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答吕舍人(居仁)¶ (自动笺注)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八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
慧日禪師臣蘊聞上進
*答呂舍人(居仁)
千疑萬疑。
只是一疑。
話頭上疑破。
則千疑萬
一時破。
話頭不破。
則且就上面與之廝崖。
若棄了話頭
却去文字起疑
經教上起
疑。
古人公案上起疑
日用塵勞中起疑。
皆是
邪魔眷屬
第一不得向舉起處承當
不得
思量卜度
但著意就不可思量思量
心無
所之
鼠入牛角便見倒斷也。
方寸若鬧。
但只舉狗子佛性話。
佛語祖語諸方老宿
語。
千差萬別
若透得箇無字。
一時透過
不著
問人。
一向問人。
佛語又如何
祖語如何
諸方老宿語又如何
永劫無有悟時也。
*答呂郎中(隆禮)
令兄居仁
兩得書。
為此事甚忙。
然亦當著忙。
年已六十從官又做了。
更待如何
若不早著
忙。
臘月三十日如何打疊得辦。
左右邇來
亦忙。
只這著忙底。
便是臘月三十日消息
也。
如何是佛。
乾屎橛
這裏不透。
臘月三
十日何異
措大一生鑽故紙
是事要知
群書高談闊論
孔子如何
孟子如何
莊子如何
周易又如何
古今治亂如何
這些言語使得來。
七顛八倒
諸子百家
聞人舉著一字
便成卷念將去。
一事不知
為恥
及乎問著他自家屋裏事。
並無一人
者。
可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
來世
一遭
脫却殼漏子
上天堂也不知。
入地
獄也不知。
隨其業力流入諸趣並不知。
若是
別人家裏事。
細大無有知者
士大夫讀得
書多底無明多。
讀得書少底無明少。
得官
小底人我小。
得官大底人我大。
自道。
我聰
明靈利。
及乎臨秋毫利害
聰明不見
靈利
不見
平生所讀底書一字也使不著。
蓋從
上大人丘乙已時。
便錯了也
只欲取富貴耳。
取得富貴底。
能有幾人。
回頭轉腦向自
脚跟下推窮。
我這取富貴底。
何處來。
今受富貴底。
異日却向何處去。
既不知來處
又不知去處
便覺心頭迷悶
迷悶時亦非
他物。
只就這裏看箇話頭
僧問雲門
如何
佛。
門云。
乾屎橛
但舉此話。
忽然伎倆盡時。
便悟也。
切忌文字引證。
胡亂摶量註解
註解分明說得下落
盡是家活計。
疑情不破。
生死交加疑。
情若破。
生死心絕
生死心絕。
則佛見法見亡矣。
見法見尚
亡。
況復更起眾生煩惱見耶。
但將迷悶底心。
移來乾屎橛上。
一抵抵住。
生死底心。
迷悶
底心。
思量分別底心。
聰明底心。
自然不行
也。
覺得行時
莫怕落空
忽然向抵住處
消息
不勝慶快平生消息絕了。
起佛見法
眾生見。
思量分別
聰明說道理。
不相
日用四威儀中。
但常放教蕩蕩地。
靜處
處常乾屎橛提撕
日往月來水牯牛自純熟
矣。
第一不得向外面別起疑也。
乾屎橛上疑
破則恒河沙數一時破矣。
前此亦嘗如此
居仁
趙景明來得書。
書中再來問云。
知離此別有下工夫處也無。
又如舉手動足
喫飯
如何體究
為復只看話頭
為復
有體究。
平生大疑事。
至今未了
只如
後斷滅不斷滅
如何決定見得
不要引經
所說
不要古人公案。
只據目前直截
明。
指示剖判斷滅不斷滅實處。
觀渠如此
話。
不如三家村省事漢。
却無如許多糞
壤。
死也死得瞥脫
分明向他道。
千疑萬疑只
是一疑。
話頭上疑破。
則千疑萬疑一時破。
頭不破。
則且話頭上與之廝崖。
若棄了話
頭。
却去文字起疑
經教起疑
古人公
案上起疑
日用塵勞中起疑。
皆是邪魔眷屬
不得向舉起處承當
不得思量卜度
只著意就不可思量思量
無所之。
老鼠
牛角便見倒斷也。
寫得如此分曉了。
又却
更來忉忉怛怛地問不知許多聰明知見向甚
處去也。
信道
平生讀底書。
這裏一字也
使不著。
而今不得已
更為他放些惡氣息。
只恁麼休去。
却是妙喜被渠問了。
更答不得
也。
此書纔到。
便送與一看
居仁自言。
年六十歲。
此事未了
問渠。
未了底。
為復是舉
動足著衣喫飯底。
未了若是舉手動足
喫飯底。
又要如何了他。
殊不知
只這欲了
決定見得後斷不斷滅底。
便是家老
面前鐵棒底。
此疑不破。
流浪生死
未有
了期
渠道
千疑萬疑只是一疑。
話頭若破。
後斷不斷滅之疑。
當下氷銷瓦解矣。
直截分明
指示剖判斷滅斷滅
如此
識與外道何異
平生許多之乎者也
要作
何用
渠既許多遠地
這般惡氣息來熏人
妙喜不可只恁麼休去。
亦放些惡氣息。
却去
熏他則箇
渠教不要引經教及古人公案。
目前直截分明
指示斷滅不斷滅實處。
道禪師六祖
學人自出家。
涅槃經。
十餘載。
明大意願師垂誨。
祖曰。
何處
了。
對曰。
諸行無常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
為樂
於此疑惑
祖曰。
作麼生疑。
對曰。
眾生皆有二身
色身法身也(此乃居仁同道)色身
無常
有生有滅。
法身有常
無知無覺
經云。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
未審是何身寂滅
身受樂。
色身者。
色身時四大分散。
全是
苦。
不可言樂。
法身寂滅
即同草木瓦石
誰當受樂
法性生滅之體。
五蘊生滅
之用。
一體五用
生滅是常。
生則從體起用
滅則攝用歸體。
若聽更生
有情之類。
不斷
不滅。
若不更生
永歸寂滅
同於無情
物如是則一切諸法。
涅槃之所禁伏。
尚不
得生
樂之有(可與居仁一狀領過)祖師這裏
不能
濟德山用事
遂放些氣息還他云。
汝是釋子
何習外道斷常邪見
而議最上乘法。
據汝所
解。
色身外別有法身
生滅求於寂滅
涅槃常樂
有身受者。
斯乃執吝生死
世樂
汝今當知。
佛為一切迷人五蘊
合為自體相
分別一切法外塵相。
好生
念念遷流
不知夢幻虛假
枉受輪回
常樂涅槃
翻為苦相
終日馳求
佛愍此故。
乃示涅槃真樂。
剎那無有生相
剎那無有
相。
更無生滅可滅(到此請著眼晴)是則寂滅現前
當現
前時
亦無現前之量。
乃謂常樂
此樂無有
者。
亦無有不受者(猶較些子)豈有一體五用之名。
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
此乃謗
佛毀法(居仁亦有一分子)聽吾偈曰(分疎不下)無上涅槃
常寂照。
凡愚之死
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
乘人
以為無作
屬情所計。
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
何為真實義(居仁見實處但看此一句子)唯有過
量人(未見其人)通達無取捨(居仁更疑三十年)以知五蘊法。
蘊中我(居仁在裏許求出無門)外現眾色像(莫眼花)一一音
聲相(賺殺人)平等如夢幻(救得一半)不起凡聖見。
不作
涅槃解(亦未見其人)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
而不
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
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
底。
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
涅槃相如是。
今彊言說
令汝捨邪見(只是居仁不肯捨)汝勿隨言解(居仁
記此)許汝知少分(只這少分也不消得)志道聞偈。
忽然大悟
(不少)只這一絡索
便是直截分明指示居仁
指頭子也。
居仁見此。
若道猶是經論所說
古人公案。
若尚作如此見。
入地獄如箭
射。
*答呂舍人(居仁)
承。
日用不輟做工夫
工夫熟則撞發關棙子
矣。
所謂工夫者。
思量世間塵勞底心。
回在
乾屎橛上。
情識不行
如土木偶人相似
得昏怛沒巴鼻把捉時。
便是好消息也。
落空
亦莫思前算幾時得悟。
若存此心。
便落邪道
佛云。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著即禍生。
知得思量分別不能解者是誰。
是箇呂居仁
更不得回頭轉腦也。
前此
禮書
說盡禪病矣。
諸佛諸祖。
並無一法
人。
只要當人自信自肯自見自悟耳。
若只取
他人口頭說底。
誤人
此事決定
離言說相。
離心緣相。
離文字相。
能知離諸相者。
只是
呂居仁
疑他死後斷滅不斷滅
只是呂居
仁。
直截指示者。
只是呂居仁
日用二六
時中。
或瞋或喜。
思量分別
或昏沈或掉
舉。
只是呂居仁
只這呂居仁
能作種種
變化
能與諸佛諸祖。
同遊寂滅大解脫光
海中
成就世間出世間事。
只是呂居仁
不及耳。
信得及
請依此註脚入是三昧
然從三昧起。
失却孃生鼻孔
便是徹頭也。
又。
令弟子育
經由出所賜教
讀之喜慰可知
迅速
百歲光陰電閃
便是收因結果
時節到來也。
乾屎橛如何覺得
沒巴鼻無滋
肚裏悶時。
便是好底消息也。
第一不得
起處承當
不得颺在無事甲裏。
不可
時便有。
不舉時便無也。
但將思量世間塵勞
底心回在乾屎橛上。
思量來思量去。
無處
何。
伎倆忽然盡。
便自悟也。
不得將心等悟。
將心等悟。
永劫不能得悟也。
前此答隆禮書
說盡措大病痛矣。
承只置在座右。
若依此
做工夫
雖未悟徹
亦能分別邪正
不為邪魔
所障。
亦種得般若種子深。
今生不了
來生
出頭現成受用
亦不費力
亦不被惡業奪將
去。
臨命終時亦能轉業
一念相應耶。
逐日
千萬不要思量別事。
但只思量乾屎橛
莫問
幾時悟。
至禱至禱
悟時亦無時節
亦不驚群
動眾
即時怗怗地。
自然不疑佛不疑祖。
不疑
生不疑死。
得到不疑之地。
便是佛地也。
佛地
上本無疑
無悟無迷。
無生無死
無有無無
涅槃無般若。
無佛無眾生
亦無恁麼說者。
此語亦不受。
亦無不受者。
亦無知不受者。
恁麼說不受者。
居仁如是信得及
佛亦只
如是
祖亦只如是。
悟亦只如是。
迷亦只如
是。
疑亦只如是。
生亦只如是。
死亦只如是。
日用塵勞中亦只如是。
後斷不斷滅亦
只如是。
在朝廷作從官只如是。
宮觀在靜
處亦只如是。
徑山一千七百眾圍遶亦只
如是
編管衡州只如是。
居仁信得及
麼。
信得及只如是。
信不及只如是。
畢竟
如何
如是如是
如是只如是。
*答汪狀元(聖錫)
左右妙年自立
便在一切人頂𩕳上。
不為
貴所籠羅
百劫千生願力所持
焉能致是。
又能切切於此大事
念念退轉
決定
信具決定志。
此豈淺丈夫所能。
瞿曇云。
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請著鞭不可忽。
世間
事只這是。
先聖豈不云乎
聞道夕死可矣。
不知聞底是何道
這裏豈容眨眼
不可
吾道一以貫之去也。
自信自悟。
說得
終是無憑據
自見得。
自悟得。
信得及了。
說不得
形容不出。
不妨
只怕說得形容
得似不見不悟者。
瞿曇指為增上慢
人。
亦謂之謗般若人。
亦謂之大妄語人。
亦謂
之斷佛慧命人。
佛出世不通懺悔
若透得
狗子佛性話。
這般說話
却成妄語矣。
而今
不可便作妄語會。
呂居仁連收兩書
書中
皆云。
夏中答隆禮書
常置座右以得為期
聞。
嘗錄呈左右
近世貴公子似渠者。
優曇
鉢華時一現耳。
頃在山頭每與公說這般話。
見公眼目定動領覽九分九𣯛。
只欠㘞地
一下爾。
若得㘞地一下了。
儒即釋釋即儒。
即俗俗即僧。
凡即聖聖即凡。
我即爾爾即我。
天即地地即天。
波即水水即波。
酥酪醍醐
一味
缾盤釵釧鎔成一金
在我不在人。
這箇田地
由我指揮
所謂我為法王於法
自在
得失是非焉有罣礙
不是為法如是
故也。
此箇境界
無垢老子
他人如何信得
及。
信得及
如何入手
左右信得及
覷得見。
已能分別
是邪是正
但未得入手耳。
入手一分老少不在智愚
如將梵位直
凡庸
更無階級次第
永嘉所謂一超直入
如來是也
但相聽決不相誤。
又。
萬緣休罷
日用只如此。
無煩軫念
左右
上欠少箇甚麼
在世界上。
可謂千足萬足
於此門中翻身一擲
何止腰纏十萬貫
騎鶴上揚州而已哉。
昔楊文公大年
三十歲
見廣慧璉公。
除去礙膺之物。
自是已後在朝
廷居田里
始終一節
不為功名所移。
不為
貴所奪。
亦非有意功名富貴
道之所在
如是故也。
趙州云。
諸人十二時使。
老僧使
十二時
此老此說。
非是彊為。
亦法如是
也。
大率為學為道一也。
而今學者往往以仁
義禮智信為學
格物忠恕一以貫之之類
為道
只管摶謎相似
又如眾盲摸象
異端
釋不云乎
思惟心。
測度如來圓覺
境界
如取螢火須彌山
生死禍福之際
都不得力
蓋由此也。
楊子云
學者所以
性。
性即道也。
黃面老子云。
性成無上道
圭峯
云。
作有義事
惺悟心。
無義事。
狂亂
心。
狂亂由情念。
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
終能轉業
所謂義者。
義理之義。
仁義
之義。
而今看來
老子未免虛空為兩
處。
仁乃性之仁。
義乃性之義。
禮乃性之禮。
性之智。
信乃性之信。
義理之義亦性也。
無義事。
即背此性。
作有義事
順此性。
然順
背在人。
不在性也。
仁義禮智信在性。
不在
也。
人有賢愚
即無也。
仁義禮智信在賢
不在愚。
聖人之道。
揀擇取捨矣。
如天
降雨擇地而下矣。
所以云。
仁義禮智信在性。
不在人也。
賢愚順背在人。
不在性也楊
所謂修性性亦不可修。
亦順背賢愚而已
圭峯所謂惺悟狂亂是也
趙州所謂使得
二時十二時使是也
識得仁義禮智信
性起處。
格物忠恕一以貫之其中矣。
法師云。
能天能人者。
天人之所能哉。
以云。
為學為道一也。
大率聖人設教
求名
不伐功。
春行花木
具此性者。
時節因緣
到來
各各相知
隨其根性大小方圓長短
或青或黃。
或紅或綠。
或臭或香。
同時發作
非春能大能小。
能方能圓。
能長能短。
能青
能黃。
能紅能綠。
能臭能香
此皆本有之性。
遇緣而發耳。
百丈云。
欲識佛性義。
觀時
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又讓師謂馬
師曰。
汝學心地法門
如下種子
說法要。
譬彼天澤
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所以云。
設教
不求名不伐功。
只令學者見性成道
而已
無垢子云
道在一芥一芥重。
道在
天下則天下重是也
左右甞升無垢之堂。
未入其室
見其表而未見其裏。
百歲光陰
一剎那間。
剎那間悟去。
如上所說者皆非
實義。
然既悟了。
以為實亦在我。
以為非實
在我。
如水葫蘆
無人動著。
蕩蕩地。
觸著
便動。
捺著便轉轆轆地。
非是彊為。
亦法如是
故也。
趙州狗子佛性話。
左右如人捕賊已
窩盤處但未捉著耳。
請快著精彩
不得
少間斷。
時時行住坐臥處。
看讀書史處。
仁義禮智信處。
侍奉尊長處。
提誨學者處。
喫飯處
與之廝崖。
忽然打失布袋
夫復何
言。
*答宗直閣
示諭
應緣日涉差別境界
未甞不在佛法中。
又於日用動容之間。
狗子佛性話。
破除
情塵
若作如是工夫
恐卒未得悟入
請於脚
下照顧。
差別境界甚麼處起。
動容周旋
之間。
如何狗子佛性話。
破除情塵
能知
破除情塵者。
又是阿誰
佛不云乎
眾生顛倒
迷己逐物
物本無自性
迷己者自逐之耳。
界本無差別
迷己者自差別耳。
日涉差別
境界
又在佛法中。
既在佛法中。
則非差別
界。
既在差別境界中。
則非佛法矣。
一放
一。
有甚了期
廣額屠兒涅槃會上
放下
立地便成佛。
豈有許多忉忉怛怛來。
日用
應緣處。
纔覺涉差別境界時。
但只就差別處。
狗子佛性話。
不用破除想。
不用作情
塵想
不用差別想。
不用佛法想。
但只看
狗子佛性話。
但只舉箇無字。
不用存心
等悟。
存心等悟。
境界差別
佛法也差
別。
情塵差別
狗子佛性話也差別
間斷
處也差別
無間斷處也差別
情塵惑亂
心不安樂處也差別
能知許多差別底亦差
別。
若要除此病。
但只看箇無字。
但只看。
廣額
屠兒放下屠刀云。
我是千佛一數
實是虛。
若作虛實商量
又打入差別境界上去也。
一刀兩段
不得念後思前。
念後思前則
差別矣。
沙云
此事限約不得
心思路絕
不因莊嚴本來真靜
動用語笑隨處明了
無欠少。
今時不悟箇中道理
妄自涉事
塵。
處處染著。
頭頭繫絆
縱悟則塵境紛紜
名相不實
便擬凝心斂念。
攝事歸空。
閉目藏
睛。
隨有念起。
旋旋破除
細想纔生。
即便
捺。
如此見解
即是落空亡底外道
魂不散底
死人
溟溟漠漠無覺無知
塞耳偷鈴自欺
誑。
左右來書云云
盡是沙所訶底病。
默照
邪師埋人底坑子
不可不知也。
舉話時都不
作許伎倆
行住坐臥處勿令間斷
哀樂處莫生分別。
舉來舉去。
看來看去。
得沒理路滋味心頭熱悶時。
便是當人
身命處也。
記取記取
莫見如此境界便退心
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消息也。
而今
邪師輩。
只以無言無說為極則
喚作威音
那畔事。
喚作空劫前事
不信悟門
悟為誑。
以悟為第二頭。
以悟為方便語。
悟為接引之辭。
如此之徒。
謾人自謾。
誤人
自誤。
不可不知。
日用四威儀中。
差別
境界
覺得省力時。
便是得力處也。
得力處極
省力
若用一毫氣力支撐
定是邪法
非佛
法也。
辦取長遠心。
狗子佛性話。
廝崖
崖來崖去。
無所忽然睡夢覺。
蓮華
開。
披雲見日。
恁麼自然一片矣。
日用七顛八倒處。
只看箇無字。
莫管悟不悟
不徹
三世諸佛只是無事人。
諸代祖師
只是無事人。
古德云。
但於事上無事
見色聞聲不用聾。
古德云。
愚人除境不忘
心。
智者亡心不除境。
一切無心
種種
差別境界自無矣。
而今士大夫
多是急性便
要會禪。
經教上及師言句中。
摶量要說
得分曉。
殊不知
分曉處。
却是不分底事
透得箇無字。
分曉分曉
不著問人矣。
老漢
士大夫放教鈍。
便是這箇道理也。
作鈍牓
狀元不惡
只怕白耳一笑
*答李參政(泰發)
示諭
華嚴重重法界
斷非虛語
既非虛語
有分付處。
有自肯處。
至此嗟歎久之
大夫平昔所學。
臨死禍福之際。
手足俱露
者。
十常八九。
考其行事
不如三家村裏省
事漢。
富貴貧賤不能汨其心。
以是較之。
智不
如愚。
不如賤者多矣。
何以故。
生死禍福
前。
那時不容偽故也。
大參相公平昔所學。
見於行事
禍福之際。
精金入火愈見明
耀。
決定華嚴重重法界斷非虛語
則定
不作他物想矣。
其餘七顛八倒
或逆或順。
正或邪。
亦非他物。
願公常作此觀。
妙喜亦在
其中
異日相從寂寞之濱。
當當來世
因緣
成就重重法界
以實其事。
小補
哉。
更須下箇註脚
即今一絡索
切忌作寓
言指物會。
一笑
*答曾宗丞(天隱)
左右天資近道
身心清淨
無他緣作障。
一段
誰人能及。
又能行住坐臥
老僧
所示省要處。
時時提撕
休說一念相應千了
百當
便是此生打未徹。
只恁麼崖到臘月三
十日
閻家老子也須倒退三千里始得。
何以
故。
念念般若無異無間斷故。
只如
道家流
妄心存想
日久月深
尚能成功
為地水火所使
況全念住在般若中。
臘月
三十日
豈不轉業耶。
而今人多是將有所
得心學道
此是無妄中真妄想也。
放教
自在
然不得太緊。
不得太緩。
只恁做工夫
無限心力
左右生處已熟。
熟處已生。
十二
時中自然不著枯心忘懷
將心管帶矣。
雖未
透脫諸魔外道
已不能伺其便。
亦自能與諸
外道
一手同一眼。
成就彼事。
而不墮其
數矣
除公一人可以語此。
餘人非但不能
公行履。
未必信得及也。
但於話頭上看。
來看去。
覺得沒巴鼻滋味心頭悶時。
正好
著力。
切忌隨他去。
只這悶處。
便是成佛作祖
坐斷天下舌頭處也。
不可忽。
不可忽。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