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自动笺注)
妙法蓮華經大窾卷六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
金庭比丘通潤
隨喜品第十八」
【頌云。
「眼未開時識未乾
 普天都是邯鄲
 眉頭略展機關
 却笑嫦娥廣寒
前以受持讀誦校量
次以受持書寫校量
受持兼行六度校量
四以五種俱作六度
修者校量
此品將前一隨喜校量功德也。
隨喜者。
謂如來滅後。
有人至法會見說法
入耳根。
無違逆。
不生毀訾
隨順於心。
能生歡喜
名隨喜
前八部見鶖子授記
隨喜心即得授
記。
地涌菩薩如來生事
亦生隨喜即得囑累。
此由如來在世能說之人。
心圓勝。
故聞經而易
隨喜
至乎如來滅度後五百歲。
道法陵遲
鬪諍
堅固
雖有說法之人。
易生毀訾
隨喜實難。
隨喜
功德
所以必欲校量也。】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
白佛言。
世尊
若有善男子
女人
聞是法華隨喜者。
幾所福。
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為得幾所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
阿逸多。
如來滅後。
若比
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及餘智者
若長若幼。
聞是
隨喜巳。
法會出。
至於餘處。
若在僧坊
空閑處。
城邑巷陌()。
聚落田里
如其所聞
父母宗親
善友
知識
隨力演說
諸人等。
聞巳隨喜
復行轉教。
餘人
聞巳。
隨喜轉教。
如是展轉
第五十。
阿逸多。
其第
五十善男子善女人
隨喜功德
我今說之。
汝當善聽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
六趣四生眾生
卵生胎生
濕生化生
有形無形
有想無想
非有想非無想。
二足四足多足
如是等在眾生數者。
有人求福
其所娛樂之具。
給與之。
一一眾生
與滿閻浮提
金銀琉璃
硨磲碼碯
珊瑚琥珀
妙珍寶。
及象馬車
乘。
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
大施主。
如是布施
滿八
十年巳。
而作是念。
我巳施眾生娛樂之具。
隨意所欲。
然此眾生
皆巳衰老
年過八十。
髮白面皺(縐)。
將死不久
我當以佛法訓導之。
即集此眾生
宣布法化
示教
利喜
一時皆得須陀洹道。
斯陀含道
阿那含道。
阿羅
漢道
諸有漏。
於深禪定
皆得自在
八解脫。
於汝
云何
大施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彌勒白佛言。
世尊
是人功德甚多
無量無邊
若是施主
但施眾生
一切樂具。
功德無量
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佛告彌勒
我今分明語汝。
是人一切樂具。
施於四百萬億阿
僧祇世界
六趣眾生
又令得阿羅漢果
所得功德
如是五十人
法華一偈隨喜功德
百分千分。
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逸多。
如是五十人展轉法華隨喜功德
尚無
無邊阿僧祇
何況最初於會中聞。
隨喜者。
其福
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
人為
是經故。
往詣僧坊
若坐若立。
須臾聽受
緣是功德
所生
得好上妙象馬車乘
珍寶輦輿
及乘天宮
有人
講法處坐。
更有人來。
勸令坐聽
分座
坐。
是人功德
轉身帝釋坐處。
梵王坐處。
轉輪
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
若復有人
語餘人言
有經名
法華
可共往聽。
即受其教。
乃至須臾間聞。
是人功德
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
共生一處
利根智慧
百千萬
世。
終不瘖瘂
口氣不臭。
舌常無病。
口亦無病。
齒不垢
黑不黃不疎。
亦不缺落
不差不曲唇不下垂
亦不褰(千)
縮(宿)不麤(初)澁(色)。
瘡疹(軫)。
亦不缺壞
亦不咼(快平聲)斜。
不厚不大
不黧(力)黑。
無諸可惡
鼻不匾(扁)𠥶(替)。
亦不曲戾
面色不黑。
陿長
亦不窊(哇)曲。
無有一切不可喜相
唇舌牙齒
皆嚴好。
鼻修高直
面貌圓滿
眉高而長。
頞(厄)廣平正。
具足
世世所生
見佛聞法。
信受教誨
阿逸多。
汝且
觀是勸於一人
往令聽法
功德如此
何況一心說聽
讀誦
而於大眾
為人分別
如說修行
爾時世尊
欲重
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人法會
得聞是經典
乃至一偈
隨喜為他說。
如是展轉教。
至於第五十。
最後人獲福。
今當分別之。
如有大施主。
供給無量眾。
具滿八十歲。
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
髮白面皺
齒疎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今應當教。
令得於道果
即為方便說。
涅槃真實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末)泡(拋)燄。
汝等咸應當
生厭離心
諸人聞是法。
皆得阿羅漢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脫。
最後第五十。
一偈隨喜
是人福勝彼。
不可為譬喻。
如是展轉聞。
其福尚無量
何況法會
初聞隨喜者。
若有勸一人
將引聽法華。
言此經深妙
千萬劫難遇。
受教往聽。
乃至須臾聞。
斯人福報
今當分別說。
世世無口患。
齒不疎黃黑。
唇不厚褰(千)缺。
無有可惡相。
舌不乾黑短。
鼻高修且直。
頞廣而平正
面目端嚴
為人所喜見。
口氣無臭穢。
優鉢華之香。
常從其口出。
若故詣僧坊
聽法華經。
須臾歡喜
今當說其福。
後生天人中。
得妙象馬車。
珍寶輦輿
及乘天宮殿。
若於講法處。
勸人坐聽經
是福因緣得。
釋梵轉輪座。
何況一心聽。
解說義趣
如說而修行
其福不可限。」
【先彌勒請問
爾時下正答。
舉第五十人隨喜校量
者。
反顯最初隨喜功德尤多也。
卵生者。
魚鳥龜蛇
之類。
胎生者。
人畜龍仙之類。
濕生者。
蠢蠕動之
類。
化生者。
轉蛻飛行之類。
有形者。
休咎精明之類。
無形者。
空散銷沉之類。
有想者。
鬼精靈之類。
想者。
土木金石之類。
非有想者。
蒲盧之類。
非無
想者。
如土梟之類。
無足者。
鰍鱔之類。
二足者。
雞鴨
之類。
四足者。
犬羊之類。
多足者。
馬蚿之類。
有人
福者。
作福人也。
其所欲皆與之者
隨彼一切
有情心之所欲者。
施與之也。
一一下。
出所施之
物。
是大下。
出行施之時。
作下
既以財施
復以法
施也。
一時下。
聞法得果
須陀洹
此云預流。
初果也。
斯陀含。
此云一來
二果也。
阿那含
此云不來
三果
也。
阿羅漢
此云殺賊。
四果也。
禪定
九次第定也。
於汝下。
徵其功德多少
彌勒下。
答顯功德無量
告下。
校量功德
言彼功德雖多。
不及五十人
隨喜此經一偈功德尤多也。
五十人隨喜一偈
功德
巳是無量
何況最初聞而隨喜者。
其功德寧
可量哉。
問。
隨喜法華一偈
便能超越爾所功德
如來
之語。
不亦逕庭乎。
答。
瞽者無以文章黼黻
觀。
聾者無以與乎絲竹管弦之妙。
此皆如來至語。
聾瞽不肯信耳。
此經喻如摩尼寶。
餘經喻如
照乘珠
百斛照乘珠
不如得一摩尼寶故也。
阿下
獨往聽法功德
獨往聽法故得自受
用物也。
復下
又顯勸人聽功德
謂在講法
坐。
有人來。
勸令坐聽
由勸坐分座
感帝釋梵
王之坐。
阿逸下。
又顯合伴聽法功德
陀羅尼菩薩
九地巳上菩薩
合伴同聽故。
得與陀羅尼
共生一處也。
終不瘖瘂者。
音聲清徹也。
口不臭
者。
常出青蓮香也。
舌無病者
不乾不短。
語言便捷
也。
口無病者
不歪斜也
下垂者。
妥唇也。
褰縮者。
短唇
也。
缺壞者。
缺唇也。
匾𠥶者。
塌鼻也。
曲戾者。
歪鼻也。
窊曲者。
凹面也。
悉皆嚴好者。
如唇紅而正。
舌薄而
長。
齒白而密。
鼻修而隆直。
面圓而滿。
眉高而長。
廣而平正等。
阿逸下。
校量功德
言勸一人聽法
如斯
一心聽人說法者。
一心讀誦者。
一心
分別解說者。
一心如說而修行者。
功德類可
知矣。
頌中。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𦦨。
此即為彼說
無常法。
令彼捨生死也。
如云是身無常無堅速朽
之法。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之類。
若有下。
頌勸人聽法
故下。
自巳聽法
若於下。
講法處偶勸人聽法
況下。
校勝。】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頌云。
眼裡泥沙耳裡塵
 東呼西應最分明
 猩猩要得相見
 十字街頭一聲
前二中校量功德。
皆是宣說受持讀誦解說書
供養此經所得功德
皆是以勝校劣。
未曾
法師現在
六根所獲功德也。
故此品及之。
此五
法師
精進勇猛
又藉佛法熏習之力。
當時
得一念相應慧。
得見平等法身
便入六根清淨位。
故楞嚴云
清淨人修三摩地
父母肉身
不須
眼。
自然觀見十方世界
覩佛聞法。
奉聖旨。
得大
神通
十方界
由彼開佛知見
根塵塵。
清淨
然。
周遍法界
故廣顯其功德也。】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
善男子
善女人
持是法華經。
讀若誦若解說書寫
是人當得
百眼功德
千二百耳功德
八百鼻功德
千二百舌功
德。
八百身功德
千二百意功德
以是功德
莊嚴六根
皆令清淨
善男子善女人
父母所生清淨肉眼
三千大千世界
內外所有山林河海
下至阿鼻
獄。
上至有頂。
亦見其中一切眾生
業因緣。
果報
處。
悉見悉知。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於大眾中。
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清淨
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樓山
須彌鐵圍
并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眾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如是。」
【先總明五種法師功德
告常精進者。
唯是精進
怠之人。
一生便得故告之也。
是人當得者。
此法師
若肯直下承當
常常精進
造次顛沛
無須臾離。
人即入信位。
一生即得六根清淨功德
如楞嚴所
明八百眼功德者。
前方全明。
後方全暗故。
千二百
功德者。
十方擊鼓
十處齊聞故。
八百鼻功德者。
出有入。
中交故。
千二百舌功德者。
有方分。
理無
窮盡故。
八百身功德者。
合時能覺
離中不知故
二百意功德者。
唯聖與凡。
無不包容故。
六根
有如功德莊嚴
故開佛知見時。
即得清淨也。
云。
欲令佛之知見
使得清淨出現於世者。
此之
謂也。
善下
先明眼根功德
世界
無情器界也。
生。
有情界也。
雖是尋常肉眼
與天眼同功。
故能
遠近悉見。
纖悉不遺。
古德云。
大地沙門一隻
眼。
十方世界沙門眼睛是也
頌中以無所
畏心一句
顯得六根清淨所以大的。
恐畏
生於不足
道力未充故。
今言無畏者。
由彼涵養
久。
道力既充。
神氣亦滿。
即有刀杖罵詈不足以干
其慮。
玄沙備禪師
薪於山中
傍僧呼曰。
和尚
虎。
玄沙見虎顧僧曰是你。
靈潤法師山行
野燒
而來
同遊者避之。
安步如常曰。
心外無火
實自心。
謂火可逃。
何由免火。
火至即滅。
廬山
德禪師
胡則九江
大將軍曹翰部曲渡江
寺。
禪者驚走
師淡坐如平日
不起不揖。
曰。
長老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熟視曰。
汝安
知有不懼死和尚耶。
所云無畏者蓋如此
以此
心說此經。
眼根自然清淨矣。
不然
稍有動搖
則目
眩心馳。
安得清淨乎。
內外樓山者。
梵語彌樓。
云光明。
即七金山也。
內外者。
以七金山七重
故。
一切悉皆現者。
如楞嚴云
一切圓淨妙悉現
其中
則不止現內外彌樓等也。】
復次精進
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此經。
讀若誦。
解說
書寫
得千二百耳功德
以是清淨耳。
聞三
大千世界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其中內外
語言音聲
象聲
馬聲
牛聲。
車聲
啼哭聲。
愁歎聲。
聲。
鼓聲
鐘聲
鈴聲
笑聲
語聲
男聲
女聲。
童子聲。
童女
聲。
法聲。
非法聲。
苦聲
樂聲。
凡夫聲。
聖人聲。
喜聲
不喜
聲。
天聲
龍聲
夜叉聲。
乾闥婆聲。
阿修羅聲。
迦樓羅聲。
緊那羅聲。
摩睺羅伽聲。
火聲
水聲
風聲
地獄聲。
畜生
聲。
餓鬼聲。
比丘聲。
比丘尼聲。
聲聞聲。
辟支佛聲。
菩薩
聲。
佛聲。
要言之。
三千大千世界中。
一切內外所有
諸聲。
雖未得天耳
父母所生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如是分別
種種音聲
而不壞耳根
爾時世尊
重宣
此義。
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淨濁穢
以此耳聞
三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
鐘鈴螺鼓鼓。
琴瑟箜篌聲。
簫笛音聲
清淨好歌聲。
之而不着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地獄眾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饑渴逼。
求索飲食聲。
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共言語時。
出於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徧淨。
乃至頂天
言語音聲
法。
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丘眾
及諸比丘尼
讀誦經典
若為他人說。
法師於此
悉皆得聞之。
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為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音聲
悉皆得聞之。
諸佛大聖尊。
教化眾生者。
於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三千大千界。
內外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頂天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
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
雖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如是。」
【次明耳根功德
象馬等車馬聲
啼哭愁嘆可意
聲。
鼓鐘法樂聲。
法聲。
和順軟聲
非法聲。
鬬諍聲。
天聲下。
八部聲。
火水三災聲。
地獄下。
三途聲。
比丘下。
二眾四聖聲。
不壞耳根者。
聽之不
著。
歷歷分明也。
中父母下。
欲界聲。
無數種人
聲聞能解了者。
方言也。
頻伽好音鳥。
命命共
命鳥。
其諸下。
色界聲。
一切下。
頌二眾聲。
復有下。
菩薩聲。
諸佛下。
佛說法聲。
三千下。
總結
纔入
信位。
耳根巳得圓通如此
入聖位乎。
洞山
稟禪師宴坐
一日侍者法堂
謂曳木者無
階砌
侍者出視無有
還白
寂無人跡
又使求
之。
侍者臨簷俯視
羣蟻蜻蜓緣階而上
靜極靈而知也。】
復次精進
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
讀若
解說書寫
成就八百鼻功德
以是清淨鼻根
三千大千世界
上下內外
種種諸香。
須曼那華香。
闍提華香。
末利華香。
瞻蔔華香。
波羅羅華香。
赤蓮
香。
青蓮華香。
蓮華香。
樹香
果樹香。
栴檀香。
沉水
香。
摩羅䟦香。
伽羅香。
及千萬種和香。
若末若丸
塗香
持是經者。
於此間住。
悉能分別
又復別知眾
生之香。
象香
馬香
牛羊等香。
男香。
女香。
童子香。
童女
香。
草木叢林香。
若近若遠。
所有諸香。
悉皆得聞。
不錯
持是經者。
雖住於此
聞天諸天之香。
質多羅拘鞞(皮)陀羅樹香
曼陀羅華香。
摩訶曼陀
羅華香。
曼殊沙華香。
摩訶曼殊沙華香。
栴檀沉水。
種末香。
諸雜華香。
如是天香
和合所出之香。
無不
聞知
又聞諸天身香。
釋提桓因在勝殿上
五欲娛樂
嬉戲時香。
若在妙法堂上
忉利諸天說法時香。
於諸遊戲時香。
及餘天等男女身香。
能悉遙聞
展轉
乃至梵世
上至有頂。
諸天身香。
亦皆聞之。
諸天所燒之香。
聲聞香。
辟支佛香。
菩薩香。
諸佛
身香。
亦皆遙聞
其所在。
雖聞此香。
然於鼻根
不壞
不錯
若欲分別
他人說。
憶念不謬。
爾時世尊
欲重
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清淨
於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聞知
須曼那闍提
摩羅栴檀
沉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
及知眾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
大勢轉輪王
轉輪及子。
羣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寶
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
衣服瓔珞
種種塗香
聞香知其身。
諸天行坐
遊戲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果實
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山深險處。
栴檀華敷
眾生在中者。
聞香悉能知。
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眾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
阿修羅男女
其諸眷屬
鬬諍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
曠野險隘處。
師子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任)者。
未辯其男女
無根非人
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成就
安樂產福子。
以聞香力故。
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惠)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伏藏
金銀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種種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所在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天上宮殿
上中下差別。
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娛樂
聞香悉能知。
諸天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
乃至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光音徧淨天。
乃至於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諸比丘眾等。
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讀誦經典
或在林樹下。
專精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菩薩堅固
坐禪讀誦
為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在世尊
一切恭敬
愍眾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眾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修行
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三明鼻根功德
闍提
此云金錢華。
末利
此云鬘。
作鬘故。
瞻蔔
云黃華。
波羅羅。
此云薰華
摩羅
䟦。
云性無垢
伽羅
云根香。
和香。
百和香也。
九香
餅香也。
此皆人間樹香也。
又復下。
眾生
香也。
持是下。
諸天無情香也。
波利質多羅
帝釋
殿前圓生樹。
根莖枝葉逆風香。
拘鞞陀羅
云大遊戲地樹。
又聞下。
諸天有情香也。
娛樂嬉戲
香。
淫佚香也。
說法香。
清淨香也。
梵世香。
禪定香也。
及聲下。
四聖法身香也。
偈中須曼下。
無情香。
知下。
有情香。
大勢轉輪
即金輪王
四天下。
大小轉輪王
銀輪銅輪鐵輪王。
三二一天下
故曰小也。
地中寶藏
伏藏也。
寶女。
即女寶也。
香知所在
聞其氣而知其處也。
諸人
即輪王侍從
之人。
聞香知其身者。
其聞氣而知其人也。
諸天
行坐遊戲者。
聞其氣而知其動靜也。
修羅或鬪
諍或遊戲者。
聞其氣而知其瞋喜也。
若有懷姙
香悉知者
聞其氣而決其形也。
男女所念者。
其氣而知其心也。
人間伏藏聞香悉知者
聞其氣
而知其物也。
種種瓔珞聞香悉知者
聞其氣而知
其價也。
天上下。
聞其氣而知欲界事。
如是下。
聞其
氣而知色界事。
諸比下。
聞其氣而知進修事也。】
復次精進
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此經。
讀若
解說書寫
得千二百舌功德
若好若醜。
若美不
美。
及諸苦澁物。
在其舌根。
變成上味
天甘露。
美者
若以舌根。
大眾中。
有所演說
出深妙聲
入其心。
皆令歡喜快樂
又諸天子天女
釋梵諸天
深妙音聲
有所演說言論
次第皆悉來聽。
及諸龍
龍女
夜叉夜叉女。
乾闥婆乾闥婆女。
阿修羅阿修羅
女。
迦樓羅迦樓羅女。
緊那羅緊那羅女。
摩睺羅伽
睺羅伽女。
聽法故。
皆來親近
恭敬供養
及比丘比丘
尼。
優婆塞優婆夷
國王王子
羣臣眷屬
轉輪王
大轉
輪王
七寶千子
內外眷屬
乘其宮殿
俱來聽法
以是
菩薩說法故。
婆羅門居士
國內人民
盡其形壽
供養
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
常樂見之。
是人
所在方面
諸佛皆向其處說法
悉能受持一切佛法
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甘露
以深淨妙聲
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諸天龍夜叉。
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說法之人。
欲以妙音
徧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
大小轉輪王
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毗舍闍。
亦以懽喜心。
常樂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眾。
來至其所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守護
或時現身。」
四明舌根功德
若好下。
顯知功德
以下
顯說
功德
言以一味之法。
入眾生之心。
令生歡喜
故悉來聽法也。
歸宗云。
諸方五味禪。
這裏
一味禪
妙聲者。
一味禪也。
諸下
八部
法供養。
及此下。
四眾聽法供養
諸下
四聖樂見。
偈中是人下。
頌得甘露味。
以深下。
頌說一味法。
烏石山觀禪師
如何是佛。
師引舌示之。
其僧
禮拜
師曰。
你見甚麼便禮拜
曰。
謝和尚出示舌相。
師曰。
老僧近日舌上生瘡。
所謂出深淨妙音於大
眾說法也。】
復次精進
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
讀若
解說書寫
得八百身功德
清淨身
如淨琉璃
眾生喜見。
其身淨故。
三千大千世界眾生
生時死時。
上下好醜
生善惡處
悉於中現。
鐵圍山
鐵圍
山。
樓山
摩訶樓山等諸山。
其中眾生
悉於中
現。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所有眾生
悉於中現。
聲聞辟支佛菩薩佛說法。
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眾生皆喜見。
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淨身
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三千世界中。
一切羣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
諸天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樓山
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眾。
說法悉皆現。
雖未得無漏
法性妙身
清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
五明身根功德
清淨身如淨琉璃者。
古德云。
大地都盧一個身。
內外明徹
猶如琉璃
一切
有情無情
六凡四聖
現於身中。
如鏡現像是也
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者。
所謂如魚飲水
自知也。
清淨常體者。
赤肉團上。
即是無位真人
住處也。】
復次精進
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滅後。
受持是經。
讀若誦若解說書寫
得千二百意功德
以是
淨意根。
乃至一偈一句
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解是
義巳。
演說一句一偈
至於一月四月
乃至一歲
所說法。
隨其義趣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若說俗間
書。
治世語言
資生業等。
順正法。
三千大千世界
眾生
心之所行。
心所動作
心所戲論
悉皆知之。
未得無漏智慧
而其意根清淨如此
是人所思惟。
籌量言說
皆是佛法
無不真實
亦是先佛經所說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是人清淨
明利濁穢
以此妙意根。
上中下法。
乃至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四月至歲。
世界內外
一切諸眾生。
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
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眾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
持法華故。
悉知諸法相
義識次第
名字語言
所知演說
此人有所說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於眾無所畏。
持法華經者。
意根若斯
雖未得無漏
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一切眾生
歡喜愛敬
能以千萬種。
善巧語言
分別說法
持法華經故。」
【六明意根功德
辯才在口。
達義在心
故聞一句
無盡之義。
得一義而演無盡之語。
如龍王得
一滴水。
便能興雲致雨。
大經云。
一文語言中。
無邊契經是也
諸所下。
明其知法治世語言
五經十九史之類。
資生業等。
醫卜雜流之類。
順正法者。
言合如來正法不相逆也。
盤山
積禪師
因於市肆行。
一客猪肉
屠家曰。
底割一斤來。
屠家放下屠刀
叉手曰。
長史那個
精的
於此有省。
盤山者。
所謂世諦語言
合道也。
三千下。
明其知機
心之所行者
行業也。
動作者。
作念也。
心所戲論者。
作念何等
言出諸口也。
是人下。
言其舉心動舌。
皆合如來
道也。
中知上下
知法也。
是世下。
知機也。
方下。
佛說法。
受持思惟
至於為眾演說
不錯
也。
以持下。
不錯所以
受持此經故能知法
相。
知法相故能了義趣。
了義趣故能識次第
由識次第故能達名言。
達名言故能隨機說法
由能隨機說法故雖世諦語言順正法。
順正
故處眾而無畏也。
安住希有地者。
謂此能持正
法者。
其所地位
與諸佛菩薩把手共行。
高出天
人之外。
一切眾生懽喜愛敬也。】
常不輕品第二十」
【頌曰。
「鑄就金身十丈
 心中穩實堅牢
 烈風驟雨難吹灑
 刀杖何能損一毛
前欲會中諸大菩薩聲聞弟子發願持經。
如來
引自巳曾為國王忍苦求法以勵之。
此欲地涌
發願持經。
故復引自巳初作法師忍辱持經以
勵之。
故有斯品。
然此品論忍辱。
則含三忍四樂
行。
論持經。
則顯一句全經之益。
論功德。
則始得六
清淨
終得無上菩提
由此一品前數品之義。
前品明所證。
此品明能證。
能證之人名常不輕
者。
由彼尊法重人
故不生輕慢
不輕慢。
故能修
忍辱而成菩提也。】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汝今當知。
比丘
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持法華經者。
若有惡口罵詈
謗。
獲大罪報
前所說。
其所功德
如向所說眼耳
鼻舌身意清淨
大勢
乃往古昔
無量無邊不可
思議阿僧祇劫
有佛名威音王如來。
應供
徧知
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劫名離衰。
國名大成
威音王佛
於彼世中。
天人
阿修羅說法
為求聲聞者。
說應四諦法。
生老病死
究竟涅槃
為求辟支佛者。
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諸菩
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應六波羅蜜法。
究竟
佛慧
大勢
威音王佛
壽四十萬億那由它恒河
沙劫
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
像法住世
數如四天微塵
其佛饒益眾生巳。
然後滅度
正法
像法盡之後。
於此國土
復有佛出。
亦號威音王如
來。
應供
徧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
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
同一號。
最初威音王如來。
既巳滅度
正法滅後。
像法中。
上慢比丘
大勢力。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
常不輕
大勢
何因緣。
常不輕
比丘凡有所見
若比
丘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皆悉禮拜讚歎
而作是言。
我深敬汝等。
不敢輕慢
所以者何。
汝等皆行菩薩道。
當得作佛。
而是比丘
不專讀誦經典
行禮拜。
乃至
遠見四眾
亦復故往禮拜讚歎
而作是言。
不敢
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佛次時唐宣宗沙彌
問曰。
不著佛求。
不著法求。
不著僧求。
長老禮拜
何所求。
師曰。
不著佛求。
著法求。
不著僧求。
常禮如是事。
彌曰。
用禮何為
便掌。
彌曰。
粗生
師曰。
這裏是甚所在
說粗說
細。
隨後叉掌。
李翱刺史藥山
執經不顧
侍者曰。
太守在此。
守性褊急
乃曰。
見面不如聞名
拂袖而出。
山曰。
太守何得貴耳賤目
守曰。
問云如
何是道。
山以手指上下曰會麼。
守曰不會
山曰。
在青天水在瓶。
守乃作禮
此皆具大法勢力
然後
能化得大勢之人也。
爾時下。
菩薩之名。
比丘
菩薩行。
故曰菩薩比丘
得大下。
願得名之實。
彼凡見四眾
皆悉禮拜讚歎
敬視如佛。
故得此不
輕名也。
禮拜者。
身業也。
讚歎者。
口業也。
深敬者。
業也。
主一無適之謂敬。
敬而曰深者。
敬之至也。
我心深敬汝等。
故現之於身。
發之於口。
禮拜
讚歎
非是腹誹而口譽。
內慢而外恭也。
所以敬汝
重汝者。
以汝尋常日用折旋俯仰
迎賓送客處。
皆與諸佛菩薩
日用所行。
無別異。
當來世必
得作佛。
故我敬視如佛。
禮拜讚歎也。
而是下。
禮拜讚歎之意。
言此比丘
專心讀誦經典
默默受持一句伽陀
修習一句伽陀
遠見四眾
禮拜讚歎
以此一句伽陀開導之也。
古德云。
步步
登高易。
心心放下難。
不輕菩薩
真放下身心者也。】
四眾之中。
有生瞋恚(怒)。
心不淨者
惡口罵詈
言是無智
比丘
何所來。
自言我不輕汝。
而與我等授記
當得
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虗妄授記
如此經歷多年
常被
罵詈
不生瞋恚
常作是言汝當作佛。
說是語時。
眾人
或以杖木瓦石而打(頂)擲之。
避走遠住。
高聲唱言
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以其常作是語。
故增
上慢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號之為常不輕。」
【此四眾瞋罵也。
言以平等佛慧授之。
而彼反以為
無智
真實事告之。
而彼反以為虗妄
禮拜
歎而進之。
而彼反生瞋恚罵詈
所謂夜光投人。
鮮不按劍
豈止聞而不信
稱怨大喚者哉。
多年
詈不生瞋恚者。
菩薩工夫純熟故。
彼雖詈我。
自尊之。
彼雖辱我。
我自敬之。
不離一句伽陀
亦常以此一句伽陀教人也。
普化禪師
見人
高下
振鐸一聲
或將鐸就人耳邊振之
或拊
其背。
回顧者。
展手曰。
乞我一文錢
此亦以一
伽陀導人也。
眾人聞此益增其怒。
更加木瓦
石者。
所謂卞和三獻
未免遭刑也。
避走遠住猶高
聲唱者。
彼以瞋來。
我以慈應
自非行三忍。
四樂
大法勢者不能也。
寒山
因眾僧炙茄次。
山將
茄串向一僧背上打一下
回首
山呈起茄曰。
甚麼
僧曰。
風顛漢。
山謂傍僧曰。
你道這僧費却
多少鹽醬
國清寺半月念戒眾集。
拾得拍手曰。
聚頭作想
那事如何
維那叱之。
得曰。
大德無瞋即
是戒。
心淨出家
我性與汝合。
一切法無差。
所謂
瞋來慈應也。
以其下。
出其得名之故。
言我等比丘
常常侮慢彼。
彼則未嘗輕慢我。
四眾目之為常
不輕
此亦是描寫上慢比丘
大勢倨傲
狀。
不輕能行忍辱。
全在深敬二字上。
若敬之不深。
不能視之如佛。
安能受其罵詈木瓦石哉。
語云
出門如見大賓
使民如承大祭
曲禮無不敬。
一字
常不輕入道之基也。
雖然
若使四眾
中有上根
如德山臨濟雲門丹霞輩流在。
則常
不輕瑣瑣授記
未免親遭瞋舉毒罵耳。】
「是比丘臨欲終時。
虗空中。
具聞威音王佛
所說
法華經。
二十千萬億偈。
悉能受持
即得如上眼根
淨。
耳鼻舌身意清淨
得是六根清淨巳。
更增壽命
二百萬億那由他歲。
為人說是法華經。
於時增上
四眾
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輕賤是人
為作
不輕名者
見其得大神通力
樂說辯力。
大善寂力。
其所說。
信伏隨從
菩薩
復化千萬億眾
令住阿
多羅三藐三菩提
命終之後
得值二千億佛。
皆號
日月燈明
於其法中
說是法華經。
以是因緣
復值二
千億佛。
同號自在燈王
於此佛法中。
受持讀誦
為諸四眾
說此經典故。
得是常眼清淨
耳鼻舌身意
諸根清淨
四眾中說法。
無所畏。
大勢
是常不
菩薩摩訶薩。
供養如是若干諸佛。
恭敬尊重讚歎
種諸善根
於後復值千萬億佛。
於諸佛法中。
說是
經典
功德成就
當得作佛。
大勢
於意云何
爾時
不輕菩薩
異人乎。
我身是。
若我於宿世
受持
讀誦此經。
他人說者。
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
菩提
我於先佛所。
受持讀誦此經。
為人說故。
疾得阿
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勢
彼時四眾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瞋恚輕賤我故。
二百億劫
常不
值佛。
不聞法。
不見僧。
千劫阿鼻地獄
大苦惱。
是罪巳。
復遇常不輕菩薩
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大勢
於汝意云何
爾時四眾
常輕是菩薩者。
異人乎。
此會中。
䟦陀婆羅等五百菩薩
子月
五百比丘
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
皆於阿耨多羅
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大勢
當知是法華經。
大饒
益諸菩薩摩訶薩。
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薩摩訶薩。
如來滅後。
常應受持讀誦
說書寫是經。」
【此言不輕現世獲益也。
言此比丘尋常行禮拜。
不專讀誦
所聞經。
遂至廢忘。
臨終時。
具聞
經。
悉得受持
受持故。
即得六根清淨
更增壽命
也。
為人說者。
前則授人一句伽陀
此則授人全
經。
故廣演分別也。
於時下。
四眾回心
大神力者。
六根清淨
十方界是也
樂說辨才者。
即廣演
分別妙法華經是也
大善寂力者。
罵詈毀辱
悉不動是也
故始聞而加辱。
今則信順調伏矣。
之而即去
今則如影隨形矣。
是菩下。
既化四眾
復化其餘。
見法化之廣也。
命終下。
後世獲益。
城品云。
如來大通智勝佛時。
作菩薩沙彌說法
華經。
此言在日月燈時。
作菩薩比丘說法華經。
然燈授記作佛。
皆是方便也。
無所畏。
六根
清淨根本
故拈出照應
得大下。
從因得果
功德
成就當作佛者。
出持此經行法師事。
至於成行
滿。
方證法王也。
得大下。
結顯自巳成佛
皆是初作
法師持法華之力也。
巳上證不輕持經獲益竟。
時下
復證謗經獲罪也。
以瞋下。
四眾瞋恚
輕賤我故。
不值三寶
常於三塗
受苦罪畢。
復遇
不輕者。
以謗法因緣。
復與菩薩共生一處
引入
提。
問。
信佛則與菩薩共生一處
得沾法利固矣。
故謗佛亦得共生一處
獲沾法利。
答。
罵藥服之愈
疾。
罵沉燒之得香。
䟦陀等。
常不輕
千劫於阿
受苦
罪畢之後
復遇不輕
菩薩悲心所被也。
不輕之名。
起自罵詈之日。
罵尚得益
敬信乎。
得大下。
總結讚謗獲益。
言大饒益者。
輕與不輕
無二
讚歎者。
巳得大果。
毀罵者。
當來得作
佛。
故云聞而不信
尚結佛果之因。
學而未成。
永異
人天之福。
然則比丘者。
專心受持此經。
空消
白日
何謂乎。】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常不輕
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不輕汝。
汝等行道
當作佛。
諸人聞巳。
毀罵詈。
不輕菩薩
忍受之。
其罪畢巳。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清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為諸人
說是經。
諸著法眾
皆蒙菩薩
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成佛道。
彼時不輕
我身是。
四部眾
著法之者
不輕言。
當作佛。
以是因緣
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眾。
并及四眾
清信士女
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
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
第一之法。
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
不可議。
時乃得聞。
法華經。
億億萬劫
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
聞如是經。
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成佛道。」
【計著於法者。
四眾計著法相
不達佛性故。
菩薩
佛性徧告之也。
諸人下。
方木不入圓竅。
四眾
罵詈也。
其罪畢巳一句
長行
當在諸著法眾下。
臨命下七句。
現世獲益。
諸著下五句
四眾
心。
不輕下。
後世獲益。
時四下。
四眾得益
以是
緣者。
正指四眾昔聞菩薩當作佛之語。
雖驟加
罵詈
畢竟藉此一句伽陀
開熏因緣之力。
故後
世得值無數佛。
古人謂之金剛種子信哉。
我於下。
言我宿世人聽受此經。
以此開示大眾
世世生生
受持此經者難值遇故。
以過億億
劫。
得聞此經。
以過億億萬劫佛出世
得說此經。
如此經者大不容易
是故行者於佛滅後。
一心
廣說此經。
勿得更生疑惑
能廣說此經。
則值佛
不難。
成佛亦不遠矣。】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頌云。
可憐日用勞勞
 神力何曾一毫
 腰胯虱行肩背
 便知將手去摩搔」
自持品最初二菩薩
發願此界持經。
其次五百
羅漢無學比丘八千人無學比丘尼。
六千人
發願異國持經。
其次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
十方世尊往返持經。
發願娑婆者則太狹。
十方者則太寬。
不愜如來本意
故招下方
薩。
地涌出。
住在虗空
如來則以五種較量
顯持
經之勝。
又以六根清淨功德
顯法師之勝。
以不
菩薩
得益之勝。
然後地涌菩薩
發願釋迦
國土持經。
諸佛勸喜。
同時將此一卷大經
徧空
徧界。
顯說密說橫說竪說
使一切眾生見者聞者。
大喜徧身
然後付囑
故有斯品。】
爾時千世微塵菩薩摩訶薩。
地涌出者。
皆於
佛前。
一心合掌
瞻仰尊顏
白佛言。
世尊
等於
滅後。
世尊分身所在國土
滅度之處。
當廣說此經。
以者何。
我等亦自欲得真淨大法
受持讀誦解說
書寫供養之。」
此地菩薩
發願釋迦分身國土持經。
世尊
昔既能忍苦受持此經。
行法師事得證菩提
我等
欲得真淨大法
不憚疲勞
亦能忍苦行法
師事
釋迦分身國土
廣說此經。
無復疑慮矣。】
爾時世尊文殊師利等。
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
世界菩薩摩訶薩。
及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
夷。
天龍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
伽。
非人等。
一切眾前。
大神力。
廣長舌
上至
世。
一切毛孔
放於無量無數色光
皆悉徧照十方
界。
寶樹師子座上諸佛。
亦復如是
廣長舌
無量光。
釋迦牟尼佛
寶樹下諸
神力時。
滿百
千歲
然後還攝舌相。
一時謦(請)欬(慨)。
俱共彈指
二音聲。
徧至十方諸佛世界
地皆六種震動
其中眾生
天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
人等
以佛神力故。
皆見此娑婆世界
無量無邊百千
萬億寶樹下。
師子座上諸佛。
及見釋迦牟尼佛
多寶如來
寶塔中。
師子座
又見無量無邊百千
萬億菩薩摩訶薩。
及諸四眾
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
既見是巳。
皆大歡喜
得未曾有。」
【此現光瑞以示全經也。
如來許多心事
無非欲人
持此大經
一聞地涌菩薩發願持經。
心事巳畢。
諸佛歡喜
故先示舌相。
次示光相也。
廣長舌者。
見此經非三寸舌可得宣揚也。
毛孔無量無數
色光者。
又見如來渾身是個大光明藏
不止光明
一毛端也。
思益經云。
如來身者即無光明
是也
光光徧照十方世界者。
又顯盡十方界
一個大光明藏
無處不徧
無物不在
不止一國
世界也。
分身諸佛同現舌相光相者。
正顯佛佛
光相
悉皆平等
一切佛各放一切孔光
一切
孔光各各徧照一切佛。
佛佛互見
交羅
普徧
各示全經
覺場所證。
證此而巳。
靈山所說
說此而巳。
諸佛授記
授此而巳。
祖師密傳。
傳此而
巳。
初中後善
善此而巳。
故世尊始以一光無量
發其始。
末以無量一光結其終也。
諸佛下。
攝舌
相而謦欬彈指也。
二音遍至十方地皆震動
者。
正顯諸佛無言之教萬象皆說也。
如來為此
量光無量音。
四十餘年。
忍而不發。
至乎靈山會上
三周九喻漸漸發明
雖則承當
尚存畏怯
猶未
盡善
如來之心。
猶未痛快
得地菩薩發願
經。
一肩擔荷
諸佛懽喜
故以放光吐舌示其相。
謦欬彈指發其音。
則知如來渾身是口。
徧界是
經。
如是口。
如是經。
佛說如斯而巳。
其中
下。
大眾得益
既見諸佛所證無量
又見諸佛所化
無量
昔所未見者。
今巳盡見。
大喜各各充徧也。】
即時諸天
虗空中。
高聲唱言
過此無量無邊百千
萬億阿僧祗世界
有國名娑婆
中有佛。
釋迦
尼。
今為諸菩薩摩訶薩。
大乘經。
妙法蓮華教菩
薩法佛所護念
等當深心隨喜
亦當禮拜供養
迦牟尼佛
諸眾生。
虗空中聲巳。
合掌娑婆
界。
如是言。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種種華香瓔珞旛蓋
諸嚴身之具。
珍寶妙物
皆共
遙散娑婆世界
所散諸物。
十方來。
譬如雲集
變成
寶帳
徧覆此間諸佛之上。
於時十方世界
通達無礙
如一佛土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
諸佛神力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若我以是神力
無量無邊
百千萬億阿僧祗劫。
為囑累故。
說此經功德
不能
盡。
要言之。
如來一切所有之物。
如來一切自在
力。
如來一切秘要之藏。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
於此
經。
宣示顯說
是故汝等。
如來滅後。
一心受持
解說書寫。
如說修行
所在國土
若有受持讀誦
說書寫。
如說修行
經卷所住之處。
若於園中
若於
林中。
若於樹下
若於僧坊
白衣舍。
若在殿堂
若山
曠野
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所以者何。
當知是處
道場
諸佛於此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於
此轉於法輪
諸佛於此般涅槃。」
【先諸天高唱
今為菩薩大乘者。
此是領會世尊
吐舌放光
彈指謦欬
皆是說經
恐人不知。
故為
旁通也。
諸下
聞唱歸依
以種下。
遙伸供養
物變帳覆諸佛者。
合眾物而成一也。
十方世界
一土者。
合眾界而為一也。
至此一卷大經
世界
徹上徹下
王法師
皆巳有在。
故下復讚
叮嚀
令其一心受持也。
爾時下。
益顯其勝。
言十
方分身諸佛所現神力
雖然如是不可思議
若我
今日為囑累此經。
故總將十方諸佛彈指謦欬
長舌相。
遍身遍界。
一切光明
無量劫
讚揚受持
此經功德不能盡。
何以故。
如來一切所有之法。
此經無不具故(以有無量法財。
資給一切之無禁。
用之不竭故)。
如來
神力
此經無不顯發故(如云過去現在
乃至未來際。
為度眾生
無有
懈倦等)。
如來秘密之藏。
此經盡能開示故(如云出家成道
轉法
輪。
涅槃
皆是方便等。
又以一音密闡。
一切漸入佛道等)。
如來一切甚深之
事。
此經悉其底蘊故(如集分身地涌
菩薩騰疑。
二乘罔測等)。
於此
宣示顯說者。
如上自在秘要甚深之法。
皆不
目前一卷大經
昔未宣揚者。
呈示者。
半明
暗。
未曾顯說者。
今皆在吐舌放光彈指謦欬中。
掀翻
更無餘蘊。
是故應當一心受持此經。
乃至
如說而修行此經。
莫生他念也。
所在下。
囑興供養
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者。
謂如來成佛之處。
不離
經也。
以諸佛藉此經而得菩提
藉此經而轉法輪
藉此經而入涅槃
故知佛出世始終
為此
大經
故曰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也。】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為悅眾生故。
無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謦(請)欬(慨)聲。
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以佛滅度後。
能持此經故。
諸佛皆懽喜
無量神力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是人功德
無邊無有窮。
十方虗空
不可邊際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巳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
又見我今日
教化菩薩
能持是經者。
令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懽喜
十方現在佛。
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懽喜。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背)密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當得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如來滅後。
佛所說經。
因緣次第
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
無量菩薩
畢竟一乘
是故智者
聞此功德利。
於我滅度後。
受持斯經。
是人佛道
決定無有疑。」
初四句。
總頌五種神力
相下四句
別頌吐舌
光。
是為求佛道者
現知佛不離此身也。
諸佛下八
句。
別頌謦欬彈指地動
是為持經者。
現知此經周
一切也。
囑累下八句
正言徧界是舌通身是口。
不能盡讚持經功德
以持經人功無際故。
持下。
正顯持經功德
言持經者。
親見靈山一會
經者諸佛悉皆歡喜
持經者亦見佛。
供養佛。
得諸佛之歡喜
持經者不久當作佛。
持經者即
九地巳上菩薩等。
諸法者。
無礙也。
義者。
義無
礙也。
名字言辭者。
無礙也。
樂說者。
樂說無礙也。
如風二句
四無礙也。
所說經者。
即十二部。
如因
譬喻祇夜等也。
隨義如實說者。
依義不依文也。
如日下。
喻明隨義說經。
破昏暗。
一乘也。
是故
下。
結勸受持。】
「囑累品第二十二」
【頌云。
現成公案大家
 何必叮嚀再三
 說到盡情還有說
 定須親手紅柑
由前地涌菩薩發願持經。
如來無量神力以應
之。
令生歡喜
然後付囑
故有此品也。
言囑累者。
將此法付囑於汝。
累汝宣傳也。
古德云。
若不是
此等人。
自然不來殃及你之意。
又囑者。
如來
付囑
令彼流通
累者。
菩薩懸係於心。
永無忘
失也。
問。
作佛則曰授記
持經則曰囑累者何也。
答。
正顯作佛難。
而持經為法即者。
不易也。
作佛是
冕旒
垂衣裳
登九五位時。
作法師
冐鋒鏑。
矢石
天下時也。
闢土開疆
無量時。
無量
累。
然後大業成就
方登寶位
故知作法師者。
難於
佛也。
故欲其紹法王位。
則曰授記
令其行法師
事。
則曰囑累也。
春秋一字褒貶
法華二字
君師
如來先以法王之記授弟子
以法師
之累囑菩薩
如來望於法師者重矣。
居此位者。
寧不自重而自輕也。
噫。】
爾時釋迦牟尼佛
從法座起。
大神力。
右手摩無
菩薩摩訶薩頂。
而作是言。
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
僧祗劫。
修習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
付囑汝等。
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
增益
如是
三摩菩薩摩訶薩頂。
而作是言。
我於無量百千萬
億阿僧祗劫。
修習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付囑汝等。
等當受持讀誦
廣宣此法。
一切
眾生
普得聞知
所以者何。
如來有大慈悲
無諸慳悋
亦無所畏
能與眾生佛之智慧
如來智慧
自然智慧
如來一切眾生大施主。
汝等亦應隨學如來
法。
勿生慳悋
未來世。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
智慧者。
當為演說法華經。
使得聞知
為令其人得
佛慧故。
若有眾生不信受者。
當於如來餘深法中
示教
利喜
汝等若能如是
則為巳報諸佛之恩。
時諸菩薩
摩訶薩。
聞佛作是說巳。
皆大歡喜
徧滿其身。
益加恭
曲躬低頭
合掌向佛俱發聲言。
世尊勅。
當具奉
行。
唯然世尊
不有慮。
菩薩摩訶薩眾。
如是三反
發聲言。
世尊勅。
當具奉行
唯然世尊
不有慮。
爾時釋迦牟尼佛
十方來諸分身
還本土。
作是言。
各隨所安。
多寶佛塔
還可如故
說是
時。
十方無量分身
寶樹師子座上者。
及多
并上行等
無邊阿僧祗菩薩大眾
舍利
四眾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佛所說
皆大
歡喜。」
【此摩頂付囑也。
從法座起者。
是從多寶塔法座
起也。
右手摩頂者。
欲以頂法付囑之故。
先出長臂
摩頂也。
此與文殊伸長臂摩善財同意
而作
下。
付囑之辭。
令其開拓家業也。
雖得菩提法者。
法人不得
道不得
聲聞不得
緣覺不得
乃至等覺菩薩不能得。
唯佛獨得
故曰難得
法。
以此法囑累汝等。
則是汝等所有
應當一心
流通
分布展轉授人。
增益
無令斷絕
此是如
來以千斤擔子。
交卸諸大菩薩也。
如是下。
再三
嚀也。
所以下。
勉其勿悋勿畏。
勿悋者。
所有者皆
當與。
勿有悋惜也。
勿畏者。
所與者皆當盡。
畏其窮匱也。
佛之智慧者。
隨機說法
覺悟眾生
佛智
如來智慧者。
如實來成正覺
報佛
智。
自然智慧本來自有。
不假修成
是法佛智也。
如來既為一切眾生作大施主
今將此法施與眾
生。
汝等亦應取如來
亦當以此法平施人
悋惜
於未下。
出勿恡之意。
正言信與不信
皆當
授與
信者即利根上智
一聞即入者。
當直授。
信者即鈍根小智
不肯承當者。
不直授。
亦當以
方便善巧
引入餘深法中
示教利喜
令彼漸得此
經。
汝等若能如是平等說法
是則為報恩德
矣。
諸下
菩薩奉行
如是三反者。
三摩頂之意。
爾時下。
佛事巳畢。
故勅分身還本土。
復留多寶
者。
尚有菩薩求見故。
說是下。
普會共喜。】
藥王本事品第二十三」
【頌云。
「膏盲有病最難調
 烈火中立地
 渣滓皮毛皆煅盡
 當胸一點不曾燒」
前文為國王時
身為牀座。
不輕時。
常行忍辱。
皆是如來自談本事
以證由持經而得菩提
此下
六品
俱說菩薩本事
皆是堅持經者之信心
令其
倣效也。
本事者。
謂其植眾德本
行法師事。
經無
量劫。
不止一劫二劫而巳也。
先說藥王本事者。
藥王為法亡身
真能著忍辱衣。
真能行精進。
能作法供養者。
故先及之。
若以事言。
菩薩昔名
星光
尊者日藏聞說佛慧
雪山上藥供養
僧。
願我未來治眾生身心之病。
舉世歡喜
號曰
藥王
若以理言
法華經。
便是藥王
能空二執。
便
治病。】
爾時宿王華菩薩
白佛言。
世尊
藥王菩薩
云何遊於
娑婆世界
世尊
藥王菩薩
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
難行苦行(幸)。
善哉世尊
少解說。
諸天龍神夜叉
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非人等。
國土
諸來菩薩
及此聲聞眾。
聞皆懽喜
爾時佛告
宿王華菩薩
乃往過去
無量恒河沙劫。
佛號日月
淨明如來
應供
徧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
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
摩訶薩。
七十二恒河沙大聲聞眾。
佛壽四萬二千劫。
菩薩壽命亦等。
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
阿修
羅等。
及以諸難。
地平如掌。
瑠璃所成。
寶樹莊嚴
寶帳
上。
寶華旛。
寶瓶香鑪
周遍國界
七寶為臺。
一樹
臺。
其樹去臺。
一節道。
此諸寶樹
皆有菩薩聲聞
坐其下。
寶臺上。
各有百億諸天
作天伎樂
歌歎
佛。
以為供養
爾時彼佛。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及眾
菩薩聲聞眾。
說法華經。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習苦行。
日月淨明佛法中。
精進經行
一心求佛。
滿萬二千歲巳。
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得此三昧巳。
大歡喜。
作念言。
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皆是得聞
法華經力。
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
法華經。
時入三昧
虗空中。
曼陀羅華。
摩訶曼陀羅華。
細末堅黑栴檀
滿虗空中
如雲而下
又雨海此岸
檀之香。
此香六銖
價值娑婆世界
供養佛。
作是供
養巳。
三昧起。
而自念言。
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
如以身供養
即服諸香。
栴檀薰陸
兜樓婆。
畢力迦。
水膠香。
又飲薝蔔諸華香油
滿千二百歲巳。
香油
身。
日月淨明德佛前。
天寶衣而自纏身
灌諸香
油。
神通力願。
自然身。
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
世界
其中諸佛。
同時讚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是真精
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若以華香瓔珞
燒香香塗
香。
天繒幡蓋
及海此岸栴檀之香。
如是種種諸物
供養
所不能及。
假使國城妻子布施
所不及。
善男
子。
名第一之施。
於諸施中。
最尊最上。
法供養諸
如來故。
作是語巳。
而各默然
身火然。
千二百歲
是巳後。
其身乃盡。」
【欲明菩薩本事
宿昔因華。
假宿王華發問
爾時
下。
正答。
明古佛劫國莊嚴
爾時下。
明古佛
喜見說法華經。
名喜見者。
因聞妙法故眾生喜見。
不有妙法薰心
語言無味
面貌可憎
何喜見之
有。
一下
喜見獲益。
習苦行者
所難忍。
行所
難行也。
精進經行者。
三夜三。
孜孜不怠也。
一心
求佛者。
凝神定志
心無雜用也。
滿萬二千歲者。
現業根塵清淨也。
三昧名現一切色身者。
隨眾
生喜見之身。
即能現此身也。
得此下。
知恩思報也。
即時下。
雨華香供養。
旃檀黑白二種
若燒白
旃檀
眾欲清涼
若黑旃檀
其價甚貴。
若燒一銖
小千世界
故有六銖
三千大千世界
珍寶
所不能及也。
作是下。
次以身供養
言我雖以神
雨華雨香
世間供養
不如將此全身一卷
作法供養也。
薰陸
乳香也。
兜樓婆。
草香也。
畢力
迦。
丁香也。
水香
阿耨達池邊。
若燒一丸如麻
子大。
其香熏閻浮世界。
膠香。
松香也。
服香。
飲香油。
亦滿千二百歲者。
使法智慧等。
香滲於肌骨
四肢
然後著忍辱衣。
神通願力之火而自然
身。
光明徧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
古德所謂
二處忘閑影響
三千界淨光是也
捨身命處。
正是轉藏識時
捨藏識。
無我相故。
但知一心
求佛。
不見精進相。
但知渾身是法。
不見身心
相故。
但佛讚云。
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然如是。
藥王焚身時。
覺痛不覺痛。
若覺痛同於凡
夫。
若不覺痛同於草木
且道正當是時。
藥王在甚
麼處。
以下
正顯真法供養
超過一切假法供養
也。
國城雖重。
好名者能讓。
妻子雖親。
重義者能捨。
故所愛者唯有此身。
今亦為法而捨。
豈非第一
施。
豈非真法供養哉。
身火千二百歲
過是巳
後其身乃盡者。
謂以神通願力之火。
六根門頭
鎔鑄鍛鍊
我相方盡。
前云一心求佛萬二千歲。
又服香油滿千二百歲
身火千二百歲照應。】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如是法供養巳。
命終之後
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
淨德王家
結加趺坐
忽然
化生
即為其父而說偈言
大王今當知。
經行彼處。
即時得一切。
現諸身三昧
勤行精進
捨所愛之身。
說是偈巳。
而白父言。
日月淨明德佛。
今故現在
我先
供養佛巳。
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
復聞是法華
經。
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真)迦羅
婆羅
阿閦(初)婆等偈。
大王
我今當還供養此佛。
白巳。
即坐七寶之臺。
上升
虗空
高七多羅樹。
往到佛所。
頭面禮足
合十指爪
偈讚曰。
容顏奇妙
光明十方
我適曾供養
復還親覲。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說是偈巳。
白佛言。
世尊
世尊猶故在世
爾時日月淨明德佛。
一切眾生
菩薩
善男子
涅槃時到
滅盡時至
汝可安施
坐。
於今夜。
般涅槃
又勅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男子
我以佛法囑累於汝。
及諸菩薩大弟子。
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亦以三千大千七寶世界
諸寶
寶臺
給侍諸天
付與汝。
滅度後。
所有舍利
付囑汝。
當令流布
設供養。
應起若干千塔。
如是
日月淨明德佛。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巳。
夜後分。
入於涅槃。」
【喜見生於日月淨明佛國命終
復生淨德
家。
正顯始終不離淨德也。
偈中。
經行彼處等。
指日月淨明處
修行得益也。
得解一切語言陀羅
尼者。
由得一切色身三昧
得解一切語言
羅尼故。
能隨類現身
隨機說法也。
大王下。
本願
盡。
重思興供也。
偈中我適曾供養
長行世尊
在世
皆是顯再來之意。
爾時下。
如來唱滅。
又勅
下。
交付王家
我滅下。
又以身後之事囑之。
如是下。
入滅。】
爾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見佛滅度悲感懊惱
戀慕
於佛。
即以海此岸旃檀為𧂐。
供養佛身。
而以燒之。
滅巳後。
收取舍利
作八萬四千寶瓶
以起八萬四千
塔。
三世界。
表剎莊嚴
垂諸幡蓋
懸眾寶鈴
爾時
眾生喜見菩薩
復自念言。
我雖作是供養
心猶未
足。
我今更當供養舍利
便語諸菩薩大弟子。
天龍
夜叉一切大眾
等當一心念。
我今供養日月
明德佛舍利
作是語巳。
即於八萬四千塔前
百福
莊嚴臂。
七萬二千歲。
而以供養
無數聲聞眾。
量阿僧祗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使得
一切色身三昧
爾時菩薩
天人阿修羅等。
見其
無臂。
憂惱悲哀
而作是言。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我等師。
教化我者。
而今燒臂。
身不具足
於時一切
生喜見菩薩
大眾中。
立此誓言
我捨兩臂
當得
金色之身。
若實不虗。
令我兩臂還復如故
作是誓
巳。
自然還復
由斯菩薩福德智慧淳厚所致
當爾之
時。
三千大千世界
六種震動
天雨寶華
一切人天
未曾有。
佛告宿王華菩薩
於汝意云何
一切眾生
菩薩
異人乎。
藥王菩薩是也
其所捨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宿王華
若有發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能然手指
乃至一指
供養佛塔
勝以國城妻子
三千大千國土
山林
池。
珍寶物而供養者。」
【此重興供養也。
旃檀為𧂐。
為梵身之具。
古佛
茶毗法也。
火滅下。
不忘付囑
塔思供也。
爾時
下。
然臂供塔。
問。
何故先以身供佛
次以臂供塔。
答。
千二百歲
然身供佛者。
我執也。
我執顯故
捨。
供佛七萬二千歲。
然臂供塔者。
空法執也。
法執
微細後捨
我執粗顯。
前七俱有。
故曰身。
法執
細。
唯六七有。
故曰兩臂
無下
大眾獲益。
爾時下。
弟子悲哀
於時下。
喜見立誓
捨臂得佛者。
言捨法
執而必得佛果也。
作誓還復者。
又見菩薩法執
空。
隨願力轉也。
福慧淳厚所致者。
顯福慧淺
劣者不能隨心轉移也。
佛告下。
援古證今
其所下。
前文百千萬億那由他。
難行苦行
反顯今所說
者。
大海一滴
釋迦宿昔大威光太子時
精勤
養。
過去無量諸佛故。
速證菩提
藥王捨身
供佛
其為逆流菩薩可知
要知捨身捨臂。
非真
法忍不能也。
故世特表出之。
宿王下。
勸人
然指。
若果發心菩提者。
不能藥王然身
煅臂。
即能然一指供塔。
亦勝一切珍寶供養
何以
故。
世間可愛者莫貴乎身。
故有一毛而利天下
者。
尚不肯為。
況肯然一指乎。
然必真見其所以貴。
真知此身之不足貴而欲可。
不然增痛苦何益
哉。
末世有藉然指以要譽者。
顛倒不巳甚乎。】
「若復有人
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
供養於佛。
及大
菩薩
辟支佛
阿羅漢
是人所得功德
不及受持此法
華經。
乃至一四句偈
其福最多。
宿王華
譬如一切
流江諸水之中。
海為第一
法華經。
亦復如是
諸如所說經中。
最為深大
又如土山黑山
鐵圍
山。
鐵圍山
及十寶山
眾山之中。
須彌山第一
此法
華經。
亦復如是
於諸經中。
最為其上。
又如眾星之中。
天子最為第一
法華經。
亦復如是
於千萬億種諸經
法中
最為照明
又如日天子
能除諸闇。
此經亦復如是
能破一切不善之暗。
又如諸小王中。
轉輪聖王
最為
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
於眾經中。
最為其尊。
又如帝釋
三十三天中王
此經亦復如是
諸經中王
又如大
梵天王
一切眾生之父。
此經亦復如是
一切賢聖
無學
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如一凡夫人中
須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
阿羅漢
辟支佛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
一切如來所說
菩薩所說
聲聞所說
諸經法中
第一
有能受持經典者。
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
中。
亦為第一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
菩薩第一
此經
亦復如是
一切諸經法中
最為第一
如佛為諸法
王。
此經亦復如是
諸經中王
宿王華
此經能救一切
眾生者。
此經能令一切眾生
離諸苦惱
此經能大饒
一切眾生
充滿其願。
如清涼池。
能滿一切渴乏
者。
寒者得火
如躶者得衣。
商人得主
如子得母。
如渡得船
如病得醫。
如闇得燈。
如貧得寶。
民得王。
客賈得海。
如炬除闇
法華經。
亦復如是
能令眾
生離一切苦。
一切病痛
能解一切生死之縛。
若人
聞此法華經。
若自書。
若使人書。
所得功德
佛智慧。
籌量多少
不得其邊。
若書是經卷
華香瓔珞
燒香
香塗香。
幡蓋衣服
種種之燈。
酥燈油燈香油燈。
油燈
須曼那油燈
波羅油燈
婆利師迦油燈
婆摩利油燈供養
所得功德
亦復無量。」
上言身臂供佛功德
巳超一切世間供養
此下復
言剎寶布施
不如持經功德
引喻廣明
先以海
山日月喻此經。
法性海最廣最深故
此經是功
德山。
唯高唯聳故。
此經是圓滿月。
顯說眾生即心
即佛故。
此經是智慧日。
能破三毒煩惱黑闇故。
如下
次以三界世主轉輪聖王
為人中極貴。
衣被散。
此經是輪王髻珠
在在稱尊故。
帝釋
欲界極尊
統攝地居。
此經是秘密藏
統攝群經故。
大梵天能為人種
此經為一切聖賢之父。
以一
聖賢從此經流出故。
如下
出世聖賢
辟支四果之首。
此經是最勝法
首出諸法故。
菩薩二乘之首。
此經是教菩薩法。
不共二乘故。
佛為法王
此經在諸乘中。
最上乘故。
宿王下。
又以世間要切者喻。
此經具大智慧力故。
能救
眾生
此經具大寂滅樂故。
離苦惱。
此經是無盡
藏故。
饒益一切眾生
此經如清涼池。
渴乏
皆得甘露醍醐上味
徧體清凉故。
此經如火。
能令
寒灰枯木者。
智慧𦦨故。
此經如衣。
能令無功德
莊嚴者。
如來衣故
此經如主。
能令青天白日
精魂者。
識真主故
此經如母。
能令弱喪他鄉
不知
歸者。
慈母故。
此經如船
能載眾生到彼岸故。
經如醫。
能療眾生身心病故
此經如燈。
能破生死
長夜黑闇故。
此經如寶
能令窮子所須如意故
經如王。
生死中得大願王故。
此經如海。
煩惱
海中大智寶故。
此經如炬。
慧燄一發
無明頓盡
故。
一切苦者。
五衰八苦也。
一切病痛
身心二病
也。
一切生死縛。
分段變易一生死也。
巳上雖說
譬喻以明此法。
畢竟比類不及
大經云。
如來一切譬喻種種事。
無有譬喻能喻此
法。
何以故。
心智路絕思議故。
古德所云向上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影
亦是此意。
若人
下。
書經功德
若論書經功德
即以佛之智慧
思量
不能知其邊際
其他乎。
若書下。
又顯
書此經而以種種供養所得功德亦無有量。
婆利
師迦。
此云夏生華。
那婆此云雜華。
摩利即末利也。】
「宿王華
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
得無
無邊功德
若有女人
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
者。
盡是女身
後不復受。
若如來滅後。
後五歲中
女人
聞是經典
如說修行
於此命終
即往安樂
界。
阿彌陀佛
菩薩眾。
圍繞住處
生蓮華中寶座
上。
不復為貪欲所惱。
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
亦復
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
菩薩神通
無生法忍。
是忍巳。
眼根清淨
以是清淨眼根
見七百萬二千億
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是時諸佛。
遙共讚言。
善哉
善男子
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
受持讀誦
思惟是經。
他人說。
所得福德
無量無邊
不能焚。
不能漂。
汝之功德
千佛共說。
不能令盡。
汝今巳能
諸魔賊。
生死軍。
諸餘怨敵
皆悉摧滅
善男子
千諸佛。
神通力
守護汝。
一切世間天人之中。
無如汝者。
唯除如來
其諸聲聞辟支佛
乃至菩薩
禪定
無有與汝等者。
宿王華
菩薩成就如是
智慧之力。
若有人。
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
隨喜
讚善者。
是人現世口中。
常出青蓮華香。
毛孔中。
牛頭旃檀之香。
所得功德
如上所說
是故宿王華
以此藥王菩薩本事品。
囑累於汝。
滅度後。
後五
歲中
廣宣流布閻浮提
無令斷絕
惡魔魔民
諸天
龍夜叉。
鳩槃茶等。
得其便也。
宿王華
汝當以神通
力。
守護是經。
所以者何。
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
藥。
若人有病。
得聞是經。
病即消滅
老不死
宿王華
汝若見有受持是經者。
應以青蓮
盛滿末香
供散
其上。
散巳。
作是念言。
此人不久
必當取草。
坐於道場
諸魔軍。
吹法螺
大法鼓。
度脫一切眾生老病
死海。
是故求佛道者
見有受持經典人。
應當如是
恭敬心。
說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
八萬四千菩薩
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
多寶如來
寶塔中。
宿王華菩薩言。
善哉善哉
宿王華
成就不可思議
功德
乃能問釋迦牟尼佛如此之事。
利益無量一切
眾生。」
【上明受持書供養全經功德
此又獨顯聞持一
功德亦無有量。
以此一品該攝全經故。
不但
一品該攝全經
藥王二字
該攝全經故。
若有
下。
復顯女人現世受持此品功德也。
盡是女人
復受者。
女人兒女情多。
偏生愛著。
故聞藥王
風者。
即得轉女成男。
丈夫相。
何以故。
捨身
臂。
非空我空法大丈夫不能為故。
若如下。
又顯
末世修行此經功德也。
命終極樂者。
能捨娑婆
極愛之物。
極愛身故
不為根隨煩惱所動。
而得
菩薩遊戲神通
又得菩薩無生法忍。
得眼根清
淨。
以是下。
亦是表斷七識。
生我法二執故。
得見
諸佛。
而諸佛遙興讚歎
言汝在釋迦會中。
受持
經為他人說。
所得功德無有限量
究竟堅固
不可
破壞
非如昔日作有功德
水火爛壞也。
以故
巳能破五陰魔
煩惱賊故。
又云。
由汝受持
此經。
不但諸天護汝。
即諸佛亦共護汝。
以此法是
佛護念故。
以汝巳能成就如來大功智慧故。
一切天人不及故。
一切賢聖不及故。
若有下。
又明
聞此品而隨喜讚善功德也。
中出香。
毛孔生香
以得如來五分法身故是故。
下。
囑累宿王。
先以
一品囑累。
宿王下。
次以全經囑累。
宿王下。
又以持
經人囑累。
說是下。
聞經獲益。
得解一切語言陀羅
尼者。
藥王所得也。
多寶讚宿王者
嘉其善問。
利益甚多也。】
妙法蓮華經大窾卷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