法師停八九日。
禮拜乃遍。
至第
十日
那爛陀寺眾。
差四十德來。
迎至寺莊。
宿大目
連本村。
明日食後。
更有二百餘僧及千餘檀越
擎舉
幢盖花香來迎。
引入那爛陀寺。
既至
合眾
法師
相見眾坐。
維那唱法師住寺
寺內所有一切
同。
眾相見訖。
二十人有德行者
法師正法藏
即戒賢法師也。
其人愽聞強識
佛法外道經書
通達
又最耆宿
時年一百六十歲。
眾所共尊。
不敢
片其名。
號為正法藏
法師入謁
方牽師資
務盡
其敬。
頂禮讚歎訖。
正法藏命法師諸僧坐。
問從何
處來。
報從支那國來。
欲於師處。
瑜伽經論
聞巳
啼泣
弟子覺賢
令說三年前病因緣
覺賢曰。
和上去今三年巳前。
有患。
四支拘急
火燒刀判之
病。
意厭此身。
不食取盡。
夜中
天人黃金色。
和上曰。
汝勿厭此身。
身是法器
脩習難得
過去
國王
多惱眾生
故招此苦。
自悔責。
禮誦行道
通正法。
業累可除。
直欲不食捨之。
不得了
死巳受
身。
還得受苦
猶如井輪。
迴轉無息
復三年餘
支那
國僧。
欲來於此
學諸經論
巳發在路。
可待之。
為演
付授
彼人得巳。
轉流通。
功德汝罪自滅。
我是
曼殊室利
憐愍汝故。
來相告。
當依我語。
今日巳後。
患亦當漸除。
語巳而滅。
爾來
和上漸則安隱
正法
藏又問。
汝在路經幾時
報曰。
三年向欲四年
與昔夢狀同。
深相慰喻
法師親承斯記。
悲喜不能
勝。
更起禮謝。
言意訖。
辭出
安置幼日王院
七日供養
巳。
更與上房四重閣。
加諸供給
日得擔步羅一百
二十枚。
檳榔子二十顆。
穀子二十顆。
龍香一兩
大人一升
蘇油乳酪石蜜等。
皆日足有餘一期之
料。
數人食不盡
淨人婆羅門一人
出行乘象。
與二
十人陪從
一切僧事。
寺內主客萬人
預此供給者。
法師十人
言供大人米者。
此即粳米
大如烏馬
豆。
成飯巳後。
香聞百餘步。
摩揭陀國。
獨有此米。
餘國
更無。
收植又少。
唯國王及知法大德得食
餘人
得。
故云供大人米。
遊履外國見重
所至皆此類也。
法師安置巳。
王舍城
觀禮聖跡
數日方周訖。
巳還
那爛陀
請戒賢法師瑜伽論。
聽者數千人
如是
瑜伽三遍。
順正一遍
顯揚法因聲明集量
論等各一遍
中百二論各三遍。
其俱舍婆沙六足
毗曇等。
巳於迦濕彌羅等諸國聽訖。
於此尋讀決疑
公元631年
而巳。
如是五年
不捨晝夜
聽訖。
復往伴爛拏鉢伐多
國。
尋禮聖迹
孤山
極為秀麗
山中精舍
中有
觀自在菩薩像。
特多靈驗
所願求。
至心皆得。
守護人。
恐塵河。
外面十步
勾欄
人有散花
願。
皆於欄外
不許入內
法師敬欲往祈請
種種花。
穿之為縵。
將到像所。
至誠禮訖。
菩薩跪。
三願
者。
於此學巳。
平安還歸本國者。
花住尊手。
二者。
所脩福慧
願生覩史多天宮
慈氏菩薩
若如意者
願花挂尊兩臂
三者。
聖教眾生界中。
一分無佛
性者。
某今自疑。
不知有無
若有佛性
脩行可成者。
花貫尊頂。
請訖以花縵遙散。
咸得如言。
既滿所求。
無量
於傍見者。
莫不禮敬
而結因緣
從此更巡
國。
南海之濵。
觀尋聖迹
問訪師友
復至鉢伐多國
有數大德
學業可遵
因停二年
學正量部根本
達摩及攝正什論教實論等。
復還那爛陀寺。
參禮
正法藏巳。
復往杖林居士勝軍論師所。
論師剎帝
利種。
幼而好內外經書。
五明數術
無不窮覧
依杖
山。
養徒教授
恒講佛經
道俗宗歸者。
數百人
諸國
王等。
數來視禮。
洗足供養
封賞城邑
時人號為步異
此云食邑者。
法師就學唯識決擇意義理成無畏
不住涅槃十二因緣莊嚴經論
及聞瑜伽
明等訖。
巳於夜中
夢見那爛陀寺。
房院荒穢
並繫
水牛
無復僧侶
法師從幼日王院西門入。
見第四重
閣上
一令人。
色貌端嚴
光明滿空
遙指寺外。
謂法
師曰。
汝隨我看。
即尋指外望
村邑林池
火焚燒。
並成灰燼
金人曰。
可早歸。
此處却復十餘年。
戒日
王崩。
印度荒亂
惡人相害。
如此地。
汝宜知之。
言訖
不見
法師覺巳恠歎
勝軍說之。
答曰。
三界無安。
不爾
聖人垂誡
不可不依
是法師所行。
皆為
菩薩護念
將往印度
尸羅而駐待。
淹留未返。
示無
常以勸歸。
所為
不契聖心
誰能此祚。
微之末。
王果崩。
印度飢荒
並如所告。
國家使人王䇿玄見
其事。
法師在彼之日。
那爛陀大德師子等光。
中百論宗。
瑜伽等義。
法語之。
聖人作論。
終不相違
學者不通耳。
因造會宗論三千頌。
賢師巳下。
見咸稱善。
彼具流行
先有南印度灌頂師
名般若
毱多。
明正量部義。
造破大乘論七百頌。
時戒日王。
討賊行次
烏荼國小乘師等。
保重此論。
取以示生。
請與大乘擊論。
王許
作書那爛陀寺。
四大德。
善大小宗外道經者。
可詣行所擬共小乘外道
我。
正法藏乃差海惠智覺師子光及法師
四人
王之命。
發問
復有順世外道
來求論難
書四十條
義。
懸於寺門
法師遣取立論
外道共論。
往復三四
番。
婆羅門無所說。
先有契。
屈者斬首相謝。
外道
依先約。
法師曰。
沙門釋子
當不害昆蟲
況煞人乎。
外道歡喜
終身給侍
聞者無不稱慶
時欲往烏荼。
乃訪得彼披尋
處有疑。
謂所伏婆羅門曰。
汝曾
聽此義不。
答曰曾聽。
於時善。
法師遣說一遍
備得
其旨。
遂尋其謬。
即申大乘義破之。
為一千六百頌。
制惡見論
將呈戒賢及德眾
咸悉稱善曰。
以此窮竅。
何歒不巳。
法師得彼宗。
乃放所伏婆羅門
隨意
之。
外道歡喜辭去
往東印度
向拘摩羅王。
談法師
德。
王聞甚悅。
發使來請。
王使再三乃去。
時正欲歸
還。
巳並裝束
那爛陀大德徒眾
咸皆勸住。
法師
經論少闕。
本意取以流通
不能建某宿心
然不
許。
於是辭別
經像
赴拘摩羅王所
其國先來
未行
佛法
多信外道婆羅門教。
法師至止
異黨雲屯
請王
擊論。
驗其勝負
法師妙辨既開。
邪徒草靡
王加崇重
卑詞請問
諸佛功德
願示所由
法師為王。
述讚如來
三身利物
因即為造三身論三百偈。
王乃歡未曾有。
頂戴受持時戒日王。
聞法師在拘摩羅王處。
驚曰。
頻請不至
何因在此。
發使語拘摩羅王。
送支那法師
來。
王知戒日欽戀。
嚴象車二萬乘船三萬艘。
法師
殑伽河。
以赴王所
至羯未唱祇羅國
見法師
雙足
無量花。
讚頌訖言曰。
弟子先遣請法師
不來
法師答。
奉命時。
聽受未了
不獲參王。
王曰。
師從支那國來。
彼有秦王破陳樂歌舞之曲。
秦王
何人。
有何功德
致此詠歌
法師報。
秦王者。
支那
今之天子也。
本國國王聖德
能除兇禁暴
覆潤
羣生者。
則歌而詠之。
秦王大聖之人。
為蒼生撥亂
反正
重安宇宙
再曜三光
六合懷恩。
故有斯詠。
王曰。
如此聖人
天遺物主也。
於是延入行宮
陳諸供
養。
王曰。
造制見論何處在。
法師報。
在此。
遂遣取
觀甚悅。
謂其門師弟子聞曰。
光既出。
螢燭奪明。
等所寶之宗。
他皆破訖。
試救看。
小乘諸僧無敢言者
王曰。
師論太好。
在此諸師。
並皆信伏
恐餘國小乘
道。
守愚迷。
望於中印度曲女城
為師作一會。
命五
印度沙門婆羅門外道等。
顯大乘。
使其改耶從正
不亦大哉
是日發勅
普告曲女城
支那
公元629年
師論。
冬初而進至臈月
方到會場
方沙門婆羅
門外道等。
蘊義洽聞之輩。
到者數千人
先令造殿。
千餘人
中安尊像香花音樂
設食行施訖。
法師昇座
標舉論宗。
諸眾徵擊。
竟十八日。
一人
敢問
王讚歎。
施法師銀錢三萬金錢一萬上㲲衣一
百具。
又令大臣法師袈裟
巡眾告唱云
那法師
論勝。
十八日來。
無敢問。
並宜知之。
諸眾歡喜
法師
各立美號
大乘眾號為摩訶那那提婆。
此云大乘天。
小乘號為木叉提婆
此此解脫天。
燒香散花
禮敬
而去。
自是德音遐振
會訖欲還。
王留
更觀七十五日
大施
觀訖辭還。
王施大象一頭銀錢數萬。
法師
象。
不受錢等。
戒日王拘摩羅王等。
十八大國王。
流淚
辭別
北道而歸。
俻經艱險
雪山葱嶺等。
歷三十餘
國。
于闐
附表陳請勅遣于闐
多給駝馬
燉煌
公元645年
貞觀十九年春正月
長安
西域請轉法輪
等七軀。
經論六百五十七部。
佛肉舍利一百五十粒。
公元629年
二十五日送經像於弘福巳。
謁帝於洛陽
三月一日
奉勅京師
即於弘福翻譯
及脩西域記。
至二十年
秋七月十三日
新翻經。
并請仰製經序。
及進西域
記。
神筆報書
極裒揚之美勅書云。
法師標高
行。
出塵表。
寶舟而登彼岸
妙道闢法門。
大猷
蕩滌眾罪。
是故慈雲欲卷。
舒之蔭四空
惠日
將昏。
朗之八極
朗之者。
其唯法師乎。
朕學淺心
拙。
在物猶迷。
況教幽微
豐能抑測。
請為經題。
非巳所
聞。
又云。
新撰西域記者
當自披覽
勅奘尚法師
又表
公元648年
謝。
兼重請序。
至二十二年
駕幸玉華宮
六月追法
師。
既至
接以殊禮勅問師比更翻何經論。
答近翻
伽師地一百卷
上曰。
此論甚大。
何聖所作。
復明
何義。
答論是彌勒菩薩造。
明十七地義
何名十七地。
法師答名及標大旨
上甚悅。
於是遣使
向京取論。
論至。
自披更歡喜
因勅所司
新翻經論
九本
與雍洛相兖荊揚九州
遞流布。
法師更請經題
 恩勅方許。
至其年八月四日
製序訖。
凡七百八十
言。
題云大唐三藏聖教序
通冠新經之首。
於明月殿
弘文舘學士上官儀
以所製序。
群僚宣讀
霞爛
錦舒。
光讚兼極。
凡厥百僚
喜躍慶賀今上春宮
製述三藏聖教序訖。
凡五百七十言。
二聖序文出。
法師陳表謝蒙勅。
報云。
朕才謝珪璋言慙愽達
至於內典
尤所未閑。
昨製序文
深為鄙拙
唯恐穢翰
墨於金簡
瓦礫珠林
得來書。
謬承裒讚。
明躬
省處。
彌益厚顏
善不足稱
空勞致謝
法師陳表
謝勅。
報書云。
朕性不讀經
兼無才智。
忽製
論序。
翻汙經文
具覽來言。
枉見裒餝。
愧逢虗美。
唯益
真慙。
自此之後
四方道俗
手儛足蹈
歌詠連音
內外
揄揚
曾未浹晨而周六合
慈雲再蔭。
惠日重明
歸依
之徒。
波迴霧委
所諸上之化下。
風靡草。
因賜摩雲
袈裟一領
妙絕今古
價直萬金
又令天下寺觀
五人
冬十月隨駕還京。
北闕弘法安置
有令慈恩寺
於寺西北角。
翻經院勅法師
翻譯
弟子五十人
弘福舊處。
仍給弟子十人
守。
至永微二年
請造梵本經臺
蒙勅施物。
遂得成就
公元631年
至五年六月
迎法師入內
法師臨文等殿。
翻發智
等論。
經數日。
手詔飛白書云。
年尊
此間小窄。
如何
顯慶年中恩勅云。
大慈恩寺僧玄奘
所翻
經論既新。
翻譯文義須精。
宜令太子太傅尚書左僕
燕國公志寧
中書令撿挍吏部尚書南陽縣
開國男來濟
禮部尚書高陽縣開國男許敬宗
黃門
侍郎撿挍太子左庶子𨸣陰縣開國男元超
中書侍郎撿挍太子右庶子廣平縣開國男李義
府。
時為看閱。
有不隱便處。
隨事潤色
若須學士
量追三兩人。
法師仰製大慈恩寺碑文
蒙恩
許。
造詞及法師
多所裒贊。
文成後。
陳表請神
自書。
蒙恩許書訖。
法師符佛之再榮。
遂共京城僧。
幢蓋等迎。
勅又遣見在王公太常九部樂二縣
音聲
千餘車助送上居安福門觀之。
楊之美
具述
又施摩雲一領
妙類前恩
餘時服百有
餘事。
二年駕幸洛陽宮。
法師預往。
安置在稱翠宮
大內麗日殿。
翻觀所緣緣論等。
又翻大毗婆沙等論。
在所無輟。
少室山西北緱氏故縣
南遊仙鄉控鶴
鳳凰谷
是法師生地
少室山北少林寺
是巍
孝父所立。
山泉之美
并流譯經之處。
法師
願拪託。
至九月
陳表請住少林
為國翻譯
神筆
書云
知欲晦迹巖泉
追林遠而架往。
託慮禪寂
軌證什。
以標今。
仰挹風微
所欽尚。
業空學寡。
高深
然以淺識薄聞。
未見其可。
法師津梁三界
四生
智皎心燈
凝意水。
情塵之所曀。
識浪
之能驚。
然以道德可居
何必太華疊嶺
空寂可舍。
少室重巒
幸戢來言。
復陳請。
市朝大隱
不獨
貴於昔賢。
見聞弘益
更可珍於即代
既戢遺言
不敢
公元658年
重請。
顯慶三年中勅皇太子
漢王故宅
西明寺
令給法師上房一口
新度十人
以為
子。
此地貴於般若
所代雖翻。
未及周俻
諸德咸請。
大本更翻。
般若總二十萬偈。
可成六百卷
法師
為在京多務
恐難卒了。
於是屢請居山。
方蒙恩許。
玉花宮寺翻譯
仍勅供給
一准在京。
至彼。
顯慶
公元631年
正月一日
翻大般若
至龍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終訖。
四處十六會。
說總六百卷
中間又翻成唯識
公元663年
論辨中邊唯識二十論品類足論等。
至十一月二
十三日
窺基賷表
聖上製大般若經序。
至十二
七日
蓬萊宮進時通事舍人義宣口勅
許。
法師從少以來
常願彌勒佛所。
及遊西方
又聞
無著菩薩兄□弟。
亦願生覩吏多天宮
奉事彌勒
如願
俱有證驗。
益增尅勵。
自至玉花
每因翻譯
禮懺之際。
發願上生覩吏多天。
彌勒佛
翻經
以外
若晝若夜。
心心相續
無蹔恷癈。
從翻大般若
訖後。
即不復翻譯
行道禮懺
公元664年
至麟德元年正月一日
玉花寺眾及僧等。
請翻大寶
積經。
法師辭曰。
知此經於漢土未有經。
縱翻亦不了
固請不免
法師曰。
翻必不滿五行
遂譯四行止。
謂弟
子及翻經僧等。
有為之法。
必歸磨滅
泡幻之質。
何得
久停
今麟德元年
行年六十有三。
必卒於玉花
經論有疑。
即速問。
為後悔。
徒眾聞者無不驚
泣。
皆曰。
和上尊體康和
計年未至耆耄
何為忽作此
言。
報曰。
此事自知
非徒眾所悉。
時法師
未有疾患
徒眾相顧
生疑恠。
至正月三日
法師又告門人
無常
往辭佛。
遂與弟子等往。
先造俱偶像所。
辭別
其有翻經僧及子等辭向京覲省者。
法師
報云。
汝宜好去
所有衣鉢經書
並皆將去。
吾與汝別。
汝亦不須更來。
設來亦不相見
去者報云。
和上康休。
必無此事。
法師報曰。
非汝所知
去者果不重見。
至正
八日
弟子僧玄覺
夜見夢一大木浮圖
高顯
麗。
意欲瞻仰
忽然摧倒崩振。
心驚。
遂即睡窹。
平旦
禮。
具說此事。
法師報曰。
此事屬我。
不關於汝。
勿為憂
怖。
至月九日申時
又告玉花寺主慧德等曰。
某必
當死。
經云。
此身可惡
猶如死狗
某捨命巳。
勿延宮寺
宜於山原靜處安置
作一容身棺。
一周棺。
蘧蒢
送。
至彼可依火焚
最為第一
慧德恠歎
不疑即
有此事。
至其日將暮。
向後房。
一小博□損足。
四日
如常行止
至十三日
遂即疾臥。
至十六日
閉目開目
頻見白蓮花
大於食盤。
光淨鮮潔
至十
七日
又見無量百千人眾。
其形偉大
皆服錦衣
又賷
錦綺種種花寶。
嚴法師住房宇。
以次漸莊。
遍翻
經院內外堂殿
乃至山林
並為寶飾花幡幢蓋
又奏
音樂
後見門外
無數寶轝
百味飯食及諸香果藥。
非人間之物。
將來上法師
法師辭云。
供具
六通者所受。
某未具此德。
不敢當之。
雖確辭讓
而進
不止
侍者驚觸。
開目
向寺眾等。
具說前事
寺主
慧德
明朗
見告山上樹。
並變為白幢蓋
兼見二人
一寶種種肴饍
被山遍谷。
似有奉獻
即參具陳其事。
正相快會。
又云。
一生巳來。
所明福
慧。
准斯所見
功不虗捐。
信諸所言無有謬也。
因命翻
僧嘉尚
錄出比來所翻大般若瑜伽大小
經論
總翻七十五部。
一千三百三十一卷
令其諷
讀。
深自忻慶
又云。
無常期至。
宜告門徒
並來取別
至二十一日
寺主惠德。
夢見無量金像
云是千佛
方當翻經上空中。
現巳還沒。
至二十二日
門徒
集。
令作捨墮願久所有衣及非衣。
並皆罄捨
造十俱
胝像。
又請僧轉讀行道
燒燈供養
洗浴眾僧。
至二十
三日
設齊訖。
正午工人
於嘉壽殿。
香塗木樹
菩薩像骨。
對寺眾及門徒。
各各歡喜
辭訣取別
又造
遺表
弟子窺基奉進
遂嘿正念
後人說偈教傍人誦
云。
南謨彌勒如來正等覺。
取與含識
速奉慈顏
彌勒如來所居內眾。
取捨命巳。
必生其中
至二月
四日
看病僧明藏見二人
各長丈餘。
白衣冠
各以
一手
共擎一大白蓮花
花臺三重
非常可愛
小車
許大
至法師前立口云。
無量劫來。
惱亂眾生
諸定
業報因。
令小疾小許輕受。
並得除滅
宜當慶喜
莫生
憂惱
法師見巳。
合掌良久
遂自迴轉
右脇著床。
重疊
右手支頭
左手申安𦝨上。
迄至命終
不轉
動。
明藏更問。
何等相。
報云。
勿問妨吾正念
至五日
中夜
弟子光等又問。
和上定生彌勒前不。
報云。
決定
得生
言訖捨命
時經六十日。
頭髮漸生。
顏色如常
不異
又有香了無餘氣
得病之時。
翻經使人許玄
俻聞奏。
蒙勅遣毉人
將藥往看。
至法師巳亡。
不及
終後坊州史竇師備聞奏勅葬事所須。
令官給。
奉勅旨。
玉花僧玄弉既亡。
翻經
事且停。
巳翻成者。
宜准舊例
官為抄寫
自餘未翻本
慈恩寺
好掌勿令損失
玄弉弟子
翻經僧。
玉花寺僧者。
宜各放還寺。
奉敕旨。
僧玄弉
日宜遣京城僧尼造幢。
送至墓所
冥祥預表其事。
不俻
法師二帝珍敬。
儭施綿帛綾綵萬餘匹。
上納袈裟時服等數百年事。
法師得之
為國造塔。
盡俱胝絹像一千揁。
賢劫千佛一千揁。
彌勒佛一千
揁。
像十俱胝。
洗浴眾僧。
給施貧人
一無貯蓄
隨得隨
散。
准以翻譯傳法為務。
每翻一經
急急然恐不終訖。
一部了巳。
歡喜慶云
此以四恩
竊聞八正之旨。
實出苦海津梁
一乘之宗。
誠登涅
槃之梯蹬。
但以物機未熟
致薀葱山之西。
法花化時
方扇交河之石。
暨乎摩騰入漢。
教闡伊纏。
僧會
義覃荊楚
從此巳來。
得人解脫之因。
家樹菩
薩之業。
是知縛法之益。
其利愽哉。
法師千尋之勁
質。
湛萬蹟之波瀾
救溺俗為心憂。
大法為身事。
故能陟重阻以求經。
履危途而訪道
見珍殊俗
具獲
真文
自如一代所說
鷲峯方等之教。
鹿苑半字
文。
爰至後聖馬鳴龍猛無著天親諸所製依及灰山
柱等十八異執之崇。
五部殊塗之致。
並雙羅研究達
其旨。
悉得其文。
并佛處代之迹。
如陰埿洹堅固之林。
降魔菩提之樹。
迦路崇高之塔。
那竭留影之山。
皆躬
申禮敬。
亦無遺矣。
心期充滿
覺覧復周。
將施本土
繕寫大小乘法教。
六百五十七部。
請轉法輪像等七
公元645年
軀。
佛肉舍利百有餘粒。
貞觀十九年春正月二十
公元664年
五日
還至長安
道俗奔迎。
傾都罷市
又此行經塗
萬。
俻歷難危。
固陰凍寒之山。
飛波激浪之壑。
厲毒
黑風之氣。
狻猊貙豻之羣。
法顯失侶之鄉。
智嚴
伴之地。
󴅟張之所不踐。
章亥之所未遊。
法師了爾孤
證。
怛然無挭。
唐風八河之外。
揚國仁於五印
間。
使乎遐城王侯
馳心輦歸國轂。
係仰天衢
雖聖威
遠感。
法師通述之力也。
自歸國翻宣。
若菴園之始
說。
精文奧義
金口之新開。
而敬措寸陰
勵精無怠。
神氣綽然。
無所擁滯
遺務之後
猶為諸德。
西方
製述文義
詞旨淺深
部類不同
少年此間
遊講肆之事。
高論劇談
郁哉盈耳。
了無疲勌。
精力
過人
若斯法師
還國巳來。
于今十載。
合翻梵本七十
五部
譯為唐言
一千三百四十一卷
尚有五百八
十二部。
未譯見翻者。
般若瑜伽大毗婆沙順正
理等。
皆是鎮國之寶。
學人藪澤
譯經之事。
來自
文起漢摩騰。
迄今三藏
前後道俗百餘人
先代翻譯
多是婆羅門法師
為初至東夏
方言未融。
承受
者。
領會艱阻
每傳一句
詳審疑迴。
是以倒多說毗
日法師
唐梵二方
言詞明達
傳譯便巧
如擎一物
掌上示人
了然無殊
所以歲月未多。
而功倍前哲
羅什稱善秦言。
譯經十有餘年。
唯得二百餘卷
此挍量。
難易見矣。
所悲運促。
不終其志。
嗚呼哀哉
大唐三藏玄弉行狀一卷(終)
公元935年
明德二年八月日。
得了此記冥詳撰(云云)
大師付法傳。
引用行狀文。
彼此符合
尤可珍重
之也。
法印權大僧都賢寶記之
*No.1651-2
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
朝議郎撿校尚書屯田郎中使持節洺州諸軍事
洺州剌史兼侍御史上柱國緋魚袋劉軻
安國寺內供奉講論沙門建初
公元957年
歲丁巳開成紀元明年
具壽沙門曰令撿。
自上
京抵洛師縹囊三藏遺文傳記
訪余柴門于行
修里。
且曰。
夫子斧藻羣言舊矣。
詎直專聲於班馬
能不釋氏董狐耶。
抑豈不聞貞觀初慈恩三藏
事乎。
敢矢厥來旨三藏事跡
國史慈恩傳
今塔在長安城南三十里。
高宗塔于白鹿原
於此中宗製影贊諡大遍肅宗賜塔額。
興教
因為興教寺
寺在少陵原之陽。
年歲寢遠
塔無
主。
寺無僧。
荒涼殘委。
游者傷目
長慶初
納衣僧曇
公元828年
景。
始葺之。
大和二年
安國寺三教談論大德內供奉
賜紫義林
三藏忌齋于寺。
齋眾方食。
見塔上有光。
圓如覆鏡
道俗異之。
林乃上聞
乃與兩街三學人。
公元829年
修身塔。
兼礱一石於塔。
至三年修畢。
林乃化。
遺言
門人令撿曰。
爾必求文士銘之。
撿泣奉遺教。
直以
銘為請。
非法[序-予+(朝諱)]之冢嫡
誰何至此乎。
三讓不可
略而銘之三藏諱[序-予+(朝諱)]奘。
陳姓
河南緱氏人
曾父
後魏上黨太守
祖康北齊國子博士
父𠅤英。
長八
尺。
鬚眉
魁岸沉厚。
號通儒
時人方漢郭林宗
有子
四人
奘其季也。
年十三。
依兄[搪-口+止]出家於洛。
屬隋季失
御。
乃從高祖神堯晉陽
俄又入
學攝論毗曇
公元622年
於基暹二法師
武德五年受具
成都
精究篇□。
學成實於趙州
深學俱舍於長安岳
於是西經前來
者。
無不貫綜矣。
中國學者。
多以實相性空
通貫
說。
俾彖象蹄
往往魚兔得意之路。
至於星羅
碁布五法三性
秋毫
以矢名相界。
地生彚。
各有攸
處。
未暇也。
大遍覺乃興言曰。
佛理圓極
片言支說。
未足師決。
固是經來未盡。
吾當求所未聞。
跛眇
視履
必使解行如函蓋
始可為具人矣。
法顯智嚴
何人也。
猶能孤遊天竺
而我安能坐致耶。
初三藏之
生母氏
夢法師白衣西去
母曰。
何去。
曰求法。
貞觀
年。
忽夢海中蘇迷盧山
凌波而入。
乃見石蓮波外
承足。
山險不可上。
踴身騰踔
颯然飈舉升中
四望
廓澈無際
覺而自占曰。
西行決矣。
涼州都督
大亮防禁持功逼法師還京。
法師宵遁
蘆河
玉門
經莫賀延磧。
艱難險阻
仆而復起者。
何止
十耶。
自爾流沙
伊吾高昌麴文泰
貴臣
駝馬
法師白力城。
王與太妃及統師大臣等。
以師禮。
王親跪於座側。
法師躡履而上
資贈甚厚。
送至葉護可汙衙。
又以二十四封書。
通屈支等二十
四國
獻花繒五百疋於可汗
稱法師是以第。
欲求
法於婆羅門國。
可汗
憐師如憐奴。
其所歷諸國。
王禮重。
多此類也。
自爾支提梵剎
神奇靈跡
往往
而有。
法師瀝誠盡敬
耳目所得
孕成多聞
與夫世
博物者。
何相萬耶。
詳載如傳。
唯至中印度
那爛陀
寺等。
遣下座二十人
明詳儀注者。
引參正法藏即戒
賢法師也。
入謁
肘膝地鳴足巳。
然後起。
法藏
所從來。
曰自支那
欲依師學瑜伽論。
法藏聞則涕泗
曰。
解我三年前。
金人之說。
佇爾久矣。
遂館於幼日
王院覺賢房第四重閣。
日供擔步羅菓一百二十枚。
大人米等稱是
尊敬如此
法師名流五印
三學
之士。
之如天。
大乘師。
法師摩訶天。
小乘
號解脫天
白大法藏請留之。
法師曰師等豈不
支那之人。
佛慧眼耶。
不數日。
印度王抅摩。
迎法
師。
戒日王聞法師在拘摩處。
遣使謂抅摩曰。
急送支
那僧來。
抅摩曰。
我頭可得。
不可
戒日神武雄勇
震諸國。
乃怒曰。
爾言頭可得。
可將頭來。
抅摩懼乃嚴
象軍二萬。
舡三萬。
法師同泝殑伽河。
行宮于河
北。
抅摩自迎戒日河南
戒日曰。
支那何不來。
抅摩
日。
大王屈就
王既見法師
足盡敬。
且曰。
弟子
支那國有秦王破陳樂。
乃問。
秦王是何人。
法師盛談
 太宗應天順人事。
王曰。
如此
何以支那主。
令法師出制惡見論
小乘外道
未即推伏
請於曲
女城。
五印沙門婆羅門等。
兼十八國王
支那
師之論。
凡十八日。
無敢當其鋒者。
戒日知法師無留
意。
厚以象馬[壹-豆+(夗木)]裝餞法師
又以素疊印書。
使達官送。
法師所經諸國。
兵衛漢境
法師却次于闐
因高
商胡
人朝附表。
奏自西域太宗特降天使
勞。
仍制于闐等道法師
令燉煌迎於流沙
鄯鄯迎
於沮沫。
時帝洛陽西京留守梁國公元齡
公元641年
偹有迎待
是日宿于漕上。
十九年春三月
景子
守自漕。
奉迎都亭
有司諸寺帳輿花幡
送經於
宏福。
翌日大會朱雀街之南。
陳列法師西域
經像舍利等。
梵文凡五百二十夾。
六百五十七
部。
以二十馬負而至。
朱雀至宏福。
十餘里。
都士
公元692年
女。
夾道鱗次
若人非人
曾不知幾俱胝矣。
壬辰
法師
謁文武聖皇帝洛陽宮。
二月己亥
對於儀鸞殿
因廣問雪嶺巳西諸國風俗。
法師偹陳所歷。
若指
諸掌太宗大悅
趙公無忌曰。
苻堅稱□安為
神器
法師出之更遠。
時帝將征
法師請於嵩
少林翻譯太宗曰。
西去後。
朕為穆太后
於西
京造宏福寺。
寺有禪院
可就翻譯
三月己巳
徙宏福。
夏五月丁卯
法師方開貝葉
二十年秋七月
法師
新譯經論
仍請製經序。
并進奉勅西域記十二
太宗美法師風儀
又有公輔才。
法師緇褐
金紫
法師因以五義
褒揚聖德
乞不奪其志。
遂問
瑜伽十七地義太宗侍臣曰。
朕觀佛經
猶瞻天
望海
法師能於異域
得是深法。
非唯法師願力
亦朕
與公等。
宿殖所會。
三藏聖教序神筆自寫
 太宗居慶福殿
百寮陪位法師
宏文館學士
官儀
羣寮讀之。
二十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
春宮
又製述聖記。
菩薩藏經後序太宗因問
德何最。
法師對以度人。
自隋季。
天下祠宇殘毀
緇伍
殆絕太宗自此勅天下諸州寺。
宜各度五人
福寺度五十人
申皇太子宣令請法師慈恩
上座
仍造翻經院。
偹儀禮。
自宏福迎法師太宗
皇太子後宮等。
安福門。
香爐
目而送之。
寺門
 勅趙公中書令褚。
引入於殿內。
九部樂
破陣
舞。
百戲於庭而還
二十三年夏四月
法師隨駕
翠微宮
談賞終日太宗前席攘袂曰。
相逢
翌日太宗崩於含風殿高宗即位
法師還慈
公元652年
恩。
專務翻譯
永徽三年春三月
法師於寺端門之陽。
石浮高宗恐功大難成。
令改用甎。
塔有七級
凡一百八十尺。
層層中心
皆有舍利
冬十月中宮
方姙。
請法師加祐。
既誕。
神光滿院。
中宗孝和皇
帝也。
號為佛光王
三歸袈裟
七人
請法師
為王剃髮
滿月
法師金字般若心經道具等。
公元657年
顯慶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
法師與佛光王
發於
 駕前。
既到館於積翠宮。
終譯發智婆沙。
法師早喪
所天
扈從
還訪故里
得張氏姉。
塋壠巳平矣。
乃捧遺柩。
改葬西原高宗所司公給備喪禮
盡飾終之道。
洛下道俗。
赴者萬餘人
釋氏榮之。
三年
正月駕還西京法師徙居西明寺高宗
法師先朝所重。
禮敬彌厚
中使旁午
朝臣慰問
錫賚虗日
法師隨得隨散。
中國重於般若
前代
翻譯
猶未備。
眾請翻焉。
法師以功大恐難就。
乃請于
公元659年
玉華宮翻譯
四年十月
法師如玉華館於肅成院。
春正月一日
始翻梵本
總二十萬偈。
法師汲汲然。
常恐不得卒業
每厲譯徒。
當人百其心。
龍朔
年。
絕筆
法師般若後。
精力刓耗。
門人曰。
吾所
事畢矣。
瞑目後。
可以蘧蒢
親身物。
門人雨泣
公元664年
曰。
和上何遽發此言。
法師曰。
吾知之矣。
麟德元年春
正月八日
門人[序-予+(朝諱)]覺夢一大浮圖倒。
法師曰。
此吾滅
度之兆。
遂命嘉尚法師
具錄所翻經論。
合七十四部。
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又造俱胝畵像
彌勒像。
各一
千楨。
又造素像十俱胝。
供養悲敬二沺各萬人
燒百
千燈
贖數萬生
乃與寺眾辭。
三稱慈尊。
生內眷。
二月五日夜
弟子光□問云。
和尚決定得生彌勒
眾否。
頷云。
得生
俄而去。
春秋六十九矣。
高宗
法師疾作御毉相望
於道及坊州
奏至帝哀慟
為之罷朝三日坊州剌史竇師倫。
令官給葬
事。
又勅宜聽京城僧尼
送至塔所
門人奉柩於慈
翻經堂。
道俗奔赴者。
日盈千萬。
四月十四日
公元669年
於滻東。
京畿五百里內。
送者百餘萬人
至總章二年
四月八日
有勅徙於樊川北原
傷聖情也。
法師
七尺
眉目若畵。
直視不顧
端嚴若神。
自大東流
翻譯之盛。
未有如法師者。
雖滕澄什康會竺護之
流。
無等級以寄言
彬彬郁郁
巳布唐梵新經矣。
示疾至於昇神。
奇應不可殫紀。
蓋莫詳位次
上地
其孰能如此乎。
文曰。
三藏之生。
本乘願來。
自聖胎。
出於鳳堆。
大業之季。
龍潛於并。
孺子謁帝。
與兄偕行神堯奇之。
善果
度之。
不為人臣
為人師。
師法未足
自洛徂蜀。
學無
常師
鳥必擇木
跡窮夷夏
更討身毒
寺入爛陀。
師遇
尸羅
王逢戒日
論得瑜伽
伽師地
藏教泉府
蝟𧎩
名數
蠒抽聖緒
我握其摳。
赤幡仍竪。
名高曲女
歸我
 真主
主當文皇
臣當蔡梁。
天下真觀
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
是護是付。
付得其人。
經論彬彬
梵語華言
胡漢相宣
台臣筆受
膝前席。
積翠飛花
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聖
揚於王庭
百辟流詠。
三藏
慰喜
靈祇介祉
篾彼滕什。
□無此事。
功成矣。
我名
遂矣。
脫屣玉華
昇神睹史。
發棺開殮。
香馥馥
地位
孰分。
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
樊川氣清
修塔者誰。
林公
是營。
門人令撿。
實尸其事。
銘勒塔旁。
真法子。
公元839年
開成四年五月十六日馮翊沙門令撿修建
*No.1651-3
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表啟一卷
**進經論等表
沙門玄奘言。
玄奘聞。
義畵既陳。
肇有書契
籀文斯闡。
盛典謩徒以誨義輔德
紀情栝性。
猶纏埃累之間。
未出寰區之表。
豈若龍宮秘旨
鷲嶺微詞
群迷
沙界
交喪塵劫
然則至極無象
演其源者法王
至理無言。
詮其道者
聖帝
伏惟陛下纂靈出震
撫運登摳。
勝茂九瀛
骨庭而獨步
飛英八極
𨏭軒昊高視
分麾紫塞
隨𡨥於幽陵
駐蹕青丘
妖氛蟠木
武功既戢。
華山
文德載宣。
受圖宛岫。
於是刊書延閣
禮容
臺。
鳳篆龜文既藏󴆃於東觀
銀󱨝玉字洗汙於南
宮。
猶故屬想真如
緬懷空寂
紹宣妙法
以為大訓
是。
鹿野之談。
聖期重譯
鷄林之士。
神化以來
儀。
香城中洲
玄津神縣
像教東被斯為盛
矣。
玄奘行業無紀。
空符曲成
謬齒緇徒
有慙光替。
懷憤
誓以弘宣。
𠗦恃國威
遠尋靈跡
往在西域
梵言
毗尼奧旨
窺如羅之密藏
所護梵本經
總一千怢。
六百五十七部。
佛像七軀。
佛肉舍利
百五十粒。
并骨舍利一函
既而治奘金地旋軔玉
門。
祇奉綸言
載合飜譯
召開士同證慧義
研思
肘。
未能總畢。
絕筆者。
凡五十八卷
名曰大菩薩
二十卷
佛地一卷六門陁羅尼一卷
顯揚
教論二十卷
大乘阿毗達磨十六卷
勒成
袠。
繕寫如別。
及前舍利佛像梵本經論等。
詣闕
進。
聖鑒照明
玄言沖遠
玄奘學非沉秘。
識謝詠通。
何以仰稱天規。
敬弘至教
亦由榮榮爝火
脩景
摛光
涓涓細流
巨壑而成大。
追慙戰悸
履氷谷。
謹言
公元646年
貞觀二十年七月十三日沙門玄奘上
**進西域記表
沙門玄奘言。
蟠木幽陵
雲官軒皇之壤。
流沙滄海
夏載著伊堯之域。
西羌白環
垂衣之后
東夷楛矢
刑措之君。
固巳飛英曩伐式微前典
伏惟陛下
握紀乘時
提衡範物
刳舟弦木
天下而濟群生
蘆灰
方輿補圓葢。
曜武於七德。
文教
十倫
澤徧泉源
化霑蕭葦。
房芝發秀
井浪開華。
樂囿
馴班。
巢阿響律。
紫膏貝闕
白雲於玉撿。
遂使
若木而池濛氾。
炎火而照積氷
赤坂而承朔。
泛蒼津而委晝。
史曠前良
事絕故府
豈如漢開張掖
延接金城
秦戍桂林
裁通珠浦而巳。
玄奘幸屬天地
貞觀
華夷靜謐
冥心梵境
敢符好事
命均朝露
[身*力]譬
秋螽
以上皇靈
下資螾命。
飄身邁迹
求遐自邇。
展轉膜拜之鄉。
流離重譯之外。
條支巨雀
方驗前開。
罽賓孤鸞
還稽曩實。
時福歲積
人欲天從
遂得下處
岫而洽提河。
鸖林而栖鷲嶺
祇園之路。
麗迤空存。
王舍之基。
婆陀可陟。
尋求歷覧
時序推遷
言反
京。
忽將二紀
所聞所履
百省卅八國。
竊以章允之
踐藉
空陳廣袤
夸父之所淩厲
無述土風
班超侯而
未遠。
張騫望而非愽。
至於玄奘所記。
微為詳盡
其迂
辭瑋說多從翦弃
綴為大唐西域記。
一十二卷
繕寫
如別。
玄奘稟質愚魯
昧於緝實。
望須之右筆。
餝以左
言。
截此辭。
其實錄。
百王稱首
九丘於皇
代。
庶使山經悶彩汲傳韜華。
無任區區
詣闕奉輕
旒扆伏深戰[火*勾]。
謹言
貞觀廿年七月十三日沙門玄奘狀上
**請大宗文皇帝作經序并題經表
沙門玄奘言。
玄奘早預玄門
逢昌運。
希聞至道
心法莚。
每恨正覺遺文
尚未詳俻
慨然懷慕
遍歷
公元645年
殊方
遠賴皇威
所期咸濟。
去年二月
奉詔翻譯
見成五部五十八卷
繕寫如別。
竊見弘福幸尊像
初成。
聖上親降鑾輿
青蓮之目。
經論新翻
敢錄
斯義。
伏願階下曲垂神翰。
表發經題。
親紆玄藻
序明
宗極
所望天文秘思
日月齊明
玉字銀釣。
乾坤
等固。
百代之下。
歌詠無窮
千載之外。
瞻仰無絕
慺慺之至。
奉表以聞。
輕觸天威
伏增悚汗
謹言
公元646年
貞觀廿年七月十三日沙門玄上表
**大宗文皇帝報請作經序勅書
書具來意
法師標高行。
出塵表。
寶舟
彼岸
妙道闢法門。
弘闡大猷
蕩滌眾罪。
是故
慈雲卷舒之蔭四空
慧日將昏朗之八極
舒朗
之者
惟法師乎。
朕學淺心柮。
在物猶迷。
佛教
微。
豈能仰測。
請為經題。
非已所聞
又云。
新撰西域
者。
當自披覧
勅奘尚。
貞觀廿年七月十三日內出玄奘法師
**大宗文皇帝勅書
沙門玄奘言。
伏奉墨勅
猥垂獎喻。
祇奉綸言
精守
振越。
玄奘誠惶誠恐
玄奘業尚空疎
謬參法侶
幸屬
九瀛有截
四表無虞
𠗦皇靈遠征
國威而訪
道。
窮遐冐險
雖勵愚誠
慕異懷荒
寔資朝化
所獲經
論。
奉勅翻譯
見成卷軸
未有詮序
伏惟陛下
雲敷
天華景爛。
理苞繫象
詞逸威英。
千古以飛
聲。
百王騰實
竊以神力無方
神思不定
其理。
聖教玄遠
非聖何以序其源。
故乃冐犯
嚴。
敢希題目
震睠沖邈
垂矜許。
撫躬累息
相領
失圖
玄奘聞。
日月麗天
既分暉於戶牖
江河紀地。
流潤於巖涯。
雲和廣樂
不秘響於聾昧
金璧奇珍
韜彩於愚瞽
敢緣斯理。
重以于祈。
伏乞雲雨曲垂
文府照。
兩儀而同久。
二耀而俱懸。
然則鷲嶺
言。
神筆弘遠
鷄園奧典
英詞宣暢
豈止
梵眾
恩榮
蠢蠢迷生。
超塵累而巳。
無任
懇之至。
詣闕奉表以聞。
輕觸天威
伏深戰慄
謹言
貞觀廿年七月十四日沙門玄上表
**謝納袈裟剃刀一首
沙門玄奘言。
奉勅旨施納袈裟一領
賓䥫剃刀
一口
雲雨曲垂
霑霈澤。
光命隆厚
精守震越
玄奘
幸遭文明之化。
早預息心之侶。
三業無紀。
四恩靡答。
皇睠不遺。
思榮府墜。
忍辱之服。
彩含流霞
智慧之刀。
銛逾切玉
謹當服以降煩惱之魔。
佩以斷塵勞之網。
起餘譏於彼已。
空疎冐恩
濫叨殊禮
慚恧屏營
不勝之至。
奉表陳謝以聞。
塵黷天鑒
伏深戰
慄。
謹言
公元648年
貞觀廿二年七月十四日沙門玄上表
**謝大宗文皇帝三藏聖教序
沙門玄奘言。
竊聞六爻探賾
局於生滅之場。
百物
名。
未涉真如之境。
猶且違微義冊。
覩奧不測其神。
軒圖
歷選並歸其義。
伏惟皇帝陛下玉毫降質。
金輪御天
先王九州
掩百千之日月
廣烈代之
區域
恒沙法界
遂使給園精舍
並入隄封
貝葉
靈文
咸歸𠕋府。
玄奘往因振錫聊謁崛山。
經途萬里
天威如尺步。
匪乘千葉
雙林食頃
搜揚三藏
龍宮之所儲。
研究一乘
鷲嶺遺旨
並巳載之
素象
遠獻紫震。
尋蒙下詔
賜使飜譯
玄奘乖龍樹。
謬忝傳燈之榮。
才異馬鳴
深愧寫瓶之敏。
譯經論。
紕舛尤多
遂符天恩
留神構序。
文超象繫之表。
若聚
日之放千光
理括眾妙之門
法雲之濡百草
一音
演說億劫寂逢。
忽以微生
親承梵響
踊躍歡喜
如聞
受記
無任之極。
奉表詣闕
陳謝以聞。
謹言
貞觀廿二年八月五日沙門玄上表
**大宗文皇帝玄奘法師謝表勅書
朕才謝珪璋
言慙愽達
至於內典
尤所未閑。
昨製序
文。
深為鄙拙
唯恐穢翰墨金簡
瓦礫珠林
得成來書
謬承褒讚
循躬省慮。
彌益厚顏
盖不足稱
空勞致謝
貞觀廿二年八月五日內出玄奘法師
**謝述聖記啟
沙門玄奘啟。
竊以。
識真者寡。
每苦但東之路。
方者
眾。
共假司南之車。
況乎大道玄遠
妙門虗寂
非乘叡
智。
孰能詮序者哉。
伏惟
皇太子殿下體資震極。
仁被
春方
佛日以重輝。
法輪於將墜。
津梁有屬。
傳燈
斯在。
玄奘志窮佛道
誓損軀命
粵自東夏
願至西方
皇靈護持
經論六百五十七部。
蒙恩勅。
玄奘
翻譯
爰降慈旨
為制序文
慈雲塵劫
澍惠雨於
沙界
殿下遊刃三藏
仰弘十善
復製述聖之記。
光闡
大猷
實相之門。
則有而不有
談宣寂之境。
則空應
皆空。
獨得神裏。
遠超繫表
玄奘澄濁水。
忽得明珠
謹當頂受奉持
永為心鏡
不任下情悚□之至。
謹奉
啟陳謝以聞。
謹啟
貞觀廿二年八月五日沙門玄上啟
**皇帝春宮日報玄奘法師謝啟
素無才學
性不聰敏
內典諸文。
殊未觀覧
所作論
序。
鄙拙尤繁。
得來書。
褒揚讚述
撫躬自省
慙悚
并。
勞師遠臻。
以為愧。
貞觀廿二年八月五日出內玄奘法師
***大宗文皇帝長命婆羅門
造化陶灼。
短長異壽。
天地覆載
愚智同生
故知上聖
上賢
無代不有
然而前帝寂得於逢。
自領德薄
輕。
微力淺。
幸因夙緣有慶得遇真人
自慰藥巳來。
手脚漸覺輕損。
彌加將慎
得全除。
撫疲躬而自歡。
神方而多愧。
唯𠗦命於後藥
遐齡之可期。
必望
超促世而長存
駐常顏而不朽
既白之髮。
變素成玄
巳弊之躬。
除衰益壯。
此心此願。
其可遂乎。
唯竭深誠。
敬佇良術。
貞觀廿二年八月十日內出長命婆羅門
**玄奘師玄法師請經流行一首
沙門玄言。
竊以。
玄宗無兆。
因分教以垂訓
法本無
為。
言象成化
是知詮名者。
法王善權
言象
者。
聖帝能事
非夫三達遐鑒
四弘府濟。
孰能撫金
輪之運。
弘玉豪之教者歟。
伏惟皇帝陛下
侚齊作
聖。
飲明體道
澆弊之俗。
垂色穆之化。
風教被於三
千。
疆場掩於百億
以政命。
五乘而載馳。
方外
之蹤。
域中之位。
四海無虞
萬機有暇。
慧寶於麟
閣。
智水龍宮
玄奘業謝踈通
學慙稽古
承明
詔。
詳譯梵文
內領庸愚
懼乖玄旨
深惟誠欵
恐蠹
大猷
是以夙夜匪懈
身心無怠。
皇化所覃。
無謬一音
之說。
靈貺所祐。
有感一人之心。
晈日三舍之眼。
誠動九重之聽。
爰紆神衷
序明聖教
詞峯切漢。
巳振
釋主之宮。
義海浮天
將動梵王之請。
由是牟尼大訓
聖藻而照宣。
般若微言
憑帝献而光闡
然而幽居
陋俗
未聞梵響之聲。
邊荒遠鄙
誰覩天文之麗。
其見
譯訖經論
冠御三藏聖教序
皇太子述聖記。
宣布遠近
咸使聞知
太郡名州。
各施一本
是則道不
虗行。
無留滯。
慧雲布於遐邇
法雨澍於中外
皇靈
法施之福。
永永無窮
黎元阜法財之用。
生生無遺
不任誠懇之至。
奉表陳請以聞。
伏願天慈賜垂
矜𠃔。
輕塵聽覧
追增戰汗
謹言
貞觀廿二年八月廿日沙門玄上表
**玄奘法師謝東宮述聖記啟
沙門玄奘啟。
中使光臨
承明令
親降微毫。
述聖
記。
曲垂霈澤
遠洽虗微。
恭承竉命。
對越惶悸
竊以。
月經天。
鑒斯朗。
聖賢闡化
遇感方弘
是以真教
明時
大訓於昌運
非乘一人之慶。
寧洽幽荒
三明之智。
照冥昧。
伏惟皇太子殿下神智
水。
澡性玄津
資曜克靈。
繼明增朗
照天縱。
學貫三
乘之。
道亞生知
才苞四辨之敏。
至於開圖陳迹
妙窮
八體
離經辨志
義綜於九疇
筆勢雲浮
詞峯霧洽
含毫六爻之象。
揮翰󴅇三辰之光。
甲觀之秘藻。
祇園奧旨
恩等風雲
明懸日月
渟化所被。
蒼生
福。
澤及幽顯
慶洽人天
不勝悅豫之誠。
謹奉啟陳
以聞。
謹啟
貞觀廿二年八月廿六日沙門玄奘上狀
**請經出流行
沙門玄奘啟。
竊以。
六爻陳迹
陽陰之[誌-士+(夫*夫)]伏。
八卦
象。
日月之悔希。
與夫忘言妙辨至道被於人天
滿
宏規實勝空有
淪胥之滯。
弱喪之流
取捨
功豈同日
伏惟
皇太子殿下含章育德
基性多才
仁聲溢於萬邦
情留於三寶
深窮權實
妙達色空
不為道茂
忘已
功顯
降志紹隆
留神贊述
洪鍾待扣
空谷
之必應。
妙象名言
暢幽答於聲教
遂乃照之以
慧燭
濟之以智舟。
既朗長夜之□。
爰拯暴流之溺。
享福
四生受賴。
玄門慶矣。
緇徒幸矣。
然而邊隅
庶。
未覩聖皇之藻。
幽鄙黔黎
詎聞正遍之說。
普天
下。
並蔭堯雲。
遐方之俗。
未霑法雨
玄奘和惠澤。
玄訓
祇奉綸誥
敬譯梵經
有感皇靈擒章。
序真
如之教。
上迴叡思𩢙藻。
實相之宗。
凡厥懷生
感欣
大賴
況親濡澤
豈勝踊躍
其見譯訖經論
請付外流
布。
開慧眼於含識
慈雲群有
使夫遺法之徒。
利喜
迷方之俗。
咸遊覺路
不任誠懇之至。
謹奉啟
陳請以聞。
輕慶聽覧
伏增戰慄
謹啟
**皇帝春宮日所寫六門陀羅尼經及題菩薩
藏經等謝啟
沙門玄奘啟中使曲臨
光命隆渥
伏奉神筆
六門陀羅尼一卷
及題大菩薩藏經等六十六
卷。
殊私忽降。
惕然惟答。
惠澤光被
欣若登高
竊以。
希夷
理出窅冥之外。
玄章沖邈
道闡言象之間。
從時
行藏在運。
非屬淳和之化。
豈弘幽顯之訓者
哉。
伏惟皇太子殿下
德隆天地
道照圓光
三靈
心。
萬邦式望
慧雲而蔭火宅
法鼓而警幽途
蒙潤
超然逈齊。
與夫皮紙骨筆之誠。
何足喻。
身殉命之誓。
領彼多慚。
斯乃慶集皇靈
永馭金輪
運。
福滋聖善
速紹王毫之位。
玄奘內省庸菲。
觀道慶
辰。
生微用淺。
榮渥
不勝抃躍之至。
謹奉啟陳謝
以聞。
繁省覽。
伏用惶悚
謹啟
貞觀廿二年九月十八日沙門玄上啟
**玄奘法師附訊物及書往西域
沙門玄奘言。
盖聞。
道隆䨱載。
化廣
德綏內外
迹肅而遠安
是以
垂則天之教。
成因地之化。
物之大統
馭宇洪範也。
伏惟皇帝陛下
玄象
盛明
厚載至德
裁成品類
光闡彝倫
左袵
鄉。
重譯納貢
反舌之俗。
請吏革音
非夫通神明。
幽顯
何以霧開重阻
風卷絕域者哉。
玄奘德憑帝
力。
問道遐方
奉法言。
服膺梵學
博考名相之源。
權實之致。
聿成宣譯
式符玄訓
上感皇情
重闡
鷲山之道。
遠崇佛旨
再演龍宮之典。
靜言教義
功歸
遐人。
探賾大猷
誠惟明導
無為味法。
洪恩
不謝
深仁。
王化
玄奘爰初歸國。
以至于今。
凡厥緇徒
深喜求法。
愍其弊服。
頗惠僧衣
今者見有袈裟三領
聖恩所賜。
紬綾十匹。
諸寺訪得。
繡緣綵幡。
及諸供養
道具之。
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