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307a 页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九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一性无性等者蹑前出现品以明佛性上来展转
三义皆于一性义分。」

【钞十住菩萨者即十地菩萨也。
▲钞答中答第一
音释¶ 第 307b 页
问等者以经中第一义空即是佛性之体名为智
慧即是佛性之相故有本前注云一问体相此为
正义也。
▲钞荐福释云下荐福寺法宝大师疏释
也言有自性遍照下即起信论文彼疏云心性不
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既起念即是不觉无明故不起即是本觉智明)
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妄见不周)心性离见即是遍
照法界义故(真照圆明)钞明修得性等者以经云不见
空与不空故释为修得也离有无相故者即以所
观双遮辨中言空即遍计下所观真俗能观双照
故名中道空不空等既尔常无常苦乐我无我准
上知之言亦有深理者明不全非之但者字约人
有少异耳。

钞今正释者下清凉更释也言该通心境者释上
双标所以也问何不但名第一义空复名智慧耶
故此答也以性从缘情非情异为性亦殊今言智
慧拣异瓦砾非情无觉性故故智论云在非情为
法性在有情名佛性故。
▲钞以空有双绝者释义
故云不见空与不空此非性见修见但以不见空
有表绝空有名第一义空也(荐福为修得者非也)
▲钞若具
应云者问经既不言何知应尔答释前第一义空
牒云所言空者今例准应云所言智慧者牒前标
词故言能见于空及与不空者问第一义空双绝
空有今既是即空之智何故双见空有答第一义
空约遮诠显示云绝空有明非相违智慧双见空
音释¶ 第 307c 页
有明非戏论亦应非增益损减既离四句百非斯
遣方真佛性。

钞若无本智下反显释成若无本智不见空不空
修生智何能知空不空即今虽义归本有以修生
显之亦犹镜之本明能鉴青黄新明方能鉴青黄
耳则功归于本也我无我等等取常无常苦乐等
亦尔。
▲钞今以即智明空下逐难重释前佛性者
名第一义空即空之智释前第一义空名为智慧
方是常恒智性下释佛性常恒无有变易。
▲钞空
等二文者即前古德引云佛性云何为空等是一
处文下文云一切诸法等是一处文今观却是證
空如来藏义以经言随其灭处等故是空藏言云
何非空下即从前所引云何非空以其常故云何
非空非非空能与善法作种子故方是證名为智
慧即不空藏义言空智下双具二藏方为真佛性
义则知下明二义相须。

钞又言第一义空者下上约空有二谛释成二藏
不相舍离空智相成故此约三谛复释是第一义
谛上论空有故前明第一义即空此明第一义之
空既第一义贯通空有故空智相融无有二也言
故初言即是第一义空者引證也即前荐福引两
段经于初段中文云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
处即是第一义空等既云灭处是第一义空即显
第一义是第一义谛虚假寂灭即是于空则證成
音释¶ 第 308a 页
第一义谛上论空也。
▲钞又云见一切空不见不
空乃至名为佛性者因前荐福释此段经中疏云
诸佛菩萨真俗双观有无齐照故名中道由是故
清凉牒经以难荐福也上即牒经若尔双见下正
中难故知下申今正义如上可知上来所明多就
所同义释欲会彼故若与前段勾锁以唯一性故
说一成一切成即会同入别也。】

「疏又出现云等者疏云一明无一众生不有则知无
性者非众生数谓草木等过五性之见此即所会二
众生在缠之因巳具出缠之果故云有如来智慧非
但有性后方当成亦非理先智后是知涅槃对昔方
便且说有性后学尚谓谈有藏无况闻有果智谁当
信者即能同中别义也三彼因中之果智即他佛之
果智以圆教宗自他因果无二体故非华严无有斯
理无不有者下即是疏词由一性故成一乘也。」

【钞以诸缘起等者由诸法既托缘方起明皆无自
性即以缘生无性成下无性缘生故中论等者但
證无性缘生义正所用故又离真心下别就真性
坚实灵明名心以催妄心也。

钞以不生灭与生灭和合下即起信论文如立教
开宗终教所诠中巳释即是具分下即钞词释成
会意也。
▲钞有云下叙异解拣具分之名也今以
真妄和合为具分不同法相以质影俱影为具分
也然法相质影义者若决择云小乘宗中除正量
音释¶ 第 308b 页
部馀十九部说以自相如镜中影得名唯识本质
在于识外不名唯识取之不全故号其半大乘若
影若质皆从心变咸名唯识乃号具分若集玄及
纂玄云影即前七所变相分如明镜上所现影故
虚而不实故名为影质目第八相见二分谓前六
识托第八识所变相分以为本质中间别变相分
影也其第七识托第八识所变见分以为本质亦
中间别变相分影也如是七识所变相分各从自
识之所变起名为唯识质非七变而在影外故半
非唯识名半头唯识若第八识所变相分望前七
识以为本质望第八识顿缘变时亦名影像以此
质影同是第八识之所变俱得名影故云质影俱
影质非影外故云具分寂照又云第八识所变相
分望自识自證分亦名影像是故本质影像俱名
为影为具分唯识上来总是法相宗之具分故不
同此也。

钞觉林偈者疏云照心本末名为觉林言先有喻
者即疏所引偈最先有此总喻之偈也彼疏云初
句总喻一心次句喻随缘熏变成依他次句不了
依他故成遍计末句喻依他相尽体即圆成言初
句合譬如工画师等者彼疏钞云初句总相心也
含真含妄有能有所诸世间者即诸彩色此句为
总下出诸相即蕴界处故云无法不造言次引證
亦合分布诸彩色者彼疏云谓如世间五蕴从心
音释¶ 第 308c 页
而造诸佛五蕴亦然如佛五蕴馀一切众生亦然
皆从心造然心是总相悟之名佛成净缘起迷作
众生成染缘起缘起虽有染净心起不殊然佛果
契心同真无尽妄法有极故不言之若晋经云心
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然应云心佛与众生体性
皆无尽以妄体本真故亦无尽是以如来不断性
恶亦犹阐提不断性善若约一人心即总相佛即
本觉众生即不觉乃本觉随缘而成此二为生灭
门应知佛与心等此二体性无尽即真如门随缘
不失自性故正合前文大种无差别若谓心佛众
生三有异者即是虚妄取异色也准此即合下半
今钞云亦合分布诸彩色者犹成前诸言故合分
布诸彩色复进义释故致亦言言并如下向巳略
明。】

「疏心性是一下彼疏云自性清净心既一云何而有
五趣诸根总别报殊故云种种不同言即缘性相违
难者是疏释词也觉首答云下彼疏钞云初句即上
心性是一是不变义次句答上云何见有种种差别
是随缘义唯心变现全揽真性以离如来藏无有实
体为能所熏以生非实生故云示现谓既揽真生生
相即虚故云示生言即真如随缘答者亦疏释词又
云下彼疏云言诸法者总该一切有为法也果从因
生果无自性因由果立因无体性因无体性何有感
果之用果无体性岂有酬因之能又互相待故无力
音释¶ 第 309a 页
也以他为自故无体也言明随缘不失下亦疏什词
也。」

【钞缘从真起者能成诸法之缘皆从真起故一切
法皆依理成此言依者如波依水离如来藏下释
成上义如问明品下前巳略明。

钞明非但无遍计下拣法相宗也此有二义拣别
一彼但空遍计不空依他故二彼宗三性不相即
故。

钞力林菩萨偈者彼疏云智了三种世间性相诸
边不动故名力林三偈连绵者彼疏云初二句徵
蕴名体世以蕴为体蕴以何为体次二句标答上
句答体下句答名应名无生五蕴次偈释成空故
不灭亦非事在不灭即染分依他无性即是圆成
则知本自不生是无生义后偈例出世间显智正
觉世间亦应缘无自性应身净分依他无性即圆
成也然世间有二义一约事地前为世间登地为
出世二约相名世约性名出世今当后义又證无
性之理为自体故真身无性也(此约真身论无性也)
▲言即
如响忍者彼疏云准晋经及大品喻一切法一谷
喻如来藏圆成也二声喻无明习气此二是缘三
响喻依他也即所起一切法四有而非真此彰无
性依他即圆成也故云而与法性而无相违五愚
小谓有遍计所执也既亦与法性无有相违则遍
计亦即圆成也。
▲言即胜慧下彼疏云以解佛胜
音释¶ 第 309b 页
智随空心净故以为名今有了因翻于外取谓了
一切法即心自性性亦非性此释疏中二句了一
切法依他性也即心自性别无所有即圆成也下
半云下彼疏云情破理现则见舍那称于法性无
内外也亦遍计妄情既破真理显现令计所执即
圆成实名见舍那真法身也此前有一偈下彼疏
云取内蕴相不了蕴性故不见佛若缘取即依他
若执取即遍计不了蕴性即不了圆成则是三性
不即之失也亦是愚法小乘故名无知者其中深
旨下如上略明。

钞佛子假使等者彼疏云明相无增减初举喻问
答以化现无形喻成否莫异化多心者喻修多因
化成多佛喻證多果普贤下赞善以合。

钞言虽小异文义多同者彼经云舍利弗大险难
者所谓取众生增坚著妄执众生减坚著妄执未
来世坠诸恶趣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
故不能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
生界减等。

钞即随缘之中等者前依理成事正是随缘义今
事望于理能隐真理兼有随缘故名别义以随缘
成事犹蹑于前言此事遍于真理下法界观云然
此事法既违于理遂令事显理不显也玄镜云既
违于理故隐也有本云既匝于理然不及违字今
遍字与匝字义同以此是相害对故称违也故事
音释¶ 第 309c 页
彰显隐于真理。

钞即法身不增不减经下法身随缘名曰众生法
身众生义一名异从本巳来未曾动静亦无隐显
以名异故互有隐显言即问明品者彼疏钞云依
言论令寻思名等入如实观谓了名义唯是意言
分别无别名等何缘意谓意识分别言即名言名
言既唯意之分别名下之义亦无别体故所言论
以兼名义既随分别则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
尚未了唯心安入法性(上顺经释巳今反显入云)若能如是自
觉通达不受外尘即非世论是入唯识之方便也
即复此心无相可得妄想不生便入法性上约心
乖体非不即又不入者妄想体虚无可入故释曰
今约事能隐理正是约心乖义也钞云体虚兼显
别义故。】

「疏以是法无我理故者出所以也若是但空出于事
外则不即事今以即法为无我理离于事外何有理
耶故理虚无全将事法本来虚寂为真理故理即事
全为一耳空即色故般若经文理即事下体无别故。」

【钞以事必依理者蹑第三门理虚无体故者蹑第
六门是故下方成此门也。

钞具云等者彼疏云初对约所相之法体论性相
无违后对约能相四相辨无违略举一生耳性不
违相真理即事也。】

「疏谓缘集等者无自性即显理之诠与所显理合故
音释¶ 第 310a 页
云举体即真故中论云若法从缘生是则无自性若
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无自性者即真理也故事即
理。」

【钞即精进林者彼疏云勤观理事无差离身心相
故名精进言诸法无差别下约法双标能知所知
初句标所知心心所等五类之法皆无差别馀三
句对人以显次句拣非馀境下半唯佛究尽如金
与金色下释所知即体色无别喻上半喻下半法
言一善法下横论异法相望即事事无差虽顺标
中诸法之言非今所用二者下竖约事理交彻法
相为法轨生物解故法性为非法理绝行解故如
金之黄色与金体斤两性无差别随取互收故喻
二谛相即。

钞故密严经下上半法说下半喻释指镮即约形
色名色其性无差别真妄和合故。】

「疏须弥偈云下正取初二句證成四相同时义馀句
皆因便引来言凡夫行者迁流名行取细四相莫不
速归尽者显四相同时也若依下疏释云初偈正显
尽即有为诸行无常速起灭故有为之性湛若虚空
便是无为体常遍故后偈拂迹入玄初二句拂前无
为谓既如虚空何有无为之相后二句拂前有为谓
既约自性论无尽则不坏于尽故曰难思尽也则同
时下疏词释成不待后无即拣法相。」

【钞以事虚无体故者即正生便虚无体故灭故得
音释¶ 第 310b 页
同时善慧菩萨者疏云成就般若慧鉴不动可谓
善矣。

钞亦令究竟等者以尽理故名究竟然引十地下
證成离能所断也如立教开宗中终教所诠中巳
明言二时无断者相即性故方能断故者性即相
故言后一句是般若相者以初句断惑通于二智
此句證理唯一无分别智此智正是證理之智兼
于断惑故云亦为能断故谓无分别智下释论意
也言不同声闻者拣劣显胜也谓声闻之人依于
声教真智得起此则真智内发故不同也涅槃疏
第一云入佛法有三门一教二义三行教浅义深
行最胜声闻根劣从教为名声者是教餐声悟解
故曰声闻缘觉次胜从义立称缘者是义于义悟
解故名缘觉菩萨故胜从行彰名以能成二利之
道故名菩萨也故优婆塞戒经云从闻思修立三
乘名既为下结归能断。
▲钞回向品下言亦證断
惑等者然观疏意似引十地品證断惑能所不二
引回向品證證理能所不二今云亦者意云非但
只證證理亦證断惑谓既能所證无碍为事理无
碍其能所断无碍亦理事无碍也或可钞本意者
只是二段引文皆證證断不二故云亦尔也言义
如前说者前终教所诠中巳明。

钞谓即事之理等者此门明随缘即不变非异处
辩非一也故玄镜云此门即随缘非有之法身恒
音释¶ 第 310c 页
不异事而显现后门即寂灭非无之众生恒不异
真而成立又此门理望于事而有三对一是真二
是实三是所依则显第十门是妄是虚是能依故
如即波之水下喻是则下合可知。】

「疏惭愧林偈者疏云拒妄崇真拒迷崇悟名为惭愧
一非色谓心缘虑质碍体性不同故借喻理事不同
二理事相反生死涅槃真妄相反虽同一体分别义
门不相是故。」

【钞谓全理之事等者此门体空即成事即全不异
之异也性相异故者并前对二门应各有四对互
影略故是故下收结如全水喻合反前可知。】

「疏第四回向云等者疏云若约相即为即无为无可
灭坏无为即为亦无可分别又事能即理而非理理
能即事而非事事理相即性相历然故为无为非一
非异示谓显示有为界分无为界性。」

【钞用前四门等者为法性佛身有为且言无为若
约显深则非有为非无为也若约具德何所不通
然大品下初善吉双问言无高下者在圣不增故
无高在凡不减故无下后佛答双融不合不散非
一非异。】

「疏上之十事同一缘起者以理事无碍要具十门苟
阙一门非真缘起如无理遍事门则真理不全遍事
中若无事遍理门则一尘不遍法界馀门例然故知
十事同一缘起无碍也问十门皆约理事何得但云
音释¶ 第 311a 页
十事耶答以约义门通云十事或十门各别故云十
事又如所依体事中有理事一对亦通标体事皆斯
义也。」

【钞理望于事等者皆先明理尊于理故。
▲钞上来
相参下以但约义相当不依十门次第故云相参
理望事有成事坏事一对即事离事一对事望理
有显理隐理一对与是一是异一对故云四对八
义而初相遍二门下通妨也问前别释中具说十
门今收束中何唯八义故此答也理事相望但言
其遍故云相似非如一理成事一理坏事义门相
翻等取即离隐显一异皆义相翻故不显相遍二
门问既不显相遍应是但束八门以成八字何言
束十门耶又相遍下答也既由互相遍方有成坏
等八义文虽会后八门义巳备于十门问若由相
遍互有关涉方有成坏等尔理不成事何能遍事
等耶若欲摄下答也有二义故摄相遍二门一事
理相即二义所收二不即二门所摄。
▲钞依理成
事下谓第三成第四即理顺事也五夺九非理逆
事也四显八即事顺理也六隐十非事逆理也玄
镜云其相遍言亦是顺也随一一对各别得俱故
云同时四对总无前后故云顿起。
▲钞上约义别
下总结也巳上多约不齐义释故有八字若统收
下不以义参但次第约义齐释直成五对理义于
前二相成对者问前说事但显理不许云成今何
音释¶ 第 311b 页
故成耶答若但依前义何须重说此依相待相成
并立之意对事方能说理岂非成耶又由事方能
显理何无成义三相害对者此不依本门之名问
前云真理常住故但云隐此中何与事齐言害答
此约相待显空双拂之意。

钞五中前四下收归不即不离为入理事无碍法
界之诠门故夜摩偈赞疏云然实事理若约相成
二门峙立若约相夺二相寂然双照此二非即非
离若说一者离之令异若云异者合之令同善须
得意勿滞于言上来所说非一异等亦是假言又
玄镜云不即不离成缘起相。
▲钞又五对之中下
收五对以成三义言成显一对者依本门名若依
五对是相成对今为相作对(下皆准知)
▲钞又由第二
下显五对相由也准玄镜云又由相遍故有相作
有相作故有相即由相违故有不即又若无不即
则无可即乃至相遍由相遍故相对皆成评曰生
起义顺当以玄镜为优以玄镜作于纵心之岁后
自改也。
▲钞故说真空下承前起后理望于事以
理为巳以事为他四自他俱泯义中问真理即事
理泯可然事云何泯由其即故下答也理既废巳
同他事对谁立故亦泯也问真空四义岂不收理
遍于事门耶又由初下答也由初废巳成他义及
第三自他俱存义中以真理自存故举体成他是
故真理遍于事也。
▲钞后事望于理下以事为巳
音释¶ 第 311c 页
以理为他四自他俱泯义下问答如前又由初下
准前可知。
▲钞故说妙有下总结甚深有本是幻
字妙有约法幻有约喻但法喻之别尔有以幻有
劣于妙有者非也。】

「疏深思下玄镜云祖师激劝令修成观学而不思罔
无所得(即论语文意云学不寻思其义则〔囧〕然无所待)体达于心即凡成圣
等。

疏第四周遍含容者此名带因明宗故钞云以理有
普遍广容二义融于诸事皆能周遍含容所以法界
观云事如理融遍摄无碍通玄记云前但明一真理
体有缘起用故与事法融通无碍此犹约理而谈妙
用今则一一事法如理融通包遍自在此约差别事
法而论体用也若释名者谓一一事法竖无不穷曰
周横无不极曰遍外无不包曰含内无不摄曰容。」

【钞然法界观立十观名者一理如事门二事如理
(此二犹兼事理无碍有此二故有事事无碍故属事事无碍摄)三事含理事门
四通局无碍门五广狭无碍门六遍容无碍门七
摄入无碍门八交涉无碍门九相在无碍门十普
融无碍门故云与十玄不同然玄镜中以十门指
配十玄云第十观总融前九即同时具足相应门
九即因陀罗网境界门由第八交参互为能所有
隐显门第七即即相入门六具相即广狭二门五
即广狭门四不离一处而遍有相容门即一多相
容不同门中一入多多摄一义三事含理故有微
音释¶ 第 312a 页
细门前二总成谓理事相如故有纯杂门随一为
首故有主伴门现于时中有十世门以诸法皆尔
故有托事门是故十玄亦自于此出以十观门文
隐义深后学难解故且依贤首十玄也。

钞全依贤首者依探玄中也(亦恐全钞新修略疏)而教章等
中尚从至相后方改易故也。
▲钞其第二广狭自
在门同法界观等者即当观中第六遍容无碍义
然观中第五虽云广狭无碍门正明不坏一尘而
广容法界唯广容义耳今以不坏一尘广容法界
为即广之狭即此一尘普遍法界为即狭之广故
云自在此但义同故云而名小异也(上会解义)若寂照
云同法界观广容普遍总义中一分之义问普遍
如广可尔广容同狭不然以玄镜释广容义云一
一包含无外无有一法出纤尘故下释狭义云华
叶不坏本位故狭岂得同耶答既由广容普遍二
义乃有十门故是总义今者狭义但取广容中不
坏本位义不取容他义但少分同也其普遍义亦
但分同以普遍义中有多义故评曰寂照分同其
总义会解则别同第六门各有所以二释随取。

钞此门贤首新立者问法界观以立第五广狭无
碍门何言新立答以至相不立广狭唯立纯杂令
改纯杂别立广狭故云新立又今广狭与法界观
诠义不同观中唯就广容约不坏相立广狭义今
具遍容二义亦新立也意云下出贤首以广狭替
音释¶ 第 312b 页
纯杂之意也实不滥但恐有滥所以改之义如教
迹中说。
▲钞主伴一门下明贤首特立至相未立
而至相别立唯心回转善成门故教义中犹存此
门(彼下卷云九唯心𢌞转善成门此上诸义唯是一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转也但性起具德故异
三乘耳一心亦具足十种德乃至此上诸义门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无馀物故名唯心𢌞转等)至
造探玄记乃为玄门所以也。

钞彼云下至相十门次第也广钞第四云俨尊者
禀受于文殊化身杜顺和尚既精通自制释十玄
之文一卷云一如海一滴具百川十德二一中有
一切一切中复有一切重重无尽三约缘说此有
力不得与彼有力俱等四约相说一切法于一法
中炳然齐现六约万行七约理(如一多缘起皆是法界实得法性也)
八约用(彼此全相作故)九从心十从智馀如广钞所引。

钞今不依下明取舍之意一同时下出次第行相
言以是总故者同时明无前后具足明无所遗相
应显不相违故下云具馀九门义等方成此门问
此既具下九门何故更说馀九门耶答若无下九
此具于何若不具下九云何名总冠者(音贯)其犹冠
冕必冠(音贯)束于首发故喻置九门之初也。
▲钞是
别门之由者以具广容普遍之义故为别门事事
无碍之由也言由上事理无碍中下举例也既由
理事相遍得有下八门理事无碍例今广狭门且
广容普遍故得有后八门事事无碍且如下且约
普遍释广狭也若作广容释者且如事如理容故
音释¶ 第 312c 页
广不坏事相故狭具此二义故为别中之始。
▲钞
所遍有多下蹑前遍义以能遍之一为巳望所遍
处为多也以所遍是能容所容即能遍故成一多
相容门言相容则二体俱存下明相入约力用说
也问既云力用交彻何言二体俱存答为拣相即
门必须一有体一无体也今但力用交彻二体不
泯故云尔也。
▲钞四由此容彼等者第四蹑第三
成也一容多故多即一多入一故一即多由相遍
故成相即也。
▲钞五由互相摄下五由四起也谓
摄他他可见者此非眼见但表不泯故云可见或
以智见名见也不尔业用可然德相岂待见之方
名显耶以十对法俱可以智知岂皆眼见言摄他
他虽存而不可见者亦欲彰隐义非待不见方名
为隐故广钞云隐显门约缘说岂佛證此有所不
见但约法体之德不可见故问既佛皆见何名为
隐答若但證显而不知隐何名一切智耶言以为
门下即前三以为义门各别故虽汎言摄乍同于
义各异欲令三门不同故作是说非为定耳如下
缘起相由中云即显入隐同显异隐等岂待摄耶
无执一文以为定量也。
▲钞六由摄他下六因五
成此要一能齐摄一切彼所摄中随一为能摄其
义亦然。
▲钞七由互摄下七因六起由六互摄乃
重现无尽八由下由重现故随应依托一法即是
一切无尽之法九总由前八所依之法为门既融
音释¶ 第 313a 页
通无碍次辨能依之时为门亦融也十由上诸法
皆融故随举其一有力为缘者名主连带无力者
为起名伴。
▲钞此四互出下纵夺以明各互出其
所以故纵云其德相业用各有十门夺云若以德
用互历同者合之异者开之便成十二何其增耶
有本云二十亦只纵也然不如十二问德用各立
十玄于义朗然何以不许今明下答也其犹百法
中唯立八识通漏无漏而不须立有漏八识无漏
八识也例此可知。

钞德相亦有下问前说四门彼有德用互无所以
此云何通故此答也以入作不唯局业用依此下
纵统其下夺以体事无别德用互融故是知下总
结。
▲钞又德相不能入作下上正理量此下圣可
量也或可以果翻难于因也以德相之原不无入
作则能融真如之因应缺此德翻显真如之因既
不缺此德则德相之果亦有作入也不应有三字
文虽在初义贯次一言普摄下正引真如相回向
中经云真如普摄诸法即百门德中第四十三德
真如既本具普摄诸法之德故随一事法称性亦
普摄诸法即摄他入巳也及字下经云真如遍在
一切处即第一德疏云显在缘中无不遍故事亦
称理舒巳入他此證德相中有相入义言亦应下
以无有二字贯下三德能安立者经云真如有能
守立即第九德经云真如持诸世间即第五十五
音释¶ 第 313b 页
德经云真如成就一切诸佛菩萨即第九十九德
安立成就作之异名持则作巳不失事法称理亦
本有作义此證德相有相作义故常入作下结也
或上句结圣言量下句结正理量。

钞如有颂下重引圣教證德相常入又真如下通
指当经及馀经等證前作义。
▲钞其同体成即下
会彼德相中六七同此托事帝网等此托事等既
通德用彼何局在德相又若唯德相不应根者今
何知耶今既了知岂不应根又彼下明不依贤首
似依至相欲同至相而分德用以为二门言而彼
下刊定二种十玄皆无十世门彼用时为所依体
事不为玄门故彼下刊定亦立所依体事则摄下
总许其立今明时无别体故不别立为所依体事
以但依色心等法分位差别而立于时故入玄门
耳亦如下本门会之。

钞以近初列故不标次者疏中以近初段列十门
故不标云一如下文等言此中正意下即一莲叶
具前十对体事略而言之下以法性融通之因最
显故。
▲钞然古德下叙异义也此中正意一华顿
具十对事法今但就一华上义有十对似但同体
而不收馀十对体事言表令生解者于此一华五
教之根生解各异小教生缘亦无我之解始教生
唯识所变之解终教生真如随缘所成之解顿教
生相本自尽性本自现之解如世尊拈华迦叶破
音释¶ 第 313c 页
颜等圆教生容摄等无碍及华严华藏之解言如
下胜音菩萨莲华处说者现相品云尔时佛前有
大莲华忽然而现疏钱示通表华严经有以此经
下展例释也既可以内行之智为外事之境应以
所观之境为能观之智以色性智性无二性故又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故四是万行华随成位别故
如净行品者经云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
如华开敷等五谓此华望后果为因望前因为果
故六如国土身下以国土身佛坐莲华座故八全
揽为人下如依说人中引经云刹说众生说及与
国土说等皆名说人故又国土身等亦人故集玄
云恒融作人不坏轨持故九逆等者集玄云生染
名逆(如将华庄严女人生欲染故名逆也)生净名顺(如将华严献佛等生净故名顺
也)或约性同故或约缘起相由故融逆即名逆融
顺即名顺故言五热者如胜热婆罗门四面火炙
上有日炙华向日开故亦同也十度如下释起中
华有十义同十度故十华为能应赴群机戴献等
事故华为能感感激众生令生贪爱好乐等心故。

▲钞如异自十对既尔等者谓如一华事具自义
说十对既尔彼华叶且前异体十对体事十门亦
然。
▲钞释曰下清凉义断也明一事华则具十个
十对(于上十门体事十对上一一说于十对故也)亦有下纵今此疏意
下夺也明今但直具前异体十对体事巳无不收
不须也华上约义说十对也。
音释¶ 第 314a 页

钞若唯具当门等者问前具当门巳无不收今者
何以更具馀门答若约实义但具当门巳无不收
今欲彰总义更以具馀方便显之或可前无所不
收是收当门中义今收馀门中义方为总故后义
为胜。
▲钞然九门具教下法体虽同义门则别教
广狭者一语言狭也演说无边契经海广也十地
品云于一一句法无量劫说不尽义广狭也回向
疏云正在一法取不可尽如芥子之空即理广狭
等。

钞即普智眼等者疏云即第四禅第三天于异生
善果此最广故所有功德胜下三禅故长行云得
入普门观察法界解脱门上半偈云一切法门等
即是普门一门普摄一切故如是法性佛所说即
观法界末句义兼于入。

钞华藏偈下疏云一一称性故即同时具足相应
门也心尘准思今但引下释疏只引上半偈意以
所所具教义等及能具广狭等即总无彰碍法界
故问但言下恐为尘但含理法界即事理无碍非
事事无碍也下半云下疏云宝光现佛者次前经
云一切宝中放净光于宝光中现也依正互融故
问宝光为依现佛为正互融无碍即事事无碍何
开尘含法界答但以宝光现佛事事无碍义释尘
所含法界中一分之义故前钞云教义等广狭等
即法界故若直用文应是尘合事事无碍法界今
音释¶ 第 314b 页
取差别义故云含事法界也。

钞举细况粗者尘细叶粗约分量言之上来消疏
巳竟。
▲钞妙严品下复广引经證明非臆说明文
甚广故可依行疏但束为一门令顿晓其旨使随
见经文即能解义下同此者皆可准知又晋经下
初二句举时取法次根等名诸根上言心即心王
下言心法即心所有法次句别说难尽故云一切
拣上佛法云虚妄法次二句上皆现于佛身次句
承前说佛之心亦能现诸法以经言是故二字明
所现如前故菩提即佛心故次句近言佛智无量
远亦通上佛身无边亦约下钞词。
▲钞又普贤下
疏说普贤入如来藏身三昧内含因果智力外令
尘容法界法界之言亦无所不具由尘全依法界
藏现同真性故据能令下即由上入三昧力由深
定用故名业用总由德相者即上入依法界同真
性故法性融通名为德相此即定之业用依藏性
德相方起藏性本然名德相定令根见名业用言
下业用准之者同时门既尔下九门例然或随门
所引经文虽有但似业用亦皆由德相本然以此
为例也。
▲钞第十行云下即真实行菩萨疏云身
中现刹等皆得性融故此明菩萨由證法性融彼
三世间于自身现同时具足故。
▲钞八十经云下
即义引法界品经文甚广疏云观见奇特即毛内
合三世间也言斯并下上来别引诸文皆归一门
音释¶ 第 314c 页
总意。

钞出其所以等者法性融通因也即此分限事相
能如理故无分狭不碍广也以前广故名无分即
不坏相故名分广不碍狭也此上皆是同体广狭
以但一华叶上明广狭无碍不望馀法故。】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九

* 音释



(胡关切脂镮也)


(息尖切微细小也)


(音免冠冕也)


(公的切感激也)


(直里
切峻峙也)。


(音从七十曰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