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713c 页
科注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宋 柯山金溪栖云沙门 守伦 注
明 玉溪菩提庵沙门 法济 参订
吴兴瓶城居士 闵梦得 较刻
【△三释信解品二初明品目。】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此品明中根人得解夫根有利钝惑有厚薄说有
法譬悟有前后法华座前犹如豌豆记云如生豌
豆钻刺不入也文云如来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
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愿于菩萨法都无一念好乐
之心初闻略说动执生疑广闻五佛开显朦胧未
晓今闻譬喻欢喜踊跃信发解生疑去理明复次
欢喜是世界信生是为人疑去是对治理明是第
一义以是因缘故名信解品复次禀小大教初革
凡成圣各有次位但小乘信行从闻生解苦忍明
发信则称行法行则历法观察苦忍明发法则称
行若信行人转入修道转名信解若法行人转入
修道转名见得准小望大亦应如此故中根人闻
说譬喻初破疑惑入大乘见道故名为信进入大
乘修道故名为解文云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我等
今日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闻圆教入圆
位故名信解品约本迹者四大弟子久入大乘成
就佛法迹引中根示初信解故名信解品。
△二释
经文二初经家叙欢喜二初叙内心。】
宋 柯山金溪栖云沙门 守伦 注
明 玉溪菩提庵沙门 法济 参订
吴兴瓶城居士 闵梦得 较刻
【△三释信解品二初明品目。】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此品明中根人得解夫根有利钝惑有厚薄说有
法譬悟有前后法华座前犹如豌豆记云如生豌
豆钻刺不入也文云如来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
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愿于菩萨法都无一念好乐
之心初闻略说动执生疑广闻五佛开显朦胧未
晓今闻譬喻欢喜踊跃信发解生疑去理明复次
欢喜是世界信生是为人疑去是对治理明是第
一义以是因缘故名信解品复次禀小大教初革
凡成圣各有次位但小乘信行从闻生解苦忍明
发信则称行法行则历法观察苦忍明发法则称
行若信行人转入修道转名信解若法行人转入
修道转名见得准小望大亦应如此故中根人闻
说譬喻初破疑惑入大乘见道故名为信进入大
乘修道故名为解文云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我等
今日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闻圆教入圆
位故名信解品约本迹者四大弟子久入大乘成
就佛法迹引中根示初信解故名信解品。
△二释
经文二初经家叙欢喜二初叙内心。】
卷四 第 714a 页 X30-0714.png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
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
【慧命须菩提者昔日诸智慧人中而佛慧第一佛
于般若命其转教其为慧人所命故云慧命馀三
弟子巳如前释发希有心等者得喜之由远闻方
便五段法说经家但叙闻希有法与授记二种或
可闻希有法是叙四段见授记是第五段如此闻
见昔所未有即欢喜之由发希有心者叙近闻譬
喻四番之说希有心发以心发故名之为信以信
故入入欢喜位即信解品意也。
△二叙外敬。】
「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
躬恭敬瞻仰尊颜。」
【从座起者叙外敬也例上身子应有三业领解准
前可解。
△二白佛自陈二初正陈得解二叹佛恩
深初文又二初长行二偈颂初文又二初略法说
二广譬说初文又二初正法说二略举喻初文又
二初明昔禀三故不求二初标三初居僧首故。】
「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
【初居僧首者然我法腊既高晚学以我为轨忽改
途易辙弃小求大为后来所嫌自固护彼所以不
求记云述居僧首等三不求者述昔失也初失者
执小腊则大法全阙不弃小由未识开三自固则
执小未移护彼乃迷于大轨。
△二俗年迈故。】
卷四 第 714b 页 X30-0714.png
「年并朽迈。」
【二俗年巳迈若作菩萨当专任大道广度众生今
既年朽老无所堪任是故不求记云第二失者一
生断證是故自鄙年高败种未祛不任之见仍在。
△三巳證得故。】
「自谓巳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
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
众生心不喜乐。」
【三者巳得涅槃无为正位不能发大心譬之高原
陆地不生莲华尽无生智其既巳立则无所依求
记云第三失者昔迷义旨徒计正位之功由斯固
情大心难发。
△二释二初释證得。】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證。」
【所以者何释三不求但文不次第先释得涅槃不
求。
△二释年迈。】
「又今我等年巳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次释年迈不求即兼僧首或指昔说法既久心不
喜乐是释居僧首不求既言在座复道年朽知释
僧首。
△二明今会一故自得。】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
深自庆幸获大善利。」
卷四 第 714c 页 X30-0714.png
【此陈得解之由由远闻五章略广开三显一是故
庆幸获大善利者正陈得解则是近闻四番譬喻
希有之法而获开悟开悟即善利也。
△二略举喻。】
「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此略举譬譬昔不求而今自得希有法宝在昔般
若领教谓为菩萨之法岂图于今全蒙等赐。
△二
广譬说二初开譬二合譬初文又二初咨发。】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
【言咨发者咨即恳也亦陈禀告白之谓应如世礼
欲有所决须先咨发。
△二开譬四初父子相失譬
二父子相见譬三追诱譬四领付譬初文又四初
子背父去二初背父而去。】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
至五十岁。」
【此明父子相失譬近则领火宅之总譬远则领方
便之略颂于此文中自有四意四谓初子背父去
乃至第四其父忧念而此四段各有两意今两意
者初谓背父而去譬若有人者此领二十子譬二
乘人菩萨位行难知且齐巳领耳年既幼稚者今
以无明厚重覆障解心解心无力故言幼稚舍父
逃逝者退大为舍父无明自覆曰逃趣向生死曰
逝问佛舍应后众生起惑是父离子非是子舍父
答由众生无感佛则去世还成子舍父义久住他
国者涅槃法界是佛自国生死五欲是为他国本
卷四 第 715a 页 X30-0715.png
求出离而退堕不返故云久住或十是天道二十
是人道五十是五道约于一人备轮诸道故云或
十等。
△二向本而还。】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
遇向本国。」
【次从年既长大去向国而还然幼有二义一痴小
故二未遭苦故则不知还譬结缘巳后大解未浓
如痴不反尚有残福耽迷不反今习业冥熏微知
向道遭苦失乐思求出要此二为机扣佛名为渐
向父国上文云若人遭苦为说涅槃若以人天二
善非感佛缘年既长大者善根熏被稍稍欲著名
为长大加复穷困者在三界中不见佛父为穷不
得出要之术又为穷八苦所烧故为困驰骋四方
以求衣食者旧云人天五戒十善各有因果以为
四方用自资给又于四生营生以求衣食故下文
云一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然彼诸劫中非无人
天因果而不能感佛故知此善非见佛机今佛未
出时诸凡夫人身受心法起四倒见于中求正道
如求食求助道如求衣以厌苦而求理此为可化
之缘佛初出时诸外道等皆先得度即此意也大
经云谛观四方喻于四谛准此可知渐渐游行遇
向本国者明其厌苦希脱邪求涅槃虽非本意亦
蒙值佛故云遇向也本国如上说下文明城舍云
何分别当知一切佛法为国此义则宽城语小密
是人道五十是五道约于一人备轮诸道故云或
十等。
△二向本而还。】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
遇向本国。」
【次从年既长大去向国而还然幼有二义一痴小
故二未遭苦故则不知还譬结缘巳后大解未浓
如痴不反尚有残福耽迷不反今习业冥熏微知
向道遭苦失乐思求出要此二为机扣佛名为渐
向父国上文云若人遭苦为说涅槃若以人天二
善非感佛缘年既长大者善根熏被稍稍欲著名
为长大加复穷困者在三界中不见佛父为穷不
得出要之术又为穷八苦所烧故为困驰骋四方
以求衣食者旧云人天五戒十善各有因果以为
四方用自资给又于四生营生以求衣食故下文
云一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然彼诸劫中非无人
天因果而不能感佛故知此善非见佛机今佛未
出时诸凡夫人身受心法起四倒见于中求正道
如求食求助道如求衣以厌苦而求理此为可化
之缘佛初出时诸外道等皆先得度即此意也大
经云谛观四方喻于四谛准此可知渐渐游行遇
向本国者明其厌苦希脱邪求涅槃虽非本意亦
蒙值佛故云遇向也本国如上说下文明城舍云
何分别当知一切佛法为国此义则宽城语小密
卷四 第 715b 页 X30-0715.png
则以断德涅槃防非禦恶为城舍语又亲则以同
体大悲为舍。
△二求子中止二初父求子不得。】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
【此文亦有二意初从退大后佛常求机而机不会
故名不得。
△二中止一城。】
「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
玻瓈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
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
亦甚众多。」
【次中止一城者不为一子而废家业譬佛不以一
处无机而废馀方施化旧云二万佛后释迦佛前
两楹之间为中止今谓中义则可然止国为家皆
不可用今取方便有馀土为国在同居实报两间
为中有馀涅槃为城住此涅槃名止处此为家起
胜劣两应劣应应声闻胜应应菩萨五人断通惑
者同生其上皆为菩萨佛以胜应应之纯以大乘
家业训令修学中止于此伺觅同居子机非但中
义得合而国城家业皆悉分明其家大富者实相
境为家具足万德名富五度福德名财般若智慧
名宝以其般若导一切悉摩诃衍名无量金银珠
等是大乘三十七道品也此即领上长者大富义
也仓库盈溢者在内为盈在外为溢盛米曰仓盛
物名库仓譬禅定能生百八三昧库譬实相能发
十八空智慧故自资为盈化他为溢此领上多有
体大悲为舍。
△二求子中止二初父求子不得。】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
【此文亦有二意初从退大后佛常求机而机不会
故名不得。
△二中止一城。】
「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
玻瓈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
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
亦甚众多。」
【次中止一城者不为一子而废家业譬佛不以一
处无机而废馀方施化旧云二万佛后释迦佛前
两楹之间为中止今谓中义则可然止国为家皆
不可用今取方便有馀土为国在同居实报两间
为中有馀涅槃为城住此涅槃名止处此为家起
胜劣两应劣应应声闻胜应应菩萨五人断通惑
者同生其上皆为菩萨佛以胜应应之纯以大乘
家业训令修学中止于此伺觅同居子机非但中
义得合而国城家业皆悉分明其家大富者实相
境为家具足万德名富五度福德名财般若智慧
名宝以其般若导一切悉摩诃衍名无量金银珠
等是大乘三十七道品也此即领上长者大富义
也仓库盈溢者在内为盈在外为溢盛米曰仓盛
物名库仓譬禅定能生百八三昧库譬实相能发
十八空智慧故自资为盈化他为溢此领上多有
卷四 第 715c 页 X30-0715.png
田宅义也僮仆者方便知见波罗蜜皆悉具足屈
曲随机称事称理此领上又多诸仆从若就位为
语则二乘及通菩萨别教三十心悉如僮仆别圆
两教十地如臣十向如佐十行如吏十住如民初
入佛境界率土之滨无非王民虽得为民比吏佐
等犹为疏远十行历别脩习诸法种种驱驰如吏
十回向事理稍深职近王边如佐十地辅佛行化
降魔制敌故如臣也象马车乘牛羊无数者当知
一心三观如象运圆教大乘次第三观如马运别
教大乘即空析空观如牛运通教等大乘析法观
自行如鹿羊等运二乘之法无数者权实诸法皆
名车乘权实观智名象马牛羊非但教法甚多观
智亦复无数出入者二而不二是入不二而二是
出又不二而二是入二而不二是出又无量还一
是入一中无量是出又化他用为出自行用为入
息利者出法益众生为息化功归巳为利乃遍他
国者遍于三土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即其义也唯
法性是巳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者诸菩萨是商
人又遍入三土以求法利故云众多此土菩萨往
他方听法他方大士来此闻经往还釆利也又应
化二身如贾客将此实法遍入三土化益众生而
归法身故云甚多如世间人令他捉财兴生亦自
兴生也。
△三子遇到本二初求衣食。】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
曲随机称事称理此领上又多诸仆从若就位为
语则二乘及通菩萨别教三十心悉如僮仆别圆
两教十地如臣十向如佐十行如吏十住如民初
入佛境界率土之滨无非王民虽得为民比吏佐
等犹为疏远十行历别脩习诸法种种驱驰如吏
十回向事理稍深职近王边如佐十地辅佛行化
降魔制敌故如臣也象马车乘牛羊无数者当知
一心三观如象运圆教大乘次第三观如马运别
教大乘即空析空观如牛运通教等大乘析法观
自行如鹿羊等运二乘之法无数者权实诸法皆
名车乘权实观智名象马牛羊非但教法甚多观
智亦复无数出入者二而不二是入不二而二是
出又不二而二是入二而不二是出又无量还一
是入一中无量是出又化他用为出自行用为入
息利者出法益众生为息化功归巳为利乃遍他
国者遍于三土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即其义也唯
法性是巳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者诸菩萨是商
人又遍入三土以求法利故云众多此土菩萨往
他方听法他方大士来此闻经往还釆利也又应
化二身如贾客将此实法遍入三土化益众生而
归法身故云甚多如世间人令他捉财兴生亦自
兴生也。
△三子遇到本二初求衣食。】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
卷四 第 716a 页 X30-0716.png
【无大乘功德法财故名穷子此等合退大乘巳来
备遭诸苦深起厌患欲求出离取理不中致成邪
僻因邪慧历心易可入正以求出世为感佛由也
邪观五阴为聚落十二入为邑十八界为国历此
求理故名求衣食。
△二遂到父城。】
「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遂到其父所止下此是正向其父所止之城者以
苦境为机感佛大悲名为到城城即涅槃涅槃通
半满众生习解可有得涅槃之义故言到城。
△四
其父忧念二初念失子苦。】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馀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
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
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殁财物散失无所委
付是以慇勤每忆其子。」
【此文亦二意一念失子为苦二念得子为乐且初
意者如来自昔至今恒思子之大机故言每念五
十馀年者即五道也馀者开鬼出修罗故云馀未
曾说者未曾向方便有馀土中臣佐吏民说有此
子机缘也又应世巳来自昔华严方等般若诸座
未曾向诸大士说此声闻本是大乘之子既非佛
子不解 法或如聋哑或华著拜座或弃钵茫然
种种不逮而遭诃责心怀悔恨悔昔不勤教诏致
令无训逃逝恨子不惟恩义疏我亲他内合如来
悔不殷勤令入内凡遂使退失本解恨其无心不
卷四 第 716b 页 X30-0716.png
能精进固志逃逝不返故言悔恨也自念老朽者
化期将毕无传大法之人如老朽而无子也问法
身所化诸菩萨等悉堪补处何遽此忧答法身所
化本无兴废谁谈老朽此非所论今明化身眷属
则有二种一法身大士共相影响迹虽弟子本或
是师亦不约此自念老朽也二者同居凡夫始从
化佛初发道心者名此为子子继父业令胤族不
断若身子受决作华光佛则一方佛种相续不断
大乘家业递相传付若身子无可化之机则大乘
法财现无付嘱后来众生佛种安寄老朽兴叹正
谓此也。
△二念得子乐。】
「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复作是念我若得子下即第二念得子为乐有可
度之机名为得子与授佛记名付法财称于本心
复言快乐。
△二父子相见譬二初子见父四初见
父之由。】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
【此明父子相见譬近领火宅中见火远领方便中
五浊意今取文便但为二段一子见父二父见子
此两段中各复为四初子见父四者一见父之由
由厌苦欣乐推求理味渐渐积习遂成出世善根
故言佣赁展转以此善根能扣佛慈悲故言遇到
父舍父喻道后法身舍喻无缘慈悲大小二机双
扣此舍有大机故故言遥见其父有小机故故云
化期将毕无传大法之人如老朽而无子也问法
身所化诸菩萨等悉堪补处何遽此忧答法身所
化本无兴废谁谈老朽此非所论今明化身眷属
则有二种一法身大士共相影响迹虽弟子本或
是师亦不约此自念老朽也二者同居凡夫始从
化佛初发道心者名此为子子继父业令胤族不
断若身子受决作华光佛则一方佛种相续不断
大乘家业递相传付若身子无可化之机则大乘
法财现无付嘱后来众生佛种安寄老朽兴叹正
谓此也。
△二念得子乐。】
「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复作是念我若得子下即第二念得子为乐有可
度之机名为得子与授佛记名付法财称于本心
复言快乐。
△二父子相见譬二初子见父四初见
父之由。】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
【此明父子相见譬近领火宅中见火远领方便中
五浊意今取文便但为二段一子见父二父见子
此两段中各复为四初子见父四者一见父之由
由厌苦欣乐推求理味渐渐积习遂成出世善根
故言佣赁展转以此善根能扣佛慈悲故言遇到
父舍父喻道后法身舍喻无缘慈悲大小二机双
扣此舍有大机故故言遥见其父有小机故故云
卷四 第 716c 页 X30-0716.png
住立门侧若惟小无大则不应见尊特之身父不
应言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若唯大无小不应住
立门侧子不应言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也。
△二见
父之处。】
「住立门侧遥见其父。」
【见父之处即是门侧以二观为方便即门二边圆
中之机当门正见二乘偏真故言门侧但空三昧
偏真慧眼旁窥法身耳遥见其父正见有二种一
近见二远见今言大机始发扣召事远是故言遥
又机既微非堪应赴名之为遥。
△三见父之相。】
「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
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
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
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
特尊。」
【踞师子床者圆报法身安处空理无复通别二惑
八魔等畏故云踞师子床也华严说第一义空四
无所畏为床宝几承足者定慧为足实谛为几即
无生定慧依真如境也婆罗门名净行贵族高洁
即等觉离垢地菩萨也刹利即是王种九地巳下初
地巳上居士富而不贵即三十心也真珠璎珞者
即戒定慧陀罗尼三昧四璎珞也价直千万者即
四十地功德以严法身也吏民僮仆者异门明义
即是禀藏通教断通惑者名为民禀别教断通惑
应言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若唯大无小不应住
立门侧子不应言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也。
△二见
父之处。】
「住立门侧遥见其父。」
【见父之处即是门侧以二观为方便即门二边圆
中之机当门正见二乘偏真故言门侧但空三昧
偏真慧眼旁窥法身耳遥见其父正见有二种一
近见二远见今言大机始发扣召事远是故言遥
又机既微非堪应赴名之为遥。
△三见父之相。】
「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
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
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
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
特尊。」
【踞师子床者圆报法身安处空理无复通别二惑
八魔等畏故云踞师子床也华严说第一义空四
无所畏为床宝几承足者定慧为足实谛为几即
无生定慧依真如境也婆罗门名净行贵族高洁
即等觉离垢地菩萨也刹利即是王种九地巳下初
地巳上居士富而不贵即三十心也真珠璎珞者
即戒定慧陀罗尼三昧四璎珞也价直千万者即
四十地功德以严法身也吏民僮仆者异门明义
即是禀藏通教断通惑者名为民禀别教断通惑
卷四 第 717a 页 X30-0717.png
者名为吏若同门明义者还是方便波罗蜜内与
实智同外与机缘同喻如吏吏有内奉外役之义
白拂者即是权智之用左右者右即人空智用拂
四住之尘左即入假智用拂无知之尘此二为中
道方便故言侍立覆以宝张即真实慈悲也垂诸
华幡者华即四摄幡即神通香水洒地降澍法水
洒诸菩萨心地以淹惑尘亦是定水洒诸散心地
耳散众名华者布以七净华谓戒定慧断疑道非
道知见净断知净也戒者摄律仪等三种戒也定
者首楞严等也慧者实智慧也断疑者巳度二谛
之疑也道非道净者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也知见
净者智德圆满了了见佛性也断知者断德成就
无明永尽也罗列宝物者罗列诸地真实功德也
出内如前释威德特尊者光明无边色像无边相
海无边巍巍堂堂此义须作舍那之佛岂得作馀
释耶。
△四生畏避心。】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
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
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
我作作是念巳疾走而去。」
【此明见父畏避大力势者智大名大力神通大名
大势如上身手有力义也恐怖者小机劣弱怯惧
大道也悔来至此者佛本欲以大法拟之应不称
机但有退大之意故言悔来至此窃作是念者机
实智同外与机缘同喻如吏吏有内奉外役之义
白拂者即是权智之用左右者右即人空智用拂
四住之尘左即入假智用拂无知之尘此二为中
道方便故言侍立覆以宝张即真实慈悲也垂诸
华幡者华即四摄幡即神通香水洒地降澍法水
洒诸菩萨心地以淹惑尘亦是定水洒诸散心地
耳散众名华者布以七净华谓戒定慧断疑道非
道知见净断知净也戒者摄律仪等三种戒也定
者首楞严等也慧者实智慧也断疑者巳度二谛
之疑也道非道净者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也知见
净者智德圆满了了见佛性也断知者断德成就
无明永尽也罗列宝物者罗列诸地真实功德也
出内如前释威德特尊者光明无边色像无边相
海无边巍巍堂堂此义须作舍那之佛岂得作馀
释耶。
△四生畏避心。】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
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
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
我作作是念巳疾走而去。」
【此明见父畏避大力势者智大名大力神通大名
大势如上身手有力义也恐怖者小机劣弱怯惧
大道也悔来至此者佛本欲以大法拟之应不称
机但有退大之意故言悔来至此窃作是念者机
卷四 第 717b 页 X30-0717.png
中潜密冥有此事非是显对见胜应身也或是王
王等者波旬是王徒辈为等小机灰断无言说道
绝于色像既见胜应之像非天人所及所说法相
迥异二乘小智薄德未曾见闻便谓是魔是魔所
说略开三显一身子狐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
耶若初用大逗小疑佛为魔有过今日也复次胜
应譬长者长者即表报身佛故是王等法身是报
师师即如王诸经多名是经王智契于法即是智
与法等故名报佛为等此乃大乘法报非是小乘
得益之处故或是王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者
小机不能受大化也不如往至贫里乃至衣食易
得者净名云能以贫所乐法度斯下劣但空之理
不含万德非如来藏故言贫里偏空称于小智故
言肆力有地及肆力者肆即伸陈之谓谓于伸张
陈物之处佣赁役力者也衣食易得者能得有馀
涅槃无漏衣食即行行衣慧行食也若久住此或
见逼迫强使我作者行大乘道经无量劫故言久
住我本厌怖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广学万行
故言逼迫我本乐小而今令我发大菩提心是为
强使舍大取小故言疾走也。
△二父见子四初父
见子处。】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
【于师子座即见子之处如来法身居第一义空无
畏之境明照机宜也。
△二见子便识。】
王等者波旬是王徒辈为等小机灰断无言说道
绝于色像既见胜应之像非天人所及所说法相
迥异二乘小智薄德未曾见闻便谓是魔是魔所
说略开三显一身子狐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
耶若初用大逗小疑佛为魔有过今日也复次胜
应譬长者长者即表报身佛故是王等法身是报
师师即如王诸经多名是经王智契于法即是智
与法等故名报佛为等此乃大乘法报非是小乘
得益之处故或是王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者
小机不能受大化也不如往至贫里乃至衣食易
得者净名云能以贫所乐法度斯下劣但空之理
不含万德非如来藏故言贫里偏空称于小智故
言肆力有地及肆力者肆即伸陈之谓谓于伸张
陈物之处佣赁役力者也衣食易得者能得有馀
涅槃无漏衣食即行行衣慧行食也若久住此或
见逼迫强使我作者行大乘道经无量劫故言久
住我本厌怖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广学万行
故言逼迫我本乐小而今令我发大菩提心是为
强使舍大取小故言疾走也。
△二父见子四初父
见子处。】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
【于师子座即见子之处如来法身居第一义空无
畏之境明照机宜也。
△二见子便识。】
卷四 第 717c 页 X30-0717.png
「见子便识。」
【见子便识者知是昔日结缘众生也。
△三见子劝
喜。】
「心大欢喜。」
【心大欢喜者惟佛恒伺子机今者机来称慈是故
欢喜即是领上法说而起大悲火宅即大惊怖彼
明拔苦故言惊怖此明与乐故言欢喜。
△四见子
适愿。】
「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
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
【即作是念库藏今有所付者此是见子适愿昔见
众生退大取小贫里求食资生艰难常欲与财无
机不得今日机来称大慈心故言库藏今有所付
我常思念者明其非但贫无大财又流转生死众
苦所逼为大悲所痛故云常思念之虽欲救拔无
机叵济故云无由见之今有可度机生故云而忽
自来称大悲心故云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
惜者释于适愿之由由一期化讫故云年朽未见
大机法无委付将来之徒从谁得脱为可度者故
言贪惜今机自来无此忧念故我愿得适。
△三追
诱譬二初遣旁人追三初领上劝门拟宜无机二
初拟宜。】
「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
【此明追诱譬近领火宅舍几用车远领法说寝大
卷四 第 718a 页 X30-0718.png
施小此文为二初遣傍人追次遣二人诱初文自
有三意照科可见今且明初意即遣傍人者初劝
门拟宜也智是能遣教是所遣理义为正教义为
傍此从佛出大乘十二部因循拟宜而众生无机
不受于其如乳故言遣傍人又傍人者傍即臣佐
等也即是遣法身菩萨为说大乘如华严中令四
菩萨说四十地即是遣傍人也疾走往捉者大乘
之义显露正直用此赴机疾趣菩提故大车中云
其疾如风若以菩萨为傍人者菩萨自有神力又
被佛加亦能令彼疾入菩提耳。
△二无机。】
「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
【穷子惊愕即劝门无机既现无机纵昔曾发大心
废久不忆卒闻大教乖心故惊不识故愕称怨大
唤者小乘以烦恼为怨生死为苦若劝烦恼即菩
提即大唤而称怨枉若闻生死即涅槃即大唤而
称苦痛以故无机不受劝门也我不相犯者我不
干求何意用大化我此领劝门二意未领息化。
△
二领上诫门拟宜无机二初拟宜。】
「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
【执之逾急者此领拟宜诫门也前明劝善犹是容
与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即是急切强牵将还者诫
以苦言令其远恶内既无机外逼大化即是强牵
将还也。
△二无机。】
「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
有三意照科可见今且明初意即遣傍人者初劝
门拟宜也智是能遣教是所遣理义为正教义为
傍此从佛出大乘十二部因循拟宜而众生无机
不受于其如乳故言遣傍人又傍人者傍即臣佐
等也即是遣法身菩萨为说大乘如华严中令四
菩萨说四十地即是遣傍人也疾走往捉者大乘
之义显露正直用此赴机疾趣菩提故大车中云
其疾如风若以菩萨为傍人者菩萨自有神力又
被佛加亦能令彼疾入菩提耳。
△二无机。】
「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
【穷子惊愕即劝门无机既现无机纵昔曾发大心
废久不忆卒闻大教乖心故惊不识故愕称怨大
唤者小乘以烦恼为怨生死为苦若劝烦恼即菩
提即大唤而称怨枉若闻生死即涅槃即大唤而
称苦痛以故无机不受劝门也我不相犯者我不
干求何意用大化我此领劝门二意未领息化。
△
二领上诫门拟宜无机二初拟宜。】
「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
【执之逾急者此领拟宜诫门也前明劝善犹是容
与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即是急切强牵将还者诫
以苦言令其远恶内既无机外逼大化即是强牵
将还也。
△二无机。】
「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
卷四 第 718b 页 X30-0718.png
闷绝躄地。」
【自念无罪者此领不受诫门也罪者慈悲也众生
罪故入生死狱菩萨亦同罪入狱则二乘人无大
悲名为无罪令入生死即是被其囚执也无大方
便而入生死必当永失三乘慧命故言必死思此
等事故言转更惶怖若强以大教而小智不解故
言闷绝即起诽谤必堕三涂故言躄地亦是迷闷
溺无明之地。
△三并领劝诫息大乘化四初思惟
息化二初知大志弱。】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
【此明放舍劝诫息大乘化就此为四初有两意父
遥见者小去大远故名为遥是结缘子故言为见
而语使言者约教为使者智本说教既智知无机
则由智息教亦息若约人为使者语诸菩萨不须
现汝尊妙之身令二乘见故净名中摄汝身香无
令彼诸众生而起惑著普贤入此娑婆促身令小
皆是其义勿强将来者既无大机恐伤其善根故
言勿强章安云不须此人者思惟息劝门拟宜勿
强将来者思惟息诫门拟宜所谓知其大志弱也。
△二知小志强。】
「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
【以冷水洒面者第二知有小志宜以灰断理水除
见思之热面者厌生死名背向涅槃如面也得醒
悟者则闻小逗机令得离烦闷悟四真谛也莫复
【自念无罪者此领不受诫门也罪者慈悲也众生
罪故入生死狱菩萨亦同罪入狱则二乘人无大
悲名为无罪令入生死即是被其囚执也无大方
便而入生死必当永失三乘慧命故言必死思此
等事故言转更惶怖若强以大教而小智不解故
言闷绝即起诽谤必堕三涂故言躄地亦是迷闷
溺无明之地。
△三并领劝诫息大乘化四初思惟
息化二初知大志弱。】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
【此明放舍劝诫息大乘化就此为四初有两意父
遥见者小去大远故名为遥是结缘子故言为见
而语使言者约教为使者智本说教既智知无机
则由智息教亦息若约人为使者语诸菩萨不须
现汝尊妙之身令二乘见故净名中摄汝身香无
令彼诸众生而起惑著普贤入此娑婆促身令小
皆是其义勿强将来者既无大机恐伤其善根故
言勿强章安云不须此人者思惟息劝门拟宜勿
强将来者思惟息诫门拟宜所谓知其大志弱也。
△二知小志强。】
「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
【以冷水洒面者第二知有小志宜以灰断理水除
见思之热面者厌生死名背向涅槃如面也得醒
悟者则闻小逗机令得离烦闷悟四真谛也莫复
卷四 第 718c 页 X30-0718.png
与语者决定应息大乘教也。
△二释息化意。】
「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
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
【所以者何下第二息化之意以其正厌苦欣空亲
狎下劣无慈悲心即畏难大法且任小智抑佛本
怀所以息化审知二万亿佛所曾发大心非都无
大机且息大化佛意未巳更俟后期不语他人者
于昔小乘教中随他意语方便覆获称是声门不
说随自意语云是菩萨也。
△三正明息化。】
「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
【使者语之我今放汝者即是知其大机弱随意所
趣即是知其小善强以此二缘故息大化也。
△四
息化得宜。】
「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穷子欢喜下第四即是息化称机不为大教所逼
是故欢喜无谤大之罪得免三途故言从地有小
善生故言而起又前拟宜大法迷闷不解卧无明
地今逗以小可得醒悟故言从地而起于四谛中
欲求道法故言往至贫里以求衣食或于四见之
中求道故言贫里又里者周礼以五家为邻五邻
为里。
△二遣二人诱二初齐教领四初领上拟宜
三车。】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
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
△二释息化意。】
「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
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
【所以者何下第二息化之意以其正厌苦欣空亲
狎下劣无慈悲心即畏难大法且任小智抑佛本
怀所以息化审知二万亿佛所曾发大心非都无
大机且息大化佛意未巳更俟后期不语他人者
于昔小乘教中随他意语方便覆获称是声门不
说随自意语云是菩萨也。
△三正明息化。】
「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
【使者语之我今放汝者即是知其大机弱随意所
趣即是知其小善强以此二缘故息大化也。
△四
息化得宜。】
「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穷子欢喜下第四即是息化称机不为大教所逼
是故欢喜无谤大之罪得免三途故言从地有小
善生故言而起又前拟宜大法迷闷不解卧无明
地今逗以小可得醒悟故言从地而起于四谛中
欲求道法故言往至贫里以求衣食或于四见之
中求道故言贫里又里者周礼以五家为邻五邻
为里。
△二遣二人诱二初齐教领四初领上拟宜
三车。】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
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
卷四 第 719a 页 X30-0719.png
汝直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
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此齐教领也近领三车救子远领波罗奈施权今
初且释齐教领者譬喻品文有四一用方便拟宜
二知先心三叹三车四适其所愿方便品亦四今
领亦四从将欲诱引下是领上拟宜时二使人即
求穷子既巳得之领上知子先心有机具陈上事
领上叹三车希有穷子先取其价下领上适愿争
出火宅也初将欲诱引者既息大化不容孤弃欲
设方便故言将欲密遣二人者四大弟子齐巳分
领不涉菩萨故言二人若约法是因缘四谛约理
是有作真俗约人是声闻缘觉初拟大乘云即遣
傍人表一实谛一大乘教一菩萨人今明方便隐
实为密指偏真为遣约教隐满字为密指半字则
言遣约人则内秘菩萨行故言密外现是声闻故
言遣形色憔悴者二乘教中不修相好但说苦无
常不净即是形色憔悴也约人则诸菩萨隐其本
色示以迹形非了义说无有十力四无所畏故名
无威德汝可诣彼者即以小教而拟小机大教明
理直实故言疾走往捉小教明理迂隐故云徐语
此有作处者见修两道是断惑作处倍与汝直者
五戒十善止出三途今四谛十二因缘能出三界
是为一倍又外道六行但能伏惑今修四谛则能
断惑得至涅槃是为二倍也穷子若许者当知有
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此齐教领也近领三车救子远领波罗奈施权今
初且释齐教领者譬喻品文有四一用方便拟宜
二知先心三叹三车四适其所愿方便品亦四今
领亦四从将欲诱引下是领上拟宜时二使人即
求穷子既巳得之领上知子先心有机具陈上事
领上叹三车希有穷子先取其价下领上适愿争
出火宅也初将欲诱引者既息大化不容孤弃欲
设方便故言将欲密遣二人者四大弟子齐巳分
领不涉菩萨故言二人若约法是因缘四谛约理
是有作真俗约人是声闻缘觉初拟大乘云即遣
傍人表一实谛一大乘教一菩萨人今明方便隐
实为密指偏真为遣约教隐满字为密指半字则
言遣约人则内秘菩萨行故言密外现是声闻故
言遣形色憔悴者二乘教中不修相好但说苦无
常不净即是形色憔悴也约人则诸菩萨隐其本
色示以迹形非了义说无有十力四无所畏故名
无威德汝可诣彼者即以小教而拟小机大教明
理直实故言疾走往捉小教明理迂隐故云徐语
此有作处者见修两道是断惑作处倍与汝直者
五戒十善止出三途今四谛十二因缘能出三界
是为一倍又外道六行但能伏惑今修四谛则能
断惑得至涅槃是为二倍也穷子若许者当知有
卷四 第 719b 页 X30-0719.png
机是许即设教无机是不许亦不设教欲何所作
者二乘唯欲除惑取證不论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所以言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者二乘钝
根凭教行行方能修业约理即是智谛相资也约
人即权人共实人修行也。
△二领知诸子先心。】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巳得之。」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者第二审知有机故言巳得
领上知子先心也。
△三领叹三车。】
「具陈上事。」
【具陈上事下第三陈说雇作领上叹三车也。
△四
领适子所愿。】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悯而怪之。」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下第四寻即为作
领上适愿争出火宅也二乘慕果行因所以先问
价直故云先取取道灭之价除苦集之粪也其父
见子悯而怪之者悯其取阿罗汉果怪其不求佛
道所失者大所得者寡故言怪也。
△二取意领四
初先以权智拟宜。】
「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
【此取意领惟灵智先照久设权谋则崎岖随逐非
止道树始见因缘巳如上说然此一科文有四意
一又以他日者是取意领先以权智久欲拟宜二
见子憔悴者是久知方便是其玩好三脱妙著粗
者则领久知须叹三车四亲教子作者则领久知
者二乘唯欲除惑取證不论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所以言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者二乘钝
根凭教行行方能修业约理即是智谛相资也约
人即权人共实人修行也。
△二领知诸子先心。】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巳得之。」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者第二审知有机故言巳得
领上知子先心也。
△三领叹三车。】
「具陈上事。」
【具陈上事下第三陈说雇作领上叹三车也。
△四
领适子所愿。】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悯而怪之。」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下第四寻即为作
领上适愿争出火宅也二乘慕果行因所以先问
价直故云先取取道灭之价除苦集之粪也其父
见子悯而怪之者悯其取阿罗汉果怪其不求佛
道所失者大所得者寡故言怪也。
△二取意领四
初先以权智拟宜。】
「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
【此取意领惟灵智先照久设权谋则崎岖随逐非
止道树始见因缘巳如上说然此一科文有四意
一又以他日者是取意领先以权智久欲拟宜二
见子憔悴者是久知方便是其玩好三脱妙著粗
者则领久知须叹三车四亲教子作者则领久知
卷四 第 719c 页 X30-0719.png
适愿受行也今初又者郑重辞也将欲取意领法
身之地久知大小之机一三施化重述佛意故标
章称又也他日者二乘自谓方便为巳非二乘为
他即拟法身也日者时也亦智也依法身之时
用智照机故言他日若从此义实智照实为自权
智照方便为他齐教则领化身用事为巳日非化
身用事为他日也若就如来自行权实之智皆名
为巳如来化他权实之照皆名为他此之探领法
身之时用化他之权智照于权机若有若无照用
权事若可若否皆是权智所照故言他日若从此
义齐教领化他之权事故二乘称巳事探领则领
自他之权此权非二乘事故称为他虽有两意他
日俱成今依二乘所领又逐他日之文以探领领
法身中照机也窗牖者偏见则小此表权智照彼
偏机也遥者小去大远故名为遥见子者昔曾种
大称之为子以大拟之故名为见窗牖偏狭未宜
大化故息大施小也。
△二领先知有小。】
「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
【次从羸瘦下第二是领先知有小玩好也修因智
力少为羸修因福力少为瘦内怖无常为憔外遭
八苦为悴四住为粪土无知为尘坌。
△三领久知
须叹三车。】
「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
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
身之地久知大小之机一三施化重述佛意故标
章称又也他日者二乘自谓方便为巳非二乘为
他即拟法身也日者时也亦智也依法身之时
用智照机故言他日若从此义实智照实为自权
智照方便为他齐教则领化身用事为巳日非化
身用事为他日也若就如来自行权实之智皆名
为巳如来化他权实之照皆名为他此之探领法
身之时用化他之权智照于权机若有若无照用
权事若可若否皆是权智所照故言他日若从此
义齐教领化他之权事故二乘称巳事探领则领
自他之权此权非二乘事故称为他虽有两意他
日俱成今依二乘所领又逐他日之文以探领领
法身中照机也窗牖者偏见则小此表权智照彼
偏机也遥者小去大远故名为遥见子者昔曾种
大称之为子以大拟之故名为见窗牖偏狭未宜
大化故息大施小也。
△二领先知有小。】
「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
【次从羸瘦下第二是领先知有小玩好也修因智
力少为羸修因福力少为瘦内怖无常为憔外遭
八苦为悴四住为粪土无知为尘坌。
△三领久知
须叹三车。】
「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
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
卷四 第 720a 页 X30-0720.png
【三从即脱璎珞下第三是领先知须叹三车希有
也脱妙服譬隐报身无量功德四十二地戒定慧
陀罗尼等璎珞寂灭忍即细软上服也大小相海
严饰之具耳容服若盛子则惊畏二乘不宜见此
相好是故脱之更著粗弊者现丈六形是粗生法
二忍是弊尘土坌身者现有烦恼有为有漏也执
除粪下但治见思有漏之法不论诸地清净智慧
也左手喻实智右手喻权智权用便易自以此法
断结成佛又用此化人状有所畏者示同怖生死
又有寒风马麦之报。
△四领知适愿受行七初譬
四念处。】
「语诸作人。」
【此第四教子作譬即是道品中七科法门以显除
粪之相一者语作人譬譬四念处是外凡位二令
勤作勿得懈息譬譬四正勤三咄男子勿复馀去
譬譬四如意足四从好自安意下名安慰譬譬五
根五从所以者何下名无五过譬譬五力也前四
句是第二内凡位六即时长者字之为子譬譬八
正也七从虽欣此遇下名教常令除粪譬譬七觉
也此二句是第三圣位所言语诸作人者即是说
三藏示四念处是除粪之器断结之境故遗教云
常依念处行道能破四倒此领火宅中适愿勇锐
即是闻慧也。
△二譬四正勤。】
「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卷四 第 720b 页 X30-0720.png
【第二勿得懈息者即是令彼勤修四念处也若起
懈息则不能灭二恶生二善以二勤故能发煖火
对火宅互相推排入修慧煖位也以方便故得近
其子者念处未得理火温心犹为疏外不可附近
以初得煖方便则可附近。
△三譬四如意足。】
「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馀去当加汝价诸
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
人须者相给。」
【第三咄男子者咄是惊觉亦是责数字书云咄者
叱也上正勤中纷动即是智法如男子是阳性如
意足是定法如女人是阴性良以正勤策动不得
与真相应故惊觉责数令舍散入静故云咄男子
汝常此作勿复馀去者当知念处正勤动不专一
不名为常四如意中定不异缘思惟则定思惟则
断定断专一故常不纷动故云勿复馀去此犹在
互相推排中即是顶法之位当加汝价者由正勤
观中不能发真如意观中能发无漏故言加价诸
有所须者漏无漏善助道正道皆从如意观求欲
须即得四禅体含支林如盆器生空粗如米法空
细如面此即正道四谛下十六谛观无常如盐苦
如醋此即助道如米面难食须盐醋和之正道难
显须助道扶之莫自疑难者结上正助审在如意
观中故令勿疑决定可辨如巳物想故言勿难亦
有老弊使人者若欲直取神通以代手足如使人
卷四 第 720c 页 X30-0720.png
驱役者如意观中亦有此通但通劣弱事同老弊
虽不丁壮亦堪运役又正道求理以正道弱未能
发真欲须助道九想十想八背舍等助道使人者
如意观中亦有此法若得助助正即成共解脱人
也。
△四譬五根。】
「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
【第四好自安意者得五根安固难坏也我如汝父
者以由忍解邻真似像未实故言如父亦是如子
勿复忧虑者令其安意破坏见思也。
△五譬五力。】
「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
瞋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馀作人自今以后
如所生子。」
【第五我老汝少者佛居道终巳具智断故言老大
汝居道始未有智断故名少壮此即忍法位也无
五过者得五力离五恶法得信力故不欺也得精
进力故不怠也得念力故不瞋也得定力故不恨
也得慧力故不怨也馀作人者远指外道诸见求
理名馀作人近指煖等四位未免五过亦名馀作
人此文无五过即五力也自今巳后如所生子者
下忍十六刹那时节犹长中忍虽复缩观亦未是
一刹那若上忍世间最后一刹那心邻真逼圣故
名此位为如所生子即世第一法位。
△六譬八正。】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第六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者得八正入
虽不丁壮亦堪运役又正道求理以正道弱未能
发真欲须助道九想十想八背舍等助道使人者
如意观中亦有此法若得助助正即成共解脱人
也。
△四譬五根。】
「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
【第四好自安意者得五根安固难坏也我如汝父
者以由忍解邻真似像未实故言如父亦是如子
勿复忧虑者令其安意破坏见思也。
△五譬五力。】
「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
瞋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馀作人自今以后
如所生子。」
【第五我老汝少者佛居道终巳具智断故言老大
汝居道始未有智断故名少壮此即忍法位也无
五过者得五力离五恶法得信力故不欺也得精
进力故不怠也得念力故不瞋也得定力故不恨
也得慧力故不怨也馀作人者远指外道诸见求
理名馀作人近指煖等四位未免五过亦名馀作
人此文无五过即五力也自今巳后如所生子者
下忍十六刹那时节犹长中忍虽复缩观亦未是
一刹那若上忍世间最后一刹那心邻真逼圣故
名此位为如所生子即世第一法位。
△六譬八正。】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第六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者得八正入
卷四 第 721a 页 X30-0721.png
见道中竞共驰走故言名之为儿世第一法与真
不久故言即时阿含说五种佛子谓四果及辟支
佛名佛真子菩萨不断结子义未成。
△七譬七觉。】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
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第七常令佣作譬譬虽为子思惑未尽犹居学位
未得无难故二十年常令除粪亦复自知不任绍大
正须依教修行尽苦耳故云犹故自谓客作贱人
若得初果厌小乐大若大机发者即应授以大乘
更不须进断其馀残结正由不舍小志大机不发
以是且令依教尽漏故言由是之故二十年中常
令除粪二十年者见谛一无碍一解脱思惟九无
碍九解脱故言二十年又云见思二道中断结名
二十年又云五下分五上分为二十年又云犹于
二乘法中断思惑故名二十年又云依二使人共
断馀结名二十年从有二乘之机而来感佛故云
自见子来巳二十年若住二乘位转大乘教名为
于二十年中执作家事也二十语同各有所以指
此一句即是争出三界火宅位也。
△四领付譬二
初领家业二初心相体信二初明体信。】
「过是巳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
【此领付家业譬谓近领火宅等赐大车远领法说
中无上道就此为二初领后付又各为二谓共领
火宅等赐车中四意亦是方便品显实四意初章
不久故言即时阿含说五种佛子谓四果及辟支
佛名佛真子菩萨不断结子义未成。
△七譬七觉。】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
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第七常令佣作譬譬虽为子思惑未尽犹居学位
未得无难故二十年常令除粪亦复自知不任绍大
正须依教修行尽苦耳故云犹故自谓客作贱人
若得初果厌小乐大若大机发者即应授以大乘
更不须进断其馀残结正由不舍小志大机不发
以是且令依教尽漏故言由是之故二十年中常
令除粪二十年者见谛一无碍一解脱思惟九无
碍九解脱故言二十年又云见思二道中断结名
二十年又云五下分五上分为二十年又云犹于
二乘法中断思惑故名二十年又云依二使人共
断馀结名二十年从有二乘之机而来感佛故云
自见子来巳二十年若住二乘位转大乘教名为
于二十年中执作家事也二十语同各有所以指
此一句即是争出三界火宅位也。
△四领付譬二
初领家业二初心相体信二初明体信。】
「过是巳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
【此领付家业譬谓近领火宅等赐大车远领法说
中无上道就此为二初领后付又各为二谓共领
火宅等赐车中四意亦是方便品显实四意初章
卷四 第 721b 页 X30-0721.png
二者一心相体信即领上免难二委以家业渐以
通泰成就大志即领上索车后章二者一付家业
即领等赐大车二得付欣悦即领上得车欢喜也
由心相体信故得委以家业家业既谙悉备知见
则成就大志由意志通泰故得付与家业得家业
故是则欢喜由有远近若不先教佣作与一日之
价岂得相体委业付财内合由三藏断结堪并闻
大集受折净名转教般若而致付财当知佣作取
价即是远由体信委业即是近由又前诱引譬中
有齐教领始自道树终讫出宅又有探领始自法
身终讫思尽今领亦二始探领慈悲四味调熟终
领付财究竟一味远近始终合论五味何者即遣
傍人傍人所说乃譬华严圆顿由此教最初故傍
人譬牛所说譬乳同合从佛出十二部经即初味
也如来以此拟二乘人无机不受所以迷闷躄地
以其全生如乳也次明密遣二人说除粪法此譬
息大之后鹿苑施三于小即信革凡成圣如转乳
为酪内合从十二部出九部修多罗即第二味也
次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譬三藏之后说方等净
名扬大折小二乘闻大不谤折小不退良以三藏
取一日价故得恣其褒贬若未断结不堪闻其扬
大如前不受劝门亦不堪闻折小如前不受诫门
而今不谤不退者以相体信故也亲既證小则信
大不虚得涅槃价故体折不嗔虽非巳事而不疑
通泰成就大志即领上索车后章二者一付家业
即领等赐大车二得付欣悦即领上得车欢喜也
由心相体信故得委以家业家业既谙悉备知见
则成就大志由意志通泰故得付与家业得家业
故是则欢喜由有远近若不先教佣作与一日之
价岂得相体委业付财内合由三藏断结堪并闻
大集受折净名转教般若而致付财当知佣作取
价即是远由体信委业即是近由又前诱引譬中
有齐教领始自道树终讫出宅又有探领始自法
身终讫思尽今领亦二始探领慈悲四味调熟终
领付财究竟一味远近始终合论五味何者即遣
傍人傍人所说乃譬华严圆顿由此教最初故傍
人譬牛所说譬乳同合从佛出十二部经即初味
也如来以此拟二乘人无机不受所以迷闷躄地
以其全生如乳也次明密遣二人说除粪法此譬
息大之后鹿苑施三于小即信革凡成圣如转乳
为酪内合从十二部出九部修多罗即第二味也
次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譬三藏之后说方等净
名扬大折小二乘闻大不谤折小不退良以三藏
取一日价故得恣其褒贬若未断结不堪闻其扬
大如前不受劝门亦不堪闻折小如前不受诫门
而今不谤不退者以相体信故也亲既證小则信
大不虚得涅槃价故体折不嗔虽非巳事而不疑
卷四 第 721c 页 X30-0721.png
谤此心淳熟如从酪出生酥内合从修多罗出方
等经即第三味也次明长者自知将死不久下此
譬方等心相体信入出无难巳后委以家业使其
领教为大菩萨说摩诃般若既领知众物贯统法
门融通色心心明口辩弥益慕乐但恨住小非是
巳分脱更开许岂不乐哉于是心渐通泰成就大
志如似生酥出于熟酥是从方等出摩诃般若即
第四味也次临欲终时而命其子者此譬般若之
后判天性定父子会三归一付财与记说法华之
教开佛知见示真实相菩萨疑除声闻作佛悉以
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如从熟酥出于醍醐是从摩
诃般若出大涅槃即第五味也四大弟子深得佛
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所言
心相体信者是父子互相信也谓于三藏中得涅
槃价此既不虚今为菩萨说此大乘亦复非虚此
即子信父也佛知此等见思巳断闻必不谤无漏
根利闻必生信此即父信子也由此见尊特身闻
大乘教名此为入复被诃斥犹见丈六说小乘法
名此为出大小出入而无疑难。
△二犹居本位。】
「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然其所止犹在本处者虽复入出无难得闻大乘
谓是菩萨之事非巳智分不肯回心向大犹居罗
汉不言未来当得作佛此领大集净名生酥之教
也。
△二命领业二初命知家事四初明时节。】
等经即第三味也次明长者自知将死不久下此
譬方等心相体信入出无难巳后委以家业使其
领教为大菩萨说摩诃般若既领知众物贯统法
门融通色心心明口辩弥益慕乐但恨住小非是
巳分脱更开许岂不乐哉于是心渐通泰成就大
志如似生酥出于熟酥是从方等出摩诃般若即
第四味也次临欲终时而命其子者此譬般若之
后判天性定父子会三归一付财与记说法华之
教开佛知见示真实相菩萨疑除声闻作佛悉以
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如从熟酥出于醍醐是从摩
诃般若出大涅槃即第五味也四大弟子深得佛
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所言
心相体信者是父子互相信也谓于三藏中得涅
槃价此既不虚今为菩萨说此大乘亦复非虚此
即子信父也佛知此等见思巳断闻必不谤无漏
根利闻必生信此即父信子也由此见尊特身闻
大乘教名此为入复被诃斥犹见丈六说小乘法
名此为出大小出入而无疑难。
△二犹居本位。】
「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然其所止犹在本处者虽复入出无难得闻大乘
谓是菩萨之事非巳智分不肯回心向大犹居罗
汉不言未来当得作佛此领大集净名生酥之教
也。
△二命领业二初命知家事四初明时节。】
卷四 第 722a 页 X30-0722.png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
【委以家业此领大品佛命转教般若将死不久者
有机则应为生机尽应谢为死今化机将毕所以
应谢非久。
△二正明领家业。】
「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
所应取与汝悉知之。」
【语穷子言我今多有下第二命知家事金银等者
金即别教理银即通教理大品所明真谛不出此
二而云多有者理则非多约种种门亦得言多例
如空非十八约破十八法名十八空也劝学品明
一切法门皆是珍宝仓是定门即百八三昧库是
慧门即十八空境通别两教定慧仓库包藏一切
禅定智慧无所缺少内充外溢故云盈溢其中多
少者由说般若则有广略二门若菩萨行般若者
应知广略相略则为少广则为多自行名取化他
为与大品云汝当为菩萨说故云汝悉知之。
△三
诫令当体我心。】
「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
【我心如是下第三诫体我心者佛以般若为心汝
今传灯当随佛意说也又二乘人本解是折法空
命当体此意者命转教用诫令同我体法空也又
昔时被命谓传灯与他今乃知佛令我识体之门
故云当体此意今我与汝便为不异者释此有三
一被加令说与佛不异二就理以诸法皆如故得
卷四 第 722b 页 X30-0722.png
不异当知善吉如如来如一如无二如故言便为
不异三就今时始悟父子天性本来不异而二乘
人自谓被加异耳。
△四敕无令漏失。】
「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宜加用心下是第四敕无令漏失者此有二意一
汝为菩萨说般若教无令漏失二就理此即汝法
后时当用是故无令漏失也。
△二受命领知四初
正受领知。】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
【正受命领知如文可解。
△二心无希取。】
「而无希取一餐之意。」
【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善吉虽说般若自谓是菩
萨法我无其分也。
△三犹居本处。】
「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又未舍劣心犹居本处者住罗汉位虽复慕大亦
未定言欲作菩萨又未舍下劣心者虽复耻小亦
未定言舍于小證也。
△四父知子意。】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四复经少时父知子意下即是领上索车譬也既
鄙弃先心欲求大道即大机巳发问指何时名少
时耶答一云说般若竟于异处游观寻思所领大
乘法门生心贪乐为失为不失如此等寻思即是
大乘机发时也此时去法华不远故言少时又当
说无量义时大乘机发何以知然无量义中明七
不异三就今时始悟父子天性本来不异而二乘
人自谓被加异耳。
△四敕无令漏失。】
「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宜加用心下是第四敕无令漏失者此有二意一
汝为菩萨说般若教无令漏失二就理此即汝法
后时当用是故无令漏失也。
△二受命领知四初
正受领知。】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
【正受命领知如文可解。
△二心无希取。】
「而无希取一餐之意。」
【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善吉虽说般若自谓是菩
萨法我无其分也。
△三犹居本处。】
「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又未舍劣心犹居本处者住罗汉位虽复慕大亦
未定言欲作菩萨又未舍下劣心者虽复耻小亦
未定言舍于小證也。
△四父知子意。】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四复经少时父知子意下即是领上索车譬也既
鄙弃先心欲求大道即大机巳发问指何时名少
时耶答一云说般若竟于异处游观寻思所领大
乘法门生心贪乐为失为不失如此等寻思即是
大乘机发时也此时去法华不远故言少时又当
说无量义时大乘机发何以知然无量义中明七
卷四 第 722c 页 X30-0722.png
种方便无量渐顿从一法生既闻此说即便思惟
昔之三藏三乘悉从一法而生如是三乘亦应入
一如是思时渐以通泰大心即发故言成就大志
也。
△二正付家业二初付家业四初付家业时。】
「临欲终时。」
【临欲终者是明时节则如来化缘将讫灵山八载
说法华经唱入涅槃时也菩提流支法界论云佛
成道后四十二年始说法华如云四十馀年秘而
不谈即其事也。
△二命聚众證。】
「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巳集。」
【而命其子下第二聚众即是二万亿佛所受化之
徒名之为子大机熟人十方云集也上四众围绕
者是也并会亲族者十方法身菩萨影响为亲族
其影响之众多是释迦昔日同业并共如来于二
万亿佛所共开化之于其悉是伯叔之行故用此
为亲族国王者一切渐顿诸经无不称所诠之处
为经王当机益物兴废有时部部不同名之为国
皆言第一即是王又此经会通诸教岂非聚集国
王耶故无量义中先巳收集故彼文云初说四谛
十二缘生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次说摩诃般若华
严海空此则普集诸经融通渐顿会入此典故名
聚会国王也弥勒等诸大菩萨皆是等觉名为大
臣初地至九地为刹利法王种性中生三十心为
居士此等皆从释迦受化。
△三结会父子。】
昔之三藏三乘悉从一法而生如是三乘亦应入
一如是思时渐以通泰大心即发故言成就大志
也。
△二正付家业二初付家业四初付家业时。】
「临欲终时。」
【临欲终者是明时节则如来化缘将讫灵山八载
说法华经唱入涅槃时也菩提流支法界论云佛
成道后四十二年始说法华如云四十馀年秘而
不谈即其事也。
△二命聚众證。】
「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巳集。」
【而命其子下第二聚众即是二万亿佛所受化之
徒名之为子大机熟人十方云集也上四众围绕
者是也并会亲族者十方法身菩萨影响为亲族
其影响之众多是释迦昔日同业并共如来于二
万亿佛所共开化之于其悉是伯叔之行故用此
为亲族国王者一切渐顿诸经无不称所诠之处
为经王当机益物兴废有时部部不同名之为国
皆言第一即是王又此经会通诸教岂非聚集国
王耶故无量义中先巳收集故彼文云初说四谛
十二缘生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次说摩诃般若华
严海空此则普集诸经融通渐顿会入此典故名
聚会国王也弥勒等诸大菩萨皆是等觉名为大
臣初地至九地为刹利法王种性中生三十心为
居士此等皆从释迦受化。
△三结会父子。】
卷四 第 723a 页 X30-0723.png
「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
舍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馀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
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
我实其父。」
【第三结会父子者谓实从我受学实是我子从我
起解是我所生我实曾于二万亿佛所常教大法
故我实是父于某城中者当知此经西国文多至
此土甚少或可说昔名字国土如大通智胜因缘
今简略名字但直言某甲是诸众生背此大乘起
无明暗遁入生死故言舍吾逃走备经六趣故云
五十馀年昔在本城怀忧推觅自昔法身地中常
以二智观觅可化之机始于今日感应道交故云
忽于此间遇会见之。
△四正令家业。】
「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今我所有下第四正付家业当知一切大乘万行
万德故云一切所有也先所出内是子所知者追
指昔日大品领教所委有广略般若共不共法是
汝所知则是汝有故于法华但明佛之知见不更
广说一切行相。
△二明欢喜。】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
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此即领上各乘大车得未曾有自顾无心希望佛
道而今忽闻得记作佛故云不求自得当知在昔
三藏本心不求方等中耻小望绝故不求般若中
卷四 第 723b 页 X30-0723.png
虽领非巳分故不求如此不求而今自得所以欢
喜。
△二合譬四初合父子相失譬。】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
【大富长者合父子相失譬上譬文有四今但合父
子总得馀意如来合父似则合子当知似有二义
一取大机为子由昔未逃逝既非真位犹居外凡
故云似也二取小机为子以彼小机似像大乘根
性然子既背父贬之言似问初释品云巳得入真
此那言似答此合子逃父时是故言似品初明子
开悟时汝问非也。
△二合父子相见譬。】
「如来常说我等为子。」
【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下此合父子相见譬于中但
合长者见子便识意。
△三合追诱譬二初合遣傍
人追二初合两门无机。】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
【此合追诱譬上有傍追二诱今合亦二上文初遣
傍人追次再追次放舍今合两门无机何为见捉
自念无罪此合无大机也。
△二合息化小志强。】
「乐著小法。」
【乐著小法者此合上有小志而不合放舍。
△二合
遣二人诱二初合齐教领二初合具陈上事。】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
【△二合适子所愿。】
「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巳
喜。
△二合譬四初合父子相失譬。】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
【大富长者合父子相失譬上譬文有四今但合父
子总得馀意如来合父似则合子当知似有二义
一取大机为子由昔未逃逝既非真位犹居外凡
故云似也二取小机为子以彼小机似像大乘根
性然子既背父贬之言似问初释品云巳得入真
此那言似答此合子逃父时是故言似品初明子
开悟时汝问非也。
△二合父子相见譬。】
「如来常说我等为子。」
【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下此合父子相见譬于中但
合长者见子便识意。
△三合追诱譬二初合遣傍
人追二初合两门无机。】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
【此合追诱譬上有傍追二诱今合亦二上文初遣
傍人追次再追次放舍今合两门无机何为见捉
自念无罪此合无大机也。
△二合息化小志强。】
「乐著小法。」
【乐著小法者此合上有小志而不合放舍。
△二合
遣二人诱二初合齐教领二初合具陈上事。】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
【△二合适子所愿。】
「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巳
卷四 第 723c 页 X30-0723.png
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
所得弘多。」
【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合上寻与除粪得至涅槃下
合上先取其价也。
△二合探领三初合先欲拟宜。】
「然世尊先知我等。」
【此合上探领上譬有四今但合三而不合正教作
也指上勤加除粪巳即兼之则不更合也上言遥
见今言先知。
△二合先知有小。】
「心著弊欲乐于小法。」
【上言羸瘦憔悴今言心著弊欲。
△三合先知叹三
车。】
「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上言即脱璎珞更著粗弊今言便见纵舍不为分
别宝藏之分。
△四合领付譬二初合领家业二初
合心相体信二初合体信。】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
【此合付家业譬上有由有付今合亦二由为两一
相信二委业今合亦二一相信有二以方便力说
如来智慧者旧云如来智慧之因持作二乘之果
今明带三乘方便说大乘实相故言以方便力于
我等前说大乘法亦是合出入无难以方便力出
辨二乘以佛智力入明实相若不体信岂于我前
明佛慧耶。
△二合犹居本处。】
「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
所得弘多。」
【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合上寻与除粪得至涅槃下
合上先取其价也。
△二合探领三初合先欲拟宜。】
「然世尊先知我等。」
【此合上探领上譬有四今但合三而不合正教作
也指上勤加除粪巳即兼之则不更合也上言遥
见今言先知。
△二合先知有小。】
「心著弊欲乐于小法。」
【上言羸瘦憔悴今言心著弊欲。
△三合先知叹三
车。】
「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上言即脱璎珞更著粗弊今言便见纵舍不为分
别宝藏之分。
△四合领付譬二初合领家业二初
合心相体信二初合体信。】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
【此合付家业譬上有由有付今合亦二由为两一
相信二委业今合亦二一相信有二以方便力说
如来智慧者旧云如来智慧之因持作二乘之果
今明带三乘方便说大乘实相故言以方便力于
我等前说大乘法亦是合出入无难以方便力出
辨二乘以佛智力入明实相若不体信岂于我前
明佛慧耶。
△二合犹居本处。】
「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
卷四 第 724a 页 X30-0724.png
有志求。」
【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下此合犹在本处也。
△二合命领家业二初合受命领业。】
「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
【此合领家业上有命有受今但合受受有四一受
命领业二无希取三不舍下劣四心渐通泰今但
合二初合受命领业。
△二合无希取二初正合。】
「而自于此无有志愿。」
【而自于此下此合无希取而兼得其诸矣无有志
愿者谓明佛加威力令如佛心而说也故我不志
愿。
△二释意。】
「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
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所以者何下释无希取意以方便力随小乘心说
言无分由此不知真是佛子所以不取佛以方便
力随我等说者当知佛带方便力以实相法共二
乘说我等不识不共之意所以不知真是佛子也。
△二合付家业二初合付业二初明佛于大法无
吝。】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
【此合付家业上有二谓有付有喜今合亦二然上
付业有四今则总合付与于中先付有二一明佛
本于大无吝。
△二释无吝。】
「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
【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下此合犹在本处也。
△二合命领家业二初合受命领业。】
「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
【此合领家业上有命有受今但合受受有四一受
命领业二无希取三不舍下劣四心渐通泰今但
合二初合受命领业。
△二合无希取二初正合。】
「而自于此无有志愿。」
【而自于此下此合无希取而兼得其诸矣无有志
愿者谓明佛加威力令如佛心而说也故我不志
愿。
△二释意。】
「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
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所以者何下释无希取意以方便力随小乘心说
言无分由此不知真是佛子所以不取佛以方便
力随我等说者当知佛带方便力以实相法共二
乘说我等不识不共之意所以不知真是佛子也。
△二合付家业二初合付业二初明佛于大法无
吝。】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
【此合付家业上有二谓有付有喜今合亦二然上
付业有四今则总合付与于中先付有二一明佛
本于大无吝。
△二释无吝。】
「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
卷四 第 724b 页 X30-0724.png
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
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
乘教化。」
【二释无吝正由乐小不早付大此经中下举今證
昔今理唯一故知昔三非实但为未堪故于大前
毁訾小心欲令舍伪取真定知非吝故云然佛实
以大乘而教化之。
△二合欢喜。】
「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
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巳得之。」
【此合欢喜亦是上文于三不求之意。】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偈颂二初颂上法喻二叹佛恩深初文又二
初颂法说。】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
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此两行颂法说也其间而不颂不求但颂自得。
△
二譬说二初颂开譬二颂合譬初文又四初颂父
子相失四初颂子背父去。】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
五十馀年。」
【此一行半但颂子背父去略不颂向国而还然上
文火宅譬中明长者所王国邑聚落其语则宽此
中明穷子轮回三界名诸国六道名五十馀年周
流诸国者即是诸声闻人周遭流浪轮回五道出
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
乘教化。」
【二释无吝正由乐小不早付大此经中下举今證
昔今理唯一故知昔三非实但为未堪故于大前
毁訾小心欲令舍伪取真定知非吝故云然佛实
以大乘而教化之。
△二合欢喜。】
「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
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巳得之。」
【此合欢喜亦是上文于三不求之意。】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偈颂二初颂上法喻二叹佛恩深初文又二
初颂法说。】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
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此两行颂法说也其间而不颂不求但颂自得。
△
二譬说二初颂开譬二颂合譬初文又四初颂父
子相失四初颂子背父去。】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
五十馀年。」
【此一行半但颂子背父去略不颂向国而还然上
文火宅譬中明长者所王国邑聚落其语则宽此
中明穷子轮回三界名诸国六道名五十馀年周
流诸国者即是诸声闻人周遭流浪轮回五道出
卷四 第 724c 页 X30-0724.png
生入死状似漂萍断梗无所不至之谓。
△二颂父
求子中止二初颂求子不得。】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
【此七行是颂父求子不得上文有二今颂亦二初
半行是颂觅子不得次从求之既疲下有六行半
颂上不以失一子而废家业事也四方推求者则
不同于上上四方是约四谛推理今四方是观四
生中觅可度之机也。
△二颂中止。】
「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
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
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
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
有大力势。」
【造立舍宅者即有馀国中有馀涅槃也起慈悲舍
依性空之宅也往来者众者即诸土菩萨来往听
法也记云顿止一城者顿谓顿乏乃示迹之相义
同于乏又顿止即不行也祇于此中求觅子机今
谓亦可顿即安也止即住也安住于彼而伺觅子
机耳造立舍宅当知有馀之土非寂光自然现胜
应身非法身本有于彼更运依空慈悲故云造立。
△三超颂忧念转深。】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
五十馀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
△二颂父
求子中止二初颂求子不得。】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
【此七行是颂父求子不得上文有二今颂亦二初
半行是颂觅子不得次从求之既疲下有六行半
颂上不以失一子而废家业事也四方推求者则
不同于上上四方是约四谛推理今四方是观四
生中觅可度之机也。
△二颂中止。】
「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
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
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
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
有大力势。」
【造立舍宅者即有馀国中有馀涅槃也起慈悲舍
依性空之宅也往来者众者即诸土菩萨来往听
法也记云顿止一城者顿谓顿乏乃示迹之相义
同于乏又顿止即不行也祇于此中求觅子机今
谓亦可顿即安也止即住也安住于彼而伺觅子
机耳造立舍宅当知有馀之土非寂光自然现胜
应身非法身本有于彼更运依空慈悲故云造立。
△三超颂忧念转深。】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
五十馀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
卷四 第 725a 页 X30-0725.png
【此两行超颂忧念转深也益忧者谓忧念弥深愈
甚之义然上文有二意今但颂先失子苦无所委
付所以忧耳记云但颂子背父去即是失子之苦
而无得子之乐失苦得乐俱在父怀是故失时巳
怀于乐必知后时还来故也远鉴机缘未若于佛
夙夜惟念者有人云自行为夜利他为夙此不应
尔当知夙即是早谓晨起也夜即是暮谓黄昏也
夙即起化之初夜即垂化之末大化始末准说可
知若丈六佛常说无常化欲终时节节唱灭若言
自行为夜岂可自行亦云死时将至耶。
△四追颂
子遇到本二初颂求衣食。】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
或无所得饥饿羸瘦体生疮癣。」
【此两行半颂上第三渐还向父也上文有二今颂
亦二初二行颂近父之由由求衣食也从邑至邑
者根尘相涉如邑十八界如国修有漏善如有所
得修无漏善如无所得不得大乘法食为饥饿无
力用为羸无大功德为瘦有无善上起见思则如
疮癣。
△二颂到本城。】
「渐次经历到父住城。」
【次渐次经历下半行颂正近父城。
△二颂父子相
见譬二初颂子见父三初颂见父之由。】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
【此六行半颂子见父上文有四今颂但三初半行
卷四 第 725b 页 X30-0725.png
颂见父之由由佣赁所以遂至父舍耳。
△二颂见
父之相。】
「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
诸人侍卫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劵疏。」
【次从尔时长者下第二二行半颂上第三见父之
相然上明见父之处则处是门侧今言长者于其
门内者则兼得处矣施大宝帐等是正见父相之
处处师子座也谓是国王法身是师是王也报应
是长者注记劵疏即是授记明修行也章安云以
广显略为注授决为记四弘誓为券修行为疏通
俗文云记物曰注文心雕龙云券者束也谓明白
约束以备情伪所以字形从半从分故周称判书
劵亦契也古有铁劵以坚信誓又云小券短书号
为疏也。
△三颂生畏避心。】
「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惊怖自怪
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强驱使作
思惟是巳驰走而去借问贫里欲往佣作。」
【三从穷子见父下有三行半是颂上第四生畏避
之心。
△二颂父见子二初颂见子之处。】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
【此一行颂父见子上文有四一见处二见即识三
见欢喜四者适愿今但颂二当知上半行是颂见
子之处。
△二颂见子便识。】
「遥见其子默而识之。」
△二颂见
父之相。】
「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
诸人侍卫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劵疏。」
【次从尔时长者下第二二行半颂上第三见父之
相然上明见父之处则处是门侧今言长者于其
门内者则兼得处矣施大宝帐等是正见父相之
处处师子座也谓是国王法身是师是王也报应
是长者注记劵疏即是授记明修行也章安云以
广显略为注授决为记四弘誓为券修行为疏通
俗文云记物曰注文心雕龙云券者束也谓明白
约束以备情伪所以字形从半从分故周称判书
劵亦契也古有铁劵以坚信誓又云小券短书号
为疏也。
△三颂生畏避心。】
「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惊怖自怪
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强驱使作
思惟是巳驰走而去借问贫里欲往佣作。」
【三从穷子见父下有三行半是颂上第四生畏避
之心。
△二颂父见子二初颂见子之处。】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
【此一行颂父见子上文有四一见处二见即识三
见欢喜四者适愿今但颂二当知上半行是颂见
子之处。
△二颂见子便识。】
「遥见其子默而识之。」
卷四 第 725c 页 X30-0725.png
【遥见下第二半行颂上见子即识之意。
△三颂追
诱譬二初颂遣傍人追三初颂劝门无机。】
「即敕使者追捉将来穷子惊唤。」
【△二颂诫门无机。】
「迷闷躄地。」
【△三颂息化。】
「是人执我必当见杀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长者知子
愚痴狭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二颂遣二人诱二初颂雇人是齐教领二初颂
拟宜方便。】
「即以方便更遣馀人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
云当相雇除诸粪秽倍与汝价。」
【此三行颂雇作譬上文有四意一设方便二求之
即得三陈雇作四取价除粪今但颂二意初二行
是颂上第一设方便眇目矬陋者眇目譬二乘偏
空之智说文云眇谓一目小也矬者竖短谓不穷
实相之源也陋者横狭谓无摩诃衍众善庄严也
言无威德者非四无畏名无威也异常乐我净名
无德耳。
△二颂适愿。】
「穷子闻之欢喜随来为除粪秽净诸房舍。」
【穷子闻之下一行颂第四取价也净诸房舍者房
即六根之房舍谓五阴之舍。
△二颂教作是探领
四初颂先欲拟宜。】
「长者于牖常见其子。」
卷四 第 726a 页 X30-0726.png
【此四行半颂上教作上文有四今颂亦四初半行
颂上于窗牖中也。
△二颂先知有小。】
「念子愚劣乐为鄙事。」
【念子愚劣下第二半行颂上见子羸瘦也。
△三颂
脱妙著粗。】
「于是长者著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
【于是长者著下第三一行颂脱妙著粗也。
△四颂
教子作。】
「方便附近语令勤作既益汝价并涂足油饮食充足
荐席厚煖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第四颂正教子作上有七科法门语者即四念处
令勤作者即四正勤次从既益汝价下一行颂四
如意足或云油涂足能履深水譬之神通又油能
除风譬之定也饮食充足者即颂上米面也荐席
厚煖即是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修此定故能除散
动也如是苦言汝当勤作者半行总颂上第四安
慰第五无五过也根力既成乃堪苦言又以软语
半行总颂上第六作字即八正道第七令常作即
七觉支并是子位此三十七道品常途论之七觉
在八正前今对位次故八正在七觉前也。
△四颂
领付譬二初颂领家业二初颂心相体信。】
「长者有智渐令入出。」
【此三行半颂领家业中有两意初长者有智下半
行即总颂心相体信即入出也。
△二颂命领业三
卷四 第 726b 页 X30-0726.png
初颂受命领知。】
「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瓈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经二十年下第二三行是颂委领家业上文委业
有命有受今但颂受命上受命有四今但颂三初
一行半颂受命二十年不得同上谓上除见思名
二十年今明执作家事或言转大乘教教诸菩萨
断大乘别惑见思名二十年或言说般若时长凡
二十年仁王般若云二十八年说摩诃般若。
△二
颂犹在本位。】
「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犹处门下第二一行颂上犹在本位未舍劣心也。
△三颂父知子意。】
「父知子心渐巳广大。」
【父知下第三半行颂上通泰大志大乘机动也。
△
二颂付家业二初颂正付业三初颂命子聚众。】
「欲与财物即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
【此四行半颂正付家业上文有四今唯颂三但无
时节初欲与下一行颂上第二集会亲族。
△二领
结会父子。】
「于此大众说是我子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
巳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
【于此下第二有二行半颂上第三定父子天性。
△
三颂正付家业。】
「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瓈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经二十年下第二三行是颂委领家业上文委业
有命有受今但颂受命上受命有四今但颂三初
一行半颂受命二十年不得同上谓上除见思名
二十年今明执作家事或言转大乘教教诸菩萨
断大乘别惑见思名二十年或言说般若时长凡
二十年仁王般若云二十八年说摩诃般若。
△二
颂犹在本位。】
「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犹处门下第二一行颂上犹在本位未舍劣心也。
△三颂父知子意。】
「父知子心渐巳广大。」
【父知下第三半行颂上通泰大志大乘机动也。
△
二颂付家业二初颂正付业三初颂命子聚众。】
「欲与财物即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
【此四行半颂正付家业上文有四今唯颂三但无
时节初欲与下一行颂上第二集会亲族。
△二领
结会父子。】
「于此大众说是我子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
巳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
【于此下第二有二行半颂上第三定父子天性。
△
三颂正付家业。】
卷四 第 726c 页 X30-0726.png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凡我所有下第三一行颂上第四正付家业也。
△
二颂欢喜。】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并及舍宅
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此两行颂上得付欢喜。
△二颂合譬四初颂合父
子相失。】
「佛亦如是。」
【佛亦如是合第一父子相失也。
△二颂合父子相
见。】
「知我乐小。」
【知我乐小一句此合父子相见譬也记云若单以
佛亦如是一句合父子相失意仍未显次知我乐
小一句合父子相见意亦未显何者上句借下句
成知乐小故义当相失次下句借上句成佛知乐
小故得相见乐小由退大所以相失退大由乐小
所以相见。
△三颂合追诱譬二初颂合傍人追。】
「未曾说言汝等作佛。」
【此一行半合追诱譬初两句合上追唤譬初颂再
唤不来次颂放舍今总颂其意。
△二颂合二人诱。】
「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而说我等下一行颂上合密遣二人诱引譬上合
齐教探教二章今此一行但总颂其意。
△四颂合
领付二初颂合领家业二初长颂命领知。】
卷四 第 727a 页 X30-0727.png
「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
【此一行是长出颂命领知上领所无说最上道即
是空般若更无过其上也。
△二正颂受命无希取
二初合正受命。】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若干言辞
说无上道诸佛子等从我闻法日夜思惟精勤修习
是时诸佛即授其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
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
【此五行颂正受命也佛子闻法得记者明转教益
他也尔时谓转教教化菩萨不言为我也。
△二颂
合无希取二初叠譬帖合。】
「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
【叠前譬帖合也叠即重累之义再举前譬来帖今
文重明其喻耳。
△二正合无希取三初正颂无希
取之意。】
「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此一行正颂无希取之意。
△二明具智断故无希
取三初标二初标断德。】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馀事。」
【此两行目为二意初一行是标断德具故无希取
记云初一行标断德者由文中既云内灭内即惑
体三界惑尽故云内灭属断德也。
△二标智德。】
「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
【次我等若闻下第二一行标智德具故无希取记
卷四 第 727b 页 X30-0727.png
云次标智德者由文中既云我等若闻者当知闻
教属智故云智德也以彼小智具故不欣大智。
△
二释。】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
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我等长夜于佛智慧
无贪无著无复志愿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
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馀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巳得报佛之恩。」
【此六行双释智断二章初所以者何止不生喜乐
者此两行释断也次我等长夜止谓是究竟者释
智也三次我等长夜止有馀涅槃者是重释断四
佛所教化下一行是重释智故知初二行明自住
小断次一行半是明失大智其次一行半重释小
断后一行是释失大智言诸法空寂等者理性本
空常住平等清净无作也最后身者阿罗汉也有
馀涅槃者子缚巳尽果缚犹在也佛所教化等者
以得显失也以失大智故无志乐若有大智则生
志乐修之得道则为报佛恩也。
△三结。】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
永无愿乐。」
【此一行半是结释自无希取意。
△三明佛见舍合
无希取。】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此一行明佛见舍合无希取。
△二颂合付家业二
教属智故云智德也以彼小智具故不欣大智。
△
二释。】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
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我等长夜于佛智慧
无贪无著无复志愿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
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馀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巳得报佛之恩。」
【此六行双释智断二章初所以者何止不生喜乐
者此两行释断也次我等长夜止谓是究竟者释
智也三次我等长夜止有馀涅槃者是重释断四
佛所教化下一行是重释智故知初二行明自住
小断次一行半是明失大智其次一行半重释小
断后一行是释失大智言诸法空寂等者理性本
空常住平等清净无作也最后身者阿罗汉也有
馀涅槃者子缚巳尽果缚犹在也佛所教化等者
以得显失也以失大智故无志乐若有大智则生
志乐修之得道则为报佛恩也。
△三结。】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
永无愿乐。」
【此一行半是结释自无希取意。
△三明佛见舍合
无希取。】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此一行明佛见舍合无希取。
△二颂合付家业二
卷四 第 727c 页 X30-0727.png
初颂合正付二初叠譬帖合。】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
一切财物。」
【此三行正颂付家业然上文总合正付今亦总颂
但初一行半叠譬帖合。
△二正颂付业。】
「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
乃教大智。」
【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则明施五时教说
三乘法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俾小慕大使转教以
融通机既纯熟方堪开显于是四大声闻领昔调
伏之意云。
△二颂合欢喜。】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声闻
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
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此七行颂上第二得付欢喜言得道者得实相道
也得果者分得大乘习果也此二句明开佛知于
无漏法得清净眼者此二句明开佛见见实相理
也昔日见无漏不落凡夫今日见无漏不落二乘
昔日慧眼见空今净眼见中持戒报者昔持戒梵
行共显无漏灰身灭智无人受此果报今日梵行
能得无漏即了因取果义持戒即缘因义得清净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
一切财物。」
【此三行正颂付家业然上文总合正付今亦总颂
但初一行半叠譬帖合。
△二正颂付业。】
「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
乃教大智。」
【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则明施五时教说
三乘法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俾小慕大使转教以
融通机既纯熟方堪开显于是四大声闻领昔调
伏之意云。
△二颂合欢喜。】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声闻
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
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此七行颂上第二得付欢喜言得道者得实相道
也得果者分得大乘习果也此二句明开佛知于
无漏法得清净眼者此二句明开佛见见实相理
也昔日见无漏不落凡夫今日见无漏不落二乘
昔日慧眼见空今净眼见中持戒报者昔持戒梵
行共显无漏灰身灭智无人受此果报今日梵行
能得无漏即了因取果义持戒即缘因义得清净
卷四 第 728a 页 X30-0728.png
眼所见理即正因义我等真是声闻者即大乘真
位也十信能以一音遍满三千界似道未真入十
住即是真也真阿罗汉有三义此中但举应供一
义若不生变易杀通别惑是不生杀贼义堪为十
界福田即应供义。
△二叹佛恩深。】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悯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
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牛头栴檀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诸佛希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
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
及其志力随所堪任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
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巳
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此十三行叹佛恩深难报世尊大恩者章安云一
者如来始建慈悲拔六道苦与四圣乐普十法界
入四弘中此即如来室之恩也二者如来行菩萨
道示教利喜曾教大乘虽复中忘智愿不失盖如
来室清凉温煖大慈与乐之恩也三者众生遭苦
视父而巳佛伺其宜如犊逐母备行六度以利众
生盖如来室遮寒障热即大悲拔苦之恩也四者
佛成道巳应受无为寂灭之乐而隐其神德用贫
位也十信能以一音遍满三千界似道未真入十
住即是真也真阿罗汉有三义此中但举应供一
义若不生变易杀通别惑是不生杀贼义堪为十
界福田即应供义。
△二叹佛恩深。】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悯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
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牛头栴檀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诸佛希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
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
及其志力随所堪任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
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巳
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此十三行叹佛恩深难报世尊大恩者章安云一
者如来始建慈悲拔六道苦与四圣乐普十法界
入四弘中此即如来室之恩也二者如来行菩萨
道示教利喜曾教大乘虽复中忘智愿不失盖如
来室清凉温煖大慈与乐之恩也三者众生遭苦
视父而巳佛伺其宜如犊逐母备行六度以利众
生盖如来室遮寒障热即大悲拔苦之恩也四者
佛成道巳应受无为寂灭之乐而隐其神德用贫
卷四 第 728b 页 X30-0728.png
所乐法五戒十善冷水洒面令得醒悟盖是佛衣
即遮贪欲热之恩也五者示老比丘像方便附近
与一日价盖亦是佛衣即除见寒爱热之恩也六
者过是巳后心相体信弹诃贬斥耻小慕大盖是
佛衣即遮其丑陋之恩也七者命领家业金银库
藏皆悉令知盖是佛衣即与我庄严之恩也八者
会亲族定父子付以家业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此
盖如来座之恩也其次九之与十既坐座巳身意
泰然快得安隐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一切天人普
于其中应受供养盖如来座令我具足即自行化
他之恩也世尊大恩两肩荷负所不能报者盖谓
此也牛头栴檀者华严云出离垢山若用涂身火
不能烧又正法念经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
之峰多有牛头栴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所以栴
檀从兹得名巳上释信解品竟总上第二卷文毕。】
科注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即遮贪欲热之恩也五者示老比丘像方便附近
与一日价盖亦是佛衣即除见寒爱热之恩也六
者过是巳后心相体信弹诃贬斥耻小慕大盖是
佛衣即遮其丑陋之恩也七者命领家业金银库
藏皆悉令知盖是佛衣即与我庄严之恩也八者
会亲族定父子付以家业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此
盖如来座之恩也其次九之与十既坐座巳身意
泰然快得安隐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一切天人普
于其中应受供养盖如来座令我具足即自行化
他之恩也世尊大恩两肩荷负所不能报者盖谓
此也牛头栴檀者华严云出离垢山若用涂身火
不能烧又正法念经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
之峰多有牛头栴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所以栴
檀从兹得名巳上释信解品竟总上第二卷文毕。】
科注妙法莲华经卷第四