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5b 页
成实论卷第四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问曰。眼等诸根与四大为一为异。答曰。
从业因缘。四大成眼等根。是故不异四大。
又佛分别眼。作如是言。眼肉形中。所有坚
依坚。名为地种。故知诸根。即是四大。所以
者何。但分别坚等。更无有眼。佛欲令人
知眼空故。作如是说。若不尔。应眼中别
有坚等。若坚等中别有眼。虽分别坚等。则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5c 页 T32-0265.png

中说。六种是人。若诸根异四大。则眼等不
名成人因缘。因色等成四大。声亦是成人
因缘。但六种中。假名为人。故知诸根不异
四大。又比丘问佛。何等为眼。佛答。因四大
成色。不可见有对。是名为眼。故知不异
四大。是比丘利根有智。于眼等根深生
疑。世间皆知见色是眼。乃至亦知触是身。
是比丘。于眼等中。生有无疑。所以者何。或
有诸师。说五性为五根。或说一性。是比
丘。欲试观佛法故问佛。佛欲示五根皆
属四大。答言比丘是眼。因四大所成色。不
可见有对。若法有实。则非因成。因假名
法。更成假名。如因树成林。问曰。或有
人言。色成就名为眼。是实云何。答曰。若成
就不成就。四大从业因生。名眼等根。若不
尔。是比丘。于眼等根中。疑终不可断。所以
者何。佛为说眼等诸根因四大造。是故此
比丘。知无实眼法。故知眼等不异四大。又
佛处处分别四大。示眼空故。如说以慧
不戏论者。谓观此身分别六种。坚依坚
名为地等。如是厌离五种。但有一识。亦如
屠牛喻。象步喻经中分别四大。更无有眼。
若别有眼。应更分别。又和蹉等诸论议师。
亦作是说。以无过故。应当信受。问曰。五根
与四大异。所以者何。眼等眼等入摄。四大触
入所摄。又眼等为内入。四大为外入。眼等
为根。四大非根。又眼等是造色成就。四大
不尔。故知诸根非是四大。答曰。随因缘故。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6a 页 T32-0266.png

从业生。眼等所摄。亦名内入。亦名为根。又
四大即是成就。如轮等成车。轮即是车。是事
亦尔。问曰。不然。如心清净名为信。信异心
异。是事亦尔。答曰。不然。如因清水珠水
即为清水。清即是水。如是得信珠。则心池
净。是心净即是心。又我等于此论中。不说
从心有异信。是故此喻非也。又根是假名
于成假名因。不得言异。问曰。亦不得言
一。答曰。四大成就中。假名为根。亦不但名
四大为根。故知诸根不异四大。
* 分别根品第四十六
问曰。是诸根中。何大偏多。答曰。无有偏多。
问曰。若诸大等。何故有能见色。有不能者。
答曰。皆从业生。从业生属眼。四大力能见
色。馀根亦尔。问曰。若从业生。何故不以一
根遍知诸尘。答曰。此业五种差别。有业能
为见因。如施灯烛得眼根报。声等亦尔。业
差别故。根力有异。问曰。若是业力。何假诸
根。但应从业力识能取诸尘。答曰。不然。
现见无根则识不生。所以者何。如盲者不
见。聋者不闻。现见事中。因缘无用。此非难
也。又法应尔。若无诸根。则识不生。外四大
等。无根而生。法应假此。又以诸根严众
生身。故从业生。如以得谷因缘业故谷生。
亦假种子牙茎枝叶次第而生。此亦如是。
问曰。心何故不尔。如眼识以眼为根。亦因
次第灭心。心但以次第灭心为根。更无有
如眼等根处应说因缘答曰。定有五尘。定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6b 页 T32-0266.png

灭心为根。更不须馀。如过去未来法。虽
无而意能缘。心法如是。此事亦然。又是事
与汝法同。汝法色等尘中。识待根而生。待
次第灭心。意识得生。问曰。若意识更无根
者。为依何处。答曰。依四大身。问曰。无
色界复何所依。答曰。无色界识无所依。法
应如是。无依而住。所以者何。相差别故。
意识能知有无。若有色则依。无色亦能住。
故无色界。亦无依而住。又众缘合故识生。
如经中说因意缘法则意识生。此何所依。
非如人依壁等。一切诸法。皆住自性。
* 根等大品第四十七
问曰。诸外道说。五根从五大生。是实云何。
答曰。无也。所以者何。虚空无故。是事已明。是
故不从五大生也。问曰。诸外道言。眼中火
大多。所以者何。似业因故。因施明得眼。
如经中说。施衣得色。施食得力。施乘得
乐。施灯得眼。是故眼中火大多。又眼假明
能见。离明则不见。故知火大多。又火能远
照。眼有光故。能远对色。又言。人死眼还归
日。故知日为本性。又眼定能见色。色属火
故。还见自性。如是虚空地水风等。随根遍
多。人死耳根还归虚空。耳定能闻声。声属
虚空。馀亦如是。是故根中诸大。应有多
少。答曰。汝言似业因者。是事不然。所以者
何。或见有果不似业因。如说施食得五
事报。又若眼中明多。则应不假外明如灯
烛等。又若眼假外明故名火多者。则耳等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6c 页 T32-0266.png

是故非因。又水能益眼。如人洗眼眼即明
了。则应水多。又火能坏眼。如日光等。若是
自性。不应自坏。故知非火多也。又天眼
离明亦能见色。是故眼不属火。又月明中。
亦得见色。月非火性。又眼法能尔。或有眼
待明能见。有不待明而见。如眼得空等因
缘。虽不到色而能远见。眼法如是。不应
忆想分别谓火大多。又汝言离明则不见
者。若离虚空忆念及色。亦不能见。则虚空
等。亦应皆多。又非一切眼皆假外明。如鸱
鸺等禽。猫狸等兽。不假外明。亦能得见。故
非火多。又火是明照。常有热相。眼不如是。
若汝言眼有光明能远对色。是事已破。眼
无光故。若言还归于日。眼则是常。又日等
非根。眼何故归。又若日死。日根及日。复何
所归。是故不然。又上天死时。眼何所归。上
无日故。又虚空无作。则无所归。又诸根无
去。以有为法念念灭故。汝言眼定能见色。
色属火故。还见自性。是事不然。无用因
故。声属空等。亦如是。是故汝言于五根中
诸大偏多。是事已破。问曰。有论师言。一根一
性。地中求那多故。有香能发香知。水火风
中。有味色触故。能发味色触知。是实云何。
答曰。我先说不定。地中有香。馀物亦有。是
故非因。又诸大合生。不见有地离水等
者。若地有香故。能发香知。亦应发色等知。
以地中具四求那故。问曰。香但是地。有
鼻属地。故独能知香。答曰。地之求那但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7a 页 T32-0267.png

热触。应以舌眼能知。而实不然。又无陀罗
骠故。则无有根。又诸根力用谓与尘合。
故知生。和合已破。则无根用。是故无有一
性为根。
* 根无知品第四十八
问曰。诸根为到尘故知。为不到能知。答曰。
非根能知。所以者何。若根能知尘。则可一
时遍知诸尘。而实不能。是故以识能知。汝
心或谓根待识共知。不离识知者。是事不
然。无有一法待馀法故。能有所作。若眼
能知。何须待识。又若根能知应当分别。是
为根业。是为识业。问曰。照是根业。知是识
业。答曰。此非分别。云何名照。汝法中。耳等
诸根。非是火性。不应能照。若诸根于识如
灯者。今诸根更应有照者。如灯则照复有
照。如是无穷。若更无照者。但根能照。
亦应无根。但识能知。是故照非根业。又根
非能知。如灯能照而不能知。必能为识作
依。是名根业。是故但识能知。非诸根也。若
有识则知。无识则不知。如有火则热。无
火则无热。当知从火有热。问曰。经中说。
以眼见色。不应取相。耳等亦尔。故知眼能
取色。又眼等名根。若不能知。何以名根。
又经中说。我诸弟子。于微细事。能知如眼
所见。若眼不能见。佛诸弟子。则无所见。
是事不可。是故诸根定能取尘。又以根取
尘。以识分别。是则根识有异。答曰。经中佛
自说。眼是门为见色故。是故眼非能见。以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7b 页 T32-0267.png

意是门。为知法故。可以意为门。而非知
乎。答曰。意亦以次第灭心为门。是故意不
能知。意识能知。又经中佛说。眼欲好色。眼
是色法。无分别故。实不欲也。是识欲耳。
又佛说眼所识是色。识能识色。眼实不识。
又世间人。以世俗故。说眼能见耳能闻。佛
亦随说。何者但色可见。馀不可见。佛亦说
见贪欲等过。又世间言月尽。佛亦随说。如
贫贱人字为富贵。佛亦随名。佛意不欲与
世间诤。如摩伽罗母等。是故当知。随世语
故。佛说眼见。问曰。世间何故作如是语。答
曰。随眼识所因。于是因中。说名为见。如
说彼人见此人见。如说人作罪福等诸佛
天神见。又如说以左眼见右眼见。又说以
日明见月明见。或虚空见。或向中见。若门中
见。如煮物中。言此人煮彼人煮。或言以
草木薪煮。牛粪煮。油煮酥煮。火煮日煮。实
是火煮。馀假得名。如是但识能见。眼得其
名。又是语不尽应言以眼门见色。又眼
是人所用具。人是假名作者。应有用具。又
因眼识见。名为眼见。如床上人笑名为床
笑。又眼系识业故。中说识业。如手足等
系在于人。是中人业名为手业。又眼识因
眼。因中说果。如言某人烧某聚落。如言
食金名食为命。草为牛羊。是皆因中说
果。如是从眼生识。能见色故。名为眼见。
又识近眼见色。便名眼见。如牧牛近水便
言在水。又以眼故。分别眼识。是故眼中置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7c 页 T32-0267.png

于中说眼识业。如财物损减。名人损减。财
物增长。名人增长。又眼识与眼和合。故能
见名为眼见。如木与人合而能打名木人
打。如墨染合衣故名墨衣。又诸法互说。如
慧业于受等中说。又应言以眼识见色。
略中语故。但言眼见。又如药石随一受名。
汝言若不能见何以名根。今当答。此眼
等五法。胜馀色等。故名为根。问曰。眼等五
法。与馀色等。此十法俱不知尘。如离眼
等则识不生。若离色等。识亦不生。以何为
胜。答曰。以诸根故。识得差别。名眼识耳
识等。如鼓与桴合而有音。以鼓胜故。名
曰鼓音。如地与谷等合而生牙。以谷胜
故。名为谷牙。诸识亦尔。随所依处。得差别
名。不以缘故。若说色识。则容生疑。为是
眼识。为是缘色意识。又根中有识。尘中无
识。又于眼等中。生我痴心。又识所依处。是
根非尘。又在自身数中名根非尘。又是人
所用具名根非尘。又根是众生数非尘。又
根不通利则识不明。若根清净。则识明了。
又以诸根上中下故。识随差别。以此等缘
故名为胜。又根是不共。一尘可得多人共
有。又根与识。一业果报。尘不如是。又根是
因。尘是缘。所以者何。以根异故识有差别。
不以尘故。如种是因。地等是缘。随种异
故。互有差别。因胜缘故。得名为根。汝言
我弟子于微细事。如眼所见。是随俗语。世
间人眼中说见。故言如眼所见。如佛说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8a 页 T32-0268.png

瓢杓。意依于舌生舌识故。言舌知味。依
眼生识名为眼见。故言佛弟子如眼所见。
汝言以根取尘。以识分别是事。已答。根无
知故。又汝等不说根思惟知我有差别相。
是故诸根不能取尘。又汝等诸知不待根
生。所以者何。大及我等。先根而生。又汝大
等诸谛。无本性故。则应皆无。汝法本
性。变为大等。本性法无。是事已说。是则无
根。
* 根尘合离品第四十九
问曰。汝言识能知非根知。是事已成。今为
根尘合故识生。为离故生耶。答曰。眼识不
待到故知尘。所以者何。月等远物。亦可得
见。月色不应离香而来。又假空与明故
得见色。若眼到色。则间无空明。如眼篦触
眼则不得见。当知眼识不到而知。耳识二
种。或到故知。或不到而知。耳鸣以到故知。
雷声则不到而知。馀三识皆到根而知。所
以者何。现见此三。根与尘和合故可得知。
意根无色故。无到不到。问曰。汝言眼色不
到而知。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眼中有光。是
光能去见色。光是火物。眼从火生。火有光
故。又若不到能见。何故不见一切色耶。以
眼光去有所障碍。不遍到故。不见一切。
又经中说。三事和合故名为触。若不到者。
云何和合。又五根皆是有对。以尘中障碍
故名有对。鼻香中。舌味中。身触中。眼色中。
耳声中。若不到则无障碍。又现在五尘中知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8b 页 T32-0268.png

应知过去未来色。而实不知。又众缘合故
知生。是故眼光去与尘合。以光到色故名
和合。声亦以到耳故闻。所以者何。人在远
处小语则不闻。若声如色不到而知。小声
亦应可闻。而实不闻。故知以到故闻。又声
可远闻。若不到闻。则无远近。又声以壁障。
则不可闻。若不到可闻。虽障亦应闻。又
声远闻则不了。近闻则了。若不到而闻。则
无差别。以到耳故。有是差别。故知音声到
故可闻。又声顺风则了。逆风不然。故知到
故可闻。又声可尽闻。若不到而闻。不应尽
闻。如色不到而见故不尽见。故知声不同
色。若不到可闻。则与色同。如色一分见。
馀亦待明故见。声亦应尔。而实不然。是故
不到不闻。汝言耳等根尘不到而知。是事
不然。声香味触。应来到根。若令根去。是事
不然以耳等根无光明故但一。火大有光。
是故不去。又声若厚浊物及水等障。耳亦
得闻。若有光根。不能如是。故知耳根无
光。又耳于闇中。亦能知尘。若有光根。闇则
不知。又有光根。待方能知。能见一方。不
能一时遍知诸方。如人东向则见东方色。
不见馀方。又说意能去。是故到尘能知。如
经中说是心独行远逝。寝藏无形。又是心散
行。如日光照。又是心常动。如鱼失水。又
是心本随意行等。是故六尘皆到故知。答
曰。汝言光到。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如人遥
见杌树。疑谓是人。若光到者。何故生疑。又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8c 页 T32-0268.png

见。故光虽去。以太近故。亦不应见。又眼
离明。则不能见。太近则明坏。又若光到彼。
何故见粗不能细辩。又见色中有方差别。
谓东西方色。亦有远近差别。若眼到故知。
则无差别。所以者何。香味触中。无是差别。
是故眼光不到而知。又眼光若先见已。复何
用去。若先不见。去何所趣。又近色远色。一
时俱见去。法不尔。是故眼光不去。又若眼
光去。中道应见诸色。而实不见。故知不去。
又光去者。光则离身。不名为根。如指断
离身则无身觉。又不见有眼。能舍自依。以
无比类。则为非因。又此眼光无能见者。则
为是无。问曰。有此眼光。以日光明映故
不见。如日光中众星不现。答曰。若尔夜则
应见。问曰。色法要假外明。乃可得见。夜
无外明。所以不见。答曰。若此光昼夜俱不
可得。是则竟无可见。问曰。猫狸鼠等。诸夜
行虫。眼光可见。答曰。是可见色住猫等眼
中。如萤火虫明色在身。非是光也。又如夜
行虫闇中能见。人不能见。然则但彼有光。
馀物则无。法自应尔。又汝言若不到能见。
应见一切色者。若色在知境。是则可见。
如经中说若眼不坏。色在知境。如是则见。
问曰。云何名在知境。答曰。随色与眼合时。
名在知境。问曰。若眼不到。有何合时。答
曰。是事亦同如汝眼去到色。或有能见。或
不能见。如眼到日能见日轮。而不见日
业。我亦如是。眼虽不去。若色在知境。是则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9a 页 T32-0269.png

去。以势极故。不见日业。答曰。若以势极
故。不见细业者。日轮量粗。何故不见。是事
不然。又若光到彼能见者。何故见远日轮。
而不见巴连弗等近国邑耶。若汝意谓
巴连弗等。不在知境。故不见者。我眼不
到。亦以色不在知境。故不能见。问曰。已
知诸色在知境故可见。今云何可见。云何
不可见。答曰。世障故不见。如过去未来色。
映胜故不见。如日光明蔽诸星宿及珠火明
等。不显故不见。如夜中火可见。馀不可
见。地胜故不见。如以初禅眼不见二禅
色。闇障故不见。如闇中瓶。神力故不见。如
鬼等身。厚浊障故不见。如山外色。远故不
见。如馀世界。太近故不见。如自眼𥇒。次未
至故不见。如光中尘可见。光外则不见。细
故不见。如树杌似人不可分别。多相似故
不见。如一粒米投大聚中。又如一乌入乌
群中。与上相违。名在知境。问曰。云何名眼
坏。答曰。风热冷等。众病所坏。若风坏眼。则
见青黑转旋等色。若热坏眼。则见黄赤火
焰等色。若冷坏眼。则多见白池水等色。若
劳坏眼。则见树木动摇等色。疲倦坏眼。则
见色不了。偏按一眼。则见二月。鬼等所
著。则见怪异。罪业力故。则见恶色。福业力
故。见净妙色。热气坏眼。则见焰等色。又众
生得眼不成就故。见不具足。又眼生肤
翳。蔽故不见。若眼根坏故不见。是名眼坏。
与上相违。名为不坏。耳等诸根。亦应随义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9b 页 T32-0269.png

云何名不在知境。答曰。上地故不知。如初
禅心不知二禅已上法。根胜故不知。如钝
根心不知利根心中法。人胜故不知。如须
陀洹不知斯陀含心中法。力差别故不知。
如有意识于此法无力。以是意识不知
此法。如摄心意识所知法。乱心意识所
不能知。如辟支佛意力所知法。声闻意力
所不能知。佛意力所知法。声闻辟支佛意
力所不能知。如上品法下品意识所不能
知。又细微法尘不可得知。如阿毗昙中
说。何等心可念。谓了了者。先所经用者可
念。非不经用者。如生死人。先所用法能
念。未用则不念。圣人若经用。若不经用。
圣智力故。皆悉能知。又胜尘故知。如用色
界心知欲界法。又倒障故不知。如身见心
缘五阴不见无我。无常苦亦如是。又力障
故不知。如钝根人利根障故。令心不知。与
上相违。名在知境。问曰。云何名意坏。答曰。
狂颠鬼著憍逸失心。或酒醉。或药迷闷乱
心。或有贪恚等烦恼炽盛。放逸坏心。如述
婆伽捕鱼师等。或那若婆病。能破坏心。
又老病死。亦能坏心。若心在善法。若不隐
没无记法中。是名不坏。如是等因缘故。虽
有诸尘。而不能知。是故汝言若不到能
见。何故不见一切色者。是事不然。又汝言
三事和合故名触者。随根知尘时。则名为
触。不必相到。所以者何。意根亦说三事和
合。是中不以相到故名为触。又汝言以相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69c 页 T32-0269.png

故。又汝言现在知生者。第六识亦有但知
现在。如他心智。又汝言众缘合故知生者。
第六意根中已答。谓随所知时。名为和合。
又因意缘法。意识生。此言则空。以不到故。
又以决定故。名和合。眼识但依眼不依馀。
亦不无依。但缘色不缘馀。亦非无缘。乃
至意识亦如是。
* 闻声品第五十
汝言人在远处小语则不闻。故知声到耳
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如汝言人在远处
语。从声有声。相续转微。更不复生。是故不
闻。我亦如是。耳虽不到。声小故不闻。又
如汝眼光虽去。但见日轮。不见日业。我亦
如是。耳虽不到。声粗故可闻。细则不闻。
又汝言眼光虽远去。不能至百千万由旬。
虽能彻见水精等障。壁等障则不见。能见
日轮。而不见日业。我耳亦如是。声虽不
到。粗故能闻。而不能细辩。又汝言顺风则
了。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则无有人能逆风
闻。如香逆风则不可闻。声亦应尔。逆风
不应少闻。而实可闻。是故知声不到而闻。
若声可少闻。以风障故。又声不可如香为
风所吹。何用分别逆顺风耶。又汝言声
可尽闻。故知来到不同色者。是事不然。所
以者何。声法应尽闻。色法不尔。万物皆有
同相异相。是可知尘故同。知尽不尽故异。
不以到不到故异。又铃声于铃中可闻。
何以知之。如人欲听铃音。则以耳就铃。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0a 页 T32-0270.png

故。问曰。从声相续生声求那。如水中波。名
为声去。答曰。是声与波。何以相喻。水相鼓
扇。则有波生。今声中更有何声。能生异声。
若汝意谓声能生异声者。何故不即于本
处生。不馀处生。水水相击故有波生。若说
言人是声造耳即应是说者。而实不可。是
故知声不说而去。又若铃声转相续生。而铃
非无声。若声如波相续生者。先水无波。
如是从铃有声。铃应无声。而实不然。故
知声在铃中。又捉铃则声止故。知声常依
铃。若声依铃亦离铃者。捉铃时依铃声应
灭。离铃声应在。又现语言中。无有如铃
相续生者。又声中有方差别。谓东西方声。亦
有近声远声。若声到耳。则无是差别。又若
声来者。则天耳无用。所以者何。百千世界
声。云何能来。又如射声。能中声处。若声到
耳。应自射耳。若不尔者。不名射声。又若
远近声。可俱得闻。又声念念灭故不生异
声不见念念灭法。能有所生。是故声不生
异声。如念念灭业不生异业。声亦如是。
念念灭故。不生异声。若声生异声。业亦应
生异业。然则业不生业。此言则坏。又汝法
中。声与异声相违。名不同处。若声与异
声同处。则不各相违。若不同处。则前声灭
已。后声自生。是故声不生异声。又声是一
法。云何能生异声。不见一物有能生者。问
曰。如合是一能生成物。声亦如是。虽是一
法。能生异声。答曰。汝见合法是一能有所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0b 页 T32-0270.png

亦如是。然则陀罗骠或有五性三性二性。又
同业故。声与业同相。如说虽声求那灭与
业同。如以指弹刀刀动名业。即亦有声动
不离刀。声亦如是。以手捉刀。则声动俱
止。故知业不生异业。声亦不应更生异声。
如汝分别。从初业势。更生后业。如是亦应
从初声生势。从势生后诸业。是中无有
异。因业能生势。而声不能。又业灭故。不
名因陀罗骠。所以者何。先业灭已。后陀罗
骠生。声亦如是。先声灭已。后声自生。后声
不应有因。若汝犹谓前声生异声者。则声
不名念念灭。所以者何。是声生时。是第一
念。生异声时。是第二念。异声生已。是第三
念。前声灭时。是第四念。故非念念灭也。又
声云何与异声相违。为如毒与毒药相违。
药与病相违耶。若不尔。则铃不应有二声。
若一念中。铃有二声。则千念中。亦应有二
声。又如无求那陀罗骠与火合故生求那
灭本黑色更生赤色。声亦如是。前声灭已。
异声更生。若不尔。应一念中铃有二声。
而实无二。是故不然。又若从声生异声者。
则不随因。而实从铃生声。则是随因。又
此异声。应作铃声。又此异声。终不应断。
无断因故。问曰。从是初声。转生微声。是故
有断。答曰。何故转生微声。随打势著随
著。有初声。第二声分等。亦随著差别故有。
以无打因故。著势则折。著势折故。声则
转微。又若因声生异声者。亦应因色生水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0c 页 T32-0270.png

世师经。一切皆坏。又汝等说从离生声。是
事亦无。所以者何。不从手离生声。合故有
声。以刀竹等诸分相著。离时相掁。是故有
声。又我等不说从合生声。所以者何。指与
空合。则不生声。若指不相掁。亦不生声。
是故不从合生。但四大若合若离。则有声
生。如诸大业常在。诸大不舍而去。
* 闻香品第五十一
问曰。汝言香至鼻闻。是亦不然。所以者何。
如声可远闻。香在远处。亦可得闻。汝意若
谓从是香物相续生香因。声相续中。已说
其过。答曰。香云何可闻。问曰。微华分去。香
亦依去。答曰。不然。若华分去。华分是色。应
当可见。而实不见。故知不去。问曰。是华分
色微故不见。答曰。香亦细微。不应得闻。问
曰。香势大故可闻。如羹中兴渠虽不见色
但闻其香。答曰。今现见随华分色。亦闻其
香细分中色。何故不见。又若烧华其香更
增。色但有灭。故香非华分。又若香是华分。
亦应少闻。而实不然。又若华分去。华应损
减。而实不减。何以知之。如一斤郁金常
有香去而常一斤。问曰。所损微故。不可得
知。如水瓶中去一渧水不觉其减。答曰
若常损者。华尚应无。况不觉减。又若华
常减。则不可见闻。以常减故。念念生灭。
念念灭故。应生异陀罗骠。况不更生异求
那耶。而实是华可得见闻。故知华分不去。
问曰。若但香去。香亦应尽。以常损故。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1a 页 T32-0271.png

华分随风。亦不令风吹华香去。但因华香
中。更生异香。因此香风。复生香风。来至
鼻闻故无斯咎。何以知之。如闻麻中香非
华分香。以华熏故。若是华分。何能熏麻。故
知此香不在华分。又此华香。若摩若搦。若
著热中。其香则灭。若在麻中。则不可灭。又
此华香。但在油中。不在滓中。故非华分。又
此香。久在麻中。华中不尔。故非华分。
问曰。若非华分。是何物香。答曰。是名麻香。
因华而生。不得离麻。如是因华香风。更
生异香。是事已明。复次或有热风冷风可
觉。是中水火色不可见。当知风中更生异
触。非吹水火分去。若风中热触属火。冷触
属水。则不冷不热触。应当属地。如水火
色。不可得者。地色亦应细故不可得。若尔
风则无触。是即为过。他人亦可得说如风
与水火合故。有冷热触。如是风与地合
故。有不冷不热触。是中无有决定因缘。
水分火分。得随风去。而地分不去。如汝经
中有触。触身而非地水火。故知风是不
可见相。以此言故三触于风或客非客。所
以者何。是三种触。若非见相则是风。有汝
意若谓见水火中有冷热触故。非是风分。
如是见地中有不冷不热触故。亦不应
是风分。若先别有风触不与地合。应言是
触属风。而初不见。云何当知不冷不热但
是风触非地分耶。又我等亦说色香味触但
是地物非水等有。汝意若谓见水等中有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1b 页 T32-0271.png

有。如水中热相。是中无决定因。水与火合
故。有热相与地合故。无色等相。初不曾
见别有水等不与地合。若曾见者。可言是
色属水非是地有。亦应如是分别水等。问
曰。何故风中得生异香。而不能生异色味
触。答曰。风法应尔。法有种种不可思议。馀
物得生异色味触。如华熏麻生辛苦味。乳
浸阿摩勒。即为甘果。燕支熏摩头楼伽子
种生赤叶。青杂雌黄。则成绿色。青赤色合。
变为紫色。如是等。于异物中。生异色味。问
曰。汝说风中更生异香。是事不然。所以者
何。如无风室中得闻远香。又香可逆风
闻。如波梨质多天树。故知风中不生异香。
但应因香更生异香。答曰。缘有二种香。若
风中则更生香风。若无风则因香生香。斯
有何咎。汝先言香可远闻故应不到。是事
不然。所以者何。不同色故。若不至而闻。则
与色同。不到而闻。又远睹香烟。则不得
闻。到时乃闻。故知不到不闻。又无天鼻
故。故知到闻。若不到而闻。应有天鼻如天
眼耳。
* 觉触品第五十二
问曰。触亦应不到可知。所以者何。日触远
住故。答曰。日触云何可知。问曰。火分从日
边来到身乃知。答曰。若从日有火分来。日
没时火分应在。而实不在。故知不来。问曰。
日虽没而热犹在。以触故知。答曰。若尔火
则无色。汝经中无无色火。是即为过。问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1c 页 T32-0271.png

见灯色。未觉其触。问曰。触定到乃知耶。
答曰。定到故知。所以者何。如因香风中
有异香生。如是因日更有火生问曰。日没
火色何故不见。答曰。或有火但触无色。如
日没热。如热病人火依于身。如温室中火
灭馀热汤中火等。皆有触无色。是故火或有
色无色。应当信受。
* 意品第五十三
汝言意行。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意念念生
灭。如风如业。念念灭法。则无去相。又意去
者。若知已去。不知已去。二俱不然。若先知
已。复何用去。若不知已。去为何所趣。又若
心在眼。云何复得到耳。若心生念。我当到
耳则为念耳。若欲闻声。即是念声。若心
在眼。不得生念。馀根亦尔。故意不去。又
若人先见城国邑等。今随本念。不知现在。
故意不去。又若法去者。应先近后远。而今
远近俱念。故知不去。又若法去者。中道
应知诸尘。如人行道中知色等物。而意
不尔。又如心能知无谓过去未来兔角龟毛
蛇足风色赤盐香等。亦知俱不到故。故知不
去。又若心到缘。则不应有无知疑知邪
知。而实有之。故知不到。又心缘泥洹。若心
到者。则以有为。到无为中。是则不然。还出
无为。入有为中。是亦不然。又若生心。有
后世。心即到后世。此身应死。不得复还。
是故不去。又心念未来。即到未来。不可
以现在法为未来也。又心念过去。即在
根假名品第四十五¶ 第 272a 页 T32-0272.png

去。又从欲心面生异色。恚等亦尔。若心到
异处。色不应异。故知不去。又心在缘中。名
之为受。是受三种。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若
心到异处。此则无受。故知不去。又心依于
身。如经中说。心依名色。故不离身到馀
处去。又身合识。故名为身。若心在异处。身
则无识。缘与识合。便名有识。是故不去。问
曰。梦中心至馀方。答曰。不然。如梦中所作
失不净等。是皆在身心颠倒故。谓在馀方。
而实不去。又梦中所为皆是虚妄。如人梦
饮竟不除渴。又梦行欲等。不名为堕。故
知梦中意亦不去。又心但在曾所见闻觉
知法中。不行异法。若去到者。亦应知异
法。问曰。神使意去能到馀方。答曰。是事后
破神品中。当广分别。故意不去。
成实论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