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051a 页
祖堂集卷第二于卷内西天并震旦一十七祖已毕
024 僧伽难提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罗伐城人也,刹利姓,父名宝庄严,母名芬利。才生解语,分明晓了,为母说法。既得罗罗法,行化至摩竭国,见一童子,年当十二,手执铜镜,而来师所,师问曰:「子年几耶?」
子曰:「我当百岁。」
师曰:「汝当无智者,汝幼少,答曰:『我年百岁。』非其理也。」
子曰:「我不会理,正当百岁。」
师曰:「子善机也。」
子曰:「佛偈云:『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
时尊者敬之,深知是圣,问曰:「汝执此镜,其意云何?」
子曰:「诸佛大圆镜,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
其舍父母见子言异,则令出家。师为度脱,领诣古寺而为受戒,名曰伽耶舍多。于彼殿角,有一铜铃被风摇响,师曰:「彼风鸣耶?铜铃
024 僧伽难提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罗伐城人也,刹利姓,父名宝庄严,母名芬利。才生解语,分明晓了,为母说法。既得罗罗法,行化至摩竭国,见一童子,年当十二,手执铜镜,而来师所,师问曰:「子年几耶?」
子曰:「我当百岁。」
师曰:「汝当无智者,汝幼少,答曰:『我年百岁。』非其理也。」
子曰:「我不会理,正当百岁。」
师曰:「子善机也。」
子曰:「佛偈云:『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
时尊者敬之,深知是圣,问曰:「汝执此镜,其意云何?」
子曰:「诸佛大圆镜,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
其舍父母见子言异,则令出家。师为度脱,领诣古寺而为受戒,名曰伽耶舍多。于彼殿角,有一铜铃被风摇响,师曰:「彼风鸣耶?铜铃
卷二 第 1052a 页
鸣耶?」
子曰:「我心鸣耶,非风铜铃。」
师曰:「非风铜铃,我心谁耶也?」
子曰:「俱寂静故,岂非三昧?」
师曰:「善哉真比丘!善会诸佛理,善说真法要,善识诸佛义。」乃命付法,以偈告曰:
心地本无生,因种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花果亦复然。
伽耶舍多闻师说偈,及受法藏,心生敬重,顶戴受持。师付法已,即离本座,至树下立,而举左手,攀其树枝,寻则灭度。焚
其舍利,则在树侧,不可移动,则就本处竖塔供养,诸天散花,而雨宝衣,用散塔处,时当此土前汉第七主昭帝十年辛酉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僧伽难提,庄严王子。
逾城九重,
入山千里。
定俞井金,义班终始。
理屈于师,
忽穷自己。
025 伽耶舍多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竭国人,姓郁头蓝,父名天盖,母名方圣。年至十二,得僧伽难提
子曰:「我心鸣耶,非风铜铃。」
师曰:「非风铜铃,我心谁耶也?」
子曰:「俱寂静故,岂非三昧?」
师曰:「善哉真比丘!善会诸佛理,善说真法要,善识诸佛义。」乃命付法,以偈告曰:
心地本无生,因种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花果亦复然。
伽耶舍多闻师说偈,及受法藏,心生敬重,顶戴受持。师付法已,即离本座,至树下立,而举左手,攀其树枝,寻则灭度。焚
其舍利,则在树侧,不可移动,则就本处竖塔供养,诸天散花,而雨宝衣,用散塔处,时当此土前汉第七主昭帝十年辛酉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僧伽难提,庄严王子。
逾城九重,
入山千里。
定俞井金,义班终始。
理屈于师,
忽穷自己。
025 伽耶舍多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竭国人,姓郁头蓝,父名天盖,母名方圣。年至十二,得僧伽难提
卷二 第 1053a 页
法,行化至月氏国,大作佛事。
有一波罗门,名曰鸠摩罗多,心信外道,不爱佛法。师至波罗门家,为说大因缘,又为说父病因缘。于时,波罗门闻师所说,而生欢喜,欲求出家,师与出家,受具足戒,令證道果。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时鸠摩罗多闻师说偈,心生欢喜,当自安乐。
师付法已,即从座起,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化火三昧,自焚其身,众拾舍利,起塔供养,时当此土前汉第十五主成帝十四年戊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伽耶舍多,幼会佛机。
手执宝镜,
面难提师。
内外绝翳,眉目无亏。
风飘铎韵,非我是谁?
026 鸠摩罗多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月氏国人也。初遇伽耶舍多,得法行化。时至北天,有一大士,名阇夜多,而用油涂足,巡游诸国,遥见伽耶舍多,作礼问:「我家父母,心常供养,亦求佛道,未省是何因缘,长萦疾苦?又观邻舍,常行凶杀,不乐修行,而无所患。此二事,实未晓之,唯愿慈悲为我解说。」
尊者云:「业通三世,如影随形,积善馀庆,积恶馀殃。」
闻说欢喜,志愿出家,乞师纳受,既摄受已,便获道果。师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师付法已,于座上以爪劙面,各分两向,当此处分,有大光明照大众已,寂然灭度,时当此土王莽则位十八年壬午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鸠摩罗多,大常止檐。
蒙师为诀,
委父无厌。
本非鍊,
肯藉锤钳。
一榻孤坐,人天礼瞻。
027 阇夜多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得鸠摩罗多法已,行化至罗阅城,遇一头,名婆修盘头,六时礼佛,少欲知足,长坐不卧,一食而已。尔时,尊者问大众曰
:「此头者,汝见如何?」
众曰:「不可思议!常修梵行,长坐不卧,一食而已。」
师曰:「此是道耶?」
众曰:「诚如尊说。」
师曰:「今此头,不久当堕,与道悬远。心有所求,不名为道。」
众曰:「师如何?」
师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六礼,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
尔时,头闻师所说,心生欢喜,说偈赞曰:
稽首三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礼亦不慢,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无所好。
虽慢而不迟,虽急而不燥。
我今遇宝尊,
和南依师教。
师见说偈已,师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汝善护持,勿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一波罗门,名曰鸠摩罗多,心信外道,不爱佛法。师至波罗门家,为说大因缘,又为说父病因缘。于时,波罗门闻师所说,而生欢喜,欲求出家,师与出家,受具足戒,令證道果。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时鸠摩罗多闻师说偈,心生欢喜,当自安乐。
师付法已,即从座起,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化火三昧,自焚其身,众拾舍利,起塔供养,时当此土前汉第十五主成帝十四年戊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伽耶舍多,幼会佛机。
手执宝镜,
面难提师。
内外绝翳,眉目无亏。
风飘铎韵,非我是谁?
026 鸠摩罗多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月氏国人也。初遇伽耶舍多,得法行化。时至北天,有一大士,名阇
尊者云:「业通三世,如影随形,积善馀庆,积恶馀殃。」
闻说欢喜,志愿出家,乞师纳受,既摄受已,便获道果。师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师付法已,于座上以爪劙面,各分两向,当此处分,有大光明照大众已,寂然灭度,时当此土王莽则位十八年壬午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鸠摩罗多,大常止檐。
蒙师为诀,
委父无厌。
本非鍊,
肯藉锤钳。
一榻孤坐,人天礼瞻。
027 阇夜多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得鸠
:「此头者,汝见如何?」
众曰:「不可思议!常修梵行,长坐不卧,一食而已。」
师曰:「此是道耶?」
众曰:「诚如尊说。」
师曰:「今此头,不久当堕,与道悬远。心有所求,不名为道。」
众曰:「师如何?」
师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六礼,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
尔时,头闻师所说,心生欢喜,说偈赞曰:
稽首三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礼亦不慢,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无所好。
虽慢而不迟,虽急而不燥。
我今遇宝尊,
和南依师教。
师见说偈已,师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汝善护持,勿令断绝,听吾偈曰:『
卷二 第 1056a 页
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师入灭,时当此土后汉第二主明帝十六年甲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阇夜多祖,
格高貌古。
锡有六,田无半亩。
言下不生,何处不普?
垂手入,他方此土。
028 婆修盘头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罗阅城人,姓毗舍祛,父名光盖,母名严一。师得阇夜多法,行化至那提国,而共常自在王言论次,有一使者,乃奏王曰:「百万象兵至于南面。」
王曰:「此事非少,如何抵敌?」
师曰:「大王莫愁,令第二太子摩拿罗轻喝一声。」
大王则命太子喝,太子奉王教诏,即至城南,便举左手,拍其腹上而喝一声,象兵倒地,不复更起。王见此事,深自叹讶:「愿师摄受,度脱出家,命圣受戒。」
尔时,太子偈赞曰:
为摧百万象,
鼓腹作神通。
师入灭,时当此土后汉第二主明帝十六年甲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阇夜多祖,
格高貌古。
锡有六,田无半亩。
言下不生,何处不普?
垂手入,他方此土。
028 婆修盘头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罗阅城人,姓毗舍祛,父名光盖,母名严一。师得阇夜多法,行化至那提国,而共常自在王言论次,有一使者,乃奏王曰:「百万象兵至于南面。」
王曰:「此事非少,如何抵敌?」
师曰:「大王莫愁,令第二太子摩拿罗轻喝一声。」
大王则命太子喝,太子奉王教诏,即至城南,便举左手,拍其腹上而喝一声,象兵倒地,不复更起。王见此事,深自叹讶:「愿师摄受,度脱出家,命圣受戒。」
尔时,太子偈赞曰:
为摧百万象,
鼓腹作神通。
卷二 第 1057a 页
一切诸宫殿,无不震动者。
遇师方便力,
而得度脱我。
稽首父母辞,而出于爱火。
尔时,尊者则领太子游行化导,建胜法幢,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泡幻同无,如何不了悟?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师入定,时当此土后汉第五主炀帝九年丁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婆修盘头,
修行不卧。
虽历
辛勤,翻成懒惰。
因指见月,
逢歌指和。
泡幻无真,虑情无过。
029 摩拿罗
第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那提国人,姓刹利帝,名大力尊。父名多满,亦名常自在(具如《宝林传》也)。尔时,摩拿罗告鹤勒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汝受吾教。」而说偈言: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复无忧。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后汉第九主桓帝十八年乙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辩塔降象,自在王子。
雷震蛰门,邪师失齿。
神运六通,
道风千里。
声色恒真,何须聩耳?
030 鹤勒
第二十三祖鹤勒尊者,月氏国人,姓婆罗门,父名千胜,母号金光(具如《宝林传》也)。尔时,鹤勒告师子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善护持。外方行化,当国有难,刑在汝身。汝受吾教,而听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此师灭度,时当后汉第十一主献帝十九年己丑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尊者鹤勒,
上德不德。
任性纵横,发言奇特。
功高二仪,
名喧万国。
稽首
归依,祖林薝卜。
031 师子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中印土人,姓婆罗门(具如《宝林传》也)。尔时,师子告婆舍斯多曰:「如来以正法
遇师方便力,
而得度脱我。
稽首父母辞,而出于爱火。
尔时,尊者则领太子游行化导,建胜法幢,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泡幻同无,如何不了悟?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师入定,时当此土后汉第五主炀帝九年丁巳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婆修盘头,
修行不卧。
虽历
辛勤,翻成懒惰。
因指见月,
逢歌指和。
泡幻无真,虑情无过。
029 摩拿罗
第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那提国人,姓刹利帝,名大力尊。父名多满,亦名常自在(具如《宝林传》也)。尔时,摩拿罗告鹤勒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汝受吾教。」而说偈言: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复无忧。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后汉第九主桓帝十八年
净修禅师赞曰:
辩塔降象,自在王子。
雷震蛰门,邪师失齿。
神运六通,
道风千里。
声色恒真,何须聩耳?
030 鹤勒
第二十三祖鹤勒尊者,月氏国人,姓婆罗门,父名千胜,母号金光(具如《宝林传》也)。尔时,鹤勒告师子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汝,汝善护持。外方行化,当国有难,刑在汝身。汝受吾教,而听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此师灭度,时当后汉第十一主献帝十九年己丑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尊者鹤勒,
上德不德。
任性纵横,发言奇特。
功高二仪,
名喧万国。
稽首
归依,祖林薝卜。
031 师子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中印土人,姓婆罗门(具如《宝林传》也)。尔时,师子告婆舍斯多曰:「如来以正法
卷二 第 1059a 页
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持此法并僧伽梨衣付嘱于汝,汝当护持,无令断
绝,而听偈言:『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此师还债,时当此土前魏第三主少帝己卯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师子尊者,人天仰誉。
雪里松青,
云间鹤翥。
论鼓才声,
法轮高驭。
挫拉邪徒,悟真求去。
032 婆舍斯多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名寂行,母号常安乐,夜梦神人,手执宝剑,付常安乐,因此有孕,满月产下。其子左手常拳,似执物,从此出家,證果得法。
行化至中天竺国,广化群迷。次第游行,至南印土,有一国王,名曰得胜,常崇咒师,不信佛法。咒师奏王:「婆舍斯多不会佛法,请王试之。此人云圣,问其异事,若答
绝,而听偈言:『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此师还债,时当此土前魏第三主少帝己卯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师子尊者,人天仰誉。
雪里松青,
云间鹤翥。
论鼓才声,
法轮高驭。
挫拉邪徒,悟真求去。
032 婆舍斯多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名寂行,母号常安乐,夜梦神人,手执宝剑,付常安乐,因此有孕,满月产下。其子左手常拳,似执物,从此出家,證果得法。
行化至中天竺国,广化群迷。次第游行,至南印土,有一国王,名曰得胜,常崇咒师,不信佛法。咒师奏王:「婆舍斯多不会佛法,请王试之。此人云圣,问其异事,若答
卷二 第 1060a 页
不得,则非师子继承弟子。」
大王有一太子,名不如密多,则向王曰:「今此尊者,先王供养,有大威德,不用试之。」王切齿呵啧,则囚太子。
王乃命师,师则赴命,王不令坐,当殿试语,问曰:「我国之中,无诸邪法,师所学者,当是何宗?」
师曰:「此国之内,无诸邪法,我所学者,当是佛宗。」
王曰:
「佛灭度已千二百年,师今七十,当何得之?」
师曰:「自释迦传教,历于二十四人,我今所学,当继师子尊者法,亦有信衣,名僧伽梨衣,现在囊中。」
取呈大王,王虽见传法袈裟,心不敬信,则命左右以火验之。其火炽然,光明贯
天,祥云覆地,而雨四花,异香气馥,火烬衣存。王睹斯瑞,方乃发心,求哀忏悔(此衣在于王宫,起塔供养。)
。
时太子被囚深宫,并不得食,乃云:「我为法故,今此饥渴,如何存济?」其时,天降白乳,
大王有一太子,名不如密多,则向王曰:「今此尊者,先王供养,有大威德,不用试之。」王切齿呵啧,则囚太子。
王乃命师,师则赴命,王不令坐,当殿试语,问曰:「我国之中,无诸邪法,师所学者,当是何宗?」
师曰:「此国之内,无诸邪法,我所学者,当是佛宗。」
王曰:
「佛灭度已千二百年,师今七十,当何得之?」
师曰:「自释迦传教,历于二十四人,我今所学,当继师子尊者法,亦有信衣,名僧伽梨衣,现在囊中。」
取呈大王,王虽见传法袈裟,心不敬信,则命左右以火验之。其火炽然,光明贯
天,祥云覆地,而雨四花,异香气馥,火烬衣存。王睹斯瑞,方乃发心,求哀忏悔(此衣在于王宫,起塔供养。)
。
时太子被囚深宫,并不得食,乃云:「我为法故,今此饥渴,如何存济?」其时,天降白乳,
卷二 第 1061a 页
入口,味如甘露,食了轻建,乃作是言:「我若出宫,则便出家。」王诏出宫,投师出家。
师云:「汝欲出家,当为何事?」
太子曰:「我所出家,不为其事。」
师曰:「汝言不为,不为何事?」
太子曰:「我所不为,不为俗事。」
师云:「不为俗事,当为何事?」
太子曰:「不为俗事,当为佛事。」
师自念言:「如来以大悲力,令此太子助作佛事。」
在师左右,出家具戒,便證道果。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非是。
我今悟真性,无道亦非理。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东晋第一主元帝八年乙酉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婆舍斯多,久离攀缘。
未逢作者,
终不开拳。
传师衣钵,度物桥舡。
当心妙见,岂假言宣?
033 不如密多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土国王太子,正名得胜(具如《宝林传》也)。尔时,不如密多告般若多罗曰:「
师云:「汝欲出家,当为何事?」
太子曰:「我所出家,不为其事。」
师曰:「汝言不为,不为何事?」
太子曰:「我所不为,不为俗事。」
师云:「不为俗事,当为何事?」
太子曰:「不为俗事,当为佛事。」
师自念言:「如来以大悲力,令此太子助作佛事。」
在师左右,出家具戒,便證道果。乃命付法,而说偈曰:
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非是。
我今悟真性,无道亦非理。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东晋第一主元帝八年乙酉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婆舍斯多,久离攀缘。
未逢作者,
终不开拳。
传师衣钵,度物桥舡。
当心妙见,岂假言宣?
033 不如密多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土国王太子,正名得胜(具如《宝林传》也)。尔时,不如密多告般若多罗曰:「
卷二 第 1062a 页
我持此法,用付于汝,汝善护持,勿令断绝,而听吾偈言:『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东晋第九主孝武帝戊子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不如密多,胜王诞庆。
高远宫嫔,
迥惇道行。
佛法栋梁,王臣瞻敬。
洞鉴媸妍,
祖堂金镜。
034 般若多罗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土人,姓婆罗门,父母俱丧。
示化菩萨而作佛事,得不如密多法,行化至南天竺国,国王刹帝利,名香至。师因赴王斋次,诸圣尽转经,唯有师不转经。大王问师:「为什摩不转经?」
师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尔时,大王赐师一珠,光明耀然(具如《宝林传》也)是化。
般若多罗告达摩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
此师入灭,时当此土东晋第九主孝武帝戊子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不如密多,胜王诞庆。
高远宫嫔,
迥惇道行。
佛法栋梁,王臣瞻敬。
洞鉴媸妍,
祖堂金镜。
034 般若多罗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土人,姓婆罗门,父母俱丧。
示化菩萨而作佛事,得不如密多法,行化至南天竺国,国王刹帝利,名香至。师因赴王斋次,诸圣尽转经,唯有师不转经。大王问师:「为什摩不转经?」
师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尔时,大王赐师一珠,光明耀然(具如《宝林传》也)是化。
般若多罗告达摩曰:「我今将此正法眼藏用付于
卷二 第 1063a 页
汝,而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因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
般若多罗化火焚身,时当此土宋第五王武帝孝建四年丁酉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般若多罗,
幼名璎珞。
父母沦亡,东西盘泊。
一晓龟毛,
恒嗟水涸。
果满菩提,
道源辽廓。
035 菩提达摩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者,南天竺国香至大王第三太子也。得般若多罗法,般若多罗乃告曰:「汝今得法,亦莫远化,待吾灭后六十七年,当往震旦,大施法药,汝勿速去,当有难起,衰于日下。」
达摩问曰:「我去彼国行化,有菩萨不?」
师云:「彼国获道者,如稻麻竹,不可称计。吾灭度后六十七年,各别著人,此国留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彼国,南方勿住,彼国天人,不见佛理,好作有缘,而爱功德,汝至彼国,则出不住,听吾
般若多罗化火焚身,时当此土宋第五王武帝孝建四年丁酉岁矣。
净修禅师赞曰:
般若多罗,
幼名璎珞。
父母沦亡,东西盘泊。
一晓龟毛,
恒嗟水涸。
果满菩提,
道源辽廓。
035 菩提达摩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者,南天竺国香至大王第三太子也。得般若多罗法,般若多罗乃告曰:「汝今得法,亦莫远化,待吾灭后六十七年,当往震旦,大施法药,汝勿速去,当有难起,衰于日下。」
达摩问曰:「我去彼国行化,有菩萨不?」
师云:「彼国获道者,如稻麻竹,不可称计。吾灭度后六十七年,各别著人,此国留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彼国,南方勿住,彼国天人,不见佛理,好作有缘,而爱功德,汝至彼国,则出不住,听吾
卷二 第 1064a 页
谶曰:『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者,来也。跨水者,过海也。复逢羊者,洛阳也。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未,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来岁入梁
国。),独自恓恓暗渡江(独自者,无伴侣也。恓恓者,苦恓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师知机不契,则过江,向北魏国也。)。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者,京都也。可怜者,好。双象马者,志公、傅大士也。),两株懒桂久昌昌(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懒
桂者,少也,则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达摩又问师:「此后更有难不?」
师云:「吾灭度后一百五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心中者,周字也。外头凶者,周王无道,灭佛法也。),川下僧房名不中(川下僧房者,俗号僧房为邑,川下邑为邕字也。后周文帝姓宇文,名泰邕。不中者,后周沙汰灭佛法。)。为遇毒龙生武子(毒龙者,武帝父王也。生武子者,生武帝也。),忽逢小鼠寂无穷(小鼠者,庚子也,周武帝庚子崩,寂无穷者,尽灭无也。)。』」
又问:「此后更有难不?」
师云:「吾灭度后一百六年有小难,父子相连,亦当不久,作一二三五岁,当此事过,以有人见其意,吾
国。),独自恓恓暗渡江(独自者,无伴侣也。恓恓者,苦恓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师知机不契,则过江,向北魏国也。)。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者,京都也。可怜者,好。双象马者,志公、傅大士也。),两株懒桂久昌昌(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懒
桂者,少也,则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达摩又问师:「此后更有难不?」
师云:「吾灭度后一百五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心中者,周字也。外头凶者,周王无道,灭佛法也。),川下僧房名不中(川下僧房者,俗号僧房为邑,川下邑为邕字也。后周文帝姓宇文,名泰邕。不中者,后周沙汰灭佛法。)。为遇毒龙生武子(毒龙者,武帝父王也。生武子者,生武帝也。),忽逢小鼠寂无穷(小鼠者,庚子也,周武帝庚子崩,寂无穷者,尽灭无也。)。』」
又问:「此后更有难不?」
师云:「吾灭度后一百六年有小难,父子相连,亦当不久,作一二三五岁,当此事过,以有人见其意,吾
卷二 第 1065a 页
不能明,略与谶曰:『路上忽逢深处水(路上者,李字也。深水者,渊字也,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渊也。),等闲见虎又逢猪(等闲见虎者,寅也,唐高祖戊寅年登位也。又逢猪者,亥也,高祖丁亥年崩。)。小小牛儿虽有角(小小牛儿者,高祖武德四年九月日,有前道士太史令弈,先是黄巾党,其所习,遂上表废佛法事,十有一条。大略而云:释经是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则国家昌泰,李孔教行矣。高祖纳弈奏书,乃下诏问诸沙门曰:『弃父母鬓发,去君臣花服,利在何间?益在何情?损益二宜,请动妙释。』时有琳法师上表,得延五年。高祖崩,太宗登位,再兴佛法矣,具如别传言。半角者,正当挃触
而无害即是。),清溪龙出总须输(清溪者,山名也。龙者,琳法师护法之龙,能令弈等邪见之徒总须伏也。)。』」
又问师:「于此后,有圣人出不?」
师云:「林下见有一人,当得于道,亦契菩提,听吾谶曰:『震旦虽阔无别路(震旦者,唐国也。无别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让大师化导如此也。),要假侄孙脚下行(侄孙者,今时传法弟子也。)。金鸡解衔一颗米(金鸡者,金州也,让师是金州人也。一颗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马祖名道一。),供养十方罗汉僧(让和尚付法与道一,故言供养。十方者,马和尚是汉州十方县罗汉寺出家也。)。』」
而无害即是。),清溪龙出总须输(清溪者,山名也。龙者,琳法师护法之龙,能令弈等邪见之徒总须伏也。)。』」
又问师:「于此后,有圣人出不?」
师云:「林下见有一人,当得于道,亦契菩提,听吾谶曰:『震旦虽阔无别路(震旦者,唐国也。无别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让大师化导如此也。),要假侄孙脚下行(侄孙者,今时传法弟子也。)。金鸡解衔一颗米(金鸡者,金州也,让师是金州人也。一颗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马祖名道一。),供养十方罗汉僧(让和尚付法与道一,故言供养。十方者,马和尚是汉州十方县罗汉寺出家也。)。』」
卷二 第 1066a 页
达摩大师同学兄名佛大先,此佛大先是佛驮跋罗三藏之弟子。佛驮跋罗复有弟子名那连耶舍,于南天大化。后来此土东魏高劝邺都,与五戒优婆塞万天懿译出梵本《尊胜经》一部。万天懿问:「彼天有菩萨传教不?」
那连耶舍答曰:「西天诸祖二十七师悉说此法,名般若多罗,亦有弟子名菩提达摩。至此土后魏第八帝讳诩大和十年,至于洛阳少林寺化导,至九年示灭,经于一十五年矣。」
又问:「此师后,有人能继不?」
三藏谶曰:
尊胜今藏古(尊胜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烦恼覆之,未现了,故言藏也。),无肱亦有肱。
龙来方受宝(龙来者,初祖西来也。方受宝者,二祖传法。),捧物复嫌名(捧者,惠也,本名神光,复遇达摩嫌之,改名言为惠可。)。
又问:「此后谁当继此耶?」
三藏谶曰:
初首不称名(
那连耶舍答曰:「西天诸祖二十七师悉说此法,名般若多罗,亦有弟子名菩提达摩。至此土后魏第八帝讳诩大和十年,至于洛阳少林寺化导,至九年示灭,经于一十五年矣。」
又问:「此师后,有人能继不?」
三藏谶曰:
尊胜今藏古(尊胜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烦恼覆之,未现了,故言藏也。),无肱亦有肱。
龙来方受宝(龙来者,初祖西来也。方受宝者,二祖传法。),捧物复嫌名(捧者,惠也,本名神光,复遇达摩嫌之,改名言为惠可。)。
又问:「此后谁当继此耶?」
三藏谶曰:
初首不称名(
卷二 第 1067a 页
后周第三主己卯之岁,有一居士,不说年岁,不称姓名,故言不称名。),
风狂又有声(风狂者,三祖有风病。有声者,远近皆知有病,故言有声也。)。
人来不喜见(人来不喜见,患风之形状。),白宝初平平(白宝者,玉也,玉边作粲,璨字也,三祖名璨大师。)。
又问:「此师后,更有人继不?」
又谶曰:
起自求无(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师传我没绳(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路上逢僧礼(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脚下六枝分(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又问:「此师后,更有人继不?」
三藏又谶曰:
三四全无我(三四者,七也,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隔水受心灯(隔水者,五祖于新州蕲水郡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憎()
又问:「此师后,谁能继之?」
三藏又谶曰:
,言勤又不勤。
(勤者,能也,六祖名能。)。
唯
书四句偈(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惠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将对瑞田人(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阳嘉禾县瑞田人。) 。
又问:「此师后,明其法者能继之不?」
三藏又谶曰: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让也。),说向汉江滨(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于六祖身边
得传心印。),将照二三人(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达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舌。是为六人也。)。
三藏又谶曰:
领得珍勤语(领得者,马大师于让大师处领语也。),乡日日敷(乡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
移梁来近路(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观察使姓路。遂请大师向虎州南康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余算脚天徒(余者,我字也,从马大师二十年,外有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三藏又谶曰:
艮地生玄旨(艮地者,东北也,神秀和尚从五祖下,传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通尊媚亦尊(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
比肩三九族(比肩者,同学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秀大师同学十二人。),足下一有分(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
三藏又谶曰:
灵集愧天恩(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荷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帅住洛京荷泽寺。),生牙二六人(生牙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法中无气味(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石上有功勋(石上者,秀大师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
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再立实录,故有功勋。)。
三藏又谶曰:
本是大虫男(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回成师子谈()
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同详三十三(同详者,同学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
三藏又谶曰:
八女出人伦(八女者,安字也。出人伦者,为国师也。),八个绝婚姻(八个者,安字。绝婚姻者,安徒难为绍继之。)。
朽床添六脚(朽床者,老字也。六脚者,则天、中宗,腾腾、坦然圆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堕和尚六住嵩山,是为六脚也。),心祖众中尊(心祖者,姓也,安和尚顿悟佛理,为国师,故众中尊也。)。
三藏又谶曰:
走戊与朝邻(走戊者,越字,忠国师是越州人也。与朝邻者,为国师。),鹅乌子出身(
风狂又有声(风狂者,三祖有风病。有声者,远近皆知有病,故言有声也。)。
人来不喜见(人来不喜见,患风之形状。),白宝初平平(白宝者,玉也,玉边作粲,璨字也,三祖名璨大师。)。
又问:「此师后,更有人继不?」
又谶曰:
起自求无(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师传我没绳(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路上逢僧礼(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脚下六枝分(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又问:「此师后,更有人继不?」
三藏又谶曰:
三四全无我(三四者,七也,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隔水受心灯(隔水者,五祖于新州蕲水郡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憎()
又问:「此师后,谁能继之?」
三藏又谶曰:
,言勤又不勤。
(勤者,能也,六祖名能。)。
唯
书四句偈(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惠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将对瑞田人(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阳嘉禾
又问:「此师后,明其法者能继之不?」
三藏又谶曰: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让也。),说向汉江滨(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于六祖身边
得传心印。),将照二三人(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达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舌。是为六人也。)。
三藏又谶曰:
领得珍勤语(领得者,马大师于让大师处领语也。),乡日日敷(乡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
移梁来近路(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观察使姓路。遂请大师向虎州南康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余算脚天徒(余者,我字也,从马大师二十年,外有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三藏又谶曰:
艮地生玄旨(艮地者,东北也,神秀和尚从五祖下,传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通尊媚亦尊(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
比肩三九族(比肩者,同学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秀大师同学十二人。),足下一有分(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
三藏又谶曰:
灵集愧天恩(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荷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帅住洛京荷泽寺。),生牙二六人(生牙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法中无气味(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石上有功勋(石上者,秀大师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
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再立实录,故有功勋。)。
三藏又谶曰:
本是大虫男(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回成师子谈()
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同详三十三(同详者,同学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
三藏又谶曰:
八女出人伦(八女者,安字也。出人伦者,为国师也。),八个绝婚姻(八个者,安字。绝婚姻者,安徒难为绍继之。)。
朽床添六脚(朽床者,老字也。六脚者,则天、中宗,腾腾、坦然圆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堕和尚六住嵩山,是为六脚也。),心祖众中尊(心祖者,姓也,安和尚顿悟佛理,为国师,故众中尊也。)。
三藏又谶曰:
走戊与朝邻(走戊者,越字,忠国师是越州人也。与朝邻者,为国师。),鹅乌子出身(
卷二 第 1070a 页
鹅者,鹅州也,今越州是。乌者,鸣鹤县也,今诸暨县是,国师生此县也。)。
二天虽有感(二天者,肃宗、代宗二帝也。有感者,帝礼为师也。),三化寂无尘(三化寂无尘者,二帝与国师俱寂也。)。
三藏又谶曰:
说小何曾小(希字是也),言流又不流()
草若除其首(石头无草)。
,三四继门修(传法弟子人数,准其传法人数应云十七,继门修也)。
尔时,那连耶舍说此谶已,告万天懿云:「今此国,吾灭后二百八十年中,有大国王善敬三宝,此前诸贤悉出于世,化导群品,约有
千百亿,后所得法,只因一师兴大饶益,开甘露门,能为首者,当菩提达摩焉。」
尔时,达摩和尚泛海东来,经于三载,梁普通八年丁未之岁九月二十一日,至于
广州上舶。刺史啸昂出迎,奏闻梁帝,十月一日而至上元,武帝亲驾车辇迎请大师,升殿供养。
是时,志公和尚监修高座寺,彼谓寺主僧灵观曰:「汝名灵观,实灵观不?」
二天虽有感(二天者,肃宗、代宗二帝也。有感者,帝礼为师也。),三化寂无尘(三化寂无尘者,二帝与国师俱寂也。)。
三藏又谶曰:
说小何曾小(希字是也),言流又不流()
草若除其首(石头无草)。
,三四继门修(传法弟子人数,准其传法人数应云十七,继门修也)。
尔时,那连耶舍说此谶已,告万天懿云:「今此国,吾灭后二百八十年中,有大国王善敬三宝,此前诸贤悉出于世,化导群品,约有
千百亿,后所得法,只因一师兴大饶益,开甘露门,能为首者,当菩提达摩焉。」
尔时,达摩和尚泛海东来,经于三载,梁普通八年丁未之岁九月二十一日,至于
广州上舶。刺史啸昂出迎,奏闻梁帝,十月一日而至上元,武帝亲驾车辇迎请大师,升殿供养。
是时,志公和尚监修高座寺,彼谓寺主僧灵观曰:「汝名灵观,实灵观不?」
卷二 第 1071a 页
灵观曰:「唯愿和尚指示。」
志公曰:「从西天有大乘菩萨而入此国,汝若不信,听吾谶曰:『仰观两扇(仰观者,霄也。两扇者,梁也,萧梁帝是。),低腰捻钩(低腰捻者,十字也。钩者,月字也,十月到也。)。九乌射尽(九乌者,日也。射尽者,二十九也,月尽。),唯有一头(一头者,十月初一日。总言初祖十月一日到也。)。至则不久(在梁国十九日便过江北,故言不久。),要假须刀(断仁义也)。逢龙不住(初祖见武帝,故言逢龙。祖师所答,不称帝意,便过江,故言不住。),过水则逃(过江入魏)。』」尔时,灵观则以纸笔录于记之。
尔时,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师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师曰:「不识。」
又问:「朕自登九五已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
师曰:「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师曰:「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
武帝问:「如何是实功德?」
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
志公曰:「从西天有大乘菩萨而入此国,汝若不信,听吾谶曰:『仰观两扇(仰观者,霄也。两扇者,梁也,萧梁帝是。),低腰捻钩(低腰捻者,十字也。钩者,月字也,十月到也。)。九乌射尽(九乌者,日也。射尽者,二十九也,月尽。),唯有一头(一头者,十月初一日。总言初祖十月一日到也。)。至则不久(在梁国十九日便过江北,故言不久。),要假须刀(断仁义也)。逢龙不住(初祖见武帝,故言逢龙。祖师所答,不称帝意,便过江,故言不住。),过水则逃(过江入魏)。』」尔时,灵观则以纸笔录于记之。
尔时,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师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师曰:「不识。」
又问:「朕自登九五已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
师曰:「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师曰:「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
武帝问:「如何是实功德?」
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
卷二 第 1072a 页
容不言。
达摩其年十月十九日,自知机不契,则过江北,入于魏邦。志公特至帝所,问曰:「我闻西天僧至,今在何所?」
梁武帝曰:「昨日逃过江向魏。」
志公云:「陛下见之不见,逢之不逢。」
梁武帝问曰:
「此是何人?」
志公对曰:「此是传佛心印观音大士。」
武帝乃恨之曰:「见之不见,逢之不逢。」即发中使赵光文往彼取之。
志公云:「非但赵光文一人,阖国取亦不回。」
大师自到东京,有一僧,名神光,昔在洛中,久传《庄》《老》,年逾四十,得遇大师,礼事为师。从至小林寺,每问于师,师并不言说,又自叹曰:「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图像,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何惜焉!」
时大和十年十二月九日,为求法故,立经于夜,雪乃齐腰。天明,师见,问曰:「汝在雪中立,有如何所求耶?」
神光悲帝
达摩其年十月十九日,自知机不契,则过江北,入于魏邦。志公特至帝所,问曰:「我闻西天僧至,今在何所?」
梁武帝曰:「昨日逃过江向魏。」
志公云:「陛下见之不见,逢之不逢。」
梁武帝问曰:
「此是何人?」
志公对曰:「此是传佛心印观音大士。」
武帝乃恨之曰:「见之不见,逢之不逢。」即发中使赵光文往彼取之。
志公云:「非但赵光文一人,阖国取亦不回。」
大师自到东京,有一僧,名神光,昔在洛中,久传《庄》《老》,年逾四十,得遇大师,礼事为师。从至小林寺,每问于师,师并不言说,又自叹曰:「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图像,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何惜焉!」
时大和十年十二月九日,为求法故,立经于夜,雪乃齐腰。天明,师见,问曰:「汝在雪中立,有如何所求耶?」
神光悲帝
卷二 第 1073a 页
泣泪而言:「唯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师云:「诸佛无上菩提,远劫修行,汝以小意而求大法,终不能得。」
神光闻是语已,则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语神光云:「诸佛菩萨求法,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汝虽断臂,求法亦可在。」遂改神光名为惠可。
又问:「请和尚安心。」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
进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
达摩语惠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惠可言下大悟。
惠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远,是故菩萨不动念而至萨般若海,不动念而登涅槃岸。」
师云:「如是!如是!」
惠可进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记录不?」
达摩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大师语诸人言:「有三人得我法:一人得我髓,一
师云:「诸佛无上菩提,远劫修行,汝以小意而求大法,终不能得。」
神光闻是语已,则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语神光云:「诸佛菩萨求法,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汝虽断臂,求法亦可在。」遂改神光名为惠可。
又问:「请和尚安心。」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
进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
达摩语惠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惠可言下大悟。
惠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远,是故菩萨不动念而至萨般若海,不动念而登涅槃岸。」
师云:「如是!如是!」
惠可进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记录不?」
达摩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大师语诸人言:「有三人得我法:一人得我髓,一
卷二 第 1074a 页
人得我骨,一人得我肉;得我髓者惠可,得我骨者道育,得我肉者尼总持。我法至六代,陵迟传法之人。」
惠可进曰:「何故第六代陵迟传法之人?」
达摩云:「为邪法竞兴,乱于正法。我有一领袈裟,传授与汝。」
惠可白和尚曰:「法既以心传心,复无文字,用此袈裟何为?」
大师云:「内授法印,以契證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虽则袈裟不在法上,法亦不在袈裟,于中三世诸佛递相授记,我今以袈裟亦表其信,令后代传法者有禀承,学道者得知宗旨,断众生疑故。」
惠可便顶礼,亲事九年,昼夜不离左右,达摩大师乃而告曰:「
如来以净法眼并袈裟付嘱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嘱汝,汝听吾偈曰:『吾本来此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师付法已,又
惠可进曰:「何故第六代陵迟传法之人?」
达摩云:「为邪法竞兴,乱于正法。我有一领袈裟,传授与汝。」
惠可白和尚曰:「法既以心传心,复无文字,用此袈裟何为?」
大师云:「内授法印,以契證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虽则袈裟不在法上,法亦不在袈裟,于中三世诸佛递相授记,我今以袈裟亦表其信,令后代传法者有禀承,学道者得知宗旨,断众生疑故。」
惠可便顶礼,亲事九年,昼夜不离左右,达摩大师乃而告曰:「
如来以净法眼并袈裟付嘱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嘱汝,汝听吾偈曰:『吾本来此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师付法已,又
卷二 第 1075a 页
告惠可曰:「吾自到此土,六度被人下药,我皆拈出;今此一度,更不拈出,吾已得人付法。」
尔时,达摩领众云往禹门千圣寺,止得三日。时有期城太守杨衍问师曰:「西国五天,师承为祖,未晓此意其义云何?」
师曰:「明佛心宗,寸无差,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曰:「唯此一等,更有别耶?」
师答曰:「须明他心,知其古今,不厌有无,亦非取故,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亦名为祖。」
杨衍又问曰:「弟子久在恶业,不近知识,勤生恭敬,被小智慧而生缠缚,却成愚惑,不得悟道,而致于此,伏愿师指示大道,通达佛心,修行用心,何名法祖?」
师以偈答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愚而近贤,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
尔时,达摩领众云往禹门千圣寺,止得三日。时有期城太守杨衍问师曰:「西国五天,师承为祖,未晓此意其义云何?」
师曰:「明佛心宗,寸无差,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曰:「唯此一等,更有别耶?」
师答曰:「须明他心,知其古今,不厌有无,亦非取故,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亦名为祖。」
杨衍又问曰:「弟子久在恶业,不近知识,勤生恭敬,被小智慧而生缠缚,却成愚惑,不得悟道,而致于此,伏愿师指示大道,通达佛心,修行用心,何名法祖?」
师以偈答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愚而近贤,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
卷二 第 1076a 页
之曰祖。
杨衍作礼,「唯愿和尚久住世间,化导群品。」
师曰:「吾则去矣!不宜久停。人多致患,常疾于我。」
杨衍而问:「是何人也?愿师指示,当为知之。」
师曰:「吾宁往矣!终不明焉,恐损此人。汝若
要委,听吾谶曰:『江槎分玉浪(江者,流也。槎者,支也。玉浪者,三藏。总言流支三藏也。),管炬金(管炬者,光也。者,统也。金者,毒药。)。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九十者,卒字也。无彼我者,无彼此之我也。)。』」
杨衍而作礼曰:「且辞尊长,愿善保庆。」
时后魏第八主孝明帝大和十九年入涅槃,寿龄一百五十,葬在熊耳吴阪也。武帝昭明太子而述祭文。灭度后三年,魏使时有宋云西岭为使,却,逢见达摩,手携只履,语宋云曰:「汝国天子已崩。」
宋云到魏,果王已崩,遂闻奏后魏第九主孝庄帝,乃开塔,唯见一只履,却取归少林寺供养。因武帝自制师碑文,代宗皇帝谥号圆觉大师,空观之塔。自魏丙辰之岁迁化,迄今壬子岁,得四百一十三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菩提达摩,化道无为。
九年少室,
六叶宗师。
示灭熊耳,只履西归。
梁天不荐,
惠可传衣。
036 惠可
第二十九祖师惠可禅师者,是武牢人也,姬氏。父寂,初无其子,共室念言:「我今至善家,而无慧子,深自叹羡,何圣加卫?」时后魏第六主孝文帝永宜十五年正月一日,夜现光明,遍于一宅,因兹有孕,产子名曰光。
光年十五,九经通诵。至年三十,往龙门香山寺,事宝静禅师,常修定慧。既出
家已,至东京永和寺具戒。年三十二,却步香山,侍省尊长。又经八载,忽于夜静见一神人而谓光曰:「当欲受果,何于此住,不南往乎,而近于
杨衍作礼,「唯愿和尚久住世间,化导群品。」
师曰:「吾则去矣!不宜久停。人多致患,常疾于我。」
杨衍而问:「是何人也?愿师指示,当为知之。」
师曰:「吾宁往矣!终不明焉,恐损此人。汝若
要委,听吾谶曰:『江槎分玉浪(江者,流也。槎者,支也。玉浪者,三藏。总言流支三藏也。),管炬金(管炬者,光也。者,统也。金者,毒药。)。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九十者,卒字也。无彼我者,无彼此之我也。)。』」
杨衍而作礼曰:「且辞尊长,愿善保庆。」
时后魏第八主孝明帝大和十九年入涅槃,寿龄一百五十,葬在熊耳吴阪也。武帝昭明太子而述祭文。灭度后三年,魏使时有宋云西岭为使,却,逢见达摩,手携只履,语宋云曰:「汝国天子已崩。」
宋云到魏,果王已崩,遂闻奏后魏第九主孝庄帝,乃开塔,唯见一只履,却取归少林
净修禅师赞曰:
菩提达摩,化道无为。
九年少室,
六叶宗师。
示灭熊耳,只履西归。
梁天不荐,
惠可传衣。
036 惠可
第二十九祖师惠可禅师者,是武牢人也,姬氏。父寂,初无其子,共室念言:「我今至善家,而无慧子,深自叹羡,何圣加卫?」时后魏第六主孝文帝永宜十五年正月一日,夜现光明,遍于一宅,因兹有孕,产子名曰光。
光年十五,九经通诵。至年三十,往龙门香山寺,事宝静禅师,常修定慧。既出
家已,至东京永和寺具戒。年三十二,却步香山,侍省尊长。又经八载,忽于夜静见一神人而谓光曰:「当欲受果,何于此住,不南往乎,而近于
卷二 第 1078a 页
道?」本名曰光,光因见神现,故号为神光。
至于第二夜,忽然头痛如裂,其师欲与炙之,空中有声报云:「且莫!且莫!此是换骨,非常痛焉。」师即便止,遂说前事,见神之由,以白宝静。
宝静曰:「必是吉祥也,汝顶变矣,非昔首焉,五峰垂坠玉轸,其相异矣!」
遂辞师南行,得遇达摩,悟上乘。师乃云:「一真之法,尽可有矣,汝善守护,勿令断绝。汝传信衣,各有所表。」
惠可曰:「有何所表?」
达摩曰:「内传心印,以契證心;外受袈裟,而定宗旨,不错谬故。吾灭度后二百年中,此袈裟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于后得道,还近千万,汝所行道,勿轻末学,此人志,便获菩提,初心菩萨,与佛功等。」
尔时,可大师得付法已,广宣流布,度诸有情。于天平年中,后周第二主孝闵己卯之岁,有一居士,不说年几,候有十四,及
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
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悔。」
居士曰:「觅罪不可见。」
师云:「我今为汝忏悔竟,汝今宜依佛法僧宝。」
居士问:「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云何为法?」
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
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法佛无二也。」
师知是法器,而与剃发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亦受具戒。」
师告曰:「如来以大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将此法眼付嘱于汝,并赐袈裟以为法信。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能生。』」
说此偈已,告璨曰:「吾往邺都还债。」便去彼所,化导群生,得三十四年。或在城
至于第二夜,忽然头痛如裂,其师欲与炙之,空中有声报云:「且莫!且莫!此是换骨,非常痛焉。」师即便止,遂说前事,见神之由,以白宝静。
宝静曰:「必是吉祥也,汝顶变矣,非昔首焉,五峰垂坠玉轸,其相异矣!」
遂辞师南行,得遇达摩,悟上乘。师乃云:「一真之法,尽可有矣,汝善守护,勿令断绝。汝传信衣,各有所表。」
惠可曰:「有何所表?」
达摩曰:「内传心印,以契證心;外受袈裟,而定宗旨,不错谬故。吾灭度后二百年中,此袈裟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于后得道,还近千万,汝所行道,勿轻末学,此人志,便获菩提,初心菩萨,与佛功等。」
尔时,可大师得付法已,广宣流布,度诸有情。于天平年中,后周第
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
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悔。」
居士曰:「觅罪不可见。」
师云:「我今为汝忏悔竟,汝今宜依佛法僧宝。」
居士问:「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云何为法?」
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
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法佛无二也。」
师知是法器,而与剃发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亦受具戒。」
师告曰:「如来以大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将此法眼付嘱于汝,并赐袈裟以为法信。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能生。』」
说此偈已,告璨曰:「吾往邺都还债。」便去彼所,化导群生,得三十四年。或在城
卷二 第 1080a 页
市,随处任缘,或为人所使,事毕却还。彼所有智者,每劝之曰:「和尚是高人,莫与他所使。」
师云:「我自调心,非关他事。」
时有辩和法师,于邺都管城安县匡救寺讲《涅槃经》。是时,大师至彼寺门说法,集众颇多,法师讲下人少。辩和怪于师,遂往县令瞿仲说之:「彼邪见道人,打破讲席。」
瞿令不委事由,非理损害而终,葬在磁州涂阳东北七十馀里,寿龄一百七岁。示于时灭,当隋第一主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之岁。唐内供奉沙门法琳撰碑文,德宗皇帝谥号大弘禅师大和之塔。自隋癸丑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三百五十九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二祖硕学,操为坚礭。
心贯三乘,
顶奇五岳。
天上麒麟,
人间鸑鷟。
断臂立雪,混而不独。
037 僧璨
师云:「我自调心,非关他事。」
时有辩和法师,于邺都管城安县匡救寺讲《涅槃经》。是时,大师至彼寺门说法,集众颇多,法师讲下人少。辩和怪于师,遂往县令瞿仲说之:「彼邪见道人,打破讲席。」
瞿令不委事由,非理损害而终,葬在磁州涂阳东北七十馀里,寿龄一百七岁。示于时灭,当隋第一主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之岁。唐内供奉沙门法琳撰碑文,德宗皇帝谥号大弘禅师大和之塔。自隋癸丑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三百五十九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二祖硕学,操为坚礭。
心贯三乘,
顶奇五岳。
天上麒麟,
人间鸑鷟。
断臂立雪,混而不独。
037 僧璨
卷二 第 1081a 页
第三十祖僧璨者,即是大隋三祖,不知何许人,不得姓字。遇可大师,得付心法,大集群品,普雨正法。会中有一沙弥,年始十四,名道信,来礼师,而问师曰:「如何是佛心?」
师答曰:「汝今是什摩心?」
对曰:「我今无心。」
师曰:「汝既无心,佛岂有心耶?」
又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
师云:「谁人缚汝?」
对曰:「无人缚。」
师云:「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言下大悟,在师左右八九年间。
后于吉州具戒,却归省觐于师。师命付法,而说偈曰:
花种虽因地,
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花种尽无生。
师自隋第二主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三百四十年矣。大明孝皇帝谥号智镜禅师觉寂之塔矣。
净修禅师赞曰:
三祖大师,
法王真子。
语出幽微,心
师答曰:「汝今是什摩心?」
对曰:「我今无心。」
师曰:「汝既无心,佛岂有心耶?」
又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
师云:「谁人缚汝?」
对曰:「无人缚。」
师云:「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言下大悟,在师左右八九年间。
后于吉州具戒,却归省觐于师。师命付法,而说偈曰:
花种虽因地,
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花种尽无生。
师自隋第二主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三百四十年矣。大明孝皇帝谥号智镜禅师觉寂之塔矣。
净修禅师赞曰:
三祖大师,
法王真子。
语出幽微,心
卷二 第 1082a 页
无彼此。
或处山林,
或居廓市。
因地花生,
栴檀旖旎。
038 道信
第三十一祖道信和尚者,即唐土四祖,姓司马氏。本居河内,迈止蕲州,广济之所育也。得璨大师心印之后,忽于黄梅路上见一小儿,年七岁,所出言异,师乃问:「子何姓?」
子答曰:「姓非常姓。」
师曰:「是何姓?」
子答:「是佛性。」
师曰:「汝勿姓也?」
子答曰:「其姓空故。」
师谓左右曰:「此子非凡,吾灭度二十年中,大作佛事。」
子问曰:「诸圣从何而證?」
师云:「廓然!廓然!」
子曰:「与摩则无圣去也。」
师曰:「犹有这人纹䌽在。」
师乃付法,偈曰:
花种有生性,
因地花性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不生生。
师付法已,时当高宗永徽二年庚戌之岁闰九月四日,掩然而灭,寿年七十二。葬后,三年四月八日,塔门无故自开,容貌端然,无异常日。自兹已后,门人更不取闭。至
或处山林,
或居廓市。
因地花生,
栴檀旖旎。
038 道信
第三十一祖道信和尚者,即唐土四祖,姓司马氏。本居河内,迈止蕲州,广济之所育也。得璨大师心印之后,忽于黄梅路上见一小儿,年七岁,所出言异,师乃问:「子何姓?」
子答曰:「姓非常姓。」
师曰:「是何姓?」
子答:「是佛性。」
师曰:「汝勿姓也?」
子答曰:「其姓空故。」
师谓左右曰:「此子非凡,吾灭度二十年中,大作佛事。」
子问曰:「诸圣从何而證?」
师云:「廓然!廓然!」
子曰:「与摩则无圣去也。」
师曰:「犹有这人纹䌽在。」
师乃付法,偈曰:
花种有生性,
因地花性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不生生。
师付法已,时当高宗永徽二年庚戌之岁闰九月四日,掩然而灭,寿年七十二。葬后,三年四月八日,塔门无故自开,容貌端然,无异常日。自兹已后,门人更不取闭。至
卷二 第 1083a 页
大历年中,代宗谥号大医禅师慈云之塔。中书令太子宾客襄阳公杜正伦撰碑文。
净修禅师赞曰:
四祖十四,因师解脱。
处世道流,
兴慈量阔。
永绝彫荣,迥祛始末。
果少花多,
忍传衣钵。
039 弘忍
第三十二祖弘忍和尚,即唐土五祖也,姓周氏。本居汝南,迁止蕲州黄梅,诞生七岁出家,事信大师。幼而聪敏,事不再问。母怀之时,发光通霄,每闻异香,身体安泰,后乃生育,形貌端严。哲者观之云:「此子阙七种大人之相,不及佛也。」
时有卢行者,年三十二,从岭南来礼觐大师,大师问:「汝从何方而来?有何所求?」
行者对曰:「从新州来,来求作佛。」
师云:「汝岭南人无佛性也。」
行者云:「人则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师云:「汝作何功德?」
行者对云:「愿竭力抱石舂米供养师僧。」师便许之。于
净修禅师赞曰:
四祖十四,因师解脱。
处世道流,
兴慈量阔。
永绝彫荣,迥祛始末。
果少花多,
忍传衣钵。
039 弘忍
第三十二祖弘忍和尚,即唐土五祖也,姓周氏。本居汝南,迁止蕲州黄梅,诞生七岁出家,事信大师。幼而聪敏,事不再问。母怀之时,发光通霄,每闻异香,身体安泰,后乃生育,形貌端严。哲者观之云:「此子阙七种大人之相,不及佛也。」
时有卢行者,年三十二,从岭南来礼觐大师,大师问:「汝从何方而来?有何所求?」
行者对曰:「从新州来,来求作佛。」
师云:「汝岭南人无佛性也。」
行者云:「人则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师云:「汝作何功德?」
行者对云:「愿竭力抱石舂米供养师僧。」师便许之。于
卷二 第 1084a 页
一日一夜,舂得一十二石米。
首末亲事,经八个馀月,行者又问曰:「如何是大道之源?」
师曰:「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摩?」
对曰:「世谛即有僧俗,道岂人耶?」
师曰:「汝若如此,莫从人觅。」
进曰:「与摩即不从外得。」
师曰:「内亦非大。」
师临迁化时,告众云:「正法难闻,盛会希逢,是你诸人如许多时在我身边,若有见处,各呈所见,莫记吾语,我与你證明。」
时众中有神秀闻师频训告,遂挥毫于壁,书偈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师见此偈,乃告众曰:「是你诸人若依此偈修行,而得解脱。」众
僧总念此偈。有一童子碓坊里念此偈,行者曰:「念什摩?」
童子曰:「行者未知,第一座造偈呈师,大师曰:『若依此偈修行,而得解脱。』」
行者曰:「某甲不识文字,请兄与吾念看,我
首末亲事,经八个馀月,行者又问曰:「如何是大道之源?」
师曰:「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摩?」
对曰:「世谛即有僧俗,道岂人耶?」
师曰:「汝若如此,莫从人觅。」
进曰:「与摩即不从外得。」
师曰:「内亦非大。」
师临迁化时,告众云:「正法难闻,盛会希逢,是你诸人如许多时在我身边,若有见处,各呈所见,莫记吾语,我与你證明。」
时众中有神秀闻师频训告,遂挥毫于壁,书偈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师见此偈,乃告众曰:「是你诸人若依此偈修行,而得解脱。」众
僧总念此偈。有一童子碓坊里念此偈,行者曰:「念什摩?」
童子曰:「行者未知,第一座造偈呈师,大师曰:『若依此偈修行,而得解脱。』」
行者曰:「某甲不识文字,请兄与吾念看,我
卷二 第 1085a 页
闻愿生佛会。」
有一江州别驾张日用,为行者高声诵偈,行者却请张日用:「与我书偈,某甲有一个拙见。」
其张日用与他书偈曰:
身非菩提树,心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时大师复往观之,挥却了,举颜微笑,亦不赞赏,心自诠胜。师又去碓坊,便问:「行者不易,行者米还熟也未?」
对曰:「米熟久矣,只是未有人簸。」
师云:「三更则至。」行者便唱喏。
至三更,行者来大师处,大师与他改名号为慧能,当时便传袈裟,以为法信,如释迦牟尼授弥勒记矣。
大师便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行者闻偈,欢喜受教奉行。师又告云:「吾三年方入灭度,汝且莫行化,当损于汝。」
行者云:「当往何处而堪避难?」
师云:「逢怀则止,遇会且
有一江州别驾张日用,为行者高声诵偈,行者却请张日用:「与我书偈,某甲有一个拙见。」
其张日用与他书偈曰:
身非菩提树,心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时大师复往观之,挥却了,举颜微笑,亦不赞赏,心自诠胜。师又去碓坊,便问:「行者不易,行者米还熟也未?」
对曰:「米熟久矣,只是未有人簸。」
师云:「三更则至。」行者便唱喏。
至三更,行者来大师处,大师与他改名号为慧能,当时便传袈裟,以为法信,如释迦牟尼授弥勒记矣。
大师便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行者闻偈,欢喜受教奉行。师又告云:「吾三年方入灭度,汝且莫行化,当损于汝。」
行者云:「当往何处而堪避难?」
师云:「逢怀则止,遇会且
卷二 第 1086a 页
藏(怀则州,四则县。)。」
又问:「此衣传不?」
师云:「后代之人,得道者恒河沙,今此信衣,至汝则住。何以故?达摩大师付嘱此衣,恐人不信,而表闻法,岂在衣乎?若传此衣,恐损于物,受此衣者,命若县丝,况达摩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印此土与汝五人。般若多罗云:『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此两句亦印今时,法衣至汝,不合付与人。」
行者奉教,便
辞大师,大师遂到江边,升小舡子,师自把橹,行者曰:「甲把橹。」
师云:「你莫闹,我若称断,是你嘱我;你若称断,我则嘱你。」
过江了,向行者云:「你好去。」其行者迤逦,取向南方矣。
师经于三日,都不说法,至第四日,众人问曰:「师法嗣何人?」
师云:「吾法已往岭南。」
神秀便问:「何人得之?」
师云:「能者则得。」
众人良久思惟,不见行者数日,恐是将法去
又问:「此衣传不?」
师云:「后代之人,得道者恒河沙,今此信衣,至汝则住。何以故?达摩大师付嘱此衣,恐人不信,而表闻法,岂在衣乎?若传此衣,恐损于物,受此衣者,命若县丝,况达摩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印此土与汝五人。般若多罗云:『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此两句亦印今时,法衣至汝,不合付与人。」
行者奉教,便
辞大师,大师遂到江边,升小舡子,师自把橹,行者曰:「甲把橹。」
师云:「你莫闹,我若称断,是你嘱我;你若称断,我则嘱你。」
过江了,向行者云:「你好去。」其行者迤逦,取向南方矣。
师经于三日,都不说法,至第四日,众人问曰:「师法嗣何人?」
师云:「吾法已往岭南。」
神秀便问:「何人得之?」
师云:「能者则得。」
众人良久思惟,不见行者数日,恐是将法去
卷二 第 1087a 页
也。当时七百馀人一齐趁卢行者,众中有一僧,号为慧明,趁得大庾岭上,见衣钵,不见行者,其上坐便近前,以手提之,衣钵不动,便委得自力薄,则入山觅行者。高处望见行者在石上坐,行者遥见明上座,便知来夺我衣钵,则云:「和尚分付衣钵,某甲苦辞不受,再三请传持,不可不受。虽则将来,现在岭头,上座若要,便请将去。」
明上座云:「不为衣钵,特为佛法来。不知行者辞五祖时,有何密语密意?愿为我说。」
行者见上座心意苦切,便向他说:「静思静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摩思不生时,还我本来明上座面目来。」
上座又问:「上来密语密意只有这个?为当更有意旨?」
行者云:「我今明明与汝说,则是不密。汝若自得自己面目,密却在汝。」
上座问行者:「在黄梅和尚处,
明上座云:「不为衣钵,特为佛法来。不知行者辞五祖时,有何密语密意?愿为我说。」
行者见上座心意苦切,便向他说:「静思静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摩思不生时,还我本来明上座面目来。」
上座又问:「上来密语密意只有这个?为当更有意旨?」
行者云:「我今明明与汝说,则是不密。汝若自得自己面目,密却在汝。」
上座问行者:「在黄梅和尚处,
卷二 第 1088a 页
意旨如何?」
行者曰:「和尚看我对秀上座偈,则知我入门意,则印慧能:『秀在门外,汝得入门,得坐被衣。向后自看此衣钵,从上来分付,切须得人,我今分付汝,汝须努力。将去十有馀年,勿弘吾教,当有难起,过此已后,善诱迷人。』又问:『当往何处而堪避难?』师云:『逢怀则止,遇会且藏。』」
慧明云:「某甲虽在p?黄梅剃发,实不得宗乘面目,今蒙行者指授也,有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今向后,行者即是慧明师,今便改名号为道明。」
行者便云:「汝若如是,我亦如是,与汝同在p?黄梅不异,自当护持。」
道明云:「行者好与速向岭南,在后大有僧来趁行者。」道明又问:「宜往何处?」
行者云:「遇蒙则住,逢袁即止。」
道明敬仰之心辞行者,便向北去,至于虔州,果然见五十馀僧来寻卢行
行者曰:「和尚看我对秀上座偈,则知我入门意,则印慧能:『秀在门外,汝得入门,得坐被衣。向后自看此衣钵,从上来分付,切须得人,我今分付汝,汝须努力。将去十有馀年,勿弘吾教,当有难起,过此已后,善诱迷人。』又问:『当往何处而堪避难?』师云:『逢怀则止,遇会且藏。』」
慧明云:「某甲虽在p?黄梅剃发,实不得宗乘面目,今蒙行者指授也,有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今向后,行者即是慧明师,今便改名号为道明。」
行者便云:「汝若如是,我亦如是,与汝同在p?黄梅不异,自当护持。」
道明云:「行者好与速向岭南,在后大有僧来趁行者。」道明又问:「宜往何处?」
行者云:「遇蒙则住,逢袁即止。」
道明敬仰之心辞行者,便向北去,至于虔州,果然见五十馀僧来寻卢行
卷二 第 1089a 页
者]。道明向众云:「大庾岭头、怀化镇,五六日寻候,兼问诸门津,并向北寻觅行者,言不见此色。」诸人却,道明独往卢山布水台,经三年,后归蒙山修行,凡徒弟尽教过岭南六祖处。只今蒙山灵塔现在。
大师付法后,高宗在位二十四年壬申之岁二月十六日灭度,春秋七十四。代宗谥号大满禅师法雨之塔。自上元壬申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二百八十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五祖七岁,
洞达言前。
石牛吐雾,木马含烟。
身心恒寂,
理事俱玄。
无情无种,
千年万年。
040 慧能
第三十三祖慧能和尚,即唐土六祖,俗姓卢,新州人也。父名行,本贯泛阳,移居新州。父早亡,母亲在孤,艰辛贫乏,能市买柴供给。偶一日,买柴次,
有客姓安,名道诚,欲卖能柴,其价相当,送将
大师付法后,高宗在位二十四年壬申之岁二月十六日灭度,春秋七十四。代宗谥号大满禅师法雨之塔。自上元壬申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二百八十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五祖七岁,
洞达言前。
石牛吐雾,木马含烟。
身心恒寂,
理事俱玄。
无情无种,
千年万年。
040 慧能
第三十三祖慧能和尚,即唐土六祖,俗姓卢,新州人也。父名行,本贯泛阳,移居新州。父早亡,母亲在孤,艰辛贫乏,能市买柴供给。偶一日,买柴次,
有客姓安,名道诚,欲卖能柴,其价相当,送将
卷二 第 1090a 页
至店,道诚与他柴价钱。慧能得钱,却出门前,忽闻道诚念《金刚经》,慧能亦闻,心开便悟。慧能遂问:「郎官,此是何经?」
道诚云:「此是《金刚经》。」
慧能云:「从何而来,读此经典?」
道诚云:「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母山礼拜第五祖弘忍大师,今现在彼山说法,门人一千馀众,我于此处听受大师劝道俗受持此经,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其时,道诚劝慧能往黄梅山礼拜五祖,慧能报云:「缘有老母,家乏欠阙,如何抛母,无人供给。」其道诚遂与慧能银一百两,以充老母衣粮,便令慧能往去礼拜五祖大师。
慧能领得其银,分付安排老母讫,便辞母亲。不经一月馀日,则到黄梅县东冯母山礼拜五祖,五祖问:「汝从何方而来?有何所求?」
慧能云:「从新州来,来求作
道诚云:「此是《金刚经》。」
慧能云:「从何而来,读此经典?」
道诚云:「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母山礼拜第五祖弘忍大师,今现在彼山说法,门人一千馀众,我于此处听受大师劝道俗受持此经,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其时,道诚劝慧能往黄梅山礼拜五祖,慧能报云:「缘有老母,家乏欠阙,如何抛母,无人供给。」其道诚遂与慧能银一百两,以充老母衣粮,便令慧能往去礼拜五祖大师。
慧能领得其银,分付安排老母讫,便辞母亲。不经一月馀日,则到黄梅县东冯母山礼拜五祖,五祖问:「汝从何方而来?有何所求?」
慧能云:「从新州来,来求作
卷二 第 1091a 页
佛。」
师云:「汝岭南人无佛性也。」
对云:「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师曰:「新州乃猎獠,宁有佛性耶?」
对曰:「如来藏性,遍于蝼蚁,岂独于獦獠而无哉?」
师云:「汝既有佛性,何求我意旨?」
深奇其言,不复更问。自此得之心印,既承衣法,遂辞慈容,后隐四会、怀集之间,首尾四年。至仪凤元年正月八日,南海县制旨寺遇印宗,印宗出寺迎接,归寺里安下。印宗是讲经论僧也,有一日正讲经,风雨猛动,见其幡动,法师问众:「风动也?幡动也?」一个云风动,一个云幡动,各自相争,就讲主證明,讲主断不得,却请行者断。行者云:「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讲主云:「是什摩物动?」
行者云:「仁者自心动。」从此印宗席座位。
正月十五日剃头,二月八日,于法性寺请智光律师受戒,戒坛是宋朝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置也,尝云:「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末,有真谛三藏于坛边种菩提树,云:「一百二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说法。」师果然于此树下演无上乘。
至明年二月三日便辞,去曹溪宝林寺说法化道,度无量众。师以一味法雨普润学徒,信衣不传,心珠洞付,得道之者,若恒河沙,遍满诸方,落落星布。
时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则天孝和皇帝诏大师云:「朕虔诚慕道,渴仰禅门,诏诸山禅师集内道场,安、秀二德最为僧首,朕每咨求法,再三辞推云:『南方有能和尚受忍大师记,传达摩衣为信,顿悟上乘,明见佛性,今居韶州曹溪山,示悟众生即心是佛。』朕闻如来以心之法付嘱摩诃迦叶,如是相传,至于达摩,教被东土,代代相承,至今不绝。
师云:「汝岭南人无佛性也。」
对云:「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师曰:「新州乃猎獠,宁有佛性耶?」
对曰:「如来藏性,遍于蝼蚁,岂独于獦獠而无哉?」
师云:「汝既有佛性,何求我意旨?」
深奇其言,不复更问。自此得之心印,既承衣法,遂辞慈容,后隐四会、怀集之间,首尾四年。至仪凤元年正月八日,南海县制旨寺遇印宗,印宗出寺迎接,归寺里安下。印宗是讲经论僧也,有一日正讲经,风雨猛动,见其幡动,法师问众:「风动也?幡动也?」一个云风动,一个云幡动,各自相争,就讲主證明,讲主断不得,却请行者断。行者云:「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讲主云:「是什摩物动?」
行者云:「仁者自心动。」从此印宗席座位。
正月十五日剃头,二月八日,于法性寺请智光律师受戒,戒坛是宋
至明年二月三日便辞,去曹溪宝林寺说法化道,度无量众。师以一味法雨普润学徒,信衣不传,心珠洞付,得道之者,若恒河沙,遍满诸方,落落星布。
时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则天孝和皇帝诏大师云:「朕虔诚慕道,渴仰禅门,诏诸山禅师集内道场,安、秀二德最为僧首,朕每咨求法,再三辞推云:『南方有能和尚受忍大师记,传达摩衣为信,顿悟上乘,明见佛性,今居韶州曹溪山,示悟众生即心是佛。』朕闻如来以心之法付嘱摩诃迦叶,如是相传,至于达摩,教被东土,代代相承,至今不绝。
卷二 第 1093a 页
师既禀受,并有信衣,可赴京师设化,缁俗归依,天人瞻仰,故发遣中使薛简迎师,愿早降至。」
大师表曰:「沙门慧能,生自边方,长而慕道,叨承忍大师付如来心印,传西国衣钵,受东山佛心。伏奉天恩,发中使薛简诏慧能入内,慧能久处山林,年迈风疾。陛下德包物外,道贯万邦,育养苍生,仁慈黎庶,恩旨弥天,钦仰释门。恕慧能居山养疾,修持道业,上答皇恩及诸王太子,谨奉表陈谢以闻。释沙门慧能顿首!顿首!谨言。」
时中使薛简启师云:「京城禅师大德,教人要假坐禅,然方得道。」
师云:「由心悟道,岂在坐也?故经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行邪道,不解我所说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诸法空故,即是如来,毕竟无得无證,岂况
大师表曰:「沙门慧能,生自边方,长而慕道,叨承忍大师付如来心印,传西国衣钵,受东山佛心。伏奉天恩,发中使薛简诏慧能入内,慧能久处山林,年迈风疾。陛下德包物外,道贯万邦,育养苍生,仁慈黎庶,恩旨弥天,钦仰释门。恕慧能居山养疾,修持道业,上答皇恩及诸王太子,谨奉表陈谢以闻。释沙门慧能顿首!顿首!谨言。」
时中使薛简启师云:「京城禅师大德,教人要假坐禅,然方得道。」
师云:「由心悟道,岂在坐也?故经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行邪道,不解我所说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诸法空故,即是如来,毕竟无得无證,岂况
卷二 第 1094a 页
坐耶?」
薛简曰:「弟子至天庭,圣人必问,伏愿和尚指受心要,传奏圣人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照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闇,明闇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
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薛简曰:「明譬智慧,闇喻烦恼,学道之人若不用智慧照生死烦恼,何得出离?」
师云:「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故,以智慧照烦恼者,是二乘人见解,有智之人终不如此。」
薛简曰:「何者是大乘人见解?」
师云:「《涅槃经》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别,无别之性,即是实性。处凡不减,在圣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常住,恒而不变,名之曰道。」
简曰:「师也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说
薛简曰:「弟子至天庭,圣人必问,伏愿和尚指受心要,传奏圣人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照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闇,明闇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
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薛简曰:「明譬智慧,闇喻烦恼,学道之人若不用智慧照生死烦恼,何得出离?」
师云:「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故,以智慧照烦恼者,是二乘人见解,有智之人终不如此。」
薛简曰:「何者是大乘人见解?」
师云:「《涅槃经》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别,无别之性,即是实性。处凡不减,在圣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常住,恒而不变,名之曰道。」
简曰:「师也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说
卷二 第 1095a 页
不生不灭?」
师云:「外道说不生不灭,将生止灭,灭犹不灭;我说不生不灭,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中使欲得心要,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时薛简闻师所说,然便悟,礼师数拜曰:「弟子今日始知佛性本自有之,昔日将谓太远,今日始知至道不遥,行之即是;今日始知涅槃不远,触目菩提;今日始知佛性不念善恶、无思无虑、无造无作、无住无为;今日始知佛性常而不变易,不被诸境所迁。」
中使礼辞大师,遂持表至京,时当神龙元年五月八日,后至九月三日诏曰:「师辞老病,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金粟阐弘大教,传诸佛心,谈不二之法,杜口毗耶,声闻被呵,菩萨辞退。师若如此,薛简传师指教,受
师云:「外道说不生不灭,将生止灭,灭犹不灭;我说不生不灭,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中使欲得心要,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时薛简闻师所说,然便悟,礼师数拜曰:「弟子今日始知佛性本自有之,昔日将谓太远,今日始知至道不遥,行之即是;今日始知涅槃不远,触目菩提;今日始知佛性不念善恶、无思无虑、无造无作、无住无为;今日始知佛性常而不变易,不被诸境所迁。」
中使礼辞大师,遂持表至京,时当神龙元年五月八日,后至九月三日诏曰:「师辞老病,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金粟阐弘大教,传诸佛心,谈不二之法,杜口毗耶,声闻被呵,菩萨辞退。师若如此,薛简传师指教,受
卷二 第 1096a 页
如来知见,一切善恶都莫思惟,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朕积善馀庆,宿种福因,值师之出世,顿悟上乘,佛心第一。朕感荷师恩,顶戴修行,永永不朽,奉磨纳袈裟一领、金钵一口供养大师。」其后下,赐寺额重兴寺,及新州古宅造国恩寺。
师每告诸善知识曰:「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
心灭即种种法灭。』汝等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者,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不取不舍,不念利益,不念散坏,自然安乐,故因此名为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道场,即是净土,此之名为一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故,心相三昧亦复
师每告诸善知识曰:「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
心灭即种种法灭。』汝等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者,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不取不舍,不念利益,不念散坏,自然安乐,故因此名为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道场,即是净土,此之名为一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故,心相三昧亦复
卷二 第 1097a 页
如是。我说法时,犹如普雨;汝有佛性,如地中种,若遇法雨,各得滋长。取吾语者,决證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圣果。吾今不传此衣者,以为众信心不疑惑,普付心要,各随所化。昔吾师有言:『从吾后,若受此衣,命如悬丝。』吾以道化,不可损汝,汝受吾法,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此偈已,乃告众曰:「其性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莫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亦无可取,汝各努力,随缘好去。」
有人问曰:「黄梅意旨何人得?」
师云:「会佛法者得。」
僧曰:「和尚还得也无?」
师云:「我不得。」
僧曰:「和尚为什摩不得?」
师云:「我不会佛法。」
云大师拈问龙花:「佛法有何过,祖师不肯会?」
花云:「向上人分上合作摩生?」
进曰:「向上人事如何?」
花云:「天反地
师说此偈已,乃告众曰:「其性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莫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亦无可取,汝各努力,随缘好去。」
有人问曰:「黄梅意旨何人得?」
师云:「会佛法者得。」
僧曰:「和尚还得也无?」
师云:「我不得。」
僧曰:「和尚为什摩不得?」
师云:「我不会佛法。」
云大师拈问龙花:「佛法有何过,祖师不肯会?」
花云:「向上人分上合作摩生?」
进曰:「向上人事如何?」
花云:「天反地
卷二 第 1098a 页
覆。」
龙花却问云大师,大师云:「一翳不除,出身无路。」
进曰:「除得一翳底人,还称得向上人也无?」
云大师云:「横眠直卧有何妨?」
六祖见僧,竖起拂子云:「还见摩?」
对云:「见。」
祖师抛向背后云:「见摩?」
对云:「见。」
师云:「身前见?身后见?」
对云:「见时不说前后。」
师云:「如是!如是!此是妙空三昧。」
有人拈问招庆:「曹溪竖起拂子,意旨如何?」
庆云:「忽有人杓柄到汝作摩生?」
学人掩耳云:「和尚!」庆便打之。
尔时,大师住世说法四十年,先天元年七月六日,忽然命弟子于
新州故宅建塔一所。二年七月一日,别诸门人:「吾当进途归新州矣。」大众缁俗啼泣留连大师,大师不纳曰:「诸佛出世,现般涅槃,尚不能违其宿命,况吾未能变易,分段之报,必然之至,当有所在耳。」
门人问师:「师归新州,早晚却回?」
龙花却问云大师,大师云:「一翳不除,出身无路。」
进曰:「除得一翳底人,还称得向上人也无?」
云大师云:「横眠直卧有何妨?」
六祖见僧,竖起拂子云:「还见摩?」
对云:「见。」
祖师抛向背后云:「见摩?」
对云:「见。」
师云:「身前见?身后见?」
对云:「见时不说前后。」
师云:「如是!如是!此是妙空三昧。」
有人拈问招庆:「曹溪竖起拂子,意旨如何?」
庆云:「忽有人杓柄到汝作摩生?」
学人掩耳云:「和尚!」庆便打之。
尔时,大师住世说法四十年,先天元年七月六日,忽然命弟子于
新州故宅建塔一所。二年七月一日,别诸门人:「吾当进途归新州矣。」大众缁俗啼泣留连大师,大师不纳曰:「诸佛出世,现般涅槃,尚不能违其宿命,况吾未能变易,分段之报,必然之至,当有所在耳。」
门人问师:「师归新州,早晚却回?」
卷二 第 1099a 页
师云:「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问:「其法付谁?」
师云:「有道者得,无心者得。」又曰:「吾灭度后七十年末,有二菩萨从东而来,一在家菩萨,同出兴化,重修我伽蓝,再建我宗旨。」
师言讫,便往新州国恩寺。食讫,敷坐被衣,俄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奄而迁化,八月三日矣,春秋七十六,当先天二年。达摩大师传袈裟一领,是七条屈眴布,青黑色,碧绢为里,并钵一口。中宗谥大鉴禅师元和灵照之塔。癸丑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二百三十九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师造黄梅,得旨南来。
奚因幡义,
大震法雷。
道明遭遇,神秀迟。
衣虽不付,
天下花开。
祖堂集卷第二
问:「其法付谁?」
师云:「有道者得,无心者得。」又曰:「吾灭度后七十年末,有二菩萨从东而来,一在家菩萨,同出兴化,重修我伽蓝,再建我宗旨。」
师言讫,便往新州国恩寺。食讫,敷坐被衣,俄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奄而迁化,八月三日矣,春秋七十六,当先天二年。达摩大师传袈裟一领,是七条屈眴布,青黑色,碧绢为里,并钵一口。中宗谥大鉴禅师元和灵照之塔。癸丑岁迁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二百三十九年矣。
净修禅师赞曰:
师造黄梅,得旨南来。
奚因幡义,
大震法雷。
道明遭遇,神秀迟。
衣虽不付,
天下花开。
祖堂集卷第二
卷二 第 1100a 页
卷二 第 110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