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国¶ (自动笺注)
歷朝釋氏資鑑第二
閩扆峯沙門熈仲
始自三皇
唯一主。
終乎兩漢
無二臣。
爰洎魏晉
逮于大隋。
其間京邑將若蝟毛
鵄蹲鶴立之都。
二十
二國
其吳三秦凉魏齊陳等。
八國雖曰各保名
器。
並皆宣譯佛經
能使三寶住持
是則四生蒙賴。
以務善者流慶。
故致世錄相沿焉。
而紀目無聞
乘時
覇王者。
有四國。
既不闡揚聖教
於事莫知祖修。
各依彼詩書
粗略標其年世
庶知強弱始末發興
公元220年
魏文帝曹丕
之子
黃初元年庚子
受漢禪。
洛陽
公元221年
蜀先主劉備
辛丑
都益。
二主四十三年。
入魏
公元222年
孫權
壬寅
建康
四主五十九年。
歸晉
魏五主四十
公元279年
五年
受禪于○晉武帝咸寧五年巳亥。
宇宙之內。
公元301年
軌復同。
二十三年。
到○晉惠帝永寧元年辛酉
州土
公元302年
幅岸𥪰建國都。
大安元年壬戌
張軌凉州
是為前
公元304年
凉。
七主六十二年。
前秦符堅。
永興元年甲子
劉淵
平陽
是為前趙
四主二十六年。
後趙石勒
同永
元年李雄起蜀。
為後蜀。
四主四十四年。
晉穆
公元320年
滅○東晉元帝大興三年庚辰
石勒起襄國
後徙
鄴。
是為後趙
四主通染閔。
三十五年。
前燕東晉
公元355年
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
慕容皝黃龍
後徙
公元386年
前燕
二主九年
前秦。
晉孝武太元十一年丙戌。
慕容垂起於中山
還襲燕號。
是為後燕
徙都黃龍
公元356年
主二十六年。
北燕馮䟦
至十二年丁亥
呂光起凉。
是為後凉
四主一十六年。
後秦姚興晉安帝
公元397年
元年丁酉
禿髮烏孤起於西平
是曰南凉
三主
十八年。
西秦乞伏叱槃。
至二年戊戌。
慕容德起廣
公元357年
固是曰南燕
二主一十三年
為晉所滅。
至四年庚子
李果起於燉煌
是為西凉
三主二十二年入北魏
公元350年
武至六年庚戌
馮跋起滅後燕
都於昌黎
是為北燕
二主二十八年。
亦入北魏太武宋文帝元嘉十六
公元349年
年已卯。
北魏大延五年太武西征
遂滅北凉
自是
公元494年
諸國。
相吞略盡
北魏存至○齊明帝隆昌元年
公元487年
戌。
是北魏太和十一年
孝文南迁
都于洛邑梁武
公元534年
大通六年甲寅。
是南魏永熈三年
武帝元修西迁
長安
周太祖宇文黑秦。
齊太祖高觀。
別立清河王
子元善見為王。
北都乎鄴。
是後分為東西魏。
梁孝
公元555年
元帝繹承聖四年乙亥
都在江陵
西魏滅。
自是
公元557年
歷數北旋
其年即魏二年
蕭衍孫詧魏賜立
紹梁基。
是曰後梁
既為附庸
影國
周受魏禪。
因而
跱之。
仍都江陵
五主三十三年。
遜于隋。
隋之馭世
揚堅弘農華陰人
父忠事周文帝
太傅
封隋國公
襲封武帝
靜帝
相國
封王
尋受
禪。
長安
周宣椒房之戚。
久秉重權
秉性嚴重
威容
而能推赤心。
以待舊臣
各展其用。
故取江南
三百年之國易於反掌
使天下一統
開皇仁壽間
王道清奏
車書契來。
化被有功
民無德稱
豈期煬帝
負其富強之資。
思逞無厭之欲。
俄而群盜蝟毛而起。
遂有江都之變。
唐李淵兵克長安
遂立恭帝
雖欲不
禪。
庸可得乎。
隋有國。
傳三主。
凡三十九年。
魏庚子
隋戊寅
十七主。
紀歷三百九十八年。
七代五都世錄云耳
*三國
公元220年
(高祖文帝)曹丕
之子
受漢禪。
洛陽
庚子即位
(改元黃初
五主。
四十五年)。
公元221年
蜀先主劉備
中山靖王之後
都益(成都)辛丑即位
公元806年
(改元章武
二主
四十三年)。
公元222年
吳孫權
之子
武昌
建鄴
壬寅即位
(改元黃武
四主
五十九年)。
公元467年
丁未列祖明帝大和元年
代京閹官
自愧刑餘。
入山修道
勑許之。
乃賷華嚴經。
夜讀禮懺
息。
一夏未滿六月
髦𩯭生。
丈夫相。
狀聞奏。
帝覧
大驚。
重之。
於是尊敬華嚴
深信佛法(感通錄)。
公元228年
戊申吳黃武五年
陳思王曹植
字子建
精通書藝
不好黃老
唯讀佛經
留連嗟玩。
以為至道之宗。
著辨道論
見意(弘明集)。
公元241年
辛酉赤烏四年
康居國沙門僧會
初至金陵
營立
茅茨
設像行道
國人初見沙門
驚異之。
有司以聞。
主召至問之。
會廣陳如來之化因。
迁跡逾千載。
舍利
神應無方
阿育王起塔八萬四千。
寺塔
興表化也。
權曰。
若得舍利
當為造塔。
如其無驗
國有
常刑
請期七日。
乃謂其徒曰。
大法廢興
在此一舉
加意懇求
共結淨室
銅缾加几燒香
至期無驗
展伸三七日。
至五皷。
忽聞缾中鎗然有聲
視之果獲
舍利
五色錯發
黎明進之。
王臣大悅
驚曰。
希有之瑞
也。
會又曰。
舍利威神無能壞者。
主使力士槌之。
槌共碎。
光明自若
於是建塔佛佗里。
又立寺。
賜額
建初寺
保寧識其始及此万也。
塔即天禧
是晉帝
渡江
修飾金碧
此中國建塔之由也(翻譯名義)。
闞澤
太子(太傅
)吳主問曰。
佛何年入(中國
)何緣
未及此方。
曰。
永平年。
佛法初至。
計今赤烏四年
公元71年
百餘載矣。
永平十四年
道士褚善信等。
乞與西僧
法。
善信負妄而死。
中國既不出家
無人流布
加之
罹亂
故歲方至本國
吳主曰。
孔老之教。
與佛比對
若何
澤曰。
孔老二教
法天制用。
不敢違天
佛之說教
天法奉行
不敢違佛。
以此言之。
優劣可見矣(宗炳明佛論)
公元74年
甲戌吳五鳳元年
支謙至是。
譯經八十八部。
博覧
經籍
時號智囊
吳主高其才。
拜為博士
固辭
輔導
宮。
甚有裨益(釋教錄)。
公元255年
乙亥天竺三藏曇無德(此云法藏)賷四分律至
安息
沙門曇諦至。
善律學
同出戒經一卷西域曇摩
迦羅(此云法時)嘉平初許洛
見魏境比丘
剪髮
而未
律儀
遂與曇諦
四分羯磨
僧祇戒心圖。
嘉平
曇無德等。
羯磨戒法
十僧代行佛事
中國
大僧受戒之始也。
公元265年
乙酉吳甘露元年
孫皓遍毀神祠
波及梵宇
遣使
僧會
會挫其辭。
乃召會。
問佛之善惡報應
會曰。
明主仁德治天下。
赤烏翔。
嘉禾茁。
善既有應。
亦如之。
易稱積善餘慶。
詩美求福不回
皓曰。
周孔既明。
何用佛教
會曰。
周孔不欲深言
略亦其跡。
不止
言。
故示其要。
為善也。
聖人唯恐善之不多。
陛下
為嫌何也。
無以酬之。
遂罷○異日宿衛治園
得一
金像
皓使[(訊-言)且]溷所。
以為笑樂
俄得腫病
陰處尤痛。
曰坐犯大神
皓禱諸廟不効
宮人有事佛者。
乃曰。
請福于佛懺悔耶。
皓云佛神若是怪乎。
曰佛之威靈
諸天衛護
皓方悟曰。
吾以慢像致此耳。
乃迎像。
以香
湯沐之。
內庭供事
請會
說法懺悔
會為開示玄要
乃受五戒
少須疾愈。
由是奉會為師。
崇飾塔寺(法苑珠林)
三國鼎立四十四年。
獨吳主僅六十載。
會法師
江。
吳主召問
廣陳如來化跡
遂禱舍利
現于銅瓶
主見驚悅曰。
希奇之事。
朕深敬焉。
乃為建塔
寺度僧。
由是法盛江南矣。
*西晉
公元266年
司馬炎文帝昭之子
受魏禪。
丙戌
公元317年
丁丑
四主
共五十三年。
洛陽
公元445年
世祖武帝。
乙酉十二月即位
改元泰始
龍顏奇偉
盛明革運
大崇佛事
廣造伽藍方誌
公元466年
二年摩羅(此云法護)燉煌人
初游西域
大賷梵經
歸東
是年長安
經教流此土者。
法護有殊
功。
為此沙門求經之始也。
公元470年
庚戌惠帝改元永熈
明年改元康○六年。
天竺
域。
初來交廣。
並有靈異。
東遊洛陽
樓殿曰。
忉利
天宮
髣髴似此。
匠此宮者
忉利天來。
成便還天上
千五百作具
應在屋脊瓦下。
本是天匠
道力成之。
公元302年
而以生死力作
不亦勤苦乎。
後至大安元年壬戌
域知洛陽亂辭歸。
有僧乞一言為誠。
域令會眾
定。
昇座曰。
守口攝身意。
慎莫犯眾惡。
修行一切善。
如是得度世。
言訖即默。
於是數百人
各請中食
域皆
許往。
明日五百家。
皆有一域
相酬問。
方知分身
公元303年
焉。
既別。
是夕賈客會于流沙
大安二年
沙門李孝龍。
有機辨。
放光般若
人皆崇仰
阮瞻庾凱尤敬之。
嘲其胡服者。
龍曰。
道觀之。
不見有容服之異。
謂我辱。
我棄彼榮。
無心之貴愈(〔貴。
無心安愈安矣〕)僧史
愍帝建興間
李恒者。
寒門之子
一僧曰。
福將
至。
然禍後來
守貧不任者。
殃減休至。
帶金紫。
極於
三郡即止者善矣。
恒曰。
富貴
何預後患
僧宿。
夜視滿一床
驚呼家人看之。
又化為鳥𥩳梁上
明復形而去。
恒送出。
不見
因此信佛。
不用其言。
西暢江夏廬江三郡大守
大興中
錢鳳之乱被誅
(感應錄)。
公元314年
甲戌建興二年
日隕于地。
後有三日
西出東行
佛圖澄
竺國帛氏子。
少學道。
妙通玄術
永嘉
年至洛陽
自云百有餘歲。
常服自養
積日不食
善誦神呪
役鬼神。
腹傍有孔
用絮塞之。
夜則拔絮。
中出光。
照于一室
常至流側。
從孔中引出五藏
腑洗之。
還內腹中。
以油雜臙脂
掌中
千里外事
見于掌。
對面焉。
或听鈴音。
知其凶吉。
無不驗。
梵宇
劉曜宼斥帝京
志遂不果
乃潛澤草野。
觀世變。
是年石勒屯兵葛陂
專事殺戮
澄欲化之。
將軍郭黑略。
佛法
澄即見之。
乃請五戒
弟子
禮。
略隨勒戰
澄皆預記勝負
勒以略有異。
見問之曰。
有師也。
勒曰天賜也。
召見
勒曰佛法何靈。
澄知勒
不達深理。
乃請燒香
以鉢盛水呪之。
須臾青蓮花
光色曜目。
勒由此神敬之○(四年丙子十二月
劉曜長安
出降
據中
原)。
*東晉
公元317年
司馬睿
宣帝曾孫
丁丑至已未。
十一
主。
共一百三十三年。
建康
丁丑元帝即位
改元建武
龍興瓦官二寺
集千
僧會(晉書)。
公元326年
丙戌成帝即位
改元咸和○二年。
蘇峻作亂
帝奔
石頭
宮城悉為煨燼
大寧殿。
明帝手畫佛像
壁。
屹然不壞。
當時嗟美
以為神異
公元328年
戊子三年。
前趙光初十一年。
相國劉曜引兵
即位
赤壁後趙石勒
欲往高堠攻
猶豫未決
因訪
佛圖澄
澄曰。
相輪鈴音云。
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
此羯語也。
支軍也。
替戾岡出也。
僕谷劉曜胡位也。
言軍出捉得也。
澄謂勒曰。
大將軍若出。
必摛劉曜
大悅
留子石弘
共澄以鎮襄國
自率軍騎。
直詣
洛城
有諫者斬。
靈昌津。
兩陣纔交。
曜軍大潰。
馬沒
水中
石堪生摛之送勒。
時澄以油脂塗掌。
舉示童子
童子曰。
馬軍一人白晢。
朱絲縛肘。
因以告弘。
劉曜也。
斬首五萬餘級。
拋尸金谷園
書云
後趙所滅。
公元330年
庚寅咸和五年
勒乃僣稱趙天王
皇帝事。
改元
建平
登位巳後。
事澄彌篤。
舉事必咨而後行
號大
和尚
因而諫曰。
王德化洽宇內
四靈表瑞。
政弊道消
彗孛呈妖。
蒙著見。
休咎隨行
斯乃古今
之常徵。
天人明誡
勒甚悅之。
凡應被誅餘殘蒙益
者。
十有八九
於是中外皆奉佛焉○勒後因忿。
欲害
沙門
澄乃避至黑略舍。
弟子曰。
將軍信至問
吾。
報云不知所之
人至覔澄不得
使還報勒。
勒曰。
惡意聖人
聖人捨我去矣。
通夜不寐。
思欲見澄
澄。
知勒意悔。
明旦造。
勒曰。
昨夜何行
澄曰。
公有怒心
昨故避之。
公今改意
是以敢來。
大笑
襄國城塹水源。
城西五里
忽暴竭。
勒請澄致水。
至源上。
久巳龜拆。
燒香呪之三日
水巳微流。
有小
龍隨出。
有傾水大至。
隍塹皆滿。
鮮卑段波攻勒。
其眾
甚盛。
懼問澄。
澄曰。
寺塔鈴鳴云。
明旦食時
當摛段
波。
澄城望波軍。
不見前後失色
軍行地傾
豈可獲。
更遣憂安問澄。
澄曰巳獲波矣。
城北伏兵
出遇波執
之。
澄勸勒宥波。
遣還本國
從之。
卒獲其用○中山王
劉岳
兵攻勒。
勒遣虎卒步兵拒之。
大戰洛西
石梁塢。
虎竪柵守之。
澄與弟子
官寺中寺
入門
嘆曰。
劉岳可憫
法祚問其故。
澄曰。
昨夜亥時。
巳被
執。
如其言(以上僧史及晉書)。
將叛。
其年澄戒勒曰。
今年中有虫。
食之必害
人。
可令百姓食葱也。
班告境內。
慎無食葱
八月
葱果走。
勒益尊重也。
石虎有子名斌。
愛之
暴亡
巳涉二日
勒曰。
朕聞
太子死。
扁鵲能生。
大和尚國中神人
可急往告。
必能致福
澄取揚枝呪之。
須臾能起。
有頃平復
由是
諸子
多在佛寺養之
每至四月八日
勒躬詣寺。
公元403年
發願
至建平四年四月
天靜無風
而塔一鈴獨鳴。
澄謂眾曰。
鈴音云。
國有大喪
不出今年矣。
是歲七月
勒死。
子弘襲位
少時虎廢弘。
海陽
自立
迁都
鄴。
稱元建武。
傾心事澄。
有重于勒。
下書曰。
和尚
大寶
榮爵不加
高祿不受。
榮祿非輕。
何以旌德
此巳往。
宜衣以綾錦
乘以彫輦。
朝會之日。
和尚升殿
常侍以下
悉助舉輿
太子諸公
扶翼而上
主者唱大
和尚
眾皆起以彰其德。
又勑司空李農。
旦夕親問
諸公
五日一朝
表朕敬焉。
於是國人共語。
莫起惡
心。
和尚知汝。
澄之所在
無敢向其方面
涕唾便利者矣。
石䆳荒酒。
將圖為逆。
內竪曰。
和尚神通
倘發吾謀
明日來者
當先除之。
月望入覲虎。
僧慧曰。
夜天呼我曰。
明日若入。
還勿過人
我倘有所過。
當止我。
澄常入必過䆳。
䆳知澄入。
要候甚苦。
澄上南
臺。
僧慧引衣
澄曰事不得止
坐未安便起。
䆳固留不
住。
所謀遂差。
還寺嘆曰。
太子作亂
其形將成。
欲言難
言。
欲忍難忍
乃因事從容箴虎。
虎終不解。
俄而事發。
方悟澄言○晉軍出淮泗
[阿-可+尨]北瓦城
皆被侵逼
三方
告急
人情危擾。
虎乃瞑曰。
吾之奉佛供僧
而更到外
宼。
無神矣。
澄明旦入。
虎以事問澄。
澄因諫曰。
王過
去世大商主。
罽賓寺。
甞供大會
中有六十羅漢
吾此微身
亦預斯會。
得道人。
謂吾曰。
主人命盡。
更雞身。
後王晉地。
今王為王。
豈非福耶。
壃場軍宼。
之常耳。
何為怨謗三寶
夜興妄念乎。
虎迺信悟。
跪而
謝焉。
虎問澄。
佛法不殺
朕為天下之主。
非殺無以清海
內。
況違戒殺生。
詎獲福耶。
澄曰。
帝王事佛。
常在體恭
心順
以顯三寶
不為暴虐
不害無辜
至於凶愚無賴
非化所迁。
有罪不得不殺。
不得不刑。
但當殺可殺
可刑耳。
暴虐殺害非罪
雖復傾財事法。
無解殃禍
陛下興慈。
廣及一切
佛教永隆
福祚方遠。
虎雖
不能盡從。
而為益不少(以前本傳)。
時久旱。
正月六月
虎遣太子
臨漳西釜口祈
雨。
久而不降。
請澄自行
即有白龍二頭
降於祠所。
大雨
方數千里
年豐稔。
戎貊之徒。
不識法。
神驗
皆遙敬禮
不言而化焉。
虎於臨漳
修治舊塔。
承露盤
澄曰。
臨淄城內。
有古阿育王塔
地中有承
露盤佛像
掘取之。
依言果得
澄與虎坐中堂
虎每欲伐燕。
澄曰。
燕國運未終。
卒難
可尅。
屢行敗績
方信澄誡○時民多奉佛。
皆造營寺
塔。
真偽混修。
多生𠎝過。
下書
中書曰。
佛號世尊
國家所奉。
里閭小人
爵秩者。
應得事佛不。
又沙
門。
皆應高潔精進
然後可為。
沙門甚眾。
有姦
避役
多非其人。
可料詳議真偽
中書著作郎王度
奏曰。
王者郊祀天地
祭奉百神
載在祀典
祀有甞
饗。
佛出西域
外國之神。
不施民。
天子諸華所應
事奉
漢明帝感夢
初傳其道。
唯听西域人
得立寺
都邑
以奉其神。
漢人不得出家
魏承漢制
亦修前
軌。
大趙受命
率以舊章
華戎制異。
人神流別
外不
同內
饗祭殊禮
夏服祀。
不宜雜錯
國家可斷趙人
不聽諸寺燒香禮拜
以尊典祀
百辟卿士
下逮
眾隸
例皆禁之。
有犯者。
淫祀同罪
其趙人為沙門
者。
還從四民之服。
中書令主波。
同度所奏○虎下
書曰。
度議云。
佛是外國之神。
天子諸華所可宜奉
生自邊壤
當期運。
君臨諸夏
至於饗祀
應兼從
本俗
佛是戎神。
正所應奉
夫制由上行
永世作則
事冗無戲
何拘前代
其夷趙百蠻
有捨於淫祀
樂事
佛者。
悉聽為之。
於是慢戒之徒。
因之以厲。
魏縣一人
莫識氏族
恒著麻襦
在市乞丐
人呼
麻襦
語言卓越
得米谷。
散置大路云。
天馬
趙興
守籍拔。
送詣虎。
先是澄謂虎曰。
國東二百里。
某月
日。
一非常人
至勿殺之。
如期果至
虎共語。
了無
言。
唯道陛下一柱殿下
不解
送詣澄。
謂昔在
光和中會。
奄至今日云云
講語終日
人莫能解
如論
百年事。
驛送還本縣。
行步若飛也(普晉書及本傳)。
公元346年
建武十二年
太史奏。
仙人星現。
當有高士入境
十一月秦州剌史。
表送單道開至。
初止城西法林
後徙臨漳胎德寺。
資給甚厚。
佛圖澄云。
此道人觀
公元561年
國興衰。
若去當有大災至。
石虎大寧元年
開與弟子
南渡許昌
子姪自亂矣。
道開燉煌人
入道
絕粒
餌松
後吞小石數枚
不畏寒暑
後入羅浮山
百餘
歲卒。
澄有弟子道進。
學通內外
為虎所重。
言及隱士
事。
虎謂進曰。
有揚軻者。
朕之民也。
徵之十餘年。
不恭
王命
省視傲然而臥。
朕雖不德
君臨萬邦
乘輿
問。
天沸地涌
不能木石屈膝
匹夫而長慠耶。
太公之齊。
先誅華王。
太公賢哲
豈其謬乎。
進退曰。
昔舜優蒲衣
禹造伯成
魏飾干木
漢□周黨
管寧
應曹氏。
皇甫不屈晉世。
二聖四君
共加其節。
將欲
勵貪競。
峻清風。
陛下舜禹之德。
勿斆太公
刑君舉必書。
豈可令趙史無隱遁之傳乎。
虎悅其言。
即遣軻還其所止。
十家供給之。
還白澄。
澄笑曰。
汝言善也。
伹軻命有所懸矣。
後秦州兵亂。
弟子以牛
負軻西奔
軍擒害之○澄與虎升中堂
忽曰變變。
火灾
取酒洒之。
久而笑曰。
救巳得矣。
公元348年
建武十四年七月
石宣石韜。
將圖相害。
時到寺。
與澄同坐
浮圖一鈴獨鳴。
澄謂曰。
解鈴音乎。
鈴云
胡子洛度
變色曰。
是何言歟。
澄謬曰。
胡為道。
山居無言。
重茵美服
豈非洛度乎。
石韜後至
熟視良久
韜懼而問。
澄曰。
怪公血臰。
相視耳。
至八月
澄使弟子十人
齋于別室
澄暫入東
閤。
虎與后杜氏問訊澄。
澄曰。
下有賊。
不出十日
佛圖以西。
此殿以東。
當有血流
慎勿東行
杜后曰。
尚耄耶。
何處有賊。
澄易語云
六情所受。
皆悉是賊。
自應耄。
但使少者不惛。
遂便寓言不復彰的。
後二日。
宣果遣人害韜於佛寺中。
欲因虎臨喪仍行大逆
虎以澄先誡獲免
及宣事發被收
澄諫帝曰。
既是
之子
何為重禍耶。
陛下含怒加慈者。
尚有六十
餘歲。
必誅之。
當為彗星
下掃鄴宮也。
不從
鉄鎻穿宣頷。
牽上薪積而焚之。
收其官屬三萬餘人
皆轅裂肢解
投之漳河○澄乃勑弟子
別室齋。
月餘日。
有一妖馬。
髦尾皆燒狀。
入中陽門
顯陽門。
東首東宮
不得入。
走向東北
俄爾不見
澄聞而歎
曰。
災其及矣。
至十一月
大饗群臣於大武前殿
吟曰。
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
虎令發殿石下視之
有棘生焉○澄還寺悵恨
不得莊嚴
獨語曰。
三年
乎。
自答不得不得。
又曰得二年
一年
百日
一月乎。
公元588年
不得
無復言。
還房。
弟子法祚曰。
戊申歲禍亂
漸萌。
已酉石氏當滅。
吾及其未亂。
從化矣。
即遣人
與虎辭曰。
物理必遷。
身命非保。
貧道炎幻之軀。
化期
巳及。
荷恩殊重。
故以仰聞。
愴然曰。
聞和尚
疾。
乃忽告終
自出宮寺
慰喻焉。
澄謂虎曰。
出生
入死。
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
非所能延。
夫道重行全
貴無怠。
苟業操無戲
雖亡若存。
違而獲延。
其所願。
今意盡者。
國家心存佛理
奉法無悋。
興起寺庿
莊麗
稱期德也。
宜亨休祉
布政猛烈
淫刑酷濫
顯違聖典
幽背法誡。
不自懲革
終無福祐
降心
慮。
惠此下民
國祚延長
道俗慶賴
畢命就盡。
後無
遺恨
悲慟
知其必逝。
即為營墳於鄴西紫陌。
至十
二月八日
卒於葉宮寺
士庶哀號赴國送而窆焉。
一百一十七矣。
戊申晉穆帝永和四年也○後
沙門雍州來。
稱見澄西入關。
季龍開壙。
唯見一
石而無尸。
季龍惡之曰。
石者朕也。
葬我而去。
吾將死
公元589年
矣。
因而遇疾
俄而梁犢作亂
明年季龍死。
養孫冉閔
篡戮大亂
小字棘
澄先謂棘子成是也○後慕
容儁都
石虎宮中
夢見
虎囓其臂。
意謂石虎
為崇。
乃覔尸於東明得之
尸殭不毀。
儁蹹罵曰。
死胡敢怖生天子。
汝作宮殿成。
為兒所圖
況復我耶。
投之漳河
倚柱不移
秦將王猛
收塟之。
麻襦一柱
殿之讖也。
後符堅征鄴
儁子暐。
為堅大將
神虎
執。
實先夢虎之驗也○田融趙記云。
未亡
自營冢。
澄既知冢必開。
尸不在中
何容作恐融之戮矣○
支遁道林
京師
佛圖與諸石游。
乃曰。
澄公其以
季龍
海鷗鳥也○澄身長八尺
風姿詳雅
講解
妙。
神驗非一。
自說生緣
去鄴九萬里。
棄家入道
一萬
公元612年
九年
過中不食
非戒不履
無求無欲。
受業有數百。
前後門徒
幾且一百。
所歷州郡
興立佛寺
八百九十
三所
弘法之盛。
莫與先矣。
加復慈洽蒼生
拯捄危苦
當二凶強害害非道
若不與澄同日
孰可言哉。
百姓蒙益。
日用而不知耳○後趙石氏
有國六主
三十三年。
公元389年
己丑晉成帝咸和四年七月
丹陽高悝
金像
公元390年
張侯浦中
次年三月
臨海人張系。
於海獲金銅
蓮花趺。
以安高悝像之足。
儼然符合
是夕有光屬天。
梵奏冷然
再夕而止。
宋齊梁陳隋唐七朝(〔入內放光瑞現〕統紀)。
公元340年
庚子咸康六年
成帝幼冲
中書庾冰輔政
沙門
盡敬王者
出詔。
沙門致敬
尚書令何充等議
奏。
等言。
世祖武帝
盛明革命
肅祖明帝
聦聖玄覽
于時沙門不易屈膝
以不變其修善之法。
以通
天下之志也。
愚謂宜遵先帝於義為天下
禮官愽士
等。
議承冰旨為駮。
等為此奏○初詔。
萬方殊俗
神道難辨。
有自來矣。
達觀傍通
誠當無懼(云云)。
況此
等類
皆晉民也。
論其材智
常人也。
而當因所說
難辨。
服飾以凌度。
殊俗之傲禮。
形骸萬乘
又是吾所弗取也。
諸君國器也。
語言則當測幽微
論治則當重國典。
苟其不然
吾將何述焉(尚書令
奏)充等誠雖暗蔽。
不通遠旨
漢魏逮晉。
不聞異議
尊卑憲章
無或蹔虧。
沙門慎戒專然。
一令其拜。
壞其法。
修善之俗。
必致愁懼
臣心竊所未安。
每見
燒香祝願
必先國家
福祐之降。
無極巳。
奉上
順。
出於自然
何敢以形骸
而慢禮敬哉。
禮儀之簡。
專一守法
是以先聖御世
因而弗革也。
天網恢恢
踈而不失
臣等屢以為不令致拜
於法無虧
其所
利而惠之。
使賢莫敢用情
則上有天覆地載之施。
下有修善守一之人。
謹陳患淺。
願蒙省察于時
冰議𥨊。
竟不施行(弘明集)。
公元346年
丙午穆帝永和二年
尚書令何充字次道
江人
釋典
崇修佛寺
供給沙門
百眾麋費巨萬而不
靳。
阮裕戲之曰。
卿志大宇宙。
勇邁終古
充問其故。
曰。
我圖數千戶郡。
尚未得卿圖作佛。
不亦大乎。
世子孫。
闡明佛法
後贈司空(晉書)。
六年
符堅據長安
是年二月
金像見于荊州
司馬
桓溫迎之不動。
江陵膝畯。
捨宅為寺。
曇翼主之
率眾往迎。
飄然輕舉歸安奉。
靈異非一。
釋支遁字道林
壯歲出家
業精般若
時名王羲之
謝安
殷浩
郄超。
何充
許詢等。
方外友
入京講法
悅服
時郄超書與親舊曰。
遁公神理所通。
玄拔
公元827年
悟。
百年來。
紹興大法
真不絕一人而巳。
大和元年
表辭還山
有詔資給敦。
公卿祖餞
收跡剡山。
於沃
州立寺。
晚移石城山
立栖光寺。
木食間飲。
浪志無生
後出山陰
維摩經。
許詢都講
難義數反。
聽者
服(杜詩云。
空忝許詢輩。
難訓支遁詞。
亦有旨哉)。
公元852年
壬申孝武帝康寧元年
桓溫字元子
侍中大司
馬都督中外諸軍事
假黃鉞
雄武
窺覦希望之意。
末年事佛甚勤。
時有尼。
遠方來造之。
溫敬而不倦
每浴別室移晷
溫訝而竊窺之。
倮身以刀自
破腹
次斷兩足
浴竟出。
溫問凶吉。
尼知溫窺之。
答曰。
公若作天子
亦當如我。
時溫方謀問鼎
聞此悵然
止。
尼遂辭去
莫測所之
溫後不加九錫而薨(普書及感通錄)
釋道安
衛氏子。
常山扶柳人
早失覆蔭
外兄孔氏所
養。
七歲讀書
再覧能誦。
鄉鄰嗟異
十二出家
形貌
陋。
師乃役之田舍三年
勤勞怨色
後啟師求經。
暮還以經。
更求餘經
執經覆之。
驚異而敬之。
為授具戒
恣其游學
至鄴遇佛圖澄
見而嗟嘆
與語
終日
見形不稱
輕恠。
澄曰此人遠識
非爾儔也。
因事澄為師。
安講次疑難鋒起
挫銳解紛
行有餘
力。
時人語曰。
道人四隣
久歷講肆
飛辨注射
仰視者。
武邑大守盧歆。
聞其風。
使沙門要之
講。
道俗欣慕
徒眾萬數
常宣法化
彭城王嗣立
遣使
請入華園
廣修供養
後與弟子慧遠四百餘人
河。
征西將軍桓朗子江陵
要往朱序西鎮
復請還
襄陽
苻堅金像繡佛幢幡珠佩
布置講筵
者莫
不肅焉○習鑿齒
襄陽奇逸人。
詣安。
既坐稱言
四海
習鑿齒
安曰。
彌天釋道安
時人以為名答
鑿齒與謝
書曰。
來此見釋道安
故是遠勝非常
師徒數百。
不倦
變化伎術
可以常人之耳。
自無重威大
勢。
可以整郡小之參差
師徒肅肅
自相尊敬
洋洋
濟濟
乃是由來所未見。
人理簡衷
多所愽涉
內外群書略皆遍覧
陰陽筭數亦皆能通。
佛經妙理
故所游刃
作義乃似法簡法道。
足下不同日而見
其亦每言思得一敘○苻堅僕射權翼曰。
朕以十
萬之師。
襄陽
唯得一人半
誰耶
曰。
安公
人。
鑿齒半人也。
學士
內外有疑。
皆師於安○初
沙門
依師為姓。
安以尊釋迦
乃以釋命氏
後增一
含經
果稱四河入海。
無復河名。
四姓沙門
皆稱
公元382年
釋種
遂為定式秦王苻堅
晉太元七年
欲取江
東。
不能日。
待臣切諫
終不能回。
眾以安為信敬
乃請曰。
上將有事東南
公何能不為蒼生致一
言耶。
會堅出東苑。
命安升輦同載
僕射權翼諫曰。
聞。
天子法駕
侍中陪乘
道安毀形
寧可參廁
勃然
曰。
安公道德可尊。
朕以天下不易
輿輦之榮。
未稱
德。
即勑僕射
安上輦。
[(厂@?)*頁]謂曰。
朕將與公南游吳
越。
六師巡狩
會稽以觀滄海
不亦樂乎
曰。
陛下應天御世
八州之富。
居中土而制四海
栖神堯舜比隆
欲以百萬之師。
求厥田下下
土。
東南地氣厲
舜禹游而不返。
秦王適而不
歸。
何足上勞大駕也。
堅曰。
天生烝民
樹之以君。
使司
牧之
朕豈憚勞
使彼一方獨不被澤乎。
必如公言
古帝王無征伐也。
安曰。
鑾駕必動。
可先幸洛陽
枕威蓄銳
傳檄江南
將總六師於後。
彼必稽首入臣
不必親涉也。
不聽(通鑑)。
晉孝武帝
承風欽德。
遣使通問
詔曰。
安法師氣識
通。
風韻標朗。
道訓俗。
徽績兼著。
豈直規濟當今
可淘津來世
俸給一同王公
物出所在秦建元二
公元852年
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
異僧
寄宿講堂
維那夜見
之。
從窻隙出入
白安請問來生之處。
彼以手機天之
西北
即見雲開備都兜率妙勝之報。
眾皆同見。
其年
二月八日
告眾曰。
吾當去矣。
齋畢而逝。
當晉大元
公元385年
乙酉歲也(公左臂有肉。
中狩可上下
時謂之手印菩薩本傳)。
公元371年
辛未簡文帝咸安元年
彗星現。
竺法曠禳之。
陛下勤修德政
以塞天譴
貧道固當盡情
上乃日
弟子齋懺。
須臾災滅○許詢字元度
澡心學佛
仰慕
帝高其風。
召對留宿
不覺前席曰。
元度
公元372年
妙理
未易也。
次年七月帝崩(本傳)。
公元373年
癸酉晉孝武帝即位
寧康秦建元十二年
高僧涉公蜀人
豫言事多驗。
不食五穀
日行五百里。
呪龍降雨
是年長安
秦每遇旱。
召師祈雨
師誦
呪致龍于鉢。
堅命與群臣觀之。
乃遣升空而雨。
王臣
公元380年
士庶悉敬。
自是無炎旱之憂。
歲庚辰十二月
無疾
公元381年
而化。
後七日。
堅以其異。
開棺視之
唯被存焉。
明年
旱。
堅曰。
涉公若在。
豈使朕焦心雲漢也哉清水
趙正字文業
十八歲為秦著作郎
黃門武威太守
末年
寵惑鮮卑
惰於治政
正因歌諫曰。
昔聞孟津河。
千里作一曲。
此水本自清。
是誰攪令濁。
動容曰。
朕也。
又歌曰。
北園一棗
布葉垂重蔭。
外雖饒棘刺
內實赤心
堅笑曰。
將非趙文葉耶。
調笑機捷
類此也。
後因關中佛法之難。
乃願出家
堅惜其材。
許。
堅死後。
方遂其志。
更名道整
頌曰。
佛生何以晚。
一何早。
歸命釋迦文。
今來大道
後遁啇浴山。
精經律○曇摩難提(此云法喜兜佉勤人)遠涉流沙
懷寶東入
苻堅禮接
傳四含大部等經。
文業之力也。
晉雍州
刺史郗恢
欽其風尚
逼同游。
然於洛陽
春秋六十餘
矣(前秦六主
共四十四年僧傳北史)。
公元386年
丙戌晉孝武太元十一年後秦姚萇建初元年
 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
鳩摩羅什
此云童壽
天竺人
家世國相
父鳩摩羅炎。
相位出家
東度葱嶺
龜茲王聞其棄榮。
出郊請為
國師
王有妹年始二十。
才悟明敏
體有赤黶。
法生智
子。
諸國聘之。
不行
及見炎。
心欲當之。
乃逼以妻焉。
既而懷什
在胎。
其母慧解倍常
及什生後
母樂出家
夫未許。
後產一男
名弗沙提婆。
後出游觀
枯骨
橫。
不食
除髮方食。
受戒業禪。
學得初果。
什年七歲
出家
從師受經
其義自通。
九歲隨母至罽賓
外道
論師相難
乘隙挫之。
愧服
王益敬奉上供
所住
寺差大僧五人
沙彌十人給侍
至二十。
母擕還龜茲
又往月氏
北山羅漢
見異之。
謂其母曰。
此沙彌年
三十五。
破戒
大興佛法
無數人。
優婆毱多無
異○龜茲王
造金師子座
鋪以大秦錦褥
升而說法
西域諸國。
咸服神儁
每至講說
王皆長跪座側。
令什
踐而登焉○時苻堅僣號關中
外國前部王及
茲王弟來朝
引見
王說云。
西域多產珍奇
公元377年
兵定以求內附
建元十三年歲丁丑正月
太史
云。
有星現外國分野
當有大德智人
入輔中國
曰。
朕聞。
西域鳩摩羅什
襄陽沙門道安
將非此耶。
公元18年
至十八年九月
堅遣驍騎將軍呂光
江陵將軍姜飛
等。
率兵七萬。
西伐諸國。
臨發。
堅餞建章宮
曰。
帝王應天而治。
子愛蒼生為本。
豈貪其地而
伐之。
正以懷道人故也。
朕聞。
西國鳩摩羅什
解法相。
善閑陰陽
為後學之宗。
朕甚思之。
賢哲者國
大寶
若剋龜茲
馳驛送什○光軍未到。
什謂龜
茲王純白曰。
國運衰矣。
當有勍敵
日下人從東方來。
恭承之。
勿抗其鋒。
不從而戰。
光遂破其國。
立純
弟震為主
光既獲什。
見其尚少
強妻以龜茲女。
什距
不受。
乃飲以醇酒
閉密室。
什被逼。
遂戲其節。
光還。
中路軍山下。
什曰不可在此。
必見狼狽
宜徙軍隴
上。
光不納。
夜大雨。
水深數丈。
死者數千。
光始異之。
什□□凶亡之地。
不宜淹留
東歸必有福地可居
從之。
苻堅姚萇所害。
三軍縞素
大臨
南。
於是竊號
稱年大安中書監張資
文翰溫雅
甚器之。
病。
外國羅叉云。
能療病。
光喜。
給賜
厚。
什告
叉不能為
可以事試也。
乃以五色絲作
結之。
燒為灰末
投水中。
灰若成繩。
不可愈。
須臾
出成繩。
少頃資亡。
光又卒。
紹襲位。
數日纂殺紹自
公元58年
立。
咸寧
二年有猪生子
一身三頭
龍出林廂井
中。
殿前蟠臥。
比旦失之。
纂以瑞為。
號大殿為龍翔
俄有黑龍
昇於當陽九宮門。
改為興門
什奏曰。
潛龍出游
豕妖表異
龍者陰類
出入有時
今屬見
則為灾眚
必有下人謀上之變。
宜剋巳修德
以答天
誡。
纂不納。
後皆如言○什公停涼積年
呂光父子
弘法
故薀其深解
無所宣化
苻堅深向。
竟不得見。
惜乎巳矣(普書及本傳)後秦姚萇
僣有關中
挹其風。
虗心
要請
諸呂以什智謀多解。
恐為姚謀。
不許東入
公元401年
子興襲位
後遣敦請
秦弘始三年三月
有樹連理
枝。
生于廟庭
逍遙園變為茞。
以為美瑞
智人
入。
至五月
興遣隴西公碩德
西代呂隆
表降迎什入
關。
十二月二十長安
興待以國師之禮。
言談忘勌。
自大東被
經論漸多。
而支竺所出
文格義。
興少
三寶
銳志講集
請入西明逍遙園
出眾經○
興使沙門僧[(丰*力)石]。
僧遷
法欽
道流
道恒
道標
僧睿
僧肇
八百餘人
[言*恣]受什旨。
更令出大品
什持梵本
興執舊經
相讎校。
義皆圓通
眾心愜伏。
莫不欣讚
興以佛道
沖邃
行為善。
信為出苦之良津。
御世之洪則。
乃著
通三世論
以勗示因果
王公以下
並讚厥風。
於長
安大寺
講說新經。
續出諸品禪要戒本律論。
凡三百
餘卷。
并暢顯神源
發揮幽致
聲震四方
義士必集。
久大
于今式仰
龍光釋道生
慧解入微
玄搆文
外。
每恐言舛。
關請決。
廬山慧遠
學貫群經
疑義
訣。
乃封以咨什。
慧叡才識高明
常隨傳寫
亦為叡
論。
西方辭體。
略同異。
天竺國重文
製其宮商
韻。
以入絃為善
凡覲國王
必有讚德。
見佛之儀。
以歌
嘆為貴。
經中偈頌
皆其式也。
但改梵為秦。
失其藻蔚
雅好大乘
志存敷廣
常嘆曰。
吾若著筆。
作大乘阿
毗曇。
非迦旃延子比也。
今在秦地
深識者寡。
折翮於
此。
何所論。
唯為姚興
實相二卷
維摩經。
奉之若神。
講經草堂寺
朝臣大德沙門
有餘人。
肅容觀瞻
什忽下高座曰。
二小兒。
登吾肩。
慾障也。
興謂什曰。
大師聦明超悟
天下無二
何可
使種少嗣。
乃召宮女十人
逼令受之。
一交而生二男
焉。
爾後不住僧房
別立廨舍
供給豐盈
每至講說
先自說。
譬如泥中蓮花
但採蓮花勿取泥也。
僧多欲効之。
什乃聚針盈鉢。
謂之曰。
若能見効食此
者。
乃可畜室耳。
因舉七進針
常食不別。
諸僧愧服
乃止○什作頌。
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
流薰萬由延
鸞孤桐上。
清音九天○什少覺四大不愈。
乃口
三番神呪
外國弟子誦之。
轉覺危殆
與眾告別
曰。
法相遇。
殊未盡其初心
方復後世
惻愴尚期可
言。
自以暗昧
謬充傳譯
所出經論
宣流後世
弘通
今於眾前。
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者。
當使
公元409年
之後
舌根不壞。
偽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
坐脫長安
是歲己酉。
晉安帝義熈五年也。
即於逍
遙園。
外國茶毗
唯舌根無損
法師一名鳩摩羅耆
婆。
外國制名
多以父母為本。
母字耆婆
故兼取焉○
法師為人
神情鑒澈
慠岸出群
應機領會
鮮有其
倫。
篤性仁厚
汎愛為心。
虗巳善誘
終日無倦
所歷諸
國。
尊崇盡禮
翻譯文藻
聲播華夷
龜鑑萬古
一人
巳(北史本傳)。
佛陀耶舍姑臧
乃少在西域
與什同學
聞在秦弘
法傳什受秦宮女
歎曰。
什如好錦。
其可使人棘棘乎。
什聞耶舍來。
勸秦主仰之。
既至
別創精舍處之。
供設
王者
耶舍一無所受。
時至分衛
一食而巳。
善毗婆
沙論。
而髭赤。
時號赤髭毗婆沙○卑摩羅叉(此云無垢眼)
盛闡毗尼關左
講什所譯戒本。
律藏大弘
之力也。
其所內禁輕重十一卷
行於世。
眼青
時號
青眼律師(僧傳)。
律師韋陀天曰。
羅什法師一化所翻之經。
至今
若斯受持轉盛何耶。
天云
其人聦明
善解大乘
以下
諸人
皆後必一代之寶也。
絕後空前
仰之所不及。
其所譯。
以悟達為先。
得佛遺寄之意也。
問俗中常
論以淪陷戒檢為言
天云
不須相評
悠悠者所
議。
羅什法師位階三賢之所通化
然其譯經
刪補
繁闕。
隨而作。
大論一部
十分略九。
餘經論。
例此
可知
自出經後。
至誠讀誦
無有替廢。
冥符感降。
歷代
彌新。
以此詮量
會聖旨。
文殊旨授。
令其刪定
異恒倫。
豈以別室見譏
頓忘玄教
不足沙言耳(三寶
感通錄)。
秦弘始十一年
主上
自什入闕。
崇信三寶
弘大化。
建會設齋
捨俗者。
十室其半。
遠近僧尼
會集既多。
有愆漏。
興曰。
凡夫學僧
未階苦忍。
安得無過
過而不
拯。
過遂多矣。
宜立僧主
以清大望
下書曰。
大法
東遷
於今為盛。
僧尼既多。
應須綱領
宣授遠規。
以濟
頹緒。
僧[(丰*力)石]法師
學優早年
德芳暮齒
可為國內僧主
僧遷法師
禪慧兼修。
即為悅眾。
法敘慧斌
共掌僧錄
車輿吏力
[(丰*力)石]資侍中傳詔年車。
各人並厚
給。
供事純儉。
允愜時宜
五眾肅清
六時無怠。
僧正
興。
[(丰*力)石]之始也(北史本傳)。
秦主以恒標二法師神氣俊朗
經國之量。
乃勅尚
書令顯令敦。
道恒道標罷道。
助振王業
下書
曰。
卿等皎然之操。
實在可嘉
但若臨四海
急須才。
令勑尚書令顯令
奪卿等法服
助異贊時世
苟心存
道味
寧繫黑白
望體此壞。
不以守節為辭也。
恒標等
答曰。
秦去月二十八日。
詔令奪恒標等法服
承命
懷。
五情失守
恒等才質闇短
染法未深。
緇服之下。
畢身命。
並習佛法
不閑世事
徒廢非常之業。
終無殊
異之功。
光武尚能縱嚴陵之心。
魏文容管寧之操。
至尊高心
匹夫微志
陛下以道御物
三寶
願覧元元之情。
垂曠通物之理也。
又致書於
什[(丰*力)石]二法師曰。
別以數旬。
每有傾想
漸暖比體泰耳。
小虜遠舉
更無處分
正有憒然耳。
萬事之殷。
須才
以理之。
近詔恒標二人
令釋羅漢之服。
大士之縱。
然道無不在。
願法師等。
助以喻之。
什[(丰*力)石]等答曰。
蓋聞
太上道養民。
而物自是
其須有德治天下。
是以
古之明主
審違性之難御。
悟任物之多因
故堯放許
由於箕山
陵讓放杖於魏國
高祖四皓終南
度辭蒲輪於漢岳。
蓋以適賢之性。
得賢也。
今恒標
等。
德非圓達。
分在守節
少習玄化
伏膺佛道
於敷
妙典
研究幽微
足以啟悟童穉
助化功德
陛下
既往之恩。
其後志也。
闔境捄之。
殆而得免。
恒乃
歎曰。
古人有言
益我貨者損我神。
生我名者殺我身
公元417年
於是竄影岩壑
晉義熈十三年卒。
春秋七十二。
恒藍
田人
九歲戲於路。
張忠見之曰。
此兒在俗。
必有輔政
之功。
道光佛法(僧傳北史)。
秦姚興託意佛乘
公卿以下莫不欽附
沙門自遠
而至者。
五千餘人
起浮屠於永貴里
般若臺于宮
中。
禪講者。
常有千數
州郡事佛者。
十室而九矣(三主至弘
共三十三年)。
晉孝武帝
精心奉法
志念冥符
師子國
欽其懷道
沙門曇摩最。
玉像四尺二寸
以表丹情
寧康中
檀溪寺建浮圖鑄銅像。
像起自行
燭天傾□
□□□□□□山谷(感通錄)。
公元1284年
大元十四年
崇尚浮圖
窮奪極費。
所親䁥者。
皆姏
娒(上甘下茂)僧尼右近習
爭權弄柄。
交通請託
賄賂
行。
官賞濫雜。
刑獄謬亂
尚書令陸納
宮闕嘆曰。
家居纖。
兒欲撞壤之耶○左衛領營將軍許榮上疏
曰。
臣聞。
佛者遠方玄虗之神。
五戒為教。
絕酒不婬
而今奉者。
我慢阿尼
酒色是躭。
又曰。
僧尼成群
依傍
法服
五戒麤法尚不能遵。
精妙乎。
凡流之徒。
敬事之。
侵漁百姓
取財為惠。
未合布施之道
也。
疏奏不省(晉書及通鑑)。
釋慧遠賈氏。
雁門樓煩人
十三隨舅令狐氏。
游學
愽綜六經
尤善莊老
二十一。
沙門道安
立寺於
太行恒山
往見盡敬
以為真我師也。
般若
聽而
開悟
乃嘆曰。
儒道九流
糠粃耳。
便與弟慧持。
收簪
落髮
受業入道
常欲總攝綱維
大法為巳任。
安公
常嘆曰。
使法東國
其在遠乎。
後師南游
秦建
九年
秦將苻堅
平宼襄陽
安為朱序所拘。
遠與弟
數十人
南逗欲往羅浮
潯陽
廬山青秀
足以
息心
結茆居焉。
去水尚遠
遠乃以錫扣地曰。
中可栖。
使朽壤抽泉。
言畢清流湧出
後成溪矣。
潯陽
亢旱
遠詣池側
誦龍王經
忽有巨蛇升空
須臾大雨
合境皆悅。
因號為龍寺
慧永西林
與遠同門
同止。
徒屬既多。
剌史桓伊
山東創立精舍
經論
際。
信宿風雷夜作
黎明則有良材羅積。
桓伊覩其事。
公元1281年
駭其神異
奏立寺。
東林為額。
晉大元十一年寺成。
洞盡山美。
別置禪林
清泉森樹。
瞻禮者。
神清
氣肅焉。
殷仲堪謁遠。
共臨北㵎
誦易體。
移景不勌。
曰。
識信深明
難為度。
司徒王謚書曰。
年始四十而
衰同耳順
師答云。
古人不愛尺璧
重寸陰
檀越
履順而游性。
佛理以御心。
因此而推。
復何羨於遐
齡。
抑想斯理。
久巳得之
盧循初據江州
入山訪遠。
少與循父嘏。
同為書生
因朝夕音介。
有諫曰。
國宼。
與之交厚
得不疑乎。
遠曰。
佛法中。
無取捨。
豈不識者所察。
此不足懼
及宋武追討盧循
設帳
桑尾
左右曰。
遠公素王廬山
交厚
宋武曰。
遠公
世表之人。
必無彼此
遣使賷書致敬
并遺錢米
遠近
服其明見桓玄殷仲堪
軍經廬山
要遠
虎溪
稱疾
入山
左右曰。
仲堪禮遠。
將軍勿敬之。
云何有此理。
仲堪死人耳。
及見
遠。
不覺致敬
玄問遠。
不敢毀傷
何以剪削
遠云。
立身
行道
玄稱善。
玄後以震生之威。
書勸登仕
遠辭
堅志。
丹石
玄欲沙汰僧尼
僚屬曰。
沙門有能伸
述經誥。
說義理。
或禁行脩整。
足以宜寄大化
其有
此者
悉皆罷遣
廬山道德所居
不在搜搜簡之例。
遠與玄書云。
佛教陵遲
穢雜日久
一尋至理
慨憤
盈懷。
常恐運出非意
淪湑將及。
竊見清澄道人教。
實應本心
夫涇以謂分。
清濁殊勢。
枉以直止。
則不
仁自遠。
此命既行。
二理斯得。
然後飾偽者絕假
通之路。
懷真者無負俗之嫌。
道世交興。
三寶復隆矣。
因廣玄條制
玄從之(僧傳北史)。
成帝幼冲
庾冰輔政
沙門致敬
何充不應敬。
禮官
旨為駮同異
竟莫能定。
及玄鎮姑熟。
盡敬
遠書曰。
沙門不敬王者
況是所情未了
理又是所未喻。
一代大事
不可令其體不𠃔近八座
書。
今以呈君。
君可述所不敬意也。
便當行之事。
二令詳盡想。
有以其所疑耳。
遠答書曰。
沙門
者何耶。
謂能發朦俗之幽昏
啟化表之玄路
方將
兼忘之道。
與天下同往。
使希高者挹其遺風
嗽流者
味其餘津。
若然大業就。
觀其超步之迹。
所悟固巳
弘矣。
袈裟朝宗之服。
鉢盂廊廟之器。
沙門
外之人。
不應致敬王者
玄雖苟執先志
恥即外從。
覩遠辭旨
趦趄未決
及玄篡位
下書曰。
佛法宏大
所不能測。
推奉主之情。
故興其敬。
今事既在巳。
宜體
謙光
沙門勿復致禮也。
遠乃著沙門不敬王者
五篇
一曰在家奉法
二曰出家
三曰求宗不順
四曰
體極不兼應。
五曰形盡神不滅。
其序云。
咸康中
公元1280年
將軍
疑諸沙門抗禮萬乘
至元興中
大尉亦同此
議。
于時朝士名賢
答者甚眾。
雖言未悟時。
並互有其
美。
徒咸盡所壞。
而理蘊于情。
遂令無上道服。
毀於塵
俗。
亮致之心屈乎人事
悲夫
斯乃交喪所由
千載
否運
深懼大法之將淪。
前事之所忘。
故著五篇
究敘其意。
淵壑之待晨露
盖是伸其罔極
亦庶後
君子崇教或詳而覧焉(五篇文多不錄)。
桓玄西奔
晉安帝
江陵旋于京師
輔國何無忌
遠候迎。
稱疾
遣使勞問
遠脩書曰。
釋慧遠
陽月
和暖
御膳順宜
貧道先嬰重疾。
年衰益甚
猥蒙慈詔。
曲垂光慰。
感懼之深。
實百千壞。
幸遇慶會
而形不自
運。
此情此慨。
無以喻。
詔答。
陽中感懷
所患未佳。
甚情耿。
去月發江陵
在道諸惡
情遲兼常。
本冀經
相見
法師養素山林
所患未痊。
無復因。
嘆恨(本傳及晉史)。
秦王姚興
欽其德風
嘆其才思
書信餉。
姚嵩
珠像
龜茲國細縷雜變像。
以伸[款-士+止]心○晉名賢
一十八人
從師受道。
師謂劉程之宗炳雷次宗等曰。
諸君棄世遺榮
有心淨土之游。
當於無量壽佛
立誓
同心發願
期生淨土
眾令劉遺民著文曰。
歲在攝提。
秋七月二十八日。
法師慧遠
貞感幽奧
懷特發。
乃延命同志
息心貞信之士。
百有二十三人
集于廬山之陰。
般若臺精舍
阿彌陀像前。
率以香華
敬薦而誓焉。
惟斯一會之眾○夫緣化之理既明。
三世之傳顯矣。
迁感之數既符。
善惡之報必矣。
交臂潛淪
無常之期切。
審三報之相催。
知嶮處
難拔
此其同志諸人
所以夕惕霄勤。
仰思悠濟者
也。
盖神者可以感涉。
不可以迹求。
必感之有物。
幽路咫尺
苟求之無主。
渺茫河津
今幸以不謀。
僉心西境
叩篇則信亮情天發。
機象通於寢夢
歡百於子來
於是雲圖表暉。
影牟神造
功由理詣
非人運。
茲實天啟其誠。
冥運來萃者矣。
可不心重
情疊思以凝其慮哉。
然其景績參差
功德不一
雖晨
祈之同。
夕歸彼隔。
我師友之眷良可非矣。
是以
胥命
整襟法堂
等施一心
亭懷幽極
茲同人
絕域
其有驚出絕倫
首登神界。
則無獨善雲嶠
兼全於幽谷
先進之與後升。
勉思彚征之道。
然復妙
天儀
啟心貞照。
識以悟新
形由化革。
芙蓉於中
流。
瓊柯永言
雲衣八極
香風窮年
忘安而彌穆。
以超樂以自怡
三塗而緬謝。
天宮
長辭
詔眾靈以繼軌
大息以為期。
究斯也豈不
弘哉○謝靈運恃其才高。
骯髒傲物
見師肅然心伏
入社
師以心雜止之。
東西二池
謝公所鑿。
白蓮花
白蓮名社也○陶潛柴桑
廬山相近
謂許飲即來入社
師許之。
入山
久之攢眉而去。
師每
送客
虎溪為戒
一日淵明陸脩靜入山
相送與語。
不覺過溪。
相[(厂@?)*頁]大笑
今人𦘕為廬山三笑圖云。
弟子慧要。
解經律。
尤長巧思
群賢畢萃。
山中
漏刻
乃於泉水中。
立十二葉芙蓉流波轉。
以定
二時
晷影無差。
發願文。
有籍芙蓉中流云○又
公元416年
木鳶
飛數百步○師以晉義熈十二年八月六日
集眾付屬
告別長往
春秋八十三。
道俗展七日。
潯陽
阮保。
於山之西建塔。
謝靈運為碑文。
銘其遺德
南陽
宗炳
立碑寺門(高僧傳)。
容儀端整
風鑑朗拔
性度弘偉
德行冰霜
宿儒
達。
王公大人
莫不望風屈膝
仰其深致
卜居廬岳
公元432年
十年
影不出山
不入俗
屬文章。
辭氣清雅
席上
吐談
精簡要。
所著論序銘讚詩書
十卷五十餘篇
見重於世焉。
安帝元興十三年。
赫連勃勃
據夏稱大夏
長安
二秦之地。
行五刑之虗。
言佛者巳是人中之佛。
堪受
僧禮。
乃𦘕佛像
被於背上。
沙門禮像。
即為拜我
天雷震死。
葬後復震出屍。
題曰無道之字
尋為北
代所吞。
可為天下笑焉○勃勃尊高巳德。
昧乎聖人
之道。
自言勃者佛也。
為人中之佛。
堪受僧禮。
胡為
聖像於座後。
沙門朝集致拜
凌懼之心。
畏愛
公元425年
抱。
乙丑之歲。
天雷震死。
葬後復震出屍。
題曰無道
君。
尋為北代所吞。
可為天下笑。
書云天作猶可為。
自作孽不可罰。
誠有旨哉(北史)。
釋曇霍
步行如風。
人生死。
貴賤甚驗。
持一錫杖
人跪曰。
此是般若眼。
奉之可得道
或藏其杖。
乃大哭
數聲。
閉目須臾起而取之。
神異莫側(景書)。
公元456年
丙申魏太祖皇始元年
下詔曰。
佛法之興。
其來遠
矣。
濟益之功。
冥及在沒。
神蹤遺法
可依憑。
有司
京城飾容範。
修整寺舍
信向之徒。
有所依止
○詔徵趙郡沙門法果。
僧統(書)。
道生
姓魏
鉅鹿人
竺法汰
改依俗而受業
遊長
安。
從什公譯經
晉恭皇后褚氏。
青園寺。
請主之。
夏月雷震青園佛殿
龍升于天。
光影西壁
因改號為
龍光
時人嘆曰。
龍既巳去。
生必行矣。
俄而投跡廬山
初遊吳之虎丘山
列石為徒。
涅槃經。
闡提品有
佛性處曰。
如我所說
義契佛心否。
於是頑石為之點
頭。
旬日之中。
學徒數百(先說阿闡提人。
皆得成佛
眾未之信。
涅槃大本
闡提悉有佛性
前說符契矣)。
宋太祖文帝。
深加敬重
設會之日。
帝親同眾御筵下食
眾疑日晚
帝曰始可中耳。
生曰。
白日麗天
天言始中。
何得非中。
取筯便食。
一眾從之。
公元434年
莫不嘆服
樞機得衷
宋元嘉十一年十一月
廬山
講席將畢
麈尾忽墜。
端坐正容隱几
入禪定。
道俗
嗟駭焉(本傳)。
釋道融
汲郡林慮人
十二出家
五年聞什公在關。
咨稟
什見之。
姚興曰。
昨融公。
復是奇人聰明
引見嘆重
勑入逍遙園
參正詳譯。
什命融。
講新
法華
自聽。
乃嘆曰。
佛法
融其人也。
我而師子國
婆羅門
聰辨多學。
為彼國外道之宗。
聞什在關大行
佛法
謂其徒曰。
寧□使釋氏之風。
獨傳震旦
吾等
正化
不洽東國
遂乘駝負書。
來入長安
姚興見其口
便僻
頗亦惑之。
婆羅門乃啟曰。
至道無方
各遵
其事。
今請與僧捔其辨力。
隨有優者。
即傳其化。
即許焉。
眾僧相視
莫敢當者。
什謂融曰。
此外道殊人。
捔言必勝
使無上大道吾徒而屈。
可悲矣。
若使
外道得志
法輪摧軸。
豈可然乎。
如吾所覩。
在君一
人。
融自[(厂@?)*頁]才力不減
而外道經書。
未盡披讀
密令
人寫外道讀經目。
一披即誦。
後剋日輪義。
興與公
卿皆會。
僧眾四遠畢集
融與婆羅門
相酬抗。
鋒辨
飛玄。
所不及。
外道自知辭理巳屈。
以廣讀為本。
乃到其讀書并秦地經史卷部三倍多之。
什因嘲之。
君不聞大秦廣學。
那忽輕爾遠來。
婆羅門心愧悔伏。
頂禮融足。
旬日而去。
像運再興
融之力也。
門徒千餘
人。
壽七十四。
經義疏。
行於世(僧傳)。
僧叡
魏郡長樂人
十八投僧賢為弟子
後依什公。
精練五門
善入六靜。
司徒姚嵩
相禮貴。
興問
叡公何如
答實鄴衛之
召見之。
觀其才器
窪隆
量含彬蔚
大賞悅。
即勑給俸䘏吏力人輿。
興後謂嵩曰。
四海標領
何獨鄴衛之
於是
美聲遐布
近遠歸德
參正翻譯
辭辨天縱
跏趺
合掌
向西而逝。
春秋六十(同前)。
僧肇京兆人
出家
學善方等
通三藏。
什公至
姑臧
自遠從之。
什入逍遙
參詳
什公神迁
乃著涅
無名論。
論成。
表上姚興曰。
肇聞。
天得一清以。
地得
一以寧。
王得一治天下。
伏惟陛下叡哲欽明
神會
妙契寰中
無不統。
故能游刃萬機
弘通
日。
威被蒼生
垂文作範
所以域中有四大。
王居一焉。
涅槃之道。
盖是三乘之□所。
方等淵府
渺茫希夷
視聽之域。
幽致虗玄
非情之所測。
肇以人微。
猥蒙
國恩
得閑居學肆。
在什公門下。
十有餘年。
雖眾經殊
趣。
勝致非。
涅槃一義。
常以聽習為先。
但肇才識
短。
屢蒙誨諭
猶懷漠漠
竭愚不巳。
亦如似有解。
未經高勝先唱
不敢自決
不幸什公去世
諮參無所
以為永恨。
陛下聖德不孤
獨與什公神契
目擊
存。
快其方寸
故能振彼玄風
以啟末俗
一日遇蒙答
安成侯嵩問。
無為安極。
頗涉涅槃之義。
今輙作涅槃
無名論。
有十演九折
愽採眾經。
託證成諭。
仰述
無名之致。
豈曰關詣神心
窮究遠當。
聊以擬議
門。
班諭學徒耳。
少參聖旨
願勑有記。
如其有差
承旨授。
興答旨慇懃。
備如讚述
即令繕寫
班示諸姪。
公元414年
其為所重如此
晉義熈十年卒於長安
春秋三十一(僧傳)。
羅什法師弟子
生肇融叡。
謂什門四聖
加以曇影
慧嚴
慧觀
僧[(丰*力)石]。
道恒
道標
謂之十哲
其餘三千餘人
當名匠俊銳也學範。
羅什至關。
奇才逸士
集。
於是大法勃興
觀其總領庶務有迁[(丰*力)石]。
精義入神
僧肇道生
以智禦侮有道融
以辭飾經有僧叡
機辨驚群如曇影
抗志不回道標道恒
尚多有焉。
曷能備舉哉。
東西合一十五主。
共一百五十六年。
禪于宋
公元420年
 元熈二年歲庚申六月
劉裕即位
後漢蒼梧太守牟子
銳志佛道
著理惑三十七篇
其文有問曰。
佛道至尊至大。
堯舜周孔
曷不修之
不見其辭。
子既悅詩書禮樂
奚為復好佛道
彼豈
能踰經傳
聖業哉。
牟子曰。
不必孔子之言。
藥不
扁鵲之方。
合義者從。
病者良君
愽取眾善
輔其身。
子貢曰。
夫子何常之有乎。
堯事君疇
事務
成。
昭旦呂望
丘學老聃
亦俱不見六經也。
四師
雖聖。
比之於佛。
鳥獸之於麟鳳也。
堯舜周孔
猶與之。
況佛之智見
窮諸法原奧。
焉捨而不學乎。
經事義。
或有所闕。
不見記。
何足怪疑哉。
又問曰。
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沙門剃頭
異俗
豈合
聖人孝子之道也。
子曰。
齊人
乘舡渡江
其父墮水。
其子攘臂捽頭顛倒
使水從口出。
而父得甦。
夫捽頭
顛倒
不孝莫大
然以全父之身。
拱手修孝子之常。
父命絕於水矣。
孔子曰。
可與適道
未可與權。
所謂
宜施也。
泰伯斷髮文身
孔子稱之至德
未甞毀之
也。
由是而觀。
苟有大德
不拘於小。
沙門家財
棄妻
子。
不聽音視色。
可謂讓之至矣。
何違聖語
不合孝乎。
豫讓吞炭漆身
聶政皮面自刑
伯姬蹈火高行截容。
君子為勇而死義
不聞譏其自毀沒也。
沙門除髮進
德。
比之四人
不巳遠乎。
又問曰。
不孝莫大無後
沙門
棄妻子。
財貨
何違孝之行也。
子曰。
長左者必短右。
前者必狹後。
妻子財物
世之餘也。
清躬無為
道之
妙也。
老子曰。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又曰誦詩書。
修禮節。
鄉人傳業
名譽洋溢
中士施行
恬淡
所不恤。
故巢由栖㵎水
餓首陽
孔子稱其賢曰。
求仁而得仁也。
不聞譏其無後無貨也。
沙門修道德。
以易游世之樂。
淑賢
以貸妻子之歡。
不為奇。
與為奇哉。
又問曰。
孟子曰。
吾聞用夏變夷
未聞用夷
吾子周孔之道。
捨而學夷狄之術。
不巳惑乎。
曰子但見禮制之華。
而暗道德之實。
窺炬之明。
而未
天庭之日也。
孟軻之所疾。
專一耳。
孔子欲居九
夷。
君子居之。
陋之有。
禹出西羗聖哲
由余
狄而覇秦。
況傳曰。
北辰之星。
在天之中。
在人之北。
此觀之。
漢地未必天下中也。
佛經十方界統。
屬佛之化。
而其法乃萬法之源。
是以吾復尊而學之。
何為當捨周孔之道。
金玉相傷
隋壁不相妨
謂人
為惑。
特自惑乎。
問曰。
佛道無為淡泊
世人譏毀之。
其說廓落難用。
虗無難信何也。
曰未味不合眾口
大音不比於眾耳。
咸池簫韶
莫之和也
鄭衛
絃歌時之音。
必期而撫手也。
韓非管窺之見
堯舜
接輿以毛𨤲之分。
而刺仲尼
皆躭小而忽大
者也。
夫聞清商而謂之角。
彈絃之過也。
聽者不聦
矣。
和璧而名之石。
非璧之賤也。
視者之不明矣。
無為
非俗所見
不為譽者貴。
不為毀者賤也(餘文見弘
明集)。
歷朝釋氏資鑑第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