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纪¶ 第 776b 页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之三十一
门人 大然 弘智 大中 大权 较
* 纪
** 浮华纪略
浮山去桐且百里从江入则半之戊子春梦笔杖人
从白门来竟至会圣岩埽塔而桐邑诸公皆不及会
小子闻而从游诚哉幸也远公初于兵戈参叶县后
为太阳得青鹰一带双关高风仰止此杖人所以再
三叹欤过华严寺惜其殿库不称岩嶂吴观我太史
恢复后无人续起草深丈二要自有其时待其人也
金谷之巅若建一阁则合明柳峰黄华会公诸翠滴
此湖中诚旷观哉阅胡心泽公浮山志见钟伯敬赏
雷跃公乾坤怪未了天风醉花鸟杖人曰人从不见
而见辄以为怪及乎知不自知遂如醉矣黑白未分
前一著落在何处笑此棋盘怪耶醉耶过阮君洞阮
雾灵公所题森举记中于此写寄憨公诗彼岸南云
千顷雪下方落日万池金杖人曰上下一觑亦勿怪
其醉也洞左野同岩方君静廷尉筮同人于野而名
之行窝方潜夫中丞题亚侯曰此中丞梦邵子而命
宓山书者近编时论多以邵子发挥因问元会运世
之旨杖人曰彼固信成住坏空而享其时义者人悟
本空则穿过阿僧祗劫矣与时偕行岂复动其中乎
忽有揭竿白云岩者扰扰且至四众兽駴杖人晏然
以数语谕而感之攘攘者遂去救此名山祖庭始信
定力之有用如此森迎杖人于黄华诸友相聚叹乱
杖人曰此正天地之妙钳锤也远公兵戈里参学今
日煅炼不更切乎霜雪剥落硕果之仁独存是无生
法忍也浮山棋盘著著皆是先著诸公正好自炼岂
可蹉过森礼谢曰无生法忍感冬恩矣弟子大森方
门人 大然 弘智 大中 大权 较
* 纪
** 浮华纪略
浮山去桐且百里从江入则半之戊子春梦笔杖人
从白门来竟至会圣岩埽塔而桐邑诸公皆不及会
小子闻而从游诚哉幸也远公初于兵戈参叶县后
为太阳得青鹰一带双关高风仰止此杖人所以再
三叹欤过华严寺惜其殿库不称岩嶂吴观我太史
恢复后无人续起草深丈二要自有其时待其人也
金谷之巅若建一阁则合明柳峰黄华会公诸翠滴
此湖中诚旷观哉阅胡心泽公浮山志见钟伯敬赏
雷跃公乾坤怪未了天风醉花鸟杖人曰人从不见
而见辄以为怪及乎知不自知遂如醉矣黑白未分
前一著落在何处笑此棋盘怪耶醉耶过阮君洞阮
雾灵公所题森举记中于此写寄憨公诗彼岸南云
千顷雪下方落日万池金杖人曰上下一觑亦勿怪
其醉也洞左野同岩方君静廷尉筮同人于野而名
之行窝方潜夫中丞题亚侯曰此中丞梦邵子而命
宓山书者近编时论多以邵子发挥因问元会运世
之旨杖人曰彼固信成住坏空而享其时义者人悟
本空则穿过阿僧祗劫矣与时偕行岂复动其中乎
忽有揭竿白云岩者扰扰且至四众兽駴杖人晏然
以数语谕而感之攘攘者遂去救此名山祖庭始信
定力之有用如此森迎杖人于黄华诸友相聚叹乱
杖人曰此正天地之妙钳锤也远公兵戈里参学今
日煅炼不更切乎霜雪剥落硕果之仁独存是无生
法忍也浮山棋盘著著皆是先著诸公正好自炼岂
可蹉过森礼谢曰无生法忍感冬恩矣弟子大森方
纪¶ 第 776c 页
尔瞻记。
** 过枞阳记
小龙中方寺迎杖人于浮山因过蛟台抵天喜院院
故汉寿侯祠举侯日在天中之语喜而名之兆及谒
杖人嘘唏世故遂及畏匡弦歌天未丧文如后死何
杖人有真性情真事业真文章数语语甚痛快兆及
悲曰经生家此时安所用之杖人曰恶知此世界非
沙汰汗漫无用之学然后事业出性情见而文章即
性道乎士苦恨乱而悲愤也小雅之诗曰怨五至
之终曰哀吾尝谓庄生诋圣人斥王者何乃愤甚若
知其心盖伤而不伤怒而不怒者乎若离骚者又多
乎哉哀乐无常每相反而相生二者之中主者为何
物乎大学之草蛇灰线尽于好恶中庸之反复辘轳
以节哀乐两端用中本贞夫一曰藏恕曰先慎亦因
是也亭午过望龙庵及故读书此间大小龙山佳哉
从杖人望之语三祖山汉武祀天柱代南岳事三祖
寺门有望岳碑游外以弘内旷观潇洒望而喜之固
其寓也杖人曰五须弥在吾掌中谁能望之心有天
游游即息也非静正者不知也壁有龙眠图因询龙
眠投子有游天柱过投子之兴焉杖人曰李伯时隐
居龙眠曾为远公莲社图是亦能天游者又作阳关
三叠送别图有一钓翁持竿立水傍观者尽忽不知
乃李龙眠静中随手点化人处黄沙万里萧萧马鸣
扰扰忧煎得毋为持竿人所笑及抚掌曰得静旨矣
灯下论国家治乱之故两京殉难之士世人出处之
情甚悉杖人曰迩静正远不禦信得及乎进退存亡
死生大业莫逃于几知几先者其神乎及举石斋易
象正与家潜夫叔时论问焉杖人曰数数者非数而
见乃谓之象此固一切见成者也神明者因触几焉
时之为义大矣哉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变变不变在
** 过枞阳记
小龙中方寺迎杖人于浮山因过蛟台抵天喜院院
故汉寿侯祠举侯日在天中之语喜而名之兆及谒
杖人嘘唏世故遂及畏匡弦歌天未丧文如后死何
杖人有真性情真事业真文章数语语甚痛快兆及
悲曰经生家此时安所用之杖人曰恶知此世界非
沙汰汗漫无用之学然后事业出性情见而文章即
性道乎士苦恨乱而悲愤也小雅之诗曰怨五至
之终曰哀吾尝谓庄生诋圣人斥王者何乃愤甚若
知其心盖伤而不伤怒而不怒者乎若离骚者又多
乎哉哀乐无常每相反而相生二者之中主者为何
物乎大学之草蛇灰线尽于好恶中庸之反复辘轳
以节哀乐两端用中本贞夫一曰藏恕曰先慎亦因
是也亭午过望龙庵及故读书此间大小龙山佳哉
从杖人望之语三祖山汉武祀天柱代南岳事三祖
寺门有望岳碑游外以弘内旷观潇洒望而喜之固
其寓也杖人曰五须弥在吾掌中谁能望之心有天
游游即息也非静正者不知也壁有龙眠图因询龙
眠投子有游天柱过投子之兴焉杖人曰李伯时隐
居龙眠曾为远公莲社图是亦能天游者又作阳关
三叠送别图有一钓翁持竿立水傍观者尽忽不知
乃李龙眠静中随手点化人处黄沙万里萧萧马鸣
扰扰忧煎得毋为持竿人所笑及抚掌曰得静旨矣
灯下论国家治乱之故两京殉难之士世人出处之
情甚悉杖人曰迩静正远不禦信得及乎进退存亡
死生大业莫逃于几知几先者其神乎及举石斋易
象正与家潜夫叔时论问焉杖人曰数数者非数而
见乃谓之象此固一切见成者也神明者因触几焉
时之为义大矣哉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变变不变在
纪¶ 第 777a 页
其中矣及问坤上爻。杖人曰。七日来复之几也。勿谓
无龙阴退则阳至如战慎独之谓也。野者人不见也
阴阳生克而血脉流通。乾生极必死。故亢而姤。坤死
极必生。故战而复。死生相循。如环无端。及曰犹未离
其类也。何以故。杖人曰安见龙马非一类乎。复问亢
龙。杖人曰。两唯圣人。一正为本。知则贯矣。时乘法位。
无用安排。致命遂志。过涉灭顶。不可咎也。从心即亢。
不踰矩即潜。时哉素逝亢以为潜。宁有悔耶。客问何
谓素逝杖人曰逝者如斯夫。素其位而行。色斯举矣。
翔而后集。上律天时。六合之矩静见几先。曾格此否
知始知终。而直下不失其正焉巳矣。中方迎者鹄立
矣。遂行。题望龙曰古风庵。桐城学人方兆及记。
漆园提素逝。杖人握亢潜。透过閒忙。哀乐不易。燧
弥宇宙。一际方圆。消息随时只在几先烁破耳。涣
其躬而入水火。善藏刀而无死地。固曰风雨无乡。
怨怒不及。其寔准飞集谷。惟举翔而知之。满地迷
阳。空歌衰凤。雉噫一曲。至今龙吟。此篇为蛟峰弟
所记。愚时避乱粤西也。癸巳始炙杖人闭关高座
点睛哭笑何世何出乙未奔丧庐墓重编时论亢
潜兼中时感恩矣因览蛟峰书而集之弘智谨识。
** 癸甲全提(癸未除夜语)
问人于生死能蜕然者。何修得之。师曰。能于生死蜕
然者。儒门大略亦有三种。上焉者如朝闻道可以夕
死彼能原始反终。知生死之故通乎昼夜之道。循环
无端。生本无生可生。死本无死可死。故幻身之生死。
不足以惊骇其无生死之心。蜕然如逆旅传舍。主人
一行一止。总无忧惧也。人不悟此本无生死之道。即
如三家村里朴实头汉。自谓人生必有死先置棺木
衣服临死分付儿孙。遗嘱后事而去。不为外物所缠。
恶疾所苦。能蜕然无累。此亦善人之无冤业无欺害。
无龙阴退则阳至如战慎独之谓也。野者人不见也
阴阳生克而血脉流通。乾生极必死。故亢而姤。坤死
极必生。故战而复。死生相循。如环无端。及曰犹未离
其类也。何以故。杖人曰安见龙马非一类乎。复问亢
龙。杖人曰。两唯圣人。一正为本。知则贯矣。时乘法位。
无用安排。致命遂志。过涉灭顶。不可咎也。从心即亢。
不踰矩即潜。时哉素逝亢以为潜。宁有悔耶。客问何
谓素逝杖人曰逝者如斯夫。素其位而行。色斯举矣。
翔而后集。上律天时。六合之矩静见几先。曾格此否
知始知终。而直下不失其正焉巳矣。中方迎者鹄立
矣。遂行。题望龙曰古风庵。桐城学人方兆及记。
漆园提素逝。杖人握亢潜。透过閒忙。哀乐不易。燧
弥宇宙。一际方圆。消息随时只在几先烁破耳。涣
其躬而入水火。善藏刀而无死地。固曰风雨无乡。
怨怒不及。其寔准飞集谷。惟举翔而知之。满地迷
阳。空歌衰凤。雉噫一曲。至今龙吟。此篇为蛟峰弟
所记。愚时避乱粤西也。癸巳始炙杖人闭关高座
点睛哭笑何世何出乙未奔丧庐墓重编时论亢
潜兼中时感恩矣因览蛟峰书而集之弘智谨识。
** 癸甲全提(癸未除夜语)
问人于生死能蜕然者。何修得之。师曰。能于生死蜕
然者。儒门大略亦有三种。上焉者如朝闻道可以夕
死彼能原始反终。知生死之故通乎昼夜之道。循环
无端。生本无生可生。死本无死可死。故幻身之生死。
不足以惊骇其无生死之心。蜕然如逆旅传舍。主人
一行一止。总无忧惧也。人不悟此本无生死之道。即
如三家村里朴实头汉。自谓人生必有死先置棺木
衣服临死分付儿孙。遗嘱后事而去。不为外物所缠。
恶疾所苦。能蜕然无累。此亦善人之无冤业无欺害。
纪¶ 第 777b 页
或平生正直刚决。或布施念佛持经咒者之所能。而
生死几微未明。本心常住未悟亦未可为见道也。中
焉者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知义理名分。臣必死忠
子必死孝。夫必死义。妇必死节。知此忠孝节义四字。
亦自能死与日月争光。不必尽见道也。如必见道始
能死彼妇人未读尧舜周公之书。未参生死性命之
道。何以能死哉。今有人读圣贤之书。参佛祖之道。反
不如愚夫愚妇之能死者。彼为聪明心所使。义理障
所害。私欲乘之。如人参资于毒药。其毒愈甚。其惑愈
狂也。下焉者如愚痴无知百姓。偶然犯法囚狱禁锢
求死不得。或情真罪当。甘死如归。或逼迫之极。投水
自缢。又如剌客报仇。荆轲聂政之辈。或死于知巳。或
死于侠气。或死于愤恨。或死于恩爱。此皆死于妄想
颠倒。未得死所。尤不足以语见道也。如朝廷边塞之
大臣大将。死难者虽多。死于义理者甚少。是故君子
喻于义。不喻于利。义则无心于是非荣辱得失利害
之间。利则有心于取舍趋避进退讳忌之内。不特本
心失其大义。即本心之利。亦竟失之矣。即此三种生
死。世人尚认不清。安望其能悟常住真心。本无心意
识之变异生死。及四大色身之分段生死哉。若欲了
此常住真心。本无生死。非参究楞严经。及唯识论诸
经典。决不知有了生死之法。不参究禅宗。更无直下
了生死之心。看经教。只明得了生死之理。参心性。乃
尽得了生死之心。如不了心。终是说食不饱。说飞不
超。说水益乾。说茶益渴。何济于实事乎。然所言实事。
又非取于外貌名相。惟能参悟此心本无容受生死
之地而此心无所安寄。无所依倚。盖一切众生。皆于
无心可得之中。了脱生死根本。又于无心可得之中。
妄起生死根本。了生死者。但了其虚妄心之生死。至
真实心。尚自无所安寄。无有名相。又何有一心为容
生死几微未明。本心常住未悟亦未可为见道也。中
焉者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知义理名分。臣必死忠
子必死孝。夫必死义。妇必死节。知此忠孝节义四字。
亦自能死与日月争光。不必尽见道也。如必见道始
能死彼妇人未读尧舜周公之书。未参生死性命之
道。何以能死哉。今有人读圣贤之书。参佛祖之道。反
不如愚夫愚妇之能死者。彼为聪明心所使。义理障
所害。私欲乘之。如人参资于毒药。其毒愈甚。其惑愈
狂也。下焉者如愚痴无知百姓。偶然犯法囚狱禁锢
求死不得。或情真罪当。甘死如归。或逼迫之极。投水
自缢。又如剌客报仇。荆轲聂政之辈。或死于知巳。或
死于侠气。或死于愤恨。或死于恩爱。此皆死于妄想
颠倒。未得死所。尤不足以语见道也。如朝廷边塞之
大臣大将。死难者虽多。死于义理者甚少。是故君子
喻于义。不喻于利。义则无心于是非荣辱得失利害
之间。利则有心于取舍趋避进退讳忌之内。不特本
心失其大义。即本心之利。亦竟失之矣。即此三种生
死。世人尚认不清。安望其能悟常住真心。本无心意
识之变异生死。及四大色身之分段生死哉。若欲了
此常住真心。本无生死。非参究楞严经。及唯识论诸
经典。决不知有了生死之法。不参究禅宗。更无直下
了生死之心。看经教。只明得了生死之理。参心性。乃
尽得了生死之心。如不了心。终是说食不饱。说飞不
超。说水益乾。说茶益渴。何济于实事乎。然所言实事。
又非取于外貌名相。惟能参悟此心本无容受生死
之地而此心无所安寄。无所依倚。盖一切众生。皆于
无心可得之中。了脱生死根本。又于无心可得之中。
妄起生死根本。了生死者。但了其虚妄心之生死。至
真实心。尚自无所安寄。无有名相。又何有一心为容
纪¶ 第 777c 页
受生死之地也。人心果能了脱虚妄。则幻身生死苦
乐。非其所计。古亦有悟道知识。临终业病缠身。苦痛
难忍。此但色身受苦。彼真心无有生死苦乐也。如人
饮酒必醉。向火必热。服毒必苦。受割必痛。岂如土木
顽石之无知。始为能了生死哉但当此际。自能作主。
不受妄想流转。为可贵耳。果能如此。虽入刀山剑树。
孰能昧灭其真知真见乎。盘再拜曰。千古生死之关。
可于此破矣。师曰也须亲自参透亲自解脱始得。不
然。说时似悟。对境还迷也。众惕然。
一居士问曰某处一院主。平日最真实。凡开期场请
法师待学者。至诚尽敬。护法僧众。无不赞仰。忽一日
遇知识点化。自觉生死事大。乃以库房帐目。始末查
明。留一字于房。半夜遁去无处踪迹。奈何。师曰。是他
平日能于事缘得爽利解脱。故今日不与人商量。超
然径去。使他脚跟有一些点染牵绊。则此时不能自
去。而人亦觅得著他矣。正古人所谓超生死不相干
之地。了鬼神觑不破之机也。诸居士亦尝对人说。我
欲如何斩截妻子恩爱。我欲如何摆脱世利情缘。非
所谓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乎。我见善
说者多不能自行。善行者多不对人说。盖说时无行
路。行时无说心也。使今日真参究性命者。如此人不
假商量卜度。蓦直参将去。何道理情识能障其悟门
哉。居士问曰。弟子欲求脱生死无出身之路。何也。师
曰。你问那僧。如何便有出身之路世事如何不系他。
不特此也。如人见人欲死。乃悲痛。他欲死者亦自惊
怖。脚忙手乱。不忍死去。何异世人欲出门。先舍不得
家中恩爱。欲上路。又怕前途凶险。是皆自心惑乱自
心。岂心外有法。能惑乱人乎。如果有家不可出。有路
不可行。则此僧舍此院不得。而人亦觅得著他矣。如
他恁么脱手不顾而去可见生死识情。皆自心妄想
乐。非其所计。古亦有悟道知识。临终业病缠身。苦痛
难忍。此但色身受苦。彼真心无有生死苦乐也。如人
饮酒必醉。向火必热。服毒必苦。受割必痛。岂如土木
顽石之无知。始为能了生死哉但当此际。自能作主。
不受妄想流转。为可贵耳。果能如此。虽入刀山剑树。
孰能昧灭其真知真见乎。盘再拜曰。千古生死之关。
可于此破矣。师曰也须亲自参透亲自解脱始得。不
然。说时似悟。对境还迷也。众惕然。
一居士问曰某处一院主。平日最真实。凡开期场请
法师待学者。至诚尽敬。护法僧众。无不赞仰。忽一日
遇知识点化。自觉生死事大。乃以库房帐目。始末查
明。留一字于房。半夜遁去无处踪迹。奈何。师曰。是他
平日能于事缘得爽利解脱。故今日不与人商量。超
然径去。使他脚跟有一些点染牵绊。则此时不能自
去。而人亦觅得著他矣。正古人所谓超生死不相干
之地。了鬼神觑不破之机也。诸居士亦尝对人说。我
欲如何斩截妻子恩爱。我欲如何摆脱世利情缘。非
所谓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乎。我见善
说者多不能自行。善行者多不对人说。盖说时无行
路。行时无说心也。使今日真参究性命者。如此人不
假商量卜度。蓦直参将去。何道理情识能障其悟门
哉。居士问曰。弟子欲求脱生死无出身之路。何也。师
曰。你问那僧。如何便有出身之路世事如何不系他。
不特此也。如人见人欲死。乃悲痛。他欲死者亦自惊
怖。脚忙手乱。不忍死去。何异世人欲出门。先舍不得
家中恩爱。欲上路。又怕前途凶险。是皆自心惑乱自
心。岂心外有法。能惑乱人乎。如果有家不可出。有路
不可行。则此僧舍此院不得。而人亦觅得著他矣。如
他恁么脱手不顾而去可见生死识情。皆自心妄想
纪¶ 第 778a 页
执著。非真有生死识情能系缚我之灵妙真心也。居
士曰。如今世法之人皆为名利恩爱所牢笼。非出世
法何能解救。师曰。世间法。牢笼粗。出世法。牢笼细。如
笼好鸟。用竹丝笼。瓦罐食。固不解脱。更用金丝笼玉
罐食。亦不解脱。竹丝笼。人轻贱他。易破坏。不甚牢。金
丝笼。人珍重他。难破坏。更坚牢。居士曰。主人不肯打
开笼。自又不能撞破笼时如何。师笑曰。我有一戏论
最痛快。昔有一八哥能人言。在笼中不能出。忽闻人
传西来老达磨善救人迷情。一日达磨经过。八哥叫
曰西来意西来意。你教我个出笼计。达磨奇之。即曰
你要出笼计。除是你脚逼直。眼紧闭。鸟大悟。少顷。主
人来呼八哥。八哥巳僵死笼中矣。主人大骇。急开笼
取置掌上。对人悲叹。欲埋葬之。㘞地一声。奋然飞去
青霄之上。叫曰。西来意西来意。谢你教我出笼计。若
非忍死吞声这一场。安得我绝后重苏辄飞去。居士
谢曰。和尚太煞慈悲救我如此。我等不大死一场。安
能出生死牢笼。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师曰。公等天资
奇拔。如好鸟毛羽音声。令人可爱。所以不求入人牢
笼。而人千谋百计。必欲捉入牢笼也。使诸公以愚鲁
自晦。收神入心。如死猫头。自无人著价。何知希之可
贵哉。
师曰。公等有大根器直信千生万劫。只有这一件生
死大事。必须自参自悟自了自證。决不假心外一法
所能了脱。则此生精神气力。决不可外用。恐蹉误却
我千生万劫这生死大事也。如今若不急急求真正
师友。结个生死冤家。拼此一生。互相斩截了脱去则
如彼恶友辈。相牵相引。落在坑阱里。何日能自跳出。
又何人能使他出哉。郝荆子曰阎罗王抛下一件皮
在地下。有一鬼才动个爱心。其皮便裍在他身上。变
成那个去了。师曰。凡天下人见功名富贵。利欲恩爱。
士曰。如今世法之人皆为名利恩爱所牢笼。非出世
法何能解救。师曰。世间法。牢笼粗。出世法。牢笼细。如
笼好鸟。用竹丝笼。瓦罐食。固不解脱。更用金丝笼玉
罐食。亦不解脱。竹丝笼。人轻贱他。易破坏。不甚牢。金
丝笼。人珍重他。难破坏。更坚牢。居士曰。主人不肯打
开笼。自又不能撞破笼时如何。师笑曰。我有一戏论
最痛快。昔有一八哥能人言。在笼中不能出。忽闻人
传西来老达磨善救人迷情。一日达磨经过。八哥叫
曰西来意西来意。你教我个出笼计。达磨奇之。即曰
你要出笼计。除是你脚逼直。眼紧闭。鸟大悟。少顷。主
人来呼八哥。八哥巳僵死笼中矣。主人大骇。急开笼
取置掌上。对人悲叹。欲埋葬之。㘞地一声。奋然飞去
青霄之上。叫曰。西来意西来意。谢你教我出笼计。若
非忍死吞声这一场。安得我绝后重苏辄飞去。居士
谢曰。和尚太煞慈悲救我如此。我等不大死一场。安
能出生死牢笼。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师曰。公等天资
奇拔。如好鸟毛羽音声。令人可爱。所以不求入人牢
笼。而人千谋百计。必欲捉入牢笼也。使诸公以愚鲁
自晦。收神入心。如死猫头。自无人著价。何知希之可
贵哉。
师曰。公等有大根器直信千生万劫。只有这一件生
死大事。必须自参自悟自了自證。决不假心外一法
所能了脱。则此生精神气力。决不可外用。恐蹉误却
我千生万劫这生死大事也。如今若不急急求真正
师友。结个生死冤家。拼此一生。互相斩截了脱去则
如彼恶友辈。相牵相引。落在坑阱里。何日能自跳出。
又何人能使他出哉。郝荆子曰阎罗王抛下一件皮
在地下。有一鬼才动个爱心。其皮便裍在他身上。变
成那个去了。师曰。凡天下人见功名富贵。利欲恩爱。
纪¶ 第 778b 页
文字道理。知见玄妙。机锋公案。才有一念贪著。心便
被他裍缚去。被他转变去。本分风光。却昧灭也。孰能
超然出于生死。又能入生死而度人出生死乎。庄三
求曰。生死之事甚是难明。师曰。生死之念。甚是难了。
凡一切众生。不为生念所生则为死念所死。生念之
类。一切有念是也。死念之类。一切无念是也。盖生本
无生。死本无死。惟佛祖能出众生情识之妄生死。故
能以言句机锋为杀刀活剑。杀众生之妄生。使不为
生念所生。活众生之妄死。使不为死念所死所以逢
生即杀逢死即活杀中有活活中有杀。必须尽其生
死之机始能超其杀活之用有时杀人刀即活人剑。
有时活人剑即杀人刀。若不如此。佛祖何以超出众
生之生死。而众生又何能自超于生死哉且道杀刀
活剑。只今在那个所在。诸公快须拔出始得。莫教失
落。待人救拔却难也。
** 甲申元日语
问念佛法门。亦可见性成佛乎。师曰。此当念唤醒主
人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全提宗旨也。参禅虽为
直指。悟入者难。唯念佛乃真圆顿法。古人指念佛为
捷径。犹未尽其善。捷径虽异于曲路岐途。未免从门
外而入。今主人现坐堂皇之上。自呼自醒。岂有舍元
殿上之人。更觅长安之捷路乎。故吾以念佛即念心。
使尝住真心圆明净照不向外驰求。则超出圣凡善
恶是非大小偏圆诸对待之外矣。今人不知自心念
自佛。强立西方许多名相。转使此心王向诸心所法
上比量较计。是令殿上帝王降阶而与群臣黎庶较
贵贱也。是复令殿上帝王。转向士庶位中。求科第进
取。而后再进王位也。夫此内绍宗旨。不繇臣僚功勋
而入。所谓诸三昧中之王三昧。既谓之王三昧。何可
与心所法。及诸名相。六度万行差别进修相比量哉。
被他裍缚去。被他转变去。本分风光。却昧灭也。孰能
超然出于生死。又能入生死而度人出生死乎。庄三
求曰。生死之事甚是难明。师曰。生死之念。甚是难了。
凡一切众生。不为生念所生则为死念所死。生念之
类。一切有念是也。死念之类。一切无念是也。盖生本
无生。死本无死。惟佛祖能出众生情识之妄生死。故
能以言句机锋为杀刀活剑。杀众生之妄生。使不为
生念所生。活众生之妄死。使不为死念所死所以逢
生即杀逢死即活杀中有活活中有杀。必须尽其生
死之机始能超其杀活之用有时杀人刀即活人剑。
有时活人剑即杀人刀。若不如此。佛祖何以超出众
生之生死。而众生又何能自超于生死哉且道杀刀
活剑。只今在那个所在。诸公快须拔出始得。莫教失
落。待人救拔却难也。
** 甲申元日语
问念佛法门。亦可见性成佛乎。师曰。此当念唤醒主
人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全提宗旨也。参禅虽为
直指。悟入者难。唯念佛乃真圆顿法。古人指念佛为
捷径。犹未尽其善。捷径虽异于曲路岐途。未免从门
外而入。今主人现坐堂皇之上。自呼自醒。岂有舍元
殿上之人。更觅长安之捷路乎。故吾以念佛即念心。
使尝住真心圆明净照不向外驰求。则超出圣凡善
恶是非大小偏圆诸对待之外矣。今人不知自心念
自佛。强立西方许多名相。转使此心王向诸心所法
上比量较计。是令殿上帝王降阶而与群臣黎庶较
贵贱也。是复令殿上帝王。转向士庶位中。求科第进
取。而后再进王位也。夫此内绍宗旨。不繇臣僚功勋
而入。所谓诸三昧中之王三昧。既谓之王三昧。何可
与心所法。及诸名相。六度万行差别进修相比量哉。
纪¶ 第 778c 页
今日无真念佛者。皆主持莲宗之人。误此心王之佛。
流落他乡耳。如主人在家中坐。忽有客从外来。呼主
人在家否若真正主人。合应曰你唤我作甚么。若此
时自巳作主不得。却向门外乱走。客复呼曰。主人。你
归家来。与你说话。彼主人闻呼之急。愈走远去。如人
追贼相似。愈呼愈赶不著。且不计千山万水。抛家弃
土去也。又安得彼一念自悟主人元在家常住坐乎。
呜呼大地众生。皆是昧自巳主人。弃家乱走者。惟我
弥陀慈父。念此众生如一子。念念欲呼彼在家中住
坐。莫向外驰求也。
问抛家外走呼之不回。要设何法令其归耶。师曰此
喻甚妙。人走在他乡。须岁月始得归家。而达磨云一
念旋机还同本得。信得及否。众生心迷。如身睡床上。
梦驰万里之外。或见天堂之极乐。或见地狱之极苦。
或见刀兵水火贼盗劫贼或迷妻子名利恩爱。或于
冤家业障罪犯临身。或于朝廷边塞军国大事。不胜
忧悲苦恼惊魂骇魄。大叫救苦阿弥陀佛。惊回大梦。
原来身子犹在床上。虽则通身汗下。亦不曾移寸步
出故乡也。安可以他乡实法会耶。故曰念念呼醒梦
中人。自悟本无生死心。今人睡熟沉酣。不能自醒。必
须眷属亲友。呼之推之。锥之劄之。伶俐人一呼便醒。
沉重者再加推呼。若更睡死沉迷不免深锥痛劄入
于骨髓而救之。如果死而不返。此一念佛心犹足为
九转还丹。起死回生。肉白骨而返灵魂。惜乎千古之
人。不知念佛之灵验如此。虽佛祖广长舌相无如之
何矣。吾三寸锥子。亦将奈之何哉。问曰念佛即是念
心。何不但令人念心为直指乎。师曰众生心多不净。
正以妄想爱欲多。牵入轮回生死。此等妄想爱欲之
心。不是地狱心。即是饿鬼心。不是畜生心。即是修罗
心。不是五逆十恶心。即是贪瞋痴妒贡高我慢。杀盗
流落他乡耳。如主人在家中坐。忽有客从外来。呼主
人在家否若真正主人。合应曰你唤我作甚么。若此
时自巳作主不得。却向门外乱走。客复呼曰。主人。你
归家来。与你说话。彼主人闻呼之急。愈走远去。如人
追贼相似。愈呼愈赶不著。且不计千山万水。抛家弃
土去也。又安得彼一念自悟主人元在家常住坐乎。
呜呼大地众生。皆是昧自巳主人。弃家乱走者。惟我
弥陀慈父。念此众生如一子。念念欲呼彼在家中住
坐。莫向外驰求也。
问抛家外走呼之不回。要设何法令其归耶。师曰此
喻甚妙。人走在他乡。须岁月始得归家。而达磨云一
念旋机还同本得。信得及否。众生心迷。如身睡床上。
梦驰万里之外。或见天堂之极乐。或见地狱之极苦。
或见刀兵水火贼盗劫贼或迷妻子名利恩爱。或于
冤家业障罪犯临身。或于朝廷边塞军国大事。不胜
忧悲苦恼惊魂骇魄。大叫救苦阿弥陀佛。惊回大梦。
原来身子犹在床上。虽则通身汗下。亦不曾移寸步
出故乡也。安可以他乡实法会耶。故曰念念呼醒梦
中人。自悟本无生死心。今人睡熟沉酣。不能自醒。必
须眷属亲友。呼之推之。锥之劄之。伶俐人一呼便醒。
沉重者再加推呼。若更睡死沉迷不免深锥痛劄入
于骨髓而救之。如果死而不返。此一念佛心犹足为
九转还丹。起死回生。肉白骨而返灵魂。惜乎千古之
人。不知念佛之灵验如此。虽佛祖广长舌相无如之
何矣。吾三寸锥子。亦将奈之何哉。问曰念佛即是念
心。何不但令人念心为直指乎。师曰众生心多不净。
正以妄想爱欲多。牵入轮回生死。此等妄想爱欲之
心。不是地狱心。即是饿鬼心。不是畜生心。即是修罗
心。不是五逆十恶心。即是贪瞋痴妒贡高我慢。杀盗
纪¶ 第 779a 页
淫妄僭窃篡乱之心。此心何可念哉。世间最可念者
父母。有时炤应不著。或病患之至。虽叫爷娘不能免
其苦。至若妻子恩爱兄弟朋友之好婵娟玉帛珍宝
车马宫室土地乃至万乘之尊。极品之贵。一旦生死
祸患。毫无能救。返而求之最亲。莫若自巳身手头目
耳鼻口舌。互相爱护。一朝目昏耳聋。手挛脚痓。咽哽
舌结。气息不通则心志神魂。皆颠倒迷乱。而不能作
主。况身外之法。何可念哉。身外之法。既不可念。则心
上之法。如平日能文章。能诗偈。能说道理。能经济世
事。能明经教妙义。能参公案机锋。及到一口气不来
时。毕竟心思不及。拟议不能。惟有此念佛心。自为主
宰。始得自繇自在。超超乎圣凡善恶生死妄业之外。
岂非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即如如佛乎。或
曰唯心净土与参禅同。发愿往生又与参禅异欤。师
曰禅重在不离本体。恐人心外取境。故不言末而末
自在本中。念佛亦重在不离本体。而兼言发愿往生。
以资信力。虽名为教。乃圆顿最上乘。诸三昧中之三
昧王也。如悉达太子。投胎于净梵王夫人腹中。才生
下地。巳是天上天下独尊。亦便是梵王太子。父王之
天下国家。皆是太子所有。何用如臣子。从一科一第
取功名爵位以至极品。而后始有国土哉。信此一念
妙圆真心。天然尊贵。迥绝圣凡。秪恐不是真佛种子。
不愁成佛不解说法。非如诸小教修一功。立一行。断
一惑进一品。渐积阶梯而后到极地也。
问有至老念佛不辍。未得直下成佛者。何也。师曰诵
尧舜之言行尧舜之道。则可谓尧舜矣。读圣人之书
而行盗贼之事。安能直下成圣人哉。今有诵佛祖之
言行众生之行者有之。未有发佛祖之心而行众生
之行者也。如诵忠孝之言为贼盗之行者有之。未有
为忠孝之行而肯诵贼盗之言者也。若人心起贼心。
父母。有时炤应不著。或病患之至。虽叫爷娘不能免
其苦。至若妻子恩爱兄弟朋友之好婵娟玉帛珍宝
车马宫室土地乃至万乘之尊。极品之贵。一旦生死
祸患。毫无能救。返而求之最亲。莫若自巳身手头目
耳鼻口舌。互相爱护。一朝目昏耳聋。手挛脚痓。咽哽
舌结。气息不通则心志神魂。皆颠倒迷乱。而不能作
主。况身外之法。何可念哉。身外之法。既不可念。则心
上之法。如平日能文章。能诗偈。能说道理。能经济世
事。能明经教妙义。能参公案机锋。及到一口气不来
时。毕竟心思不及。拟议不能。惟有此念佛心。自为主
宰。始得自繇自在。超超乎圣凡善恶生死妄业之外。
岂非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即如如佛乎。或
曰唯心净土与参禅同。发愿往生又与参禅异欤。师
曰禅重在不离本体。恐人心外取境。故不言末而末
自在本中。念佛亦重在不离本体。而兼言发愿往生。
以资信力。虽名为教。乃圆顿最上乘。诸三昧中之三
昧王也。如悉达太子。投胎于净梵王夫人腹中。才生
下地。巳是天上天下独尊。亦便是梵王太子。父王之
天下国家。皆是太子所有。何用如臣子。从一科一第
取功名爵位以至极品。而后始有国土哉。信此一念
妙圆真心。天然尊贵。迥绝圣凡。秪恐不是真佛种子。
不愁成佛不解说法。非如诸小教修一功。立一行。断
一惑进一品。渐积阶梯而后到极地也。
问有至老念佛不辍。未得直下成佛者。何也。师曰诵
尧舜之言行尧舜之道。则可谓尧舜矣。读圣人之书
而行盗贼之事。安能直下成圣人哉。今有诵佛祖之
言行众生之行者有之。未有发佛祖之心而行众生
之行者也。如诵忠孝之言为贼盗之行者有之。未有
为忠孝之行而肯诵贼盗之言者也。若人心起贼心。
纪¶ 第 779b 页
虽庄严道场共作佛事。一举一动无非是贼。若心是
佛心。虽入于盗贼之乡混于异类之道。一举一动。无
非是佛。是故圣贤亦只以自心之顾諟缉熙克巳慎
独。为尽心率性之妙道。何曾外其心而取于声音相
貌乎。念佛三昧法门。独取一心之纯粹精。如易之乾。
不见六龙之有首。则纯一统天。乃见天则之不杂也。
是故阿弥陀佛。在极乐为无量光在华严则是法界
藏身之主中主。于宗门则可以配天然尊贵。还乡尽
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而尝寂光土。清净法身。
又何必极力推爷在里头耶。
** 五台纪略
李延寿随左鹤岩吴燕公周开远诸友。同皈觉浪大
师于五台院。远近如堵师皆随机开示。诸子端拱缄
默无能送难偶有拈周海门圣学宗传问者师因云
泰伯既入道统。夷惠何以不入。孟子称夷惠以清和
巳有践圣之阶。不以入录。不知何所见而云然。孔门
诸贤颜曾贡夏思孟不待说。而曾点漆雕开事不多
见亦既入矣。则仲弓闵子骞有若辈。又安可不入耶。
因拈有子所云信而必取近义。恭而必取近礼。夫岂
无味。而收以因不失其亲一句。大有关系。亲者亲切
也。大凡道理不到亲切。如何可宗。从上先圣制礼乐。
皆因民最亲切处乃是中和中节之学。不观下节孔
子曰敏事慎言。必就其言事之有道者正之。如食无
之求饱。居无之求安。与有道之是人是巳。此皆可以
想见其因亲二字之义。孰谓有若不见道哉。众皆耸
然曰。师不独开有子生面。大有补宗传之遗。我辈不
能读书知人。正为不亲切耳。仍有谒客至。相与静坐
良久。师咏杜诗落花游丝白日静。又拈欲觉闻晨钟
鹤岩问其意。师云落花游丝。非白日静人。何得具此
冷眼发深省句。妙在欲觉上。非欲觉。何能发深省。如
佛心。虽入于盗贼之乡混于异类之道。一举一动。无
非是佛。是故圣贤亦只以自心之顾諟缉熙克巳慎
独。为尽心率性之妙道。何曾外其心而取于声音相
貌乎。念佛三昧法门。独取一心之纯粹精。如易之乾。
不见六龙之有首。则纯一统天。乃见天则之不杂也。
是故阿弥陀佛。在极乐为无量光在华严则是法界
藏身之主中主。于宗门则可以配天然尊贵。还乡尽
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而尝寂光土。清净法身。
又何必极力推爷在里头耶。
** 五台纪略
李延寿随左鹤岩吴燕公周开远诸友。同皈觉浪大
师于五台院。远近如堵师皆随机开示。诸子端拱缄
默无能送难偶有拈周海门圣学宗传问者师因云
泰伯既入道统。夷惠何以不入。孟子称夷惠以清和
巳有践圣之阶。不以入录。不知何所见而云然。孔门
诸贤颜曾贡夏思孟不待说。而曾点漆雕开事不多
见亦既入矣。则仲弓闵子骞有若辈。又安可不入耶。
因拈有子所云信而必取近义。恭而必取近礼。夫岂
无味。而收以因不失其亲一句。大有关系。亲者亲切
也。大凡道理不到亲切。如何可宗。从上先圣制礼乐。
皆因民最亲切处乃是中和中节之学。不观下节孔
子曰敏事慎言。必就其言事之有道者正之。如食无
之求饱。居无之求安。与有道之是人是巳。此皆可以
想见其因亲二字之义。孰谓有若不见道哉。众皆耸
然曰。师不独开有子生面。大有补宗传之遗。我辈不
能读书知人。正为不亲切耳。仍有谒客至。相与静坐
良久。师咏杜诗落花游丝白日静。又拈欲觉闻晨钟
鹤岩问其意。师云落花游丝。非白日静人。何得具此
冷眼发深省句。妙在欲觉上。非欲觉。何能发深省。如
纪¶ 第 779c 页
曾子无欲觉处。即夫子呼之。何能自唯哉。鹤岩曰师
解诗至此。又为我辈发欲觉之晨钟矣。李子曰。昨见
师学庸宗旨。妙义无穷。从来惑格物致知四字。师又
引天生蒸民四句作證。是则博我约我。岂非无内无
外无中间乎。师曰。格致者即明明德之无不在而在
此下手也李子曰补格物章。赘耶。师曰。诚意章毋自
欺句。正以好恶二者。贞夫一也。人能于心几初动处。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毫无自欺。如此致知。始是真知。
始是无妄。盖欺亦自欺也。慊亦自慊也。此自字。岂非
慎独之意。诚不可掩哉。下节说小人閒居为不善。见
君子然后厌然。知此厌然。即是良知逼露。自不可欺。
一提醒其良知。使无所逃。讵必十目十手之指视而
后谓之严乎。因此好恶。彻上下左右前后之矩。治巳
治人。随处见天则矣。真正力行。故曰良能。正所以成
此知之分量也。德润身。心广体胖。不悟其本诚而能
之乎。鹤岩诸子云。经生家。平日循事境而忘自心。今
日披慎独之几微矣。寿复问致中和一节。师曰会得
道也者三字么。寿曰不会。师顾鹤岩曰。既不会道为
何物。如何会中和致位育乎。自阳明近溪诸公过去
此脉遂衰。山野不惜心力。必欲扶起尧舜孔颜之心
传于天下。后世。抱斯志巳久因无讲求斯道者。常觉
伊人可怀。今日诸公叩问。是空谷足音矣。试略拈之。
一部中庸大旨。全在性道教三句。性虽本自天命。而
实在人心之能率天命者是道。此道若人人能率。则
何用教为因有不能率此天命之性者。故圣人立此
率性之教。而为修道之宗旨也。故教者教天下以当
然之则也。然不从修道来。则异端曲学。皆足以乱世。
故云率性然后谓之道。性者天人合一之理也。然不
从天命来。则可善可恶。皆足以诬天。故云天命然后
谓之性。率修者即率修此性中之道教也。故次节直
解诗至此。又为我辈发欲觉之晨钟矣。李子曰。昨见
师学庸宗旨。妙义无穷。从来惑格物致知四字。师又
引天生蒸民四句作證。是则博我约我。岂非无内无
外无中间乎。师曰。格致者即明明德之无不在而在
此下手也李子曰补格物章。赘耶。师曰。诚意章毋自
欺句。正以好恶二者。贞夫一也。人能于心几初动处。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毫无自欺。如此致知。始是真知。
始是无妄。盖欺亦自欺也。慊亦自慊也。此自字。岂非
慎独之意。诚不可掩哉。下节说小人閒居为不善。见
君子然后厌然。知此厌然。即是良知逼露。自不可欺。
一提醒其良知。使无所逃。讵必十目十手之指视而
后谓之严乎。因此好恶。彻上下左右前后之矩。治巳
治人。随处见天则矣。真正力行。故曰良能。正所以成
此知之分量也。德润身。心广体胖。不悟其本诚而能
之乎。鹤岩诸子云。经生家。平日循事境而忘自心。今
日披慎独之几微矣。寿复问致中和一节。师曰会得
道也者三字么。寿曰不会。师顾鹤岩曰。既不会道为
何物。如何会中和致位育乎。自阳明近溪诸公过去
此脉遂衰。山野不惜心力。必欲扶起尧舜孔颜之心
传于天下。后世。抱斯志巳久因无讲求斯道者。常觉
伊人可怀。今日诸公叩问。是空谷足音矣。试略拈之。
一部中庸大旨。全在性道教三句。性虽本自天命。而
实在人心之能率天命者是道。此道若人人能率。则
何用教为因有不能率此天命之性者。故圣人立此
率性之教。而为修道之宗旨也。故教者教天下以当
然之则也。然不从修道来。则异端曲学。皆足以乱世。
故云率性然后谓之道。性者天人合一之理也。然不
从天命来。则可善可恶。皆足以诬天。故云天命然后
谓之性。率修者即率修此性中之道教也。故次节直
纪¶ 第 780a 页
顶道说观也者二字。要人知得此道是率性而来者。
即此就是天命。既认得是天命。则如时行物生。何须
臾可离须知可离即非率性也。道之发端。不在睹闻
而在不睹不闻此几微处举步一错。则千里万里俱
错。而戒惧又在不睹不闻之先。所以说隐者见之几。
微者显之几非有慎独工夫。向此睹闻声色之绝待
处省察。何以成此率。修而不失性之功用哉。子思恐
人落于有无两边。故特拈出喜怒哀乐未发。与发皆
中节。使人体讱。不是率情。乃是率性。性即是中。率之
即和。中是天命之公正。和是流行之无乖。大本者是
寂然不动之地。达道者是感而遂通之途。人果能致
此中和。必要在不睹不闻处以慎其独而天地于此
位。万物于此育矣。又何更有无忌惮。为自误误人之
道哉须知此理不必别寻注脚。只于本文逐章看去。
一一皆有印證诸公不信。还请退而省其私。亦足以
发明杖人之学庸宗旨矣。众礼而退。弟子大年李延
寿谨纪。
大契曰生平不剖之疑甚多。即如坑长平六十万卒。
夫六十万卒未必尽犯可死之罪。而惨酷若此。岂长
平众生之业报耶。抑坑之者种毒自有毒。发时耶。师
云当两军对垒之时存亡呼吸。非彼即此。得胜为强。
不胜者死虽有冤对。然此中非如故杀者之利害也
昔关公未尝不斩将搴旗。特以其义胆忠肝。照耀古
今。就中生杀之机。固有别耳。如人误伤一蚁穴百万
生灵。与一人无故取一蚁杀之者。其罪轻重何如。所
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虽有天下不为者。慎此杀机
也。此机弗动。自然不杀无辜。此机妄动。自然残害不
顾。是六十万卒。以动杀机而获杀报也。坑之者亦以
动杀机而自种毒也。大圣贤无死地。固不为人所杀。
大奸雄恶贯未即满。亦不即为人所杀。今无孔子微
即此就是天命。既认得是天命。则如时行物生。何须
臾可离须知可离即非率性也。道之发端。不在睹闻
而在不睹不闻此几微处举步一错。则千里万里俱
错。而戒惧又在不睹不闻之先。所以说隐者见之几。
微者显之几非有慎独工夫。向此睹闻声色之绝待
处省察。何以成此率。修而不失性之功用哉。子思恐
人落于有无两边。故特拈出喜怒哀乐未发。与发皆
中节。使人体讱。不是率情。乃是率性。性即是中。率之
即和。中是天命之公正。和是流行之无乖。大本者是
寂然不动之地。达道者是感而遂通之途。人果能致
此中和。必要在不睹不闻处以慎其独而天地于此
位。万物于此育矣。又何更有无忌惮。为自误误人之
道哉须知此理不必别寻注脚。只于本文逐章看去。
一一皆有印證诸公不信。还请退而省其私。亦足以
发明杖人之学庸宗旨矣。众礼而退。弟子大年李延
寿谨纪。
大契曰生平不剖之疑甚多。即如坑长平六十万卒。
夫六十万卒未必尽犯可死之罪。而惨酷若此。岂长
平众生之业报耶。抑坑之者种毒自有毒。发时耶。师
云当两军对垒之时存亡呼吸。非彼即此。得胜为强。
不胜者死虽有冤对。然此中非如故杀者之利害也
昔关公未尝不斩将搴旗。特以其义胆忠肝。照耀古
今。就中生杀之机。固有别耳。如人误伤一蚁穴百万
生灵。与一人无故取一蚁杀之者。其罪轻重何如。所
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虽有天下不为者。慎此杀机
也。此机弗动。自然不杀无辜。此机妄动。自然残害不
顾。是六十万卒。以动杀机而获杀报也。坑之者亦以
动杀机而自种毒也。大圣贤无死地。固不为人所杀。
大奸雄恶贯未即满。亦不即为人所杀。今无孔子微
纪¶ 第 780b 页
服过宋之几先自居于福地。又无曹瞒敬礼关公之
智获效于华容。徒蠢蠢发机自作自受。造化虽善。亦
无如之何矣。师言未终。而诸弟子当下生生之心油
然以出。即师亦以此问为可挽回杀运有足补世教
云。
大全曰大慧语录有云天命之谓性。清净法身也。率
性之谓道圆满报身也修道之谓教。千百亿化身也
不识此等意义可以互相发明耶。师曰此三配妙矣
然且未尽。今日详言之可乎。天命句。是本来常住法
身。即正因佛性实相般若不属修證而成者是也。率
性句。是自性现量之德。即了因佛性。观照般若。不起
染污之妄是也。修道句。是日用常行之事。即缘因佛
性文字般若。不堕迷执之途是也盖性学绝传。继往
开来全恃有教。但所贵乎教者。在于以修道教人耳。
诸子百家非不自云立教而刑名法术。去道滋远。是
自误误人也岂得谓之修道之教乎。所谓道者何即
率吾人固然之性是也。率之而中其秩序之天则。为
君子中庸不修而以偏词抹摋中节。则为小人反中
庸。譬之太极盘中。金针对合。六十四卦皆安其位针
若一差。六十四卦尽移矣虽然。群儒论性。几成聚讼
故归其原于天命。而善恶并善恶混诸议总无参入
处。后章于穆不巳。便注此句。于穆者即天也。不巳者
即命也。其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即至诚是也。常
住真性原不断绝。即无息是也教以当然而归于自
然行乎历然而信其天然。三性即一性之本始也佛
性即我性之灵觉也。行无事。必有事。无然畔援。无然
欣羡。何处容计较造作心哉。如或纱縠请从此格。
大曰中庸三句既穷极义理之精微矣。别传之明
心见性。敢望慈言一畅发之。师曰。且作几个圈圈可
乎第一圈性第二圈心第三圈命第四圈身第五圈
智获效于华容。徒蠢蠢发机自作自受。造化虽善。亦
无如之何矣。师言未终。而诸弟子当下生生之心油
然以出。即师亦以此问为可挽回杀运有足补世教
云。
大全曰大慧语录有云天命之谓性。清净法身也。率
性之谓道圆满报身也修道之谓教。千百亿化身也
不识此等意义可以互相发明耶。师曰此三配妙矣
然且未尽。今日详言之可乎。天命句。是本来常住法
身。即正因佛性实相般若不属修證而成者是也。率
性句。是自性现量之德。即了因佛性。观照般若。不起
染污之妄是也。修道句。是日用常行之事。即缘因佛
性文字般若。不堕迷执之途是也盖性学绝传。继往
开来全恃有教。但所贵乎教者。在于以修道教人耳。
诸子百家非不自云立教而刑名法术。去道滋远。是
自误误人也岂得谓之修道之教乎。所谓道者何即
率吾人固然之性是也。率之而中其秩序之天则。为
君子中庸不修而以偏词抹摋中节。则为小人反中
庸。譬之太极盘中。金针对合。六十四卦皆安其位针
若一差。六十四卦尽移矣虽然。群儒论性。几成聚讼
故归其原于天命。而善恶并善恶混诸议总无参入
处。后章于穆不巳。便注此句。于穆者即天也。不巳者
即命也。其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即至诚是也。常
住真性原不断绝。即无息是也教以当然而归于自
然行乎历然而信其天然。三性即一性之本始也佛
性即我性之灵觉也。行无事。必有事。无然畔援。无然
欣羡。何处容计较造作心哉。如或纱縠请从此格。
大曰中庸三句既穷极义理之精微矣。别传之明
心见性。敢望慈言一畅发之。师曰。且作几个圈圈可
乎第一圈性第二圈心第三圈命第四圈身第五圈
纪¶ 第 780c 页
世性寂然不动妙净圆明原无色相可名。心为源头
之地。源头而善。则生机流于命定慧见于身。种种福
缘。便自成一善世界矣源头而恶则杀机流于命。凶
残见于身。种种祸胎。便自成一恶世界矣几者静动
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譬之天子端拱未发念时是
先天未兆也。忽发念用某命为六部官是先天造命
命巳下。则落后天之数也。六部命下。便各自尽其职
业。虽有兼才。不敢代庖。盖此几一慎。良知惺惺便见
自性。即成佛矣。若此几不慎。迷却良知。便不见自性。
即堕迷途矣。是善者得福。皆因心造。必不能以恶人
而代享善人之福也。即有祸。亦福也恶者得祸。亦因
心造。必不能以善人而代罹恶人之祸也。即有福。亦
祸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矣。系传举中孚言应违。可
弗慎乎。夫物格知至者当处历然。当处寂然。所谓先
天。后天。大本。差等。断非判若两橛也。犹执首上安首
之缀旒乎哉。直须神明其故。处处见其则焉。质俟不
惑。易不欺人。明矣。贵知有者。自愿穷尽。总在各人自
巳。格皆备之物。见大公之性。中随时之节。勿作口头
禅例听过也。少坐。因作以示之。众复愕然。师曰。此
处不能现前。仍是口头漉漉空过矣。铸镜磨镜。如何
可忽。众益惕然。
桐城弟子大全左国林谨纪
之地。源头而善。则生机流于命定慧见于身。种种福
缘。便自成一善世界矣源头而恶则杀机流于命。凶
残见于身。种种祸胎。便自成一恶世界矣几者静动
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譬之天子端拱未发念时是
先天未兆也。忽发念用某命为六部官是先天造命
命巳下。则落后天之数也。六部命下。便各自尽其职
业。虽有兼才。不敢代庖。盖此几一慎。良知惺惺便见
自性。即成佛矣。若此几不慎。迷却良知。便不见自性。
即堕迷途矣。是善者得福。皆因心造。必不能以恶人
而代享善人之福也。即有祸。亦福也恶者得祸。亦因
心造。必不能以善人而代罹恶人之祸也。即有福。亦
祸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矣。系传举中孚言应违。可
弗慎乎。夫物格知至者当处历然。当处寂然。所谓先
天。后天。大本。差等。断非判若两橛也。犹执首上安首
之缀旒乎哉。直须神明其故。处处见其则焉。质俟不
惑。易不欺人。明矣。贵知有者。自愿穷尽。总在各人自
巳。格皆备之物。见大公之性。中随时之节。勿作口头
禅例听过也。少坐。因作
处不能现前。仍是口头漉漉空过矣。铸镜磨镜。如何
可忽。众益惕然。
桐城弟子大全左国林谨纪
纪¶ 第 78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