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著(附水陆升座及行状塔铭)¶ (自动笺注)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卷第二十
*襍著(附水陸陞座行狀塔銘)
侍者端正參等編
**入上人血書華嚴經
常住真心
一塵塵塵頓現。
難思妙德
一行
而行行全彰。
眾色之依空。
千波之帀海。
從信
地。
無位不周
終至覺場
本體何別。
眾生迷於妄念
不知即妄以明真
佛照於圓宗。
所以唱玄而設教
事非報化之末跡
理絕凡聖常談
今古熾然
物我
交徹。
此襍華之大旨
羣經之元首也。
比丘悟入
十法界。
重玄門。
性相不無
身心而非有。
剌血為墨。
書寫是經。
下筆時親見普賢
彈指處巳參
慈氏
積劫之而不足
半偈得之而有餘。
當令神物
護持
廣作世間饒益
**血書蓮經
妙理虗玄
真乘湛寂
念而無念
甘露沃其心。
持而不
持。
印封其口。
所以分身佛集。
多寶塔來。
遠近同歸
古今共貫
三世如來法施之式。
十方菩薩悟入之因。
謾勞歷劫證修。
不出剎那圓具。
鍾鼓非禮樂之本。
而器不可去。
文字宗乘之極。
而書不可無。
因筌以
得魚
藉指而觀月。
昔藥王然身於淨明德佛。
釋迦
體於阿私陀仙。
以不堅之身。
了於常住之法。
慧光
蘭若比丘德慧
剌血而書此經。
畢命以弘斯道。
毫端
散綺
諸天莫不雨花
紙上流金
大地為之震動
譬夫
膏油相續
而燈不滅
條甲無間而木向榮
慎厥終惟
其始。
佛法無多子
久長難得人。
勉之
經王尊貴
祕藏幽深
究竟絕於名言
方便令其悟入
自如開演
出彼千齡
羅什再翻。
成茲七軸
受持
讀誦
飲海無邊
書寫流通
若量空而不盡
潛利
陰益。
妙用恒沙
隨喜讚揚
神功叵測
粵有比丘惟德
者。
丹誠貫日
素檢懷霜
得度之緣。
非師不具
臻報
恩之極。
捨佛何由
由是發起行雲
磨心地。
十指
血。
七軸經。
以報師恩。
以酬佛廕
推此志也。
豈小緣
哉。
凡我同流
宜加讚歎
**書楞嚴經
性覺妙明
亘古今而不變
本覺明妙。
迷悟而皆如。
假喻虗空不空
發揮羣相而非相
超乎聞見
異彼
因緣
光相羅。
彌滿清淨
十方諸佛。
同宣了義之玄
旨。
一切眾生
咸具圓通正體
只為客塵擾擾
豈知
日用昭昭
耳目所拘。
解騎聲葢色。
根塵未脫。
安能
息慮忘緣。
情想樊籠
感昇沈之業報
譬如眚目
暈此明燈
宛若花發巨海
外列山河世界
中分
畜人天。
本因織妄而成。
莫匪瞪勞而現。
四三宛轉
十二輪環
生死死生
有無無有
直下斷除愛欲
還他
調御丈夫
自今疾至菩提
教我多聞弟子
超越五蘊
區宇
廓清十種禪那
如能宣此呪心。
乃可制諸外道
利人利已
出世間
不動尊
無上覺。
未城澄照
沙彌智祚。
少年苦行
銳志禪門
具足迦羅心。
書寫
首楞嚴典。
一誠注相。
十帙奏功
畢世受持
命譾
才而稱述
姑伸梗槩。
甚愧荒蕪云爾
**題十六羅漢畫卷
梵語阿羅漢
此翻殺賊。
應供
無生
中含三義
東土
不翻。
殺賊者。
是殺無明賊。
應供者。
天上人間之供。
無生者。
自性涅槃。
本自不生。
今亦非滅。
般若云。
順上五結永盡。
阿羅漢
上五結者。
一色愛。
謂色
界愛。
無色愛。
無色界愛。
三無明。
謂心不了
四掉。
謂心躁動
五慢。
謂心自高
華嚴云
上品十善
智慧
脩習
狹劣故。
三界故。
大悲故。
從他聲聞而解
了故。
聲聞乘
阿羅漢
唯佛一人
訶責之。
令其
進修不巳。
而圓佛果
小眾生。
不宜輕忽
但當恭敬
供養求福
出世間
而為津梁
外書云。
千里之行。
足下
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
豈不然哉。
**大悲像記
大悲手眼者。
觀音大士應化之身也。
恭惟大士
地行願。
可得而言者
備載於諸經。
若曰神功聖德
千變萬化
不可得思議也。
假使有人
百億
彌山為筆
百億大海水為墨。
百億娑婆世界
紙。
從今日。
未來際。
大書特書屢書。
不一書以捃
摭之。
於百千那由他。
恒河沙
不可不可說轉分中
未能書一分也。
復次有人
十方空。
佛國土。
稻麻
竹葦
草木叢林
悉為微塵
一一塵悉化無量身。
一一
身悉具無量舌。
一一舌悉縱無量辨。
從今日。
盡未
來際。
顯說密說。
晝夜無間歇。
贊詠之。
於百千那
由他恒河沙
不可不可說轉分中
未能說一分也。
雖然多之。
所宗之謂一。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其小無
內。
其大無外
若然者。
雖以一丸之土。
一指之木。
一銖
之金。
為之像設
亦何異於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之身
公元1344年
座乎。
至正四年秋
予來主壽山
明年眾議
萬佛
公元1345年
寶閣
明年閣成。
明年
而得耆舊比丘若欽施財。
大悲像。
明年而功就。
於戲
法身不可以數測。
示其小者。
丈六之軀耳。
其面二十有一。
其手一千
有八。
目則如其手之數。
而加面焉。
其四十二手。
有所執。
光暎於座。
座承於足。
足下座石。
頂上
佛。
高凡四十尺有奇
木用桐。
髹用朱漆
金用純金
日光在左。
月光在右。
善財龍女
天大權。
以次列侍
開戶而望之。
晃晃乎。
若七金之山。
來從海上
而屹
立於前也
大哉施心。
不可以物計。
今標其信者。
緡錢一萬餘耳。
亦豈易耶。
嘗歎欽之積財
不為已。
既重飾大殿佛像
而復力為此像。
人方之而不置
欽獨謙之而不伐
斯人也。
將欲警夫後人也。
故有
焉。
後人將欲繼夫斯人也。
宜有述焉。
若無作又無
述。
雖有此記。
誰無此記。
若有作又有述。
雖無此記。
公元1344年
有此記。
不可不記也。
龍集己丑
至正九年春
住持
梵琦撰。
**重修釋迦如來真身舍利寶塔
諸佛如來
出現於世。
莫不皆示八種之相。
從初降神
誕生
乃至出家修道
降魔成佛
法輪
最後入涅槃。
紫金軀。
為八萬四千舍利
使天人龍鬼
造塔供養
罪滅福生
終在菩提
本師釋迦牟尼如來
此云能
寂默
現在賢劫四佛
兜率天
為護明大士
滿足天尊
四千歲補處。
時至於是下生迦維羅衛國
公元1349年
淨飯王宮。
乘日象。
摩耶夫人胎。
十月滿足
右脇
而誕。
當東震旦國。
周昭王
二十四年甲寅歲。
四月八
公元42年
日也。
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
四門踰城出家
時年
公元前961年
十九。
歷試邪法
摧伏外道
穆王三年癸未歲。
二月八
日。
明星現時成道
為憍陳如等五人
四諦法輪
公元前915年
道果
住世說法
四十九年
後告上首神足
摩訶
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法門
分付於汝。
汝當護持并勅阿難
副貳傳化
無令斷絕
又付金縷僧伽梨衣。
轉授慈氏付囑訖。
於熙連河
側。
娑羅雙樹間。
右脇累足
泊然而逝。
穆王五十二
公元1392年
年。
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
闍維火滅
八王共分舍利
歸國建塔
競留供養
滅度伯年
有王名阿育
此云
無憂
取諸塔中所有舍利
八萬四千顆。
造八萬四千
塔。
閻浮聚落
滿一億家者。
耶舍尊者
鬼神
一塔
鎮之。
按宣律師感通錄。
震旦塔。
凡十三所。
劉薩訶所
禮者。
明州阿育王寺
舍利光明特盛。
至誠祈禱
彰感焉。
梵琦生緣象山
九歲出家
便聞建塔
德最
公元1328年
大。
往往默感於心。
天曆元年。
戊辰歲二月三日。
住持
公元1332年
海鹽州天寧永祚禪寺
年三十壬申歲
千佛
公元1334年
閣。
元統二年甲戌歲
龍王獻寶
因募塔緣。
檀施
公元1336年
臻。
後至元二年。
丙子歲春。
龍化蜿蜒之形於丈室
畢備
四方來觀之。
兩月而去。
及塔成復來。
隱見
非一
至今祀為應夢龍王
填築塔基。
三年丁丑歲。
九月二十三日子時
起手建塔
至辛巳歲奏功
凡七
八面
高二十四丈。
莊嚴綺麗
見者皆悅。
越十二年
公元1341年
兵興。
已亥寶瓶
白金二伯兩。
當是時。
謝事
天寧
結庵閑居
眾請再領寺事。
乃造鍮石寶瓶取。
公元1364年
至正二十四年。
甲辰秋。
九月二十四日
奉瓶修塔。
公元1365年
寶花
明年乙巳七月
泥葢方畢。
丁丑乙巳
公元1369年
二十有九年矣。
梵琦年七十。
瞻禮旋繞
歡喜踊躍
拜稽首
說頌言。
如來舍利無有
 不啻八萬四千顆
 天上人間所造塔
 其數過於恒河沙
 金銀真珠瑠璃
 車渠琥珀瑪瑙
 或用玻[王*]水晶
 并黑沈水栴檀
 種種雕鏤嚴飾
 所獲妙果思議
 或奉一花一香
 或但低頭指爪
 或繞一帀一拜
 莫不皆坐菩提
 或以香水洒其地
 或磨香泥塗其壁
 或燒油燈光曜
 無有不圓佛智者
 巳去釋迦滅度
 塔為第一福田
 盤如棗葉剎如針
 其影巍然梵世
 譬如虗空平等
 不離塵子孔
 我今興建浮圖
 亦有先佛真身
 廣愽嚴麗法界
 一切如來其中
 諸大菩薩聲聞
 莫不俱來供養
 天龍八部訶護
 凡有目者悉觀瞻
 明月寶珠置其頂
 寶篋真言實其腹
 入夜銀缸星斗
 熾然花開天樹
 八角風鈴妙音
 七層欄楯圍繞
 普為眾生饒益
 功德高厚須彌
 亦如大海百川
 亘古亘今鎮長在
 願共法界含識
 同得往生極樂國
**韋陀天贊
妙高四埵。
南有提婆
其下將軍
名曰韋陀
位在童真
護我支那
兜鍪鎻甲
持杵降魔
二十八部。
三十二將。
將中最賢。
帝釋所仗。
坐則為起。
背則為向。
護善遮惡。
積德修行
末世比丘
稟戒不全
起居食息
實賴尊天。
如跛得杖。
如渡得船
受佛付囑
願海無邊
*水陸陞座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
九月十一日。
欽奉
聖旨
蔣山禪寺
水陸會中陞座
師云。
真如淨境界。
一泯未嘗存。
能隨染淨緣。
遂成
十法界。
法界者。
眾生心也。
眾生心即佛心
大哉
乎。
無形無相
充徧十方
亘古亘今
包含萬有
但在
眾生分上
一向染用。
之無明。
諸佛分上
一向
用。
謂之佛性
無明佛性
是二俱空。
然而眾生不了
於空。
無明所惑。
無量劫
至今世。
身口意。
貪嗔癡。
貪行多者。
二萬一千。
嗔行多者。
二萬一千。
癡行多者。
二萬一千。
等分行者
二萬一千。
共造八
萬四千。
煩惱業
生罹王憲
在地獄。
動經劫數
未有出期。
古德有言
一切苦果
因業而受。
受盡還
無。
何苦之有。
豈不見。
梁朝傅大士王銘云。
觀心
空王
微妙難測
無形無相
大神力。
能滅千灾。
萬德
體性雖空。
施法則。
之無形。
呼之有聲
為之法將
心戒傳經
水中鹽味
色裏膠青
決定
有。
不見其形。
又云。
欲求成佛
莫染一物
心性雖空。
貪嗔體實
入此法門
端坐成佛
豎起拂子云
還見
麼。
無量壽世尊
即今拂子頭上
放大光明
普照
十方虗空法界
不可說不可說
又不可說
微塵數。
三千大千世界
百億日月
百億四天下。
四大海。
百億須彌
百億欲界天宮殿。
百億
界天宮殿
百億無色界天宮殿
中一世界
宮殿
內皆有菩薩
海眾圍繞
隨機說法
各各不同
頓說漸說。
實說權說
縱說橫說
顯了說葢覆說。
所說
皆說此心。
一理不圓
一事不備
一塵而不攝。
一剎而不收。
這裏見得
未度令
度。
未解令解。
到彼岸者。
到彼岸
未證涅槃者。
令得涅槃。
皇恩佛恩。
一時報畢。
其或未然
更添注脚去也。
擊拂
子云
還聞麼。
這裏聞去。
諸人耳在一聲中。
一聲
諸人耳。
此是觀音大士
圓通法門
十方擊鼓
十處一時聞。
此是圓真實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
聞。
此是通真實
無既非滅。
聲有亦非生。
生滅
緣離。
是則常真實。
是故諸佛於此得之
十方界
成等正覺
菩薩於此得之
圓滿六度萬行
獨覺
得之
洞明十二緣生
聲聞於此得之
三明六通
八解脫。
諸天於此得之
高超十地
人倫於此
之。
具足眾善
修羅於此得之
永絕憍慢
地獄於此
得之
咸脫苦輪。
乃至餓鬼旁生
并及四生九類
含識
於此得之
莫不悟自心佛
成自心佛
金剛
般若云。
過去不可得
未來不可得
現在心不
可得。
心既不可得
佛亦不可得
菩薩不可得
覺亦不可得
聲聞不可得
諸天不可得
人倫
不可得
修羅不可得
餓鬼旁生
四生九類
含識
不可得
不可得
不可得
永嘉大師
道。
了了見無一物
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
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
所以二祖神光
初祖菩提
達磨曰。
我心未寧
乞師安心
初祖云。
將心來與汝
安。
神光云。
覔心了不可得
初祖云。
與汝安心竟。
拂子劃一劃云。
劃斷
與麼時。
果滿功圓一
作麼生道。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為報
國恩
欽惟
皇帝陛下
英武仁聖
削平海內
子育兆民
九夷八蠻
罔不賓服
是以梯山入貢
航海獻琛
元年大赦
下。
洽以寬恩
無辜冤枉
亦蒙濟拔
特賜銀帑。
善世院
蔣山禪寺
修建陽水陸。
大齋一晝夜。
中作佛事
供佛賢聖天地神祇
三界鬼神
并召臣僧梵琦
舉唱宗乘
所集功勛
超度四生六道
無辜冤枉悉脫幽冥
往生佛土
成就菩提
所願如意珠
爍破無明窟。
智慧劍截斷
生死根。
大法悟心
樂邦而見佛。
復舉梁朝
武帝
傅大士講經
大士登座
尺一下。
寶公
薩謂帝曰。
陛下還會麼。
默然
菩薩云。
大士講經
竟。
師拈云。
今日
聖恩
令臣僧梵琦
於此座。
舉揚第一義諦
普願
流同成佛道。
釋迦老子
四十九年。
說不盡底。
細大
法門
盡被傅大士
一時吐露了也
且道節文在什
麼處。
陽水大齋緣。
徧滿三千與大千
東走
烏西玉兔
上窮碧落下黃泉
永拋業識無明海。
如來寶蓮
恩重須彌何以報。
祝延
聖壽萬斯年
公元1369年
洪武二年。
三月十三日。
欽奉
聖旨
蔣山禪寺
水陸會中陞座
師云。
法雷法鼓
布慈雲兮洒甘露
即今法雷
巳震。
法鼓巳擊。
慈雲巳布。
甘露巳洒。
且道山僧
甚麼法。
說向聲聞乘法耶。
說向獨覺乘法耶。
說向
菩薩乘法耶。
說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耶。
凡夫界法耶。
中道
法界中。
無有法名向聲聞
乘。
獨覺乘。
菩薩乘。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有法名向凡夫界
無有法名向染向淨
生死
向涅槃。
何以故。
諸法無二故。
譬如虗空
去來今
不可得
非無虗空
據實而論。
只遮虗空
早是
釘橛了也
雲門手中扇子。
𨁝跳上三十三天
觸著
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諸人又作
麼生會。
良久云。
不起纖毫修學心。
無相中常
在。
又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是箇什麼
白道
了也
要解註那。
此事不在言語上。
雙五箇。
言語會。
苦哉屈哉。
香嚴和尚道。
人上樹。
手不攀
枝。
脚不踏枝。
樹下忽有人。
祖師西來意。
若答他
喪身失命
若不答他。
則違他所問。
則是
不答
則是
大慧和尚云。
這裏禪。
一團火相似
若觸
他則燒殺你。
若背他則凍殺你。
只如永嘉大師
兩句子。
與賊過梯道什麼
鏡裏形見不難
水中
捉月爭拈得。
平如鏡面
險似懸崖
金剛取泥處。
屋裏人
知得更饒箇古話
吾宗四祖優波
尊者
一族姓子出家
夜投天寺宿。
尊者乃作
方便
一夜叉。
擔一死人來。
更有一夜叉。
空手
至。
二鬼共諍。
一言我擔死人來。
第二者言。
我擔死
人來。
前一鬼言。
我有證人。
此人見我死人來時。
此人念言。
我今必定死。
應作實語
語後鬼言。
此死
人者。
前鬼擔來。
非是汝許。
後鬼大瞋。
拔其一臂
鬼以死人臂。
還續如故
後鬼復拔一臂
前鬼更拔
死人臂。
還復補處
後鬼拔其兩脚
前鬼悉以死人
脚。
補之如本。
如是二鬼。
共食所拔新肉。
即便出去
族姓子。
豁然大悟
今日
天子
普度幽冥
令臣僧梵琦說法
佛子
所冀
一言之下。
泮然無疑
一切法即心自性
成就
身。
不由他悟。
如夢忽覺。
蓮花開。
恁麼時。
如何
舉似
一百五日清明
元定正月半
復舉昔
士人
無鬼論
現身云我聻。
士人無對
後來
五祖演和尚
代以兩手
合作鵓鴣觜云谷谷呱
拈云。
祖和尚
可謂千聖頂上拈來
萬人叢中
指出
語默所不到。
情解所不及。
向上一句作麼
量。
憶江南三月裏。
鷓鴣啼處百花香。
*楚石和尚行狀
師諱梵琦
字楚石
小字曇曜
明州象山人
姓朱氏
父杲好善隱德
張事惟謹
大元元貞
公元1416年
年。
丙申之歲。
六月丁巳
夢日懷中而生師。
師在
襁褓中。
有神僧來見之。
謂其父曰。
此兒佛也。
他日
必當振佛法
照曜濁世
宗族鄉黨
因以曇曜字之。
四歲失怙恃。
祖母王氏鞠之。
口授論語
輙能成
誦。
或問書中所好者何語。
即應曰。
君子喻於義。
歲善屬對
七歲能書大字
詩書過目不忘
一邑
奇童稱之。
九歲西淛
海鹽天寧訥翁模公受
經業
依從族祖晉翁洵公。
於湖之崇恩
趙文敏
公。
以先隴在崇恩
往來其間
每見師異之。
為鬻
僧牒
訥翁得度
年十六。
於杭之昭慶
受具戒為
大僧
是時文釆炳蔚
聲光藹著。
兩淛名山宿德
招致座下
徑山谷陵
天童雲外岫
淨慈晦機
熙。
各有龍象數伯。
稱譽之。
年二十。
晉翁道場
命為侍者
既又俾典藏鑰。
一日閱首楞嚴經
至緣
因明
暗成無見。
不明自發
則諸暗相
不能昏。
因有省入。
由是內外典籍
宛如宿習
然於佛祖
向上一著。
終有滯礙
元叟端和尚徑山
望重
天下
師往參次即問。
如何是言發非聲。
色前不物
叟遽云。
言發非聲。
色前不物
速道速道。
師擬進語。
震威一喝
師乃錯愕而退。
英宗皇帝善書
者。
赴闕金書大藏經
師在選中。
辭叟遂行
既至
萬寶坊。
近崇天門
一夕睡起。
聞綵樓上鼓鳴
大悟
徹見徑山為人處。
述偈曰。
崇天門外鼓騰
騰。
驀劄虗空就地崩。
拾得紅爐一片雪。
却是黃河
六月氷。
甲子正月十一日也。
是歲東歸
再參元
叟於徑山
迎笑曰。
且喜大事了畢
自是師資
徵決。
佛祖機緣渙然矣。
叟遂以第二座延之。
而學
者多諮扣焉。
未幾行宣政院
出世海鹽州
公元1328年
福臻。
一香元叟
是為妙喜五世云。
天曆戊辰
公元1335年
州之天寧
至元乙亥
遷杭之報國
至正甲申
遷嘉
興郡之本覺
丁亥帝師錫號
佛日普照慧辯
師。
丁酉遷郡之天寧
已亥有退休志。
海鹽天寧
山海之勝。
遂築寺西偏以居。
自號西齋老人
癸卯寺主祖光告寂。
大夫強師。
復主寺事。
申舉得法上首景瓛。
自代而復老於西齋焉。
皇明啟運
混一海宇
天子將臣或沒於戰。
民庶或死於兵。
宜以釋氏
公元1368年
設冥。
濟拔之。
於是洪武元年。
九月十一日。
師說法於蔣山
廷臣奏其說。
公元1345年
上大悅。
明年三月
復用元年故事
再徵於蔣山說法
上聞其說又大悅
十五日
賜宴文樓下。
親承
勞問
詔舘於天界寺
十日及行。
內府白金
公元1346年
賜。
明年秋
上以鬼神之理甚幽。
意先佛必有成說。
宜徵其徒之
甞為師德者問焉。
於是淛水東西
公元1345年
召者。
凡十有六人
予與師洎夢堂噩公與焉。
七月十
二日
天界舘。
方丈
上命禮部官勞。
又命膳部
薪米等物。
尋以所問。
講究明白
齋日奏對
而師以二十二日微疾
然與諸師。
援據經論
辨竅其理自若也。
二十六日
忽索浴更衣
跏趺書偈曰。
真性圓明
本無生滅
夜鳴
西方日出
置筆謂夢堂曰。
師兄我去也。
何處去。
師曰西方去。
堂曰。
西方有佛。
東方無佛
耶。
師乃震威一喝而逝。
禮部官以遺偈聞。
上為嗟悼久之
翰林學士
宋公景濂
危公大樸
與師
方外友
痛惻焉。
龕奉四日
顏色明潤
緇白
瞻禮
如佛涅槃。
天界住持
白菴金禪師
古鼎銘
和尚
嗣法上首
師之法門猶子也。
後事莫不
禮。
同召諸師。
咸以法供養焉。
例禁火化
上以師故。
特開僧家火化之例。
是日天宇清霽
送者
千餘人
火餘牙齒
舌根數珠不壞。
舍利五色
紛綴
遺骼
參學弟子文晟。
奉其遺骼及諸不壞者。
歸海
鹽。
八月二十八日
葬於西齋而塔焉。
平日
人。
或以文字作佛事
會語
梓傳巳久。
外有
土詩。
慈氏上生偈。
北遊集。
鳳山集。
西齋集。
又有和
天台三聖詩。
永明壽禪師山居詩。
陶潛詩。
林逋詩。
若干卷。
竝行於世。
所在施者雲集
凡所營建
咄嗟成功
海鹽天寧
建大毗盧閣
範銅毗盧
遮那佛。
千佛
文殊普賢大悲手眼菩薩等。
像位
上下
相好殊勝
又建寶塔七層
高計二伯四十
餘尺。
塔成忽偏倚欲仆。
師懼禱于佛。
一夕大風雨。
州民聞空中有聲曰。
往天寧救塔。
明日塔乃四
如初
及師再來
塔以兵燹殆廢。
且失頂之寶瓶
師復鳩施完葺之。
時景瓛為徑山書記
以錢命鑄
寶瓶補之
上瓶之日。
天花紛雨。
異香滿空
州民聚
觀。
駭嘆無巳。
本覺建大閣。
上以奉萬佛
下以奉
大悲菩薩
十地菩薩閣之。
雄偉像設莊嚴
殆冠
西淛
為人
短小而志器弘大
無為神應
莫測
熾然作用
無非實相示人
俾之悟焉證焉。
而後巳。
故雖有營建之美。
辭辨之富。
實無作。
無說也。
譬猶之於花。
月之於水。
所可形容者。
與色香耳。
道化所被。
薄海內外
高麗日本學者
欽慕焉。
世壽七十五。
僧臘六十有三。
得度若干
人。
嗣其法者若干人。
景瓛文晟。
謁辭當代
手筆
以銘其塔。
昭示來學
請予錄其行實
予始
徑山
與師交甚契。
又同稟法元叟和尚
其後
往來東西浙。
得師出處為詳。
洎師示滅
親覩
光明之効。
不可辭也。
第以衰病紀次繁陋。
立言
公元1370年
君子
於斯或有所稽焉。
洪武庚戌。
九月初吉。
前住
紹興府
崇報禪寺
法弟至仁謹狀。
*佛日普照慧辯禪師塔銘有序
公元1368年
皇帝即位
洪武之元年
端居穆清
憫念四海兵爭
民庶
多歿於非命
精爽無依
非佛世尊
不足以
度之。
秋九月
江南浮圖十餘人
蔣山禪寺
作大法會
時楚
石禪師
與其列。
升座說法
以聳人天龍鬼
聽。
竣事近臣入奏
公元1369年
上大悅。
二年春三月
復用元年故事
師說如初
錫燕文樓下。
親承
公元1370年
顧問
暨還出內府白金以賜。
三年之秋
上以鬼神情狀
幽微難測
遺經有明文。
妙柬僧
中通三藏之說者問焉。
師與夢堂噩公行中仁公
等。
召而至。
舘于大天界寺
上命儀曹勞之
既而援據經論成書
將入
朝敷奏。
師忽示微疾
越四日趣左右具浴。
更衣索筆
書偈曰。
真性圓明
本無生滅
木馬夜鳴
西方日出
書畢謂夢堂曰。
師兄我將去矣。
夢堂曰。
子去何之
師曰西方爾。
夢堂曰。
西方有佛。
東方無佛耶。
師厲
一喝
泊然而化。
時七月二十六日也。
天界住持
西白金公法門猶子也。
為治後事
無不盡禮
時制
火葬有禁。
禮部以聞。
特命從其教。
茶毗之餘。
齒牙舌根
數珠咸不壞。
利羅粘綴遺骨
纍纍然如珠。
弟子文晟。
奉骨及
諸不壞者。
歸於海鹽
卜以八月二十八日
建塔
天寧永祚禪寺葬焉。
既葬嗣法上首景瓛。
復偕文
晟。
仁公造行狀。
來徵銘。
仁公愽通內外典。
簡奧
西漢風。
其言當可信弗誣。
謹按狀。
師諱
梵琦
楚石其字也。
小字曇曜
明州象山人
姓朱氏
父杲母張氏。
夢日墮懷而生。
師方在襁褓中。
神僧摩其頂言曰。
佛日也。
他時照燭昏衢乎。
人因名之為曇曜云。
七歲靈性頴發
讀書即了
大意
或問所嗜何言。
應聲曰。
君子喻於義。
至於
屬句倣書
度越餘子。
遠近號為奇童
九歲棄俗
入永祚。
受經訥翁慔師。
尋依晉翁洵師。
於湖之
崇恩
師師族祖也。
趙魏公見師器之。
為鬻僧
牒。
薙染沙門
繼往杭之昭慶
具足戒
年巳
十有六矣。
洵師遷住道場
師為侍者
亡何命司
藏室。
閱首楞嚴經
至緣見因明
暗成無見處
恍然
有省。
歷覽羣書
不假師授。
文句自通。
然膠於名相
未能釋去纏縛
元叟端公
倡道雙徑
師往問云。
言發非聲。
色前不物
其意何如
元叟就以師語詰。
之。
師方擬議欲答。
叟咄之使出。
自是羣疑塞胸。
鉅石
元英宗
詔粉黃金為泥。
大藏經
有司
以師善書
選上燕都
一夕西城樓鼓動
汗下
雨。
拊几笑曰。
徑山鼻孔
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一偈
拾得紅爐一點雪。
却是黃河六月氷之句。
翻然
東旋
再入雙徑
元叟見師氣貌充然謂曰。
西來
意。
喜子得之矣。
遽處以第二座。
且言妙喜大法
在於師。
有來參叩者。
多命師辯決之。
元泰定中
行宣政院
稔師之名。
出世海鹽之福臻。
遂升主
永祚。
永祚師受經之地。
創大寶閣
範銅賢劫
千佛
毗盧遮那
及曼殊師利
普賢手眼觀音
諸像
竝寘其中
復造塔婆七級
二伯四十餘尺。
功垂就勢偏壓
師禱之。
夜乃大雨風。
居氓聞鬼
神相語曰。
天寧塔偏。
亟往救之。
遲明塔正如初
杭之報國
嘉興本覺
更搆萬佛閣九楹間。
偉壯麗儼。
天宮下移人世
帝師嘉其行業
賜以
佛日普照慧辯禪師之號。
佛日頗符昔日神僧之
言。
識者異焉
會報恩光虗席
僉謂報恩一郡
剎。
非師莫能居之。
師勉狥眾而往
退隱永祚。
公元1363年
西齋為終焉之計。
至正癸卯
大夫強師。
主其
寺事。
時塔燬于兵。
師重成之。
景瓛為代。
復歸老于
西齋云。
為人形軀短小
神觀精朗
舉明正法
滂沛演迤
不知其所窮。
凡所蒞之處。
黑白嚮慕
如水歸壑。
一彈指間。
湧殿飛樓
上插雲際
未甞
師有作。
君子謂。
縱橫自如
應物無跡
山川出雲。
雷蟠電掣
神功收斂
寂然無聲
由是內而燕齊
楚。
外而日本高麗
咨決心要
奔走座下
得師
言。
裝潢襲藏
不翅拱璧
可謂無愧妙喜諸孫
矣。
世壽七十五。
僧臘六十三。
得法若干人。
度者若干人。
說法機用。
見於會語
遊戲
翰墨
見於天台三聖
永明壽陶潛林逋
作。
別有淨土詩。
慈氏上生偈。
遊鳳山西三集
通合若干卷。
竝傳于世。
余慕師之道甚久。
近獲執
手。
護龍河上
相與談玄
出賸一編求正
師覽
巳嘆曰。
不意儒者所造。
直至於此
善自護持之。
善誘
推此一端
亦可槩見。
及聞師歿。
與國史危公。
哀悼不自勝
危公亦深知師者也。
銘曰。
大鑒密旨餘十傳
 妙喜起蹴龍象筵
 有如大將中堅
 鐵卒十萬佩櫜鞬
 或觸之者命髮懸
 誰歟世稱象賢
 佛日曉出瀛海𤲬
 紅𦦨閃閃行中
 流光所至幽玄
 憶初飛錫來北燕
 彤樓畫鼓星纏
 一擊三際廓然
 火中新敷清淨蓮
 紺色涵空絕蔓
 自茲口噴百丈泉
 洗滌五濁腥羶
 內而諸夏朝鮮
 紛紛來者駕肩
 示以實相空言
 塔庙赫赩名山川
 一佛能變萬與千
 會萬歸一道則全
 不識誣為有漏緣」
「帝勑中使傳宣
 鍾山法超沈緜
 萬人瞻依曲兩拳
 一朝入滅蛻蟬
 西方彈指現前
 白玉樓瑠璃
 金鈴寶樹真詮
 師之往矣神弗遷
 寂光常定無偏
 我作銘詩翠琰
 昭朗盛烈埀年年」
翰林學士
亞中大夫
制誥
兼修
國史金華宋濂撰并書。
翰林侍講學士中順大夫
制誥
同修
國史臨川危素篆題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卷第二十
*音切
瞪(直耕切)譾(即俴切)捃(居運切)摭(之石切)髹(許求切)蜿(於阮切)蜒
(以然切)鍪(莫候切)劃(乎切)琛(敕金切)毱(巨六切)洵(相均切)蔚(於物
切)噩(吾各切)骼(柯額切)燹(先踐切)瓛(胡官切)竣(且旬切)纍(力追切)
 薙(託計切)稔(如枕切)燬(麾詭切)迤(以支切)賸(孕音)櫜(古刀切)鞬(居言
切)𤲬(仁緣切)赩(喜刀切)蛻(弋雪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