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题跋¶ (自动笺注)
宋文憲公護法卷第皇明金華宋濂雲棲袾宏輯虞山錢謙益
*題跋
**恭題賜和托缽歌後
臣聞自昔賢聖之君多菩薩果位中人慈憫眾生
乘願輪降生人間執符御曆華嚴經歡喜地菩
出世閻浮提王其言蓋可證也欽惟皇上
反正斯民塗炭衽席之既臨宸御洊建
無遮大會鍾山度諸幽滯將行事上致齋便閤
侍坐于側因問近者高行僧為誰臣以前住持
元文康頗著托缽歌行世見寓古開善道場明日
 大駕鍾山召見文康索其歌觀之天顏怡懌
奉御持歸又明日復入侍至夜二鼓上命
黃門跪張于前且讀且和運筆如飛終食之間而章
巳成矣臣得而伏讀援據經論滔滔弗竭至於西
心宗中多及之嗚呼自非菩薩應身辨才無礙
能遽至是邪越三日文康受賜而歸裝潢成卷將
留鎮山門臣謂之曰前代帝王王道真並用
璽書護其教蓋以陰翊王度有功烝民
 上今俯和文康之歌所以推獎禪宗勉勵其徒者
意亦猶是文康尚宜勒諸堅玟導宣上德
公元1372年
之無窮哉建會在洪武壬子冬十二月文康因被
公元1374年
是賜又明年甲寅春二月拜手稽首而題其後云。
**跋新刻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後
天界禪林比丘曰惟肇具精進樂善弗倦普願
一切有情共升清淨毘盧覺地於是募刊圓覺大經
公元693年
以廣流布且是經者唐長壽二年天竺僧覺救所譯
大雄氏為十二大士說本起因地究其所修不
三觀之義此所謂自誠而明去惑離愛其故為
宜乎比丘拳拳樂此而不忘也金華宋濂胡跪
掌為之贊曰。
如如圓覺凡聖本同何處菩提更無煩惱真體太虛太虛本無苟一執著清淨穢濁不容纖塵未嘗離去有如水中影影像本現前眼耳與鼻口無一不具若使善泅者捕影水中汪洋茫渺間見水不見我身元是佛不待圓覺苟欲求證時即無能證者此為上根人談此無礙法肇師大方便勸人真正修修之果何為孜孜三觀庶得袪愛縛超出生死海前言本非只此可依據竟登涅槃門非真亦非妄此以何因萬法本空故」
**跋法華經
烏傷溪上有一居士傅姓權名欲報母德無以自效
一旦思惟妙法華實中王至誠歸依當得分願
乃筆成卷乃鳩眾緣鍥于文梓用廣流通無相居士
驩喜讚歎為說偈曰如來三輪不思五時演說
迷情惟此法華真正獨能廢權而立四味之麤
皆巳盡一乘之妙乃圓融從茲無二亦無三是則
最上乘若曰小大不相不識何以群機欲暢
如來本懷舍此莫求真實義粵自三譯來震旦
在在放光譬如日月中天不分淨穢照了
須知不假身外求心眾生元不別常境如如本無
相常智寂亦無緣三觀三諦現前不分後先
中外居士欲報慈母繕書入梓流通一一毫端
現諸佛熾然說法十方見聞無不起信心共入毘
盧華藏海。
**跋戒環師楞嚴經解後
楞嚴經其立題凡三一名遍知海妙蓮華王十方
佛母一名悉怛多般怛囉(即白傘蓋)無上寶印清淨海眼
灌頂章句合今題而為三其本指則五以人法為名
常住真心為體圓通妙定為宗返妄歸真為用上妙
醍醐為教大概欲使眾生開圓解立圓行登圓位證
圓果而巳若稽其何時所說其在法華開權顯實之
後涅槃扶律談常之前乎蓋波斯琉璃異代持地
耶輸之所證左右參驗誠足取信所以長水璿孤山
長慶泐潭月諸師號科判名家未敢有易
說者予在虎林五臺沙門善攝解本獨判楞嚴在
般若之後法華之前心雖奇其說而頗意其為一人
私言今觀溫陵戒環師所論正與善攝同其謂阿
難既於法華諸漏巳盡不應於楞嚴未盡諸漏而經
中言最後垂範實楞嚴法會之最後非臨滅之最後
者尤發善攝之所未發予竊自嘆玄理之在人心
南北殊風土頓異而其不隨物以變遷未嘗
同惜予儒家者流弗悟相分別之理無以知其孰
淺而孰深也謹用識其立題本旨及異同之說於卷
未具金剛觀察智者能有以決之。
**跋金剛經
佛所說大部般若六百卷四處一十六會而
金剛經實當第二處第九會五百七十七卷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天竺人)始用華言翻定元魏菩提
陳真諦隋笈多唐玄奘義淨相繼各有所譯號為
六家唯什本詳略適中得義趣而梁蕭統復分第
為三十二故今特盛行世其二十一分增多六十
二字即非什本而後人據五譯以鈔入之爾世之名
僧達賢銓釋此經殆且百家獨無天親二論師配
一十八住斷二十七疑允合先佛微妙第一真實
義濂欲據之作集解一部病於烽火未息志莫能遂
繕錄成卷寘巾箱中朝夕玩庶幾空名相洞
覺地他日一毫端現諸萬象種種迷成種種
尚未為晚也。
公元1358年
至正十八年四月初一日無相居士
金華宋濂
**題四十二分金剛經
龍舒王日休嘗病六家金剛經所譯各有未盡乃采
文義優深得佛語之真者集為一經注釋
復患梁昭明太子所分三十二分未盡玄理仍別立
章號析為四十有二學佛者喜其據義之弘博也遞
流布唯恐不傳余竊讀而病焉蓋六朝場所
選皆一時知名士然又非止一人譯語者有譯
義者有潤文者有證梵語者有正義者有唐梵相
不應舛錯若是其間或有不同誠以佛語廣
大包羅諸義而譯家各得其一意云耳日休華人
不通天竺之語又未嘗親見所譯梵本何以攷知其
得失佛言微妙聲聞緣覺或有所未解又何以
偽真是皆不能無所疑也昔者孫明府諸家
是經者文句增減違背佛意遂據天親著論頌重
刊削修成一部而斥長水孤山二師以為依句而
違義正與日休略同大慧杲公直以毀謗聖教闢之
孫之書因不行日休大慧同時人惜乎不及
一見而箴其失也香巖仲模上人出示是經求題謾
書於後以俟大慧者之出云。
**題何氏續書般若心經
府都事東陽何公福僧心崇內典特粉黃金為泥
般若心經僅五十五字而公捐館舍後六十年
而公孫觀光始補書為完經初公既寫是經藏
中時金石鏗鏘聲家人亦不知何祥觀光
偶見之遂續其後於是其聲遂絕噫亦異哉稽之在
宋慶曆中張文定公安道自禁出守于滁入琅
僧舍楞伽經二卷恍然悟其前身所書尚缺
安道從而補之世號為二生經都事公書之
於前而觀光續之於後祖與孫同一所生者也雖
異世精神感通終出一軌較之二生不尤為至
近者乎竊惟心經凡更三譯實大部般若樞要
之以五蘊繼之以十二處十八界因其根有利鈍故
說有廣略非夙有緣契莫能注意於斯觀光可謂
善繼先志者矣濂又聞安道既見楞伽開卷未終夙
冰解從是有所悟入觀光他日一言之下洞徹
心源造詣未必出於安道之下也觀光尚勗之哉。
**跋金剛經篆書
是經功德妙高山縱橫上下難以數量山雖難量
終有盡時喻如虛空庶幾無盡濂以古篆寫成卷軸
隨寫隨空不見有跡光明熾然遍覆大千是用持寄
菴禪師禪師所見禪師言禪師所履與此般若
非同非別同別兩寘現前見佛。
**題金書法華經
金書法華經七卷迺一軍校燕都時所獲欲焚
經取金以資日用其第七卷巳燬軍校之父愀然
寧遽持前六卷售于銕塔師禪師衣盂酬之未
高麗洪司丞匍匐求觀觀巳潸然泣曰此洪所
書以報父母之恩者也戎馬紛紜逃難解散豈意於
此重見之禪師神異其事乃粉黃金為泥介舊友
穆菴康公請補書其亡予既書巳合爪言曰是經在
天龍護持將燬而弗之燬垂亡而弗之亡此何以
故蓋將放如來慧光眾生重昏雖然經之
功德不繫有無洞照十方初無一字不能爇金不
能書一涉有為第二義學佛之士又當於此而參
之也禪師善慶雲房林茂公之法嗣年巳八
十純實無偽行舊主正覺禪師院今退栖蔣山之西
菴云。
公元1373年
洪武癸丑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翰林侍講
學士金華宋濂
**跋七佛偈後
右七世尊慈憫群迷弘開頓門各說妙偈一首
庭堅稱為禪源者也偈蓋中天竺沙門彊梁樓所
譯前魏陳留王時始至洛陽傳中國其辭雖七不
華嚴偈十萬之多三世諸佛傳心要指盡在是矣
初因吳僧道裕誦出不具翻譯人名義學往往
謗議沈酣名相之深宜無怪四明杲禪師
閱齊祐律師所著出三藏記其薩婆多部紀載甚明
謂此乃禪門之宗勒石大天界寺流布四方嗚呼
師其能體佛之慈行者哉。
**題錢舜舉應真
錢舜舉所貌應真渡水備極情態畫史恒事
或者妄謂應真實然則過矣觀者當具金剛眼而弗
紙墨所惑可也
**跋清涼國師所書栖霞碑(代黃侍講今載侍講集中)
攝山棲霞寺律大師華嚴疏圭清涼國師所書
國師會稽飛來山寶林寺實其得度故處
今住山同公舊讀裴相國所撰妙覺塔銘而知國師
得二主之筆法又聞趙魏公國師字畫之妙而知
相國之言為可徵每嘆其書罕傳於世今年春出游
吳中始從報恩萬歲寺住上人得此墨本歸而刻諸
公元768年
石屬予志於下方謹按國師大曆三年受詔入內
公元1373年
譯經潤文大德是年三月二日律師示寂而碑之
公元1374年
建在明年三月十二日今去之巳五百八十年睹其
遺刻法度森嚴神采奮發國師德容猶可藉是
想見國師世壽百有二書此時甫三十有一或
妄計其晚歲安住毘盧華藏不復如是游戲
予竊不敢謂然法身大士應化人間一毫端現諸
萬象卷舒無礙用常塵心交入無非法果覽者
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跡之間庶幾目擊而道存也。
**題繼絕宗太璞詩後
鏡中憶佛叟所賦太璞一章贈其弟子具菴
具菴久從叟受經三觀十乘之旨本末遺小
大兼舉叟甚愛之故因具菴之名如[王*巳]而字曰太璞
且為賦是詩惓惓以苦彫琢輕暗為戒師弟子之
可謂恩之至義之盡者也然而教中諸師自縉雲
左溪玄珠相付向晦冥息而巳正不欲其暗投
況復雕之琢之以傷其璞哉叟之含意也亦深矣具
菴嚴奉叟戒秘藏不露道成之後沖然而若虛然而
玉氣燁燁射斗牛終有不可掩者黑白同辭遂推
具菴台宗巨擘具菴雖欲自閟孰得而閟之哉嗚
呼名者實之賓也實茂而名彰亦其理當然爾具菴
裝詩成軸而徵濂識之於是乎書。
**跋一雨大師塔銘後
予觀朱長史所撰一雨大師塔銘不覺為之嘆曰嗟
精誠之至何所不應鄒衍慟哭六月降霜魯陽
揮戈白日退舍夫以匹夫微尚能感天象之變況
浮屠志念專一而外不足以汩其真乎大師
焚身甘露降亦其理之恒爾長史乃疑大師之制
庸庸碌碌何以是也豈亦有宿因乎予則
曰是固不可知然亦有說當大師從容火之時一
心唯知有雨爾無絲毛私意于是則純乎天矣純
天天惡有不應哉在唐之時浦陽江上有僧曰祖
登禜雨三日不應康侯山墜崖而死大雨即隨至
其事亦猶是爾祖登之歿鄉人至今尸祝有如
師者長史寵以雄文勒石焉是皆嘉其有功於民
嗚呼浮屠木茹澗飲者爾亦何世事憂民
憂尚如此則夫有民社之寄而尸位素餐可愧
可愧哉。
**題江南八景圖後
圜悟諸子虎丘大慧倡道為尤東叟公則
慧之曾孫癡絕沖公虎丘玄孫二公皆能克
前烈其以江南八景圖相贈遺者豈留連於光
者哉蓋心能轉物不為物所轉雖繪事之微一山
一水一草一木無非見其自般若光中發現知道
者要未足以識此也是癡絕歸之東叟東叟歸之
仰菴仰菴又一二傳而今王講師藏之頗觀卷中
公元1238年
舊題始於宋嘉熙二年戊戍至今國朝洪武四年
公元1374年
辛亥巳歷一百三十四年其去作畫題詩時又不知
其幾春秋中間涉歷世變獨能傲兀劫火
餘豈易易者哉中有文溪題識文溪蓋與剡源
師初游亦名僧云
**題大慧禪師遺墨
大慧和尚杲公僧清立所作疏凡一百九十四
乃公七十一歲時書其凌厲橫逸之氣老而不衰
於此足見彷彿人知仰公者唯知說法如雨
覺悟群迷不知忠義耿耿注意家國者甚
縱有知其忠義者而又不知戲游翰墨蹈矩
彠亦自可傳不朽嗚呼若公之應物無方謂如
變化不測者矣疏文不局於駢儷之體而特舉
公案為言無非欲闡大法昭示人人後來沈溺
葩藻而於道無補者其尚以公為鑒哉清立字無欲
公嘗稱其堅厲入道蓋亦隹士云
**題慈受禪師遺墨
右慧林慈受禪師懷深遺墨三紙一言布施其二
小智之樂小法三言不必聖人道者從鑿
鑿皆真實有益後學蓋禪師雲門八世孫蔣
山之第九祖真證實悟為人天師故其德聲洋溢
遠邇雖其身巳歿而靈驗尤為著顯字畫本非其留
意者筆意圓熟動中規矩世之臨池苦心者或未能
遽及誠可寶也金壇一萬中師分座說法蔣山
因購獲之不翅摩尼珠諷詠之久如聞禪師謦欬
之音雖然中師尚勉行其言母徒玩其遺墨而巳也。
**題恩斷江端元叟手跡
予幼從柳文肅公遊輒聞以仁恩禪師賈似道
詩有權握三朝三事祗應知巳是僧彬之句最得
詩人優遊不迫之意蓋似道三朝宰輔傲然以周
自期一旦敗亡在朝公卿弗恤之在野士君子
之海蚩蚩之民亦不卹之其卹之者承天
僧彬木禪火焚遺骸授其仲子歸葬會稽附子
似道誤國之罪可謂上通天使地下聞此詩
將有餘愧矣此實十四字史有關名教甚大今
因濟藏主以禪師手跡元叟端公山居謠聯為一
卷詣余求題故為疏詩之義若此山居寄興高遠
綽有寒山子之風學道人類能傳誦之茲不復
論云。
**跋日本汝霖文稿
日本沙門汝霖所為一卷予讀之至再見其出
史入經旁及諸子百家固巳嘉其博贍至於遺辭
舒徐而弗迫豐腴而近雅益歎其賢頗詢其所以
致是者蓋來游中夏者久凡遇文章鉅公趣事
故得其指教深知規矩準繩而能使文字從職無難
汝霖今汎鯨波東還以文鳴其國中無疑矣嗚
汝霖禪家之流也蕩空諸相五蘊四大猶為土
苴況身外之文乎苟執此而不遷或將與道相違
雖然汝霖遍參名山精於禪觀於此未嘗不知
之特以如幻三昧游戲翰墨間爾游戲翰墨非難
而空其心為難所謂心空一切皆空視諸世諦
字雖有粗跡本無粗跡雖有假名實無假名
一惟二惟二惟一初何礙於道哉觀汝霖之文者又
於此求之汝霖良佐遠州園人氏嘗掌
書記於蘇之承天寺繼同五山大老鍾山點校
毘盧大藏經同袍皆畏而愛之云。
公元1376年
洪武九年春
翰林學士宋濂
**題栖雲軒記後
往年劉玄靖山栖志見其所紫巖靈巖勝概
分明如畫時正袢暑不覺涼颼肘腋今年夏
六月客有授予蘇太史棲雲軒記記為本菴上士
其狀靈巖之景亦分明如畫蒸溽為之頓消嗚呼
文辭想見其處雅興遄發尚忘其時之燠炎況親
睹嵬眼𣻳耳之勝者乎蓋玄靖久栖此山太史亦嘗
出游覽故其言真切足以動人何文定公跋山
栖志有云想玄靖一時飛屐上下千峰紫翠間左浮
丘而右洪崖風致前日也余今於太史之文亦
云若夫雲幻非幻契經多言苟欲重宣其義非千
百年莫能盡他時或造山中敷座於巒光水影間
上士說法未晚也。
**跋佛頂托缽歌諸文後
菴禪師康公耽樂法乘見諸履踐每念先佛以乞
為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尚恐留情末法一切
之而嗜欲是滋是長於是著托缽之歌古者
務精進無少懈怠得無上道亦無自滿之意末法
中道迷惑未足中生滿足於是書首楞嚴經
種識陰之文在昔陀摩尸利刻苦修行獲遇堅牢
相與激勵卒趨覺門而使彌樓犍陀佛法再興
法乃壞散弗收鮮有誠心向道者於是堅牢石室
之偈其一則詠之以巳意其二則證之以古辭大概
人捨妄入真無乖於聖教而巳嗚呼禪師之慮至
此其可不慟哭流涕矣乎然而豪傑之士何世
無之若讀斯卷當有蹶然興起者豈惟禪師望之
予亦望之。
無相居士金華宋濂
**跋德禪師船居詩後
右船居詩十章唯菴然禪師所賦蓋禪師嗣法千巖
長公千巖普應國師弟子也普應證道之後
避世好船中居至大巳酉泊儀真辛亥吳江
公元1316年
延祐丙辰南潯故詠船居者頗多而廣錄中所載
者僅一二耳今唯菴亦有斯詠其殆有所本歟然船
水則不可行水非船則不可居必二者相資而後
成也無相居士則不謂然我非船何處不可豈特
水哉我非水何處不可豈特船哉是將有不假跡
而見不依形而存者矣唯菴以為何如唯菴之詩托
物為喻無非發明宗門心要有益學者故推其祖
相承之故喜而為之書。
**跋廬阜三笑圖
廬阜三笑圖蓋寫徵士陶淵明道士陸修靜浮屠
慧遠相傳圖始于盧楞伽世人臨摹甚多而先
是非之者不少其非之者則曰慧遠晉義熙
公元1379年
十二年丙辰年八十三修靜沒于宋元徽五年丙辰
壽七十二丙辰相去正六十載推而上修靜生于
公元407年
義熙三年丁未慧遠亡時修靜十歲耳至宋元嘉
公元1397年
修靜始來廬山慧遠之亡巳三十年淵明
公元364年
死亦二十餘歲矣若淵明生于晉興寧二年乙丑
公元427年
慧遠三十一歲終元嘉四年丁卯慧遠亡年巳
五十矣固宜相從也安取所謂三笑哉其是之者
曰自蘇長公三笑圖贊而黃太史遂以三人者實
之如蒲傳正劉巨濟晁無咎之流皆明著之篇翰
舜俞廬山記亦與太史正同此數公者皆號博學
多識修靜之事其有不考者乎蓋晉有兩修靜議者
弗是之察故遂致此紛紜趙彥廬岳獨笑之篇
黃口小兒強作解事者耳一者之論其不同有如
此者維楊郭君逵以此卷求題凡淵明出處
朝諸大老若肅貞敏公楊文獻公商文定公司業
公論之巳詳區區末學何敢妄贊一辭姑取前輩
是非未決者就洽聞之士質焉。
**跋匡廬社圖
匡廬十八賢一卷上有博古堂印不知何人
所作描法學馬和之人物布置彷彿東林石刻
韻度過焉其二人相向一人黃冠手觸人袂而
揚眉吐言道士陸修靜一人斂容而聽之者
法師慧遠也其一人漉酒巾羊裘杖策徐行
蕭散之氣猶可掬者陶元亮也其一人躡屩摳衣
元亮者畢穎之也其一人羽扇宴坐巴且林下
者遠之弟慧持也其一人與持對坐合爪二指
跋陀也其一人俯仰其手操麈尾拂坐下者
少文也其一人居持右低作禮而為貌甚恭者僧
順也一人被衣一人鐵如意一人展卷
一人美髯反顧者則劉程之雷仲倫周道祖
餘則余忘之矣又頗記程之蓮社史云歲在攝提格
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慧遠命正信之豫章
雷次索等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廬山般若臺精舍
西方淨土之學今所畫止十八人著名于時者也
人數增減相傳不同者所記異辭也或疑修靜
不共時者蓋晉有兩修靜此正世稱簡寂先生也
當是時晉日微上下相疑殺戮大臣如刈草菅
大夫往往不仕托為方外之遊如元亮道祖少文
一時豪傑沉溺山林而弗返者夫豈得巳哉傳
有之群賢在朝則天下治君子入山四海三復
斯言撫圖流涕
宋文憲公護法卷第十(終)
(常熟縣居士宋奎光捐貲施刻護法錄第十卷
公元1623年
天啟癸亥年秋月徑山化城寺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