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a 页 WYG0208-02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
论语(下之三)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
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
斯滥矣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
论语(下之三)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
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
斯滥矣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b 页 WYG0208-0261b.png
此一章书见圣人不贬道以苟容不因穷而失志也
昔孔子在卫卫灵公以战阵之道问于孔子孔子对
曰吾自少学礼其于陈设俎豆之事则尝闻其说矣
若夫军旅之事则固未之学也夫以孔子之圣文事
武备宜无所不知盖以卫灵公不留心于治国之道
而汲汲以兵戎之事为问则其不足与有为可知是
以孔子不对而明日遂行焉此圣人之见几而作也
既去卫而适陈在陈国时粮食断绝从者皆饥饿而
昔孔子在卫卫灵公以战阵之道问于孔子孔子对
曰吾自少学礼其于陈设俎豆之事则尝闻其说矣
若夫军旅之事则固未之学也夫以孔子之圣文事
武备宜无所不知盖以卫灵公不留心于治国之道
而汲汲以兵戎之事为问则其不足与有为可知是
以孔子不对而明日遂行焉此圣人之见几而作也
既去卫而适陈在陈国时粮食断绝从者皆饥饿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a 页 WYG0208-0262a.png
病莫能兴起子路愠怒见于孔子曰君子之人亦有
时而穷困若此乎孔子曰穷通得丧系于所遇君子
盖亦有穷时也但君子则能以义命自安而固守其
穷小人一遇困穷则不能坚忍顺受而无所不至矣
此圣人之处困而亨也孔子大圣人也乃时君既不
能行其道又不能接以礼致使一去于卫一厄于陈
遭遇之穷困如此则春秋之世运尚可问耶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时而穷困若此乎孔子曰穷通得丧系于所遇君子
盖亦有穷时也但君子则能以义命自安而固守其
穷小人一遇困穷则不能坚忍顺受而无所不至矣
此圣人之处困而亨也孔子大圣人也乃时君既不
能行其道又不能接以礼致使一去于卫一厄于陈
遭遇之穷困如此则春秋之世运尚可问耶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b 页 WYG0208-0262b.png
此一章书言学贵乎知要也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
而于道之本原尚未能悟故孔子呼而问之曰赐也
汝见我于天下事物之理无所不知将谓我是多学
而一一记识之故能如此乎子贡对曰以赐观于夫
子诚多学而识之者也抑别有切要所在而无事于
此者与观子贡方信忽疑之间可见其力学已久进
道有机故孔子因而告之曰我非多学而识之者也
而于道之本原尚未能悟故孔子呼而问之曰赐也
汝见我于天下事物之理无所不知将谓我是多学
而一一记识之故能如此乎子贡对曰以赐观于夫
子诚多学而识之者也抑别有切要所在而无事于
此者与观子贡方信忽疑之间可见其力学已久进
道有机故孔子因而告之曰我非多学而识之者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a 页 WYG0208-0262c.png
盖天下事物虽多其理则一惟明乎理之原则自能
尽乎事物之变我于天下事物之理无不周知者惟
一以贯之而已可见学问之道以明理为要而后世
学者率皆用力于记诵辞章以誇多斗靡故以圣学
论之则不精以王道论之则无用此皆逐末务外而
不知本实之过也所以为学图治必在知本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此一章书是圣人欲学者求自得也孔子呼子路而
告之曰义理之得于心者谓之德非实有是德者不
尽乎事物之变我于天下事物之理无不周知者惟
一以贯之而已可见学问之道以明理为要而后世
学者率皆用力于记诵辞章以誇多斗靡故以圣学
论之则不精以王道论之则无用此皆逐末务外而
不知本实之过也所以为学图治必在知本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此一章书是圣人欲学者求自得也孔子呼子路而
告之曰义理之得于心者谓之德非实有是德者不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b 页 WYG0208-0262d.png
能知其意味之真也今之人知德者鲜矣然则欲知
德者其惟躬行实体而求其自得于心矣乎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
已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赞帝治之盛也孔子曰自古人君
致治者多矣然皆不能无所作为而治也若无所作
为而天下自治者其舜也与盖舜承尧之后礼乐法
德者其惟躬行实体而求其自得于心矣乎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
已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赞帝治之盛也孔子曰自古人君
致治者多矣然皆不能无所作为而治也若无所作
为而天下自治者其舜也与盖舜承尧之后礼乐法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a 页 WYG0208-0263a.png
度皆已具备在廷诸臣如九官十二牧又皆有贤圣
之才以分任之所以为舜者但见其率由而不改其
旧分命而不尸其功夫何所作为哉不过垂衣拱手
端居南面穆穆然著其敬德之容而已盖舜之德盛
故其化神然其所以能然者以其绍尧得人也可见
为人君者必有法祖之心而后可以遵先生之法必
有求贤之劳而后可以享任人之逸试取所谓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与所谓恭已无为云者合而观
之而后知古帝之以君道立人极者诚度越乎千古
之才以分任之所以为舜者但见其率由而不改其
旧分命而不尸其功夫何所作为哉不过垂衣拱手
端居南面穆穆然著其敬德之容而已盖舜之德盛
故其化神然其所以能然者以其绍尧得人也可见
为人君者必有法祖之心而后可以遵先生之法必
有求贤之劳而后可以享任人之逸试取所谓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与所谓恭已无为云者合而观
之而后知古帝之以君道立人极者诚度越乎千古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b 页 WYG0208-0263b.png
也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
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此一章书见立诚为制行之本也子张问人必如何
然后在在皆可通行而无碍乎孔子曰人唯至诚乃
能感物诚使所言者皆发于衷符于事而忠信焉所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
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此一章书见立诚为制行之本也子张问人必如何
然后在在皆可通行而无碍乎孔子曰人唯至诚乃
能感物诚使所言者皆发于衷符于事而忠信焉所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a 页 WYG0208-0263c.png
行者皆无浮薄无放肆而笃敬焉则虽蛮貊之邦素
不相知者一诚之孚无所不格亦可以行之而无碍
矣若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则虚伪轻薄之人也虽州
里之近其可以行乎哉然此忠信笃敬非他乃吾心
之诚也吾心之诚本有烱然不容自欺昭然不可自
昧者必也时时刻刻警觉提撕如立在此处则见此
忠信笃敬参于吾之前或在车上则见此忠信笃敬
倚于车之衡盖惟其存之也密故心目之间如或见
之若此则诚积于心发于言行之际以之动天地格
不相知者一诚之孚无所不格亦可以行之而无碍
矣若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则虚伪轻薄之人也虽州
里之近其可以行乎哉然此忠信笃敬非他乃吾心
之诚也吾心之诚本有烱然不容自欺昭然不可自
昧者必也时时刻刻警觉提撕如立在此处则见此
忠信笃敬参于吾之前或在车上则见此忠信笃敬
倚于车之衡盖惟其存之也密故心目之间如或见
之若此则诚积于心发于言行之际以之动天地格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b 页 WYG0208-0263d.png
鬼神无所不可又何不行之有哉子张闻孔子之言
即书于大带之上盖欲时时接于目而省于心也其
佩教诚切矣夫制行以存诚为要而存诚以省察为
先念虑之间乃言行之本省察其念虑之微以达于
言行之际则真意感孚表里通贯虽豚鱼可格而况
于人乎故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
动者也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即书于大带之上盖欲时时接于目而省于心也其
佩教诚切矣夫制行以存诚为要而存诚以省察为
先念虑之间乃言行之本省察其念虑之微以达于
言行之际则真意感孚表里通贯虽豚鱼可格而况
于人乎故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
动者也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6a 页 WYG0208-0264a.png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
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此一章书是孔子赞卫大夫以风有位也史鱼蘧伯
玉皆卫大夫孔子曰直哉史鱼之为人也盖人固有
自守以正而时异势殊或不能不委曲以随俗者惟
史鱼当邦家有道之时危言危行如矢之直即当邦
家无道之时亦危言危行如矢之直是乃忠鲠性成
有死无二者也岂不可为直乎君子哉蘧伯玉之为
人也盖人德有未成则其出处进退之际必有不能
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此一章书是孔子赞卫大夫以风有位也史鱼蘧伯
玉皆卫大夫孔子曰直哉史鱼之为人也盖人固有
自守以正而时异势殊或不能不委曲以随俗者惟
史鱼当邦家有道之时危言危行如矢之直即当邦
家无道之时亦危言危行如矢之直是乃忠鲠性成
有死无二者也岂不可为直乎君子哉蘧伯玉之为
人也盖人德有未成则其出处进退之际必有不能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6b 页 WYG0208-0264b.png
尽当于理者惟蘧伯玉则当邦家有道正君子道长
之时也彼则出而仕焉以行其志当邦家无道是君
子道消之时也彼即卷而怀之以善其身卷舒行藏
因时合理岂不可为君子乎夫人品不同故臣节有
此二者为国家者上之当求出处合义之人其次则
骨鲠直行之士亦不可少也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
之时也彼则出而仕焉以行其志当邦家无道是君
子道消之时也彼即卷而怀之以善其身卷舒行藏
因时合理岂不可为君子乎夫人品不同故臣节有
此二者为国家者上之当求出处合义之人其次则
骨鲠直行之士亦不可少也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7a 页 WYG0208-0264c.png
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此一章书见言语当因人而发也孔子曰人之品诣
不能尽同而我之语默贵当其可有如其人造诣精
深事理通达是可与言之人也而我乃不与之言则
是无知人之明岂非失人乎若其人昏愚无识或造
诣未到是不可与言之人也而我乃强与之言则是
轻于发言岂非失言乎惟智者穷理知人权衡素定
故可与言则言不至失人不可与言则不言亦不至
失言也夫言者君子所赖以开导乎人者也必以诚
此一章书见言语当因人而发也孔子曰人之品诣
不能尽同而我之语默贵当其可有如其人造诣精
深事理通达是可与言之人也而我乃不与之言则
是无知人之明岂非失人乎若其人昏愚无识或造
诣未到是不可与言之人也而我乃强与之言则是
轻于发言岂非失言乎惟智者穷理知人权衡素定
故可与言则言不至失人不可与言则不言亦不至
失言也夫言者君子所赖以开导乎人者也必以诚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7b 页 WYG0208-0264d.png
而能动亦必以明而能审明以审之则发皆中节诚
以动之则闻者格心即至于臣子之感悟君父亦莫
不由乎此故不可不谨也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此一章书是言仁为固有之良不可以生死利害而
变也孔子曰好生恶死人之常情然事有适遭其变
者贪生畏死则失其本心之安故有志之士与夫成
以动之则闻者格心即至于臣子之感悟君父亦莫
不由乎此故不可不谨也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此一章书是言仁为固有之良不可以生死利害而
变也孔子曰好生恶死人之常情然事有适遭其变
者贪生畏死则失其本心之安故有志之士与夫成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8a 页 WYG0208-0265a.png
德之人当义理与躯命不可两全之际断不肯偷生
苟免以害吾之仁宁可致命遂志以成吾之仁盖仁
为人立命之根全之则虽死犹生失之则虽生犹死
也然求仁必先于去欲无欲则身命犹可舍而况于
富贵功名之末乎彼盖自求其心之安故利有所不
计而患有所不避也国家欲得临大节而不可夺之
人必于淡泊宁静之中求之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苟免以害吾之仁宁可致命遂志以成吾之仁盖仁
为人立命之根全之则虽死犹生失之则虽生犹死
也然求仁必先于去欲无欲则身命犹可舍而况于
富贵功名之末乎彼盖自求其心之安故利有所不
计而患有所不避也国家欲得临大节而不可夺之
人必于淡泊宁静之中求之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8b 页 WYG0208-0265b.png
此一章书是言为仁在于亲师取友也子贡问为仁
之道当如何孔子曰为仁固是一己之事亦必有所
资助而后成譬如百工技艺之人将欲精善其所为
之事必先磨利其所用之器是则百工亦有所资况
于为仁者乎是以君子居是邦也于大夫之贤者则
必执弟子之礼以事之则此心有所严惮而不敢放
肆矣于士之仁者则必以交游之礼而友之则此心
之道当如何孔子曰为仁固是一己之事亦必有所
资助而后成譬如百工技艺之人将欲精善其所为
之事必先磨利其所用之器是则百工亦有所资况
于为仁者乎是以君子居是邦也于大夫之贤者则
必执弟子之礼以事之则此心有所严惮而不敢放
肆矣于士之仁者则必以交游之礼而友之则此心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9a 页 WYG0208-0265c.png
有所观感而不至怠惰矣仁不于是成乎夫成仁之
道不独学者有资于师友而已也人主一日之间亲
贤士大夫之时多相与讲磨道义熏陶气质则圣心
日纯圣德日进矣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
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此一章书是论王道而归之慎独也颜渊问为邦之
道孔子曰治道必斟酌尽善然后无弊故以正朔论
之则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三代不同也然钦昊天
道不独学者有资于师友而已也人主一日之间亲
贤士大夫之时多相与讲磨道义熏陶气质则圣心
日纯圣德日进矣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
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此一章书是论王道而归之慎独也颜渊问为邦之
道孔子曰治道必斟酌尽善然后无弊故以正朔论
之则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三代不同也然钦昊天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9b 页 WYG0208-0265d.png
所以授民时建寅则于民事为切故必行夏之时焉
车辂之制不同然辂宜质也殷之木辂则质而得中
故必乘殷之辂焉冠冕之制不同然冕宜华也周之
冕旒则文而得中故必服周之冕焉乐之音容代各
不同然乐以象德有虞之德最盛大韶之乐最隆故
乐必用韶舞焉此皆礼乐法度斟酌尽善之道也然
而心术之间尤不可以不谨如郑国之声则宜放弃
车辂之制不同然辂宜质也殷之木辂则质而得中
故必乘殷之辂焉冠冕之制不同然冕宜华也周之
冕旒则文而得中故必服周之冕焉乐之音容代各
不同然乐以象德有虞之德最盛大韶之乐最隆故
乐必用韶舞焉此皆礼乐法度斟酌尽善之道也然
而心术之间尤不可以不谨如郑国之声则宜放弃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0a 页 WYG0208-0266a.png
之邪佞之人则宜远绝之盖郑国之声淫声也不放
则荡人心矣邪佞之人倾侧危殆不远则覆人邦家
矣可见王道之要归在于谨独必使主志清明君德
纯粹不迩声色不嬖邪佞然后可以损益百王而立
无弊之道孔子告颜渊之言诚万世帝王之法也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此一章书言人当思患预防也孔子曰天下之事变
无常事机无定人不可安于其近而忽乎其远如几
席之间目前之事近也四海之隔万世之遥远也然
则荡人心矣邪佞之人倾侧危殆不远则覆人邦家
矣可见王道之要归在于谨独必使主志清明君德
纯粹不迩声色不嬖邪佞然后可以损益百王而立
无弊之道孔子告颜渊之言诚万世帝王之法也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此一章书言人当思患预防也孔子曰天下之事变
无常事机无定人不可安于其近而忽乎其远如几
席之间目前之事近也四海之隔万世之遥远也然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0b 页 WYG0208-0266b.png
人虑不周于四海则患即伏于几席之间计不及于
万年则祸即藏于目前之地何则事虽未形几则已
动见几而预为之谋则永永无患不然则忧至无日
也古之帝王不下堂阶而周知天下制治于未乱保
邦于未危皆能为远虑者也然所以能为远虑必由
于见几之明欲其见几之明又必由于穷理致知清
心寡欲察乎天命去留之靡常人心向背之难保是
万年则祸即藏于目前之地何则事虽未形几则已
动见几而预为之谋则永永无患不然则忧至无日
也古之帝王不下堂阶而周知天下制治于未乱保
邦于未危皆能为远虑者也然所以能为远虑必由
于见几之明欲其见几之明又必由于穷理致知清
心寡欲察乎天命去留之靡常人心向背之难保是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1a 页 WYG0208-0266c.png
以朝乾夕惕战战兢兢虽欲不思患预防而不可得
也圣人之言垂戒远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切望人之好德也孔子每以好德
望人至此复叹曰今人于己之德或始作而终辍于
人之德或外慕而内疏好之极其诚而如好色者已
矣乎吾终不得见其人矣孔子言此盖深有望于天
下而反为绝望之辞以儆之也先儒有云惟其深喻
是以笃好故大学言诚意欲其好善如好好色而必
也圣人之言垂戒远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切望人之好德也孔子每以好德
望人至此复叹曰今人于己之德或始作而终辍于
人之德或外慕而内疏好之极其诚而如好色者已
矣乎吾终不得见其人矣孔子言此盖深有望于天
下而反为绝望之辞以儆之也先儒有云惟其深喻
是以笃好故大学言诚意欲其好善如好好色而必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1b 页 WYG0208-0266d.png
先之以格物致知苟能于德之在己者䆒其当然而
进脩不懈于德之在人者察其本末而向慕无己知
之既深则好之自笃故世之好德者少以知德者鲜
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深责臧文仲之蔽贤也臧文仲鲁
国执政之卿柳下惠鲁国贤人为士师者孔子曰爵
进脩不懈于德之在人者察其本末而向慕无己知
之既深则好之自笃故世之好德者少以知德者鲜
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深责臧文仲之蔽贤也臧文仲鲁
国执政之卿柳下惠鲁国贤人为士师者孔子曰爵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2a 页 WYG0208-0267a.png
位以待贤才乃朝廷之公器非一人所得私也故唐
虞之臣更相汲引不为比周成周之廷互相推让不
为标榜即至春秋时齐鲍叔荐管仲郑子皮荐子产
度德量才甘居人下皆从国家起见不私其身若我
鲁臧文仲其盗窃爵位而阴据之者与何也君子居
位不但自求称职又当与天下之贤才共襄国事乃
文仲明知柳下惠是有德贤人不肯举之共立于公
朝盖恐柳下惠进用形己之短而夺其位也揆诸以
人事君之义岂是如此非窃位而何盖孔子此言所
虞之臣更相汲引不为比周成周之廷互相推让不
为标榜即至春秋时齐鲍叔荐管仲郑子皮荐子产
度德量才甘居人下皆从国家起见不私其身若我
鲁臧文仲其盗窃爵位而阴据之者与何也君子居
位不但自求称职又当与天下之贤才共襄国事乃
文仲明知柳下惠是有德贤人不肯举之共立于公
朝盖恐柳下惠进用形己之短而夺其位也揆诸以
人事君之义岂是如此非窃位而何盖孔子此言所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2b 页 WYG0208-0267b.png
以深警后世人臣当以荐贤为务蔽贤为戒而为人
君者亦宜如古之帝王使进贤者蒙上赏蔽贤者受
显罚则才俊充庭而国家乂安矣孔子赞公叔文子
而讥臧文仲诚以荐贤为国大臣之道当然乃后世
媢嫉者多而休容者绝少此治道之所以不古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言远怨之道也孔子曰世人怠于
君者亦宜如古之帝王使进贤者蒙上赏蔽贤者受
显罚则才俊充庭而国家乂安矣孔子赞公叔文子
而讥臧文仲诚以荐贤为国大臣之道当然乃后世
媢嫉者多而休容者绝少此治道之所以不古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言远怨之道也孔子曰世人怠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3a 页 WYG0208-0267c.png
自脩而又畏人好脩故其责己也常轻其责人也常
重此所以致人之怨恶也诚能于己身之过痛自咎
责不肯轻恕于他人之过虽亦竭诚规正郤不失之
太苛厚于责己则身无不脩之行薄于责人则人有
乐从之意虽非有意远怨而人自然无怨矣古之成
汤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人主诚欲圣德日新人
情悦服曷可不以此为法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慎思也孔子曰天下凡事皆
重此所以致人之怨恶也诚能于己身之过痛自咎
责不肯轻恕于他人之过虽亦竭诚规正郤不失之
太苛厚于责己则身无不脩之行薄于责人则人有
乐从之意虽非有意远怨而人自然无怨矣古之成
汤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人主诚欲圣德日新人
情悦服曷可不以此为法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慎思也孔子曰天下凡事皆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3b 页 WYG0208-0267d.png
有义理必熟思之而其义始精必审处之而其理始
当使于临事之时不能反覆裁度心口相语曰于义
理当如之何当如之何是不能熟思而审处之矣此
等人率意妄行是非利害有所不顾虽与之言必不
见信吾且奈之何哉是以古之君子穷其理于无事
之先察其几于有事之际虞书所谓惟几惟康商书
所谓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者此也谋国者其念之哉
当使于临事之时不能反覆裁度心口相语曰于义
理当如之何当如之何是不能熟思而审处之矣此
等人率意妄行是非利害有所不顾虽与之言必不
见信吾且奈之何哉是以古之君子穷其理于无事
之先察其几于有事之际虞书所谓惟几惟康商书
所谓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者此也谋国者其念之哉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4a 页 WYG0208-0268a.png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此一章书是言损友之为害也孔子曰君子讲学以
会友取善以辅仁然后道明德立有规过长善之功
无善柔便佞之患若与众人群聚而居至于终日之
久口不道诗书而惟以游谈谑浪为相亲语不及道
义而惟以挟数任术为能事如此则放僻邪侈之心
滋长于中行险侥倖之机习熟于外欲求入德而免
于患害岂不难矣哉古之圣王处士于庠序而董以
师儒之官斥去憸邪不使见恶行故其教不肃而成
此一章书是言损友之为害也孔子曰君子讲学以
会友取善以辅仁然后道明德立有规过长善之功
无善柔便佞之患若与众人群聚而居至于终日之
久口不道诗书而惟以游谈谑浪为相亲语不及道
义而惟以挟数任术为能事如此则放僻邪侈之心
滋长于中行险侥倖之机习熟于外欲求入德而免
于患害岂不难矣哉古之圣王处士于庠序而董以
师儒之官斥去憸邪不使见恶行故其教不肃而成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4b 页 WYG0208-0268b.png
其学不劳而能而无士习不端之患也不然子衿佻
达言伪行坚日中于士习而莫之救风俗日漓人才
日坏其所关系宁浅鲜耶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
此一章书见成德之人乃可以成天下之务也孔子
曰天下之务有当然之理有自然之势苟识见不定
达言伪行坚日中于士习而莫之救风俗日漓人才
日坏其所关系宁浅鲜耶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
此一章书见成德之人乃可以成天下之务也孔子
曰天下之务有当然之理有自然之势苟识见不定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5a 页 WYG0208-0268c.png
涵养不深未能期于尽善也所以君子事无论大小
惟要诸义以为质干一人而具天下之谋一日而存
百世之虑其择善定见为何如者而正非径情而直
行也义之中自有不可紊之节文焉礼以行之又未
可自是而轻物也义之中自有不可少之谦让焉孙
以出之且未可矫于始而怠于终也义之中自有真
实而坚忍之志焉信以成之夫既义以为质原未尝
有轻于图功之心而又众美兼备并非徒存好义之
名以此处事何事不宜以此济人何人不赖非成德
惟要诸义以为质干一人而具天下之谋一日而存
百世之虑其择善定见为何如者而正非径情而直
行也义之中自有不可紊之节文焉礼以行之又未
可自是而轻物也义之中自有不可少之谦让焉孙
以出之且未可矫于始而怠于终也义之中自有真
实而坚忍之志焉信以成之夫既义以为质原未尝
有轻于图功之心而又众美兼备并非徒存好义之
名以此处事何事不宜以此济人何人不赖非成德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5b 页 WYG0208-0268d.png
之君子乌能如此哉有经世宰物之责者当以是为
法矣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此一章书见君子为己之学也孔子曰今之学者每
以人不己知为病君子则不然其所病者惟是道德
无所成才器无所取庸碌无能斯为切身之患耳至
于人不己知于己何与于人何尤君子不以为病也
法矣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此一章书见君子为己之学也孔子曰今之学者每
以人不己知为病君子则不然其所病者惟是道德
无所成才器无所取庸碌无能斯为切身之患耳至
于人不己知于己何与于人何尤君子不以为病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6a 页 WYG0208-0269a.png
盖自脩之道原贵实不贵名有能而求知于人其心
术已坏况无能而求人之知其为虚伪可胜道哉君
子反求诸己唯务闇脩而诚中形外则终有不可掩
者故学问以求实为要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名为教也孔子曰君子为己之
学初非有意于名也然名者实之宾未有道明德立
而名誉不彰于天下者若自少至老尽一生而不见
称于人则其无为善之实可知此君子之所疾也君
术已坏况无能而求人之知其为虚伪可胜道哉君
子反求诸己唯务闇脩而诚中形外则终有不可掩
者故学问以求实为要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名为教也孔子曰君子为己之
学初非有意于名也然名者实之宾未有道明德立
而名誉不彰于天下者若自少至老尽一生而不见
称于人则其无为善之实可知此君子之所疾也君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6b 页 WYG0208-0269b.png
子非疾其无名也乃疾其无致名之实耳盖三代而
前唯恐好名三代而后惟恐不好名好名而后自脩
人之常情也圣贤维世之意帝王御世之权岂外乎
此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此一章书见君子小人用心之不同也孔子曰人必
有所用其心而人品即于此分焉君子凡事皆反求
前唯恐好名三代而后惟恐不好名好名而后自脩
人之常情也圣贤维世之意帝王御世之权岂外乎
此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此一章书见君子小人用心之不同也孔子曰人必
有所用其心而人品即于此分焉君子凡事皆反求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7a 页 WYG0208-0269c.png
诸己如学问闇脩之功惟求自慊于心即获上信反
之事必不由他途而进盖兢兢然恐阙失在己而未
尝自宽也若小人凡事妄求诸人德不加脩而违道
以干誉情偶有拂而任私以推怨盖戚戚焉责备于
人而未尝自反也夫求诸己则可以成物求诸人适
足以丧己均一求也而君子小人悬殊如此衡品者
其不可以不致辨也与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持己处众之得宜也孔子曰人
之事必不由他途而进盖兢兢然恐阙失在己而未
尝自宽也若小人凡事妄求诸人德不加脩而违道
以干誉情偶有拂而任私以推怨盖戚戚焉责备于
人而未尝自反也夫求诸己则可以成物求诸人适
足以丧己均一求也而君子小人悬殊如此衡品者
其不可以不致辨也与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持己处众之得宜也孔子曰人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7b 页 WYG0208-0269d.png
之立品尚严毅者最不易得然或自视太高责人太
详每至于乖戾而不觉也君子则但以礼法自持惟
恐一言一动之偶诡于正可谓矜矣而未尝以气陵
人何争之有人之度量能休容者最不易得然或包
荒是务瞻徇为心每至于阿私而不觉也君子则但
以宽厚待人惟期天下国家之共偕于道可谓群矣
而未尝以情徇物何党之有盖矜易邻于争群易流
详每至于乖戾而不觉也君子则但以礼法自持惟
恐一言一动之偶诡于正可谓矜矣而未尝以气陵
人何争之有人之度量能休容者最不易得然或包
荒是务瞻徇为心每至于阿私而不觉也君子则但
以宽厚待人惟期天下国家之共偕于道可谓群矣
而未尝以情徇物何党之有盖矜易邻于争群易流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8a 页 WYG0208-0270a.png
于党唯君子性情学问交底于至所以各得其正而
无弊天下所以赖有君子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此一章书见君子之听言审而取善弘也孔子曰任
天下事者系乎人议天下事者存乎言使人与言兼
善岂非君子之至愿哉而不能尽然也其言虽有可
采而其人尚未可信若以敷奏之工即加以车服之
庸则天下之饰言以求进者多矣君子则但取其言
而已不以言举人其人虽无足录而其言则确有可
无弊天下所以赖有君子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此一章书见君子之听言审而取善弘也孔子曰任
天下事者系乎人议天下事者存乎言使人与言兼
善岂非君子之至愿哉而不能尽然也其言虽有可
采而其人尚未可信若以敷奏之工即加以车服之
庸则天下之饰言以求进者多矣君子则但取其言
而已不以言举人其人虽无足录而其言则确有可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8b 页 WYG0208-0270b.png
听若以狂瞽之名槩任其嘉言之伏则天下之饰貌
以求容者多矣君子则姑置其人而已不以人废言
总之君子操用舍进退之权全无私意存乎其间为
天下得人不妨详于责实为天下求言不妨宽于论
过所以师济在位而蹇谔成风也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求容者多矣君子则姑置其人而已不以人废言
总之君子操用舍进退之权全无私意存乎其间为
天下得人不妨详于责实为天下求言不妨宽于论
过所以师济在位而蹇谔成风也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9a 页 WYG0208-0270c.png
此一章书是示人以守约之学也子贡问曰天下之
理虽无穷必择其要而后可守有一言之微为众理
所不能外而可以终身奉行者乎孔子曰理莫备于
一心执要者亦在乎推心而已欲求终身可行其必
恕之一言乎恕者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己所不欲之
事即勿以施之于人不求人心之合而祗求自心之
安此即所谓约而可守者宁不可以终身行之乎可
见圣贤学问先戒偏私帝王功用首重絜矩诚以恕
之一言而推行之则大道为公之世也岂仅勉赐而
理虽无穷必择其要而后可守有一言之微为众理
所不能外而可以终身奉行者乎孔子曰理莫备于
一心执要者亦在乎推心而已欲求终身可行其必
恕之一言乎恕者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己所不欲之
事即勿以施之于人不求人心之合而祗求自心之
安此即所谓约而可守者宁不可以终身行之乎可
见圣贤学问先戒偏私帝王功用首重絜矩诚以恕
之一言而推行之则大道为公之世也岂仅勉赐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19b 页 WYG0208-0270d.png
已哉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此一章书见圣人无私好恶也孔子曰是非者天下
之公也毁誉者一人之私也吾之于人也非不称人
之恶然人之恶如是而吾之称之也亦如是未尝过
其实也于谁而毁乎非不扬人之善然人之善如是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此一章书见圣人无私好恶也孔子曰是非者天下
之公也毁誉者一人之私也吾之于人也非不称人
之恶然人之恶如是而吾之称之也亦如是未尝过
其实也于谁而毁乎非不扬人之善然人之善如是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0a 页 WYG0208-0271a.png
而吾之扬之也亦如是未尝浮于真也于谁而誉乎
夫毁固不免于刻薄而誉或不失为忠厚然即有所
誉者亦必有所试验而非妄为誇许务使当之者无
愧闻之者见信尔誉且不敢轻易又何况于毁乎凡
此者非吾之私心也正以斯民也既禀天理之公又
被先王教化之泽是则公是非则公非三代之所以
直道而行吾焉能枉其是非之实而容私意于其间
哉盖天下有善恶自不能无好恶然好恶之过反不
足以为惩为劝不若因物付物者乃为大公至正也
夫毁固不免于刻薄而誉或不失为忠厚然即有所
誉者亦必有所试验而非妄为誇许务使当之者无
愧闻之者见信尔誉且不敢轻易又何况于毁乎凡
此者非吾之私心也正以斯民也既禀天理之公又
被先王教化之泽是则公是非则公非三代之所以
直道而行吾焉能枉其是非之实而容私意于其间
哉盖天下有善恶自不能无好恶然好恶之过反不
足以为惩为劝不若因物付物者乃为大公至正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0b 页 WYG0208-0271b.png
以此而操赏罚之权何古道之不可复哉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此一章书见圣人革薄从忠之思也孔子曰世道之
污隆人心为之也乃人心之变有日异而岁不同者
试举一二事观之方我生之初古道犹存为史官者
或闻见未真考据未确即阙之而传疑焉未尝任私
意为笔削也有马者或彼此相假有无相通即借人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此一章书见圣人革薄从忠之思也孔子曰世道之
污隆人心为之也乃人心之变有日异而岁不同者
试举一二事观之方我生之初古道犹存为史官者
或闻见未真考据未确即阙之而传疑焉未尝任私
意为笔削也有马者或彼此相假有无相通即借人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1a 页 WYG0208-0271c.png
而共乘焉未尝挟所有以骄吝也乃今则不然果于
自用者不求是非之真专于自私者略无公溥之意
吾不意人心风俗之遽至于是也盖运会之日降由
于教化之不明有世道之责者可不思所以挽救之
哉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此一章书是圣人示人以听言处事之法也孔子曰
凡言之有理者不过平正切实而已乃有巧言焉或
为软美以取悦或为新奇以惊世若误听之必至是
自用者不求是非之真专于自私者略无公溥之意
吾不意人心风俗之遽至于是也盖运会之日降由
于教化之不明有世道之责者可不思所以挽救之
哉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此一章书是圣人示人以听言处事之法也孔子曰
凡言之有理者不过平正切实而已乃有巧言焉或
为软美以取悦或为新奇以惊世若误听之必至是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1b 页 WYG0208-0271d.png
非颠倒真伪混淆适足以乱德而已至于谋大事者
必有忍其乃有济乃或以小利而轻动以小害而辄
阻而不少忍焉则不世之功或败于一朝之忿非常
之患致牵于姑息之私适足以乱大谋而已然则有
天下国家者众言当前取舍动关主术万几在御颦
笑即系国谋苟非至明至断乌能肆应咸宜哉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必有忍其乃有济乃或以小利而轻动以小害而辄
阻而不少忍焉则不世之功或败于一朝之忿非常
之患致牵于姑息之私适足以乱大谋而已然则有
天下国家者众言当前取舍动关主术万几在御颦
笑即系国谋苟非至明至断乌能肆应咸宜哉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2a 页 WYG0208-0272a.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示人以好恶之真也孔子曰好善
恶恶者人之情也而偏私附会者正复不少乃有人
焉众人皆恶之矣夫何恶之之多也苟非大奸巨憝
之人即或高世遗俗之累必进而深察焉见其真有
可恶方可同恶不然何敢从众而蔽善也有人焉众
人皆好之矣夫何好之之多也苟非真才实学之士
即或沽名钓誉之流必进而深察焉见其确有可好
方可同好不然何嫌违众而市恩也盖众论偶然相
符惟公论久而后定于此加察则孤立者不患乎无
恶恶者人之情也而偏私附会者正复不少乃有人
焉众人皆恶之矣夫何恶之之多也苟非大奸巨憝
之人即或高世遗俗之累必进而深察焉见其真有
可恶方可同恶不然何敢从众而蔽善也有人焉众
人皆好之矣夫何好之之多也苟非真才实学之士
即或沽名钓誉之流必进而深察焉见其确有可好
方可同好不然何嫌违众而市恩也盖众论偶然相
符惟公论久而后定于此加察则孤立者不患乎无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2b 页 WYG0208-0272b.png
助而朋比者难逃于洞观人才之消长悉关于此可
不慎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任道也孔子曰道之大原虽
出于天而道之实理则备乎人人之求道者往往谓
我能是是亦足矣不知人力不至而道体亦狭由穷
理尽性以至于参赞位育虽道之量固然而实人之
不慎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任道也孔子曰道之大原虽
出于天而道之实理则备乎人人之求道者往往谓
我能是是亦足矣不知人力不至而道体亦狭由穷
理尽性以至于参赞位育虽道之量固然而实人之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3a 页 WYG0208-0272c.png
功为之也人能弘道岂道之自能弘人哉总之私欲
未尽则本体不完功用未全则德量有缺有斯道之
任者甚不可自诿以负上天赋畀之意也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此一章书是圣人望人改过也孔子曰凡人日用之
间不能无一言之差一事之失若觉而即悔悔而即
改尚安得谓之过耶惟夫过而不改或迹未显而倖
人之可欺或事已彰而遂非以自饰因循畏惮䆒不
自新则无心之差反成怙终之失偶尔之误遂贻生
未尽则本体不完功用未全则德量有缺有斯道之
任者甚不可自诿以负上天赋畀之意也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此一章书是圣人望人改过也孔子曰凡人日用之
间不能无一言之差一事之失若觉而即悔悔而即
改尚安得谓之过耶惟夫过而不改或迹未显而倖
人之可欺或事已彰而遂非以自饰因循畏惮䆒不
自新则无心之差反成怙终之失偶尔之误遂贻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3b 页 WYG0208-0272d.png
平之尤是乃谓之过矣岂不可惜哉所以古之圣人
不骛无过之名而贵改过之实舜圣帝也而有予违
汝弼之戒汤明王也而有改过不吝之勇岂非后世
人主所当取法者耶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此一章书是圣人警人徒思之弊也孔子曰精微之
理非深思不能入而徒思亦未可据吾尝终日不食
不骛无过之名而贵改过之实舜圣帝也而有予违
汝弼之戒汤明王也而有改过不吝之勇岂非后世
人主所当取法者耶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此一章书是圣人警人徒思之弊也孔子曰精微之
理非深思不能入而徒思亦未可据吾尝终日不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4a 页 WYG0208-0273a.png
终夜不寝一意于思矣此时之钻研不可谓不耑也
然毕竟徒索于空虚而于道终无所得盖甚无益耳
不如好古敏求致力于实学者为足以启闻见而益
脩来也夫思原不可废但思而不学则用其心于无
用之地矣此慎思笃行之功所以兼贯而不可偏恃
也与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
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此一章书见求道之不可以己也孔子曰人不能无
然毕竟徒索于空虚而于道终无所得盖甚无益耳
不如好古敏求致力于实学者为足以启闻见而益
脩来也夫思原不可废但思而不学则用其心于无
用之地矣此慎思笃行之功所以兼贯而不可偏恃
也与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
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此一章书见求道之不可以己也孔子曰人不能无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4b 页 WYG0208-0273b.png
所谋而知要者必推君子君子之所谋者惟在乎道
朝夕敏求祗期有得于身心至于食之有无则不暇
计也盖尝观农夫之耕也本为求食而或年岁不登
则无所得食不求馁而馁在其中矣君子为学本为
谋道而至道明德立则见用于时不求禄而禄在其
中矣可见皇皇求利者小人之事皇皇求仁义者君
子之务君子所以忧道之不得恐无以成已而成物
朝夕敏求祗期有得于身心至于食之有无则不暇
计也盖尝观农夫之耕也本为求食而或年岁不登
则无所得食不求馁而馁在其中矣君子为学本为
谋道而至道明德立则见用于时不求禄而禄在其
中矣可见皇皇求利者小人之事皇皇求仁义者君
子之务君子所以忧道之不得恐无以成已而成物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5a 页 WYG0208-0273c.png
岂忧贫之难安而仅干禄以速富哉然则朝廷诏禄
养贤原以寓激劝之典君子程功受禄方可免尸素
之讥若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断非载道之器也
国家亦何赖有此人而用之哉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
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
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全德望人也孔子曰天下之理
固自无穷而君子之学务求其备今有人资质明敏
养贤原以寓激劝之典君子程功受禄方可免尸素
之讥若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断非载道之器也
国家亦何赖有此人而用之哉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
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
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全德望人也孔子曰天下之理
固自无穷而君子之学务求其备今有人资质明敏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5b 页 WYG0208-0273d.png
学识渊通于身心性命之理脩己治人之道智足以
知之矣由此而服膺勿失念兹在兹亦何至有初鲜
终既得而复失之哉乃持循不力遂尔私欲间隔是
始而得之者终必失之亦何益乎所以见道既真体
道尤贵力也若夫知及之而仁又能守之德之脩于
内者既全矣乃于临民之际或容不庄而失之慢貌
不庄而失之佻是在己巳无居尊之体民将谁敬乎
知之矣由此而服膺勿失念兹在兹亦何至有初鲜
终既得而复失之哉乃持循不力遂尔私欲间隔是
始而得之者终必失之亦何益乎所以见道既真体
道尤贵力也若夫知及之而仁又能守之德之脩于
内者既全矣乃于临民之际或容不庄而失之慢貌
不庄而失之佻是在己巳无居尊之体民将谁敬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6a 页 WYG0208-0274a.png
所以在内者既纯在外者更当谨也至若知及之仁
能守之又庄以涖之是内外之间其德交底于纯矣
然所以鼓舞作兴乎民者犹未合乎义理之节文则
民徒有作肃之心而不能臻夫风动之美亦岂得为
尽善乎所以学无止境必至于尽善而后已也可见
道合内外兼本末一有未纯即为全德之累此体道
者贵乎曰进岂可以苟有所得而自足耶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
小知也
能守之又庄以涖之是内外之间其德交底于纯矣
然所以鼓舞作兴乎民者犹未合乎义理之节文则
民徒有作肃之心而不能臻夫风动之美亦岂得为
尽善乎所以学无止境必至于尽善而后已也可见
道合内外兼本末一有未纯即为全德之累此体道
者贵乎曰进岂可以苟有所得而自足耶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
小知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6b 页 WYG0208-0274b.png
此一章书是言任人之法也孔子曰天下有君子即
有小人其人品原自不同而材器之异更有迥然不
侔者如君子所务者远大而不屑于细微若止以一
才一艺试之则将无以见其长不可也惟夫大艰难
大利害则君子之德器足以胜之材识足以理之此
乃其可任者也至小人所图者卑近而不知夫高远
若竟以天下国家任之则必不能胜其任不可也惟
有小人其人品原自不同而材器之异更有迥然不
侔者如君子所务者远大而不屑于细微若止以一
才一艺试之则将无以见其长不可也惟夫大艰难
大利害则君子之德器足以胜之材识足以理之此
乃其可任者也至小人所图者卑近而不知夫高远
若竟以天下国家任之则必不能胜其任不可也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7a 页 WYG0208-0274c.png
夫效一官办一事则彼之智计足以筹之奔走足以
副之此乃其可取者也君子小人之不同盖如此要
之大受之器多厚重而小知之才多便捷若厚重者
而以为庸碌之流便捷者而以为俊杰之士将恐用
违其材而所关者非小也此正心穷理斯为鉴别之
良法与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
见蹈仁而死者也
此一章书是言人不可须臾离仁也孔子曰仁之理
副之此乃其可取者也君子小人之不同盖如此要
之大受之器多厚重而小知之才多便捷若厚重者
而以为庸碌之流便捷者而以为俊杰之士将恐用
违其材而所关者非小也此正心穷理斯为鉴别之
良法与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
见蹈仁而死者也
此一章书是言人不可须臾离仁也孔子曰仁之理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7b 页 WYG0208-0274d.png
与人相亲水火之功与人甚切故凡具此生而为民
者但知水火为养生之具有甚于仁抑知仁为人之
本心乃人之所以为人者更有甚于水火哉盖水火
虽足以养人之生而亦有时伤人之命如蹈水而溺
蹈火而焚吾尝见有死者矣若仁则统四端兼万善
终食之间可蹈也造次颠沛亦可蹈也仁者恒安仁
者必寿亦安有蹈仁而死者哉夫仁甚切于人过于
者但知水火为养生之具有甚于仁抑知仁为人之
本心乃人之所以为人者更有甚于水火哉盖水火
虽足以养人之生而亦有时伤人之命如蹈水而溺
蹈火而焚吾尝见有死者矣若仁则统四端兼万善
终食之间可蹈也造次颠沛亦可蹈也仁者恒安仁
者必寿亦安有蹈仁而死者哉夫仁甚切于人过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8a 页 WYG0208-0275a.png
水火乃人于水火则不能离而独于仁则违之者何
居仁人之安宅也旷安宅而弗居岂不重可惜哉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此一章书是勉人勇于为仁也孔子曰仁乃心之全
德存诸己而无假于人所以担当是仁者全在一心
勇往无所退避则仁始为我有而无摇夺之患故以
常人之情言之凡弟子于师宜无所不让若仁为己
任乃吾所自有者而自为之原未尝争于师又何必
让于师耶师且不让他人可知矣盖仁者人所同具
居仁人之安宅也旷安宅而弗居岂不重可惜哉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此一章书是勉人勇于为仁也孔子曰仁乃心之全
德存诸己而无假于人所以担当是仁者全在一心
勇往无所退避则仁始为我有而无摇夺之患故以
常人之情言之凡弟子于师宜无所不让若仁为己
任乃吾所自有者而自为之原未尝争于师又何必
让于师耶师且不让他人可知矣盖仁者人所同具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8b 页 WYG0208-0275b.png
之理苟能用其力焉则一日克复天下归仁又何所
容其退避耶故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一心任理而无所私也孔子曰
人之为学固贵能守然亦不可不辨焉有见理明而
守之不易者贞也乃天下之公也亦有执己见而必
不可移者谅也是一已之私也人惟察理不明体道
容其退避耶故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一心任理而无所私也孔子曰
人之为学固贵能守然亦不可不辨焉有见理明而
守之不易者贞也乃天下之公也亦有执己见而必
不可移者谅也是一已之私也人惟察理不明体道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9a 页 WYG0208-0275c.png
未真故以谅为贞者往往有之君子则以精一之学
为不拔之操上而立业建功下而出言制行虽万变
纷然要皆合乎时措之宜而归于至当之则未尝偏
执意见之私而不达夫权变之理硁硁然守之而不
易也君子之为君子者盖如此故欲为君子者必当
于其贞者求之若以谅为贞则执一已之小信而害
义理之大公如王安石之徒非明鉴与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此一章书是言为臣者当以纯心事君而不可有冀
为不拔之操上而立业建功下而出言制行虽万变
纷然要皆合乎时措之宜而归于至当之则未尝偏
执意见之私而不达夫权变之理硁硁然守之而不
易也君子之为君子者盖如此故欲为君子者必当
于其贞者求之若以谅为贞则执一已之小信而害
义理之大公如王安石之徒非明鉴与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此一章书是言为臣者当以纯心事君而不可有冀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29b 页 WYG0208-0275d.png
望之私也孔子曰人臣事君尊卑虽有不同而分内
当尽之职则为事朝廷分给之禄则为食事之与食
原相因而至者但人多以食为重而反以事为轻于
是利禄之念动于中而朝夕营谋皆其身家之计其
于职分之所当为竟付之不问甚而患得患失皆由
此而起若纯臣之心则不然于职任之事惟一心敬
谨以办理之如上而论道经邦下而分猷宣力或官
当尽之职则为事朝廷分给之禄则为食事之与食
原相因而至者但人多以食为重而反以事为轻于
是利禄之念动于中而朝夕营谋皆其身家之计其
于职分之所当为竟付之不问甚而患得患失皆由
此而起若纯臣之心则不然于职任之事惟一心敬
谨以办理之如上而论道经邦下而分猷宣力或官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0a 页 WYG0208-0276a.png
守或言责但思脩其职而效其忠国尔忘家公尔忘
私一念寅清无所系恋即国家诏禄有典直以为后
而不遑计矣盖所敬在事则其心专所后在食则其
心一惟专惟一则事君之外皆无所用其心以之亮
天工而凝庶绩亦何难之有哉此诚可以为万世人
臣法矣不然溺职旷官素餐窃禄即幸免谴斥如清
夜何如清议何为臣不易所当取而深思之也
子曰有教无类
此一章书是见圣贤立教之公心也孔子曰人性本
私一念寅清无所系恋即国家诏禄有典直以为后
而不遑计矣盖所敬在事则其心专所后在食则其
心一惟专惟一则事君之外皆无所用其心以之亮
天工而凝庶绩亦何难之有哉此诚可以为万世人
臣法矣不然溺职旷官素餐窃禄即幸免谴斥如清
夜何如清议何为臣不易所当取而深思之也
子曰有教无类
此一章书是见圣贤立教之公心也孔子曰人性本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0b 页 WYG0208-0276b.png
无不同而气质不无或异故有智即不能无愚有贤
即不能无不肖然存乎人者虽有智愚贤不肖之殊
而君子教人惟知大道为公无一人不在裁成之内
初何尝因其等类而有所分别耶易曰君子以教思
无穷容保民无疆故尧舜帅天下以仁而于变时雍
遂咸归于甄陶之内此作君作师诚无二道也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即不能无不肖然存乎人者虽有智愚贤不肖之殊
而君子教人惟知大道为公无一人不在裁成之内
初何尝因其等类而有所分别耶易曰君子以教思
无穷容保民无疆故尧舜帅天下以仁而于变时雍
遂咸归于甄陶之内此作君作师诚无二道也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1a 页 WYG0208-0276c.png
此一章书是辨道术以正人心之意也孔子曰人之
存心制行纷然不一有善则必有恶有正则必有邪
是其所由之道不同也如人之欲谋议者或筹画国
事或讲明学术必得同道之人而始有济若夫道不
同者心术异尚意见参差此以为是者彼必以为非
此以为可者彼必以为否即终日议论讫无成功甚
矣不可与之相谋也要之大道著则异端自消正学
明斯邪说自熄上无异教下无异学其斯为一道同
风之盛与
存心制行纷然不一有善则必有恶有正则必有邪
是其所由之道不同也如人之欲谋议者或筹画国
事或讲明学术必得同道之人而始有济若夫道不
同者心术异尚意见参差此以为是者彼必以为非
此以为可者彼必以为否即终日议论讫无成功甚
矣不可与之相谋也要之大道著则异端自消正学
明斯邪说自熄上无异教下无异学其斯为一道同
风之盛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1b 页 WYG0208-0276d.png
子曰辞达而已矣
此一章书是示人脩辞之则也孔子曰凡人存之于
心者则为意而宣之于言者则有辞盖辞以达意非
求多于意之外也自夫以富丽为工浮靡相尚者或
极力铺扬而真意反晦或过求华藻而本指不明殊
无益也抑知辞也者止取达意而已无馀事耶盖周
末文胜辞命特其一耳孔子质切言之其为世道人
此一章书是示人脩辞之则也孔子曰凡人存之于
心者则为意而宣之于言者则有辞盖辞以达意非
求多于意之外也自夫以富丽为工浮靡相尚者或
极力铺扬而真意反晦或过求华藻而本指不明殊
无益也抑知辞也者止取达意而已无馀事耶盖周
末文胜辞命特其一耳孔子质切言之其为世道人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2a 页 WYG0208-0277a.png
心计至深远哉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
然固相师之道也
此一章书见圣心无往而非仁也师是掌乐之官冕
是乐师之名古者乐师多用瞽者以其耳能审音也
昔有师冕来见孔子孔子迎之进方其及阶遂告之
曰阶也盖恐其不知升也迨至席又告之曰席也恐
其不知坐也及与众皆坐复告之曰某人在斯某人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
然固相师之道也
此一章书见圣心无往而非仁也师是掌乐之官冕
是乐师之名古者乐师多用瞽者以其耳能审音也
昔有师冕来见孔子孔子迎之进方其及阶遂告之
曰阶也盖恐其不知升也迨至席又告之曰席也恐
其不知坐也及与众皆坐复告之曰某人在斯某人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2b 页 WYG0208-0277b.png
在斯抑恐其不知某某之所在问荅失所向也当时
及门之人凡于孔子言动之间无弗留心体察于是
师冕出而子张问于孔子曰一师耳夫子乃周旋详
悉如此凡与言者岂亦道固如是与孔子告之曰然
古者瞽必有相随事告之使不迷于所从我之所与
言者固此道也可见圣人之心无往非仁况不成人
之在前而有不动其矜恤之意耶推之而老安少怀
及门之人凡于孔子言动之间无弗留心体察于是
师冕出而子张问于孔子曰一师耳夫子乃周旋详
悉如此凡与言者岂亦道固如是与孔子告之曰然
古者瞽必有相随事告之使不迷于所从我之所与
言者固此道也可见圣人之心无往非仁况不成人
之在前而有不动其矜恤之意耶推之而老安少怀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3a 页 WYG0208-0277c.png
俾万物各得其所亦犹是而已矣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此一章书见圣人正名分以维鲁也颛臾伏羲之后
鲁附庸也季氏贪其土地欲举兵伐之以鲁臣而取
鲁君之属国以大夫而操天子之重权无鲁实无周
矣时冉有季路皆为季氏家臣因见于孔子曰季氏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此一章书见圣人正名分以维鲁也颛臾伏羲之后
鲁附庸也季氏贪其土地欲举兵伐之以鲁臣而取
鲁君之属国以大夫而操天子之重权无鲁实无周
矣时冉有季路皆为季氏家臣因见于孔子曰季氏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3b 页 WYG0208-0277d.png
将有征伐之事于颛臾盖与谋而心有不安欲探孔
子意之可否以为行止也是时二子同仕季氏而冉
有则尝为聚敛能得季氏之心故孔子独呼其名而
责之曰求凡当无事之时而忽起兵端则与谋之人
不能无罪今颛臾之事得非尔协赞之过与况欲加
兵颛臾夫亦未知颛臾耳昔周先王怀柔百神乃封
彼于东蒙山下以为祭祀主非盗窃名器者比不可
子意之可否以为行止也是时二子同仕季氏而冉
有则尝为聚敛能得季氏之心故孔子独呼其名而
责之曰求凡当无事之时而忽起兵端则与谋之人
不能无罪今颛臾之事得非尔协赞之过与况欲加
兵颛臾夫亦未知颛臾耳昔周先王怀柔百神乃封
彼于东蒙山下以为祭祀主非盗窃名器者比不可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4a 页 WYG0208-0278a.png
伐也且在我鲁封疆之内非敌国外患不必伐也况
附庸于鲁为公家之臣不在季氏管辖之内不当伐
也夫伐人者须有隙可乘而师出者必有言可执今
颛臾之伐将以何者为名乎此孔子欲正名分故言
之严正如此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附庸于鲁为公家之臣不在季氏管辖之内不当伐
也夫伐人者须有隙可乘而师出者必有言可执今
颛臾之伐将以何者为名乎此孔子欲正名分故言
之严正如此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4b 页 WYG0208-0278b.png
此三节书是冉有欲谢己过而孔子切责之也冉有
因孔子责己知伐颛臾之非乃因而自解之曰颛臾
之伐乃出于我夫子季氏之意吾二臣者皆不愿有
此举也孔子又呼而责之曰求尔既身与其事岂得
归咎于人昔良史周任有言曰为人臣者能布其力
而无稍靳则可就其列而无所忝若既无以赞成其
美而又无以匡救其过是不能陈力矣即当止而不
因孔子责己知伐颛臾之非乃因而自解之曰颛臾
之伐乃出于我夫子季氏之意吾二臣者皆不愿有
此举也孔子又呼而责之曰求尔既身与其事岂得
归咎于人昔良史周任有言曰为人臣者能布其力
而无稍靳则可就其列而无所忝若既无以赞成其
美而又无以匡救其过是不能陈力矣即当止而不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5a 页 WYG0208-0278c.png
仕避而去之可也岂仍可腼颜就列乎如瞽者有相
以其能为扶持得无倾危颠仆之患耳若危而不能
持颠而不能扶则有相而与无相同亦将焉用彼为
哉今汝为季氏之臣而不能匡救其失与彼相又何
异耶且尔以颛臾之伐非尔所欲者此言过矣譬之
虎兕猛兽也羁之于柙而不令出龟玉重宝也藏之
于椟而无使毁此典守者之责也若虎兕出于柙之
外龟玉毁于椟之中则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今汝为
季氏用事犹典物者之不容诿也既不能諌止其失
以其能为扶持得无倾危颠仆之患耳若危而不能
持颠而不能扶则有相而与无相同亦将焉用彼为
哉今汝为季氏之臣而不能匡救其失与彼相又何
异耶且尔以颛臾之伐非尔所欲者此言过矣譬之
虎兕猛兽也羁之于柙而不令出龟玉重宝也藏之
于椟而无使毁此典守者之责也若虎兕出于柙之
外龟玉毁于椟之中则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今汝为
季氏用事犹典物者之不容诿也既不能諌止其失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5b 页 WYG0208-0278d.png
而反以不欲为解其罪将欲谁诿乎孔子之切责又
如此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
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
如此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
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6a 页 WYG0208-0279a.png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
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此六节书是孔子因冉有之饰辞既喻之以理又晓
之以祸福也时冉有不能置辨乃又强辞以对曰季
氏之欲伐颛臾非有他故以其城郭完固与己之费
邑相近耳夫彼固则难于攻克而地近则易受侵凌
倘失今不取则滋蔓难图后世必为子孙害盖彼为
子孙计是以欲伐也冉有此言是不惟自解其责而
且饰季氏之过故孔子又呼而责之曰求凡人贪得
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此六节书是孔子因冉有之饰辞既喻之以理又晓
之以祸福也时冉有不能置辨乃又强辞以对曰季
氏之欲伐颛臾非有他故以其城郭完固与己之费
邑相近耳夫彼固则难于攻克而地近则易受侵凌
倘失今不取则滋蔓难图后世必为子孙害盖彼为
子孙计是以欲伐也冉有此言是不惟自解其责而
且饰季氏之过故孔子又呼而责之曰求凡人贪得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6b 页 WYG0208-0279b.png
无厌皆欲心为之今季氏之伐颛臾是其欲之也今
却舍其贪得之情而以子孙为辞岂非君子所疾哉
夫季氏之患亦特患寡与贫耳丘闻之诸侯之有国
大夫之有家者不患人民寡少而患上下之分僣乱
而不均不患财用贫乏而患上下之心乖离而不安
盖所谓贫者乃起于不均耳若上下之间皆得均平
则各收其所入各享其所有何贫之有所谓寡者亦
却舍其贪得之情而以子孙为辞岂非君子所疾哉
夫季氏之患亦特患寡与贫耳丘闻之诸侯之有国
大夫之有家者不患人民寡少而患上下之分僣乱
而不均不患财用贫乏而患上下之心乖离而不安
盖所谓贫者乃起于不均耳若上下之间皆得均平
则各收其所入各享其所有何贫之有所谓寡者亦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7a 页 WYG0208-0279c.png
由于不和耳若上下均平共相和睦则在此不求有
所增在彼不知有所损何寡之有惟均与和则未有
不安者名分既定而无所疑嫌隙不起情谊相属而
恒相保祸乱潜消又何倾之有哉夫为国而至无贫
无寡无倾则内治既脩外患自息近者悦而远者自
服矣设有不服亦不必劳师动众用武力以迫之也
但当脩其文德广布教化以怀来之及其来而归也
亦惟不拂其情不易其俗使之相安则已耳亦何尝
利其所有耶丘之所闻者盖如此今由求辅相季氏
所增在彼不知有所损何寡之有惟均与和则未有
不安者名分既定而无所疑嫌隙不起情谊相属而
恒相保祸乱潜消又何倾之有哉夫为国而至无贫
无寡无倾则内治既脩外患自息近者悦而远者自
服矣设有不服亦不必劳师动众用武力以迫之也
但当脩其文德广布教化以怀来之及其来而归也
亦惟不拂其情不易其俗使之相安则已耳亦何尝
利其所有耶丘之所闻者盖如此今由求辅相季氏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7b 页 WYG0208-0279d.png
吾意平日之所规谏者必在力求均安临事之所匡
救者必在增脩文德乃外而远人不服既不能来内
而邦家分崩又不能守舍此不谋而与之谋伐颛臾
是动干戈于邦内也夫季氏以固而近费岂非以颛
臾为忧耶不知贪远利而忽近防上下离心乱将作
矣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可不
醒哉按是时四分鲁国季氏之不臣甚矣故孔子责
救者必在增脩文德乃外而远人不服既不能来内
而邦家分崩又不能守舍此不谋而与之谋伐颛臾
是动干戈于邦内也夫季氏以固而近费岂非以颛
臾为忧耶不知贪远利而忽近防上下离心乱将作
矣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可不
醒哉按是时四分鲁国季氏之不臣甚矣故孔子责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8a 页 WYG0208-0280a.png
由求之长恶反覆笃切如此其所以正君臣之分而
杜僭窃之萌者严矣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
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此一章书乃统论天下之势而见大权宜归于一也
孔子曰天下之治乱视乎天下之大权权在上则治
权在下则乱盖不爽也我思天下有道之时世际昌
杜僭窃之萌者严矣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
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此一章书乃统论天下之势而见大权宜归于一也
孔子曰天下之治乱视乎天下之大权权在上则治
权在下则乱盖不爽也我思天下有道之时世际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8b 页 WYG0208-0280b.png
明体统不紊君主治于上臣奉行于下故礼乐以教
天下征伐以威天下皆操于朝廷自天子出焉虽诸
侯不得僭也若夫天下无道乃时当昏暗名分不明
政柄皆移于下而威福不由乎上则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焉虽天子莫能主也夫礼乐征伐而自诸侯出
则于理逆矣大抵不过十世少有不失其柄者盖诸
侯既可以僭天子则大夫亦可以僭诸侯势必起而
天下征伐以威天下皆操于朝廷自天子出焉虽诸
侯不得僭也若夫天下无道乃时当昏暗名分不明
政柄皆移于下而威福不由乎上则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焉虽天子莫能主也夫礼乐征伐而自诸侯出
则于理逆矣大抵不过十世少有不失其柄者盖诸
侯既可以僭天子则大夫亦可以僭诸侯势必起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9a 页 WYG0208-0280c.png
夺之而权在大夫矣至自大夫出则逆理甚矣大约
不越五世鲜有不失其柄者盖大夫既可以效诸侯
则陪臣亦可以效大夫势必起而夺之而权在陪臣
矣夫礼乐征伐乃天子之命也迨自诸侯与大夫出
则竟成侯国之命矣至是而陪臣执之其逆理愈甚
不过三世鲜有不失其柄者盖奸臣贼子人人得而
诛之势必为他人所夺而权又不在陪臣矣总之天
下无道则僭乱纷起权势不归于一耳若天下有道
则乾纲独揽凡政之行于天下者皆出自天子彼诸
不越五世鲜有不失其柄者盖大夫既可以效诸侯
则陪臣亦可以效大夫势必起而夺之而权在陪臣
矣夫礼乐征伐乃天子之命也迨自诸侯与大夫出
则竟成侯国之命矣至是而陪臣执之其逆理愈甚
不过三世鲜有不失其柄者盖奸臣贼子人人得而
诛之势必为他人所夺而权又不在陪臣矣总之天
下无道则僭乱纷起权势不归于一耳若天下有道
则乾纲独揽凡政之行于天下者皆出自天子彼诸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39b 页 WYG0208-0280d.png
侯且不得与宁有下而在大夫者乎然大权在上非
徒以势服人也盖天下有道则朝政清明张弛各当
在大小臣工固无弗遵守成宪即彼庶人亦惟有不
识不知顺帝之则而已无有从而非议之者议且不
敢僭乱者又何自而起乎盖人主大权不可以一日
不尊名分不可以一日不正积渐陵夷太阿倒置为
患何可胜言故当时君弱臣强下陵上替孔子目击
徒以势服人也盖天下有道则朝政清明张弛各当
在大小臣工固无弗遵守成宪即彼庶人亦惟有不
识不知顺帝之则而已无有从而非议之者议且不
敢僭乱者又何自而起乎盖人主大权不可以一日
不尊名分不可以一日不正积渐陵夷太阿倒置为
患何可胜言故当时君弱臣强下陵上替孔子目击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0a 页 WYG0208-0281a.png
时事遂穆然思有道之思虽以致慨亦以致望也后
世若汉之阉宦唐之藩镇宋之权奸明之妇寺皆始
于人主优柔姑息遂养成积重难返之势乾纲解纽
国祚随之良可为之浩叹大易之指谓君德贵刚噫
刚之时义大矣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
三桓之子孙微矣
此一章书是专论鲁事以见大夫专政五世希不失
之意孔子曰从来盛衰之理相为倚伏故国赋不可
世若汉之阉宦唐之藩镇宋之权奸明之妇寺皆始
于人主优柔姑息遂养成积重难返之势乾纲解纽
国祚随之良可为之浩叹大易之指谓君德贵刚噫
刚之时义大矣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
三桓之子孙微矣
此一章书是专论鲁事以见大夫专政五世希不失
之意孔子曰从来盛衰之理相为倚伏故国赋不可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0b 页 WYG0208-0281b.png
以久侵而国柄亦不可以久窃以下陵上终非长久
之道也如我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子赤而立宣公于
时三家始盛国之赋税皆不入公室而入于私家历
成襄昭定凡五世矣当公室既衰政遂下逮于大夫
自季武子专政以来历悼平桓又四世矣夫彼拥赋
税操政权岂不以为世世可以安享乃及今观之阳
货已执桓子而公山弗扰又以费畔可见僭窃之事
之道也如我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子赤而立宣公于
时三家始盛国之赋税皆不入公室而入于私家历
成襄昭定凡五世矣当公室既衰政遂下逮于大夫
自季武子专政以来历悼平桓又四世矣夫彼拥赋
税操政权岂不以为世世可以安享乃及今观之阳
货已执桓子而公山弗扰又以费畔可见僭窃之事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1a 页 WYG0208-0281c.png
断无不败之理宜乎三桓之子孙微弱而不振也
所谓自大夫出而五世希不失者不信然哉盖孔子
虽论鲁事亦以见权臣之僭乱终归无益后世乱臣
贼子败不旋踵前后一辙然则圣人之言诚万世之
龟鉴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此一章书见取友之当慎也孔子曰人之成德虽存
于已而亦资于人故友道不可不重也然友之而益
所谓自大夫出而五世希不失者不信然哉盖孔子
虽论鲁事亦以见权臣之僭乱终归无益后世乱臣
贼子败不旋踵前后一辙然则圣人之言诚万世之
龟鉴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此一章书见取友之当慎也孔子曰人之成德虽存
于已而亦资于人故友道不可不重也然友之而益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1b 页 WYG0208-0281d.png
我者有三友之而损我者亦有三所谓益我者一曰
直乃言语直切不事回护者于此友之则可以攻吾
之过而迁于善一曰谅乃诚实无伪表里如一者于
此友之则可以消吾之伪而进于诚一曰多闻乃博
闻广览多学多识者于此友之则可以广吾之知识
而进于明凡此皆益于我者也知其益我则当于三
者而兼收之矣所谓损者一曰便辟乃习熟仪节全
直乃言语直切不事回护者于此友之则可以攻吾
之过而迁于善一曰谅乃诚实无伪表里如一者于
此友之则可以消吾之伪而进于诚一曰多闻乃博
闻广览多学多识者于此友之则可以广吾之知识
而进于明凡此皆益于我者也知其益我则当于三
者而兼收之矣所谓损者一曰便辟乃习熟仪节全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2a 页 WYG0208-0282a.png
无直切者于此友之则不得闻过而习于浮荡一曰
善柔乃工于悦媚略无诚实者于此友之则与之亵
狎而流于虚伪一曰便佞乃口实捷给而中鲜知识
者于此友之则知识日昏而流于寡陋凡此皆损我
者也知其损我则当悉去此三者矣盖人无贵贱皆
须友以成其德惟详审而慎择之斯可以有益而无
损况人主前后左右辅弼疑丞皆有规劝匡绳交脩
一德之任是乌可不慎选其人也哉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
善柔乃工于悦媚略无诚实者于此友之则与之亵
狎而流于虚伪一曰便佞乃口实捷给而中鲜知识
者于此友之则知识日昏而流于寡陋凡此皆损我
者也知其损我则当悉去此三者矣盖人无贵贱皆
须友以成其德惟详审而慎择之斯可以有益而无
损况人主前后左右辅弼疑丞皆有规劝匡绳交脩
一德之任是乌可不慎选其人也哉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2b 页 WYG0208-0282b.png
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此一章书言人之好尚宜端也孔子曰凡人意之所
好则为乐然乐不同而损益亦异盖益者有三而损
者亦有三焉所谓益者一是好在礼乐于制度声容
乐为节制而合乎中和之则一是好在人善于嘉言
懿行乐于称道而致其景仰之诚一是好在贤友于
直谅多闻乐于众多而广其进脩之助夫乐节礼乐
此一章书言人之好尚宜端也孔子曰凡人意之所
好则为乐然乐不同而损益亦异盖益者有三而损
者亦有三焉所谓益者一是好在礼乐于制度声容
乐为节制而合乎中和之则一是好在人善于嘉言
懿行乐于称道而致其景仰之诚一是好在贤友于
直谅多闻乐于众多而广其进脩之助夫乐节礼乐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3a 页 WYG0208-0282c.png
则身心胥进于中和乐道人善则善量无间于人已
乐多贤友则随在皆切于观型若此者岂非有益于
我者乎故曰益矣所谓损者一是好在骄乐而恣情
纵欲侈荡忘返一是好在佚游而偷安流荡怠弃自
安一是好在宴乐而宴饮嬉戏流连无度夫乐骄乐
则侈肆而不知节流于狂放乐佚游则昏惰而恶闻
善入于怠荒乐宴乐则淫溺而狎小人习于污下若
此者岂非有损于我者乎故曰损矣夫人有好乐而
损益分甚矣乐之不可不慎也惟时时省察闲邪存
乐多贤友则随在皆切于观型若此者岂非有益于
我者乎故曰益矣所谓损者一是好在骄乐而恣情
纵欲侈荡忘返一是好在佚游而偷安流荡怠弃自
安一是好在宴乐而宴饮嬉戏流连无度夫乐骄乐
则侈肆而不知节流于狂放乐佚游则昏惰而恶闻
善入于怠荒乐宴乐则淫溺而狎小人习于污下若
此者岂非有损于我者乎故曰损矣夫人有好乐而
损益分甚矣乐之不可不慎也惟时时省察闲邪存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3b 页 WYG0208-0282d.png
诚则所乐自皆天理之正而无人欲之私斯可以有
益而无损然心之存放只争几微之介而后遂有霄
壤之分故存遏之功不可以不加密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
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人以时然后言也孔子曰人之
立言贵于当可语默应对务因乎时凡卑幼侍立于
益而无损然心之存放只争几微之介而后遂有霄
壤之分故存遏之功不可以不加密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
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人以时然后言也孔子曰人之
立言贵于当可语默应对务因乎时凡卑幼侍立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4a 页 WYG0208-0283a.png
尊长之前其过有三不可不知也当君子之言问未
及于我此非可言之时也而乃率尔便言则谓之躁
妄是一失也如言问已及于我此正可言之时也乃
缄默不言则谓之深隐是二失也至若时虽可言又
须观其颜色察其意向然后应对不差乃不候君子
之颜色而任意肆言则与无目之人何异谓之瞽是
三失也盖躁者先时隐者后时瞽者不知所谓时皆
由涵养未到所以语默皆愆学者必须讲求于平日
审察于临时庶合乎时中之妙而动无不宜也
及于我此非可言之时也而乃率尔便言则谓之躁
妄是一失也如言问已及于我此正可言之时也乃
缄默不言则谓之深隐是二失也至若时虽可言又
须观其颜色察其意向然后应对不差乃不候君子
之颜色而任意肆言则与无目之人何异谓之瞽是
三失也盖躁者先时隐者后时瞽者不知所谓时皆
由涵养未到所以语默皆愆学者必须讲求于平日
审察于临时庶合乎时中之妙而动无不宜也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4b 页 WYG0208-0283b.png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得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以理御气之功也孔子曰君子
一生无所不致其戒谨而其加意防闲者有三人方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易动于欲所当戒者在于女色
盖好色乃迷心之鸩毒伐性之斧斤此而不谨或以
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得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以理御气之功也孔子曰君子
一生无所不致其戒谨而其加意防闲者有三人方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易动于欲所当戒者在于女色
盖好色乃迷心之鸩毒伐性之斧斤此而不谨或以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5a 页 WYG0208-0283c.png
败德或以伤生故君子当此不敢有纵欲乱性之事
此一戒也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易动于气所当戒者
在于争斗盖好刚使气无非一朝之忿匹夫之勇此
而不谨或以酿祸或以轻生君子当此不敢有好勇
斗狠之失此二戒也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易生贪心
所当戒者在于苟得盖取予辞受自有礼义以为之
防廉耻以为之制此而不谨或以丧守或以取怨故
君子当此不敢有晚节不终之事此三戒也此三者
自少至老皆所当戒圣人各指其最甚者以示人当
此一戒也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易动于气所当戒者
在于争斗盖好刚使气无非一朝之忿匹夫之勇此
而不谨或以酿祸或以轻生君子当此不敢有好勇
斗狠之失此二戒也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易生贪心
所当戒者在于苟得盖取予辞受自有礼义以为之
防廉耻以为之制此而不谨或以丧守或以取怨故
君子当此不敢有晚节不终之事此三戒也此三者
自少至老皆所当戒圣人各指其最甚者以示人当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5b 页 WYG0208-0283d.png
随时致警去其嗜欲养以理义不使血气之变得以
胜其志气之常常者为主而变者恒听命焉所以心
无日而不惕德与年而俱进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
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小人敬肆之不同也孔子曰君
子检心脩已观乎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其所畏
胜其志气之常常者为主而变者恒听命焉所以心
无日而不惕德与年而俱进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
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小人敬肆之不同也孔子曰君
子检心脩已观乎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其所畏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6a 页 WYG0208-0284a.png
有三天以仁义礼智之性赋畀于人是谓天命若不
能戒慎恐惧则性体有亏是曰亵天君子静存动察
不敢一念稍弛日用之间常如上帝鉴临者然此其
所畏者一至若大人正体备天命之理而行为世法
者也君子惟恐有悖于大人即有悖于天命故尊崇
其德位不敢少有怠慢之意此其所畏者二至若圣
人之言正阐扬天命之理而言为世则者也君子惟
恐有违于圣言即有违于天命故佩服其谟训不敢
少有违背之失此其所畏者三君子之三畏其切于
能戒慎恐惧则性体有亏是曰亵天君子静存动察
不敢一念稍弛日用之间常如上帝鉴临者然此其
所畏者一至若大人正体备天命之理而行为世法
者也君子惟恐有悖于大人即有悖于天命故尊崇
其德位不敢少有怠慢之意此其所畏者二至若圣
人之言正阐扬天命之理而言为世则者也君子惟
恐有违于圣言即有违于天命故佩服其谟训不敢
少有违背之失此其所畏者三君子之三畏其切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6b 页 WYG0208-0284b.png
脩身诚已如此者皆由识得天命流行无在不有故
小心敬慎无时不然耳若小人智识昏迷不知天命
之所存视以为虚渺而莫之畏也惟其不畏天命故
于德位之大人夲当尊敬也而反亵狎之于典谟之
圣言夲当信从也而反侮慢之君子脩之吉小人悖
之凶一念敬肆之间而已盖帝王之学莫要于主敬
主敬之功莫先于致知故知天者自能敬天敬天者
小心敬慎无时不然耳若小人智识昏迷不知天命
之所存视以为虚渺而莫之畏也惟其不畏天命故
于德位之大人夲当尊敬也而反亵狎之于典谟之
圣言夲当信从也而反侮慢之君子脩之吉小人悖
之凶一念敬肆之间而已盖帝王之学莫要于主敬
主敬之功莫先于致知故知天者自能敬天敬天者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7a 页 WYG0208-0284c.png
自能见天人之一理幽明之无间而无之敢忽焉此
受天命者不可不知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此一章书是勉人学问以变化气质也孔子曰人之
气质各不相同槩而言之略有四等有气禀清明天
资纯粹不待学问自能知此义理是为生而知之者
此等之人所谓不思不勉从容中道之圣人乃品之
最上者也然天下上智能有几人亦有生来未能便
受天命者不可不知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此一章书是勉人学问以变化气质也孔子曰人之
气质各不相同槩而言之略有四等有气禀清明天
资纯粹不待学问自能知此义理是为生而知之者
此等之人所谓不思不勉从容中道之圣人乃品之
最上者也然天下上智能有几人亦有生来未能便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7b 页 WYG0208-0284d.png
知必待讲求习学而后能通晓义理是为学而知之
者此等之人虽得于天者清明纯粹之中不无少有
渣滓然其间易达其疑易通一经学问即生知之次
也亦有资禀愚钝浊多清少驳多粹少郤能困心衡
虑发愤向学是为困而学之此等之人人一已百人
十已千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又生知之次也若资质
既锢蔽而不通又自安于蒙昧而不觉则甘于自弃
者此等之人虽得于天者清明纯粹之中不无少有
渣滓然其间易达其疑易通一经学问即生知之次
也亦有资禀愚钝浊多清少驳多粹少郤能困心衡
虑发愤向学是为困而学之此等之人人一已百人
十已千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又生知之次也若资质
既锢蔽而不通又自安于蒙昧而不觉则甘于自弃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8a 页 WYG0208-0285a.png
是为困而不学如此之民斯为下矣使其能学又安
在不可进于知哉可见赋质虽有高下之分成功终
无彼此之别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学之为益大
矣哉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思诚之学也孔子曰凡人持已
接物各有当然之则使未能从容中道不可不随时
随处而各致其思也君子兢兢业业存天理遏人欲
在不可进于知哉可见赋质虽有高下之分成功终
无彼此之别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学之为益大
矣哉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思诚之学也孔子曰凡人持已
接物各有当然之则使未能从容中道不可不随时
随处而各致其思也君子兢兢业业存天理遏人欲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8b 页 WYG0208-0285b.png
其思大要有九如目之于视则思视远惟明不为物
蔽于外而视诚矣耳之于听则思听德惟聪不为物
壅于内而听诚矣颜色则思温和暴厉之色不见于
面而色诚矣容貌则思恭谨惰慢之气不设于身而
貌诚矣发言则思忠实而无一念之或欺行事则思
敬慎而无一毫之或苟而言与行诚矣心中有疑则
思问于师友以解其惑与人忿争则思难及身亲而
蔽于外而视诚矣耳之于听则思听德惟聪不为物
壅于内而听诚矣颜色则思温和暴厉之色不见于
面而色诚矣容貌则思恭谨惰慢之气不设于身而
貌诚矣发言则思忠实而无一念之或欺行事则思
敬慎而无一毫之或苟而言与行诚矣心中有疑则
思问于师友以解其惑与人忿争则思难及身亲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9a 页 WYG0208-0285c.png
惩其怒至于临财之际又必思其义之当得与否如
义所不当得断不苟取而无不诚矣君子各致其思
如此此九者皆存心治身之要君子养之于未发之
先持之于方发之际其存之也精故其应之也当其
虑之也密故其处之也周要不外一心之用而已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
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
见其人也
此一章书是见人品不以洁已为高而以经世为大
义所不当得断不苟取而无不诚矣君子各致其思
如此此九者皆存心治身之要君子养之于未发之
先持之于方发之际其存之也精故其应之也当其
虑之也密故其处之也周要不外一心之用而已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
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
见其人也
此一章书是见人品不以洁已为高而以经世为大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49b 页 WYG0208-0285d.png
也孔子曰成已成物原儒者体用合一之学吾岂不
欲尽得若人与之相遇哉然正未可一槩论也如见
有善事则欣慕之如有所追而不及真知可好而好
之极其诚如此见有不善则痛绝之如以手探热汤
真知可恶而恶之极其诚又如此此等笃信自脩之
人吾见今有此人矣吾闻古有此语矣至若士方困
穷未遇隐居伏处之时则立志卓然不苟凡致君泽
欲尽得若人与之相遇哉然正未可一槩论也如见
有善事则欣慕之如有所追而不及真知可好而好
之极其诚如此见有不善则痛绝之如以手探热汤
真知可恶而恶之极其诚又如此此等笃信自脩之
人吾见今有此人矣吾闻古有此语矣至若士方困
穷未遇隐居伏处之时则立志卓然不苟凡致君泽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0a 页 WYG0208-0286a.png
民之事一一预为讲求而备其道于一身及其遭逢
知遇出仕行义之日则取平日经纶位育之怀一一
见之设施而达其道于天下此等出处合宜体用全
备之人吾但闻古有此语矣未见当世有此人也虽
欲闻见之相符岂可得哉盖脩齐治平理夲一贯用
舍行藏道有兼该圣人原欲以独善其身者兼善天
下不徒以避世为贤而以济世为贵故有怀夫三代
之英而慨然长思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
知遇出仕行义之日则取平日经纶位育之怀一一
见之设施而达其道于天下此等出处合宜体用全
备之人吾但闻古有此语矣未见当世有此人也虽
欲闻见之相符岂可得哉盖脩齐治平理夲一贯用
舍行藏道有兼该圣人原欲以独善其身者兼善天
下不徒以避世为贤而以济世为贵故有怀夫三代
之英而慨然长思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0b 页 WYG0208-0286b.png
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此一章书是言尚德而不尚富也孔子尝言人之足
以享大名垂后世者视其生平自立何如耳至于富
贵贫贱初无与也昔者齐景公以诸侯之贵畜马至
千驷之多富贵极矣然功业不著于时德泽不加于
众身死之日民无可称之德焉其易忘之速如此伯
夷叔齐仅商之遗老而以武王伐纣为非义耻食周
此一章书是言尚德而不尚富也孔子尝言人之足
以享大名垂后世者视其生平自立何如耳至于富
贵贫贱初无与也昔者齐景公以诸侯之贵畜马至
千驷之多富贵极矣然功业不著于时德泽不加于
众身死之日民无可称之德焉其易忘之速如此伯
夷叔齐仅商之遗老而以武王伐纣为非义耻食周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1a 页 WYG0208-0286c.png
粟至饿死首阳山下贫困极矣然而风节著于当时
名闻施于后世民到于今犹称述不衰其思慕之久
如此可见无善可称身没而名随灭有善可称世远
而名愈芳是名之称不称初不系于富贵贫贱也小
雅我行其野之诗有云人之所称诚不以其财之富
而祗以其行事之异其即景公夷齐之谓与由孔子
之言推之布衣韦带之士克自树立其道德行谊犹
足传诸无穷声施不朽若居帝王之位兼圣贤之德
光前烈而裕后昆其鸿名休誉有不垂诸天下万世
名闻施于后世民到于今犹称述不衰其思慕之久
如此可见无善可称身没而名随灭有善可称世远
而名愈芳是名之称不称初不系于富贵贫贱也小
雅我行其野之诗有云人之所称诚不以其财之富
而祗以其行事之异其即景公夷齐之谓与由孔子
之言推之布衣韦带之士克自树立其道德行谊犹
足传诸无穷声施不朽若居帝王之位兼圣贤之德
光前烈而裕后昆其鸿名休誉有不垂诸天下万世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1b 页 WYG0208-0286d.png
者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
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
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此一章书是见圣人大道为公之心也陈亢受学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
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
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此一章书是见圣人大道为公之心也陈亢受学有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2a 页 WYG0208-0287a.png
年未识圣人立教之公妄以私意窥度圣人疑必阴
厚其子一日问于伯鱼曰最亲莫如父子最近莫如
家庭子亦尝有独得夫子之教而异于群弟子之所
闻者乎伯鱼对曰我未尝有所异闻也夫子尝一日
閒居独立鲤趋走而过庭此正可以有闻之时也夫
子但问曰曾学诗否乎鲤以实对曰未曾学也夫子
因教之曰诗夲人情该物理学之者事理通达无昏
塞之患心气和平无躁急之失必然长于言语若不
学诗欲言语应对之皆善不可得也鲤于是受教退
厚其子一日问于伯鱼曰最亲莫如父子最近莫如
家庭子亦尝有独得夫子之教而异于群弟子之所
闻者乎伯鱼对曰我未尝有所异闻也夫子尝一日
閒居独立鲤趋走而过庭此正可以有闻之时也夫
子但问曰曾学诗否乎鲤以实对曰未曾学也夫子
因教之曰诗夲人情该物理学之者事理通达无昏
塞之患心气和平无躁急之失必然长于言语若不
学诗欲言语应对之皆善不可得也鲤于是受教退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2b 页 WYG0208-0287b.png
而学诗凡风雅三颂因而䆒其旨矣他日夫子又尝
閒居独立鲤复趋走而过于庭前此未授此日可以
闻之矣夫子但问曰曾学礼否乎鲤以实对曰未曾
学也夫子因教之曰礼有三千三百之仪恭俭庄敬
之体学之者品节详明义精而不惑德性坚定守固
而不摇必卓然有以自立若不学礼欲规矩准绳之
悉合不可得也鲤于是受教退而学礼凡礼仪威仪
閒居独立鲤复趋走而过于庭前此未授此日可以
闻之矣夫子但问曰曾学礼否乎鲤以实对曰未曾
学也夫子因教之曰礼有三千三百之仪恭俭庄敬
之体学之者品节详明义精而不惑德性坚定守固
而不摇必卓然有以自立若不学礼欲规矩准绳之
悉合不可得也鲤于是受教退而学礼凡礼仪威仪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3a 页 WYG0208-0287c.png
因而习其事矣当独立之时闻于夫子不过如此而
已亦何尝有异闻哉陈亢闻之退而喜曰吾问伯鱼
者一耳而所得有三闻学诗之可以言一也闻学礼
之可以立二也又闻君子之教推其子而远之全无
偏私之意三也不亦深可幸哉要之圣人固不私其
子亦何尝远其子当其可而教之教子与教门人一
耳诗礼雅言教子如此教门人如此教天下后世亦
不过如此此圣人之教所以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
行地与
已亦何尝有异闻哉陈亢闻之退而喜曰吾问伯鱼
者一耳而所得有三闻学诗之可以言一也闻学礼
之可以立二也又闻君子之教推其子而远之全无
偏私之意三也不亦深可幸哉要之圣人固不私其
子亦何尝远其子当其可而教之教子与教门人一
耳诗礼雅言教子如此教门人如此教天下后世亦
不过如此此圣人之教所以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
行地与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3b 页 WYG0208-0287d.png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
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
人
此一章书是定名正分之意也孔子尝引古礼曰夫
妇为人伦之始闺门乃万化之原况邦君之妻内有
理阴助阳之责外有母仪四国之尊其称谓之际非
可苟也故邦君称之曰夫人言其与已敌体也夫人
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
人
此一章书是定名正分之意也孔子尝引古礼曰夫
妇为人伦之始闺门乃万化之原况邦君之妻内有
理阴助阳之责外有母仪四国之尊其称谓之际非
可苟也故邦君称之曰夫人言其与已敌体也夫人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4a 页 WYG0208-0288a.png
自称于君前曰小童此谦言年幼无知不敢与君敌
体之意而国中之人不敢轻也称之曰君夫人言其
相君以主内治者也称之于邻国曰寡小君此谦言
寡德忝为小君以治内之意而邻国之人不敢轻也
称之亦曰君夫人以其为一国之主母尊称之词与
夲国同也夫以邦君之妻一称谓之间而有定分如
此然则名实之际可不谨哉盖诗始关雎礼夲婚姻
福之兴莫不由乎室家治之隆莫不原于阃内妃匹
卷十 论语下之三 第 54b 页 WYG0208-0288b.png
之名正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
王教之端故孔子及之
日讲论语解义卷十
王教之端故孔子及之
日讲论语解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