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序¶
序¶ 第 669a 页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八
皇明金华宋濂著
云栖袾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 序

** 送无逸勤公出使还乡省亲序

皇帝廓清四海遂登大宝遣使者播告诸蛮夷俾知
元运巳革而中夏归于正统其称臣者高句骊最先
交趾次之琉球琐里又次之于时日本良怀亦令僧
祖来奉表而至 上嘉其远诚 诏以天宁禅僧祖
阐瓦官教僧克勤为使护其还国克勤字无逸通儒
释书湛堂法师诸孙也 上召见端门与阐同受法
衣军持锡杖诸物之赐筮日启行先是日本王统州
六十有六良怀以其近属窃据其九都于太宰府至
是被其王所遂大兴兵争及无逸等至良怀巳出奔
新设守土臣疑祖来乞师中国欲拘辱之无逸力争
得免然终疑勿释守臣白其事于王王居洛阳欲延
阐住持天龙寺无逸独先还无逸奉扬天子威德谕
以祸福必期与阐俱王闻其志不可夺命舆马来迎
经涉北海时近六月大山高插霄汉积雪如烂银行
一月始至馆于洛阳西山向阳精舍执国政者犹申
天龙之请无逸曰我使臣尔非奉 帝命不敢从王
如欲阐敷宣大法宜同往请于 朝否则有死而巳
君臣闻之皆大惭服议遣总州太守圆宣及净业喜
春二僧从南海下太宰府备方物来贡所虏中国及
高句骊民无虑百五十人无逸化以善道悉令具大
舶遣归无逸等自太宰府登舟五昼夜即达昌国州
巳而赴南京仍见 上端门无逸备陈其故阐亦附
奏曰岛夷不知礼义微勤臣不能再瞻 龙颜矣
 上悦召对者非一或赐食禁中自持厥后各赍白金
序¶ 第 669b 页
百两文绮二缣皆有副 上忽顾侍臣曰勤一沙门
尔乃能不辱君命如此学孔子者未能或之先也亲
赐手诏谕其父华毅使其加冠巾出仕无逸亦念去
国三年将还乡行省觐之礼中朝大夫士幸无逸遭
逢盛际竞赋诗饯之而以首简授予序予闻大雄氏
设教门虽广其推仁及物要与二帝三王不大异是
故昔之名僧或筹策疆阃或辅弼庙堂事业称于当
时勋名垂于后世其载于史传者盖班班可考达人
大观初无形迹之拘儒释之异也方今尧舜在上治
具毕张无逸出将使命言论慷慨巳足落倭奴之胆
若使施之有政大纲小纪粲然有序他日将与皋夔
稷呙比肩是亦法如来行證菩萨道而巳大雄氏或
亲生斯时亦未必不韪无逸之所为也无逸之东还
也云汉昭回之章照临东越东越人士无不举手加
额以为天光下烛为祯为祥而无逸尊公秪奉 玺
书当诲之以父子君臣之懿予尚何言哉姑摭其出
使之绩序以为赠春向暮无逸将戴笠而来予则具
壶觞俟于龙江之上矣。

洪武实录九年秋八月以华克勤为考功监丞克
勤绍兴萧山人少学浮屠洪武四年选至京奉使
日本还奏对称旨赐白金百两命复姓氏授以是
职考潜溪集克勤和御制诗在洪武六年奏请日
本梦窗禅师碑在洪武八年皆云官考功监丞而
实录载授官于九年八月恐国史之误也。

** 恭跋 御制诗后(附)

释门宏胜无理不该无事不摄其于忠君爱物之心
亦甚悬悬凡可以致力虽身命将弃之况其馀者乎
人徒见其厌离生死辄指为寂灭之行呜呼此特见
其小乘者尔吾佛之为教岂至是哉天宁禅师祖阐
仲猷以高行僧召至南京会朝廷将遣使日本诏祖
序¶ 第 669c 页
阐与克勤俱祖阐不惮鲸波之险毅然请行 上壮
之赐以法器禅衣之属令太官进馔飨于武楼下且
谕其国敬浮屠宜以善道行化时天界禅师宗泐尝
赋诗饯之其诗上彻 御览遂俯赐和答诗凡一十
八韵首言王化无远迩一视同仁次言宜诱以善道
庶契西来祖意次言经涉海洋虽甚艰险君臣大义
毋忘次言以平等法行之无有彼此之异末言使毕
言旋方尽始终之义其叮宁反覆之意不亦至哉祖
阐受 命而行自翁洲启棹五日至其国境又踰月
始入王都馆于洛阳西山精舍一遵 圣训敷演正
法无非约之于善听者耸愕以为中华之禅伯亟白
于王请主天龙禅寺寺乃梦窗国师道场实名刹也
祖阐以无上命力辞之且申布威德罔间内外所以
遣使者来之意王悦命总州太守闻溪宣同僧净业
等奉方物称臣来贡祖阐既入 觐天颜怡悦赐白
金壹伯两文绮二缣祖阐以谓遭逢盛际躬承光宠
不可无以示后裔乃粉黄金为泥书 上赐和诗成
卷勒其副名山属濂识其事于左古之帝王宠赉方
外之士固不敢谓无之而鲜以天章贲饰之者今祖
阐之逢可谓优钵昙花千年一现者矣其东旋也将
见五色天光垣赫于龙山之上晶晶荧荧直烛霄汉
飞潜动植皆与有荣耀焉抑濂闻普觉杲公昔处浮
屠中而念君爱物之念皦如出日张魏公称其非声
闻独觉私厌生死者比人至今言之祖阐固普觉诸
孙也其出将使指不辱君命倭人慕化稽首来庭岂
乐寂灭者可冀其万一哉宜其简在 上心而褒嘉
之命屡下也濂不佞忝居法从故不辞而为之书上
以昭帝德之广被下以白释氏之有良材云。

王士骐皇明驭倭录曰按洪武实录洪武三年三
月遣莱州府同知赵秩持 诏谕日本国王良怀
序¶ 第 670a 页
十月良怀遣僧祖来进贡并僧九人来朝又送被
掳人口 诏遣僧祖阐克勤等八人护送还国七
年五月僧祖阐克勤等还自日本 诏赐祖阐克
勤白金一百两文绮帛各二匹祖阐等奏日本赆
马命受之六月日本遣僧宣闻溪等来朝贡马及
方物时日本国持明与良怀争立宣闻溪等赍其
国臣之书达中书省而无表文 上命却其贡仍
敕中书省向者国王良怀奉表来贡朕以为日本
正君所以遣使往答其意岂意使者至彼拘留二
载今年五月去舟才还备陈本国事体云云十四
年 上命礼部遗书责日本征夷将军中有至尊
嘉惠日本故遣克勤仲猷二僧行及其至也加以
无礼今又几年矣夫 圣谕谆谆一则曰拘留二
载一则曰加以无礼则两僧之不得志于倭可知
野史不覈其真而信僧家之粉饰遂以赵秩之奉
使为两僧之功岂实录乎他如 上和宗泐送祖
阐诗 御制集不载何也录以博览者订焉按祖
阐克勤使日本事王囧伯据实录尽疑野史之诬
非也文宪送克勤序云日本疑祖来乞师中国欲
拘辱之无逸力争得免据实录祖来为良怀所遣
良怀方以窃据被逐日本疑祖来因疑护送祖来
归国者此其情也序又云王欲延阐住持天龙寺
先遣无逸还无逸再三以死争之日本既以祖来
疑中国其请住持虽曰延之实则拘留耳此即圣
谕所谓拘留二载及十四年遗书所谓加以无礼
者也无逸归见 上端门备陈其故阐亦附奏岛
夷不知礼义微勤臣不能再觐天颜矣此实录所
载今年五月去舟才还备陈本国事体云云也所
载白金文绮之赐皆与实录同 上顾侍臣言勤
一沙门乃能不辱君命谕其父华毅使冠巾出仕
序¶ 第 670b 页
则日本之于阐勤以拘留始以惭服终盖克勤之
力居多安得谓二僧攘赵秩之功洪武六年克勤
官考功监丞见实录十年 高皇帝手诏谕山西
布政司华克勤见 御制文集安得谓野史之言
皆僧徒粉饰也实录主存大体故纪僧事颇略赖
文宪集稍志一二 高皇帝御制诗见于文宪跋
甚确文宪身在禁林岂肯附会僧徒与国史牴牾
耶日本之崇佛自唐巳然临济一宗流传最盛
 圣祖遣僧化导有微权焉万历初虏王求僧及经
江陵命宣大巡抚勿拒且云经必有 高皇御制
序文方可与之呜呼知 圣祖之微权者江陵也。

** 送觉初禅师还江心序

往时有大比丘孚中信公以松源五传之学提唱护
龙湖上觉初恩公实与之分座说法垆鞴宏施烹凡
煅圣机锋所触抉飙奔霆四众皈依如水赴海曾未
几何孚中示寂觉初乃出世于建业之圣泉迁永嘉
之雅山法道亦既大行于时巳而江心虚席若牧守
若戍将若贤士大夫佥以谓江心古丛林思陵昔日
驻跸之地其名列在江南十刹非有名德如觉初不
足以厌服人心各具书疏以延致觉初觉初以慈悯
故亦起而赴之及我 皇上正位宸极隆兴佛乘开
善世院于大天界寺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员
海内诸名山悉隶之抡选有禅行陟资级者伸为之
主其非才而冒充者斥之于是循例为江心择贤然
终无踰于觉初者统领遂合群议仍请觉初居其职
会余奉 诏总修元史来南京觉初亦振锡自江心
而至握手共语情盖欢如也觉初一旦忽来别曰吾
将还江心子可无一言以赠乎呜呼大雄氏之道顿
与渐之谓也以渐言之初临十信伏三界见思烦恼
外凡之位也次至十住位断见思惑兼断界内尘沙
序¶ 第 670c 页
及伏界外尘沙用从假入空观次至十行位断界外
尘沙用从空入假观次至十回向位则伏无明而习
中观巳上之种三十通为三贤内凡之位也次至十
地位各断一品无明證一分中道入等觉位又破一
品无明入妙觉位至于妙觉始名为佛以顿言之则
不阶等第直造心源圆妙如如超出三界无烦恼可
断无真乘可證无法门可学无众生可度此心即佛
彼佛即心不去不来忘内忘外不可以形相求不可
以方所拘也大抵教中所摄顿渐兼收教外单传顿
为禅旨如来五时所说及拈华微笑无非共一妙用
第以根有利钝之殊故其机有迟速之异耳奈何末
流之弊二家角立互相诋诃夫岂佛意也哉颇闻孚
中虽参向上一乘日诵法华七卷致感异香满室不
散觉初于禅寂之馀亦留心于教相为人演说弗置
是皆不徇一偏而将归于大同者也敢以此为说以
赠觉初觉初其以为然乎否乎虽然大雄氏之道不
绝如线扶持而振起之非吾觉初是属将谁属邪觉
初之还也布大法云震大法雷澍大法雨使小大根
茎无不沾润岂不弘且伟欤觉初宜忧法道之衰而
思日勉焉可也他日余幸杖策东归访觉初于海滨
升孤之亭步海月之堂见月色与海光同一清净予
与觉初又当相视一笑塔然而相忘也是为序。

** 送慧日师入下竺灵山教寺受经序

西竺之书动数百万言虽其广博漫衍若大海杳无
津涯其义趣未尝不著明剀切可以习而通之自判
教诸师各执一说甲是乙非学者始不知夫所趣矣
天台智者国师以五时八教判东土诸经五时则华
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也八教则顿渐秘密不
定藏通别圆也其规模宏深节目森严可谓尽矣至
真谛三藏则不然以涅槃等经为渐华严之经为顿
序¶ 第 671a 页
渐之外别无他也新罗元晓复造华严疏分四教四
谛缘起为别般若为通璎珞梵经为分华严为满满
则一乘别通分则三乘也吉藏师复立三法轮教华
严为根本法轮三乘等说为枝末法轮法华为摄末
归本法轮法轮言其流转而不息也自时厥后以释
迦经为屈曲舍那经为平道者此二教乃江南印之
所建也以四阿含为四谛般若为无相华严为观行
涅槃为安乐大集为守护者此五教乃波颇三藏所
说也以阿含等为四谛相大般若等为隐密相华严
等为显了相者此三时教乃三藏奘及慈恩基依解
深密经所立也而贤首法藏复尊华严立为五乘初
为愚法小乘二为大乘之始三为大乘之终终始二
教并依地位渐次而成四则为顿不阶等级一念弗
生即入觉地五则为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为真
俗互融具足圆满无碍法门长者李通玄又别分为
十时始为小乘有教为诸凡夫系著世法以为实有
还将有法辔勒彼心次言般若破有明空次言解深
密经和会空有令其不滞一边不有不空次言楞伽
明假即真次言维摩即俗恒真次言法华引权归实
次言涅槃令诸三乘舍权向实次言华严于刹那际
通摄三世圆融尽入一际次言大乘人天三乘虽是
同闻得益皆别名共不共次言华严会中十方菩萨
其来不同共会说法名不共共如是教相离析尤繁
然犹据教观而判之初不若近代宁师合禅教秘密
而混言之也宁师以诸乘经律论而祖摩腾曰显教
轮以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密曼拿罗法而祖金刚
智曰密教轮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言而祖菩提
达摩曰心教轮其言非不隹而去佛之意益远矣判
教诸师家异说而人异论其纷纭有如此者呜呼为
释子之学者不既难矣乎然不敢以此而遽少之也
序¶ 第 671b 页
原其立教皆为对机机有不同教亦多种譬大医王
方便治疾状有实虚针有补泻随其所见因时制之
苟执于一为害滋甚彼诸师者亦复如是或遂以甲
是乙非咎之不巳过乎虽然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
作而春秋散吾儒且尔予又不得不为学佛者惧也
今日师父游方外以教乘之不易明将往大丛林从
硕师而受其说闻予颇究内典求片言以为赠予言
赘矣一真法性本自圆明其可以语言文字求之哉
予言赘矣。

** 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

佛之书其藏有三日修多罗藏曰毗尼藏曰阿毗昙
藏此则华言所谓经律论者也经则诸佛及菩萨天
仙皆可演说论则诸贤圣僧皆可著撰惟律非如来
金口所宣则有所不可者故自文殊以降不敢赞一
辞逮于双林入灭结集成藏而优波离尊者复口诵
圣言十过众證无差然后宣布其慎重而不轻也盖
如此然而中夏初未之闻也自昙柯罗持僧祗戒本
来洛阳始知有律文又至唐之澄照师作戒疏羯磨
疏诸书而律学大传于天下谓之行事防非止恶之
宗真悟师起于宋庆历间复著会正记十二本以弘
澄照之旨嗣真悟而兴起者则有大智师焉复以法
华开显圆意造资持记虽与会正稍殊亦无非推明
澄照之说而求合乎先佛之制呜呼律学之难明也
久矣自非三师者出而恢弘之其有不失灵山之遗
教乎有其人则有其政又岂无望后来之法嗣乎用
明上人本诸暨杨氏子素称儒宦之族自幼从叔父
白石琪公游四明遂令舍家于慈溪崇福寺别江舟
毓以为法孙别江能穷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岁为长
期率同袍三十人而暗诵之得上人以为能继其志
极爱之而弗忘复命出湖心广福寺从师而受律文
序¶ 第 671c 页
大义所谓四波罗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十
尼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一百众学七
灭诤大乘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等文皆欲习而通
之及典事之久迁灵芝藏司之职今年之春与予胥
会南京其威仪之雅问学之佳既足以动人视听而
游戏篇翰亦皆清逸有可玩者净觉大师以硕望宿
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
寺上人将还四明徵予言以为赠予谓律文大义有
三师之述作在焉毋事乎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然而
律主于戒能戒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慧是则戒者
作佛之阶梯济人之舟航也可不务乎律之义虽明
而所谓持犯开遮之说谁复讲而行之为其徒者亦
可以永叹矣上人年甚茂志甚大其进未易量也幸
勿安于卑近惑于旁岐恪然以三师之道自期则异
日律学之再兴者又安知不在于上人乎亦在上人
自勉之而巳予老且多病率尔成文殊无所发越颇
闻白石师内外之学兼备蔚为时之名僧上人幸即
而问焉其不斥予言为诞为谬则幸矣。

** 赠令仪藏主序

予闻佛书一须弥山摄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共一日
月须弥有百亿则日月有百亿焉如是乃至恒河沙
不可算数之天下佛法未尝不流布其间况震旦一
国邪日本在东海同为震旦之国又可分疆界之内
外邪此所以同慕真乘而至人摄化者亦未尝遗之
也达摩氏自身毒西来既至中夏复示幻化持只履
西归后八十六年当推古女主之世达摩复示化至
其国世子丰聪过和之片冈达摩身为馁者困卧道
左世子察其异解衣衣之巳而入寂遂藏焉及启棺
无所有唯赐衣存事与只履西归绝类所异者当时
无人嗣其禅宗尔自时厥后橘妃遣慧萼致金缯泛
序¶ 第 672a 页
海来请齐安国师卒令义空比丘入东其首传禅宗
之碑信不诬矣至觉阿之嗣佛海远道元之承天童
净达摩之宗骎骎向盛原大法之蘖芽实肇见于世
子之时欤呜呼亦可谓远也巳矣范堂仪公日本之
人也俗姓藤氏修习禅观夙夜匪懈至正壬寅秋航
海自闽抵浙参叩尊宿咨决法要洪武癸丑冬复来
蒋山为侍者寻迁掌藏史丛林中以法筵龙象期之
范堂以予颇究内典圆顶方袍之士无不获文句而
去谒予以徵赠言予谓三藏灵文琅函玉轴世所严
奉者凡五千四十八卷六百亿三万一千八百八十
八言其刊定因果穷究性相则谓之经垂范四仪严
制三业则谓之律研真显正覈伪摧邪则谓之论三
者莫不具焉范堂既司之矣司之宁有不受持读诵
之乎脱若以言演说之多无踰于此也如曰直指人
心片言巳为馀剩何在于博求耶虽然万钱陈于前
非缗无以贯之万法散于事非心无以摄之假言以
明心挈其纲而举其要亦古人之甚拳拳者也大抵
人有内外佛性无内外人有东西佛性无东西一真
无妄充满太虚大周沙界细入藐微光辉洞达皆含
摄而无所遗范堂于此而證入焉一念万年何今何
古寂然不动谁佛谁生当此之时殆非世谛文字之
可形容也达摩氏之所传其大旨不过如是而巳范
堂遍参诸方诸方尊宿以范堂精进多所印可不知
曾有不自宝秘而昌言若斯者乎予见范堂向道之
切故举百亿须弥皆有佛法佛法肇兴于日本者稍
著见焉而末复申之以此者卫法之事严而利物之
心急也。

**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

柳仪曹有云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人知向方诚哉
是言也盖宗儒典则探义理之精奥慕真乘则荡名
序¶ 第 672b 页
相之粗迹二者得兼则空有相资真俗并用庶几周
流而无滞者也禅林之规分职授事各因其才而责
以成功而于内记之选尤难其人凡有关于文辞之
事颇资之以达务非熟采竺坟旁通孔籍未易以致
之苟能从事于斯则说法名山师表后进阶级将自
此而升矣其任之重不亦宜乎会稽璞原师其名为
德[王*云]幼学浮图法于诸林院长游大方遂干善世禅
寺充内记之任善世为海内僧伽所宗龙象之所经
瓶锡之所聚挥汗成雨张袂成帷一时号为极盛璞
原非惟称其职兼能近取远揽深涵浅受而其学益
进于前一旦将还东海之上与璞原游者咸惜其去
相率发为声诗命予执简而序之因系其辞曰世之
学者夥矣溺文学者则局促经畬驰骤艺苑其流必
外骛而忘返沈苦空者则措情高远游志疏旷其流
必内躁而失守所以皆伥伥他适不知正涂之从有
若璞原其知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者欤处乎世间
不著世间如环之无端不见其止如刀之剖水不见
其迹其知空有相资真俗并用者欤循序而上此焉
发轫他时出世为人其知所自重者欤予儒家之流
也四库书册粗尝披阅三藏玄文颇亦玩索负誇多
斗靡之病无抽关启钥之要近惟默坐存诚屏斥而
销霣之于是天光骏发灵景自融方知仪曹之云为
渐门者设璞原春秋甚富宜达圆顿之旨尚思得鱼
兔而忘筌蹄欤白云悦公时硕德也身居岩壑名闻
禁阙璞原尝师事而亲灸之当以予言盾其然否白
云又将有以为璞原告也。

** 送季芳联上人东还四明序

吾佛之学明心而巳矣然心未易明也结习之所胶
滞根尘之所盖缠沉冥于欲涂颠倒于暗室而不能
自知必处乎重山密林之中木茹涧饮绝去外缘而
序¶ 第 672c 页
直趋一真之境水漂麦而不顾雷破柱而弗惊久之
驯熟忽然顿悟大地山河咸作碧琉璃色能如是不
可谓无所證入然恐堕于空寂未敢自信又必担簦
裹粮不远数百千里求明师而證之机锋交触如短
兵相接失眼之顷辄至丧身失命及其印可巳定退
藏于密如护明珠须臾不敢忘去然而修多罗藏其
多至于五千四十八卷大无不包细无不统其可委
之为剩语耶又必出司藏钥昼夜研穷之而毕知其
说證之于言验之于心既无分毫之不同矣于是不
得巳出世度人续佛慧命其阶级之不紊功用之甚
严乃如此奈之何今之执法柄者或不能皆然也余
方为之浩叹不止有若季芳上人其盖有以起余者
哉季芳名道联鄞人也幼读儒书穷理命之学长依
荐岩羲公修沙门行寻掌内记于大天界寺遂嗣法
于净觉禅师矩度雍容进退咸有恒则盖温然如玉
者也丛林之中咸器重之或挽其为住持事则谦然
不敢当且曰我心学未能尽明也三乘十二分之说
亦未能尽通也我归四明山中求诸巳而巳矣呜呼
若吾季芳之才之美如此苟使之主一刹而领四众
焉何不可者而乃退然不居则夫不及季芳而奔竞
欲得者为难言矣季芳行哉临济之子孙多有隐于
鄮山鄞水之间季芳尚即而求之探古佛之真如翻
诸经之妙义證入无量萨婆若海江南十刹诸名山
当有迟吾季芳来说法者季芳虽欲自谦退不可得
矣季芳行哉。

** 送天渊禅师浚公还四明序

文辞之美者见之于世何其鲜哉非文辞之鲜也作
之者虽精而知之者未必真知之者固审而扬之者
未必至此其每相值而不相成唐有柳仪曹而浩初
之文始著宋无欧阳少师而秘演之名未必能传至
序¶ 第 673a 页
于今盖理势之必然初不待烛照龟卜而后知乏也
嗟夫浩初秘演何代无之其不白于当时卒随烟霞
变灭而无馀者岂有他哉由其不遇夫二公故然尔
此余读天渊师之所作其有感于中矣乎天渊名清
浚台之黄岩人古鼎铭公之入室弟子尝司内记双
径说法于四明之万寿近归隐于清雷峰中盖法筵
之龙象也余初未能识天渊见其所裁舆地图纵横
仅尺有咫而山川州郡彪然在列余固巳奇其为人
而未知其能诗也巳而有传之者味冲澹而气丰腴
得昔人句外之趣余固巳知其能诗而犹未知其能
文也今年春偶与天渊会于建业因相与论文其辩
博而明捷宝藏启而琛贝焜煌也云汉成章而日星
昭焕也长江万里风利水驶龙骧之舟藉之以驰也
因徵其近制数篇读之皆珠圆玉洁而法度谨严余
愈奇其为人传之禁林禁林诸公多叹赏之余窃以
谓天渊之才未必下于秘演浩初其隐伏东海之滨
而未能大显者以世无仪曹与少师也人恒言文辞
之美者盖鲜呜呼其果鲜乎哉方今四海会同文治
聿兴将有如二公者出荷斯文之任倘见天渊所作
必亟称之浩初秘演当不专美于前矣或者则曰天
渊浮图氏也浮图之法以天地万物为幻化况所谓
诗若文乎是固然矣一性之中无一物不该无一事
不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诚不可离而为二苟如所
言则性外有馀物矣人以天渊为象为龙此非所以
言之也天渊将东还贤士大夫多留之留之不得咏
歌以别之以余与天渊相知尤深也请序而送之。

** 赠定岩上人入东序

大雄氏之道洪纤悉备上覆下载如彼霄壤无含生
之弗摄也东升西降如彼日月无昏衢之不照也弘
敷固假明于教仪妙悟须资于禅定所以销融其粗
序¶ 第 673b 页
浊振拔其精降伏其尘劳跻登其实际非知力之所
强必顿觉而后成盖亦戛戛乎其难矣为其学者当
究厥诚一法不立而日用炽然六入本空而真机独
露虽有所證未能自信于是远访师资以求印可利
锋相触雨雹为之交驰疑网既祛星月为之朗耀非
具大慧充大量要不足以与于斯也定岩戒师吴兴
士族积菩提之因励精进之学美誉流于四方纯行
信于四众且以见闻未溥践履或碍汎东大洋海而
睹古佛显化之迹登天台灵岩而询应真示现之方
波涛舂撞皆谈苦空林木葱茜各彰实相此其立志
甚不小也嗟夫世道既降正法不传辞章之锦绣足
以移易其性情势位之肥甘足以斲丧其智慧虽方
袍而圆顶或尘容而俗状滔滔不返可胜叹哉有如
定岩竱心为道如孤云野鹤弗为世氛之所染如崇
兰幽芷弗为无人而不芳宁不为君子之所取乎所
谓充大量具大慧者异日当于定岩徵之也定岩之
还也且过南浔省亲身居桑门心存孝道大雄氏所
说大报恩七篇皆言由孝而极其业定岩又能行之
矣则其所可取岂直前所云云哉会余词林请书首
简顾文逋之丛沓兼羁思之缤纷笔无停思语多未
醇同志之士删而正之可也。

** 送允师省母序

人之生天赋之以性父母遗之以体德莫大焉故虽
尊有天下不敢不事天德为圣贤不敢不事亲以是
身非我有实天与亲畀之也夫吾之身既有所本则
凡吾所为者岂我之能为哉实天与亲之所命而我
行之耳安可忘所自而不察乎古之少恩者虽如申
韩商邓著书排击尧舜孔子之道且不敢遗其亲况
于佛氏以慈仁为教者乎故弃其亲者非佛氏之意
愚者失之耳是以佛氏有报恩之经称父母恩甚至
序¶ 第 673c 页
而昔之贤者若陈尊宿之流多能尽于子道近世之
称名浮图者亦未有不孝其亲者也今 上初立极
犹恐愚者未察诏浮图各拜其亲定著为律于是习
俗为之复美天台迪中允师浮图之秀者违亲而从
师于外十馀年矣今岁至京师戚然念亲不置将别
其徒而归省谒余求序以道其所欲行之意迪中通
内典攻书而能诗其于事亲固无庸告之然四方之
学佛氏亦有久违其亲者乎闻迪中之风而慕效者
必名浮图也。

** 赠清源上人归泉州觐省序

大雄氏躬操法印度彼迷情翊天彝之正理与儒道
而并用是故四十二章有最神之训大报恩中有孝
亲之戒盖形非亲不生性非形莫寄凡见性明心之
士笃报本反始之诚外此而求离道逾远清源上人
曩自蚤岁即艳空门剃落于凤凰之峰典藏于双梼
之刹无微不探有显皆穷继出世于龙华俄分座于
天界宜了苦空之相庶尽有漏之因蓼莪忽咏陟屺
成思赡岩云之易孤叹春晖之莫报痴钝翁之寄像
终亦何心陈尊宿之编蒲愿终其志于是儒门席上
之珍法苑同袍之彦察其诚悫各系声歌且徵题于
首简用摅发其中情昔者柳州剌史投分浚师及觐
省于淮南法郑商之先犒属为文采烜著丛林顾予
末学焉敢效颦然而见善不扬非君子之操浇俗弗
励岂达贤之为有若上人历抵大方期于深诣其欲
明心见性者欤虽尝绝学不废明伦其知反始报本
者欤契经最神之训如来孝亲之戒其能服行而弗
悖者欤鲁典竺坟本一涂辙或者岐而二之失则甚
矣自惭蹇[仁-二+(产-文+(立-一))]驰逐章逢知本迹之不殊思内外之两
尽嘉斯笃行吻合道谟聿增名教之重不昧原本之
义表而出之以为世观焉尔。
序¶ 第 674a 页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八



(宣城居士徐日晋男徐镛施赀共刻
护法录第八卷 计字八千五百九十一个
该银四两七钱零一分
江阴释在琳对句容潘省耕书江右陈叔道刻
天启辛酉元年春四径山化城寺识)
序¶ 第 67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