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太祖高皇帝¶
太祖高皇帝¶ 第 921a 页

释鉴稽古略续集(二)

归安杏溪蘧庵比丘大闻 幻轮 汇编
蘧庵居士 严尔圭 校梓

(皇明初建都应天府为南京 次迁都顺天府为北京)


* 太祖
* 建文帝
* 成祖
* 仁宗
* 宣宗
* 英宗
* 景泰帝
* 宪宗
* 孝宗
* 武宗
* 世宗
* 穆宗
* 神宗
* 光宗
* 熹宗
* 圣上

** 太祖高皇帝

帝生于濠州。龙光烨炎人咸惊异。元顺帝壬
辰三月起兵。后代郭子兴将兵渡江。取太平
集。庆为兴王之基。次灭陈友谅张士诚等为
吴王。后北定中原。混一天下即皇帝位。在位
三十一年崩于西宫。寿七十一。上徽号曰。圣
神文武钦明启运骏德成功统天大孝皇帝
庙号高祖葬孝陵 帝以天纵之资不阶寸
土。一民卒成大业。虽曰天命人归。要亦神武
不杀之所致也。

戊申洪武元年正月四日乙亥。上亲为文祭
告天地于南郊。礼成即皇帝位于郊坛南。定
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追尊四代祖
考皆为帝后。立妃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
皇太子 是日天宇澄清香雾凝结。独露中
星。实天开景运之徵也 以李善长为中书
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章溢为御史中丞
 上为东宫设官曰。夫举贤任才立国之本。崇
德尚齿尊贤之道。又曰。连抱之木必以授良
匠。万金之璧不以付拙工 敕立典祀。曰圜
太祖高皇帝¶ 第 921b 页 T49-0921.png
丘。曰方丘。曰宗庙。曰社稷。以祀天地祖宗百
祇 颁律令谕曰。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
以教之于先。律以齐之于后 谕州县官曰。
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尚宝司 职在禁庭。凡宝十四曰。奉天之
宝以镇万国祀天地。曰皇帝之宝以册封赐
劳。曰皇帝信宝以徵召军。曰天子之宝以
祭享鬼神。曰天子行宝以封赐夷蛮。曰天子
信宝以调发蕃兵。曰制诰之宝以识诰命。曰
敕命之宝以识敕命。曰广运之宝以识黄选
勘籍。曰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车驾。曰皇帝
尊贤之宝以答赐宗人。曰敬天勤民之宝以
训迪有司。凡扈守侍卫令牌之号六。曰申木
火土金水以警夜巡。金牌之号五。曰仁义礼
智信。以严守卫。凡半字铜符之号四。曰承东
西北。巡者左半。守者右半。合契而从事焉。凡
铜牌之号一。曰勇以稽直卒。凡牙牌之号五。
曰勋亲文武乐以察朝参。凡祭牌之号三。曰
陪倛执以谨祀事。凡双鱼铜牌之号二。曰严
以肃直卫。曰善以洁祀坛。凡符验之号五。曰
马水达通信以给传邮。通制命 设登闻鼓御
史监之。有冤抑机密重情。许击鼓御史引奏
 三月以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
夫。尝与上论兵克敌制胜。上曰。阖辟奇正顷
刻变化。犹风云之无常势。要在通其变耳。

会堂禅师 讳自缘。号会堂。临海人。族姓陈。
母感奇梦而生。从白雪寺观公为弟子。祝发
受具。谒天宁日溪泳公咨决心要。后因省亲
道途艰险发心建搆。为游行者歇息之所。初
太祖高皇帝¶ 第 921c 页 T49-0921.png
修妙果寺。次创圆通阁华严宝阁。复筑弥陀
阁。像十六观相。以启人净土正因。事闻于朝。
授师金斓法服。赐佛心普济之号。复建报恩
禅院。率众修持。嘱以见性为急。是年三月日
逝。世寿五十九。腊四十三。塔于寺之西北(朱铭)

原璞禅师 讳士璋。字原璞。海宁王氏子。生
即伏犀贯顶。目烱烱如点漆。幼即膻荤弗御。
喜读佛书。父母舍入传法寺。十九剃度为僧。
时我庵无公。主上天竺。师将礼谒。而梦游宝
所跪礼忏文。果见我庵得其青目。凡天台教
观一家章义。以次授师。与天心莹素旦夕磨
切。诘难极至。众称双璧焉。受命住持栖真得
叩大用才公绝宗继公二师教观之奥。尝曰。
佛法教海渺若烟云。非独善所能究尽。使我
自画而不进。其能免于孤陋之咎乎。移主旌
德与众讲演弗倦。洪武改元集庆虚席。郡守
李公延师主持。未几中书被旨。俾浙之东西
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共甓天界立善世
院。以统僧众。同监董其役诸方耆德皆莫知
所为。师独出方略。具有条叙。时十万之众咸
仿法焉。是年六月预知时至。召弟子嘱以后
事。至十七日坐蜕。寿四十六。腊二十八。塔于
龙井辩才塔南。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
云。

定天子祭祀冕服 定宗庙时享之礼 禁宦
官不得典兵预政 王袆疏。人君修德之要。
忠厚以为心。宽大以为政。二者君德之大端
 元都城红气满空。如火照人。越二日黑
气起。百步内不见人 元主集后妃太子群
太祖高皇帝¶ 第 922a 页 T49-0922.png
臣。会议于端明殿。忽有二狐自殿上出。元主
曰。此天所以告朕。朕其可留哉。至夜半遂开
建德门北去。如上都 京城天鼓鸣。大赦天
下与民更始。惟十恶不赦 设六部官职以
分理天下庶务。下诏求贤。

天真禅师 讳惟则。字天真。菰城费姓。母沈
氏。梦异僧而生。礼善寿为师。受具后谒佛日
琦千岩长。无见无用等十八人。皆不相入。最
后往匡阜无极源公处。释然顿悟。有誓不涉
世之戒。然于随根善导。契悟者日夥。是年徵
天下高僧。赴京师大兴法事。白庵金公首以
荐师。俄以足疾告还。一日侵晓忽告众曰。吾
去矣。侍者请偈厉声曰。平常说底不是耶。遂
下睫而逝。荼毗顶骨齿舌不坏。寿七十一。腊
五十八。澉上胡秋碧。写师神仪。日本国人售
归以供。天真语录行世 以张正常为真人。
去其天师之号。上谓群臣曰。至尊惟天岂有
师也。以此为号。亵渎甚矣。改天师印为真人
印 己酉洪武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
隍神 命祭天下五岳五镇四渎四海之神
 定诸神祭礼 定官民丧服之制。

二月上耕籍田 诏修元史 诏立皇陵碑
 加仁祖淳皇帝陵。

无尽禅师 讳祖灯。字无尽。族王氏。四明人。
父好谦尝书华严。五色设利见于笔端。师年
方幼乃曰。般若之验一至于斯乎。出家郡之
天宁。依僧良伟事住持东白明公。受戒于开
元奎公。参日溪泳公。发明大事。复参中峰方
山无见斗岩诸公。印其所證。后至天台上云
太祖高皇帝¶ 第 922b 页 T49-0922.png
峰胜地。卓锡其中至终身焉。师与其徒以苦
行自持。冬一裘夏一葛。朝夕饭一盂。影不出
山。人多化之。荆棘之区变为宝坊。上云之境
为诸禅林之最。师天性孝谨。迎母董氏养膳
以终。师是年示疾。二月八日祈众曰。色身无
常早求證悟。时至吾将行焉。侍者乞偈乃书
曰。生灭与去来。本是如来藏。拶破五须弥。廓
然无背向。端坐而逝。寿七十八。腊五十七。荼
毗舍利无数。塔于云峰之左。

功臣庙 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
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张德胜.吴良.吴
祯.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
十一人。命死者塑像于庙祀之。生者仍虚其
位。在鸡鸣山 定大庙功臣侑享。廖永安.俞
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赵德
七人已卒。祀庙中。后罢永安。而徐常李.邓汤
沐六人皆上亲定。

虚堂禅师 讳永宁。字一源。通州人。姓朱。母
李氏。投广慧寺。兆如其为宋淮海禅师之再
世也。僧录司给牒剃度。往参太湖山无用。用
以多方煅炼。成师美器执侍三年。授以遇龙
即住遇池便居。初住广德大洞之实相寺。与
石溪无一全公相望。人称二甘露门焉。后迁
宜兴龙池。名符悬记。欣然惬意。作室数十楹。
命曰禹门兴化庵。与龙神受三归依戒。帝师
降以弘教普济之号。后于李山禅寺。诏集沙
门千七百人。阅大藏经七日。师升座敷演。天
降甘露之祥。主常之天宁万寿。轮奂鼎新。元
顺帝赐号本觉妙明真净禅寺。命补天童景
太祖高皇帝¶ 第 922c 页 T49-0922.png
德禅寺大华严寺。悉以疾辞。有旨入觐说法
于龙光殿。上悦赐金斓法衣兼以玉环。加号
佛心了悟。帝师亦有绛袍毳帽之赐。奉旨函
香至五台山。大士为现祥光五道。镇南王延
师入宫。禀受大戒赐白金盂。遣卫护还龙池。
募善信万人。为万善同归会。瘗兵后枯骨至
无万数。时大旱。徇乡民之求。结坛诵呗。大雨
如注。岁有登。是年六月示微疾。命制絙衣且
曰。吾将逝矣。十七日书偈云。七十八年守拙。
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
雪。侧卧而化。荼毗有五色现。齿牙舌根数珠
不坏。烟所及处皆成舍利。于紫云建塔藏焉。

七月常遇春卒。年四十。追封三代皆王。二子
皆公。配享太庙位第二 十月命天下郡县皆
立学校 膏露降乾清宫后苑之上。

甘露 此云膏露。光润如酒。凝结如脂。又如
珠昉白。饴甘弥布。松柏馨列。气达左右勃郁
淋漓薰极太和。是月十三日降于苍松之上。
李善长等率群臣称贺。又永乐间。降于孝陵
松柏凡四日。凝为玉脂。融为膏液。粲若垂珠。
联若编贝。秪荐宗庙颁赐百官。芳美旁达莫
可拟伦 近有一种名曰爵饧。其色白浊其
味甚甜。其臭松脂。嚼之胶舌颇重。饥食之致
病。多食之则死。此其验也。

章溢有文武才。莅官所至有成绩。天性孝友
抚世训物。一本于诚。每论大事。议论不避权
势。必拆衷于理。官至御史中丞。至是卒。谕祭
之。

庚戌洪武三年正月。追封外大父为杨王。立
太祖高皇帝¶ 第 923a 页 T49-0923.png
庙京师亲祭之 二月王袆教大本堂 诏免
三省十六郡今年税粮。

别峰禅师 讳大同。字一云。上虞王氏子。母
陈氏临诞。父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揖问曰。
和尚何来。曰昆崙山。竟排闼趋内室。俄而师
生。因知其再来人也。舍入崇胜寺。薙染究清
凉宗旨于春谷法师。精四法界观于古怀肇
公。见晦机熙公深有悟入。见中峰禅师。托以
弘扬贤首之教。特书偈赞清凉像付之。师大
喜曰。吾今始知万法本乎一法。不识孰为
禅。又孰为教也仍侍春谷分座。讲华严大经。
延祐间屡住净土寺景德东塔宝林诸刹。然
宝林乃清凉国师肄业之地也。师居之而来
学者甚众。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辨之号。并
金斓法服。岁旱。师爇臂香请雨大澍。洪武
初年。钟山法席召见武楼。赐宴禁中馈币金
珍物。以荣其归。师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
惟有书史五千馀卷。洪武二年冬示疾。三年
春三月十日说法。辞众归方丈坐逝。寿八十
二。腊六十五。所著有天柱稿宝林类编等集。
行世。

白云禅师 讳智度。号白云。丽水人。族姓吴。
母叶氏。年十五投禅智寺空中假公。薙染受
具。深习禅定达旦不寐者三载。于白云山筑
旧福林院以居。阅楞严圆觉二经。见灵岩芝
公.断崖义公.无见睹公。深得禅宗奥旨。又见
无方普公小隐大公。机缘吻合旋归福林。与
毒种昙公成山钦公互相策励。惟恐失之。洪
武二年诏天下名僧。而师预焉还居虎跑复
太祖高皇帝¶ 第 923b 页 T49-0923.png
趋华顶。是年二月微疾回至福林。三月日沐
浴易衣书偈曰。无世可辞无众可别。太虚空
中何必打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二。
阇维舍利五色。齿牙数珠不坏云。

四月册封诸皇子为王。封第二子樉为秦王。
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
橚为周王。第六子植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
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𣏌为鲁王。第十
子檀为蜀王。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
宝。设置相傅官属 定科举格。初场各经
义一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诏诰表笺
内科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以骑
射书算律五事试之。

危素字大朴。金溪人。以文学知名。元末官至
学士。元亡欲投井死。僧大梓挽出曰。国史非
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后仍为学士谪和
州。

夏久不雨。上躬自祷。素服草履步诣山川坛。
昼暴于日。夜卧于地。皇太子捧榼进农家食。
杂麻麦菽粟。凡三日既而大雨。四郊沾足。

古庭法师 讳善学号古庭。姓马氏。年十七
为大僧。投宝觉简公。习华严宗旨。简公曰。
学上人可谓。名实相副矣。名称勃然推为人
望。别传教公.古由滋公。无言宣公。俱以上席
聘之。师还东林隐居。专修白业。行华严忏
法。修净土五悔诸文。藉是以祈生安养。众请
主阳山之大慈。大弘贤首之教。以续佛慧命。
岁旱为众祷雨辄应。是年四月二十日。以官
赋违期。徙抵池阳而化。年六十四。于宿业不
太祖高皇帝¶ 第 923c 页 T49-0923.png
逭也。

楚石禅师 讳梵琦字楚石。明州象山朱氏
子。母张梦日堕怀而生。师襁褓时。有神僧摩
其顶曰。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因小字
昙耀。七岁读书。即了大义号为奇童。九岁投
永祚寺讷翁出家。依崇恩询公薙染。往昭庆
受具戒。随询师住道场司藏室。阅楞严经有
省。参元叟端公。问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其
意何如。叟就以师语诘之未彻。会元英宗金
书大藏。应选上京。一日闻城楼鼓声汗下如
雨。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偈云。舍得红
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再参元叟一见
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出世海盐福臻。
升主永祚。创大宝阁铸千佛圣像。建七级浮
图高二十四丈。功垂就势偏将压。师祷之夜
乃大雨风。闻鬼神相语。曰天宁塔偏亟往救
之。迟明塔正如初。迁杭之报国。转嘉兴之本
觉。搆万佛阁宏伟壮丽。俨若天宫下移人世。
帝师嘉其行业。赐以佛日普照慧辨之号。颇
符昔日神僧之谶。顷赴报恩之请。退筑西斋
以终老焉。洪武元年赴蒋山法会。师升座说
法。二年复然。赐宴文楼下。亲承顾问馈以币
金。三年七月示疾。具浴书偈曰。真性圆明本
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谓梦堂曰。吾将
去矣。堂曰。子将何之。师曰西方。堂曰。西方
有佛东方无佛耶。师厉声一喝泊然而逝。是
月二十六日也。茶毗齿舌数珠不燬。舍利累
累如珠。塔于天宁永祚寺。寿七十五。腊六十
三。师所著有六会语录.净土诗.上生偈.北游
太祖高皇帝¶ 第 924a 页 T49-0924.png
凤山西斋三集。和天台三圣诗。及永明寿陶
靖节林和靖诸作。为国初第一等宗师云。

十一月。斑爵行赏。封公者六人。李善长宣国
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进封韩国公。
徐达信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进
封魏国公。常遇春封郑国公。冯胜封宋国公。
李文忠封曹国公。邓愈封卫国公。封侯者二
十八人(不录)封汪广洋忠勤伯。刘伯温为诚意
伯。

铁券 其形如瓦。面刻诰文。背镌免罪减死
之数。字嵌之金。高广有差第为七等。刻而为
二。一颁功臣。一藏内府。有故则取合之为信。
帝宴功臣罢有云。明者当烛于未形。昧者犹
蔽于已著。事未形犹可图也。患已著则无极
矣 人处富贵。欲不可纵。欲纵则奢情不可
佚。情佚则淫奢。淫之至忧危乘之。今与卿等
恐久而忘。故戒勉之。

杰峰禅师 讳世愚号杰峰。西安人。族姓余。
母毛氏。梦观音送青衣童子而生。师自幼好
礼佛塔。长依显教孤岳剃度。刺血书金刚经。
谒古崖纯公.石门刚公。得闻用力之要。兀坐
如枯株。又见布衲雍公断崖中峰诸善知识。
参大慈山止岩成禅师。指示力究而得大悟。
偈云。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日轮红之
句。止岩印可。服劳三载后。兴复西安福慧古
刹。帝师闻之。赐以佛智弘辩之号。迁主石溪
兴龙禅寺。向化者甚众。连应古望.龙眼.宝
盖.普润四刹。皆为第一代。洪武三年冬十二
月。赴郡守黄公水陆大斋。佛事罢示疾。勉众
太祖高皇帝¶ 第 924b 页 T49-0924.png
以精进入道。书偈云。生本不生。灭本不灭。撒
手便行。一天明月。掷笔而化。寿七十腊五十。
塔于乌石慈云院。有二会语录弟子十五人
云。

辛亥洪武四年正月李善致仕 刘伯温归老
田里 赐皇太子玉图书。曰大本堂记。中官
图书曰厚载之记。

介庵禅师 讳辅良字用贞号介庵。吴县人。
范姓文正公之十世孙也。父伯和。母郑氏。师
幼禀出尘之相。十五从迎福院寿弥薙染具
戒。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明。终
日墙面可乎。事北禅泽公以习天台教观。因
士瞻杓公策。见笑隐诉公以究禅宗大旨。次
与石室瑛公纵横叩击。出世嘉兴资圣寺说
法。增崇殿宇。迁天章移中天竺。倾向日众。最
后兴建灵隐古刹而终焉。是年正月十六日
逝。世年五十五。腊四十。阇维齿牙坚洁。舌
根红润皆不坏。舍利盈升。

九奏乐章 冷谦制。一曰本大初。二曰仰大
明。三曰民初生。四曰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
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圣道成。九曰乐
清宁。上曰。礼以导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
何以为治。

冷谦 字启敬。杭州人。精音律善鼓瑟工绘
画。元末以黄冠隐居吴山顶上。飘然有尘外
之趣。国初召为太常协律郎。郊庙乐章多所
裁定。常遇异人传仙术。能隐身于瓶。呼则应。
碎瓶而片片皆应。

八月上手书问刘基以天象事。基条答。以为
太祖高皇帝¶ 第 924c 页 T49-0924.png
雪霜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
宽。上以其书付史馆。或有言杀连三十年未
除者。基曰。若使我当国扫除俗弊。一二年后
宽政可复也(按杀运至靖难后除)

觉原禅师 讳慧昙。字觉原。天台人。族姓杨。
母贾氏。梦吞明月珠而生。依法果寺大均出
家。十六受具戒。学律于昭庆果公。习律于高
丽教公。听止观于上竺澄公。时笑隐诉公。敷
禅宗于中竺。师往陈求道之切。公曰。从外入
者即非家珍。道在自己。奚向人求耶。师退凝
神独坐久之。公一日举百丈野狐语。师大悟
曰。佛法落吾手矣。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公曰。尔见何道理。敢尔大言耶。师展两手曰。
不值半文钱。公额之。从诉公于龙翔寺随之。
以见元文宗于奎章。师能神气恬然。诉公云。
真吾家师子儿也。后出世牛头山之祖山堂。
殿阁一新。迁清凉广慧禅寺。起废一如牛首。
帝师嘉之授以净觉妙辨之号。太祖定建业。
师谒见于辕门。大祖一见而叹曰。此福德僧
也。命主蒋山太平兴国寺。次年诏主大天界
寺。每设法会。师必演扬。车驾数临恩赐优渥。
帝书天下第一禅林悬于三门。洪武元年开
善世院授从二品。以师为演梵善世利国从
教大禅师。住持天界。统诸山释教事。颁降诰
命俾服紫衣。僧有行非法者。有言当痛治。师
曰谚有之。大林有不材之木能尽去乎。秖益
释门之丑耳。事呈露勿恕可也。洪武三年奉
使西域。四年九月有疾呼左右曰。予不能复
命矣。遂卒寿六十八。腊五十三。外国王以香
太祖高皇帝¶ 第 925a 页 T49-0925.png
棺香薪茶毗。瘗灵骨于其国辟支佛塔之侧。
门友宗泐奉遗衣。藏于南京聚宝山雨华台
之间云。

瞽庵禅师 讳显示号瞽庵。姓卢。母金氏。梦
观音大士现五色云中而生。二十一投悟本
院一山元公。剃落具戒。首谒天岸指见佛海。
精究天台教观。大小部文义悉贮胸中。叩之
则辩说如注。更亲虎岩颐公贤叟思公。而道
益进。出世隆寿教寺增辉旧制。迁显严教寺
残毁重新。受聘主崇恩演福教寺。汲引方来
竭尽平昔所蕴。后山栖专志于西方净土之
业。终日系念屡有灵验。是年月日顺寂。

壬子洪武五年。上以历代传国玺。未得遣将
觅之 三月给僧道度牒。命赈给无告老幼
男妇 诏各有司。举行乡饮酒礼 春即将
山寺。建广荐法会 命四方名德沙门。先点
校藏经。

御署曲名 命宗泐撰献佛乐章。既成呈进
署名。一曰善世曲。二曰昭信曲。三曰延慈
曲。四曰法喜曲。五曰禅悦曲。六曰遍应曲。七
曰妙济曲。八曰善成曲。敕太常谐协歌舞之
节用之。著为定制。

广荐法会 时海宇无虞洽于太康。文武恬
娱雨风时顺。上是恭默思道端居。穆清重念。
元季兵兴六合雄争。有生之类不得正命而
终。动亿万计灵氛纠盘。充塞上下吊奠靡至。
茕然无依。天阴雨湿之夜。其声或啾啾有闻。
宸衷[书-曰+((口*口)/皿)]伤若疚在躬。且谓洗涤阴郁升陟阳
明。惟大雄氏之教为然云云 宋文宪公。有
太祖高皇帝¶ 第 925b 页 T49-0925.png
记有诗。备护法录 蒲庵禅师来。复有钟山
稿一编。备录本末。及祥异诸事尤悉 命僧
道录司造周知册。颁行天下寺观。凡遇僧道
到处。即与对册。其父母籍。告度月日。如册不
同即为伪僧。

孤峰禅师 讳明德号孤峰。昌国人。族姓朱。
母黄氏梦僧玠公托宿遂娠。师生幼时即好
趺坐。十二为横山锡公弟子。诣五台受戒。首
谒竺西坦公。闻举世尊拈花之事而有省。次
见晦机熙公。明极峻公。而了无障碍。又遇竺
田霖公。举泥牛入海公案。而群疑顿释。又与
仲方伦公。结庵于桃花坞。相与激扬阅华严
大经。出世于东禅寺。再迁集庆之保宁。煅炼
来学兴复破坏。帝师授以圆明定慧之号。副
以金斓法衣。一时缙绅莫不愿与之交。三迁
湖之道场。建造次第就绪。又赴杭之净慈
之请。逮入国朝。谢归道场竹林庵。一日戒其
徒曰。吾身虽微。一真之性与如来等。世相起
灭无异石火电光。昼夜勤行毋生退转。书颂
入灭。寿七十九。腊六十二。瘗骨东冈。四会
语录行世。

璧峰禅师 讳宝金。号璧峰。永寿人。族姓石。
父称长者。母张氏。嗜善弗倦。有持钵僧。以观
音像授张嘱曰。谨事之当生智慧之男。未几
生师。白光照室。六岁依云寂温法师为弟子。
薙染受具。诣讲肆穷性相之学。演说如贯珠
然。次见如海真公于西蜀。示以道要。师大起
疑情。寝食为废者三年。若得尘劳暂息。又至
胁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得大定力。一日闻伐
太祖高皇帝¶ 第 925c 页 T49-0925.png
木。声曰。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急
往求證于真公。公反覆辨诘甚力。至画三十
圆相以示。师一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
法宏胜如是也。师往五台验知前生。见文殊
瑞应。建灵鹫庵以居众。负米来施者甚广。元
顺帝召至燕京。赐以金纹伽黎衣。次年召见
延春阁。命建坛祷雨辄应。赠以金缯。受之以
赈饥乏。特赐寂照圆明之号。诏主海印禅寺。
已而𢢽求还山。洪武三年诏至南京。见太祖
于奉天殿。留于大天界寺。时召入问佛法及
鬼神情状。奏对称旨。四年赐馔于崇禧寺。五
年正月既望。上行献佛之礼。敕师施摩伽斛
食。以赈幽冥。宠赉优渥赐诗十二韵。有玄关
尽悟。已成正觉之言。六月四日沐浴坐逝。寿
六十五。腊五十九。荼毗舍利五色。齿舌数珠
不燬。师丰伟端重。福慧双足所至皆化。不啻
生佛出现云。

用拙法师 讳祖你。字日章。号用拙。常熟张
氏子。祝发后东游四明。时我庵无公住延庆。
石室瑛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后嗣法于竹
屋净法师。出世永定教寺。继迁昆山广孝。嘉
定净信。而主教吴下垂五十年。洪武初。预选
高行。有旨就天界寺说法。上数召入禁中。奏
对称允。加赐慈忍法师之号。后赐归故里而
终焉。

癸丑洪武六年。普给天下僧度牒。前代多计
僧鬻牒。号免丁钱。诏蠲之。赐来朝守令官酒
馔。复谕以勉修厥德。广施惠政 金陵城完。
上与刘基同阅视。上曰。城高若此。非人可踰。
太祖高皇帝¶ 第 926a 页 T49-0926.png
基曰。殊非燕能飞入耳 后燕王入金陵。遂
符此谶 访求贤才于天下曰。世有贤才国
之宝也。古之圣君汲汲于求贤。盖贤才不备
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
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以其有鳞鬣也。人君之
能致治者。以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今山林
之士。岂无文艺德行之足称。有司礼送至京。
用之以图至治 上咨治道于桂彦良对曰。道
在正心。又曰。用德则逸。用法则劳。法以靖民
则民劳而弗靖。德以靖民则民靖于德矣。上
曰。卿帝者师也 诏以故元释帝师喃迦巴
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自是番僧。有封为灌
顶国师。及赞善王.阐化王.正觉大乘法王.如
来大宝法王者。俱赐印章诰命。领其各本国
人民。间岁朝贡 五月祖训录成 上命礼
官。参考历代帝王有功生民者。立庙祀之
 诏以恒言注释经书。使人皆通圣贤旨意。注
成以进。赐名群经类要。

无梦禅师 讳昙噩。字无梦。号酉庵。慈溪人。
族姓王。母周氏。幼业儒。藻思浚发。礼广法院
子文良公为师。就雪庭传公剃染。受戒昭庆。
性相之学无不该练。后依元叟端公。咨叩朗
然。延祐初奉诏敷陈。金山水陆佛事。至元间
出世庆元之宝庆。再迁开寿。三转国清。帝师
嘉之锡以衣号。海风飘荡屋庐遍覆。师能坐
镇不倾。师戒诸徒众曰。研究空宗。当外形骸
忘寝食。以消累劫宿习。然后心地光明耳。
洪武二年诏徵有道僧。而师预焉。馆于天界
寺。既奏对。上悯其年耄放令还山。是年二月
太祖高皇帝¶ 第 926b 页 T49-0926.png
命弟子曰。三界空华如风捲烟。六尘幻影如
汤沃雪。亘古亘今唯一性独存。吾将入灭。听
吾偈。曰吾有一物。无头无面。要得分明。涅
槃夜看。言讫敛目而逝。年八十九。塔于天台
清凉山云。

时崇尚释老徒众日盛。上令郡县择有戒行
者。领其事。

逆川法师 讳智顺。字逆川。瑞安陈氏子。其
大父母精修白业。既殁莲华现门屏间。母娄
氏供智者大师像以求子。一夕梦。僧顶有圆
光。逆江流而上。招娄氏谓曰。吾当为汝之子。
师生美质夙成。七岁出家习法华经。三月通
诵。为无相院觉源璿公之嗣。依横云岳师。究
三观十乘之旨。从毒海清师为纲维之职。参
铁关枢公得领心要。真积既久触发妙机。又
参千岩长公。归證枢公反覆辨诘。始成嘱付。
初主报恩。次拓何山。又开山于归原寺。朝
廷为降院额。赐师佛性圆辨之号。并金伽黎
服。温城净光塔坏。师悉力整完。东禅废刹。师
落其成。料理种种诸事皆有成绪。人曰。使吾
师总戎。则无败北之患矣。千佛院万佛阁。师
一措置。焕乎维新。洪武初年钟山法会。师与
其列后住净慈。会朝廷徵有道浮屠。以备顾
问。师至南京四阅月。书偈而逝。是年八月二
十日也。舍利无数瘗聚宝山。有五会语录善
财偈行世。

大千禅师 讳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母
黄氏。父母保惜如珠。十五依良公剃落具戒。
谒晦机熙公东屿海公石林巩公。究明人事
太祖高皇帝¶ 第 926c 页 T49-0926.png
兼精教乘。见无言宣公于杭之净慈。后出世
于明庆。诲众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一
物不立而起居自在。闻者悦怿。迁四明之宝
陀。一以厚德载物众服其化。尝垂三关语以
验学者。后筑室曰梦庵。自号梦世叟。掩关独
处凝尘满席不顾也。是年十月朔。召弟子曰。
吾将西归。恬然而寂。寿八十五。腊七十。阇维
牙齿眼精数珠不燬。舍利五色。瘗于梦庵之
后。有语录行世。

甲寅洪武七年。宋濂等纂修大明历日成。凡
一百卷。又择言行之大者。为皇明宝训五卷。

上谓宋濂曰。朕之为君。上畏天地下畏兆民。
兢兢业业不敢自逸。宋濂对曰。陛下此心。乃
古先帝王之心也。慎终如始天下幸甚 太祖
诏曰。曩因天下大乱。死者不可胜数。生者备
历艰辛。已有年矣。朕起布衣削群雄。定祸乱
改元洪武。今纪七年。但才疏德薄日夕虑上
帝有责。思之再三。惟兵后苦殃者。朕失抚
养存恤。盖军士为朕开拓疆宇。奋不顾身。没
于战场。尸不至家。魂无所依。父母年高。妻寡
子幼。一旦抛弃至今不能存活。此朕之过也。
民间经年避难。父南子北至今不能会聚。奉
养者有之。亦朕之过也。兴言至此实可悯伤。
今诏天下有司。各各具名以言。朕当会居存
养使不失所。

日本禅师 讳印原。字古先。相州藤氏。生有
异徵。幼多奇志。八岁归桃花悟公。十三剃度
具戒。奋然南游。初参无见睹公。指见中峰本
公。给侍左右屡呈见解。峰呵曰。根尘不断如
太祖高皇帝¶ 第 927a 页 T49-0927.png
缠缚。何虚妄尘劳。皆非究竟事也。师愈精进
久之有省。现前境界一白无际。入室印决超
然领解。峰嘱以善自护持。时虚谷灵公。古林
茂公。东屿海公。月江印公。师咸往谒焉。以丛
林师子儿称之后。同情拙澄公入日本。建立
法幢化行遐迩。殊有力焉。出世慧林祝香嗣
于中峰。次主等持教寺及真如万寿净智等
刹。又住持普应寺长寿院。兼主圆觉建长。后
退老长寿。是岁春正月示疾。至二十三日召
门人曰。尔等恪守吾平日所训。使法轮永转
可也。大书心印二字付额其塔。寿八十。腊六
十云。

愿證姓李字大猷。姑苏人。母陶氏祷观音大
士而生。幼即颖悟异常。学佛于顿觉兰若祝
发受具。与僧法秀游得友益焉。谒南京净觉
法师。师曰。子才锐甚宜留意文学。他日期子
弘宗扶教也。于是竺坟鲁典无不研穷之。著
为文辞森然有奇气。出世水西寺迁吴兴之
道场。退居武康山中。著观幻子内外篇。以合
儒释一贯之妙。皆踔厉前人。其光烨烨不可
袭秘。后至天界寺值太祖。访良僧于宋濂。濂
以师对。太祖览其所著喜曰。论议甚高其铁
中铮铮者乎。召见谨身殿慰劳备至。敕吏部
除以翰林官职。是年二月病殁。寿三十七。

上咨宿学之士于宋濂。对曰。会稽郭传虽寄
迹浮屠。诚一代奇才也。上颔之濂以其文进。
上召见俾日侍左右以备顾问。传清白一心。
凡可以献替者咸无隐情。擢为翰林应举。升
起居注迁考功丞 刘基甘露颂称。洪武四年
太祖高皇帝¶ 第 927b 页 T49-0927.png
十月。甘露降于钟山沾润草木。莹若凝脂。五
年十一月又降。今年春及十一月仍降如初。
帝德应大。祯祚屡应。

西白法师 讳力金。字西白。吴郡姚氏子。其
母周氏梦一庞眉僧趋闱遂娠。临育奇芬馥
郁满庭。其容方颡圆额白晢如工琢。见者欢
爱。逮七岁颖悟异常。凡书一览即能记忆。见
佛像即拜。请于父母求出家。依道原衍师祝
发受具。研三观十乘之旨。衍公主秀之德藏。
师为纲维之职。谒径山古鼎铭公。触机有契。
至正间出世苏之瑞光寺。兴复嘉兴之天宁
寺。帝师闻师之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筑孤
云庵以养母。仿陈睦州之意焉。洪武改元有
旨。起师住持大天界寺。师至阙见上于外朝。
慰劳优渥赐以御馔。时召入禁庭奏对称旨。
师于内外典籍淹贯。与缙绅谈论霏霏如吐
玉屑。故乐与游。四年春诏建广荐法会。师总
持其事。五年冬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师阐
扬第一义谛。公侯庶僚环听悦服。是年十二
月二十四日。示疾而化。

乙卯洪武八年正月。命中书省。行天下群县
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粮。无所依者给以
屋舍。仍谕之曰。天下一家民犹一体。有不获
其所者。当思所以爱养之。昔吾在民间目击
其苦。鳏寡孤独饥寒困踣之徒。常自厌生恨
不即死。如此者宛转于沟壑。可坐而待也。吾
乱离遇此。心常恻然。故躬提师旅。誓清四海
以同吾一家之安。今代天理物已十馀年。若
天下之民有流离失所者。非惟昧朕之初志。
太祖高皇帝¶ 第 927c 页 T49-0927.png
于代天之工亦不能尽也。尔等为吾辅相当
体朕怀。不可使有不获 三月命选国子生。
分教北方谕之曰。致治在乎善俗。善俗在乎
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
中材或坠为小人(云云)。诏曰。农桑衣食之本。
学校道理之原。朕尝设置有司。颁降条章使
敦笃教化。务欲使民丰衣足食理道畅焉(云云)
 四月诚意伯刘公卒。年六十五。未卒前以天
文书授其子琏。进呈于上且戒之曰。勿令后
人习也。帝常以老先生称之。至谓吾子房也
 九月诏建大内宫殿。谓廷臣曰。唐虞之时
宫室朴素。后世穷极奢丽。习尚华靡。去古远
矣。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
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使吾后
世子孙守以为法。至以台榭苑囿之作。劳民
费财以事游观之乐。朕决不为之。敕所司知
朕之意。

甘露论 十一月甘露降于员丘青松之上。
悬垂上下有若明珠。采而食之甘如饧糖。儒
臣献歌诗颂德。上曰。人之常情好祥恶妖。然
天道幽微莫恻。若恃祥而不戒。祥未必皆
吉。睹妖而能惩。妖未必皆凶。盖闻灾而惧。
或蒙见休。见瑞而喜。或以致咎。何则凡人惧
则戒。心常存喜则侈心易纵。朕德不逮。惟图
修省之不暇。岂敢以此为己所致哉。因著甘
露论以示群臣。

德隐禅师 讳普仁。字德隐。兰溪赵族。母杨。
师生有出尘之思。十岁依秋潭月公出家。俾
师习儒释诸书。师能领解义趣。十四祝发受
太祖高皇帝¶ 第 928a 页 T49-0928.png
具戒。二十造谒了然义公机锋触发。至湖之
道场见东阳辉公。武林双径见南楚说公古
鼎铭公。无不改容礼敬。再叩月江印公。云外
岫公。相与徵辨无虚日。次与觉隐诚公笑隐
诉公为最密。语不能休。出世金华净土禅寺。
大明洪武诏住诏之南华杭之中竺。皆力辞
不赴。后住净慈开堂说法。兴坏起废终罹诬
咎。忽示疾而逝。实八月八日也。寿六十四腊
五十。有山居诗三会语录传世。

梦窗禅师 讳智曤。日本国势州人。母祷普
门大士梦吞金色光而娠。生有祥光满室。九
岁出家。十八为大僧。礼慈观律师受具戒。寻
学显密二教。梦游中国名山。一庞眉僧授以
达磨尊像。寤而叹曰。洞明吾本心者其唯禅
观乎。谒无隐范公一山宁公。一山曰。我宗无
语言。亦无一法与人。本来廓然清净。虽慈悲
方便亦无。师力参至目不交睫。于高峰日公
言下有省。一夕大悟。偈有等间击碎虚空骨
之句。高峰印可嘱曰。西来密意。汝亦得之。
善自护持。后入五台缚吸江庵。搆泊船庵退
耕庵。有终身丘壑之志。既而不得已。应世
所住。南禅善应净智圆觉瑞泉慧林瑞光临
川兜率西芳资圣补陀天龙诸名刹赐号。有
正觉及心宗普济等。王敕有道振三朝。名飞
四海主龙象席。再转法轮秉佛祖权。数摧魔
垒。国中以为荣。是年九月三十日逝。世寿
七十七。腊六十。终时白气一道。横贯师室。存
日爪发皆有舍利。

休庵法师 讳可指。字无旨号休庵。临海李
太祖高皇帝¶ 第 928b 页 T49-0928.png
氏子。十二出家。十九得度。参普觉明公白岩
真公。延居上座。助杨正化。至元间出世于安
圣院。上嗣普觉迁隆恩。补白岩故处。选主龙
华。百废具兴。山门为之改观。四坐道场诸方
倚之为重。作休庵日修念佛三昧曰。此即禅
定功夫。恶可强分同异哉。洪武六年中天竺
请师。而净慈率众邀于道。拥居其位。是年八
月十一日。曰吾将逝矣。众请留偈。师曰。吾宗
本无言说。乃合指连称佛号而逝。寿六十九。
腊五十。阇维齿牙贯珠不坏。舍利晶莹如金
银水精者。遍布于地藏于龙塔。

竹庵法师 讳坏渭。字清远。号竹庵。南昌魏氏
子。广智全悟之甥。而即其法嗣也。生时有灵
芝产于庭槐。占者谓。灵秀所凝之瑞。全悟挽
致座下。训导成材。喜曰。此吾宗千里驹也
一时名公缙绅。相与盘桓争歆慕之曰。此文
龙而义虎也。后出世主会稽之宝相杭之报国
湖之道场。为法求人无少懈退。洪武初。四众
请住净慈禅林。及钟山无遮法会。师亦承诏
而赴。退居梁渚乃全悟。藏爪发之地也。是年
十二月十六日奄忽而终。寿五十九。腊四十。
舍利祔葬爪发塔之侧。四会有录。诗文外集
所书草隶俱精善。鼓刊曰是皆般若所寓也。

广慧禅师 讳智及。字以中号广慧。吴县顾
氏子。母周氏。入海云院祝发受具。听习华严
了然透彻。次见广智䜣公于龙翔。大加赏誉。
同袍聚上人策发参究。豁然有省。升双径谒
寂照端公。执侍左右。以便咎叩。迁主藏室。研
穷教理。出世隆教。升座说法。靡不敬服。后主
太祖高皇帝¶ 第 928c 页 T49-0928.png
杭之净慈。又补双径寂照故处。洪武六年诏
有道浮屠十人集天界寺。而师居其首。以病
赐还。是年九月日。书偈而逝。寿六十八岁云。

丙辰洪武九年六月。以宋濂为学士承旨。谕
之曰。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列侍从
之开国文臣之首。俾世臣与国同休 时钦
天监奏。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下诏求言有吴
印者。钟山寺僧也。有文学。上亲选命蓄发
拜官。径授方面。宠之甚厚。所言多从 十月
改建太庙。从同堂异室之制。国初立四亲庙。
德祖玄皇帝庙居中。懿祖居东第一庙。熙祖
居西第一庙。仁祖居东第二庙。至是定此制。
前为正殿后为寝殿九间。以一间为一屋。奉
安各庙神王。时享岁袷则设累朝帝后衣冠
于神座而祀之。

懒牧禅师 名湛觉字梦庵。长安人张姓。依
月空师出家。参性空师得法。结松巢于雨花
之左。平生语录有松巢内外集。行于世。

丁巳洪武十年。诏天下沙门。讲心经金刚楞
伽三经。命宗泐如𤣱等注释颁行 御制演
佛寺住持𤣱太璞字说。

御制字说 僧多舍俗。惟立字为名何也。以
其法殊人主之教故也。迩来有僧。用三字为
名。曰𤣱曰太曰璞。且𤣱玉之至精者也。太
无上之巨也。璞实而不虚。混而未凿。斯三字
之用果如是乎。若是则仁者体之。又何为而
不可哉。今僧用斯三字。理道深长机根浅露
者。莫可探其趣。若遇良工。必由雕琢而方见
其形也。昔如来璞太虚。混厚坤故。发问于未
太祖高皇帝¶ 第 929a 页 T49-0929.png
判。孰雕琢而使澄清。列无量之象于穹壤。七
曜运行其间。布海岳于鸿庞。百川东注。此由
大朴而至穹窿。果理之使然。气质之变焉。吾
闻混沌静久。今僧舍俗认璞。必释教之然哉。

二月学士承旨。宋濂致仕归金华。文宪公为
国初一代大儒传。是永明后身不独为国家
铺张文学。以上诸大禅师。多其所传记者云
 三月十三日礼部尚书张等奉天门奏准奉
圣旨就批本著落礼部知道一切南北僧道。
不论头陀人等。有道善人。但有愿归三宝。或
受五戒十戒。持斋戒酒。习学经典。明心见性。
僧俗善人许令斋持戒牒随身执照。不论山
林城郭乡落村中。恁他结坛上座。拘集僧俗
人等。日则讲经说教化度一方。夜则取静修
心钦此 上谓侍臣曰。前代庸君暗主。莫不
皆以垂拱无为藉口。纵恣荒淫不亲政事。孰
知治天下者。无逸而后可逸。朕即位有年。常
以勤励自勉。待旦即临朝。哺时而后还宫。夜
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
失次。即为忧愓。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即
次第笔记待旦发遣。朕非不欲暂安。秖畏天
命不敢故尔。朕言。及此者但恐。群臣以天下
无事便欲逸乐。股肱既惰。元首丛脞。民何所
赖。书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尔群臣但能以
此为勉。朕无忧矣。

宝钞 上初造钞不就。梦神人告曰。非用士
子肝心不可。上忧之语马太后。后曰。此甚易
耳。用国学文课置钞。钞就矣。上曰何也。答
曰。士子呕心做出文字。岂非此耶。上从之钞
太祖高皇帝¶ 第 929b 页 T49-0929.png
乃就。

洪武正韵 上以旧韵起于江左。多失正音。
乃命学士乐韶。以中原雅音校正之。书成。诏
颁行之。

十一月皇孙允炆生 皇孙头颅颇偏。太祖
抚之曰。半边月儿知其不克终也。及读书甚
聪慧。尝咏新月诗云。谁将玉指押。掐破碧天
痕。影落江湖内。蛟龙不敢吞。太祖不悦。以
其非吉兆也。

戊午十一年正月。给朝参文武百官牙牌。悬
带出入以防奸伪 礼部郎中袁子文。建言
度僧许之。

朴隐禅师 讳元净。字天镜。号朴隐。会稽倪
氏子。母严氏。从弘教立公落发。具戒于昭庆
濡律师。往集庆受天岸济法师十乘止观三
千性具之义。谒径山元叟端禅师。明单传直
指之道。端公称是般若中人也。久之游大龙
翔寺。见广智䜣公精贯儒释二家之学。出世
长庆寺。升万寿禅寺。洪武初年。师与东溟日
公璧峰金公。召入内庭问道赐食而退。后主
灵隐。终罹诬搆谪贬。是年正月十九日卒。

扶宗法师 讳崇裕。字约之。毗陵陈氏子。母
梦庞眉异僧叩门。托寓之兆而生。幼遇圣像
即瞻礼之。从东林晓公为师。后谒径山端公
究明大事。端公云。此龙象器也。参断崖义
公广智䜣公。随广智住大龙翔寺左右十馀
年。广智对客大为称赞。出世光孝禅寺香祝
广智。帝师锡以今号。迁于崇胜禅寺。洪武九
年移主育王广利禅寺。曾于钟山广荐法会。
太祖高皇帝¶ 第 929c 页 T49-0929.png
师列十大僧之位。以偈献上览之大悦。命之
书天界寺额。赐食上前。上称诚善知识也。生
平瑞应甚众云。是古德再来不及备录。是年
殁。塔于石耳峰下。年七十五。有三会语录。

四月命造皇堂于陵所。亲制皇陵碑记以示
后世。上微时同里刘继祖。助善地以葬皇考
妣。即皇陵追封义惠侯。亲撰诰文遣官以祭
之 五月二十四日敕授𤣱太朴左讲经。御
制诰文谕曰。经中知人我之相。教外忘大小
之乘。非古刹之沙门实东林之德士。学高诸
侣。名动一时。尔𤣱大朴养性得。宜讲经不倦。
持身谨戒。临事慎为。是用职尔僧官。以副朝
典。往化释子无怠讲经。尚宜以佛之觉觉人。
以师之业业已。俾释子有达宪章。庶不负朕
设官之初意也。今特授尔僧录司左讲经。汝
其勉之。

御制授了达德瑄溥洽僧录司。谕曰。西说东
来妙演无量。或云不二法门。斯道也本苦空
寂寞。从斯道者果若是。宜其然哉。迩来僧录
司首僧阙员。召见任者。命询问其人。各首僧
承命而还。不数日来告曰。臣弘道等若干人。
前奉敕询高僧于诸山。即会丛林大众。佥曰。
惟浙右上天竺僧溥洽。京师鸡鸣寺僧德瑄。
能仁寺僧了达。东鲁之书颇通。西来之意博
备。若以斯人备员僧录司。实为允当。呜呼昔
人有云。世不绝圣国不绝贤。近者僧录司阙
员。朕将以为无人矣。及其询问乃有人焉。今
朕域之内慕清净。而欲出三界者。有其名而
无其实。其泛泛者不下五七万。尔今三人不
太祖高皇帝¶ 第 930a 页 T49-0930.png
屈五七万之下。伸于五七万之上。可谓志矣
可谓道矣。然昔如来道备于雪岭归演五天。
妙音无量灵通上下。天人会听。若斯之演听
四十九秋。自是之后五百馀年流传东土。虽
九夷八蛮。一闻斯道无不钦崇顶礼。何况中
国文物礼乐之邦。人心慈善易为教化。若僧
善达祖风者。演大乘以觉聪。谈因缘以化愚
启聪愚。为善于反掌之间。虽有国法何制乎。
缧绁刑具亦何以施。岂不合乎柳生之言。阴
翊王度。岂小小哉。今尔僧了达德瑄溥洽达
祖风。遵朕命则法轮常转。佛日增辉。名僧于
吾世足矣。往钦哉。

己未洪武十二年。诏以北平久不雨。今年夏
税秋粮。尽行蠲免 十月定致仕官处乡党
之礼。

御制授仲羲阐教诰文谕曰。入定于大千界
内。谈经于不二门中。解脱为空清虚成性。久
留心于佛教。独潜于禅林。去就一之。是非
不染尔仲羲居山禅伯对月诗宗抱不堕之慈
悲。乐无穷之清净。乃命阐教之职。用副僧录
之司。尚宜深究佛书详穷禅教。条分本末缕
析始终。俾诸僧皆悟静中之禅。而无教外之
失。今特授尔僧录司右阐教。往钦于训。宜懋
尔功。

御制授清浚左觉义诰文谕曰。夫僧者。立身
于物表以化人。初不可烦以官守也。然而聚
庐以居合众而食。钱谷有出纳。簿籍有勾稽。
不有所司。何以能治。故僧官之设历代不废。
今命尔僧清浚。为僧录司左觉义。尔其往慎
太祖高皇帝¶ 第 930b 页 T49-0930.png
乃职勿怠以私。使彼学道之从。安居饱食而
不懈于进修。以称朕兴隆尔教之意。钦哉。

东溟法师 讳慧日。号东溟。天台人。族姓贾。
依平山等公出家。从子庭䜣公习台衡之学。
子庭为之剖析。无不尽其玄奥。至上竺礼竹
屋净公。偈颂屡屡招拔同伍。净公喜曰。翘翘
苍松挺出于荆榛之上者是子也。后于越溪
座下首众。以表仪四众。创建下竺灵山教寺。
宏敞上竺观音教寺。帝师嘉师行业。赐以金
斓法服。并署妙应普济之号。洪武初年。召赴
天界禅林升座说法。众皆耸听。所度弟子甚
众。师眉长一寸馀。其白胜雪。人皆以白眉和
尚称之。是年七月。梦青莲华清芳袭人。曰吾
生净土之祥也。寿八十九。葬于妙应塔院。

十二月封诸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柍为汉
王。植为卫王。

庚申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谋逆伏
诛。因是罢丞相等官升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改大都督分左右前后中五都督 宋濂卒。
年七十二。公博极群书名满天下。文传四夷。
而于佛老之言尤深研究。所著有潜溪集芝
园集龙门子无相誊语等书。传于世 四月。
命群臣各举所知以备任用 五月甲午。雷
震谨身殿大赦 诏曰。朕以非德托以万姓
之上。奉天勤民于兹十有三年矣。不期宰辅
失职。四奸擅权。使贤愚陷于不义。朕思创业
之艰难。念守成之不易。首除奸恶。锄根剪蔓。
爰及馀党。然刑戮之际不无过焉。甚非上帝
好生之德。乃于是月初四日申时分雷震谨
太祖高皇帝¶ 第 930c 页 T49-0930.png
身殿。朕甚惧焉。于是赦天下罪者。除十恶不
赦。外其馀已未发觉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
之 六月诏曰。朕荷上天眷祐。君主华夷十
有三年。仓廪盈府库充。皆吾民之所供也。今
民未苏诏告有司。今洪武十三年。天下秋粮
尽行蠲免 授建昌僧官谕曰。天下大道惟
善无上。其善无上者释迦是也。固大慈忍。
志立大悲愿心。行无所不至。化无所不被。论
性原情谈心妙理。洁六尘之无垢。净六根之
无翳。去诸魔而清法界。制外道以乐人天。斯
行斯修而历劫无量。乃降兜率至于梵宫。既
舍金轮而犹苦行于雪岭时。道成午夜。明心
相符。朕观如来以己之大觉。而欲尽觉诸法
界众生。其为慈也大。其为悲也深。可为无上
者欤。世人宿有善根者皆慕佛力。寰中之修
者甚广。今建昌僧某。博修佛道善驭僧民。其
方士民。仰僧善道感化人淳。既内附之诚理。
宜授以建昌府僧纲司云 辛酉洪武十四年
创编赋役黄册。馀带曰畸零册。颁五经博士
于北方学校 始定翰林院官制。为正五品
衙门 上谓廷臣曰。夫道之不明。由教之不
行也。夫五经载圣人之道者也。譬之粟菽布
帛。家不可无人。非菽粟布帛则无以为衣食。
非五经四书则无由以知道理云。今以五经
颁赐使其讲习。夫君子知学则道兴。小人知
学则俗美。他日收学。亦未必不本于此。

雪窗禅师 讳悟光。字公寔号雪窗。成都人。
姓杨氏。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说法于白马
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会说法。虞文清公赞。
太祖高皇帝¶ 第 931a 页 T49-0931.png
为佛果一枝凤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记。

南堂禅师 讳清欲。字了庵。南堂其号也。姓
朱氏。台之临海人。住及开福本觉灵岩三刹。
有三会语录。行世。

悦堂禅师 讳颜。以东屿正嫡。住昆山东禅。
转吴门万寿。升虎林南屏。遂陟双径。有四会
语录行世。

古鼎禅师 讳铭。临济十五世孙。四坐道场
将示寂。谓其徒曰。观世音持莲华至矣。安坐
而逝。荼毗舌根齿牙数珠不坏。五色舍利无
数。国史危先生为之碑。有四会语录行世。

蒋山寺住持仲羲奏。迁蒋山寺及宝公塔于
东冈。改赐寺额曰灵谷寺。榜外门曰第一禅
林。命度僧一千名。悉给与度牒。赡僧田若干
顷。

六月二十四日。礼部为钦依开设僧道衙门
事照得。释道二教流传已久。历代以来皆设
官以领之。天下寺观僧道数多。未有总属。爰
稽宋制。设置僧道衙门以掌其事。务在恪守
戒律以明教法。所有事宜开列于后。

一在京设置僧录司道录司。掌管天下僧道。
精选通经典戒行端洁者铨之。其在外布
政府州县。各设僧纲僧正僧会道纪等。司
衙门分掌其事。

僧录司掌天下僧教事。

善世二员。正六品左善世右善世。阐教二
员。从六品左阐教。右阐教。讲经二员。正
八品左讲经。右讲经。觉义二员。从八品左
觉义。右觉义。
太祖高皇帝¶ 第 931b 页 T49-0931.png

道录司掌天下道教事。

正一二员。正六品左正。一右正一。演法二
员。从六品左演法。右演法。至灵二员。正八
品左至灵。右至灵。玄义二员。从八品左玄
义。右玄义。

各府僧纲司掌本府僧教事。

都纲一员从九品 副都纲一员。

各府道纪司掌本府道教事。

都纪一员从九品 副都纪一员。

各州僧正司。僧正一员。道正司道正一员。
各掌本州僧道事。

各县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
各掌本县僧道事。

一各府州县寺观僧道并。从僧录司道录司
取勘置文册。须要开写某僧某姓名年甲
某布政司。某府某州某县籍。某年于某寺
观出家受业某师。先为行童几载。至某年
某施主披剃簪戴。某年给度开报。

一供报各处有额寺观。须要明白开写本寺
本观。始于何朝何僧。何道启建。或何善人
施舍。

一僧道录司衙门。全依宋制。官不支俸。吏与
皂隶合用人数。并以僧道及佃仆人等为
之。

一僧道录司体统。与钦天监相同出入。许依
合用本品伞盖。遇官高者即敛之。

一各处寺观住持。从本处僧道衙门举保。有
戒行老成。谙通经典者。申送本管衙门。转
申僧录司道录司。考试中式具申礼部奏
太祖高皇帝¶ 第 931c 页 T49-0931.png
闻。

一各府州县未有度牒僧道。许本管僧道衙
门具名申解。僧纲司道纪司。转申僧录司
道录司考试。能通经典者。具申礼部奏闻
出给。

一在京在外僧道衙门。专一简束僧道。务要
恪守戒律阐扬教法。如有违犯清规不守
戒律。及自相争讼者。听从究治。有司不许
干预。如犯奸盗非为。但与军民相涉。在京
申礼部酌审情。重者送问。在外即听有司
断理。

壬戌洪武十五年。前太子正字晋。府长史桂
彦良入朝。献万世太平治要十三事。上嘉纳
之 三月初六日。曹国公钦奉圣旨。天下僧
道的田土法不许买。僧穷寺穷。常住田土法
不许卖。如有似此之人。籍没家产钦此 四
月二十二日准吏部咨。除授各僧道录司咨。
本部知会 僧录司 左善世戒资 右善世
宗泐 左阐教智辉 右阐教仲羲 左讲经
𤣱太朴 右讲经仁一初 左觉义来复 右
觉义宗鬯。

四月二十五日。礼部为钦依开设僧道衙门
事。今将定列本司官员职掌事理。开坐前去
仰照验遵依施行。

一戒资掌印 宗泐封印 凡有施行。诸山
须要众僧官圆坐署押眼同用印。但有一
员不到。不许辄用。差放者不在此限。

一戒资提督众僧坐禅。参悟公案。管领教门
之事 一智辉仲羲亦督修者坐禅 如𤣱
太祖高皇帝¶ 第 932a 页 T49-0932.png
守仁。接纳各方施主。发明经教。

一来复宗鬯。简束诸山僧行。不入清规者。以
法绳之。并掌天界寺一应钱粮产业及各
方布施财物。置立文簿。明白稽考。其各僧
官职掌之事宗鬯皆须兼理 考试天下僧
人能否。公同圆议具实奏闻。

五月二十一日。礼部照得佛寺之设。历代分
为三等。曰禅曰讲曰教。其禅不立文字。必见
性者方是本宗。讲者务明诸经旨义。教者演
佛利济之法。消一切现造之业。涤死者宿作
之愆。以训世人。本月二十日。本院官钦奉圣
旨。见除僧行果为左阐教。如锦为右觉义。前
去能仁开设应供道场。凡京城内外大小应。
付寺院僧。许入能仁寺。会住看经。作一切佛
事。若不繇此另起名色。私作佛事者。就仰能
仁寺官问罪。若远方云游看经抄化。及百姓
自原用者不拘是限。钦此出榜晓谕。应赴寺
院僧人钦遵施行。

谕钟山寺僧敕曰。且佛之为教也善。其大也
溥被生死。仲尼有云。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
化。不治而不乱。可谓能仁矣。云何大觉金仙。
又赞之以能仁。以其不绳顽而顽化美善而
善光。其行苦而不苦。其心素而弗素。虽俦雪
岭之孤灯似白昼之单影。目星见性超出尘
沦。复有人天之说四十九秋。其演也妙备载
大藏。未尝有诉逋逃于廷。致愆于水火者耶。
况昔禅祇树千二百五十人。从逋逃者未闻。
仲尼有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人。今僧佃逃未审节用。而致然耶。抑爱人而
太祖高皇帝¶ 第 932b 页 T49-0932.png
有此耶。若非此而有此。则府谓僧云。当自善
来。若论以如律。恐伤佛性。如敕奉行。

论僧纯一曰。昔释迦之为道。孤处雪岭。于
世俗无干。及其道成也。善被两间灵通上下。
使鬼神护卫而听德。故世人良者愈多。顽恶
者渐少。所以治世人主。每减刑法而天下治。
斯非君减刑法。而繇佛化普被之然也。所以
柳子厚有云。阴翊王度是也。尔沙门纯一既
弃父母以为僧。当深入危山结庐以静性。使
神游三界。下察幽冥。令生者慕而死者怀。景
张佛教。岂不修者之宜。世人因是而互相仿
效。虽不独处穷居。人皆在家为善。安得不世
之清泰。因尔僧之所及也。尔不能如是上下
朝堂。欲气力以扶持。意在鼎新佛寺。集多财
以肥己。孰不知财宝既集淫欲并生。况释迦
之非大厦而居六载。大悟心通。方今梵像巍
巍。楼阁峥嵘金碧荧煌。华夷处处有之。此释
迦之所感若是欤。集财而建造欤。尔僧无知
不能修内而修外。故不答特役之。今脱尔行。
命有司资路费。往寻名山悟善己道以善人。
他日道必烛寰区。可不比佛之为道哉。

六月丙戌。皇后马氏崩。后性勤俭服御不多
费。谓诸王妃公主曰。生长富贵当知蚕桑之
不易。当为天地惜物也。上以威武治天下。后
尝济之以宽仁。至是崩。年五十一。上恸悼终
身不复立后 九月葬马皇后于钟山孝陵。
谥曰孝慈皇后(永乐加谥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云)诏选高僧分
侍诸王。命僧道衍往燕府。住持庆禅寺。按
道衍即姚广孝也。姑苏人。幼出家为僧。好
太祖高皇帝¶ 第 932c 页 T49-0932.png
读书工诗文。遇异人传术能知人休咎。及善
术数之学。太祖择名僧辅诸王。文皇帝时为
燕王。广孝自请于文皇曰。殿下若能用臣。臣
当举一白帽子与大王戴也。既而文皇自求广
孝于太祖许之。盖王上加白乃皇字。是时广
孝。已知燕邸异日之。必有天下为皇帝矣。洪
武未靖难兵起。皆广孝之谋也。永乐初。繇僧
录司左善世。径擢太子少师辅导东宫。复其
姓名。竟不蓄发娶妻卒。封荣国公谥恭靖享
太庙。按姚广孝之遇文皇。犹刘基之遇太祖。
皆佐命天界非偶然也。广孝在燕侍文皇时。
天寒甚。文皇出一对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
不成冰。广孝应声曰。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
作主。文皇大喜。后举兵令择日。至期疾风暴
雨。文皇谓曰。出师大风雨此兵家之忌也。孝
曰。殿下是个龙正。要大风雨方助得势头起。
果验。

癸亥洪武十六年。吴沈等进精诚录。先是上
谓沈等曰。朕阅古昔圣贤其垂训立教。大要
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君能敬天。臣
能忠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然其言散在
经传。未易会其要领。尔其以三事以类编辑。
至是书成上之。赐名曰精诚录。五月二十
一日早朝。僧录司官于奉天门钦奉圣旨。即
今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及诸真言密咒尽行
考较稳当可为一定成规。行于天下诸山寺
院。永远遵守。为孝子顺孙慎终追远之道。人
民州里之间祈禳伸请之用。恁僧录司行文
书。与诸山住持并各处僧官知会俱。各差僧
太祖高皇帝¶ 第 933a 页 T49-0933.png
赴京。于内府关领法事仪式。回还习学后三
年。凡持瑜伽教僧赴京试验之时。若于今定
成规仪式通者。方许为僧。若不省解读念且
生。须容周岁再试。若善于记诵无度牒者。试
后就当官给与。如不能者发为民钦此。

谕天界寺善世诸行人。吾闻。释迦之教务靖。
不喧时洗心。而涤虑去五欲之魔。清六根之
本。虽不至六通圆觉之果。其报也必在将来。
所以修行者磨厉也。行者行也。功者造积也。
凡云修行者先置验不速。又将不期然而然
欤。今之修者期验欲疾。茫然久之心不耐已。
虑不隔尘。世之有者念无不在。由是而失道
迷宗。愆重嵬山。信之乎迩来。左善世右善世
左觉义欲不绝而事生旷致伽蓝之有鉴使犯
宪章。斯非他人讦告。亦岂朕之不理。然自作
为定业。将欲以难去。实艰以解分。是何行
哉。皆不务靖。而好喧生事自取者也。行人悟
焉。

甲子洪武十七年春。颁行科举成式三年一
大比。自是遂为定制 访求德行声名著于
州里之人。再验年貌书判进呈 谕天界寺
不律僧戒泐复曰。志所以崇声名立节义去
浮沈。凡丈夫举此。必欲出类拔萃而异仄陋
也。又智用之。而知无不知。以之而觉。觉无
不先也。岂有过去茫然而不追者乎。斯二志
智在天地间。生而知之者善用。教而知之者
善守。若生而不知教而不成。类乎禽兽者也。
又何屑屑询其所以然乎。尔戒泐复者。所致
之地渐佛之场。所修者出世之道。及今之所
太祖高皇帝¶ 第 933b 页 T49-0933.png
以甚于处俗。妒忌之恶忿于蚖蛇。亵于觐佛
不另禽兽。所以舁而上殿周旋佛前。斯果顶
礼乎。当此之际志智全忘。生死无知死生亦
无知。前敕住持果如是乎。曾闻。生死也死生
也云何。盖生非死死非生。豁然还有觉乎。今
茫然无知。其所以然。且今之罪报也。人神共
怒。为集金帛搆是非。要虚名不立实效。甚蛱
蝶之寻芳游蜂之捕蕊。若蚍蜉之慕膻腥于
车渠马足之间。不顾网罗轮蹄之厄。尔本清
蝉翅霄汉。丽天风饮高露。而乃故低飞而掠
残花啖味。甚于蜂蚁蝶乎。今之罪也。在奏愆
匿愆。观喜怒乘颜色及盗众僧用。特愚朕以
饰己非。斯身亡有日矣。然死虽有日。未施行
于法司。

乙丑洪武十八年二月。魏国公徐达卒。年五
十四。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上
亲为祭文。亲制神道碑记享大庙 敕建鸡
鸣寺造浮图五级。祠宝公岁遣官祭祀。初西
番僧星吉鉴藏居是山。至是为辟院。命为僧
录司右觉义 三月十八日。本部官于武英
殿钦奉圣旨。僧录司右觉义如锦病故。恁礼
部办素祭去祭祀他。钦此。令祠部备祀。库支
价买祭物去祭祀 诏曰。呜呼罪盈自己。蠹
政害民。朕为民设官。为民造福。必欲除奸。
复生奸甚扰害吾民。实朕不才之所致。今诏
天下。凡吾良民。怜朕不敏以居君位。书不云
乎。天位艰哉。寝食不安以图民康。仰天俯察
求治奸贪愈增。若此人心为之奈何。自诏之
后凡扰吾民者大赦不赦 七月诏曰。呜呼
太祖高皇帝¶ 第 933c 页 T49-0933.png
天位艰哉。朕自即位以来十有八年。不遑暇
食以抚生民。奈何内外之臣数用弗当。实在
予一人以致上天垂戒。灾于万姓水旱相。仍
今闻。山东北平雨水愆期。农艰栽种岁苗有
亏。诏书到日。今岁秋粮尽行蠲免。有司如命
毋扰吾民云云 九月谕曰。农桑衣食之本。
然弃本逐末。鲜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无
不耕之民。室无不蚕之女。水旱无虞。饥寒不
至云云 九月命蜀王阅武于中都。王太祖
第十子也。讳椿最有贤德。博通经艺旁及释
典。上所钟爱呼为蜀秀才。王至中都首辟西
堂。以读书自娱。阅武馀暇。召儒臣李叔荆苏
伯衡及名僧来复辈。与之讲道论文。殆无虚
日。复建宝训堂。尊奉祖训及前代帝王经典。
命来复记之。又命来复作正心观道崇本敬
贤四箴。以自警。

僧来复字见心。豫章人。通儒术工诗文。一时
名士皆与之交。与文僧宗泐齐名。上闻召见
之。后以赋诗忤上意被刑。有蒲庵集行世。

十一月十八日。本部官于太庖西钦奉圣旨。
僧录司左讲经如𤣱病故。了恁礼部祭祀他
钦此。祠部备祭。库内支价。办祭物件。完备
祭祀 十一月二十一日。本部官于奉天门
钦奉圣旨。左讲经如𤣱今日下葬。恁礼部官
便去。祭祀钦此。令礼部侍郎章祥致祭。仍御
制祭文 御制祭如𤣱文。呜呼业海茫茫济
彼岸者鲜矣。尔如𤣱驾般若舟。举楞严棹建
圆觉樯。假华严风扬大集帆。昨朝柁宽帆饱
倏焉。彼岸噫果操舟之善耶。尔如𤣱冒风涛
太祖高皇帝¶ 第 934a 页 T49-0934.png
而有此耶。今业海尔济舟楫犹存。孰备善尔
舟傲风于业海。如斯济岸就。不日乘尔某之
舟。有此之济。非独如是。其拯溺者既多。朕观
营般若之舟。施普度之道。岂徒然哉。今也期
当空相绝迹。去来所有庶馐。尔其享焉 附
赓𤣱太璞韵。花逢夜雨晓看妍。实蕊凋时阶
不喧。试问老禅幽得处。谓言物外有青天。

续原教论 翰林待诏沈士荣撰。上卷七篇
曰。原教论观心解。内教外教辨。执迹儒者。参
禅辨。论禅辨。作用是性解。下卷七篇曰。名
儒好佛解。自私辨。庄老异同辨。错说诸经解。
较是非得失辨。三教论。诸师人物雄伟论。其
序云。夫情智相违而后有教。识趣相违而后
有辨。故分别是非。所以立教。不辨何以立理
哉。昔人欲理之明。乃设虽以为问答。使读之
者了然不疑。今儒者疑难于佛。必当辨之。所
以立教明理也。昔诸佛出世。诸大菩萨化为
外道。各执异说问难于佛。如来乃破其邪执。
立如是义。说如是经。则诸教皆由论辨而起
也。若唐宋大儒。各执所见疑难于佛。毁訾排
斥。或有甚焉。亦或菩萨化身儒门。故尔相违。
使有以辨之以彰至理欤。果亦未造佛之阃
域。实有所疑欤。自是以来数百年间。以儒名
者之。于佛教或为敬信为非议。毁赞不常。是
非莫辨。使至道不明。诚可悲矣。士荣自知愚
陋。所学不及先儒之万一。又未得吾佛證入
之门。伏念二教之相违久矣。而智者则默然
而不为之辨。坐视求学之士。循习旧闻。或生
诽谤丧内学之家珍。伤名教之根本。故不自
太祖高皇帝¶ 第 934b 页 T49-0934.png
揆度。辄以其所非斥之言。具录于前。为之辨
解于后。著论三篇解五篇辨六篇。通十四原
其异同谓之论。释其疑惑谓之解。明其是非
谓之辨。理学君子幸决择而去取焉。固不碍
于圣贤之学也。时洪武乙丑季夏上弦。建安
沈士荣谨序。

御制谕翰林待诏沈士荣曰。古智人有为身
而修身。吾不知修者谁也。或曰。身为神而修。
或云神为身而修。因是之辨惑之而更惑之。
果身修神欤。抑神修身欤。吾不知二修之道。
但见古人遗迹。询及儒释道三宗。必欲达之
以妙己虚灵。呜呼善哉君子。虽未至三宗之
奇。有心若是。岂不谓学之足矣。聃云。居善
地心善渊。今之人顽肯匠斯三宗者。岂不全
妙己之虚灵者乎。此即智人也。

护持朵耳思乌思藏。诏大矣哉大觉金仙。行
矣哉出无量历阿僧。下兜率生梵宫。异哉雪
岭之修。世人过者乎。天上人间经劫既广。忍
辱愈多。方成佛道。善被人世。法张寰宇。人有
从斯道者。天鉴神扶身后同游于佛境。若违
斯道而慢佛者。则天鉴神知羁困地狱。与鬼
同处。直候拂石劫尽而方生。其斯忧乎苦乎。
一念同佛则百祸烟消化为诸福。今朵耳思
乌思藏两衙地方诸院上师。踵如来之大教。
备五印之多经。代为阐扬化凶顽以从善。启
人心以涤愆。朕谓佛为众生若是。今多院诸
师亦为佛若是。而为暗理王纲与民多福。敢
有不尊佛教而慢诸上师者。就本处都指挥
司。如律施行毋怠。
太祖高皇帝¶ 第 934c 页 T49-0934.png

丙寅洪武十九年。敕天下寺院有田粮者。设
砧基道人。一应差役不许僧应。

六月诏天下。行养老之政。谕曰。尚齿所以教
敬。事长所以教顺云云 八月初八日。礼部
奏据僧性海等。告给护持山门榜文。钦奉圣
旨出榜与寺家。张挂禁治诸色人等。毋得轻
慢佛教骂詈僧人非礼搅扰。违者本处官司
约束钦此。钦遵出给榜文。颁行天下各寺。张
挂禁约 八月十六日。本部官于奉天门钦
奉圣旨。云南僧人性海等回还。与他递运船
只。钦此咨兵部。钦遵施行 谕云南僧游方。
金仙之教甘心寂寞。成在苦空故。修道者多
栖岩屋树。落魄林泉玩霄壤之明月。吟清风
于松下。置身物外。沦世事如太虚。若是者乃
修之宣之。尔云南僧修者不辞万里之遥。欲
觉因缘十二。若止京师而师云南。又何知。天
台之景两浙之美。高僧之渊薮。特敕往游。阅
诸名山。廓尔方寸。睿尔神灵。异时一归演华
言于金马。论风景于碧鸡。时乃道冠点苍。神
游八极。快矣哉 十二月御制大诰。三篇成
颁示天下。

恕中禅师 讳无愠。字恕中。别号空室。临海
人也。族姓陈。母林氏。依径山元叟端禅师出
家剃度。于昭庆律寺受戒。谒灵岩芝公一元
灵公。一一扣问详切。既归径山居择木寮。后
见大白砥公竺元道公。以看狗子无佛话发
悟。颂曰。狗子佛性无。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
里。壁上挂胡芦。又曰。此事如鱼饮水冷暖
自知。决不在语言文字上也。师性爱静隐。
太祖高皇帝¶ 第 935a 页 T49-0935.png
虽两住名山。皆甫及三载而退。后日本国主。
以水晶数珠峨山石。研为贽请命太祖。祈师
往化。师以老病竟辞。弟子居顶迎师住于鄞
之翠山。四方之扣谒者无虚日。求偈语者甚
众。是年七月十日。书偈曰。七十八年无法可
说。末后一句露柱饶舌咄。端坐而逝。至十二
月望日。葬于唐岙之原。有二会语录。拈雪窦
拈古。续大慧竹山颂。古山庵杂录。净土诗偈
颂等若干卷。行世。

幻隐禅师 讳慧明。号幻隐。字性原。父项。母
陈氏。七岁发疽。忽失所在。求得之则曰。四童
子舁我至此。识者知。为天神所祐。后谒竺元
道公于仙居紫萚山。又谒径山元叟端公端
问。东岭来西岭来。师指草鞋曰。此是三文钱
买得。端曰。未在更道。师曰。某甲只如此。和
尚作么生。端曰。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师乃
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蕴曰。才涉思惟皆为剩
法。是年示寂。寿六十九。腊五十八。

木庵禅师(聪)  觉初禅师  无逸禅师

丁卯洪武二十年。御制尚书洪范成。命赞善
刘三吾序其后 浙江布政及苏州等府。编汇
田土方圆四至鱼鳞图册成 二月上躬耕籍
田。遣官享先农。礼成宴群臣于坛所。谕之曰。
耕籍古礼也。一以供粢盛。一以劝农务本也
 四月十一日礼部尚书崔等。复奉圣旨。将
戒牒颁行天下。重出晓谕。谕善世禅师板的
达曰。禅师自西而东。朝夕慕道。务在济人利
物。朕观禅师之立志也。努力甚坚。其岁月之
行也甚深。故得诸方施供。善者顶礼。恶者欢
太祖高皇帝¶ 第 935b 页 T49-0935.png
心。前者东达沧海。而礼补陀。旋锡钱塘而暂
禅天目。西游庐岳。中国之名山。遂禅师之意
已达。复来京师。驻锡钟山之阳。日禅岩穴。禅
师之所以玄中。仰观俯察。志在神游八极。惟
神天昭鉴。

戊辰洪武二十一年。迁僧录司于天禧寺。试
经度僧给与度牒 三月十四日。僧录司左
善世弘道等。于中右门钦奉圣旨恁。僧录司
行文书各处僧司去。但有讨度牒的僧。二十
已上的。发去乌蛮曲靖等处。每三十里造一
座庵。自耕自食。就化他一境的人钦此 四
月二十六日。僧录司左善世弘道等。于奉天
门钦奉圣旨。灵谷天界能仁鸡鸣等寺。系京
刹大寺。今后缺大住持。务要丛林中选举有
德行僧人。考试各通本教。方许著他住持。毋
得滥举钦此 五月乙酉。五色云见。刘三吾
进曰。云物之祥。徵于治世。舜之时兴于诗歌。
此实圣德所致。上曰。古人有言。天降灾祥。在
德诚使吾德靡悔。灾亦可弭。苟爽其德。虽祥
无应国家之庆。不专于此也 以庶吉士解
缙。为监察御史。缙吉水人。天性英悟。七岁
能赋诗。日记数千言。十八乡试第一。连登进
士。草封事凡万言以进。未几遣归。

己巳洪武二十二年春。上以天下无事。悯诸
将老。欲保全之。诏从公侯各还其乡。各陛辞
赐赉有差 七月初三日。本部官于华盖殿
钦奉圣旨。鸡鸣寺老僧官。陜西带来的番僧
汉僧。教二部做与绵布僧衣。钦此移咨二部。
造办僧衣三十六名。每名绵布僧衣一套。每
太祖高皇帝¶ 第 935c 页 T49-0935.png
套三件。共一百八件。进赴内府给去讫 八
月增设僧司。举选通佛法的僧发来考试。除
授他去钦此 八月十七日僧录司左善世弘
道。于奉天门钦奉 圣旨。天界寺只作善世。
为额钦此 授善世禅师诏曰。佛教肇兴西
土。流传遍被华夷。善世凶顽。佐王纲而理
道。今古崇瞻由慈心而愿重。是故出三界而
脱沈沦。永彰而不灭。尔劳心愿重。特加善世
禅师。以神善道统。制天下诸山。绳顽禦恶。于
戏佐王纲而理善道。愿力宏深。体斯之行。无
往不复。戒哉戒哉。

天渊禅师  季芳禅师

万峰禅师 讳时蔚。号万峰。永嘉人。金姓。母
梦白气亘天。生时有光满室。襁褓见僧辄微
笑合掌。七岁依演庆寺升公出家。十六剃度。
十九受具。谒虎跑止岩请益。复至天台访无
见睹公。后归止岩处决择。为堂中第一座。后
岩以法衣拂子顶相并偈付之。三筑精蓝题
曰圣恩。三十年道风遐布。师示得法人偈曰。
慈悲无念花开果熟。因地分明慧宝致嘱。清
彻源源一派流。千古万古来相续。又语曰。如
今末法将沈。须向水边林下󰑁头边。接引一
个半个。阐扬吾道报佛恩德。不可扳缘高贵。
轻篾下流。逐妄追名迷真惑道。切宜仔细。遂
跏趺说偈曰。七十九年。一味杜田。悬厓撒手。
杲日当天。言毕而绝。

庚午洪武二十三年。诏求仙人张三丰。了不
可觅。召其弟子丘玄清至。与语悦之。授官与
室。爵不受。
太祖高皇帝¶ 第 936a 页 T49-0936.png

辛未洪武二十四年。定生员巾服之制。襕衫
用蓝色。绢布为之。宽袖皂线绦。软巾垂带。由
是士子衣冠。绰有古风焉。

申明佛教榜册 六月初一日钦奉圣旨。佛
教之始。自东汉明帝夜。有金人入梦。是后法
自西来。明帝敕臣民愿崇敬者许。于是臣民
从者众。所在建立佛刹。当时好事者。在法入
之初。有去须发而舍俗出家者。有父母以儿
童子出家者。其所修也。本苦空寂寞。去诸相
欲。必欲精一巳之英灵。当是时佛教大彰。群
修者虽不能尽为圆觉。实在修行次第之间。
岂有与俗混淆与常人无异者。今天下僧寺。
以上古刹列圣相继而较者。佛之教。本中国
之异教也。设使尧舜禹汤之时。遇斯阐演。未
审兴止何如哉。今佛法自汉入中国。历历数
者一千三百三十年。非一姓为君而有者也。
所以不磨灭者为何。以其务生不杀也。其本
面家风端在苦空寂寞。今天下之僧多与俗
混淆。尤不如俗者甚多。是等其教而败其行。
理当清其事而成其宗。令一出禅者禅。讲者
讲。瑜伽者瑜伽。各承宗派。集众为寺。有妻室
愿还俗者听。愿弃离者听。僧录司一如朕命。
行下诸山。振扬佛法。以善世仍条于后。

一自经兵之后。僧无统纪。若府若州。合令僧
纲司。僧正司。验倚郭县分。僧会司验本县
僧人。杂处民间者见其实数。于见有佛到
处。会众以成丛林。清规以安禅。其禅者务
遵本宗公案。观心目形以證善果。讲者务
遵释迦四十九秋妙音之演。以导愚昧。若
太祖高皇帝¶ 第 936b 页 T49-0936.png
瑜伽者。亦于见佛刹处。率众熟演显密之
教。应供是方足孝子顺孙报祖父母劬劳
之恩。以世俗之说。斯教可以训世。以天下
之说。其佛之教阴翊王度也。

一令下之后。敢有不入丛林。仍前私有眷属。
潜住民间。被人告发到官。或官府拿住。必
枭首以示众。容隐窝藏者流三千里。

一显密之教轨范科仪。务遵洪武十六年颁
降格式内。其所演唱者。除内外部真言。难
以字译。仍依西域之语。其中最密者。惟是
所以曰密。其馀番译经及道场内。接续词
情恳切交章。天人鬼神咸可闻知者。此其
所以曰显。于兹科仪之礼。明则可以达人。
幽则可以达鬼。不比未编之先。俗僧愚士。
妄为百端讹舛规矩。贻笑智人。鬼神不达。
此令一出。务谨遵毋增减。为词讹舛紊乱。
敢有违者。罪及首僧及习者。

一令出之后。有能忍辱不居市廛。不混时俗。
深入崇山刀耕火种。侣影伴灯。甘苦空寂
寞于林泉之下。意在以英灵出三界听。

一瑜伽僧。既入佛刹已集成众。赴应世俗。所
酬之资。验日验僧。每一日每一僧钱五百
文。主磬写疏召请三执事。每僧各一千文。

一道场诸品经咒布施则例(各项经寸数目不录)

一陈设诸佛像。香灯供给。阇黎等项劳役钱
一千文。

一凡僧与俗斋。其合用文书。务依修斋行移
体式。除一表三申三牒三帖三疏三榜。不
许文繁别立名色。妄费纸劄以耗民财。
太祖高皇帝¶ 第 936c 页 T49-0936.png

一今后所在僧纲僧正僧会去处。其诸散寺
应供民间者。听从僧民两便。愿请者愿往
任从之。僧纲僧正僧会。毋得恃以上司。出
帖非为拘钤。假此为名。巧取散寺民施。从
有缘僧。有道高行深者。或经旨精通者。檀
越有所慕。从其斋礼。毋以法拘。

一瑜伽之教。显密之法。非清净持守。字无讹
谬。呼召之际幽冥鬼趣。咸使闻知即时而
至。非垢秽之躯。世俗所持者。曩者民间世
俗。多有仿僧瑜伽者。呼为善友。为佛法不
清。显密不灵。为污浊之所污。有若是。今
后止许僧为之。敢有似前如此者。罪以游
食。

七月初一日。本部官于奉天门钦奉圣旨。恁
礼部出批。著落僧录司。差僧人将榜文去。清
理天下僧寺。凡僧人不许与民间杂处。

八月十八日。手敕著善世天禧能仁三寺僧
官宗泐等。明早有雨不要来。若无雨天晴。早
赴奉天门钦此。

复原禅师 名福报。字复原。台之宁海人。俗
姓方。母张氏。于杭之崇福寺出家。谒石湖美
公于净慈落发。参经山原叟得旨。出世慈溪
芦山。迁四明之智门。洪武初。驰召道行沙
门。与以中日章赴京馆天界寺。屡入内庭应
答称旨。留三年赐还。补处径山。上堂云。似
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
之无瑕。及化之日。忽拍手曰。呵呵呵。大众
是甚么看取。竟寂。寿八十四。塔于寂照右冈。
六月四辰。
太祖高皇帝¶ 第 937a 页 T49-0937.png

澹居禅师 讳至仁。字行中。号澹居。又号熙
怡叟。番阳人。姓吴。侍报恩寺真牧纯公得度。
自幼识见卓颖。指空上人叹曰。再世人天师
也。令参元叟。留侍香掌外记。叟喜谓曰。仁书
记。虎而翼者也。出世德章崇报万寿等刹。
宋学士称之曰。虎丘尊者名浮屠。见性烱如
摩尼珠。洪武初。皇上问以鬼神之理。师以佛
旨为书而对。上悦。临终索纸书偈而逝。寿七
十四。腊六十七。三月十九忌辰也。

全室禅师 讳宗泐。字季潭。号全室。台之临
海人。族姓周。父吉甫。母葛氏。幼辄跏趺坐。
八岁从笑隐䜣公学法。十四剃度。二十受具。
䜣公开山龙翔。师与俱。寄意词章。尤精隶古。
后谒元叟于径山掌记室。出世水西。迁中竺
升双径。次五十五代。诏师与演福法师大璞
𤣱公。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点简藏经。制
献佛乐章。往西域求法。得庄严宝王文殊等
经。授僧录司善世。掌天下僧教。建凤阳槎峰
圆通庵。辟一室曰松下居。赐天界住持。引见
赐诗。有泐翁去此问谁禅。朝夕常思在目前。
后赐归槎峰。诗云。寂寞观明月。逍遥对白云。
汝其往矣。渡江示疾。谓众曰。人之生灭如海
一沤。沤生沤灭复归于水。何处非寂灭之地
也。言已唤侍者曰。这个聻。侍者茫然。师曰
苦。遂逝世。时九月十四日也。寿七十四。荼毗
舍利塔于天界。附䜣公之右 高皇帝。有赐
师免官说(载皇明护法录)又御和诗一百四十五首。称
泐翁。成祖有御制像赞 赐中顺大夫 得
法弟子湛然性一宗钦。
太祖高皇帝¶ 第 937b 页 T49-0937.png

古拙禅师 号祖庭。松陵人。母持净戒。生不
知荤。幼背法华。十岁日诵一部。十三投日铸
寺。出家薙染受具。首谒石屋。南参古梅老人。
续然三指。九载切磨廓然瞥地。行诣白云。留
为众首。后遁迹韬光岩壑三十馀年。有平生
最爱隈岩谷。二十年来懒放迎之句云。

梁寅 字孟敬。临江人。家贫力学。一时名士
多与之游。上徵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与焉
以老病辞归。结屋石门山。称梁五经。年八十
二。

壬申洪武二十五年。试经给僧度牒 敕僧
录司。行移天下僧司。造僧籍册。刊布寺院。互
相周知。名为周知板册 四月二十五日皇
太子薨。谥懿文 九月立嫡长孙允文为皇
太子。以方孝孺为汉中教授。孝孺台州宁海
人。聪颖绝伦。双眸烱烱如电。读书一目十行
俱下。乡人呼为小韩子。宋濂谓曰。子之文非
当世之文也。太祖谓皇太子曰。此庄士也。又
曰异人也。后建文末徇忠 冬上患热病危
甚。诸御医进药皆无效。俄有赤脚僧。诣阙下
云。天眼尊者及周颠仙。遣进药视其药。一曰
温凉药。一曰温凉石一磈。其方用盆盛石磨
药。注之沈香盏以服。上服之。服在未时间。至
点灯时遍体抽掣。药之效也。其药味香如菖
蒲。而盏底凝朱。红彩迥异。是夜病愈。精神日
强 十二月初六日。僧录司左善世夷简等。
于奉天门钦奉圣旨。各处有通佛法性理高
僧。访问得几人。取将来善世寺。住钦此 十
二月二十一日。钦依关领清教录一百四十
太祖高皇帝¶ 第 937c 页 T49-0937.png
五本。发与各处僧纲司。依本刊板印造。俵散
所属寺院僧人。

琉球 在海东南。自福建梅花所开漾。顺飙
利舶七日可至。其俗以盈虚为晦朔。以草木
为冬夏。人皆去髭黥手。羽冠毛衣。无礼节好
剽掠。至此遣子弟来学。夷习稍变。奉正朔设
官职。被服冠裳。陈奏表章。著作篇什。有华风
焉。

日本 即古倭奴国。海中诸夷倭奴最大。西
南至海东北。大山国主。世以王为姓。地分五
畿三岛。又有附庸百馀。拘邪韩最大。唐初更
为日本。其俗男子魁头断发黠面文身。妇人
被发屈紒跣足。间用履。其喜盗。轻生好杀天
性然也。物产金银.琥珀.水精.琉黄.水银.铜
钱.白珠.青玉.苏木.胡椒.细绢.花布.螺𧌇.漆
器.扇.犀象.刀剑.铠甲.马。交市华人。喜得童
女。绵绮丝绵磁针 时入贡不诚。

彭享 在东南海岛中。并山多平原。禽兽希
少草木繁茂。沃土宜谷。饶果蔬。其俗上下亲
狎无寇盗。男女椎髻好诵佛经。煮海为盐。酿
榔为酒。产片脑诸香花锡物 遣使奏金叶
表文来朝。

百花 在海中。依山为国。国中有奇花嘉树。
民俗饶富尚释教。产红猴.黾倚.玳瑁.孔雀.
倒挂鸟.胡椒 时国王遣使来贡。

卜烟 帖木儿。鞑靼别部。去甘肃一千五百
里。其地广袤千里。居无城郭。以毡帐为庐
舍。产骡马牛羊。至是来朝。

杨维祯。号铁崖。戴方巾见上。上问。此巾何
太祖高皇帝¶ 第 938a 页 T49-0938.png
名。对曰。四方平定巾。上喜。彭友信以贡至
京。遇上微行。口占红霓诗云。谁把青红线一
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命续之。友信应声曰。玉
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驾玉桥。上大悦问
其籍。命翌辰候于升桥同入朝。友信如言。候
久不至。遂入朝。上召友信上殿前问故。具以
实对。命为北平布政使。

癸酉洪武二十六年。严震直述浦江郑济。及
同里王勋二家。累世同居。家世孝友于上。特
诏褒异。除二人左右春坊庶子 正月初三
日。大龙兴寺住持僧祖俊等。赴京贺正辞回。
司礼监官鲁梯传圣旨。住持僧赏五锭。散僧
每名二锭。教礼部补本钦此 赐西番国师
诏曰。佛教兴于西土。善因博被华夷。虽无律
以绳顽。惟仁心而是则。大矣哉。妙觉难穷。昔
从斯道者顿悟三空。脱尘沦而出苦趣。永离
幽冥。使生者怀而死者慕。岂不圣人者欤。迩
来西番入贡。有僧公哥监藏巳藏卜。乃昔元
八思巴帝师之后人云。踵师之道深通奥典。
独志尤坚。化愚顽以从善。起仁心以涤愆。虽
是遥闻。特加尔圆智妙觉弘教大国师。统治
僧民。名当时之善人。永为教中之称首。于戏
寂寞山房。俦青灯而读诵。观皓月以吟风。叠
膝盘陀之上。草衣木食。方契善符。

象源禅师 讳淑。台州人。住持径山。六月初
四日趋入门曰。杀来了杀来了。作么生避。遂
坐脱。

甲戌洪武二十七年。命僧录司。行十三布政
司。选僧补官。于是居顶道成净戒等。应召除
太祖高皇帝¶ 第 938b 页 T49-0938.png
授 正月上谓刘三吾曰。朕历年久。而益惧
者。恐为治之心懈也。懈心一生。百事皆废。生
民休戚系焉。故日慎一日。惟恐弗及。如是而
治。效犹未臻。甚矣为治之难也。三吾顿首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谕曰。人
之常情安于所忽。饱即忘饥。煖即忘寒。不思
为备。一旦卒遇凶荒。则茫然无措也。深知民
艰。百计以劝督之。俾其咸得饱煖。

正月初八日。钦奉圣旨。释迦佛发大悲愿心。
历无量劫至于成道说法度人。一切来历载
大藏。愚者安能知义。聪者未能尽目。有佛以
来效佛之修者无量。凡所说法。人天会听。愚
者虽无知。补于时君多矣。自佛去世之后。诸
祖踵佛之道。所在静处不出户牖。明佛之旨。
官民趋向者历代如此。效佛宣扬者智人也。
所以佛道永昌。法轮常转。迩年以来。踵佛道
者。未见智人。致使轻薄小人毁辱骂詈有玷
佛门。特敕礼部。条例所避所趋者。榜示之。

一僧合避者不许奔走市村。以化缘为繇。致
令无藉凌辱有伤佛教。若有此等。擒获到
官。治以败坏祖风之罪。

一寺院庵舍。已有砧基道人。一切烦难答应
官府。并在此人。其僧不许具僧服入公听
跪拜。设若己身有犯即预先。去僧服以受
擒拿。

一钦赐田地税粮全免。常住田地虽有税粮。
仍免杂派人差役。

一凡住持并一切散僧。敢有交结官府悦俗
为朋者。治以重罪。
太祖高皇帝¶ 第 938c 页 T49-0938.png

一凡僧之处于市者。务要三十人以上聚成
一寺。

一可趋向者。或一二人。幽隐于崇山深谷。必
欲修行者听。

一僧有妻者。许诸人捶辱之。更索取钞钱。如
无钞者打死勿论。

一有妻室僧人。愿还俗者听。愿弃离者。修行
者亦听。

一僧寺庵院。一切高明之人。本欲与僧扳话。
显扬佛教。奈何僧多不才。其人方与和狎。
其僧便起求施之心。为此人远不近(文长不录)

呜呼僧若依朕条例。或居山泽。或守常住。或
游诸方不干于民。不妄入市村。官民欲求僧
以听经。岂不难哉。如此则善者慕之。诣所在
焚香礼请。岂不高明者也。行之岁久。佛道大
昌。榜示之后。官民僧俗。敢有妄论乖为者。处
以极刑。钦此。

七月十二日。本部官同僧录司华盖殿。钦奉
圣旨。征南阵亡病故的官员军士。就灵谷做
好事。普度他。恁礼部用心整理。钦此。

乙亥洪武二十八年。命僧录司。设上中下三
科。考试天下沙门。赐善世天禧等寺。粮米以
给其食。赐僧录司官。大佑袈裟衣衾。

大宗禅师 讳兴。台州人。住持径山。三月十
一日忽叹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偶不成。遂
坐去。

丙子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圣旨灵谷寺住
持病故。恁礼部与祭祀。钦此。本部办素祭遣
官致祭。
太祖高皇帝¶ 第 939a 页 T49-0939.png

丁丑洪武三十年。命僧录司。行十三布政司。
凡有寺院。处所俱建禅堂。安禅集众。

戊寅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定燕邸。后代取讳
二十字四句曰。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
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二月二十九日。僧
录司左善世大佑等。于右顺门钦奉圣旨。著
江东驿江淮驿两处。盖两座接待寺。著南北
游方僧道。往来便当钦此。

蘧庵法师 讳大佑。号蘧庵住持姑苏北禅
寺。诏为左善世。精究内外典籍。善天台贤首
教义。有弥陀略解净土指归等书。行世。

遂初法师 讳绍宗。号遂初。上海陈氏。十三
出家于松江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
资颖悟戒行精严。初说法于长庆。次迁吴兴
慈咸。大展玄风缁素向化。洪武癸酉应召。有
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
升右善世。是年月日示疾而逝。

四月。上不豫。闰五月十日崩。寿七十有一。
是月十六日葬于孝陵。上尊谥曰。圣神文武
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
太祖。

太祖御制护法集 录入集中者。不列备云
栖护法录中。

佛教利济说 心经序 三经论

释道论 诵经论 修教论

明施论 宦释论 鬼神有无论

空实喻 拔儒僧文 僧道衡说

僧妙云说 僧竺隐说 清教录

谕钟山僧敕 谕天界寺僧 赐宗泐免官
太祖高皇帝¶ 第 939b 页 T49-0939.png


问佛仙二篇 还经示僧 天界寺花架


戒僧陶冶文 又谕僧 习唐太宗圣
教序

游寺记 灵谷寺记 游新庵记

牛首山庵记 僧犯宪说 赦二役囚人

祭宝志公文 祭道林文 赞十六罗汉
二次

诗偈十九首 山居诗十二首

赞颂十三首

集列六十一人附见十五人。

道原禅师(衍)  秋潭法师(月)  宗律禅师

昭庆律师(濡)  太白法师(砥)  石湖禅师(美)

竺元禅师(道)  一元禅师(灵)  无著禅师

古梅老人  用明法师  懒牧禅师

静庵禅师(镇)  清源法师  白云禅师

皇太孙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
天下 太孙治丧礼。被发哭踊。哀动左右。敕
有司丧仪悉遵周礼。于是仿金藤遗制。前朝
后殿左右角门。及西宫内寝各设座如生存。
凡十一所有久不御者。即以香汤洒扫之。陈
祖训于东直殿。设重器于西直殿。京官四品
以上。朝服执钺。立于诸陛之上。自初十以至
十六日。哭临如礼。昼不饮勺水。夜不就枕簟。
先是 太祖不豫。多暴怒遭谴戮者甚众。太
孙入侍事必躬承。服药则亲尝以进。去后则
亲扶以起。唾壶溺器之属。靡不手提以献。而
愉色婉容蔼然可掬 太祖气已渐平多所全
太祖高皇帝¶ 第 939c 页 T49-0939.png
宥。当深更夜分。侍卫酣寝际。呼无不应。应无
不起。盖终夕未尝交睫也。太孙素丰腴。至是
哀毁骨立矣。是日诸大臣迎之于大明门外。
群臣百姓望见其毁瘠之容深墨之色。与哭
泣之哀。莫不举手加额。曰天子纯孝。举喁喁
然。有至德之思焉 诏行三年丧 命齐泰
黄子澄预参国事 命方孝孺为博士侍讲
 蹇义为吏部侍郎 夏原吉为户部侍郎 徵
江西处士杨士奇。为翰林院编纂官 张统
为吏部尚书 荧惑守心。程济通术数。上书
言。北方兵起期在来年。

(皇明崇祯十一年春月金盖云蘧寿光比丘寓杏溪遽庵
纂录编次)。
释鉴稽古略续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