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序¶ (自动笺注)
**序
見今學佛者淺嗜墨兵嚼蠟膚言矢口堂皇
世間文辭不過是矣且曰教外傳不立文字
見於甕天牖日亦可哂也彼焉知大釋迦文佛
世間解吐廣長舌三藏經文詞義浩博茫若望洋
如吾儒者胸藏四庫腹笥二酉龍蒸虎蔚妙奪天機
之巧若非耽蠹有年書繙藜閣豈能搦管思元
紙語粹疇謂不學而能之乎憨休和尚貫華竺器
達能法性宗道弘通變禪餘之暇因事導物寓
公元1625年
寫情故有文詞錄在叢席乙丑余客長安過訪
興善案頭一帙名曰敲空遺響展讀之如商彝
高古清奇宗旨墳典中來拔秀揚芬鑿鑿可式
文薈藝苑正大敦倫辭取騷選博綜以盡理翰類
蘇李辭達而旨明詩陶韋沖澹入格其間波瀾
跌宕一吐一吞極盡風雲之態如霞布天衢光輝
目師之道之禪不可得而知以師之才之學於斯
見雖世之專學名家猶有所不逮也豈獨釋氏之學
者藉為指南而吾儒之欲造作者之場者亦當寄徑
於茲矣故樂序其首表而出之以公諸宇內云。
邰陽王錫命拜撰
**序
憨休老人北方禪宗第一拈花之座其燈分白鳳
穴雲峨喜和尚所以馬祖臨濟直上曹谿
之派當泛漲洪流以應此瑞者歟棒頭喝下另集餘
音僅成一編名曰敲空遺響類皆文詞詩翰淵源
淑當有自來文聿本乎秦漢理不詭於周孔活字
風流笑電濁世界中睹此靈葩不翅石墜塵驚
珠輝夜朗玉粲花似群仙之相笑噴風曳練類列
駿之雄奔千巖爭秀萬籟競鳴信乎獅筋之琴一撫
則諸絃絕金烏之曜纔出則爝火頓除斷非簇錦
攢花充飾祖園者所可比儗也余愧蹄涔望彼海若
轟雷掣電大雅雄篇咀囓得之菜根齒頰間。
公元1684年
康熙甲子仲秋之吉濟南楊言走筆書於興善
原書闕
又笑曰究竟空天空空倏然雷霆震山空空
倏然萬木木之鳴孰敲之風飆敲之也雷之
震孰敲之陰陽敲之也倏然雷止風歇天復空空
山復空空過去空空現在空空未來空空故曰究竟
空然谷神不死萬響攸生故究竟空余曰凡
天地有形之物有壞無形之物無壞陰陽風飆
形者也無形空陰陽敲雷霆風飆木竅是以
空空生響空無盡響亦無盡空無壞響亦無壞故
恒河沙以來空無棒割空無燒空無火
空無水故三教聖人杷柄在空或曰無知空空或曰
空無所空或曰萬法空空時義大矣哉師笑而
不答予送師師空去予空歸
關中李柏敬題
*敲空遺響全集目錄
*序文
*卷第一
*碑記
*序
*傳
*行狀
*卷第二
*塔銘
*辭
*賦
*祭文
*牒
*說
*題跋
*卷第三
*疏引
*閒語
*卷第
*啟
*卷第五
*尺牘(上)
*卷第六
*尺牘(下)
*卷第
*像讚
*卷第八
*偈
*卷第
*詩
*卷第
*詩
*卷第十一
*詩
*卷第十二
*詩
憨休和尚敲空遺響卷第一
關中張恂稚恭編閱
益州記室繼堯校訂
*碑記
**重修廣教禪院碑記
竊嘗論之招提之設周秦未與也自摩騰入漢兆白
馬以開基僧會來吳載赤烏而表瑞魏晉以降上而
王都邦邑下而鄉井閭閻莫不精嚴紺宇崇祀以妥
安西大聖人之像焉然後鴿苑蜂臺星分碁布
駸駸真丹君子之國則不第林雕樾繪盤斗拱
連雲寶蓋金幢革鳥翬而飛漢聖世運數所至
生人福業之所召故東林起而山神降力寶梵
而許掾重來良由象馭日輪慈心援溺苦海
鹿苑悲智解縛迷途化洽生靈奚翅人天
光絢剎土豈限世界三千自是感應道交非徵發
期會不可思議者詎無自而然哉廣教禪院去咸
陽東北路由旬邑乘秦始皇時望彝宮故址
山川遠土壤膏瘦萬仞蓮峰終南聳翠千莊
錦樹背涇湄以披紅襟擴三川挹義天之清露帶
八水幻海之昏波信靈真淵藪關內勝地
始刱於唐之則天曰周隆寺敕額宋之元祐曰顯
慶院金大定中普滿法師講經於此敕賜今額元
至元初禪僧廣璣重修大殿中塑接引一軀高丈
六尺四壁八如來文維摩觀音大士天龍
八部金剛神筆機生動唐人墨意往來遊觀者繩
繩不絕蓋當時名士筆也故寺有三絕之稱至正間
高弟惠崇相沿繼起克紹洪規明嘉靖時地震傾圯
院主本琮脩葺後殿塑二十四諸天像列左右焉萬
曆間又有僧湛珀鳩合眾緣開拓廊廡重光梵剎
崇禎末大道凌遲中原板蕩燕雀簷邊之宿鴻鵠
多壟上之嗟茂草欞標何處訪賢于長荒榛塞道
無復問[糸*牟]缽偉人桑海巳來傾頹若是原夫極則
反天道周星迨我。
興朝世祖章皇帝金輪御宇廣運佛心四海晏安
廢思舉適今。
公元1725年
上嗣位之四年歲在乙巳某某比丘振錫來秦
栖神此地剖塵拾礫載懷緝之心除穢剪蒿矢
僝脩之願於是貲捐八社鐸震十方庀工鳩材董建
祖師伽藍二殿及雲堂香廚方丈三楹裝塑韋馱
監齋二大士像旋請寶葴律師弘傳戒法先是某銳
苦行站立釘關某亦相次捨身烏獲任信爾聲
谷應萬姓傾心又得其徒某等共相協力贊成
事復建東西禪堂五楹內塑觀音地藏龍王龍女
明達辯像六尊金飾焉緬唯勝緣難搆非荷擔
公元1734年
如來大法者力不能甲寅住持某議同八社削
牘迎余以尸席之於時寮舍虛廠猶未整飾無何
公元1736年
起龍蛇中外搔動余亦退居興福丙辰秋過余
言曰廣教鼎新不憚觔疲骨瘁者歷十有三載矣今
落成將見殿閣凌空金烏而煥彩幡燈轉燄皎
玉兔澄輝鐘鼓聞天外之聲香雲遏林端之磬事
頗斯寢志願克諧非為兒孫安宅計願諸善知
弘道利生共結般若之緣耳前蒙開堂振響遐邇
趨風來學有歸如水就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炳千
古之慧燄關萬世祖基是誠肇於師也恐世遠難
名匪言曷載敢請為記以劖之石昭示後之繼斯席
者庶得相沿媲美俾勿隳裂杜絕有力負壑者
之源其為祖庭不亦遠且悉乎余善其說謂之曰
吾聞君子創業垂統可繼也屢見今營建者莫
不初假叢林之名易求緣幹成則定為恒產諸子
日久分為房頭習為應院趨名奔利互相
而高宿禪衲不得過門一窺欲望水雲義聚共相
安住不亦矣哉嗟乎是陷泥犁坑塹壞法之厲
階也況有為非佛祖所訶陵谷變遷楊岐衲子
之請人天有漏梁主來達磨之譏百丈以前住持
凡今住持高踞叢林古也百丈之後時制
方廣居而蓄眾迺分職司存子欲倣百丈之典
師表萬世使創業有繼婆心良苦姑為子記之其
號令人天鞭龍笞象又永賴夫後之據方丈之善知
識者慚余固陋寡學不文秉筆汗顏敘事難既兜率
內院常白寂子之惟布髮掩泥親受燃燈之記云爾
重修八關菩薩殿記。
大哉吾佛之教也其慈也溥其惠也洽醒巨夢於長
夜舟沉溺四生開劫導迷淨土十念設權致
變闡尸羅一朝五教三乘眾流性海十界
九地總不出乎自心萬善不同同歸於致所以法流
東震天下郡城山林廟貌崇敬不有之況秦稱
天下雄籓第一寺宇猶林乎其盛也八關堂在會
城之中不知創自何時年深遠風銷鑠堂殿
頹固處通衢往來憧憧者亦低頭合掌而布金之念
不能發適三韓某居士相從督院來駐秦善
天成懿德好樂輸巳資發心修葺經始於巳未
仲夏之初落成於孟冬中浣之望數月之間前後殿
金碧輝映其中菩薩十王聖像煥然聿新
謀勒諸石以誌不朽斗垣董文學燉煌余言
以記之余惟長安都會之地慧業文人多矣吾林下
人奚能言之但八關齋戒趨善之妙門入道捷徑
也雖奉持者眾而八關之堂罕有建者八關齋戒尟
有明殊不知八戒是關能閉八惡不起諸過故名
關也齋者齊也謂齊斷諸惡具修眾善故名齋也齋
過中不食為名戒者防非止惡為義然必於月六
八王曰者何也月六日四天王下察人間善惡
故也八王八節天地諸神陰陽交代於是日持
奉戒則過除而福廣也然八戒一日一夜持者
居家緣累不能頓脫塵勞故云一日一夜而為長
使人人得而易行日久則慧生相遣由淺入深
正因出生死脫有漏以證菩提此吾佛世尊大哀
曠濟拯拔群生曲垂善巧方便方今善士
八關之堂匪但增其樂果意在與人為善大有
世教人心功德淺鮮嗟乎眾生之沉寐也
久矣佛以關戒木鐸善士克振興起之誠
苦海津梁火燄中之芙蕖也遂為記之冀法苑
清扇真風末運靈臺淨麗慧日中天云爾
**供水陸緣起碑記
不在高有仙則名故宇名山大川勝絕之地莫
不皆假人而後傳如崆峒之以廣成富春之以嚴光
隆中之以孔明廬嶽之以遠公得人顯人以道彰
人傑地靈其間橫雄顯發以各揚其道者又獨讓
沙門鈞陽西南四十里有文殊寺昭代時為
邸所建自滄桑以來堂殿丘墟鞠為茂草數十年間
公元1072年
巳為狐兔窟宅壬子春吾法弟虎堂和尚來憩
於斯日與衲子輩剪荊榛蒿萊並日而食縛苑而
公元1643年
居不一載遂成法席文殊寺名始彰彰焉於遠聞
和尚指南迷途慈心普攝四方尊仰檀信填門
第一義諦不假言傳其如白雪陽春調高和寡雖佛
種子人人本具若未遇不能開發發善芽須
緣福種所以象教為闡法之因崇佛事乃慶人之
於是集諸善信示以水陸因緣功果浩大費用
不資為慮也善信某跽前而白之曰和尚欲施大法
度我群迷地雖偏隅好善樂施之心人皆有之勿
繁難願成勝事既而與諸從事者日著躊躕經營
畫度畫爾于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安廣眾間器
埏埴取粒於畎畝盈儲克蓄以備支用妙筭神出
意至皆成期年之間諸事辦足思壇儀聖像而又不
得也乃虔禱諸佛願垂哀降遂詣首山果一請而
感應道交誠心愈倍嚴列鼓吹導迎進山依儀設
壇豎旛懸像將見金光晃耀花雨繽紛晨夕梵唄
鼓之聲達於空界遠近來觀憧憧不絕進香頂禮
公元1736年
不減萬指和尚應機接物事事得宜七日之內
上下貼然信知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向之所謂狐兔
之宅今見轉為極樂之邦矣由是人心向化信根純
發心連供如是三載始則慮事大之難成也迫
艱苦終則欽眾善信心也卒成其功易有之因
公元1083年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言非虛也癸亥秋堂和尚
金粟屬余為記其事將立石寺中以告後之來者
裡有繩纘余素不文性樂與人為善今此盛緣真菩
提心信所筆之以識其歲月云。
**重修翠雲山佛殿碑記
判氣天日所以麗其耀肇形始地川嶽所以
其靈翠雲山者亦關內勝概群山峭拔秀甲
終南南臺五峰一草蓊薆疊翠錦於層巒
澗鏗谹發清響幽谷瀑布銀河倒瀉雲幢將玉
排空野鳥鳴奏管絃天界山花競秀蘭麝
於岩龕誠復慕寂易從世難染攀蘿暫憩雲鶴
留固薄伽梵晏處覺場前緣薰修福地奈何年
代謝殿久廢而址存谷變陵遷碑巳沒而石斷
公元1657年
不可考知創何時順治丁酉某者率意
幽棲身靈敝衣弔影猿鳥以偕居露地草眠參
公元1736年
蛇虎為伍七日不火食一念正思遠近翕然
風樵牧歡從知善僝修在志莊嚴誘善之門起廢
從心搆結乃度生之要於是剪除榛莽畢力經營
修正殿三楹中肖釋迦佛像次脩前殿三楹再塑韋
護法廚庫僧房竟獲完美燈[木*魚]悉具金碧交輝
晨鐘響荅山谷雲棟雪脊鳥革翬飛迥於煙霏
翠之表宛然竺土楞伽之峰皆十方檀信樂施之所
成亦釋子道行精修之所至據終至始三十有年
落成垂不朽因求余以為文勒之貞石將示後
之主此山者俾繩祖武勿荒先緒余重僧之行願
非小不得有漏目之故記
**夢浮鐘
公元1671年
康熙十年歲在辛亥七月既望禪棲風穴山
時葉望新秋晴空氣爽凝寒一榻翛然晏如
是夜將半巖壑俱寂萬籟無聲沆瀣初來林木變白
人都悉寢余亦就偃臥焉目方微合燈猶在檠
乍明乍晦若覺若迷夢一山巍峨壯麗金碧交輝
天宮殿人間不可幾及僧徒約有四五百人
余亦預其數焉中有老宿深目玄準鳶肩脩頭呼余
而囑曰子當出矣余即辭行適從余者六人長五而
一步出山前橫大江瀰漫萬頃莫知其所濟也
余顧謂從者曰若奈何長默而少者曰此有鉅鐘
可乘而濟之余曰鐘沉物也焉可以濟乎少者曰但
乘之勿慮不濟也余遂躡其耳攀其鈕鐘忽浮動心
恐怖回視六僧俱無也波洶湧巨浪拍天
鐘巳浮於中流於斯時也上無攀仰下絕巳躬取捨
情忘心境雙絕波浪息平泯然自靜得妙隨流任其
鐘之所止而休焉須臾抵岸絕壁千尋惟怙樹一株
朽根半露盡力引之根忽中斷不知鐘所從脫而
身巳到岸矣乃取徑沿崖而上村落廓如道豎剎竿
一人結旛以揚之飄颻空中望若游龍欲就與語忽
鄰單振響猛然驚覺余躍起披襟出戶視之步於
庭但見月色如畫滿地松陰雲捲長空水澄澗底
然而歎曰是夢之奇也然鐘可以浮乎真耶妄耶是
心想所至耶吾未嘗有想遠離顛倒夢境適來
將必有所策進者耶蓋天地一夢區也萬物一夢
人生一夢會也不知開眼是夢而更作夢中之夢
是可為智者道而不可以痴者語也默而識之坐以
待旦明日語諸禪友友人曰異哉予之夢也預將有
以徵法燈之兆乎余曰何為其然友人曰鐘者大
器也水者智海也枯樹歸根剎竿法幢也子
將乘洪鐘之器游華藏智海濟度群靈歸根復命
道場旛而弘揚法化故為子悅之余曰無其事也
含藏中積習之影子所現耳況夢想不真又何
有與於此友人曰此非渠所知也曩閱傳燈載石
希遷禪師夢與六祖同乘一龜游泳深池之內覺
而念曰龜者智也深池性海吾與祖師同乘靈
智游性海矣今為青原之派子之所夢與彼類相若
公元1672年
異日有微當信吾言之不食明年春余風穴
老人付囑友人特請濡墨以記之余曰果夢之徵耶
非夢之徵耶果則是其記也若非又何記之有哉人
不知夢猶覺也覺猶夢也但於夢處覺故似覺而不
能覺也若能於覺處夢則雖夢而不惑夢矣夢之虛
幻固不必論然鐘之浮若有可紀者子請益堅余不
能無言姑筆其寱語曰記夢浮鐘
**遊賢山寺
公元1689年
屠維大荒落冬十月有事於池由北路而至
扶風龍渠寺適善士杜姓者請齋造其居望北
山崖蒼翠詢之土人曰賢山寺也以張橫渠讀書
得各會僧至乃吾戒弟子雲即寺之住持請余登
山遂步至谷口兩峰突兀對峙如門削壁數仞似入
太華深谷中沿岩皆洞穴土人曰此兵荒避亂之所
鑿也進有里許棘茨滿谷無路可通摳衣躡磴而達
山下兩溪合流中臺數十丈寺當其上草間微
縈紆而上至一坦坳巖題羅漢洞洞口東澗
過澗有石幢目之乃井也深三百八十餘尺轉入
洞行二三丈豁然碧天開朗有磚為門入之轉西又
三四丈通於殿庭庭前古柏二株大數鐵幹
空如虯龍青蔥鬱密風起怒濤聲蓋唐宋時物
佛殿嵬峨慧巧輪囷榱桷今時斲工未必
為也中肖一佛端嚴相好四壁畫佛菩薩皆變像顏
貌作青黑藍色云烏思國番僧畫也前殿五楹
塑皆佛廊廡廓如左廊有像額曰張夫子張子即
橫渠先生也右廊亦有像即鑿井縣令楊公殿之
西北復有磚門內四天王像即寺之山門出洞
懸岩數十丈目之悚然下有洞穴寺僧曰田洞口
而下通於西澗舊時往來之路也邑乘盤龍三洞
即此余乃入穴盤曲蜿蜒六七丈而出洞數武
復入如此者三而至西澗斷岸斬絕不可渡有橋
名曰天生橋有閣覆之年久傾頹僧某欲易之以甓
工未興而化去磚石現存兩山蒼翠交蔭牧唱
樵歌響荅山谷還至於寺滿壁多題詠侍者一一
讀之唯西壁有字如蒼龍枯木之形塵坌闇然以帚
拂去乃古篆俯仰拂拭竟不能識如岣嶁碑石鼓
文幾至搔盡髮垢乃辯得數文意炳然順行而下
乃云關山隨地河漢近天高丘渾不暮晝夜
行舟不知何代何入書也巡壁而至殿前一絕
白雲呼我高峰路入青山萬樹到來喜脫塵緣
十年夢破一聲二詩調高韻令人讀之有遺
世出塵之想其餘不足觀也矣庭豎豐碑文意高古
中序寺始於唐世至大元至正時有僧名賢齊者年
二十遊方至此鑿洞以居歷年九十腳跡不至人間
二虎常為守洞鄉入德之故名賢山是山以僧彰名
非宋之橫渠讀書而名者明矣明世廟時寺巳坦塌
有信楊澄者捨財而修葺之碑乃重修時立也碑
總憲楊公瞻所撰前殿簷間亦有石刊遊賢山寺
長安楊公博所記二楊河中山記石側
前廊三大士獨立巖臺俯眺河山太白當其
嵯峨插天層巒疊嶂恍如匡廬九疊渭水
其足凈如素練平疇萬頃村落連延煙雲變幻如處
瀛渤中天洒然心骨俱冷大非人間世真紅塵中
一洞天火內清世界不可少也遊覽未竟
夕陽西墜荒煙野霧紫綠交炫牛羊歸牧而柴門
為之緊閉也是夜宿山寺古柏風號連宵不息野鶴
猿聲霄漢達旦東澗北上而至寺後一塔嵬
然頂頹落讀碣年紀至元特謚普濟明賢齊和
尚之塔十二字塔前石幢苔蘚所蝕字不能
東南一方字跡隱然讀之乃大阿彌陀經筆畫道
勁字亦端楷書人失其姓氏望北則平蕪無既村落
歷然去縣僅十五里寺後有深塹明末時鄉人避難
掘斷以為堡也寺僧自鑿塹後日漸衰沒于今止一
僧而巳余歎久之還寺復眺前山龍昂虎踞原屏
開嶂分股如梧桐枝寺當鉗口甚與堪輿相合故為
一方大名剎宋張子厚讀書於此而學達性天
王太史復讀書而聲蜚詞苑豈非此山之靈氣所鍾
耶惜乎掘斷來脈嗚呼是此山僧人之大不幸歟亦
天地之不欲與人全歟興衰治亂理數必然契經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昆明池灰誰復問之誰復知之
過余下山而還龍渠遂操管而樂為遊記同遊
比丘常樂年八十有五知賁如侍者中也秀珠
四子
*序
**刊人天眼目序
人天眼目乃越山晦巖智昭所集也昭以透古今
肝膈於頂𩕳之初具通變機施膽力威音之外
採摭五宗綱要彙而成書祖師閫奧八字打開
玄機盡情揭露可謂挈領提綱萬目千腋悉展舒
了然然而宮商促拍雅操或亂鄭聲爐鞴
精金間淆於鈍鐵向非是編又何能辯魔揀異而
學者師承有無耶凡據師位不可不家有而
日見之也雲松遠禪師秦隴折鐺郿塢之雲
拄杖山形蒿湯雋無言之味既佩宗印慧澤復施命
重梓與天下有孔衲僧共炳摩尼之珠互朗
秦臺之鏡亦宗門一大快事也余略為記實不敢
虛文以誕之若有志夫宗門珍重流通所望也。
**重刻天童直說
鄒孟有言盡信書則不如無至若史記事
史記言言以載道事以考行無事則不能見其行無
則不能顯其道所以借言顯行逐事彰故春秋
作而賊亂壁觀來而義學摧雖佛祖聖賢出處
其道之不同然窮奸斥妄救世利生之心則一也天
密雲悟和尚應真之聖具大智慧傳二十八祖
達磨正宗中興臨濟之道踞天童山本色鉗錘
秪以一棒接人如大火聚近之則燎郤面門太阿
鋒觸之則喪身失命單提此乾嚗嚗一著不獨
海內賢豪望風景從昭代之帝后妃主莫降香
齎紫以致敬焉遠及氈車蕃舶都來重譯問訊奚翅
蹋殺天下人之馬駒問世一出誠如迦維黃面老子
再世者也凡宇內之據猊床提祖印者皆出乎
墻逮今兒孫幾遍天下其間或有胸臆挾懷刱發難
端師萬不得巳向無言中立言無說處通說靈山
拈花迦葉微笑傳來佛法的的大意遺餘和心
嘔出若揭日月中天雷霆當代或者天假
難端激揚真說不然大啟玄扃紫羅帳裏撒珍
珠之若是非直無以佛祖凈圓明之正眼
非關無以格知穿鑿謬亂是非山陰朝式
王公者彙為一編名之直說大率拯救末法鬥諍
邪妄狂禪存我說法異見徵便學者意中
積滯出眼內之塵化同異大通已爾實啟禪關
之金錀闢祖道巨擘江南傳來巳久北地慨未
之見已未雲松遠公隴道超卓為緇
素所推重有古宿衲之風一日過燉煌詢知為天童
一脈孫楚黃雙古春方兄之法胤也出是編示
余且云蘊有年未遇賞音將付剞劂欲得言以
廣其傳余歡喜踊焚香稽首而告之曰此天童
老和尚祖道墜滅迫不得已一生真履實踐
得從上佛祖心髓發而為此塗毒鼓聲也千萬世
之下尚有聞其聲而死者亦公之幸也既來堅請不
固辭智識淺陋不能大祖之道表公之行冀讀
編者另俱隻眼勿存人我見勿作爭競論須得意
忘言直下薦取如擘海金翅乳鵝王方見天
老和尚為法為人徹底一片老婆心不唯
天童老和尚為法為人徹底一片老婆心亦見
雲松遠公重梓流通無非為法為人徹底一片
婆心也是序。
**與董斗垣文學法名
公元1738年
余性耽幽癖不樂遊城邑聚落戊午冬適主燉煌
客於長安過斗垣董子之門而適遇董子止宿余舍
北堂堂有金色煥如案有經鐘[木*魚]悉具蒲團
道味瀟然花氣香雲氤氳馥郁宛然祗桓精舍
知處人間世少頃童子進饌餚核精品不減
香積世界來者禮敬恭虔又不知當何如
夜坐烹茗相對劇談往往吾宗門向上事余甚欣
慕焉時有張子者在座天資超敏亦能聆寓其旨奠
賞音擊飾聞所未聞夜半乃散去及平旦鐘鼓
訇梵韻恬恬余起盥禮佛見董子帽僧伽布衲
跽佛前誦修多羅儼然一清苦行頭陀也余聞董
漢儒仲舒之裔世業宗性孝友為人也狀
義而不朋不足不承與觚而不堅張虛而不華
利物好善樂施故恥挾策干時寄跡杏林
者志在活人也況以保赤為專術意謂大人不失
赤子之心者也而醫得真越人再見其功可以
造化參兩間其脈則能診膏肓泣鬼神上自王公
大人世子子及士庶人之子莫不具瞻再造
賴以存活者益多矣兼能篤信吾道極力精研甚為
難得塵欲煩囂名韁利鎖人多不能擺撥唯董子夙
有根器具大知見雖處世緣中而不為世緣所轉順
正因盡其資產冬夏長湯以濟行旅四時隨緣
僧徒又能出入大宗匠之門凡在叢席能爭先
首倡竭力以弘護之故人相推崇皆曰近事領袖
金湯襄陽龐蘊毘耶凈名不多讓焉余曰
擊之始信所傳不謬而誠非虛譽也偶以法名請余
曰子名著久矣又復何名之哉董子曰今日阿彌
陀佛之誕辰也願賜以名余即以性名之曰佛蓋阿
彌陀成佛巳來無央數劫今之受生大悲願力
示現耳人能行其佛道即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殊不知佛生即爾生爾生即佛生性即佛也佛即性
性空真佛佛性真空無性無佛無空空性佛兩
不可只此不可得處脫體分明纖塵不隔
此智眼豁開常光凈觸目了然自性彌陀頭頭顯
現何聖凡迷悟之有耶然後推其壽已者所以壽世
保元所以保人方知金色美蕖實開於火燄之中
雖然趙州云佛之一字不喜聞董子於斯不無
疑矣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至此不覺輾然大笑竟筆之以授董子。
**佛祖正傳沿流頌古
一心相印喻傳於燈五葉敷榮妙嚴本自青蓮
無端口是禍門少室安心落賺血流遍地曹溪
胤子象馬之雙蹄滹沱沿流瞎驢孤峻千燈
晃耀熾光緣襲於初燈萬派分岐匯海終歸嫡派
所以統嚴世系永其傳者為宗故茲頌古代興𢋫厥
聲者甚夥慨各出巳意獨弄單提於佛祖淵源血脈
貫雪兆和尚法道凌遲佛祖正傳沿流
有自卷帙既就丐余序文貽命下頒難為辭令披閱
之暇略著數言若無鹽刻畫難堪鮑老郎當
更甚拙鎪謬妄自當哲士囅然赤線珠聯還遭明眼
覷破。
**純哲和尚語錄
生三日氣食牛頻伽在鷇其音迥異哲和尚
昔與余同參風穴老人見於稠人中氣岸撐霆神機
峻捷乳虎迦音巳萃拔乎其類矣辟如無恤常山
以是賢師為當家種草曾未踰時本師雲老
記莂心印既傳遂行宗令便能掀倒禪床赤身
拈提鐵棒打殺龍蛇天人協贊果熟之香風飄於
汝南時至理彰鯨鯢釣綸垂於溵水住持枯淡
葉縣省風規鉗錘妙密大慧杲之作略道望
四方仰慕隨機參扣因事舉揚語皆脫略窠臼
塵封直示當人本分草料不假文句自然超卓
者也尋常室中不許流傳一字門人私錄其語若干
篇將付剞劂以序屬余余曰和尚大機之用如飛星
爆竹裂石崩崖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直下使人命根
頓斷豈有文字語言與人咬嚼文字語言和尚
土苴緒餘耳欲出其餘亦足以利益入天余雖不
文意不容默因書片言以道其實若謂家醜外揚
豈敢
**滄涵和尚語錄
道在妙悟假言所以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禍端
斯起殃累兒孫無有了期上上之機一撥便轉中
之流目瞪口呿故于無言處立言無說處通說
國之用兵不得巳也滄涵和尚從先棒頭喝下
向上真宗便能開堂振響海內欽風剿除窠臼
縱橫殺活自在雷崩雨驟電捲星馳一一從胸中
流出蓋天蓋地克家種草真個手段白拈應識神駒
果然踏殺天下信乎獅子窟中獅子檀林栴檀
妙得先師嫡髓可謂昆弟中之白眉也門人錄其
要語數十篇欲以災木問序于余以余與和尚同出
風穴先師門墻故也既不獲固陋弗辭爰抒
測識大端以與之。
**虎堂和尚語錄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唯許沒量大人不顧危亡單刀
直入如雲長公之斬顏良始有少分相應堂和尚
與余同侍風穴先師久經爐錘深入閫奧既佩心印
遯跡岩阿幽棲十載果熟香飄響風慕請開法鮦陽
金粟禪林大鼓旗勘辨方不容解當門按
劍一生擒可謂出浸鯨鯢浪沒須彌之頂神機
崢嶸宇宙之中其後隨機請益入室陞堂遂有言
句錄在紙衣門人編輯成書欲壽來求序言
不知從上先德入廛垂手應機接物直是斬釘截鐵
那更拖泥帶水而作世諦流布耶雖有一言半句
木札鐵釘飯亦恁時咬嚼忽然彈破牙齦方知
餅是麵做又如醫師治眼但有除翳藥耳無與明藥
也明若可與還應是翳斯錄者乃和尚之除翳藥也
欲求切莫向這冊子上尋討。
**參約字序
四姓出家同歸釋氏安法師之論也其後契經
來果相符合遂為千古定式未有法派說法
起於中古僧初剃落師依派以命名令知木本水源
所從出者矣及度而為僧以入於三寶之數因而
又為之字焉字也者以列於大僧故也有之任
為人天之標幟道德淵藪諸佛慧命賴以續也故
人見而莫不起敬尊仰之故呼其字而不敢直斥
其名也如傳燈所載古之尊宿或以寺稱或以地呼
者何也以道全德備而超出乎世出世間人皆欽仰
不惟不敢而且不敢字故嘉其地以尊之如百丈
雲門德山臨濟諸祖之稱是也故僧之可尊在道德
耳豈字為之耶雖然字亦不可少也海文禪人來請
字余以參約字之蓋取其名之義而與之也參約數
年間於廣眾中能檢朿身心克窮巳躬下事未見其
有惰志也魯夫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倘力行日久
後得為人所尊亦未可知也子當不失其所以為
者歟故為之序。
**約縗服社序
子青門之逸士一口過余而言曰古先聖
王制作樂設教化民首重孝弟推廣仁愛井田
以世成業所以死徒無出鄉田同井出入相友
相助疾病相扶則百親睦三代巳降淳風
下衰禮制雖存而行多不逮況時與世異民窮苦
親喪有制禮則憫然不惟縗服無辦且十餘年尚
不能窀穸者良可悲也若富族高門廩有陳紅室有
朽貫不能尺布斗粟以相調濟而貧者急於求貸
易為入山擒虎難於開口告人然惡惡余志欲訂
縗服之社約諸同鄉各輸少財積之歲月涓滴
穿毛聚毬成以備鄉閭親老孝帛用餘則鄰喪貧
無措者亦分贍之庶利巳利人兩獲其益以免開口
告人之難不亦可乎欲假善言以為率使同志
見義勇為先王務本敦倫藹然仁愛和厚之俗猶
有在也余曰善哉善哉范文正公族人多困於
饑寒喪嫁乃建義歲入租稅以分贍之又子純仁
五百斛過丹陽石曼卿三喪欲舉無力二女
未嫁并以麥舟贈之歸語其父文公曰善吾魯夫
子有言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必也聖乎觀范公父子
濟難扶危能體聖人言行聖人事宜父子
顯達宦途出入將相大宋一代名臣令聞
彪炳史冊庸詎知非行義好善樂施明驗
子之志與范公父子合不獨濟眾無窮之利其亦
尚德可風一鄉風一邑由一邑風一國由
國以風之天下凡有同志當勉而力行之故樂為之
序。
**續法派偈序
四姓出家歸釋符安師之論五宗派分支溯智祖
之規師初依派以命名知水木本後因偈以
續代方識始祖雲仍百世有可考之常經千古
差舛謬亂雖僧形無異法派不同臨濟
派有曹洞之派僧若失派竟不知為誰氏之兒孫
所以僧有定派如司馬世家庶人族譜類皆然也叢
禪人關中名德長安人士所皈偶以法派
偈於余考之臨濟智超下第三世分支也派偈
四句句止四字字共十六緣瓜累瓞綿綿不替但偈
字將盡慮後之子無以命名特丐余以續之余乃
於本偈之下續以三十二言使後之來者知派盡而
求續者叢茂也又當以叢茂世祖而昭永萬世
珍襲家藏或刊之石以為本宗支圖之定派云。
**書翰彙集
公元1792年
壬子春入關時賣花聲眾爭艷桃李余貨獨青
相顧者鮮矣一日涇陽訪義友人於嘉慶寺
適遇稚恭張老先生一見如舊識已遂成莫逆其交
有十四年所矣先生關內名家早發上第侍宸
天葩燦爛冠絕古今既而抽簪歸里銜杯樂聖
高衲遊故書問落在叢席言簡而文詞約而
達無泛常語字字皆從活水源頭光明藏中流
不落時人套習兼以書法精妙米南宮董玄宰
所不逮也世人一字一句重如甄叔迦寶韞櫝
珍藏侍僧集其與往來書問彙而成帖請序其首
余曰先生書畫天下海內競尚其書札緒餘雖
一時揮灑誠可矜式子之是集可謂瓊枝玉苑
薝蔔香林者也當與琅函貝葉垂不朽子宜
青而見重母效爭艷可惜故序。
**孝廉稚圭過山賦記詩序
玉書長公稚圭孝廉公吾蜀閬人也金昆台鼎
器隨父任汝墳克勤藝業能讀父書不浪出州人
公元1808年
士咸德之戊辰冬余自關內來主風穴款段山中
余清話旋署次以風穴遊記并詩貽余讀之如
午夜俗耳頓清似劍淬豐城星河耀彩蓋緣思超
才俊興遠而語雄想其詞源倒峽波爛千翻雖
青蓮楊升庵復出亦當瞠乎其後矣異曰掞藻
庭花磚視影卑窺其一班誠當世之大雅斯文之巨
擘也故序譾言以志之。
*傳
**風穴雲峨老和尚
師諱行喜號雲峨生益州資陽陳氏西望族也世
隆昌母陳夫入夢感異僧乘巨象造門授以如意
覺而誕師幼即穎異坐徹跏趺嬰兒戲皆歌詠
七歲童子授經大意論語朝聞道夕
死可矣持本質塾師所聞何道塾師日用
常行即是師曰夕死可矣人既死道又在何處塾師
躊躕久之性命之理微非爾所知師退而歎曰只
如此無聞縱讀盡世間之書有何益哉遂掩卷
過溪睹屍為魚鳥啄噉忽動諸行無常之感決志
出家父母難之師絕食數日許就淨居山啟尊宿
剃惟動禮誦夜坐自念天地為甚麼有我畢竟
我生從何來窮極古今莫測終始駭然汗下達旦
鐘興白心玄和尚并述生緣玄為開導獎勵命號
雪峨贈以偈曰白雲鎖雪一峰寒極寥寥天地
象賀夤緣悲行普夢回相笑太無端師禮謝歸感奮
自誓與二三同志結非依博山警語做工夫久之
得力歲月飄忽仍立死限一年苦於昏散引錐痛
晝夜鞭逼愈增迷悶聞印心和尚近住於家庵
特往見之心問甚麼處來師云凈山心父母
生前甚麼處師云某甲正疑此事特來慈悲
示心云去不會我語師方舉步心喚師師應諾
云應從何來師忽有省會過天封師隨受具後遊
峨嵋遂詣萬峰參破山和尚便問把住關聖凡莫
放開一線許商量去此二途請師相見山云瞎
師云虛空無縫法體形蹤為甚大悲菩薩
手眼山云死水不藏龍師如何活水龍山
棒打出未幾山赴盤龍之請師先往候師維那
久慕天童法化之盛遂裝包出蜀徑抵江南密雲
老和尚化去費隱和尚金粟師往謁便問千里
聞風則且覿面相逢若何隱便打師云劉郎
藏春漏泄枝頭多少香隱云不遇攀花徒勞
造化心師便喝隱復打師遂挾袱入堂依炙座下
普請車水次隱命各述頌師頌云竭世樞機本自
輕輕拶著便週旋就中有個超方作倒瀉滄溟
潑天隱深器之於是聲馳叢席值解夏上堂云諸
兄弟從今解制後或東去西去忽然撞著猛虎當路
作麼生擬議隱下座以拄杖一時打散師頓見
用處至晚辭行隱固留師呈偈曰獰龍隱顯迥誰
氣宇昂藏出眾大抵不貪香餌翻身破浪
湖遊竟去見山翁和尚天童入室洞山古鏡
話問師曰你道是甚意旨師云未到天童何處
行來方見路高低翁云這漢拶著便見瓦解冰消
明眼宗師天然在翁便打未幾天台林野
和尚通玄師見便杖頭挑撥遇知狹路
如何即是林云霧鎖山師未到天台不妨
疑著林曰持蠡酌海妄測淺深不因樵子徑爭
洪家林云峰巒挺秀鳥道通師便喝林便打
於是服膺座下師資水乳親炙七年一日侍林山行
林問云等閒拶著即轉轆轆地我這裏總用不著將
從前所悟的據實說與老僧看師盡情呈白林云
是不是向來皆蒙印可如今為甚不是
此是識解依通盡屬生死根本殷勤請益林云
且道山河大地暗色空與汝自巳是同是別師
同則總同別則別總林正色呵曰說得道理好師佇
思林攔胸把住除卻總別同異速道速道師擬荅
林驀向懸崖一推當下胸中寶惜廓爾冰消觀從
前所得如大海一滴耳即充口說偈云罷罷休
休休眠倒臥在荒丘翻身拶碎虛空萬象森羅
點頭次日呈上方丈林接得納於袖中伸手
這個且止將你悟的呈似老僧看師舉足昨日
被害這腳一夜不安呵呵大笑師哭蒼天
天便出午後卻喚師將從上佛祖公案淆訛處重
勘驗師一一剖決無礙林云這回始信吾不汝欺
公元1809年
也會林赴嘉禾棲真請命師理通玄院事越明年
公元1808年
師往省覲林即出源流拂子付師時順治巳丑九月
十六日也師遂禮辭江渡在處名剎敦請
後一十三至師堅辭不就乃上陽山訪慧門大師
即與龐總戎霍丘固始兩邑紳士請師住大別山
普濟禪寺師卻之猶甚慧大師曰觀師法緣已熟當
乘時濟物有祖巳來難辭此責豈可拘執謙退
師若從請吾當佐揚法化師乃就請始聞法焉方解
河南光山紳衿削牘迎住普福無何羅山道俗
復迎住龍池白崖山幽奇過掃忠國師塔晤學
禹峰彭公師與本色相見不覺舞蹈生歡留止
慶祥朝夕諮扣深有契證以為相見晚夏滿復歸
龍池未幾復應湖廣隨州法興之請有司李公來
參師問莫是十如居士否公曰是師即攔胸把住
覿面相逢一句速道速道公茫然師拓開云不是
是公曰太鹵莽生師云賺我來賺我來次復問嚮
居士留心個中公曰不曾師云幸值不曾曾三
十棒一棒也少不得公曰且道棒頭有眼無眼師云
山僧今日不打在公要且無下手處師云不知
痛癢漢公無語師贈以偈曰谿山草際正凝幸喜
文星上方相見不勞重話從前鼻孔昂藏
年復循汝州觀察捷武范公風穴之命先是范公遊
獵至山見萬森之下有大蘭沿流而入榛莽
塞道虎跡駢填顏曰風穴禪寺詢諸鄉人乃曰此後
唐時臨濟宗四世延沼禪師祖庭桑海以來
寥落傾頹盡公悵然久之剔苔剝蘚讀殘碣
草萊遂懷緝之志謀諸太守寶林公各捐俸
修理復成寶坊每念獲一善知識以主之時汝州
士嚮師道風遂白范公風穴延師焉師至念先德
故址五代及今七百餘年宗社灰冷奮然弘法
巳任遂大開爐鞴痛下鉗鎚四方在於是者聞其
擔簦負笈翕然來歸食堂滿幾千指宗風大振咸
濟北中興五載長安緇素迎師住大興善寺
翻然肯來踰年曳杖東歸鮦陽澺水宋中丞慕摩
捨宅南塘別墅刱建金粟禪林迎師住持一時
龍象雲集萬指參隨無所容有露處聽法者居
四載汝州太守射斗高公以風穴虛席迎者再至
遂命首座沖涵住持復抵風穴大新梵搆開拓廊廡
四年之間危樓傑閣照映林壑而工適告竣師慮學
者坡事繁難遠舉休隱之志遂托故出山拂衣
往杖過汝寧值當道護法太守熊公別駕劉公遣役
上蔡候迎強師入城師不得已留止慧文禪院
時賢士大夫延集座下[言*恣]扣無虛日師慈意藹然
其機用妙密澤壑夜移人所難覺師則別垂方便
曉之以經史或喻之以百氏之言而肯綮遊刃透關
擊節如日天臨士大夫欽服焉居三載忽示微
疾適澺水宋中丞師歸金粟師即以書辭遠近
汝州汝寧當道大護法囑以後事於中夜召沖
涵恒公及諸大眾囑曰吾自蒞眾以來二十七年之
夙興夜寐兢兢業業唯道是念不敢斯須少懈也
時當像季強法弱汝等當荷擔大法為心勿徇
世緣受人弔問則不可也時當環擁哀請遺偈師云
平常說的不是耶侍僧進紙筆援毫大書曰吾
年六十有四出世因緣畢生凡聖同源大都
橫鼻直歸去來兮歸去來摩訶般若波羅密震威
一喝擲筆瞑目而逝師生風度凝肅凡近侍皆森
然機用脫略鉗錘妙密室中提策直以本分接人未
嘗假語言文字羅籠學者門庭孤峻海內欽風
學深得爐錘之力多有脫穎而去者嘗示眾當陽
一路智者猶迷公案現成漆桶不會看個話頭取證
猶如掘地覓天打屏妄想發明大似棄波求水即真
即妄而張網捕風非異非如而掉棒打月直即是
打折驢腰撩起便行必死之疾且道如何得恰好去
良久知音不在頻頻達者須知暗裏驚又云參
禪徒妄想打座屈身性海微風作覺浪拍天高止
息重增病縱之轉飄颻須彌入瓦解冰消
裏薦得且居門外正宿草庵若要陞堂入室未敢相
許在何以靈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又云道在尋常休自瞞當陽拈出與君看冬風驀面
吹來急無位真人徹骨寒又云碧天明月照蘆花
叫霜境界多少江湖方外客幾人就路還家
緣理會即境明心撒手歸來了無別事所以永嘉
云遊江海山川尋師訪道參禪自從認得曹谿
了知生死不相干曹谿路且置只如生死作麼生
水流在海月落不離觀察[山*惠]嶪張公問若論
個中事本現成這裏為甚麼不知師曰居士
姓公曰賤姓張師曰居士元來知公快然首肯
侍御公愚太史張松谷同訪師坐喜池畔李公
學生為此不明特來參叩請師垂誨師舉手
如意曰會麼李公曰不會師曰覿面相呈為甚麼不
會李公曰然隱微妙理未足聲色形容也師曰
居士略違貴教之旨李公曰何謂也師曰不見道潛
雖伏矣亦孔之昭乎李公曰如何即是張公曰據我
所見無處不是師曰是個甚麼張顧李而笑師曰眼
相覷此事竟不致於隱諱矣李公曰如何下手
公元1650年
即與二公長揖而別師自順治庚寅開法至終師之
世十坐道場開堂九剎陞堂入室未常懈倦門人
公元1613年
語錄若干師生明萬曆癸丑示寂康熙丙辰
公元1676年
月十三停龕七日顏貌不改如生傾城道俗瞻集如
門弟子欲迎龕歸風穴宋中丞哀懇奉師全身
師有遺命故塔葬於金粟禪林之左。
*行狀
**破壁老和尚行狀
師諱永吉常安破壁其號也綿竹人父吳姓
母陳氏四十無嗣虔禱於鎣華山龐眉寄宿
有娠既誕白光燭室鄰人驚異甫離襁褓好以佛
事為兒戲跏趺終曰不言儼若有思幼常多疾父
母憂之以夙因故遂依祥符寺續燈傳尊宿出家
十三歲傳授大悲無礙陀羅尼咒一脫口成誦
如舊識者及年十七一切經書文字不由師授自然
通常好靜一日有僧自峨嵋來與師曰子若向
南方參詢大善知識後必悟入如來知見師心切嚮
慕即腰包出蜀直抵金陵遍歷講肆遊心藏海凡性
二宗微言奧旨莫不深究因閱楞嚴至見見之時
非是見見由離見見不能翻覆疑難不解其義
乃質於講師曰既見不能畢竟作麼生通義講師
雖為剖析其理然師疑不決又素聞天童法化之盛
結伴錢塘密雲悟和尚太白山中纔跨門
便問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由離見見不能畢竟
作麼生悟便打師再理前問悟直打出方丈迷悶
不巳異日請益悟復打師不契其機退而泣曰我
只任與般若無緣明日告假出山回至嘉禾漁人
撒網忽然有省與同行曰我當時錯過老和尚
與麼老婆心欲返天童同行挽之約歸金陵受具
圓覺圓覺見師天資超異命檢藏經乃囑師曰宗
鼎盛卓犖有人律學微子之師念菩提
智戒為培根慧因定發戒為基本乃矢志學毘尼
十誦大小乘律究觀秘義修明要奧二十餘載後
江淮多故不遑寧處杖錫西征於是少室
五臺徘徊終南棧人連雲將詣峨嵋值蜀難未平
果其志遂由河池徽州州人師律端靜受持
勤至莫不望塵瞻禮欲以祖師山棲師焉師堅辭不
四眾哀懇乃留過明年春仇池鹿玉山
徑如線高盤雲長插天飛瀑垂練遠絕人境
掛錫先是本山耆宿披香伽黎錫杖凈缾
坐於東巖下有韋天侍側次日師至山竟趨東巖
宴坐僧至見與所夢者不異即請就普賢寺弘闡
尼度無量未及二載武都太守公道行副戒褚
雲龍師道風同紳衿緇素合壁聯詞請師住白
琬山觀音寺其寺創於唐之開元名剎年深
遠鐘寂寥人煙迥絕竟為豺虎蛇虺場師至見
山水奇秀遂有終焉之志就地誅茅縛樹為屋旬
曰之間歸者如市未及三載殿宇廊廡輪奐斬新
碧交光照耀林壑四方來求受戒擔缾負錫響振
山谷鱗萃蟻聚無所牧豎田畯莫不悛心欽向
儼若波離再世瞿曇一出也師本無宿疾經營修理
精神少疲領眾如常一日忽示微疾命集眾陞座
曰去聖時遙人多懈怠輕律棄經少奉持者汝等當
努力奉戒報佛恩德貪利養勿飾繁華
恭勤佛子住囑畢乃起沐浴更衣趺坐然而
公元1661年
師生明萬曆已丑遷化清順治十八年辛丑
公元1676年
十一月十五日世壽七十有三僧臘三十四夏登
尼壇說法利生一十四年得戒弟子若干剃度
若干皈依在家二眾若干闍維遠近緇素
咸來觀送駢填山谷火竟不爇門弟子跪祝曰師其
有靈火當自焚祝畢龕內如轟雷者三吼而火燄
出數丈煙光五色無智愚仰觀悲戀舍利無數
門人靈骨建塔本山之麓師長身闊面聲清氣
為人風度夷簡不為緣飾冬夏一衲日中一食
公元1701年
坐不臥者四十年隨身衣缽之外更無長物待人
而立已甚應世圓轉蒞眾凝肅所以為士大
夫所准重聲播遐邇其然嗚呼小子依師得
戒參詢江浙二十餘載雖於道有聞皆師開發蒙昧
秀掖獎勸之力也慮師之行業年久湮沒故錄其
乎日所聞於師者葺為論次以備他時修塔銘者之
考鏡更冀有以傳師不朽云年月日如乾謹狀
敲空遺響卷一(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